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四十
[040-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四十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學校考一
  太學
王制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后氏養
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
老於左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
[040-1b]
國之西郊皆學名也異者四代相變或上西或上東或/貴在國或貴在郊上庠右學太學也在西郊
下庠左學小學也在國中王宫之東東序東膠亦太學/在國中王宫之東西序虞庠亦小學西序在西郊周立
小學於西郊國老謂卿大夫致仕者庻老謂士及/庶人在官者飬國老者為太學飬庶老者為小學
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學也頖
宫周學也庠之為言詳也於以考禮詳事魯謂之米廩/虞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序次序王事也
瞽宗樂師瞽矇之所宗也古者有道徳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於此祭之頖之為言班也於此班政教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校序庠皆鄉學/學國學也共之
無異/名也
[040-2a]
  禮書曰四代之學虞則上庠下庠夏則東序西序
  商則右學左學周則東膠虞庠而周則又有辟廱
  成均瞽宗之名則上庠東序右學東膠太學也故
  國老於之飬焉下庠西序左學虞庠小學也故庻
  老於之養焉記曰天子設四學盖周之制也周之
  辟廱即成均也東膠即東序也瞽宗即右學也盖
  以其明之以法和之以道則曰辟廱鄭氏釋王制/謂辟明也廱
  和也所以明和天下毛氏釋詩謂水旋邱如璧以/節觀者故曰辟廱孔頴逹曰禮注觧其義詩注觧
[040-2b]
  其/形以其成其虧均其過不及則曰成均以習射事
  則曰序以紏徳行則曰膠以樂祖在焉則曰瞽宗
  以居右焉則曰右學盖周之學成均居中其左東
  序其右瞽宗此太學也虞庠在國之西郊小學也
  記曰天子視學命有司行事祭先聖先師焉卒事
  遂適東序設三老五更之席又曰食三老五更於
  太學所以教諸侯之弟祀先賢於西學所以教諸
  侯之徳夫天子視學則成均也命有司行事祭先
[040-3a]
  聖先師焉即祀先賢於西學也祀先賢於西學則
  祭於瞽宗也有司卒事適東序設三老五更之席
  即養國老於東膠也養國老於東膠即食三老五
  更於太學也然則商之右學在周謂之西學亦謂
  之瞽宗夏之東序在周謂之東膠亦謂之太學盖
  夏學上東而下西商學下右而上左周之所存特
  其上者耳則右學東序盖與成均並建於一邱之
  上而已由是觀之成均頒學政右學祀樂祖東序
[040-3b]
  養老更右學東序不特存其制而已又因其所上
  之方而位之也夫諸侯之學小學在内太學在外
  故王制言小學在公宫南之左太學在郊以其選
  士由内以升於外然後逹於京故也天子之學小
  學居外太學居内故文王世子言凡語於郊然後
  於成均取爵於上尊以其選士由外以升於内然
  後逹於朝故也
  江陵項氏松滋縣學記曰學制之可見於書者自
[040-4a]
  五帝始其名曰成均説者曰以成性也然則有民
  斯可教有教斯可學自開闢則既然矣有虞氏始
  即學以藏粢而命之曰庠又曰米廩則自其孝養
  之心發之也夏后氏以射造士如行葦矍相之所
  言而命之曰序則以檢其行也商人以樂造士如
  䕫與大司樂所言而命之曰學又曰瞽宗則以成
  其徳也學之音則校校之義則教也盖倣於商人
  先王之所以教者備矣周人修而兼用之内即近
[040-4b]
  郊並建四學虞庠在其北夏序在其東商校在西
  當代之學居中南面而三學環之命之曰膠又曰
  辟廱郊言其地璧言其象皆古人假借字也其外
  亦以四學之制參而行之凡侯國皆立當代之學
  而損其制曰泮宫凡鄉皆立虞庠凡州皆立夏序
  凡黨皆立商校於是四代之學逹於天下夫人而
  習聞之故今百家所記參錯不同者無他皆即周
  制雜指而互言之也
[040-5a]
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徳齊八政以防
滛一道徳以同俗養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上
賢以崇徳簡不肖以絀惡六禮冠昏喪祭卿相見七教/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㓜朋
友賔客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異别度量數制命鄉簡不率教者以告耆老皆
朝於庠元日習射上功習鄉上齒大司徒率國之俊士
與執事焉朝猶㑹也此庠謂鄉學也鄉/謂飲酒也将習禮以化之不變命國之右
鄉簡不率教者移之左命國之左鄉簡不率教者移之
右如初禮中年考校而又不變/則使轉徙其居也不變移之郊如初禮郊/鄉
[040-5b]
界之/外不變移之遂逺郊/之外如初禮不變屏之逺方終身不
齒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移居於司徒也秀士/鄉大夫所考有徳行
道藝/者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可使習禮/者學太學
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鄉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
不征不給其徭役造成也能習禮則為成士/正義云此徭役者供學及司徒細碎之徭役樂正崇四
術立四教即詩書/禮樂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之
以禮樂冬夏教之以詩書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
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将出
[040-6a]
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於大樂正大樂
正以告於王此所簡者謂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大胥小胥皆樂官屬也
出學謂九年/大成學止也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不變王
親視學亦習禮以化之不變王親臨重棄/賢者子孫此習禮皆於大學也不變王三日
不舉去食/樂屏之逺方西方曰棘東方曰寄棘逼也逼寄/於夷戎不屏
於南北謂/其太逺終身不齒
  禮書曰鄉簡不率教者至於四不變然後屏之小
  樂正簡國子之不帥教止於二不變則屏之者先
[040-6b]
  王以匹庶之家為易治膏粱之性為難化以其易
  治故鄉遂之所考常在三年大比之時以其難化
  故國子之出學常在九年大成之後三年而考故
  必在於四不變然後屏之九年而簡則雖二不變
  屏之可也古之學政其輕者有觵撻其重者不過
  屏斥而已若夫萬民之不服教其附於刑者歸於
  士
  又曰秀於一鄉者謂之秀士中於所選謂之選士
[040-7a]
  俊士以其徳之敏也造士以其材之成也進士以
  其将進而用之也選士升於司徒而不征於鄉俊
  士升於學而不征於司徒俊士亦謂之造士盖學
  至於此材成徳敏非可一名命之也傳曰十人曰
  選百人曰俊此論其大致然也古之六卿其分職
  也未嘗不通其聨事也未嘗不分司徒掌邦教司
  馬掌邦政未嘗不分也有發則司徒教士以車甲
  升造士則司馬辯論官材未嘗不通也周官大司
[040-7b]
  馬之屬司士曰以徳詔爵此司馬辯論官材之謂
  也
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移名於司馬進士/可進受爵禄也司馬辯論官材辯其論官其材/觀其所長也論進
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
後爵之位定然後禄之
師氏掌以媺詔王媺音/美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教/之
使識舊事中中/禮者失失禮者凡國之貴㳺子弟學焉
[040-8a]
保氏掌諌王惡而飬國子以道
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
均調也樂師主調其音大司樂主受此成/事以調之樂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學凡有道者
有徳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祭於學/宫中
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學士謂卿大夫諸子學/舞者版籍也今時鄉户
籍世謂之户版大胥主此籍以待當召聚/學舞者卿大夫之諸子則按此籍以召之春入學舍菜
合舞秋頒學合聲春使之學秋頒其材藝所為/合聲亦等其曲折使應節奏
文王世子凡學户孝反/教也世子及學士必時學士謂司徒/論俊選所升
[040-8b]
於學/者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干戈萬舞象/武也用動作
之時學之籥舞象文也/用安靜之時以學之小樂正學干大胥贊之籥師學
戈籥師丞贊之四人皆樂官之屬通職秋冬亦學以羽/籥小樂正樂師也周禮樂師掌國學之
政教國子小舞大胥所掌見上籥師掌教國子舞羽吹/籥 䟽曰此經雜多有諸侯之禮故謂之大樂正小樂
正也小舞即年㓜小時教之舞其舞即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也周禮唯有籥師此云籥師丞者或諸
侯之禮或/異代之法胥鼓南南南夷之樂胥掌以大樂之會正/舞位旄人教夷樂則以鼓節之
誦夏弦大師詔之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
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誦謂歌樂也弦謂以絲/播詩陽用事則學之以
[040-9a]
聲隂用事則學之以事因時順氣於功易也周立三代/之學學書於有虞氏之學典謨之教所由興也學舞於
夏后氏之學文武中也學禮樂/於殷之學功成治定與已同也凡祭與飬老乞言合語
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學以三者之威儀也合語/謂鄉射鄉飲酒大射燕射
之屬也鄉射義曰古者於旅也語云疏曰合語謂合㑹/義理而語説詩楚茨論祭祀之事 笑語卒獲箋云古
者於旅也語是祭有合語也養老既乞言自然合語也/周立三代之學三代學皆立大學小學今按下飬老於
東序是周之大學夏之東序也又王制/之飬老於虞庠是周之小學為虞庠也大樂正學舞干
戚語説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學以三者之義也戚斧/也語説合語之説數篇
數篇疏云謂大樂正授世子及學士/等 章之數為之講説使知義理大司成論説在東
[040-9b]
論説課其義之深淺才能優劣此云樂正司/業父師司成則大司成司徒之屬師氏也凡侍坐
於大司成者逺近間三席可以問間猶容也容三席則/得指畫相分别也席
之為制廣三尺三寸三/分則是所謂函丈也終則負墻卻就後/席相避列事未盡不
錯尊者之/語不敬也
  樂書曰王制之教造士春秋以禮樂冬夏以詩書
  文王世子之教世子春夏以干戈秋冬以羽籥者
  升於學者之造士則其才向於有成其教之也易
  故先其難者而以詩書後於禮樂貴驕之世子則
[040-10a]
  其性誘於外物其教之也難故先其易者而以干
  戈羽籥後於禮樂詩書周官師氏教國子在司徒
  教民之後記言教國之子弟在鄉遂之後其教之
  難易盖可見矣然王制主於教造士而王太子王
  子羣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亦預焉文王
  世子主於教世子而國之學士亦及焉特其所主
  者異教之所施有先後爾
凡語於郊者語謂論説於郊學郊疏曰郊西郊也周以/虞庠為小學在西 天子親視學而考課
[040-10b]
論説/也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徳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大/樂
正論造士之秀者升諸/司馬曰進士謂此矣曲藝皆誓之曲藝小技能誓謹/也皆使謹習其事
以待又語又語謂後復論説也待疏令待/後復論説之日如春 秋時也三而一有焉
三説之中有一善則中/之以有曲藝不必盡善乃進其等進於衆學/者等輩以其序又/以
其藝/為次謂之郊人逺之候事官之缺者以代之逺之者不/曰俊選曰郊人賤技藝 疏謂之
郊人以其猶/在郊學也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天子飲酒於/虞庠則郊人
亦得酌於上/尊以相旅
尚書大傳使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適子十有三年
[040-11a]
始入小學見小節焉踐小義焉二十入大學見大節焉
踐大義焉故入小學知父子之道長㓜之序入大學知
君臣之義上下之位故為君則君為臣則臣為父則父
為子則子
  程子曰古者八嵗入小學十五入大學擇其才之
  可教者聚之不肖者復之農畝盖士農不易業既
  入學則不治農然後士農判古之學者自十五入
  學至四十方仕中間自有二十五年學又無利可
[040-11b]
  趨則所志可知須去趨善便自此成徳後之人自
  童稚間已有汲汲趨利之意何由得向善其古人
  必使四十而仕然後志定只營衣食却無害惟利
  禄之誘最害人
  朱子大學章句序曰人生八嵗則自王公以下至
  於庻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洒掃應對進
  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
  天子之元子衆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
[040-12a]
  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已
  治人之道此又學校之教大小之節所以分也
  按八嵗入小學十五入大學大戴禮保傅傳及白
  虎通之説十三年入小學二十入大學尚書大傳
  之説程朱二子從保傅白虎通
  又按注云十五年入小學十八入大學者謂諸子
  姓既成者至十五入小學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學
  内則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者謂公
[040-12b]
  卿以下教子於家也今以諸書所載及此注詳之
  則保傅及白虎通所言八嵗入小學者乃天子世
  子之禮所謂小學則在師氏虎門之左大學則在
  王宫之東亦皆天子之學也尚書大傳所言十三
  年入小學乃公卿大夫元士適子之禮盖公卿已
  下之子弟年方童幼未應便入天子之學所以十
  年出就外傅且學於家塾直至十五方令入師氏
  所掌虎門小學而天子則别無私學所以世子八
[040-13a]
  嵗便入小學歟
王制天子曰辟廱辟明也廱和也/所以明和天下
詩靈臺虡業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鐘於樂辟廱於論
鼓鐘於樂辟廱鼉鼓逄逄矇瞍奏公植者曰虡横者曰/栒業大板也樅崇
牙也賁大鼓鏞大鐘論之言倫也言得其倫理水旋邱/如璧曰辟廱以節觀者逄逄和也有眸子而無見曰矇
無眸子曰/瞍公事也
  朱子曰王制論學曰天子曰辟廱諸侯曰泮宫説
  者以為辟廱大射行禮之處也水旋邱如璧以節
[040-13b]
  觀者泮宫諸侯鄉射之宫也其水半之盖東西門
  以南通水北無也故振鷺之詩曰振鷺於飛於彼
  西雝説者以雝為澤盖即旋邱之水而其學即所
  謂澤宫也盖古人之學與今日不同孟子所謂序
  者射也則學盖有以射為主者矣蘇氏引莊子言
  文王有辟廱之樂遂以辟廱亦為學名而曰古人
  以學教胄子則未知學以樂而得名歟樂以學而
  得名歟則是又以為習樂之所也張子亦曰辟廱
[040-14a]
  古無此名其制盖始於此故周有天下遂以名天
  子之學而諸侯不得立焉記所謂魯人将有事於
  上帝必先有事於泮宫者盖射以擇士云爾
  東萊吕氏曰或疑是詩叙臺池苑囿與民同樂胡
  為以辟廱學校勦入之彼盖未嘗深考三代人君
  與士大夫甚親游宴之御征行之扈衛無徃而
  不與髦俊俱焉樂正司業父師司成則樂者固學
  士之所常𨽻也夫豈有二事哉
[040-14b]
文王有聲鎬京辟廱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
王烝哉
  張氏曰靈臺辟廱文王之學也辟廱之在鎬京者
  武王之學也辟廱至此始為天子之學
  江陵項氏枝江縣新學記曰古者周天子之居民
  也不但天子諸侯之國自二十五家以上則有學
  焉學莫尚於斯矣方是時建官三百六十以張備
  法而紀衆民視其中無一事無法者而獨於建學
[040-15a]
  無制則其吏非應文也無一民無飬者而獨無粟
  士之廪則其士非為飬也而上下顧交趨之如裘
  葛飲食然則必有不可捨焉者矣天子之學謂之
  辟廱班朝布令享帝右祖則以為明堂同律候氣
  治歴考祥則以為靈臺諸侯之學謂之泮宫大師
  旅則将士㑹焉大獄訟則吏民期焉大祭祀則始
  祖享焉盖其制皆於國之勝地披水築宫為一大
  有司國有大事則以禮屬百官群吏下民而講行
[040-15b]
  之無事則國之耆老子弟游焉以論鼓鐘而修孝
  弟其地尊其禮大三百六十官皆不得治其事意
  者三公之老而致仕者掌之謂之鄉老二鄉而公
  一人則六鄉盖三公矣故曰三公在朝三老在學
  公與老皆無職於六官學序庠塾皆無制於六典
  古之言道者固如是也嗚呼此意深矣
漢興髙帝尚有干戈平定四海未遑庠序之事至武帝
始興太學
[040-16a]
  徐氏曰按三輔黄圖太學在長安西北七里有市
  有獄
 董仲舒對䇿曰養士莫大乎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
 闗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國之衆對亡應書
 者謂舉賢良文/學之詔書也是王道徃徃而絶也臣願陛下興太
 學置明師以飬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
 宜可得矣後武帝立學校之官皆自仲舒發之
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員
[040-16b]
 前此博士雖各以經授徒而無考察試用之法至是
 官始為置弟子員即武帝所謂興太學也
 太史公曰余讀功令名見/後至於廣厲學官之路未嘗
 不廢書而歎也曰嗟乎周室衰而闗雎作韓詩/説也幽厲
 微而禮樂壊諸侯恣行政由强國故孔子憫王路廢
 而邪道興於是論次詩書修起禮樂世以渾濁莫能
 用是以仲尼干七十君無所遇西狩獲麟曰吾道窮
 矣故因史記作春秋以當王法其辭微而指博後世
[040-17a]
 學者多録焉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
 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故子
 路居衛子張居陳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
 終於齊如田子方叚干木呉起禽滑釐之屬皆受業
 於子夏之倫為王者師是時獨文侯好學陵遲以至
 於始皇天下並爭於戰國儒術既絀焉然齊魯之間
 學者獨不廢也於威宣之際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
 子之業而潤色之以學顯於當世及至秦季世焚詩
[040-17b]
 書坑儒士六藝從此缺矣陳渉起匹夫不滿半嵗竟
 滅亡其事至微淺然而搢紳先生之徒負孔子禮器
 徃委質為臣孔甲為/渉博士者何也以秦焚其業積怨而發
 憤於陳王也及髙皇帝誅項籍舉兵圍魯魯中諸儒
 尚講誦習禮樂弦歌之聲不絶豈非聖人之遺化好
 禮樂之國哉夫齊魯之間於文學自古以來其天性
 也故漢興然後諸儒始得修其經藝講習大射鄉飲
 之禮叔孫通作漢禮儀因為太常諸生弟子共定者
[040-18a]
 咸為選首於是喟然歎興於學然尚有干戈平定四
 海亦未遑暇庠序之事也孝恵吕后時公卿皆武力
 有功之臣孝文時頗徴用然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
 景不任儒者而竇太后又好黄老之術故諸博士具
 官待問未有進者及今上即位公孫𢎞以春秋白衣
 為天子三公自孔子後公孫𢎞/始以儒者得政天下學士靡然嚮風
 矣公孫𢎞為學官悼道之鬱滯乃請曰丞相御史言
 制曰盖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㛰姻者居室之大倫
[040-18b]
 是時論學者/尚知本如此今禮廢樂崩朕甚憫焉故詳延天下方
 正博聞之士太常議與博士弟子崇鄉里之化以廣
 賢材焉
  此武帝制也而其建請之議條畫之目則公孫丞
  相實發之
 謹與太常臧博士平臧孔臧平博士之長/也博士太常之屬等議曰聞
 三代之道鄉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勸善
 也顯之朝廷其懲惡也加之刑罰故教化之行也建
[040-19a]
 首善自京師始由内以及外今陛下昭至徳開大明
 配天地本人倫勸學修禮崇化厲賢以風四方太平
 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備其禮請因舊官而興焉
 舊官為博士舊授徒之黌舎也至是官置/弟子員來者既衆故因舊黌舎而興修之為博士官
 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太常擇民年十八已上儀狀
 端正者補博士弟子此太常所補也詔書既曰崇鄉/里之化則太常所補弟子不過
 取諸闗/中而已郡國縣道邑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
 里出入不悖所聞者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
[040-19b]
 石謹察可者當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此郡/國所
 擇也自好文學已下條目甚詳而太常弟子止取儀/狀端正者盖太常天子近臣常以儒宗為之任其選
 擇不必/立法也一嵗皆輙試太常所補郡國所擇雖有兩途/至於受業一年而後試則考察
 無二/法也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鼂錯以文學為/太常掌故應劭
 曰掌故六百石吏主故事按博士秩比/六百不應掌故秩反過之盖應劭之誤其髙第可以
 為郎中者太常籍奏郎中宿衛之臣故具/名籍以待上選也即有秀才
 異等輙以名聞非常/選也其不事學若下材及不能通一
 藝輙罷之而請諸不稱者罰諸不稱者謂太常之謬/選博士之失教及郡國
[040-20a]
 之濫以/充賦也臣謹按詔書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
 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淺聞不能
 究宣無以名布諭下欲為學者開入仕之路故以宣/布詔書為名與三代賔興之意
 異矣此俗儒之所喜/而髙士所不屑也治禮掌故以文學禮義為官遷
 留滯請選擇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藝
 以上補左右内史大行卒史左内史後為左馮翊右/内史後為京兆尹右扶
 風大行後/為大鴻臚比百石以下補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邊
 郡一人先用誦多者若不足乃擇掌故補中二千石
[040-20b]
 屬掌故尊於文學掌故即前所謂秩比二百石以上/者也中二千石屬即左右内史大行卒史也大行
 中二千石左右内史雖/二千石亦通言之也文學掌故補郡屬文學掌故/即博士弟
 子通一藝所補也郡/屬即郡太守卒史也備員既無誦多者故選掌故/彼善於此者以充數
 著功令新立此條請以著於功令/功令篇名若今選舉令他如律令此外並/如舊律
 令/制曰可自此以來則公卿大夫士彬彬多文學之
 士矣公卿多文學之士而治效反/少於前日此太史公所歎也
  先公曰按漢書此條有博士弟子通一藝以上者
  補文學掌故缺又有吏百石通一藝以上者補卒
[040-21a]
  史恐是兩様人温公通鑑析為二端東萊大事記
  殊未明武帝崇儒興學只是好名當時文學布在
  州郡極留滯故𢎞請選用之為學官而復補卒史
  及郡國備員意輕可知
  竊詳此叚自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下至請諸不稱
  是指白身受業而通一藝者自擇其秩比二百石
  至補郡屬備員是指已仕受業而通一藝者然白
  身通藝者可以為郎中則其官反髙郎中秩比/三百石
[040-21b]
  仕通藝者只可為左右内史太守卒史則其位反
  卑佐史秩百/石以下殊不可曉考訂精詳者必能知之按
  西漢公卿百官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焚詩書
  獨存博士官所職者則猶令其司經籍然既曰通
  古今則上必有所師承下必有所傳授故其徒實
  繁秦雖存其官而甚惡其徒常設法誅滅之始皇
  使御史案問諸生傳相告引至殺四百六十餘人
  又令冬種𤓰驪山實生命博士諸生就視為伏機
[040-22a]
  殺七百餘人二世時又以陳勝起召博士諸生議
  坐以非所宜言者又數十人然則秦之於博士弟
  子非惟不能考察試用之盖惟恐其不澌盡泯沒
  矣叔孫通面諛脱虎口而逃亡孔甲持禮器發憤
  而事陳渉有以也哉
 儒林傳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䇿勸
 以官禄
  師古曰射䇿者謂為問難疑義書之於䇿量其大
[040-22b]
  小置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顯有欲射者
  隨其所取而釋之以知優劣射之言投射也
  按此即後世糊名之意但糊名則是隱舉人之名
  以防囑托徇私此則似是隱問難之條以防假手
  宿搆其欲示公一也
 張湯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
  按湯本傳上方鄉文學湯決大獄欲傅古義乃請
  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湯雖文深意忌
[040-23a]
  不専平然得此聲譽而深刻吏多為爪牙用者依
  於文學之士丞相𢎞數稱其羙夫尚書春秋所言
  豈有舞文巧詆慘酷深刻如湯之為乎今以上鄉
  文學而令博士弟子以其所學附會縁飾之則所
  謂廷尉卒史者徃徃皆曲學阿世如公孫丞相之
  流耳狄山以博士稍持正論抗湯則觸禍機矣賈
  山所謂士修之於家而壞之於天子之廷此語當
  為武帝發孝文則未嘗壞天下士也
[040-23b]
昭帝舉賢良文學增博士弟子員滿百人
宣帝末増倍之
元帝好儒能通一經者皆復數年以用度不足更為設
員千人郡國置五經百石卒史
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養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學弟子
少於是增弟子員三千人嵗餘復如故
  先公曰西漢博士𨽻太常有周成均𨽻宗伯之意
  州有博士郡有文學掾五經之師儒宫之官長吏
[040-24a]
  辟置布列郡國亦有黨庠遂序之意然有二失鄉
  里學校人不升於太學而補弟子員者自一項人
  好文學敬長/上儀狀端正公卿弟子不飬於太學而任子盡𨽻
  光禄勲自有四科考試殊塗異方下之心術分裂
  不一上之考察馳騖不精
哀帝時置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寜三年謂處家/持喪服
  按學校禮義之地博士弟子公卿之儲則親喪而
  子寜持服宜也然漢時居官者實未嘗行喪禮薛
[040-24b]
  宣後母死弟修去官持服宣謂修三年喪少能行
  者由是兄弟不和翟方進母死既𦵏三十六日起
  視事自以為身備漢相不敢踰國家之制注即文/帝遺詔
  所謂/也宣方進皆為相封侯猶不能捨去禄位躬行
  三年之喪而乃欲立此法以律從學干禄之士乎
陽朔二年詔曰古之立太學将以傳先王之業流化於
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淵源宜皆明於古今温故知新
通逹國體故謂之博士否則學者無述焉為下所輕非
[040-25a]
所以尊道徳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丞相御史其
與中二千石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觀
平帝時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業如弟子勿以為
常員之外/更開此路嵗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
太子舎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云奏起明堂辟廱
靈臺為學者築舍萬區
 班固儒林傳贊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
 射䇿勸以官禄訖於元始百有餘年傳業者寖盛枝
[040-25b]
 葉蕃滋一經説至百餘萬言大師衆至千餘人盖利
 禄之路然
辟廱 武帝封泰山還登明堂兒寛上夀曰間者聖統
廢絶陛下發憤祖立明堂辟廱
河間獻王來朝獻雅樂對三雍宫注三雍明堂/辟廱靈臺也
成帝時犍為郡於水濱得古磬十六枚劉向因是説上
宜興辟廱設庠序陳禮樂隆雅頌之聲盛揖遜之容以
風化天下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議㑹向病卒丞相大司
[040-26a]
空奏請立辟廱案行長安城南營表未作遭成帝崩群
臣引以定諡及王莽為宰衡欲耀衆庶遂興辟廱因以
簒位
  按據此説則辟廱王莽時方立之武帝置博士弟
  子員不過令其授學而擇其通藝上第者擢用之
  未嘗築宫以居之也然考兒寛所言與河間獻王
  對三雍宫之事則似已立於武帝之時何也盖古
  者明堂辟廱共為一所蔡邕明堂論曰取其宗祀
[040-26b]
  之清貌則曰清廟取其正室之貌則曰太廟取其
  尊崇則曰太室取其堂則曰明堂取其四門之學
  則曰太學取其四面周水圓如璧則曰辟廱異名
  而同事武帝時封泰山濟南人公玉帶上黄帝時
  明堂圗明堂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盖通水水
  圜宫垣為複道上有樓從西北入名曰崑崙天子
  從之以入拜祀上帝於是上令奉髙作明堂汶上
  如帶圗修封時以祠太一五帝盖兒寛時為御史
[040-27a]
  大夫從祠東封還登明堂上夀所言如此則所指
  者疑此明堂耳意河間獻王所對之地亦是其處
  非養士之辟廱也班固漢書武帝贊有興太學之/説然董仲舒傳只言後武帝立
  學校之官皆自仲舒發/之明元未嘗有庠序也至成帝時劉向所言則専
  為庠序而設然班固禮樂志言世祖受命中興乃
  立明堂辟廱顯宗即位躬行其禮宗祀光武皇帝
  於明堂飬三老五更於辟廱威儀既盛美矣然徳
  化未流洽者禮樂未興群下無所從説而庠序尚
[040-27b]
  未設之故也則知東都亦未嘗以辟廱為庠序然
  世祖建武五年已立太學而固之時尚言庠序未
  設何邪當考
  又按徐天麟西漢㑹要言三輔黄圗漢辟廱在長
  安西北七里恐即王莽所立又言太學亦在長安
  西北七里有市有獄豈即辟廱邪或别一所邪鮑/宣
  得罪下獄博士弟子王咸舉旛太學下曰欲救鮑/司𨽻者集此下諸生㑹者千餘人此亦西都已立
  太學之一/證當考
[040-28a]
西漢以博士入官
 賈誼吴公薦/為博士 董仲舒 疏廣 薛廣徳 彭宣
 貢禹 韋賢 夏侯勝 轅固 后蒼 韓嬰 胡
 毋生 嚴彭祖 江公
以太常掌故入官
 鼂錯以文學充/
以博士弟子入官
 息夫躬 兒寛 終軍 朱雲 眭𢎞明/經 蕭望之
[040-28b]
 射䇿/甲科 匡衡射䇿/甲科 馬宫射䇿/甲科 翟方進射䇿/甲科 何
 武射䇿/甲科 王嘉射䇿/甲科 施讎 房鳳射䇿/乙科 召信臣
 射䇿/甲科
世祖建武五年十月營起太學車駕幸太學賜博士弟
子各有差
 洛陽記太學在洛陽城南開陽門外去宫八里講堂
 長十丈廣二丈堂前石經四部服方領習矩歩者委
 蛇乎其中
[040-29a]
光武中興先訪儒雅四方學士雲㑹京師於是立五經
博士各以其法教授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總領焉
 十四博士謂易有施孟梁邱京氏尚書歐陽大小夏
 侯詩齊魯韓禮大小戴春秋嚴顔太僕朱浮以國學
 既興宜廣博士之選乃上書曰夫太學禮義之官教
 化所興博士之官為天下宗師使孔聖之言傳而不
 絕舊事䇿試博士必廣求詳選爰自畿夏延及四方
 伏聞詔書更試五人唯取見在洛陽城者臣恐自今
[040-29b]
 以徃将有所失求之密邇容或未盡而四方之學無
 所勸樂凡䇿試之本貴得其真非有期㑹不及逺方
 也及諸所召試皆私自發遣非有傷費煩擾於事也
 語曰中國失禮求之於野臣浮幸得與講圗讖故敢
 越職帝然之
 東漢之制太常卿每選士博士奏其能否 建武中
 太常選試博士四人陳元為第一張元舉孝亷為郎
 會顔氏博士缺元䇿試第一拜為博士 蔡茂試博
[040-30a]
 士對䇿陳災異以髙等擢拜議郎 楊仁舉孝亷除
 郎太常上仁經中博士仁自以年未五十不應舊科
 上府遜選漢官儀博士限/年五十以上
  按西京博士但以名流為之無選試之法中興以
  來始試而後用盖既欲其為人之師範則不容不
  先試其能否也
 博士舉狀曰生事愛敬喪沒如禮通易尚書孝經論
 語兼綜載籍窮微闡奥隱居樂道不求聞逹身無金
[040-30b]
 痍痼疾三十六屬不與妖惡交通王侯賞賜行應四
 科經任博士下言某官某甲保舉
十九年車駕幸太學㑹諸博士論難於前桓榮被服儒
衣温恭有醖藉辯明經義毎以禮遜相厭不以辭長勝
人儒者莫及特加賞賜又詔諸生雅吹擊磬盡日乃罷
中元元年初營明堂辟廱靈臺未用事
明帝永平二年臨辟廱初行大射禮
 光武始建三廱明帝即位親行其禮天子始冠通天
[040-31a]
 衣日月備法物之駕盛清道之儀坐明堂而朝群后
 登靈臺以望雲物袒割辟廱之上尊飬三老五更饗
 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搢紳
 之人圜橋門而觀聼者盖億萬計其後復為功臣子
 孫四姓未屬别立校舎搜選髙能以受其業自期門
 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學濟濟
 乎洋洋乎盛於永平矣
  蔡邕明堂論曰明堂者天子太廟所以崇禮其祖
[040-31b]
  以配上帝者也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
  曰明堂東曰青陽南曰明堂西曰總章北曰元堂
  中曰太室易曰離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聖人南
  面而聼天下向明而治人君之位莫正於此焉故
  雖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其中正焉皆曰太廟謹
  承天隨時之令昭令徳宗祀之禮明前功百辟之
  勞起尊老敬長之義顯教㓜誨稚之學朝諸侯選
  造士於其中以制度生者乗其能而至死者論其
[040-32a]
  功而祭故為大教之官而四學具焉官司備焉譬
  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萬象翼之教之所由
  生専受作之所自來明一統也故言明堂事之大
  義之深也取其宗祀之清貌則曰清廟取其正室
  之貌則曰太廟取其尊崇則曰太室取其堂則曰
  明堂取其四門之學則曰太學取其四面周水圎
  如璧則曰辟廱異名而同事其實一也春秋因魯
  取宋之姦賂則顯之太廟以明聖王建清廟明堂
[040-32b]
  之義經曰取郜大鼎於宋納於太廟傳曰非禮也
  君人者将昭徳塞違故昭令徳以示子孫是以清
  廟茅屋昭其儉也夫徳儉而有度升降有數文物
  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戒懼
  而不敢易紀律所以大明教也以周清廟論曰魯
  太廟皆明堂也魯禘祀周公於太廟明堂猶周宗
  祀文王於清廟明堂也禮記檀弓曰王齋禘於清
  廟明堂也孝經曰宗祀文王於明堂禮記明堂位
[040-33a]
  曰太廟天子曰明堂又曰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
  位以治天下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
  天下大服成王以周公為有勲勞於天下命魯公
  世世禘祀周公於太廟以天子禮樂升歌清廟下
  管象舞所以異魯於天下取周清廟之歌歌於魯
  太廟明堂魯之廟猶周清廟也皆所以昭文王周
  公之徳以示子孫者也易傳太初篇曰天子旦入
  東學晝入南學暮入西學在中央曰太學天子之
[040-33b]
  所自學也禮記保傅篇曰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
  入西學上賢而貴徳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入北學
  上貴而尊爵入太學承師而問道與易傳同魏文
  侯孝經傳曰太學者中學明堂之位也禮記古大
  明堂之禮曰膳夫是相禮日中出南闈見九侯門
  子日側出西闈視五國之事日闇出北闈視帝節
  猶爾雅曰宫中之門謂之闈王居明堂之禮又别
  隂陽門南門稱門西門稱闈故周官有門闈之學
[040-34a]
  師氏教以三徳守王門保氏教以六藝守王闈然
  則師氏居東門南門保氏居西門北門也知掌教
  國子與易傳保傅王居明堂之禮參相發明為四
  學焉文王世子篇曰凡大合樂則遂飬老天子至
  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始之飬也
  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位焉春夏學干戈
  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凡祭與飬老乞言合語之
  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又曰大司成論説在東
[040-34b]
  序然則詔學皆在東序東序東之堂也學者詔焉
  故稱太學仲夏之月令祀百辟卿士之有徳於民
  者禮記太學志曰禮士大夫學於聖人善人祭於
  明堂其無位者祭於太學禮記昭穆篇曰祀先賢
  於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徳也即所以顯行國禮之
  處也太學明堂之東序也皆在明堂辟廱之内月
  令記曰明堂者所以明天氣統萬物明堂上通於
  天象日辰故下十二宫象日辰也水環四周言王
[040-35a]
  者動作法天地徳廣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廱
  王制曰天子出征執有罪反舎奠於學以訊馘告
  樂記曰武王伐殷為俘馘於京太室詩魯頌云矯
  矯虎臣在泮獻馘京鎬京也太室辟廱之中明堂
  太室也與諸侯泮宫俱獻馘焉即王制所謂以訊
  馘告也禮記曰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孝
  經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
  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言行孝者則曰
[040-35b]
  明堂行悌者則曰太學故孝經合以為一義而稱
  鎬京之詩以明之凡此皆明堂太室辟廱太學事
  通合之義也其制度數各有所法堂方百四十四
  尺坤之䇿也屋圎屋徑二百一十六尺乾之䇿也
  太廟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徑九丈隂陽九六
  之變且圎盖方載六九之道也八闥以象八卦九
  室以象九州十二宫以應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
  以四户八牖乗九室之數也户皆外設而不閉示
[040-36a]
  天下不藏也通天屋髙八十一尺黄鍾九九之實
  也二十八柱列於四方亦七宿之象也堂髙三丈
  亦應三統四鄉五色者象其行外廣二十四丈應
  一嵗二十四氣四周以水象四海王者之大禮也
  按如蔡邕之説則古者明堂辟廱太學太廟合為
  一所以朝以祭以教以饗以射皆於其地東漢時
  辟廱以為天子飬老大射行禮之所太學以為博
  士弟子授業之所析為二處與古異要之太學與
[040-36b]
  辟廱固不可析為二處飬老大射其與傳道授業
  亦豈二事哉
 班固辟廱詩廼流辟廱辟廱湯湯聖皇蒞止造舟為
 梁皤皤國老乃父乃兄抑抑威儀孝友光明
  致堂胡氏曰明帝幸辟廱遣使者安車迎三老五
  更於太學詳此禮則知東京太學與辟廱相去亦
  非近地盖漢世辟廱不為飬士之所顯宗以迎老
  更而至焉非此時也則黌宇之設遂虗之邪商周
[040-37a]
  在先代之學故記言飬國老於某庠飬庶老於某
  序且食三老五更於太學矣不應以為未足又建
  辟廱也
永平九年為四姓小侯開立學校置五經師四姓為外/戚樊氏郭
氏隂氏馬氏諸子弟/以非列侯故曰小侯
安帝元初六年鄧太后召和帝弟濟北河間王子男女
年五嵗以上四十餘人又鄧氏近親子孫三十餘人並
為開邸第教學經書躬自監試尚幼者使置師保朝夕
[040-37b]
入宫撫循詔導恩愛甚渥
肅宗建初中大㑹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連月乃罷
帝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顧命史臣著為通義又詔髙
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榖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
皆擢髙第為講郎給事近署所以網羅逸軼博存衆家
和帝永元十二年賜博士弟子員在太學者布人三疋
 司徒徐防上疏以為漢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
 科以勸勉伏見太學試博士弟子皆以意説不修家
[040-38a]
 法臣以為博士及甲乙䇿試宜從其家章句開五十
 難以試之觧釋多者為上第引文明者為髙説若不
 依先師義有相伐者皆正以為非上從之
和帝亦數幸東觀覽閲書林及鄧后稱制學者頗懈時
樊凖徐防並陳敦學之宜又言儒職多非其人於是制
詔公卿妙簡其選三署郎能通經術者皆得察舉
順帝永建六年繕太學更開拓房室
 将作大匠翟酺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經博士武帝大
[040-38b]
 合天下之書而孝宣論六經於石渠學者滋盛弟子
 萬數光武初興愍其荒廢起太學博士舎内外講堂
 諸生横巷為海内所集明帝時辟廱始成欲毁太學
 太尉趙熹以為太學辟廱皆宜兼存故並傳至今而
 項者頽廢至為園採芻牧之處宜更修繕誘進後學
 帝從之學者為酺立碑銘於學
陽嘉元年以太學新成試明經下第者補弟子增甲乙
科員各十人除郡國耆儒九十人補郎舎人左雄又奏
[040-39a]
召海内名儒為博士使公卿子弟為諸生有志操者加
其俸禄及汝南謝亷河南趙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經雄
並奏拜童子郎於是負書來學雲集京師
 前漢成帝末嵗課甲科四十人乙科二十人今各増
 十人則甲科五十人乙科三十人并丙科二十人為
 一百人
 自安帝覽政薄於藝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
 散學舎頽敝順帝感翟酺之言更修黌舎凡所造構
[040-39b]
 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
質帝本初元年令郡國學明經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
詣太學自大将軍至六百石皆遣子受業嵗滿課試以
髙第五人補郎中次五人太子舎人又千石六百石四
府掾屬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經者各令隨家法其
髙第者上名牒以次賞進
 梁太后詔令大将軍以下悉遣子入學毎嵗輒於鄉
 射月一饗㑹之以此為常漢官儀曰春三月秋九月/習鄉射禮禮生皆使太學
[040-40a]
 學/生自是游學增盛至三萬餘生然章句漸疎而多以
 浮華相尚儒者之風盖衰矣
桓帝延熹五年太學西門自壞襄楷上疏曰太學天子
教化之宫其門無故自壞者言文徳将喪教化廢也
 時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譏汝南南陽又有畫諾坐
 嘯之謡因此流言轉入太學諸生三萬餘人郭林宗
 賈偉節為之冠並與李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學中
 語曰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强禦陳仲舉天下俊秀
[040-40b]
 王叔茂又渤海公族進階公族姓也/名進階扶風魏齊卿並
 危言深論不隱豪强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屣
 履到門牢修乃上書誣告膺等養太學游士交結諸
 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天
 子震怒下郡國捕黨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收執膺
 等辭所連及陳寔之徒二百餘人書名三府禁錮終
 身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内希風之徒遂共相
 標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曰
[040-41a]
 八顧曰八及曰八厨猶古之八元八愷也
  東坡蘓氏南安軍之學記曰學莫盛於東漢士數
  萬人噓枯吹生自三公九卿皆折節下之三府辟
  召常出其口其取士議政可謂近古然卒為黨錮
  之禍何也曰此王政也王者不作士自以其私意
  行之於下其禍敗固宜
建和初詔諸學生年六十以上比郡國明經試次第上
名髙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為中郎中第十七人為太子
[040-41b]
舎人下第十七人為王家郎永夀二年詔復課試諸生
補郎舎人其後復制學生滿二嵗試通二經者補文學
掌故其不能通二經者須後試復隨軰試之通二經者
亦得為文學掌故其已為文學掌故者滿二嵗試能通
三經者擢其髙第為太子舎人其不得第者後試復隨
輩試第復髙者亦得為太子舎人已為太子舎人滿二
嵗試能通四經者推其髙第為郎中其不得第者後試
復隨輩試第復髙者亦得為郎中滿二嵗試能通五經
[040-42a]
者推其髙第補吏隨才而用其不得第者後試復隨輩
試第復髙者亦得補吏
 其後綱紀隳紊凡所選用莫非情故乃立三互法詳/見
 舉官/門
靈帝熹平四年試太學生年六十以上百餘人除郎中
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國文學吏黨人既誅其髙名善
士多坐流廢諸博士試甲乙科爭第髙下更相告訟亦
有私行金貨定蘭臺書經字以合其私文熹平四年
[040-42b]
靈帝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刋於石碑為古文篆隷三體
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古文謂孔子壁中書篆書秦/始皇使程邈所作𨽻書亦程
邈所獻主於徒/𨽻從簡易也
鴻都門學 初靈帝好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
生能為文賦者本頗以經術相招後諸為尺牘及工書
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䕶多
引無行趨勢之徒並待制鴻都門下喜陳方俗閭里小
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蔡邕上封事言古者取士
[040-43a]
必使諸侯嵗貢孝武之時郡舉孝亷又有賢良文學之
選於是名臣輩出文武並興漢之得人數路而已夫書
畫辭賦才之小者康國理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
先渉經術聼政餘日觀省篇章聊以游意當代博奕非
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諸生競利作者鼎沸其髙者頗引
經訓風喻之言下則連偶俗語有類俳優或竊成文虚
冒名氏臣毎受詔於盛化門差次録第其未及者亦復
隨輩皆見拜擢既加之恩難復收改但守奉禄於義巳
[040-43b]
𢎞不可復使理人及仕州郡昔孝宣會諸儒於石渠章
帝集學士於白虎通經釋義其事優大文武之道所宜
從之若乃小能小善雖有可觀孔子以為致逺則泥君
子故當志其大者光和元年遂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
七十二弟子像其諸生皆勅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
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士君子
皆恥與為列焉後又詔中尚方為鴻都文學樂松江覽
等三十二人圗像立贊以勸學者尚書陽球奏曰臣聞
[040-44a]
傳曰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按松覽等皆出於
微篾斗筲小人依慿世戚附託權豪俛眉承睫徼進明
時或獻賦一篇或鳥篆盈簡而位升郎中形圖丹青亦
有筆不㸃牘辭不辯心假手請字妖偽百品莫不被蒙
殊恩蟬蜕滓濁是以有識掩口天下嗟歎臣聞圖象之
設以昭勸戒欲令人君動鑒得失未聞孺子小人詐作
文頌而可妄竊天官垂象圗素者也今太學東觀足以
宣明聖化願罷鴻都之選以消天下之謗書奏不省
[040-44b]
  先公曰鴻都門漢宫門也太子保之廢來歴與九
  卿朝臣俱詣鴻都門證太子無過即其所也太學
  公學也鴻都學私學也學乃天下公而以為人主
  私可乎是以士君子之欲與為列者則以為恥公
  卿州郡之舉辟也必敕書强之人心之公豈可誣
  也雖然有所由然也在昔明帝之朝幸辟廱辯説
  講白虎觀稱制臨決也先儒戴氏論曰天下是非
  析於理不析於勢君子論學無庸於挾貴為也天
[040-45a]
  子之尊群臣承望不及是是非非豈能盡斷於天
  下之理乎明章皆崇儒重道之君也尊禮師傅是
  正經義豈不盡善盡美哉明帝臨幸辟廱自為辯
  説已失人君之體矣章帝患五經同異博集諸儒
  會議白虎觀天子稱制臨決去聖久逺六經殘闕
  諸儒論難前後異説而欲以天子之尊臨定是非
  於一言之間難矣哉鴻都之興蔡邕言之以為章
  帝白虎釋義其事優大彼靈帝之童心稚識何足
[040-45b]
  語此愚謂啟帝之私心者徃徃自白虎觀之稱制
  臨決始
  按靈帝之鴻都門學即西都孝武時待詔金馬門
  之比也然武帝時雖文學如司馬遷相如枚臯東
  方朔輩亦俱以俳優畜之固未嘗任以要職而靈
  帝時鴻都門學之士至有封侯賜爵者士君子皆
  恥與為列則其人品可知然當時太學諸生三萬
  餘人其持危言覈論以激濁揚清自負者誅戮禁
[040-46a]
  錮殆靡孑遺而其在學授業者至爭第更相告訟
  無復亷恥且當時在仕路者上自公卿下至孝亷
  茂材皆西園諧價獻修宫錢之人矣於鴻都學士
  乎何誅
獻帝初平四年九月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即位郎中
次太子舎人下第者罷之
 詔曰孔子歎學之不講不講則所識日忘今耆儒年
 踰六十去離本土營求糧資不得事業結童入學白
[040-46b]
 首空歸長委農野永絶榮望朕甚憫焉其依科罷者
 聼為太子舎人時長安中為之謡日頭白皎然食不/充糧裹衣褰裳當還故鄉聖主愍念
 悉用補郎舎是/布衣被服𤣥黄
十月太學行禮車駕幸永福城門臨觀其儀賜博士以
下各有差
  先公曰試士科選也觀禮文字也天下承平行之
  可也是時姦兇亂朝殺戮宰輔諸侯據地戕虐王
  臣盗賊未平道路不通國家岌岌有危亡之形而
[040-47a]
  獻帝方為此舉何其不知務漢祚至此時已如日
  薄桑榆如人廹耄荒乃不自哀而哀耆儒之不遇
  邪
東漢以博士入官
 蔡茂 承宫 郎顗 曹褒 盧植 戴慿 歐陽
 歙 牟長 楊倫 魏應
 
 
[040-47b]
 
 
 
 
 
 
 
 文獻通考卷四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