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讀四書叢說 >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四書叢說卷一

  元 許謙 撰

  自天運循環至篇終為第三節

  前段言程子應運而生上接孟子

  後段言補程子而全孔曽之書





[001-1b]
  復性圖















[001-2a]
  隂陽五行相涵圖















[001-2b]
  隂陽五行合下齊有非是先有隂陽後生五行古
人察氣之來徃便立隂陽之名又見流行者有㣲
有甚又立五行之名康節推天地自開闢至於復
闔十有二萬九千六百年爲一元一元之間不過
隂陽來徃而已一元有十二會則子至已會六
萬四千八百年為氣之來爲陽午至亥會六萬
四千八百年爲氣之徃爲隂一元十二會三十運
一運十二世一世三十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
[001-3a]
日一日十二時小而嵗月日時大而元會運世只
一般今於一嵗之氣上易見冬至之日陽氣生於
九泉之下至春則上至地面漸舒布夏而盛秋則
収歛冬而伏藏又復起於九泉矣循環無端以嵗
序則自春始爾一元亦不過如此然則元會運世
嵗月日時之間各有隂陽有隂陽則有五行矣

  木神爲仁火神爲禮金神爲義水神爲智土神爲信
凡言徃來開闔只是說氣然心有理爲之主氣譬
[001-3b]
如舟所以乗載神譬如柂所以運舟者也此所謂神
即理之妙者也大抵說隂陽五行只是說氣而理
自然在其中

  太𤣥木爲性仁金爲性義火爲性禮水爲性智土爲
性信五性本於五行者如此細玩其理無不脗合
鄭康成乃謂水神爲智土神爲信者非是

  天之生人理氣俱到然有此氣故理有所泊是以談
者多是先說氣如中庸章句天以隂陽五行化生
[001-4a]
萬物氣以成形理亦賦焉是也此序却先單說理
然後言氣質又著然字反接葢要見人性本善而
全皆可以爲聖賢却被氣質有偏故受而生者不
等是人皆可以學又不可不學也

  氣稟不齊大約且分四等曰清濁純駁清者智而濁
者愚純粹者賢而駁雜者不肖此以四者不雜兩
端極處言之若清多濁少濁多清少純多駁少駁
多純少或清而駁或純而濁萬有不齊故人之資
[001-4b]
質各各不同

  聰明睿智聖人之資質聰明不專在耳目葢主於心
而言也聴得精審見得明了皆是心上事睿是思
通乎㣲智是知識周徧睿如物格智如知至

  禮智之智性之名睿智之智質之稱

  盡其性是知之到行之極

  天命謂君師天非能諄諄然命之也天理只在人心
天下朝覲訟獄謳歌皆不之堯之子而之舜禹人
[001-5a]
心既歸即知天命歸之矣故孟子曰天與之人與


  治者法制禁令賞善罰惡凡政事施設皆是教者躬
行心得能感化而可推充者也大小學之教固在
其中

  極字本義是屋棟借以爲至高至中之喻今匝角亭
子之棟最可見故曰至極之義標準之名此是聖
人處天位爲父子則極於慈孝爲兄弟則極於友
[001-5b]
恭至於百度萬行一言一動無非天理之正中立
此標準於上然後臣民莫不仰視争趨興起而效
之矣

  舜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命䕫曰命
汝典樂教胄子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大
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教國子弟曰百姓曰鄉萬民
則司徒掌鄉學之教曰胄子曰國子弟而成均又
國學之名則典學主國學之教也

[001-6a]
  三代之隆是專指夏禹商湯武王周公之盛時是言
聖人一代之興必修法度改制作亦因前代之舊
而增益之至周公則大備矣

  王制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后氏
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
學養庶老於左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
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鄭氏註曰上庠右學大學
也在西郊下庠左學小學也在國中王宫之東東
[001-6b]
序東膠亦大學在國中王宫之東西序虞庠小學
也在西郊孔氏疏曰養老必於學者教孝悌也國
老謂鄉大夫致仕者庶老謂士及庶人在官者

  大學  上庠  東序  右學  東膠

  虞   夏   殷   周

  小學  下庠  西序  左學  虞庠

  陳祥道曰四代之學如此而周又有辟廱成均瞽
宗之名記曰天子設四學周之制也葢周之學成
[001-7a]
均居中成均以成性也又曰均其過不及則曰成
均其左東序其右瞽宗此大學也虞庠在國之西
郊則小學也記曰天子視學命有司行事祭先師
先聖焉卒事遂適東序設三老五更之席又曰食
三老五更於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祀先賢於西
學所以教諸侯之德夫天子視學則成均也命有
司行事祭先師先聖即視先賢於西學也所謂祭
於瞽宗者也適東序設三老五更之席即養國老
[001-7b]
於東膠所謂食三老五更於大學者也然則商之
右學在周謂之西學亦謂之瞽宗夏之東序在周
謂之東膠亦謂之太學葢夏學上東而下西商學
上右而下左周之所存特其上者而右學東序葢
與成均並建於一丘之上成均頒學政右學祀樂
祖東序養老更也

  陳氏周學圖

  瞽宗 商之右學周之西學亦謂之瞽宗

[001-8a]
  成均

  東序 夏之東序周謂之東膠亦謂之太學

  朱子曰諸儒皆以養國老者爲太學養庶老者爲小
學葢亦因王制之言而意之耳陳氏說其位置又
與鄭氏諸儒之說不同皆無所考闕之可也

  明堂位曰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
宗殷學也頖宫周學也王制曰天子曰辟廱諸侯
曰頖宫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
[001-8b]
共之項安世松滋縣學記曰學制之可見於書者
自五帝始其名曰成均說者以成性也有虞氏即
學以藏粢而命之曰庠又曰米廩自其孝養之心
𤼵之也夏后氏以射造士而命之曰序以檢其行
也商人以樂造士而命之曰學又曰瞽宗以成其
德也學之音則校校之義則教也至於商先王所
以教者備矣周人修而兼用之内即近郊並建四
學虞庠在其北夏序在其東商校在其西當代之
[001-9a]
學居中南面而三學環之命之曰膠又曰辟廱郊
言其地璧言其象葢假借字也侯國皆立當代之
學而損其制曰泮宫凡鄉皆立虞庠州皆立夏序
黨皆立商校於是四代之學達於天下矣

  項氏周學圖







[001-9b]
  右天子之學即王宫之學諸儒之言不同

  王制諸侯天子命之教然後爲學小學在公宫南之
左大學在郊名曰頖宫長樂陳氏曰諸侯之學小
學在内大學在外故王制言小學在公宫南之左
大學在郊以其選士由内以升於外然後以達於
京故也天子之學小學居外大學居内故文王世
子言凡語於郊然後於成均取爵於上尊以其選
士由外以升於内然後達於朝也

[001-10a]
  右諸侯之學即國都之學







  學記曰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注
曰術當爲遂聲之誤也古者仕焉而老者歸教於
閭里朝夕坐於門門側之堂謂之塾疏曰按書傳
說云七十致仕而退老歸鄉里大夫爲父師士爲
[001-10b]
少師新穀已入餘子皆入學距冬至四十五日始
出學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餘子畢
出然後皆歸夕亦如之上老父師庶老少師漢書
食貨志曰春令民畢出在壄冬則畢入於邑春將
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畢出然
後歸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斑白不
提挈陳祥道禮書曰坐上老庶老於此所以教之
學也坐里胥鄰長於此所以教之耕也 疏又曰
[001-11a]
六鄉舉黨六遂舉序則餘閭里以上皆有學可知
鄭注州長云序州黨之學注鄉飲酒義云庠鄉學
也此云黨有庠是鄉之所居黨爲鄉學之庠不别
立序凡六鄉之内州學以下皆爲庠六遂之内縣
學以下皆爲序又曰黨有庠疑夏殷禮也

  右鄉天子之制百里爲近郊有六鄉二百里
爲逺郊有六遂大國三鄉三遂次國二鄉二
遂小國一鄉一遂尚書傳曰百里之國二十
[001-11b]
里之郊七十里國九里之郊五十里國三里
之郊 按上注疏所言則閭里以上凡鄉州
黨族遂縣鄙酇皆有學但閭里之塾爲小學
餘皆大學也

  大戴禮曰王子八嵗出就外舎學小藝履小節束髮
而就大學白虎通亦曰八嵗入小學十五嵗入大
學尚書大傳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適子十
有三年入小學二十入大學又曰嵗事已畢餘子
[001-12a]
皆入學年十五入小學十八入大學 按大戴禮
是王子入學嵗數書傳前說是公卿大夫元士之
子入學嵗數遲速不同程子只據大戴禮酌中爲
定朱子從之

  灑掃應對進退是其所行故教其節六藝非㓜少能盡
行故教誦其文灑者播水於地以浥塵掃者運帚
於地以拂塵也 實水於盤攘袂及肘堂上播灑
室中握手灑之節也如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
[001-12b]
箕上以袂拘而退以箕自鄉而扱之如拚席不以
鬛執箕膺擖又如凡拚之紀必由奥始俯仰罄折
拚毋有徹之類是埽之節也扱音吸   拚
弗運反鬛力輒反帚也擖又作揲舌也並以涉反
執箕以舌自鄉也 如先生問焉終則對如長者
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又如長者不及毋儳言毋
勦說毋雷同之類應對之節也 如見父之執不
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如侍坐於君子
[001-13a]
請見不請退君子欠伸運笏澤劔首還屨問日蚤
莫請退可也之類進退之節也

  禮謂五禮吉禮祭天神祀地祇享人鬼之禮凡十有
二凶禮喪荒弔禬恤凡五賓禮朝宗覲遇會同問
視凡八軍禮師均田役封凡五嘉禮飲食婚冠賓
射饗燕脤膰賀慶凡六 樂謂六樂雲門黄帝樂
大咸堯樂大㲈舜樂大夏禹樂大濩湯樂大武武
王樂 射謂五射白矢謂矢貫侯過見鏃白參連
[001-13b]
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剡注羽頭高鏃低去
剡剡然襄尺謂臣與君射立讓君一尺而退井儀
謂四矢貫侯如井之容儀剡矢冉反襄者讓也
御謂五御鳴和鸞和在式鸞在衡升車馬動則鸞
鳴鸞鳴則和應逐水曲謂隨逐水勢之屈曲而不
墜水過君表謂若毛詩傳云褐纒旃以爲門間容
握驅而入擊則不得入是也舞交衢謂在交道而
車旋應舞節逐禽左謂御驅逆之車逆驅禽獸使
[001-14a]
左當人君以射之 書謂六書象形謂日月之類
象形體爲之會意謂武信之類止戈爲武人言爲
信會合人意也轉注謂考老之類連類一首左右
相注指事謂上下之類假借謂令長之類一字兩
用諧聲謂形聲一也江河之類皆以水爲形工可
爲聲 數謂九數方田以御田疇界域粟布以御
交質變易衰分以御貴賤廩稅少廣以御積羃方
圓商功以御工程積實均輸以御逺近勞費盈朒
[001-14b]
以御隱雜互見方程以御錯揉正圓勾股以御高
深廣逺衰初危反廩力錦反羃莫狄反朒女六反

  天子元子將繼世有天下衆子將封國爲諸侯以至
二字包諸侯在其中諸侯元子將繼世有國衆子
將爲大夫公卿大夫元士適子皆將繼世有禄位
不問賢愚皆必當學若公卿大夫元子之衆子則
與凡民同擇俊秀入大學焉

  漢有秀才士之美稱也北史萬人之俊曰秀凡俊秀
[001-15a]
只是人才出衆之名

  次第言小大入學之年節目言小學之節文大學之
八條目

  心得不是知得是此身體道而行理融神會契合之
妙者所以著在躬行之下

  日用如飲食起居皆是彛倫只是五者之常倫
性分是從天理大原頭分來底職分是現處地位君
臣父子長㓜朋友隨事合當做底

[001-15b]
  陵小山也夷平也陵夷言丘陵斜陁漸漸與地夷平
教化漸廢至於無類如此

  誦傳先王之法兼大小學言之傳是傳之當時與下
詔後世對說

  支者木之末流者水之末餘者食之末裔者衣之末
支流餘裔却是止把水與衣二者來比謂支分之
流餘末之裔也

  規模節目以三綱八條對言則三綱爲規模八條爲
[001-16a]
節目謂八條即三綱中事也獨以八條言之則平
天下爲規模上七條爲節目平天下是大學之極
功然須是有上七條節節做工夫行至於極然後
可以平天下

  俗儒是害於内者異端是害於外者凡非聖人之道
而别立異論者皆異端此是總名虚無寂滅又是
其中目之大者老氏以無爲道而其用專以清浄
爲宗釋氏以萬物皆空然後見其本性而以寂滅
[001-16b]
爲期聖學止是五常人倫一切都是實事全然相
反戾 權變詐也謀隂計也術數小道智數也百
家各自立意持論人人不同諸子小說是也衆技
隂陽卜筮醫藥種樹雜藝是也一切就功名者專
以功利惑世百家衆技又以新竒詭異禍福射利
之說誣民所以人皆眩瞀奔趨之不暇是故沈迷
汨没不復知仁義之歸是充塞而不能行也雜出
乎其間是俗儒異端之間葢老釋二教雖皆正道
[001-17a]
然其立言高逺又無塵俗勢利之趨故被他立得
根基牢若可與正道角此外則必須依傍以成說
故必出乎二者之間 漢藝文志權謀家兵法也
數術家天文歴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也方技家
醫藥之類也此序葢用彼名而所該者或廣

  如月之晦如目之盲如氣之否如川之塞晦盲言不
明否塞言不行

  反覆是輾轉愈深而不可去底意沈如物没於水而
[001-17b]
不可浮痼如病着於身而不可愈

  戰國以來固是治少亂多然五季五十三年間五易
代八易姓于時天下分裂爲十餘國争地殺人無
日無之至於弑父弑君簒攘傾奪權譎變詐無所
不有人倫盡喪天理消亡自古以來未有甚於此
時故曰季世

  治休美而教詳明

  表而出之章而顯之

[001-18a]
  指歸趣向趣言其始歸言其終

  私淑者私善於人孟子不得爲孔子之徒而私善於
再傳之子思朱子不得爲程子之徒而私善於三
傳之李氏此私淑字最切

  經

  經一章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及下逆順兩言八條
目共四十三字先王立學教人之法其餘皆孔子
發明之言看三在字及古之字可見

[001-18b]
  凡言道有二意天理氣化運行不息者謂之道人由
義理而行亦謂之道聖人贊易多言天之道餘經
中所言皆是言人所行之道也此大學之道又非
二者之謂却是言大學中教人修爲之方爾如君
子深造之以道之道

  凡言德亦有二意得天理而存於心者德也行道有
得於心亦德也此明明德字就得處言則是上一
意及加明明之功而有得於己然後有下一章

[001-19a]
  人之初生稟天地之氣以爲形稟天地之理以爲性
理無有不善則其性亦皆善所謂德也以其虚靈
而能具萬物之理而可應萬事故謂之明德氣則
有清濁純駁之不同得清者爲智得濁者爲愚純
者爲賢駁者爲不肖此朱子所謂氣稟所拘及其
有知又爲物欲牽引於外内有私意逐物而起此
朱子所謂物欲所蔽也氣稟所拘就有生之初言
之物欲所蔽就有知之後言之因此二者所得之
[001-19b]
明德竟被昬昧學者當慿開𤼵磨瑩之功變化其
氣質消去其物欲使此德復明此明明德之意人
之生同此理與我無異既自明德又當推以及人
使亦如我之用功明其德此新民之意

  天以善理賦人而人受之存於心者爲性故性字從
心生是有此心即有此理也得此性存於心其體
則盡具萬物之理其用則可應天下之事故謂之
德然性是單說理德是就汨在氣上處說故如此
[001-20a]
光明洞徹縱横妙用應物無窮不可雜氣言之然
不可離氣言之葢此理撘在正通氣上方能如此
明若撘在物之偏塞氣上如何會具衆理應萬事
是故不可離氣言之也但不可道明德是氣耳此
要體認

  三句故是大學之綱領分而推之則上一句爲下兩
句之總綱領下一句爲上兩句之標的明德新民
雖兩事對舉而新民亦是明德中事

[001-20b]
  知止謂知至善所在定以理言静以心言安以身言
慮以處事言得謂得其所止

  定静安屬知慮得屬行定静在事至之先安在事至
之際慮在處事之時得在應事之後静如不惑安
如不動心朱子以不惑解不動心固若一般今且
借此分開體認二節静是明物理各見有定向後
其心自然無紛擾故曰如不惑安是事來之時素
有以應之如俗語不手忙脚亂故曰如不動心看
[001-21a]
孟子論北宫黝孟施舎曾子皆是就臨應事上說
此安字與朱子所言畧有不同然亦不妨通意

  試審思之

  物即事也事即物也物有形而事無迹故互舉就明
德新民以己對人言故曰物五者是一事之始終
故曰事

  朱子語録曰對言則事是事物是物獨言則兼事在
其中如仁者不過乎物所謂物亦只是事

[001-21b]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此處上明字又與篇首上明
字稍不同此謂推明明明德之道於天下下明徳
字句章篇首明明德三字章句使天下之人使字
體貼上明字意

  不曰欲平天下先治其國而曰明明德者是要見新
民是明德中事又見新民不過人各明其德而已

  凡言必先而后固是謂欲如此必先如此既如此
然後如此然而致知力行並行不悖若曰必格盡
[001-22a]
天下之物然後謂之知至心知無有不明然後可
以誠意則或者終身無可行之日矣聖賢之意葢
以一物之格便是吾之心知於此一理爲至及應
此事便當誠其意正其心修其身也須一條一節
逐旋理會他日凑合將來遂全其知而足應天下
之事矣

  八條目前段自下說上者明明德新民工夫後段自
上說下者止至善之功效

[001-22b]
  格物致知以知言誠意以下以行言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此本字舉身而言上該誠意正
心下對家國天下厚謂家薄謂國與天下家者父
子兄弟夫婦所在固所當厚國與天下皆推此以
接之故當薄其勢自然如此此非是教人薄於
逺正是教人厚於近也君子之學只是要明得分輕
重之分既明則家厚而國薄自不容已

  章句人之所得乎天原明德之所從來虚靈不昧解
[001-23a]
明字具衆理應萬事解德字虚靈正說不昧反說
作一貫看下惟虚故靈虚是體靈是用惟虚靈故
不昧虚靈是體不昧是用惟虚靈不昧故能具衆
理虚靈不昧是體具衆理是用惟其具衆理故能
應萬事具衆理是體應萬事是用又分看惟虚靈
故能具衆理惟不昧故能應萬事人之所得至萬
事者也是明德正訓下三轉却是說上明字但爲
氣稟至有時而昬原其所當明然其本體至未嘗
[001-23b]
息者証其所可明下言明之之方復其初言明之
之效

  氣稟是内根物欲是外染氣稟濁駁有㣲甚則物欲
所染有淺深明明德是要變化氣稟消除物欲氣
稟已一定物欲則日增用功者但要隨時隨事止
遏物欲使不行開廓氣稟使通暢是皆開𤼵吾本
有之光明所能至

  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即是義理極處即
[001-24a]
中必至於是是不可不及不遷是不可過

  事理當然釋善字極釋至字

  修身以上至新民之事結八條目前節工夫而上至
於明徳新民三綱物格知至至所止之序結八條
目後節效驗上貫知止能得五句而總於止至善
之綱

















[001-24b]
  三綱領八條目圖









[001-25a]
  止於至善









[001-25b]
  本末圖















[001-26a]
  傳首章

  康誥曰周武王封弟康叔於衛而告之之書克明德
言文王之能明其德也曾子引之解明德克字有
力明字即上明字德字包明德字

  太甲湯孫之名湯崩太甲立不明伊尹作書以告之
史官題曰太甲顧諟天之明命言湯之德也亦引
之釋明明德顧諟上明字明命即明德就天付予
處說謂之明命就人得之而言謂之明德

[001-26b]
  顧諟動静皆顧一息之頃一事之毫末放過便不是
顧天之明命雖是就付與我處言然此明命即是
萬物之理在裏面故於應事處才有照管不到便
暗損了此明命

  帝典即堯典克明峻德史官賛堯之德亦引釋明明
德峻德即明德

  第一節平說明明德第二節是明明之功學者全當
法此而用功第三節言明其德以至於大此明明
[001-27a]
德之極功皆自明也雖結上文自字有力明德須
是自去明之方可

  傳二章

  古人沐浴用盤盛水以杓取水澆身以杅承之茍訓
誠猶今人言果能真能此一節自新即明明德之


  日日新是接續意又日新是無間斷不己意

  第二節文公以新民爲自新之民葢民心皆有此善
[001-27b]
才善心𤼵見便是自新之機因其欲新而鼓舞之
作字是前新字意新民工夫只是推充感化兩事
明明德於上則感而自新又因其自新之機推其
有餘而引導勸掖之則民德日新矣

  第三節周雖舊邦文王明明德而及於民政教日新
初受天命

  日新一節言自新接上明明德作新民是新民工夫
其命維新言新民功效第四節無所不是指言明
[001-28a]
明德新民兩事用其極言兩事皆止於至善下接
至善傳

  此章釋新民而章内五新字皆非新民之新盤銘以
自新言康誥以民之自新言詩以天命之新言然
新民之意却於中可見

  傳三章

  王者所居地方千里謂之王畿王者所自治王畿居
天下之中四方之人環視内向皆欲歸止於其地
[001-28b]
猶事中各有至善之理人當止之也

  緝熈與敬止是文王作聖功用緝熈是接續光明謂明
德常明無時止息而又敬而行之則事事得其當
而止於至善也緝熈體上敬止用上言爲人君以
下是曾子之意言文王止於至善者如此君臣父
子交是事仁敬孝慈信是五者之則即至善也此
五者人倫之大故曾子提出言之天下事無大小
皆有至善所以貴於窮理而力行

[001-29a]
  五止是曾子就文王之德之實而言使學者效之亦
無不敬而止於至善也如文王之視民如傷𤼵政
施仁必先於矜寡孤獨無凍餒之老罪人不孥之
類止於仁也崇侯譖文王欲叛紂怒囚之羑里文
王嘆曰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
可以不忠豈有君而可叛乎及既釋之乃率殷之
叛國以事紂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止
於敬也禮記言文王爲世子事王季之節及言文
[001-29b]
王之祭事死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
稱諱如見親如欲色然止於孝也君子慈其子莫
大於教之使成聖賢之德文王之子武王周公爲
聖人康叔封耼季載爲賢者畢公召公亦以爲文
王子則止於慈可見矣文王治岐耕者九一仕者
世禄平虞芮之田而歸者四十餘國又如文王伐
崇三旬不降退修教而復伐之因壘而降又如汝
墳詩言魴魚頳尾王室如燬雖則如燬父母孔邇
[001-30a]
則止於信可見矣

  淇澳之詩美衛武公之德也此節工夫全在切磋琢
磨四字上章句謂治之有緒而益致其精治之有
緒謂先切琢而後可磋磨循序而進工夫不亂益
致其精謂既切琢而又須磋磨求其極至工夫不
輟切磋曾子以喻學是就知上說止至善講習討
論窮究事物之理自淺以至深自表以至裏直究
至其極處琢磨曾子是就行上說止至善謂修行
[001-30b]
者省察克治至於私欲浄盡天理流行直至是處
瑟兮以下皆以效言瑟兮僴兮曾子謂恂慄是德
存於中者完赫兮喧兮曾子謂威儀是德見於外
者著

  賢親樂利金先生曰賢其賢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崇其德也親其親者敬其所尊愛其所親象其賢
也樂其樂者風清俗美上安下順樂其遺化也利
其利者分井受廛安居樂業沐其餘澤也

[001-31a]
  邦畿一節言物各有當止之地只平說止字綿蠻一
節言知止穆穆一節言止於至善淇澳一節言明
明徳止至善於戲一節言新民止至善

  章句丘隅岑蔚之處是山岑銳蓊蔚之地岑銳則網
羅弓矢不可到蓊蔚則鷹隼不可及可謂知其地
之善而止之

  朱子註文王之詩曰緝續熈明亦不已之意言穆穆
然文王之德不已其敬如此註載見俾緝熈于純
[001-31b]
嘏曰使我得繼而明之以至于純嘏也注敬之學
有緝熈于光明曰續而明之以至于光明而注此
則曰緝繼續也熈光明也或問曰繼續光明自無
不敬而所止者莫非善也以三詩之註例之則此
熈字非指光明也乃緝之熈之是繼續之光明之
也其重在敬字謂緝熈其敬而自然止至善也二
詩言緝熈純嘏緝熈光明而此詩則緝熈其敬也

  精是明白之至理指五事而言㣲是五事中纎悉之
[001-32a]
事及毎事之間曲折㣲隱處

  推類盡其餘推君臣父子國人之類而知其餘有夫
婦兄弟之倫推仁敬之類知其餘有夫義婦順兄
友弟恭之則又推凡天下之萬物衆事亦莫不有
至善之所在

  嚴密是嚴厲縝密武毅是剛武强毅曾子以恂慄釋
瑟僴而朱子謂恂慄者嚴敬存乎中金先生謂所
守者嚴密所養者剛毅嚴密是不粗疎武毅是不
[001-32b]
頽惰以此輾轉體認則瑟僴之義可見宣著盛大
字四字兩義總解赫喧二字

  講習討論是一串說省察克治是兩節既講之又重
習之復討論之言之轉密省是内自警省察是密
察精詳此求已有未善也克者勝去治者平之此
去其不善以從善也

  饒雙峯曰咏嘆言其詞淫佚言其義淫佚者意味溢
乎言詞之外也

[001-33a]
  傳四章

  聴訟是新民之末節治國平天下豈專在聴訟乎況
齊家一條聴訟更用不着古人言語不急迫雖是
解經亦偶取聖人兩句來說一事以爲例爾此章
當自下看上從大畏民志起聖人言爲人上而聴
斷獄訟得其平我亦與衆人無異然爲治者致民
有所訟方爲之剖斷亦末矣必使民皆無可訟之
事乃得其本也此語有未𤼵之意故曾子引之而
[001-33b]
續以明之其意葢曰何以使民無訟葢上之人能
使無情實之人不敢盡其虚誕之辭天下事是非
自有一定爲人不肯認已之非而妄與人争故致
訟及至訟庭亦以非爲是用虚妄誕謾之辭强辯
力争以惑上聴上之人爲其所誑而亂事之真是
非則人無所忌憚訴訟者紛然而起無實之言既
不行則無訟矣又言何以使無情者不得盡其辭
必大有以畏服民之心志然後可然此句猶是歇
[001-34a]
後語不曾說破何以使民志服是使讀者自思其
實德明辨可服人心此謂知本一句只是結聴訟
之本不是結凡新民之本詳讀可見

  聴訟是新民一端新民末也然須有其本本即明明
徳也我之德既明則自能服民志而不敢盡其無
實之言凡人争訟必有一直一曲只是爲聴訟者
可欺雖理屈者也敢來争若聴訟者徳既明則人
自不敢欺人既不可欺其上則不敢爲惡不敢飾
[001-34b]
非而民德亦新自然無訟可聴如虞芮争田不敢
履文王之庭是文王之德大畏民志自然無訟

  傳五章

  此謂知本饒雙峯云知本只是物格二字之誤知
字彷彿與物字相類本是從木亦是格字偏旁此
說亦有意思若如此則兩句總是格物致知章語
句爾不必作衍文

  大學在禮記中其次第錯亂不齊程子曾正之而未
[001-35a]
盡朱子重正之而爲經傳其餘傳與經相合皆有
條理惟格物致知無傳而大學工夫始於格物若
無傳則格物無用功之方朱子取程子之意爲格
物致知傳致知格物是推極我之心知在窮究事
物之理只是一意但在我在物不同耳所以只作
一傳不分爲二

  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是先解致知即是
格物一事見在字意明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
[001-35b]
下之物莫不有理是推知與理之原惟於理有未
窮故其知有不盡是言氣稟拘物欲蔽者不可不
致格大學始教是言大學教人以格物致知爲始
是大學用功起頭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
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此正是格物用功
處但只把致格兩事統說在裏推極我之心知在
窮究事物之理格物之理所以推致我之心知用
力之久一旦豁然貫通是言格物本是逐一件窮
[001-36a]
究格來格去忽然貫通如知事人之理便知事鬼
之理知生之理便知死之道又如曾子聞一貫之
說便說出忠恕來葢事雖萬殊理只是一曉理之
在此事如此便可曉理之在彼事亦如此到此須
有融會貫通脫然無碍如氷消雪釋怡然渙然處
格物工夫至此方極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是言
格物於一事之中須推得到底透徹全無疑碍方
是然後又去格一物不可於一事之中做半節工
[001-36b]
夫了便且住譬如看文字且於一章中窮究其訓
詁辭語㫖意隱㣲處無不洞曉了然後看第二章
此是一物中表裏精粗無不到事事如此詳細是
衆物表裏精粗無不到天下事物至多固不可件
件窮格但格得物多後不揀見甚麽物來只把這
道理格將去自然貫通文公曾把破竹譬喻大意
謂初破時逐節破數節之後一節節開去更無凝
滯此喻最切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全體即前
[001-37a]
具衆理大用即前應萬事程先生教人格物有三
事或讀書講明義理或論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
或應接事物而處其當否文公取在格物致知或問
中然三事又當以讀書爲先

  表裏精粗事事皆有且如子之事親其道當孝此是
表如孝經一書之中有許多節目又諸書言孝節
目不一此是裏粗是節目中之所當然謂其間事
爲禮節也精是節目中之所以然謂事爲禮節中
[001-37b]
之至理也

  此章須兼看或問

  傳六章

  誠意只是着實爲善着實去惡自欺是誠意之反毋
自欺是誠意工夫二如是誠意之實自慊是自欺
之反而誠意之效慎獨是誠意地頭

  欺慊皆言自是意之誠不誠皆自爲之自欺者適害
己不自慊者徒爲人曾子以毋字禁之使人凜然
[001-38a]
一知所戒又以二如字表之使人知所趨

  惡惡臭好好色人人皆實有此心非僞也二如字曉
學者當實爲善去惡若惡惡臭好好色之爲也此
二句作兩層看

  前慎獨以心言後慎獨兼所處言

  潤身體胖含修身意

  此章第一節誠意正義二節誠意之反三節惡誠中
形外四節善誠中形外

[001-38b]
  誠意是致知以後事故章句曰知爲善以去惡而心
之所發有未實也

  茍且是去惡不決徇外是爲善非爲己也

  章句於經云意者心之所𤼵𤼵如言初動處又於慎
獨云審其幾幾亦是初動處此固言心纔動便要
實然心以體統言意即是心發而應事處初動固
要誠應事至於終亦要誠若只是初𤼵人未知時
要誠及至事形之後却不必誠可乎慎獨而謂之
[001-39a]
審其幾者是一動便須誠其實直至事之終首尾
皆誠不然則𤼵已形見了此時於工夫却何所屬
又不可入正心之目也下文言小人閒居爲不善
無所不至則是著於事爲明矣而亦曰慎獨又十
目手所視指及潤身體胖皆歸之誠意則意字相
關前後始終可謂分曉

  銷沮閉藏銷沮出於無心閉藏却是用意大凡爲惡
亦是有此氣充此惡念行出此小人平時可謂張
[001-39b]
主爲是他已曉得惡不可爲故見君子之專爲善
者一時慚愧前張主之氣銷沮自不可留於是暫
爲善以閉藏不善厭鄭氏讀爲黶注閉藏貌朱子
加銷沮字是閉藏之原若不銷沮則不肯閉藏也
陸氏有烏斬烏簟兩音說文歐減反釋曰中黒也
正是暗晦意思今宜讀從烏斬

  用力之始言致知用力之終言誠意序不可亂謂致
知然後誠意功不可闕謂致知又不可不誠意

[001-40a]
  傳七章

  有字當重讀忿懥恐懼好樂憂患四者是人不可免
者但不可有之於心若一事有之於心則應他事
皆不合理即是心不得其正

  集義心不可有一物外面酬酢萬變都只是隨分限
應去都不關自家心事纔繫於物心便爲其所動
所以繫於物者有三或是事未來而自家先有這
箇期待底心或事已應過去了又却長留在胷中
[001-40b]
不能忘或正應事時意有偏重這都是爲物繫縛
愚按朱子說此三箇有所可謂推明詳盡子莫執
中事未来之有所也莊周縁督應事際之有所也
顔子不遷怒事過後不有所也

  事未來不可有意事已徃不可留心

  忿懥四者情也中庸言喜怒哀樂禮運言喜怒哀懼
愛惡欲皆是情之名聖賢隨事提出告人所以不


[001-41a]
  前言心不正是心雖在所應事上而情之用不當或
以怒應當喜者或以樂應當哀者後言心不在是
心不在所應事上謂身心全不相關所以前節便
要察後節便當敬

  雙峯謂心不正以義理言心不在以知覺言

  大率忿恐好憂四字稍輕下四字尤重此章兩節說
正心正心後節說修身

  四者心之用固人所不能無專是有所二字爲重事
[001-41b]
來感此心隨其輕重大小以理應之而適於中事
既徃則此心便消釋如此則不是有所事來動此
心被他著得重則應之亦重如忿至於懥恐至於
懼好至於樂憂至於患此是有所或固滯於心而
以忿懥應當喜者以好樂應當憂者亦是有所葢
四者便是喜怒哀樂但喜怒哀樂是平說此稍不
同忿懥怒也但忿是怒之暴懥而怒而有恚結意
好樂則喜與樂也但好樂字有力而近於欲恐懼
[001-42a]
憂患皆哀之類也但恐而至懼憂而至患皆有過
當意金先生謂此四者重累其辭即是情之勝而
滯之深也朱子用欲動情勝字葢欲動是事來之
初情勝是應事之際若此事已徃情猶留滯移以
應他事而不當亦情勝也

  葢意誠以下言誠意然後能正心然或以下言既誠
意又須正心

  傳八章

[001-42b]
  親愛賤惡畏敬哀矜敖惰本十事以其意思相似作
五句親愛畏敬哀矜是好上事敖惰賤惡是惡上
事此十事亦日用常行必不可去者但不可偏一
偏則非好惡之正

  金先生曰敖惰只是常情之所忽如卑㓜婢妾之類
若一向偏而忽之則亦有不知其善之弊又曰前
四事是心上失故在正心章此五事在事上失故
在修身章

[001-43a]
  誠意章正言工夫又反復言其弊正心修身兩章皆
是反說其病𦂳要工夫即在誠意既誠則所行都
是善是善一邊事但恐遇事時又有未盡善又要
逐節關防

  傳九章

  孝弟慈三字是自修身上說來以求齊家之原人自
能盡孝弟慈之道推之治國便是事君事長使衆
之道

[001-43b]
  保赤子是父母愛子之心如保者是言君養民亦當
如父母之保赤子赤子不能言父母保之雖不中
不逺況民之能言而意易曉者所欲與之聚之所
惡勿施雖不中民之心亦不逺矣前言孝弟慈而
此獨就慈上言者葢治國是上之撫下故專就愛
民處說

  仁讓必一家方能一國化貪戾只一人便能一國亂
至於僨事又只在人之一言以此見爲善難爲惡
[001-44a]
易不可忽如此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一句只就桀紂上說桀
紂雖惡其出令亦未嘗不善只是民不從而從其好

  藏乎身不恕是存乎身者無可推之道

  孝弟慈而爲事君事長使衆之道是善底不出家而
成教於國仁讓貪戾而國皆從是善惡兩端不出
家而成教於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繼一家
仁讓一國仁讓而言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繼
[001-44b]
一人貪戾一國作亂而言

  宜其家人詩中本言女子能宜家曾子引此以明學
者德化行於閨門之内而使女子能宜家進一層
說第三引詩而言父子兄弟足法亦是我之威儀
全無差忒誠心德化感格上下而父子兄弟之慈
孝友恭皆可爲天下法然後民法之也

  三引詩自内以至外婦人女子最難於化而夫婦之
間常人之情最易失於動不以正化能行於閨門
[001-45a]
則德盛矣故引詩言夫婦爲首而兄弟次之總一
家言者又次之

  治國平天下一曰感化一曰推充已有德人感而化
於善者上也推此道而充廣者次之然人不能盡
化而所觀感者亦未必盡天下之事故須有禮樂
政教使人有可效之法是以大學中皆具此二義
此章章首至成教於國是化三所以是推保赤子是
就慈所以使衆一條上說是推仁讓一節是化帥
[001-45b]
天下一節是化有諸已無諸已是推三引詩是化

  傳十章

  此章分作四節看自章首至失衆則失國爲一節自
是故君子先慎乎徳至不善則失之爲一節自楚
書至驕泰以失之爲一節自生財有大道至篇終
爲一節四節中又分爲小段看

  第一節專反覆言絜矩分五段

  第一段老老㓜㓜恤孤是直從齊家上說來即前
[001-46a]
章孝弟慈也老老長長恤孤是上之人能盡此則
足以感於下興孝弟不倍是下民觀其上而化之
好善惡惡人心所同故上之人盡孝弟慈而民便
興起可見人同有此明德而易化矣則上之人凡
所好惡民無不同者然天下之大兆民之衆須有
規矩制度使各守其分以遂其孝弟不倍之心而
不拂其好惡之情然後可不然則上下無節不能
均平齊一也是以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品量位置
[001-46b]
以爲之限則天下無不平矣故有絜矩之道上三
句是化絜矩是推

  九章言孝弟慈十章亦言孝弟慈九章是推充是
正說孝弟慈者修身也所以齊其家推而治國者
也十章是感化是𤼵凡說上之人孝弟慈下之人
便能如此則是凡上之人所欲得者下之人皆所
同欲既爲人上而境内匹夫匹婦不獲自盡則無
以成治平之功然而地大民衆必有規矩法制然
[001-47a]
後可以周徧而公平故須度義以處之故曰是以
君子有絜矩之道平天下之道在絜矩絜矩之原
在識其端而推己耳所推者只是好惡兩面在上
者己之好惡無不得則使人人各得其好惡至於
大小高下厚薄則隨人所當得之分

  矩以器言即木匠之曲尺也以義言則方也總言
則用曲尺以度方絜矩只是度義兩字

  第二段專釋絜矩之義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自守
[001-47b]
所當得之分不侵越出外上之人如此則下民化
之亦循其矩而不敢侵其外也

  且如君十卿禄爲君者但於十分之外多有所取
若不損百官便是損於民我所得既多他所得必
少此即是不能絜矩凡事皆是如此

  第三段言上之人能如愛子之道愛其民則下民
愛其上如愛父母然愛民之道不過順其好惡之
心而已大約言之民所好者飽煖安樂所惡者飢
[001-48a]
寒勞苦使民常得其所好而不以所惡之事加
之則愛民之道也

  此段言能絜矩之效

  第四段南山詩家父所作其首章曰節彼南山維
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
國既卒斬何用不監赫赫顯盛也師太師三公惔
燔也談言也卒盡也斬絶也監視也上兩句興兼
比體下六句賦體言截然高大之南山維見其石
[001-48b]
之巖巖然比赫赫然尹氏居太師之位乃下民之
所瞻望者今乃暴虐無道下民憂之其心如火焚
惔憂之極而不敢安處也甚而至于不敢相戲言
語可謂極矣如此則國家既已終至斬絶汝何不
監視之乎此家父知下民困于尹氏之虐而爲此
詩也大學只引上四句則下四句意亦在其中凡引
詩書皆是斷章取義此處却當兼下文㸔方見分明
言爲人上者赫然如此
則當謹絜矩之道不可稍有所偏偏則爲天下僇
[001-49a]
此段言不能絜矩之害

  第五段引文王詩言殷家未失衆之時則能配上
帝既失衆之後則不能配上帝矣當監視之而知
天之大命不易得也命之易即喪師而不配上帝
也下得衆言未喪師失衆言喪師也

  此段結上文兩段得衆得國結能絜矩之效失
衆失國結不能絜矩之害

  第二節言爲人上者明德爲本而財用爲末財固是
[001-49b]
國家所必用而不可無者但當修德爲本絜矩而
取於民有制中分五段

  第一段君子先慎乎德至此有用言德明而人服
有土而有財

  第二段德者本也至施奪言當修德而絜矩取民
財有制

  第三段財聚財散兩句財聚民散言不能絜矩取
於民無制之害財散民聚言能絜矩取於民有制
[001-50a]
之利散財不是要上之人把財與人只是取其當
得者而不過葢土地所生年年只有許多數目上
取之多則在下少

  第四段言悖貨悖四句又以言之出入比貨出入
不能絜矩取於民無制之害

  第五段引書以結之與前文王詩相應

  第三節言用人葢治天下之要專在於用善人故也
中分七段

[001-50b]
  第一段引楚書楚王孫圉聘於晉趙簡子問曰楚
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簡子曰其爲寳也幾何曰
未嘗爲寳楚之所寳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
事於諸侯使無以寡君爲口實又有左史倚相能
通訓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獻善敗於寡君使寡君
無忘先王之業又能上下說於鬼神順道其欲惡
使神無有怨恫於楚國曾子取其意而言金玉不
當寳惟當寳善人

[001-51a]
  第二段語見檀弓葢重耳出亡在外而有父喪秦
穆公使人弔之意欲使之争國而舅犯之言如此
大學引之其意若曰豈惟不寳金玉至於國家之
利亦非所寳而惟寳人也

  此兩段承上内德外財之意而起下用善人之


  第三段引秦誓專言爲政者好惡之公私此段又
當分作兩截看尚亦有利哉以上是一截以下是
[001-51b]
一截毎截當段作三人

  休休中心樂易之意有一个臣其心誠一樂易而
能容物者此以在上爲政者言有技以才言彦聖
以德言上面斷斷休休之人見下有才有德者則
能舉用而容之便可興國家而利及子孫衆民此
一截言能絜矩而以公心好人下截人之有技上
自然含斷斷休休之反之意謂有一个臣其心僞
雜傾躁而不能容物者見有才者妬之有德者阻
[001-52a]
之使不得進既不能容引善人則惡人進以敗其
國家而不能保子孫衆民此一截言不能絜矩而
以私心惡人

  第四段言能絜矩而惡惡得其正所謂放流則放
流上文媢嫉蔽賢之人朝廷之上惡人既去則善
人方得通下又以仁人總結之言能絜矩者也
第五段言絜矩而薦賢當速退不肖當逺

  第六段言不能絜矩而好惡之反

[001-52b]
  第七段以得失結之忠信善人也驕泰惡人也忠
信則能絜矩者也驕泰則不能絜矩者也此節雖
主用人言然爲君者自忠信則能用忠信之人其
原又在上

  章句謂三言得失而語益加切葢第一得失以人
言之第二得失以事言之第三得失就心上言至
上之人心不善則事皆不善而失之故曰語益切
一能絜矩不能絜矩之得失二尚德尚財之得失
[001-53a]
三用善人用惡人之得失大率絜矩則得之不絜
矩則失之

  第四節言生財之道前節但言内德而外財此節直
言生財之方而生財當用君子不可用小人總上
兩節之意中分五段

  第一段正言生財之方吕氏解極明白切當而朱
子謂務本節用尤爲精密生衆爲疾務本也食寡
用舒節用也

[001-53b]
  第二段言仁者外末不仁者内末即前節内德外
財之意

  第三段言内本外末之效絜矩章本多是推意此
段却是化

  第四段言上之人當絜矩不可侵下之利雖養雞
豚之小利尚不可與民争而況爲君者專事聚斂
以虐民乎

  以利爲利快目前之意而爲禍深以義爲利不過
[001-54a]
儉目前之用而福自逺

  伐氷之家章句謂卿大夫以上喪祭用氷者也周禮
天官凌人祭禮共氷鑑大喪共夷盤氷共音恭鑑
古監反甕大口者
春祭時用鑑盛氷而致祭物於其
中以禦温熱之氣防其味之變也夷尸也夷盤廣
八尺長一丈二尺深三尺實氷其中而以尸床置
其上所以寒人死之尸也

  此段言君子能絜矩而生財之利

[001-54b]
  第五段又言有天下者當用善人若用惡人至於
天災見於上人害生於下國勢將崩此時雖有聖
賢欲來扶持亦不可爲再三戒用人之詳也
天災日食星變水旱蝗疫皆是人害如民心怨叛
冦賊姦宄兵戈變亂皆是

  此段言小人不能絜矩而生財之害

  此章大意治天下在乎絜矩而絜矩於用人取財處
爲要然得失之幾全在忠信驕泰上發於心者忠
[001-55a]
接於物者信則事皆務實好善惡惡皆得其正而
能盡絜矩之道存於心者務驕行之以侈肆必不
得絜矩則逺正人而讒諂聚斂之人進矣故忠信
驕泰治亂之原也




[001-55b]



















  讀四書叢說卷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