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後漢書 > 後漢書 卷十二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後漢書卷十二
  梁    剡    令劉 昭補幷注
 律厯志第二
  律厯中 賈逵論厯/漢安論厯 永元論厯/熹平論厯 延光論厯/論月食
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統厯施行百有餘年厯稱後天朔
先厯朔或在晦月見考其行日有退無進月有進無退
建武八年中太僕朱浮太中大夫許淑等數上書言厯
[012-1b]
不正宜當改更時分度覺差尚微上以天下初定未遑
考正至永平五年官厯署七月十六月食待詔楊岑見
時月食多先厯即縮用算上為日上言月當十五日食
官厯不中詔書令岑普與官課起七月盡十一月弦朢
凡五官厯皆失岑皆中庚寅詔令岑署弦朢月食官復
令待詔張盛景防鮑鄴等以四分法與岑課嵗餘盛等
所中多岑六事十二年十一月丙子詔書令盛防代岑
署弦朢月食加時四分之術始頗施行是時盛防等未
[012-2a]
能分明厯元綜校分度故但用其弦朢而已先是九年
太史待詔董萌上言厯不正事下三公太常知厯者雜
議訖十年四月無能分明據者至元和二年太初失天
益逺日月宿度相覺浸多而候者皆知冬至之日日在
斗二十一度未至牽牛五度而以為牽牛中星從天四
分日之三晦朔弦朢差天一日宿差五度章帝知其謬
錯以問史官雖知不合而不能易故召治厯編訢李梵
等綜校其状蔡邕議云/梵清河人二月甲寅遂下詔曰朕聞古先
[012-2b]
聖王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河圖曰赤九㑹昌
十世以光十一以興又曰九名之世帝行徳封刻政朕
以不徳奉承大業夙夜祗畏不敢荒寜予末小子託在
於數終曷以續興崇𢎞祖宗拯濟元元尚書璇璣鈐曰
述堯世放唐文帝命驗曰堯考徳顧期立象且三五步
驟優劣殊軌况乎頑陋無以克堪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每見圖書中心恧焉間者以来政治不得隂陽不和災
異不息癘疫之氣流傷於牛農夲不播夫庶徴休咎五
[012-3a]
事之應咸在朕躬信有闕矣将何以補之書曰惟先假
王正厥事又曰嵗二月東廵狩至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遂覲東后叶時月正日祖堯岱宗同律度量考在璣衡
以正厯象庶乎有益春秋保乾圖曰三百年斗厯改憲
史官用太初鄧平術有餘分一在三百年之域行度轉
差浸以謬錯璇璣不正文象不稽冬至之日日在斗二
十二度而厯以為牽牛中星先立春一日則四分數之
立春日也以折獄斷大刑於氣已迕用望平和厯時之
[012-3b]
義盖亦逺矣今改行四分以遵於堯以順孔聖奉天之
文冀百君子越有民同心敬授獲咸喜以明予祖之遺
功於是四分施行而訢梵猶以為元首十一月當先大
欲以合耦弦朢命有常日而十九嵗不得七閏晦朔失
實行之未期章帝復發聖思考之經讖使左中郎将賈
逵問治厯者衛承李崇太尉屬梁鮪司徒嚴朂太子舍
人徐震鉅鹿公乘蘇統及訢梵等十人以為月當先小
據春秋經書朔不書晦者朔必有明晦不朔必在其月
[012-4a]
也即先大則一月再朔後月無朔是明不可必梵等以
為當先大無文正驗取欲諧耦十六日月脁昬晦當滅
而已又晦與合同時不得異日又上知訢梵宂見勑母
拘厯已班天元始起之月當小定後年厯數遂正永元
中復令史官以九道法候弦望驗無有差跌逵論集狀
後之議者用得折衷故詳錄焉
逵論曰太初厯冬至日在牽牛初者牽牛中星也古黄
帝夏殷周魯冬至日在建星建星即今斗星也太初厯
[012-4b]
斗二十六度三百八十五分牽牛八度案行事史官注
冬夏至日常不及太初厯五度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
四分度之一石氏星經曰黄道規牽牛初直斗二十度
去極二十五度於赤道斗二十一度也四分法與行事
候注天度相應尚書考靈曜斗二十二度無餘分冬至
在牽牛所起又編訢等據今日所在牽牛中星五度於
斗二十一度四分一與考靈曜相近即以明事元和二
年八月詔書曰石不可離令兩候上得算多者太史令
[012-5a]
元等候元和二年至永元元年五嵗中課日行及冬夏
至斗一十一度四分一合古厯建星考靈曜日所起其
星間距度皆如石氏故事他術以為冬至日在牽牛初
者自此遂黜也逵論曰以太初厯考漢元盡太初元年
日朔二十三事其十七得朔四得晦二得二日新厯七
得朔十四得晦二得三日以太初厯考太初元年盡更
始二年二十四事十得晦以新厯十六得朔七得二日
一得晦以太初厯考建武元年盡永元元年二十三事
[012-5b]
五得朔十八得晦以新厯十七得朔三日晦三得二日
又以新厯上考春秋中有日朔者二十四事失不中者
二十三事天道參差不齊必有餘餘又有長短不可以
等齊治厯者方以七十六嵗斷之則餘分稍長稍得一
日故易金火相革之卦象曰君子以治厯明時又曰湯
武革命順乎天應乎人言聖人必厯象日月星辰明數
不可貫數千萬嵗其間必改更先距求度數取合日月
星辰所在而已故求度數取合日月星辰有異世之術
[012-6a]
太初厯不能下通於今新厯不能上得漢元一家厯法
必在三百年之間故讖文曰三百年斗厯改憲漢興當
用太初而不改下至太初元年百二嵗乃改故其前有
先晦一日合朔下至成哀以二日為朔故合朔多在晦
此其明效也逵論曰臣前上傅安等用黄道度日月弦
朢多近史官一以赤道度之不與日月同於今厯弦朢
至差一日以上輒奏以為變至以為日却縮退行於黄
道日得行度不為變願請太史官日月宿簿及星度課
[012-6b]
與待詔星象考校奏可臣謹案前對言冬至日去極一
百一十五度夏至日去極六十七度春秋分日去極九
十一度洪範日月之行則有冬夏五紀論日月循黄道
南至牽牛北至東井率日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
分度七也今史官一以赤道為度不與日月行同其斗
牽牛輿鬼赤道得十五而黄道得十三度半行東璧奎
婁軫角亢赤道十度黄道八度或月行多而日月相去
反少謂之日却案黄道値牽牛出赤道南二十五度其
[012-7a]
直東井輿鬼出赤道北五度赤道者為中天去極俱九
十度非日月道而以摇凖度日月失其實行故也以今
太史官候注考元和二年九月已来月行牽牛東井四
十九事無行十一度者行婁角三十七事無行十五六
度者如安言問典星待詔姚崇井畢等十二人皆曰星
圖有規法日月實從黄道官無其器不知施行案甘露
二年大司農中丞耿夀昌奏以圖儀度日月行考驗天
運狀日月行至牽牛東井日過度月行十五度至婁角
[012-7b]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赤道使然此前世所共知也如
言黄道有驗合天日無前却弦朢不差一日比用赤道
密近宜施用上中多臣校案逵論永元四年也至十五
年七月甲辰詔書造太史黄道銅儀以角為十三度亢
十氐十六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斗二十四四分度之
一牽牛七須女十一虛十危十六營室十八東壁十奎
十七婁十二胃十五昴十二畢十六觜三參八東井三
十輿鬼四栁十四星七張十七翼十九軫十八凡三百
[012-8a]
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冬至日在斗十九度四分度之
一史官以郭日月行參弦朢雖密近而不為注日儀黄
道與度轉運難以候是以少循其事逵論曰又今史官
推合朔弦朢月食加時率多不中在於不知月行遲疾
意永平中詔書令故太史待詔張隆以四分法署弦朢
月食加時隆言能用易九六七八支知月行多少今案
隆所署多失臣使隆逆推前手所署不應或異日不中
天乃益逺至十餘度梵統以史官候注考校月行當有
[012-8b]
遲疾不必在牽牛東井婁角之間又非所謂朓側匿乃
由月所在道有逺近出入所生率一月移故所疾處三
度九嵗九道一復凡九章百七十一嵗復十一月合朔
旦冬至合春秋三統九道終數可以知合朔弦朢月食
加時據官注天度為分率以其術法上考建武以来月
食凡三十八事差密近有益宣課試上案史官舊有九
道術廢而不修熹平中故治厯郎梁國宗整上九道術
詔書下太史以參舊術相應部太子舎人馮恂課校恂
[012-9a]
亦復作九道術增損其分與整術並校差為近太史令
颺上以恂術參弦朢然而加時猶復先後天逺則十餘
杜預長厯曰書稱朞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嵗允釐百工庶績咸熙是以天子必置日官諸
侯必置日御世修其業以考其術舉全數而言故曰六/日其實五日四分之一日日行一度而月日行十三度
十九分度之有畸日官當㑹集此之遲疾以考成晦朔/錯綜以設閏月閏月無中氣而北斗邪指兩辰之間所
以異於他月也積此以相通四時八節無違乃得成嵗/其微密至矣得其精微以合天道事叙而不悖故傳曰
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然/隂陽之運隨動而差差而不已遂與厯錯故仲尼丘明
每於朔閏發文葢矯正得失因以宣明厯數也桓十七/年日食得朔而史闕其日單書朔僖十五年日食而史
[012-9b]
闕朔與日故傳因其得失並起時史之謬兼以明其餘/日食或厯失其正也莊二十五年經書六月辛未朔日
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周之六月夏之四月所謂正陽之/月也而時厯誤實是七月之朔非六月故傳云非常也
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有用幣于社伐/鼔於朝此非用幣伐鼔常月因變而起厯誤也文十五
年經文皆同而更復發傳曰非禮明前傳欲以審正陽/之月後傳發例欲以明諸侯之禮也此乃聖賢之微旨
先儒所未喻也昭十七年夏六月日有食之而平子言/非正陽之月以誣一朝近於指鹿為馬故傳曰不君君
且因以明此月為得天正也劉子駿造三統厯以修春/秋春秋日食有甲乙者三十四而三統厯唯一食厯術
比諸家既最疎又六十餘嵗輒益一日凡嵗當累日為/次而無故益之此不可行之甚者班固前代名儒而謂
之最密非徒班固也自古以来諸論春秋者多述謬誤/或造家術或用黄帝以来諸厯以推經傳朔日皆不得
[012-10a]
諧合日食於朔此乃天驗經傳又書其朔食可謂得天/而劉賈諸儒説皆以為月二日或三日公違聖人明文
其蔽在於守一元不與天消息也余感春秋之事嘗著/厯論極言厯之通理其大指曰天行不息日月星辰各
運其舍皆動物也物動則不一雖行度大量可得而限/累日為月以新故相序不得不有毫毛之差此自然理
也故春秋日有頻月而食者曠年不食者理不得一而/算守恒數故厯無不有差失也始失於毫毛而尚未可
覺積而成多以失弦朢朔晦則不得不改憲以從之書/所謂欽若昊天歴象日月星辰易所謂治厯明時言尚
順天以求合非為合以驗天者也推此論之春秋二百/餘年其治厯變通多矣雖數術絶滅還尋經傳微旨大
量可知時之違謬則經傳有驗學者固當曲循經傳月/日日之食以考朔晦也以推時驗而皆不然各據其學
以推春秋此無異度已之跡而欲削他人之足也余為/厯論之後至咸寜中善算李修夏顯依論體為術名乾
[012-10b]
度厯表上朝廷其術合日行四分之數而微增月行用/三百嵗改憲之意二元相推七十餘嵗承以强弱强弱
之差葢少而適足以逺通盈縮時尚書及史官以乾度/與太史厯參校古今記注乾度厯殊勝今其術具存時
又并考古今十厯以驗春秋知三統厯之最踈也今具/列其時得失之數又據經傳微旨證據及失閏旨考日
辰朔晦以相發明為經傳長厯諸經傳證據及失閏時/文字謬誤皆甄發之雖未必其得天葢春秋當時之厯
也學者/覧焉
永元十四年待詔太史霍融上言官漏刻率九日增減
一刻不與天相應或時差至二刻半不如夏厯密詔書
下太常令史官與融以儀校天課度逺近太史令舒承
[012-11a]
梵等對案官所施漏法令甲第六常符漏品孝宣皇帝
三年十二月乙酉下建武十年二月壬午詔書施行漏
刻以日長短為數率日南北二度四分而增減一刻一
氣俱十五日日去極各有多少今官漏率九日移一刻
不隨日進退夏厯漏隨日南北為長短密近於官漏分
明可施行其年十一月甲寅詔曰告司徒司空漏所以
節時分定昏明昏明長短起於日去極逺近日道周不
可以計率分當據儀度下參晷景今官漏以計率分昏
[012-11b]
明九日增減一刻違失其實至為疏數以耦法太史待
詔霍融上言不與天相應太常史官運儀下水官漏失
天者至三刻以晷景為刻少所違失密近有驗今下晷
景漏刻四十八箭立成斧官府當用者計吏到班子四
十八箭文多故魁取二十四氣日所在并黄道去極晷
景漏刻昏明中星刻于下昔太初厯之興也發謀於元
封啓定於天鳯積百三十年是非乃審及用四分亦於
建武施於元和訖於永元七十餘年然後儀式備立司
[012-12a]
侯有凖天事幽微若此其難也中興以来圖讖漏泄而
考靈曜命厯序皆有甲寅元其所起在四分庚申元後
百一十四歳朔差却二日學士修之於草澤信向以為
得正及太初厯以後大為疾而修之者云百四十四歳
而太歳超一表百七十一歳當棄朔餘六十三中餘千
一百九十七乃可常行自太初元年至永平十一年百
七十一當去分而不去故令益有疏闊此二家常挟其
術庶幾施行每有訟者百寮㑹議羣儒騁思論之有方
[012-12b]
益於多聞識之故詳錄焉
安帝延光二年中謁者亶誦言當用甲寅元河南梁豐
言當復用太初尚書郎張衡周興皆能厯數難誦豐或
不對或言失誤衡興參案儀注者考往校今以為九道
法最密詔書下公卿詳議太尉愷等上侍中施延等議
太初過天日一度弦朢失正月以晦見西方食不與天
相應元和改從四分四分雖密於太初復不正皆不可
用甲寅元與天相應合圖讖可施行博士黄廣大行令
[012-13a]
任僉議如九道河南尹祉太子舍人李𢎞寺四十人議
即用甲寅元當除元命苞天地開闢獲麟中百一十四
嵗推閏月六直其日或朔晦弦朢二十四氣宿度不相
應者非一用九道為朔月有比三大二小皆疏逺元和
變厯以應保乾圖三百嵗斗厯改憲之文四分厯夲起
圖讖最得其正不宜易愷等八十四人議宜從太初尚
書令忠上奏諸從太初者皆無他效驗徒以世宗攘夷
廓境享國久長為辭或云孝章改四分災異率甚未有
[012-13b]
善應臣伏惟聖王興起各異正朔以通三統漢祖受命
因秦之紀十月為年首閏常在嵗後不稽先代違於帝
典太宗遵修三階以平黄龍以至刑犴以錯五者以備
洪範庶徴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五者来備各以其叙哀平之際同承太初而妖
孽累仍痾禍非一議者不以成數相參考眞求實而汎
采妄説歸福太初致咎四分太初厯衆賢所立是非已
定永平不審復革其弦朢四分有謬不可施行元和鳯
鳥不當應厯而翔集逺嘉前造則喪其休近譏後改則
[012-14a]
隱其福漏見曲論未可為是臣輒復重難衡興以為五
紀論推步行度當時比諸術為近然猶未稽於古及向
子歆欲以合春秋横斷年數損夏益周考之表紀差謬
數百兩厯相課六千一百五十六歳而太初多一日冬
至日直斗而云在牽牛迂闊不可復用昭然如此史官
所共見非獨衡興前以為九道密近今議者以為有闕
及甲寅元復多違失皆未可取正昔仲尼順假馬之名
以崇君之義况天之厯數不可任疑從虛以非易是上
[012-14b]
納其言遂改厯事
順帝漢安二年尚書侍郎邊韶上言世微於數虧道盛
於得常數虧則物衰得常則國昌孝武皇帝攄發聖思
因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乃詔太史令司馬
遷治厯鄧平等更建太初改元易朔行夏之正乾鑿度
八十分之四十三為日法設清臺之候驗六異課效觕
密太初為最其後劉歆研幾極深驗之春秋參以易道
以河圖帝覽嬉雒書甄曜度推廣九道百七十一嵗進
[012-15a]
退六十三分百四十四嵗一超次與天相應少有闕謬
從太初至永平十一年百七十嵗進退餘分六十三治
厯者不知處之推得十二度弦朢不效挾廢術者得竄
其説至永和二年小終之數寖過餘分稍增月不用晦
朔而先見孝章皇帝以保乾圖三百年斗厯改憲就用
四分以太白復樞甲子為癸亥引天從算耦之目前更
以庚申為元既無明文託之於獲麟之嵗又不與感精
符單閼之嵗同史官相代因成習疑少能鉤深致逺案
[012-15b]
弦朢足以知之詔書下三公百官雜議太史令虞恭治
厯宗訢等議建厯之本必先立元元正然後定日法法
定然後度周天以定分至三者有程則厯可成也四分
厯仲紀之元起於孝文皇帝後元三年嵗在庚辰上四
十五嵗嵗在乙未則漢興元年也又上二百七十五嵗
嵗在庚申則孔子獲麟二百七十六萬嵗尋之上行復
得庚申嵗嵗相承從下尋上其執不誤此四分厯元明
文圖讖所著也太初元年嵗在丁丑上極其元當在庚
[012-16a]
戍而曰丙子言百四十四嵗超一辰凡九百九十三超
嵗有空行八十二周有奇乃得丙子案嵗所超於天元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俱超日行一度積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一而周天一匝名曰嵗嵗從一辰日不
得空周天則嵗無由超辰案百七十嵗二蔀一章小餘
六十三自然之數也夫數出於抄曶以成毫氂毫氂積
累以成分寸兩儀既定日月始離初行生分積分成度
日行一度一嵗而周故為術者各生度法或以九百四
[012-16b]
十或以八十一法有細觕以生兩科其歸一也日法者
日之所行分也日垂令明行有常節日法所該通逺無
已損益毫氂差以千里自此言之數無縁得有虧棄之
意也今欲飾平之失斷法垂分恐傷大道以步日月行
度終數不同四章更不得朔餘一雖言九道去課進退
恐不足以補其闕且課厯之法晦朔變弦以月食天驗
昭著莫大焉今以去六十三分之法為厯驗章和元年
以来日變二十事案五行志章和元年訖漢安二/年日變二十三事古今注又長月食
[012-17a]
二十八事與四分厯更失定課相除四分尚得多而又
使近孝章皇帝厯度審正圖儀晷漏與天相應不可復
尚文曜鉤曰髙辛受命重黎説文唐堯即位羲和立禪
夏后制徳昆吾列神成周改號萇𢎞分官運斗樞曰常
占有經世史所明洪範五紀論曰民間亦有黄帝諸厯
不如史官記之明也自古及今聖帝明王莫不取言於
羲和常占之官定精微於晷儀正衆疑祕藏中書改行
四分之原及光武皇帝數下詔書草創其端孝明皇帝
[012-17b]
課校其實孝章皇帝宣行其法君更三聖年歴數十信
而徴之舉而行之其元則上統開闢其數則復古四分
宜如甲寅詔書故事奏可
靈帝熹平四年五官郎中馮光沛相上計掾陳晃言厯
元不正故妖民叛宼益州盗賊相續為厯用甲寅為元
而用庚申圖緯無以庚為元者近秦所用代周之元太
史治厯郎中郭香劉固意造妄説乞與夲庚申元經緯
有明受虛欺重誅乙卯詔書下三府與儒林明道者詳
[012-18a]
議務得道眞以羣臣㑹司徒府議蔡邕集載三月九日/百官㑹府公殿下東
南校尉南靣侍中郎將大夫千石六百石重行北靣議/郎博士西靣戸曹令史當坐中而讀詔書公議蔡邕前
坐侍中西北近公卿與/光晃相難問是非焉議郎蔡邕議以為厯數精微去
聖久逺得失更迭術術無常是以承秦厯用顓頊元用
乙卯蔡邕命論曰顓頊厯術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俱以日月起於天廟營室五度今月令孟春之
月日在/營室百有二歳孝武皇帝始改正朔厯用太初元用
丁丑行之百八十九歳孝章皇帝改從四分元用庚申
今光晃各以庚申為非甲寅為是案厯法黄帝顓頊夏
[012-18b]
殷周魯凡六家各自有元光晃所據則殷厯元也他元
雖不明於圖讖各家術皆當有效於其當時黄帝始用
太初丁丑之元有六家紛錯爭訟是非太史令張夀王
挾甲寅元以非漢厯雜候清臺課在下第卒以疏闊連
見劾奏太初效驗無所漏失是則雖非圖讖之元而有
效於前者也及用四分以来考之行度密於太初是又
新元效於今者也延光元年中謁者亶誦亦非四分庚
申上言當用命厯序甲寅元公卿百寮參議正處竟不
[012-19a]
施行且三光之行遲速進退不必若一術家以算追而
求之取合於當時而已故有古今之術今之不能上通
於古亦猶古術之不能下通於今也元命苞乾鑿度皆
以為開闢至獲麟二百七十六萬歳及命厯序積獲麟
至漢起庚子蔀之二十三嵗竟己酉戊子及丁卯蔀六
十九歳合為二百七十五嵗漢元年嵗在乙未上至獲
麟則歳在庚申推此以上上極開闢則不在庚申讖雖
無文其數見存而光晃以為開闢至獲麟二百七十五
[012-19b]
萬九千八百八十六歳獲麟至漢百六十二嵗轉差少
一百一十四歳云當滿足則上違乾鑿度元命苞中使
獲麟不得在哀公十四年下不及命厯序獲麟漢相去
四蔀年數與奏記譜注不相應當今厯正月癸亥朔光
晃以為乙丑朔乙丑之與癸亥無題勒欵識可與衆共
别者須以弦朢晦朔光魄虧滿可得而見者考其符驗
而光晃厯以考靈曜二十八宿度數及冬至日所在與
今史官甘石舊文錯異不可考校以今渾天圖儀檢天
[012-20a]
文亦不合於考靈曜光晃誠能自依其術更造望儀以
追天度逺有驗於圖書近有效於三光可以易奪甘石
窮服諸術者實宜用之難問光晃但言圖讖所言不服
元和二年二月甲寅制書曰朕聞古先聖王先天而天
不違後天而奉天時史官用太初鄧平術冬至之日日
在斗二十二度而厯以為牽牛中星先立春一日則四
分數之立春也而以折獄斷大刑於氣已迕用望平和
葢亦逺矣今改行四分以遵於堯以順孔聖奉天之文
[012-20b]
是始用四分厯庚申元之詔也深引河洛圖讖以為符
驗非史官私意獨所興構而光晃以為固意造妄説違
反經文謬之甚者昔堯命羲和厯象日月星辰舜叶時
月正日湯武革命治厯明時可謂正矣且猶遇水遭旱
戒以蠻夷猾夏宼賊姦宄而光晃以為隂陽不和姦臣
盜賊皆元之咎誠非其理元和二年乃用庚申至今九
十二歳而光晃言秦所用代周之元不知從秦来漢三
易元不常庚申光晃區區信用所學亦妄虛無造欺語
[012-21a]
之愆至於改朔易元往者夀王之術已課不效亶誦之
議不用元和詔書文備義著非羣臣議者所能變易太
尉耽司徒隗司空訓以邕議劾光晃不敬正鬼薪法詔
書勿治罪臣昭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觀蔡邕之議可/以言天機矣賢明在朝𢎞益逺哉公卿結正
足懲淺妄之徒詔書/勿治亦深盍各之致
太初厯推月食多失四分因太初法以河平癸巳為元
施行五年永元元年天以七月後閏食術以八月其十
二年正月十二日蒙公乗宗紺上書言今月十六日月
[012-21b]
當食而厯以二月至期如紺言太史令廵上紺有益官
用除待詔甲辰詔書以紺法署施行五十六嵗至本初
元年天以十二月食厯以後年正月於是始差到熹平
三年二十九年之中先厯食者十六事常山長史劉洪
上作七曜術甲辰詔屬太史部郎中劉固舎人馮恂等
課效復作八元術固等作月食術並已相參固術與七
曜術同月食所失皆以嵗在己未當食四月恂術以三
月官厯以五月太史上課到時施行中者丁巳詔書報
[012-22a]
可其四年紺孫誠上書言受紺法術當復改今年十二
月當食而官厯以後年正月到期如言拜誠為舎人丙
申詔書聽行誠法光和二年嵗在己未三月五月皆隂
太史令修部舎人張恂等推計行度以為三月近四月
逺誠以四月奏廢誠術施用恂術其三年誠兄整前後
上書言去年三月不食當以四月史官廢誠正術用恂
不正術整所上五屬太史太史主者終不自言三月近
四月逺食當以見為正無逺近詔書下太常其詳案注
[012-22b]
記平議術之要效驗虛實太常就耽上選侍中韓説博
士蔡較榖城門候劉洪右郎中陳調於太常府覆校注
記平議難問恂誠各對恂術以五千六百四十日有九
百六十一食為法而除成分空加縣法推建武以来俱
得三百二十七食其十五食錯案其官素注天見食九
十八與兩術相應其錯辟二千一百誠術以百三十五
月二十三食為法乗除成月從建康以上減四十一建
康以来減三十五以其俱不食恂術改易舊法誠術中
[012-23a]
復減損論其長短無以相踰各引書緯自證文無義要
取追天而已夫日月之術日循黄道月從九道以赤道
儀曰冬至去極俱一百一十五度其入宿也赤道在斗
二十一而黄道在斗十九兩儀相參日月之行曲直有
差以生進退故月行井牛十四度以上其在角婁十二
度以上皆不應率不行以是言之則術不差不改不驗
不用天道精微度數難定術法多端厯紀非一未驗無
以知其是未差無以知其失失然後改之是然後用之
[012-23b]
此謂允執其中今誠術未有差錯之謬恂術未有獨中
之異以無驗改未失是以檢将来為是者也誠術百三
十五月月二十三食其文在書籍學者所修施行日久
官守其業經緯日月厚而未愆信於天文述而不作恂
久在候部詳心善意能揆儀度定立術數推前校往亦
與見食相應然協厯正紀欽若昊天宜率舊章如甲辰
丙申詔書以見食為比今宜施用誠術棄放恂術史官
課之後有效驗乃行其法以審術數以順改易耽以説
[012-24a]
等議奏聞詔書可恂整誠各復上書恂言不當施誠術
整言不當復棄恂術為洪議所侵事下永安臺覆實皆
不如恂誠等言劾奏謾欺詔書報恂誠各以二月奉贖
罪整適作左校二月遂用洪等施行誠術光和二年萬
年公乗王漢上月食注自章和元年到今年凡九十三
歳合百九十六食與官厯河平元年月錯以己巳為元
事下太史令修上言漢所作注不與見食相應者二事
以同為異者二十九事尚書召榖城門候劉洪勑曰前
[012-24b]
郎中馮光司徒掾陳晃各訟厯故議郎蔡邕共補續其
志今洪其詣修與漠相參推元謂分考校月食審己巳
元密近有師法洪便從漢受不能對洪上言推元漢己
巳元則考靈曜旃蒙之嵗乙夘元也與光晃甲寅元相
經緯於以追天作厯校三光之歩今為疏濶孔子緯一
事見二端者明厯興廢隨天為節甲寅厯於孔子時效
己巳顓頊秦所施用漢興草創因而不易至元封中迂
濶不審更用太初應期三百改憲之節甲寅己巳讖雖
[012-25a]
有文略其年數是以學人各傳所聞至於課校罔得厥
正夫甲寅元天正正月甲子朔旦冬至七曜之起始於
牛初乙夘之元人正己巳朔旦立春三光聚天廟五度
課兩元端閏餘差自五十分二之三朔三百四中節之
餘二十九以效信難聚漢不解説但言先人有書而已
以漢成注參官施行術不同二十九事不中見食二事
案漢習書見己巳元謂朝不聞不知聖人獨有興廢之
義史官有附天密術甲寅己巳前已施行效後格而已
[012-25b]
不用河平疏濶史官已廢之而漢以去事分爭殆非其
意雖有師法與無同課又不近宻其説蔀數術家所共
知無所采取遣漢歸鄉里袁山松書曰劉洪字元卓泰/山蒙隂人魯王之宗室也延
熹中以校尉應太史徴拜郎中遷常山長史以父憂去/官後為上計掾拜郎中檢東觀著作律厯記遷謁者榖
城門候㑹稽東部都尉徴還未至領山陽太守卒官洪/善算當世無偶作七曜術及在東觀與蔡邕共述律厯
記考驗天官及造乾象術十餘年考驗日月與象相應/皆傳于世博物記曰洪篤信好學觀乎六藝羣書意以
為天文數術探賾索隱鉤深致逺遂專心鋭思為曲/城侯相政敎清均吏民畏而愛之為州郡之所禮異
 後漢書卷十二

[012-26a]
 後漢書卷十二考證
律歴志中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統歴施行百有餘年○
 臣永祚/按太初元年用太初歴史記歴書具存三統
 之法作於劉歆前書雖備載其説而當時未嘗用也
 此志内章帝詔蔡邕議具有明文無用三統歴之説
日過度月行十五度○推尋文義過字下疑脱一字○
史官以郭日月行○臣召南/按文當作史官以部日月
 行部郭字相近而訛耳
[012-26b]
 
 
 
 
 
 
 
 後漢書卷十二考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