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 >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 卷十六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批歴代通鑑輯覽卷十六

世宗孝武皇帝
 元鼎元年應劭曰以得寶鼎故改元通鑑考異寶鼎/得於四年六月而改元則於是年蓋亦如
建元元先後來追叙之耳漢書因改元遂於元年誤増/得鼎一事考漢書武帝紀元鼎元年夏五月得鼎汾水
上四年六月得寶鼎后土祠旁其書法有得鼎得寶鼎/之不同似兩得鼎而並紀之者且自元狩以後皆以瑞
紀元何待追/叙今仍漢書夏五月得鼎汾水上
[015-1b]
丙/寅二年冬十一月張湯有罪自殺十二月丞相青翟下
獄自殺
 初御史中丞李文河東/人與湯有隙湯所厚吏魯謁居
 隂使人告文姦事事下湯治論殺之上問變事從師/古
 曰讀/曰蹤迹安起湯心知謁居為之陽驚曰此殆文故人
 怨之謁居病湯親為之摩足趙王素怨湯告湯大臣
 乃與吏摩足疑與為大姦事下廷尉謁居病死事連
 其弟弟告湯與謁居謀共變告李文事下減宣楊人/為左
[015-2a]
 内/史窮竟未奏㑹盜發孝文園瘞錢丞相青翟與張湯
 約俱謝至前湯獨不謝上使御史案丞相湯欲致其
 文丞相見知欲以見知故縱/之罪罪丞相丞相長史朱買臣王朝
 齊/人邊通邊氏出周/大夫邊伯皆怨恨湯三長史素貴居湯右已/而失官守長史湯數行
 丞相事常陵/折之故怨欲死之乃與丞相謀使吏案捕賈人田
 信等曰湯且欲奏請信輒先知之居物致富與湯分
 之事辭頗聞上問湯曰吾所為賈人輒先知之益居
 其物是類有以吾謀告之者湯不謝又陽驚曰固宜
[015-2b]
 有減宣亦奏謁居事上以湯懷詐面欺使趙禹切責
 湯湯乃為書謝因曰陷臣者三長史也遂自殺湯既
 死家産直不過五百金昆弟諸子欲厚塟湯湯母曰
 湯為天子大臣被污惡言而死何厚塟乎載以牛車
 有棺無椁上聞之乃盡案誅三長史丞相青翟下獄
 自殺
春起柏梁臺在今西安府長安縣故/城内以香柏為梁故名作承露盤在長安/縣西北
故建童/宫内
[015-3a]
 盤髙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
 和玉屑飲之可長生云
二月以趙周為丞相
三月大雨雪
夏大水闗東饑
置均輸大農令屬有均輸令丞孟康曰諸州郡所當輸/於官者皆令輸其土地所饒平其所在時價官
自轉遷於所無之地賣/之輸者既便而官有利禁郡國鑄錢
 孔僅為大農令而桑𢎞羊為大農中丞稍置均輸以
[015-3b]
 通貨物悉禁郡國無鑄錢専令上林三官鑄裴駰曰/水衡都
 尉掌上林苑屬有上林鍾官辯銅/令然則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非三官錢不得行
 而民鑄益少計其費不能相當惟真工大姦乃盜為
 之
西域始通置酒泉治表是今甘肅肅州髙臺縣/是應劭曰其水若酒故名武威治/姑
臧今甘肅凉州/府武威縣是
 張騫建言烏孫王昆莫王之號名/獵驕靡本為匈奴臣後兵
 稍彊不肯復朝事匈奴今單于新困於漢而故渾邪
[015-4a]
 地空無人誠以厚幣賂烏孫招居故渾邪之地則是
 斷匈奴右臂也既連烏孫自其西大夏之屬皆可招
 來而為外臣上以為然拜騫為中郎將將三百人多/持節副使
 齎金幣帛直數千巨萬騫至烏孫致賜諭指未能得
 其決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氐大夏注俱/見前
 息治番兠城去長安萬一千六百里其屬/大小數百城地方數千里最大國也身毒注見/前
 于闐注見前考于闐國在蔥嶺之北今回部之和闐/也有河出其南山即于闐河北流合葉爾羌之
 塔里母河河出蔥嶺即蔥嶺河乂折而東滙/於羅布淖爾即古所稱河源注於鹽澤者也及諸旁
[015-4b]
 國烏孫發譯道送騫還使數十人馬數十匹烏孫多/馬富人
 至四五/千匹隨騫報謝是歳騫還後歳餘所遣使通大夏
 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域始通於漢矣西
 域凡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南北有大山南山即南祁/連北山即北
 祁/連中央有河即于/闐河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東則
 接漢玉門元和志玉門故闗在龍勒縣西為西域門/户 龍勒故城在今安西府敦煌縣西
 陽闗在今敦煌縣西南元和志以/居玉門闗之南故曰陽闗西則限以蔥嶺在/葉
 爾羌西南南北兩山皆其分支西河舊事蔥嶺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髙大上悉生蔥故名明一統志蔥
[015-5a]
 嶺髙數千丈番名/塔兒塔石打班自玉門陽闗出西域有兩道從鄯
 善本樓蘭後更名治扜泥/城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旁南山循河西行至莎車
 為南道南道西踰蔥嶺則出大月氐安息自車師前
 王庭有前後王庭前王治交河城去長安八千一百/五十里後王治務塗谷去長安八千九百五十
 里/隨北山循河西行至疏勒治疏勒城去長安/九千三百五十里為北
 道北道西踰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與
 康居同俗國臨大/澤無涯乃北海云故皆役屬匈奴匈奴賦税諸國取
 富給焉烏孫既不肯東還乃於渾邪故地置酒泉郡
[015-5b]
 稍發徙民以充實之又置武威郡以絶匈奴與羌通
 之道後使西域者益多匈奴時遮擊之乃分武威酒/泉地更置張掖敦煌二郡 張掖治觻得今甘
 州府張掖縣是敦煌治敦/煌注見上孟康曰觻音鹿
丁/邜三年夏四月雨雹
闗東饑
 被災郡國凡十餘人相食
戊/辰四年冬十一月立后土祠於汾隂注見/前脽上亦曰脽/邱在今
山西蒲州府/榮河縣北親祠之始巡郡國
[015-6a]
 先是上祠五畤詔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后土無祀則
 禮不荅也謂闕地祗之祀/不為神所荅應其令有司議之於是立后
 土祠於汾隂脽上顔師古曰以形髙/起如人尻脽故名上親望拜如上
 帝禮禮畢遂至滎陽始巡幸郡國
封周後姬嘉為周子南君顔師古曰子南封邑之號/以為周後故曰周子南君
 上過洛陽求周後得嘉封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夏以方士欒大為五利將軍尚公主
 方士欒大膠東王家人故嘗與文成同師上/方悔誅文成樂成侯丁義乃薦大敢為大
[015-6b]
 言處之不疑見上曰臣嘗往來海上見安期羨門之
 屬曰黄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
 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徒為方士掩口上曰文成食馬
 肝死耳子能修其方我何愛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
 人自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為親屬以
 客禮待之乃可使通言於神人時上方憂河決而黄
 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封樂通侯食邑賜甲第
 以衛長公主衛太/子姊妻之齎金十萬斤上親幸其第自
[015-7a]
 竇太主將相以下皆獻遺之大見數月凡佩六印天/士
 地士大通五利四將軍及侯帝又刻玉卬授/之曰天道將軍天道者為天子道天神也貴震天
 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搤捉持/也腕自言有禁方能
 神仙矣明年大坐誣㒺要斬大裘為入海求其師乃/之泰山上使人隨騐實
 無所見而大妄言見其/師方又多不售遂誅之
六月得大鼎后土祠旁
 汾隂巫錦錦巫/名得大鼎於魏脽汾隂本魏地/故曰魏脽后土營
 祠之/兆域錦掊地得鼎鼎大異於衆/鼎文鏤無欵識怪之告吏河東太守以聞上
[015-7b]
 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上行薦之郊廟羣臣皆賀時/羣
 臣皆言得周鼎吾邱夀王獨以為非周鼎上召而問/之夀王對曰昔秦始皇親出鼎於彭城而不能得今
 天祚有徳而鼎自出此天之所以與漢乃/漢寶非周寶也上曰善於是作寶鼎之歌是秋齊人
 公孫卿以漢得寶鼎與黄帝時等漢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黄帝
 得寶鼎是歳冬/己酉朔旦冬至乃為札書因嬖人奏之上召問卿卿
 言漢興復當黄帝之時寶鼎出而與神通當封禪封
 禪則能仙登天矣卿又言黄帝採首山銅鑄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䫇下迎黄帝
 上騎與羣臣後宫七十餘人俱登天于是上/曰嗟乎誠得如黄帝吾視去妻子如脱屣耳乃拜卿
[015-8a]
 為郎後二年卿候神河南言見仙人跡緱氏城上帝/親往視謂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
 有求人主人主自求之其道非寛假/神不來積以歳月乃可致也帝信之
以兒寛為左内史
 寛為治勸農桑緩刑罰理獄訟務在得人心擇用仁
 厚士推情與下不求聲名吏民大信愛之收租税時
 裁濶狹與民相假貸胡三省注濶謂禁防䟽濶之時/狹謂督促迫急之時濶時不足
 徵收與民/相假貸也以故租多不入後有軍發左内史以負租
 課殿課下下/曰殿當免民聞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
[015-8b]
 負輸租繦屬言輸者如繦/之相聨屬不絶課更以最課上上/曰最
 由此愈竒寛
己/巳五年冬十月帝祠五畤遂獵新秦中以勒邊兵
 上祠五畤於雍遂踰隴隴坻也亦曰隴坂在今甘肅/秦州分水縣三秦記其坂九
 曲上者七/日乃越西登崆峒注見/前北出蕭闗注亦/見前從數萬騎
 獵新秦中以勒邊兵而歸新秦中或千里無亭徼既/無
 亭候又/不徼循於是誅北地太守以下
立泰一注見/前及五帝祠壇於甘泉十一月辛巳朔冬至
[015-9a]
親郊見
 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皆揖是為泰/畤自是
 三歳天子/一郊見
南越相吕嘉弑其王興更立建徳為王發兵反遣將軍
路博徳西河平/州人等將兵討之
 先是上遣使諭南越王入朝建元時南越太子嬰齊/入宿衛在長安取樛氏
 女生子興後嬰齊嗣王立僇氏為后興為太子嬰齊/薨興代立其母為太后太后故嘗與霸陵人安國少
 季通往喻王及太/后入朝比内諸侯南越王太后勸王及羣臣内屬安/國
[015-9b]
 少季至越復與太后私通國人頗知/之多不附太后太后倚漢威故數勸即因使者上書
 請比内諸侯三歳一朝除邊闗天子許之事在/四年至是
 太后與王飭治行重齎為入朝具其相吕嘉數諫
 不聽因稱病不見漢使者太后欲誅之嘉遂與其大
 臣謀作亂未發㑹漢使韓千秋及樛樂即太/后弟將二千
 人入越境嘉遂反下令國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國人/又與使者亂無顧趙氏社稷為萬
 世慮計/之意將卒攻殺王太后及漢使者立明王嬰齊/諡
 男越妻子建徳為王韓千秋兵破數小邑未至番禺
[015-10a]
 四十里越以兵擊千秋等遂滅之使人函封漢使者
 節置塞上發兵守要害處上聞南越反下詔發樓船
 十萬師往討之伏波將軍路博徳出桂陽漢郡治郴/今湖南郴
 州/是樓船將軍楊僕宜陽/人出豫章注見/前戈船將軍歸義
 越侯嚴出零陵漢郡治零陵今湖南/永州府零陵縣是下瀨將軍甲甲/與
 嚴皆越人/歸漢者下蒼梧今廣西梧州府是/時漢尚未置郡越馳義侯遺亦/越
 人/發夜郎兵下牂柯江注見/前咸㑹番禺
夏四月丁丑晦日食
[015-10b]
秋九月嘗酎嘗秋祭酎直救/反三重釀酒也列侯百有六人皆奪爵丞
相周下獄自殺
 時齊相卜式上書請父子與齊習船者往死南越詔
 褒美式賜爵闗内侯布告天下天下莫應諸列侯以
 百數亦莫求從軍擊越㑹九月嘗酎列侯以令獻金
 助祭張晏曰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武帝金/因八月嘗酎會諸侯廟中出金助祭名酎少府
 省金金有輕及色惡者上皆令劾以不敬奪爵者百
 六人丞相趙周坐知列侯酎金輕下獄自殺
[015-11a]
以石慶為丞相封牧邱侯/食邑平原
 時九卿更進用事事不闗決於丞相慶醇謹而己
庚/午六年冬討平西羌後漢書西羌𫝊羌出三苗舜/竄之三危河闗西南羌是也
 先零羌羌無弋爰劍之後留居湟中者二十/餘種先零罕开之屬皆是零音憐與匈奴
 通合衆十餘萬共攻令居注見/前安故漢縣注/見前遂圍枹
 䍐漢縣故城在今/蘭州府河州詔發卒十萬人遣將軍李息郎中
 令徐自為擊平之始置䕶羌校尉統領焉
平南越置九郡
[015-11b]
 楊僕入越地先陷尋陿史記索隠在始興郡西北/始興郡今廣東韶州府是
 石門山名在廣州府城西北江/中兩山對峙如門故名待博徳至俱進至畨
 禺南越城守㑹暮僕縱火燒城博徳遣使招降者賜
 印綬復縱令相招黎旦城中皆降建徳嘉已夜亾入
 海博徳遣人追得之戈船下瀨夜郎兵未下南越已
 平矣時帝將幸緱氏至左邑桐鄉聞南越破以為/聞喜縣至汲新中鄉得吕嘉首以為獲嘉縣
 分南越地置南海治番禺今縣/廣州府治蒼梧治廣信今蒼梧/縣廣西梧州府
 治/鬱林治布山今貴縣/屬廣西潯州府合浦治徐聞今海康縣屬廣/東雷州府今徐聞縣唐
[015-12a]
 時析/置交趾治羸/音連受九真治胥/浦日南治朱吾交趾下三/郡今為安南國地
 珠崖茂陵書治曋都地在今/廣東瓊州府瓊山縣儋耳元和志治義倫今/瓊州府儋州是考
 珠崖儋耳元封元年始開昭帝時省儋/耳元帝時罷珠崖故漢書地理志不載凡九郡
平西南夷置五郡
 越馳義侯發南夷兵且蘭今貴州平越府平/越縣故且蘭侯邑君反殺
 使者令巴蜀罪人當擊南越者擊之誅且蘭君及卭
 君筰君遂平南夷為牂柯郡治故且蘭/即侯邑夜郎侯入朝
 上以為夜郎王西夷冉駹之屬卭筰冉駹/注俱見前皆振恐請
[015-12b]
 臣置吏乃以卭都為越嶲郡治卭都故城在今四/川寧逺府西昌縣
 筰為沈黎郡治筰都天漢四年/省筰都注見前冉駹為汶山郡治/汶
 江宣帝時省汶/江今四川茂州廣漢漢郡今四川成/都府漢州是西白馬地名/氐所
 居/為武都郡治武都今甘肅/階州成縣是
秋東越王餘善反遣將軍楊僕等將兵討之
 先是東越王餘善請從樓船擊吕嘉至掲陽今縣/屬廣
 東潮州府/本漢置以海風波為辭隂使南越楊僕上書願
 便引兵擊東越上不許令屯豫章梅嶺在江西南/昌府新建
[015-13a]
 縣西上有/梅仙壇以待命餘善聞樓船請誅之遂反發兵距
 漢道號其將軍曰吞漢自稱武帝上欲復使楊僕將
 為其伐前勞以書敇責之僕惶恐願效死贖罪乃遣
 横海將軍韓説出句章漢縣故城在今浙/江寧波府慈谿縣浮海僕出
 武林史記索隠豫章北接番陽界有武陽亭亭東南/地名武林當閩越之京道 今江西饒州府餘
 干縣東北有武陵山即/古之武林楊僕出師處王温舒出梅嶺越侯出若邪
 山名在浙江紹興府/㑹稽縣南下有溪白沙今浙江温州府樂清縣有/白沙嶺上有闗為水陸要
 衝/以擊東越明年繇王居股殺餘善以其衆降上以
[015-13b]
 閩地險阻數反覆乃詔諸將悉徙其民於江淮間遂
 虚其地
以卜式為御史大夫
 式言郡國民多不便縣官作鹽鐵苦惡價貴鹽苦鐵/惡而價
 又/貴彊令民買之而船有算商者少物貴上不悦未幾
 以式不習文章貶太子太傅
辛/未元封元年應劭曰始封泰山故改/元考是歳改元在四月冬十月帝出長城
登單于臺在今歸/化城西勒兵而還
[015-14a]
 詔曰南越東甌咸伏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朕將
 巡邊垂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乃行自
 雲陽北厯上郡注俱/見前西河漢郡治富昌故城在今鄂/爾多斯左翼前旗後漢移
 郡治離石今山西汾/州府永寧州是也五原漢郡治九原/九原注見前出長城北登
 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通典河自九原/以東謂之北河勒兵十八萬
 騎旌旗徑千餘里遣使者郭吉告單于曰南越王頭
 已縣於漢北闕單于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
 臣服何但亡匿幕北苦寒之地為單于怒留吉上乃
[015-14b]
 還祭黄帝冢於橋山上曰吾聞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孫卿曰黄帝已仙上天羣
 臣思慕塟其衣冠上嘆曰吾後升天羣臣/亦當塟吾衣冠於東陵乎 橋山注見前乃釋兵還
 甘泉
帝自制封禪儀成以兒寛為御史大夫
 初司馬相如病且死有遺書勸上封泰山會得寶鼎
 上乃令諸儒采尚書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禪儀數年
 不就以問兒寛寛曰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
 之盛節也然享薦之儀不著於經非羣臣之所能列
[015-15a]
 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玉振之以順
 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上然之乃自制儀采儒術以文
 焉既成將用事拜寛為御史大夫
春正月帝東巡祭中嶽注見/前遂如海上求神仙夏四月
封泰山禪肅然泰山東麓在山東泰安府萊/蕪縣東北今稱為宿巖山復東北至
碣石注見/前而還
 帝東幸緱氏漢縣故城在今/河南府偃師縣禮祭中嶽從官在山下
 聞若有呼萬歳者三詔祠官加増太室祠以山下/户三百為奉邑名曰崇髙
[015-15b]
 至泰山山草木葉未生令人上石/立之山巔遂東巡海上禮八
 神注見/前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求蓬萊公孫卿言/夜見大人
 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迹甚大羣臣又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上即見大迹未信
 及羣臣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予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皆以
 千數四月還至奉髙漢縣泰山郡治宋改奉符/今曰泰安為泰安府治令侍
 中儒者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泰一之禮封廣/丈二
 尺髙九尺其下則/有玉牒秘書也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都尉霍
 子侯去病/子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隂道山/北
[015-16a]
 為/隂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江淮間茅/三脊為神
 藉五色土益雜封其封禪祠/夜若有光晝有白雲出封中上還坐明堂臣瓉曰泰/山東北阯
 古時有明堂/則此所坐者羣臣上夀頌功徳詔改今年為元封元
 年大赦天下上既已封泰山無風雨而方士更言蓬
 萊諸神若將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幾遇之復東至海
 上望焉上欲自浮海求蓬萊羣臣諫莫能止東方朔/曰夫仙者得之自然不可躁求若其有道不
 憂不得若其無道雖至蓬萊見仙人亦無益也臣/願陛下苐還宫静處以須之仙人將自至上乃止
 奉車霍子侯暴病一日死乃遂去並海上北至碣石
[015-16b]
 厯北邊至九原五月還甘泉
賜桑𢎞羊爵左庶長
 先是桑𢎞羊為治粟都尉領大農盡斡音管専/主之也天下
 鹽鐵乃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主郡國令逺方各以
 其物如異時商賈所轉販者為賦而相灌輸置平準
 官名屬大/農有令丞於京師都受天下委輸貴即賣之賤即買
 之欲使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而萬物不得騰踊至
 是巡狩所過賞賜用帛百餘萬匹錢金以鉅萬計皆
[015-17a]
 取足大農𢎞羊又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
 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於是賜𢎞羊爵左庶長是時/小旱
 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縣官當食租衣税而已令/𢎞羊令吏坐市列肆販物求利烹𢎞羊天乃雨
秋有星孛於東井又孛於三台魁下六星兩兩/而比曰三台
 望氣王朔言候獨見填星填讀曰鎮/土星也出如𤓰食頃復
 入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徳星云徳星/即填
 星也史記/作旗星明年帝祠五畤還祠泰一以拜徳星
壬/申二年春帝如東萊漢郡治掖今山東/萊州府掖縣是還臨塞決河築
[015-17b]
宣防宫在直𨽻大名/府開州西南
 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云欲見天子上於是幸
 緱氏遂至東萊宿留數日無所見見大人跡云時歳
 旱天子既出無名乃禱萬里沙在萊州府掖縣東北/寰宇記夾萬歳水兩
 岸皆沙/舊有祠過祠泰山還過瓠子瓠子河決已二十餘年
 不塞上自臨決河沈白馬玉璧令羣臣從官自將軍
 以下皆負薪寘決河時東郡燒草以故薪柴少而下
 淇園之竹以為楗樹竹以塞決口令/宻而以土填之卒塞瓠子築宫
[015-18a]
 其上名曰宣防上初臨河決悼功之不成/作瓠子之歌既塞乃築宫道河北行
 二渠注見/前復禹舊迹梁楚之地復寧無水灾
夏帝還長安
 越人勇之越人/名言越俗祠皆見鬼有效東甌王敬鬼
 得夀百六十歳乃命立越祠亦祀天神上帝百鬼而
 用鷄卜越俗執雞以禱所占殺之㧞/其骨視骨上之孔以騐吉凶公孫卿復言仙
 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作蜚廉觀在故長安城中/應劭曰蜚廉神
 禽能致風/氣者也甘泉作通天臺三輔黄圖臺髙百/餘丈若與天通使卿持
[015-18b]
 節設具而候神人更置甘泉前殿夏有芝生殿房内
 中芝九莖連葉内/中後庭之室也詔赦天下作芝房/之歌
朝鮮注見/前襲殺遼東注見/前都尉遣將軍楊僕荀彘將兵
伐之
 朝鮮在戰國時故屬燕秦為遼東外徼漢興為其逺
 難守復修遼東故塞至浿水在朝鮮國平壤城/東今曰大通江為界
 屬燕國燕王盧綰反入匈奴燕人衛滿亡命聚黨椎
 結蠻服東走出塞度浿水居秦故空地役屬諸夷及
[015-19a]
 燕齊亡在者師古曰燕齊之/人亡居此地王之都王險即平壤城/箕子故都
 今朝鮮國/為平壤府孝惠髙后時遼東太守約滿為外臣保塞
 以故滿得侵降其旁小邑方數千里傳子至孫右渠
 所誘漢亡人滋多又未嘗入見辰國即辰韓韓有三/種曰馬韓辰韓
 弁/韓欲上書見天子又雍閼不通是歳漢使涉何譙責/讓
 也/諭右渠終不肯奉詔何去至浿水刺殺送者歸報
 天子曰殺朝鮮將上以其名美拜何遼東東部都尉
 朝鮮怨何發兵攻襲殺之上募天下死罪為兵遣樓
[015-19b]
 船將軍楊僕從齊浮渤海左將軍荀彘出遼東以討
 朝鮮

 上以旱為憂公孫卿曰黄帝時封則天旱乾音/干封三
 年上乃下詔曰天旱意乾封乎蘇林曰謂天旱之意/欲新封之土乾燥乎
秋作明堂於汶上汶水之上也水經注北汶水東南流/逕明堂下 今泰安府南有泮河即
北汶水東南/流入大汶
 上欲作明堂未曉其制度濟南公玉帶史記索隠公/玉姓帶名也
[015-20a]
 風俗通齊泯王臣有/公玉冉帶其後也上黄帝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
 水園宮垣為複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昆侖於是上令奉髙作明堂汶上
 如帶圖
遣將軍郭昌發兵擊滇滇王降置益州郡治填池今/雲南府是
 初上使王然於諭滇王入朝滇王衆數萬人其旁東
 北勞深靡莫括地志勞深即勞浸在蜀/南靡莫即靡非在姚州北同姓相仗未
 肯聽勞深靡莫數侵犯使者吏卒於是上遣將軍郭
 昌發巴蜀兵擊滅勞深靡莫以兵臨滇滇王舉國降
[015-20b]
 請置吏入朝乃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
 西南夷君長以百數獨夜/郎及滇受王印最寵焉
以杜周南陽杜/衍人為廷尉
 周少言重遲而内深次骨其治大抵放張湯而善候
 司讀作/伺上所欲擠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釋久繫待問
 而微見其寃状客或讓周不循三尺法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䟽
 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時詔獄益多一歳至千餘章逮至六
 七萬人吏所増加十有餘萬
[015-21a]
癸/酉三年冬十二月雷雨雹
遣將軍趙破奴擊姑師徐廣曰/即車師破奴虜樓蘭王遂破姑
考通鑑姑師作車師蓋以一國兩名故互書也/綱目以姑師為樓蘭王名未知何據今依漢書
 上必欲通大宛諸國使者一歳多至十餘輩樓蘭姑
 師當道苦之攻刼漢使又數為匈奴耳目上遣趙破
 奴將屬國騎及郡兵擊姑師王恢數為樓蘭所苦上
 令恢佐破奴將兵破奴以輕騎七百人先至虜樓蘭
 王遂破姑師因暴兵威以動烏孫大宛之屬還破奴
[015-21b]
 恢俱封侯破奴浞野/侯恢涪侯於是酒泉亭障至玉門矣
朝鮮人殺王右渠以降置樂浪治朝鮮即/平壤城臨屯茂陵書/治東暆
昭帝時廢今朝鮮國/城西南有臨屯城元莬治髙句驪故城在/朝鮮咸興府東北真畨茂陵/書治
霅縣亦昭帝時廢今朝/鮮國城西有真番城
 漢兵入朝鮮境朝鮮王右渠發兵距險楊僕將齊兵
 先至戰敗遁走收散卒復聚荀彘擊朝鮮浿水西軍
 亦未能破上以兩将未有利乃使衛山因兵威往諭/右渠右渠頓首請降遣太子入謝人衆萬
 餘持兵方渡浿水山與彘疑其為變諭令人毋持/兵太子疑遂不渡浿水復引歸山還報上乃誅山
[015-22a]
 彘破浿水上軍乃前至城下圍其西北僕亦往㑹居
 城南數月未下彘所將燕代卒勁悍乗勝多驕僕嘗
 敗亡卒皆恐將心慙其圍右渠僕常持和節而彘急
 擊之朝鮮大臣乃隂使人約降於僕往來未決彘使
 人降之不從以故彘與僕不相得上以兩將乖異使
 濟南太守公孫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從事遂至彘
 具以素所意告之遂亦以為然乃共執僕而并其軍
 遂還報上誅遂彘擊朝鮮益急朝鮮尼谿相參尼谿/朝鮮
[015-22b]
 地參相/之名也等使人殺王右渠以降朝鮮平以其地為四
 郡彘徴棄市僕贖為庶人
甲/戌四年夏大旱
 民多暍死
匈奴冦邊遣郭昌將兵屯朔方
 匈奴自衛霍渡幕以來希復為冦逺徙北方數使使
 請和親漢使王烏窺之單于佯許遣太子入漢為質
 又曰吾欲入漢見天子面相約為兄弟王烏歸報漢
[015-23a]
 為單于築邸長安㑹匈奴使至漢病死漢使路充國
 送其喪單于以為漢殺吾使者乃留充國而數使部
 兵侵犯漢邊上遣昌等屯朔方以備之
乙/亥五年冬帝南巡江漢春三月至泰山增封祀上帝於
明堂配以髙祖
 上南巡狩自江陵/而東至於盛唐韋昭曰在南郡寰宇記/盛唐漢縣屬廬江郡其
 西有盛唐山考漢書地理志廬江郡無盛唐其盛唐/縣乃唐置非漢縣也且自江陵而東則南郡之説為
 是/望祀虞帝於九疑注見/前登灊漢縣故城在江南/六安州霍山縣
[015-23b]
 柱山即霍山在霍山縣北爾雅/謂之南嶽今亦曰灊嶽自尋陽漢縣在江北/今湖北黄梅
 縣界晉尋陽郡在江南/今江西九江府是也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舳艫
 千里薄樅陽漢縣故城在江南安/慶府桐城縣今為鎮而出作盛唐樅/陽之歌
 北至琅邪注見/前並海所過禮祀其名山大川還至泰
 山増封始祀上帝於明堂以髙祖配因朝諸侯王列
 侯受郡國計師古曰受郡/國上計簿也夏四月赦天下所幸縣毋
 出今年租賦還幸甘泉郊泰畤
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卒諡曰/烈
[015-24a]
 青凡七出擊匈奴再益封并三子凡二萬二百户蘇
 建常責青以招選賢者青謝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賔
 客天子常切齒彼招賢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
 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
初置刺史
 上既攘卻胡越開地斥境乃置交阯朔方之州及冀
 幽并幽并二州舜/分冀州置兖徐青揚荆豫益禹貢/梁州禹貢雍/州西地
 等州凡十三部皆置刺史掌奉詔條察州漢舊儀刺/史毎以秋
[015-24b]
 分行部所/察六條
詔舉茂材異等
 詔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
 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覂駕之馬跅
 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
 等可為將相及使絶國者
丙/子六年遣郭昌將兵擊昆明注見/前
 上欲通大夏遣使皆閉昆明為所殺奪幣物於是赦
[015-25a]
 京師亡命遣郭昌將以擊之斬首數十萬後復遣使
 竟不得通
秋大旱蝗
以宗室女為公主嫁烏孫
 烏孫使者見漢廣大歸報其國其國乃益重漢匈奴
 怒欲擊之烏孫恐使使願得尚漢公主為昆弟乃以
 江都王建女細君為公主往妻烏孫昆莫以為右夫
 人匈奴亦遣女妻之以為左夫人公主自治宫室居
[015-25b]
 歳時一再與昆莫㑹昆莫年老言語不通公主悲愁
 思歸作黄鵠之歌天子聞而憐之間歳使人問遺昆
 莫欲使其孫岑陬烏孫官號/名軍須靡尚公主公主不聽上書
 言狀天子欲與烏孫共滅匈奴詔從其國俗岑陬遂
 妻公主昆莫死代立乃以昆彌昆莫本名獵驕靡故/號取昆莫驕靡合而
 一/之為王號云是時漢使西踰蔥嶺抵安息安息發使/以大鳥卵及犛靬眩人獻於漢諸小國
 皆隨漢使獻見每廵狩海上悉從外國客大都多人/則大角抵出竒戲聚觀者散財帛賞賜以示富厚令
 徧觀各倉庫府藏之積以傾駭之大宛左右多蒲萄/可以為酒多苜蓿天馬嗜之漢使采其實以來天子
[015-26a]
 種之離宫别館旁極望焉人大鳥卵條支國大雀其/卵如甕犛靬西域國名眩 即幻人顔師古曰今吞
 刀吐火之類是也角抵竒戲文頴曰/雜技樂也巴渝戲魚龍曼衍之屬
丁/丑太初元年應劭曰初用夏正/故改年為太初冬十月帝如泰山十一月
甲子朔旦冬至祀明堂益遣方士入海
 上自泰山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仙者莫騐
 然益遣冀遇之十二月親禪髙里伏儼曰山名/在泰山下祠后
 土臨勃海望祀蓬萊幾義同/冀至殊廷仙人/廷也
柏梁臺災作建章宫三輔黄圖在未央/宫西長安城外
[015-26b]
 柏梁既災上還受計明庭甘泉公孫卿言黄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乃治明庭甘泉
 也上於是令甘/泉作諸侯邸越人勇之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
 以大用勝服之乃作建章宫度為千門萬户東鳯闕/西虎圈北太液池中有
 漸臺蓬萊方丈壺梁南玉堂璧/門立神明臺井榦樓輦道相屬
夏五月造太初厯以正月為歳首
 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壺氏晉大夫受邑/壺口其後以為氏太史令太/史
 史官之長/令漢所置司馬遷太史談子生於/龍門字子長等言厯紀廢壞宜
 改正朔禮記䟽周建子商建丑夏建寅改正/也周夜半商雞鳴夏平旦易朔也兒寛議
[015-27a]
 以為宜用夏正斗杓初昏建寅/之月為歳首也乃詔卿等造漢太初
 厯卿等以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歳至於元封/七年復得閼逢攝提挌之歳中冬十一月甲子朔
 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歳在子巳得太初本星度願/募治厯者更造宻度各自増減以造漢太初厯於是
 鄧平及洛下閎等都分天部閎運算轉厯其法以律/起厯與鄧平所治同詔遂用鄧平厯 王應麟曰漢
 太初厯元起丁丑以日月五緯復得上元本星/度故命曰閼逢攝提格之歳而實非甲寅也以正
 月為歳首色尚黄黄土色漢據/土徳故尚黄數用五土數五/故用五定官
 名光禄勲大鴻臚大司農執金吾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皆是歳所改協音律更是年
 為太初元年
[015-27b]
 劉氏友益曰始用夏正故特書造自是無/能改者矣蓋行夏之時誠不易之常經也
秋以李廣利為貳帥將軍伐大宛
 漢使入西域者言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大宛國/城名匿不
 肯與漢使上使壯士持千金及金馬以請之宛王不
 肯漢使怒椎破/也金馬而去宛貴人令其東邊郁成王
 遮殺之於是上大怒諸嘗使者言宛兵弱誠以漢兵
 三千人可盡虜矣上以為然而欲侯寵姬李氏乃拜
 其兄廣利為貳師將軍期至貳師取善/焉故以為號發屬國騎及
[015-28a]
 郡國惡少年數萬人往伐宛貳師西行當道小國各/城守不給食比至郁成
 士不過數千皆飢罷攻郁成為所殺傷甚衆貳師引/兵還至敦煌上書乞罷兵上怒使使遮玉門曰軍有
 敢入斬之貳師/恐因留敦煌
闗東蝗大起西飛至敦煌
戊/寅二年春正月丞相慶卒以公孫賀為丞相封葛/繹侯
 時朝廷督責大臣丞相比坐事死賀引拜不受印綬
 頓首涕泣上起去賀不得已拜出曰我從是殆矣
秋遣趙破奴擊匈奴敗沒
[015-28b]
 初匃奴烏維單于死子兒單于名烏/斯盧立年少好殺伐
 國人不安左大都尉告漢曰我欲殺單于降漢漢逺
 即兵來迎我我即發上乃遣公孫敖築塞外受降城
 在今吴喇/忒旗北以應之既而猶以為逺乃遣浚稽將軍趙
 破奴將二萬騎期至浚稽山在漢北胡三省注匈奴/有東西浚稽考浚稽山
 去漢朔方北一千餘里當在今喀爾喀土喇河及鄂/爾渾河之間所謂龍勒水在東浚稽山南余吾水在
 山之北/者是也既至左大都尉欲發而覺單于誅之發兵八
 萬騎圍破奴獲之因急擊其軍軍吏畏亡將而誅遂
[015-29a]
 没於匈奴明年兒單于死呴犂湖單于立漢遣光禄/勲徐自為出五原塞築城障列亭逺者千
 里其秋匈奴大/入盡毁壞之
己/邜三年春睢陽功臣表/作睢陵侯張昌張敖曽孫/廣之子有罪國除
 初髙祖封功臣為列侯百四十有三人其封爵之誓
 曰使黄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
 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髙后時差第位次藏之宗
 廟副在有司逮文景後列侯子孫多抵法禁隕身失
 國至是昌坐為太常乏祠祠事有/闕也國除見侯纔四人
[015-29b]
 而已
大發兵從李廣利圍宛宛殺其王毋寡出善馬以降
 時議者皆願罷宛兵以趙破奴/畋没匈奴上以為宛小國而不
 能下則大夏之屬漸輕漢而宛善馬絶不來乃案案/其
 罪行/罰言伐宛尤不便者鄧光等大發兵出敦煌赦囚/徒發
 惡少年及邉騎凡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益發天下七科吏有罪一亾命/二贅壻三賈人
 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與謫同/戍也及載糒給貳師
 拜習馬者二人為執驅馬校/尉備破宛擇取其善馬云於是貳師復行以兵多
[015-30a]
 所至迎給不下者攻屠之至宛城兵到者三萬宛兵/迎擊
 漢兵大/敗之圍其城攻之四十餘日宛城中無井汲城外/流水貳師決其水原
 移之宛/大困宛貴人相與謀共殺王毋寡持其頭使貳師
 曰無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軍食即不聽我
 我盡殺善馬康居之救又且至貳師許之宛乃出其
 馬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漢軍漢軍取其善馬數
 十匹中馬以下三千餘匹立宛貴人昧蔡故與漢/使善者
 王與盟而罷兵令搜粟都尉上官桀楚子蘭為上官/邑大夫後以為
[015-30b]
 氏桀隴西/上邽人攻破郁成郁成王走康居追斬之明年師
 還上以得宛善馬作西極天馬之歌辭曰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
 夷服天馬徠出泉水虎脊兩化若鬼天馬徠厯無皁/徑千里循東道天馬徠執徐時將摇舉誰與期天馬
 徠開逺門竦予身逝昆侖天/馬徠龍之媒逰閶闔觀玉臺封廣利為海西侯將士
 皆論功封賞伐宛再反凡四嵗而得罷貳師還時匈/奴因樓蘭候
 漢使後過者欲絶勿通軍正任文捕得生口知狀以/聞上詔文引兵捕樓蘭王詣闕對簿王對曰小國在
 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願徙居漢地上直其言遣/歸國因使候伺匈奴自是不親信樓蘭於是自敦煌
 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渠犂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䕶以給使外國者 輪臺西域地名
[015-31a]
 在車師西北渠犂城/在輪臺東地相接
辛/巳天漢元年應劭曰時頻年苦旱故改元天漢以祈甘/雨師古曰大雅有雲漢之詩故依以為年
號/春三月遣中郎將蘇武杜陵人蘇建/子字子卿使匈奴
 先是上欲因伐宛之威遂困匈奴乃下詔曰髙皇帝
 遺朕平城之憂髙后時單于書絶悖逆昔齊襄公復
 九世之讐齊襄公滅紀復哀/公之讐見公羊傳春秋大之㑹匈奴呴犂
 湖單于死弟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我兒
 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因盡歸漢使
[015-31b]
 之不降者路充國等使使來獻於是上嘉單于之義
 遣蘓武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荅其善意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俱既至置幣單于單于益驕非漢
 所望也㑹緱王昆邪王姊子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隨趙破奴没胡中與長水虞
 常漢有長水校尉掌長水胡騎/虞常蓋亦先没於匈奴者等謀殺漢降人衛律
 律父故長水胡人律善李延年延年薦律使於/匈奴聞延年家收遂亡降於匈奴單于愛之而刼
 單于母閼氏歸漢人告單于時律為丁靈匈奴屬國/在康居北
 今為俄/羅斯地王貴寵用事單于使律治之虞常引武副張
[015-32a]
 勝知其謀虞常在漢素與張勝相知私候/勝請為伏弩射殺衛律勝許之單于怒欲
 殺漢使者左伊秩訾胡官/之號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言/謀
 衛律而殺之/其罰太重宜皆降之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
 常惠等曰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
 刺衛律驚自抱持之武氣絶半日復息單于壯其節
 朝夕遣人問武而收繫勝武益愈㑹論虞常欲因此
 時降武劍斬常己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
 死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
[015-32b]
 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律復舉劍
 擬之武不動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
 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
 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汝為見言/何
 用見汝/為也且單于信汝使決人生死不平心持正反欲
 鬭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
 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若知我不
 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此始矣律白單于
[015-33a]
 愈欲降之遂幽武置大窖中絶不飲食天雨雪武卧/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
 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曰羝乳乃得歸别/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給掘
 野䑕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雨白氂與釐通師古曰/毛之彊曲者也
夏大旱赦
壬/午二年夏遣李廣利將兵擊匈奴别將李陵戰敗降虜
 貳師出酒泉擊匈奴斬萬餘級師還匈奴大圍之漢
 軍乏食數日死傷者多假司馬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
[015-33b]
 壯士百餘人潰圍陷陣貳師引兵隨之遂得解充國/身被
 二十餘創詔徵詣行在所帝/親視其創嗟嘆之拜為中郎初李廣有孫陵字少/卿
 騎射愛人下士帝以為有廣之風拜騎都尉使將丹
 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至是上欲使
 為貳師將輜重陵曰臣所將皆荆楚勇士奇才劍客
 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分單于兵毋令専鄉
 貳師軍上曰將惡相屬耶吾發軍多無騎予女陵對
 無所事騎臣願以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
[015-34a]
 之因詔路博徳將兵半道迎陵軍博徳亦羞為陵後
 距奏言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願留陵至春俱出
 上疑陵悔而教博徳上書乃詔博徳擊匈奴於西河
 注見/前詔陵以九月發陵於是出居延漢縣注/見前至浚稽
 山注見/前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軍居兩山間/以大車為營
 陵引士出營外為陳前行持㦸盾後行/持弓弩令曰聞鼔聲而縱聞金聲而止虜見漢軍少
 直前就營陵摶戰千弩俱發應弦而倒擊殺數千人
 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餘騎攻陵陵且戰且引
[015-34b]
 南行斬首三千餘級抵大澤葭葦中虜從上風縱/火陵亦軍中縱火以自救
 鬭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單于曰此漢精兵擊之不能
 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欲去㑹軍候管
 敢亡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後救矢且盡單于大喜遮
 道急攻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
 一日五十萬矢皆盡陵太息曰兵敗死矣令軍士各
 㪚期至遮虜障漢路博徳所築在/今肅州北邊外相待虜騎數千追
 之校尉成安侯/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得脱至
[015-35a]
 塞者四百人上聞陵降怒甚羣臣皆罪陵惟太史令/司馬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
 顧身以狥國家之急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彼
 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上以遷為誣㒺欲沮貳/師為陵㳺説下遷腐刑久之上悔曰陵當發出塞乃
 詔彊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得令老/將生姦詐乃遣使勞賜陵餘軍得脱者
遣繡衣直指使者即侍御史師古曰衣/以繡者尊寵之也發兵擊東方盜賊
 時郡國二千石多酷暴吏民益輕犯法東方盜賊滋
 起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殺二千石掠鹵鄉里道路
 不通上使光禄大夫范昆等衣繡衣持節虎符發兵
[015-35b]
 以興擊所至得擅斬二千石以下誅殺甚衆一郡多
 至萬餘人數歳乃頗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復聚黨阻
 山川者往往羣居無可奈何於是作沈命法韋昭曰/沈没也
 敢蔽匿盗賊/者没其命曰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
 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後小吏畏誅雖有盜
 不敢發府亦使其不言故盜賊浸多上下相為匿以
 文辭避法焉是時暴勝之為直指使者衣繡杖斧所/誅殺二千石以下尤多威振州郡至勃
 海聞郡人雋不疑賢請與相見不疑容貌尊嚴衣冠/甚偉勝之躧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據地曰竊伏海
[015-36a]
 濱聞暴公子舊矣今乃承顔接辭凡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威行施之以㤙然後樹功揚名永終天禄
 勝之深納其戒及還表薦召拜青州刺史王賀亦為/繡衣御史逐捕羣盜多所縱舍以奉使不稱免歎曰
 吾聞活千人子孫有封吾所活者萬餘人後世其興/乎 雋不疑字曼倩勃海人王賀字翁孺元皇后之
 父/
癸/未三年春三月帝東巡還祠常山
 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計還祠常山瘞元玉
 方士之候神人求蓬萊者終無有騐上益厭怠矣然
 猶覊縻不絶冀遇其真
[015-36b]
夏大旱赦
甲/申四年春正月遣李廣利等擊匈奴不利族誅李陵家
 發天下七科適及勇敢士遣李廣利等四將軍出塞
 貳師將軍李廣利將騎六萬步兵七萬出朔方彊弩/都尉路博徳將萬餘人與貳師㑹逰擊將軍韓説將
 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因杅將軍公/孫敖將騎萬步兵三萬人出鴈門匈奴聞之悉逺其
 累重於余吾水在浚稽/山北北而單于以兵十萬待水南
 與貳師接戰貳師解而引歸遊擊無所得因杅與左
 賢王戰不利時上遣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
[015-37a]
 還因曰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
 無所得上於是族陵家既而聞之乃李緒非陵也陵
 使人刺殺緒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律皆
 貴用事
夏四月立子髆為昌邑王治昌邑/注見前
 髆李夫人子也立十一年/薨子賀嗣
秋九月令死罪入贖
 錢五十萬減死一等
[015-37b]
乙/酉太始元年應劭曰與民更/始故以冠元春正月徙豪傑於茂陵
丙/戌二年春三月制金班諸侯王
 詔曰往者朕郊見上帝獲白麟渥洼水出天馬泰山
 見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為麟趾褭奴了/反要褭/駿馬
 名褭蹏馬蹏也師古曰舊金以斤兩為名今欲/表祥瑞故普改為麟足馬蹏之形以易舊法以協
 瑞焉因以班賜諸侯王
秋穿白渠在西安府涇陽縣西北/有大白中白南白三渠
 趙中大夫白公史失/其名奏穿渠引涇水注見/前首起谷口
[015-38a]
 在涇陽縣西北師古曰仲山之谷口也漢時為/縣今呼冶谷仲山之北寒涼故為此谷為寒門尾入
 櫟陽注見/前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因
 名曰白渠民得其饒歌曰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臿成雲決渠
 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鄭國渠注見前今三白渠自仲山
 龍洞而東北曰北白中曰中白南曰下白凡/灌涇陽醴泉三原髙陵四縣田七千餘頃
丁/亥三年春正月帝東巡琅邪浮海而還
 上行幸東海獲赤鴈作赤鴈之歌幸琅邪禮日成山
 登之罘注俱/見前浮大海而還
[015-38b]
子弗陵生
 弗陵母曰河間趙偼伃帝遇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上使召之既至兩手皆拳
 上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拳夫人/封偼伃 偼伃位昭儀下視上卿比列侯居鈎弋宫
 以偼伃手反/屈如鈎故名任身十四月而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
 而生乃命門曰堯母門
以江充邯鄲/人為水衡都尉
 充初為趙王趙敬肅/王彭祖客得罪亾詣闕告趙太子隂事
 太子坐廢充容貌魁岸被服輕靡上召與語大悦之
[015-39a]
 拜為直指繡衣使者使督察貴戚近臣踰侈者充舉
 劾無所避令身待北軍擊匈奴貴戚子弟叩頭求哀
 於上願入錢贖罪凡數十萬上以充為忠直嘗從上
 甘泉逢太子家使乗車馬行馳道中充以屬吏太子
 使人謝充曰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
 素謂素不曽/教敕左右者唯江君寛之充不聽遂白奏上曰人
 臣當如是矣大見信用威震京師
戊/子四年春三月帝東巡祀明堂修封禪夏五月還宫赦
[015-39b]
 上幸不其漢縣以不其山名故城在/今山東萊州府即墨縣祠神人於交門
 宫晉灼曰琅邪/有交門宫若有鄉坐拜者作交門之歌
冬十月甲寅晦日食
己/丑征和元年應劭曰言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夏大旱
冬十一月大捜長安十一日
 上居建章宫見一男子帶劍入中龍華門命收之弗
 獲上怒斬門候發三輔京兆左馮翊右/扶風是為三輔騎士大捜上
 林閉長安城門索十一日乃解巫蠱始起是時方士/及諸神巫
[015-40a]
 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衆變幻無所不為女巫往來/宫中教美人度厄毎屋輙埋木人祭祀之因妬忌恚
 詈更相告訐以為祝詛上無/道後宫及大臣被誅者甚衆
庚/寅二年春正月丞相賀有罪下獄死夷其族以劉屈氂
中山靖/王子為左丞相封澎/侯
 賀夫人君孺衛皇后姊也子敬聲為太僕驕奢不奉
 法擅用北軍錢發覺下獄時詔捕陽陵大俠朱安世
 甚急賀自請捕安世以贖敬聲罪果得安世安世笑
 曰丞相禍及宗矣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
[015-40b]
 主私通祝詛上有惡言遂下賀獄父子死獄中家族
夏四月大風發屋折木
帝如甘泉秋七月皇太子據殺使者江充白皇后發兵
反詔丞相屈氂討之據敗走湖漢縣故城在今河/南陜州閿鄉縣皇后
衛氏及據皆自殺
 初上立太子甚愛之及長嫌其才能不類已皇后太
 子常不自安上覺使大將軍曉之上曰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
 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亾秦之
[015-41a]
 跡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可以此意喻之上用法
 嚴太子寛厚多所平反如淳曰奏/請從輕也用法大臣多不悦
 衛青既卒臣下無復外家為據言諸臣以太子已/無外家可為馮依
 欲搆太子㑹巫蠱事起上心以為疑嘗晝寢夢木人/數千持杖欲擊上上驚寤因
 是體不平遂/苦忽忽善忘上以江充為使者治其獄自京師三輔/及郡國坐死
 者數/萬人充自以與太子及衛氏有隙因言宫中有蠱氣
 入宫至省中壞御座掘地求蠱上又使蘇文等助充
 太子嘗謁皇后移日乃出黄門蘇文告上曰太子與/宫人戲上益太子宫人太子知之銜文文與小黄門
[015-41b]
 常融等常微伺太子過輒増加白之皇后切齒使太/子白誅文等太子曰苐勿為過上聰明不信邪佞不
 足憂也已而融被/誅文搆太子益甚充遂至太子宫掘地縱横無復施
 牀處云於太子宫得木人尤多當奏聞太子懼召問
 少傅石徳石慶/子徳懼并誅因曰前丞相公孫/賀父子兩
 公主諸邑/陽石及衛氏長平/侯伉皆坐此今無以自明可矯以
 節收捕充等繫獄窮治其姦詐且上疾在甘泉皇后
 及家吏請問皆不報存亡未可知而姦臣如此太子
 不念秦扶蘇事邪太子不聴將如甘泉而充持之急
[015-42a]
 太子遂從徳計乃使客詐為使者收捕充等自臨斬
 之罵曰趙虜前亂乃國王父子不足邪乃復亂吾父
 子也使舍人持節夜入宫白皇后發中廐天子/内廐車載
 射士出武庫兵發長樂宫衛卒蘇文亡歸甘泉言狀
 上大怒賜丞相璽書曰捕斬反者自有賞罰堅閉城
 門毋令反者得出太子宣言帝病困疑有變上於是
 從甘泉來幸城西建章宫詔發三輔近縣兵丞相將
 之太子亦矯制赦長安中都官囚徒命石徳及賓客
[015-42b]
 張光等分將召䕶北軍使者任安與節令發兵安拜
 受節入閉門不出太子引兵敺肆市人數萬至長樂
 西闕下逢丞相軍合戰五日死者數萬人民間皆云
 太子反以故衆不附太子兵敗南犇覆盎城門
 長安城東南/門亦曰杜門司直田仁部閉城門以為太子父
 子之親不欲急之太子得出亡丞相欲斬仁御/史大夫暴勝之
 曰司直吏二千石當先請奈何擅斬之丞相/釋仁上聞大怒下吏責問勝之惶恐自殺
 收皇后壐綬后自殺上以為任安老吏欲坐觀成/敗有兩心與田仁皆要斬諸
[015-43a]
 太子賓客嘗出入宫門皆坐/誅其隨太子發兵以反法族上怒甚羣下憂懼不知
 所出壺闗今縣屬山西潞/安府本漢置三老茂上書曰臣聞父者
 猶天母者猶地子猶萬物也故天平地安物乃茂成
 父慈母愛子乃孝順今皇太子為漢適嗣承萬世之
 業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
 閭閻之隸臣耳陛下顯而用之銜至尊之命以迫蹙
 皇太子造飾姦詐羣邪錯繆太子進則不得見上退
 則困於亂臣獨寃結而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
[015-43b]
 充恐懼逋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
 邪心往者江充讒殺趙太子天下莫不聞陛下不察
 深過太子發盛怒舉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將智者不
 敢言辯士不敢説臣竊痛之書奏上感悟然尚未顯
 言赦之也太子亾東至湖匿泉鳩里一名全鳩澗在/閿鄉縣西南
 主人家貧賣屨以給太子八月發覺吏圍捕太子太
 子入室距户自經皇孫二人皆並遇害初上為太子
 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賓客多以異端進者
[015-44a]
 故終及於敗
八月地震
辛/邜三年春三月遣李廣利等將兵擊匈奴
 匈奴冦五原酒泉遣李廣利等將兵擊之李廣利將/七萬人出
 五原商邱成將二萬人出西/河馬通將四萬騎出酒泉
夏六月丞相屈氂棄市李廣利降匈奴詔族其家
 貳師之出也丞相劉屈氂為祖道送至渭橋廣利曰
 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
[015-44b]
 乎屈氂許諾貳師出塞破匈奴兵於夫羊句山在漢/北
 乗勝追北至范夫人城在今喀/爾喀地㑹有告丞相夫人祝
 詛上及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按騐罪至
 大逆不道六月屈氂要斬東市貳師妻子亦收貳師
 聞之憂懼遂深入要功北至郅居水在范夫/人城北上逢左
 賢王左大將合戰一日殺左大將還至燕然山今喀/爾喀
 有杭愛山直陜西寧夏北/二千餘里葢即古燕然山單于自將五萬騎遮擊貳
 師夜塹漢軍前深數尺從後急擊之軍大亂敗貳師
[015-45a]
 遂降單于以女妻之宗族遂滅貳師在匈奴歳餘衛/律害其寵㑹母閼氏
 病律飭胡巫言當用貳師以祠貳師且死罵曰我死/必滅匃奴㑹連雨雪數月畜産死人民疫病榖稼不
 熟單于恐為/貳師立祠室
秋以田千秋本齊諸田/徙長陵為大鴻臚族滅江充家
 吏民以巫蠱相告言者案騐多不實上頗知太子惶
 恐無他意會髙寢郎髙廟衛/寢之郎田千秋上急變訟太子
 寃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罪
 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上乃大感悟召見千
[015-45b]
 秋千秋長八尺餘體貌/甚麗上見而悦之謂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
 公獨明其不然此髙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我
 輔佐立拜千秋為大鴻臚而族滅江充家焚蘇文於
 横橋即中渭橋/在横門外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宫為歸/來望思之臺於湖天下聞而悲之
壬/辰四年春正月帝如東萊注見/前
 上欲浮海求神仙羣臣諫弗聽㑹大風晦㝠海水沸
 涌留十餘日乃還是歳雍縣注見/前無雲而雷者三聲
 聞四百里隕石二黑如黳
[015-46a]
三月帝耕於鉅定漢縣故城在今山東/青州府夀光縣西北還至泰山罷方
士候神人者夏六月還宫
 上耕於鉅定還幸泰山修封禪祀明堂見羣臣乃
 言曰朕即位以來所謂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田千秋曰
 方士言神仙者甚衆而無顯功請皆罷斥遣之上曰
 大鴻臚言是也於是悉罷諸方士候神人者是後上
 每對羣臣自嘆鄉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
[015-46b]
 人盡妖妄耳節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
以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以趙過為捜粟都尉
 千秋無他才能學術又無閥閲功勞特以一言寤意
 數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然為人敦厚有智居
 位自稱踰於前後數公先是桑𢎞羊言輪臺注見/前
 有溉田五千頃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募民壯健
 敢徙者詣田所墾田築亭以威西國上乃下詔深陳
 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
[015-47a]
 困老弱孤獨也今又請遣卒田輪臺輪臺西於車師
 千餘里前擊車師雖降其王以遼逺乏食道死者尚
 數千人况益西乎匈奴常言漢極大然不耐飢渇失
 一狼走千羊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畧離散悲痛常在
 朕心今又請逺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亂天下非所
 以優民也朕不忍聞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
 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此五伯所弗為也當今
 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師古曰馬復因/飬馬以免徭賦
[015-47b]
 也/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
 馬方畧補邊狀與計對自是不復出軍而封田千秋
 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又以趙過為捜粟
 都尉過教民為代田一畆秦制二百四/十步為畆三甽溝廣深/各尺曰
 甽/歳代處代易也歳易其處胡三省/曰即周禮一易再易之類每耨輒附根每/耨
 草輒以土/附著苗根根深能讀曰/耐風旱其耕耘田器皆有便巧
 用力少而得榖多民皆便之
秋八月辛酉晦日食
[015-48a]
癸/巳後元元年夏六月侍中僕射馬何羅反伏誅
 初馬何羅與江充相善及衛太子起兵何羅弟通以
 力戰封侯後上夷滅江充宗族黨與何羅兄弟懼及
 遂謀為逆侍中金日磾視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隂
 獨察其動静與俱上下以故久不得發上幸林光宫
 服䖍曰甘泉/宮亦名林光何羅與通矯制夜出發兵明旦上未起
 何羅袖白刃從東廂上見日磾色變走趨卧内觸寶
 瑟僵日磾得抱何羅投殿下窮治皆伏辜
[015-48b]
秋七月地震往往湧/泉出
殺鉤弋夫人趙氏
 鉤弋夫人之子弗陵年七歳形體壯大多知上竒愛
 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穉母少猶與久之欲以大臣輔
 之察羣臣唯奉車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
 事上乃使黄門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後數
 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脱簮珥叩頭帝曰引持去
 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賜死帝
[015-49a]
 閒居問左右曰外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
 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之所知也往
 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
 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吕氏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甲/午二年春二月帝如五柞宫在今西安府盩厔縣東南/西京雜記宫有五柞樹䕃
覆數畆/故名立弗陵為皇太子以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
日磾為車騎將軍上官桀為左將軍受遺詔輔少主帝崩
 上病篤霍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
[015-49b]
 未喻前畫意邪立少主君行周公之事光頓首讓曰
 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國人不如光且使匈
 奴輕漢乃立弗陵為皇太子明日命光日磾及上官
 桀受遺詔輔少主與御史大夫桑𢎞羊皆拜卧内牀
 下光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出則奉車入侍左石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為人沈靜詳審每出入下殿門止
 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日磾在上左/右目不忤視者數十年賜出宫女不敢近上欲納其
 女後宫不肯其駡慎如此上尤竒異之日磾長子為/帝弄兒其後壯大自殿下與宫人戲日磾適見遂殺
 之上怒日磾具言所以上為之泣而心敬日磾桀始/以材能見幸為未央廐令上嘗體不安及愈見馬多
[015-50a]
 痩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復見馬邪欲下吏桀頓首曰/臣聞聖體不安日夜憂懼意誠不在馬言未卒泣數
 行下上以為愛/已由是親近又明日帝崩入殯未夹前殿
太子弗陵即位
 時帝姊鄂邑長公王共養省中光日磾桀共領尚書
 事光輔㓜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殿中常有
 怪一夜羣臣相驚光召尚符璽郎欲收取璽郎不肯
 授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
 誼之明日詔増此郎秩二等衆庶莫不多光
[015-50b]
三月塟茂陵
 史臣曰漢承百王之弊髙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
 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内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厯數協音律紹周後號令
 文章煥馬可述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以加焉
秋七月追尊鉤弋夫人為皇太后起雲陵在西安府涇/陽縣西北
孝昭皇帝
乙/未始元元年春二月帝耕於弄田鉤盾弄田在未央宫/中師古曰謂宴遊之
田天子所/戲弄耳
[015-51a]
秋七月大雨至於十月
燕王旦謀反赦弗治黨與皆伏誅
 初武帝時燕王旦自以次第當為太子上書求入宿
 衛帝怒斬其使又坐匿亡命削三縣旦辯慧博學其
 弟廣陵王胥有勇力而皆動作無法復多過失及武
 帝崩賜諸侯王璽書燕王旦得書不肯哭曰璽書封
 小京師疑有變遣幸臣之長安問禮儀隂刺候朝廷
 事及詔賜錢益封旦怒曰我當為帝何賜也遂與齊
[015-51b]
 孝王孫澤等結謀詐言以武帝時受詔得職吏事修
 武備備非常為姦書言少帝非武帝子天下宜共伐
 之使人傳行郡國以摇動百姓澤謀歸發兵臨菑注/見
 前/且招徠郡國姦人賦斂銅鐵作甲兵數閲其車騎
 材官卒發民大獵以講士馬須期日殺諫者韓義等
 凡十五人八月青州刺史雋不疑收捕澤等以聞遣
 大鴻臚丞治連引燕王詔以燕王至親勿治而澤等
 皆伏誅遂擢不疑為京兆尹不疑為京兆尹吏民敬/其威信每行縣録囚徒
[015-52a]
 還其母輒問不疑有所平反活幾何人即多所平反/母喜笑異他時或無所出母怒為不食故不疑為吏
 嚴而/不殘
九月車騎將軍秺漢縣故城在今山/東曹州府城武縣侯金日磾卒諡曰/敬
 初武帝以日磾捕反者馬何羅功遺詔封為秺侯日
 磾以帝少不受封及病困光白封之卧受印綬一日
 薨日磾兩子賞建俱侍中與上卧起賞奉車建駙馬/都尉及賞嗣侯佩兩綬上謂光曰金氏兄弟兩人
 不可使俱兩綬邪對曰賞自嗣父為侯耳上笑曰侯/不在我與將軍乎對曰先帝之約有功乃得封侯遂
 止/
[015-52b]
閏月遣使行郡國舉賢良問民疾苦
丙/申二年春正月封大將軍光為博陸師古曰取鄉聚/之名非縣也
左將軍桀為安陽桀食邑/蕩隂
 皆以遺詔前捕反者功與金日磾同封至是始受時/衛
 尉王莽子男忽侍中揚語曰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遺詔封三子事羣兒自相貴耳光聞之切讓王莽莽
 酖殺/忽
以宗室劉辟彊字少卿楚元/王交之孫劉長樂為光禄大夫辟彊
守長樂衛尉
[015-53a]
 或説光曰將軍不見諸吕之事乎攝政擅權而背宗
 室不與共職是以天下不信卒至於滅亾今將軍當
 盛位帝春秋富宜納宗室又多與大臣共事則可以
 免患光然之乃擇宗室可用者拜二人皆為光禄大
 夫辟彊守長樂衛尉時辟彊已八十餘徙宗正數月
 卒
秋匈奴狐鹿姑單于死子壺衍鞮單于立
 初武帝征伐匈奴深入窮追二十餘年匈奴馬畜孕
[015-53b]
 重懐任/也墮殰胎落/散也讀作/疲極苦之常有欲和親意未
 能得是歳單于病且死謂諸貴人我子少不能治國
 立弟右谷蠡王及單于死衛律等與顓渠閼氏謀矯
 單于令更立其子為壺衍鞮單于左賢王右谷蠡王
 怨望不復肯㑹龍城匈奴諸王每歳五月大㑹/龍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匈奴
 始衰
丁/酉三年冬十月鳯凰集東海漢郡注/見前
 遣使者祠其處
[015-54a]
十一月壬辰朔日食
戊/戌四年春三月立偼伃上官氏為皇后赦
 初霍光與上官桀相親善每休沐出桀常代入決事
 光女為桀子安妻生女年甫六歳安欲因光内之宫
 中光不聽帝姊鄂邑蓋長公主私近子客丁外人安
 説外人曰安子容貌端正誠因長主時得入為后以
 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漢家故事常以列侯尚
 主足下何憂不封侯乎外人言於長主長主以為然
[015-54b]
 召安女入為偼伃遂立為后以安為車騎將軍
己/亥五年春正月男子成方遂詣闕詐稱衛太子伏誅
 有男子乗黄犢車詣北闕詐稱衛太子公車以聞詔
 公卿將軍中二千石雜識視至者莫敢發言京兆尹
 不疑後到叱從吏收縛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
 疑曰諸君何患於衛太子昔蒯瞶違命出犇輒拒而
 不納春秋是之衛太子得罪先帝亾不即死今來自
 詣此罪人也遂送詔獄上與大將軍光聞而嘉之曰
[015-55a]
 公卿大臣當用有經術明於大誼者由是不疑名重
 朝廷廷尉騐治竟得姦詐本夏陽人姓成名方遂居
 湖有故太子舍人謂曰子狀貌似衛太子方遂利其
 言冀以得富貴坐誣㒺不道要斬
 伊川程子曰不疑説春秋非是然/其處事應機則不異於古人矣
庚/子六年春詔問賢良文學民間疾苦
 諌議大夫杜延年字㓜公杜/周少子言年歳比不登流民未
 盡還宜修孝文時政示以儉約寛和順天心説民意
[015-55b]
 年歳宜應光納其言詔有司問郡國所舉賢良文學
 民間疾苦教化之要皆對願罷鹽鐵酒𣙜武帝時/𣙜酒酤
 輸官毋與天下争利桑𢎞羊難以為此國家大業所
 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於是鹽鐵之議
 起焉是年秋七月罷𣙜酤官從賢良文學之議也霍/光
 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㑹匈/奴和親百姓充實稍復文景之業焉
蘇武還自匈奴以為典屬國本秦官漢因之/掌蠻夷降者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及陵降匈奴單于使至海上
[015-56a]
 為武置酒設樂謂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來
 説足下虚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亾人之地
 信義安所見乎武曰武父子無功徳皆為陛下所成
 就位列將爵通侯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誠
 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願勿
 復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
 已死久矣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陵見
 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
[015-56b]
 天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後陵復至北海上語武以
 武帝崩武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及是匈奴國
 内乖離恐漢兵襲之於是與漢和親乃歸武及馬宏
 等宏前使西國為匈奴所遮亦不肯降故匃奴歸此/二人欲以通善意先是漢求武等單于詭言武死
 漢使復至常惠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為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鴈足有繫帛書言武等在某澤
 中使者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大驚謝曰武等實在/於是李陵置酒賀武曰足下揚名匈奴功顯漢室雖
 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貰陵罪全其老母庶幾乎曹柯之盟宿昔所不忘也
 今復何顧哉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乃起舞作歌泣下數行遂與武決武留匈奴十九
[015-57a]
 歳始以彊壯出及還鬚髪盡白官屬隨還者九人既/至京師詔武奉一太
 牢謁武帝園廟拜典屬國賜錢二百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等拜中郎老者歸家賜錢十萬
 
 
 
 
 
 
[015-57b]
 
 
 
 
 
 
 
御批厯代通鑑輯覽卷十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