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 >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 卷八十八
[087-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批歴代通鑑輯覽卷八十八

孝宗皇帝
 帝名眘本名伯琮更名瑗冬/更名瑋後定名眘太祖六世孫子偁之子
 太祖少子秦王徳芳生英國公惟憲惟憲生新興侯/從郁從郁生葉隆侯世将世將生變國公令譮令譮
 生子偁是/為秀王母張氏髙宗建炎元年生帝于秀州子偁/官嘉
 □丞生帝于杉青牐之官舍紅光滿室如日正/中杉青牐今曰杉青堰在嘉興府秀水縣東北高宗
[087-1b]
 無子選育宫中事具/前後遂立為皇太子受内禪即位
癸/未隆興元年金大定/三年春正月以史浩為尚書右僕射同
平章事兼樞密使
 先是詔議應敵定論洪遵字景嚴/皓仲子金安節字彦亭/休寧人
 文若字立夫眉山/人庚之子相繼論列宰執獨無奏帝以問浩
 浩奏先為備禦是謂良規儻聴淺謀之士興不教之
 師㓂去則論賞以邀功㓂至則歛兵而遁跡謂之恢
 復得乎既而浩獻䇿以布衣李信甫為户部員外郎
[087-2a]
 齎蠟書間道往中原招豪傑之據有州郡者許以封
 王世襲其所措置止此而已考此條續綱目係于張/浚遣邵宏淵等出師條
 下今依宋史史浩/本傳改輯于此
以張浚為樞密使都督江淮軍馬開府建康
 先是浚薦陳俊卿為宣撫判官帝召俊卿及浚子栻
 字敬/夫赴行在浚附奏請帝臨幸建康以動中原之心
 用師淮壖以為呉璘聲援帝見俊卿問浚動静飲食
 顔貎曰朕倚魏公如長城不容浮言揺奪遂有是命
[087-2b]
 没開府江淮參佐皆一時之選栻以少年内贊密謀/外參庻務其所綜畫幕府諸人皆自以為不及及入
 奏事因進言曰陛下上念祖宗之讐恥下閔中原之/塗炭惕然于中思有以振之臣謂此心之發即天理
 之所存也願益加省察而稽古親賢以自輔/使無少息則今日之功可以立成帝大異之
三月金人以書徵海泗唐鄧商州之地及嵗幣
 先是金人十萬衆屯河南聲言規取兩淮及是赫舎
 哩志寧以書抵張浚欲凡事一依皇統以來故約不
 然請會兵相見且遣富察都木舊作蒲察徒穆/今改後仿此逹周
 仁舊作大周/仁今改屯虹縣唐縣今屬江/南鳯陽府蕭琦屯靈壁本零/壁鎮
[087-3a]
 宋置縣改靈壁/今属鳯陽府積粮修城為南攻計
以辛次膺字起季/萊州人同知樞密院事
 初次膺為右正言力諫和議為秦檜所怒流落者二
 十年帝即位召為中丞次膺毎以名實為言多所裨
 益帝呼其官而不名若成閔之貪饕湯思退之朋比
 葉義問之奸妄皆被論罷毎章疏一出天下韙之渡
 江以後直言之臣稱次膺為首未幾逐參知政事
夏四月張浚使李顯忠邵宏淵分道出師
[087-3b]
 帝鋭意恢復張浚入見乞即日降詔幸建康帝以問
 史浩浩力陳不可及退詰浚曰帝王之兵當出萬全
 豈可嘗試以圖徺倖復辨論于殿上浚因奏浩意不
 可回恐失機㑹且謂金人至秋必為邉患當及其未
 發攻之帝然其言乃議出師渡淮三省樞密院不預
 聞㑹顯忠宏淵亦獻搗虹縣靈壁之䇿帝命先圖二
 城浚乃遣顯忠出濠州趨靈壁宏淵出泗州趨虹縣
五月史浩免
[087-4a]
 省中忽見邵宏淵出兵状始知不由三省徑檄諸将
 浩語陳康伯曰吾等俱兼右府而出兵不預聞焉用
 相為哉不去何待入對因奏陳康伯欲納歸附人臣恐
 他日必為子孫憂張浚鋭意出師若一失之後恐陛
 下不得復望中原因力丐免侍御史王十朋字龜林/温州樂
 清/人論浩懐奸誤國等八罪遂罷浩知紹興府王十朋/再疏謂
 紹興密邇行都浩嘗為属吏贓穢/彰聞何顔復見其吏民遂改與祠
李顯忠復靈壁遂㑹邵宏淵復虹縣金将士多降
[087-4b]
 顯忠自濠梁渡淮至陡溝在鳯陽府靈壁縣/南澮水之支流也金右翼
 都統蕭琦用拐子馬來拒顯忠與之力戰遂復靈壁
 顯忠入城宣布徳意不戮一人于是中原歸附者接
 踵宏淵圍虹久不下顯忠遣靈壁降卒開諭禍福金
 守将富察都木達周仁皆出降宏淵恥功不自己出
 㑹有降千户訴宏淵之卒奪其佩刀顯忠立斬之由
 是二将不協未幾蕭琦復降于顯忠
張浚渡江李顯忠大敗金人復宿州
[087-5a]
 顯忠兵傅宿州城金人來拒顯忠大敗其衆追奔二
 十餘里宏淵至謂顯忠曰招撫真闗西将軍也顯忠
 閉營休士為攻城計宏淵等不從顯忠引麾下将上
 城開北門不逾時㧞其城宏淵等殿後趣之始渡濠
 登城城中巷戰又擒斬數千人遂復宿州中原震動
 㨗聞帝手書勞張浚曰近日邉報中外鼓舞十年來
 無此克㨗既而宏淵欲發倉庫犒卒顯忠不可移軍
 出城止以現錢犒士士皆不悦詔以顯忠為淮南京
[087-5b]
 東河北招討使宏淵副之
帝率羣臣詣徳夀宫上夀
 天申節也嵗以為常
李顯忠邵宏淵之師潰于符離注見/前
 金赫舎哩志寕自睢陽引兵攻宿州李顯忠聞志寕
 軍止萬人心易之顯忠曰當令十人執一人日與降/人置酒髙㑹 考續綱目于此下
 作顯忠擊却之今採金/史赫舍哩志寕傳改輯㑹金博索舊作孛撒今/改後仿此復自
 汴率步騎十萬來薄城下列大陣顯忠謂宏淵併力
[087-6a]
 夾攻宏淵按兵不動顯忠獨以所部力戰統志李福/紇領李保
 各以所部退避/顯忠皆斬以徇俄而金兵大至顯忠用克敵弓射卻
 之宏淵顧衆曰當此盛夏揺扇于清涼且猶不堪況
 烈日被甲苦戰乎人心遂揺無復鬬志諸将各遁中/軍
 統制周宏鳴鼔大譟揚言敵兵至與邵世雍劉侁各以/所部兵遁繼而統制左師淵統領李彦甫亦遁
 忠移軍入城統制張訓通張師顔荔澤張淵/等以顯忠宏淵不協皆遁去金人乗虚
 復來攻顯忠竭力捍禦斬首二千餘城東北角金兵
 已上顯忠取軍所執斧斫之始退却顯忠嘆曰若使
[087-6b]
 諸軍相與犄角自城外掩擊則敵兵可盡敵帥可擒
 河南之城指日可復矣宏淵又言金添生兵二十萬
 來倘我兵不返恐不測生變顯忠知宏淵無固志勢
 不可孤立嘆曰天未欲平中原邪何沮撓如此遂夜
 引還至符離師大潰是舉所䘮軍資器械殆盡幸而
 金不復南時張浚在盱眙顯忠往見浚納印待罪周/密
 齊東野語近見四朝史張浚傳云符離軍潰浚方鼻/息如雷此是心學葢取萊公紀事中意據密之説亦
 以四朝史為未可信也而後人舉此以詆浚者紛紛/不一考符離師潰浚時方在盱眙相去幾四百里鼻
[087-7a]
 息如雷之説何從附會即此四朝/史之妄不辨可知矣今附駁于此浚以劉寶為鎮江
 諸軍都統制乃渡淮入泗州撫将士遂還揚州上疏
 自劾初廣漢蘇雲卿與張浚為布衣交紹興間結廬/南昌之東湖灌園自給人稱曰蘇翁浚為相属
 洪州帥及漕禮致之帥漕易服為二客往見翁叩其/郷里曰廣漢客曰張徳逺廣漢人翁當識之何如人
 也曰賢人也□長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徳有餘而/才不足因問徳逺今何官客曰今朝廷起張公欲了
 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帥漕因出金幣書/函具道浚意雲卿徉期以詰朝上謁比往迎則已遁
 矣及是符離師潰議者稱雲卿/先見且以其言為浚定論云
六月庚申朔日食
[087-7b]
貶張俊為江淮宣撫使安置李顯忠于潭州考宋史孝/宗紀顯忠
先貶節副謫筠州再貶團副謫潭州續綱目/昆合為一今依顯忠本傳歸重再貶書潭州
 宿師之還士大夫主和者皆議浚之非帝賜浚書曰
 今日邉事倚卿為重卿不可畏人言而懷猶豫前日
 舉事之初朕與卿任之今日亦湏與卿終之浚乃以
 魏勝守海州陳敏字元功贛/州石城人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
 振守六合治髙郵巢縣兩城為大勢修滁州關山即/石
 駝山在滁州西北/清流閔之北口也以扼敵衝聚水軍淮隂馬軍夀春
[087-8a]
 大飭兩淮守備帝復召浚子栻入奏事浚附奏曰自
 古有為之君心腹之臣相與合謀共志以成治功今
 臣以孤蹤動輒掣肘陛下将安用之因乞骸骨帝覽
 奏謂栻曰朕待魏公有加雖乞去之章日上朕決不
 許帝對近臣言必曰魏公未嘗斥其名毎遣使至督
 府必令視浚飲食多寡肥瘠如何至是帝以符離師
 潰乃議講和召湯思退為醴泉觀使奉朝請而下詔
 罪已于是尹穡字少稷兖州/人居玉山附思退劾浚遂降授浚
[087-8b]
 特進樞密使充宣撫治揚州顯忠責授果州團練副
 使潭州安置而邵宏淵仍前建康都統制後朝廷知
 其故復顯忠太尉奉祠宏淵尋貶靖州團練/副使南安軍安置
辛㳄膺罷
 㳄膺以疾祈免且奏曰王十朋雖上親擢天下皆知
 臣薦其賢湯思退召将至亦知臣嘗疏其奸遂罷奉
 祠陛辭帝甚惜其去㳄膺奏曰臣與思退理難同列
 帝曰有謂思退可用者㳄膺曰今日之事恐非思退
[087-9a]
 能辦思退固不足道但恐有悞國家耳
秋七月以湯思退為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兼樞宻使
 思退復相諫議王大寳字元龜其先由/温陵徙潮州論之不報
八月復以張浚都督江淮兵馬
 陳俊卿以浚降秩徙治上疏曰若浚不用宜别属賢
 将如欲責其後効降官示罸可也今削都督重權
 揚州死地如有奏請臺諫沮之人情觧體尚何後効
 之圖議者但知惡浚而欲殺之不復為社禝計願下
[087-9b]
 詔戒中外協濟使浚自効疏入帝悟即復浚都督浚
 遂以劉寳為淮東招撫使
金人復以書徵地及嵗幣詔淮西安撫幹辦官盧仲賢
報之
 赫舍哩志寕以書貽三省宻院云故疆嵗幣如舊及
 稱臣還中原歸附人即止兵不然當俟農隙征戰帝
 以付張浚浚言金强則來弱則止不在和與不和時
 右相湯思退秦檜黨也急于求和参政周葵字立義/常州宜
[087-10a]
 興/人守自治之説方出師渡淮葵請對謂不可輕舉累/數百言及符離師潰帝思其言拜參
 知政事葵始終守其前説三續綱目作陳康伯周葵/洪遵皆上疏請和考宋史 人傳俱未嘗請和惟葵
 守自治之説而已續/綱目不可從今改輯工部侍郎張闡注見/前獨曰彼欲
 和畏我耶爱我耶直欵我耳力陳六害不可許帝曰
 朕意亦然姑隨宜應之乃遣盧仲賢持報書如金師
 云海泗唐鄧等州乃正隆渝盟之後本朝未遣使之
 前得之至于嵗幣固非所較苐兩淮凋瘵之餘恐未
 如數仲賢陛辭帝勅以勿許四郡而思退等命許之
[087-10b]
 張浚奏仲賢小人多妄不可委信不聴既而命廷臣
 議金師所言四事其説不一帝曰四州嵗幣可與名
 分歸附人則不可從也
冬十月立賢妃夏氏袁州宜/春人為皇后
 帝初納郭氏開封祥/符人為妃生鄧王愭即莊文/太子慶王愷
 恭王惇即光/宗邵王恪而薨夏氏生有祥徴父協竒之
 及長以資納于宫中為吳太后閤中侍御太后以夏
 氏賜帝至是立為后協既納女資匱居貧乃歸客袁/之僧舍號夏翁而死后訪得其
[087-11a]
 弟執中補閤門祇侯執中與其妻至京宫人諷使出/之擇配貴族欲以媚后執中不為動他日后親為言
 執中以宋宏語對后不能奪執中既貴始從師學作大/字頗工復善騎射帝聞其方欲召用之執中謝曰他
 日無累陛下保全足/矣人以此益賢之
十一月盧仲賢還有罪除名遣審議官胡昉如金軍
 仲賢至宿州布薩忠義懼之以威仲賢皇恐言歸當
 禀命遂以忠義遺三省密院書來上其畫定四事仍
 如志寕前書所言帝大悔張浚遣子栻入奏仲賢辱
 國無状帝怒遂下大理問其擅許四州之罪奪三官
[087-11b]
 尋除名竄郴州而湯思退遽以王之望字瞻叔㐮/陽榖城人
 金國通問使龍大淵副之許割棄四州求減嵗幣之
 半初之望為都督府参賛軍事不欲戰請入朝因奏/人主論兵與臣下不同惟奉承天意而已竊觀天
 意南北之形已成未易相兼我之不可絶淮而北猶/敵之不可渡江而南也移攻戰之力以自守自守既
 固然後隨機制變擇利而應/之思退悦其言故奏遣之會右正言陳良翰字邦/彦台
 州臨/海人言前遣使已辱命大臣不悔前失而後遣王之
 望是金不折一兵而坐收四千里要害之地決不可
 許四州也若嵗幣則俟得陵寝然後與庶為有名今
[087-12a]
 議未決而之望遽行恐其辱國不止于仲賢可先馳
 一介往俟議決然後行未晚也遂以胡昉為金國通
 問所審議官張浚亦力言金未可與和請帝幸建康
 以圖進兵帝乃手詔王之望等以禮物待命境上而
 令胡昉先往諭金以四州不可割之意如必欲得四
 州則當追還使人罷和議矣
詔廷臣集議和金得失召張浚還
 陳康伯等言金人通和朝廷遣盧仲賢報之其所論
[087-12b]
 最大者三事我所欲者削去舊禮彼亦肯從彼所欲
 者嵗幣如數我不深較其未決者彼欲得四州而我
 以祖宗陵寝欽宗梓宫為言未之與也乞召張浚歸
 國特垂咨訪仍命侍從臺諫集議帝從之羣臣多欲
 從金人所請張浚及湖北京西宣諭使虞允文起居
 郎胡銓監察御史閻安中上疏力争以為不可與和
 湯思退怒曰此皆以利害不切于已大言誤國以邀
 美名宗社大事豈同戯劇
[087-13a]
以朱熹為武學博士
 熹應召入對言君父之讐不與共戴天今日所當為
 者非戰無以復讐非守無以制勝時相湯思退方倡
 和議不悦除武學博士後與洪适字景伯/皓長子論不合而
 歸
十二月陳康伯罷以湯思退張浚為尚書左右僕射並
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浚仍都督江淮軍馬
甲/申二年金大定/四年春正月金人執胡昉尋遣還
[087-13b]
 昉至金人以失信執之帝聞昉被執謂浚曰和議
 不成天也自此事當歸一矣詔王之望以幣還既而
 布薩忠義以書進金主金主覽之曰行人何罪即遣
 還邉事令元帥府從宜措置
三月張浚視師江淮金軍退
 初湯思退恐和議不成奏請以宗社大計奏禀上皇
 而後從事帝批示三省曰金無禮如此卿猶欲議和
 今日敵勢非秦檜時比卿議論秦檜不若思退大駭
[087-14a]
 續綱目此下即注王之望奏及錢端禮言考宋史張/浚傳之望奏係于詔浚視師之後湯思退傳又係于
 命浚行邉之前兩傳本属牴牾續綱目混合為一以/浚之視師專為罷兵張本叙㳄尤不明晰今一依浚
 傳以之望奏改叙/下罷浚條目内俄詔浚行視江淮時浚所招徠山
 東淮北之士以實建康鎮江兩軍凡萬二千人萬弩
 營所招淮南壯士及江西羣盜又萬餘人陳敏統之
 以守泗州凡要害之地皆築城堡其可因水為險者
 皆積水為匱増置江淮戰艦諸軍弓矢器械悉備金
 人方屯重兵為虚聲脇和有刻日決戰之語及聞浚
[087-14b]
 復視師亟撤兵歸于是淮北之來歸者日不絶山東
 豪傑願受節度復以蕭錡契丹望族沈勇有謀欲
 令盡領降衆且以檄諭契丹約為應援金人天懼
夏四月罷張浚判福州
 先是湯思退陽乞奉祠隂謀去浚遂令王之望等驛
 奏兵少粮乏樓櫓器械未備人言委四萬衆以守泗
 州非計㑹户部侍郎錢端禮亦言兵食日增調發不/支乞以符離之潰為戒 錢端禮字處和臨
 安/人帝頗惑之至是思退又諷右正言尹穡論浚䟦扈
[087-15a]
 且費國不貲奏令張深守泗不受趙廓之代為拒命
 復論督府叅議官馮方罷之浚乃請解督府詔以錢
 端禮王之望宣諭兩淮而詔浚還端禮入奏言兩淮
 名曰備守守未必備名曰治兵兵未必精蓋詆浚也
 浚留平江凡八上疏乞致仕帝察其忠欲全其去乃
 命以少師保信節度使判福州右司諫陳良翰侍御
 史周操言浚忠勤人望所屬不當使去國皆坐罷
六月甲寅朔日食
[087-15b]
秋七月撤兩淮邉備
 時湯思退急欲和好之成遂罷築壽春城散萬弩營
 兵輟修海船毁折水匱不推軍功賞典後更撤海泗
 唐鄧之戍
八月少師保信節度使魏公張浚卒謚忠/獻
 浚既去朝廷遂决棄地求和之議浚猶上疏言尹穡
 姦邪必誤國事或勸浚勿復以時事為言浚曰吾荷
 兩朝厚恩乆居重任今雖去國惟日望上心感悟苟
[087-16a]
 有所見安忍弗言行㳄餘干得疾手書付二子栻杓
 曰吾嘗相國不能恢復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當
 𦵏我先人墓左𦵏我衡山足矣數日卒贈太保後帝
 思浚忠加贈太師浚幼有大志及為熙河幕官徧行/邉壘乃觀山川形勢時時與舊戍
 将握手飲酒問祖宗以來守邉舊法及軍陣方略之/宜故一旦起自疏遠當樞筦之任悉能通知邉事本
 末在京城中親見二帝北行生民塗炭誓不與敵俱/存故終身不主和議然才疎而果于自用量褊而暗
 于知人是以國事鮮濟師徒屡衂沒身有遺恨馬以/續綱目于終身不主和議下引宋史浚傳論云時
 浚之忠大類漢諸葛亮比擬差過今節録劉/定之宋史斷兼棌柯維騏宋史新編改輯
[087-16b]
 邱濬曰浚學雖正而術則疎謀雖深而機則淺原其/心不可謂不忠于宋而考其行事有富平之敗淮西
 之變符離之潰區區江左奔敗之餘奄奄之氣僅續/能堪此幾敗耶元揭徯斯以宋南渡之不能復歸其
 罪于浚未可/以為非也
遣宗正少卿魏杞字南失/壽春人使金
 湯思退奏遣杞如金議和書稱姪大宋皇帝某再拜
 奉于叔大金皇帝嵗幣二十萬帝面諭祀曰今遣使
 一正名二退師三減嵗幣四不發歸附人杞條陳十
 七事擬問對帝隨事畫可陛辭奏曰臣将㫖出彊豈
[087-17a]
 敢不勉萬一無厭願速加兵帝善之兵部侍郎胡銓/言敵不可和臣
 恐再拜不已必至稱臣稱臣不已必至請降請降不/已必至納土納土不已必至輿櫬輿櫬不已必至如
 晉帝青衣行酒而後為快今/日舉朝之士皆婦人也不聼
金以完顔守道本名錫里陳王希尹之孫錫里舊作習/泥烈今改按此興八十一卷之錫里非
一/人為尚書右丞
 金主謂守道曰卿等每奏皆常事凡治國安民及朝
 政不便于民者未嘗及也如此則宰相之任誰不能
 之
[087-17b]
九月詔湯思退都督江淮軍馬思退辭不行
 思退急欲求和諷侍御史尹穡言乞置獄取不肯撤
 備及棄地者二十餘人論罪因擢穡諫議大夫至是
 命思退都督江淮固辭乃以楊存中為同都督
冬十月詔輔臣晚對便殿
 詔曰朕每聼朝議政頃刻之際意有未盡自今執政
 大臣或有奏陳宜于申未間入對便殿庶可坐論得
 盡所聞期躋于治
[087-18a]
金兵復渡淮十一月魏勝拒戰于淮陽敗績死之楚州破
 湯思退以帝悔悟恐事不成隂遣孫造諭金以重
 兵脇和金布薩忠義等遂議渡淮魏杞行次盱眙忠
 義遣趙房長問杞所以來之意求觀國書杞曰書御
 封也見主當廷授房長馳白忠義疑國書不如式又
 求割啇秦之地及歸附人且欲歳幣二十萬杞以聞
 帝命盡依初式許割四州歳幣亦如其數再易國書
 忠義猶以未如所欲遂與赫舍哩志寧分兵自清河
[087-18b]
 口以攻楚州都統制劉寳棄城遁時勝奉詔專一措
 置清河口金人乗間以舟載器甲糗糧自清河出欲
 侵邊勝覘知之帥忠義士拒于河口金兵詐稱欲運
 糧往泗州由清河口入淮勝欲禦之劉寳戒以方議
 和不可金兵軼境勝帥諸兵拒于淮陽自夘至申勝
 負未决金圖克坦克寧帥生兵至勝力戰矢盡依土
 阜為陣謂士卒曰我當死此得脱者歸報天子乃令
 歩卒居前騎兵為殿至淮隂東十八里中矢墜馬死
[087-19a]
 楚州遂破金兵尋入濠州都統制王彦棄昭闗走滁/州亦破時魏杞雖已易書帝怒金人反覆
 詔以禮物犒督府師杞奏金若如約而金繒不具恐/格事機乃行已而帝用錢端禮言復遣國信所大通
 事王汴持周葵書如金師得金帥報書以歸杞乃渡淮/ 續綱目以王抃如金師附載前使魏杞如金條後
 與孝宗本紀叙次前/後不合令改輯于此
以楊存中都督江淮軍馬
 時諸軍各守分地不相統一存中集諸將調䕶之于
 是始更相為援朝議欲舍淮保江存中持不可乃已
湯思退以罪竄永州道死
[087-19b]
 言者論其主和誤國之罪遂落職永州居住太學生
 張觀等七十二人伏闕上書論思退及王之望尹穡
 姦邪誤國鉤致敵人之罪乞斬三人以謝天下併竄
 其黨洪适晁公武字子止/鉅野人而用陳康伯胡銓陳良翰
 王十朋金安節虞允文王大寳陳俊卿黄中龔茂良
 字實之興/化軍人張栻劉夙查籥字元章/海陵人以濟大計思退行
 至信州聞之憂悸而死
復以陳康伯為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兼樞密使錢端
[087-20a]
禮簽書樞密院事虞允文同簽書院事
 金兵渡淮人情驚駭時張浚已卒皆望陳康伯相乃
 自紹興召拜康伯力疾至闕下詔子安節壻文好謙
 掖以見减拜賜坐間日一㑹朝許乘肩與至殿門給
 扶升殿非大事不署帝又思允文之言故并召而用
 之
詔王之望勞師江上閏月金人逼揚州之望以罪免
 金人至揚州或請擊之楊存中不敢渡江獨臨江固
[087-20b]
 壘以自守之望與湯思退表裏專以割地啖金為得
 計帝詔都督擇利害擊金軍之望下令諸将不得妄
 進朝廷趣行之望言王抃既還不可冐小利害大計
 言者論之遂免
金以女真字譯經史
乙/酉乾道元年金大定/五年春正月召楊存中還
 罷都督府以存中為寜逺昭慶節度使又罷兩淮及陜
 西河東宣撫招討使
[087-21a]
二月左僕射同平章事陳康伯卒諡文/恭
 康伯奏事出殿門疾作輿至第卒帝擇日臨奠子安
 節固辭乃止康伯以經濟自任臨事明㫁帝嘗謂輔安/曰康伯有器量其從容不廹可比晉謝
三月以虞允文參知政事王剛中同知樞密院事
 剛中嘗言戰守者實事和議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
 實事居政府未幾卒在六/月允文尋亦罷在八/月
魏杞還自金始正敵國之禮
 祀至燕山金館伴張恭愈以國書稱大宋脇杞去大
[087-21b]
 字杞拒之具言天子神聖才傑奮起人人有敵愾意
 北朝用兵能保必勝乎金君臣環聽拱竦金主許損
 歳幣不發歸附人命元帥府罷兵分戍杞卒正敵國
 禮而還帝慰藉甚厚先是王抃還因赦沿邉被兵州/軍詔曰比遣王抃邉抵潁濱得
 其要約尋澶淵盟誓之信仿大遼書題之儀正皇帝/之稱為叔姪之國歳幣减十萬之數地界如紹興之
 時憐彼此之無幸約叛亡之不遣可使歸附之士咸/起寧居之心洪适所草也論者謂前日之所貶損四
 方蓋未聞知今著/之赦文失國體矣
夏五月金以布薩忠義為尚書左丞相赫舍哩志寧為
[087-22a]
平章政事
 先是和議既定命元帥府諸新舊軍以六萬人留戍
 餘並放還又以宋國歳幣賞諸軍於是都元帥布薩
 忠義先還拜尚書左丞相尋召左副元帥赫舎哩志
 寧入見拜平章政事諭曰南服雖定尚須卿往規畫
 志寧迺還駐南京
六月以洪适簽書樞密院事
 适拜簽書帝謂錢端禮虞允文曰三省事可與洪适
[087-22b]
 共議自是東西府始同班奏事未幾以适/參知政事
秋八月立鄧王愭為皇太子大赦
 愭帝長子也
錢端禮罷
 時乆不置相端禮以首參闚之甚急太子愭夫人端
 禮女也殿中侍御史唐堯封論端禮帝姻不可任執
 政坐遷太常少卿館閣士相與上疏排端禮者皆被
 斥吏部侍郎陳俊卿言本朝不以戚屬為相陛下所
[087-23a]
 宜守帝納其言端禮憾之出俊卿知建寧及太子立
 端禮不得已引嫌奉祠
冬十二月以洪适為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汪澈為樞密使葉顒字子昂興化/軍仙遊人參知政事
 适以文學聞望遭時遇主自中書舎人半歳四遷至
 右相然無大建明以䆒其所學既而以霖雨引咎乞
 罷帝從之在明年/三月澈在樞府帝宻訪人材澈薦百有
 十八人嘗奏言臣起寒逺所以報國無私不欺爾未
[087-23b]
 幾罷在明年/四月顒由資政殿學士拜參知為林安宅所
 劾落職奉祠在明年/五月事尋白仍召知樞密先是林安/宅請兩淮
 行鐵錢葉顒執不可已而安宅同知樞宻遂劾奏顒/子受富民錢百萬得為監軍帝罷顒下其事于臨安
 府既置對安宅失實貶/居筠州在明年八月
丙/戍二年金大定/六年春二月金左丞相布薩忠義卒
 忠義謙以接下敬儒重士與人交侃侃如也善馭將
 卒能得死力為宰輔數年知無不言故能以外戚兼任
 將相以功名終
[087-24a]
夏五月修建康行宫
冬十一月寧逺昭慶節度使楊存中卒諡武/恭
 存中出入宿衛四十年忠義勇敢而寡過大小二百
 餘戰未嘗大衂上皇最眷念之
十二月以葉顒魏杞為尚書左右僕射同平章事兼樞密
使蔣芾字子禮常/州宜興人參知政事陳俊卿同知樞密院事
 顒召知樞密未拜進僕射首薦汪應辰王十朋陳良
 翰周操陳之茂林光朝字謙之/莆田人等可備執政待從臺
[087-24b]
 諫帝嘉納又言自古明君用人使賢使愚使姦使盗
 惟去泰甚蓋指龍大淵也初帝末能屏鞠戯又将遊
 獵白石注見/前俊卿上疏力諫至引漢桓靈唐敬穆以
 為戒帝喜曰所奏備見忠讜朕決意用卿矣遂有樞
 副之命
置制國用司以宰相領之
 議者言近以宰相兼樞密使蓋欲使知兵也而不知
 財穀出入之源可乎且唐制宰相兼領三司使于是
[087-25a]
 詔自今宰相可帶制國用使參知政事帶同知八年/二月
 罷/之
丁/亥三年金大定/七年春二月出龍大淵為浙東總管曽覿為
福建總管
 大淵覿怙寵擅權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廬陵人金安節等嘗
 極論之多坐斥至是中書舍人洪邁言于陳俊卿曰
 大淵覿言鄭聞當除右史某當除西掖信乎俊卿以
 邁之言質于帝帝怒遂出二人于外
[087-25b]
帝從太上皇幸玉津園在杭州府錢塘縣龍山北紹興之所/中建隆興後為帝與羣臣燕射
 復從幸聚景園在錢唐縣/清波門外歲以為常
三月秀王夫人張氏卒
 帝成服于後苑
夏五月太傅四川宣撫使新安王吳璘卒諡武/順
 璘病革呼幕客草遺表曰願陛下毋棄四州毋輕出
 兵不及家事及卒贈太師追封信王璘剛勇喜大節/畧苛細代兄玠
 守蜀二十年隐然為方面之重威聲亞于玠上皇嘗/問勝敵之術于璘璘對曰弱者出戰彊者繼之上皇
[087-26a]
 曰此孫武子三駟之法一敗而二勝也璘選諸将率/以功有薦才者璘曰兵官非嘗試難知其才以小善
 進之則僥倖者獲志而邊人宿将之心怠矣璘既卒/議擇代帝謂虞允文曰無以易卿凡事無效張浚迂
 濶遂以允文為/四川宣撫使
六月皇后夏氏崩諡曰/安恭
 尋攅于修吉寺
秋七月太子愭卒諡曰/莊文
九月金主幸保州詔察訪所過州縣官
 金主秋獵次保州詔修起居注王天祺察訪所過州
[087-26b]
 縣官又謂侍臣曰近聞朕所幸郡邑凡堂宇曾經宴
 寢者後皆避之此甚無謂可宣諭令仍舊居止又嘗
 諭宰臣曰朕每次舍秣馬之具皆假于民閒多亡失
 不還其主此彈壓官不職可擇人代之所過即令詢
 問有似此者並償其值
冬十一月合祀天地于圜丘雷葉顒魏祀免
 帝以郊祀而雷出非時用漢制罷顒杞相顒為人一
 易清介與物若無忤至處大事則毅然不可奪罷歸
[087-27a]
 後尋卒諡正/簡
以陳俊卿參知政事劉珙同知樞密院事
 珙自湖南召還授翰林學士上言世儒多病漢高帝
 不説學輕儒生臣以為漢高帝所不説者特腐儒俗
 學耳使當時有以二帝三王之學告之知其必敬信
 功烈不止此因陳聖王之學所以明理正心為萬事
 之綱帝稱善遂拜樞副珙因薦張栻汪應辰陳良翰
 學行于帝
[087-27b]
十二月金出富察通舊作蒲察通/今改後仿此為肇州防禦使
 通為殿前右衛将軍金主惡其人出之于外臨發賜
 金帶諭之曰卿雖有才然用心多詐朕左右須忠實
 人故命卿補外賜卿金帶者答卿服勞之乆也因顧
 謂左宣徽使敬嗣暉曰如卿不可謂無才所欠者純
 實耳又諭宰臣曰卿等舉用人才凡己所知識必使
 他人舉奏朕甚不喜如其果賢何必以親疎為避忌
 也
[087-28a]
戊/子四年金大定/八年春二月以蔣芾為尚書右僕射同平章
事兼樞宻使
 詔芾常朝賛拜不名芾辭許之
夏五月行乾道歴
 帝以近世歴學失傳士大夫無習之者新歴比舊特
 彼善于此乃不别製名祇以乾道命名
秋八月劉珙罷
 主管殿前司公事王琪奉詔按視兩淮城堡還薦和
[087-28b]
 州教授劉甄夫帝命召之陳俊卿言教官有才何與
 琪事劉珙遂呼琪詰責之琪謝後不敢㑹揚州奏琪
 擅令増築新城俊卿奏琪詐傳上㫖非小故琪遂削
 秩珙時同在帝前争之尤力言忤帝意遂罷珙奉祠
 俊卿復言奏實臣草當先罷臣且珙正直有才若以
 小事獲罪自此大臣皆阿順持禄非國家福乃改珙
 帥江西
冬十月起復蔣芾為尚書左僕射以陳俊卿為右僕射
[087-29a]
並同平章事兼樞密使芾辭許之
 芾于六月以母䘮去位至是起復之有密㫖欲今歲
 大舉芾奏天時人事未至帝不悦
大閲于茅灘在錢塘縣/西南江濱
 帝親御甲胃指授方畧為方圓鋭直四陣戈甲耀日
 旌旗蔽天六師驩踴犒賚有加
十二月召建州布衣魏掞之字子實初字元/履建州建陽人以為太學錄
 掞之師胡憲與朱熹遊諸司薦其學行召赴行在
[087-29b]
 入對帝曰治道以何為要掞之奏治道以分臣下邪
 正為要詔除太學録時將釋奠孔子掞之請廢安石
 父子勿祀而追爵程氏兄弟使從食不聼又言太學
 之教宜以徳行為先今一以空言浮説取之非是其
 他政事有係安危治亂之機者無不抗疏盡言至三
 四皆不見省遂罷為台州教授尋以病卒聞者惜之
西遼布沙堪殺其夫蕭都爾本舊作朶魯/不今改其舅鄂囉羅
討誅之而立耶律珠勒呼舊作直魯/古今改
[087-30a]
 布沙堪與都爾本弟博果濟薩里舊作朴古只/沙里今改通出
 都爾本為東平王而殺之都爾本之父續綱目作/舅誤今改
 囉羅以兵問罪遂殺布沙堪及博果濟薩里迎伊哷
 次子珠勒呼立之改元天禧
己/丑五年金大定/九年春正月措置兩淮屯田
 陳俊卿以兩淮備禦未設民無固志萬一㓂至倉猝
 調兵恐不及事請于揚州和州各屯三萬人仍籍民
 家三丁者取其一以為義兵授之弓弩教以戰陣農
[087-30b]
 隙之日給以兩月之食聚而教之沿江諸郡亦用其
 法諸將渡江則使之城守以備緩急且以隂制州兵
 頡頑之患其兩淮諸郡守臣但當擇才不當復論文
 武計資歴捐以財賦許辟官吏畧其小過責其成功
 要使大兵屯要害必爭之地待敵至而决戰使民兵
 各守其城相為犄角以壯聲勢帝意亦以為然詔即
 行之然竟為衆論所持俊卿尋亦去位不能及其成
 也
[087-31a]
二月以王炎字晦叔/婺源人參知政事三月召四川宣撫使虞
允文還以炎代之
 陳俊卿薦虞允文才堪將相故有是命允文至以為
 樞密使
 五月帝不視朝六月始視朝
 以射弩弦斷傷目故也陳俊卿言于帝曰陛下未能/忘騎射者蓋志圖恢復耳誠
 能任智謀之士仗武猛之將明賞罰恢信義則英聲/義烈不出尊爼而敵人已震慴于萬里之逺何待區
 區馳射于百步之間哉願/以今日之事永為後戒
[087-31b]
秋七月以曾覿為浙東總管
 先是龍大淵死覿在福建帝憐欲召之劉珙奏曰此
 曹奴𨽻厚賜之可也引以自近使得預聞政事非所
 以増徳業振紀綱也帝納珙言命遂寢既而覿垂滿
 陳俊卿恐其入預請以浙東總管處之覿入見詔進
 覿一官為觀察使俊卿及虞允文諫不可竟申浙東
 之命覿怏快而去
八月甲申朔日食
[087-32a]
以陳俊卿虞允文為尚書左右僕射並同平章事兼樞
密使
 俊卿以用人為己任所除吏皆一時之選奨亷退抑
 奔競或才可用而資歴淺者則密薦于帝未嘗語人
 每接朝士及牧守自逺至必問以時政得失人才賢
 否允文為相亦以人才為急嘗籍為三等有所見聞
 即記之號材館録故所用皆知名士
庚/寅六年金天定/十年春三月金以宗叙世祖/孫為參知政事
[087-32b]
 金主謂宗叙曰卿昨為河南統軍時言黄河堤埽利
 害甚合朕意朕毎念百姓差調官吏互為姦弊若不
 早計而迫期徴歛民増十倍之費為害非細卿既參
 朝政當盡革諸弊擇利而行之又諭左丞石琚字子/美定
 州/人曰女真人徑居逹要不知閭閻疾苦汝等自丞簿
 至是民間何事不知凡有利害宜悉敷陳
夏四月罷吏部尚書汪應辰
 應辰剛方正直敢言不避在朝多革弊政中貴人皆
[087-33a]
 側目上皇方甃石池以水銀浮金鳬魚于上帝過之
 上皇指示曰水銀正乏此買之汪尚書家帝怒曰汪
 應辰力言朕建房廊與民爭利乃自販水銀邪應辰
 聞之力求去㑹賜發運使史立志緡錢二百萬為均
 輸和糴之用應辰三上疏論之遂出知平江府然水
 銀實非買應辰家也
五月陳俊卿罷
 虞允文建議遣使如金以陵寢為請俊卿以為不可
[087-33b]
 允文請不已帝手札諭俊卿俊卿奏曰陛下痛念祖
 宗思復故疆然大事須萬全俟一二年吾力稍完乃
 可不敢迎合意指以誤國事帝意方嚮允文俊卿以
 論不合因力求去遂判福州陛辭猶勸帝逺佞親賢
 修政安民泛使不可輕遣
夏相任得敬脇其主仁孝中分其國請命于金金主不許
 初仁孝之嗣位也國内多亂任得敬抗禦有功遂
 相夏國専政二十餘年隂蓄異志欲圖夏國誣殺宗
[087-34a]
 親大臣其勢漸逼仁孝不能制是嵗乃分西南路及
 靈州囉龎嶺在寧憂府/靈州西地與得敬自為國且上表于
 金為得敬求封金王以問宰相尚書令李石等曰事
 繫本國我何預焉不如因而許之金主曰有國之主
 豈肯無故分國與人此必權臣逼奪非夏主本意况
 夏國稱藩歳乆一旦逼于賊臣朕為四海主寕容此
 邪若彼不能自正則當以兵誅之不可許也乃却其
 貢物賜仁孝詔曰先業所傳亦當固守今兹請命事
[087-34b]
 頗靡常未知措意之由來續當遣使以詢爾得敬始
 有懼心未幾仁孝誅得敬遣使謝金主慰之
閏月以起居郎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為金國祈請使
 求陵寝地及更定受書禮盖泛使也紹興中金使者
 至捧書升殿北面立榻前跪進帝降榻受書以授内
 侍金主初立使者至陳康伯令伴使取書以進及湯
 思退當國復循紹興故事帝意悔之故令成大口以
 為請成大至金密草奏具言受書式懷之入初進國
[087-35a]
 書辭氣慷慨金君臣方傾聼成大忽奏曰兩國共為
 叔姪而受書禮未稱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駭曰
 此豈獻書處邪左右以笏摽起之成大屹不動必欲
 書逹既而歸館所金庭紛然其太子允恭欲殺成大或
 勸止之竟得全節而歸其後書畧云和好再成界河/山而如舊緘音遽至指鞏洛
 以為言既云廢祀欲申追遠之懐止可奉還即候刻/期之報至若未歸之旅櫬亦當並發于行塗抑聞附
 請之辭欲變受書之禮于尊卑之分何如顧信誓之/誠安在于是二事皆無成功初議遣使祈請陵寢士
 大夫有憂其無備而召兵者輙斥去之起居郎張栻/入對帝曰卿知敵國事乎栻對曰不知也帝曰金國
[087-35b]
 饑饉連年盗賊四起栻曰金人之事臣雖未知境内水/之事則知之矣帝曰何也栻曰臣竊見比年諸道多
 旱民貧日甚而國家兵弱財匱官吏誕謾不足倚賴/正使彼實可圗臣懼我之未足以圖彼也帝黙然久
 之栻復奏曰臣竊謂陵寢隔絶誠臣子不忍言之至/痛然今日未能奉辭以討之又不能正名以絶之乃
 欲卑辭厚禮以求于彼則于大義已為未盡而或猶/以為憂者蓋見我未有必勝之形故也夫必勝之形
 當在于早正素定之時而不在于兩陣决機之日今/日但當下哀痛之詔明復讐之義顯絶金人不與通
 使然後修徳立政用賢養民選將練兵以内修外攘/進戰退守通為一事必治其實而不為虚文則必勝
 之形隐然可見雖有淺陋畏怯之/人亦且奮躍而争先矣帝深納之
冬十月高麗翼陽公晧廢其君晛而自立
[087-36a]
 晧晛弟也以讓國奏于金金主曰譲國大事也必晧
 簒之耳郤其使而命有司詳問晧復取晛表言父遺
 訓傳位于晧金主乃封之
十一月遣中書舍人趙雄字温叔/資州人如金
 起居舍人趙雄請置局議恢復帝喜進中書舍人遣
 如金賀生辰别函書請陵寝乃更受書之禮金主不
 許雄辭歸金主謂雄曰汝國何舍欽宗而請鞏洛山
 陵如不欲欽宗之柩我當為爾國葬之
[087-36b]
辛/夘七年金大定/十一年春正月朔上太上皇尊號
 帝尋諭輔臣曰前日奉上册寶上皇聖意甚悦翌日
 過宫侍宴邦家非常之慶漢唐所無也又曰本朝家
 法逺過漢唐惟用兵一事未及朕以敵讐未復日不
 遑暇如宫中臺殿上皇時為之朕未嘗敢増益上皇
 列觀徘徊周覽為之興嘆頗訝其不飾也
金禁羣臣相饋獻
 尚書省奏汾陽節度副使牛信昌生日受饋獻法當
[087-37a]
 奪官金主曰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尚書
 省樞密院生日節辰饋獻不少此而不問小官饋獻
 即加按劾豈正天下之道自今宰執樞密饋獻亦宜
 罷去
帝作敬天圖
 帝謂輔臣曰無逸一篇享國長久皆本於寅畏朕近
 日取尚書所載敬天事編為兩圖朝夕觀覽以自警
 省名曰敬天圖虞允文對云惟陛下盡躬行之實敬
[087-37b]
 畏不已必有明效大驗帝深然之
二月立恭王惇為皇太子大赦進封慶王愷為魏王
 莊文太子卒慶王愷以次當立帝以恭王惇英武類
 已越次立之而進封愷為魏王判寧國府帝謂輔臣
 曰古人以教子為重其事備見于文王世子須當多
 置僚屬博選忠良使左右前後罔非正人不然一薛
 居州亦無益也尋以王十朋陳良翰為太子詹事劉
 焞為國子司業兼太子侍讀復詔皇太子領臨安户
[087-38a]
三月金葬欽宗皇帝於鞏洛之原
 以一品禮
以張説開封/人簽書樞密院事未拜而罷
 説妻吳氏太皇后女弟也説因攀縁親屬擢拜樞民
 府命下朝論譁然未有敢誦言攻之者左司員外郎
 兼侍講張栻獨上疏切諫且詣朝堂責虞允文曰宦
 官執政自京黼始近習執政自相公始允文慙憤不
 堪栻復奏文武誠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
[087-38b]
 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
 反激武臣之怒帝感悟命遂寢
夏五月起復劉珙為荆襄宣撫使珙固辭不起
 珙安撫江西以憂去及起復凡六疏懇辭引經據禮
 詞甚切至最後言曰三年通䘮先王因人情而節文
 之三代以來未之有改至于漢儒乃有金革無避之
 説此固已為先王之罪人矣然尚有可諉者曰魯公
 伯禽有為為之也今以陛下威靈邉陲幸尚無警臣
[087-39a]
 乃冐金革之名以私利禄之實不又為漢儒之罪人
 乎帝納其言為寢前詔珙乃手疏别奏畧曰天下之/事有其實而不露其形者無
 所為而不成無其實而先示其形者無所為而不敗/今徳末加修賢不得用賦歛日重民不聊生將帥方
 割削士卒以事苞苴士卒方饑寒窮苦而生怨謗凡/吾所以自治而為恢復之實者大扺濶畧如此而乃
 外招歸正之人内移禁衛之卒規筭未立手足先露/其勢適足以速禍而致冦且荆襄四支也朝廷元氣
 也誠使朝廷設施得宜元氣充實則犂庭掃穴在反/掌間耳何荆㐮之足慮如其不然則荆襄雖得臣革
 百人悉心經理亦何足恃哉臣恐恢復之功未易可/圖而意外立至之憂將有不可勝言者惟陛下圖之
冬十月金人遣使致聘
[087-39b]
 金使烏凌阿舊作烏林/逹今改天錫來賀生辰要帝降榻問
 金主起居虞允文請帝還内命知閤門事王抃諭天
 錫以明日㑹慶節就見天錫沮退
金主幸太子宫
 金主謂太子曰朕為汝措天下當無復有經營之事
 汝惟無忘祖宗純厚之風以勤修道徳為孝明信賞
 罰為治而已昔唐太宗謂髙宗曰吾伐髙麗不克終
 汝可繼之如此之事朕不以遺汝如遼之海濵王以
[087-40a]
 國人愛其子嫉而殺之此何理也子為衆愛愈為美
 事所為若此安有不亡唐太宗又嘗謂高宗曰爾于
 李勣無思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僕射彼必致
 死力矣君人者焉用偽為受恩于父安有忘報于子
 者乎朕御臣下惟以誠實耳
壬/辰八年金大定/十二年春二月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以虞
允文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晉江人為之並兼樞密使
 尋又省侍中中書令尚書令之官以左右丞相充其
[087-40b]
 位
罷左司員外郎兼侍講張栻
 宰相隂主張説欲伸前命故出栻知袁州栻在朝僅
 一年召對至六七所言皆修身務學畏天恤民抑僥
 倖屏䜛諛宰相近習皆憚之
復以張説簽書樞密院事罷侍御史李衡字彦平/江都人等四人
 侍御史李衡右正言王希吕字仲行/宿州人論説不可執
 政直學士院周必大不草答詔給事中莫濟字子齊/吳興人
[087-41a]
 封還録黄帝詔翰林學士王曮草制權給事中姚憲
 書行而罷四人都人作四賢詩以紀之
夏四月金右丞相赫舍哩志寧卒
 金主嘗宴羣臣于太子宫顧志寧謂太子曰天下無
 事吾父子今日相樂皆此人力也及卒甚悼惜之曰
 志寧臨敵身先士卒勇敢之氣自太師梁王後未有
 如此人也
秋七月金罷保安注見/前蘭州續綱目作蘭安考金史地/理志有蘭州無蘭安續網
[087-41b]
目蓋仍夏國傳之訛今/改正蘭州注亦見前
 金主謂宰臣曰夏國以珠玉易我絲帛是以無用易
 我有用也命罷之後承安/中復置
罷虞允文為四川宣撫使
 帝命選諫官允文以李彦頴字秀叔湖/州徳清人林光朝王質
 字景文興/國軍人對三人皆鯁亮有文學為時所推重帝不
 報而用曾覿所薦者允文梁克家爭之不從允文遂
 力求去授四川宣撫使進封雍國公陛辭帝諭以進
[087-42a]
 取之方期日㑹河南御正衙酌酒賦詩以遣之
冬十一月金去金銀坑冶之税
 不禁民採
癸/巳九年金大定/十三年夏五月壬辰朔日食
金禁女真人譯為漢姓
 金主嘗謂宰臣曰㑹寜乃國家興王之地自海陵遷
 都永安女真人寖忘舊風朕少時嘗見女真風俗迄
 今不忘今之燕飲音樂皆習漢風盖以備禮也非朕
[087-42b]
 心所好東宫不知女真風俗苐以朕故猶尚存之恐
 異時一變此風非長久之計甚欲一至㑹寜使子孫
 得見舊俗庶幾習效之又嘗御睿思殿命歌者歌女
 真詞顧謂皇太子及諸王曰朕思先朝所行之事未
 嘗暫忘故時聴此詞亦欲令汝輩知之汝輩自幼惟
 習漢人風俗不知女真純實之風至于文字語言或不
 通曉是忘本也汝輩當體朕意至于子孫亦當遵朕
 教誡至是禁女真人毋得譯漢姓未幾復以㑹/寜府為上京
[087-43a]
冬十月梁克家罷以曾懐字欽道/晉江人為右丞相
 克家時獨相貴戚權幸不多假借而外濟以和至是
 以議金使朝見受書儀朝廷欲移文泗州示金生辰
 使完顔襄使正其禮克家以為不可與張説時説同/知樞密
 院/事不合遂求去出知建寜既而金果不從説尋知樞/密院事既
 而帝知其/欺罔罷之
甲/午淳熙元年金大定/十四年春二月少保四川宣撫使雍公虞
允文卒諡忠/肅
[087-43b]
 先是帝密詔趣師期允文奏軍需未備帝不樂至是帝
 遣二介持御札賜之介至而允文卒數日矣詔贈太傅
夏四月以姚憲𠫭知政事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簽書樞密院事
六月憲罷以衡代之
 衡奏牧守将帥必擇材以稱其職必久任以盡其材
 帝從之
冬十一月甲申朔日食
以龔茂良㕘知政事
[087-44a]
 茂良除禮部侍郎帝亟進用之手詔問故事有自從
 官徑除執政例遂有是命
曾懷罷以葉衡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衡有才智由小官不十年至宰相人謂出于曽覿
乙/未二年金大定/十五年夏四月宴輔臣于玉津園
 帝謂葉衡等曰朝廷用人止論其賢否如何不可有
 黨如唐之牛李其黨相攻四十年不解皆緣主聴不
 明所以至此文宗乃言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087-44b]
 朕常笑之為人主者但公是公非何縁有黨又曰近
 來士大夫好倡為清議此語一出竊恐相師成風便
 以趨事赴功者為猥俗以矯激沽譽者為清高駸駸
 不已如東漢激成黨錮之風深害治體豈可不戒卿
 等宜書諸紳
秋八月以左司諫湯邦彦為金國申議使九月葉衡

 帝諭執政選使求河南陵寢地葉衡奏邦彦有口辯
[087-45a]
 宜使邦彦請對問所以遣知薦出于衡恨之因奏衡對
 客有訕上語帝大怒罷衡
贈趙鼎太傳追封豐國公謚忠/簡
髙麗將趙位寵以四十餘城叛附金金主不受
 位寵髙麗西京留守也以慈悲嶺在朝鮮國/平壊城東至鴨緑
 江注見/前四十餘城叛附于金金主曰朕懷綏萬邦豈
 助叛臣為虐執其使付高麗位寵伏誅
閏月以李彦頴參知政事
[087-45b]
 時湯邦彦新進奉使于金冀僥倖集事彦頴奏邦彦
 輕脱必悞國不從
丙/午三年金大定/十六年春三月丙午朔日食
夏四月金始命增置外府學及京府女真學京府設學/金史選舉
志及温特赫吉逹傳稱大定十三年續綱目據世宗紀/作十六年今仍之考選舉志是年又設諸路府學不止
女真學本紀不加分晰續綱目于綱書始命京府設學而目中則専/叙女真學今依志𫝊改輯 温特赫吉達舊作温廸罕
締逹/今改
 先是金置太學大定/六年及是又命增置外府學其科曰/詞賦曰
[087-46a]
 經義曰䇿論謂之進士曰律科曰經/童謂之舉人曰宏詞則制舉科也又有専試女真
 人科始于大定四年頒行女真大小字所譯經書于/是興女真字學多擇明安穆昆内良家于為生
 于京師廩給九年以國史院編脩温特赫吉逹字/學最號精深命教諸生習作詩䇿後復定為䇿論
 之女真進士科又命京師增設女真國子學諸路設
 女真府學亦同漢進士三年一試之制又定宗室宰/相子程試等
 第其後二十八年/復增置女真太學
夏六月召朱熹為秘書郎不至
 先是陳俊卿劉珙薦熹為樞密院編脩官累召不至
[087-46b]
 梁克家奏乞褒録之帝曰熹安貧守道亷退可嘉命
 主管台州崇道觀至是龔茂良言熹操行耿介除秘
 書管台州改官之命正以嘉其亷退顧乃冐進擢之
 寵是左右望而罔市利也力辭不至㑹復有言虚名
 之不可用者遂改主管武夷山沖佑觀史浩復薦熹
 知南康軍再辭不許至南康值嵗不雨講求荒政多
 所全活間詣郡學引士子與之講論訪唐李渤白鹿
 洞書院在江西南康府星子縣北廬山五老峯下唐/李渤讀書廬山常畜一白鹿相隨因以名洞
[087-47a]
 南唐于此建學初宋始/置書院後廢朱熹復建遺址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
 之
湯邦彦有罪流新州
 邦彦至金金人拒不納旬餘乃引見夾道之士皆控
 弦露刃邦彦怖不能措一辭而還帝怒其無狀詔流
 新州自是陵寢之議遂息
冬十月立貴妃謝氏丹陽/人為皇后
 后㓜孤鞠于翟氏因冐姓翟及長被選入宮侍太上
[087-47b]
 皇后后以賜帝累册貴妃夏后崩中宫虚位妃侍帝
 過徳夀宫太上諭帝立之復姓謝氏
丁/酉四年金大定/十七年春正月髙麗致貢于金
 髙麗遣使謝金不納叛金有司奏髙麗所進玉帶乃
 石似玉者金主曰小國無能識辨誤以為玉耳且人
 不易物惟徳其物若復郤之豈政體也
二月帝謁孔子廟遂臨太學
金葬宋遼宗室于河南廣寧本遼奉先軍金置府明改/衛今為縣屬奉天錦州府
[087-48a]
舊陵
三月金免河北山東等路租税
 河北山東陜西河東西京遼東等十路旱蝗金主詔
 免其租税又賑東京博索哈斯罕三路尚書省奏三
 路粟不能周給金主曰朕嘗語卿等遇豐年即廣糴
 以為備卿等皆言天下倉廪盈溢今欲賑濟乃云不
 給夫蓄積為國家長計朕之積粟豈欲獨用之邪今
 既不給可於鄰道取濟自今預備當以為常
[087-48b]
夏六月罷龔茂良放之英州
 自葉衡罷茂良行相事凡再踰嵗帝迄不置相因謂/茂良曰吏官近奏三台星不
 明葢實難/其選耳㑹帝思史浩自明州召為醴泉觀使兼侍
 講茂良亦覺眷衰求去帝曰朕以經筵召浩卿不須
 疑既而曾覿欲以文資録其孫茂良以文武官各隨
 本色䕃補格法繳進覿因茂良入堂道間俾直省官
 賈光祖等當道不避街司叱之光祖曰參政能幾時
 茂良奏曰臣固不足道所惜者朝廷大體帝諭覿往
[087-49a]
 謝茂良取光祖于臨安府撻之御札宣問施行太遽
 茂良待罪帝遣使諭復位會覿黨謝廓然賜出身除
 殿中侍御史中書舍人林光朝繳還詞頭帝怒罷光
 朝光朝與茂良同里茂良遂引疾求去出知建康猶
 手疏恢復六事帝曰卿五年不説恢復何故今日及
 此退朝甚怒曰福建子不可信如此廓然因劾之遂
 責降英州安置父子卒于貶所
秋七月罷王雱從祀孔子
[087-49b]
九月丁酉朔日食
戊/戌五年金大定/十八年春正月侍御史謝廓然請禁有司毋以
程頤王安石之説取士
 未幾秘書郎趙彦中復疏言科舉之文成式具在今
 乃祖性理之説以浮言游詞相髙士之信道自守以
 六經聖賢為師可矣而别為洛學飾怪驚愚外假誠
 敬之名内濟虚偽之實士風日弊人才日偷望詔執
 事使明知聖朝好惡所在以變士風帝從之
[087-50a]
三月以史浩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王淮字季海/金華人知樞密
院事趙雄參知政事
 帝謂浩曰自葉衡罷虚席以待卿乆矣
夏四月以陳俊卿判建康府
 時曾覿王抃甘昪三人盤結擅政進退大臣權震中
 外士大夫爭附之俊卿自興化赴建康過闕入對因
 極言三人招權納賄薦進人才而以中批行之等事
 且曰去國十年見都城榖賤人安惟士大夫風俗大
[087-50b]
 變帝曰何也俊卿曰向士大夫奔覿抃之門十才一
 二尚畏人知今則公然趨附已七八不復顧忌矣人
 才進退由私門大非朝廷美事臣恐二人壞朝廷紀
 綱廢有司法度敗天下風俗累陛下聖德帝感其言
秋七月太尉提舉萬壽觀李顯忠卒謚忠/襄
 顯忠復官後賜第臨安帝常竒其狀貎魁傑命繪像
 閣下及卒贈開府儀同三司顯忠志復中原見忤秦/檜屢遭廢黜符離之役
 又為邵宏淵所/忌竟無成功
[087-51a]
冬十一月史浩罷以趙雄為右丞相王淮為樞密使錢
良臣字友魏/華亭人參知政事
 樞密都承㫖王抃建議募補殿步二司軍虚額輙捕
 市人軍士乘隙掠取民財浩奏盡釋所捕而擒軍民
 首讙呶者送獄獄成議取兵民各一人斬以徇浩又
 奏始釁者軍人也法固當民陸慶童特與抗鬬爾何
 可同罰帝怒乃求去後有言慶童之寃者帝始悔不
 從浩言
[087-51b]
己/亥六年金大定/十九年夏旱詔求直言
 知南康軍朱熹上疏畧曰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術以立
 紀綱葢紀綱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術公平正大/無偏黨反側之私然後有所繫而立君心不能以自
 正必親賢臣逺小人講明理義閉塞私邪然後可得/而正今宰相臺省師傅賔友諌諍之臣皆失其職而
 陛下所與親密謀議者不過一二近習之臣使陛下/之號令黜陟不復出于朝廷而出于一二人之門名
 為陛下獨斷而實此一二人者隂執其柄臣恐莫大/之禍必至之憂近在朝夕而陛下獨未之知也
 讀之大怒曰是以我為亡也諭趙雄令分析雄言于
 帝曰士之好名陛下疾之愈甚則人之譽之愈衆無乃
[087-52a]
 適所以高之不若因其長而用之彼漸當事任能否
 自見矣帝以為然詔以熹提舉江西常平茶鹽
庚/子七年金大定/二十年春二月魏王愷卒諡惠/憲
 愷寛慈為帝深愛雖出于外心毎念之賜賚不絶及
 卒帝泫然曰向所以越次建儲正為此子福氣差薄
 耳二子櫖柄櫖早卒
右文殿修撰張栻卒
 栻病且死猶手疏勸帝親君子逺小人信任防一己
[087-52b]
 之偏好惡公天下之理天下傳誦之卒年四十八帝
 聞之嗟嘆不已朱熹與黄幹字直卿福/州閩縣人書曰吾道益
 孤矣栻潁悟夙成父浚愛之自幼學所教莫非仁義/忠孝之實長師胡宏宏以孔門論仁親切之㫖
 告之栻退而思若有得丐宏稱之曰聖門有人矣栻/益自奮勵以古聖賢自期作希顔録為人表裏洞然
 勇于從義無毫髪滯吝毎進對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意輙有所隨順帝毎言使節死義之臣難得栻
 對當于犯顔敢諫中求之若平時不能犯顔敢諫他/日何望其仗節死義帝又言難得辨事之臣栻對陛
 下當木曉事之臣不當求辦事之臣若但求辦事之/臣則他日敗陛下事者未必非此人也其逺小人尤
 嚴為都司日肩與出遇曽覿覿舉手欲揖栻急掩其/窻欞覿慙手不得下所至郡暇日召諸生告語民以
[087-53a]
 事至庭必隨事開曉其為條教大扺以正禮俗明倫/紀為先斥異端毀淫祠而崇社稷山川古先聖賢
 之祀栻聞道甚蚤朱熹嘗言已之學乃録積寸累而/成如敬夫則大本卓然先有見者也栻所著論語孟
 子説太極圖説洙泗言仁録諸葛武侯傳經世紀年/行于世嘗言曰學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
 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欲非天理也學者稱為南軒先生
夏五月以周必大參知政事謝廓然簽書樞密院事
 必大為翰林學士幾六年制命温雅周盡事情為一
 時詞臣之冠及拜參政帝謂之曰執政于宰相固當
 和而不同前此宰相議事執政更無語何也必大對
[087-53b]
 曰大臣自應互相可否自秦檜當國執政不敢措一辭
 後遂以為當然陛下虚心無我人臣乃欲自是乎雖
 小事不敢有隱則大事何由蔽欺帝深然之
冬十二月資政殿學士致仕胡銓卒諡忠/簡
辛/丑八年金大定二/十一年春正月詔罷内侍兼兵職
 時擬以徳夀宫提舉陳源帶浙西副總管給事中趙
 汝愚字子直漢恭憲王元佐/七世孫居饒之餘于縣論駁以為不當帝諭宰
 執曰汝愚言有理且可防微杜漸進呈太上亦以為
[087-54a]
 然遂詔自今内侍不得兼兵職樞密院遵守永為定
 制
秋七月著作郎吕祖謙字伯恭/婺州人
 祖謙先為著作郎以末疾乞辭歸帝命修皇朝文鑑既
 成除直秘閤是年仍遷著作郎兼國史院編修卒祖/謙
 為夷簡五世孫自其祖好問始居婺州其學本家庭/有中原文獻之傳長從林之竒汪應辰胡憲游而友
 張栻朱熹學以闗洛為宗旁稽載籍心平氣和不立/崖異少卞急一日誦孔子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之言
 忽覺平時忿渙然氷釋朱熹嘗言學如伯恭方是/能變化氣質其所講盡将以開物成務既臥病而任
[087-54b]
 重道逺之志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以為後世法著讀/書記大事記皆未成書考定古周易書説閫範官箴
 辯志録行于世學/者稱為東萊先生
八月趙雄罷
 雄自四川幕官陳恢復之䇿為帝所竒不數年致位
 右相毎進見必言二帝在沙漠未嘗離諸口也及帝
 眷衰有言雄多私里黨者帝疑之會陳峴字夀南温/州平陽人
 帥四川命從中出雄遂求去乃出知瀘州
以王淮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087-55a]
 淮既相問太子侍讀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曰宰相先務
 何事萬里曰人才淮因問其人萬里即疏朱熹袁樞字/機
 仲建/安人以下六十人
九月以朱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冬十二月下熹社倉
法于諸路
 浙東大饑王淮薦熹即日單車就道召入對首陳災
 異之由與修徳任人之説因及時政之缺凡七事帝
 深納之熹始拜命即移書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
[087-55b]
 則米已輳集熹日鉤訪民隱按行境内單車屏徒從
 所至人不及知郡縣官吏憚其風采至自引去所部
 肅然凡政有不便于民者悉釐革之有短熹者謂其
 疏于為政帝謂王淮曰朱熹政事郤有可觀淮言脩
 舉荒政是行其所學民被實惠宜進職以旌之乃進
 熹直徽猷閣熹言乾道四年民艱食熹請于府得常
 平米六百石賑貸夏受粟于倉冬則加息計米以償
 自後隨年歛散歉蠲其息之半大饑則盡蠲之凡十有
[087-56a]
 四年以元數六百石還府見儲米三千一百石以為
 社倉不復收息每石止收耗米三升以故一鄉四十
 五里間雖遇歉年民不缺食詔下其法于諸路其法/以十
 家為甲甲推一人為首五十家則推一人通曉者其逃軍/及無行之士與有税糧衣食不缺者並不得為社首入
 甲其應入甲者又問其願與不願願者問其一家大/小口若干大口一石小口五斗五嵗以下者不預置
 籍以待之其以濕惡/者不實還者有罰
壬/寅九年金大定二/十二年秋九月以朱熹為江西提刑熹辭不

[087-56b]
 朱熹行部至台知州唐仲友字與政/金革人為其民所訟喜
 按得其實而仲友與王淮同里且為婣家已除江西
 提刑未行而熹論之淮匿其章不以聞時淮拜/左丞相喜論
 益力章前後六上淮不得已奪仲友江西新命以授
 熹熹辭不拜遂乞奉祠
癸/卯十年金大定二/十三年春正月以黄洽字徳淵福/州侯官人為御史中

 洽為中丞盡言無隐然所論列未嘗攟摭細故嘗奏
[087-57a]
 云因言固可以知人輕聴亦至于失人是故聴言不
 厭其廣廣則庶幾其無壅擇言不厭其審審則庶幾
 其無誤帝深然之洽為人質直端重有大臣體嘗言/居家不欺親仕不欺君仰不欺天
 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何用求福報哉
二月内侍陳源有罪竄郴州
 源提舉徳夀宫恃恩專恣其厮役亦補官帝聞而惡
 之乃竄郴州籍其家以進徳壽宮
夏六月監察御史陳賈請禁道學
[087-57b]
 王淮以唐仲友之故怒朱熹欲沮之吏部尚書鄭丙
 字少融福/州長樂人雅厚仲友且迎合淮意乃上疏言近世士大
 夫有所謂道學者欺世盜名不宜信用帝已惑其説
 淮又以太府丞陳賈為監察御史賈因面對首論曰
 雅正之辦誠與偽而已表裏相副是之謂誠言行相
 違是之謂偽臣伏見近世道學之徒其説以謹獨為
 能以踐履為高以正心誠意克己復禮為事夷考其
 所為則大不然是假其名以濟其偽也臣願陛下明
[087-58a]
 詔中外痛革此習毎于聴納除授之間考察其人擯
 斥勿用蓋指熹也帝從之從直學士院尤袤以程氏/之學為陳賈所攻言于帝
 曰道學者堯舜所以帝禹湯文武所以王周公孔孟/所以設教近立此名詆訾士君子故臨財不苟得所
 謂亷介安貧守道所謂恬退擇言顧行所謂踐履行/已有恥所謂名節皆目之謂道學此召一立賢人君
 子欲自見于世一舉足且入其中其無得免此豈盛/世所宜有願循名責實聴言觀行人情庶不壞于疑
 似帝曰道學豈不美之名正恐假托為姦/真偽相亂 尤袤字延之常州無錫人
冬十一月壬戌朔日食
甲/辰十一年金大定二/十四年春三月金主如㑹寧
[087-58b]
 金主將如㑹寧諭太子守國太子以不諳政務辭金
 主曰政事無甚難但用心公正毋納纔邪久之自熟
 太子乃受守國寶
乙/巳十二年金大定二/十五年夏四月金主還燕
 金主曲赦㑹寧府放免今年租税百姓年七十以上
 者補一官謂羣臣曰上京風物朕自樂之每奏還都
 輙用感愴祖宗舊鄉不忍舍去萬嵗之後當置朕于
 太祖之側卿等無忘朕言遂宴宗室宗婦于皇武殿
[087-59a]
 賜官賞賚有差曰尋常朕不飲酒今日甚欲成醉此
 樂亦不易得也宗室婦女及羣臣故老以次起舞進
 酒金主曰吾來數月未有一人歌本曲者吾自為汝
 等歌之其詞道王業艱難及繼述之不易至慨想祖
 宗宛然如覩歌畢泣下羣臣宗戚捧觴上夀皆稱萬
 嵗于是諸夫人又歌本曲如私家之會既醉金主復
 續調至一鼓乃罷明日發上京宗室戚屬奉辭金主
 曰太平嵗久國無征徭汝等皆奢縱往往貧乏朕甚
[087-59b]
 憐之當務儉約無忘祖宗艱難因泣下數行宗室戚
 屬皆感泣而退金主遂行
丙/午十三年金大定二/十六年夏五月宴講臣于秘書省
 以進讀陸䞇奏議終篇賜侍讀蕭燧字昭鄰臨/江軍人等御
 筵及金器鞍馬帝召宰執賜酒從容語曰自古人主
 讀書少有知道知之亦罕能行之唐徳宗豈不知書
 然所行不至與陸䞇論事皆使中人傳㫖且事有是
 非面相詰難猶恐未盡傳㫖安能盡邪投機之㑹間
[087-60a]
 不容髪惟其若此誤事多矣故朕毎事以徳宗為戒
賜處士郭雍字子和其/先洛陽人號頤正先生
 雍父忠孝師事程頤著易説號兼山先生雍傳其學
 通世務隱居峽州乾道中守臣薦于朝召不起帝稔
 其賢毎對輔臣稱道之命所在州郡嵗時致禮存問
 至是賜號頤正先生令部使者遣官就問雍所欲言
 備録來上時雍年八十三矣
秋八月日月五星聚軫
[087-60b]
己/亥十四年金大定二/十七年春二月以周必大為右丞相施師
字聖與/上饒人知樞密院事
 時對事多言大臣異同必大曰各盡所見歸于一是
 豈可尚同陛下復祖宗舊制命三省覆奏而後行正
 欲上下相維非止奉文書也師㸃先拜參知政事十/年
 八/月帝謂曰卿靜重有守識慮深逺朕欲用卿乆矣及
 是遂有是命
秋八月以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從效六世孫參知政事
[087-61a]
 正制置四川以簡素化民既而以簽樞召還事在十/三年閏
 七/月歸装僅書幾簏而已人服其清及是乃參知政事
九月太上皇有疾冬十月帝罷朝侍疾赦
太上皇崩遺誥太上皇后改稱皇太后帝致喪三年
 太上皇崩帝號慟擗踊踰二日不進膳謂王淮等曰
 晉孝武魏孝文實行三年喪服何妨聴政司馬光通
 鑑所載甚詳淮對曰晉武雖有此意後來在宫中止
 用深衣練冠帝曰當時羣臣不能將順其美光所以
[087-61b]
 譏之自我作古何害于是詔曰大行太上皇帝奄棄
 至養朕當衰服三年羣臣自遵易月之令百官五上
 表請帝還内聼政不許至十二月辛丑禫祭百官釋
 服復三上表請御殿聽政不許
遣使如金
 以上皇崩遣韋璞如金告哀復遣顔師魯字幾聖彭/州龍泉人
 致太上遺留物于金金主以其中玉器五玻璃器二
 十及弓劍之屬命師魯歸報曰此皆爾國前主珍玩
[087-62a]
 之物所宜寶藏以無忘追慕今受之義有所不忍也
十一月詔皇太子參決庶務
 帝始以白布巾袍視事于延和殿朔望詣徳夀宫則
 衰絰而杖如初因詔太子參決庶務于議事堂左諭
 徳尤袤言于太子曰大權所在天下之所争趨甚可
 懼也願殿下事無大小一取上㫖而後行情無厚薄
 一付衆議而後定又曰儲副之位止于侍膳問安不
 交外事撫軍監國自漢至今多出權宜事權不一動
[087-62b]
 有觸礙乞俟祔廟之後便行懇辭以彰殿下令徳
十二月大理寺奏獄空
金禁女真人學南人衣飾
 金主嘗謂從官曰女真舊風最為純直汝等當習學
 之不可忘也又曰凡資用當務節省勿妄費至是禁女
 真不得學南人衣飾
戊/申十五年金大定二/十八年春正月復置補闕拾遺官
 時倣唐制立官帝自除左補闕薛叔似字象先其先/河東人徙永
[087-63a]
 嘉/等已而叔似上疏劾王淮帝曰卿等官以補闕拾
 遺為名專主規正人主不任紏劾今所奏乃類彈擊
 甚非設官命名之意宜思自警
三月金遣使弔祭
 帝遣中書簽正公事京鏜字仲逺/豫章人為報謝使金人循
 故事設宴用樂鏜力辭金人不可鏜率其屬竟出館
 門館使以白金主曰南朝直臣也命如其請及還帝
 以其能執禮特進官權工部侍郎
[087-63b]
三月葬永思陵在紹興府會稽/縣東南寶山
 洪邁請廟號世祖尤袤言光武以長沙王後布衣崛
 起不與哀平相繼其稱祖無嫌太上中興雖同光武
 實繼徽宗正統以子繼父非光武比乃定號高宗
 史臣曰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揆亂/反正則不足當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師内相李綱
 外任宗澤天下之事宜無不可為者顧乃摘遷窮僻/坐失事機始惑于汪黄終制于秦檜偷安忍恥匿怨
 忘親以貽來/世之譏悲夫
夏四月祔高宗主于太廟
[087-64a]
 下詔曰朕比下令欲衰絰三年羣臣屢請御殿易服
 故以布素視事内殿雖有俟過祔廟勉從所請之詔
 然稽諸典禮心實未安行之終制乃為近古宜體至
 意勿復有請
五月王淮罷
 淮為相能盡心事上惟以唐仲友故為道學之禁毒
 痡善類論者譏之
六月以朱熹為兵部郎官既而罷之貶侍郎林栗字黄/中福
[087-64b]
州福/清人知泉州
 王淮既罷周必大薦熹為江西提刑入奏事或要于路
 曰正心誠意之論上所厭聞慎勿復言熹曰吾生平
 所學惟此四字豈可隱黙以欺吾君乎及入對首言
 天理人欲之辨畧曰陛下居虚明應物之地而天理/有所未純人欲有所未盡是以為善
 不能充其量除惡不能去其根一念之頃公私邪正/是非得失之機交戰于中願自今以往一念之項必
 察夫天理人欲果天理邪則敬以充之而不使少有/壅閉果人欲邪則敬以克之而不使少有凝滯推而
 至于言語動作之問用人處事之際無不以是裁之/則聖心洞徹而天下之事將惟陛下所欲為無不如
[087-65a]
 志/矣帝曰久不見卿浙東之事朕自知之今當處卿清
 要不復以州縣為煩也時曽覿已死王汴已逐獨内
 侍甘昪尚在熹力論之帝曰昪有才熹曰小人無才
 安能動人主除兵部郎官熹以足疾乞祠兵部侍郎
 林栗與熹論易西銘不合遂疏論之疏曰燾本無學術/徙竊張載徑頤之
 緒餘謂之道學妄自推尊所至輙携門生數十人習/為春秋戰國之能妄希孔孟歴聘之風今採其虚名
 将置朝列而熹聞命遷延邀索髙價既經陛對得㫖/除郎而傲睨累日不肯供職緣熹既除兵部在臣合
 有統攝若不舉劾厥罪維均望将/熹停罷以為事君無禮者之戒帝謂栗言過當而
[087-65b]
 大臣畏栗之彊莫敢深論乃命熹依舊江西提刑周
 必大言熹上殿之日足疾未瘳勉强登對帝曰朕亦
 見其跛曵左補闕薛叔似亦奏言之大常博士葉適/上疏曰考栗劾
 熹之辭始未參驗無一實者特發其私意而遂忘其/為欺耳至于其中謂之道學一語利害所繫不獨于
 熹葢自昔小人殘害忠良率有指名或以為好名或/以為立異或以為植黨近又創為道學之目鄭丙倡
 之陳賈和之居要津者密相付授見士大夫冇稍自/潔修者輙以道學之名歸之以為善為玷缺以好學
 為已愆相與指目使不得進于是賢士惴慄中才解/體銷聲滅影穢徳垢行以避此名往日王淮表裏臺
 諌隂廢正人葢用此術栗為侍從無以達陛下之徳/意志慮而更襲用鄭丙陳賈密相付授之説且以道
[087-66a]
 學為大罪文致語言逐去一熹固末甚害第恐自此正/游詞無實讒言横生良善受禍何所不有伏望陛下
 紀細之所在絶欺罔于既形摧折暴横以扶善類奮/發明斷以慰公言疏入不報 葉適字正則永嘉人
 㑹胡晉臣字子逺/蜀州人拜侍御史首劾栗喜同惡異無事
 而指學者為黨乃出栗知泉州而熹亦除直寶文閣
 奉祠而去
秋七月恩平王璩卒
 帝友愛甚至毎召璩内宴呼以官而不名賜予無算
 卒追封信王
[087-66b]
八月甲子朔日食
冬十二月以朱熹為崇政殿説書熹辭不至
 熹既歸投匭進封事言大本急務大本者陛下之心
 急務則輔翼太子選用大臣振舉紀網變化風俗愛
 養民力修明軍政凡此六事皆不可緩而本在于陛
 下之一心一心正則六事無不正一有人心私欲以
 介其問則雖憊精勞心不可為矣疏入夜漏下七刻
 帝已就寢急起秉燭讀之終篇明日除主管西太一
[087-67a]
 宫兼崇政殿説書熹力辭乃以秘閣脩撰奉祠
己/酉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春正月金主殂孫璟立是為/章宗
 金主之太子允恭先卒以孫原王瑪達格舊作麻達/葛今改
 判大興尹又以右丞相更名璟使親見朝廷議論習
 知政事之體至是金主殂璟即位追號金主曰世宗
 允㳟曰顯宗毋圖克坦氏為太后世宗于金最為賢/主以昭徳后烏凌
 阿氏守節而死終身不立后雅尚儉棄命宫中之飾/勿得用黄金嘗謂近臣曰朕于宫室惟恐過度其或
 興脩即損宫人嵗費以充之至于佛法尤所未信梁/武帝為同泰寺奴遼道宗以民戸賜寺僧復加以三
[087-67b]
 公之官其惑深矣又曰亡遼日屠羊三百亦豈能盡/用徒傷生耳朕毎當食時嘗思貧民饑餒猶在已也
 彼身為惡而口祈福何益之有嘗謂宰相曰卿等在相/省未嘗薦士止限資格安能得人又曰卿等職居輔
 曾無薦舉惟朕嘗言某人可用然後從而言之卿等/既無所言必待朕知而後進用将復冇幾又曰帝王
 之政固以寛慈為徳然梁武帝專務寛慈以致綱紀/大壞朕嘗思之賞罰不濫即是寛政又曰朕觀唐史
 見太宗行事初甚勵精晚年與羣臣議多飾詞朕嘗/思始終如一今雖年高敬慎之心無時或怠又曰朕
 自即位以來言事者雖有狂妄未嘗罪之卿等未嘗/肯盡言何也當言而不言是相疑也君臣無疑謂之
 嘉㑹事有利害可竭誠言之即位五載南北講和與/民休息犀臣守職上下相安家給人足倉廪有餘刑
 部斷死罪嵗或十七人國人號稱小堯舜然舉賢之/急求言之切不絶于口而犀臣不能将順其美以底
[087-68a]
 大順/惜哉
以周必大留正為左右丞相
 帝自高宗崩即欲傳位太子嘗諭必大曰禮莫重于
 事宗廟而孟享多以病分詣孝莫大于執䘮而不得
 曰至德壽宫欲不退休得乎因密賜紹興傳位親札于
 必大命預草詔專以奉几筵侍東朝為意而進必大
 為首相
二月辛酉朔日食
[087-68b]
帝傳位于太子太子即位是為/光宗尊帝為壽皇聖帝皇后
為壽成皇后皇太后為壽聖皇太后大赦
 先是更徳壽宫為重華宫皇太后徙居慈福宫帝傳
 位太子遂素服退居重華宫
立皇后李氏安陽人慶逺節/度使道之女
 后父道帥湖北聞道士皇甫坦蜀之夾/江人善相人乃出
 諸女拜之坦見后驚不敢受拜曰此女當母天下坦
 言于高宗遂聘為恭王妃生嘉王擴性妬悍常訴帝
[087-69a]
 左右于高宗及夀皇高宗不懌謂吳后曰是婦將種
 吾為皇甫坦所誤夀皇亦屢訓敕令以皇太后為法
 不然行當廢汝后疑其説出于太后憾之至是立為
 后
三月廢補闕拾遺官
 御史中丞謝諤字昌國臨江/軍新喻人論其不可廢不聼自是
 近臣罕進言者
夏五月周必大罷
[087-69b]
 初何澹字自然處/州龍泉人與必大厚為司業久不遷留正奏
 遷之澹由是憾必大而徳正為諫議大夫首上疏
 攻必大罷之
知閤門事姜特立字邦傑/麗水人有罪免
 特立帝東官舊臣也帝即位命知閤門事聲勢寢盛
 留正列其招權預政之罪乞斥逐之帝意未決㑹参
 知政事缺特立謁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遷左相
 葉翥/杓即/浚子二尚書當擇一人執政未知孰先正奏
[087-70a]
 之帝大怒詔特立奉祠夀皇聞之曰留正真宰相也
 
 
 
 
 
 
 
[087-70b]
 
 
 
 
 
 
 
御批歴代通鑑輯覽卷八十八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