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七十一
[071-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七十一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郊社考四
  郊
梁太祖開平二年十一月自東京赴洛都行郊天禮自
石橋備儀仗至郊壇
三年正月以河南尹張宗奭為南郊大禮使故事皆以/宰相為之
[071-1b]
今用河南尹/充非常例也
周太祖廣順三年九月太常禮院奏准勅定郊廟制度
洛陽郊壇在城南七里丙巳之地圜丘四成各髙八尺
一寸下廣二十丈再成廣十五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
五丈十有二陛每節十二等燎壇在泰壇之丙地方一
丈髙一丈二尺開上南出戸方六尺請下所司修奉從
時周太祖將拜/南郊故修奉之
梁太祖南郊二開平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其年十一月二日
[071-2a]
後唐莊宗南郊一同光二年/二月一日
明宗南郊一長興元年二/月二十一日
周太祖南郊一顯徳元年/正月一日
宋初因唐舊制每歳冬至圜丘正月上辛祈穀孟夏雩
祀季秋大享凡四祭昊天上帝親祀則并皇地祇位作
壇於國城之南薰門外依古制四成十二陛三壝設燎
壇於内壇之外丙地髙一丈二尺又設皇帝更衣大次
於壇外東壝東門之内道北南向
[071-2b]
太祖皇帝乾徳元年十一月甲子親郊奉宣祖配大赦
改元
 先是詔以冬至有事南郊有司言冬至乃十一月晦
 前一日皇帝始郊不應近晦乃改用十六日甲子太
 常博士和峴言祭不欲數今十一月十六日親祀南
 郊請權停二十七日南至之祀從之十三日上宿齋
 於崇元殿翌日服通天冠絳紗袍執鎮圭乗玉輅由
 明徳門出羣臣夾侍鹵簿前導赴太廟五鼓朝享禮
[071-3a]
 畢質明乗輅赴南郊齋於帷宫上初詣太廟乗玉輅
 左諫議大夫崔頌攝太僕上問儀仗名物甚悉頌應
 對詳敏上大悦十六日服衮冕執圭合祭天地於圜
 丘以皇弟開封尹光義為亞獻興元尹光美為終獻
 將升壇有司具黄褥為道上曰朕潔誠事天不必如
 此命徹之還宫將駕金輅顧左右曰於典故可乗輦
 否對以無害乃乗輦壬申以南郊禮成大宴廣政殿
 號曰飲福自是為例
[071-3b]
 五代以來宰相為大禮使太常卿為禮儀使御史中
 丞為儀仗使兵部尚書為鹵簿使京府尹為橋道頓
 遞使宋制大禮頓遞如舊而大禮使或以親王為之
 又專以翰林學士為禮儀使其儀仗鹵簿使或以他
 官充是年司徒兼侍中范質為南郊大禮使翰林學/士承㫖禮部尚書陶穀禮儀使刑部尚書張昭
 鹵簿使御史中丞劉温叟儀仗使/皇弟開封尹光義橋道頓遞使太平興國元年始
 鑄五使印
  石林葉氏曰南郊五使唐制甚詳考於㑹要纔見
[071-4a]
  長慶後有以太常卿為禮儀使御史中丞為大禮
  使爾不知禮儀大禮何以為别也其以宰相為大
  禮使禮部尚書為禮儀使御史中丞為儀仗使兵
  部尚書為鹵簿使開封尹為橋道使者蓋後唐之
  制故本朝用之但改太常卿為禮儀使爾太常卿
  既不常置而中丞兵部官或闕則例以學士及他
  曹尚書侍郎代之大禮掌贊相鹵簿掌儀衞橋道
  掌頓遞禮儀掌禮物儀仗無正所治事但督察百
[071-4b]
  司不如禮者而已真宗東封西郊嘗專用輔臣天
  禧後罷至元符初始召並用執政遂著為令
  長編通考曰恭考太祖南郊凡四自後宿齋朝享
  儀禮降赦率如初惟開寶四年始用繡衣鹵簿先
  是大駕鹵簿衣服旗幟止以五綵繪畫至是盡易
  以繡九年以江表底定方内大同用申報謝乃幸
  西京以四月有事於南郊先是霖雨彌旬及赴齋
  宫之日雲物晴霽觀者如堵咸相謂曰我輩少逢
[071-5a]
  亂離不圖今日復覩太平天子儀衛皆相對感泣
  又考鹵簿凡四等大駕法駕鑾駕黄麾仗大駕郊
  祀籍田薦獻玉清昭應景靈宫用之
  按梁太祖始建都於汴然郊壇則在洛都開平二
  年十一月南郊帝自東京至洛都行禮自石橋備
  儀仗至郊壇三年正月以河南尹張宗奭為南郊
  大禮使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帝祀南郊初梁均王
  將郊祀於洛陽聞楊劉䧟而止其儀物具在至是
[071-5b]
  張全義請上亟幸洛陽謁廟畢即祀南郊從之然
  則梁唐行郊祀皆在洛陽國初始作郊壇於國城
  南薫門外開寳九年詔曰定鼎洛邑我之西都燔
  柴泰壇國之大事今江表底定方内大同袛遹景
  靈用申報謝乃眷西顧郊兆存焉將飭駕以時巡
  躬展誠於陽位朕今幸西京以四月有事於南郊
  宜令有司各揚所職以是觀之藝祖親郊凡四獨
  是歳行之於洛陽然凡郊必以陽至之月獨是嵗
[071-6a]
  以四月乃是行大雩之禮蓋本非彛典帝以洛都
  元有郊兆是年又有欲徙都於洛之意故因西幸
  而特行其禮云
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十一月丙申郊奉太祖配
 國初以來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
 並以四祖迭配而太祖親郊者四並以宣祖配上即
 位以宣祖太祖更配是年合祭天地始奉太祖升侑
 焉 雍熙元年郊扈蒙定禮奏言經曰嚴父莫大於
[071-6b]
 配天請以宣祖配天太祖配上帝乃用其議識者非
 之 淳化四年禮儀使蘇易簡上言按唐永徽中以
 髙祖太宗同配上帝欲望親祀郊丘奉宣祖太祖同
 配其常祀孟春祈穀孟冬神州季秋大享以宣祖崇
 配冬至圜丘夏至北郊孟夏雩祀以太祖崇配從之
淳化三年禮儀使言皇帝親郊故事在京並去圜丘十
里内神祠及所過橋道並差官致祭而獨遺太社太稷
文宣武成王等廟今請事出宫前一日遣官致祭從之
[071-7a]
至道三年十一月時真宗已即位有司上言冬至祀圜
丘孟夏雩祀夏至祭方丘請奉太宗配上辛祈穀季秋
大享明堂奉太祖配上辛祀感生帝孟冬祀神州地祇
奉宣祖配其親郊圜丘奉太祖太宗並配詔可
大中祥符四年職方員外郎判太常禮院孫奭言凖禮
冬至祀圜丘有司攝事以天神六百九十位從祀今惟
有五方上帝及五人神十七位天皇大帝以下並不設
位且太昊勾芒惟孟夏雩祀季秋大享及之今乃祀於
[071-7b]
冬至恐未叶宜詔兩制及崇文院詳定翰林學士鼂逈
等言按開寳通禮圜丘有司攝事祀昊天配帝五方帝
日月五星中外官衆星總六百八十七位雩祀大享昊
天配帝五天帝五人帝五官總十七位方丘祭皇地祇
配帝神州嶽鎮海瀆七十一位今司天監所設圜丘雩
祀明堂方丘並十七位即是方丘有嶽從祀圜丘無星
辰而反以人帝從祀參詳故事實為闕典望如奭所請
以通禮神位為定其有增益者如後勅奏可
[071-8a]
景徳三年崇文院檢討陳彭年言禮記月令正月天子
以元日祈穀於上帝註云為上辛祈穀郊祀昊天上帝
又春秋傳曰啓蟄而郊郊而後耕蓋春氣初至農事方
興郊祀昊天以祈嘉穀故當在建寅之月迎春之後矣
自晉泰始二年始用上辛不擇立春之先後齊永明元
年立春前郊議者欲遷日王儉啓云宋景平元年元嘉
六年並立春前郊遂不遷日其後吳操之又云應在立
春後然則左氏所記啓蟄而郊乃三代彞章百王不易
[071-8b]
王儉所啟郊在春前乃後世變禮經籍無聞載詳月令
正月元日祈穀則明在正月之辛左氏啓蟄而郊郊而
後耕則明在立春之後參較其義煥然無疑來年正月
十日立春三日上辛祈穀斯則襲王儉之末議違左氏
之明文禮有未安事當復古
乾興元年真宗崩詔禮官定遷郊祀配帝乃請孟春上
辛祈穀孟冬祭神州地祇以太祖配孟夏雩祀冬至祀
昊天上帝夏至祭皇地祇以太宗崇配上辛祀感生帝
[071-9a]
以宣祖配季秋大享明堂以真宗崇配皇帝親祀郊丘
以太祖太宗崇配奏可
 故事三嵗一親郊不郊輒代以他禮慶賞與郊同而
 五使皆輔臣不以官之高下天聖二年翰林學士領
 儀仗御史中丞領鹵簿始用官次
天聖五年十一月癸丑郊以翰林學士宋綬攝太僕陪
玉輅上問儀物典故綬占對辨給因使綬集羣官撰集
天聖鹵簿圖記上之禮儀使請郊後詣玉清昭應景靈
[071-9b]
宫詔郊前享景靈近臣奏告玉清昭應擇日恭謝大禮
使王曾請節廟樂帝曰三年一享不敢憚勞也三獻終
増禮生七人各引本寳太祝升殿徹豆三日又齋長春
殿謝玉清昭應宫
  沈氏筆談曰上親郊廟冊文皆曰恭薦嵗事先景
  靈宫謂之朝獻次太廟謂之朝享末乃事於南郊
  予集郊式時曾預討論常疑其次序若先為尊則
  郊不應在廟後若後為尊則景靈宫不應在太廟
[071-10a]
  之先求其所從來蓋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於
  上帝則百神皆預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廟則皇
  帝親行其冊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於某所不
  敢不告宫廟謂之奏告餘皆謂之祭告唯有事於
  南郊方為正祠至天寳九載乃下詔曰告者上告
  下之詞今後太清宫宜稱朝獻太廟稱朝享自此
  遂失奏告之名冊文皆為正祠
  楊氏曰愚按卜郊受命於祖廟作龜於禰宫疏引
[071-10b]
  禮噐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頖宫為證
  禮噐註云魯以周公之故得郊於上帝先有事於
  頖宫告后稷也夫有事謂告祭也郊事至重又尊
  祖以配天故先告於祖而受命焉乃卜日於禰宫
  自此以後散齋七日致齋三日齋戒以神明其徳
  將以對越上帝此則古禮然也太祖皇帝乾徳六
  年十一月初行郊祀先是十三日宿齋於崇元殿
  翼日赴太廟五鼓朝享禮畢質明乗玉輅赴南郊
[071-11a]
  齋於帷宫十六日行郊祀禮夫五鼓朝享於太廟
  質明乗輅赴南郊齋於帷宫又二日而郊祀此則
  不拘古禮以義起之深得古人告祭於太廟之意
  而又不失乎致齋之嚴也其後有司建明或失其
  中仁宗天聖二年八月太常禮院上言南郊合行
  薦告之禮望降所用日詔將來玉清昭應宫景靈
  宫太廟同日行禮後五年禮儀使劉筠奏曰天聖
  二年南郊制度皇帝自大安殿一日之内數次展
[071-11b]
  禮萬乗之陟降為勞百執之駿奔不暇欲乞將來
  南郊禮畢别定日詣玉清昭應宫景靈宫行恭謝
  之禮夫劉筠之請蓋欲避一日頻併之勞也然薦
  告者郊前之禮也恭謝者郊後之禮也劉筠欲易
  郊前薦告之禮為郊後恭謝之禮蓋亦以玉清昭
  應宫景靈宫非禮之正不欲指言其事故為是婉
  辭以達意也景祐五年十月侍講賈昌朝言朝廟
  之禮本告以配天享侑之意合於舊典所宜奉行
[071-12a]
  其景靈宫朝謁蓋沿唐世太清宫故事有違經訓
  固可改革欲望將來朝廟前未行此禮候郊禮畢
  詣景靈宫謝成如下元朝謁之儀所冀尊祖事天
  禮簡誠至夫賈昌朝之説即劉筠之説也然劉筠
  之議婉而明不若賈昌朝之言嚴而正
  岳氏愧郯錄曰珂前辨南北郊妄意以禮之大者
  與常禮異折衷古今以俟博識及考元豐六年十
  月庚辰太常丞吕升卿所奏則先廟後郊當時亦
[071-12b]
  嘗有議之者反覆其論可謂至當而迄不見用於
  時蓋有弗便乎今雖欲力行不可得也珂故因是
  而發其餘論焉升卿之言曰近以郊祀致齋之内
  不當詣景靈宫及太廟朝享遂具奏伏聞止罷景
  靈宫諸處朝謁而天興殿及太廟朝享如故臣伏
  以郊丘之祀國之大事有天下者莫重乎享帝臣
  歴考載籍不聞為祀天致齋乃於其間先享宗廟
  者也獨有唐天寳之後用田同秀之言立老子廟
[071-13a]
  號曰太清宫是嵗將行郊祀以二月辛卯先躬享
  焉祀用青詞饋用素饌甲午又親享於太廟丙申
  乃有事於南郊終唐之世奉而行之莫知其非雖
  論者以為失禮然考其初致齋之日乃辛卯享於
  太清宫至丙申殆且五日乃得雍容休息以見上
  帝也今陛下致齋三日其一日於大慶殿而用其
  二日三行禮焉古之大祀未有不齋三日而敢與
  神明交者故經曰齋三日一日用之猶恐不敬二
[071-13b]
  日伐鼓何居蓋先王之於祭祀之齋如此其謹也
  今陛下行禮於天興殿纔齋一日爾其之太廟與
  郊宫也前祀之一日皆嘗用之矣謂之一日之齋
  尚非全也夫用一日之齋以修大祀未見其可况
  非全日乎於以奉宗廟則齋之日不足於以事上
  帝則齋之儀不專陛下恭嚴寅畏三嵗一修大禮
  將以受無疆之休其為致齋者乃如此殆未稱昭
  事之意也今太廟嵗有五大享皆如古矣又於郊
[071-14a]
  祀復修遍享之禮此為何名乎論者曰宗廟之禮
  未嘗親行故因郊祀恭展薦獻臣曰不然唐太宗
  時馬周言曰陛下自踐位宗廟之享未嘗親事竊
  惟聖情以乗輿一出所費無藝故忍孝思以便百
  姓遂俾唐史不書皇帝入廟何以示來葉良謂此
  也且人主於宗廟之享自當嵗時躬修其事其不
  親享者蓋後世之失禮也今日必因郊禮以行之
  則義尤不可夫因者不致專之謂也七世聖神儼
[071-14b]
  在清廟朝廷不特講嵗時親行之禮而因以享之
  此非臣之所聞也臣愚以謂今郊禮宜如故事致
  齋於大慶殿二日徑赴行宫其宫廟親享並乞寢
  罷或車駕必欲至太廟即乞止告太祖一室以侑
  神作主之意徹去樂舞以盡尊天致齋之義其天
  興朝享乞更不行請如新降朝㫖俟禮畢而恭謝
  伏請繼今日以往别修太廟躬祀之制嵗五大享
  乗輿親臨其一焉仍望自今嵗臘享為首於明年
[071-15a]
  行春祠之禮禴與烝嘗自次年以敘終之每遇行
  廟享之時則罷景靈宫一孟朝謁之禮廟享致齋
  乞於内殿出入如常儀如此則祀天享親兩得其
  當矣珂按先廟後郊蘇文忠軾嘗引書武成證為
  周禮而珂固疑其即變禮以為常矣升卿謂古之
  大祀未有不齋三日而敢與神交者考之武成厥
  四月丁未祀於周廟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雖禮之變猶必歴三日而後柴望則升卿之言豈
[071-15b]
  非明據然珂謂升卿之論廟享嵗五大享而臨其
  一乃殺禮也非備禮也行廟享之時則罷景靈宫
  一孟朝謁之禮廟享既與景靈宫迭用且致齋内
  殿出入如常儀乃常禮也非大禮也夫天地大祭
  也祖宗大祭也隆禮備物不可偏廢其勢必如仁
  宗祫享之制始合於禮之宜夫嘉祐之行祫也以
  代三年之郊也輅而齋冕而事門而肆𤯝皆郊制
  也前乎元年恭謝乎大慶後乎七年大享於明堂
[071-16a]
  則四年之祫適三年之中也如升卿言是以常禮
  享祖宗而以大禮祀天地也若每嵗而入廟又三
  嵗而出郊禮有隆而無殺知其必不能也知乎此
  又益知乎南北郊之不可以兼舉也分郊而祭舍
  升卿之説則太廟原廟之享不知其存乎否也茍
  存也則先南郊祀之先北郊則祀之祖宗之祭二
  而天地之祭一祖宗三嵗而徧天地六嵗而徧以
  卑踰尊不可也苟廢也則原廟恭謝之制就可如
[071-16b]
  升卿之説而太廟則不可以乏享也享不可以殺
  禮也是又於何時増此一郊邪其䟽其數將於此
  乎益無統矣
  按三嵗親郊而所祭者凡三一日祀原廟二日祀
  太廟三日詣圜丘行禮此禮始於唐而宋因之楊
  氏所引劉筠賈昌朝之説則以為前二日之享廟
  告祭也岳氏所引吕升卿之説則以為前二日之
  享廟正祭也然以愚觀之以為告祭則其禮太過
[071-17a]
  以為正祭則其禮無名蓋登極立太子冊后上祖
  宗徽號之𩔖皆典禮之重大而希罕者若三嵗一
  郊則事天之常禮耳今登極等告祭未嘗親行而
  獨於三嵗郊祀則親舉告禮此所謂太過也春禴
  夏禘秋嘗冬烝三嵗一祫五嵗一禘皆歴代相承
  宗廟之大祭今此諸祭未嘗親行而獨於三嵗郊
  祀之前特創一祭此所謂無名也蓋近代以來天
  子親祠其禮文繁其儀衛盛其賞賚厚故必三嵗
[071-17b]
  始能行之而郊祀所及者天地百神與所配之祖
  而已於宗廟無預故必假告祭之説就行親祀宗
  廟之禮焉於事則簡便矣謂之合禮則未也
景祐二年十一月乙未郊三聖並侑先是禮院言太祖
太宗真宗三廟皆萬世不遷至於南郊以太祖定配二
宗迭配將來皇帝親祠且請以三聖皆侑上顯對越之
盛次伸遹追之感此後迭配還如前議嵗時常祀則至
日圜丘仲夏皇地祇配以太祖孟春祈穀夏雩祀冬祭
[071-18a]
神州配以太宗孟春感生帝配以宣祖季秋大享配以
真宗先是上親製郊廟樂章二十一曲財成頌體告於
神明詔宰臣吕夷簡等分造樂章參施羣祀
 禮院言周官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説者以為
 祀昊天上帝亦然大次在壇壝外猶更衣幄小次在
 壇側今所未行按魏武帝祠廟令降神訖下階就蕞
 而立須奏樂畢似若不愆烈祖遲祭不速訖也故吾
 坐俟樂闋送神乃起耳然則武帝坐俟容須别設近
[071-18b]
 次與周官義符請設小次於皇帝版位少東每獻畢
 降壇若殿就小次俟終獻徹豆復就版位其後有司
 又言郊廟罇罍數皆凖古而不實三酒五齊明水明
 酒有司相承名為看器郊廟天地配位惟用祠祭酒
 分大中祠位二升小祠位一升止一罇酌獻一罇飲
 福宜詔酒官依法制齊酒分實罍有司取明水對明
 酒實於上罇禮官以為鄭氏註周禮五齊三酒惟引
 漢時名酒擬之而無制造法乃仍舊用祠祭酒一等
[071-19a]
 壇殿上下罇罍有司毋設空器並如唐制以井水代
 明水明酒正配位酌獻飲福舊用酒二升者各増二
 升從祀神位用舊升數實諸罇罍
  岳氏愧郯録曰珂之仕中朝屢攝官涖祠祭每見
  罇彝之設五齊有其名而實無之惟將事則取具
  天府蓋止一色公醖耳聞之容臺吏罇羃之下率
  多空惟一罇僅寘杯勺以共祭他日又攝光祿丞
  得先祭贊閲視酒饌又攝太官令躬酌酒實爵得
[071-19b]
  窺其中蓋皆如言則其初㸃饌之際執事者徒再
  唱酒齊之目而已於以驗其名殊而實一也嘗讀
  周禮正義頗疑醖法不明古制難復考之通鑑長
  編元豐六年十月甲申光祿卿吕嘉問言光祿掌
  酒醴祠祭罇罍相承用法酒庫三色法酒以代周
  禮所謂五齊三酒恐不足以上稱陛下崇祀之意
  近於法酒庫内酒庫以醖酒法式考之禮經五齊
  三酒今醅酒其齊冬以二十五日春秋十五日夏
[071-20a]
  十日撥醅甕而浮蟻湧於面今謂之撥醅豈其所
  謂泛齊邪接取撥醅其下齊汁與滓相將今謂之
  醅芽豈其所謂醴齊邪既取醅芽置篘其中其齊
  葱白色入焉今謂之帶醅酒豈其所謂盎齊邪冬
  一月春秋二十日夏十日醅色變而微赤豈其所
  謂醍齊邪冬三十五日春秋二十五日外撥開醅
  面觀之上清下沉豈其所謂沈齊邪今朝廷因事
  而醖造者蓋事酒也今踰嵗成熟蒸醖者蓋昔酒
[071-20b]
  也同天節上壽燕所供臘醅酒者皆冬醅夏成蓋
  清酒也此皆酒非所謂齊也是知齊者因自然之
  齊故稱名酒者成就而人功為多故享神以齊養
  人以酒竊恐典禮如此又司罇彝曰醖齊縮酌盎
  齊沈酌依經傳則泛齊醴齊以事酒和之用茅縮
  酌其盎齊醍齊沈齊則以清酒和之不用茅縮酌
  如此則所用五齊不多而供具亦甚易蓋醖酒料
  次不一此五種者成而皆自然伏望聖斷以今之
[071-21a]
  所造酒與典禮相詳審或不至差謬乞自今年郊
  廟共奉上批嘉問論證似有理趣今宗廟所實罇
  彝酒齊未備就且如其説用之於理無害然則當
  時蓋嘗施用而又前乎慶歴後乎大觀皆經講明
  具珂後記彌文祲容交舉並修要必不廢特建炎
  南渡之後有司失其職耳非故事也祖宗毖祀存
  古之意最為嚴重是説其有稽焉
  又曰慶歴元年十月十五日同判太常寺吕公弼
[071-21b]
  言按開元禮崇祀録昊天上帝皇地祇六罇太罇
  為上實以泛齊著罇次之實以醴齊犧罇次之實
  以盎齊象罇次之實以醍齊壺罇次之實以泛齊
  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罇為上實以泛齊犧
  罇次之實以醴齊象罇次之實以盎齊山罍為下
  實以清酒皆加明水明酒實於上罇五方北極天
  皇大帝神州地祇大明夜明太罇實以泛齊五星
  十二辰河漢象罇實以緹齊中官壺罇五方山林
[071-22a]
  川澤唇罇並實以泛齊外官概罇五方邱陵墳衍
  原隰散罇並實以清酒衆星散罇實以㫖酒皆用
  明酒各實於上罇宗廟每室設斚彝黄彝著罇之
  上罇皆實以明水黄彝實鬱鬯著罇實以醴齊又
  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鄭康成云鑑𩔖取水者
  世謂之方諸取月之水欲得陰陽之潔氣也臣謹
  以古制考五齊三酒即非難得之物將來郊廟祭
  享宜詔酒官依法制齊酒分實罇罍仍命有司取
[071-22b]
  明水對明酒實於上罇或陰鑑方諸之𩔖未能猝
  辦請如唐制以井水代之下博士議而奏曰比郊
  廟祠祀壇殿上下所設罇罍惟酌獻飲福二罇實
  以祠祭酒餘皆徒設器而不實以五齊三酒明水
  明酒誠於禮為闕然五齊三酒鄭康成註周禮惟
  引漢時名酒擬之而無制造之法今欲仍舊用祠
  祭酒一等其壇殿上下罇罍有司不得更設空器
  其明水明酒並以井水代之其正配逐位酌獻飲
[071-23a]
  福舊用酒二升者各増二升從祀神位並用舊升
  數實諸罇罍配以明水明酒從之既曰從其請則
  自慶歴以來雖欲用之而不能詳其法矣此元豐
  吕嘉問之請所以有為而發也還考元豐元年七
  月二日詳定郊廟奉祀禮文所言古之祭祀以五
  齊薦諸神以三酒酌諸臣其用不同今罇雖具均
  以法酒實之而無清濁厚薄之異是名物徒存而
  亡其實也再詳五齊鄭氏以為醴味與酒味異其
[071-23b]
  餘四齊味皆似酒祭祀必用五齊者至恭不尚味
  而貴多品也若三酒則人所飲也事酒為有事而
  新作者即今卒造之酒昔酒久醖乃熟故名以昔
  二者色皆白清酒久於昔酒故色清而味厚欲令
  法酒庫内酒坊以見造制逐色酒實之從之則三
  酒當時尚未備五齊固可從而知不知公弼之奏
  以後復曾講明不禮文之所言乃在嘉問奏論五
  年之先則遐想中間酒齊醖法之不講亦云久矣
[071-24a]
  珂前記空罇似出有司之吝考之宣和三年七月
  二十二日尚書省言潭州奏春秋上丁釋奠并祭
  社稷風雨師等合用罇齊酒醴政和中儀曹曹洪
  考三禮圖罇受五斗之制遂每罇用其數以一嵗
  計之至用酒六百六十八石委是虚費今在京釋
  奠正配位每罇設酒二升從祀每位五合乞下諸
  路州軍依此從之則在承平時罇已不盈矣慶歴
  公弼之言有司相承名為看器則雖盡空其罇固
[071-24b]
  無怪云宣和之有司猶有取於節今祠祭廼不然
  罇固皆有酒可實特先期緘缾缶以均奉祠者臺
  皁無遺焉是上不以費靳而下廼以私取不可之
  大者也
嘉祐七年春詔南郊奉太祖定配
 先是諫官楊畋論水災繇郊廟未順下禮院禮院言
 對越天地神無二主唐垂拱中始用三祖同配至開
 元親享遂罷之皇祐詔書南郊三聖並侑後疊配未
[071-25a]
 幾復並侑為定制雖出孝思然頗違禮經下兩制議
 從之
英宗治平二年合祭天地於南郊以太祖配故事皇帝
將就版位祠官回班向皇帝須就位乃復侍臣跪讀冊
至御名則興至是詔以尊奉祠勿回班及興時吕公著
攝太僕卿參乗為上言仁宗親祠徹黄道以登虚小次
不入上皆循用之 正月上辛祈穀慶歴用犢一羊二
豕二其日祀感生帝羊二豕二正配簠簋俎各増為二
[071-25b]
前一日太祝讀祝視祭玉餘如冬至攝事三獻終禮生
引司天監罍洗升詣四方帝神位上香奠幣爵并行一
獻再拜復治平二年禮院言凖閤門儀制祀天地致齋
皇帝不遊幸作樂緣壽聖節在致齋内若用慶歴元年
嘉祐七年元會例更用中辛當在十六日又十四日例
詣慈孝等寺集禧觀行禮觀燈作樂若遣官攝事無不
聽樂元日朝㑹夀聖節多與上辛相近常改用中辛非
尊事天神之意嘉㑹合禮又不宜徹樂因詔遇元正御
[071-26a]
殿聖節上夀雖在上辛祠官致齋日亦用樂大宴移日
或就賜
神宗熙寧元年詔令兩制以上至臺諫官與太常禮院
同詳定今年冬至當與未當親行郊禮
 翰林學士承㫖王珪上議曰按王制喪三年不祭唯
 祭天地社稷為越紼而行事傳謂不敢以畢廢尊也
 是則居喪而可得見天地也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傳
 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主烝嘗禘於廟
[071-26b]
 杜預以謂新主既特祀於寢則宗廟四時常祀自當
 如舊是則居喪而可得見宗廟也周公稱商髙宗諒
 闇三年不言子張疑之以問仲尼仲尼答云何必髙
 宗古之人皆然髙宗不云服喪三年而云諒闇三年
 者杜預又謂古者天子諸侯三年之喪既葬而服除
 諒闇以居心喪不與士庶同禮也然則服除之後郊
 廟之祭可勿舉乎南齊以前人君嗣位或仍前郊之
 年或别自為郊下有司議而王儉乃援晉宋以來皆
[071-27a]
 改元即郊而不用前郊之年自漢文以來皆即位而
 謁廟至唐徳宗以後亦踰年而行郊况本朝景徳二
 年真宗居明德皇太后之喪既易月而服除明年遂
 享太廟而合祀天地於圜丘伏請皇帝將來冬至躬
 行郊廟之禮其服冕車輅儀物音樂緣神事者皆不
 可廢詔恭依典禮其車服儀物除神事外令太常禮
 院詳定以聞禮院看詳欲乞除郊廟及景靈宫禮神
 用樂外所有鹵簿鼓吹及樓前宫架諸軍音樂皆備
[071-27b]
 而不作其逐處警塲止鳴金鉦鼓角從之
十一月帝齋於郊宫罷臨觀闕不幸苑囿
 故事車駕至青城少休即召從臣幸後苑閲水嬉復
 登端門觀太常警嚴至是帝精意奉祠悉罷遊觀遂
 減徹門闕亭苑省草木禽獸千七百餘事至十年又
 罷去寢殿後至寶華門花磚砌道著為定制
七年中書門下言凖詔參定南郊青城内殿宇門名請
大内門曰泰禋東偏門曰承和西偏門曰迎禧正東門
[071-28a]
曰祥曦正西門曰景曜後三門曰拱極内門裏東側門
曰夤明西側門曰肅成大殿門曰端誠大殿曰端誠殿
前東西門曰左右嘉徳便殿曰熙成後園門曰寳華從
之先時青城殿宇門名毎郊命學士院撰進至是著為
定式學士院更不撰進
  楊氏曰愚按註疏云齋於路寢之室唐禮散齋於
  别殿致齋二日於太極殿又一日於行宫國朝冬
  祀天禮惟太祖皇帝乾徳六年十一月之禮可為
[071-28b]
  後世不易之法其後有司建明非一大概宿齋三
  日内一日於大慶殿一日於太廟一日於青城髙
  宗中興之後檢㑹熙寧在京青城内殿宇門名如
  曰泰禋曰承和之𩔖悉遵舊式其制可謂周備矣
  然令儀鑾司預先體倣青城制度絞縛其行事執
  事陪祠官宿齋幕次亦隨宜絞縛又何其簡略也
  元豐四年十月八日禮官言古之王者行則嚴輿
  衛處則厚宫闕所以示威重備非常也故周禮王
[071-29a]
  㑹同則為壝宫食息則設帷宫漢祀甘泉則有竹
  宫至於江左亦有瓦殿本朝沿唐舊制親祠南郊
  行宫獨設青城幔殿宿者有風雨之憂而又無望
  祭之位且青城之費嵗以萬數臣等欲乞倣青城
  之制創立齋宫一勞而省重費或遇風雨可以行
  望祭之禮詔送太常禮院候修尚書省了日取㫖
  是神宗皇帝有意乎立齋宫矣但以修尚書省未
  畢而猶有所待也其後哲宗皇帝既建齋宫謂臣
[071-29b]
  下曰三嵗一郊青城之費縑帛三十餘萬工又倍
  之易以屋室一勞永逸所省多矣又徽宗皇帝修
  建南北郊齋宿宫殿南郊曰齋宫北郊曰帷宫有
  司請曰事體如一而名稱不同宜並稱齋宫從之
  祖宗典故粲然可考今青城制度尚沿襲舊例而
  未革盍亦推廣祖宗之意立為齋宫無事則嚴其
  扃鐍以待乗輿致齋之日而居焉暫勞而永逸一
  也宿者無風雨之憂或遇風雨則可以行望祭之
[071-30a]
  禮二也事有闗繫甚重循習甚久斷然在所當革
  而無疑者其此之謂乎
  按㑹要載中書門下奏定南郊青城内殿宇門名
  其事在熙寧七年然楊氏所云元豐四年禮官請
  創立齋宫詔候修尚書省了日取㫖則知齋宫元
  豐時尚未建而熙寧七年所奏定殿宇之名乃幔
  殿也然神宗即位初郊齋於郊宫罷臨觀闕不幸
  池苑遂減徹亭苑省草木禽獸千七百餘事以是
[071-30b]
  觀之則知青城行宫苑囿遊觀之所畢備而獨未
  建齋殿誠為闕典
元豐六年冬至郊祀昊天上帝以太祖配始罷合祭不
設皇地祇位
 先是樞宻院陳襄等詳定郊廟禮文上言曰伏承聖
 意以天地合祭於圜丘為非典禮之正詔令更定臣
 謹按周禮大司樂以圜鐘為宫冬日至於地上之圜
 丘奏之六變以祀天神以凾鐘為宫夏日至於澤中
[071-31a]
 之方丘奏之八變以祭地祇夫祀必以冬日至者以
 其陽氣來復於上天之始也故宫用夾鐘於震之宫
 以其帝出乎震也而謂之圜鐘者取其形以象天也
 三一之變圜鐘為宫三變黄鐘為角太/簇為徴姑洗為羽各一變合陽奇之數
 也祭必以夏日至者以其陰氣潛萌於下地之始也
 故宫用林鐘於坤之宫以其萬物致養於坤也而謂
 之凾鐘者取其容以象地也四二之變凾鐘為宫太/簇為角姑洗
 為徵南吕為/羽各二變合隂偶之數也又大宗伯以禋祀實柴
[071-31b]
 槱燎祀其在天者而以蒼璧禮之以血祭沈貍疈辜
 祭其在地者而以黄琮禮之皆所以順其陰陽辨其
 時位倣其形色此二禮之不得不異也故求諸天而
 天神降求諸地而地祇出得以通精誠而逆福釐以
 生烝民以阜萬物此百王不易之禮也去周既逺先
 王之法不行漢元始中姦臣妄議不原經意附㑹周
 官大合樂之説謂當合祭平帝從而用之故天地共
 犢禮之失自此始矣由漢歴唐千有餘年之間而以
[071-32a]
 五月親祠北郊者惟四帝而已如魏文帝之太和周
 武帝之建徳隋髙祖之開皇唐睿宗之先天皆希濶
 一時之舉也然而隨得隨失卒無所定垂之本朝未
 遑釐正恭惟陛下恢五聖之述作舉百王之廢墜臣
 以謂既罷合祭則南北二郊自當别祀伏望陛下每
 遇親祠之嵗先以夏日至祭地祇於方丘然後以冬
 日至祀昊天於圜丘此所謂大者正也然議者或謂
 先王之禮其廢已久不可復行古者齋居近古者致/齋路寢
[071-32b]
 儀衛省用度約賜予寡故雖一嵗遍祀而國不費人
 不勞今也齋居逺儀衛繁用度廣賜予多故雖三嵗
 一郊而猶或憚之况一嵗而二郊乎必不獲已則三
 年而迭祭或如後漢以正月上丁祠南郊禮畢次北
 郊或如南齊以上辛祀昊天而次辛瘞后土不亦可
 乎臣竊謂不然記曰祭不欲踈踈則怠夫三年迭祭
 則是昊天大神六年始一親祀無已怠乎記曰大事
 必順天時二至之郊周公之制也捨是而從後王之
[071-33a]
 失可謂禮歟彼議者徒知茍簡之便而不睹尊奉之
 嚴也伏惟陛下鑒先王已行之明效舉曠世不講之
 大儀約諸司儀衛而幸祠宫均南郊之賜予以給衛
 士蠲青城不急之務損大農無名之費使臣得以講
 求故事參究禮經取太常儀註之文以正其訛謬稽
 大駕鹵簿之式以裁其繁冗惟以至恭之意對越大
 祇以迎至和格純嘏庶成一代之典以示萬世
 又曰臣某等恭惟本朝冬至祀天南郊夏至祭地北
[071-33b]
 郊每嵗行之皆合於古猶以有司攝事為未足以盡
 志於是三年一郊而親行之夫三年一郊而親行之
 葢所謂因時制宜者也施之於今誠不可易惟合祭
 之禮在所當正禮曰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
 於泮宫所以然者告祖為配之謂也又曰晉人將有
 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齊人將有事於泰山必先
 有事於配林所以然者先卑後尊之謂也臣等推古
 以知今推諸侯以知天子欲乞每遇親郊七日戒之
[071-34a]
 後三日宿之時宿太廟以告宿北郊以祭宿南郊以
 祀所以先太廟者告祖為配也所以先北郊者先卑
 後尊也雖然自北郊至南郊相去為逺則中道不可
 以無舎請為帷宫止而後進如允所奏乞下有司施
 行禮後漢因祠南郊即祠北郊明堂世祖廟及太廟/謂之五供唐因祠南郊即祠太清宫及太廟謂之
 三大禮本朝三嵗郊祠必先景靈宫及太廟葢因前/制然每嵗夏至於北郊自有常祠祀兼常嵗有司攝
 事於南郊亦不合祭天地其合祭之意止緣親祠欲/徧及爾若以親祠欲徧及之則因南郊同時告祭北
 郊自因舊儀亦不背違禮意近/於可行伏乞更賜參酌施行於是詔禮官講求翰
[071-34b]
 林學士張璪以為冬至祀天夏至祀地不易之理今
 祀地欲改用他月無所據依必不得已宜於郊祀之
 嵗夏至之日盛禮容興樂舞一如南郊之儀命宰攝
 事而王存曽肇言今北郊常差中書門下官乃冢宰
 之任樂舞之𩔖亦開元開寶舊禮所載特近世廢闕
 二者皆有司攝事常行之典未足以代親祠之重恐
 於父天母地之文有所未順判太常寺陳薦言議者
 以天地合祭始於王莽故欲罷之臣按周頌昊天有
[071-35a]
 成命郊祀天地也漢郊祀歌曰惟泰元尊媪神蕃釐
 泰元天也媪神地也又曰涓選休成天地並况此天
 地同祀可以概見恐非自王莽始也議者又謂方丘
 之祀盛夏不躬行宜選冢宰攝祀亦恐未必合古然
 終不若天地合祭也乞且循舊制知禮院曽肇言今
 冬至若罷合祭而夏至又使有司行事則於父母天
 地之義若有隆殺願陛下遇親祠南郊之嵗以夏至
 日躬欵北郊以合先王之制遂詔罷南郊合祭親祠
[071-35b]
 北郊並依南郊儀如不親祠上公攝事
自元豐元年上命樞密直學士陳襄等詳定郊廟奉祀
禮文大正歴代典禮之失至是嵗親祀圜丘始用新儀
國朝親郊止服衮冕至是稽/古始加服大裘而被以衮冕
 詳定禮文所議禮記曰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又曰祭
 天地之牛角繭栗配位亦特牲書曰用牲於郊牛二
 是也宋朝儀注昊天上帝皇地祇太祖皇帝之位各
 設三牲俎非尚質貴誠之義請親祠圜丘方澤正配
[071-36a]
 皆用犢不設羊豕俎及鼎匕有司攝事亦如之郊之
 祭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樿用白木以素為質
 今郊祀簠簋罇豆皆非陶又用龍杓未合禮意請圜
 丘方澤正配位所設簠簋罇豆改用陶器仍以樿為
 杓祀天之有禋柴猶祭地之有瘞血享廟之有祼鬯
 皆歆神之始非謂於祭之末燔燒胙餘也至後世之
 燔瘞牲幣於祭末而不知致神於其始則是備於後
 而闕於先也請南北郊先行升禋瘞血之禮至薦奠
[071-36b]
 禮畢即如舊儀於壇坎燔瘞牲幣北郊祭皇地祇及
 神州地祇當為坎瘞埋今乃建壇燔燎祝版考先儒
 所説地祇即無槱燎之文請祭皇地祇祝版牲幣並
 瘞於埳不設燎壇熙寧祀儀惟昊天上帝皇地祇髙
 禖燔瘞犢首自感生帝神州地祇而下皆不燔瘞牲
 體殊不應禮又按周禮羊人祭祀割羊牲登其首禮
 記曰升首報陽也首為陽則脅與髀為陰可知矣報
 陽宜以陽報陰宜以陰各從其𩔖也請自今昊天上
[071-37a]
 帝感生皆燔牲首以報陽皇地祇神州地祇太社太
 稷凡地祇之祭皆瘞牲之左髀以報陰凡薦享太廟
 皆升首於室
 又曰臣等見親祠南郊儀註並云祀前三日儀鑾司
 鋪御座黄道褥謹按唐故事郊壇宫廟内壝及殿庭
 天子步武所及皆設黄道褥壇上立位又施赤黄褥
 將有事命撤之武徳正觀之制用紫至德以來用黄
 開元禮開寳通禮郊廟並不設黄道褥太常因革禮
[071-37b]
 曰舊制皇帝升壇以褥藉地象天黄道太祖命撤之
 設拜於地和峴乞宣付史館天聖二年儀註又增設
 郊壇壝門道北御座黄道褥康定初有司建議謂配
 帝褥用緋以示損於天地而自小次之前至壇上諸
 位其道褥以黄葢非典禮是嵗有詔自小次至壇下
 撤黄道臣等伏詳禮記郊祭之日氾埽反道鄭氏註
 謂剗令新土在上也其藉神席天地尚質則用蒲越
 藁鞂宗廟尚文則設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加次席
[071-38a]
 黼純而已天子受胙乃有席周禮司几筵所謂胙席
 是也今來郊壇黄道褥欲更不設又言臣等看詳周
 官外祀皆有兆域葢設一壝而已後世因之稍増其
 制東漢壇位天神從祀者甚衆至一千五百一十四
 神故外設重營以為等限日月在中營内南道而北
 斗在北之西至於五星中宫宿之屬則其位皆中營
 二十八宿外宫星之屬則其位皆外營然則為重營
 者所以等神位也唐因齊隋之制設為三壝天神列
[071-38b]
 位不出内壝而御位特設於壇下之東南若夫公卿
 分獻文武從祀與夫樂架饌幔則皆在中壝之内而
 大次之設乃在外壝者所以序祀事也葢古者神位
 寡祀事簡故兆守有域以為遮列厲禁而已後世神
 位既衆祀事亦繁故為三壝以嚴内外之限國朝郊
 祀壇域率循唐制雖儀註具載圜丘三壝每壝三十
 五步而有司乃以青繩代内壝誠不足以等神位序
 祀事嚴内外之限也伏請除去青繩如儀註為三壝
[071-39a]
 從之
哲宗元祐七年親郊詔今嵗圜丘宜依熙寧十年故事
設皇地祇位以申始見之禮候親祠北郊依元豐六年
五月八日指揮
 南郊鹵簿使兵部尚書蘇軾奏臣謹按漢成帝郊祠
 甘泉泰畤汾陰后土而趙昭儀常從在屬車間時揚
 雄待詔承明奏賦以諷其略曰想西王母欣然而上
 壽兮屛玉女而却虙妃言婦女不當與齋祠之間也
[071-39b]
 臣今備位夏官職在鹵簿凖故事郊祀既成乗輿還
 齋宫改服通天冠絳紗袍教坊鈞容作樂還内然後
 后妃之屬中道迎謁已非典禮而况方當祀事未畢
 而中宫掖庭得在勾陳豹尾之間乎竊見二聖崇奉
 大祀嚴恭寅畏度越古今四方來觀莫不悦服今車
 駕方宿齋太廟而内中車子不避仗衛爭道亂行臣
 愚竊恐於觀望有損不敢不奏乞賜約束仍乞取問
 隨行合干勾當人施行取進止時軾為鹵簿使𨗳駕
[071-40a]
 内中朱紅車子十餘輛有張紅葢者爭道亂行於乾
 明寺前軾於車中草此奏奏入上在太廟馳遣人以
 疏白太皇太后明日中使傳命申勅有司嚴整仗衛
 自皇后以下皆不復迎謁中道
 先時元祐五年五月夏至祭皇地祇命尚書右丞許
 將攝事將言王者父天母地三嵗冬至天子親祠徧
 享宗廟祀天圜丘而夏至方澤之祭乃止遣上公則
 皇地祇遂永不在親祠之典此大闕禮望博詔儒臣
[071-40b]
 講求典故明正祀典為萬世法詔禮部太常寺及兩
 省侍從官集議以聞於是翰林學士兼侍讀顧臨等
 八人請合祭天地如祖宗故事俟將來親行北郊之
 禮則合祭可罷臨與祖禹又言天地特祭經有明文
 然自漢以來千有餘年不能行之矣宋興一祖六宗
 皆合祭天地其不合祭者惟元豐六年一郊耳去所
 易而就所難虚地祇之大祭失今不定後必悔之吏
 部侍郎范純禮彭汝礪戸部侍郎范子竒禮部侍郎
[071-41a]
 曾肇刑部侍郎王覿豐稷權知開封府韓宗道樞密
 都承㫖劉安世中書舍人孔武仲陳軒太常少卿盛
 陶宇文昌齡侍御史王畏監察御史董敦逸黄慶基
 左司諫虞策禮部郎中孫路員外郎歐陽棐太常丞
 韓治博士朱彦宋景年閻本等二十二人皆主北郊
 之議而武仲又請以孟冬純陰之月詣北郊親祠如
 神州地祇之祭杜純議請南郊之嵗設望祠位於苑
 中置權火夏至命上公攝事每獻舉權火詔依王欽
[071-41b]
 臣議宜如祖宗故事並祭天地一次汝礪肇復上疏
 論合祭非是文多不載九月三省上顧臨等議太皇
 太后曰宜依仁宗皇帝故事吕大防言國朝以來大
 率三嵗一親郊並祭天地宗廟因行赦宥頒賞軍士
 遂以為常今諸儒獻議欲南郊不設皇地祇位惟祭
 昊天上帝於祖宗之制未見其可蘇轍曰自熙寧十
 年神宗皇帝親祠南郊合祭天地今十五年矣皇帝
 即位又已八年未嘗親見地祇乃朝廷闕典不可不
[071-42a]
 正范百祿言圜丘無祭地之禮記曰有其廢之莫可
 舉也先帝所廢稽古據經未可輕改大防又言先帝
 因禮文所建議遂令諸儒議定北郊祀地之禮然未
 經親行今皇帝臨御之始當親見天地而地祇之位
 獨不設恐亦未安况本朝祖宗以恩霈四方慶賚將
 士非三嵗一行則國力有限今日宜為國事勉行權
 制俟異時議定北郊制度及太廟享禮行之未晩太
 皇太后以吕大防之言為是蘇頌鄭雍皆以古者人
[071-42b]
 君嗣位之初必郊見天地今皇帝初郊而不祀地恐
 未合古乃下詔曰國家郊廟特祀祖宗以來命官攝
 事則三嵗一親郊則先享清廟冬至合祭天地於圜
 丘元豐間有司援周制以合祭不應古義先帝乃詔
 定親祠北郊之儀未之及行是嵗郊祀不設皇地祇
 之位而宗廟之享率如權制朕方修郊見天地之始
 其冬至日南郊宜依熙寧十年故事設皇地祇位以
 嚴並况之報厥後躬行方澤之祀則修元豐六年五
[071-43a]
 月之制俟郊禮畢集官詳議典禮以聞
 禮部尚書蘇軾言恭覩陛下近者至日親祀郊廟神
 祇享答實䝉休應然則圜丘合祭允當天地之心不
 宜復有改更竊惟議者欲變祖宗之舊圜丘祀天而
 不祀地不過以謂冬至祀天於南郊陽時陽位也夏
 至祀地於北郊陰時陰位也以𩔖求神則陽時陽位
 不可以求陰也是大不然冬至南郊既祀上帝則天
 地百神莫不從祀古者秋分夕月於西郊亦可謂陰
[071-43b]
 時陰位矣至於從祀上帝則冬至而祀月於南郊議
 者不以為疑今皇地祇亦從上帝而合祭於圜丘獨
 以為不可則過矣書曰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
 山川徧於羣神舜之受禪也自上帝六宗山川羣神
 莫不畢告而獨不告地祇豈有此理哉武王克商庚
 戌柴望柴祭上帝也望祭山川也一日之間自上帝
 而及山川必無南北郊之别也而獨略地祇豈有此
 理哉臣以此知古者祀上帝并祀地祇矣何以明之
[071-44a]
 詩之序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此乃合祭天地
 經之明文而説者乃以比之豐年秋冬報也曰秋冬
 各報而皆歌豐年則天地各祭而皆歌昊天有成命
 也是大不然豐年之詩曰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髙廪
 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歌於秋可也歌於冬亦可也昊天成命之詩曰昊天
 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宻於緝
 熙單厥心肆其靖之終篇言天而不及地頌以告神
[071-44b]
 明也未有歌其所不祭祭其所不歌也今祭地於北
 郊獨歌天而不歌地豈有此理哉臣以知周之世祀
 上帝則地祇在焉歌天而不歌地所以尊上帝故其
 序曰郊祀天地也議者乃謂合祭天地始於王莽以
 為不足法臣竊謂禮當論其是非不當以人廢光武
 皇帝親誅莽者也尚采用元始合祭故事謹按後漢
 書郊祀志建武二年初制郊兆於洛陽為圜丘八階
 中又為重壇天地位其上皆南鄉西上此則漢世合
[071-45a]
 祭天地之明驗也又按水經註伊水東北至洛陽縣
 圜丘東大魏郊天之所凖漢故事為圜丘壇八階中
 又為重壇天地位其上此則魏世合祭天地之明驗
 也唐睿宗將有事於南郊賈曽議曰有虞氏禘黄帝
 而郊嚳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鯀郊之與廟皆有禘也
 禘於廟則祖宗合食於太祖禘於郊則地祇羣望皆
 合食於圜丘以始祖配享葢有事之大祭非常祀也
 三輔故事祭於圜丘上帝后土位皆南面則漢嘗合
[071-45b]
 祭矣時禇無量郭山惲等皆以曽言為然明皇天寶
 元年二月勅曰凡所祠享必在躬親朕不親祭禮將
 有闕其皇地祇宜就南郊合祭是月二十日合祭天
 地於南郊自後有事於圜丘皆合祭此則唐世合祭
 天地之明騐也今議者欲冬至祀天夏至祀地葢以
 為用周禮也臣請言周禮與今禮之别古者一嵗祀
 天者三明堂享帝者一四時迎氣者五祭地者二享
 宗廟者四此十五者皆天子親祭也而又朝日夕月
[071-46a]
 四望山川社稷五祀及羣小祀之𩔖亦皆親祭此周
 禮也太祖皇帝受天眷命肇造宋室建隆初郊先享
 宗廟乃祀天地自真宗以來三嵗一郊必先有事景
 靈宫享太廟乃祀天地此國朝之禮也夫周之禮親
 祭如彼其多而嵗嵗行之不以為難今之禮親祭如
 此其少而三嵗一行不以為易其故何也古者天子
 出入儀物不繁兵衛甚簡用財有節而宗廟在大門
 之内朝諸侯出爵賞必於太廟不止時祭而已天子
[071-46b]
 所治不過王畿千里唯以齋祭禮樂為政事能守此
 則天下服矣是故嵗嵗行之率以為常至於後世海
 内為一四方萬里皆聽命於上機務之繁億萬倍於
 古日力有不能給自秦漢以來天子儀物日以滋多
 有加無損以至於今非復如古之簡易也今之所行
 皆非周禮三年一郊非周禮也先郊二日而告原廟
 一日而祭太廟非周禮也郊而肆赦非周禮也優賞
 諸軍非周禮也自后妃以下至文武官皆得蔭補親
[071-47a]
 屬非周禮也自宰相宗室以下至百官皆有賜賚非
 周禮也此皆不改而獨於地祇則曰周禮不當祭於
 圜丘此何義也哉議者必又曰夏至不能行禮則遣
 官攝祭亦有故事此非臣之所知也周禮大宗伯若
 王不與祭祀則攝位鄭氏註曰王有故則代行其祭
 事賈公彦疏曰有故謂王有疾及哀慘皆是也然則
 攝事非安吉之禮後世人主不能嵗嵗親祭故命有
 司行事其所從來久矣若親郊之嵗遣官攝事是無
[071-47b]
 故而用有故之禮也議者又必曰省去繁文末節則
 一嵗可以再郊臣將應之曰古者以親郊為常禮故
 無繁文今世以親郊為大禮則繁文有不能省也若
 帷城幔屋盛夏則有風雨之虞陛下自宫入廟自廟
 出郊冠通天乗大輅日中而舍百官衛兵暴露於道
 鎧甲具裝人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王者父事
 天母事地不可偏異事天則備事地則簡是於父母
 有隆殺也豈得以為繁文末節而一切欲省去乎國
[071-48a]
 家養兵異於前世自唐之時未有軍賞猶不能歳嵗
 親祠天子出郊兵衛不可簡省大輅一動必有賞給
 今三年一郊傾竭帑藏猶恐不足郊賚之外豈有復
 加若一年再賞國力將何以給分而與之人情豈不
 失望議者必又曰三年一祀天又三年一祭地此又
 非臣之所知也三年一郊已為疏濶若獨祭地而不
 祭天是因事地而愈疏於事天自古未有六年一祀
 天者如此則典禮愈壊欲復古而背古益逺神祇必
[071-48b]
 不顧享非所以為禮也議者必又曰當郊之嵗以十
 月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澤之祀則可以免方暑舉事
 之患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以議此者為欲舉從
 周禮也今以十月易夏至以神州代方澤不知此周
 禮之經邪變禮之權邪若變禮從權而可則合祭圜
 丘何獨不可乎十月親祭地十一月親祭天先地後
 天古無是禮而一嵗再郊軍國勞費之患尚未免也
 議者必又曰當郊之嵗以夏至祀地祇於方澤上不
[071-49a]
 親郊而通權火天子於禁中望祀此又非臣之所知
 也書之望秩周禮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謂山川在
 四郊者故逺望而祭也今所在之處俛則見地而云
 望祭是為京師不見地乎此六議者合祭可否之決
 也夫漢之郊禮尤與古戾唐亦不能如古本朝祖宗
 欽崇祭祀儒臣禮官講求損益非不知圜丘方澤皆
 親祭之為是也葢以時不可行是故參酌古今上合
 典禮下合時宜較其所得已多於漢唐矣天地宗廟
[071-49b]
 之祭皆當嵗徧今不得嵗徧是故徧於三年當郊之
 嵗又不能於一嵗之中再舉大禮是故徧於三日此
 皆因時制宜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今並祀不失親
 祭而北郊則必不能親往二者孰為重乎若一年再
 郊而遣官攝事是長不親事地也三年間郊當祀地
 之嵗而暑雨不可親行遣官攝事則是天地皆不親
 祭也夫分祀天地決非今世之所能行願陛下謹守
 太祖建隆神宗熙寧之禮無更改易郊祀廟享以敉
[071-50a]
 寧上下神祇仍乞下臣此章付有司集議如有異論
 即須畫一解破臣所陳六議使皆屈伏上合周禮下
 不為當今軍國之患不可但執周禮更不論今可與
 不可施行所貴嚴祀大典以時決定取進止貼黄稱
 唐制將有事於南郊則先朝獻太清宫朝享太廟亦
 如今禮先二日告原廟先一日享太廟然議者或亦
 以為非三代之禮臣謹按武王克商丁未祀周廟庚
 戌柴望相去三日則先廟後郊亦三代之禮也
[071-50b]
 初詔議北郊典禮蘇軾主合祭之説從之者五人劉
 安世主分祭之説從之者四十人又有三人欲於十
 月以神州地祗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祀又有一人欲
 上不親祠而通爟火天子於禁中望拜既而朝廷復
 送下三狀再令詳定安世復議略云蘇軾謂合祭圜
 丘於禮為得不可復改臣等謹按周禮天子親祀上
 帝凡九國朝三嵗一郊固已疎濶豈可因循謬誤不
 加考正古者求神以𩔖天陽物也地陰物也嵗月日
[071-51a]
 時方位牲器樂舞皆從其𩔖今議者於聖人成法則
 棄而不行猥用王莽不經之説至引夫婦同牢私䙝
 之語黷亂天地又引昊天有成命之詩以為證臣等
 切詳此詩終篇未嘗有合祭之文序乃後儒之辭亦
 謂成周之世圜丘方澤各歌此詩以為樂章耳如潛
 之序曰季冬獻魚春薦鮪也豐年之序曰豐年秋冬
 報也噫嘻之詩曰春夏祈榖於上帝也如此之𩔖不
 知為一祭邪抑二祭邪若郊祀賜予乃五代姑息之
[071-51b]
 弊法聖朝寛仁不欲遽罷若分而為二何所不可議
 者乃欲因此造為險語以動上聽又引禍福殃咎之
 説刼持朝廷必欲從已甚無謂也大抵臣等所守乃
 先王之正禮而蘇軾之議皆後世之便宜權之與正
 決不可合伏望聖慈詳審其當上以體神考之志下
 以正千載之惑豈勝幸甚方送同議官簽書其徒馳
 告軾曰若劉承㫖議上決恐難答時蘇轍為門下侍
 郎遂白轍令請降㫖罷議安世議狀竟不得上
[071-52a]
紹聖元年詔罷合祭天地自今因大禮之嵗以夏至之
日躬祭地祇於北郊應緣祀事儀物及壇壝道路帷宫
等宜令有司參酌詳具以聞葢用蔡京等議然北郊親
祠終帝世未克舉云詳見祀/后土門
 左司員外郎曾旼言周人以氣臭事神近世易之以
 香按何佟之議以為南郊明堂用沉香本天之質陽
 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於人親宜加雜馥今令
 文北極天皇而下皆用濕香至於衆星之位香不復
[071-52b]
 設恐於義未盡禮部太常寺議衆星隨其方色用幣
 每陛各設香從之
 
 
 
 
 
 文獻通考卷七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