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皇清開國方略 > 皇清開國方略 卷七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清開國方略巻七
太祖髙皇帝天命五年庚申六/年辛酉七年壬戍
  天命五年春正月丙申遣使齎書察哈爾
   先是察哈爾林丹汗遣使康喀勒拜瑚齎書來詞
   意驕慢事在四/年十月諸貝勒大臣閲之皆怒或請斬其
   使或請劓鼻馘耳而後放歸
太祖諭曰爾等怒之是也吾亦未嘗不怒但與使者無涉
[007-1b]
 遣使者罪耳姑留使者吾亦有以報之遂羈康喀勒拜
   瑚
報以書曰閲來書自稱四十萬䝉古之主稱吾為水濵三
 萬人之主何故恃其衆以驕吾國乎聞昔明之洪武取
 爾大都時四十萬蒙古摧折幾盡逃竄得脱者僅六萬
 屬鄂爾多斯者萬人屬土黙特者萬人屬阿蘇特雍謝
 布喀喇沁者萬人固各有所主也其餘三萬亦不皆屬
 于爾以不足三萬人之國乃逺引陳言驕語四十萬而
[007-2a]
 輕吾國為三萬人
天地豈不知之吾國即不若爾之衆吾力即不若爾之强
 然仰䝉
天地眷佑以哈達輝發烏拉葉赫暨明之撫順清河開原
 鐵嶺諸處悉以授予來書以廣寜為爾收賦地欲我弗
 征若征之將不利于我使我與爾平日有隙出此言宜
 也乃本無讐隙何故為異姓之明出此惡言豈不抗
天意倒行而逆施耶我惟至誠格
[007-2b]

天乃錫我智勇眷顧獨隆爾豈未之前聞焉能不利于我
 哉且爾之收賦于廣寜也豈爾能興師轉戰多克堅城
 彼畏而與之耶抑姻婭和好愛而與之耶如愛而與之
 錙銖之利受之何為爾誠能復爾大都三十四萬䝉古
 之衆則爾出此言也亦無足怪昔我之未征明也爾嘗
 與明搆兵盡失其鎧胄駝馬僅以身免及再搆兵岱青
 格根之䕶衛及從者十餘人為明所殺爾毫無所獲而
[007-3a]
 回且爾侵明者二俘何人衆克何堅城敗何勁旅明何
 畏于汝乎况明之賞汝從未有如此之厚者徒以畏我
 征伐之故誘汝以利耳爾果有知識來書宜云明我深
 讐也惟
天地眷佑之主能破其城敗其衆願同心協力以圗之如
 是立言不亦善乎乃惟利是嗜以有限之金帛搆怨于
 素無嫌怨之國
皇天后土寜不鑒之林丹汗得書縶留我使臣碩色武巴
[007-3b]
   什
太祖聞我國使臣已被殺欲殺康喀勒拜瑚
四貝勒諌曰我使臣未必見殺或傳聞者誤耳當遣康喀
   勒拜瑚同來之人持書往約各歸使者如踰期背
   約戮之未晚
太祖遂遣其人齎書往期以還我使臣我亦遣還康喀勒
   拜瑚否則必殺之林丹汗置弗答會喀爾喀使臣
   至言碩色武巴什已為林丹汗殺以祭旗
[007-4a]
太祖待之月餘
諭貝勒大臣曰今已踰期我使被殺無疑也乃斬康喀勒
   拜瑚後碩色武巴什密通守者去其杻械遂潛脱
   歸
  三月己夘朔釋扎嚕特部色本還國
   先是征明鐵嶺之役色本同兄巴克俱為我國陣
   擒見四年/七月至是
太祖賜色本蟒衣猞猁猻裘及冠帶靴袍鞍馬遣之還色
[007-4b]
   本為書自誓永不負
恩對
天焚之而去
  辛巳定功臣爵職
   分總兵官為三等副將參將遊撃亦如之管牛录
   官俱稱備禦每牛录下設千總四員是月左翼總
   兵官費英東卒費英東蘇完人也初率衆來歸
太祖授為一等大臣為人忠直見國事稍有闕失極言爭
[007-5a]
   之畢智殫力以輔國政至是疾卒
太祖欲臨其喪諸貝勒以恐有所忌諌阻
太祖曰此與吾創業大臣同休戚者今先凋喪吾安能弗
 往
親往哭之慟惆悵良久至夜半乃還
  六月庚戍設納言之木于門外
諭曰凡有下情不能上達者各以欲訴之言書而懸之木
 朕覽其辭當就其端末而按問焉
[007-5b]
  秋八月丙寅征明懿路蒲河懿路城在鐵嶺城西南/六十里瀋陽城東北七
   十里蒲河城在瀋/陽城西北四十里
太祖統師征明由懿路蒲河二路進其居民盡棄城奔竄
   遂収兵駐營偵卒以明兵越我偵探地馳告
太祖方坐遽起曰可擊之奔回俾擁塞其門遂上馬引兵
   迎擊時明總兵賀世賢李秉誠副將趙率教鮑承
   先各引兵出瀋陽城駐二十里外見我兵至俱退
太祖命三貝勒莽古爾泰引兵百人追擊李秉誠趙率教
[007-6a]
   兵過瀋陽城東抵渾河始還又左翼一旗兵追擊
   賀世賢鮑承先兵抵瀋陽北門斬百餘級
四貝勒欲進擊大貝勒代善與大臣扈爾漢勸止之
太祖命以所俘獲按功分給軍士而還
  天命六年春二月癸丑征明奉集堡在瀋陽城東/南四十五里
   明總兵李秉誠駐兵奉集堡
太祖率貝勒大臣統軍分八路征之秉誠出城六里安營
   遣兵二百來偵遇我左翼四旗兵兩路馳擊敗之
[007-6b]
   追至山上其山下明兵見我兵至即㧞營遁我軍
   尾擊之明兵敗走兩路爭入城我軍追抵壕岸城
   上發巨礮我參將吉巴克逹及一卒中礮死
太祖駐軍髙岡離城北三里將旋師有小卒來告三人偕
   行遇明兵二百殺兩人我得脱走今其兵不逺
太祖諭諸貝勒曰可率右翼兵馳擊吾率左翼兵駐此于
   是貝勒大臣等率右翼兵捜勦同台吉徳格類
太祖第十/ 子岳託碩託並大貝勒/代善子撃敗明二百兵追至李秉
[007-7a]
   誠屯兵處其衆二千皆潰遁
四貝勒别引精鋭䕶軍至黄山在瀋陽城東/南三十里明副將朱萬
   良駐營其地見我軍勢盛不敢抗亦㧞營遁
四貝勒追至武靖營而還與分路敗敵諸將士同歸大營
太祖論功行賞遂班師
  閏二月癸未犒薩爾滸築城夫役
   先是遷界藩軍民于薩爾滸建廬舍復築城始自/五年
   十/月至是工竣
[007-7b]
太祖念築城夫役良苦令犒以牛羣臣請俟出征明國以
   所獲之牛分給
太祖諭曰治國之道愛民為先猶一家之中為主者宜恤
 其僕僕以力耕所獲供其主而不敢私其主積有財物
 亦贍其僕而無所吝如此則上下相親
天心悦人情和無往不善矣夫築城所用木石豈出于築
 城之地耶鑿石于山採木于林長途轉運亦已疲矣况
 又版築興作其勞益甚今欲犒之爾等吝惜所費乃為
[007-8a]
 此言不知征明原以伸大義若為築城犒夫之故而掠
 取其牛甚不可也
諭甫畢適有侍衛博爾晉後至
太祖問曰汝從何來喘息如是博爾晉對曰自築城所來
太祖曰爾輕身步行尚且疲憊彼輓運興築之人寜不勞
 乎遂計夫役
賜牛並以食鹽給之
  三月乙夘取明瀋陽
[007-8b]
   集貝勒大臣定議征明瀋陽令軍士載營柵攻具
   乗舟順渾河而下壬子
太祖親統師水陸並進癸丑軍夜行有青白二氣自西而
   東繞月暈之北至南而止明偵卒知我師夜至聲
   礮舉烽火馳告瀋陽城明總兵賀世賢尤世功分
   兵乗城翼旦我軍至營于城東七里設立木城明
   兵于城外掘深塹剡木樹塹内覆以秫稭揜土其
   上内復鑿壕一道沿壕以木為柵近城復有大壕
[007-9a]
   二廣五丈深二尺皆剡木樹其内又築攔馬墻間
   留礮眼排列鳥鎗礮具衆兵密布衛守城上兵亦
   登陴堅守乙夘我軍進攻連敗敵兵繞城掩擊明
   兵七萬人皆潰陣斬總兵賀世賢尤世功參將夏
   國卿張綱知州段展同知陳柏等遂樹雲梯㧞瀋
   陽城忽偵知渾河南有敵兵至
太祖率兵迎之明總兵陳䇿統四川步兵二萬自黄山來
   援渡渾河距城七里分立二營皆執丈五竹柄長槍
[007-9b]
   大刀利刃鎧甲之外冐以棉㡌棉被
太祖令右翼四旗兵取棉甲楯車徐進擊之紅甲䕶軍奮
   勇先進鏖戰不退
太祖令後軍往助衝突而入明兵大敗追擊至渾河盡溺
   水死陣斬陳䇿及參將張名世而我國參將布哈
   逰擊朗格錫爾泰以先驅力戰没于陣我軍既殱
   二營之衆復見渾河南有步兵萬餘布置戰車鎗
   礮據壕結營用秫稭為障以泥塗之我兵將往戰
[007-10a]
   有奉集堡總兵李秉誠武靖營總兵朱萬良姜弼
   領騎兵三萬營于白塔舖遣兵一千為前探我國
   雅遜率䕶軍二百往偵見之不戰而退明兵遥躡
   其後
太祖聞之大怒
親統兵往擊
四貝勒趨前勸
上勿往而自請行
[007-10b]
太祖許焉
四貝勒領䕶軍疾馳迎戰明兵之追雅遜者潰奔掩擊至
   白塔舖又見三總兵統衆布陣
四貝勒不待後軍至即率百騎進擊李秉誠朱萬良姜弼
   皆敗遁方追擊時大貝勒代善台吉岳託亦至同
   追四十里斬首三千餘級日將夕
太祖復擊渾河以南步兵布楯車衝入破其營斬副將董
   仲貴參將張大斗悉殱其衆乃收兵
[007-11a]
太祖與諸貝勒率䕶軍營瀋陽東門外令諸將引衆兵屯
   于城内翼日論功行賞籍所俘獲分給將士先令
   齎還褫雅遜職
諭責之曰四貝勒為我國所倚賴如身之有目因汝敗而
 殺入衆軍中萬一有失雖寸磔汝不足贖汝何故率我
 常勝之兵望風奔潰挫其鋭氣耶
  癸亥取明遼陽
   取瀋陽之後五日
[007-11b]
諭貝勒大臣曰瀋陽已㧞敵兵大敗今即宜乗勢率衆長
 驅以取遼陽庚申進師至虎皮驛明兵棄城遁遼陽城
   守官聞我兵至决太子河水于壕閉西閘沿陴盡
   列鎗礮火器兵環四面守禦甚嚴辛酉日午我兵
   至遼陽城東南渡河未竟偵卒馳告城西北有兵
   至
太祖統左翼兵先往明總兵李懐信侯世祿蔡國柱姜弼
   童仲揆等率兵五萬出城五里結陣
[007-12a]
太祖命左翼四旗兵往擊
四貝勒自請進戰
太祖止之曰我已令左翼兵往擊汝勿前進可率右翼兵
 駐城旁覘之
四貝勒力請曰令後至兩紅旗兵留城旁覘視可也言畢
   遂領䕶軍前進
太祖命第十二子阿濟格勸止之
四貝勒堅意行
[007-12b]
太祖遣兩黄旗䕶軍往助
四貝勒引軍衝明營之左明兵發礮接戰
四貝勒擊敗之左翼兵亦至兩軍夾攻明兵大亂奔潰
四貝勒乗勝追擊六十里至鞍山乃還當接戰時有明兵
   從遼陽西闗出即武/靖門適城旁兩紅旗兵見而擊之
   明兵争入城人馬自相蹂踐死者相枕藉㑹暮乃
   收軍離城南七里駐營壬戌
太祖諭諸貝勒大臣曰觀繞城之水西有閘口可令左翼
[007-13a]
 兵掘之東有水口以右翼兵塞之
親率兵布楯車于城邊以衛衆軍令囊土運石壅遏水口
   明步騎三萬出營城東門外列鎗礮三層連發不
   已左翼諸將使人馳告曰掘閘口難不若奪橋易
太祖曰橋可奪試奪之若得亟來告吾當進攻此門㑹壅
   遏水口畢右翼四旗前隊棉甲軍遂布列楯車進
   擊東門外兵明兵連發鎗礮我軍遂出楯車外渡
   壕大呼而進兩軍鏖戰不退有紅甲䕶軍二百人
[007-13b]
   兩白旗兵千人俱進擊明騎兵遂敗各貝勒部下
   白甲䕶軍皆大呼奮射而入夾攻之其步兵亦敗
   望城而奔我軍乗勢縱擊至東門外明兵死者壕
   塹皆滿水盡赤時左翼兵奪武靖門橋分擊守壕
   之兵明兵隠于屋垣舉礮發矢聫綿不絶城上亦
   放火箭擲火礶我兵奮勇衝突樹梯登城遂奪城
   西面驅斬其衆據其兩隅城中官民士卒俱驚擾
   大亂右翼兵攻城北面下馬步行于兩壕之間運
[007-14a]
   薪芻填壕而戰日將落左翼諸將使人馳告我兵
   已登城
太祖遂撤攻城兵以益登城之衆是夜城内明兵列炬拒
   戰達旦有道員牛維曜髙出邢慎言胡嘉棟户部
   郎中傅國及軍民等縋城而遁平旦明兵拒戰復
   大敗我右翼兵亦登城八旗同集一處沿城追殺
   明經略袁應泰在城東北鎮逺樓督戰見城破遂
   舉火焚樓而死分守道何廷魁率妻子投井死監
[007-14b]
   軍道崔儒秀自縊總兵朱萬良副將梁仲善參將
   王豸房承勲逰擊李尚義張繩武都司徐國全王
   宗盛守備李廷幹等俱戰没生擒御史張銓其餘
   官民皆薙髮歸順闔城結綵焚香以黄紙書萬嵗
   牌備乗輿迎
上日正午大張鼓吹導引入城百姓夾道俯伏皆呼
萬嵗是日
駐蹕遼陽城衆勸張銓降謂曰
[007-15a]
上將以髙爵與汝盍往見銓曰我受朝廷深恩厚祿若降
   順苟活是遺臭後世也汝國雖欲生我在我惟知
   一死而已堅不肯往衆以其言奏
太祖曰彼若知天命來歸宜優禮厚遇之今戰而被擒生
 又非其所願以願死之人而我養之豈肯為我用耶宜
 遂其志
四貝勒惜銓尚欲生之反覆開導不從聴其就縊而𦵏之
   遼陽既下河東之三河堡東勝堡長靜堡長寜堡
[007-15b]
   長定堡長安堡長勝堡長永堡靜逺堡鎮西堡平
   定堡定逺堡慶雲堡永寜堡清陽堡鎮北堡威逺
   堡靜安堡靉陽堡新安堡湯站堡鎮東堡奉集堡
   穆家堡險山堡場堡紅嘴堡歸服堡孤山驛虎
   皮驛鞍山驛石河驛長勇營威寜營武靖營上榆
   林十方寺丁字泊宋家泊甜水站殷家莊灑馬吉
   永寜監五十寨古城草河新甸寛甸大甸永甸長
   甸鎮江鳳凰蒲河懿路范河中固熊岳巒固岫巖
[007-16a]
   望海堝黄骨島青苔峪海州耀州葢州復州金州
   大小七十餘城官民俱薙髮降先是瀋陽已㧞䝉
   古喀爾喀部貝勒卓哩克圖達爾漢巴圖魯巴哈
   達爾漢錫爾呼納克等所屬二千餘騎乗我兵進
   取遼陽欲掠瀋陽財粟于辛酉日至瀋陽我隨征
   䝉古兵在城駐守聞之出擊獲其牛馬無筭生擒
   三十人至是來獻
命斬二十四人縱六人令持書歸責其侵擾之罪復
[007-16b]
頒示朝鮮國王李琿書曰今遼東官民已薙髮歸順降官
 俱復原職爾仍欲助明則已不然凡屬遼民之避兵渡
 鎮江而竄者可盡反之若納我已附遼民匿而不還惟
 明是助異日勿我怨也丙寅釋遼陽繫獄官民其奪職
   閒住之官悉還職設遊擊八員都司二員以理其
   事論克城先登力戰諸將士功行賞畢又以遼東
   既定發帑銀布帛大賚總兵以下各官及衆士卒
   有差辛未
[007-17a]
命第十子徳格類姪齋桑古貝勒舒爾哈/齊第四子偕八旗大臣率
   兵一千安撫人民併閲三岔河橋至海州城中官
   吏及殷富之家張鼓樂肩輿來迎徳格類齋桑古
   攬轡傳令禁軍士奪民財物俱屯宿城上勿入民
   家次日所遣閲視三岔河之人來告橋已拆斷亦
   無舟楫遂安撫人民而還
  夏四月丙子遷都遼陽
   遼陽既定
[007-17b]
太祖召詢貝勒大臣曰
天既眷我授以遼陽今將移居此城耶抑仍還我都城耶
   貝勒大臣等俱以還都城對
太祖曰國之所重在土地人民若我兵一還則遼陽必復
 為敵兵據守凡城堡居民悉逃匿山谷不復為我有矣
 棄已得之疆土而還後必復煩征討非計之得也且此
 乃明國及朝鮮䝉古接壤要地
天既與我即宜居之貝勒大臣皆曰善遂定議遷都移遼
[007-18a]
   陽官民居于北城關廂其南大城為
上與貝勒大臣及將士所居四月丙子遷都之
頒諭各城堡安撫百姓
  五月壬寅朔令處分臣工以功抵罪
諭曰凡遇應死應笞應罰之罪必追論其功如係勤勞有
 功之人則當死者贖當罰者免當笞者戒飭而釋之功
 罪宜令相凖亦有功雖多而小功雖少而大者更不可
 不辨其由武功授職者必行間獲罪乃革其官或他事
[007-18b]
 獲罪勿議革俾自贖其不由武功授職者有罪則視其
 輕重或議降或議革焉六月左翼總兵官額亦都卒額
   亦都每遇攻城略地奮勇爭先多立功績初
賜號巴圗魯後擢為一等大臣與費英東等並輔國政至
   是卒
太祖親臨其墓慟哭者三乃還
  秋七月壬寅大宴羣臣
太祖以克取遼東
[007-19a]
御殿宴總兵以下備禦以上各官左右列坐
親酌金巵飲之各
賜衣一襲
諭曰明之萬厯帝土廣民衆不知自足反欲侵奪我國之
 地故致喪其將士而又失其疆土此
天之厭明而佑我也然朕仰承
天眷得至于斯者亦賴爾諸臣之力酒一巵衣一襲豈足
 以酬功哉但念爾等攻戰之勞以此表朕心之嘉悦而
[007-19b]
 已
  己未遷鎮江沿海居民及金州民
   鎮江城中軍陳良策潛通于明將毛文龍令别堡
   之民詐稱兵至大呼噪城中驚擾良策乗亂執城
   守逰擊佟養正殺其子豐年并從者六十人叛投
   文龍其湯站險山二堡民亦執守堡官陳九階李
   世科叛投文龍
太祖命二貝勒阿敏同
[007-20a]
四貝勒率總兵副將等官及兵三千遷鎮江沿海居民于
   内地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率兵二千遷
   金州民于復州
  八月甲申釋喀爾喀部齋賽還
   先是陣擒齋賽及其二子色特希勒克什克圖
太祖諭諸貝勒曰齋賽與二子俱留我國恐彼所有人民
 畜産盡為族中昆弟侵奪可令其二子更番往來一人
 在彼保守人民畜産一人在此侍父若齋賽歸期俟喀
[007-20b]
 爾喀衆貝勒同征明得廣寜之後再酌之可也
賜克什克圖貂裘貂鑲朝衣冠帶靴𫀆鞍馬遣還事在四/年十一
   月/尋復
賜色特希勒蟒衣冠帶靴袍鞍馬遣還事在五/年二月至是喀爾
   喀部以牲畜一萬贖齋賽送其二子一女為質
太祖刑白馬祭
天令齋賽誓
賜貂鑲朝衣猞猁猻裘冠帶弓矢鞍馬甲百副
[007-21a]
命諸貝勒于十里外設宴送之以所質女與大貝勒代善
   為妃
  冬十一月乙夘擊走明將毛文龍于朝鮮境
   時毛文龍屯兵朝鮮境
太祖命二貝勒阿敏統兵五千勦之阿敏渡鎮江乗夜入
   朝鮮境斬遊擊劉姓及兵一千五百文龍僅以身
   免是月䝉古喀爾喀部台吉古爾布什莽古勒率
   衆六百户并驅畜産來歸
[007-21b]
太祖御殿兩台吉朝見大宴之各
賜貂裘三猞猁猻裘二虎裘二貉裘二狐裘一貂鑲朝衣
   五鑲邊獺裘二鑲邊青䑕裘三蟒衣九蟒緞六緞
   三十五布五百金十兩銀五百兩雕鞍一沙魚皮
   鞍七鋄金櫜鞬一有弓矢櫜鞬八甲胄十僮僕牛
   馬房舎田畝及一切器具畢備
太祖以女妻古爾布什
賜號青卓哩克圖給以滿洲牛录一䝉古牛彔一授為總
[007-22a]
   兵又以族弟濟伯哩女妻莽古勒亦授總兵
  天命七年春正月甲寅取明廣寜
太祖留族弟鐸弼和洛噶善城貝勒索長/阿第四子龍敦之子貝和齊武功郡/王禮敦
   之/子及額駙蘇巴海哈達萬汗孫/
太祖以族弟濟伯哩/ 之妹妻之統兵守遼陽
親率貝勒大臣統師征明乙夘次遼河之東昌堡丙辰寅
   刻大兵起營辰刻渡遼河明防河兵見我軍勢不
   可當遂遁走我軍前隊精鋭追擊二十里外至西
[007-22b]
   平堡乃止申刻大軍繼至圍之丁巳招其城守副
   將羅一貴降不從辰刻布梯楯攻其城四面兵皆
   潰午刻克之一貴及兵萬人俱殱焉尚未收軍偵
   者馳告廣寜城兵至我軍迎擊未及成列明總兵
   劉渠祁秉忠李秉誠副將劉徴鮑承先參將黒雲
   鶴麻承宗祖大壽逰擊羅萬言李茂春張明先等
   引兵三萬乗機急戰我兵不暇布陣即飛馳突入
   奮射衝擊明兵力不能支我軍乘勝追擊五十里
[007-23a]
   斬殺無算至平洋橋堡劉渠祁秉忠及劉徴黒雲
   鶴李茂春張明先戰死全軍盡没惟李秉誠鮑承
   先祖大壽羅萬言遁去㑹暮還軍
駐蹕西平堡明敗兵入廣寜城明巡撫王化貞知西平堡
   已失援兵盡殪遂與監軍道髙出通判萬有孚等
   棄城入山海關巡道髙邦佐奔至杏山驛自縊死
   其廣寜守門遊擊孫得功守備黄進千總郎紹貞
   陸國志等遣七人來乞降
[007-23b]
賜以銀及信牌遣還戊午西興堡備禦朱世勲遣中軍王
   志髙乞降亦
賜以銀及信牌遣還是日論諸將士功以所俘獲分别賞
   賚餘者給散衆軍己未大兵起行赴廣寜有我國
   人石天柱者前投明為千總至是偕秀才郭肇基
   出迎曰守城官吏皆遁吾等已守禁城門矣
太祖賜以所乗鞍馬及令旗一又正安堡千總來降
賜以信牌二並遣還庚申大軍行至廣寜城東三里許之
[007-24a]
   望昌岡城中比户焚香紳士庶民備乘輿設鼓樂
   執旗張葢俯伏迎謁未刻入城
駐蹕巡撫公廨明遊擊羅萬言前逃入山至是來降其平
   洋橋守堡閔雲龍西興堡備禦朱世勲錦州都司
   陳尚智鐵場守堡俞鴻漸大凌河逰擊何世延錦
   安守堡鄭登右屯衛備禦黄宗魯團山守堡崔進
   忠鎮寜守堡李詩鎮逺守堡徐鎮靜鎮安守堡鄭
   維翰鎮靜堡參將劉世勲守堡臧國祚鎮邊守堡
[007-24b]
   周元勲大清堡遊擊閻印大康守堡王國泰鎮武
   都司金礪劉式章李維龍王有功及壯鎮堡閭陽
   驛十三山站小凌河松山杏山牽馬嶺戚家堡正
   安錦昌中安大靜大寜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勝
   大鎮大福大興盤山驛四十餘城之官各率所屬
   兵民來降
太祖駐軍十日從廣寜城移軍向山海關明經略熊廷弼
   巡撫王化貞等盡焚沿途村堡廬舎而走大軍至
[007-25a]
   中左所在寜逺/城西南乃還仍
駐蹕廣寜城大貝勒代善與
四貝勒奉
命率兵往義州移其户口至則閉城以拒招諭不從遂攻
   克之斬其駐守兵三千
  二月壬午宴勞歸附䝉古部長
   䝉古烏嚕特部貝勒明安諤勒哲依圖索諾木吹
   爾扎勒達賚密賽拜音岱噶爾瑪昻坤多爾濟固
[007-25b]
   祿綽爾齊竒卜塔爾布延岱伊璘齊特凌同喀爾
   喀部貝勒錫爾呼納克及台吉等率所屬三千餘
   户並驅其畜産來附
太祖宴勞之廣寜城
賜以貂虎狐貉猞猁猻等裘蟒衣紬緞布帛金銀田廬僮
   僕牛馬糗糧器具等物各授職有差
諭之曰我國風俗守忠信奉法度無盗賊詐偽無兇頑暴
 亂拾遺于道必還其主人情敦厚如此是以獲膺
[007-26a]
天眷爾䝉古未嘗不持念珠頌佛號而欺詐横逆之風不
 息
天弗汝佑俾爾諸貝勒自亂其心殃及國人今爾等既歸
 順于我賢者固子優禮無能者亦皆撫育自後勿萌不
 善之念若怙惡不悛即以我國法度治之癸未
駕還遼陽留諸貝勒統兵守廣寜城以河西歸降各城堡
   官民移之河東時有西平堡遁去副將鮑承先亦
   來歸
[007-26b]
  三月己亥朂諸貝勒同心輔政
諭曰治國者不可恃才自恣獲罪于
天且一人之識見不及衆人之智慮今命爾八人分主八
 旗為和碩貝勒同心謀國或一人心有所得言之有益
 于國七人共贊成之庶㡬無失當擇一有才徳能受諌
 者嗣朕登大位若既為貝勒所行不善聞善言不心悦
 誠服而有難色或已既無能又不能贊成人善而緘黙
 坐視皆不可為貝勒當選子弟中賢者易之彼即不樂
[007-27a]
 從亦不容違衆議也貝勒或有事他適必告于衆不可
 私往凡事毋一二人私議必集衆共商應入奏者亦偕
 衆入奏相與舉賢良退讒佞以治國政朕所厚期焉是
   月
諭貝勒大臣曰我國家承
天眷佑遂有遼東之地然遼陽城年久傾圮東南有朝鮮
 西北有䝉古俱未帖服若釋此而征明國恐貽内顧憂
 必更築堅城分兵守禦庶得坦然前驅而無後慮也貝
[007-27b]
   勒大臣等皆言興築未免勞民
太祖曰今既征明豈容中止汝等惜一時之勞朕惟逺大
 是圖若以一時之勞為勞何由成逺大之業其令新降
 之民築城至于房屋各自建之可也貝勒大臣等皆曰
   善遂築城于遼陽城東太子河邊營建宫室遷居
   之名曰
  東京距遼陽/城八里
    臣/等謹案明臣黄道周博物典彚有云方建州
[007-28a]
   長驅開鐵以吾敗軍餘氣不可復鼓故得折箠
   立下及既併北闗竟徘徊嵗餘不越遼瀋尺步
   何哉以吾兵食稍集戰不足而守有餘耳惟當
   養吾全力操縱于飢飽勞逸圖之以漸無奈戰
   守茫無成畫也戰而失以不能守為戰罪守而
   僅保無失則又以不能戰為守罪于是一戰而
   失瀋陽再戰而失遼陽又有不須一戰而拱手
   以送者如廣寜是已又云遼左之人生二子則
[007-28b]
   以一人私役于建州給之銀暨貂卒嵗還家值
   滿十五六金建州錢積如山無所用之還家者
   各畀銀三兩令盡力負錢所過給以飲食負重
   者或致腰背盡折故城破之日驅之而歸不必
   以兵威也道周此論乃指天啓初言路紛呶當
   我
 朝不急取遼左時反罪守者致戰守茫無成畫且不
   撫輯人民聴其離鄉就役地未失而人心已有
[007-29a]
    攸歸其説與明史相合稽之
實錄亦信而有徴明史熊廷弼傳初為經略開鐵雖失遼
    瀋如故天啟帝立御史馮三元等交章詆廷弼
    遂罷之故道周謂僅保無失又以不能戰為守
    罪即廷弼自辨請勘疏所云收拾甫定鬨然責
    戰朝堂議論全不知兵者
實錄天命五年八月我軍征明懿路蒲河明瀋陽兵出城
    二十里外見我軍至即退弗蹈前此赴援撫順
[007-29b]
    覆轍時廷弼尚未罷也我
太祖髙皇帝初聞瀋陽兵出城僅
諭令擊之奔回未嘗攻圍其城及左翼一旗既抵瀋陽北
    門
四貝勒欲進擊大貝勒代善大臣扈爾漢勸止所以勸止
    之故不可得而聞要必彼之戰不足而守有餘
    為我
廟廷所燭照然觀廷弼請勒限發兵疏云臣初到時猶得
[007-30a]
    張大虛聲多方揺惑以冀敵疑不輕出今日久
    情見一一皆被間諜報知又敵兩入開鐵収割
    運糧誘賺我兵竟不敢出益窺我無能為而前
    用之法窮矣據此則所謂守者亦即其疏中所
    稱紙上虛談耳迨明年二月征奉集堡亦弗攻
    取之旋師踰月一舉而潰明兵七萬定瀋陽旬
    日間復破明兵八萬定遼陽及河東城堡七十
    餘明乃復起熊廷弼為經略其巡撫王化貞欲
[007-30b]
    聨結察哈爾喀喇沁諸部以逞志于我我是以
    乘其戰守茫無成畫七年正月迅振
神鉦克西平堡與平陽橋堡而廣寧降道周所謂不須一
    戰而拱手以送豈非
聖哲洞微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正與偏聽全不知兵者相
    反也耶至給銀暨貂令盡力負錢云云
實録雖未詳稽功均食治委積待羇旅之制而自天命四
    年二月役萬五千人築界藩城六月乃竣工五
[007-31a]
    年十月遷界藩軍民于薩爾滸建廬舍築城六
    年閏二月計夫役給牛及食鹽
諭羣臣版築甚勞毋吝惜財物是時所役之民非土著者
    自必不少既弗吝惜財物厚給之仍聽還家有
    餘財以仰事俯育王道之順乎人情也
洪慈懐保慮及地與敵相隣為敵擾害如天命三年嘉穆
    瑚地秋禾成明總兵李如柏遣兵乘夜掩至刈
    穫之所殺七十人而去其邊將率皆欺詐横行
[007-31b]
    至毛文龍尤甚是以六年七月遷鎮江民于内
    地遷金州民于復州七年正月既下廣寜遷河
    西四十餘城堡之民于河東道周所謂驅之而
    歸固俾出湯火而登袵席擇地以安之焉又
諭貝勒等逺大是圖令新降之民築城于是築城遼陽東
    太子河邊盖因降民不皆有墾耕恒産故以工
    作裕其資生四載之中界藩薩爾滸遼陽興築
    城三大役無非敷
[007-32a]
恩澤以阜民喀爾喀部烏嚕特部諸貝勒台吉亦各率所
    屬歸依樂土
聖徳之過化存神有不期然而然者觀于遼陽甫下闔城
    結綵焚香百姓夾道俯伏皆呼
萬嵗實由
仁心仁政之感爭者深宜道周之以明臣而論述亦云不
    必以兵威矣
 
[007-32b]
 
 
 
 
 
 
 
皇清開國方略巻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