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三朝北盟會編 > 三朝北盟會編 卷六十七
[067-1a]
欽定四庫全書
 三朝北盟㑹編卷六十七
            宋 徐夢莘 撰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十四日乙巳盡十六日丁
  未
知淮寧府趙子崧牒繳順昌府等處勤王并備坐蠟彈
報諸州又募賫蠟彈奏狀牒曰恭惟太祖皇帝創業垂
[067-1b]
統救斯民于五代塗炭之中二百餘年間恩浹骨髓今
天子慈孝恭儉視民如傷夙夜謀求盡復祖宗法度將
以便民近者邊境失偹金兵再至京闕尚未退師天下
之所痛心兼聞敵騎所至務戮生靈刼掠財物驅擄婦
女焚毁倉屋産業意欲盡使中國之人父子兄弟夫婦
不能相保狼狽凍餒歸于死地以逞其無厭之心逺近
之民所共憤疾况朝廷信賞必罰此正豪傑奮發上報
君父下保室家之時所當身兼臣子情同休戚朝夕疚
[067-2a]
心不敢少寧須賴隣境犄角輔車恊心戮力以捍敵勢
以藩王室近奉宻詔許結集義兵人自為戰節鉞以下並
以充賞請諸郡體國事不可緩公文到日各逞忠憤多
方措置廣行招集或素著信義為衆推服或武藝絶倫
謀畧可用或膽勇敢死不論軍民出家子弟等務在存
恤激厲使人人自奮知上尊君親下保家室圖富貴免
殺戮擄刼之患轉禍為福其力甚大候見得人數開保
當所以慿遣官部押使喚其立功等申奏推恩必不虚
[067-2b]
示右牒順昌夀春府蔡舒蘄黄光州信陽軍請照會恊
心同力毋懐異意共圖國事仍先希已如何施行公文
回示又偹坐所准蠟彈指揮報諸州牒曰今月初二日
准樞宻院差人賫到劄子奉聖㫖見今金人圍逼京城
裏外軍民悉力守禦正賴諸州軍糾集軍兵及民間强
壯等人速來應援平時被受國恩當危急之際坐視不
救豈臣子之義今特遣人間道馳諭候道疾速率衆不
限里數星夜前來直至都城下聼候指揮今來南道總
[067-3a]
督管張叔夜率先勤王才到第一日除延康二日除資
政三日除樞宻院僉書今諸路并州郡若能逺來勤王
不拘官職尊卑亦當依此推恩仰諸路并州軍限指揮
到立便遣人徧諭前路互相聞報于本路帥臣或監司
或郡守應懐忠顧義能効臣節奮力為國之人即以便
宜速行團結軍兵及糾集民兵等星夜前來勤王其所
用粮食盤纒仰監司州縣逐急權挪應付雖于法有礙
亦宜支用如官司委為闕乏即委曲說諭上户權行假
[067-3b]
借候明年與量免嵗賦之半今既團結兵衆有能糾率
善部轄之人自當便借付身公據補與名目以為激勸
縁所差人既獨身?往即難為更賫上件文字仰諸州
體認此意以便宜補授如白身人文官自廸功郎至宣
教郎武官自副尉至從義郎各隨地借補候到闕急告
正授若有官人亦當加借今劄付陳州准此右當所偹
録聖㫖在前誠已火急應依聖㫖措置施行外須賴近
鄰諸郡恊心戮力共濟國事今牒頴昌夀春徳安府蔡
[067-4a]
廬光蘄黄濠州信陽軍請火急遵依聖㫖指揮施行仍
請貴郡體國不可少緩以失機㑹公文到日各懐忠義
多方措置疾速團結施行又將招集到人闗報當所希
已如何施行公文回示 以今月二十三日開封府百
姓陳貴到府稱奉差同張元賫文字至本府及蔡蘄州
内張元將帶文字不見陳貴不知處分何事臣所遣統
領官趙安十一月二十三日押團結軍民六千餘人去
尋訪張元不見遭 馬衝𣪚縣尉二員不知存亡本府
[067-4b]
自十一月二十五日後來四郊日驚刼屢至城下堅壁
固守上下一心竭盡努力諸縣及順昌府蔡州縣鎮皆
已殘破臣義兼臣子情同休戚日夕痛心伏乞别降宻
詔庻㡬遵奉臣聞近臣郡敵騎多以潰卒為鄉導若朝
廷那兵來京畿郡勦除攻討以斷粮道其利甚大臣聞
胡直孺在黎馹杜常在頴昌范納馬忠在南京伏望聖
斷責使効命毋令端坐觀釁臣見多方措置守禦謹募
到百姓張澤隨陳貴前去伏乞聖察回降指揮 康王
[067-5a]
同門下侍郎耿南仲起兵于相州 中興日記曰康王
在相州磁州衛邢洺等州百姓諸豪皆詣各門乞募民
兵王以奉使出未得進不敢擅起兵且已遣价賫蠟書
奏陳河北事宜及軍民之情是日門下侍郎耿南仲自
衛州至相州初敵騎逼京城南仲宿城外聞康王在相
州即夜馳至相不復言割地事乃詐稱面奉皇帝聖㫖
盡起河北諸郡兵入衛王曰兹有名矣乃牒南仲連銜
出起兵馬時南仲以門下侍郎出有堂吏數人隨行故
[067-5b]
行移皆稱上意于是相人之豪俠者踵王府有李秀才
者上書盛稱南平李氏羅蘭氏鶴壁田氏三富族乞召
募民兵所用器甲所積錢粮乞不從官給人人自偹上
令呼上書人李秀才商議南仲伯彦召到李秀才具說
三族者未易致須以酒帛差官禮聘以來之若肯來願
與接坐使肯出力南仲伯彦乞王從所請乃遣安陽縣
廵尉齎幣以往仍以文檄勸諭廵尉既往遂招三族子
弟來伯彦待以賔禮既退李秀才者復通謁且曰諸人
[067-6a]
各願聚三千人不煩官中贍給各自偹錢粮器甲毎家
只乞請空名補官牒三五百道仍毎家子弟便乞五人
名目於内差四人充管轄所貴三千人有所統攝乞差
一名本村廵檢所貴各家發遣了三千人後本村有本
家廵檢彈壓緩急可以驅使人户以禦盗賊伯彦禀王
乞量與應付於是逐家子弟各借補進義副尉三人給
帖差充部户頭各借補承信郎毎人請空名官牒二百
道云
[067-6b]
十五日丙午大雪駕亦登城三軍鼓舞萬勝門戴樓門
縱民樵採 割地使聶昌至絳州為絳人殺之 宣和
録曰先是十一月金人長驅駐軍懐州不行者十餘日
乃遣大師王芮楊天吉持誓書來朝王芮楊天吉云兵
已臨大河國城咫尺間兩國戰争累年生靈塗炭之乆
比縁小人用事起此兵端今欲休兵講好以誓書遣臣
等來復兩國之歡好止求割故地以河為界上不得已
從之王芮曰今䝉陛下惇信許和乃兩朝休兵之幸然
[067-7a]
未知陛下遣何人報聘上曰待擇人芮曰春時議和還
師以三鎮為約陛下遣張邦昌路允廸割地皆臨時驟
進啣命而往果見中沮遂有失信之事所以至今傾國
而來盖理㑹今春不割地失信公事也今陛下不遣左
右親信大臣一往若如前舉必不取信金國芮等無固
必看陛下如何耳上命唐恪等議遂以門下侍郎耿南
仲同知樞密院聶昌聘焉是月二十三日受命昌入對
曰陛下委臣使事臣不辭但臣短見深恐許和割地之
[067-7b]
後金人失信復來臨城臣若止傳國書寔為無益且兩
河之人素勁至太原守孤城經年降破而復守人人死
戰盖不負祖宗積徳之靈陛下恢復之志而今也下太
王遷邠之令用保生靈恐彼方之民深戀國恩不忍捨
陛下以從仇敵之國則未必可號令也萬一號令不從
則臣必為金人所執不能為陛下努力則臣死不瞑目
矣臣若詣軍前議事不成敵兵南渡乞以便宜分遣徽
猷閣直學士叅議官劉岑朝奉大夫幹辦官滕牧分路
[067-8a]
催勤王之師入衛亦臣區區之願上曰甚好當降指揮
昌曰降指揮必喧傳喧傳必漏泄則事不成矣只乞陛
下宻記淵衷遂命取黄絹御書賜昌曰聶昌議和不成
敵師南渡可取晋絳路入京兆率諸路人馬入衛王室
劉岑滕牧取嵐靈路催起陜西等路勤王軍依奉使法
内滕牧與直除秘閣體祖宗社稷朕不敢私 靖康元
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御押付聶昌是夜昌同官属出宜
秋門宿瓊林苑明日啟行至望京橋逢㳺騎二十七日
[067-8b]
至永安軍孝義橋遇尼堪中軍約明日相見尼堪隨行
立閣門明日盛甲兵之衛接見使人其閤門舍人止曰
徹傘用牓子賛名引見國相昌曰國相金國何人也舍
人曰宰相元帥昌曰既為宰相元帥乃金國之臣也昌
以南朝大臣止當以敵國臣子客禮相見豈有南朝大
臣臣禮見大金臣子乎舍人曰樞宻不畏死昌曰主憂
臣辱主辱臣死死不足畏節不可屈争之移時尼堪既
不能奪乃以客禮接見于氊帳中往反議論終日尼堪
[067-9a]
云我兵已南渡且到城下候樞宻院割地回日方旋師
盖以南朝曽失信也昌曰皇帝仁聖未甞失信於天下
頃以童貫王黼茍利㤀義失信大遼致今日國家有意
外之難非國家失信於大金也且國相今春歃誓結和
勒兵北渡今復背約南侵非金國失信耶尼堪曰不敢
廢和議止候得地昌曰被命而來不敢輙易若國相兵
不北還昌雖死地亦不敢割尼堪大怒入後帳中約退
昌昌歸舘不給食者一日加兵圍其舍二十八日以太
[067-9b]
師楊天吉擁千兵舘伴昌往河東太師王芮以千兵舘
伴耿南仲往河北二十九日昌北行不得復見尼堪至
閏十一月初四日至澤州昌召叅議官劉岑幹辦官滕
牧出臨行親御劄具説前降之語曰當與公等誓死成
事是日召大金舘伴太師楊天吉曰國相待昌之還方
肯歸師臣子之心急于星火奈以道路遥逺莫得疾速
欲分遣属官往東路昌自行西路㑹于河中不二十日
之間此事畢矣庻得國相早肯班師楊天吉等謹諾遂
[067-10a]
分差戍使王敵郭天信以五百兵館伴劉岑滕牧往河
東楊天吉親伴昌行其議遂定明早分路而行十二日
昌至絳州城下門不開郡尹逃盡唯有監倉趙子清者
領州事郡人聞割地大怒出兵掩殺昌 遺史曰聶昌
往河東割地而劉岑為之副與金使偕行至絳州知州
通判皆已棄城走城中以宗室子清權知州事昌令岑
與城上語且將告以人主在圍城中憂危不安宜速割
地以退金人之兵岑許之至城下問守者為誰子清曰
[067-10b]
知通皆棄城走百姓無依謂子清為國家宗族遂衆推
子清權知州事公是朝廷官乃與金人同行得非欲割
絳州以講和乎岑曰聖上方危而不安君能割地則割
地以紓朝廷之亟如不能割地何不起河北之兵勤王
保衛社稷絳人怒昌之割地而喜岑走陜西 張師雄
指都堂論當用厚賞重罰以激厲將士 遺史曰金人
連日攻城其勢危甚將士出戰者酬賞太輕故人不用
命師雄因叩宰相何㮚馬前大呼曰有已見破敵利便
[067-11a]
乞請都堂取禀㮚馬上呼曰請赴都堂相見師雄入至
都堂取禀㮚乂手斂身問有何計䇿師雄曰敵人晝夜
攻城不休相公以為安乎為危乎㮚曰可謂危矣曰相
公料京城可破乎不可破乎㮚蹙額曰此不必言也師
雄曰今日之事别無竒謀秘計可以退敵唯有不惜重
賞傾府庫以賞將士激起其貪金帛官爵之心乃可以
敵耳㮚曰非不厚也師雄曰今日之賞不百倍不可謂
厚因出劄子大畧言方今天子坐圍城中非錙銖毫髪
[067-11b]
計功頒賞之時前日統制官髙師旦以血戰而死朝廷
何惜捐黄金數百兩銀數千兩絹數百疋以賜其家并
録其子息盡與師旦見任一般官爵仍賜第宅禄廪贍
養其属則統制將帥不患不戰矣又如軍兵出戰果入
陣交鋒但不是怯敵退走之人則犒銀絹其有獲級者
毎一級别賞銀百兩絹百疋不為多也用銀一千萬兩
絹一千萬疋可以獲十萬級信能行此不唯軍兵出戰
争功百姓亦不惜命而往矣其間應得官者仍第授等
[067-12a]
官彼亡歿者往往是先登効命之人亦以獲級例支銀
絹賜其妻孥有竭力鏖戰以死者厚以金帛旌别之寵
貴其英魂官其子孫則軍兵不患不戰矣又軍兵平日
饑寒當今日用人之際以單寒之身暴露在風雪中誠
為不易緩急敵人攻城欲其盡命以相拒不亦難乎請
括在京質庫户毎家出偹十人綿襖綿褲綿襪納襖納
襪除鞋外並不得用布如敝損不堪及綿薄之類皆重
作行遣一萬家可得十萬人衣服温暖如此然後軍兵
[067-12b]
樂戰而㤀死矣師雄亦開質庫願先倍于衆人出偹二
十人衣裝然將士之心可利動出金銀錢絹于諸門上
堆垜掲榜云犒賞出戰將士之物應受賞者日下支給
此盖狙公賦芋朝三暮四之法用得其道可以得人之
赤心人心不患不勇矣且金銀錢絹在今日不足惜萬
一防守踈虞雖一撮之土一勺之水一寸之草皆為敵
人之所有以此思之傾府庫激厲將士誠為長䇿假是
日用銀十萬兩絹十萬疋一嵗之計不三千五百四十
[067-13a]
萬疋兩耳國家府庫儲積㡬二百年豈不能支數年之
用又豈有積年受圍不解之城大抵有功則有賞將士
有功則敵人减數必無増添之人以數計府庫未盡敵
人减數滅無遺類况宗室戚里權貴與形勢富豪之家
不可勝數或圍閉半年不解則人人不惜家貲必盡出
之以助國家賞戰士此何疑哉㮚讀畢大笑曰平常之
論特厚而已誰不知師雄曰天子坐圍城中憂在旦暮
宗廟社稷危如綴旒不用百倍之賞激起將士之心何
[067-13b]
以退敵願相公毋忽若此䇿果行然後第二䇿可以兼
行耳㮚問之師雄曰厚賞既至不可無重罰以督責之
如出戰不用命或見敵先郤當推戮其妻孥使其親見
然後斬以狥衆則人人知慕爵賞而畏族誅雖怯懦者
變而為勇鷙矣㮚曰賞罰者有常典皆不宜過師雄曰
今日乃非常之時不可以常法治不用不妨但恐後悔
無及耳㮚曰但容理㑹師雄曰事急矣不可待也今日
國家宗廟社稷兩宫至尊后妃嬪御諸王姬及滿城數
[067-14a]
百萬生靈皆寄于守城官兵之手若進戰則俱存或退
那一歩則後變有不可言者相公試觀諸軍兵隨身衣
裝不得温暖外有籍在否天下國家宗廟社稷之重付
之於無所籍在之人其利害輕重不同逺甚在彼者利
害既輕責其宣力効死不亦難乎師雄毎思至此心寒
胆碎若能以厚賞激其戰心使人人皆有希覬富貴之
路則彼此有所顧藉不患其不効矣願相公以兩宫至
尊坐圍城為念不可以邊陣將士立定賞格為比㮚曰
[067-14b]
甚好謹拜教便當即行師雄遂退上命以武功大夫空
名告一道并金帶一掛于待漏院側募人能捕戮金牌
將一人者給之掲示賞格自獲部長迨小畨等賞各有
差 姚友仲奏兵既不用金人攻城益急乞遣使議和
為便先是金人初至闕下姚友仲與諸將議擊之便幸
其逺來敵衆必疲方到未陣誠能選精兵六萬出四門
分布乗勢而擊之出其無偹衆必潰亂有可破之理至
此日復一日敵勢愈盛援兵不至士氣沮壊雖悔無及
[067-15a]
時唐恪正主和議恪不信之迨敵攻城既急罷唐恪相
何㮚友仲料敵有可和之理乃奏劄請和是時何㮚復
主用兵且料敵兵粮不繼不日就擒恪雖主和議而未
甞决㮚雖主用兵亦未甞用是以友仲丁特起之奏俱
不得行要之恪謬而無斷誤于前㮚剛而寡謀誤于後
 李擢降兩官盧襄落職宫祠時金人填塞南壁護龍
河李擢不能當察降兩官初上城以松明為束懸以鉄
盆然火照城外更偹守視敵渡河箭砲俱發故敵不能
[067-15b]
至及擢守南壁防偹廢弛或夜不燃燈踈闇故敵得乗
間塞河遂附城劄寨攻城愈急金人攻東水門聖㫖宣
化門東濠河内敵兵絞栰盧襄以疾全不措置不自請
罷滋長敵計可落職與宫祠李擢喬師中坐視敵兵進
栰濠河中三分之二顯見守禦無方各降兩官為弛慢
不職之戒
十六日丁未駕幸南薫門是日雨作泥深敵于陳州門
近東填壘濠池於皮洞子内負土矢石不能入 詔許
[067-16a]
人輸財助國掲示賞格 以田灝劉韐為南北壁提舉
官初中書舍人李擢為南壁提舉官給事中安扶為北
壁提舉官擢於城樓上修飭坐臥處如晏閤賓舘日與
僚佐飲酒烹茶或譚讌或日醒醉守禦使孫傳王宗濋
宰相何㮚皆知而不問將士莫不扼腕者本壁統制官
何慶源告擢敵人以木板壘橋渡河橋將成矣請如北
壁於城下用車弩施大箭射洞屋使洞不能藏人則
橋不成擢不從故濠不數日而填成是日上幸南壁見
[067-16b]
䕶龍河填壘已盡又知北壁亦填壘甚憂之張叔夜曰
臣願率衆出城以計破之若徒守空城則天下事去矣
上堅不從乃以李擢安扶全不介意罷之降擢兩官以
田灝劉韐為南北壁提舉官
 
 
 
 三朝北盟㑹編卷六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