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五十四
[054-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五十四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職官考八
  學士院
學士之職本以文學言語被顧問出入侍從因得參謀
議納諫諍其禮尤寵而翰林院者待詔之所也唐制乘
輿所在必有文辭經學之士下至卜醫技術之流皆直
[054-1b]
於别院以備宴見而文書詔令則中書舍人掌之自太
宗時名儒學士時召以草制然猶未有名號乾封以後
始召文士元萬頃范履氷等草諸文辭常於北門候進
止時人謂之北門學士中宗之世上官昭容專其事元
宗初置翰林待詔以張說陸堅張九齡等為之掌四方
表疏批答應和文章既而又以中書務劇文書多壅滯
乃選文學之士號翰林供奉與集賢院學士分掌制詔
書勅開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别置學士
[054-2a]
院專掌内命凡拜免將相號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後選
用益重而禮遇益親至號為内相又以為天子私人元
充其職者無定員自諸曹尚書下至校書郎皆得與選
入院一嵗則遷知制誥未知制誥者不作文書班次各
以其官内宴則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憲宗時又置學
士承㫖唐之學士𢎞文集賢分𨽻中書門下省而翰林
學士獨無所屬
  致堂胡氏曰國家陟降多士當出於中書中書有
[054-2b]
  私徇小則詰責大則黜削可也不當疑其專而分
  其權翰林初置人才與雜流並處其後雜流不入
  職清而地禁專以處忠賢文章之士然有天子私
  人之目内相之稱則非王政設官之體矣王者無
  私豈云私人相無不統豈云内相是與大臣自設
  形迹為異同也進退輔弼既與之謀安知無請託
  之嫌小人處之附下罔上安知無賣主之事故君
  道公而已矣或曰文章之用至衆中書門下之職
[054-3a]
  至重勢有不得兼也故必委之翰林不可廢也曰
  自太宗髙宗時尚未有此不聞乏事武氏聚華藻
  輕薄之人於北門而中宗以宫婢主文柄是何足
  法者不必逺稽兩漢上法三王直取則於貞觀則
  於所損益可知矣
  石林葉氏曰唐翰林院在銀臺之北乾封以後劉
  禕之元萬頃之徒時宣召草制其間因名北門學
  士今學士院在樞宻院之後腹背相倚不可南向
[054-3b]
  故以其西廊西向為院之正門而後門北向與集
  英相直因榜曰北門兩省樞宻院皆無後門惟學
  士院有之學士朝退入院與禁中宣命徃來皆行
  北門而正門行者無㡬不特取其便事亦以存故
  事也
  又曰唐翰林院本内供奉藝能技術雜居之所以
  辭臣特書詔其間乃藝能之一爾開元以前猶未
  有學士之稱或曰翰林待詔或曰翰林供奉如李
[054-4a]
  太白猶稱供奉自張垍為學士始别建學士院於
  翰林院之南則與翰林院分而為二然猶冒翰林
  之名蓋唐有𢎞文館學士麗正殿學士故此特以
  翰林别之其後遂以名官訖不可改然院名至今
  但云學士而不冠以翰林則亦自唐以來沿襲之
  舊也
  容齋洪氏隨筆曰白樂天渭村退居寄錢翰林詩
  敘翰苑之親近云曉從朝興慶春陪宴栢梁分庭
[054-4b]
  皆命婦對院即儲皇貴主冠浮動親王轡閙裝金
  鈿相照耀朱紫間熒煌毬簇桃花騎歌廵竹葉觴
  窪銀中貴帶昂黛内人粧賜禊東城下頒酺曲水
  傍罇罍分聖酒妓樂借仙倡蓋唐世宫禁與外庭
  不至相隔絕故杜子美詩户外昭容紫袖垂雙瞻
  御坐引朝儀又云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開函近
  御筵而學士獨稱内相至於與命婦分庭見貴主
  冠服内人黛粧假仙倡以佐酒他司無此也
[054-5a]
晉天福五年詔翰林學士院公事宜並歸中書舍人自
是舍人晝直者當中書制夜直者當内制至開運元年
復詔翰林學士與中書舍人分為兩制各置五員
宋翰林學士掌内制制誥赦敕國書及宫禁所用之文
辭凡后妃親王公主宰相節度使除拜則學士草詞授
待詔書訖以進赦降徳音則先進草大詔命及外國書
則具本禀奏得畫亦如之凡拜宰相或事重者宣召面
諭㫖則給筆札書所得㫖禀奏歸院具辭以進餘遣内
[054-5b]
侍授中書省熟狀亦如之若已畫㫖而有未盡則論奏
貼正乘輿行幸則侍從以備顧問有所獻納則請對或
奏對凡初命為學士皆遣使就第宣詔㫖召入院淳化
二年以翰林學士賈黄中蘇易簡同知京朝官考課李
沆權判吏部流内銓故事學士掌内庭書詔指揮邊事
曉逹機謀天子機事宻命在焉不當豫外司公事蓋防
纎㣲間或漏省中語故學士院常在金鑾殿側號為深
嚴自國朝太祖以來藉其才用始令判三銓及知太常
[054-6a]
禮院事天聖元年詔學士遇隻日至晩出宿蓋故事以
雙日鎻院隻日降麻也隆興改元詔學士及經筵官内
宿稍復祖宗故事
  石林葉氏曰學士院正㕔曰玉堂蓋道家之名初
  李肇翰林志末年居翰苑者皆謂凌玉清遡紫霄
  豈止於登瀛洲哉亦曰登玉堂焉自是遂以玉堂
  為學士院之稱而不為榜太宗時蘇易簡為學士
  上嘗語曰玉堂之設但虛傳其說終未有正名乃
[054-6b]
  以紅羅飛白玉堂之署四字賜之易簡即扄鐍置
  堂上每學士上事始得一開視最為翰林盛事紹
  聖間蔡魯公為承㫖始奏乞摹就杭州刻榜揭之
  以避英廟諱去下二字止曰玉堂云
  沈氏筆談曰學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親幸至今
  唯學士上日許正坐他日皆不敢獨坐故事堂中
  設視草臺每草制則具衣冠據臺而坐今不復如
  此但存空臺而已玉堂東承㫖閣子窓格上有火
[054-7a]
  燃處太宗嘗夜幸玉堂蘇易簡為學士已寢遽起
  無燭具衣冠宫嬪自窓格引燭入照之至今不欲
  更易以為玉堂一盛事
  洪氏容齋隨筆曰翰苑故事今廢棄無餘惟學士
  入朝猶有朱衣院吏雙引至朝堂而止及景靈宫
  行香則引至立班處公文至三省不用申狀但尺
  紙直書其事右語云諮報尚書省狀候裁㫖月日
  押謂之諮報此兩事僅存
[054-7b]
  翰林學士承㫖
唐憲宗時始置凡白麻制誥皆内庭代言命輔臣除節
將恤災患討不廷則用之宰臣於正衙受付通事舍人
若命相之書則通事舍人承㫖皆宣讀訖始下有司乾/寧
二年陸扆以翰林學士承/㫖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後唐天成三年勅今後翰林
學士入院並以先後為定惟承㫖一員出自朕意不計
官資先後在學士之上仍編入翰林志
宋承㫖不常置以學士久次者為之
[054-8a]
  翰林學士直院/ 權直/
唐元宗開元二十六年置初以中書務繁乃選文學之
士號翰林供奉與集賢學士分掌制誥書命至是改供
奉為學士别建學士院專掌内命以張垍劉光謙首居
之而集賢所掌於是罷息自後給事中張淑中書舍人
張漸竇華等相繼而入焉其後有韓雄閻伯璵孟匡朝
陳兼蔣鎮李白等在舊翰林中但假其名而無所職至
徳已後軍國務殷其入直者並以文辭共掌詔勅自此
[054-8b]
北翰林院始無學士之名其後又置東翰林院於金鑾
殿之西隨上之所在而遷取其便穩大抵召入者一二
人或三四人或五六人出於所命蓋不言數亦有以鴻
生碩學經術優長訪問質疑上之所禮者頗列其中初
自徳宗建置以來秩序未正延覲之際各超本列暨正
元元年九月始别勅令明預班列與諸司官知制誥例
同故事中書以黄白二麻為綸命重輕之辨近者所出
猶得用黄麻其白麻皆在此院自非國之重事拜授於
[054-9a]
徳音赦宥者則不得由於斯矣興元元年翰林學士陸
䞇奏學士私臣元宗初待詔内庭止於應和詩賦文章
而已詔誥所出本中書舍人之職軍興之際促廹應務
權令學士代之今朝野乂寧合歸職分其命將相制詔
請付中書行遣物議是之敬宗以翰林學士崇重不可
褻狎欲别置東頭學士以備曲宴賦詩事未行而帝崩
梁開平三年改思政殿為金鑾殿置大學士一員以敬
翔為之前朝因金鑾坡以為門名與翰林院相接故為/學士者稱金鑾以美之今以金鑾為名非典也
[054-9b]
後唐同光初又置䕶鑾書制學士以趙鳳為之長興元
年翰林學士劉煦奏舊例學士入院除中書舍人即不
試餘官皆先試麻制批答詩賦各一道號曰五題後來
雖有召試之名無考校之實欲請今後召試新學士權
停詩賦祗試麻制批答共三道内賜題目定字數付本
院召試從之晉天福五年廢翰林學士院其公事並歸
中書舍人開運元年復學士院周顯徳五年詔今後當
直下直學士並宜令逐日起居其當直學士仍赴晩朝
[054-10a]
舊制翰林學士與常參官五日一度起居/世宗欲朝夕賜見訪以時事故有是詔
宋翰林學士無定員凡他官入院未除學士謂之直院
學士俱闕他官暫行文書謂之權直凡奏事用榜子關
白三省樞宻院用諮報不名凡初命為學士皆遣使就
第宣詔㫖召入院上日勅設會從官侑以樂元豐中始
命佩魚自蒲宗孟始也凡執政議事則繫鞋蓋與侍從
異禮也政和三年强淵明請以前後所被㫖及案例修
為本院勅令格式五年御書摛文堂榜賜學士院靖康
[054-10b]
元年呉幵等奏大禮鎻院麻三道以上係雙宣學士宿
直分撰乞依故事從之承㫖不常置以學士久次者為
之闕員則以他官兼直院或權直自國初至行官制百
司事失其實多所釐正獨學士院承唐舊典遵而不改
乾道九年崔惇詩初以祕書省正字兼翰林權直淳熙
五年惇詩再入院議者以翰林乃應奉之所非專掌制
誥之地更為學士院權直後復為翰林權直然亦互除
二員紹興間嘗除權與正官至三人
[054-11a]
  洪氏容齋隨筆曰治平以前謂翰林學士及知制
  詔為兩制自翰林罷補外者得端明殿學士謂之
  換職熙寧之後乃始為龍圖紹興以來愈不及矣
  修起居注者序遷知制誥其次及辭不為者乃為
  待制趙康靖馮文簡曾魯公司馬公吕正獻公是
  也學士闕則次補或為宰相所不樂者猶得侍讀
  學士劉原甫是也在職未久而外除者為樞宻直
  學士韓魏公是也亦為龍圖直學士歐陽公是也
[054-11b]
  後來褒擢者僅得待制王時亨是也餘以善去者
  集英修撰而止耳
  又曰淳熙十四年九月予以雜學士除翰林學士
  蔣世修以諫議大夫除御史中丞時施聖與在政
  府語同列云此二官不常置今咄咄逼人吾軰皆
  自㸃檢蓋謂其必大用也已而皆不然因考紹興
  中所除者不暇縷述姑從夀皇聖帝以後至於紹
  熙五年枚數之為學士者九人仲兄文安公史魏
[054-12a]
  公伯兄文惠公劉忠肅王日嚴王魯公周益公及
  予其後李獻之也二兄史劉王周皆擢執政日嚴
  以耆老拜端明致仕惟予出補郡獻之遂踵武為
  中丞者六人辛企李姚令則黄徳潤蔣世修謝昌
  國何自然也辛姚黄皆執政惟蔣補郡云
  按唐之所謂翰林學士只取文學之人隨其官之
  崇卑入院者皆為學士延覲之際則各隨其元官
  立班而所謂學士未嘗有一定之品秩也故其尊
[054-12b]
  貴親遇者號稱内相可以朝夕召對參議政事或
  一遷而為宰相而其孤逺新進者或起自初階或
  元無出身至試令草麻制甚者或試以詩賦如試
  進士之法其人皆呼學士自唐至五代皆然至宋
  則始定制資淺者為直院暫行者為權直於是真
  為翰林學士者職始顯貴可以比肩臺長舉武政
  路矣
  翰林侍讀學士侍讀/ 兼侍讀/
[054-13a]
唐元宗開元三年始命馬懷素褚無量更日侍讀上謂/宰相
曰朕每讀書有所疑滯無從質問可選/儒學之士使入内侍讀待以師傅之禮十三年置集賢
院侍讀學士侍讀直學士
宋太宗始用著作佐郎吕文仲為侍讀真宗咸平二年
以楊徽之夏侯嶠為翰林侍讀學士邢昺為翰林侍講
學士始建學士之職其後馮元為翰林侍讀不帶學士
又有馬宗元為侍講髙若訥為侍讀不加别名但供職
而已天禧三年張知白為刑部侍郎充翰林學士知天
[054-13b]
雄軍府侍讀學士外使自知白始元豐官制廢翰林侍
讀侍講學士不置但為兼官然必侍從以上乃得兼之
其秩卑資淺則為說書嵗春二月至端午日秋八月至
長至日遇隻日入侍邇英閣輪班講讀元祐七年復增
學士之號元符元年省建炎元年詔特差侍從官四員
充講讀官遇萬機之暇令三省取㫖就内殿講讀宫觀
兼侍讀元豐八年五月資政殿大學士吕公著兼侍讀
提舉中太乙宫兼集禧觀公事七月韓維兼侍讀提舉
[054-14a]
中太乙宫元祐元年端明殿學士范鎮致仕提舉中大
乙宫兼集禧觀公事兼侍讀不赴六年馮京兼侍讀充
太乙宫使未㡬乞致仕不允仍免經筵進讀中興來如
王大資朱丞相勝非/張大資浚/謝參政克家/趙觀文鼎/
万俟資政卨/並以萬夀觀使兼侍讀隆興元年張大資
燾/以萬夀湯大觀思退/以醴泉並兼侍讀乾道五年劉
敷制章/以佑神兼侍讀臺諫兼侍讀自慶歴以來臺丞
多兼侍讀諫長未有兼者紹興十二年春万俟中丞卨/
[054-14b]
羅諫議檝/始並兼侍讀自後每除言路必兼經筵矣
  石林葉氏曰國初侍讀官初無定職但從講官入
  侍而已宋宣獻夏文莊為侍讀學士始請日讀唐
  書一傳仍參釋義理後遂為定制
  又曰國朝經筵講讀官舊皆坐乾興後始立蓋仁
  宗時年尚幼坐讀不相聞故起立欲其近爾後遂
  為故事熙寧初吕申公王荆公為翰林學士呉冲
  卿知諫院皆兼侍講始建議以為六經言先王之
[054-15a]
  道講者當賜坐因請復行故事下太常禮院詳定
  當韓持國刁景純胡完夫為判院自申公等言蘇
  子容龔鼎臣周孟陽及禮官王汾劉攽韓忠彦以
  為講讀官曰侍蓋侍天子非師道也且講讀官一
  等侍讀仍班侍講上今侍講坐而侍讀立不應為
  二申公等議遂格今講讀官初入皆坐賜茶唯當
  講時起就案立講畢復就坐賜湯而退侍讀亦如
  之蓋乾興之制也
[054-15b]
  翰林侍講學士侍講/ 兼侍講/
漢顯宗時張酺數侍講於御前張酺侍靈帝以楊賜有
重名舉賜侍講於華光殿中又詔劉寛拜大中大夫侍
講華光殿雖有侍講之號而未以名官至唐開元十三
年始置詳見侍/讀門
宋咸平二年國子祭酒邢昺為侍講學士其後又有馬
宗元為侍講不加别名但供職而已景徳四年以翰林
侍講學士邢昺知曹州侍講學士外使自昺始元豐以
[054-16a]
後官制見侍/讀門故事自兩省臺端以上並兼侍講元祐中
司馬公休以著作佐郎兼侍講時朝議以文正公之賢
故特有是命朝野/雜記紹興五年范元長以宗卿朱子發以
祕少並兼蓋殊命也乾道六年張敬夫始復以吏部員
外郎兼蓋中興後庶官兼侍講者惟此二人若紹興二
十五年張扶以祭酒隆興二年王宣子佐以檢正乾道
七年林景度以宗卿入經筵亦兼侍講者蓋扶本以言
路兼說書就陞其秩宣子時攝版曹景度嘗為右史且
[054-16b]
有敬夫舊例故稍優之皆有以也熙寧元年龔鼎臣蘇
頌劉攽等議不當坐講疏朝廷班制以侍講居侍讀下
會/要臺諫兼侍講慶歴二年召御史中丞賈昌朝侍講邇
英閣故事臺丞無在經筵者上以昌朝長於講說特召
仁宗/實録神宗用吕正獻亦止命時赴講筵去學士職中
興後王尚書賔為御史中丞建請復開經筵遂命兼侍
講自後十五年間繼之者惟王唐公徐師川二人皆上
意也紹興十二年春万俟中丞卨/羅諫議檝/並兼講讀
[054-17a]
紹興二十五年春董殿院王正言珉/並兼侍講非臺丞
諫長而以侍講為稱又自此始其後猶或兼說書臺官
自尹穡隆興二年五月諫官自詹元宗乾道九年十二
月後並以侍講為稱不復兼說書矣朝野/雜記修注兼侍講
自朱子發後修注官多得兼侍講嘉泰二年八月林伯
玉自殿中侍御史兼侍講除起居郎其年閠十二月鄧
伯允自右正言兼侍講除起居舍人伯玉改兼權刑侍
伯允改兼史編實討非故典也開禧元年八月婁彦開
[054-17b]
自言路徙奉常兼權中書舍人亦以史院易經筵遂為
定例三年十月朱仲文自司諫改奉常兼講如故意者
以其兼權史侍故也十一月王簡卿知諫院為左史仍
兼崇政殿說書言者猶以為不可罷之嘉定元年黄伯
庸自右正言兼侍講除起居舍人兼知舊今故典矣自/渡
江以後惟王樞密綸以/右史兼説書其他無此宫觀兼侍講國初自元豐以來
多以宫觀兼侍讀乾道七年寳文閣待制胡銓除提舉
佑神觀兼侍講是日以宰執進呈虞允文奏曰胡銓早
[054-18a]
嵗一節甚髙謂當濶畧録其氣節不宜令遽去朝廷上
曰銓固非他人比且除在京宫觀留侍經筵故有是命
  崇政殿說書兼說書/ 經筵附/
古無此官宋朝仁宗景祐元年正月命賈昌朝趙希言
王宗道楊安國並為崇政殿說書日輪二員祗候初侍
講學士孫奭年老乞外因薦昌朝等至是特置此職以
命之慶歴二年以趙師民預講官復為崇政殿說書蓋
秩卑資淺則為說書不兼侍講元祐間程正叔以布衣
[054-18b]
為之然范淳夫乃以著作佐郎兼侍講司馬公休又嘗
以著作佐郎兼侍講前此未有也趙師明/家塾記崇寧中初除
說書二人皆以隱逸起蔡崇吕瓘仍遂其性詔以士服
隨班朝謁入侍渡江後尹彦明初以祕書兼之中間王
龜齡范至能皆以郎官兼亦殊命也朝野/雜記近事侍從以
上兼經筵則曰侍講庶官則曰崇政殿說書故左史兼
亦曰侍講如程敦厚趙衞是也周益/公集臺諫兼說書紹興
十二年春万俟中丞卨/羅諫議檝/並兼講讀蓋秦楚材
[054-19a]
梓是時已兼說書便於傳道自後伯陽繼之每除言路
必與經筵矣檜死罷兼自二十五年十月至三十二年/臺丞諫長兼經筵者止三人
慶元後臺丞諫長暨副端正言司諫已上無不預經筵
者正言兼說書自端明巫伋始副端兼說書自端明余
堯弼始察官兼說書自少卿陳䕫始朝野/雜記修注兼說書
自朱子發修注官多得兼侍講開禧三年十一月王簡
卿知諫院為左史仍兼崇政殿說書言者以為不可罷

[054-19b]
  呉氏能改齋漫録曰王荆公所作賈魏公神道碑
  示景祐元年積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乃始置崇
  政殿說書而以公為之然予按傅簡公佳話云太
  祖少親戎事性好藝文即位未㡬召山人郭無為
  於崇政殿講書至今講官所領階銜猶曰崇政殿
  說書云據傅簡公所言則崇政殿說書不始於仁
  宗景祐元年矣豈中嘗罷之而至是再建邪
  右翰苑經筵在近代為至清要顯美之官而杜岐
[054-20a]
  公通典敘職官獨闕焉蓋學士講讀之官皆始於
  唐開元之時講讀隸集賢殿故通典於集賢學士
  條下附載而翰林學士唐史志以為獨無所隸然
  自開元建學士院之後居之者多名流至號内相
  乃畧不敘述則為闕事矣古人有一事必有一官
  曹雖歴代沿革不同而所掌之事則一也故通典
  所載唐所置之官而前代無之者則敘其所掌之
  事以通於前代如通事舍人唐所制也而其事則
[054-20b]
  秦漢以來謁者之任也集賢殿書院唐置也而其
  事則漢魏以來祕書省之職也然則翰林學士之
  官獨不可通之於前代乎蓋以言語文字被顧問
  以翰墨技藝侍中待詔則漢武帝所以處鄒枚嚴
  徐靈帝所以招鴻都文學之𩔖是也至於出入禁
  闥特被親遇參謀軍國號稱内相則漢魏以來侍
  中領尚書事祕書監中書監之𩔖是也若代言典
  誥之任則武帝所以命司馬相如歴代所以置中
[054-21a]
  書舍人是也但學士院之官所職叢雜不一而其
  位亦髙卑不等唐多以他官兼之中世以後則所
  掌者制詔而已至宋則又以唐所置集賢殿講讀
  之官隸之元豐官制既行而講讀始去翰林之名
  自為經筵之官矣故以經筵附見學士院之後存
  其舊也
  總學士
宋朝殿學士有觀文殿大學士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學
[054-21b]
士端明殿學士殿學士資望極峻無吏守無典掌惟出
入侍從備顧問而已觀文殿大學士非曾為宰相不除
觀文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及學士並以寵輔臣之去
位者端明殿學士惟學士久次者始除近嵗以待簽樞

  觀文殿大學士學士/
宋朝觀文殿即舊日延恩殿也慶歴七年以文明殿學
士稱呼同真宗諡號乃改名紫宸殿後又以紫宸殿非
[054-22a]
人臣所可稱呼乃以延恩殿更名觀文殿皇祐元年詔
置觀文殿大學士寵待舊相今後湏曾任宰相乃得除
授時賈昌朝由使相右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
省觀文殿置大學士自昌朝始三年詔班在觀文殿學
士之前六尚書之上自是曾任宰相者出必為大學士
熙寧中韓絳宣撫陜西河東得罪罷守本官四年用明
堂赦授觀文殿學士宰相不為大學士自絳始中興後
非宰相而除者自紹興二十年秦熺始熺知樞密院郊
[054-22b]
祀大禮使禮成以學士遷且視儀揆路非典故也乾道
四年汪徹舊以樞密使為學士遷九年王炎以樞密使
為西川安撫使除至慶元間趙彦逾自工部尚書為端
明殿學士直以序遷至焉曾為宰相而不為大學士者
自紹興元年范宗尹始
 觀文殿隋煬帝殿名宋初為文明殿學士慶歴七年
 宋庠言文明殿學士稱呼同真宗諡號兼禁中無此
 殿額其學士理自當罷乞擇見今正朝或祕殿以名
[054-23a]
 學士乃詔改為紫宸殿學士以參知政事丁度為之
 時學士多以殿名為官稱丁遂稱曰丁紫宸八年御
 史何郯以紫宸不可為官稱於是改延恩殿為觀文
 殿歐陽公云觀文乃隋煬殿名理宜避之蓋/當時不知然則朝廷之上不可以無學也即殿名
 置學士吕氏家塾廣記云觀文殿學士位資政殿學/士上蓋初置觀文殿學士職時已有為大資
 政者故於上加此美職朝廷亦知不當以學士壓大/學士但常有人充此二職者故久而不能革正可因
 無人為此二/職時正之也以丁度為之自後非曾任執政者弗除
 熙寧中王韶以熙河功元豐中王陶以宫僚未歴二
[054-23b]
 府亦除是職蓋異恩也韶猶兼端明殿龍圖學士云
  資政殿大學士學士/
國朝資政殿在龍圖閣之東序景徳二年王欽若罷參
政真宗特置資政殿學士以寵之在翰林學士下欽若/不悅
訴於上曰臣向自翰林學士拜參知政事今無罪而/罷班反在下是貶也真宗特改置大學士以處之
二月復以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班在文明殿學士之
下翰林學士承㫖之上資政殿置大學士自欽若始自
冀公班翰林承㫖上一時以為殊寵祥符初向文簡公
[054-24a]
以前宰相再入為東宫留守復加此職自是訖天聖末
二十餘年不以除人明道元年李文定公知河陽召還
始再命之景祐四年王沂公罷相復除三十年間除三
人而皆前宰相也宋宣獻公罷參知政事仁宗眷之厚
因如此職自冀公後非宰相而除者惟宣獻一人而已
康定二年右正言梁適請遵先朝故事定以員數於是
詔大學士置二員學士三員紹興十年鄭億年歸自偽
庭除資政殿二年加大學士許出入如二府儀億年未
[054-24b]
嘗秉政十五年秦熺自翰林學士承㫖為資政詔立班
恩數同執政十六年秦檜弟梓以端明卒於湖州進大
資致仕䘏典同參政是後從臣自端明視政府而序進
者遂為常矣
  端明殿學士
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後唐天成元年明宗即位之
初四方書奏命樞密使安重誨進讀懵於文義孔循獻
議始置端明殿學士命馮道趙鳳俱以翰林學士充班
[054-25a]
在翰林學士上後有轉改止於翰林學士内選任初如
三館例職在官下趙鳳轉侍郎諷任圜特移職在官上
後遂為故事晉天福五年廢開運元年復
宋朝太宗時程侍郎羽為之後隨殿名改為文明殿學
士慶歴中改文明為紫宸後改紫宸為觀文其改置本/末見觀文
殿學/士門明道二年改承明殿為端明殿復置端明殿學士
以翰林侍讀學士宋綬為之詔畧曰方奬㧞於名儒特/增新於近職俾參顧問益
廣謀/猷在翰林學士之下自明道訖元豐無前執政為之
[054-25b]
者近來以待學士之久次者元豐中以前執政為之自
曾孝寛始孝寛前為簽/書樞密院以見任執政為之自王安禮始
安禮自尚書左丞為之/知江寧並見續會要政和中嘗改為延康殿建炎二
年都省言延寧殿學士舊係端明殿學士詔依舊近拜
簽樞者多領焉
  總閣學士直學士
宋朝庶官之外别加職名所以厲行義文學之士髙以
備顧問其次與論議典校讐得之為榮選擇尤精元豐
[054-26a]
中修三省寺監之制其職並罷滿嵗補外然後加恩兼
職直龍圖閣省郎寺監長貳補外或領監司帥臣則除
之待制雜學士給諫以上補外則除之係一時恩㫖非
有必得之理劉忠肅公奏議又言待制學士祖宗以來/極天下之選不為定員今不考治行不察
流品幸而給諫以上則計日/得之乞依元豐官制施行元祐二年詔增復館職及
職事官並許帶職尚書二年加直學士中丞侍郎給舍
諌議通及一年加待制紹聖三年詔職事官罷帶職非
職事之官仍舊中興後學士率以授中司列曹尚書翰
[054-26b]
林學士之補外者權尚書給諫侍郎則帶直學士待制
  總待制
唐永徽中命𢎞文館學士一人日待制於武徳殿西門
文明元年詔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於章善
明福門先天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隨仗待制
永泰時勲臣罷節制無職事皆待制於集賢門凡十三
人特給餐錢以優其禮崔祐甫為相建議文官六品以
上更直待制其後著令正待制官日二人備顧問仍有
[054-27a]
公廨永泰元年敕裴冕等並集賢待制此始有待制之
所然則蓋唐設官也
宋朝景徳元年置龍圖閣待制以杜鎬戚綸充並依舊
充職祥符二年詔班視知制誥列其下元祐令從四品
掌侍從備顧問有所獻納則請到或奏對劉摯言待制
學士之選太濫見學/士門王巖叟亦言待制祖宗之時其選
最精出入朝廷纔一二人今立法無定員將一年待制
滿朝必有車載斗量之謠
[054-27b]
  龍圖閣學士/ 直學士/ 待制/
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龍圖閣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
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以奉太宗御書御製
文集及典籍圖畫寳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
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學士大中祥符三年置以杜
鎬為之班在樞密直學士之上六年詔結銜在本官之

直學士景徳四年置以杜鎬為之班在樞密直學士之
[054-28a]
下祥符六年詔結銜在本官之上
待制景徳元年置以杜鎬戚綸為之並依舊充職四年
詔班在知制誥之下並赴内殿起居自改官制為學士
初復之職或知制誥平出除之
  天章閣學士/ 直學士/ 待制/
宋朝天禧四年初建天章閣在會慶殿之西龍圖閣之
北明年仁宗即位修天章閣工畢奏真宗御製安於天
章閣東曰羣玉殿西曰蘂珠殿北曰夀昌殿南曰延康
[054-28b]
殿内以桃花文石為流杯之所以在位受天書祥符改
曰天章取為章於天之義天聖八年置待制慶歴七年
又置學士直學士又有侍講學士慶歴七年初置在龍
圖閣學士之下學士罕以命人迄仁宗世纔王摯一人
官制舊典云天章閣只除/待制不除學士難稱呼也秦堪自顯謨閣進直天章閣
以稱呼非便辭詔改龍圖自是天章不為帶職
直學士慶歴七年初置天章閣直學士在龍圖閣直學
士之下
[054-29a]
待制天聖八年初置寓直於祕閣與龍圖遞宿尋命范
諷鞠詠充職中興後圖籍符瑞寳玩之物若國史宗正
寺所進屬籍獨藏於天章閣祖宗御容潛邸旌節亦安
奉焉
  寳文閣學士/ 直學士/ 待制/
宋朝寳文閣在天章閣之東西序羣玉蘂珠殿之北即
舊日夀昌閣慶歴改曰寳文嘉祐八年英宗即位詔以
仁宗御書御集藏於寳文閣命王珪撰記立名治平四
[054-29b]
年神宗即位始置學士直學士待制恩賜如龍圖英宗
御書附於閣會要宏/詞編題其學士治平四年初置以吕公著

直學士治平四年初置以邵必為之
待制治平四年初置
  顯謨閣學士/ 直學士/ 待制/
宋朝元符元年曾布鄧洵仁各申請建閣詔翰林學士
中書舍人撰閣名五以聞續建閣藏神宗御集以顯謨
[054-30a]
為名神宗大新政事故以/丕顯文王謨為名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詔以顯
謨閣為熙明閣仍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續奉㫖仍以顯
謨為額此據周益公宏詞編題而續會要云復顯謨舊/名年月無考按次年已詔顯謨閣學士直學士
如三閣故事復名顯/謨則恐在此年矣崇寧元年詔顯謨閣學士直學士
待制如三閣故事序位在寳文閣學士直學士待制之
下學士直學士待制並建中靖國元年置
  徽猷閣學士/ 直學士/ 待制/
大觀二年初建徽猷閣以藏哲宗御集置學士直學士
[054-30b]
待制
  敷文閣學士/ 直學士/ 待制/
紹興十年置藏徽宗聖製置學士等官
  煥章閣學士/ 直學士/ 待制/
淳熙間建藏髙宗御製學士等官並十五年置
  華文閣學士/ 直學士/ 待制/
慶元二年置藏孝宗御製置學士等官
  寳謨閣學士/ 直學士/ 待制/
[054-31a]
嘉泰二年置藏光宗御製置學士等官
  寳章閣學士/ 直學士/ 待制/
寳慶二年置藏寧宗御製置學士等官
  總閣職
宋朝祖宗以來重之有集賢殿修撰後改右/文殿直龍圖閣
直祕閣三等政和四年二浙福建諸路監司郡守徃徃
交通内官多以應奉有勞遷職遂有未嘗朝覲天子因
忽為待制班從官者蔡京不樂六年因增其目置修撰
[054-31b]
與舊為三等曰集英殿修撰右文殿修撰祕閣修撰直
閣與舊為六等曰直龍圖閣天章寳文顯謨徽猷祕閣
朝廷除授自此密矣舊貼職無雜壓至是因增置乃定
為雜壓蔡攸國/史外補紹興十年置直敷文閣淳熙十五年置
直煥章閣淳熙令自集撰至直祕閣為貼職中興後直
閣為庶官任藩閫監司者貼職各隨髙下而等差之
  集英殿修撰
唐張昌齡為北門修撰孫逖為集賢院修撰修撰之名
[054-32a]
始於唐
宋政和六年置集英殿修撰其增置來歴見貼職門中
興後以寵六曹權侍郎之補外者下待制一等
  右文殿修撰
唐有集賢院修撰
宋朝元祐元年貼職許内外官帶五年九月詔復置集
賢院學士紹聖二年四月詔職事官罷帶職易集賢院
學士為集賢院修撰政和六年四月御筆集賢院無此
[054-32b]
名祕書省殿以右文殿為名見任集賢殿修撰並改作
右文殿修撰其職次於集英殿撰為貼職之髙等
  祕閣修撰
政和六年置見貼/職門貼職修撰以待館閣之資深者仍多
由直龍圖閣遷焉
  直龍圖閣直天章閣以下附/
祥符九年以馮元為太子中允直龍圖閣直閣之名始
此凡除館職之久次者必選直龍圖閣皆為擢待制之
[054-33a]
基也
 直天章閣 直寳文閣 直顯謨閣 直徽猷閣並/政
 和六/年置 直敷文閣紹興十/年置 直煥章閣淳熙十/五年置 直
 華文閣慶元二/年置 直寳謨閣嘉泰二/年置 直寳章閣寳/慶
 二年/置
  直祕閣
宋朝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為三館皆寓崇文院太宗
端拱元年詔就崇文院中堂建祕閣擇三館真本書籍
[054-33b]
萬餘卷及内出古畫墨跡藏其中以右司諫直史館宋
泌為直祕閣直館直院則謂之館職以他官兼者謂之
貼職元豐以前凡狀元制料一任還即試詩賦各一而
入否則用大臣薦而試謂之入館官制行廢崇文院為
祕書監建祕閣於中自監少至正字列為職事官罷直
館直院之名獨以直祕閣為貼職皆不試而除蓋特以
為恩數而已石林燕語又故事外官除館職如祕閣校/理直祕閣者必先移書在省執事敘同寮
之好乃即館設盛會燕之自崇寧/以來外官除館既多此禮寖廢
[054-34a]
  容齋洪氏隨筆曰國朝館閣之選皆天下英俊然
  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其髙者曰集賢
  殿修撰史館修撰直龍圖閣直昭文館史館集賢
  院祕閣次日集賢祕閣校理官卑者曰館閣校勘
  史館檢討均謂之館職記注官缺必於此取之非
  經修注未有直除知制誥者官至員外郎則任之
  中外皆稱為學士及元豐官制行凡帶職者皆遷
  一官而罷之而置祕書省官大抵與職事官等反
[054-34b]
  為留滯政和以後增修撰直閣貼職為九等於是
  才能治辦之吏貴游乳臭之子車載斗量其名益
  輕南渡以來初除校書正字徃徃召試雖曰館職
  不卑然其遷敘反不若寺監之逕㨗至推排為郎
  即失其故歩混然無别矣
  又曰宋朝儒館仍唐制有四曰昭文館曰史館曰
  集賢院曰祕閣率以上相領昭文大學士其次監
  修國史其次領集賢若只兩相則首㕔兼國史惟
[054-35a]
  祕閣最低故但以兩制判之四局各置直官均謂
  之館職皆稱學士其下則為校理檢討校勘地望
  清切非名流不得處范景仁為館閣校勘當遷校
  理宰相龎籍言范鎮有異才恬於進取乃除直祕
  閣司馬公作詩賀之曰延閣屹中天積書雲漢連
  神宗重其選謂太/宗也國士比為仙玉檻勾陳上丹梯
  北斗邊帝容瞻日角宸翰照星躔職秩曾無貴光
  華在得賢其重如此自熙寧以來或頗用賞勞元
[054-35b]
  豐官制行不置昭文集賢以史館入著作局而直
  祕閣只為貼職至崇寧政宣以處大臣子弟姻戚
  其濫及於錢榖文俗吏士大夫不復貴重然除此
  職者必詣館下拜閣乃具盛筵邀見在三館者宴
  集秋日暴書宴皆得預席若餘日則不許至隨筆
  有館職名存一則云
  按學士待制二官始於唐皆以處清望儒臣俾備
  顧問其初既無專職亦無定員宋因其制而以三
[054-36a]
  館為儲才之地故職名猶多元豐新官制其職名
  之元不附麗於三省寺監者皆從廢革然除昭文
  集賢二學士元麗中書門下省外獨翰林學士一
  官在唐已無所係屬而最為清要故不可廢而諸
  學士待制則以其為三館清流未欲遽廢故以為
  朝臣補外加恩之官蓋有同於階官而初無職掌
  矣龍圖閣為儲祖宗制作之所故其官視三館自
  後列聖相承代代有宸奎之閣而建官亦如之於
[054-36b]
  是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之官始不可勝計矣野
  處譏其濫及俗吏童騃然職名既多自不容不濫
  施也又所謂學士直閣者尊卑不同故難槩稱如/觀
  文為宰相資政為執政端明為簽書龍圖以下為/尚書然皆學士也直龍圖煥章等閣為藩閫監司
  之貼職直祕閣則卑/於諸閣然皆直閣也於是舍學士直閣之名而就
  以所掌殿閣呼之遂有丁紫宸秦天章之稱則以
  為名稱非便而改以他殿閣然所謂端明龍圖顯
  謨敷文煥章之𩔖亦俱非人臣之稱謂流傳既久
[054-37a]
  曰某端明曰某龍圖不覺其非宜耳昭文集賢元
  𨽻兩省既已敘其事於各門殿閣學士待制與翰
  林學士元皆無所附𨽻故敘殿閣於翰林之後
 
 
 
 
 
[054-37b]
 
 
 
 
 
 
 
 文獻通考卷五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