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一百六十七
[16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七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刑考六
  刑制
仁宗天聖四年有司言勅增至六千餘條請命官刪定
從之
 建隆初編勅四卷纔百有六條太平興國中増至十
[167-1b]
 五卷淳化中倍之咸平中増至萬八千五百五十有
 五條芟其繁亂定其可為勅者二百八十有六條總
 十一卷又别為儀制令一卷當時便其簡易大中祥
 符七年又増三十卷千三百七十四條又有景徳農
 田勅五卷與勅兼行至是後増至六千餘條命官刪
 定帝謂輔臣曰或謂先朝詔令不輕易改信乎王曾
 曰此憸人惑上之言也咸平中刪太宗朝詔令十有
 一二蓋去其繁宻之文以便於民何為不可帝然之
[167-2a]
 於是下詔中外使得言勅之得失時以唐令有與本
 朝事異者亦命官脩定有司乃取咸平儀制及制度
 約束之在勅者五百餘條悉附令後號曰附令勅七
 年令成頒之是嵗編勅成合農田勅為一書視祥符
 勅損百有餘條其麗扵法者大辟之屬十有七流之
 屬三十有四徒之屬百有六杖之屬二百五十八笞
 之屬七十有六又配𨽻之屬六十有三大辟而下奏
 聼㫖者七十有一凡此皆在律令外者也詔下諸路
[167-2b]
 閱視聽言其未便者既而又詔湏一年無改易然後
 鏤版至明道元年乃頒焉
刑部侍郎燕肅奏唐貞觀四年斷死罪二十九開元二
十五年才五十八今天下生齒未加於唐而天聖三年
斷大辟二千四百三十六視唐幾至百倍盖以奏讞之
法廢失朝廷欽恤之意詳見詳/讞門
五年陜西旱災因詔民持杖刼人倉庫非傷主者减死
刺𨽻他州非首謀者又减一等且諭長吏密以詔書從
[167-3a]
事自是諸路災傷即降不下司勅而民饑盗取榖食多
蒙矜减頼以全活
 知諫院司馬光言臣竊聞降勅下京東京西災傷州
 軍如人户委是家貧偷盗斛斗因而盗財者與减等
 斷放未知虛的若果如此深為不便臣聞周禮荒政
 十有二散利薄征緩刑弛力舍禁去幾率皆推寛大
 之恩以利於民獨扵盜賊愈更嚴急所以然者蓋以
 饑饉之嵗盗賊必多殘害良民不可不除也頃年嘗
[167-3b]
 見州縣官吏有不知治體務為小仁者或遇凶年有
 刼盗斛斗者小加寛縱則盗賊公行更相刼奪鄉村
 大擾不免廣有收捕重加刑辟或死或流然後稍定
 今若朝廷明降勅文豫言偷盗斛斗因而盗財者與
 减等斷放是勸民為盗也百姓乏食官中當輕徭薄
 賦開倉賑貸以救其死不當使之自相刼奪也今嵗
 府界京東京西水災極多嚴刑峻法以除盗賊猶恐
 春冬之交饑民嘯聚不可禁禦又况降勅以勸之臣
[167-4a]
 恐國家始於寛仁而終扵酷暴意在活人而殺人更
 多也
六年集賢校理聶冠卿請罷覆杖笞而徒以上雖不繫
獄皆附奏從之
 先是天下旬奏獄状雖杖笞皆申覆而徒流罪繫不
 以聞又自定折杖之法杖之長短廣狹皆有尺度而
 輕重無凖官吏得以任情至是有司以為言詔毋過
 十五兩是嵗改強盗法不持杖不得財徒二年得財
[167-4b]
 為錢萬及傷人者死持杖而不得財流三千里得財
 為錢五千者死傷人者殊死不持杖得財為錢六千
 若持杖罪不至死者仍刺𨽻千里外牢城又詔告羣
 盗刼殺人者第賞之及十人者予錢十萬既而有司
 言竊盗不用威力得財為錢五千即刺為軍兵反重
 扵強盗請竊盗罪亦第减之至十千刺為兵詔可
又詔京城持杖竊盗得財為錢四千亦刺為兵自是盗
法惟京城加重餘視舊益寛矣 又詔如聞荆湖殺人
[167-5a]
祭鬼自今首謀若加功者凌遲斬募告者悉畀犯人家
資捕殺者重其賞
 先時江淮捕盗官奏覆刼盜六人皆凌遲朝廷以非
 有司所得專因詔獲刼盗雖情巨蠧毋得擅凌遲凌
 遲者先斷斵其支體次絶其吭國朝之極法也
詔京師正旦四立分至庚戍己巳日毋决大辟
 故事天慶等五節有司不奏大辟具獄者十日天聖
 初詔止三日餘罪一日而已開封府舊禁刑人正旦
[167-5b]
 冬至三日端午節一日亦詔罷之國忌日舊亦禁刑
 至是詔聽決杖罪
  容齋洪氏隨筆曰刑統載唐太和七年勅令國忌
  日惟禁飲酒舉樂至於科罰人吏都無明文但縁
  其日不合釐務官曹即不得決斷刑獄其小小笞
  責在禮律固無所妨從今以後縱有此類臺府更
  不要舉奏舊唐書載此事因御史臺奏均王傅王
  堪兒國忌日於私第科决杖人故降此詔蓋唐世
[167-6a]
  國忌日休務正與私忌義等雖刑獄亦不决斷謂
  之不合釐務者此也今在京百司唯䨇忌作假以
  其拜跪多又晝漏已數刻若單忌獨三省歸休耳
  百司坐曹决獄與常日亡異視古誼為不同元微
  之詩云縛遣推囚名御史狼籍囚徒滿田地明日
  不推縁國忌又可證也
嘉祐五年判刑部李綖言一嵗之中死刑無慮二千五
百六十其殺父母叔父母兄弟兄弟之妻夫殺妻殺妻
[167-6b]
之父母妻殺夫凡百四十故謀鬬殺千有三百刼盗九
百七十姦亡命一百十夫風俗之薄無甚於骨肉相殘
衣食之窮莫急扵盗賊及犯法者衆豈刑罰不足以止
姦而教化未能導而為善歟願詔刑部類次天下所斷
大辟嵗上朝廷以助觀省從之
七年斷大辟千六百八十三人
 帝慎恤用刑廣州司理参軍陳仲約誤入人死有司
 當仲約公罪贖帝曰死者不可復生而獄吏雖蹔廢
[167-7a]
 他日復得叙官何可不重其罰命特停之會赦未許
 叙用尚書比部員外郎師仲說請老自言恩得任子
 孫帝以仲說嘗失入人死罪不予其重人命如此
英宗始平二年斷大辟千八百三十二人
四年十二月時神宗/已即位令應諸州軍廵司理院所禁罪人
一嵗在獄病死及二人者推吏獄卒皆杖六十増一人
者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如五縣以上州嵗死三人開封
府司軍廵嵗死十人如死二人法加等亦如之典獄之
[167-7b]
官如推獄經兩犯即坐仍從違制大縣三萬户以上依
五縣以上州法提㸃刑獄司嵗終㑹死者之數以聞委
中書檢察或死者過多官吏雖已行罰當更黜責
神宗熈寧元年開封府請以京朝官分治左右廂凡鬬
訟杖六十已下情輕者得專决從之
二年知金州張仲宣坐受贓論罪時金州金坑發仲宣
發檄廵檢體䆒無甚利土人憚興作以金八兩求仲宣
不差官比較法官坐仲宣枉法贓抵死援前比貸死杖
[167-8a]
脊黥配海島知審刑院蘇頌言仲宣所犯可比恐喝條
且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有罪得乗車今刑為
徒𨽻恐汚辱衣冠耳其人則無足矜也仲宣繇是免杖
黥止流海外自是命官無杖黥者
三年命尚書都官郎中沈衡鞫前知杭州祖無擇於秀
州遣内侍乘驛追逮監察御史張戩言無擇三朝近侍
而驟繋囹圄非朝廷以廉恥風厲臣下之意請免其就
獄止就行審問不從詔責戩等又命權御史臺推直官
[167-8b]
張景直鞫前知明州光祿卿苗振扵越州獄成無擇坐
貸官錢及借公使酒責檢校工部尚書忠正軍節度使副
使振坐故入裴士堯罪及所為不法責復州團練副使
獄半年及決詞所連逮官吏坐勒停衝替編管又十餘
人蓋王安石以私怨諷御史王子韶誣其過自後多興
詔獄矣
 凡因事置推已事而罷者詔獄謂之制勘院非詔獄
 謂之推勘院其體大者則下御史臺獄成即開封府
[167-9a]
 大理寺䆒治
三年編脩中書條例所請委逐路提㸃刑獄司嵗於冬
夏上旬檢舉牒州長吏勿留獄牒訖奏聞祖宗故事每
嵗冬夏降詔䘏刑帝遵行之既委各路提㸃刑獄自是
不復降詔 八月詔曰在京班直諸軍請糧㪷斛不足
出戍之家尤甚倉吏自以在官無禄恣為侵漁非朕所
以愛養将士之意也扵是三司始立諸倉丐取法已而
中書請主典役人嵗増禄至一萬八千九百餘緡丐取
[167-9b]
不滿百錢徒一年每百錢則加一等千錢則流二千里
每千錢則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其行貨及過制者減
首罪二等徒者皆配五百里其賞百千流者皆配千里
賞二百千滿十千為首者配沙門島賞三百千自首者
除其罪凡更定約束十條行之其後内則政府外則監
司多倣此法内外歳増吏祿至百餘萬緡皆取於坊塲
河渡市利免行役剰息錢乆之議臣欲稍緩倉法編勅
所脩立告捕獲倉法給賞條目一百千分等至三百千
[167-10a]
而按問者減半給之中書請依所定詔仍舊給全賞雖
係按問亦全給 中書上刑名未安者五條其一嵗斷
死刑幾二千比前代殊多如強刼盗並有死法其間情
状輕重有絶相遠者使例抵死良亦可哀若據從情輕
之人别立刑等如前代斬右趾之比足以止惡而除害
禁軍非在邉防屯戍而逃者亦可更寛首限以收其勇
力之效其二徒流折杖之法禁網加密良民偶有抵冐
致傷肌體為終身之辱愚頑之徒雖一時創痛而終無
[167-10b]
愧恥若使情理輕者復古居作之法遇赦第減月日使
良善知改過自新兇頑者有所拘繫焉其三刺配之法
二百餘條其間情理輕者亦可復古徒流移鄉之法俟
其再犯然後决刺充軍其配𨽻並减就夲處或與近地
兇頑之徒自從舊法編管之人亦迭送他所量立役作
時限無得髠鉗其四令州縣考察士民有能孝悌力田
為衆所知者給帖付身偶有犯令情輕可恕者特議贖
罰其不悛者科決其五奏裁條目繁多致淹刑禁亦冝
[167-11a]
刪定詔付編勅所詳議立法
 韓綘曾布請用肉刑布上議曰先王之制刑罰未嘗
 不本於仁然而有斷支體刻肌膚以至於殺戮非得
 已也蓋人之有罪贖刑不足以懲之故不得已而加
 之以墨劓剕宫大辟然審適輕重則又有流宥之法
 至漢文帝除肉刑而定笞箠之令後世因之以為律
 令大辟之次處以流刑代墨劓剕宫之法不惟非先
 王流宥之意而又失輕重之差古者鄉田同井人皆
[167-11b]
 安土重遷流之逺方無所資給徒𨽻困辱以至終身
 近世人民輕去鄉土轉徙四方因而為患而居作一
 年即聽附籍比扵古亦輕矣况折杖之法於古為鞭
 扑之刑刑輕不能止惡故犯法日益衆其終必至扵
 殺戮是欲輕而反重也今大辟之目至多取其情可
 貸者處之以肉刑則人之獲生者必衆若軍士亡去
 應斬盗賊贓滿應絞則刖其足良人扵法應死而情
 輕者則處以宫刑至於劓墨則用刺配之法降此而
[167-12a]
 後為流徒杖笞之罪則制刑有差等議既上帝問可
 否扵執政王安石馮京互有論辯迄不果行
 樞宻使文彦博言臣聞刑亂國用重典刑平國用中
 典唐末五代刑用重典以救時弊故法律之外徒流
 或加至於死國家承平百年當用中典然猶因循有
 重於舊律者若偽造文書律止流二千里今斷從絞
 近臣僚奏請凡偽造印記再犯不至死者亦從絞坐
 若責其不悛則持杖强盗再犯贓不滿者不死則用
[167-12b]
 刑甚異於律文矣請檢詳見用刑名有重扵舊律者
 以勅律参考裁定其當詔送編勅所
四年令盗賊囊槖停㝛之家立重法凡刼盗罪當死者
籍其家貲以賞告人妻子編置千里遇赦若災傷减等
者配逺惡地罪當徒流者配嶺表流罪㑹降者配三千
里籍其家貲之半為賞妻子遞降等有差應編配者雖
㑹赦不移不釋嚢槖之家刼盗死罪情重者斬餘皆配
遠惡地籍其家貲之半為賞盗罪當徒流者配五百里
[167-13a]
籍其家貲三之一為賞竊盗三犯杖配五百里或鄰州
雖非重法之地而囊槖重法之人並以重法論其知縣
捕盗官皆用舉者或以武臣為縣尉盗發十人以上者
限内捕不獲半劾罪取㫖若復殺官吏及累殺三人焚
舍屋百間或羣行扵州縣之内掠刼扵江海船栰之中
非重法之地亦以從重法論
 嘉祐中始扵開封府諸縣後稍及曹濮澶滑等州是
 年以開封府東明考城長垣縣京西滑州淮南㝛州
[167-13b]
 河北澶州京東應天府濮齊徐濟單兗鄆沂州淮陽
 軍亦立重法著為令至元豐時河北京東淮南福建
 等路用重法郡縣寖亦廣矣
七年詔品官罪犯按察之官並奏劾聽㫖毋得擅捕繫
罷其職俸 四月設置律學設教授四員公試習律令
生員義三道習斷案生員一道刑名五事至七事私試
義二道案一道刑名五事至三事先時已置刑法科詔
法寺主判官諸路監司奏舉京朝官選人兩考者上等
[167-14a]
進秩補法官餘减磨勘循資免選射闕推恩有差法官
闕員亦以次補之其考試關防如諸科法
  元祐中司馬光論之曰律令勅式皆當官者所須
  何必置明法一科使為士者豫習之夫禮之所去
  刑之所取為士者果能知道又自與法律㝠合若
  其不知但日誦徒流絞斬之書習鍜鍊文致之事
  為士已成刻薄從政豈有循良非所以長育人材
  敦厚風俗也
[167-14b]
八年沂州民朱唐告前越州餘姚縣主簿李逢有逆謀
提㸃刑獄王庭筠等言其無跡但謗讟朝政語渉指斥
及妄說休咎請法外編配仍治告人之妄帝疑之遣權
御史推直言官蹇周輔劾治中書以庭筠等所奏不當
并劾之庭筠懼縊死逢辭連右羽林大将軍秀州團練
使世居醫官劉育等詔捕繫御史臺獄令范百禄徐禧
雜治差官即世居及育家索圖䜟簡牘獄具世居賜死
逢育及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並凌遲處死将作監簿
[167-15a]
張靖武舉進士郝士宣皆腰斬司天監學生秦彪百姓
李士寜杖脊湖南編管
  按凌遲之法昭陵以前雖兇強殺人之盗亦未嘗
  輕用自詔獄既興而以口語狂悖者皆麗此刑矣
  詔獄盛扵熙豐之間蓋柄國之權臣藉此以威縉
  紳祖無擇之獄王安石私怨所誣也鄭俠蘇軾之
  獄杜絶忠言也世居之獄則吕恵卿欲文致李士
  寜以傾王安石陳世儒之獄則賈種民欲文致世
[167-15b]
  儒妻母呂以傾吕公著至王安石欲報呂惠卿而
  特勘張若濟之獄蔡確欲撼呉充而特勘潘開之
  獄其事皆起扵纎㣲而根連株逮坐累者甚衆盖
  其置獄之本意自有所謂故非深竟黨與不能以
  逞其私憾而非中以危法則不能以深竟黨與此
  所以濫酷之刑至扵輕施也
元豐元年帝以國初廢大理獄非是乃詔曰大理有獄
尚矣今中都官有所劾治皆寓繫開封諸獄囚既猥多
[167-16a]
難扵隔訊盛夏疾疫傳致瘦死或主者異見輙淹嵗時
不决朕甚愍焉其復大理獄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
人專主鞫訊檢法官二人主簿一人應三司諸寺監吏
犯杖笞不俟追䆒者聽即決餘悉送大理獄其應奏者
並令刑部審刑院詳斷應天下奏案亦上之遷寺扵馳
道之西
 國朝舊制刑部審刑院大理寺主斷内外所上刑獄
 與凡法律之事又有糾察在京刑獄司以参稽審覆
[167-16b]
 官制既行審刑院紏察司皆省而歸其職於刑部四
 方之獄非奏讞者則提㸃刑獄主焉官司之有獄者
 在開封則有府司左右軍廵院在諸司則有殿前馬
 歩軍司及四排岸外則三京府司左右軍廵院諸州
 軍院司理院下至諸院皆有之時官制既行斷讞還
 大理扵是左斷刑右治獄以分寺事斷刑則評事檢
 法詳斷丞議正審治獄則丞專推劾主簿掌案籍少
 卿分領其事而卿總焉
[167-17a]
二年編勅所上新脩勅式始分勅令格式為四
 帝熈寕初置局脩勅詔中外集議擇其可采者用之
 有未便扵事理而應脩改者上之尚書省議奏即面
 得㫖若一時廵分應著為令及應衝改者隨所屬上
 二府奏審至是上之熙寧勅令視嘉祐則有減元豐
 勅令視熙寧則有増而格式不與焉
  容齋洪氏隨筆曰法令之書其别有四勅令格式
  是也神宗聖訓曰禁扵未然之謂勅禁扵已然之
[167-17b]
  謂令設於此以待彼之至謂之格設扵此使彼效
  之謂之式凡入笞杖徒流死自例以下至斷獄十
  有二門麗刑名輕重者皆為勅自品官以下至斷
  獄三十五門約束禁止者皆為令命官庶人之等
  倍全分釐之給有等級高下者皆為格表奏帳籍
  關牒符檄之類有體制模楷者皆為式元豐編勅
  用此後來雖數有脩定然大體悉循用之今假寧
  一門實載於格而公私文書行移並名為式假則
[167-18a]
  非也
成都府和州路鈐轄司申徃時川陜絹疋為錢二千六
百以此編勅估贓兩鐡錢得銅錢之一近嵗絹疋不過
千三百估贓二疋乃得一疋之罪至多重法法寺請以
一錢半當銅錢之一從之
三年正月詔審刑院刑部斷議官自今嵗終具嘗失入
徒罪五人以上或失入死罪者取㫖連名者二人當一
人京朝官展磨勘年幕職州縣官展考或不與任滿指
[167-18b]
射差遣或罷本年斷絶支賜去官不免先是嘗詔嵗終
比較取㫖而法未備故有是詔
七年七月御史黄降言朝廷脩立勅令多用舊文損益
其去取意義則具載看詳卷藏之有司以偹參照比者
議法之官扵勅令文意有疑或不取看詳舊卷参照多
以臆見裁決請申飭攸司自今申明勅令及定奪疑議
並須參以看詳舊卷考其意義所歸庻幾法定於一無
敢輕重本臺亦得據文考察從之 八月詔舉故事大
[167-19a]
暑大寒或雨雪稍愆停録囚決獄 十月牛羊典吏李
偉坐贓抵罪光禄卿吕嘉問言朝廷捐數十萬緡行一
重法於天下而無忌憚之吏已漸弛於法行之初盖由
本法予錢之人纔减取錢之人二等請定丐倉法斷遣
刑名自陳告首之賞與引領過度一切如舊下刑部刑
部議如嘉問所定 又詔自今應諸州鞫訊強盗情理
無可愍刑名無疑慮而輙奏並令刑部舉駁重行朝典
毋得用例破條從司馬光之請也詳見詳/讞門
[167-19b]
哲宗元祐元年詔御史中丞劉摯右正言王覿等刋脩
元豐勅令格式
 先是摯言元豐中命有司編修勅令凡舊制載於勅
 者多移之扵令蓋違勅之法重違令之罪輕此足以
 見神宗仁厚之徳而有司不能推廣乃増多條目離柝
 舊制用一言而立一法因一事而生一條意苛文晦
 不足以該事物之情行之幾時蓋已屢變今所續降
 者半嵗一頒無慮數帙宜選經術儒臣明扵治體練
[167-20a]
 達民情者取慶歴嘉祐以來新舊勅參照去取略行
 刪正以成一代之典右諫議大夫孫覺亦言元豐編
 勅細碎煩多難以檢用甚為今日之患朝廷立法簡
 易當使人人通曉宜特置局擇通經義明法律者為
 脩勅官命大臣典領則朝廷仁厚之意可以宣布四
 方矣帝從其請故有是命至紹聖以後詔並用熙寧
 元豐舊例元符中復参用元祐元豐條目崇寧元年
 乃詔編勅所並依元豐勅令格式勿復編脩其元祐
[167-20b]
 以後所脩者並毁版
三年詔罷大理寺右治獄户部如三司故事置推勘法
官治在京錢榖事尋詔大理獄既廢開封府軍廵院事
衆其復置判官一員府司妨礙公事體小者送户部取

 先是元豐初置大理獄本以懲革囚繫淹滯事有所
 統而崔台符等不能奉承徳意士大夫小有連逮輙
 捕繫雖命婦亦不免追攝邏者所探報下之扵獄傅
[167-21a]
 㑹鍜鍊無不誣服人皆惕息至是台符等皆得罪獄
 亦罷
五年詔諸路兵官及使臣有罪自樞密院以下所屬鞫
治者奏案申樞密院取㫖又詔刑部命官犯罪事干邊
防軍政文臣申尚書省武臣申樞密院
刑部言佃客犯主加凡人一等主犯之杖以下勿論徒以
上减凡人一等謀殺盗詐及有所規求避免而犯者不
減因毆致死者不刺靣配鄰州情重者奏裁從之
[167-21b]
七年臣僚言法寺斷獄大辟失入有罸失出不坐常人
之情自擇利害誰肯公心正法者請自今失出死罪五
人比失入一人失出徒流罪三人比失入一人著為
法從之
八年中書省言徃詔内外嵗終具諸獄囚死之數初無
禁繫多寡之限至元祐七年諸路所上刑部獄死之數
遂以禁繫二十而死一則不具即是嵗繫二百人許以
十人獄死恐州縣弛意獄事甚非欽恤之意詔刑部自
[167-22a]
今不許輙分禁繫之數
紹聖四年治同文舘獄
 章惇蔡卞用事既再追貶吕公著司馬光及謫呂大
 防等過嶺意猶未快仍用黄履䟽高士京状追貶王
 珪皆誣以圖危上躬其言寖及宣仁上頗惑之最後
 起同文舘獄将悉誅元祐舊臣時太府寺主簿蔡渭
 奏臣叔父碩嘗於邢恕處見文及甫元祐中所寄恕
 書具述姦臣大逆不道之謀及甫彦博子也必知姦
[167-22b]
 状詔翰林承㫖蔡京中丞安惇同䆒問初及甫與恕
 書自謂畢禫當求外入朝之計未可必聞已逆為機
 穽以榛塞其塗又謂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又云濟
 之以粉昆朋類錯立欲以𦕈躬為甘心快意之地及
 甫嘗語蔡碩謂司馬昭指劉摯粉昆指韓忠彦𦕈躬
 及甫自謂蓋俗稱駙馬都尉為粉侯人以王師約故
 呼其父堯臣為粉父忠彦乃嘉彦之兄也及甫除都
 司為劉摯嘗論彦博不可除三省長官故止為平章
[167-23a]
 重事及彦博致仕及甫自權侍郎以修撰守郡母䘮
 除與恕書請補外因為譟忿詆毁之辭及置對則以
 昭比摯如舊𦕈躬乃以指上而粉昆乃謂指王巖叟面
 如傅粉故曰粉梁燾字况之以况為兄故曰昆斥摯将
 謀廢立不利扵上躬京惇言事渉不順及甫止聞其
 父言無他證佐望别差官審問詔中書舍人蹇序辰
 審問仍差内侍一員同徃蔡京安惇等共治之将大
 有誅戮然卒不得其要領㑹星變上怒稍息然京惇
[167-23b]
 極力鍜鍊不少置既而梁燾卒於化州劉摯卒扵新
 州衆皆疑二人不得其死明年五月詔摯燾據文及
 甫等所供言語偶逐人皆亡不及考驗明正典刑摯
 燾諸子並勒停永不收叙先時三省進呈帝曰摯等
 已謫遐方朕遵祖宗遺志未嘗殺戮大臣其釋勿治
元符元年置看詳元祐訴理局
 元祐初嘗置訴理所申理寃濫至是中丞安惇言陛
 下未親政時奸臣置訴理所凡得罪扵熙豐之間者
[167-24a]
 咸為除雪歸怨先朝收恩私室乞取公案看詳從初
 加罪之意復依元斷施行時章惇猶豫未應蔡卞即
 以相公二心之言廹之惇懼即日置局命蹇序辰同
 安惇看詳案内文状陳述及訴理所看詳扵先朝言
 語不順者具名以聞自是申雪復改正或重得罪者
 八十三家
三年詔強盗計贓應絞者贓數並増一倍贓滿不傷人
而情輕者奏裁其用兵杖湯火之類傷人及殘虐主家
[167-24b]
情状酷毒或汚辱良家或入州縣鎮寨行刼不在奏裁
之限若驅虜官吏廵防人等罪不至死仍奏裁
 先是曾布建議為盗之罪情有輕重贓有多少若刼
 貧家情理雖重偶以贓少而减免刼富室情理雖輕
 偶以贓重而論死是盗之生死係扵主家之貧富也
 至扵傷人情状輕重亦殊其以手足毆人偶傷肌體
 與夫兵刃湯火固有間矣而均謂之傷殘朝廷雖許
 奏裁州郡之吏或奏或否死生之分特幸與不幸爾
[167-25a]
 不若一變舊法凡以贓定罪及傷人情状不至切害
 者皆聽從罪止之法其用兵刃湯火之類情状酷毒
 及汚辱良家或入州縣鎮寨行刼若驅虜官吏廵防
 人等不以傷與不傷凡情不可貸者皆處以死刑如
 此則輕重不失其當王古徐彦孚鍾正甫亦以為請
 及是布為相遂申前議改焉侍御史陳次升言祖宗
 仁政加於天下者廣刑罰之重改而從輕者至多惟
 是強盗之法特加重者盖以禁姦宄而恵良民也近
[167-25b]
 者朝廷改法以強盗計贓應絞者並増一倍贓滿不
 傷人而情輕者奏裁如聞法行之後民受其弊被苦
 之家以盗無必死之理不敢告官而鄰里亦不為之
 擒捕恐怨仇報復故賊徒益逞重法地方尤甚竊恐
 養成大㓂以貽國家之患請復行强盗舊法又言朝
 廷取諸郡所申盗賊之數比較新法未行之前為少
 遂以為賊盗衰息刑罰可减此正與臣之論相反也
 夫有盗必申則刑部之數多懼有報復不敢以聞則
[167-26a]
 刑部之數少臣恐自此盗賊充斥而朝廷不知也從
 官臺臣亦嘗論列非獨臣區區之私見也曾布罷相
 翰林學士徐勣復言其不便乃詔強盗應絞者計贓
 如舊法前詔勿行
刑部言祖宗以來重失入之罪所以恤刑紹聖之法以
失出三人比失入一人則是一嵗之中偶失出死罪三
人即抵重譴夫失出臣下之小過好生聖人之大徳請
罷理官失出之責使有司讞議之間務盡忠恕從之
[167-26b]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五月大理卿周鼎言律鬭殺人者
絞故殺人者斬蓋兩相爭競者謂之故義理甚明今法
寺斷案每於故鬭之際議論不一盖泥刑統所謂非因
鬭争無事而殺是名故殺殊不知所謂無事而殺者以
言無彼此爭鬭之事而殺人者是名故殺若謂不必鬭
爭但縁他事而殺者不當為故則律之立文奚不曰有
事殺人絞而曰鬭殺人絞不曰無事殺人斬而云故殺
人斬以此質之法意可見請自今凡斷奏故鬭案並令
[167-27a]
有司指定兩相鬬爭是否若止辯說徃復即非忿競則
故鬬情状判然矣刑部亦是鼎議詔申明行下
崇寕元年臣僚言三省六曹所守者法法所不載然後
用例今顧引例而破法此何理哉請取前後所用例以
類編脩與法妨者去之詔從之
三年宰臣蔡京請倣周官司圜之法令諸州築圜土以
居强盗貸死者詳見徒/流門
大觀元年詔計贓之律以絹論罪絹價有貴賤故論罪
[167-27b]
有輕重今四方絹價増貴而計絹之數猶循舊制以定
一貫三百為率計價既低抵罪太重非仁民恤獄之意
可以一貫五百定罪
二年更定笞法自今並以小杖行決笞十為五二十為
七三十為八四十為十五五十為二十不以大杖比折
永為定制
八年大理少卿任良弼言州縣推勘盗賊多以止㝛林
野為詞不䆒囊槖之家請自今應推强盗而不䆒囊槖
[167-28a]
及所止之地名各徒二年不盡者减二等為令從之
四年詔河北河東羣賊所經歴縣及十次以上知縣降
一官衝替縣尉降一官勒停不及十次知縣衝替縣尉
勒停
政和二年臣僚言比來大理迎合觀望曲法用情例使
倖免有犯在開封而願移大理者至號法寺為休和所
甚非廷尉持平之義詔大理少卿罷免
四年詔立聚問審録之限死囚五日流罪三日杖笞一
[167-28b]

五年詔令今後不法官吏已為按察官所劾而輙論告
按察官者雖指斥等事亦候結勘斷罪畢再推勘如不
實誣告人特扵法外别行重斷
七年詔品官犯三問不承即奏請追攝若果情理重害
而拒隐者方許枷訊所以示别也邇來有司廢法不候
三問追攝不原輕重枷訊與常人無異将使人有輕視
爵禄之心可申明條令以稱欽恤庻獄之意 又詔宗
[167-29a]
室犯罪與常人同法有司承例奏請不候三問未承即
加訊問非朕所以篤親親之恩也自今有犯除渉情理
重害别被處分外餘止以衆證為定仍取伏辯無得輙
加捶拷若罪至徒以上方許依條置勘其合廷訓者並
送大宗正司以副朕敦睦九族之意
 中書省言律在官犯罪去官勿論盖為命官立文其
 後勅文相因脩立掌典觧役亦用去官免罪例而有
 犯則觧役歸農幸免重罪詔政和勅掌典觧役者聽
[167-29b]
 從去官法勿行
重和元年二月河北西路提㸃刑獄虞奕言州縣虐吏
輙借杖為溜筒用鐡鉗項以竹實沙而貫之非理惨酷
詔悉禁止犯者以違制論 四月詔肉刑廢而為杖笞
折杖之數多寡不倫民抵慮禁傷及肌膚宜約其數以
善天下自今徒二年半杖九十者折十七徒二年杖八
十者十五徒一年半杖七十者十三徒一年杖六十者
十二笞五十者十笞四十者八笞三十者七笞二十者
[167-30a]
六笞十者五
宣和元年詔䖍州近斷大辟二人其元犯人乃扵斷後
首獲人命至重失刑如此深可憫傷其令本路提㸃根
勘官吏並先勒停不以赦原誤斷之家優加存恤
二年右司員外郎翁彦深言陛下欽恤庻獄無所不至
而州郡不能審克吏得以並緣為姦刑及貧民而富者
規免寖失天下之平今奏牘之首纎悉畢載而略其户
等請自今奏案並列其户之髙下察吏姦而懲之使寡
[167-30b]
弱之民不見凌暴從之
臣僚言比年官吏希求恩賞治獄者務作獄空輙不受
辭又寄留囚徒扵他所致有逃逸斷刑者務作斷絶滅
裂鹵莾用刑失當有以婦人配𨽻千里者昨詔大理寺
開封府不得輙奏獄空近復有㫖不許妄作斷絶然開
封府復有斷絶獄官吏冐賞者詔令御史臺覺察彈奏
 故事法司斷絶必宣付史舘獄空降詔奨諭或加秩
 賜章服後以冐賞者多熙寧初以斷絶乃常事不足
[167-31a]
 書罷宣付史舘仍不降詔奨諭
 都曹翁彦深上言伏見淮東十一州軍政和六年七
 年坐殺人而死者纔十有二人刑幾措矣然計二年
 之獄蓋一百三十二人而獨此十二人者死問之有
 司則曰不死者有情理者也自五帝三代至扵漢唐
 未有殺人不死之法在律詈人者笞四十借如以一
 詈之故即遭毆殺是殺人者不死詈人者顧當死輕
 重倒置莫此為甚且百有二十人皆大辟也州郡奏
[167-31b]
 而免之可謂仁心矣彼其遭殺者受無辜之虐而銜
 不報之寃反不足恤乎廷尉天下之平乃仁扵强暴
 使寡弱者不保其生烏在其為平也以一路二年計
 之已如此天下復當幾何所謂好生者将以省刑而
 召和氣也今舍止殺之具致被殺者滋多非所以省
 刑也寛殺人之人使銜寃者益衆非所以召和氣也
 朝廷見嵗斷大辟之少以為刑将措矣盍亦并奏案
 而計之乎致治猶元氣也刑之禁民為非猶藥疾也
[167-32a]
 慕措刑之虚名而忘失刑之實患是猶慕治古之無
 札瘥而但去其藥民知擠扵溝壑矣今之官吏外希
 雪活之賞内冀隂徳之報逓相驅煽遂成風俗一作
 奏案無敢異議胥吏乘之姦弊萬態文致情理莫可
 䆒詰讞状徑上不由憲司其就東市者大抵貧民耳
詔州縣官不親聽囚而使吏鞫訊者徒二年
髙宗中興著令諸獄具當職官依式檢校枷以乾木為
之長者以輕重刻識其上不得留節目亦不得釘餙及
[167-32b]
加筋膠之類仍用火印從官給杻鉗鎖杖制各如律不
得㣲有増損暑月每五日一濯枷杻禁囚因得少休刑
寺遇浣濯之日輪官一員躬親監視州縣獄犴不得輙
為非法之具違者論如律制詔諸獄司並旬申禁状品
官命婦在禁别具單状合奏案具情欵招伏案奏聞法
司朱書檢坐條列推司録問檢法官吏姓名於後各州
每年開收編配覊管奴婢人各置籍本州斷過編配之
數亦如之各路提㸃刑獄司每年具本路州軍斷過大
[167-33a]
辟申刑部諸州倣此申提㸃刑獄司其獄事應書禁歴
而不書應申所屬而不申奏案不依式檢坐開具違令
若囬報不圓致妨詳覆與提㸃刑獄司詳覆大辟而稽
留失覆大辟致罪有出入者各抵罪
建炎元年大理正權刑部郎官朱端友言舊例以絹計
贓者千三百為一疋今所在絹直髙合議増估乃詔自
今以絹定罪者並以二千為凖
三年詔自今並遵用嘉祐條法内擬斷刑名嘉祐與見
[167-33b]
行條法輕重不等並從輕賞格即從重其官制所掌事
務格目及設法等有引用窒礙各該載未盡者並令有
司條具以聞
 熈寧中神宗厲精為治議置局脩勅蓋謂律不足以
 周盡事情凡邦國沿革之政與人之為惡入扵罪戾
 而律所不載者一斷以勅乃更其目曰勅令格式而
 律存乎勅之外自元祐變熙寧之法紹興復熙寧之
 制以後衝前以新改舊各自為書而刑書寖繁至是
[167-34a]
 乃有此詔又詔重脩勅令所應仁宗法度理合舉行
 自今遵奉嘉祐條法将嘉祐勅與政和勅對脩紹興
 初張守等上對脩嘉祐政和勅令格式一百二十卷
 及看詳六百四卷詔以紹興重脩勅令格式為名頒
 行扵是熙寧元祐紹聖法制無所偏循善者從之
 自渡江以來有司圖籍散失凡所施行多出百司省
 記胥吏因得予奪至是監察御史劉一止奏曰伏見
 尚書六曹下逮百司凡所用法令初無畫一之論類
[167-34b]
 以人吏省記便為予奪蓋法令具存姦吏猶得而舞
 之今乃一切聽其省記顧欺弊何所不有陛下聖明
 灼見此弊嘗見處分令左右司郎官以其省記之文
 刋定頒行然左右司職事號為最繁竊恐扵此不能
 專一無由速成伏望改差詳定一司勅令所立限刋
 定鏤版頒降施行詔如其請
四年二月詔靖康元年正月一日以前所降御筆多出
扵法令之外奉行牴牾甚非恤刑之意自今除靖康元
[167-35a]
年正月一日以前御筆有出於法之外者依累降指揮
施行其餘减杖䘏刑之類並合遵守
 自蔡京當國請降御筆手詔以快已私自畔法令有
 司莫知適從至是釐正之
八月詔祖宗雖崇好生之徳而贓吏死徙未甞末减自
今官吏犯贓雖未欲誅戮若杖脊流配決不可貸 又
詔贓罪至死者籍其家
 上宣諭欲極治贓吏仍欲檢舉祖宗舊法詳悉告諭
[167-35b]
 使行之不暴毋駭聞聽其後三省進呈臣僚論列贓
 吏棄市事上曰不必至此但杖遣足矣自後贓吏皆
 杖脊流配
紹興二年詔知州兼統兵去處非出師臨陣自今無得
輕用重刑
 先是祕書少監傅崧卿言軍國異容刑亦殊制不可
 槩以軍法從事比聞州軍有捕獲軍兵刼盗殺人者
 至族其家望加戒飭故有是詔
[167-36a]
三年詔自今犯私鹽並依紹興勅斷其去年十二月甲
午勅㫖及今年六月辛丑尚書省批送指揮更不施行
 先是殿中侍御史常同入對論私販刑名大重其畧
 曰紹興勅私有鹽一斤徒一年三百斤配本城煎煉
 者一兩比二兩刑名不為不重後來復降指揮又因
 官司申請不以赦原减雖遇特恩不原為法可謂盡
 矣去年之冬因大軍所屯嘗有軍卒私販百姓因之
 故有亭户不以多寡杖脊配廣南指揮蓋一時禁止
[167-36b]
 非通天下永久之法也昨因𣙜貨務看詳以為諸路
 亦合一體施行遂批状行提領官張純一堂吏耳但
 欲附㑹去相之意朝廷不謀之廷臣不付之户部不
 禀之聖㫖遂以批状行之何其易哉自此法之行州
 郡斷配日日有之破家蕩産不可勝計主議之臣但
 曰刑不峻不足以致厚利夫峻刑章而不恤民害此
 蔡京王黼之術也奈何今遂用之自古及今刑之所
 犯必稱罪之輕重豈有罪無等降一用重刑之理今
[167-37a]
 私鹽一斤至杖脊配廣南則孰不相率而為百千斤
 之多哉祖宗仁徳在人猶人之有元氣今天下之勢
 可為病矣奈何遂欲傷元氣乎法令之行繫乎國本
 不使有識縉紳之士議之而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
 非國之福也望付三省熟議故有是詔
詔捕獲强盗雖無被主姓名贓滿已經論决者許推賞
 太常少卿唐恕言舊法獲盗不知被主姓名則不該
 賞故江湖間有舉舟盡遭屠戮蹤跡絶滅官司雖知
[167-37b]
 終亦掩蔽蓋既無激勸之方又欲逃捕盗之責法久
 姦生望賜更改故有是詔
五年尚書省言州縣治獄之吏專事惨酷待其垂死皆
托之疫患殺之未嘗依條醫治乞舉行嵗終比較計分
斷罪法是年比較得宣州衢州福州無病死囚當職官
各轉一官舒州病死者及一分恵州病死者二分六釐
當職官各特降一官
十年詔諸獄並一更三㸃下鎻五更五㸃開鎻定牢違
[167-38a]
者杖八十獄官令佐不親臨及縣令輙分輪餘官並徒
一年知通監司覺察按劾著為令
十八年撫州泉州誤决重囚官吏各置重憲
 大理寺丞石邦哲上疏曰伏覩紹興令决大辟皆扵
 市先給酒食聽親戚辭訣示以犯状不得窒塞口耳
 䝉蔽面目及喧呼奔逼而有司不以舉行視為文具
 無辜之民至是强置之法如近年撫州獄案已成陳
 四閑合斷放陳四合依軍法又如泉州獄案已成陳
[167-38b]
 翁進合决配陳進哥合决重杖姓名略同而罪犯逈
 别臨决遣之日乃誤以陳四閑為陳四以陳翁進為
 陳進哥皆已配而事方發倘使不窒塞䝉蔽其面目
 口耳而舉行給酒辭訣之令是二人者豈不能呼寃
 以警官吏之失哉欲望申嚴法禁否則以違制論從
 之
臣僚言比年諸路推䆒翻異公事或朝廷委之鞫勘例
差初官䕃補子及新第進士於法令實未暇習其勢必
[167-39a]
委之於下老胥吏得以為姦請行下諸路應有鞫勘
公事並湏擇曽經歴任人從之
二十六年吏部尚書周麟之言臣聞之傳曰非天子不
制度不議禮不考文竊見吏部續降申明條冊乃有頃
年都省批状指揮参扵其間向之脩書官有所畏忌至
與成法並立以理推之誠為未允望今選具紹興二十
五年以前批状指揮令勅令所看詳可削則削毋令與
三尺混淆麟之所言蓋指秦檜也詔依
[167-39b]
 秦檜自得政以來動興大獄脅制天下岳飛獄死檜
 勢熖愈熾賢士大夫時繫詔獄死徙相繼天下寃之
 又置察事卒數百㳺市間聞言其姦者即送大理獄
 殺之大開告訐之門至檜老病日深忌愈甚将除
 異已者乃令殿中侍御史徐嘉右正言張扶論趙汾
 張初交結事先捕汾下大理考掠無完膚令汾自誣
 與張浚李光胡寅謀大逆凡一時賢士大夫五十三
 人檜所惡者皆與獄上而檜已病不能書事乃寢
[167-40a]
詔刑部郎中依元豐法分左右廳治事
 先是右司郎中汪應辰言國家謹重用刑是以參酌
 古誼並建官師在京之獄曰開封曰御史又置糾察
 司以譏其失斷者曰大理曰刑部又置審刑院以决
 其平鞫之與讞各司其局初不相關是非可否有以
 相濟及赦令之行有罪者許之叙復無辜者謂之湔
 洗内則命侍從館閣之臣置司詳定而昔之鞫與讞
 者皆無預焉外人之川陜去朝廷逺則委之轉運鈐
[167-40b]
 轄司而提㸃刑獄之官亦無預焉及元豊更定官制
 始以大理兼獄事而刑部如故然而大理少卿二人
 一以治獄一以斷刑刑部郎官四人分為左右或以
 詳覆或以叙雪同僚而異事猶不失祖宗分職之意
 本朝比之前世刑獄號為平治盖其並建官師所以
 防閑考覈有此具也中興以來務從簡省大理少卿
 止扵一員而刑部郎中初無分異則獄之不得其情
 法之不當於理者又将使誰平反而追改之乎今雖
[167-41a]
 未能盡復祖宗之舊亦當遵用元豐舊制庻幾官各
 有守人各有見反覆詳盡以稱欽恤之意上善其言
 故有是㫖
孝宗乾道二年刑部侍郎方滋上乾道新編特㫖斷例
七十卷
四年正月臣僚言杖笞之制著令具存輕重大小之制
不得以私意易也比年以來吏務酷虐浸乖仁恕之意
凡訊囚合用荆子一次不得過三十共不得過二百此
[167-41b]
法意也今州縣不用荆子而用藤條或用䨇荆合而為
一或鞭股鞭足至三五百刑罰寃濫莫此為甚願戒有
司申嚴行下凡守令與掌行刑獄之官並令依法製大
小杖當官封押乃得行用不得増添换易過數訊囚恣
為惨酷從之 五月臣僚言民命莫重扵大辟方鍜錬
時何可盡察獨在聚録之際官吏聚於一堂引囚而讀
示之死生之分决扵頃刻而獄吏憚扵平反摘紙疾讀
離絶其文嘈噆其語故為不可曉觧之音造次而畢呼
[167-42a]
囚書字茫然引去指日聽刑人命所干輕忽若此臣竊
照聚録之法有曰人吏依句宣讀無得隐瞞令囚自通
重情以合其欵此法意蓋不止於只讀成案而已臣謂
當稽參自通重情以合其欵之文扵聚録時委長貳㸃
無干礙吏人先附囚口責状一通覆視獄案果無差殊
然後亦㸃無干礙吏人依句宣讀務要詳明令囚通曉
庶幾伏辜者無憾寃枉者獲伸從之
六年祕書少監權刑部侍郎汪大猷等重脩勅令格式
[167-42b]
百二十二卷存留照用指揮二卷詔以乾道重脩勅令
格式為名
淳熙元年五月詔頒浙西提刑鄭興裔檢驗格目於諸
路提刑司
 初興裔言諸州縣檢驗之弊遂措置格目行下所屬
 州縣毎一次檢驗依立定字號用格目三本一申所
 屬州縣一付被害之家一申本司照㑹州縣受詞差
 官檢官受牒起發皆注日時扵上闗防詳宻州縣不
[167-43a]
 得為欺朝廷善之乃行於諸路
十月詔六部除刑部許用乾道所脩刑名斷例及司勲
許用編類獲盗推賞例并乾道元年四月十八日輕置
脩例敝事指揮内立定合引例外其餘並依成法不許
用例
 先是臣僚言今之有司既問法之當否又問例之有
 無法既當然而例或無之則事皆沮而不行夫法之
 當否人所共知而例之有無多出吏手徃徃隐匿其
[167-43b]
 例以沮壊良法甚者賄賂既行乃為具例為患不一
 請詔有司應事有在法灼然可行而未有此例者不
 得以無例廢法事下六部看詳至是來上乃有是詔
六年知湖州長興縣茹驤坐贓免真决編管台州仍籍
没家財參知政事錢良臣奏臣昨任淮東總領日失舉
茹驤改官今以贓敗法當同坐詔覽良臣所奏乃欲以
身行法國有常憲朕不敢私勉從所請可鐫三官於是
陳峴張宗元趙磻老徐本中並坐舉驤各降三官
[167-44a]
八年詔自今強盗抵死特貸命之人並扵額上刺强盗
二字餘字分刺兩頰
十六年臣僚言在律鞫獄者皆湏依所告状鞫若於本
狀之外别求他罪者以故入人罪論比年中外之獄聞
扵状外求罪推尋愆咎鞫勘平生旁及他人干連禁繫
豈無寃濫乞申明法令自今獄事無得扵状外求罪如
有違戾重寘於法從之
光宗紹熈五年臣僚言廣東一路十有四州惟英徳府
[167-44b]
煙瘴最甚有人間生地獄之號諸司分在廣韶二州置
司英徳府界乎廣韶之間故諸司凡以公事送獄者多
送英徳人一聞生地獄之名則已心懼凡罪不至死與
未必有罪之人每至獄則皆引伏其意以為久繫扵獄
未必辯明而不免扵死不若亟就刑責猶得一生由是
獄之欲速成者必之英徳而英徳之吏以善治獄名今
一路之中東有潮恵西有二廣北有南雄連州皆風土
之不甚惡者請行下本路諸司應今後公事合送别州
[167-45a]
根勘者不許送英徳府庻獄無寃濫人獲生全從之
寧宗嘉泰二年臣僚言近日大辟行兇之人鄰保逼令
自盡或使之說誘被死家賂之財物不令到官嘗求其
故始則保甲憚檢驗之費避證佐之勞次則廵尉憚扵
檢覆又次則縣道憚扵鞫勘結觧上下䝉蔽只欲省事
不知置立官府本何所為今若縱而不問則是被殺人
者反為妻子親戚乞錢之資甚可痛也請明降指揮凡
有殺傷人處如都保不曽申官州縣不差官檢覆及家
[167-45b]
屬受財私和許諸色人告首並合從條䆒治其行財受
和㑹之人更合計贓論罪從之
二年刑部侍郎林粟言嘉泰改元一年天下所上死案
共一千八百一十一人而斷死者纔一百八十一人餘
皆貸放夫有司以具獄來上必皆可論刑之人陛下貸
其罪辜者凡一千三百六十人豈為細事請詔祕書省
脩入日歴上以示陛下好生之徳下以戒有司用刑之
濫從之
[167-46a]
四年詔頒湖南廣西刋印檢驗正背人形圖於諸路提
刑司
 先是江西提刑徐似道言推鞫大辟之獄自檢驗始
 其間有因檢驗官司指輕作重以有為無差訛交互
 以故姦吏出入人罪弊倖不一伏見湖南廣西見行
 刋印正背人形隨格目給下檢驗官司令扵傷損去
 處依様朱紅書畫横斜曲直仍扵檢驗之時唱喝傷
 痕令罪人同共觀看所畫圖本衆無異詞然後著押
[167-46b]
 則吏姦難行愚民易曉扵是詔行之
臣僚言切見縣獄苦無囚糧而城下之邑尤甚法許於
運司錢内支徃徃縣道不敢支破例多陪辦扵推獄私
取於役户分甘扵同禁之人簞食入獄攫拏紛然極可
憐憫乞從諸縣申州就於常平米内支撥從之
十三年詔凡在官財物不應用而用之依律科坐贓罪
之人自今私自入已者為贓罪私自饋遺者為私罪用
充公用者為之公罪創始者為首坐以全罪循例者為
[167-47a]
從與减一等
 
 
 
 
 
 
 
[167-47b]
 
 
 
 
 
 
 
 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