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通志 > 通志 卷四十三
[048-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志卷四十三
  宋 右 廸 功 即 鄭 樵 漁 仲 撰
 禮略第二
  吉禮下
  宗廟 時享薦新/附祫禘 功臣配享 天子七祀
  諸侯/附上陵拜掃及諸/節上食附釋奠 祀先代帝王名臣/附
  君祠先賢/附孔子祠先儒/附太公廟 廵狩 封禪
[048-1b]
  厯代所尚 享司寒藏氷開/氷附禜 葦茭桃梗禳/祠
  禖 祓禊 諸雜祠
  宗廟
唐虞立五廟其祭尚氣先迎牲殺於庭取血吿於室以
降神然後奏樂尸入王祼以鬱鬯夏氏因之商制七廟
周制小宗伯掌建國之神位宗廟在左王立七廟一壇
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
皆月祭之逺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
[048-2a]
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曰鬼天子遷廟
之主以昭穆合藏於二祧之中漢髙帝令諸侯都皆立
上皇廟髙帝崩孝惠即位令奉常叔孫通定宗廟儀法
帝東朝太后長樂宮及間往以數蹕煩民乃作複道武
庫南通奏曰陛下何自築複道髙帝寢衣冠月出㳺髙
廟子孫奈何乘宗廟道上行哉帝懼曰急壊之通曰人
主無過舉今已作百姓皆知之矣願陛下為原廟渭北
衣冠月出游之益廣宗廟大孝之本帝乃立原廟又尊
[048-2b]
髙帝廟為太祖廟景帝尊孝文廟為太宗廟所常幸郡
國令各立太祖廟至宣帝太始二年復尊孝武廟為世
宗廟凡所廵狩亦立焉凡祖宗廟在郡國者六十八合
百六十七所而京師自髙祖下至宣帝與太上皇悼皇
考各於陵旁立廟並為百七十六又園中各有寢便殿
寢日四上食廟嵗二十五祠便殿嵗四祠元帝時丞相
韋元成等言春秋之義父不祭於支庶之宅元帝罷郡
國廟以髙皇帝為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孝景皇帝為
[048-3a]
昭孝武皇帝為穆孝昭與孝宣俱為昭皇考廟親未盡
太上孝惠廟皆親盡冝毁太上廟主冝瘞園孝惠帝為
穆主遷於太廟寢園皆罷修後漢光武皇帝建武二年
立髙廟於雒陽四時祫祀髙帝為太祖文帝為太宗武
帝為世宗如舊三年正月立親廟雒陽祀父南頓君以
上至舂陵節侯時冦賊未平祀儀未設至十九年中郎
將張純等議禮人子事大宗降其私親故孝宣帝以孫
後祖為父立廟於奉眀曰皇考廟於是議立平哀成元
[048-3b]
帝廟代今親廟兄弟以下使有司祠冝為南頓君立皇
考廟祭上至舂陵節侯羣臣奉祠詔以宗廟處所未定
且祫祭髙廟其成哀平且祠祭長安故髙廟其南陽舂
陵嵗時各且因故園廟祭祀園廟去太守治所逺者在
所令長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徳其上尊號曰
中宗於是雒陽髙廟四時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
廟成哀平三帝主四時祭於故髙廟東廟京兆尹侍祠
冠衣車服如太常祠陵廟之禮皇考南頓君以上至節
[048-4a]
侯皆園廟所在郡縣侍祠眀帝以光武中興更為起
廟尊號曰世祖廟以元帝於光武為穆故雖非宗不毁
也後遂為常眀帝遺詔遵儉無起寝廟藏主於世祖廟
更衣孝章初不敢違以更衣有小别上尊號曰顯宗廟
間祠於更衣四時合祭於世祖廟章帝遺詔無起寢廟
如先帝故事和帝初不敢違上尊號曰肅宗後帝承遵
皆藏主於世祖廟積多無别是後顯宗但為陵寢之號
靈帝時京都四時所祭髙廟五主世祖廟七主少帝三
[048-4b]
陵追尊后三陵凡牲用十八太牢皆有副倅故髙廟三
主親毁之後亦但殷祭之嵗奉祠獻帝初平中董卓與
蔡邕等以和帝以下功徳無殊而有過差不應為宗及
餘非宗者追尊三后皆奏毁之四時所祭髙廟一祖二
宗及近帝四凡七帝魏文帝受禪追尊大父曰大皇帝
考曰武皇帝以洛亰宗廟未成乃祠武帝於建始殿親
執饋奠如家人禮明帝太和三年又追尊髙祖大長秋
曰髙皇夫人呉氏曰髙皇后並在鄴廟之所祠則文帝
[048-5a]
之髙祖處士會祖髙皇祖太皇帝共一廟考太祖武皇
帝特一廟百代不毁然則所祠止於親廟四室也其年
十一月洛京廟成則以親盡遷處士主置園邑使宗正
曹恪持節迎髙祖以下神主共一廟猶為四室而已景
初元年六月羣公更奏定七廟之制曰武皇帝肇建洪
基為魏太祖文帝繼天革命為魏髙祖上集成大命冝
為魏烈祖於太祖廟北為二祧其左為文帝廟號曰髙
祖昭祧其右擬眀帝號曰烈祖穆祧三祖之廟萬世不
[048-5b]
毁其餘四廟親盡迭遷一如周后稷文武廟祧之禮晉
武帝即位追尊皇祖宣王為宣皇帝伯考景王為景皇
帝考文王為文皇帝權立一廟後用魏廟追祭征西將
軍豫章府君潁川府君亰兆府君與宣帝景帝文帝為
三昭三穆是時宣皇未升太祖虚位所以祠六代與景
帝為七廟六年因廟陷當改脩創羣臣議奏曰古者七
廟異所自冝如禮又曰古雖七廟自近代以来皆廟七
室於禮無廢於情為叙亦随時冝也東晉元帝上繼武
[048-6a]
帝於禮為禰如漢光武上繼元帝故事時西亰神主陷
於虜庭江左建廟皆更新造尋以登懷帝之主又遷潁
川府君位雖七室其實五世盖以兄弟為世數故也於
時百度草創毁主權居别室太興三年将祭愍帝之主
乃更定制還復豫章潁川於昭穆之位及元帝崩則豫
章復遷至眀帝崩而潁川又遷猶十室也於時續廣太
廟故三遷主並還西儲名之曰祧以准逺廟成帝咸康
五年始作武悼皇后神主祔廟配饗世祖成帝崩而康
[048-6b]
帝承統以兄弟一代故不遷京兆始十一室也康帝崩
穆帝立京兆遷入西儲同謂之祧如前三祖遷主之禮
故正室猶十一也穆帝崩而哀帝海西並為兄弟無所
登除咸安之初簡文皇帝上繼元皇帝於是潁川京兆
二主復還昭穆之位簡文崩潁川又遷孝武帝太元十
六年始改作太廟殿正室十四間東西儲各一間合十
六間棟髙八丈四尺備法駕遷神主於行廟及孝武崩
亰兆又遷如穆帝之世四祧故事宋武帝即尊位祠七
[048-7a]
代為七廟永初初追尊皇考為孝皇帝皇妣趙氏為穆
皇后三年孝懿蕭皇后崩又祔廟髙祖崩神主升廟猶
昭穆之序始魏晉之制虛太祖之位文帝元嘉初追尊
所生胡媫妤為章皇太后立廟於太廟西其後孝武昭
太后眀帝宣太后並祔章太后廟齊髙帝追尊父為宣
皇帝母為昭皇后七廟梁武帝受禪遷神主於太廟為
三昭三穆凡六廟追尊皇考為文皇帝皇妣為徳皇后
廟號太祖皇祖特進以上皆不追尊擬祖遷於上而太
[048-7b]
祖之廟不毁與六親廟為七皆同一堂共庭而別室陳
依梁制七廟如禮初文帝入嗣而皇考始興昭烈王廟
在始興國謂之東廟天嘉中徙神主祔於梁之小廟改
曰國廟祭用天子儀後魏之先居於漠北鑿石為祖宗
之廟於烏洛侯國西北眀元帝永興四年立太祖道武
帝廟於白登山嵗一祭具太牢帝親奉無常月又於白
登西太祖舊逰之處立昭成獻明太祖廟常以九月十
月之交帝親祭牲用馬牛羊又親行貙劉之禮孝文太
[048-8a]
和三年六月親謁七廟十五年四月改營太廟詔曰祖
有功宗有徳後者不得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廟令述
尊先志冝制祖宗之號烈祖有創業之功世祖有開拓
之徳冝為祖宗百代不遷而逺祖平文功未多於昭成
然廟號為太祖道武建業之勲髙於平文廟號為烈祖
比校似為未允朕今奉尊道武為太祖而立二祧餘皆
以次而遷十九年遷都洛邑二月詔曰太和廟已就神
儀靈主冝時奉寧可尅五月奉遷於廟其出金墉之儀
[048-8b]
一准出代都太和之式入新廟之典可依近至金墉之
軌其威儀鹵簿如出代廟百官奉遷冝可省之但令朝
官四品以上侍官五品以上宗室奉迎北齊文宣帝受
禪置六廟獻武以下不毁以上則遞毁並同廟而別室
既而遷神主於太廟文襄文宣並太祖之子文宣初疑
其昭穆之次欲别立廟衆議不同至二年秋始祔太廟
四時並臘凡五祭禘祫如梁制後周之制思復古之道
乃右宗廟而左社稷閔帝受禪追尊皇祖為徳皇帝父
[048-9a]
文王為文皇帝廟號太祖擬祖以上三廟遞遷至太祖
不毁其下相承置二昭二穆為五焉眀帝崩廟號世宗
武帝崩廟號髙祖並為祧廟不毁隋文帝受命遣兼太
保宇文善等奉䇿詣同州吿皇考桓王廟兼用女巫同
家人之禮追尊桓王為武元皇帝皇妣為元眀皇后奉
迎神主歸於京師改周制左宗廟而右社稷宗廟未言
始祖又無受命之祧自髙祖以下置四親廟同殿異室
一皇髙祖太原府君廟二皇曾祖康王廟三皇祖獻王
[048-9b]
廟四皇考太祖武元皇帝廟擬祖遷於上而太祖之廟
不毁至煬帝立七廟太祖各一殿准周文武二祧與始
祖而三餘並分室而祭唐武徳元年追尊號髙祖曰宣
簡公會祖曰懿王祖曰景皇帝考曰元皇帝法駕迎神
主祔於太廟始享四室貞觀九年髙祖崩詔增脩太廟
中書侍郎岑文本議曰祖鄭元者則陳四廟之制述王
肅者則引七廟之文貴賤混而莫辯是非紛而不定春
秋糓梁𫝊及禮記王制祭法禮噐孔子家語並云天子
[048-10a]
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尚書咸有一徳曰七
世之廟可以觀徳至於孫卿孔安國劉歆班彪父子孔
昆虞憙干寳之徒商較今古咸以為然故其文曰天子
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是以晉宋齊梁皆依斯義
立親廟六若使違羣經之正説從累代之疑議背子雍
之篤論遵康成之舊學則天子之禮下逼於人臣諸侯
之制上僭於王者非所謂尊卑有序名位不同者也臣
等参詳請依晉宋故事立親廟六其祖宗之制式遵舊
[048-10b]
典制從之於是增修太廟始崇𢎞農府君及髙祖神主
并舊四室為六室開元十年加置九廟移中宗神主就
正廟仍創立九室其後制獻祖懿祖太祖世祖髙祖太
宗髙宗中宗睿宗太廟九室也
  時享薦新附/
有虞氏四時之制春曰禴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其祭
尚氣郊特牲云血腥爓祭用氣也法先迎牲殺之取血
吿於室以降其神然後用樂而行祭事其祭貴首夏氏
[048-11a]
時祭之名因有虞其祭貴心商人禴禘嘗烝亦因虞夏
之制王制云春禴夏禘秋嘗冬烝其祭尚聲郊特牲云
臭味未成滌蕩其聲樂三闋然後出迎牲聲音之號所
以昭吿於天地之間也其祭貴肝周祭春曰祠夏曰禴
秋曰嘗冬曰烝以禘為殷祭之名其祭尚臭郊特牲云
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隂達於淵泉既灌然後
迎牲致隂氣也其祭貴肺行九獻之禮其四時新物皆
先薦寢廟而後食二月獻羔開氷四月以彘嘗麥七月
[048-11b]
登糓八月嘗麻九月嘗稻十二月嘗魚漢惠帝時叔孫
通曰古者有春嘗果方今櫻桃熟可獻宗廟諸果之獻
由此興後漢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髙廟於雒陽四
時祫祀髙帝為太祖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如舊餘
帝不祀四時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
及臘一嵗五祀靈帝時京都四時所祭髙廟五主世祖
廟七主少帝三陵追尊后三陵凡牲用十八太牢古不
墓祭漢諸陵皆有園寢承秦所為也説者以為古宗廟
[048-12a]
前廟後寢以象人君之居前有朝後有寢月令有先薦
寢廟詩稱寢廟奕奕言相通也廟以藏主以四時祭寢
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薦新物秦始出寢起於墓側
漢因而弗改故陵上稱寢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建
武以来闗西諸陵以𫝊乆逺但四時特牲祀天子每幸
長安謁諸陵乃太牢祠自雒陽諸陵至靈帝皆以晦望
二十四氣伏臘及四時祀廟日上飯太官送用物園令
食監典省其親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嚴
[048-12b]
具魏初髙堂隆云按舊典天子諸侯月有祭祀其孟則
四時之祭也三牲黍稷時物咸備其仲月季月皆薦新
之祭也大夫以上將之以羔或加以犬不備三牲也士
以豚庶人則唯其時冝魚鴈可也皆有黍稷禮噐曰羔
豚而祭百官皆足太牢而祭不必有餘羔豚則薦新之
禮也太牢則時祭之禮也詩云四月其蚤獻羔祭韭周
之四月則夏之二月也月令仲春天子乃獻羔開氷季
春之月天子始乘舟薦鮪仲夏之月天子乃以雛嘗黍
[048-13a]
咸薦之寢廟此則仲季月薦新之禮也宋四時祭祀將
祭必先夕牲皇帝散齋七日致齋三日百官掌事者亦
如之致齋之日御太極殿幄坐著絳紗袍黒介幘通天
金博山冠祠之日車駕出百官應齋從駕上水一刻皇
帝著平冕龍袞服升金根車到廟北門治禮謁者各引
太樂令太常光禄勲三公等皆入在位皇帝降車入廟
脱舄盥及洗爵訖升殿初獻奠爵樂奏太祝令跪讀祝
文訖進奠神座前皇帝還本位愽士引太尉亞獻訖謁
[048-13b]
者又引光禄勲終獻皇帝不親祠則三公行事而太尉
初獻太常亞獻光禄勲終獻齊永眀元年正月詔太廟
四時祭薦宣皇帝麫起餅鴨孝皇后筍鴨卵脯醤炙
白肉髙皇帝薦肉膾葅羮昭皇后炙魚皆所嗜也梁武
帝宗廟四時及臘一嵗五享天監十六年詔曰夫神無
常饗饗於克誠所以西鄰禴祭實受其福宗廟祭祀猶
有牲牢無益至誠有累㝠道自今四時烝嘗外可量代
八座議以大脯代一元大武八座又奏既停宰殺無復
[048-14a]
省牲之事請立省饌儀其衆官陪列並同省牲帝從之
又詔今雖無復用腥猶有脯脩之類即之幽眀義為未
盡更可詳定悉薦時蔬左丞司馬筠等参議大餅代脯
餘悉用蔬菜從之於是至敬殿景陽臺立七廟座月中
再設浄饌自是訖於臺城破諸廟遂不血食陳制一嵗
五祠謂春夏秋冬臘也每祭共以一太牢始祖以三牲
首餘唯骨體而已後魏孝文皇帝太和六年十一月将
親祀七廟有司依禮具儀於是羣官議曰昔有虞親䖍
[048-14b]
祖考来格商宗躬謁介福攸降大魏七廟之祭依先廟
舊事多不親謁今陛下孝誠發中思親執祀稽今古義
禮之常典臣等謹按舊章并採漢魏故事撰祭服冠屨
牲牢之具罍洗簠簋爼豆之器百官助祭位次樂官節
奏之引升降進退之法別集為親拜之儀制可於是帝
乃親祭其後四時常祀皆親之北齊制春祀夏禴秋嘗
冬烝皆以孟月凡四祭每祭室一太牢武成帝始以皇
后亞獻河清中定令四時祭廟及元日廟庭並設庭燎
[048-15a]
二所後周之制其四時祭各於其廟亦以皇后亞獻其
儀與北齊同所異者皇后亞獻訖后又薦加豆之籩其
實菱芡芹葅兎醢冢宰終獻訖皇后親徹豆降還版位
然後太祝徹焉隋四時之祭各以太牢四時薦新於太
廟有司行事而不出神主祔祭之禮並准時享唐四時
各以其孟月享太廟室各用一太牢若品物時新堪進
御者有司先送太常仍以滋味與新物相冝者配之太
常卿及少卿一人奉薦太廟有司行事不出神主
[048-15b]
  祫禘
古者天子諸侯三年喪畢皆合先祖之神而享之以生
有慶集之懽死亦備合食之禮因天道之成而設禘祫
之享皆合先祖之神而享之虞夏先王崩新王元年二
年喪畢而祫三年春特禴夏特禘秋特嘗冬特烝四年
春特禴夏祫禘秋祫嘗冬祫烝每間嵗皆然以終其世
商人先王崩新王二年喪畢而祫三年春特禘夏特禴
秋特嘗冬特烝四年春特禘夏祫禴秋祫嘗冬祫烝周
[048-16a]
制天子諸侯三年喪畢禫祭之後乃祫於太祖来年春
禘於羣廟爾後五年再殷祭一禘一祫禘以夏祫以秋
祫祭之禮大宗伯出髙祖以下木主守祧出先王先公
祧主皆入太祖后稷廟中於室中之奥西壁下東面布
太祖后稷位尸在東北面太祖之子於席前之北南面
為昭次昭之子在南方北面相對為穆以次而東孫與
王父並列直至禰其尸各居木主之左凡七尸用九獻
禘祭之禮一如祫祭所異者但祭毁廟以上不及親廟
[048-16b]
其神主按鄭康成禘祫志云大王王季以上遷主祭於
后稷之廟其坐位與祫祭同文武以下遷主若穆之遷
主祭於文王之廟文王居室之奥東面文王孫成王居
文王之東而北面以下穆主直至親盡之祖以次繼而
東皆北面無昭主若昭之遷主祭於武王之廟武王亦
居室之奥東面其昭孫康王亦居武王之東而南面以
次亦繼而東直至親盡之祖無穆主也其尸位后稷廟
中后稷尸一昭穆尸各一文王廟中文王尸一穆尸共
[048-17a]
一武王廟中武王尸一昭尸共一後漢光武建武二十
六年詔問張純禘祫之禮不行㡬年純奏舊制三年一
祫毁廟之主合食髙廟存廟主未嘗合元始五年始行
禘禮父為昭南向子為穆北向父子不並坐而孫從王
父禘以夏四月陽氣在上隂氣在下故以正尊卑祫以
冬十月五糓成熟物備禮成故骨肉合飲食今祖宗廟
未定且合祭髙廟遂以為常後以三年冬祫五年夏禘
之時但就陳祭毁廟主而已謂之殷祭太祖東而惠文
[048-17b]
武元四帝為昭景宣二帝為穆惠景昭三帝非殷祭時
不祭也魏眀帝太和四年六月武宣皇后崩至六年三
月有司以今年四月禘吿王肅議曰按春秋魯閔公二
年夏禘於莊公是時縗絰之中至二十五月大祥便禘
不復禫故譏其速也去四年六月武宣皇后崩二十六
日晚葬除服即吉四時之祭皆親行事今當計始除服
日數當如禮湏至禫月乃禘東晉昇平五年五月穆帝
崩十月殷祭興寧三年二月哀皇帝崩眀年太和元年
[048-18a]
五月皇后庾氏崩十月殷祭太元二十一年十月應殷
祭其九月孝武崩至隆安三年國家大吉乃殷祭元興
三年夏應殷祭太常博士徐乾等議應用孟秋進用孟
冬時安帝義熙三年當殷祭御史中烝范㤗議以章后
喪未一周不應殷祠時從太常劉瑾議小君之喪不以
廢大禮往元興三年四月不得殷祀進用十月若計常
限今當用冬若更起端則應四月時尚書奏從領司徒
王謐議反初四月為殷祠之始徐邈議祫三時皆可者
[048-18b]
盖喪終則吉而祫服終無常故祫随所遇唯春不祫故
曰特礿非殷祀常也宋制殷祭皆即吉乃行文帝元嘉
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殷祀十三烝禮孝武大眀七年
二月有司奏四月應殷祠若事中未得用孟秋詔從之
梁武帝初用謝廣議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謂之殷祭禘
以夏祫以冬後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詔曰鄭康成云
天子祭圓丘曰禘祭宗廟大祭亦曰禘三年一祫五年
一禘祫則毁廟羣廟之主於太祖廟合而祭之禘則増
[048-19a]
及百官配食者審諦而祭之魯禮三年喪畢而祫明年
而禘圓丘宗廟大祭俱稱禘祭有兩禘明也王肅又云
天子諸侯皆禘於宗廟非祭天之祭郊祀后稷不稱禘
宗廟稱禘禘祫一名也合祭故稱祫禘而審諦之故稱
禘非兩祭之名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總而互舉故稱五
年再殷祭不言一禘一祫斷可知矣然以祫為一祭王
義為長以圓丘為禘與宗廟大祭同名鄭義亦為當今
互取鄭王二義禘祫並為一名從王禘是祭圓丘大祭
[048-19b]
之名上下同用從鄭永為定式北齊延昌四年正月宣
武帝崩孝明即位三月時議来秋七月應祫祭于太祖
太常卿崔亮上言曰今宣武皇帝主雖入廟然烝嘗時
祭猶別寢室至於祫祭冝存古典按禮三年喪畢祫於
太祖明年春禘於羣廟又按杜元凱云卒哭而除三年
喪畢而禘愚謂来秋七月祫祭應停宜待年終乃後祫
禘從之唐前上元三年有司祫享于太祖廟時議者以
禮緯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公羊𫝊云五年而再殷祭兩
[048-20a]
義互文莫能斷太學愽士史元璨議曰按禮記正義列
鄭康成禘祫志云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薨文公
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廟公羊𫝊云大事者何祫也
是三年喪畢新君二年當祫明年春禘于羣廟僖公宣
公八年皆有禘則後禘去前禘五年以此定之則新君
二年祫三年禘自爾之後五年而再殷祭則六年當祫
八年當禘又昭公十年齊歸薨至十三年喪畢當祫為
平邱之會冬公如齊至十四年祫十五年禘𫝊云有事
[048-20b]
武宫是也至十八年祫二十年禘二十三年祫二十五
年禘昭公二十五年有事于襄宫是也如上所云則禘
後隔三年祫以後隔二年禘此則有合禮經不違傳義
自此禘祫之祭依璨議
 臣謹按杜佑議曰聖人制禮合諸天道使不數不怠
 故有四時之制焉而又設殷祭者因天道之成以申
 孝順之心用盡事終之理禘祫二禮俱是大祭先賢
 所釋義各有殊馬融王肅皆云禘大祫小鄭康成注
[048-21a]
 二禮以祫大禘小賈逵劉歆則云一祭二名禮無差
 降數家之説非無典據至於宣通經訓鄭義為長誠
 以禮經及春秋所書皆祫大於禘按春秋公羊傳云
 大事于太廟大事者祫也祫者毁廟之主陳於太祖
 未毁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太祖至於禘則云禘于莊
 公禘于禧公既不於太祖則小於祫也又逸禮記禘
 于太廟之禮云毁廟之主皆升合食而立二尸又按
 韓詩内傳云禘取毁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太祖則禘
[048-21b]
 小於祫也祫則羣廟之主悉升於太祖廟禘者各於
 其廟而行祭禮二祭俱及毁主禘之時文王以上毁
 主自在后稷廟而祭文王以下毁主自在二祧之廟
 而祭禘則小於祫而大於四時也曽子問主夫子云
 自非祫祭七廟五廟無虛主而不言禘小於祫眀矣
 其祫備五齊三酒禘唯四齊三酒祫則備六代之樂
 禘則四代而下又無降神之樂以示其闕也
  功臣配享
[048-22a]
盤庚云兹子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周制凡有
功者銘書於王之太常祭于大烝司勲詔之漢制祭功
臣於庭生時侍燕於堂死則降在庭位與士庶為例魏
髙堂隆議曰按先典祭祀之禮皆依生前尊卑之序以
為位次功臣配食於先王像生時侍讌燕禮大夫以上
皆升堂以下則位於庭其餘則與君同牢至於俎豆薦
羞唯君備公降於君卿大夫降於公士降於大夫使功
臣配食於烝祭所以尊崇其徳明其勲以勸嗣臣也議
[048-22b]
者欲從漢氏祭之於庭此為貶損非寵異之位也貴者
取貴骨賤者取賤骨今使配食者因君之牢以貴賤為
俎庶合事冝周志曰勇則害上不登於明堂共用謂之
勇言有勇而無義死不登堂而配食此則配食之義位
在堂之明審也下為北面三公朝立之位耳燕則脱屨
升堂不在庭也晉散騎常侍任茂議按魏功臣配食禮
叙六功之勲祭陳五祀之品或祀之於一代或傳之於
百代盖社稷五祀所謂傳之於百代者古之王臣有明
[048-23a]
徳大功若勾龍之能平水土柱之能樹百糓則祀社稷
異代不廢也昔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乃遷稷周棄
徳可代柱而勾龍莫廢也若四叙之屬分主五方則祀
為貴神傳之異代載之春秋非此之類則雖明如咎繇
勲如伊尹功如吕尚各於當代祀之不祭於異代也然
則伊尹於商雖有王功之茂不配食於周之清廟以今
之功臣論其勲績比咎繇伊尹呂尚猶或未及凡云配
食各配食於主也今主遷廟臣冝從饗大司馬石苞等
[048-23b]
議魏代功臣冝歸之陳留國使脩常祀允合事理唐貞
觀十六年有司言禮功臣配享於廟庭禘享則不配依
令禘祫之日功臣並得配享請集禮官學士等議太常
卿韋挺等議曰古者臣有大功享禄其後子孫率禮潔
粢豐盛礿祠烝嘗四時不輟國家大祫又得配享焉所
以昭明其勲尊崇其徳以勸嗣臣也其禘及時享功臣
皆不應享故周禮六功之官皆配大烝而已先儒皆以
大烝為祫祭梁初誤禘功臣左丞何佟之駮議武帝允
[048-24a]
而依行降暨周齊俱遵此義禮禘無配功臣理不可易
從之其儀具開元禮
  天子七祀諸侯附/
商制天子祭五祀戶一竈二中霤三門四行五也嵗徧
凡祭五祀於廟門戶主出入竈主/飲食中霤主堂室居處行主道路諸侯大夫與天子同
周制王為羣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
曰泰厲曰戶曰竈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
國門曰國行曰公厲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嫡
[048-24b]
士立二祀曰門曰行庶人立一祀或立霤竈或立戶漢
立五祀白虎通云戶一祀春/祭竈二祀夏/祭門三祀秋/祭井四
冬/祭中霤五祀六月/祭嵗一徧有司行事禮頗輕於社稷
祭祀天子諸侯以牛因四時祭物也祀戶以牛竈以雞/中霤以牛門以犬井以豕或曰中霤用牛不得用牛者
用豕井/用魚也後漢建武初有五祀之祭門戶井竈中霤也有
司掌之其祀簡於社稷矣人家祀山神門戶山即厲也/鬼有歸所
乃不/為厲魏武王始定天下興復舊祀而造祭五祀門戶井
竈中霤也晉傅元云帝之都城冝祭一門正宫亦祭一
[048-25a]
門正室祭一戶井竈及中霤各擇其正者祭之以後諸
祀無聞唯司命配享于南郊壇隋制其司命戶以春竈
以夏門以秋行以冬各於享廟日中霤則以季夏祀黄
郊日各命有司祭於廟西門道南牲以少牢唐初廢七
祀唯季夏祀祭中霤開元中制禮祭七祀各因時享祭
之於廟庭司命戶以春竈以夏門厲以秋行以冬中霤
以季夏其儀具開元禮
  上陵拜掃及諸節上食附/
[048-25b]
三代以前無墓祭至秦始出寢起於墓側漢因秦上陵
皆有園寢故稱寢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寢之意
也後漢都雒陽以闗西諸陵乆逺但四時特牲祀每帝
西幸即親謁其雒陽陵毎正月上丁郊廟畢以次上陵
百官四姓親家婦女公主諸王大夫袁宏漢紀曰明帝/永平元年為外戚
樊氏郭氏隂氏馬氏諸子弟立學號曰/四姓小侯獨㫁曰凡與先后有𤓰葛者外國朝者侍子
郡國計吏㑹陵晝漏上水大鴻臚設九賔随立寢殿前
薛琮曰九賔謂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即吏匈奴侍子共九等也鐘鳴謁者引客羣
[048-26a]
臣就位如儀乘輿自東廂下太常導出西向拜止旋升
于階拜神座退後公卿羣臣謁神座太官上食太常樂
奏食舉舞文始五行之舞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髙祖/更名文始以示不相襲也五
行舞者本周舞也秦始/皇更名五行之舞也禮樂闋羣臣受賜食畢郡國上
計吏以次前當神軒吿其郡糓價民所疾苦欲神知其
動静孝子事親盡敬愛之心也最後親陵遣計吏賜之
帶珮八月飲酎上陵禮亦如之靈帝以晦朔二十四氣
伏臘及四時祠廟日於陵所上飯宫人随鼓漏理被枕
[048-26b]
盥水陳嚴具魏文帝詔曰先帝躬履節儉遺詔省約子
以述父為孝臣以繫事為忠古不墓祭皆設於廟先帝
髙平陵上殿皆毁壞車馬還廐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
徳之志遂革上陵之禮文帝自作終制又曰夀陵無立
寢殿造園邑自後園邑寢殿遂絶及齊王在位九載始
一謁髙平陵晉宣王遺令子弟羣官皆不得謁陵景文
遵㫖至武帝猶再謁崇陽陵景帝/陵一謁峻平陵文帝/陵
遂不敢謁髙原陵宣帝/陵至恵帝復止也東晉元帝崩後
[048-27a]
諸公始有謁陵之事盖由眷同友執率情而舉也成帝
時中宫亦年年拜陵議者以為非禮遂止以為定制穆
帝㓜冲禇太后臨朝又拜陵至孝武崩驃騎将軍㑹稽
王道子曰今雖權制釋服至於朔望諸節自應展情陵
所以一周為斷於是至陵變服單衣煩凟無准非禮也
及安帝元興元年左僕射桓謙奏百僚拜陵起於中興
非晉舊典積習生常遂為近法尋武帝詔乃不使人主
諸王拜陵及義熙初又復江左之舊宋文帝每嵗正月
[048-27b]
謁初寧陵武帝/陵孝武明帝亦每嵗拜初寧長寧陵文武/陵
後魏太和十六年九月辛未孝文帝哭於文明太后陵
左終日不絶聲素幕越音/活席為次侍臣侍哭壬申孝文
又哭如昨帝二日不御食癸酉朝中夕三時哭拜於陵
前夜宿鑒元殿甲戍帝拜哭辭陵還永樂宫唐貞觀十
三年太宗朝于獻陵先設黄麾仗周衞陵寢至質明七
廟子孫及諸侯百僚蕃夷君長皆陪列于司馬門内太
宗至小次降輿納屨哭入闗門西再拜慟絶不能興禮
[048-28a]
畢改服入于寢躬親執饌閲視髙祖先后服御之物悲
慟左右侍御者莫不歔欷禮畢太宗出自寢宫歩過司
馬門泥行二百餘步上入寢哭踊絶於地進至東階西
面再拜號慟乆之乃進太牢之饌加珍羞具品引太尉
無忌司空績越王貞趙王福曹王明及左屯衛將軍程
知節並入執爵進爼上至神座前拜哭奠饌閲先帝先
后衣服拜辭訖行哭出寢北門乃御小輦還宫髙宗永
徽二年有司言謹按獻陵三年之後每朔及月半上食
[048-28b]
其冬夏至伏臘清明社等節日亦上食其昭陵請依獻
陵故事上從之六年正月謁于昭陵有司先設儀衞於
陵寢質明七廟子孫二王後百僚州鎮蕃牧四夷君長
等並陪列于位皇帝降輦入次易服出次行哭就位再
拜僻踊慟絶禮畢又改服奉謁寢宫其妃嬪公主先於
神座左右侍列如平生帝入寢門即哭瞻視幄座踊絶
于地進至東階西面再拜號哭乃進牢饌珍羞引三公
諸王並入執爵進爼帝至神座前再拜哭自奠饌閲先
[048-29a]
帝先后衣服更増感絶拜辭訖行哭出寢北門中宗景
龍中毎日奠祭太常博士彭景直上疏曰謹按三禮無
諸陵日祭之事又按禮論譙周祭志云天子之廟始祖
及髙祖祖考皆毎月朔加薦新以象平生朔食也謂之
月祭二祧之廟時祭無日祭之文又鄭氏注儀禮云月
朔月半猶平常之朝夕也大祥之後即四時焉此則古
者祭皆在廟近代以来始分月朔月半及諸節日祭於
陵寢至後漢陵寢致祭無明文自魏三祖以下不於陵
[048-29b]
寢致祭並附於古禮至江左亦不崇園寢及齊梁陳其
祭無聞今参詳以為三禮者不刋之書外傳所記不與
經合不可依憑其諸陵請准禮停日祭不從詔乾陵冝
依舊朝晡進奠昭獻二陵毎日一進以為常式舊制毎
年四季之月常遣使往諸陵起居太常博士唐紹上疏
曰自安宅兆禮不祭墓當謂送形而往山陵為幽静之
宫迎精而返宗廟為享薦之室但以仲月命使廵陵鹵
簿衣冠禮容必備自天授以後時有起居因循至今乃
[048-30a]
為常事起者以起動為稱居者以居止為名敢辭命使
勞煩但恐不安靈域又降誕之日穿針之辰皆以續命
為名時人多有進奉今聖靈日逺仙駕難攀進止起居
恐乖先典請停四季及降誕并節日起居陵使但准式
二時廵陵庶合禮經不從開元二十年四月制曰寒食
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
何以用展孝思冝許上墓同拜掃禮不得作樂仍編入
五禮永為定式二十三年四月勅獻昭乾定橋恭六陵
[048-30b]
朔望上食嵗冬至寒食日各設一祭如節祭共朔望日
相逢依節祭料橋陵除此日外仍每日進半口羊食天
寶二年七月勅詩著授衣令存休澣在於臣子猶及恩
私㳟事園陵未標令式自今以後每至九月一日薦衣
于陵寢貽範千載庶展孝思
 臣謹按上陵之禮謝承漢書曰靈帝建寧五年正月
 車駕上原陵蔡邕為司徒掾從上行到陵見其儀慨
 然謂同座者曰聞古不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禮始為
[048-31a]
 可損今見其儀察其本意乃知孝明帝至孝惻隐不
 可易舊或曰本意云何昔京師在長安時其禮不可
 盡得聞也光武即世始𦵏于此明帝嗣位踰年羣臣
 朝正感先帝不復聞見此禮乃率公卿百僚就園陵
 而創焉尚書階西設神座天子事亡如事存之意也
 茍先帝有𤓰葛之屬男女畢會王侯大夫郡國計吏
 各向神座而言庶幾先帝神魂聞之以明帝聖孝之
 心親服三年乆在園陵初興此儀仰察几筵下顧羣
[048-31b]
 臣悲切之心必不可堪邕見太傅胡廣曰國家禮有
 煩而不省者不知先帝之用心周宻之至於此也廣
 曰然子冝載之以示學者邕退而記焉又按飲酎之
 禮丁孚漢儀曰酌金律文帝所加以正月旦作酒八
 月成名曰酎酒因令諸侯助祭貢金漢律金布令諸
 侯列侯各以民口數率千口奉金四兩竒不滿千口
 至五百口亦四兩皆會酎少府受又九真交趾日南
 者用犀角二長九寸以上若玳瑁甲一鬱林用象牙
[048-32a]
 長三尺以上若翡翠各二十准以當金漢舊儀曰皇
 帝於八月酎車駕夕視牲以鑑燧取水於月取火於
 日為明水火左袒以水沃牛右肩手執鸞刀以切牛
 毛薦之而即更衣侍中上熟乃祀
  釋奠
周制凡始立學必釋奠于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凡
學春官釋奠于先師秋冬亦如之官謂禮樂詩書之官/也周禮凡有道者有
徳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此謂先師之類/不言夏從春可知釋奠者設薦饌酌奠而已無迎尸以
[048-32b]
下之/事始立學者既釁器用幣禮樂之器成則釁之又用/幣吿先聖先師以器成也
然後釋莱祭莱示敬道也鄭康成曰禮/先聖先師也莱芹藻之屬也天子視學大昕
鼓以警衆也衆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祭先師
先聖焉有司卒事反命天子乃命將出征受命於祖吿/祖
也/受成於學定兵/謀也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吿
釋莱奠幣禮先師/也詩云在頖獻馘魏齊王正始中有講經徧輙使太常
釋奠於辟雍以太牢祠孔子以顔囘配晉武帝泰始七
年恵帝元康三年二釋奠皆於太學㤗始六年元康五
[048-33a]
年二行鄉事皆於辟雍郷事郷飲/酒禮也恵帝愍懷之為太子
皆講經竟並親釋奠於太學東晉明帝之為太子亦行
釋奠禮成穆孝武三帝皆親釋奠唯成帝在辟雍自是
一時制也孝武以太學在水南懸逺有司議依穆帝升
平元年於中堂權立行太學釋奠禮畢㑹百官六品以
有司奏應須二學生百二十人太學生取見人六/十而無國子生權銓大臣子孫六十人事訖罷之
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釋奠採晉故事裴松之議應/舞六佾冝設
軒懸之樂牲牢/器用悉依上公祭畢臨學宴會太子以下悉在齊武帝
[048-33b]
永明三年有司奏宋元嘉舊事學生到先釋奠先聖先
師禮又有釋莱未詳今當行何禮用何樂及禮器時從
喻希議用元嘉故事設軒懸之樂六佾之舞牲牢器用
悉依上公梁武帝天監八年皇太子釋奠周捨議既唯
大禮請依東宫元會太子著絳紗襮音博衣/領也樂用軒懸
合升殿坐者皆服朱衣帝從之又有司以為禮云凡為
人子者升降不由阼階吏部郎中徐勉議鄭元云由命
士以上父子異宫宫室既異無不由阼階之禮請釋奠
[048-34a]
及宴㑹太子升堂並冝由東階若輿駕幸學自然中階
其會賔客依舊西階大同七年皇太子表其子寧國臨
城公入學時議者以與太子有齒胄之議疑之臣纘等
以為参㸃囘路並事宣父鄒魯稱盛洙汶無譏制可北
齊將講於天子先定經於孔子廟講畢以一太牢釋奠
孔宣父配以顔囘列軒懸樂六佾舞皇太子毎通一經
及新立學必釋奠禮先聖先師毎嵗春秋二仲常行其
禮毎月朔祭酒領博士以下及國子諸學生以上太學
[048-34b]
四門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學諸生階下拜孔子揖顔
囘日出行事其郡學則於坊内立孔顔廟博士以下亦
每月朝隋制國子寺毎嵗四仲月上丁釋奠於先聖先
師年别一行郷飲酒禮州縣學則以春秋仲月釋奠/亦毎年於學一行郷飲酒禮
武徳二年於國子學立周公孔子廟各一所四時致祭
貞觀二十一年制左邱/明以下二十二人同享初以儒官自為祭主直云博士
姓名昭吿於先聖又州縣釋奠亦博士為主許敬宗奏
曰秦漢釋奠無文魏氏則太常行事自晉宋以降時有
[048-35a]
親行而學官為主全無典實在於臣下理不合專令請
國學釋奠令國子祭酒為初獻詞稱皇帝謹遣仍令司
業為亞獻博士為終獻其州學刺史為初獻上佐為亞
獻博士為終獻縣學令為初獻丞為亞獻主簿及尉通
為終獻循附禮令以為永制景龍二年七月皇太子將
親釋奠於國學有司草儀注令從臣皆乘馬著衣冠太
子左庶子劉知㡬進議曰古者自大夫以上皆乘車而
以馬為騑服魏晉以降迄于隋氏朝士又駕牛車至如
[048-35b]
李廣北征解鞍憇息馬援南征據鞍顧盻斯則鞍馬之
設行於軍旅戎服所乘貴於便習者也按江左官至尚
書郎而輙輕乘馬則為御史所彈又顔延年罷官後好
騎馬出入閭里當時稱其放誕此則專車憑軾可擐朝
衣單馬御鞍冝從䙝服求之近古灼然之明騐也褎衣
博帶方履髙冠本非馬上所施自是車中之服且長裙
廣袖襜如翼如鳴佩紆組鏘鏘奕奕馳驟於風塵之内
出入於旌棨之間倘馬有驚逸人從顛墜遂使屬車之
[048-36a]
右遺屨不收清道之傍絓驂相續因以受嗤行路有損
威儀其乘馬衣冠竊謂冝從廢改皇太子令付外宣行
仍編入令以為常式開元十一年詔春秋釋奠用牲牢
其屬縣用酒脯而已二十七年八月因釋奠文宣王始
用宫懸之樂二十八年二月勅文宣王廟春秋釋奠宜
令攝三公行禮著之常式國子祭酒劉瑗奏准故事釋
奠之日羣官道俗等皆合赴監觀禮請依故事著之常
式制可其儀具開元禮
[048-36b]
  祀先代帝王名臣附/
漢武帝時有人言古者天子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梟
破鏡方士云以嵗始祓除凶災令神仙之帝食惡逆之/物使天下為逆者破滅梟名食母破鏡名食父如
貙而虎眼黄帝欲絶其類使百吏祠皆用焉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作羮以賜百官解祠者解罪求福也
後漢章帝元和春東廵狩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尭於
濟隂魏武帝少時漢太尉橋元獨先禮異焉故建安中
遣使祠以太牢東晉孝武帝寧康三年七月故事祀臯
陶於廷尉寺新禮移祀於律署以同祭先聖於太學舊
[048-37a]
祀以社日新改用孟秋以應秋政後魏文成帝東廵厯
橋山祀黄帝孝文太和十六年詔曰法施於人祀有明
典立功埀恵祭有常式其孟春應祀者頃以事殷遂及
今日可令以仲月而饗祀焉凡在祀令者有五帝尭樹
則天之功興巍巍之治可祀於平陽舜播太平之風致
無為之化可祀於廣寗禹禦洪水之災建天下之利可
祀於安邑周文公制禮作樂垂範萬葉可祀於洛陽其
宣尼廟已於中省別勅有司行事自文公以上可令當
[048-37b]
界牧守各随所近攝行祀事皆用清酌尹祭也曲禮曰/脯曰尹
祭/隋制使祀先代王公帝尭於平陽以契配帝舜於河
東咎繇配夏禹於安邑伯益配商湯於汾隂伊尹配文
王武王於豐渭之郊周公召公配漢帝於長陵蕭何配
各以一太牢而無樂配者享於廟庭唐前脩禮令無祭
先代帝王之文禮部尚書許敬宗等奏謹按禮記祭法
云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人以死勤事以勞定國能
禦大災能捍大患則祀之始皇無道所以棄之漢祖典
[048-38a]
章法垂於後自隋以上亦在祠列今請聿遵故實三年
一祭以仲春之月天寶六載正月制三皇置一廟五帝
置一廟有司以時祭享至七載五月詔三皇以前帝王
宜於京城内共置一廟仍與三皇五帝廟相近以時致
祭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其祭料及樂
請准三皇五帝廟以春秋二時享祭厯代帝王肇跡之
處未有祠宇者所由郡置一廟享祭仍取當時將相德
業可稱者二人配享
[048-38b]
  老君祠先賢附/
後漢延熹八年使中常侍之陳國苦縣祠老子九年親
祠老子於濯龍中文罽為壇飾純金釦器設華盖座用
郊天樂唐乾封元年追號老君為太上元元皇帝文明
元年九月冊老君妻為先天太后立尊像於老君廟所
開元二年三月親祠元元皇帝廟追尊元元皇帝父周
上御史大夫敬為先天太皇仍於譙郡置廟嵗餘一祀
以上准先天太后廟例二十九年兩京及諸州各置廟
[048-39a]
一所并置崇元舘天寶元年親祠元元廟又於古今人
表升元元皇帝為上聖時同制荘子號南華真人文子/號通元真人列子號冲虛真人
庚桑子號洞靈真人又/以其所著之書並為經其年九月改兩京元元廟為太
上元元皇帝宫二載西京改為太清宫東京改為太微
宫天下諸郡為紫極宫祝版改為清詞於紙上十三載
正月令有司毎至孟月則脩薦獻上香之禮仍為常式
七載五月詔修漢張天師冊贈/太師梁貞白陶先生冊贈太保貞元元年正月勅薦享
太清宫亞獻太常卿充終獻光禄卿充仍永為常式
[048-39b]
  孔子祠先儒附/
漢元帝時孔霸以帝師賜爵號襃成君奉孔子後平帝
元始初追諡孔子曰褒城宣尼公追封孔均為褒城侯
後漢光武建武十三年封均子志為褒城侯章帝元和
二年二月東廵狩因幸魯祠孔子七十二弟子漢晉春/秋曰闕
里者仲尼之故宅也在魯城中帝升廟西面羣臣中庭/北面皆再拜帝進爵而後坐東觀書曰祀禮畢命儒者
論難/也和帝永元四年徙封為褒尊侯相𫝊至獻帝初國
絶魏文帝黄初二年以孔子二十一代孫議郎羡為宗
[048-40a]
聖侯邑百戶奉孔于祠令魯郡修舊廟置百戶吏卒守
衛晉武帝㤗始三年改封孔子二十三代孫宗聖侯震
為奉聖亭侯又詔大學及魯國四時備三牲以祀孔子
明帝太寧三年詔給奉聖亭侯四時祀孔子祭冝如㤗
始故事宋文帝元嘉八年奉聖侯有罪奪爵至十九年
又授孔隐之隐之兄子熙先謀逆又失爵二十八年更
以孔恵雲為奉聖侯後有重疾失爵孝武大明二年以
孔邁為奉聖侯邁卒子詡俱/反嗣有罪失爵後魏封孔
[048-40b]
子二十七葉孫乗為崇聖大夫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改
封二十八葉孫珍為崇聖侯文成帝詔其宣尼之廟當
别勅有司行薦饗之禮北齊改封三十一葉孫為恭聖
侯後周武帝平齊改封鄒國公隋文帝仍舊封鄒國公
煬帝改為紹聖侯唐貞觀十一年封孔子裔徳倫為褒
聖侯二十一年制曰左邱明卜子夏公羊髙糓梁赤伏
勝髙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衆杜子春馬融盧
植鄭康成服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寗賈逵總二十
[048-41a]
二人並為先師永徽中制令改周公為先聖黜夫子為
先師顔囘左邱明從祀顯慶二年禮部尚書許敬宗等/奏曰准貞觀二十一年詔以孔
子為先聖更添左邱明等二十二人與顔子俱配宣父/於太學並為先師今據永徽令改周公為先聖黜孔子
為先師顔囘左邱明並為從祀按禮記凡學官春釋奠/于先師鄭康成注曰官謂詩書禮樂之官也先師者若
禮有髙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可以為之/又曰始立學釋奠于先聖鄭注曰若周公孔子也聖則
非周即孔師則偏善一經漢魏以来取捨各異顔囘夫/子互作先師宣父周公更為先聖求其節文互有得失
所以貞觀之制正夫子為先聖加衆儒為先師而今新/令輙事刋改但周公攝政制禮作樂功比王者祀之儒
館實貶其功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喪之弊祖述尭舜/憲章文武宏聖教於六經闡儒風於千載故孟軻稱生
[048-41b]
民以来一人而已自漢以降奕葉繼侯崇奉其聖迄于/今日胡可降兹先哲俯入先師且又邱明之徒見行其
學貶為從祀亦無故事今請改令從詔於/義為允其周公仍依舊禮配享武王也髙宗乾封元
年正月東廵次兗州鄒縣頓祭宣父廟贈太師總章元
年二月皇太子詣學贈顔囘太子少師曽参太子少保
神龍初詔以鄒魯百戶封崇道公宣尼采邑用供薦享
又授裔孫襃聖侯崇階朝散大夫仍許子孫以相傳襲
開元八年勅改顔子等十哲為坐像悉應從祀曽参大
孝徳冠同列特為塑像坐於十哲之次圗畵七十子及
[048-42a]
二十二賢於廟壁上以顔子亞聖親為之贊以書於后
閔損以下令當朝文士分為之贊時國子司業李元瓘/奏稱先聖孔宣父廟
先師顔子配坐今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雖復/列像廟堂不應享祀謹檢祠令何休范寗等二十二賢
猶霑從祀其十哲請春秋釋奠列享在二十二賢之上/七十子請圖形於壁兼為立贊又曽参孝道可崇獨受
經於夫子請准/二十二賢應饗二十七年八月制夫子追贈諡為文宣
王宜令三公持節冊命並撰儀注昔縁周公南面夫子
西坐今位既有别坐豈仍舊冝補其墜典永作常式自
今以後夫子南面而坐内出王者袞冕之服以衣之十
[048-42b]
哲等東西列侍顔淵既云亞聖湏優其秩
顔子淵贈兗國公    閔子騫贈費侯
冉伯牛贈鄆侯     冉仲弓贈薛侯
宰子我贈齊侯     端木子貢贈黎侯
冉子有贈徐侯     仲子路贈衛侯
言子游贈呉侯     卜子夏贈魏侯
又夫子格言参也稱魯雖居七十之數不載四科之目
頃雖参於十哲終未殊於等倫乆稽先㫖俾修舊位庶
[048-43a]
乎禮得其序人焉式瞻命尚書右丞相裴耀卿攝太尉
持節就國子廟冊冊畢所司奠祭亦如釋奠之禮又遣
太子少保崔琳往東都就廟行冊禮又勅兩京及兗州
舊宅廟像冝改服袞冕其諸郡及縣廟宇既小但移南
面不湏改衣服兩京樂用宫懸春秋二仲上丁令三公
攝行事七十子並冝追贈
曾参贈郕伯     顓孫師贈陳伯
澹臺滅明贈江伯   宓子賤贈單伯
[048-43b]
原憲贈原伯     公冶長贈莒伯
南宫子容贈郯伯   公晳哀贈郳伯
曽㸃贈宿伯     顔路贈把伯
商瞿贈䝉伯     髙柴贈共伯
漆雕開贈滕伯    公伯寮贈任伯
司馬牛贈向伯    樊遲贈樊伯
有若贈卞伯     公西赤贈郜伯
巫馬期贈鄫伯    梁鱣贈梁伯
[048-44a]
顔桞贈蕭伯     冉孺贈紀伯
曹䘏贈曹伯     伯䖍贈聊伯
公孫龍贈黄伯    冉季贈東平伯
秦子南贈少梁伯   漆雕子歛贈武城伯
顔子驕贈瑯邪伯   漆雕徒父贈須句伯
壤駟赤贈北徴伯   商澤贈睢陽伯
石作蜀贈石邑伯   任不齊贈任城伯
公夏首贈亢父伯   公良孺贈東牟伯
[048-44b]
后處贈營邱伯    秦子開贈彭衙伯
奚容箴贈下邳伯   公肩定贈新田伯
顔襄贈臨沂伯    鄡單贈銅鞮伯
句井疆贈淇陽伯   罕父黒贈乘邱伯
秦商贈上洛伯    申黨贈邵陵伯
公祖子之贈期思伯  榮子祺贈雩婁伯
縣成贈鉅野伯    左人郢贈臨淄伯
燕伋贈漁陽伯    鄭子徒贈滎陽伯
[048-45a]
顔之僕贈東武伯   原亢籍贈莱蕪伯
樂欬贈昌平伯    廉絜贈莒父伯
顔何贈開陽伯    叔仲會贈瑕邱伯
狄黒贈臨濟伯    邽巽贈平陸伯
公西輿如贈重邱伯  公西葴贈祝阿伯
孔忠贈汶陽伯    蘧瑗贈衛伯
施恒贈乘氏伯    林放贈清河伯
秦非贈汧陽伯    陳亢贈潁伯
[048-45b]
申棖贈魯伯     琴牢贈南陵伯
顔噲贈朱虛伯    琴張贈南陵伯今考琴牢即/琴張疑重出
歩叔乘贈淳于伯
  太公廟
唐開元十九年四月兩京及天下諸州各置太公廟一
所以張良配享春秋取仲月上戊日祭毎出師命將就
廟引辭仍簡取自古名將功成業著宏濟生人者十人
准十哲例霑享至乾元元年九月十二日太常少卿于
[048-46a]
休烈奏臣昨因秋享漢髙祖廟見旁無侍臣享太公廟
有張良在側良實漢佐命請移配享於漢祖廟從之上
元元年追封太公望為武成王依文宣王置廟仍擇古
今名將准文宣王置亞聖及十哲等享祭之奠一同文
宣王
  廵狩
唐虞五載一廵狩嵗二月東廵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
山川羣后四朝肆覲東后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
[048-46b]
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五月南廵狩至于南嶽八
月西廵狩至于西嶽十有一月北廵狩至于北嶽皆如
岱宗之禮歸格于藝祖用特夏后氏因之周制十二年
一廵狩天子將廵狩類於上帝冝乎社造乎禰乗金輅
建大旂嵗二月東廵狩至于岱宗柴望祀于山川而覲
諸侯其方之諸侯先於境首待之所過山川則使祀宗
先以三等璋瓚皆以黄金為勺酌鬱鬯以禮神次乃校
人殺黄駒以祭之既至方嶽先問百年就見之若八十
[048-47a]
九十者路經其門則見之不然則不天子乃令太師採
民之歌謡以樂播而陳之以觀風俗以審善惡令典市
之官陳百物之貴賤以觀民之好惡又命典禮之官考
校四時節氣月之晦朔甲乙等日及候氣之律吕所用
禮樂宫室車旗等制度君臣上下之衣服皆以王者所
頒制度考校之諸侯封内有名山大川不舉而祭之者
為不敬削其地有祭宗廟不順昭穆者為不孝絀其爵
變禮易樂者為不從其君流革制度衣服者為畔其君
[048-47b]
討有功徳於民者加地進律其諸侯待王之牢禮以一
犢既黜陟諸侯乃與之相見方嶽之下築壇與覲禮壇
制同其壇外為土埒方三百歩謂之宫開四門壇方九
丈六尺髙四尺上為堂下為三等謂之三成成毎等髙
一尺其堂上置司盟之神位謂之方明諸侯之上介各
以其君之旂置於宫内以表立位之處詔王升壇訖諸
侯皆就其旂而立其位鄭氏按明堂位云諸公中階之
前北面東上諸侯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西階之西
[048-48a]
東面北上諸子門東北面西上諸男門西北面東上王
乃於壇上揖之以定其位諸侯乃進升壇奠玉公於上
等奠桓圭侯伯於中等奠信圭躬圭子男於下等奠糓
璧蒲璧諸侯各奠玉訖降拜又升成拜訖擯者乃延諸
侯升堂授王玉訖乃以璧琮行享禮謂之將幣玉人云/璧琮九
寸諸侯以享/天子是也諸侯既朝見王訖乃退而自相與盟王宫
之伯臨之其五月南廵狩至于南嶽如東廵狩之禮八
月西廵狩至于西嶽如南廵狩之禮十有一月北廵狩
[048-48b]
至于北嶽如西廵狩之禮廵狩訖却歸毎廟用一牛以
吿至謂之歸格于祖禰用特秦始皇三年東廵狩郡縣
祠鄒嶧山頌功業其年復逰海上三年逰碣石從上郡/歸五年始南至湘山遂登㑹稽並海
到沙邱崩此求神仙奇藥之術無復/觀民風問百年也並歩浪反下同二世元年東廵碣
石並海南厯泰山至會稽皆禮祠之而勒始皇所立石
書旁以彰始皇之功徳漢武帝元狩四年始廵郡縣
尋於㤗山元封初復至海上又北至碣石又自遼西厯
北邉至九原五月乃至甘泉周萬八千里武帝亦如秦/始皇之事
[048-49a]
後漢光武建武三十年三月幸魯漢祀令曰天子行有/所之至河沈白馬珪
璧各一衣以繒緹五尺祠用脯二東酒六升鹽一升渉/渭灞涇洛他名水如此者沉圭璧各一律在所給祠具
及行沉祠他川水先驅投石少/府給璧珪不滿百里者不沉過㤗山祭㤗山及梁父
章帝元和二年二月東廵狩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堯
於濟隂成陽靈臺至泰山辛未柴祭天地羣神如故事
壬申宗祀五帝於孝武所作汶上明堂光武配卒事遂
覲東后饗賜王侯羣臣因行郡國幸魯祠東海㳟王孔
子七十二弟子四月還京師庚申吿至祠髙祖光武廟
[048-49b]
各一特牛安帝延光三年東廵狩至泰山柴祭及祠汶
上明堂如元和中故事魏明帝凡三東廵狩所過存問
髙年恤疾苦或賜糓帛有古廵幸之風焉齊王正始中
廵洛陽縣賜髙年力田各有等差晉初新禮廵狩方嶽
柴望吿至設壝宫如禮諸侯之覲者儐及執贄皆如朝
儀而不建旂摯虞以覲禮諸侯各建其旂章所以殊爵/命示等威詩稱君子至止言觀其旂宜定
新禮建旂如舊禮詔可其議然終晉代其禮不行武帝/㤗始四年詔使使持節侍中黄門侍即衘命四出周行
天下其萬民之利害為一書禮俗政事教理刑禁逆順/為一書悖逆暴亂作慝犯令為一書札喪荒凶厄貧為
[048-50a]
一書康樂和親安平為一書/毎國辨異之以反命于王宋文帝元嘉四年二月東
廵狩至于丹徒吿覲園陵三月饗㑹父老勲舊于行宫
加賜衣裳幣帛蠲租原刑戰亡之家及單孤随冝隐䘏
二十六年二月東廵幸至京城并謁二陵㑹舊京故老
萬餘人饗勞賚發赦蠲徭役後魏文成帝和平元年正
月東廵狩厯橋山祀黄帝遼西遥祀醫無閭山遂縁海
幸冀州北至中山過恒嶽禮其神而返明年南廵過石
門遣使者用玉璧牲牢禮恒嶽隋煬帝自文帝山陵纔
[048-50b]
畢即事廵逰乃慕始皇漢武之事西征東幸無時暫息
六宫與文武吏士常十餘萬人然非省方展義之行也
唐皇帝將廵狩所司承制先頒吿于東方諸州曰皇帝
二月東廵狩各修平乃守考乃職事駕將發吿圜丘宗
廟社稷皆如開元禮髙宗調露元年九月幸并州令度/支郎中狄仁傑為知頓使并州長
使李知元以道出妬女祠俗云盛衣服過者必致風雷/之變遂發數萬人别開御道仁傑曰天子之行千乘萬
騎風伯清塵兩師灑道何妬女之害/遽令罷之上聞之歎曰真大丈夫也
  封禪
[048-51a]
古者帝王之興毎易姓而起以致太平必封乎泰山所
以告成功也禮云因名山升中于天封禪必於㤗山者/萬物交代之處封
増其髙順其類也升上也/中成也刻石紀號著功績封訖而禪梁父亦以吿太平
封禪者髙厚之道也封土於山而禪祭於地天以髙/為尊地以厚為徳増㤗山之髙以報天厚梁父之階
以報地梁父者泰山之支山卑下者也能以/其道配成髙徳故禪梁父亦以吿太平也無懷氏封
泰山禪云云管仲對齊桓公曰古者封㤗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韓詩
外傳曰孔子升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氏不可得而數者萬數袁准正論曰惟周官有王大封
之文按成王封禪而文武皆不在七十二君而無一言/見于經傳學者疑焉晉灼曰云云山在䝉隂縣故城北
[048-51b]
東下有/云云亭伏羲神農並因之黄帝禪亭亭晉灼曰漢地理/志鉅平有亭亭
山/顓帝帝嚳尭舜復禪云云禹禪㑹稽湯依禪云云其
所封皆於泰山也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社首山晉灼/曰在鉅平十
二/里其儀不存襄王時齊桓公既霸㑹諸侯於葵邱而欲/封禪謂管仲曰寡人兵車之㑹三而乘車
之㑹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於是管仲覩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説之以事
曰古之封禪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籍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
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不至嘉禾不生而欲封禪無乃不可乎於是桓公乃
止/秦始皇平天下二年東廵郡縣祠鄒嶧山紀秦功業
[048-52a]
於是召齊魯儒生七十人至于泰山下諸儒或議曰古
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掃地祭席用葅稭
音戞禾藁也去/其皮以為席言其易遵也始皇聞此議各乖異難施
用由此黜儒生而遂除車道上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
徳文曰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父以孝成人以仁四守
之内莫不郡縣四屬八蠻咸来貢職民庶蕃息天禄永
得刻石改號文出晉太/康郡國志有金冊石函金泥玉檢之事焉
從隂道下禪梁父其禮頗采泰祝之祀雍上帝所用封
[048-52b]
藏而皆祕之固不得而記之封禪之後十一嵗秦亡諸/生疾秦焚詩書戮文學皆
偽曰始皇上太山為/風雨所擊不得封禪漢武帝立二十八年元鼎中汾得
寶鼎遂議封禪而羣儒不能知其儀又牽拘於詩書古
文於是帝盡罷諸儒用方士言以三月東上泰山立石
泰山之巔石髙三丈一尺方博皆三尺壇及墠皆廣長
十二丈増髙三尺帝因東至海上四月還至奉髙晉太/康郡
國志曰奉髙戶千五百六戶此為奉髙者以祀東嶽帝/王禪代之處是以殊之也故有明堂在縣西南四里又
有奉/髙宫又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
[048-53a]
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祀太一之禮封廣丈二
尺髙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祕禮畢天子獨與侍中
奉車子侯霍去病/子也上㤗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隂
道丙辰禪㤗山下趾東北肅然山晉太康郡國志曰漢/武封泰山禪梁父参
諸家所說冝/肅然為定也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尚黄而盡
用樂焉江淮間一茅三脊為神籍五色土益雜封縱逺
方竒獸蜚禽及白雉諸物頗以加禮兕牛犀象之屬不
用皆至泰山然後去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
[048-53b]
封中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羣臣更上夀改元為元封時/作
明堂汶上太史公曰其封禪之/禮則有司存而漢史不得其制後漢光武建武三十年
羣臣上言冝封禪泰山詔書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
滿腹吾誰欺欺天乎三月帝幸魯祭泰山及梁父三十
二年詔梁松按索河雒䜟文言九世封禪事者松等列
奏乃許焉東觀書曰羣臣奏言登封告成為民報徳百/王所同陛下輙拒絶不許臣下不敢頌功述
徳/業求元封時故事議封禪所施用有司奏當用方石再
累置壇中皆方五尺厚一尺用玉牒書藏方石牒厚五
[048-54a]
寸長尺三寸廣五寸有玉檢又用石檢十枚列於石傍
東西各三南北各二皆長三尺廣一尺厚七寸檢中刻
三處深四寸方五寸有盖檢用金縷五周以水銀和金
以為泥玉璽二其一方一寸二分其一方三寸方石四
角又有距石皆再累枚長一丈厚一尺廣二尺皆在圓
壇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皆髙三尺厚一尺廣二尺如
小碑環壇立之去壇三歩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
又用石碑髙九尺廣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壇之丙地
[048-54b]
去壇三丈以上以刻書帝以用石功難又欲及二月封
禪故詔梁松欲因故封石空檢更加封而已欲及二月/者書嵗二
月東廵狩至于岱宗柴祭山曰燔/柴積柴加牲於其上而燔之也松上疏争之以為登
封之禮告功皇天垂後無窮以為萬民也承天之敬猶
冝章明奉圖書之瑞尤冝顯著今因舊封竄寄玉牒故
石下恐非重命之義受命中興宜當特異以明天意遂
使泰山郡及魯趣音/促石工冝取完青石無必五色令印
工刻玉牒書書祕刻方石中命容玉牒二月帝至奉髙
[048-55a]
遣侍御史與蘭臺令史將工先上山刻石二十二日辛
卯晨燎祭天於泰山下南方羣神皆從祀用樂如南郊
諸王王者後二公孔子後襃成君皆助祭位事也事畢
將升封或曰泰山雖已從食於柴祭今親升告功冝有
禮祭於是使謁者以一特牲於常祠㤗山處告祠㤗山
如親耕貙劉先祠先農先虞故事至食時帝御輦升山
日中後到山上更衣早晡時即位于壇北面羣臣以次
陳後西上畢位升壇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以寸二分
[048-55b]
璽親封之訖太常命人發壇上石尚書令藏玉牒已復
石覆訖尚書令以五寸印封石檢封禪儀曰以金為繩/以石為檢東方西方
各三檢檢中石泥及/壇土各如其方色也事畢皇帝再拜羣臣稱萬嵗命人
立所刻石碑乃復道下二十五日甲午禪祭地于梁父
隂以髙后配山川羣神從祀如元始中北郊故事項威/曰除
地曰墠後改墠/曰禪神之也四月己卯大赦天下以建武三十二年
為建武中元元年復博奉髙嬴勿出元年租芻槀以吉
日刻玉牒書函藏金匱璽印封之乙酉使太尉行事以
[048-56a]
特牲告至髙廟太尉奉匱以告髙廟藏于廟室西壁石
室髙主室之下崔靈恩曰自周以前封者皆封土/為壇至秦始皇漢武帝始用石檢魏明
帝時中䕶軍蔣濟請封禪帝雖拒濟議而實使髙堂隆
草封禪儀以天下未一不欲便行大禮㑹髙堂隆卒不
行晉武帝平吳太康元年九月衛瓘議封禪帝曰此盛
徳事所未議也瓘等又奏至于再三詔報絶之宋文帝
在位長乆有意封禪詔學士山謙之草其儀注屬後魏
師南逼其意乃息孝武大明元年十一月戊申太宰江
[048-56b]
夏王義㳟表三請帝以文軌未一不從北齊有廵狩之
禮并登封之儀終不行隋開皇十四年羣臣請封禪文
帝命牛𢎞等創定其禮帝曰此事體大朕何徳以堪之
但當東廵因拜岱山耳十五年春行幸兗州遂次岱嶽
為壇如南郊又壝外為柴壇飾神廟展宫懸之樂於庭
為埋埳二於南門外又陳樂設位於青帝壇如南郊帝
服袞冕乘金輅備法駕而行禮畢遂詣青帝壇而祭焉
唐貞觀十一年左僕射房元齡等議封禪儀注至髙宗
[048-57a]
麟徳三年正月戊辰朔有事于泰山皇帝親祀昊天上
帝於封祀之壇己巳登于泰山行封禪之禮庚午降禪
于社首山壬申大赦天下改元為乾封武后天冊萬嵗
二年臘月甲申登封于嵩山大赦天下改元為萬嵗登
封丁亥禪于少室山明皇開元十三年十月封祀于泰
山去山趾五里西去社首山十里丁亥服袞冕於行宫
致齋於供帳前殿己丑大備法駕至山下乃御馬而登
侍臣從帝以靈山清潔不欲多人上乃召禮官學士賀
[048-57b]
知章等入講儀注以三獻悉於山上而在一處行其事
五方帝及諸神座於山下壇行事儀注之祥具開元禮
  歴代所尚
髙陽氏尚赤以十一/月為正薦玉以赤繒髙辛氏尚黒以十月/為正
薦玉以黒繒陶唐氏尚白以十二/月為正薦玉以白繒有虞氏
尚赤以十一月為正/並出尚書中候夏后氏尚黒以建寅/月為正大事歛用昬
戎事乘驪馬黒色/曰驪牲用元以黒為徽號徽謂旌/旗斿也朝燕服
收冠而黒衣宫室之制屋十寸為尺商人尚白以建丑/月為正
[048-58a]
大事歛用日中戎事乘翰白馬/也牲用白以白為徽號朝
燕服哻冠而縞衣宫室之制屋十二寸為尺周人用赤
以建子/月為正大事歛用日出戎事乘騵音元馬/腹赤牲用騂以赤
為徽號朝燕服冕冠而元衣宫室之制屋八寸為尺秦
水徳漢書律厯志秦自以水徳故十月為嵗首漢火徳
初亦以十月為嵗首及文帝立公孫臣言漢當土徳其
應黄龍見丞相張蒼以為漢乃水徳河決金堤是其符
也年始冬十月以外黒内赤十月隂氣在外故黑/陽氣尚伏在内故赤明年
[048-58b]
黄龍果見於成紀帝於是令博士諸生申明土徳草改
厯服色事至武帝元封七年用倪寛等議改用夏正以
建寅月為嵗首劉向以為赤帝斬蛇之符為火徳後漢
並同前漢魏土徳文帝以建寅月為正服尚黄臘以丑
牲以白節毛當赤節幡當黄郊祀朝㑹四時之服如漢
制宗廟所服如周禮明帝青龍五年三月用博士秦静
等議改為景初元年以建丑月為正三年正月帝崩齊
王立以明帝建丑月崩若以其月正朝㑹設樂不合於
[048-59a]
禮於是改以建寅之月為嵗首袁准正論曰自非/繼亂不冝改正也晉金
徳武帝泰始二年散騎常侍傅元上議帝王受命應厯
禪代則不改正朔遭變征伐則改之舜正月上日受終
于文祖無改正之文唐虞正朔皆同明矣至商周革命
乃改魏受漢禪亦已不改至於服色皆從其本唯節幡
用黄大晉以金徳王天下順五行三統之序矣詔從之
由是正朔服色並依前代東晉並同西晉宋水徳亦如
魏晉故事齊木徳餘一依前代梁火徳餘一依前代陳
[048-59b]
木徳餘一依前代後魏初為土徳言繼黄帝之後也故
數用五服尚黄犧牲用白至孝文太和十四年用祕書
丞李彪等議承晉後改為水徳祖辰臘申北齊木徳正
朔服色皆如後魏後周承西魏用水徳以文帝誕有元
氣之祥又有黒水䜟故也建寅月為正服色尚黒隋火
徳以赤雀降祥之故衣服旗幟犧牲尚赤戎服以黄七
月帝始服黄唐土徳建寅月為嵗首武太后永昌元年/十一月一日依周
制以建子之月為正改元為載初元年改十一月為正/月十二月為臘月来年正月為一月十月建亥為年終
[048-60a]
載初元年九月九日改元天授稱周改/皇帝為皇嗣二年正月旗幟尚赤色天寶九年制應
縁隊仗所用緋色幡等並改為赤黄色天下皆然納崔
昌議以土徳承漢火徳
  享司寒藏氷開氷附/
周制凌人掌氷正嵗十有二月令斬氷三其凌正嵗季/冬火星
中大寒氷方盛之時也凌氷室/也三其凌三倍其氷備消釋也春始治鑑鑑如甀大口/以盛氷置食
物于中以禦温氣春而始治之為二月/將獻羔而開氷鑑胡暫反甀音直偽反祭祀供氷鑑賔
客供氷大喪供夷槃氷尸之槃/曰夷槃夏頒氷掌事暑氣盛王/以氷頒賜
[048-60b]
則主/為之秋刷月令仲春天子乃獻羔開氷先薦寢廟謂立/春藏
氷至春分方温故獻羔以祭司寒/而後開氷先薦寢廟而後食之左傳魯大夫申豐曰
古者日在北陸而藏氷陸道也夏十二月日/在虛危氷堅而藏之西陸朝覲
而出之夏三月日在昴畢蟄虫出而/用氷春分之中奎婁在東方其藏氷也深山窮
谷固隂沍寒用黒牡秬黍以享司寒於是取而藏之也
周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於是以風出而用之
順春風而/散用之朝之禄位賔客喪祭自命夫命婦至于老疾
氷皆與焉宋孝武帝大明六年立凌室藏氷有司奏季
[048-61a]
冬之月氷壯之時凌室長率山虞及輿隷取氷於深山
窮谷固隂沍寒之處以納于凌隂務令周密無洩其氣
先以黒牡秬黍祭司寒于凌室之北仲春之月春分之
日以黒羔秬黍祭司寒啓氷室先薦寢廟凌室在樂逰
苑内置長一人吏一人保舉吏二人隋以季冬藏氷仲
春開氷並因用黒牡秬黍於氷室祭司寒神開氷依以
桃弧棘矢唐制先立春三日因用黒牡秬黍祭司寒之
神於氷室祭訖鑿氷千段方三尺厚尺五寸而藏之仲
[048-61b]
春開氷祭如藏禮依以桃弧棘矢設於氷室戶内之右
禮畢遂留之餘具開元禮
  禜
周制春官大祝掌六祈其四曰禜祭法云幽禜祭星也
雩禜祭水旱也漢制謂禜為請晴服赤幘朱衣晉武帝
咸寧及太康中時雨多則禜祭赤幘朱衣閉諸隂朱絲
禜社伐朱鼔焉梁制霖雨祈晴亦如雩禮隋制霖雨則
禜京城諸門三禜不止則祈山川嶽鎭海瀆社稷又不
[048-62a]
止則祈宗廟神州報以太牢州郡縣苦雨亦各禜其城
門不止則祈界山川社稷報用羊豕唐因之禜門不止/乃祈山川
嶽鎮海瀆三日不止祈社稷宗/廟並用酒脯國城門用火牢
  葦茭桃梗禳祠/
夏后氏金行初作葦茭言氣所交也吕氏春秋曰始得/伊尹祓之於廟薰
以萑葦茭者交易/隂陽代興之義也商人水徳以螺首慎其閉塞使如螺
也周人木徳以桃為梗漢制厲殃祀天地日月星辰四
時隂陽之神以師曠配之其壇常祀以禳灾兼用三代
[048-62b]
之儀以葦茭桃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
儺止惡氣後漢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隂氣萌作
恐物不楙其禮以朱索連葷莱彌牟朴蠱鍾以桃印長
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魏明帝大脩禳
禮故何晏禳祭儀雞特牲供禳釁之事磔雞起於魏未
詳改仲夏在嵗旦之所起耳晉依魏制毎嵗朝設葦茭
桃梗磔雞於宫及百寺之門以辟惡氣㤗始二年有司
奏春分祀厲殃及禳祠詔曰不在祀典除之宋皆省其
[048-63a]
禮而郡縣往往猶存
  髙禖
周制月令仲春元鳥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髙禖髙辛氏/之世元
鳥遺卵娀簡吞之生契後王/以為禖官嘉祥而立其祠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
乃禮天子所御帶弓韣授以弓矢于髙禖之前天子所/御謂今
有娠者禮謂酌飲於髙禖/之庭帶以弓韣求男之祥漢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
甚喜始立為髙禖之祠於城南祭以特牲晉博士束晳/云漢武帝晚
得太子始為立髙禖之祠/立石為主祀以太牢也後漢因之祀于仲春之月晉
[048-63b]
以仲春之月髙禖祀于城南祀以特牲恵帝元康六年
髙禖壇上石中破博士議禮無髙禖置石之文未知設
造所由既已毁破可無改造束晳議以為石在壇上盖
主道也禮制器弊則埋而置新今冝埋而更造不冝遂
廢後得髙堂隆故事詔更䥴石令如舊置髙禖壇上埋
破石入地一丈按江東太廟北門内道西有石文如竹/葉小屋覆之宋文帝元嘉中脩廟所得
石陸澄以為晉孝武時郊禖石然則江左亦/有此禮矣或曰百姓祀其旁或謂之落星也北齊制髙
禖壇於南郊旁廣輪二十六尺髙九尺四陛三壝每嵗
[048-64a]
元鳥至之日皇帝親帥六宫祀青帝於壇以太昊配而
祀髙禖之神以祈子其儀青帝北方南向配帝東方西
向禖神壇下東陛之南西向禮用青珪束帛牲共以一
太牢祀日皇帝袞冕乘玉輅皇后褘衣乗重翟皇帝初
獻降自東陛皇后亞獻降自西陛並詣便座夫人終獻
上嬪獻于禖神訖帝及后並詣攢位乃送神皇帝皇后
及羣臣皆拜乃撤就燎禮畢而還隋亦以元鳥至日祀
髙禖於南郊壇牲用一太牢唐月令亦以仲春元鳥至
[048-64b]
之日以太牢祀于髙禖天子親往月令經文及注/不言有壇廟也
  祓禊
周制春官女巫掌嵗時祓除釁浴漢髙后八月祓於灞
上後漢三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日洗濯祓除
去宿垢疢為大絜魏氏以来但用三月三日不用上巳
也晉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側趙王倫篡位
三日㑹天泉池誅張林懷帝亦㑹天泉池賦詩陸機云
天泉池南石溝引御溝水池西積石為禊堂跨水流杯
[048-65a]
飲酒不言曲水韓詩曰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溱洧
水上招魂續魄秉蘭草祓除不祥蔡邕曰今三月上巳/祓於水濵盖出此也
一説三月三日清明之節將修事於水側以祈豐年也
一説郭虞三月上辰日上巳日二日産三女並不育俗
以為大忌至此月巳日諱止家皆於東流水上為祈禳
自潔濯謂之禊祠引流行觴遂成曲水梁劉昭曰郭虞
之説良為虛誕假有庶人旬内夭其三女何足警彼風
俗乎杜篤賦乃稱王侯公主暨于冨商用事伊洛帷幔
[048-65b]
元黄本傳大將軍梁商亦歌泣於洛禊也劉禎魯都賦
曰素秋二七天漢指隅人胥祓禳國子水嬉此用七月
十四日也東晉元帝詔罷三日弄具海西公於鍾山立
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齊以三月三日曲水㑹古
禊祭也今相承為百戯之具雕弄巧飾増損無常
  諸雜祠
周立夀星祠於下杜亳徐廣云京兆杜/縣有亳亭也時奉焉又立杜
主祠因宣王殺右將軍杜伯不以罪後宣王田於圃田
[048-66a]
見杜伯執弓矢射王王伏弓而死故周人尊其鬼而以
嵗時奉祠秦立陳寶祠因文公獲若石于陳倉北阪城
祠之蘓林曰質/如石如肝其神或嵗不至或嵗數来其来常以夜
光輝若流星色赤黄長五丈從東方来集于祠城若雄
野雞其聲殷殷云野雞夜鳴以應之祠以一牢名曰陳
臣瓚曰陳倉縣有寶夫人祠或一嵗二/嵗與葉君合葉君神来時天為之雷鳴二世時若陳
寶節来一祠春夏用騂秋冬用駵徳公立卜居雍雍之
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於鄜畤作伏祠孟康曰六月伏/日也周時無至
[048-66b]
此乃有之師古曰立秋之後以金代/火金畏於火故至庚日必伏庚金也磔狗邑四門以禦
蠱災始皇東游海上祠八神求仙人其祀莫知起時八/神
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㤗山梁父盖天好隂祠之必於髙山之下小山
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三曰邱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藍郷齊之西境也四月隂主祠三
山三山即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山/在東莱六曰月主祠莱山山在東莱長廣皆在齊北並
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山在東莱不夜縣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八曰四時主祠琅邪琅邪在齊東
北盖嵗之所始也皆用一牢具/祀而巫祝所損益珪幣雜異焉漢髙帝天下已定令祝
立蚩尤之祠於長安又置祠祀官女巫其梁巫祀天地
[048-67a]
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雲中君巫
社巫祠族人炊之屬師古曰東君日也雲中君謂雲/神也族人炊古主炊母之神也
巫祠杜主巫保族纍之屬杜主即周之杜伯也巫保/族纍二神名纍音力追反
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屬堂下在堂之下巫先巫/之最先者也司命説者
云文昌第四星也施糜/其先常施設糜鬻者也九天巫祀九天師古曰九天者/謂中央四方四
維/也皆以嵗時祠宫中武帝即位厚禮置祠神君於内中
聞其言不見其人神君者長陵女子産乳而死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於其室人多往祠
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尊崇按平原君/武帝外祖母也先後妯娌也宛若字也又帝師少君求
[048-67b]
仙始親祠竈少翁言於帝曰祠竈皆可致物/物鬼也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金又立粤祠
雞卜自此用持雞而卜/如䑕卜也是時既滅兩粤粤人勇之乃言
粤人俗鬼師古曰勇之言其俗尚鬼神之事而其祠皆/見鬼數有效昔東甌王敬鬼夀百六十嵗後
世怠慢故衰耗廼命粤巫立粤祠/祝文安臺無壇亦祠天神帝百鬼宣帝時南郡獲白虎
獻其皮牙爪帝為立祠又方士言隋侯劔寶玉寶璧周
康寶鼎立四祠於未央宫又祠天封苑火井於鴻門西/河
鴻門有天封苑火井/祠火從地中出也又立嵗星辰星太白熒惑南斗祠
於長安城旁又祠三山八神於曲成東莱/縣也蓬山石社石
[048-68a]
鼓於臨朐又有月祠蚩尤勞谷五牀山五帝仙人玉女
金馬碧雞等神遣諌議大夫王襃使持節而求焉後魏
道武帝初有兩彗星見劉后使日者占曰祈之則掃定
天下后從之故立其祠又立嵗神十二嵗一祭以十月
用牛一雞三又立土神四嵗二祭常八月十月用羊又
立獻明以上天神四十所嵗祭其神尊以馬次以牛小
以羊使女巫行事
 
[048-68b]
 
 
 
 
 
 
 
 通志卷四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