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廣東通志 > 廣東通志 卷五十九
[059-1a]
欽定四庫全書
 廣東通志卷五十九
  藝文志一分分/朝 類
  南方朱鳥離象文明粤豈患無辭章哉顧信今傳
  後豈厪厪風雲月露妃青嫓白已哉夫必擅經天
  緯地則其文大必窺聖域賢闗則其文醇必闗微
  顯闡幽則其文重必切鎔性鑄情則其文至是以
  有經濟之文有理學之文有紀事表章之文有鼓
[059-1b]
  舞振作之文所謂精金美玉布帛菽粟發竒光而
  資日用也非經濟則浮非理學則龎非紀事表章
  則輕非鼓舞振作則泛雖襲陳元之左氏竊士燮
  之尚書奚貴哉志藝文
  文集
 漢
  桂陽太守周府君碑      郭 蒼
桂陽太守周府君者徐州下邳人也諱憬字君光體性
[059-2a]
敦仁天資篤厚行興閨門名高州里舉孝亷拜尚書議
郎遷汝南固始相遂拜桂陽守宣魯衛之政敷二南之
澤政以徳綏化猶風騰撫集烝細振發有方進則正直
退則錯枉崇舉濟濟吉士充朝招賢訓䝉開誘六蔽君
子道長小人道消信感神祗靈瑞符應嘉禾生於野竒
草像萐莆異根之樹迢然連理於此之時邦域維寧郡
又與南海接比商旅所臻自瀑亭至于曲紅一由此水
其水源也出於王禽之山山盖隆崇峻極於天泉肇沸
[059-2b]
湧發射其巔分流離散為十二川彌陵隔阻巒阜錯連
隅陬壅遏末由騁焉爾迺潰山鑽石經營滿畛激揚爭
怒浮沉潛伏蛇龍結屈澧陵鬰浥千渠萬澮落聚沿澗
下迄安聶六龍作難湍瀨溞溞沄沄潺湲雖詩稱百川
沸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盖莫若斯天軌所經惡得已
哉故其下流注也若奔車失轡狂牛無縻原本/闕銜艫陸
不相知及其上也則羣輩相隨繵挽提攜唱號慷慨沈
深在前其或敗也非徒喪寳玩隕珍竒替珠貝流象犀
[059-3a]
也往古來今變其終矣於是府君乃思夏后之遺謀施
應龍之顯化閔行旅之悲窮哀舟人之困厄感蜀守氷
殄絶黎魋嘉夫昧淵永用夷易乃命良吏将帥壮夫挑
移盤石投之窮壑夷高填下鑿截回曲弼水之邪性順
導其經脈斷硠磕之靈波弱陽侯之洶湧由是小溪乃
平直大道克通利抱布貿絲交易而至升涉周旋功萬
於前除昔闕/顛樹表於兹雖非龍門之鴻績亦人君之
徳宗故舟人歎於洲渚行旅語於塗陸孔子曰禹不決
[059-3b]
江疏河吾其魚矣於是熹平三年嵗在攝提仲冬之月
曲紅長零陵東安區祉字景賢遵承典憲宣揚徳訓帥
禮不越欽仰高山乃與邑子故吏龔臺郭蒼龔頟等命
工鑿石建碑於瀧上勒銘公功傳之萬世垂示無窮其
辭曰乾坤剖兮建兩儀剛柔分兮有險夷咨中嶽兮據
崔嵬歎衡林兮獨傾虧增陊陗兮甚䧢陁鯀莫涉兮禹
不窺仰王禽兮又﨑危俯瀧淵兮怛以悲岸參天兮無
路蹊石縱横兮流洄洄波隆隆兮聲若雷或抱貨兮從
[059-4a]
利或追恩兮赴義汜自棹兮有不避沉躬軀兮蹈死地
委性命兮於芒繩憯寒慄兮不遑計泛隨流兮殆忘歸
懿賢后兮發聖英閔不通兮治斯溪蹷巨石兮以堙填
開切促兮導曲機推大瀧兮弱其勢遏泌汨兮蛟龍逝
陸夫唱兮艫人歌名冠世兮超踰倫今稱揚兮鏗流沙
功斐斐兮鎮海裔君乎君乎夀不訾
 晉
  嶺表賦           謝靈運
[059-4b]
若乃長山欵跨外内乖隔上無夷跡下無伏流麕兔望
岡而旋歸鴻鴈覩峰而返翮既陟麓而踐坂遂升降于
山畔顧後路之傾巘睡前磴之絶岸看朝雲之抱岫聴
泉流之注澗羅列碁布怪譎横越非山非阜如樓如闕
斑采類繡明白若月蘿蔓絶攀苔衣流滑
  羅浮山賦          謝靈運
客夜夢見延陵茅山在京之東南明旦得洞經所載羅
浮山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羅浮正與夢中意相㑹
[059-5a]
遂感而作賦曰若廼茅公之説神化是悉數非億度道
單悒憰洞天有九此惟其七潛夜引輝幽境朗日故曰
朱明之陽宫耀真之隂室洞穴之寳衢海靈之雲術伊
離情之易結諒沉念之匪浮發潛夢於永夜若憩波而
乗桴越扶嶼之細漲上增龍之合流鼓蘭枻以水宿杖
桂䇿以山逰
 唐
  登逍遥臺序         張九齡
[059-5b]
故郡城有荒臺焉雖層宇落構而遺制巍然邑老相傳
斯薛公道衡之所憩也薛公不容隋季出守海隅豈作
臺榭以崇奢盖因丘陵而視逺必有以清滌孤憤舒嘯
佳辰寄文翰以相宣仰風流而未冺州司馬王公履英
達好古清譽滿時迹有忤於貴臣道未行於明主淮陽
外郡同汲黯之外遷六安逺郡無桓譚之不樂常以為
仁不異逺必敷政以愛人窮當益堅已坦懐而樂地屬
府廷閒暇江浦清明南土陽和覺寒氛之向盡東郊候
[059-6a]
暖愛春色之先來於是命輕舸以乗流趨高臺而降望
越荒堞披古道躋隱嶙而三休俯芊綿而四極其逺則
煙連墟井指甌貊以南馳雲合山川挹荆呉而北走其
近則深溪見底鱗介之所出没喬林夾岸羽毛之所翺
翔悠哉薛公無不寄也意神明之可接陟彼峻隅想風
景之不殊翦為茂草司馬公又以峴山故事感羊祜以
興言湘水遺風懐屈原而可作况登高臨賦得無述焉
九齡小人受教君子雖羲之樂㑹稽之士自賔許詢而
[059-6b]
仲舉禮豫章之人復攜徐孺是日也羣英在焉猥以陋
才忝陪下列祗命為序請各言詩
  送區册序          韓 愈
陽山天下之窮處也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江流悍
急横波之石亷利侔劍㦸舟上下失勢破碎淪溺者往
往有之縣郭無居民官無丞尉夾江荒茅篁竹之間小
吏十餘家皆鳥言夷面始至言語不通畫地為字然後
可告以出租賦奉期約是以賔客遊從之士無所為而
[059-7a]
至愈待罪于斯且半載矣有區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
拏舟而來升自賔階儀觀甚偉坐與之語風義卓然荘
周云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豈
易得哉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説欣然喜若有志于其
間也與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漁陶然以樂若能遺
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嵗之初吉歸拜其親酒壺既
傾序以識别
  昌黎文録序         趙 徳
[059-7b]
昌黎公聖人之徒歟其文高出與古之遺文不相上下
所履之道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揚雄所授受服
行之實也固已不雜其傳曰佛及聃荘楊之言不得干
其思入其文也以是光於今大於後金石燋鑠斯文燦
然徳行道學文庶幾乎古蓬茨中手持目覽饑食渇飲
沛然滿飽顧非適諸聖賢之域而謬志於斯将所以盜
其影響僻處無備得以所遇次之為卷私曰文録實以
師氏為請益依歸之所云
[059-8a]
  遊南山序          元 傑
隂陽精氣結為山嶽者則為勝為異為奥為閟故萬嶺
交峙而嵩華辨其方羣嶽効靈而瀛壺拔其類是知仙
居靈宅其必有靈乎鳴絃之北址果業之東阜高不百
仞廣纔千畝層巖石室幽谷靈洞殊景異觀秀絶竒偉
雖瀑流之下廬峯懸磴之躋丹嶠路逺莫覿餘不知其
倫擬焉按寺記云昔有方士於是山鍊金變形羽服登
仙故石室丹竈至今存焉觀其東嶺削成石瑩如玉岡
[059-8b]
巒峭竦巖壁重複捫藟而升如造雲根縹緲嬋娟似霞
衣可攀真氣勝而塵累捐五藴破而清機閑蕩然放懐
如兩翼之已生赤城之可接噫境變志先若符契之協
從也下臨長川澄波吐瀾煙霞久收飛鳥不喧杳渺逶
迤流注無間西通巨壑連嶂如屏林靄朝翠巖光晝清
篠簜蔵輝松杉下㝠虛豁寂寥涵風有聲緑嶺未極劃
開洞門黛容崢嶸詭状輪囷疑伏龍怪鎮含煙雲又有
古木倒傍絶壁盤根網絡挂落空碧崩崖傍傾援逕下
[059-9a]
仄羽人幽㑹此焉瑶席摶翠壁而直上軋﨑嶇於紫氣
雙巖屹以中斷奔屏蹙而成室涵孕精爽澄凝氣源信
列仙之攸居豈塵俗之所止哉嗚呼鶴駕一去鳳簫響
絶荆榛蔽路危磴敗滅跡留人境而舉世莫知地聫精
刹而羣遊莫至吁又何怪乎其晦蔵也元和丙申嵗秋
八月余以膠鬲之困寓居精舍再從兄昭肅時假兹邑
政便於人務簡多暇與當寺僧智揵日探道源揵亦好
古饕竒之士也因語故實緬想羽客之𤣥風以為靈跡
[059-9b]
神蹤精誠必復乃操刃持畚履險通幽梯絶棧而厯巉
崖排䝉蘢而登杳藹時更千稔而神居祕躅粲然皆睹
嗟乎芝田𤣥圃豈逺乎哉天之與人氣通則合客有顧
咨而諗予者哉或應之曰天之運否泰相濟故善利稱
徳下民昏墊人之道行蔵有數故棘津蓬累時惟鷹揚
靈物必通道在斯著不然何荒阻千祀勃焉而興乃為
銘曰鑿石通道兮援木枝仰攀洞口兮踐攲危奔龍伏
虎兮勢状竒林攢峰倚兮蟠雲螭下臨隂谷兮神以慄
[059-10a]
嵌巖巖兮洞無極老松蕭瑟兮生逺風興雲沛沛兮煙
霧黑懸巖排空兮色噴黛堅根網絡兮層霄外披霓解
帶兮羽翼生下眺遥江兮入青靄世道紛綸兮何足謂
朝為榮華兮夕顦顇不如幽谷兮閲仙經冀浮丘兮整
煙轡我窺丹竈兮坐山腹衆峯參差兮隱雲族鑿仙嶺
兮望瑶臺朝霞照海兮錦綺開信赤松之所升降王喬
之所往來道或用晦兮靈物斯潛殷道未昌兮説築傅
巖紛予感此兮勒銘雲根山既不朽兮與名長存以上/序
[059-10b]
  廣州都督嶺南按察五府經畧使宋公遺愛碑
                張 説
維唐御天下九十有八載蒼生賁乎海隅元澤漫乎荒
外天子念窮鄉之僻陋徼道之修阻吏或不率不馴人
或不康不若乃命舊相廣平公宋璟鎮兹裔壤式是南
州督五管之政敎總三軍之旗鼓幅員萬里馴致九譯
詔書下日靡然順風曷由臻斯威名之先路也公曩時
執白簡登瑣闥推誠謇諤不私形骸忤英主之龍鱗蹹
[059-11a]
奸臣之虎尾挫二張之鋭則聲怛寰域折三思之角則
氣盖風雲由是極有四星維帝之輔地有五嶽維天之
柱其入宰也君之股肱其出守也人之父母至於此邦
之長人也飲食有節衣服有常清心而庶務簡正色而
羣下一瑟兮僴兮赫兮喧兮固以不怒而威不言而信
雖有文身鑿齒被髮儋耳衣卉麫木巢山館水種落異
俗而化齊言語不通而心喻矣其率人版築教人陶瓦
室皆塗塈晝遊則華風可觀家撤茅茨夜作而災火不
[059-11b]
發棟宇之利也自今始祖國之舶車海琛雲萃物無二
價路有遺金殊裔胥易其迴途逺人咸内我邊郡交易
之坦也有如此故能言之士舉為美談盖微子去殷以
後王者襄公代楚将得諸侯尚書東漢之雅望黄門北
齊之令徳宋氏代名公具濟美詩所謂無念爾祖聿修
厥徳廣平有焉若夫往者屈也來者伸也往來相召而
哀樂繼之鴻飛遵渚於汝信處龍章衮衣以我公歸鬰
陶乎人思嗟歎之不足廣州司馬譚瓌番禺耆老某乙
[059-12a]
等相與刻石傳徽斯文予春秋之徒也豈将茍其辭哉
雅敬宋公王臣之重次嘉譚子贊徳之義遥感耆舊去
思之勤越裳變風知周公之才之美吉甫作頌見申伯
于蕃于宣觀政将來惡可廢也頌曰降王宰兮逺國靈
歌北戸兮舞南溟酌七徳兮考六經政畫一兮言不再
草木育兮魚鼈寧變蓬屋兮改籬牆魚鱗瓦兮鳥翼堂
洞日華兮皎夜光火莫炖兮風莫颺事有迹兮惠無疆
崑崙寳兮西海財幾萬里兮嵗一來舟有島兮貨為臺
[059-12b]
市無欺兮路無盜旅忘家兮扄夜開越井岡兮石門道
金鼓愁兮旌斾好來何暮兮去何早犦牛牲兮菌雞卜
神降福兮公夀考
  開大庾嶺記         張九齡
先天二載龍集癸丑我皇帝御宇之明年也理内及外
窮幽極逺日月普燭舟車運行無不求其所寧易其所
弊者也初嶺東廢路人苦峻極行逕夤縁數里重林之
表飛梁嶪嶻千丈層崖之半顛躋用惕嶃絶其尤故以
[059-13a]
載則曾不容軌以運則負之以背而海外諸國日以通
商齒革羽毛之殷魚鹽蜃蛤之利上足以備府庫之用
下足以贍江淮之求而越人綿力薄材夫荷妻戴勞亦
久矣不虞一朝而見恤者也不由聖政其何以臻兹乎
開元四載冬十有一月俾使臣左拾遺内供奉張九齡
飲氷載懐執藝是度縁磴道披灌叢相其山谷之宜革
其坂險之故嵗已農隙人斯子來役匪踰時成者不日
則已坦坦而方五軌闐闐而走四通轉輸以之代勞高
[059-13b]
深為之失險於是乎鐻耳貫胸之類殊琛絶賮之人有
宿有息如京如坻寧與夫越裳白雉之時尉佗翠鳥之
獻語重九譯數上千雙若斯而已哉凡趨徒役者聚而
議曰慮始者功百而變常樂成者利十而易業一隅何
幸二者盡就况啓而未通通而未有斯事之盛皆我國
家仁澤寖逺絶垠胥洎古所不載豈可黙而無述也盍
刋石立紀以貽來裔是以追之琢之樹之不朽云
  端州石室碑         李 邕
[059-14a]
日者託宿祕篆寄傲神府撰竒討異注靈通感㝠搜海
堧遐矚坤極敞金闕疏玉堂河漢未際其源今昔罕聆
其語以為宛此山郭介在江墳薄人寰騰物外妙有特
起靈表澒洞綺田砥平錦嶂壁立肇衍洞穴延袤中堂
蹙怪積以萬殊呀地形以千變伏虎奔象浮梁抗柱激
濤海而洪波沸渭欱杳窱而羣峯嵯峨飛動逼人屹聳
驚視密微微而三分地道風蕭蕭而一變天時竇乳錬
於玉顔石牀列於仙座隔斷塵境矯集福庭寂兮寥兮
[059-14b]
恍兮忽兮使營魄九昇嗜慾雙遣形希羽翼志摩雲天
秦漢之間莫知代祀羲皇之上自成遐邈當是時也吏
修其職民恬其業流冗歸止介特乂安於是命友生挾
琴酌一歌一詠以遨以遊莫不解榻於斯加之杖龍遺
士駟馬凌晨避暑窟室締賞林巒撃石如鐘酌泉如水
固亦轉丹竈掇紫芝迹參寥之逺心愜習隱之幽求者
矣開元十五年正月二十五日撰
  石室記           李 邕
[059-15a]
高要郡北十五里有石室詭怪萬状崆峒其中發揮靈
蹤盤薄厚地皆神仙之窟宅為區粤之勝槩或有巨石
皆似蹲獸之顧疊花仰空的皪瓊脂色如截肪矣傍引
穴竅疑為洞門横聳石牀方次仙座西廂峭壁下有涵
泉漲澄鏡色味輕瑶漿東西倚山之陽二十餘里西通
武林東抵靈羊峽時開元十五年之春二月二十五日
右遷陳州刺史李邕記
  册祭廣利王記        失名
[059-15b]
皇帝乗時龍臨大寳三十載矣洪休鑠於元古元澤浸
於有截恢復五運更明三辰以為海者冲融浮天汗漫
吐氣闕/ 戴萬有朝百川屢效休徵之應未崇封建之
典逮天寳十載三月庚子册為廣利王明盛禮也分命
義王府長史范陽張九章奉玉簡金字之册将璧環幣
帛之貺拖毳衣繡潔牲正辭神理居歆佇百福而上達
帝道惟永視九瀛而咸乂洋洋乎未始有也初張公作
宰南海亟遷右職惠化未冺琴堂尚存人挹子竒之風
[059-16a]
時美相如之使議政之老惟見子孫佐書之史俱垂斑
白風闕郊候鱗雜歡迎詠舊徳於江干覩慈君於鷁首
咸謂愷悌君子令問不忘者歟夫典册光揚徳貴周洽
信美不著古人所慙敢舉其凡以記於石云天寳十載
暮春三月天王正上徳之元辰海君受王册之初吉也
  連州刺史㕔記        劉禹錫
此郡天文與荆州同星分壤制與番禺相犬牙觀民風
與長沙同祖習故常𨽻三府中而别合乃今最久而安
[059-16b]
得人統也按宋高祖世析郴之桂陽為小桂郡後以州
統縣更名如今其制義也郡從嶺州從山而縣其郡邑
東之望曰順山由順以降無名而相次者以萬數回環
鬱遶迭高爭秀西北朝拱於九疑城下之浸曰湟水由
湟之外交流而合輸以百數淪漣汨潏擘山為渠東南
入於海山秀而高靈液滲漉故石鍾乳為天下甲嵗貢
三百銖原鮮而膴卉物柔澤故紵蕉為三服貴嵗貢十
笥林富桂檜土宜陶瓬故侯居以壮聞石侔琅玕水孕
[059-17a]
金碧故境物以麗聞環峰密林激清儲隂海風敺温交
戰不勝觸石轉柯化為凉颸城壓赭岡踞高負陽土脈
嘘濕抵堅而散襲山逗谷化為鮮雲故罕罹嘔泄之患
函有華皓之齒信荒服之善部而炎裔之凉墟也永貞
元年余始以尚書員外郎坐黨累出補兹郡居無何吏
議以是遷也不足償其責故道貶為朗州司馬後十年
詔書徵還抵京師俄復前命佩故印綬而南曩之騎竹
馬北向相徯者咸仕郡縣巾韝來迎下車之日私唁且
[059-17b]
笑既視事得前二千石名姓於壁端宰臣王晙列卿劉
晃儒官嚴士元聞人韓泰僉拜焉或久於其治功利存
乎人民或不之厥官翹顒載于歌謡余不佞從郡公之
後肇武徳距於今凡五十有七人所舉者四君子猶振
裘之於領袖焉元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記
  南海神廟碑         韓 愈
海於天地間為物最鉅自三代聖王莫不祀事考於傳
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為祝
[059-18a]
融天寳中天子以為古爵莫貴於公侯故海嶽之祝犧
幣之數放而依之所以致崇極於大神今王亦爵也而
禮海嶽尚循公侯之事虛王儀而不用非致崇極之意
也由是册尊神為南海廣利王祝號祭式與次俱升因
其故廟易而新之在今廣州治之東南海道八十里扶
胥之口黄木之灣常以立夏氣至命廣州刺史行事祠
下事訖驛聞而刺史常節度五嶺諸軍仍觀察其郡邑
於南方事無所不統地大以逺故常選用重人既貴而
[059-18b]
富且不習海事又當祝時海常多大風将往皆憂戚既
進觀顧怖悸故嘗以疾為解而委事於其副其來已久
故明宫齋廬上雨旁風無所盖障牲酒瘠酸取具臨時
水陸之品狼籍籩豆薦祼興俯不中儀式吏滋不恭神
不顧享盲風怪雨發作無節人䝉其害元和十二年始
詔用前尚書右丞國子祭酒魯國孔公為廣州刺史兼
御史大夫以殿南服公正直方嚴中心樂易祗慎所職
治人以明事神以誠内外殫盡不為表襮至州之明年
[059-19a]
将夏祝册自京師至吏以時告公乃齋祓視册誓羣有
司曰册有皇帝名乃上所自署其文曰嗣天子某謹遣
某官敬祭其恭且嚴如是敢有不承明日吾将宿廟下
以供晨事明日吏以風雨白不聴於是州府文武吏士
凡百數交謁更諫皆揖而退公遂陞舟風雨少弛櫂夫
奏功雲隂解駮日光穿漏波伏不興省牲之夕載暘載
隂将事之夜天地開除月星明穊五鼓既作牽牛正中
公乃盛服執笏以入即事文武賔屬俯首聴位各執其
[059-19b]
職牲肥酒香樽爵静潔降登有數神具醉飽海之百靈
祕怪恍惚畢出蜿蜿虵虵來享飲食闔廟旋艫祥飇送
颿旗纛旄麾飛揚晻靄鐃鼓嘲轟高管噭譟武夫奮棹
工師唱和穹龜長魚踴躍後先乾端坤倪軒豁呈露祀
之之嵗風災熄滅人厭魚蟹五穀胥熟明年祀歸又度
廟宫而大之治其庭壇改作東西兩序齋庖之房百用
具修明年其時公又固往不懈益䖍嵗乃大和耋艾歌
咏始公之至盡除他名之税罷衣食於官之可去者四
[059-20a]
方之使不以資交以身為師燕享以時賞與以節公蔵
私蓄上下與足於是免屬州負逋之緡錢二十有四萬
米三萬二千斛賦金之州耗金一嵗八百困不能償皆
以丐之加西南守長之俸誅其尤無良不聴令者由是
皆自重慎法人士之落南不能歸者與流徒之胄百二
十八族用其才良而廩其無告者其女子可嫁與之錢
財令無失時刑徳並流方地數千里不識盜賊山行海
宿不擇處所事神治人其可謂備至耳矣咸願刻廟石
[059-20b]
以著厥美而繋以詩乃作詩曰南海隂墟祝融之宅即
祀於旁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今公明用享錫祐我
家邦惟明天子惟慎厥使我公在官神人致喜海嶺之
陬既足既濡胡不均𢎞俾執事樞公行勿遲公無遽歸
匪我私公神人具依
  燕喜亭記          韓 愈
太原𢎞中在連州與學佛人景常元慧遊異日從二人
者行於其居之後丘荒之間上高而望得異處焉斬茅
[059-21a]
而嘉樹列發石而清泉激輦糞壤燔椔翳却立而視之
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窪者為池而缺者為洞
若有鬼神異物隂來相之自是𢎞中與二人者晨往而
夕忘歸焉乃立屋以避風雨寒暑既成愈請名之其丘
曰竢徳之丘蔽於古而顯於今有竢之道也其石谷曰
謙受之谷瀑曰振鷺之瀑谷言徳瀑言容也其土谷曰
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徳也洞曰寒居
之洞志其入時也池曰君子之池虛以鍾其美盈以出
[059-21b]
其惡也泉之源曰天澤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
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詩所謂魯侯燕喜者頌也於是州
民之老聞而相與觀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無
與燕喜者比經營於其側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
作而地蔵之以遺與其人乎𢎞中自吏部郎貶秩而來
次其道途所經自藍田入商洛涉淅湍臨漢水升峴首
以望方城出荆門下岷江過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
由郴踰嶺猨狖所家魚龍所宫極幽遐瑰詭之觀宜其
[059-22a]
於山水飫聞而厭見也今其意乃若不足傳曰知者樂
水仁者樂山𢎞中之徳與其所好可謂協矣智以謀之
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儀於天朝也不逺矣以上/記
  峽山賦           沈佺期
峽山精舍端溪妙境中有紅泉分飛北嶺若乃忍殿臨
岸禪堂枕江桂蕊薰戸蓮花映窓銀函獅子之座金刹
鳳凰之柱野鹿矯而屢馴山雞愛而頻舞千層古龕百
仞明潭幡燈夕透枝鋒朝涵炎光失於攢樹凉風生於
[059-22b]
高竹仙人與天樂俱行花雨偕香雲并逐法侣徘徊齋
房晏開心猿久去怖鴿時來走何為者竄身炎野旋斾
京師維舟山下稽首醫王誓心無常向何業而辭國今
何縁而赴鄉豈往過而追及将來愆而預殃即撫躬以
内究幸修慝以自傷心悟辱而知忍迹繋窮而辨方省
爾來之放逐謂吾生之津梁闕/縹緲之間有禪關兮俯
㝷碧灣敕特賜之廣慶兮名標峽山嶄然七十二峯兮
高侵雲漢亘爾千百萬紀兮永鎮人寰切惟羊城五嶺
[059-23a]
之要衝清逺諸峯之高壓中有絶境山名曰峽澗穿一
水之流旁列兩峯之夾層崖䆳谷叠屏帳以重圍怪石
竒峯聳樓臺之高插山尖兮嶺危天環兮地旋前山踴
兮龍奮躍後山猛兮虎蹁躚冠出巫山之十二高超法
界之三千霧鎖煙籠真物外虛無之境月明風裊實壺
中别有之天春木茂兮翦琉璃春花開兮藹蘭蕙夏風
凉兮來殿閣秋露冷兮滴松檜冬爐煖兮薪炭酷嵗醪
酌兮杯盤美壮蓬萊三島之居類天闗五雲之際閒凭
[059-23b]
晚閣指天外之霞飛夢斷曉鐘聽雲間之鶴唳紀事者
曰昔在梁武帝統臨幅員亟降二庶子之青衿來五羊
之穗鞭其後化遊士以去此托舒州之夢焉於是雲奔
電激神殿一霎而至止雕梁峻柱金身丈六以巍然爰
立靈祠居二禺而作鎮中有梵刹羣列像以安禪輙有
怪異紛紜神靈出没達摩石兮聖蹟俱存觀音泉兮源
流不絶老人松畔竹交加白泡潭中魚跳躍猿環不見
時聆古木號風犀鎖已沉時有寒潭浸月更復臺高獅
[059-24a]
子巖産金芝蘚斑斑兮定心泉水淼淼兮放生池龍磨
角而江澄素練嶺縹幡而雲走輕旗舍利塔兮覩神人
之現波羅樹兮聞異香之竒煙鎖釣魚臺往事空追於
趙子雲迷和光洞今人莫覓乎昌期雲衲來遊琴書投
静恬然淡薄於吾是酩役役紛華而非所競何妨拚峽
山之遊恍乎歩蓬萊之境復系之以詩曰覽遍名山境
無如此峽山兩峯支碧漢一水抱清灣松老龍猶在波
澄勢自還煙波籠佛座風月伴僧閒騷容吟無盡良工
[059-24b]
畵想難竒哉真福地千古鎮人寰
  飲貪泉賦          胡 權
吳隱之擁節南海停驂石門過貪泉之廣陌若㫖酒於
汚尊由是徵圖籍之所載考耆舊之遺言云注兹而難
窮或飲移於性原公聞言有悟察事惟審十目所視表
執心而不回一勺之多遂舉杯而就飲重言曰所執在
我寧由此泉寫泠泠而从同潔已持惴惴而過甚防川
恬淡相質漸滂沱於徳澤清亷是守何汨沒於情田将
[059-25a]
正浮俗而去彼覩濫觴而在此臨川而不覺起予命酌
而乃從率爾盈科即挹聊抒思以盤桓健筆忽飛寫縁
由之綺靡既而威臨徐鎮塵淨邊空闔境而皆知嚮化
四方而靡不趨風量比滄溟皆控清而引濁心如白水
可原始而要終當其境接遐荒郡惟幽僻山藪而多含
瘴霧草木而少蒙膏澤道之云逺人不願適公蔵器以
俟時方遇君之側席泉云飲而名益彰心秉直而誓不
易則知真清特立瑕穢莫侵人飲酒而蕩志我飲泉而
[059-25b]
洗心胡不誇於一石而不愧於千金于以明好惡定能
否不貪為寳而可憐不飲盜泉而非偶懿哉君子之鴻
名竹帛永於不朽
  荔枝賦并序/         張九齡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實乃熟状甚壊詭味
 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嘗盛稱之
 諸公莫之知固莫之信唯舍人彭城劉侯弱年累遷
 經于南海一聞斯談倍復嘉歎以為甘美之極也又
[059-26a]
 謂龍眼凡果而與荔枝齊名魏文帝方引蒲萄及龍
 眼相比是時二方不通傳聞之大謬也每相顧閒議
 欲為賦述世務卒卒此志莫就及理郡暇日追叙往
 心夫物以不知為輕味以無味而疑逺不可騐終焉
 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無譽之間茍無深知
 與彼亦何以異也因導揚其實遂作此賦云
果之美者厥有荔枝雖受氣於震方實稟精於火離乃
作酸於此裔爰負陽以從宜蒙休和之所播涉寒暑而
[059-26b]
匪虧下合圍以擢本傍䕃畝而抱規紫文紺理黛葉緗
枝蓊茸霮䨴環合棼纚如盖之張如幃之垂雲烟沃若
孔翠于斯靈根所盤不高不卑陋下澤之沮洳惡層崖
之險巇彼前志之或妄何側生之見疵爾其勾芒在辰
凱風入律肇氣含滋芬敷謐溢緑穗靡靡青英苾苾不
豐其花但甘其實如有意乎端本固微文而玅質蔕葯
房而攢萃皮龍鱗以駢比膚玉英而含澤色江萍以吐
日朱苞剖明璫出冋然數寸猶不可匹未玉齒而殆銷
[059-27a]
雖瓊漿而可軼彼衆味而有五此甘滋之不一伊醇淑
之無算非精言之能悉聞者歡而竦企見者訝而驚仡
心恚可以蠲忿口爽可以忘疾且欲神於醪露何比數
於甘橘援蒲萄以見擬亦古人之深失若乃華軒洞開
嘉賔四㑹時當燠煜客或煩憒而斯果在焉莫不心奓
而體泰信琱盤之仙液實玳筵之綺繢有終食於累百
愈益氣而理内故無厭於所甘雖不貪而必愛沉美李
而莫取浮甘瓜而自退豈一座之所榮冠四時而為最
[059-27b]
夫其貴可以薦宗廟珍可以羞王公亭十里兮莫致門
九重兮曷通山五㠐兮白雲江千里兮青楓何斯美之
獨逺嗟爾命之不逢每被誚於凡口罕獲知於貴躬柿
何稱乎梁侯梨何幸乎張公亦因人之所遇孰能辨乎
其中哉以上/賦
 宋
  陳宫師留題羅浮山詩序    余 靖
道家品天下名山稱洞天者三十六號福地者七十二
[059-28a]
又有十大洞天而羅浮籍在大洞天之七其岫穴所通
逺則峩眉近則金壇盖蓬萊之一島神仙之聚窟豈獨
榮公秩之祀擅登壇之美而已哉彼嵩少終南中條太
華枕乎名利之塲故吟詠者日爭咀嚼含𠻳以買聲譽
而兹山磅礴海上寥寂千載自非安恬愉樂幽静者孰
肯於名外摛詞為不世之觀乎今宫師致政陳公嘗於
咸平初以太常丞領郡來此帥其屬而遊焉稚川煉藥
之區景泰㝠心之地咸有留詠觀夫大人君子之存誠
[059-28b]
也卷道而逺迹不羞於窘遭時而調元不謂之泰所以
託言寄意安於適而已矣故其解相印如脱屣豈不素
樂於閒曠哉博羅令黄君以曳𥚑之舊而希其高惜其
粉字塵蠧恐湮没而不紀遂琢翠珉而刻之以永其傳
靖躡屐來遊㑹其鏨刻因書嵗月于石中閣地居上方
幽境絶勝長老徳堅復為宗門之秀故立石于中閣云
  羅浮集序          譚 粹
嘗觀劉禹錫初見太華以為此外無竒及見荆山以為
[059-29a]
此外無秀及遊池州九華山然後悼前言之容易噫使
禹錫及見羅浮奚特九華山之比哉昔嘗一閲羅浮山
記乃郡掾郭之美採摭圖傳纂次編集其説謂是山通
勾曲之洞接茅山之勝浮雲濤于㑹稽分靈島于蓬萊
始疑其誕謾而未之信及元豐初承乏郡事遂獲親至
而目擊觀夫星壇天成石鑑圓潔湖韞氷玉竹産籠蔥
奏清音於樂池耀寒光于丹竈文禽異卉交錯如繡瑤
臺霞谷愈覽愈新誠可謂此外無竒羣峯壁立間數百
[059-29b]
里石樓倚漢鐵橋横空勢慿天倪影浸溟渤蒼翠蓊鬱
出雲為霖誠可謂此外無秀今年春被命東來㝷訪山
記已無較刻因命博蒐裒為全集命工刋鏤責付寳積
禪刹係厯管載庶幾傳於綿永而覽之者摉文悟景神
驚心得寧不韙與元符三年八月望日
  南山十詠序         劉仲湛
正陽郡山水於五嶺為勝槩郡城而南幾千歩於是郡
復秀絶秀之中鳴絃峯稱最觀其盤青峭壁排虛而起
[059-30a]
下壓巨流上摩層霄周視崢嶸森如導衛世傳大舜南
狩援琴於兹因而名焉故於其南建亭曰薰風亭下則
有涵暉谷淩煙嶂並載圖牒近嵗又遷立先師之廟居
於其址像殿齋廬之外復立二亭一閣一堂一院以為
學者講習宴息之所其爽塏幽致則控帶巖壑韜映雲
霞縱妙極毫素未能圖寫其彷彿矧蕪詞蔓語一聨一
詠而欲模状哉是以文於石題於板前後鱗次中的者
益寡惟今古渤海舍人篆勒廟垣有江聲寫洙泗山色
[059-30b]
似龜蒙之句比興切至得風雅深㫖其餘衆作則若九
牛在目不遇庖刃也主上應元符之嵗仲湛以佐著作
局來守是郡郡僻事簡間得與僚友遊賞其下既而歡
曰物之奮竒蓄異雖在朝市不遇知音者則必與夫碌
碌同棄况其遐逺者乎暇日因用古體賦成十章刻之
石壁庶以洩兹山之久憤且使觀而詠之者識桑林之
音耳宋元符四年吉旦朝奉郎祕書丞知軍政兼管内
勸農事武威尉劉仲湛述
[059-31a]
  贈李茂先教授南恩州序    真徳秀
温陵李茂先遊天子學七年取上第而歸不以南恩為
逺且陋也往教授之曰吾先子之所莅也始恩有學而
不教有田而不廪有教官而不職其職以舉恩之士思
其徳者至今不衰吾之往也所以續吾先子之志也予
聞之歎曰中庸以善繼志為孝茂先此行於是乎知孝
矣抑未知茂先之所以敎授俾為士者窮理反身為有
用之學乎毋亦脂澤其言繁其技以求合於有司也者
[059-31b]
眉山翁為珠崖之士賦詩有滄海何嘗斷地脈之語盖
謂茍有人山川不能限之所以勉其自力於科第也雖
然士於科第特以為行道之資耳要可貴則不在是茂
先往矣州之士有可與共學者進而敎之曰恩誠逺且
陋彼曲江日南視恩庸何愈而張文獻姜相國出焉二
氣五行鍾為人物顧豈有嶺海之間耶特患未知所以
學爾繼自今從吾遊者必以大學為戸庭中庸為閫奥
宅非仁勿居路非義勿踐孝弟其纓弁忠信其履綦安
[059-32a]
知異時無躡二公之躅者茂先於是敎其人庶乎不負
所職而於先君子有光焉然必得之已者深而後傳之
人也信茂先之於學其可矣乎茂先金玉其人予固以
是懋之因其行筆之以贈紹定六年二月以上/序
  韶州府新建公署記      余 靖
古者諸侯宫室車服各視其命之數故臺門露寝将将
耽耽自秦人罷侯漢沿魏襲郡有守州有牧頒詔專生
殺慮其久而固人心必三歳而易之修職貢於天子在
[059-32b]
千里外則遞促其期有再期而易者故州人視刺史如
路人刺史視公堂如傳舍民病尚不肯療矧肯完葺廨
宇耶韶在番禺之北去天子都城三千而遥故為逺官
去留之心不固又可知矣皇上即位之八年以今尚書
外郎太原王君守其土下車之始綱目咸振束黠吏以
繩墨制強宗以斧斤威聲一馳境内知禁然後險者傾
潦者平痼者愈魘者醒仆者起昧者明霜清物寒日和
春融畏愛所交衣被黔首於是中詔得比内諸侯滿三
[059-33a]
載而易從所請也政成事簡地居衝要築室卑陋人何
所瞻不欲視廨舍如前人之視民病也由是因基搆程
用度壮棟梁麗榱桷山有美材不賦於民官有繕工不
煩於役煥諸侯之采章謹列郡之儀式挈壺所以授朔
樹㦸所以示威乃伉高門以備其制分爭辯訟夙興夜
寐外至中堂各有攸處首狥公也兎穴防奸簡書山積
虎符領兵器甲犀利對峙二庫加以層樓謹曝凉也接
賢序賔容豆舉觶則有東西小㕔地煖春和百卉先媚
[059-33b]
亭曰探芳疏池釃流一水迴合亭曰環翠射侯之亭曰
百中可以觀徳也燕居之亭曰清虛可以熈神也翬飛
翼舒不僭不偪城隅一樓景最竒絶東溪北山秀在眉
宇落成之日露襲竹栢味飴顆珠圓美可愛亭曰甘露
紀嘉瑞也至於胥吏分聨廩儲供上風雨之庇使葺之
工既畢民吏趨走扶伏固請礱石刻文以紀成績星飛
一介見辱嘉命謹按圖經控扼五嶺韶為交衢父老相
傳虞舜南巡奏樂於此郡因以名西漢置曲江縣為南
[059-34a]
海之望邑西晉立東衡州居湖南之屬城齊梁為始興
郡置内史以莅之偽劉割據析其地建英雄二州故始
興之名移於他郡皇朝開國軍事民政咸俾儒臣領之
邕容經畧名存實亡擬於舜韶彼則負矣脣齒江湘咽
喉交廣地之重也霜露比均疫癘南盡氣之和也霞變
萬栱雲蒸千礎麗之廣也合是數美為郡國最不亦善
乎君以天聖元年自殿中丞領銀莵符㫷年之間再增
秩至屯田員外郎則為郡之才之政為萬乗知可見矣
[059-34b]
明道元年十一月重建
  余襄公神道碑        歐陽修
始興襄公既葬於曲江之明年其子仲荀走於亳以來
告曰余氏世為閩人五代之際逃亂於韶自曾高以來
晦迹嘉遯至於博士府君始有禄仕而公繼之以大曲
江僻在嶺表自始興張文獻公有聲於唐為賢相至公
復出為宋名臣盖余徙韶厯四世始有顯仕而曲江寂
寥三百年然後再有聞人惟公位登天臺正秩三品遂
[059-35a]
有爵土開國鄉州以繼美前哲而為韶人榮至於褒䘏
贈諡始終之寵盛大盖褒有詔䘏有物贈有誥而行諡
考功有議有状合而誌之以閟諸幽有銘可謂備矣惟
是螭首龜趺掲於墓隧以表見於後世而昭示其子孫
者宜有辭而闕焉敢以為請按余氏韶州曲江人曾祖
諱從祖諱榮皆隱不仕父諱慶太常博士累贈太常少
卿公諱靖字安道官至朝散大夫守工部尚書充集賢
院學士知廣州軍州事兼廣南東路兵馬都鈐轄經畧
[059-35b]
安撫使柱國始興郡開國公食邑三千六百戸食實封
二百戸治平元年自廣朝京師六月癸亥以疾薨於金
陵天子惻然輟視朝一日賻以粟帛贈刑部尚書諡曰
襄明年七月乙酉返葬於曲江之龍歸鄉成家山之原
公為人質重剛勁而言語恂恂不見喜怒自少博學強
記至於厯代史記雜家小説隂陽律厯外暨浮屠老子
之書無所不通天聖二年舉進士為贑縣尉以書判㧞
萃改将作監丞知新建縣再遷祕書丞刋較二史充集
[059-36a]
賢較理天章閣待制范公仲淹以言事觸宰相得罪諫
官御史不敢言公疏論之坐貶監筠州酒税移泰州已
而天子感悟亟復用范公而因之以被斥者皆召還惟
公以便親乞知英州遷太常博士丁母憂服除遂遷為
集賢較理同判太常禮院景祐慶厯之間天下怠於久
安吏習因循多失職及趙元昊以夏叛師出久無功縣
官財屈而民重困天子赫然思拯頽弊以修百度既以
更用二三大賢又增置諫官四員使言天下事公其一
[059-36b]
人也即改右正言供職公感激奮勵遇事輙言無所迴
避姦諛權倖屏息畏之其補益多矣然亦不勝其忌嫉
也慶厯四年元昊納誓請和将加封册契丹以兵臨境
上遣使言為中國討賊請止毋與和朝廷患之欲聴重
絶夏人而兵不得息不聴生事北邊議未決公獨以謂
中國厭兵久矣此契丹之所幸一日使吾息兵養勇非
其利也故用此以撓我耳是不可聴朝廷雖是公言然
猶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諌議大夫以報公從十餘騎馳
[059-37a]
出居庸闗相見於九十九泉從容坐帳中辨折往復數
十卒屈其議取其要領而還朝廷遂發夏册臣元昊西
師既解嚴而北邊亦無事是嵗以公知制誥史館修譔
而契丹卒自攻元昊明年使來告捷又以公往報坐習
彼語出知吉州怨家因之中以事左遷将作少監分司
南京公怡然還鄉里杜門謝賔客絶人事凡六年天子
每思之欲用者數矣大臣有不喜者第遷光禄少卿於
家又以為雅州刺史夀州兵馬鈐轄辭不拜皇祐二年
[059-37b]
祀明堂覃恩遷衛尉卿明年知䖍州丁父憂去官而蠻
賊儂智高陷邕州連破嶺南州縣圍廣州乃即廬中起
公為祕書監知潭州即日疾馳在道改知桂州廣南西
路經畧安撫使公奏曰賊在東而徙臣西非臣志也天
子嘉之即詔公經制廣州而智高復西走邕州自智高
初起交趾請出兵助討賊詔不許公以謂智高交趾叛
者宜聴出兵毋阻其善意累疏論之不報至是公曰邕
州與交趾接境今不納必忿而反助智高乃以便宜趨
[059-38a]
交趾㑹兵又募儂黃諸姓皆縻以職與之誓約使聴節
制或疑其不可用公曰使不與智高合足矣及智高入
邕州遂無外援既而宣撫使狄青㑹公兵敗賊於歸仁
智高走入峒邕州平公請復終䘮不許諸将班師以智
高尚在請留公廣西委以後事遷給事中諌官御史列
疏言公功多而賞薄再遷尚書工部侍郎留廣西逾年
撫緝完復嶺海肅然又遣人入特磨襲取智高母及其
弟一人俘於京師斬之拜集賢院學士而徙知潭州又
[059-38b]
徙青州再遷吏部侍郎嘉祐五年交趾宼邕州殺五巡
簡天子以謂恩信著於嶺外而為交趾所畏者公也驛
召以為廣西體量安撫使悉發荆湖兵以從公至則移
檄交趾召其臣費嘉祐詰責之嘉祐惶恐對曰種落犯
邊罪當死願歸取首惡以獻即械五人送欽州斬於界
上公還邕人遮道留之不得明年以尚書左丞知廣州
英宗即位遷工部尚書代還道病卒享年六十五公經
制五營前後十九年凡治六州所至有惠愛雖在兵間
[059-39a]
手不釋卷有文集二十卷奏議五卷三史刋誤四十卷
娶林氏封魯郡夫人子男三人伯荘殿中丞早卒仲荀
今為屯田員外郎叔英大理評事女六人長適職方員
外郎郭師愈次適屯田員外郎孫邵次適宿州觀察度
支使周熊次適祕書省較書郎章惇裕次適越州上虞
縣主簿張元潭一尚幼孫男七人嗣恭嗣昌皆大理評
事嗣隆太常寺奉禮嗣徽嗣光嗣立嗣京未仕孫女五人
銘曰余遷曲江仍世不顯奮自襄公有聲甚逺始興開
[059-39b]
國襲美於前兩賢相望三百年間偉哉襄公惟邦之直
始登於朝官有言責左右獻納姦諛屏息慶厯之治實
多補益逢時有事奔走南北功書史官名在異國出入
艱勤咸有一徳小人之讒公廢於里一方有警公起於
家威行信結嶺海幽遐公之在焉帝不南顧胡召其還
殞於中路返匶來歸韶人負土代石刻辭立於墓門以
貽來世匪止韶人
  永濟行宫記          張 維
[059-40a]
永濟夫人龍母温者晉康郡之程水人也其先不可得
考記秦始皇時夫人浣於江岸旁得卵如斗異焉持歸
蔵於器中後有物如守宫破卵而出長數尺性喜水投
之江嬉逰自適每夫人往觀輒以魚置其側而去一日
夫人治魚誤揮刀斬其尾遂不復見久之復來猵身生
鱗文有五色頭有兩角夫人與鄉里始以為龍郡守以
上聞始皇遣中使盡禮致聘将納夫人於宫夫人不樂
使者敦迫上道數旬至始安郡一夕龍引所乗船還程
[059-40b]
水使者復還龍復引歸凡數次夫人果以疾殞既葬西
源上後大風雨其墓忽移在江北即今悦城也闔境畜
乗皆汗而疲困晝夜號哭有聲如人逺近神之共立龍
母廟於墓旁祈禱應答如響唐太和中李景休㑹昌趙
令則刻文於碑詳矣宋熈寧丙辰嵗交賊犯順皇師致
討甲兵糧饋之運舟尾相繼未嘗有風波之虞使者具
言夫人有功於國宜在祀典戊午詔贈龍母為永濟委
官增修悦城廟貌樓居宏壮州之西南隅夫人行宫枕
[059-41a]
江干下臨石磧其居高爽而棟宇頹壊風雨莫庇郡人
徐曉王恩陳京等議欲率衆營構一新衆意未齊㑹維
以罪來𨽻郡籍因為文出錢以倡率皆奉行率錢得五
十六萬鳩工聚材踰月告成祠堂邃深拜閣巍峩門厨
廊廡儼然有序制度不侈不廣而木石精悍可以延永
望者莫不偉焉乙丑春日記
  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 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則是皆有以參天地
[059-41b]
之化闗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矣故
申吕自嶽降而傅説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孟子
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
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
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是孰使之然哉其必
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
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
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自東漢以來道䘮文弊異
[059-42a]
端並起厯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
正盖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闗盛
衰浩然而獨存者乎盖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
至惟天不容偽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
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故公之精誠能開衡
山之雲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弭
[059-42b]
皇甫鎛李逢吉之謗能信於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
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盖其所能者天也其所
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徳為之師自
是潮之士皆篤於文行延及齊民至於今號稱易治信
乎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而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而
廟在刺史公堂之後民以出入為艱前守欲請諸朝新
廟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
[059-43a]
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悦服則出令曰願新公廟
者聽民懽趨之卜地於州城之南七里朞年而廟成或
曰公去國萬里而謫於潮不能一嵗而歸沒而有知其
不眷戀於潮也審矣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
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
焄蒿悽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
理也哉元豐七年詔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韓文
公之廟潮人請書其事於石因為作詩而遺之使歌以
[059-43b]
祀公其詞曰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天孫
為織雲錦裳飄然乗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粃糠西逰
咸池畧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翺翔汗流
籍湜走且僵滅沒倒景不得望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
南海窺衡湘厯舜九嶷弔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
鮫鱷如驅羊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犦牲
雞卜羞我觴於粲荔丹與蕉黄公不少畱我涕滂翩然
被髮下大荒
[059-44a]
  伏波廟記          蘇 軾
漢有兩伏波皆有功徳於嶺南之民前伏波邳離路侯
也後伏波新息馬侯也南越自三代不曾有秦雖逺通
置吏旋復為夷邳離始伐滅其國開九郡然至東漢二
女側貳叛海南振動六十餘城其世祖初年天下民勞
厭兵方閉玉闗謝西域况南荒不足以辱王師非新息
苦戰則九郡梗化至今矣由此論之兩伏波廟食於嶺
南均矣古今所傳莫能定於一自徐聞渡海適朱崖南
[059-44b]
望連山若無若有杳一髮耳艤舟将濟股栗䘮魄海上
有伏波祠元豐中詔封忠顯王凡濟者必卜焉某日可
濟乎必告然後敢濟使人信之如度量衡平必不吾欺
者嗚呼非盛徳孰能如此自漢以來朱崖儋萬或置或
否揚雄有言朱崖之棄捐之力也否則介鱗易我衣裳
此言施於當時可也自五代中原避亂之人多家於此
今衣冠禮樂班班然矣其可復言棄乎四州之地以徐
聞為咽喉南北之濟者以伏波為指南事神其可不恭
[059-45a]
某以罪謫儋耳三年今獲還海北往返皆順風無不答
神貺乃碑而銘曰至險莫測海與風至幽不仁此魚龍
至信可恃漢兩公寄命一葉萬仞中自南而北洗汝胷
撫循民夷必精通自南而北端汝躬屈伸窮達正直忠
生為人英沒愈雄神雖無言我意同
  峻靈王廟碑         蘇 軾
古者王室及大諸侯國皆有寳周有琬琰大玉魯有夏
后氏之璜皆所以守其社稷鎮撫其民人也唐代宗之
[059-45b]
世有比丘尼若夢恍惚見上帝者賜八寳以獻諸朝且
傳帝命曰中原兵久不解腥聞于天故以此寳鎮之則
改元寳應以是知天亦分寶以鎮世也自徐聞渡海厯
瓊至儋耳又西至昌化縣西北二十里有山秀峙海上
石峰巉然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俚人謂之山胳
膊而偽漢之世封其山神為鎮海廣徳王五代之末南
夷有望氣者曰是山有寳氣上達於天艤舟其下斷山
發石以求之夜半大風浪駕其舟空中碎之石峯之右
[059-46a]
夷皆溺死儋之父老猶有及見敗舟山上者今獨有矴
石存焉耳天地之寳非人所得睥睨者晉張華使其客
雷煥發豐城獄取寳劍佩之終以忠遇禍坐此也夫今
此山之上上帝賜寳以奠南極而貪冒無知之人欲以
力取而已有之其誅死宜矣元豐五年七月詔封山神
為峻靈王用部使者承議郎彭次雲之請也紹聖四年
七月瓊州别駕蘇某以罪遣於儋至元符三年五月有
詔徙亷州自念謫居海南三載飲鹹食腥凌暴颶霧而
[059-46b]
得生還者山川之神實相之謹再拜稽首西向而辭焉
且書其事碑而銘之山有石池産紫鱗魚民莫敢犯石
峰之側有荔枝黄柑得就食持去則有風霆之變銘曰
瓊崖千里塊海中民夷錯居古相䝉方壺蓬萊此别宫
峻靈獨立秀且雄為帝守寳甚嚴恭庇廕嘉榖嵗屢豐
大小逍遥逐鰕龍鶢鶋安棲不避風我浮而西今復東
碑銘赫然昭無窮
  瓊州惠通泉記        蘇 軾
[059-47a]
禹貢濟水入於河溢為滎河南為滎陽河北曰滎澤沱
潛本梁州二水亦見於荆州水行地中出沒數千里外
雖河海不能絶也唐相李文饒好飲惠山泉置驛以取
水有僧言長安昊天觀井與惠山泉通雜以他水十餘
缶試之僧獨指其一曰此惠山泉也文饒為置水驛瓊
州之東五十餘里有三山菴下有泉味類惠山泉東坡
居士過瓊菴僧惟徳以水餉焉且求為名之曰惠通元
符三年六月十七日記
[059-47b]
  嵗寒堂十二石記       蘇 軾
登州下臨大海目力所及沙門鼉磯卓牛大竹小竹凡
五島惟沙門最近兀然焦枯其餘皆紫翠巉絶出沒濤
中真神仙所宅也上生芝草木皆竒偉多不識名者又
多美石五采斑斕或有金色熈寧己酉嵗李天章為登
守吳子野往從之逰時解貳卿致政退居於登使人入
諸島取石得十二株皆秀色粲然適有舶在岸下将轉
海至潮子野請於解公盡得十二石以歸置所居嵗寒
[059-48a]
堂下近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未有取北海置南海者也
  威武廟碑隂記        李 綱
故翰林學士承㫖蘇公謫儋耳既北歸作伏波将軍廟
碑言兩伏波皆有功徳於嶺表廟食海上為往來濟者
指南辭意瓌偉自作碑迄今逾三十年未克建立盖闕
典也綱以罪謫知萬安行次海濵疾作不果謁祠下遣
子某攝祭病卧館中黙禱於神異時儻得生還往返無
虞當書蘇公所作之碑刻石廟中使人有所觀以答神
[059-48b]
貺時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有四日也既得吉夜半乗
潮而渡翼日次瓊筦恬無驚憂後三日祗奉徳音䝉恩
聽還疾良愈躬禱行宫卜以十二月五日己丑北度不
吉再卜六日庚寅吉己丑晝風霾大作庚寅乃息日中
潮來風便波平舉帆行安如枕席海色天容軒豁呈露
不一時已達岸乃知神之威靈肸蠁昭著如此蘇公之
言信不誣也次雷陽書碑施金委郡守董侯總其事大
書深刻垂之無窮且序所以䝉神之休者志碑隂式告
[059-49a]
觀者正廟新息馬侯也宣和中詔封忠烈王皆在蘇公
作碑之後故併記於此
  五仙觀記          張 勵
廣為南海郡治番禺之山而城以五羊得名所從來逺
㕘考南粤嶺表記諸録并圖經所載初有五仙人皆手
持榖穗一莖六出乗五羊而至仙人之服與羊各異色
如五方既遺穗與廣人仙忽飛昇以去羊留化為石廣
人因即其地為祠祀之今祠地是也然所傳時代不一
[059-49b]
或以為周顯王時或以為漢趙佗時或以為呉滕修時
或以為晉郭璞遷城時説雖不一要其大致則同漢距
今千三百餘年而呉晉亦八九百餘年前此未之有改
也廼者守吏更治州舍輙遷祠他所後守繼以其地斥
酒室真仙失故處非徒神之不安也而人亦不安嵗多
有怪風盲雨疫癘間作或海溢水潦為患州人咸以五
仙失所處而然願還其舊有日矣政和三年春二月余
自鄉郡移守此州夏四月至官聞州人之説訪聞故址
[059-50a]
猶有存者又因讀昔守程公師孟詩云欲舉輕舟印碧
虛善鄰猶得道流居及蒋公之竒詩云州宅之西敞華
堂我來拜跪焚寳香堂中塑像何所見乃有五仙乗五
羊二公近在熙寧元祐間則知其遷徙亦未久今不復
将遂失其故處遺跡掃矣名存實廢後何所考據秋八
月乃即故地規度還其所侵畚除瓦礫草萊以胥棟宇
恭承𤣥圭冬祀赦文應古蹟壇塲福地靈祠勝蹟所在
令守令常加崇奉由是滋不敢置明年八月祠成其月
[059-50b]
二十七日奉舊像并五石還祠維守土之臣事神治民
皆其本職矧朝廷命令叮嚀如是其敢弗䖍予且代去
慮來者之不知又有改之者謹書以告期永無廢焉
  放生池記          真徳秀
天地之大徳曰生聖人贊天地範隂陽裁成滋育之化
以蕃庶類之殖羽騰蹄遶鱗流食息蠢動根荄均被其
徳澤亦大矣紹興癸亥夏詔郡縣訪唐舊跡置放生池
申嚴法禁以敦忠厚之風潮於西山之麓堙湖餘壤僅
[059-51a]
存步畆蓮池以奉約束索魚於筌傾缶以注邀禽於籠
拊掌而揚沿襲浸久罔有革之者恭惟太上皇帝體堯
舜以推至仁稽商周以恢洪業量包溟渤恩沛雨露齎
志𢎞廓豈以㝷常之丘壑縱噞喁啾唧之惠為哉今皇
上䖍奉嚴訓篤行不絶好生之徳洽於邇遐羣黎萬物
咸薰陶於泰和之域乾道乙酉秋守臣曾造來莅斯邦
政事條舉朞年而治乃詢元耆有立江立界之意命海
陽邑令張某相所以易之為城之東清江浩漫逺源而
[059-51b]
衆㑹晝夜之流混混不停於是即其要津累塞建閣以
際𢎞深礱石刻名於其側掲標上下共十里以禁採捕
渉旬而號孚誠允稱於承宣之職矣噫濟以乗輿曷若
杠梁之為便灌以桔橰曷若霡霂之為渥鱔鰌之溝奚
可以活鱣鮪鷦鷯之枝奚可以舒鴻鵠詳斯池之規方
於曩制曠邈優裕任其自適廣平多衆巨細之兼容無
一物之不得所是以前瞻則晨峯弄暉而征鴻和西顧
則暮雲歸岫而棲翮集南觀則洪潮嘘吸而鯨鱷潜北
[059-52a]
望則層巒幽翳而麋鹿伏徙倚而環視之頒首莘尾漾
鬐歔鬛油油洋洋於波濤間而鳧鷖鵁鶄之屬徊翔乎
煙渚低昻於砂磧迄無網罟繒弋之虞仰而思之躊蹰
而繹之永與聖夀長久等於生生不窮之道焉書載咸
若之訓詩詠於牣之章其見於今日乎老臣居枕江湄
時樂斯樂故特書於石
  伏波将軍廟記        袁 潭
隂氣復回必發為震霆神功湮渝必騰為光怪崇功茂
[059-52b]
績久翳則增明其漢伏波路公之謂乎初武帝有事於
邊庭公以右北平太守從驃騎直𢷬金山斬首捕敵二
千七百級以功封邳離侯南越尉趙陀之死也越王有
歸漢之志元鼎四年詔以諌大夫終軍宣辭於南越公
以衛尉将兵屯於桂陽明年以衛尉為伏波将軍討呂
嘉之叛公自桂陽下匯水與樓船将軍楊僕㑹兵俱至
番禺越人乃城守僕方力攻縱火焚城西公遣使賜印
以招徠之越人素聞伏波名於是悉城來降不煩一陣
[059-53a]
遂開九郡飲馬於儋耳焚舟於瓊山示弗復用兵所以
宣暢王靈威加海宇徳被黎庶者固宜紀之太常銘之
鍾鼎有聞於無窮而血食於後世矣惜乎太史公不為
立傳其事則既見於他文固以可惜東漢建武馬公文
淵討女子側貳之亂亦命之曰伏波盖追前所已成之
勲託之名以驚動羣聽耶文淵長驅苦戰安靖五溪足
以繼公無愧而謂復出於上不可也公開九郡於其初
文淵破二女於其後其功同其名譽同其有徳於逺人
[059-53b]
又同則其血食於此方宜其無異也海濵之祠不載其
創立之年後世亦莫知為誰中間嘗請於朝錫之王爵
記事者始以為公俄有以為文淵者其後有識之士考
訂遺跡建别廟以祀公再請於朝亦命以王爵公於是
與文淵並駕無餘恨矣紹興四年提㸃刑獄公事青社
董公弅按行諸部南抵於海渉鯨波宣上徳意往返叩
二祠悵然念公祠宇蕞陋獨在一隅不足以侈神靈而
昭示無窮思撤而新之以語知軍州事九江陶公堯夫
[059-54a]
公乃手為規晝委兵馬監押開封趙公价董其役以七
月一日聚工落成于十有二月十有七日二廟一新重
門雙峙庭宇寥豁廟貌修潔增廣於舊數倍既成以圖
來公命宋臺袁潭為之記潭曰自古有志於功名之士
或阨於下位至沒世而無聞十常八九功名不如意而
不克終幸而功適成於當時可傳於後世又或不幸以
疑似掩其名不暴白於人耳目天下事其不可必如此
然而士患志不立不患功不成功患不及於民不患不
[059-54b]
傳於久公之聲稱幾滅矣一旦暴白千載之下如霆凌
空如劍衝斗翳而增明終莫能掩天下事可必者勉之
其不可必者聽之以待考古之士有若董公倡之陶公
和之忠勇之士莫不聞風而振起亦足以補太史公之
闕云
  新州竹城記         胡 寅
新昌郡自兩漢及齊皆縣置號曰臨允至蕭梁氏始升
為新州廢於隋而復於唐本朝因之既七百年亦可謂
[059-55a]
古郡矣然有城而無郭無以攷其故惟城之北曰朝天
門者斷墉翼之巋然猶存讀其記則政和中太守古公
革承詔所為經始之績未就緒也城纔一里百有十二
步耳僅容州治列廩獄餘官廨民居悉在城外莫為保
障理不應爾紹興二十年八桂黄齊義卿由肇慶别駕
來攝郡符值鼠盜數十輩依山為害官兵三討而未克
坊市數驚最後受諭出降人猶洶洶義卿於是有興築
之意㑹真拜郡乃俾推官朱洵權令黄熈巡行四周求
[059-55b]
古遺跡相今所宜標示其處分委兵馬監押趙公傃巡
檢董元縣尉周祺各督所部丁夫彞凹凸禆狹虛基址
既堅取野竹駢植之環袤一千二百八十四丈再月而
畢不愆於素或曰闢土為城不易之道也恐其未堅則
有蒸而築之者矣虞其易圯則有甓而石之者矣今也
望固禦於檀欒蔽翳之間曾是以為可乎唐大中中王
式為安南都䕶始至無城池式乃立木栅塹其外而栽
竹焉時詔蠻浸強莫能犯也孰謂竹不可恃哉凡物有
[059-56a]
同類而殊材者斯竹也引梢如城分枝如棘既衆且多
森如蒺藜其叢則轇輵緻密望隔表裏及嵗久而愈繁
雞鶩羔豚不能道也或者火之葉燬幹存乃益悍勁嗚
呼異哉昔樊川子目于郊園賦所見者有曰竹林外裹
兮十萬丈夫甲刃樅兮密陳而環衛始以為詞人之空
言今施於實用乃如此物孰不然在人處之且方言刺
竹曰竻竹盖嶺南謂刺竹云工庸告成竹日盛長州之
人歡喜晏然若有壁壘之恃咸曰後之來者與公同志
[059-56b]
本之以徳政重之以備豫申嚴戒令有培勿翦非特甘
棠一召伯之思也其為斯民之惠所覃逺矣義卿勤於
職業厚於愛民興利補弊甚衆新興戸知之若推排丁
口以均徭賦役既新子城樓觀雉堞又作南門及竹城
則其最大者也郡學正麥克等來道耆老之意恐久而
無傳丐余為之記余憂患疹疾筆力衰老不能兼載衆
美獨最其大者而書之云爾
  平賊碑記          陸升之
[059-57a]
紹興三十年夏陵鐵吳文精以卒叛官軍戰不利兩尉
死告急於府命戍将以桂邕融宜之師來厯三時連戰
一裨将又死賊張甚朝廷劄三司招捕轉運判官右朝
奉大夫闕二/字鄧公冒瘴暑踰千二百里視師號令始震
五月辛夘縛兩賊首檻送府下俘馘三百縱其萬人給
之田雷高化三州罷警民大悦惟宋受命薄海内外罔
不臣屬嶺以南去京師尤逺自交人儂智高伏辜今百
有餘年民不知戰靖康之禍徧天下獨百粤晏然故官
[059-57b]
吏不戒於亂姦人一呼醜類響應盜賊剽出凶燄日煽
屠遂溪吳川二邑睥睨三郡益縱兵不測非公天資忠
厚奮不顧身為國討賊得無為天下之憂至遣将出禁
卒如慶厯時乎考績較功豈不綽然哉敢銘於石用永
憲於後銘曰天子中興臣妾萬方山川鬼神孰敢不祥
南粵之墟古今之疆提兵叫呶維彼獝狂天生鄧公金
節煌煌攘除凶殃汝艘于洋汝柵于岡王誅是将霆震
于威徳風以翔釋其從舍各歸而鄉男菽女桑億載萬
[059-58a]
年罔有害塲我民有言誰踰公功往告天子惟公是庸
惟禄是崇粵山蓁蓁海波溶溶我銘于斯以詔無窮
  重建東嶽行宫記       崔與之
邑之南二里嶽舊有祠祠已久而廢為之宰者奪於簿
領之繁束於財用之乏不遑及張侯來樽節浮費纔數
月而公帑充牣於是訪諸屬里有今當營繕而昔病未
能者咸與新之以故百廢俱興一旦邑人以祠為請侯
戄然曰神與令均受民寄而祠不稱令之咎也奚辭乃
[059-58b]
鳩工度材相其故址而加敞焉規模雄深丹雘煇煥塑
繪悉備森列乎神之左右者色荘心敬而善念以生兹
固宅神亦化民之一助也侯乃致書屬與之以識其事
再拜辭不敏弗克且曰嶽諡公古例也而以帝稱自本
朝始庸非有功於民乎有功於民崇其祀宜也亦令責
也然而侯之意所以奉神庇民之外初非有所覬也侯
名勲字希聖丞相魏國公之姪孫南軒先生則其叔父
也侯守魏公忠亮之節而又親承南軒誠敬之學此心
[059-59a]
所存毫髮無歉復有何求於神哉始至眡章以例告廟
觀其致祝之辭寡簡數語信所行於心而委禍福於㝠
㝠對越之際已見其真今獨於此而有所覬誰其信之
大抵嶽祠徧天下民之遷善悔惡者趨焉侯字民以仁
而又託民以神是役也可以堅人向善之心可以答神
庇民之貺而侯一無與焉乃侯之本意也亦與之所願
識也紹興甲寅四月記
  建集靈廟記         宋 諤
[059-59b]
連之封内民以數椽屋立土木像供香火薦牲血嵗時
坎鼔鏗金以從事於鬼神之事者浩不可紀往往多出
於閭閻鄙語之淫私考其載在祀典正而不它者纔二
十餘所大率皆有額爵惟六侯之神最為靈顯獨其爵
額功徳昭著民所畏信久而不忘傳曰盛徳及民必百
世祀者幾是歟昔在皇祐中儂獠犯邑瘟淫蠱食寖及
于連時太平日久民不識金革竄伏山谷城郭蕭然神
于是時炳靈助順散出隂兵布匝城壘旗幟戈甲當晝
[059-60a]
赫變賊莫測其所自謂有王師之至聞風鶴之聲覩草
木之象者無不震慓巳而遯走境内以安其後事聞於
朝得賜金額廟向乾崑山峭壁萬仞豐隆峻極北與九
嶷相甲乙下臨潮水飛流濺沫來如奔雷激電澤洞所
瀦蛟龍伏焉故其神集山川之靈能興風雨捍患救災
福及一方凡盜賊兵火之不測水旱疫癘之無常禱焉
立應事再聞於朝得賜金爵可謂不慙於廟有徳於民
血焉而不忝其祀者其與木居士置諸道隅聾瞽愚昧
[059-60b]
使往來徼無根之福者豈不相萬萬哉紹興辛酉冬修
武郎閤門祗候殿前司摧鋒軍統領軍馬黄進被天子
命來戍于連按兵示威不窮不黷積年猾宼影滅跡絶
民晏如也一日觀兵升髙望逺以鞭指崑湖之山謂左
右将校曰連以山得名是山扶輿鬱積上薄霄漢一州
清淑之氣盡屬於是是中必有仙人釋子之館必有神
靈之宫俯問田夫對以六侯之迹於是退而清晨齊沐
率其部帳公謁祠下精䖍祀事牲肥酒㫖恍惚之中若
[059-61a]
有鬼神之物隂來格者奠畢徘徊瞻顧歎屋卑陋不足
以稱邦人之崇奉於是願割己俸易而新之左右将校
有樂出財力者亦所不問不踰時殿宇深邃神威凜凜
入其門升其堂者恭肅之心莫不油然而生事既落成
屬宗諤為記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二者可相有不可
相無方戰國時人皆樂戰而妄祀故孔子之對衛靈公
之問陳則曰爼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
也盖所以譏當時之人知戰而不知祭者嗚呼惟戰以
[059-61b]
忠故能服人惟祭以誠故能格神今黄公揮三軍五兵
之事臨機果料敵明既巳根于忠智而駿奔走執籩豆
未嘗跛倚以臨事抑又篤于精誠其于戰國之士豈可
同日而語哉孔子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誠哉斯言也
  南恩州 孔子小影記     傅 雱
先聖之貌像去聖既逺見於載籍者或擬之黄帝成湯
或謂其類唐堯夏禹其他世傳追似之説有不足道也
竊惟夫子之道天下後世仰之有如異天壤而共處越
[059-62a]
宇宙而同時至於先聖素王之表則學士大夫往往常
患所傳或異鮮得見其真雱頃嘗得夫子四十六代孫
孔宗夀家藏小影乃唐人吳道子之名筆載夫子按儿
而坐從以十弟子見者莫不竦然注其耳目如出乎其
時如見乎其人如親侍於洙泗之間豈易得哉雱叨守
南恩州敎授陳君輯請圖其像於州學御書閣且曰此
唐名筆嶺海所無况經兵火之後其像尤難得若表之
閣中不惟俾逺方士子得以瞻仰誠有如親與十哲摳
[059-62b]
衣請益於吾夫子之前豈不甚善乎陳君潮州人講學
傳道於此行且及𤓰愛此土士惓惓有不忘之意而此
邦之人亦樂君之教而不厭故於言詞之際嘗有勉勵
邦人之㫖蘇東坡作潮州韓文公廟記有曰始潮之人
未知學及公命進士趙徳為之師自是潮人皆篤於文
行至今士流輩出為時顯人者甚多皆韓公有以勉之
之力也今南恩自朝廷復興庠序以來士之峩冠博帯
爭趨塲屋者幾十人其間篤志肄業者固亦不少而書
[059-63a]
名桂籍者獨未聞豈潮之人可以勸激而南恩獨不然
哉竊嘗勉以陳君孜孜之意而復表以名筆真像使邦
人益知嚮風他日掇取巍科翕赫嶺海者豈潮之人獨
擅美哉念是事不可以不書恐繪圖不能久傳再刻之
石且冠以四朝御贊使學者咸知列聖嚴師重道之意
如此紹興辛未季秋重陽日記
  貞烈祠記          陳公奉
自仙羊而上入綏水六十里為四㑹縣踰水之二十里
[059-63b]
近西樓峯林巒蔚然榮長而森秀崇岡突下四望平逺
是為貞山烈女之祠舊記唐貞觀元年建妙虛宫嵗久
為墟沒一百六十年實貞元三年有女文氏父母已許
鮑生未嫁生樵山斃於虎文氏匍匐赴其䘮服衰三年
事公姑謹潔已而感愴忽然歸遯於山之隂不與世接
影響㝠邈人莫迹其處貞元十七年髙秋九日天氣澄
澈俄有異雲起西南幡幢管磬擁一婦人於杳靄間讙
謂文氏女仙去今升仙壇具存即其下為祠晨香夕燈
[059-64a]
嵗時不懈遇水旱祈禱罔不昭答公奉到官數月春向
深不雨令尹陳侯希黙相率拜祠下僉曰兹祠尚矣舊
記不足以傳逺請更而鐫諸石令尹舉手見囑越翼日
雨大作乃笑相謂烈女之意欲遂成斯文乎予謂前輩
罕言神仙事以世所傳者皆幻而近誣今文氏純介之
行表見於世其識不凡其神不死英靈精爽實與天通
距今數百年而惠澤一方顯應如是豈可掩沒也哉因
載其實以與此山共傳紹興三年四月一日
[059-64b]
  張余二公祠記        楊萬里
人物粤産古不多見見必竒傑也故張文獻公一出而
曲江名天下至本朝余襄公繼之兩公相望揭日月引
星辰粤産亦盛矣哉盖自唐武徳放于今五百有餘載
粤産二人而止爾則亦希矣然二代各一人而二人同
一州又何富也世謂以文取人抑末也兩公俱以文學
進以名節顯以文取人不可也以文廢人可乎兩公立
朝忠言大節多矣而諫用牛仙客安太子瑛誅安禄山
[059-65a]
留范希文排張堯佐此尤治亂之所先者也三言不用
而二言用天寳之敗慶厯之隆豈適然哉雖文獻相唐
而襄公未及大用或以是為襄公憾吾獨不然聖賢君
子之於斯世顧道之行與否爾相與否奚顧哉兩公者
道行則宋隆道不行則唐敗然則兩公之於斯世孰遇
孰不遇乎後之有為之主有志之士能知兩公遇不遇
之説諏諸往度諸來必有超然悟慨然歎者矣郡博士
廖君徳明庀職數月謂兩公廟祀而不於庠序非所以
[059-65b]
風勵學者也謁於太守徐侯璉守丞李君文伯而作堂
祠焉既成屬萬里記之則招諸生而諗之曰二三子廬
於斯饔於斯業於斯進而拜先聖先師曰莫予云範退
而瞻兩公曰莫予云磋跂而望曲江之山川曰莫予云
殖可乎不可也不可而莫予云續何也二三子盍思之
  濓溪書院記         朱 熹
秦漢以來士不知學言天者遺人而天無用語人者不
及天而人無本專下學者不知上達而滯於形器心上
[059-66a]
達者不務下學而溺於空虛優於治已者或不足於及
人而隨世以就功名者又未必自其本而推之也夫如
是是以天理不明而人欲熾道學不傳而異端起人挾
其私智以馳騖於世者不至老死則不止而終莫悟其
非也宋興九疑之下舂陵之墟有濓溪先生者作然後
天理明而道學之傳復續盖有以闡太極隂陽五行之
奥而天下之為中正仁義者得以知其所自來言聖學
之有要而下學者知勝私復禮之可以馴致於上達明
[059-66b]
天下之有本而言治者知誠心端身可以舉而措之天
下其所以上接洙泗千嵗之統下啓河洛百世之傳者
脈絡分明而規模宏逺矣是以人欲自是而不得肆異
端自是而不得騁盖自孟氏既沒而厯選諸儒授受之
次以論其開創興復汛掃平一之功信未有高焉者也
先生熈寧中嘗為廣南東路提㸃刑獄公事而治於韶
洗寃澤物其兆足以行矣而以病去乾道庚寅知州事
周侯舜元仰止遺烈慨然永懐始作祠堂於州學講堂
[059-67a]
之東序而以河南二程先生配焉後十年敎授廖君徳
明至故祠頗巳摧剥而香火之奉亦惰弗供明年乃增
廣而作新之像設儼然列坐有序月旦望率諸生拜謁
嵗春秋釋奠之明日則以三獻之禮禮焉而猶以為未
也則又日取三先生之書以授諸生曰熟讀精思而力
行之則其進而登此堂也不異乎親炙之矣又明年以
書來告曰韶故名郡士多愿慤少浮華可與進於道者
盖有張文獻余襄公之遺風焉然前賢既逺而未有先
[059-67b]
生君子之敎以啓迪於其後雖有名世大賢來官其地
亦未有能摳衣請業而得其學之傳者此周侯之所為
惓惓焉者而徳明所以奉承於後而不敢怠也今既訖
事而徳明亦将終更以去矣夫子幸而予之一言庶幾
乎有以卒成周侯之志也是亦徳明之願而諸生之幸
也廖君嘗以其學講於熹者故不復辭而輙為著先生
倡明道學之功以示韶人使因是而知所以用力之方
又記其作興本末於此使來者有所攷核焉
[059-68a]
  開鑿楞伽峽記        葉 適
湟水㑹衆流東南束兩崖滿怒激躍勢傾百里舟行必
踰峽矣然後喜無患夫山川之險亦所在而有此固其
著名者耶嘉泰二年崖壅水髙者十數丈下者百餘尺
雨不時霽則谿谷倒注横溢航楫不通賈貨不行嘉定
庚辰太守楊侯榕始至嵗適大潦城邑吞浸幾為湖海
四顧歎曰州素薄監司未有意将孰弭兹禍轉運判官
劉強學聞而矍然亟舉兩司六百萬實其費是冬遂命
[059-68b]
司法李華郡人張淵叟大議疏鑿華巧思強力侯專任
不疑易者勸趨難者募應小石繂運大石鑱落上以火
攻下以堰取餘穩石黯平流中尚數處工不知所為華
創巨靈鑿貫木百鈞𢷬之糜碎春且半石之為水害者
盡平舟自番禺來集城下羣川衆壑各得所歸老稚聚
觀喜極或泣曰連始復為郡矣按書隨山濬川所以令
天人同願勤功茂伐最為繁悉而迥莫能詳也及梁山
頹阤晉人乃以為國君當自貶損不敢言修治其他仆
[059-69a]
陵摧阜駭聞異見史氏所録盖多有之而終不言某能
攻除以還其舊者豈其逸而不傳耶抑敬而不敢亦若
晉人之所謂耶雖然以今峽視之捨而不治則一州廢
矣夫忽人患而不加䘏慢天災而茍自恣二過孰愈今
夫揚侯慘怛而仁劉侯果毅而明而又得屬如李君奔
走畢力以出連人於塗炭之苦此豈非天人之所同願
歟未幾侯遷提舉常平二公方萃處餘慶其能為所部
捍患致利民必被其賜矣
[059-69b]
  慶雲記           白玉蟾
淳熙改元十月既望惠州守臣王寧奉天子命蕆醮事
於羅浮山山即十大洞天之一朱明耀真之府也先是
唐天成中洞出古劍跡其篆文已應太祖皇帝丁亥聖
君之識我宋受命時遣中使奉金龍玉簡之典嵗修國
醮著在令甲孝宗始登大寳爰致初敬是日也御香既
上蕆事薦成歩虛升聞環佩作序天容紺碧風日清美
珍禽舞馴鹿悦仙花瑤草滿洞芳妍醮壇之西北隅有
[059-70a]
五彩光華出焉上亘霄昊是謂卿雲輪囷郁麗華景繽
紛中有金龍徊翔蓊鬱天人交慶實應太平夫太平無
象也然而慶雲天來亦於其人不於其天天意以之昭
格山川於焉出雲雲物精祲猶登臺以課之建官以紀
之秉筆以書之自祥符初泰山慶雲見今焉復應猗歟
盛哉河清嶽潤信有其時廣東漕臣繪圖上之踰年有
㫖令禮部每遇郊恩給降祠牒以度其年勞者使修香
火永為典故寳慶丁亥道士鄒師正該覃恩霈州家檄
[059-70b]
之知冲虛觀事興懐休符命為記文而繋之銘曰太祖
之潛龍也古劍出焉孝宗之飛龍也慶雲翔焉劍所以
化龍於地雲所以從龍於天易曰雲從龍風從虎聖人
作萬物覩
  東莞縣遷學記        王中行
東莞故郡也後為監郡監榜猶在及為縣地軼賦夥長
材秀民之戰藝有司者倍他邑士而館之宜稱邑左三
里許有闖于榛菅間者曰學也棟宇綿蕞絃誦寂寥今
[059-71a]
幾何年哉余領邑未閲月士襜然前曰嵗久室老學宜
新莽叢獸逸地宜革詰其地以一二對鳩衆往瞻與故
址相缺文/其孰從違歟謹按唐史志東廣名山二邑之
黃嶺其一也官廨釋刹之直是者率非匹有山自東來
矯而南去邑有百餘步正與黃嶺相賔主中彞外曠地
屬黎民余不期而得之若天造地設有待然遂進邑士
告之兹植化本也既得卜不容以豐儉計於是以撙用
儲贏一徙而新之僦工市材一准外直門廡殿堂層而
[059-71b]
立翼廡為齋兩相向因直廬而閣之為堂綴職掌有位
庖廩有所祭具故不如式一切更而足之下至席榻亦
集向之荒者治庳者敞險者豁闕者備眎故規豈直什
伯歟學成尚以都養廬鬻公田輟網租民畝失籍者悉
歸嵗入倍於曩且增弟子員以充之自經始至訖工凡
有再稔而後就其為邑士地無絲髮靳士於此而不專
心謀習尚可他諉耶太凡遂序黨庠一為秀異設於他
民若無與漸仁摩義乃根於此者古之學明倫而已讀
[059-72a]
書作文餘習也環黨遂以居孰不在人倫中歟目擊心
化藉此以啓其機耳然則淬勵成就固為秀異望版於
他民者幸毋曰邑學之無意于我云是役也邑尉陳穎
實先後之余則掲陽王中行也淳熙十五年戊申八月

  欽州學記          張 栻
安陽岳侯霖為欽州之明年政通人和乃經理其州之
學悉其故之卑陋廟廡整齊次第一新特來掲記久之
[059-72b]
未暇也又明年學之敎授周去非秩滿道桂復以侯意
來請且曰欽之為邦僻在海隅地近日南而俗尚利縫
掖之士盖鮮有焉惟侯不敢以其陋而加忽也故新其
學以勸之且求一言以示後庶幾或有興起也栻於是
而歎曰夫所為建學者欲其士之衆多也今夫通都大
邑操觚習辭發䇿決科肩攀袂屬必如是而後謂之多
士乎哉殆未然也夫寡國鮮士亦何足病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之質而其成就與否則係乎學與不學而已學
[059-73a]
者所以成材而善俗也今欽州雖僻其士雖鮮然其間
亦豈無忠信之質乎無以掲之曷其招之無以道之曷
其通之為之嚴學宫於此詳其訓迪以明乎人倫之教
聖賢之言行薰濡之漸由耳目以入其心志其生質之
美者能不有以感發乎有以感發則将去利就義以求
乎為學之功而又以訓其子弟率其朋友則多士之方
豈不庶幾矣乎異時人材成就風俗淳美其必由今日
之舉有以發之請刻記乎學以垂於後來以上/記
[059-73b]
  乳泉賦           蘇 軾
隂陽之化天一為水六者其壮一其穉也夫物老死於
坤而萌芽於復故水者物之終始也意水之在人也如
山川之蓄雲草木之含滋漠然無形而為往來之氣也
為氣者水之生而有形者其死也死者鹹而生者甘甘
者能往能來而鹹者一出而不復返此隂陽之理也吾
何以知之盖嘗求之於身而得其説凡水之在人者為
汗為涕為洟為血為溲為淚為涎為沫此數者皆水之
[059-74a]
去人而外騖然後肇形如有物皆鹹而不能返故鹹者
九而甘者一一者何也泰華池之真液下湧於舌底而
上流於牙頰甘而不壊清而不濁宜古之仙者以是為
金丹之祖長生不死之藥也今夫水在天地之間者下
則為江湖井泉上則為雨露霜雪皆同一味之甘是以
變化往來有逝而無竭故海洲之泉必甘而海雲之雨
不鹹者如涇渭之不相亂河濟之不相渉也若夫四海
之水與凡出鹽之泉皆天地之死氣也故能殺而不能
[059-74b]
生能槁而不能浹也豈不然哉賦曰吾謫居儋耳卜築
城南鄰於司命之宫百井皆鹹而醪醴鍾乳獨發於宫
中給吾酒茗飲食之用盖沛然而無窮吾嘗中夜而起
挈瓶而東有落月之相隨無一人而我同汲者未動夜
氣方歸鏘瓊珮之落谷灔玉池之生肥吾三啜而遄返
懼守神之訶譏却五味而謝六塵悟一真而失百非信
飛仙之有藥中無主而何依渺喬松之安在猶想像於
庶幾
[059-75a]
  颶風賦           蘇 過
仲秋之夕客有叩門指雲物而告予曰海氣甚惡非祲
非祥斷霓飲海而北指赤霞夾日而南翔此颶之漸也
子盍備之語未卒庭戸肅然槁葉䇿䇿驚鳥疾呼怖獸
辟易忽野馬之决驟矯退飛之六鷁襲土囊而暴露掠
衆竅之呵吸予入室而坐斂袵變色客曰未也此颶風
之先驅爾少焉排戸破牖損瓦辟屋礧擊巨石揉㧞喬
木勢翻渤澥響振坤軸疑屏翳之赫怒執陽侯而将戮
[059-75b]
鼓千尺之洪濤翻百仞之陵谷吞泥沙於一卷落巨崖
於再觸列萬馬而并騖潰千車而爭逐虎豹讋駭鯨鯢
犇䠞類鉅鹿之戰呼殺聲之動地似昆陽之役舉百萬
于一覆予亦股慄毛聳索氣側足夜拊榻而九徙晝命
龜而三卜盖三日而後息也父老來唁酒漿羅列勞來
童僕懼定而説理草木之既偃葺軒楹之已折補茆茨
之罅漏塞牆垣之頹缺已而山林寂然海波不興動者
自止鳴者自停湛天宇之蒼蒼流孤月之熒熒忽悟且
[059-76a]
歎莫知所營嗚呼大小出於相形憂喜因於所遇昔之
飄然者若為巨耶吹萬不同果足怖耶蟻之縁也嘘則
墜蚋之集也呵則舉夫嘘呵曾不能以振物而施之二
蟲則甚懼鵬水擊而三千摶扶揺而九萬彼視吾之惴
慄亦爾汝之相莞均大塊之噫氣奚巨細之足辨陋耳
目之不廣為外物之所變且夫物象起滅衆怪耀眩求
髣髴於過耳視空中之飛電則向之所謂可懼者實耶
虛耶惜吾知之晚也以上/賦
[059-76b]
  逺遊菴銘并序/        蘇 軾
 吳復古子野吾不知其何人也徒見其出入人間若
 有求者而不見其所求不喜不憂不剛不柔不惰不
 修吾不知其何人也昔司馬相如有言列僊之儒居
 山澤間形容甚癯意甚鄙之乃取屈原逺遊作大人
 賦其言宏妙不遣而放今子野行於四方十餘年矣
 而歸于南海之上必将俯仰百世奄忽萬里有得于
 屈原之逺遊者故以名其菴而銘之曰
[059-77a]
惜哉世俗之逼隘也願從子而逺遊子歸不來而吾不
往使罔象乎相求問道于三閭借車于相如忽然不自
知厯九嶷而過崇丘宛兮相逢于南海之上踞龜殻而
食蛤蜊者必子也庶幾為我一笑而少留乎
  按軾謫粤吳復古每徒步往來不逺千里及北還
  又送至清逺峽其與復古文字頗多謹存一種
  何公橋銘         蘇 軾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人之往來如鵜在河順水而行雲
[059-77b]
駛鳥疾惟水之利千里咫尺亂流而渉過膝則止惟水
之害咫尺千里沔彼濫觴蛙跳儵遊溢而懐山神禹所
憂豈無一水支此大壊舞于盤渦氷折雷解坐使此邦
畫為兩州雞犬相聞顛越莫救允毅何公甚勇于仁始
作石梁其艱其勤将作復止更此百年公心如鐵匪石
則堅公以身先民以悦使老壮負石如負其子疏為玉
虹隱為金隄直欄横檻百賈所棲我來與公同載而出
驩呼闐道抱其馬足我歎而言視此滔滔未見剛者孰
[059-78a]
為此橋願公千載與橋夀考持節復來以慰父老如朱
仲卿食於桐鄉我作銘詩子孫不忘
  九成臺銘并序/        蘇 軾
韶陽太守狄咸新作九成臺玉局散吏蘇軾為之銘曰
自秦并天下滅禮樂韶之不作盖三千三百二十有三
年矣其器存其人亡則韶既已隱矣而况人器兩亡而
不傳雖然韶則亡矣而有不亡者存盖嘗與日月寒暑
晦明風雨並行乎天地之間世無南郭子綦則耳未嘗
[059-78b]
聞地籟也而况得聞天籟使耳得聞天籟則凡有形有
聲者皆吾羽旄干戚管磬匏絃嘗試與子登夫韶石之
上舜峰之下望蒼梧之渺莽九疑之聯綿覽觀山川之
吐吞草木之俯仰鳥獸之鳴號衆族之呼吸往來唱和
非有度數而均節自成者非韶之大全乎上方立極以
安天下人和而氣應氣應而樂作則夫所謂簫韶九成
來鳳凰而舞百獸者既巳燦然畢陳於前矣
  卓錫泉銘并序/        蘇 軾
[059-79a]
 六祖住曹溪卓錫泉湧清凉滑甘贍足大衆逮今數
 百年矣或時小竭則衆汲於山下今長老辯公住山
 四嵗泉日湧溢聞之嗟異為作銘曰
祖師無心心外無學有來扣者雲湧泉落問何從來初
無所從若有從處來則有窮初住南華集衆正水水性
融㑹豈有無理引錫指石寒泉自冽衆渴得飲如我説
法云何至今有溢有枯泉無溢枯溢其人乎辯來四年
泉水洋洋烹煑灌溉飲及牛羊手不病汲肩不病負匏
[059-79b]
勺瓦盂莫知其故我不求水水則許我訊於祖師有何
不可
  自然端硯銘         蘇 軾
其色馬肝其聲磬其文水中月真寳石也而其徳則正
其形天合其於人也畧是故可使而不可役也
  端石硯銘          蘇 軾
千夫挽綆百夫運斤篝火下縋以出斯珍一嘘而液嵗
久愈新誰其似之我懐斯人與墨為入玉靈之食與墨
[059-80a]
為出隂鑑之液懿以兹石君子之側匪以况物維以觀

  三洲巖銘          祖無擇
維山巖巖維室耽耽隂闔陽闢天覆地圅我行其間冬
温夏寒有廂有廡有櫺有軒有髙有閈有巖如鍵設爵
有坫鳴琴有薦我官宰鄙一嵗三至清泉我有白雲我
侍其來忘疲其樂忘饑亦既去止寤寐思之凡物既久
因人不朽召伯甘棠羊公峴首彼賢與仁我豈其倫實
[059-80b]
睎高風於千萬春至堅者石有時而泐故告後來再磷
再刻以上/銘
  中閣頌           髙 紳
 闕/    冬乃命大内大庫高班内品李懐信賫
 齋文建道塲于羅浮中閣禪院凡七晝夜仍降内府
 名香以錫之夫天之立君凡以為民也君之承天亦
 以為民也王者不惟禮樂刑政令民率由而復以雩
 禱祈禳為民錫福盖天意也是山按圖牒為蓬萊之
[059-81a]
 别島實朱明之洞天藴秘韜竒含靈蓄異璚花琪葉
 鎮以紫鳳之壇駕飈騰烟宅以白雲之洞爾乃寳枋
 清䆳祗樹幽深紺殿晨嚴蘭膏夕燎祝辭秘奥襍梵
 唄于五天薝蔔氛氲散香雲于三界有五色珍禽羣
 翔齋所靈應繽紛而効祉隂雲霾蔽而復晴㝠感有
 如此者謹為之頌曰
巖巖羅浮鎮於南裔三山一海浮空而至開闔烟嵐薈
翳松桂蓄異康時宅靈瑞帝吾皇撫運惠綏四時名山
[059-81b]
大川罔不祗肅乃建中閣民祈福禧法㑹攸啓天意聿
隨皇皇者華将命精潔圓嶠香降博山焚爇川祗薦瑞
天龍生悦五色靈禽翔飛㵳泬頌/
 元
  海角亭記          范 梈
欽亷僻在百粤距中國萬里郡南皆大洋而亷又居其
拆故曰海角也有亭在於西南隅昔人以是名之嵗逺
代易廢已久矣延祐三年秋余使過郡訪址得於荒烟
[059-82a]
亂水之間欲復之未能也屬之郡吏曰諾明年來告成
請記之夫土木之靡工人之用雖未獲諗至於雲霞之
映帶島渚之出沒夢寐所厯猶見其處亦殊方之勝槩
也然為侯邦亭有地勝居是者雖擁高爵厚禄亦往往
有悲憤無聊之感者何也盖地里僻逺復加瘴癘自古
以來非謫徙流離之士鮮至焉以吾無所為而得之宜
其人之戚爾也抑嘗推昔朝廷之於士大夫茍非顯過
極惡未嘗不欲曲受而優容之萬不得已則又非深放
[059-82b]
逺屏無以啓其摧痛自反之忠此固聖王忠厚意也寓
斯土而登斯亭有能驅去流俗之態涵養孤忠之氣把
酒賦詩臨高瞰逺反而求之何往而不得其所適又豈
獨誇結搆之華從臨眺之樂而已哉
  廣州府儒學重修大成殿記   熊朋來
國家撫有區宇南訖海外咸暨聲敎廣為南海一都㑹
肅政亷訪司宣慰元帥所親莅皆以敬敎勸學為第一
義於是禮殿壮麗甲於南方元正初嘗一修之速成茍
[059-83a]
簡遄底蠧圯勢不得不改作乃相與謀鑒兹前欲速圖
後可久因沒官巨材復買其半以足用凡買甎甓礎石
諸物悉從市賈工匠夫役皆雇募亷訪使多爾濟公卜
公大璋創其始副使都爾蘓巴勒公成其終副使李公徳
厚僉事張公世榮范公致毅色埓黙公經厯董邦用知
事王淑照磨戴從龍衆吏協心同力帥府以副帥王公
從政董其事帥幕穆齊英佐史周南梁晟從副帥日至
督視材必堅良工必精緻廟殿經始于丙辰之冬塐像
[059-83b]
肇于丁已之春而畢成戊午之秋儀門廊廡新與廟稱
凡用匠以工計者二萬役夫倍之鈔統以貫計者六萬
米以石計者四百其半取於贍士之餘其半有司徵逋
以給之物無強賈民無横役財無濫用對聖賢而無愧
勒金石而可書教授陳學禮殫其心力迄用有成述其
始末書來請記於熊朋來且曰昔亷訪李公至道搆尊
經閣余公璉新明倫堂今使者歸侵疆覈隱租購羣書
明載籍於是敎養悉備廣學故有春秋祭樂今創二亭
[059-84a]
前曰思敬後曰政徳以為肄樂之所幸併書之余之為
瑟譜也盡閲諸學之譜而正其訛酌獻之曲必按月律
江廣諸郡多用之因其來請授以藏之書閣肄樂則按
譜取聲奏諸新殿尚其足以召和氣之祥而䝉斯文之
福且夫聖人道徳高厚敎化無窮實與天地參而四時
同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遊聖門者猶曰不可見豈比於
異端以殿宇之雄為誇美哉時延祐六年正月日豫章
前進士熊朋來撰
[059-84b]
  得全書院記         歐陽𤣥
故宋丞相趙忠簡公有祠於解之聞喜𤣥嘗記之時以
國子博士趙君繼清之請也繼清忠簡之六世孫而𤣥
之同年進士也作聞喜祠事甫畢㝷遷亞中大夫出為
潮州路推官潮盖忠簡為秦檜所斥居之地也忠簡為
相欲使其君正名定義檜為相欲使其君匿怨事讐於
是檜必殺忠簡然後巳計行忠簡已斥檜怒未已事未
可測也忠簡因扁所寓之堂曰得全自以為庶幾獲免
[059-85a]
於權奸之手嗚呼忠簡為國元臣而以免於横逆為其
身之幸宋事豈不大可傷也忠簡再斥而潮人慕之不
忘堂存如新爾後祠之於堂有司因民所欲視書院儀
嵗時遣官獻享迨嘉泰初忠簡之孫謐為潮守淳祐中
陳圭典郡咸增葺焉宋祚訖而書院廢繼清之求外補
於潮也志固在得全及至潮刑清訟理大振厥職因以
所得職廩之資復所謂得全書院於潮城名賢坊西街
之右燕居祠庭講肄之室門墻堂廡粲然畢備俾潮民
[059-85b]
之秀受業於其中請設録事司校官以主領之報政京
師即𤣥曰解之祠君記之矣潮之書院君又當記之𤣥
竊有感焉古之君子敬其親故愛其身而以全而生之
全而歸之者為孝若曾子之以孝稱孜孜然保是以為
訓也然語有曰事君能致其身致之云者委而不有之
名也其全其毁豈復計哉龍逢比干未嘗以是有負于
孝公有致身之義於宋何獨以得全為幸乎已而思之
在其當時使忠簡死於檜而其事有益於宋則身非所
[059-86a]
當惜也方檜挾上令行已私與其徒死而無益於事則
不如姑全吾父母之所生事君事親之道猶庶幾者也
忠簡之為是言豈得巳也哉况萬一檜斃身得獨全猶
冀收再用之功也又焉得不以是身之存為一時之幸
乎至於使公獲奉其得全之軀以歸其父母而使宋之
時君不獲有其全付之業以見其祖宗殆天之所為也
雖然忠簡不幸遇夫幅員分裂之世遂齎志以歿繼清
乃幸生乎車書混一之時北作解祠南為潮之書院相
[059-86b]
距萬里所欲無不克遂其志豈不大幸於乃祖之所遇
歟宜其有光於前人也學子來游思忠簡之以道事君
而於得全為非得已又思繼清之顯親為孝而淑人以
錫類則藏修進退動審其是海邦黎獻褒然為特出焉
此作書院之本意也忠簡名鼎繼清名賢翁
  香山縣遷學記        吳 澄
廣為百粤之地三代政化之所不及漢晉而唐俗漸漸
易至宋彌文香山縣最後置其初東莞縣之香山鎮也
[059-87a]
紹興壬申始陞為縣距宋亡百二十餘年耳而士習亦
能與他州相頡頏今者崇文仍前代之舊文教所施無
逺弗届而教事之隆替亦繫乎治官之能否焉旴江左
祥職翰林院國史十五年泰定乙丑授承直郎廣州路
香山縣尹其在院也予覘其材之能官久矣及既赴官
予亦歸田越四年調潮州路經厯以書來言曰祥以菲
才叨膺民寄思治之本在乎教也莅官之初首謁先聖
廟直縣治之西卑濕隘陋於嚴祀弗稱謀諸同僚擬更
[059-87b]
諸塽塏再至學俾敎官召集羣儒議咸曰縣東有文廟
舊基土質堅燥山勢拱抱宋末遷于今所遷之後士風
頓衰今復舊所為宜迺與同僚往視其地果如所言前
直學楊仲玉起而言曰廟果遷歟敎諭高懸生願獻柱
梁礎石已而羣士各備大小材木以供用節縮養士餘
資市瓦甓等泰定丙寅孟秋興役次年春先搆大成殿
崇三㝷有六尺廣倍其崇深視其廣殺四之一仲秋落
成次搆儀門九間九標其崇常有二尺廣十有三㝷深
[059-88a]
三㝷二尺季秋落成惟明倫堂東西廡未完祥既去官
亦儲木石屬同僚嗣成之至順壬申冬左尹來過曰香
山之舊僚與其敎官及邑士營造明倫堂東西廡已畢
其堂十一標中五十有二尺廣七㝷有二尺深三㝷有
一尺夾室左右各三其崇殺於堂三其深如堂其廣五
㝷有一尺天厯己巳冬搆次年春成東西廡七標各十
一室其崇視堂之夾室深亦如之南北之修七常有一
㝷至順辛未冬搆次年春成祥仕於嶺海間至三幸免
[059-88b]
瘝曠而香山小邑獲遷廟學於吉地始謀雖出於祥而
終成其事實頼邑僚邑士之力邑長那海邑令韓文衍
邑貳張方榖黄𢎞益敎諭陳汾楊以禮黎復叟郭至邑
士之輸材竭心者楊仲玉高懸生陳志袁瑩中也敢蘄
先生紀其始末垂示永久以無忘僚友士夫成終之勤
予謂左尹有三善今之居官者惟私於己何䘏於民而
尹無私於己有志於民其善一也或優於政不暇於敎
其善二也官之政敎去官則已而尹雖已去官猶不忘
[059-89a]
在官未竟之事視官事如家事然其善三也嘗稽郡志
宋紹聖間廣守童楶以郡學在中城西近於喧雜諸生
一百五十餘人各致辭請擇地而徙乃遷於牙城東南
隅左尹之遷學也亦自西而東與二百餘年前章守之
遷郡學時異事同章守自作遷學記期廣俗丕變如齊
魯今左尹屬記於予也所望香山之士其亦如章守之
心乎然則廟堂既遷而新矣士習之遷而新者宜如之
何曰貢詔頌行具有謨訓為士者亦惟明經修行焉耳
[059-89b]
矣廓志破愚就義舍利存理去欲長善消惡此明經之
效也能孝能弟能慈能睦能忠能信能恥能讓此行修
之實也經不明行不修而徒綴緝程試之文昧眩主司
之目以攫科名茍官禄而巳則近負聖朝之恩逺負聖
師之敎抑寧不負邑宰遷廟學以新士習之意哉
  馬公祠記          周伯琦
人之立行茍有可以扶世敎者君子必有取焉况當城
復於隍之時而能以危為安以敝為完奮不顧身以盡
[059-90a]
委質之義者哉至元十有二年嵗乙亥宋既内附東南
風靡惟潮僻在海右大兵且壓境守令棄印綬竄山澤
郡人馬侯發承宗室之命繇砦将攝州事勞慰士卒嬰
城堅守屢戰屢捷事出不虞變生肘腋外郛既虛猶收
創殘百餘人以死誓保子城至不可為乃令妻妾自縊
於是服鴆就死潮遂平時十五年戊寅嵗三月一日是
年冬十一月文丞相天祥亦在郡就執後六十又九年
當至正丙戌之臘予司憲問俗於潮潮之父老猶能言
[059-90b]
其畧及閲郡乗乃得其人知未有祠父老欲為之而未
能也因以屬郡副佐三衢張宗元焉副言于郡貳倅差
吉為主治祠于校宫東偏之室先正之次為文告之已
復請予記其事今夫衣冠而禄食者孰不曰我為良我
為忠彝考其行非怵於勢則奪於利忘君父背理義無
所不至方炎趙就南四海之人莫不順時變以為己計
馬侯獨以孤孱之餘抗驍鷙之衆非有所挾而氣益厲
非有所逼而志益堅其所成就真足以暴於天下所謂
[059-91a]
舍生取義者於是乎見之學校所以明人倫也君臣之
義大焉實存是舉可謂為政之本矣故為感而書之使
後千百年有過潮者曰南粵之陬宋有斯人焉
  七賢太守記         吳 禮
郡以亷名太守所致也古有亷山亷泉故自東漢以來
皆選士為郡名實相應遂改合浦為亷郡焉府城東偏
立七賢太守祠列位奉祀曰孟曰謝曰蘇曰顔曰丁曰
高曰季皆前代徳澤施於民相傳祀事而不能忘也志
[059-91b]
書燬於兵火無以考據唯珠還合浦著在方冊者孟嘗
也每遇水旱災宼郡人禱之應如影響嵗久祠宇傾圯
而木主尚存至正庚寅春通守龔侯來莅是郡首謁祠
下念前賢遺澤惕然於懐欲興廢而鼎新之疑七賢不
知名諡舊無繪像嵗時祀典無以致如在之誠咨嗟久
之余始視事之日侯以是告余曰不然前代立祠褒封
郡人事之久矣宜神明之佑人也如星月之在天風雨
晦㝠人莫之見而照臨之徳未始不及於人者也又何
[059-92a]
待覩容光而後瞻拜哉昔蕭敏中為建陽縣令問邑之
先賢得陳師道陳仲修游定夫皆以文學風節稱立三
賢堂而祀之去職之後邑民思蕭令之賢足以配三君
子者遂更其榜為四賢堂焉今侯追慕七賢之遺風重
建祠宇使郡人得專祀之美他日必有思侯之徳轉而
榜為八賢報侯之徳于無窮也侯名文殊又字仲曄京
師人亷簡易直無愧于七賢乎以上/記
 明
[059-92b]
  送陳公甫南遷序       羅 倫
白沙先生處南海者二十餘年矣觀天人之微究聖賢
之藴充道以富尊徳以貴天下之物可愛可求漠然無
動其中者孟子曰飽乎仁義不願人之文繡周子曰見
其大則心泰心泰則無不足無不足則富貴貧賤處之
一也其斯之謂與夫天之生物也人為貴其予人也心
為大以仁居之以禮位之以義道之以知出之以信成
之以配天地以明日月以行鬼神以流河海以奠山嶽
[059-93a]
以綏萬物以蕃草木育鳥獸大行為伊吕窮居為孔孟
不其大與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
之所惡也先生不欲富貴而樂貧賤獨何心哉見其大
而已矣堯舜禹天下大聖也為天子天下大貴也有四
海天下大富也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曰途之
人可以為堯為舜為禹豈其為富貴哉為其大而已矣
走而為大者麟飛而為大者鳳介而為大者龜鱗而為
大者龍人而為大者聖賢飛走鱗介有為大者以人而
[059-93b]
不為焉亦禽獸之恥乎趙孟之所貴彼能大之亦能小
之也自我而大者彼惡得而小哉大自人者小人大之
一時大之君子不大也小人大之君子大之天下大之
後世大之大自我也然後可以為大也先立乎其大者
然後小者不能奪也然後可以為大也可大者獨先生
哉先生南歸道金陵諸君各為四韻詩以别謂余言余
顧謂諸君自立其大者予何言
  道學傳序         陳獻章
[059-94a]
自炎漢迄今文字記録著述之繁積數百千年于天下
至于汗牛充棟猶未足也許文正語人曰也須焚書一
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諱言之果何謂哉廣東左方伯
陳公取元所修宋史列傳中道學一編鏤板與同志者
共之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書矣公復於此留意焉噫
我知之矣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某者焉不如
某之好學也後世由聖門以學者衆矣語忠信如聖人
鮮能之何其與夫子之言異也夫子之學非後人所謂
[059-94b]
學後之學者記誦而巳耳詞章而已耳天之所以與我
者固懵然莫知也夫何故載籍多而功不專耳目亂而
知不明宜君子之憂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諱
非與秦也盖有不得已焉夫子没微言絶更千五百年
濓洛諸儒繼起得不傳之學于遺經更相講習而傳之
載于此編者備矣雖與天壤共敝可也抑吾聞之六經
夫子之書也學者徒誦其言而忘味六經一糟粕耳猶
未免于玩物喪志今是編也采諸儒行事之迹與其論
[059-95a]
著之言學者茍不但求之書而求之吾心察于動静有
無之機致養其在我者而勿以聞見亂之去耳目支離
之用全虛圓不測之神一開卷盡得之矣非得之書也
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觀書隨處得益以書博我則釋
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獻于公與四方同志者之芹曝
也承公命為序故及之公名選字士賢浙之臨海人先
公勿齋先生宰新城遺愛在民公稱其家學云
  張文獻集序        邱 濬
[059-95b]
古今説者咸曰唐相張文獻公嶺南第一流人物也嗟
乎公之人物豈但超出嶺南而已哉盖自三代以至於
唐人才之生盛於江北開元天寳以前南士未有以科
第顯者而公首以道侔伊吕科進未有以詞翰顯者而
公首掌制誥内供奉未有以相業顯者而公首相𤣥宗
公薨後四十餘年浙士始有陸敬輿閩士始有歐陽行
周又二百四十餘年江西之士始有歐陽永叔王介甫
諸人起於易代之後由是以觀公非但超出嶺南盖江
[059-96a]
以南第一流人物也公之風度先知見重於𤣥宗氣節
功業著在信史播揚於天下後世唐三百年賢相前稱
房杜後稱姚宋胡明仲謂姚非宋比可與宋齊名者公
也由是以觀公又非但超出江南乃有唐一代第一流
人物也然公聲名赫奕在人口耳非直以其相業在當
時且甚有文名史稱其七嵗知屬文張説謂其為後世
詞人之冠又與徐堅評其文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栁
宗元亦謂其能以比興兼著述予生公六百餘年之後
[059-96b]
慕公之為人童穉時嘗得韶郡所刻金鑑録讀之灼知
其偽有志求公全集刻梓以行世邇來京師㳺太學入
官翰林每遇藏書家輙訪求之竟不可得盖餘二十年
嵗己丑始得公曲江集於館閣羣書中手自抄録僅成
帖聞先姚太宜人喪因攜南歸期免喪後自備梓刻之
道韶適友人五羊涂君暲倅郡偶語及之太守毘陵蘇
君韡同知莆田方君新謂公此集乃韶之文獻請留刻
郡齋嗟乎公之相業世孰不知其文則不盡知也矧是
[059-97a]
集藏館閣中舉世無由而見茍非為鄉後進者表而出
之天下後世安知其終不泯泯也哉是以不揆愚陋僭
書其首
  舊粤志序          黄 佐
吾廣十郡各自為志今㑹而通之者何居盖備一方文
獻以牖民彞而迪我聖明之率典也在昔唐虞聲敎暨
南交之日久矣疆理于周作鎮于楚南武紀于漢先賢
傳于吳記志圖經迭出于晉唐之間文獻非不足也然
[059-97b]
不㑹而通之則統之無宗紛員嵬瑣甚或畧鉅而詳小
遺古而稡今無乃草澤之私言與高帝之有天下也稽
古立政首命儒臣倣周禮建邦圖數與張弛貢賦為洪
武志志繫以紀年者示繼述也天順初元英廟始成一
統志惟識其大者而吾廣與焉然成化以後所增諸縣
猶未之登載也嘉靖乙未侍御四明戴璟乃纂通志成
於倉猝命曰初藁意将有待云丁巳少司馬督府毘陵
談公愷覽而少之檄藩司聘予俾重加蒐輯予病謝不
[059-98a]
能也代以奉化王公訪禮請益敦㑹侍御姑蘇徐仲楫
至枉顧衡門稽首再拜以請予業已納還幣聘力謝固
辭楫請愈䖍至于再三而幣復重拜不獲終辭乃於仲
冬開局于貢院左轄新建魏良貴大叅莆田張英新建
呉芳桂主讌臬閫諸司則陪位焉時少叅錢塘陳善温
陵田楊職守在外實與聞之前期有司咨耆舊索經籍
至是告備而所徵鄉進士陳紹文黎民表梁紹曾及予
中子在素皆集予乃發凡舉例歸諸廣郡太守㑹稽陶
[059-98b]
君大有達于有位僉以為韙然州縣續志積至百餘方
博求往古以補事之鉅而略者不遑及也郡檄復徵庠
生多辭不至越明春至者惟曾元魯陳萬春陳冕歐大
任林喬黎民懐梁有兆與焉人各分彚袠不踰三凡四
閲月而竣事惟碑碣詩文交互鼎來視之怢焉莫能鑒
也諗于魏良貴曰焉有綜貫百家能裁揃菁華者乎曰
顧提舉起經其選也乃召顧君以監謄至局刪節分註
已於事而竣厯代題名前脱後闕考之茫焉莫能補因
[059-99a]
諗于陶大有曰焉有閎覽載牒能研覈古今者乎曰陳
縣丞達其選也乃召陳君以供餼至局參伍傳記已於
事而竣於是草創編為七十卷㑹紹曾北上惟留陳黎
二生討論修飾然題辭論贊猶謙讓未遑予則總之顧
所紀録悉確有據惟潤色而已何者千鈞之重加以錙
銖則移萬里之流祛其蕭葦則駛予奚容心於其間哉
第性本疎愚言且耄拙幽痗頻作載筆殊艱每欲已之
適王公擢憲留臺代以莆田鄭絅亟令有司贊成其事
[059-99b]
而侍御歸安潘季馴尤惓惓注意遂鍥諸梓仍檄學諭
陳其箴劉裁康日章次第校讐㑹潘侍御以交代去左
轄姑蘇楊伊志大叅豫章徐南金皆以遷去而右轄豐
城雷賀大叅萬安劉慤少叅盱江袁應樞海鹽馮臯謨
僉以校完遂貯諸庫以俟代巡侍御漢陽蔡結左轄福
清翁世經偕至而後頒行焉凡三厯寒暑而後成盖事
事不敢茍故也予乃拜手颺言曰猗乎一方文獻庶其
觕備矣哉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有恒性焉日用由之
[059-100a]
而不知則寖以澆訛匪獻敷厥政化将泯泯棼棼于何
其乂惟后王君公降徳于兆民有成憲焉承以大夫師
長而望所鑒觀則易以愆忘匪文緝厥訓典将敗制越
軌于何其率是故善思治者厚其生殖均其地征以綏
之阜其財求利其器用以富之茂正其徳節邁其性以
敎之而又輕繇少事以振其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
之務利而避害懐仁而畏威此輔世之大經也然猶時
遣皇華之使諏謀詢度慶賀其福事賻補其札喪賙委
[059-100b]
其凶荒槀禬其師役哀弔其禍烖凡此五物者治其事
故及其利害為一書其禮俗政事敎治刑禁之逆順為
一書其悖逆暴亂作慝猶犯令者與夫因喪荒而厄貧
及康樂和親安平者又各為一書焉外史合為四方之
志掌其成書稽之政令以保天下元元畏天命而憫人
窮故也是則㑹而通之者其來尚矣遵我太祖作志之
初猷其諸周禮是宗乎故大司徒掌地域廣輪之數令
遂人造縣鄙形體之法形方正其華離司書括其圖記
[059-101a]
量人分其涂數保章辨其星野用是土訓掌道地圖以
詔地事誦訓掌道方志以詔觀事如指諸掌矣始總一
方中列十郡而終以羅浮南海者粤之望也是皆志之
管也故首圖經訓方氏掌道政事與其上下之志傳而
誦之乃為編年自周訖于正徳逌今眎昔鑑戒炯矣其
猶資治之史乎故次之以事紀太宰施典于邦國以治
官府邦則牧監州縣國則封建諸侯官則用人府則理
財後世不能易也揆文敎奮武衛設方伯連帥監夏殷
[059-101b]
而損益之猶夫周也書其姓名邑里作職官表大司徒
以先物賔興必先徳行今也藝焉而已然猶貤恩以勸
孝焉作選舉表國有仁賢則職方之圖土地人民政事
頼之矣由是庠序之敎始于釋奠鄉射蔇于大宗伯五
禮皆可舉也凡大合樂必遂養老肄絃歌施英韶以協
大師律同皆可奏也禮樂明備則文章煥然可述故凡
書掌於外史者達于四方摛之㒺極而琬琰昭焉作五
志乃若攷徳行察道藝鄉大夫以興賢能者内史因之
[059-102a]
修諸家毋有壊於廷者其馭叙一而已矣故名宦有聲
兹土人物㒺玷厥躬者與夫流寓之進退列女之貞烈
皆核實作列傳而異敎諸蠻祥眚神怪則為外志終焉
猗乎蒐之弗精輯之弗詳是謂觕備實予之罪也夫抑
又嘗竊聞之尚書大傳南交宅于荆揚裔土非至秦漢
而後通中國也證以水經注則陶水之渚有堯行宫而
舜奏九成于韶石逖聞雖若不可究詰然羲叔平秩夏
伯貢樂蹟其在兹與是編也採擷頗繁舊志百僅存一
[059-102b]
大𩔖皇華分彚而合成之雖無甚髙論然愚者一得於
輔世福民之道獨諄切焉其事則粤其文則史其義則
通天下之志茍潤澤而時措之豈但備一方文獻而已
哉於戲豈但備一方文獻而已哉
  贈陳郡守入覲序       翁萬達
太守之於民近而責重至易知也其在治朝人主不易
視此官輙嘗問姓名察所治状賜車盖黄金降璽書褒
譽或召入為公卿為御史中丞至顯榮矣顧豈非賢者
[059-103a]
任耶太守誠果賢樂有其民而因以為政誠又如古者
得專制事事攷鏡屬邑吏亦咸知太守意相與以子民
為功是興理之道而太平之基也乃今視昔何如哉藩
臬長貳若臺臣監者雜然以簿領相煩文法相稽牽泥
日甚闗白少疎則大訾而小譏什九齟齬盖其勢易撓
而其過易求也設復有恣睢可駭如近所聽聞雖屏不
敢信然何嘗有毫髮利愛斯人之心賢者不敢資漁獵
狥風指彼能不潜忿瑣摘昧其腹心矧於屬邑吏何恤
[059-103b]
哉時事驚人非特太守之事輕也然人亦有言變觀時
定觀理賢者顧獨可以理定而或幸所治之郡僻逺在
一隅監者行部不數至以擾我之隙猶可得與若屬修
百姓之急宣上恩徳孜孜舉其職豈其難哉潮固粤之
截壤陳君又博大仁人也懐千里之印而不以潮人為
陋和保而噢休之厭棄機術屏絶游談無事於操切摘
抉探迎跂附之為定於性則然其勉覈諸屬吏用情附
實抑揚皆徳風也以故屬吏亦樂擾咸相戒言無忍負
[059-104a]
長者長者今且以述職行矣天子異日儻親問太守治
民事勤勞何以為對将陳説閭閻疾苦時事得失太守
得為不得為之故冀有所感動即不車盖黃金璽書之
賜而名重當時致位卿丞可日月待也太守可他官視
者哉余辱陳君知最深不宜無一言以贈㑹掲陽鄭君
暨其僚友以文見屬遂發其所欲云如此
  重修 闗帝神祠序      劉熈祚
自古忠臣義士崇血食而走蒸嘗者槩不乏人然或其
[059-104b]
所挺生之鄉焉已耳不則或其所濯靈赫聲之地及其
所殉節赴義之區焉已耳若夫几筵榱桷徧震國邑而
載在祀典人人過而思敬廟貌恒新引之勿替幾與宣
聖分席者惟神獨也神豐功偉烈福國祐民自漢迄今
上下數千年如一日盖天道輔正神則而行之海内瀰
淪無非浩氣域中香火總是良心若水之發源崑崙泛
衍沙界大而江河小而川瀆水無不在而卒不可指一
處以為在也史稱神識春秋大義夫春秋先聖之刑書
[059-105a]
也萬世君臣父子扶人綱植風紀何一時無君臣父子
何一處無君臣父子則神之英爽肸蠁亦復如是其閲
漢而暨昭代褒崇顯號光燭天壤自侯而王而帝於我
昭代尤丕著神威在在福祐有以也興寧神祠剏而圯
圯而更葺者不啻一再熈祚承乏兹邑朞年以還年穀
順成庶務咸理民無灾沴欃槍偃而歳徳明皆神力所
庇也載瞻衡宇以歳久摧頹祚與邑之父老慨然議修
亦掘地得泉不忘水徳靈長之意也君君臣臣父父子
[059-105b]
子人有同心慮無不樂為蠲助者謹蠲俸為之倡爰弁
其首于右云
  總督凌雲翼平羅旁猺宼序   海 瑞
國家統一六合雖在外聲敎者無不欲其入我覆育生
成之中粤東西設重臣便宜以控諸宼列聖相仍用此
道也即如羅旁一隅之患耳跳梁門庭昔者亦不一創
之以致復有今議開府計二百年地方凜凜不殊初日
毋乃覆育之道講之有未至重臣奉行故事多濶略歟
[059-106a]
夫兵武國之大事有七徳焉急在戢兵安民保大定功
不計區區獻捷之事也太倉凌洋山公得命開府代石
汀公之後奮然曰羅旁之請今日亦後時矣門庭示弱
而我又從而緩之也可乎遂申前議日咨訪夕籌畫諸
凡調集兵餉練選才武相機肅令暨分哨道示所往雖
行軍故事則然昔之人有行之者而公益加詳慎矣詩
云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公其有之曩公兵備密雲予辱
傾盖一時倚馬談九邊事而公亹亹懸河曲折顯微罔
[059-106b]
不條貫天下事北難南易公不難其事於邊雲朔雪之
際矣今日之役十萬衆若運之掌斧鉞所加勢如破竹
矣夫豈偶然之故哉吉甫之薄伐方叔之來威人人舉
此比方為頌而公且諰諰若思若畫有歉然無滿於是
之意非公無滿於是也公之初意别有所為而不在是
也藉一時之雷霆收百世之雲雨奏捷之令将行而縣
所之請遽上公之為心為計具於是矣方且自計便宜
有命徹土度方扼險隘安置降人厯厯善後皆有成畫
[059-107a]
非茍言之實允蹈之王陽明既克八寨欲改賔之南丹
衛鎮其中事竣而請當事者認為緩情因成寝閣今日
有此舉有此後悔耶陽明平八寨而八寨存公平羅旁
而縣所設陽明之於公何如哉夫粤東西事有缺一指
畫棄前功者上首功則已之謂也有因一指畫收千萬
世緒者得其地疆理其地之謂也故予於是役不以震
驚徐方周程伯為公許特以徹我疆土召虎為公徳若
使當公之任者惟公之為至今日寧復有猺獞之梗寧
[059-107b]
復有年復年兵行之毒已乎公之功著在一時公之徳
垂及後日惟公不以久近便不便二其心是以能為國
家計長逺圖其大周書曰乃心㒺不在王室用奉恤厥
若公之謂矣瓊府太守唐可封同知楊繼文府判黄與
儔節推劉學易荷公威澤鼓舞不能自已願予一言予
亦澤及中人也念惟得有大焉大有自來因綴之以為
賀且用為後公者告其兵行顛末當有紀其盛者矣不
詳及云
[059-108a]
  二蘇雷儋集序        林齊聖
宋室諸君子以謫而后先至海南北者多矣獨蘇家兄
弟同時而至當其相逢瘴霧中蕭然酒别各攜一幼子
間闗百罹狼狽萬状顧乃以娱憂紓悲之言發洩於風
晨月夕之下伯唱仲酬嘯歌自得若視向者登大科步
天衢兄弟優㳺於金馬玉堂間未必有此喜者異哉假
非生平學道之深何以遇困窮不戚戚乃爾即嘗讀子
瞻詩云海南萬里真吾鄉而子由亦云故國田園少何
[059-108b]
須恨海淮子瞻詩云莫嫌兄弟隔雲海聖恩猶許遥相
望而子由亦云幸賴吾君仁議止海濵黜則又歎二君
忠厚愛君之至擯九死以無忘匪直其詩之精深華妙
相為伯仲已也至于海上之文片楮尺幅俱足膾炙人
間予小子祕而珍之久矣一行作吏渡海而南既經子
瞻舊逰今徙而北復得子由故居跨海清光二公當日
所分受之者余小子得而合領之則兹逰實不負余余
安可負兹逰哉每山窮水絶處往往有二公題詠余因
[059-109a]
而漫題其後以託尚友之意於千載或庶幾焉
  重修大雲寺序        林長存
道書云世界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惟粵東之羅
浮居其一而餘不與焉余于庚戌春叱馭之官過大庾
嶺流覽全粤諸名勝如安期生之於白雲浮丘丈之於
浮丘以及觀音巖飛來寺諸峯曲曲幽竒不減諸洞而
靈之六峯山尤其最勝者邑居山之麓兵燹之後滿目
蒿萊昔日之瓊閣瑶宫今日而逰雲荒草矣昔日之寳
[059-109b]
洲金界今日而斷梗荒榛矣花宫仙梵盡委于石窟飛
灰者不知凡幾其有巋然僅存如魯靈光者則有大雲
寺寺建於邑之西枕六峯而峙其勝雖在城市隱若山
林焉特以雨剥霜摧風號露吸簷牙聳而毁落廊腰折
而傾頹烏啄罘罳空堂寂若苔侵屓屭斷碣荒凉遥遥
數千祀之功徳竟付之衰草寒烟其不惻然而心悸者
無有也余嘗從朔望拜 先師之廟而過其門仰視榱
楹危然欲絶不勝喟然歎曰是豈無布給孤之金而為
[059-110a]
興復之舉者乎沈吟者久之兹有居僧惺悟大發願力
竭蹶圓功遂慨然曰願復作清凉臺弗惜布廣長舌望
門持鉢不能無藉於優婆塞優婆彝者也爰挾短疏乞
余弁數言以徧告諸檀那長者以為梵釋天龍余思佛
氏之説在昔傅奕韓退之歐陽修諸公相與詆之以其
説近誣而失於正余亦經生何敢娓娓狥香火情而佞
佛也雖然陳眉公有云西方之敎可翊經而行宗門易
之㫖也譯受書之法也偈贊詩之叶也戒律禮之衛也
[059-110b]
果報春秋之賞罰也甚矣佛氏之敎而翊經而行也其
翊經者以翊世也余亦有翊世婆心故慫慂而為是舉
亦悟惺氍瑜中醉夢哉若謂娓娓狥香火情而佞佛余
盖非然也
  賦役全書序         謝天顔
吾儒於名山誦讀致君澤民之念矢之夢寐必欲效之
當官故一命之士心切民生莫不欲於人有濟素所期
許者然也及身膺民社遽貨利是圖以傳舍眎其職守
[059-111a]
誅求無藝以秦越待其民人豈朝廷倚任之意兆姓待
命之心哉安所稱不負所學不負斯民以不負乎天子
不佞司鐸澄庠間嘗觀風問俗每見奔競相髙瘡痍未
起為之扼腕久之乃諸俊秀屢向余言曰澄非殘邑也
縣制之規畫素定奈當事者遐外視之督索多端士民
苦於賦役斯彫敝日甚爾余曰不然宰治者制在必行
即萬難措手中尤當婉曲通變以宜民茍僅能遵守已
不免膠柱之譏矧蔑法自私因以病民乎邵康節謂法
[059-111b]
雖嚴正賢者盡心之時能寛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平
素之自命謂何豈不一聞而行之舛也及䝉委攝篆即
其所見揆之所聞乃知膏脂有盡雜費無窮諸俊秀之
言信不誣也因取全書叅閲為之綜其大綱稽其曲節
以一嵗之所入供四季之所需上而各官俸薪下而諸
役工食若者應起運若者宜存留若者為嵗辦若者為
額辦若者為雜辦臚列詳備昭如指掌乃進諸生而告
之曰嘻全書所載周悉如此儻遵行勿失民有不寧一
[059-112a]
者乎我輩愛鼎冰蘗可茹自不狥差放之私滋灑派之
弊特恐吏胥之流舞文階厲身漁厚糈反以浚削讒令
民疲竭澤并以煩苛謗法與其事後釐剔孰若先為防
範之愈也某雖不敢自謂於誦讀克究厥施大有造於
澄民然聊盡區區以無負一日之責諒亦合邑士民與
後之主政者宜有同心也寧忍弁髦乎余言
  平世急民詩序        葉春及
西江之水逺自益部經流三千餘里百川所注無慮五
[059-112b]
十餘州鬱林桂繡臨賀其大者也江河萬里而赴尾閭
洪波漭瀁别以灉沱至於兗揚皆廝為九其流殺矣西
江迢迢而來其廣可葦無支流以疏播之及至瑞州而
峽山綰轂其口大壑尚遙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江流之
大不能遽洩載於髙地不亦宜乎漢儒載洪範配五事
於五行恒雨大水罪歸於貌四徳咸有何貌而獨不修
藉令一身能干天地之和貌何獨召乎水于時有位不
能作肅一國之人盡狂抑又何也大都布氣者天建利
[059-113a]
者地定傾者人夏而資裘冬而資絺旱而資舟水而資
車物之理也既雨乃求蓑笠是謂後時故君子不恃無
菑恃吾有以待之非明天人之故裁成輔相之宜惡足
語此余觀前代之載自唐而上記事簡略宋元迄於今
日水不絶書固知端州病水地勢之宜未可歸罪人事
也萬厯丙戌嵗自春徂夏淫雨不絶及秋西潦大至江
水濫溢督府須桴而入堤決九十餘區宫室漂漂若泛
梗夫不寧婦父不有子垂溺而望濟者聲聞四境城中
[059-113b]
水從地濆起隍幾覆矣當是時督撫則連江吳公監司
則山隂王公太守則山隂鄭公覲還厪二旬吴公曰嗟
不穀奉王命撫兩粤適見於天民将為魚不穀之罪也
二三大夫何以免我王公避席曰否洪範有之王省惟
嵗卿士則月師尹則日位有尊卑故省有大小王不省
卿士卿士不省師尹督府豈省泮所省乎泮待罪嶺西
厪厪二郡端為首又嘗守端泮之餘烈也督府何罪之
有焉鄭公攝齊進曰信如洪範師尹奚逭夫病指不如
[059-114a]
股股不如身兩粤視端猶指也嶺西視端猶股也一身
舉病吾尚欲誰嫁之監司以故守引慝今守奈何一麟
之罪也監司何罪之有焉於是鄭公降服減膳出則望
洋而拜入則席藁而坐靡神不舉祝幣史辭遣縣人治
墉遣鄉人築堤遣候人戒舟援溺遣館人居溺者水退
行縣察疾苦匡困乏貸逋負弔寡問孤發倉廩以賑饑
人泛舟之役日相望於道遣遂正籍墊没貰其租菑而
不害父老曰天施而不生為而不宰萬物出乎機入乎
[059-114b]
機見為象而形為器地則然矣吳公王公天道也鄭公
地道也又曰拊長畜育父母皆同孚翼而腹之惟母吳
公王公父道也鄭公母道也則相率聲詩頌鄭公摛為
十章等其功於禹稷云昔孟子推禹稷之急民也謂思
天下有溺有饑由巳溺已饑之洚水為儆黎民阻饑禹
稷適當其敝救民為務已足稱賢我實未嘗溺而饑之
誰敢厚誣賢者禹稷不然居其位思任其責平水土由
我播穀由我有溺且饑而由人乎况天下一家中國一
[059-115a]
人非意之也後世秦越其民不闗欣戚即勉強任事常
思税駕於人曠責任負清時賢不肖相去逺矣鄭公守
郡惟安民為汲汲不幸被水直指以為已辜其賢可知
抑有本也王父遂溪公呉父栁州公皆以民功顯弓冶
箕裘殆非虛語孔子遜避禹稷而子孫昌阜不啻過之
以古準今鄭氏其有興乎父老謁余序之葉子曰諾
  懐惪祠集序         岑 萬
邑之有頌言何也以宣民情而達之政理不可強也亦
[059-115b]
不可抑故太古之治使人忘之其次使人懐之其次使
人歌之康衢擊壤之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
而食鑿井而飲帝力何有於我哉忘之至也周公居東
将歸國人留之曰鴻飛遵陸公歸不復於汝信宿從征
之士曰既破我斧又缺我戕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
人斯亦孔之将其所以懐而歌之者不既深乎故民有
心也抑之而不能止民而怨也不能強之使悦予觀於
懐徳之篇而知大羅之功可頌也夫四㑹為邑東連韶
[059-116a]
連西接梧賀北通郴桂盖三廣之交中多大山林麓綿
亘五百餘里而大羅山又特深嶮峒猺盤㨿其間恒嘯
聚為患屬者暴戾恣睢執人之父兄子弟求贖金稍不
稱意即縛殺投之溪潭中故沿山深谷間無人敢晝行
先是提督十山談公謀之藩鎮諸司僉曰宜剿疏聞上
可其奏乃聚兵食相機宜刻日致師大㕘王龍阜公㑹
諸道兵並進肇慶郡貳吕湘泉公實矢心協謀以共武
事丁巳春兵抵賊巢賊披靡無敢拒我師盖俘獲斬首
[059-116b]
凡三十有竒厥功懋焉邑之士民繼自今始有寧宇乃
侈其聲歌為頌褒之盈帙且建祠懐惪肖十山公之象
禮焉配以龍阜湘泉榮功也邑令尹張君三吳白郡守
盧公連城刻石為記舉人蔡子希尹走數百里來請予
文弁詩歌之首将鋟梓焉余惟天子撫有萬邦仁育義
正雖我海濵亦㒺不率俾而蠢諸蠻猺敢或鴟張姦宄
奪攘矯䖍以干法典一時率作興事之臣乃能戮力同
心請命討賊凡厥士民孚于肝膈播之話言可謂知本
[059-117a]
然兹役也固廟堂之成算聖天子之威靈而邑之士民
若㒺聞知盖忘之也予所謂康衢擊壤而歌者非與談
公之去也逺近胥慼焉其西歸而懐衮衣者與兹之頌
也其破斧缺戕而皇四國者與或曰頌言繁興何居予
曰民之情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是故盛世之民樂其
詞昌以達衰世之民偷其詞淫以詖亂世之民憂其詞
危而激怨而怒故君子以觀民風焉孔子刪詩明王敎
雖孺子婦人之歌不廢並載列國意可推也
[059-117b]
  舊粤志序          陳性學
越嶺以南襟帯山海稱都㑹舊已説者猥云荒憬則以
為漢陸大夫使越越廼通不者猶然椎結豈以九丘散
佚終不可問耶唐虞之際典謨史傳所稱述南交韶石
蹟匪磨滅下此則商著獻令周詠疆理其比隆中土非
一日矣至于載籍圖經則晉唐盛焉盖天地之氣自北
而南而乾坤磅礴惟海滋大其闇曶于初未始不發抒
于後故紀載詳略可以觀風越固南漸之極也其至每
[059-118a]
遲昌明之運中天而始耀攷在肅宗朝則直指戴璟宫
詹黃佐先後志之盖千古得失之林而璆琅之府也逮
今餘四十年其間州邑開設以十計勲賢建立以百計
尸籍登耗以千計至於採山竭澤之使絡繹不絶於道
徑竇旁開漁獵四出比之夙昔憲章紛更者又不但以
萬億計世代嬗禪日異而月不同寧令其脱略殘闕使
後之人無所考鏡而因革也乎前司馬廣陵陳大科直
指黔南馬文卿竊有慨焉而欲新之時則勲卿郭棐勲
[059-118b]
丞王學曾藩㕘袁昌祚皆世所推博雅君子也有筆如
椽㑹居家食殆天惠越人而貽之三先生以執纂修之
事猶集二三儒彦燃藜騁目兼采旁摉豈徒庖羞獨割
尸祝引助乎哉無何陳司馬馬直指遷去今戴司馬顧
直指相繼毖事而今李直指實董飭之辛丑秋余不佞
濫竽藩政昕夕飲冰猶懼爽侮而忝盛典爰戒吏人除
客館勾掌故拓工資以佐之編摩讐校再厯寒暑幸邀
諸使者之靈三先生之惠獲睹其成有榮施矣而標華
[059-119a]
揚美寧能授簡于臺使者後乎雖然史記尉陀乗黃屋
稱制者近百年乃髙固著傳時世已目之為海濵鄒魯
迄晉景純先生南抵靈洲稱為盛衣冠之氣亶其然與
况華風醖釀迨今日也不佞曩奉璽書督屯鹺于臬偶
以督學使者闕遂越爼攝試事車轍幾遍粤中得以攬
勝探竒大都與紀載所稱不謬獨金銀珠寳之氣徒存
空名於籍今兹之來則東土㑹計之司錢穀之吏也主
㑹計則言㑹計盖不能不咨嗟流涕為粤民悲矣夫越
[059-119b]
揚州之遐域厥田僅下下耳則壤成賦不煩使節追呼
嵗所灌輸以應公家卒不敢後于率土粤之民其三代
直道之民乎丙申以來水旱兵凶嵗無寧日小民其咨
救死不贍鄰境猶欲為晉而越為秦鴻雁嗷嗷越則中
澤斯又難矣乃兹税賦日增率土胥困越所輸至盈二
十萬緡海而鹽蜃藪而薪烝毫析銖算視率土倍則倍
困矣豈東南財力越最稱饒而因饒取之耶夫下之奉
上也不難先率土而用其情上之取下也奈何倍天下
[059-120a]
而重之困漢臣曰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日天
子軫念元元下咫尺罷諸一切夫非琴瑟更張時乎未
幾而反汗征斂如故辟諸東野畢之御馬馬力竭矣而
猶求焉将敗績壓覆是懼不佞所以按圖撫籍咨嗟流
涕而求以寛之無繇也嘗觀天下風氣蓄極必洩洩極
必窮窮極返樸粤之民力竭矣窮極此其興耶三先生
翩翩稱良史才要以志中所紀述字嚴衮鉞義昭勸戒
正欲使吏兹土者睹運甓易瓦之勤而警慵也誦鐵漢
[059-120b]
貪泉之詠而砥節也撫三洲九成之臺而尋理閾也追
還珠沉香遺履之風而清化源也察馴鱷分茅銅柱之
跡而𢷬批無慴也讀罷荔括地之疏而赤衷思效也繼
自今景行戮力以濟時艱而挽風靡樹駿流鴻非異人
任将無以是編為秦鏡乎抑有説焉蕭酇侯主計闗中
給餽不絶則以圖籍在握動知虛實耳不佞戔戔謬總
越中財賦使額數茫然無所印證亦何以知今日之故
而慰此越人然則三先生之大有助於不佞者是志也
[059-121a]
它日藏之名山遺之令則寧使薰歇響絶竹素空垂銀
書未續者哉於是乎序
  舊粤志序          郭 棐
粤有紀載其來逖矣髙固相楚鐸椒發其微自是王範
有交廣春秋楊方著呉越春秋或輯十三州記或編瓊
海方輿各成一家言未稡其全也今者道化淪濡稗乗
觕備戴直指璟創為初藁鬱有體裁黃宫詹佐始輯全
書備極藻繢第自絶筆以來迄今又四十禩凡吏治之
[059-121b]
因革學校之創修城郭之經營官署之建置以及宦轍
陞遷賢才選舉與夫所改而縣縣陞而州皆時政攸闗
不有纂組後将何攷制府維揚陳大科直指馬文卿爰
議修志左轄游應乾右轄胡心得僉謀胥同乃肅刺其
幣詣不佞棐倩偕王禄丞學曾袁藩㕘昌祚總其事而
以恩選林挺文學黃作霖霍尚守盧廷龍朱完劉克治
張鴻黎逺昌各司分校未幾馬直指代去游胡左石轄
並以擢行而直指顧龍正繼至則偕左轄王泮右轄王
[059-122a]
任憲使王民順胡桂芳大㕘李同芳憲副章邦翰余夢
鯉李開芳陳鳴華少㕘周應治劉一瀾胥議以己亥九
月念七之吉肅筵開局各矢精白惟公惟毖以綜志務
克治尋以恩選北上完罹内艱中輟自冬十一月至七
月凡九閲月諸青衿縁大比期逼告假比撤棘而盧生
廷龍張生鴻掇魁北上諸生以冬十一月復局辛丑春
制府長泰戴燿直指貴陽李時華先後下車視志益䖍
催竣惟亟憲副學道袁茂英朱燮元相繼督學諮詢志
[059-122b]
事爰以藁上㕘閲發梓乃直指尤鋭精研磨創理學傳
以翼文運選留挺作霖尚守逺昌四生編讀委畨禺司
訓黄天榜督其工天榜尋以憂去而畨禺倅錢栢代之
時黎生逺昌先辭歸省挺偕作霖尚守增闕訂譌焚膏
繼晷又越三月剞劂就緒制府戴燿直指李時華左轄
陳鳴華督學袁茂英各有弁言陸離炳蔚翼斯志以傳
不朽甚大美也諸君子謂不佞總其役當序其由陳左
轄復命之不敢以戔戔辭盖聞志者志也尼父曰吾志
[059-123a]
在春秋夫春秋魯之史也仲尼假二百四十年行事之
權筆削之列而為經褒善貶惡以尊周室仲尼之志見
矣兹粤志何志哉亦惟尊王朝崇省㑹聨郡國而已是
故志縁乎治者也因乎勢者也藉乎力者也治之盛者
志從而盛焉不則異是有出于勢力之所能為者有牿
于勢力之所不得為者以近事論張官置吏凡以為民
也近析置羅定州新安普寧等九邑各設守令撫綏之
是子惠之澤也崇墉新築以鞏海邦外宼突來恃之無
[059-123b]
恐是保鄣之衛也琶洲建塔以樹捍門衆水所趨一方
攸奠是華表之勝也府庠鼎修規模宏廓直闢前門以
暢靈秀之氣是文明之㑹也飭條鞭蠲夫甲禁加耗杜
接濟抒忠瀝悃則救世之仁也詧二廣之鹽弊定七欵
之規則以寛乎商而亦利于國則濟時之畫也此其勢
力之所得為者志之所備載也至於時勢齟齬所不能
為君子何可終恝然乎昔士行運甓於舍投博簺於江
士心惕然知向于正兹則法禁之勢諭之而不能止是
[059-124a]
風俗不如前也伯和居恒杜門公府不一覿其面曰神
龍貴以不見為徳兹則望門投刺諂笑締交是士氣不
如前也哨船目兵以防海也兹則船圯朽不足以衝犂
兵老羸不足以戰守器械苦窳不足以擊刺是兵之蠡
也進餉嵗有定額而驟加二十萬民何以堪直指抗疏
未奉俞㫖是餉之蠧也西南二支之派一來朝宗一䕶
順莞舊勢然也兹則沙壅水涸不趨㑹省久闕朝宗之
水不得不勤君子經緯之慮也凡此皆力之所不得為
[059-124b]
者志之所深念也或曰志猶藏府而宦績獻徵尤重焉
管子曰十年之計樹木百年之計樹人一樹十穫者木
也一樹百穫者人也粵之宦賢樹植有自來矣測景疆
理而下酌泉惜隂停碑却硯之儔皆百世之儁也李忠
簡常言曲江之張日南之姜晚得劉瞻于湟詫炎方之
多賢也繼是若增江之清獻瓊山之文荘忠介新㑹之
白沙順徳之文康增城之文簡南海之文敏文襄徳業
焜煌又非斯志之光耶不佞唯唯備書之以諗于後之
[059-125a]
君子時則右轄蔡應科憲使林如楚大㕘盛萬年任可
容分守嶺東朱東光前瓊州督學程有守各䖍其事遹
觀其成前廣郡守方遂今郡守沈鳴雷節推陳三槐各
殫心力勤督理前南海令黃琰今令王循學前番禺令
蔣之秀今令穆天顔尤悉心綜覈克襄盛典者也至若
郡佐湯塾署香山郡倅馮運吉署番禺海防陳自淳郡
倅廖守晉咸揭報惟勤纂修攸賴又若韶州郡守王以
通惠州郡守何偉肇慶郡守陳濓徳慶州州守沈有巖
[059-125b]
前南海令吳㝱相今香山令張大猷順徳令倪尚忠東
莞令翁汝遇新㑹令周思稷清逺令劉幼學新寧令熊
文華連山令林裕陽皆與有勞例得備書云以上/序
 
 
 
 
 廣東通志卷五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