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通鑑地理通釋 > 通鑑地理通釋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鑑地理通釋卷一   宋 王應麟 撰
  厯代州域總叙上
   神農九州
春秋命厯序云人皇氏分九州神農始立地形甄度四
海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一萬里周禮疏云自神農
已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至黄帝以來德不
及逺惟於神州之内分為九州騶衍云中國名曰赤縣
[001-1b]
神州赤縣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國外
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有裨海環之一區中
為一州如此者九有大瀛海環其外淮南墬形訓云天
地之間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
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
台州曰肥土正北濟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
陽州曰申土帝王世紀云諸子稱神農王天下地東西
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五萬里愚謂河圖言崑崙者地之
[001-2a]
中釋氏言日月照四大洲即騶衍之説此莊子所謂存
而不論者也
   黄帝九州
禹貢釋文周公職録云黄帝受命風后受圖割地布九
州漢地理志云黄帝旁行天下方制萬里畫壄分州得
百里之國萬區晉地理志云黄帝令豎亥歩自東極至
于西極五億十萬九千八百八歩帝王世紀云黄帝推
分星次以定律度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星紀之
[001-2b]
次今吳越分野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𤣥枵之次
今齊分野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韋之次今衛分
野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婁之次今魯分野自胃七
度至畢十一度曰大梁之次今趙分野自畢十二度至
東井十五度曰實沈之次今晉魏分野自井十六度至
栁八度曰鶉首之次今秦分野自栁九度至張十七度
曰鶉火之次今周分野自張十八度至軫十一度曰鶉
尾之次今楚分野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夀星之次
[001-3a]
今韓分野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今宋分野
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終曰析木之次今
燕分野凡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分王
侯之所國也愚謂通典云國之分野上配天象始於周
季世紀所云葢以星官之書自黄帝始也
   顓帝九州
冀兖青徐揚荆豫梁雍帝王世紀云顓帝所建帝嚳受
之孔子稱其地北至幽陵南暨交趾西蹈流沙東極蟠
[001-3b]
木是以建萬國而制九州通典亦謂顓帝置九州葉氏
云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則
九州之名舊矣幽陵幽州交趾交州流沙在沙州西/蟠木東海度索山上有屈盤桃木
   舜十二州
冀兖青徐揚荆豫梁雍幽并營孔氏云禹治水之後舜
分冀為幽并分青為營馬氏云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
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逺分燕為幽齊為營
漢地理志云堯遭洪水天下分絶為十二州禹平水土
[001-4a]
更制九州列五服與孔馬之説異愚謂舜典言肇十有
二州咨十有二牧而後命禹平水土當以漢志為正鄭
氏謂分衞為并燕以北為幽分齊為營朱氏謂分冀東
恒山之地為并又東北醫無閭之地為幽又青之東北
遼東等處為營而冀止有河内之地今河東一路是也
劉氏云冀州之域大於九州於是分為幽并以此二州
北扞夷狄使不得接於王畿書大傳虞夏傳云兆十有
二州注兆域也為營域以祭十二州之分星也
[001-4b]
   五服
甸侯綏要荒葉氏云禹制五服毎服率五百里而王畿
甸服在其内則一方為二千五百里東西南北相距各
五千里此所謂弼成五服至于五千者也至周而益為
九畿毎畿亦五百里而王畿又不在内則一方為五千
里南北東西各萬里周之地果如是廣乎學者求其説
而不得故鄭氏以堯舊服五千里至禹治水之後又増
其倍謂禹貢所記為舊服所増之數以與周制合又謂
[001-5a]
周公攝政斥大九州之境故五等諸侯之封大者増其
五之四小者增其十之五此皆矯妄不經無所取信以
周官大司馬九畿之籍考之方千里曰國畿其外亦皆
以方言方者謂四方也四方環之為千里徑數之每方
當止為二百五十里則周之畿為儉於禹矣林氏云以
王制考之堯都冀州自恒山至南河千里自東河至西
河千里此畿内千里即甸服也自東河至東海千里自
西河至流沙千里此千里建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綏服
[001-5b]
而東海流沙之外則為要荒誠合經之所載至於南北
則有盈縮焉以北考之冀之北距恒山已接於邊陲其
間何以容二千五百里之侯綏要荒哉以南考之自南
河至江千里已建侯服綏服矣自江至衡山千里則要
荒二服又在九州之内矣然自衡山至南海又千里揚
州之境且南距海則九州且包乎要荒之外是以南考
之則太盈以北考之則太縮實疑而未知其説意其必
有乘除相補於其間也應氏云自秦而上西北袤而東
[001-6a]
南蹙自秦而下東南展而西北縮古今之疆理天地之
大運中國夷狄之消長大略可見當先王盛時東西南
北各有不盡之地葢聽四夷居之不勞中國以事外也
若禹貢之東漸西被而朔南咸暨特其聲教之所及非
必貢賦之所限也故外薄四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者
此區域之大數而疆理之畧者也四海之内斷長補短
方三千里者此民田之大數而疆理之詳者也觀於曰
内曰外二字而治之詳略可知矣王氏曰舜之五服侯
[001-6b]
甸綏三服在九州之内要服有夷荒服有蠻在九州之
外成周九服侯甸男采衞要六服在九州之内夷鎮蕃
三服在九州之外
   禹九州
冀兖青徐揚荆豫梁雍通典云雍州西境流沙之西荆
州南境五嶺之南所置郡縣並非九州封域之内帝王
世紀云堯遭洪水分為十二州今虞書是也及禹平水
土還為九州今禹貢是也是以其時九州之地凡二千
[001-7a]
四百三十萬八千二十四頃定墾者九百一十萬八千
二十四頃不墾者千五百萬二千頃民口千三百五十
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至於塗山之㑹諸侯承唐虞
之盛執玉帛亦有萬國是以山海經稱禹使大章歩自
東極至于西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歩又使
豎亥步南極盡於北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
步四海之内則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出
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名山五千三百五十經六
[001-7b]
萬四千五十六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
千六百九以供財用蘇氏云堯水河為患最甚江次之
淮次之河行冀兖為多而青徐其下流被害亦甚堯都
於冀故禹行自冀始次于兖次于青次于徐四州治而
河患衰矣雍豫雖近河以下流既治可以少緩也故次
于揚次于荆以治江淮江淮治而水患平故次于豫次
于梁次于雍以治江河上流之餘患而雍最高故終焉
朱氏云冀州極濶河東河北皆屬焉雍州亦濶陝西五
[001-8a]
路皆屬焉若青兖徐豫則疆界有不足者矣鄭氏云州
縣之設有時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所以禹貢分州
必以山川定經界使兖州可移而濟河之兖不能移使
梁州可遷而華陽黒水之梁不能遷是故禹貢為萬世
不易之書薛氏云至夏復/為禹貢之九州
   萬國
鄭氏云州十有二師每一師領百國每州千二百國畿
外八州總九千六百國其餘四百國在畿内唐虞土方
[001-8b]
萬里九州之内地方七千里劉氏云一州十二師以商
周之制推之則連率卒正之類也以五長稽之則五國
有長而十長有師乎十長之師凡五十國一州十二師
則六百國也州六百國計十二州則七千二百國也十
二州之外薄于四海又有五長是以禹㑹諸侯於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也葉氏云所謂萬國者槩其成數未必
實有之也吕氏春秋王者之封建也彌近彌大彌逺彌/小海上有十里之諸侯以大使小以重使輕
以衆使寡漢上朱氏曰建萬/國者衆建諸侯而少其力
[001-9a]
   商九有
爾雅九州兩河間曰冀河南曰豫河西曰雝漢南曰荆
江南曰揚濟河間曰兖濟東曰徐燕曰幽齊曰營孫炎
云此盖殷制孔氏云禹貢有梁青無幽營周禮有幽并
無徐營孫炎以爾雅之文與禹貢不同於周禮又異故
疑為殷制耳亦無明文言殷改夏也地理志云殷因於
夏無所變改陸氏曰禹貢有青徐梁而無并幽營爾雅
有徐幽營而無青梁并職方有青幽并而無徐梁營三
[001-9b]
代不同故也陳氏云商書言九有之師商頌言奄有九
有式于九圍王制於商亦言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則
商之九州盖亦襲夏而已通典云塗山之㑹萬國四百
年間逓相兼并殷湯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餘國亦為九
冀州在兩河之閒西則龍門之河東則洚水大陸之/河洚水大陸今冀貝二州界 論語三分天下有其
二注天下歸文王者六州荆梁/雍豫徐揚也惟兖青冀尚屬紂
   周九州
揚荆豫青兖雍幽冀并鄭氏注揚荆豫兖雍冀與禹貢
[001-10a]
畧同青州則徐州地也幽并則青冀之北也無徐梁晉
地理志云成王時改作禹貢徐梁入於青雍冀野析於
幽并王氏云九州之序禹貢始於冀次以兖而終於雍
職方氏則始於揚次以荆而終於并者盖禹貢言治水
之序也職方言逺近之序也治水則自帝都而始然後
順水性所便自下而上故由兖至雍而止也以逺近言
之則周之化自北而南為逺故闗雎鵲巢之詩分為二
南漢廣亦言文王之道被於南國德化之所及以逺為
[001-10b]
至也始於揚則以揚在東南次以荆則以荆在正南終
於并州以并在正北先逺而後近也左傳王使詹桓伯
辭於晉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
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
燕亳吾北土也漢賈捐之曰武丁成王殷周之大仁也
然地東不過江黃西不過氐羌南不過蠻荆北不過朔
鄭氏鍔曰周無徐州葢其地為淮夷徐奄所有李氏/曰周都雍不可不廣故合梁雍為一徐地狹隘故青
兼/之
[001-11a]
   九畿 九服 六服 五服
大司馬九畿方千里曰國畿其外侯甸男采衛蠻夷鎮
蕃職方氏九服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侯甸男采衛蠻夷
鎮藩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侯甸男采衛要服九州
之外謂之蕃國周官六服羣辟罔不承德六年五服一
朝周語祭公謀父曰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
衛賔服蠻夷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賔服
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時享嵗貢終王先
[001-11b]
王之訓也葉氏曰禹别九州制天下為五服王畿在其
内周公分天下為九畿而王畿不與以侯甸男采衛之
在中國者為五服言罔不承德則舉六服合王畿言也
言六年一朝則舉五服别諸侯言也鄭氏以殷之大界
方三千里以開方計之方千里者九其一為縣内餘八
各立一州合内外總為千七百七十三國周公復唐虞
之地分五服為九其要服之内方七千里意以夏末既
衰中國之地為四夷所侵至周方能復之今考於禹貢
[001-12a]
所謂五服皆五百里為别則是要服之内通於四靣距
中國之地乃方三千里達於荒服止於五千里康成既
以殷之大界方三千里矣固合於禹貢中國之地而謂
四夷所侵者果何地也周公雖斥大九州之界而地加
於禹貢者纔五百里今職方氏分九州之邦國方千里
為王畿自侯甸男至于采衛皆方五百里是五服之地
方二千五百里合王畿計之方三千五百里由三千五
百里分之合四靣相距方七千里廼康成所謂要服之
[001-12b]
内也葢禹貢所謂要荒即周官所謂蠻夷鎮蕃通要荒
而合於禹貢中國之地則唐虞夏殷之時中外凡方一
萬里通蠻夷鎮蕃而合於周官則周公之時中外凡萬
一千里以其一千里之多是以周公斥大封疆纔五百
里康成不知異同在此而唯見要服之内方七千里乃
牽左氏執玉帛者萬國之説而謂唐虞之時非七千里
不能容之且仲虺之誥言表正萬邦纘禹舊服則是湯
之時固有萬國矣所謂大界三千里者何以能容之也
[001-13a]
然則九州之内千七百七十三國未必殷制王氏曰畿
言其有界畫服言其服王事六年五服一朝者以侯甸
男邦采衛言也六服羣辟㒺不承德者兼要服而言之
也先王之制中國五服而周官言六者葢近中國之夷
狄承德則國家閒暇可以明政刑之時也方是時也四
征弗庭其治未若制禮之際為已備矣故其限朝止於
五服而已周官行人於六服之見則及於要服者則其
治為尤詳於四征弗庭之時也近中國之夷狄非特承
[001-13b]
德而又能入貢以來見焉則制禮以致太平者此其極
也鄭氏曰要服蠻服也九州之外夷鎮蕃服也陳氏曰/衛服之
外聖人雖制之服而不必其來故/武成洛誥康王之誥止言五服易氏曰禹之五服則
計其一靣之數周之九服則計其兩靣之數禹之甸服
千里而止言五百里是計其一靣者也周之王畿與禹
之甸服同不言五百里而兼言千里是計其兩靣之相
距者也蓋禹之五服王畿在内王畿千里而兩靣各五
百里數其一靣故曰五百里甸服自甸服至荒服皆數
[001-14a]
其一靣每靣各五百里總為二千五百里兩靣相距則
凡五千里職方氏所載則王畿不在九服之内自方五
百里之侯服至於方五百里之蕃服其名凡九九服每
靣各二百五十里通為二千二百五十里兩靣相距則
通為四千五百里并王畿千里則通為五千五百里其
增於禹者五百里之蕃服耳然周之蕃服雖不列於禹
貢九州之外而禹貢九州之外咸建五長東漸西被即
成周蕃服之域是周之蕃服其名雖増於禹而其地未
[001-14b]
嘗增也周之邦畿即禹貢之甸服周之侯甸即禹貢之
侯服周之男采即禹貢之綏服周之衞蠻即禹貢之要
服周之夷鎮即禹貢之荒服吕氏曰在商之時古公以/皮幣犬馬珠玉事獯鬻而
商王不知在周之時晉國拜戎不暇而周/室不與然則三代禦邊之略葢可知矣
   千八百國
洛誥傳云天下諸侯采服來受命於周者千七百七十
三諸侯晉地理志云武王設爵惟五分土惟三封同姓
五十餘國周公康叔建於魯衛各數百里太公封於齊
[001-15a]
表東海者也凡一千八百國布列於五千里内而太昊
黄帝之後唐虞侯伯猶存于時治致太平政稱刑措民
口千三百七十一萬四千九百三十三葢周之盛也其
衰也則禮樂征伐出自諸侯強吞弱而衆暴寡春秋之
初尚有千二百國迄獲麟之末二百四十二年弑君三
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
數而見於春秋經傳者百有七十國焉百三十九知其
所居魯邾鄭宋紀衛西虢莒齊陳把蔡邢郕晉薛許鄧/秦曹楚隨黄梁虞鄖小邾徐燕鄀麇舒庸郯萊吳
[001-15b]
越有窮三苖𤓰州有虞東虢共宿申夷向南燕滕凡戴/息郜芮魏淳于榖巴州蓼羅頼牟葛譚蕭遂滑權鄣霍
耿江冀弦道栢㣲鄫厲項宻任須句顓臾頓管雍畢豐/邘應蔣茅胙䕫介焦沈六巢根牟唐黎邭瑕寒冇鬲斟
灌斟尋過有過戈偪陽邿鑄豖韋唐杜楊豳鄶觀扈邳/胡黎大庭駘岐邶鍾吾蒲姑昆吾房宻須甲父鄅桐亳
韓/趙三十一國盡亡其處祭極荀賈貳軫絞於餘丘陽箕/英氏毛聃莘偪封父仍有仍崇
鄟庸姺奄商奄襃姒蓐/有緍闕鞏飂鬷夷窮桑蠻夷戎狄不在其間五伯迭興
總其盟㑹陵夷至于戰國遂有七王韓魏趙燕/齊秦楚又有宋
衛中山不斷如綫今按大庭神農也窮桑少皞也又以
虞夏商諸侯並列有仍斟尋之類二指掌圖發微圖見/於經傳者一百 十四國夷狄不在
[001-16a]
其/數戰國䇿顔斶云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及湯之時諸
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靣稱寡者乃二十四帝王世紀云
周克商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國戰國存者十
餘周之列國唯有燕衞秦楚而已齊及三晉皆以簒亂
南靣稱王衞雖得存不絶若綫吕氏云天下之戰國七
秦變於戎者也楚變於蠻者也燕變於狄者也魏趙韓
齊皆大夫竊國者也周禮疏曰畿外八州州别置二百
一十國天子縣内九十三國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
[001-16b]
通畿内外是殷周國數也鄭語史伯曰當成周者南有/荆蠻申吕應鄧陳蔡隨唐北
冇衛燕翟鮮虞路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東有齊魯曹宋滕薛鄒莒 史記諸侯表武王成康所
封數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過百里下三十里國錢/氏春秋輿地攷一百八十有四國夷狄亦興攷其 都
則中國之缺者十六/夷狄之缺者十一
   星土
鄭司農説星土以春秋傳曰參為晉星商主大火國語
曰嵗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之屬是也康成謂九州
諸國中封域於星亦有分焉其書亡矣堪輿雖有郡國
[001-17a]
所入度非古數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紀
吳越也𤣥枵齊也娵訾衞也降婁魯也大梁趙也實沈
晉也鶉首秦也鶉火周也鶉尾楚也夀星鄭也大火宋
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彗孛之氣為象
孔氏曰星紀在於東北吳越實在東南魯衞東方諸侯
遥屬戌亥之次又三家分晉方始有趙而韓魏無分趙
獨有之漢書地理志分郡國以配諸次其地分或多或
少鶉首極多鶉火甚狹徒以相傳為説其源不可得聞
[001-17b]
於其分野或有妖祥而為占者多得其效盖古之聖哲
有以度知非後人所能測也陳氏曰九州十二域或繫
之北斗或繫之二十八宿或繫之五星雍主魁冀主樞
青兖主機揚徐主權荆主衡梁主開陽豫主揺光此繫
之北斗者也星紀吳越𤣥枵齊娵訾衛降婁魯大梁趙
實沈晉鶉首秦鶉火周鶉尾楚夀星鄭大火宋析木燕
此繫之二十八宿者也嵗星主齊吳熒惑主楚越鎮星
主王子太白主大臣辰星主燕趙代此繫之五星者也
[001-18a]
然吳越南而星紀在丑齊東而𤣥枵在子魯東而降婁
在戍東西南北相反而相屬何耶先儒以謂古者受封
之月嵗星所在之辰其國屬焉觀春秋傳凡言占相之
術以嵗之所在為福嵗之所衝為災故師曠梓慎裨竈
之徒以天道在西北而晉不害嵗在越而吳不利嵗淫
𤣥枵而宋鄭饑嵗弃星紀而周楚惡嵗在豖韋而蔡禍
嵗及大梁而楚凶則古之言星次者未嘗不視嵗之所
在也梓慎曰龍宋鄭之星也宋大辰之虚也陳大皞之
[001-18b]
虛也鄭祝融之虛也皆火房也衛高陽之虛也其星為
大水以陳為火則大皞之木為火母故也以衛為水則
高陽水行故也子產曰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
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故參為晉
星然則十二域之所主亦若此也易氏曰在諸侯則謂
之分星在九州則謂之星土九州星土之書亡矣今其
可言者十二國之分考之傳記烖祥所應亦有可證而
不誣者昭十年有星出於婺女鄭裨竈曰今兹嵗在顓
[001-19a]
頊之墟姜氏任氏實守其地釋者以顓頊之墟為𤣥枵
此𤣥枵為齊之分星而青州之星土也昭三十二年吳
伐越晉史墨曰越得嵗而吳伐之必受其凶釋者以為
嵗在星紀此星紀為越之分星而揚州之星土也昭元
年鄭子產曰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實沈
為參神此實沈為晉之分星而并州之星土也襄九年
晉士弱曰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故商
主大火此大火為宋之分星而豫州之星土也昭十七
[001-19b]
年星孛及漢申須曰漢水祥也衞顓頊之墟故為帝丘
其星為大水此娵訾為衞之分星而冀州之星土也襄
二十八年春無冰梓慎曰嵗在星紀而淫于𤣥枵虵乘
龍龍宋鄭之星此夀星為鄭之分星而亦豫州之星土
也鄭語周史曰楚重黎之後也黎為高辛氏火正此鶉
尾為楚之分星而荆州之星土也爾雅曰析木謂之津
釋者謂天漢之津梁為燕此析木為燕之分星而幽州
之星土也以至周之鶉火秦之鶉首趙之大梁魯之降
[001-20a]
婁無非以其州之星土而為其國之分星所占烖祥其
應不差然亦有可疑者武王伐殷嵗在鶉火伶州鳩曰
嵗之所在我有周之分野盖指鶉火為西周豐岐之地
今乃以當洛陽之東周何也周平王以豐岐之地賜秦
襄公而其分星乃謂之鶉首又何也如燕在北而配以
東方之析木魯在東而配以西方降婁秦居西北而鶉
首次於東南吳越居東南而星紀次於東北此皆稽之
分野有不合者賈氏以為古者受封之月嵗星所在之
[001-20b]
辰恐不其然若謂受封之辰則春秋戰國之諸侯以之
占妖祥可也後世占分野而妖祥亦應豈皆古者受封
之辰乎此堪輿之書雖足攷古而言郡國所入之度則
非古之法理道要訣云周季上配天象有十三國吕氏
云十二次盖戰國言星者以當時所有之國分配之唐
氏云子產言封實沈于大夏主參封閼伯于商丘主辰
則辰為商丘分參為大夏分其來已久非因封國始有
分野若以封國嵗星所在即為分星則每封國自有分
[001-21a]
星不應相土因閼伯晉人因實沈矣又漢魏諸儒辰次
度各用當時厯數與嵗差遷徙亦非天象度數之正惟
唐一行下觀山河兩戒上考雲漢之終始斗杓之内外
以定分星之次更以七宿之中分四象中位自上元之
首以度數紀之而著其分野最得天象之正
   四極 四荒
爾雅東至於泰逺西至於邠國説文作汃國汃西/極之水也府巾切南至
於濮鈆北至於祝栗謂之四極此四方極逺之國觚竹
[001-21b]
北户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觚竹者漢地理志遼西令
支有孤竹城齊語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括地志孤/竹殷諸侯古城在平州盧龍縣南十二里
史記正義孤竹君是殷湯正月/三日丙寅封相傳至夷齊之父北户者即日南郡顔師/古曰
在日之南所謂開北户以向日者秦始皇紀南至北嚮/户輿地廣記景州北景縣漢屬日南後為林邑所據晉
九真太守灌邃討林邑於其國五月五日立八尺表日/景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北景以南皆開北戸以嚮日
唐於驩州南境僑立景州非正北景/也淮南墜形訓南方曰都廣曰及户西王母者山海西
荒經西海之中流沙之濱有崑崙之丘有人戴勝虎齒
名曰西王母穆天子𫝊天子賓于西王母乃紀/其跡于弇山名曰西王母之山日下者
[001-22a]
日所出處其下之國淮南天文訓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通典東夷
有扶桑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倭一名日本自云/國在日邊山海東荒經大荒之中有山曰大言日月所
出有大人之國有山曰合虚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國/吕氏春秋禹東至摶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
氏春秋凡四海之内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
里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陸
注三千小水萬數凡四極之内東西五億有九萬七千
里南北亦五億有九萬七千里極星與天俱遊而天樞
不移冬至日行逺道周行四極命曰𤣥明夏至日行近
[001-22b]
道乃參于上當樞之下無晝夜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
中無影呼而無響盖天地之中也尸子云八極之内有
君長者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故曰天左
舒而起牽牛地右濶而起畢昴淮南墬形訓八極東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蒼門
東方曰東極之山曰開明之門東南方曰皮母之山曰/陽門南方曰南極之山曰暑門西南方曰編駒之山曰
白門西方曰西極之山曰閶闔之門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門北方曰北極之山曰寒門張衡
靈憲云八極之維徑二億三萬二千三百里南北則短
減千里東西則廣增千里自地至天半於八極則地之
[001-23a]
深亦如之朱文公謂爾雅四極恐未必然邠國近在秦
隴非絶逺之地也靈憲所言八極之廣原於厯算若有
据依然非専言地之廣狹也吕氏春秋九塞大汾㝠阨荆/阮方城殽井陘令疪句注居
庸/
   秦四十郡
晉地理志云始皇初并天下懲㣻戰國削罷列侯分天
下為三十六郡内史漢三輔及/𢎞農郡三川漢河内河/南兩郡河東南
陽南郡九江漢並/因之鄣郡治故鄣在今湖州長興縣西南/它郡所治當考漢改為丹陽郡
[001-23b]
㑹稽潁川漢並/因之碭郡漢梁/國泗水漢改為/沛郡薛郡漢魯/國東郡
琅邪漢並/因之齊郡漢齊/國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
鉅鹿邯鄲上黨太原雲中漢並/因之九原漢改為/五原郡鴈門上郡
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漢並/因之黔中漢改為武陵郡今/鼎澧辰沅黔州之
地/長沙漢長/沙國凡三十六郡於是興師踰江平取百越置
桂林漢改為/鬱林郡南海治畨禺/漢因之象郡漢改為/日南郡閩中徐廣曰治/候官漢武
帝虛/其地合四十郡郡一守焉其地則西臨洮而北沙漠東
縈西帶皆臨大海秦紀云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
[001-24a]
羌中南至北嚮户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周書作
雒篇千里百縣縣有四郡説文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吕氏
曰春秋之時郡屬於縣趙簡子誓衆所謂上大夫受縣
下大夫受郡是也戰國之時縣屬於郡秦紀惠文十年
魏納上郡十五縣是也方孝公商鞅時并小鄉為大縣
縣一令尚未有郡牧守稱及魏納上郡之後十餘年秦
紀始書置漢中郡或者山東諸侯先變古制而秦效之
歟按戰國䇿楚王以新城為主郡以此攷之郡之所治
[001-24b]
必居形勢控扼之地郡者縣之主故謂之主郡又云三
川河東在諸郡之首者盖所以陪輔闗中地勢莫重焉
即漢所謂三河也漢分三川為河南河内與河東號為
三河史記貨殖𫝊曰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内周人
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
國各數百千嵗胡氏曰郡縣天下可以持承平不可以
支變故封建諸侯可以持承平可以支變故孫氏曰郡
縣之制盡剗根著之舊以為空虛之天下匹夫亡秦五
[001-25a]
胡覆晉盜賊簒唐此非有秦人取天下之威而失之反
漢高祖紀有東陽郡吳郡郯郡灌嬰𫝊/冇豫章郡皆非秦郡盖楚漢之際所置
 
 
 
 
 
 
[001-25b]
 
 
 
 
 
 
 
 通鑑地理通釋卷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