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東都事略 > 東都事略 卷七十一
[071-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都事略卷七十一   宋 王 稱 撰
  列傳五十四
張昪字杲卿韓城人也少力學有志操舉進士為營丘
簿留守王曽以為有公輔器累遷太常博士京東饑擢
守密州昪貸粟於民以振之多所全活元昊叛夏竦經
略陜西薦昪可任改六宅使涇原秦鳯安撫都監嵗餘
西兵觧嚴以為度支員外郎知絳州久之為京西路提
[071-1b]
㸃刑獄改轉運使知鄧州昪以親老辤或以為避事范
仲淹曰張昪非避事者也乃聴侍飬歴直史館河東轉
運使入為侍御史知雜事張堯佐縁貴妃恩驟用知開
封府入内都知楊懐敏夜直入禁中衛士為變而詔不
問罪昪皆極言之石介死既葬矣夏竦欲中傷富弼謂
介實不死北走胡昪為辨理之卒得不疑坐㣲累出知
濠州諫官陳升之言昪忠直宜在朝廷仁宗曰吾非不
知昪賢但其言太直爾升之請其事仁宗曰昪論張堯
[071-2a]
佐云陛下勤身克己欲致太平奈何以一婦人壊之論
楊懐敏云懐敏茍得志所為不減劉季述何至是哉升
之曰忠直之言人臣所難也陛下不可以為罪仁宗曰
朕未嘗以言罪人如昪之直朕當用之也未幾為天章
閣待制遷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轉運使修古渭城昪
言古渭斗絶在羌中無險可守餉運回逺得之更以生
患既城而羌果據廣呉嶺絶餉道禆将劉渙帥兵不時
進撃昪以郭恩代之賊乃潰去渙以得城不在已也誑
[071-2b]
奏恩所殺皆老稚由是徙昪知青州既而朝廷察渙之
妄黜之復以昪守秦州召兼侍讀遂拜右諫議大夫御
史中丞時富弼為相歐陽脩為翰林學士士大夫以為
得人御史趙抃范師道以嘗論列陳執中與范鎮議不
同不肯就職劉沆以抃師道嘗攻其短隂上書出之昪
曰天子耳目之官進退用舍必由陛下奈何以宰相怒
斥之乎乃罷沆仁宗以昪指切時事無所避曰卿孤寒
乃能如是昪曰臣朴學愚忠仰託睿聖三子皆服冠裳
[071-3a]
是不孤寒陛下春秋已髙主鬯虚位臣見陛下之臣多
持禄飬交而少赤心謀國者則似陛下孤寒也仁宗為
之感動初契丹遣蕭徳齎其主宗真繪像來且求御容
未報而宗真死子洪基立遣使請于朝以昪報聘昪至
虜乃欲先得御容昪曰昔文成弟也弟先面兄於理為
順今南朝乃伯父當先致恭遼復以洪基像來納嘉祐
中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進樞密使仁宗春秋髙而儲
宫尚未建昪昔在御史已屢建言矣至是與韓琦叶心
[071-3b]
共議力陳上前仁宗面諭曰朕已立嗣矣因示以英宗
藩邸舊名昪進曰陛下不疑否仁宗曰朕何疑哉昪等
再拜賀英宗即位昪請老英宗曰卿勤勞王家未當遽
去詔五日一至樞密院昪力求退乃以彰徳軍節度使
同平章事判許州改鎮河陽三城踰年以太子太師致
仕昪忠信謹儉不受請謁分奉禄以及九族退居十有
餘年葺田廬於紫虚谷澄心飬氣不問時事愈老而耳
目聦明卒年八十六贈司徒侍中諡曰康節
[071-4a]
孫抃字夢得眉州眉山人也六世祖長孺喜藏書為樓
而置其上蜀人謂之書樓孫氏中進士甲科以大理評
事通判絳州召試遷直集賢院累擢右正言知制誥拜
翰林學士慶歴五年升祔二后于太廟抃為赦文有曰
章獻明肅皇后宣導隂教輔隆寳業章懿皇后丕擁慶
羡寔生眇冲顧復之恩深保綏之念重神馭既往仙遊
斯邈嗟乎為天下之母育天下之君不逮乎九重之承
顔不及乎四海之致飬念言一至追慕増結仁宗覧之
[071-4b]
泣下謂抃曰卿何以得道朕心中事抃曰臣少以庶子
不齒於兄弟不及飬母以此知陛下聖心中事仁宗為
之流涕皇祐中以右諫議大夫為御史中丞諫官論奏
抃非糾繩才抃即上疏曰臣觀方今士人趨進者多廉
退者少以善求事為精神以能訐人為風采捷給若嗇
夫謂之有議論刻深若酷吏謂之有政事諌官所謂才
者無乃謂是乎若然臣誠不能也仁宗察其言趣視事
内侍有用特恩遷官者抃奏罷之張貴妃薨追冊為皇
[071-5a]
后且有建陵立廟之議抃率同列請對固争之不能得
因伏不起仁宗改容遣之陳執中為相箠婢出外舍死
或曰嬖妾張氏殺之事聞仁宗命近侍置獄取證左執
中弗遣有詔勿推抃奏數十上執中遂罷相改翰林學
士承旨兼侍讀學士遷禮部侍郎抃前後多稱薦士大
夫久居侍從泊如也人以為長者仁宗欲用耆老以抃
為樞密副使遷參知政事抃年益髙於事無所可否又
善忘語言舉止人以為笑為御史韓縝所言罷為觀文
[071-5b]
殿學士兼侍讀學士羣牧使仁宗崩禮院奏當以太宗
為一世神主祔廟則増一室詔兩制及待制以上與禮
官考正抃等議謹按禮曰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書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徳曰世與昭穆云者據父子而
言也若兄弟則昭穆同不得以世數數之矣國朝太祖
為受命之祖太宗為有功徳之宗此萬世不遷者也大
行皇帝神主祔廟伏請増一室為八室以備天子事七
世之禮詔從之於是龍圖閣直學士盧士宗天章閣待
[071-6a]
制司馬光議曰臣等謹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
之廟而七太祖之廟萬世不毁其餘昭穆親盡則毁示
有終也自漢以來天子或起於布衣以受命之初太祖
尚三昭三穆之次故祀四世或祀六世其太祖以上之
主雖屬尊於太祖親盡則遷今若以太祖太宗為一世
則大行皇帝祔廟之日僖祖親盡當遷於西夾室祀三
昭三穆於先王典禮及近世之制無不符合又詔抃等
議抃等議曰臣等切以謂存僖祖之室以備七世數合
[071-6b]
於經傳事七世之明文而亦不失先王之禮意詔又從
之禮院又奏乞與兩制同議大行皇帝當配何祭翰林
學士王珪奏本朝祀儀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以
真宗配今請以仁宗配循用周公嚴父之道知制誥錢
公輔議謹按三代之法郊以祭天明堂以祭五帝郊之
祭以始封之祖明堂之祭以創業繼體之君故孝經曰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
帝又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
[071-7a]
也以周公言之則嚴父以成王言之則嚴祖矣方是之
時政則周公祭則成王亦安在乎必嚴其父哉我将之
詩是也臣竊謂聖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也則創業之
君遂為太祖矣太祖則周之后稷配祭于郊者也太宗
則周之文王配祭于明堂者也真宗則周之武王宗乎
廟而不祧者也當仁宗嗣位之初儻有建是論者則配
帝之祭當在乎太宗矣當時無一言者故使宗周之典
禮不明於聖代願深詔有司博謀羣臣而議焉於是又
[071-7b]
詔再議抃等奏仁宗繼體保成置天下於大安者四十
二年今祔廟宜以仁宗配上帝之享以宣章陛下嚴父
之大孝知諫院司馬光吕誨議孝經曰嚴父莫大於配
天則周公其人也孔子以周公有聖人之徳成太平之
業創禮作樂而文王適其父也故引之以證聖人之徳
莫大於孝荅曽子之問而已非謂凡有天下者皆當以
其父配天然後為孝也古之帝王自非建邦啟土及造
有區夏者皆無配天之文近世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
[071-8a]
五帝此乃誤識孝經之意而違先王之禮不可以為法
也景祐二年仁宗詔禮官稽案典籍辨崇配之序定二
祧之位以太祖為帝者之祖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為
帝者之宗比周之文武然則祀真宗於明堂以配五帝
亦未失古禮今議者乃欲捨真宗而以仁宗配食明堂
恐揆於祭法不合又以人情言之是絀祖而進父也臣
等竊謂宜遵舊禮以真宗配五帝於明堂為便詔從抃
等議抃後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六十九贈太子太保
[071-8b]
諡曰文懿
臣稱曰諸儒議宗廟之禮孫抃徒知七世之數而不達
七世之義司馬光以太祖為受命之祖為宋太祖若太
祖之位未正則祀六世為合禮矣至議配祭也公輔之
論得禮之正光誨之論得禮之宜而珪抃則惑於嚴父
之説當是時英宗自旁親入繼以謂不敢廢仁宗上帝
之享故勉從其議耳
趙槩字叔平應天府虞城人也少孤力學舉進士授将
[071-9a]
作監丞通判海州除著作郎集賢校理出知漣水軍移
守通州入為開封府推官知洪州城西南隅當大江之
衝水嵗為民患槩建為石隄髙丈五尺長二百丈明年
夏水大至度與城平恃隄以全至于今賴之同知宗正
寺知青州改直集賢院坐失舉讁監密州酒徙楚州糧
料院復故官職知滁州召修起居注久之除歐陽脩起
居注朝廷欲驟用脩躐槩知制誥而以槩為天章閣待
制人意槩不能平而槩恬如也遷知制誥以母老乞知
[071-9b]
蘇州入翰林為學士皇祐二年館伴契丹泛使遂報聘
焉契丹請賦信誓如山河詩詩成契丹主親酌玉杯以
勸槩且以素扇授其近臣劉六符冩槩詩置之懐袖使
還加翰林侍讀學士累遷禮部侍郎以龍圖閣學士知
鄆州徙南京留守拜御史中丞遂除樞密副使參知政
事方是時皇嗣未立天下以為憂仁宗命英宗領宗正
槩言宗正未足為重遂與執政建言宜立為皇子從之
英宗即位再遷吏部侍郎神宗立進尚書左丞數求去
[071-10a]
位以觀文殿學士吏部尚書知徐州明年以太子少師
致仕居睢陽十五年而卒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師諡曰
康靖槩為人樂易深中恢然偉人也平生與人無所怨
怒非特不形於色而又專務掩惡揚善以徳報怨出於
至誠非勉强者歐陽脩坐累對詔獄槩獨抗章言脩無
罪為仇人所中傷陛下不可以天下法為人報仇仁宗
大感悟脩以故得全人以槩為長者槩既老脩亦退居
汝南槩自睢陽往從之游樂飲旬日其相得如此
[071-10b]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也舉進士為楊子尉召試為
館閣校勘改集賢校理通判宣州知湖州築石塘百里
捍水患大興學校學者盛於東南自湖學始既去而思
之名其塘曰胡公塘而學者為立生祠久之為兩浙轉
運使召還修起居注知制誥入内都知楊懐敏坐衛士
夜盜入禁中出為和州都監懐敏用事久勢動中外未
幾召復故職宿還詞頭不草制論衛士之變蹤跡連懐
敏得不窮治誅死幸矣豈宜復在左右其命遂止拜翰
[071-11a]
林侍讀學士遷翰林學士兼端明殿學士宿為人清儉
謹黙内剛外和羣居不譁笑與人言必思而後對故其
莅官臨事謹重不輒發發亦不可囘止吴奎包拯建言
在官年七十而未致仕者有司以時按籍舉行宿以謂
飬廉耻厚風化宜有漸而欲一切吏議從事殆非所以
優老勸功之意當少緩其法使人得自言而全其美節
至今行之皇祐新樂成議者多異論有詔新樂用於常
祀朝㑹而郊廟乃用舊樂宿言書稱同律而今舊樂髙
[071-11b]
新樂下相去一律難並用而新樂未施於郊廟先用之
朝㑹非先王薦上帝配祖考之意遂不行禮部四嵗一
貢士議者患之請更為閒嵗議已定宿獨言使士子廢
業而奔走無寧嵗不如復用三嵗之制也衆皆非其言
行之數年士子果以為不便卒用三年之制仁宗久未
有皇子羣臣多以皇嗣為言未省宿當作青詞禱祠於
山川即建言儲位久虚非所以居安而慮危願擇宗室
之賢者立之以慰天下之心仁宗感悟南京鴻慶宫災
[071-12a]
宿以謂南京宋所以受命建號而大火主於商丘國家
乘徳而王者也今不領於祠官而比年數災宜修火祀
事下太常嵗以長吏奉祠商丘慶歴六年夏河北河東
京東地震登萊尤甚宿以嵗推之明年丁亥嵗之刑徳
皆在北宫陽生於子而隂極於亥然隂猶强而未即伏
陽猶㣲而未即勝此所以震也是謂龍戰之㑹而其位
在乾今西北二虜中國之隂也宜為之備不然必有内
盜起於河朔明年王則以貝州叛宿又以為登萊視京
[071-12b]
師為東北隅乃少陽之位也今二州並置金坑多聚民
以鑿山谷陽氣損泄故隂乘而動縣官入金嵗幾何小
利而大害可即禁止以寧地道皇祐五年㑹靈宫災是
嵗冬至祀天南郊以三聖並配明年大旱宿曰五行火
禮也去嵗火而今又旱其應在禮此殆郊丘並配之失
也即建言並配非古宜用迭配如初詔韓琦議建并州
為節鎮宿以為堯遷閼伯於商丘主火而商為宋星遷
實沈於臺駘主水而參為晋星國家受命始於商丘王
[071-13a]
以火徳又京師宋之分野而并為晋地參商仇讎之星
今欲崇晋非國利也自宋興平僭偽并最後服太宗削
之不使列於方鎮八十年矣謂宜如舊制嘉祐六年拜
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宿當重任尤顧惜大體而羣臣
方建利害多更張庶事以革弊宿獨厭之曰變法古人
之難今不務守祖宗成法而徒紛紛無益於治也又以
為契丹與中國通好六十餘年自古未有也善待夷狄
者謹為備而已今三邊武備多弛牧馬著虚名於籍可
[071-13b]
乘而戰者百無一二又謂宜分滄州為一路以禦敵此
今急務也若其界上交侵小故乃城砦主吏之職朝廷
宜守祖宗之約不宜争小利而隳大信深戒邊臣生事
以為功在位六年其論事皆此類也英宗即位遷給事
中告老乃拜吏部侍郎觀文殿學士知杭州遷尚書左
丞以太子少師致仕卒年七十二贈太子太傅諡曰文
恭宿少嘗善一浮圖其人将死謂宿曰我有祕術能化
瓦石為黄金子其葬我以此報子宿曰爾之後事敢不
[071-14a]
勉祕術非吾欲也浮圖歎曰子之志未可量也其篤行
自勵至於貴顯常如布衣時學問文章諸儒稱述焉弟
之子宗愈
宗愈字完夫舉進士甲科世父宿罷樞密副使出守杭
州陛辤之日英宗問子弟誰可繼卿者以宗愈對除集
賢校理召對兼史館檢討遂同知諫院殿内卒盜乘輿
寳器宗愈曰長孫無忌不解佩刀入東上閣門封徳彛
論校尉不覺罪當死今禁殿卒為盜竊而入内都知了
[071-14b]
不知覺乞加罪李定自秀州推官除御史宗愈曰仁宗
朝三班御史闕必詔學士丞雜歴選三丞至員外郎以
名聞今定自選人超擢非由學士丞雜所薦而選任一
出執政意誰為朝廷糾不法者明日知制誥蘇頌李大
臨不草制皆落職歸班宗愈以舍人封還詞頭為是坐
奪職通判真州久之擢吏部郎中哲宗即位除右司郎
中遷起居郎試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又遷吏部侍郎拜
御史中丞首進六事曰端本正志知難加意守法畏天
[071-15a]
陛下若留神於此六者則治道得矣役書成牙校募不
足許差上户宗愈極論其非宜悉從募便哲宗問朋黨
之弊宗愈曰君子義之與比謂小人為姦邪則小人必
指君子為朋黨陛下擇中立不倚者用之則朋黨自消
明日進君子無黨論拜尚書右丞為言者所攻以資政
殿學士知陳州徙成都府明年召還為吏部尚書哲宗
親政以宗愈帥定武未行卒年六十六諡曰脩簡後坐
元祐黨入籍云
[071-15b]
 
 
 
 
 
 
 
 東都事略卷七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