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易經存疑 > 易經存疑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經存疑卷一
            明 林希元 撰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讀竒音讀偶音
 是一畫是二畫竒偶是之稱呼數是數目
 凡物屬乎陽者其質一而實數目便是一箇豈不是
[001-1b]
 竒屬乎隂者其質二而虚數目便是兩箇豈不是偶
 如天物之大者其形包乎地之外其氣則行乎地之
 中只是渾淪一箇事物可見其竒地雖是一塊事物
 然其氣却虛能容受天之氣生出物來分明是兩箇
 可見其偶觀人之男女物之牝牡雌雄尤明白可見
 凡單則為竒雙則為偶一三五七九皆是單數故亦
 為竒二四六八十皆是雙數故亦為偶朱子小註數
 是氣之分限節度指一二三四至十之數言不可將
[001-2a]
 來解隂陽有竒偶是集大全時混收在此耳
  以上解隂陽有竒偶之數
 如天陽也天文則有晝夜上下晝屬陽夜屬隂晝午
 前屬陽午後又屬隂夜子前屬隂子後屬陽午前午
 後夜半前後又各分隂陽至一時亦分上下四刻此
 可見一隂一陽有各生一隂一陽之象如地隂也地
 理則有南北如南髙屬陽北下屬隂南中之南又屬
 陽北屬隂北中之北又屬隂南屬陽髙山流水亦分
[001-2b]
 隂陽如今山隂山陽縣以山分隂陽也湖廣有漢隂
 漢陽以水分隂陽也亦可見一隂一陽有各生一隂
 一陽之象又如男陽女隂然男女各有血氣血隂而
 氣陽也而血氣又各自分隂陽此亦可見一隂一陽
 有各生一隂一陽之象自人而推之物無不如此不
 能盡書
  以上解一隂一陽各生一隂一陽之象
 本義見一隂一陽有各生一隂一陽之象此不特兩
[001-3a]
 儀之隂陽兼指四象之隂陽見兩儀之隂陽有各生
 一隂一陽之象故一倍而二以畫四象見四象之隂
 陽有各生一隂一陽之象故再倍而三以畫八卦
 一倍而二初不成事物必再倍而三方成八卦豈非
 三才並立方成世界道理耶觀大傳贊易以三才立
 説可見
 聖人信手畫去自下而上再倍而三則自一至八之
 八卦成矣而乾兑離震巽坎艮坤之名則得於觀象
[001-3b]
 之餘也所謂三畫已具八卦已成見陽之性健而成
 形之大者為天是也餘倣此
 八卦已成而又三倍其畫以成六畫者為其生生之
 勢固未已而止於是亦無以盡隂陽之消息萬物之
 變化也
 蒙引曰三畫已具八卦已成則又三倍其畫以成六
 畫而於八卦之上各加八卦者只是以象此隂陽之
 生生不已也朱子曰陽氣只是六層只管上去上盡
[001-4a]
 後下面空缺處便是隂愚謂此卦之所以有六畫也
 三竒之卦固已名乾而象天矣下文陽之純健之至
 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是就六十四卦看見得
 他卦皆竒偶間雜惟此卦六畫皆竒為陽之純他卦
 不得上下皆乾其健未至惟此卦上下皆乾為健之
 至不然三畫之竒名乾象天已為陽之純健之至豈
 待至六畫始純陽至健耶
 乾之卦其數純陽其性至健其道則大通而至正故
[001-4b]
 文王繫辭只就此道理發揮
 乾徳剛健剛以體言健兼用言剛則有立健則有為
 人而有立有為何事幹不得若一舉事則志至氣至
 本立道生事无不立功无不成不見艱難无能阻止
 如乾旋坤轉如雷厲風行何天之衢殆不足以擬之
 是不惟亨而且大亨也夫子之立斯立道斯行綏斯
 來動斯和可想見乾道大通氣象
 中者不偏不倚正者无過不及體用之分也正大而
[001-5a]
 天地之情可見矣可見乾之中正也乾道大通而至
 正在人容有不正者故聖人因以為戒元亨天道之
 本然也利貞人事之當然也
 既曰元亨而又曰利貞者此聖人以道義配禍福也
 蓋乾之力量雖可以元亨若恃吾力能為而妄為終
 有不得元亨者矣如漢髙祖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使
 入關秋毫无所犯除秦苛禁與民約法三章為義帝
 發喪率諸侯兵討項羽等事皆是王者之師故能誅
[001-5b]
 秦蹙項而成帝業項羽力拔山氣蓋世喑噁叱咤千
 人自廢其勇力豈不逺過漢髙然无帝王之度又不
 善用人所過殘㓕如殺卿子冠軍弑義帝坑秦降卒
 焚咸陽宫室凡其所為无非失人心之事故終无成
 而死於烏江可見乾雖元亨然必利於正然後能亨
 使不以正元亨不可得也故本義曰必利在正固然
 後可保其終此非謂漢髙可當乾姑即二人所為以
 發明乾元亨利貞之㫖耳
[001-6a]
 本義然後可保其終要其終而言也蓋乾有元亨之
 理其所為之事就當以正則元亨可得使不以正則
 終不能亨如項羽是也故朱子要其終而曰必利在
 正固然後可保其終蒙引謂元亨只是許他去做此
 事言无所阻礙而已未見有成功處有何可保似謂
 元亨都未做事方是許他可做利貞方是教他去做
 事一般似是看本義可保其終一句未破而為之説
 也依此則易卦只有元亨无利貞如大有者只有吉
[001-6b]
 亨无利貞如泰者亦豈是方許他去做此事耶有不
 通者矣愚謂朱子當時只如咸本義感有必通之理
 然不以貞則失其亨而所為皆凶恒本義然又必利
 於貞乃為得所常久之道而利有所往不著然後可
 保其終一句似无病亦不起人疑葢乾有元亨之理然
 必以貞然後得元亨與咸不以貞則失其亨恒必利
 於貞乃為得所常久之道而利有所往同一㫖也語
 録知其大通却守其正以俟之其説不可曉恐記録
[001-7a]
 之誤
 本義云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如此分
 解卦辭是為彖𫝊分四徳設
 蒙引曰事有未正必欲其正事之既正必守其正此
 正固二字之義也
 本義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變云云/蓋六爻不變然
 後是箇乾故能得乾之占
 蒙引曰乾卦卦辭只是要人如乾様坤卦卦辭只是
[001-7b]
 要人如坤様至如蒙蠱等卦則又須反其象此有隨
 時而順之之義有隨時而制之之義愚謂聖人畫卦
 繫辭是為人占卜而設其占得卦爻則占卜之人當
 之如占得乾卦則占者當乾占得坤卦則占者當坤
 若占者之徳不能當得此卦則用不得此卦之辭如
 春秋傳云有忠信之徳則可不然必敗是也至如蒙
 蠱等卦須反其象或隨時而順之或隨時而制之其
 説盡之矣
[001-8a]
初九潛龍勿用
 初九者卦下陽爻之名此是諸卦下陽爻之通稱不
 専指乾初九也乾初九是陽爻之首故於此發之
 龍不止陽物乃陽物之神靈不測者故象乾之六爻
 蓋乾卦六爻皆得乾道不比他卦故文言以聖人明
 之比之於物則是龍也
 初九是乾卦之爻備得乾道故於象為龍其在下而
 居初則象龍之潛藏也龍方潛藏未能有及物之功
[001-8b]
 占者遇此不可有為故曰勿用言不可出而施用蒙
 引曰此爻在士之未仕者得之則當隠約以待時仕
 者得之亦當隠身而退避在庶民得之則不利有所
 往在商賈得之則宜深藏而不市若以天子之尊而
 得此爻亦或時當主静事當謹宻也
 龍就爻徳上取潛就爻位上取䝉引曰聖人繫辭或
 取爻徳或取爻位或取本卦之時與本爻時位又或
 兼取應爻有取所承所乗之爻有兼取承乗應與時
[001-9a]
 位兼全者有僅取其一二節者又有一爻為衆爻之
 主者則兼及衆爻大都不出此數端
 伏羲只設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立文字最盡
 得天地間事變為只是虚象初不局定是何物隨甚
 麽事物都罩得著如乾則如君父如金玉凡廣八卦
 所舉者此一卦皆足以象之如初九一爻則如陽氣
 之潛伏于地中日月寒暑之屈而未伸在人如王公
 貴人下至農工商賈之當隠微謹宻在物如龍蛇之
[001-9b]
 蟄尺蠖之屈騏驥之未遇之類此一畫皆足以象之
 故曰最盡得事變者此也至後聖繫辭則未免局定
 一事一物其他事物有不能通者矣如乾曰元亨利
 貞初九曰潛龍勿用則只是人説得其餘如何説得
 左傳所載諸人卜筮與聖人所繫之辭不能盡同可
 見聖人繫辭不足以盡之也子作易蒙引序謂易可
 象而不可言可言而不可盡者以此
 六爻盡事物之變如初九一爻豈止為一潛龍哉而
[001-10a]
 聖人以潛龍象之者可見聖人特假潛龍以顯初九
 之義使人以類求之凡天下事物之制於時格於勢
 而无其便者皆初九之潛龍也然則今之説易者以
 一爻局定一人一事恐非聖人之㫖矣
 朱子嫌伊川説易不應局定今之科舉程文往往鑿
 定講失易之本義矣往嘗見江外人講易多就象上
 發揮於卦爻之義特畧依傍他意思講不坐定作何
 事甚有理且如此爻之占自天子以至庶人皆有其
[001-10b]
 用只作士之未遇講如何可通問卦爻明有局定説
 者如訟家人歸妹之類則如何曰此在用之有活法
 耳大抵卦爻以盡事物之變固未始有定象其間或
 有定象者亦不可以定用看易者要須看得洞洞流
 轉始得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吕仲本殿元將㑹
 試筮得夬之六三其辭曰臀无膚其行次且皆謂非
 吉兆矣乃中狀頭後始悟得臀无膚乃殿字也豈復
 拘其辭哉於是可以見占法矣
[001-11a]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二龍就爻徳上取見就時位上取蓋九為陽爻以
 言其徳則剛健中正於象為龍在初之上則出初之
 潛而離其隠於龍為見故曰見龍在田夫大人不出
 則已出則澤必及物澤不及物則巳澤既及物物必
 利見之此理勢之自然也故占得此爻者利見如是
 之大人在訟者見之則獲伸蹇者見之則獲濟困者
 見之則獲通升者見之則獲進其利澤足以及人故
[001-11b]
 隨其人之所見皆足以遂其所圖而濟其事功若占
 者有見龍之徳則為利見九五在上之大人矣若天
 子之尊而得此爻則當見在下之大人如成湯之於
 伊尹文王之於吕尚也
 蒙引曰以九居二亦非正也但純乾之徳與他卦不
 同故朱子獨自主張曰剛健中正剛健從九字取中
 正從二字取出潛承潛龍言離隠以出潛之義言
 九二之大人亦是得時位者如伊周之儔故能徳施
[001-12a]
 普天下文明其曰雖未得大人之位言未得在上如
 九五耳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九三以九之陽爻居三之陽位是重剛也不在上下
 二體之中是不中也重剛是性質過剛不中則動輒
 失當然使不當事任猶未危也不幸而居下卦之上
 則是出乎羣臣之上而當國家之重任所謂赫赫師
 尹民具爾瞻者以若人而居若位但見為謀一不審
[001-12b]
 而禍亂隨之舉事一不當而傾危立至信乎其為危
 地也夫九三之居危地既當存乾乾惕厲之心而性
 體剛健又有能乾乾惕厲之象故占九三之君子必
 也終一日之間健而又健不少止息至於日入之時
 若可少休矣猶惕然敬畏如是則謀無不審動无不
 臧所以行之身施之事者皆得其道雖處危地而不
 至於傾覆矣故无咎
 乾健也乾乾健而又健也是不息意夕惕若是襯帖
[001-13a]
 終日乾乾意只在終日乾乾内至夕猶惕乃為終日
 何為健惕然敬畏不為物欲所奪便是健也故曰自
 勝者强又曰不以人欲害其天徳之剛則自强而不
 息蒙引曰自勝者强可見至健只是能勝其私
 惕然敬畏不為物欲所奪只是中庸戒謹恐懼意戒
 謹恐懼欲何為只是恐物欲乗間以奪之故總曰戒
 懼耳觀中庸章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雖不見聞亦
 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可見
[001-13b]
 依此看則爻詞曰乾乾又曰惕若本義曰憂懼俱可
 通矣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本義進退未定之時通承上文九陽四隂居上之下
 改革之際三句説蓋以爻與位言九陽爻四隂位陽
 主進隂主退九陽欲進四隂則又未必於進是進退
 未定也以上體言四居上之下居上欲進居上之下
 則又未必於進亦進退未定也以上下二體言四初
[001-14a]
 離下體入上體是為改革之際亦進退未定也故總
 承之曰進退未定之時
 改革之際决當依愚説觀文言曰或躍在淵乾道乃
 革可見蓋文言只取改革之際一義故爻本義則兼
 取九陽四隂居上之下二意也蒙引以九陽四隂居
 上之下為改革之際非是
 龍一躍于淵則升于天矣或則遲疑而未必於躍也
 故曰或之者疑之也
[001-14b]
 或躍在淵將進而未必於進也未必於進非不進也
 審進退之時必時可進然後進也是謂隨時進退故
 本義曰占者隨時進退則无咎
 人惟進退不隨時故或先時而有為則不免於躁進
 或後時而不為又不免於失時皆咎也隨時進退既
 不先時有為而至於躁進亦不後時不為而至於失
 時何咎之有
 隨時進退重在進一邊退字輕其未進便是退
[001-15a]
 蒙引曰龍在淵一躍則升天得水故也若在田則勢
 又有難者西北方但可種穀之地皆謂之田不若南
 方人指有水種稻者為田然此縱有水亦甚淺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本義剛健就九字取中就五字取正兼九五二字取
 九陽爻以體言剛也兼用言健也居上體之中中也
 以陽爻居陽位正也有此四徳故其象為龍居五尊
 位故為飛龍在天此爻剛健中正以居尊位與他卦
[001-15b]
 九五不同蓋乾是純陽至健之卦九五又得乾道之
 純在人則聖人也故本義特曰如以聖人之徳居聖
 人之位以别於他卦
 飛龍在天則乗風雲神變化雷動八荒霖雨四海此
 其時也聖人在天子之位則議禮制度考文行三重
 之道使人得以寡過此其時也故為人所利見未仕
 者則宜興行道濟時之心用賔于王以備朝廷之任
 使已仕者則宜舉朝覲㑹同之典述職于王以受天
[001-16a]
 子之寵命是其見之為利不見則不利若占者有其
 位則利見九二在下之大人矣
上九亢龍有悔
 上九陽極於上時已過矣故為亢龍物極則反勢盈
 則傾故動必有悔順時知變可以免災堯老而舜攝
 舜亦以命禹伊尹復政厥辟蔡澤歸相印於秦知此
 道也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001-16b]
 用九本是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然於乾卦六爻之
 後發之便是指乾卦六爻用九人看差本義把用九
 二字做百九十二陽爻故下文見羣龍无首吉勢不
 相接中間不免添入乾六爻皆用九一句故蒙引有
 氣勢隔絶之疑依愚見就把用九做乾六爻説則見
 羣龍无首吉句氣勢不相隔越亦不待添入乾六爻
 皆用九一句而百九十二陽爻皆可見矣
 本義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三句作先發
[001-17a]
 明其意當另托在本文用九二字之上觀本義以此
 卦純陽而居首故於此發之而聖人因繫以辭則其
 意已明矣周公見得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
 七故乾卦六爻既繫之後總承而闡其例曰陽數九
 為老七為少老變而少不變故乾卦六爻皆用九而
 不用七焉其例既闡又從而繫其辭曰乾是純陽至
 健之卦龍是純陽至健之物乾爻得乾道之純故有
 龍象乾象龍六爻則羣龍也用九剛變為柔不純乎
[001-17b]
 剛則羣龍无首矣夫一於剛則太鋭而取禍一於柔
 則廢弛而取辱剛而能柔不鋭不弛得中之道也故
 往无不利動罔不臧而得吉
 因是用九推之凡遇乾六爻皆不變者當觀元亨利
 貞之辭遇乾而一爻變者當觀所變之辭遇乾而六
 爻皆變者當觀見羣龍无首吉之辭
 或疑无首之吉剛而能柔則吉也牝馬之利順而能
 健則利也剛而能柔與順而健者性體自是不同无
[001-18a]
 首之吉无所不吉牝馬之利有所不利其得效亦自
 有異而春秋傳曰乾變之坤曰見羣龍无首吉葢即
 純坤卦辭云云/何也曰乾變之坤雖為坤之所為然
 本自剛來與本是坤者不同坤變之乾雖為乾之所
 為然本自柔來與本是乾者不同故乾无首之吉終
 不可同於坤牝馬之貞坤永貞之利終不可同於乾
 之元亨如此説則坤用六本義自坤而變故不足於
 元亨可通聖人不教人即所變之卦以考其占而别
[001-18b]
 著自此至彼之象占者正以其間有不可同耳伏羲
 作易只是教人卜筮以知吉凶孔子見得上面有許
 多道理因説出道理來教人後人沿之如王輔嗣程
 伊川等皆作道理説至朱子始悟得伏羲作易不是
 如此始作卜筮説然當時人未之信猶費許多辭説
 愚惟以周公繫乾卦用九之辭斷之可見伏羲作易
 本是教人卜筮惜當時朱子不曽以是折之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001-19a]
 伏羲所畫乾卦其義所該者廣不止天道文王元亨
 利貞之繫只是箇占辭原无他意夫子贊易則専以
 天道來發明乾義不復及其他又將元亨利貞之辭
 分做四徳以發明乾義以天道明乾義他無所見只
 在析元亨利貞為四徳上見得本義又字是因卦辭
 生此字通指彖𫝊説該到萬國咸寧不専指大哉乾
 元一條本義亦自明白
 語意謂大哉乾之元乎萬物生天地間必有箇始也
[001-19b]
 而皆取之以為始葢萬物生於造化乾元造化之始
 也故乾元一動萬物以之而始矣是物之始者取乾
 之元以始也不特始物已也乾之徳有四曰元亨利
 貞是元則為之首而貫其終蓋乾元一動由是而亨
 而利而貞亨利貞雖不同要皆一元之所貫耳故曰
 統天
 元亨利貞也有理也有氣萬物資始當兼理氣説葢
 不獨始其氣其理亦從此始也看下文各正性命保
[001-20a]
 合太和可見
 朱子曰如春之生物夏時是生物之盛秋是生意漸
 漸收斂冬是生意閉蔵又曰天只是一元之氣春生
 時全見是生到夏時長也只是這底到秋成遂也只
 是這底到冬天蔵斂也只是這底此可體認統天意思
 蒙引曰非以萬物之始處當元始者物之始也物之
 所資以始者元也元自是天徳
 本義彖𫝊解及彖象字解蒙引有説初學不可不看
[001-20b]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承上文言乾之亨謂乾之元如此以乾之亨言之
 乾道未通之時氣機未至雖有雲雨之功品物亦不
 能有發生之盛也逮夫乾道亨通氣機一到但見隂
 陽交通雲行雨施諸品之物向之資始於元資生於
 坤者今則形質既呈而生生不已貌象既著而出出
 不窮旦異而夕不同日異而月不同蓋暢然各流其
 形發榮滋長暢茂條達而不可遏矣是乾之亨也
[001-21a]
 品物流形全自乾之亨上來雲行雨施乃造物之功
 用耳不然物當閉蔵時非无雲雨然亦不能流形何
 也變萬物言品物者植物於雲雨為尤切耳蒙引曰
 流字下得最好有生生不已之意品物露出形質便
 從此迤邐生去如一枝草既有箇芽便發枝發葉抽
 心抽萼自然接續出來故曰流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上言天道之元亨此以聖人配之言天而必及聖人
[001-21b]
 者宇宙間惟天與聖人為最大故聖賢言天必及聖
 人乾彖𫝊與咸恒諸卦是也言聖人必及天中庸言
 至誠無息之功用而及天地是也乾道運行元而亨
 亨而利利而貞貞而復元是終而復始也乾道終始
 時焉而已聖人大明乎此因見得卦之六爻潛見惕
 躍飛亢亦各以時而成葢時者氣運之所推理勢之
 所趨㡬㑹之所值也當其未至不能先當其既至不
 能後大哉時乎雖天地人物有不能違者故舉一可
[001-22a]
 知其二明彼即曉乎此聖人大明終始是文理宻察
 足以有别表裏精粗无所不到葢必乾即我我即乾
 有黙契之妙无彼此之間所謂至誠知天地之化育
 者非但聞見之知而已也故能因此識彼而見卦之
 六位各以時成
 乾之六爻以其所居而言則曰位以人之乗用而言
 則曰龍六陽之潛見惕躍飛亢各以其時故聖人亦
 隨其時而乘之時潛而潛時見而見時惕而終日以
[001-22b]
 致謹時躍而躍時飛而飛時亢而不與之俱亢聖人
 一身駕馭六龍不先不後而適當其可故曰時乗天
 道之妙時焉而已時之所在即天道之所在也時乗
 六龍就是御天蓋動惟厥時惟天之命隠於萬㡬之
 表者自我而運用行當其可上天之載妙於事物之
 内者自我而張弛聖人非天聖人之所行即天也故
 曰以御天大有彖𫝊曰應天而時行可見時乗六龍
 即御天
[001-23a]
 天下事物乾六爻盡之矣試觀天地間事物有出於
 潛見惕躍飛亢之外乎故聖人時乘六龍御天就能
 致道化大行萬國咸寧
 時乘六龍以御天是道化方亨之日萬國咸寧之機
 也故為聖人之元亨
 蒙引曰乾道不止謂天也凡萬物皆有箇終始其中
 便有箇四徳此理天地間皆是故不曰天道而曰乾
 道
[001-23b]
 又曰不可以御字當行字御以行之也天道在其所
 御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此言乾之利貞也細分之各正性命是利保合太和
 是貞乾道變化是通管若用之元亨亦可言乾道運
 行自變而化天下之物無所不利向之資始於元流
 形於亨者今則變脆為堅斂華就實各效法象各成
 形質而性命於是乎各正既而愈斂愈固實堅實好
[001-24a]
 生意凝蓄而不滲漏化機内藴而不外見則太和於
 是保合矣各正性命是時非无太和之氣然未保合
 也其性命之理或未全故於時為利保合太和是時
 亦有性命之理然其理已全不但如向之各正而已
 故於時為貞然聖人於利言性命而不言太和於貞
 言太和而不言性命葢從利須言各正字從各正須
 用性命字從貞須言保合字從保合須用太和字而
 用性命於利用太和於貞亦因之互見爾非利獨有
[001-24b]
 理而无氣貞獨有氣而无理也
 蒙引曰或據先儒謂性命以理言而氣在其中太和
 以氣言而理在其中遂介言謂各正為得其理保合
 為全其氣此於理氣之辨亦疎矣葢實未曉得性命
 以理言而氣在其中太和以氣言而理在其中者矣
 太抵從各正言須用性命字從保合言須用太和字
 而各正必居於保合之先太和必置於性命之後則
 確乎其有不可易者矣愚即其意推之曰各正性命
[001-25a]
 雖是以理言然這裏不可謂无氣在但從利上須用
 各正字從各正不可曰太和須用性命字雖是説各
 正性命然當知這裏有氣在不可謂専是説得其理
 也保合太和雖是以氣言然這裏不可謂无理在但
 從貞字須説保合字從保合不可説性命須用太和
 字雖是説保合太和然當知這裏有理在不可謂専
 是説保合其氣也本義曰萬物各得其理以自全葢
 有以得其意矣是豈少了太和兩字哉
[001-25b]
 本義云乾道變化无所不利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皆
 乾之所利也此利字即文言美利天下之利
 本義曰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蓋變是潛運黙移
 以漸而推行有迹者也化是頓更倏改消冺而不見
 无迹者也如一日之間自卯而辰而申至酉以漸而
 進這是變到得酉時日入便一日都消冺无迹了這
 便是化
 性命物所受之理也萬物生天地間各有形色性味
[001-26a]
 如黍粒圓稻粒長柑紅橘緑各自不同此是各物所
 受之性命也方其資始流形時纔生枝生葉吐花吐
 萼安見黍稻柑橘是如何待到利遂時節都斂華就
 實收花結子方見得黍形是如此稻形是如彼柑形
 是如此橘形是如彼都是他本來面目此是各得其
 所受之理也本義所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正是如
 此故曰各正性命然曰各正方是得其本然之理未
 全也如黍稻柑橘實未飽滿色未紅緑味未香甜其
[001-26b]
 食不美是其理未全也待到愈收斂愈堅實則黍稻
 柑橘一箇成一箇實皆飽滿色皆紅緑味皆香甜食
 之甘美是其理至是巳全矣太和曰隂陽㑹合沖和
 之氣蓋萬物必須隂陽二氣交合始生隂陽交合便
 是沖和故曰太和保合是和氣斂蓄韜藏于内保是
 如保赤子之保有調養覆䕶意合是聨合合縫之合
 有韜藏秘宻意萬物之生方其資始流形之時是氣
 方發生流行固未見得保合也至各正之時雖是各
[001-27a]
 成形質然未堅實其氣尚行未結聚亦未見得保合
 也待至物成以後黍是箇黍稻是箇稻柑是箇柑橘
 是箇橘這時氣不復行皆斂聚歸藏於内始足而保
 合生意閉固不滲漏有調養覆䕶意故曰保生意在
 内不見於外有韜藏秘宻意故曰合
 得於有生之初得其理也全於有生之後全其理也
 故曰萬物各得其理以自全不可把全字當保合看
 保合以氣言其氣保合其理始全也
[001-27b]
 利貞相去不逺分有生之初之後者利去貞雖不逺
 在先一步則為有生之初矣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此言聖人之利貞也謂聖人在上髙出於物時乗六
 龍以御天其道化覃敷萬國之民各遂其生各復其
 性而咸寧焉此聖人之利貞也萬國咸寧即上文乗
 龍御天功效之所成就耳合而言之時乗六龍以御
 天萬國咸寧聖人之元亨利貞昭然矣
[001-28a]
 首出庶物從蒙引主位説
 元亨利貞本㫖在卦辭者與諸卦一般至吾夫子分
 為四徳而後世之言天道者因之此夫子所以為道
 徳之宗也又如仁字首見於尚書只作愛人説至夫
 子始作心徳説以此立教仁道始行於世
 資始是生意方動處流形是生意長進處各正是生
 意收斂處保合是生意充滿處
 利者生物之遂貞者生物之成遂與成如何分别論
[001-28b]
 語遂事不説註云遂謂事雖未成而勢不能已也則
 知遂是方向成之勢而貞則成矣故曰利則向于實
 也貞則實之成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體乾全在不息蓋天行内有不息意君子不息
 所以法天行也是何物不息心之天理流行不息中
 庸所謂至誠無息是也如何方能不息自强方能不
 息如何是自强𫝊曰自勝者强又曰能勝物之謂剛
[001-29a]
 是知所謂自强者能勝物欲而已故本義曰不以人
 欲害其天徳之剛則自强而不息不以人欲害其天
 徳之剛解自强蓋人心天理本自流行不息惟為私
 欲所勝而不能自强則天理遂壅塞而不行矣不行
 則止息矣人能勝其人欲之私而自强則天理无所
 壅遏常流行而不止息
 夫子贊易既釋卦名卦辭而有彖𫝊文言諸作矣見
 得易理无窮又合二體之象作𫝊以發明之謂之大
[001-29b]
 象𫝊此首言乾也謂乾之象為天此卦下體乾也重
 之又乾其象為天之運行也夫天之運行也一日一
 周明日又一周反覆其道代行不息亦惟至健故然
 也君子體之謂天惟健故能運行不息人不能健則
 天理奪于人欲不能運行不息矣于是克去巳私弗
 履非禮挺然自强毅然自健使吾心天理常運行于
 日用動靜之間而不止息本然徳性恒周流于人倫
 庶物之表而不間斷體仁以長人嘉㑹以合禮利物
[001-30a]
 以和義貞固以幹事皆君子之不息而本于自强也
 自强不息此君子所以法天行之健也
 味本義非至健不能句是惟至健故能運行不息如
 人有力方能舉百鈞牛馬有力方能任重致逺其理
 甚明故愚以此明自强不息蓋君子惟自强故能不
 息也舊時説者俱云自强又不息蒙引不主極是然
 蒙引作一串説謂猶云至公無私健而不息亦未見
 明白愚此説與蒙引頗異學者詳之
[001-30b]
 蒙引曰凡大象君子以等皆以見成者言而時文所
 謂君子法之當如何哉皆失其㫖愚謂當云果何如
 哉則其㫖不失矣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陽以爻言下以位言
見龍在田徳施普也
 徳施普即本義澤及於物意明為人所利見也施讀
 去聲程傳本義俱无音
[001-31a]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道字輕言九三終日乾乾只是箇反復底道理反復
 者行而復行故曰重復踐行之意即乾乾意愚按本
 義條謂健而又健是也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曰進无咎許其可進也本義曰可以進而不必進所
 以釋進无咎之義也可以進而猶不必進處之可謂
 審矣所以進无咎若未可進而不必於進猶是本分
[001-31b]
 事未見詳審處安得无咎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言大人作起於上故其象為飛龍在天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盈不可久故有悔物極則變勢盈則傾天地人物其
 理皆然
用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本義陽剛不可為物先言不可以陽剛去先物也猶
[001-32a]
 云不以賢智先人蒙引曰如與衆人共處而獨任剛
 自遂是謂物先意頗欠切
 蒙引曰天徳不可為首偏言之天徳也偏言者對柔
 順而言只是一邊道理耳故不可為物先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
貞者事之幹也
 仁義禮智皆善也而仁則為衆善之長仁所以為衆
 善之長者以其天地生物之心人得之最先而兼統
[001-32b]
 四者爾何謂得之最先蓋天地以生物為心人之生
 因得其心以為心天地生物之心仁也人得此心便
 有此生是人之所以生只是箇仁爾所以説得之最
 先問上天生人仁義禮智一時都賦了如何仁獨最
 先曰此亦就仁道最切處看見得有似於在先爾葢
 人之生是得那仁故曰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
 以生惻隠人之生道也可見仁是生道最切處義禮
 智雖一時同賦然比仁為人之生道差緩爾何謂兼
[001-33a]
 統四者義在人為羞惡凡人之見已之不善而愧羞
 見人之不善而憎疾者義也禮在人為恭敬辭讓人
 之見親賢賔客而恭敬揖讓者禮也智在人為是非
 之心人之遇是非美惡而鑑别者知也乃若仁之在
 人則是惻隠之心蓋天地生物之心人得之以為心
 者惟其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是以方寸之中
 生意盎然慈祥惻怛莫非天地生物之心義禮智雖
 並列為四徳仁則獨専心體而為之總管故夫親親
[001-33b]
 仁民愛物仁也聞過見惡而羞惡亦生生仁愛之心
 之激發也見親賢賔客而敬讓亦生生仁愛之心之
 致隆也見是非美惡而鑑别亦生生仁愛之心之生
 明也夫愛者必敬愛者必明禮知之管於仁是也羞
 惡與仁乃相反者謂管於仁何也蓋惡者愛之反乃
 不愛也人心有所愛必有所不愛所愛如此不如此
 者必所不愛仁者之心慈祥惻怛舉天下民物皆在
 其愛育之中其一身自愛不忍一毫置之不潔之地
[001-34a]
 彼見不善之人為民物之害不潔之物為吾身之害
 吾方以仁民愛物自好自愛為心見彼之傷人害物
 與自傷自害者正傷吾之本心豈不怵然痛絶之哉
 故羞惡之心實本於惻隠之所激發自外而觀惡與
 愛若相反推本而論惡與愛實相因此義之所以統
 管於仁有非强合而紐説也
 或問朱子仁兼四端意思理㑹不透朱子曰上蔡見
 明道舉史文成誦明道謂其玩物喪志上蔡汗流浹
[001-34b]
 背面發赤色明道言此便見得惻隠之心且道上蔡
 聞得過失恁地慚愧自是羞惡之心如何却説道見
 得惻隠之心公試思久之曰惟有惻隠方㑹動若无
 惻隠之心却不㑹動惟是先動了方始有羞惡方始
 有恭敬方始有是非動處便是惻隠問仁者有生意
 如何朱子曰只此生意心是活物必有此心乃能知
 辭讓必有此心乃能知羞惡必有此心乃能知是非
 此心不生又烏能辭讓羞惡是非陳北溪曰仁是心
[001-35a]
 中箇生理常流行生生不息徹終始无間斷苟无這
 生理則心便死了其待人接賔恭敬何自而發必无
 所謂禮處事之際必不解裁制而无所謂義其於是
 非也亦頑然无所知覺而无所謂智朱子又曰程子
 謂四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
 者須是統看仁如何却包得數者又却分看義禮智
 如何亦謂之仁
 仁包四徳若以心之天理看尤明白易見葢仁者心
[001-35b]
 之天理義則天理之所宜禮則天理之節文智則天
 理之别白豈不明白此理固然但聖賢本意原不如
 此乃是指愛言爾
 亨之在人即禮也乃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自一
 身達之萬事自朝廷達之天下燦然文物之盛乃衆
 美之所聚也故曰嘉之㑹經禮三百曲禮三千可見
 嘉之㑹處
 利者義之和此句與上下文俱不類葢利即人之義
[001-36a]
 也義之體嚴似嫌於不利故特變例為之説曰利者
 非他即義之和也蓋自君臣父子以至萬事萬物必
 合於義然後各得其分而相安安斯和矣和則利孰
 大焉故所謂利者乃義之和處而義之和即人之利
 也
 木有軀幹枝葉方有所依以立事必正固其事方有
 所依以立故曰貞者事之幹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㑹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
[001-36b]
固足以幹事
 體仁極難看當把體字作身體看謂身體夫仁蓋不
 身體其身體而身體夫仁也身體其身體者以身體
 為身體身體夫仁者以仁為身體以身體為身體只
 是空一箇身體爾以仁為身體是一箇身體都是仁
 也故曰以仁為體
 君子克已復禮使仁充乎中而見乎外中之所存无
 一念之非仁外之所行无一事之非仁則君子之身
[001-37a]
 渾是一箇仁非體其體而體夫仁也體仁仁之至也
 故無一物不在所愛之中而足以長人安土敦仁故
 能愛正是如此
 體仁與中庸體物不同體物是將鬼神為物之體重
 在物上體仁是將仁來為我之體重在君子身上體
 仁下面更有長人一節體物下面更無作為其不同
 可見張子曰體物體身道之本也身而體道其為人
 也大矣體物體身即中庸體物意身而體道乃易體
[001-37b]
 仁意
 朱子小註亦有兩説一説體仁如體物相似人在那
 仁裏做骨子仁是箇道理須是有這箇人方體得他
 做箇骨子一説體仁不是將仁來為我之體我之體
 便都是仁曰以仁為體者猶言自家一箇身體元來
 都是仁今按前一説不是當以後一説為主曰不是
 將仁來為我之體者葢若將仁來為我之體猶與仁
 為二我之體便都是仁則我即仁仁與我為一矣畢
[001-38a]
 竟是將仁來為我之體第語意有輕重爾
 蒙引我其仁之體仁無體君子其體之説即小註前
 説乃中庸體物意不可用
 體仁足以長人即此亦可見仁之包四徳處若非包
 四徳如何一人便能長人
 禮本諸心達諸身施諸萬事自朝廷以及天下國家
 無一處無禮其道理至為繁悉其綱目有三千三百
 之多故曰亨者嘉之㑹使不嘉其所㑹則有欠缺不
[001-38b]
 備之處不足以合禮必嘉其所會乃於禮無不合蒙
 引曰嘉非難嘉其所㑹為難如得其一不得其二非
 嘉㑹也得於此不得於彼非嘉㑹也得者千百不得
 猶一二非嘉㑹也必自其一動一靜一語一黙之際
 以至於邇之事父逺之事君許多嘉美一時輻輳得
 來如此乃合乎禮又曰嘉字做著力字務必做恰好
 方是嘉
 利物足以和義乃是聖人為義字解釋葢義之體嚴
[001-39a]
 嫌於不和故聖人為之解釋曰義主裁制决斷如人
 之尊卑内外截然不可犯似若稜角峭厲不和矣不
 知義者事物之所宜也其尊卑内外皆分之所當然
 是事之宜義之所在也使不以義處物則彼此皆越
 其分卑踰尊内犯外互相侵奪互相陵犯其害不可
 勝言矣不和孰甚焉惟義以處物使尊尊而卑卑内
 内而外外則尊卑内外各止其所各安其位不相侵
 奪不相陵犯殆見尊有尊之利卑有卑之利内有内
[001-39b]
 之利外有外之利何害之有哉物物各得其所利則
 衆情協順欣歡交通无違拂无乖戾何和如之是義
 以方外若嫌於不和然義以利物正所以為和蓋必
 分守之嚴明足以處天下之物不使其相瀆然後恩
 意之浹洽足以通天下之志不使其相戾是利不生
 於和而生於嚴也孰謂義之嫌於不和乎
 此處與上文利者義之和當有辨利者義之和是把
 義之和與利對利物足以和義是把和與義對利者
[001-40a]
 義之和是把和與義合説利者義之和這裏雖含義
 自然和意然為此語時方欲明利之即義未重在義
 自然和意也到利物足以和義則言君子行義之徳
 始明義之自然和謂義似嫌於不和然使物各得其
 所利本自无不和也
 聖人以利與義疑於相反也故曰利者義之和明利
 即義也又以義疑於不和也故曰利物足以和義明
 義本无不和也利者義之和之利乃聖人天然之利
[001-40b]
 利物足以和義之利乃人所以求乎天然之利也義
 之和之和乃在人天然之和足以和義之和乃人所
 以求乎天然之和也
 凡事惟知其正之所在而固守之則其事依以立矣
 故曰事之幹蒙引曰朱子曰欲為其事而非此之貞
 固便植立不起自然倒了此説最明
 貞固是事事貞固如嘉㑹利物都要事事盡理也非
 是只一件貞固便事事都了
[001-41a]
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此章三節自有三段意第一段言人之四徳第二段
 言人之行四徳第三段言人之所以行四徳
 此條君子字只是上文君子然上文且言行四徳未
 重在君子上至此始歸重於君子而提起君子字面
 曰君子行此四徳者見惟君子之至健然後能行此
 四徳也故引經文以實之言君子體仁以長人嘉㑹
 以合禮利物以和義貞固以幹事是惟君子之至健
[001-41b]
 故能行此四徳也所以經文曰乾元亨利貞於元亨
 利貞而繫之乾見四徳之行本於君子之至健也
 本義非君子之至健无以行此就當貼本文君子行
 此四徳者蒙引君子行此四徳下方貼入本義意似
 有疊牀架屋之病亦失本文意學者詳之
 蒙引曰至健者能勝乎人欲也能勝乎人欲然後能
 全乎天理故曰非君子之至健无以行此不然則至
 健與行四徳意重疊矣又曰自勝者强可見至健只
[001-42a]
 是能勝其私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徳而隠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
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不易乎世要見龍徳而隠意不易乎世是髙世之志
 不為世變易也漢嚴子陵亦近之不成乎名不出來
 立名於當世也遯世是避世之亂而不出不見是是
 一事不為人所知遯世不見是不難无悶為難无悶
[001-42b]
 是无些不平意此何等胸懐所以為龍徳也
 雖重在憂則違之一邊説時不可太抑揚當畧放平
 説常見往時説者多云初九之志豈偏於隠哉使當
 樂時則亦行之惟憂則違之此抑揚太過不可用
 不可拔只就憂違一邊説不易乎世以下六句俱憂
 違也六句作三節看意思一節深似一節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徳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徳
[001-43a]
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
 庸言是尋常不打𦂳底言語信是言必有實无空言
 也庸行是尋常不打𦂳底所行謹是行有常度无輕
 忽也如此是細微不忽乃至誠无息處也故曰盛徳
 之至信謹誠也不信不謹邪也閑邪存其誠恐猶有
 不信不謹者害吾誠故欲閑而存之也庸言信庸行
 謹宜无邪之可閑矣而猶閑邪存其誠者此聖人之
 心不自滿假處即文王望道如未見之心也故曰无
[001-43b]
 斁亦保之意如此則其善足以蓋世矣然猶不以為
 善世而自伐其所信謹而閑邪存誠者猶自若也不
 伐不要説得粗徳博是徳之及物者自週遍而廣博
 葢其風聲意氣自足以鼓動乎人心即中庸之誠能
 動物處也化是物從而化天下被其所動皆革面革
 心而從之即中庸之變則化也善世而不伐以上皆
 是龍徳意徳博而化一句屬正中不是當正中之時
 不能徳博而化凡此皆君徳也故舉爻辭而以是釋
[001-44a]
 之曰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者正以九二雖未得
 君人之位而已備君人之徳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
子進徳修業忠信所以進徳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
也知至至之可與㡬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
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
无咎矣
 忠信是此心真實為善如孝則真實是孝弟則真實
[001-44b]
 是弟大學所謂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是也實心為善
 則善心日以充長善念日以彰著此之謂進徳論語
 註人不忠信則事皆無實為惡則易為善則難此不
 忠信則徳不進也但彼兼内外説此専主内一邊説
 實心為善孝實孝弟實弟乃誠也若辭不修語孝語
 弟俱是空言無實事則此誠終於消散不聚集矣何
 由立又何績業可居故工夫又在修治言辭上先行
 其言而後從之言必有物凡吐口言語皆是實事無
[001-45a]
 一句虚妄乃修辭也修辭則行成孝成箇孝弟成箇
 弟吾心之誠集聚而不消散故曰立其誠誠立則業
 就修而可居非立誠之外又有居業工夫也
 言君子於善心之所發苟誠實而不自欺則善心日
 長善念日生其徳進進不已矣故曰忠信所以進徳
 忠信存於内者誠矣又從而修治言辭語孝語弟都
 是實事無一句虚妄則行成乎外誠之存於内者集
 聚而不消散矣故曰立其誠誠立則績業成就而可
[001-45b]
 終身守之矣故曰所以居業
 忠信心之誠也徳道之得於心者也修辭身行乎道
 也業得於心者著於身也忠信則心誠得於心者日
 益進修辭則誠立得於心者著於身而可居徳者業
 之基業者徳之著
 忠信進徳誠心存而心之所得日以進也修辭則身
 體之而有成而言無不實故誠無不立而業自可居
 忠信進徳都未有事修辭是方有事而忠信進徳者
[001-46a]
 已見之躬行也
 忠信求諸心者也修辭求諸身者也而皆不外乎一
 誠求誠於心則徳崇求誠於身則業廣故君子之道
 誠而已矣
 修辭工夫全在力行到修辭處又不止力行乃行之
 成功也故不言力行而曰修辭不然恁得言辭修治
 都無一句虛妄忠信方去進徳修辭則業自居故曰
 忠信進徳是去底字修辭是住底字
[001-46b]
 常時説忠信俱作求道實心説把徳字作義理之滋
 味有得於己依愚見若作求道實心則忠信方是立
 心向慕爾初未著道尚是皮膚工夫徳若只是義理
 滋味有得於己則亦膚淺何足為終身事業而居之
 且正經道理又在何處用工其所謂徳業有何實地
 可據予自知學反覆深思其説不可通故特自為之
 説然舊説膠於人心雖老師宿儒或有不曉其意者
 學者宜深玩不可以愚説為新異而驚駭之也
[001-47a]
 蒙引説忠信謂應一件事俱著箇心為主説修辭謂
 於事處置得好是以主事為誠以處置事好為誠立
 依此則忠信立誠另有箇事事是事忠信立誠乃是
 應事處不知所應之事又將何屬似乎未通葢即常
 時求道實心之説也
 又謂忠信重在知上又謂徳以心言未説到事上大
 抵是從知上來又引朱子小註道理須是實見得之
 言謂可見進徳所重在知上愚俱未敢從原來文言
[001-47b]
 説乾卦六爻俱以聖人明之其言學俱除致知工夫
 就力行上説起故忠信即大學之誠意是格物致知
 後面事謂忠信屬知如何説得且以進徳為知自古
 未有此説小註道理須是實見得乃躬行心得之見
 非聞見之見也
 按忠信進徳在朱子小註原有二説如沈舟破釡甑
 示士卒必死無還心一説也以忠信作求道實心説
 者實本於此但此朱子未定之見不必從且如孝須
[001-48a]
 實是孝方始孝之徳日進一日悌須實是悌方始悌
 之徳日進一日此一説也愚之説實本此人多不察
 爾
 忠信所以進徳是忠信所以至之也何也凡有所進
 將必有所至如人往長安進進不已將必至長安也
 人之進徳亦然進進不已固將至之也忠信進徳是
 忠信所以至之也知得忠信所以至之即便去忠信
 以至之則善心日長神智日開道之壼奥理之𤣥妙
[001-48b]
 為吾所當至者一時雖未能遽至固已先得之矣故
 可與㡬先知為㡬可與㡬許其能知㡬也
 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是修辭立誠所以終之也何
 也居是居止終是終身居止而不移如人建屋而居
 將為子孫百世之計是居之即所以終之也居業亦
 然知得修辭立誠所以終之即便去修辭立誠以終
 之則踐履篤實持守堅固事理之宜在心為徳在身
 為業吾所當守者可與能存之而不失矣義者事理
[001-49a]
 之宜吾所當守者也可與存義許其能守也
 進是至之漸至是進之極用至字貼進字居是身之
 止終是止之久用終字貼居字必進了方可至至了
 方可居葢徳業本一串故其功程亦一串也
 朱子小註曰進徳只管進去便是要至之未到那裏
 先知得如此所以説可與㡬進字貼著那㡬字至字
 又貼著那進字終則止是要守業今日如此明日又
 如此所以下箇居字終者只是這裏終居字貼著那
[001-49b]
 存字終字又貼著那居字
 可與㡬下當貼徳斯進字可與存義下當貼業斯居
 字
 常時説知至至之謂知理之所在而心必之焉以是
 為知至葢縁本義知至至之進徳之事一句故為此
 説認忠信作知者亦縁此爾愚按依此則知終終之
 獨不可作忠信説乎其窒碍可見矣
 知至知終之知俱輕説是孟子如知其非義之知非
[001-50a]
 大學致知之知通典把知至至之作致知誠意知終
 終之作明善誠身此亦好聴耳蓋中庸之明善誠身
 即大學之格致誠正修原非二事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
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徳修業欲及時也故无

 上下无常進退无恒如何為邪離羣大底此處主在
 上進一邊是可上進時了可上而不上疑於以隠為
[001-50b]
 髙可進而不進疑於遯世離羣及時之時上進之時
 也欲及時是應非為邪離羣句无咎得時也
 蒙引曰上下者進退之已成進退者上下之未定
 蒙引説為邪離羣作嗜進説愚不然者以本義可以
 進而不必進句知之可以進而猶不必進是謹於進
 退者豈可以嗜進疑之其待聖人亦淺矣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
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
[001-51a]
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自同聲相應至萬物覩且泛舉物類相從處逓説到
 人從聖人處未及其所以然也本乎天者親上以下
 則推物類所以相從處葢物類所以相從者以其類
 之同耳本乎天天之類也故親上本乎地地之類也
 故親下葢其類之同也由是推之水濕之類也故流
 濕火燥之類也故就燥雲龍之類也故從龍風虎之
 類也故從虎皆以類之同也各從其類一句承上二
[001-51b]
 句説而包聖作物覩意在其中故本義云聖人人類
 之首也故興起於上則人皆見之
 同聲相應二句泛言人物同氣相求一句包下文水
 流濕四句
 同聲相應鶴鳴子和是也同氣相求徳不孤必有隣
 是也呉氏取火取水之説太深然亦是氣求之理
 水性下濕下地水所濡也故流之火性乾燥乾物火
 所利也故就之雲水氣龍水物也故龍興則雲從風
[001-52a]
 隂氣虎隂物也故虎嘯而風生蒙引曰子細尋求乃
 是龍感雲水之氣而興虎感隂風之將至而嘯爾龍
 興便有雲在故從來以為雲從龍虎嘯而風隨至故
 從來以為風從虎也愚按雲從龍風從虎當以此説
 為是如蒙引後説恐非正意此亦天將大雨商羊鼔
 舞之類爾必以雲為龍之雲風為虎之風亦將以雨
 為商羊之雨乎劉季雲氣乃是天子之氣上升勒兵
 屋瓦俱震盛言兵威所震非兵有風也渦口暴風乃
[001-52b]
 兵兆也非烏珠有風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
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此條只據上九居卦之上説道理不主進退盛衰説
 无位則无以行其志无民則无以戴於下无輔則无
 以匡其不逮是以動而有悔也曰貴曰高皆以居卦
 之上言无位不居五也无民由於无位无輔以居高
 而亢也
[001-53a]
潛龍勿用下也
 蒙引曰文言前節龍徳而隠以下既詳言六爻之義
 以申象𫝊之意至此又約其㫖而申之曰初九所謂
 潛龍勿用者葢以其位下也其位下故為龍為潛此
 與陽在下也陽氣潛蔵槩无異㫖只是反覆申言之
 意
見龍在田時舍也
 舍字讀上聲言暫為時所舍也夫九二有君人之徳
[001-53b]
 宜乎居九五之位君臨天下今見龍在田亦暫為時
 所舍爾周公之不有天下猶益之於夏伊尹之於殷
 皆若九二之時舍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
 事所當為之事也前章之進徳修業是也終日乾乾
 日行其當為之事而不止息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言所謂或躍在淵者未遽有為且自試其可否而未
[001-54a]
 能决也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禹避舜之子於陽
 城是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
 言所謂飛龍在天者是居上位以治下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言上九之亢龍有悔是居卦之上勢窮而生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當君道説用九剛而能柔也君人之道一於剛
[001-54b]
 則威過民不見其可愛秦人之専任刑法是也一於
 柔則恩過民不見其可畏漢元帝之優柔不斷是也
 故皆有弊而不能治天下君道剛而能柔則恩足以
 結天下使民有愛戴之心不忍離散以背其君上威
 足以肅天下使民有畏懼之心不敢玩弛以犯其君
 上天下之民皆遵道遵路㑹極歸極而无不治矣
潛龍勿用陽氣潛蔵
 陽氣潛蔵只就爻位上説明其為潛龍也
[001-55a]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謂天下被其化而文明也周公相成王制禮作樂而
 成周有雍熙泰和之治是天下文明也不可以臣位
 而少之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三處危地時當乾乾而乾乾也故曰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此道字輕看猶云陽道隂道九四離下體而入上體
[001-55b]
 是乾道改革之時也故或躍而未果爻下本義改革
 之際正是取此人都不察妄為之説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徳
 蒙引曰乃字似亦有意言九五之位乃是位乎天徳
 者非无徳而據尊位者也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此釋有悔意言上九居卦之上已過高亢是時已極
 也不能知時引退而與之偕極所以悔也便是後章
[001-56a]
 知進而不知退意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天之則剛而能柔君道剛而能柔可見聖人之所為
 即天也故曰乃見天則
 乃見天則言聖人之道即天道也猶云聖人同天爾
 不是天之法於聖人之剛而能柔上見得亦不是聖
 人之剛而能柔便是那天之法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
[001-56b]
 此是即物之生長收蔵以釋四徳與彖𫝊不同言所
 謂乾元者何處見得物之始而亨者是也夫凡物在
 天地間受隂陽之氣即露其機緘稟造化之和即開
 其朕兆是其始也始不徒始始則必亨機緘一露即
 暢茂條達朕兆一開即發榮滋長物之始而亨如此
 乾之元不可見即物可以知之矣故曰乾元者始而
 亨者也所謂利貞者何處見得物之得其性情者是
 也夫何萬物之始亨也生意方形形象未立雖有性
[001-57a]
 情而未見逮夫生意收斂形象各成其生理完具而
 无虧欠化機伏蔵而不止息物之性情於是始見物
 之性情如此乾之利貞不可見即物可以見之矣故
 曰利貞者性情也此是於始亨處見乾元性情處見
 利貞
 蒙引口講一條是一直説下視本題頗差故不用學
 者詳之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001-57b]
 上既即物之生長收蔵以釋四徳此則歸其功於乾
 始而贊其大即彖𫝊統天之説也謂乾雖四徳之流
 行要亦一元之所統耳為何乾既始物由是而亨就
 能以美利徧利乎天下又收斂神功於内不言其所
 利是皆乾始之所為也不其大與不言所利者乾也
 乾如何不言天下之物既蒙其利形者形色者色大
 成大小成小而神功收斂於内冺然无形可見有似
 於不言也蓋萬物歸根復命之時造化生物之功不
[001-58a]
 復可見似不言也韓𤦺詩云須臾慰滿三農望斂却
 神功寂若无亦是此意
 依愚見乾始另作乾元説美字當亨看亨者嘉之㑹
 也美利即亨利利天下通指亨利似有理但本義不
 主此説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上既分合釋四徳了因就見得四徳之流行即乾之
 所為爾其流行之間剛健中正純粹精之徳可見故
[001-58b]
 從而贊之曰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謂由上
 文觀之大矣哉乾之道乎元亨利貞四者運行不可
 屈撓无少間斷一何剛也其靜也専其動也直一何
 健也四序順行无過不及一何中也各自為徳无所
 偏倚一何正也剛健又極其純而不少雜於隂柔中
 正又極其粹而不少雜於邪惡而純粹又極其精焉
 一言不足又再言之再言不足又再言之贊乾之徳
 至是无以加矣非至誠知天地之化育又安能洞契
[001-59a]
 至此哉
 剛以體言是體段如此非體用之體蒙引云是他本
 質如此與愚説亦同健兼用字則對體用之體説
 此條舊説四徳之運實一乾之統不是葢四徳即是
 乾此外更无乾也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
 此句舊説六爻備乾道今看不然葢此只是起下文
 時乗六龍以御天意縁文言此節申彖𫝊之意彖𫝊
[001-59b]
 説乾四徳以聖人配之此申其意亦言乾四徳以聖
 人配之也如何此條又添箇乾卦備乾道意況時乗
 六龍以御天句實承此句説舊説之差无疑也若單
 出此題仍用舊説葢命題者不主此説也發揮不著
 力只是布列爾情是事物之情天下事情潛見惕躍
 飛亢盡之矣此卦六爻布列有潛有見有惕有躍有
 飛有亢便是盡此情也
時乗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001-60a]
 承上文言六爻發揮旁通情則六爻即六龍也聖人
 以時而乗六龍以御天道則道化覃敷徳澤廣被如
 雲行雨施而天下平寧矣雲行雨施天下平此聖人
 之元亨利貞也
 此節若搭大哉乾乎一條出當依舊説作一頭兩脚
 説
君子以成徳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隠而未
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001-60b]
 蒙引曰君子之所以為行者以成徳為行也夫既以
 成徳為行初九徳已成矣不日之間就可以見之行
 也夫既可見之行矣而又何以曰勿用葢初九時乎
 潛也潛之為言也隠而未見隠而未見則欲行猶未
 成是以君子亦當如之而勿用也
 成徳者道徳行者功業也以成徳為行言以道徳為
 功業也道徳不見於功業者有之未有功業不本於
 道徳也功業不本於道徳管晏之事功君子不貴也
[001-61a]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
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
 天下之義理無窮弗聚則孤陋寡聞而無以盡之而
 其聚也非學不可師之先覺以求多見多聞學于古
 訓以識前言往行皆學也學聚則天下之理無所遺
 矣然不詳加辨析則是非得失無以識其歸吾身莫
 知其所從而其辨也非問不可上問於師下問於友
 詢于卿士詢于芻蕘皆問也問辨則天下之理是非
[001-61b]
 得失識其所歸吾身知所從矣欲此理融㑹浹洽於
 心無强探力索之勞有居安資深之妙則非可以急
 迫旦夕求也必大著胸襟寛著意思把此理時加體
 認玩味勿忘勿助日就月將如杜預所謂優而求之
 使自得之厭而飫之使自趨之則此理融㑹於心浹
 洽於中有居安資深之妙左右逢原之機矣居安是
 理固與心為一矣然知易而行難靜易而動難人多
 居常見得道理分分曉曉到得行時又錯了都與理
[001-62a]
 不相干蓋以行之難也正以私欲奪之也故必仁以
 行之仁者去其私欲之謂也論語仁不能守之註云
 智足以知此理而私欲間之亦無以有諸己可見仁
 只是去私欲爾克己復禮懲忿窒欲皆其功也
 學聚問辨是知工夫寛居是把義理放在胸中詳玩
 深味使透徹貫串乃居安資深時也故亦屬之行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无咎矣
[001-62b]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即爻下本義居下之上意天五
 位田二位也在天則其道大行於上為人利見而不
 用惕在田則其道大行於下為人利見而不用惕九
 三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所以惕也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九四以爻言則九為剛以位言則四為不中
 九五飛龍在天則進而居於君位九二見龍在田則未
[001-63a]
 進而安於臣位九三方是吾人進修之地則安於人
 位故皆不用疑九四不在天不在田不在人所以可
 疑也疑是九四自疑本義隨時而未定言欲隨時進
 退而未定也此便是疑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
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
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天地之道無不持載無不覆幬大人博厚所以載物
[001-63b]
 髙明所以覆物是與天地合其徳也日月有明容光
 必照大人智周萬物旁燭無疆是與日月合其明也
 四時運行各以其序大人徳禮政刑先後緩急各有
 次第是與四時合其序也鬼神福善禍淫害盈福謙
 大人賞以勸善罰以懲惡恩以彰徳威以防奸是與
 鬼神合其吉凶也
 凡天地間未有之物如井田城郭宫室舟車弧矢之
 類皆天地所未有聖人起而制作之此先天也然為
[001-64a]
 之而可行井田可以養民城郭可以衞民舟車以濟
 不通宫室以避風雨弧矢以威天下此天不違也
 蒙引曰雖先乎天而實合乎天既合乎天便是行得
 去行得去便是天不違天所已為者如天叙有典天
 秩有禮天命有徳天討有罪是也故曰時者天理之
 當然也
 蒙引曰凡聖人之行權處非先王之成法非經綸之
 所有而於理無悖者先天事也三重之道建諸天地
[001-64b]
 而不悖亦是先天而天不違之理愚謂天下事物各
 有當然之理聖人因物付物隨事處事是後天而奉
 天時也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亦奉行也
 況於人乎言人亦不違也況於鬼神乎言鬼神亦不
 違也此皆以明利見之意也不可以況於人乎為解
 利見之意
 況於人乎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説也況於鬼
 神乎天地鬼神亦呵䕶之舜之烈風雷雨弗迷漢髙
[001-65a]
 之敗於彭城而以大風免光武之逼於王郎而以氷
 堅渡也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喪
 上九亢龍有悔何也蓋亢之為言也時有進退徒知
 進而不知退位有存亡徒知存而不知亡物有得喪
 徒知得而不知喪與時俱亢矣此所以動而有悔也
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001-65b]
 知進極有退之理遂退而不進存極有亡之理遂懼
 亡以圖存是為不失其正
 文言申彖𫝊雖前後詞語重見疊出而意義各有所
 當不為散亂無統蒙引説得好宜詳之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
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者耦也隂之數也已解在乾卦下
[001-66a]
 二畫之耦名坤而象地固隂之純而順之至矣重為
 六畫又得三耦無復有陽以雜之亦隂之純而順之
 至故其名仍為坤若重之得兊或離則為夬大有諸
 卦不得仍為坤矣
 坤天下之至順也人能至順則隨其所至而人皆愛
 敬隨其所圖而无不成就故元亨言忠信行篤敬雖
 蠻貊之邦行矣即此道也
 至信可以感豚魚涉險難和説以躡剛强之後則履
[001-66b]
 虎尾不咥人亨故人能至順則温柔巽順之徳雖强
 暴難化之人亦有以化之横决難處之事亦有以處
 之信乎元亨也
 利牝馬之貞戒其順而健也非順外有健也只在固
 守其順而不失爾葢牝馬順而健行者故取其象
 貞字隨卦而取在坤卦則以順健為貞
 曰元亨利牝馬之貞説坤道理已盡矣復有君子有
 攸往云云/者此為條釋其事聞示其例以明牝馬貞
[001-67a]
 之意也既曰先迷後得云云/復曰安貞吉者此為申
 言以致丁寧之意也
 陽本居先隂本居後此隂陽之分也乃常道也故曰
 地道无成而代有終居先自主事必昏迷而不知所
 往葢其力量不足也若退居其後而從人以作事乃
 得其常道居後得常其不迷可知矣上只曰先迷不
 曰失道下只曰得常不曰不迷聖人之意以互見也
 至彖𫝊始備言
[001-67b]
 陽有發越有斷制故主義隂主退蔵主收斂故主利
 此隂陽性質不可得而强也故坤之君子所主但在
 于利不在于義處家必能生殖而致富節儉而致贏
 若夫嚴規範肅紀度以正倫理閑有家非其所長也
 在國必能厚生以利用富國而足民若夫處大事建
 大功以安社稷利生民非其所長也
 西南隂方凡隂類皆往東北陽方隂類則不往往西
 南則隂與隂合而得其朋往東北則陽非隂類而喪
[001-68a]
 其朋朋類既得其足以濟事可知朋類既喪而能濟
 事無是理也彖𫝊不言欲人自得於言外也
 蒙引曰西南東北亦不必拘定假如自今西南之方
 無親無故其地有兵荒之變有嫌隙之人是不宜往
 也故雖曰西南然亦不可往葢即此便是東北道理
 矣若東北方地果平易俗果仁厚又有親舊可依即
 是西南道理而吾所宜往者也聖人只是要人所往
 得地不可往非其所爾愚謂蒙引此説發前聖未發
[001-68b]
 之㫖
 利牝馬之貞是牝馬之貞則利非牝馬之貞則不利
 也後得主利西南得朋利也牝馬之貞故也先迷東
 北喪朋不主義非牝馬之貞故也安貞吉是結上文
 之意如後也利也西南也坤之貞也後則得利則
 主西南則得朋此安貞而吉也如先也義也東北也
 非其貞也先則迷東北則喪朋而義亦不主是不安
 貞則不吉也
[001-69a]
 貞是實字死字兼順健二字意安是虚字活字其所
 安者只是順健而已二字虚實死活不同本義乃析
 安為順之為貞為健之守者葢為彖𫝊安貞之吉應
 地无疆豫設也
 安貞之吉該順健二意本義利以順健為正可見也
 安字當奚屬只人之順健便是安於正也葢健不出
 乎順之外只順得堅固便是健也安不出乎順健之
 外只人之順而健便是安也看來安貞二字俱兼順
[001-69b]
 健二意本義曰安順之為貞健之守者姑就安字上
 取一順字就貞字上取一健字以配合彖𫝊安貞之
 吉應地无疆之㫖爾葢地徳无疆順而健也君子安
 於貞安是順之為貞是健之守則君子之安貞亦順
 而健故應地之无疆也此本義分釋之意也彖𫝊應
 地无疆本義云安而且貞地之徳也就把安貞當順
 健正是因此順健雖是兩箇字其實只是一箇字葢
 健不出乎順之外只順而不息便是健也除健不道
[001-70a]
 只道箇順字亦得故本義曰安者順之為原非遺了
 健字也貞字雖是兼順健兩意然順非難順而能健
 為難去其易者只就其難者取亦得故本義曰貞者
 健之守亦非遺了順字也
 本義安者順之為貞者健之守如愚解似覺明白然
 本義此兩句明為彖𫝊安貞之吉應地无疆兩句故
 如此分配在彖傳原无此意依愚見不必如此分配
 只據本文君子能安于貞便是順而能健于應地无
[001-70b]
 疆一句未嘗不貼如此分配徒覺牽强而多事不知
 明者以為何如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至哉坤之元乎萬物之生于天地間不能自生也皆
 資坤之元以生葢元氣既至萬物皆露其端倪呈其
 形質是萬物之生者資坤之元也然坤非能自生也
 一順承乎天之施而生之爾葢天氣一至即承之以
 發育未至不敢先既至不敢後其所以承天者實至
[001-71a]
 順而无所違忤也
 至哉坤元至是到那極處再无去處了譬如人往京
 師已至京師再无去處大哉乾元大哉是十分浩大
 廣博再无與比並至是就一邊去到盡頭處見其至
 大是就四方八面説見其大此至大之别也蒙引以
 伯夷栁下恵伊尹孔子分釋亦好本義比大義差緩是
 就聖人命辭意思説葢大是極口急急稱揚至則意
 思詞語比大又稍寛了故以為差緩爾
[001-71b]
坤厚載物徳合无疆
 髙明在上无不覆幬悠久不息此乾之无疆也坤之
 廣博深厚萬物无不持載其徳足以配合乎乾之无
 疆焉故天覆地載相為對待未嘗委靡而不支古往
 今來相為終始未嘗廢弛而不振此可見坤之能配
 乾處
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
 含者生意包於中𢎞是其所包者廣也光者生意達
[001-72a]
 於外大是其所達者逺也萬物生意无所不包可見
 其𢎞萬物生意无所不達可見其大含𢎞光大坤之
 亨也品物咸亨是物隨坤亨而亨也變萬言品者就
 植物言於坤亨尤著與乾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一般
 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二句即是坤厚載物蒙引問含
 𢎞光大何以謂之厚徳曰含萬物而化光則萬物皆
 在吐納之中不謂之厚徳而何
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001-72b]
 牝馬地類順也行地无疆順而健也故承之曰柔順
 利貞言此即坤徳之順健云爾不敢自主承天之施
 以生萬物柔順也承天生物直至於有終利貞也彖
 𫝊利牝馬之貞本无四徳夫子以四徳解故為之説
 如此要利貞兩字既相連接此亦槩説去不必太分
 析可也蒙引謂自牝馬地類至此全是言牝馬之貞
 殊未見有利字意却未是又以至柔而動剛條本義
 云牝馬之貞為證亦不是葢文言後面又有後得主
[001-73a]
 利而有常句把利字另解了故本義只云釋牝馬之
 貞若彖𫝊則利字兼解不妨為利貞並言也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
終有慶
 先迷失道是以失道解先迷葢隂本居後今居先是
 失道故迷也後順得常是以順解得常葢隂本居後
 居先為逆居後為順故得其常道也西南得朋者蓋
 西南隂方凡隂之類皆往往西南是與其類俱行故
[001-73b]
 得朋也東北喪朋乃終有慶此彖𫝊外意乃聖人以
 義言之與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一般言東北雖
 喪朋然能反而之西南則終有慶是為占者開遷善
 之門也蒙引謂乃終有慶此惟柔順利貞者能然盖因
 本義所行如是則其占如下文所云而言也愚未敢
 主為何葢先迷失道以下六句乃聖人解釋彖辭又
 有好歹兩邊不専是好邊若乃終有慶本於柔順利
 貞何縁有先迷喪朋一邊故愚不主也原來本義所
[001-74a]
 行如是則其占如下文所云乃是指下文安貞之吉
 應地无疆句非指先迷失道以下六句也言柔順利
 貞坤之徳也君子所行如是則其占安貞之吉矣依
 愚見朱子當初若不用此句更好
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後也利也西南也坤之貞也先也義也東北也非其
 貞也君子居後而不居先主利而不主義往西南而
 不往東北能安於貞焉則有得常之利而无失道之
[001-74b]
 迷有得朋之慶而无喪朋之凶斯其吉也夫至柔而
 動剛至靜而徳方此順而且健地徳之无疆也君子
 能安於貞安者順之為貞者健之守則君子之安貞
 即地徳之順健在坤地非有餘在君子非不足其身
 心之理葢與无不持載悠久成物者同一揆是有以
 應地之无疆也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徳載物
 地勢坤言地勢順也於此就見其厚故君子以厚徳
[001-75a]
 載物蓋坤之象為地重之又得坤焉則是地之形勢
 髙下相因愈逺而愈无窮頓伏相仍愈邈而愈无盡
 何其順也地勢之順亦惟其厚爾不厚則髙下相因
 便傾陷了安得如此之順惟其厚故能无不持載故
 君子以之厚徳以承載天下之物夫天下之物多矣
 君子以一身任天下之責則天下之民皆取足於我
 非但羣黎百姓倚我以為安而凡蠻貊夷狄鳥獸昆
 虫草木亦倚我以為命使褊心凉徳其何以濟而天
[001-75b]
 下之望於我者亦孤矣於是擴其心胸𢎞其度量展
 其經綸普其利澤舉一世之民躋之仁夀之域知无
 不明處无不當政无不敷恩无不洽不但羣黎百姓
 咸獲其安必使蠻貊夷狄㒺不率俾鳥獸昆虫草木
 罔不咸若然後其仁始浹其責始盡也故曰厚徳載
 物則君子亦一坤而與地同用矣
 髙下只管相因去都无窮盡方見其順若一望平夷
 不見得順本義解地勢坤只是順若厚則於其順見
[001-76a]
 之本義至順極厚當如此看語類曰惟其厚所以髙
 下只管相因去若是薄底物髙下只管相因則傾陷
 了不能如此之无窮矣可見是因厚故能順
初六履霜堅氷至
 隂數六老而八少老變而少不變易道占其變故不
 用八而用六初六一隂在卦之下隂始生之象也天
 下之理无微不著隂始生於下其端雖若甚微而其
 勢必至於盛大故其象為履霜而知堅氷之將至也
[001-76b]
 葢霜隂氣所結隂之微者一隂始生之象也氷凍水
 而成霜之盛者一隂積至六隂之象也无微不著无
 霜不氷占者遇此惟謹於微而已微之不謹而至於
 著將无及矣
 隂陽者造化之本是不可相无之隂陽於此爻无相
 關特言先有此一項爾其類有淑慝之分是不可相
 有之隂陽即此爻之義也
象曰履霜堅氷隂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氷也
[001-77a]
 當從本義作初六履霜隂始凝也方説得去若依本
 文作履霜堅氷則隂始凝也意思當趕到下文馴致
 其道至堅氷也方止為履霜堅氷内著不得隂始凝
 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柔以體言順兼用言其意只是承天生物而不主始
 爾正柔順之徳不偏也固其正不易也正固是方意
 思有内外之分故曰直方大
[001-77b]
 凡物員則動方則靜以其有四面一面著地劄定更
 不轉移也故取以言坤徳本義謂賦形有定正是此
 意大𫝊曰蓍之徳圓而神卦之徳方以知其義亦可
 見
 直方裏面便有大了又曰徳合无疆坤之大者用此
 以闡大之義爾徳合无疆只是柔順正固賦形有定
 之徳合无疆
 六二柔順中正爻辭直方大之徳皆自此而取又得
[001-78a]
 坤道之純是合諸爻看見得如此蒙引以此句貼大
 字恐未是
 本義曰坤之直坤之方明直方之為坤道也六二柔
 順中正比諸爻又得坤道之純故其徳在内則心无
 私曲而坦乎其直在外則事皆當理而截乎其方且
 其直純乎直方純乎方直方之徳光輝盛大又不待
 學習而无不利取之左右逢其原坦然由之而无疑
 也六二之徳如此若占者平素有直方大不習无不
[001-78b]
 利之徳則今日所占之事亦自然行得直方大不待
 習而後利矣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此當以方字屬動把直作推原説謂六二之動方矣
 然由其存於内者直是以見於外者方也蓋體立用
 行之理不専一則不能直遂不靜翕則不能發散天
 下道理皆是如此
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001-79a]
 直方大地道也六二具直方大之徳則六二之道即
 地之道也地道光只就不習无不利上見葢若待習
 而後利尚有勉强矯揉之功未免困苦艱難之弊未
 見其為光也不習无不利則不待勉强矯揉之功无
 困苦艱難之弊所以為有光也
 蒙引把直方俱作六二之動恐未是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陽為章美含章是包含其美於中而未著於外也六
[001-79b]
 隂爻三陽位位本陽却以隂居之是陽而帶隂不純
 乎陽也陽帶隂而未純陽雖有章美只是包含之而
 已固未能充實光輝而著之外也故取其象曰含章
 可貞言可貞固以守未可出而有為也為其才不足
 也然非純於不出也固將有待也子使漆雕開仕對
 曰吾斯之未能信是欲信而後仕也六三之可貞亦
 如是爾故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所以可貞者以其
 有陽之章美爾若无陽之章美則如六四之括囊終
[001-80a]
 不許其出矣
 或從王事以位言葢居下之上出潛離隠之時也故
 不終含蔵或出而從王事
 以三之才固未可以有為而但可貞以守然以三之
 位則居下之上不終含蔵又不容於守者雖不容於
 守而亦未必能大有為故占者如有含章之徳則可
 貞以守或從王之事則始雖不能自成其功而後必
 能因人以終其功惟其含陽也故但可貞以守无成
[001-80b]
 而但有終亦惟其含陽也故可貞以守无成而有終
 若非含陽并其終亦不能有矣此爻之辭純是占其
 象則在占中
 无成有終是先迷後得之義不能自成其功而因人
 以成其功也本義始後字不必太泥原來兩字從无
 成有終來可貞者未從王事之无成有終也无成有
 終者已從王事之可貞也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001-81a]
 以時發之時不可作積滿之時縁象𫝊不就三之才
 上説以下之知光大觀之可見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此與文言同㫖但就為臣之分上説不就三之才説
 識君尊臣卑之分君逸臣勞之理故曰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隂柔才弱既不足以有為而又重隂柔益甚矣不中
 則不當時位又不可以有為也故其象為括囊斂身
[001-81b]
 不出可以逺害故无咎然既不出以有為亦无自而
 有功故亦无譽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慎字解括囊即本義謹宻也
六五黄裳元吉
 六五居尊明其為君位也六為隂隂性順五又在上
 卦之中是居順而得中也中順之徳充於内而見於
 外其一言一動无往而非中順中庸九經所謂尊賢
[001-82a]
 親親體羣臣子庶民來百工柔逺人懐諸侯等事皆
 備而有之故其象為黄裳占者如之以内則盡己之
 道以外則感人之心是不徒吉大善之吉也
 中順以順為主順而得中也黄裳以裳為主裳之色
 黄也大善之吉言不但其事之吉於理且无虧也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裳元吉文之在外者也未有外而不本諸内者也
 故曰文在中也所謂中順之徳充諸内而見諸外者
[001-82b]
 也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𤣥黄
 上六隂盛之極夫隂盛至極其勢必不肯下夫陽陽
 之勢雖微然見隂之抗其心必不肯下夫隂隂陽不
 相下其勢必然相爭故其象為龍戰于野夫以陽之
 至微而與隂之極盛者爭固无能勝之理然隂不循
 其道而與陽爭亦豈隂之利哉故二者皆至於敗亡
 其象又為其血𤣥黄隂盛於陽故與陽俱稱龍陽衰
[001-83a]
 於隂故與隂俱稱血謂之龍戰則陽固龍而隂亦龍
 也謂之𤣥黄則陽固傷而隂亦傷也初六曰履霜堅
 氷至以著陵陽之漸於其始上六曰龍戰于野其血
 𤣥黄以著陵陽之禍於其終聖人扶陽抑隂之意於
 斯見矣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道隂道也窮極也隂盛之極所以必與陽爭而有龍
 戰于野之象
[001-83b]
用六利永貞
 用六言筮得坤之六爻者俱用六而不用八葢隂數
 六老而八少老變而少不變用六則隂變為陽矣隂
 柔不能固守變而為陽則剛足以濟柔而能固守故
 利永貞若能固守則无往不利即乾之元亨也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陽大隂小柔變為剛始隂而終陽故曰以大終始小
 不能固守大終則能固守矣
[001-84a]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徳方
 此釋牝馬之貞不言利者以下文有釋也自此以下
 錯舉亨元不順次序聖人之意毋亦以後得主利難
 言四徳欲順序而言則缺一徳故錯舉而言之與
 坤承天之施以生物而不主始其徳葢至柔也然其
 生物也悠久不息直至結果成就處未嘗委靡而半
 塗中止是動則剛也承天生物而不自造作不為繁
 擾其徳葢至靜也然其所生之物形體各定不可移
[001-84b]
 易根核者不可為胎卵鱗甲者不可為羽毛是其徳
 則方也
 至柔坤之徳也動剛亦其柔中之剛爾至靜坤之徳
 也徳方亦其靜中之方爾故曰順而健至柔至靜是
 坤之本體這裏便有生物了俱就坤本體上見其柔
 靜非至柔至靜是未生物至動剛徳方是承乾生物
 若依此則是釋坤之元亨非牝馬之貞蒙引柔无為
 剛能動本體發用等字與乾之施一至則盡翕受而
[001-85a]
 敷施之其生物之機沛乎莫之遏皆似説坤之元亨
 難從
後得主而有常
 言君子居後則得而主於利乃為有常之道葢坤之
 常道也此就人事之占説非釋坤徳又遺了西南得
 朋意葢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即先迷後得之理舉此
 則彼可以例推也
含萬物而化光
[001-85b]
 此是申彖𫝊含𢎞光大意言含萬物生意於中即發
 達於外其功化甚光顯也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此申彖𫝊順承天之義是直説下言坤道其順矣乎
 承天之施而以時行之天氣未至不先時而有為天
 氣既至不後時而不為時至而即應天運而即從可
 謂至順而无所違忤矣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
[001-86a]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
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氷至蓋言順也
 文言之意在一積字其積必自其微而起以見君子
 當謹之於微所以明履霜堅氷之義也
 言積善之家必有餘剰之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剰
 之殃又以其大者言之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原非一
 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亦莫不由積而成也
 由為君父者不能辨之於早故有今日爾夫家之餘
[001-86b]
 慶餘殃國之亂臣賊子皆由於善惡之積其積皆起
 於微然則君子惟於微圖之爾易曰履霜堅氷至正
 言君子當於微而慎之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
而徳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正為本體義為裁制不是以本體當正裁制當義乃
 是説本體之正裁制之義也看本義兩箇謂字謂者
 言也葢云正是言其心之本體義是言其心之裁制
[001-87a]
 云爾
 本體心也善惡未著是非未形而善惡是非之理具
 於心无有増益少欠此本體也而六二之直則是本
 體之正也裁制亦心也善惡是非一到面前為之分
 别區處截然不可移易此裁制也而六二之方則是
 裁制之義也
 正謂本體是謂其本體之皆正也義謂裁制是謂其
 裁制之皆義也
[001-87b]
 文言之意謂六二之直是其心本體之正也六二之
 方是其心裁制之義也君子何由而直哉亦曰敬而
 已矣夫敬撿束身心之法也人心神明不測出入无
 時莫知其鄉使无道以撿束之則奔走放逸无所底
 止是非善惡惟欲之從陷於私邪偏曲而内不可直
 矣君子有見於是故敬以直之内謹於心術念慮之
 微以防其奔馳放逸之患外謹於威儀動靜之著以
 禁其放肆怠惰之非終日乾乾罔有間斷一敬純熟
[001-88a]
 則此心常存是非善惡不失其本然之正而内罔不
 直矣又何由而方哉亦曰義而已夫義裁量事物之
 具也事有萬殊物有萬變而理无定在使不以吾心
 為之權度則善惡是非顛倒錯亂而外不可方矣君
 子有見於此故義以方之因物付物不使有過不及
 之差隨事處事務必合乎大中至正之矩此義既精
 則善惡是非皆中其當然之則停停當當无偏无頗
 而外罔不方矣不是敬義立徳就不孤是敬義既立
[001-88b]
 由此以至不孤葢敬立則内直内直則内有以養乎
 外而外益以方義形則外方外方則外有以養乎内
 而内益以直内外交養循環不已由是直純乎直方
 純乎方直方之徳光輝盛大至於窮神知化而不自
 知矣是不孤也程子曰敬義夾持直上天徳自此始
 意正如此
 不疑其所行一句是解不習无不利本義疑故習而
 後利不疑則何假於習意自明白葢疑是滯碍也如
[001-89a]
 欲直則未能直欲方則未能方心欲而力未能赴之
 是滯碍也亦由工夫未到純熟故也所以必待學習
 也學習到純熟處則欲直斯直欲方斯方從心所欲
 不踰矩而无滯碍矣无滯碍則利矣
 不疑其所行正是坦然由之而无疑意
 蒙引把内直作動説謂彖𫝊明謂六二之動直以方
 故如此説依愚見聖賢論學未有語動而遺靜中庸
 喜怒哀樂未發之中太極圖主靜皆是從靜處説起
[001-89b]
 何嘗遺了靜況本義明説正謂本體義謂裁制以直
 為動乃是中庸所謂莫見乎隠莫顯乎微周子所謂
 㡬是時已屬裁制不得謂之本體矣愚見如此不知
 明者以為如何
隂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此與象𫝊同㫖與爻辭不同専以君臣之義言不主
 六三才質言隂指六三含是韜晦言六三雖有陽明
[001-90a]
 之美然却含蔵之不自耀其美焉以是含章之道施
 之從王事惟代君以終其事不敢自専以成其事為
 何此地道也亦妻道也臣道也地之為道至柔至靜
 安常處順不敢自専以成其功惟代天以終其功也
 地道如此臣道妻道可知矣此六三之所以弗敢成
 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隠易曰括囊无咎无譽
葢言謹也
[001-90b]
 言天地變化則草木蕃天地閉塞則賢人隠易曰括
 囊无咎无譽蓋言當此之時當謹慎而隠去也
 天地變化言草木不言賢人天地閉塞言賢人不言
 草木乃互見也
君子黄中通理
 黄中黄徳在中也黄字當中字中字當内字通理言
 中徳通而且理也通言其有觸即應有感即通周流
 无滯圓神不倚是箇通達活動底物不是膠固凝滯
[001-91a]
 死殺物也理言其品節分明一體之中有萬殊渾然
 之中有燦然不是渾淪籠統无分曉无區别物也孟
 子註曰聖人之心至虚至靈隨感而應无有不通可
 見其通中庸曰仁足以有容義足以有執禮足以有
 敬智足以有别可見其理蒙引曰黄中非通則无以
 應乎外通而非理則所以應外者不能皆得其當可
 味通理之㫖
 人心神明所以具衆理而應萬事君子黄中通理實
[001-91b]
 本於此中者天下之大本可見其通處沖漠无朕之
 中萬象森然已具可見其理處
 説君子黄中通理後當貼一句云君子之徳如此其
 象之為黄者可識矣
正位居體
 言正乎五位而居下體是居尊而能處下也履帝位
 之尊能屈乎臣民之下處皇極之上能執乎謙讓之
 道不以崇髙自恃不以富貴自驕此五之正位居體
[001-92a]
 也
 説正位居體當貼一句云君子之徳如此其象之為
 裳者可識矣蓋此二句雖釋黄裳之義然其意隠然
 見於言外若如象𫝊逼真説則不可故須於末著此
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天下之徳莫過於中故中天下之美徳也六五君子
 學既成於敬義道既積於厥躬則清和純粹之美得
 之有生之初者盎然於方寸之間而罔有遺漏道徳
[001-92b]
 仁義之懿稟之賦受之始者浩然於靈扃之内而无
 少虧歉无積不施靡誠不著由是而暢於四肢則温
 恭遜讓形於威儀動作之間者宛然天道之下濟所
 謂充實而有光輝也由是而發於事業則中正信順
 見於設施措置之表者允矣坤道之承天所謂情深
 而文明也夫積而不發是充積之未至也誠而不形
 必積誠之未至也六五美積於中而發於外如此非
 美之至不能也故從而贊之曰美之至也文言既分
[001-93a]
 釋黄裳了又恐人認為二物不知歸重處故發美在
 其中一條見得其所謂順乃本於中與象𫝊文在中
 也及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意思一般大意謂君子之
 徳黄中通理所謂黄者可見矣正位居體所謂裳者
 可見矣然二者豈判然不相干哉夫黄中通理人之
 美徳也君子惟美在其中是以暢於四肢發於事業
 能正位居體矣夫美在其中而至於發越之盛是美
 之至也觀此意可見是歸重於中處或曰依此説是
[001-93b]
 在中為中發越為順乎曰中未嘗不順順未嘗不本
 於中合言之曰中順之徳充諸中而發於外亦可分
 言之曰在中為中發外為順亦可俱不相碍況此中
 字本是順徳之中
隂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
類也故稱血焉夫𤣥黄者天地之雜也天𤣥而地黄
 隂下於陽本不敢與陽戰也惟隂盛之極其勢與陽
 均敵故敢與戰此如唐之藩鎮稱兵以拒王室也隂
[001-94a]
 盛之極至與陽爭此時已无陽聖人謂陽未嘗无亦
 不可无也故稱龍以存陽猶唐中宗為武后所廢綱
 目毎年猶書帝在房州以存君也隂雖極盛而稱龍
 然本是隂體是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猶臣雖强而敵
 君然臣子之名分猶存尚當安分未可與陽爭也此
 有隂折之之意天色𤣥地色黄曰其血𤣥黄見陽傷
 而隂亦傷也自古臣子陵君父小人害君子國家既
 受其害而身亦不自保如漢王莽唐武三思宋蔡卞
[001-94b]
 章惇賈似道輩與漢唐之宦官歴歴可見也聖人重
 致意於坤之上六鑒戒深矣
 此以人事言也以造化言之乾於方為西北於時為
 秋冬之交五行亦為金自巽至兑皆隂卦而忽與乾
 遇故隂疑於陽而必戰也陽氣天地間未嘗頃刻止
 息十月純坤已无陽矣然陽盡於十月小雪之亥時
 隨生於十一月大雪之子時是陽未嘗无也隂氣雖
 極盛而與陽爭然隂之體不能變故曰未離其類
[001-95a]
 
 
 
 
 
 
 
 
[001-95b]
 
 
 
 
 
 
 
 易經存疑卷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