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孟子傳 > 卷二十四
[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孟子傳卷二十四

  宋 張九成 撰

  萬章章句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
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
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
之時居北海之濵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
[020-1b]
頑夫㢘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
進亂亦進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
後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将以此道覺此民也思天
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如已推而内
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栁下恵不羞汙君不辭
小官進不隠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與
鄉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
於我側爾焉能凂我哉故聞栁下恵之風者鄙夫寛薄
[020-2a]
夫敦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
國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
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
任者也栁下恵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
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
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
條理者聖之事也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猶射於百
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020-2b]
  孟子獨尊孔子故論三聖人之所得而有金聲玉振
聖智與夫巧力之說此前古所未𤼵眀孟子獨以深
造自得之學軒然别白判斷使孔子之道迥然與三
聖不同可謂竒偉超絶之論矣夫伯夷自清而入聖
伊尹自任而入聖栁下恵自和而入聖三人易位而
處則聖有所止矣故孟子以子夏子㳺子張皆有聖
人之一體以比伯夷伊尹栁下恵其意以為伯夷得
聖人之清伊尹得聖人之任栁下恵得聖人之和皆
[020-3a]
得聖人之一體而非其全也至於顔子雖合清和任
為一體而未能造其極故曰具體而微惟吾夫子合
三聖之清和任為一大體時出而用之可以清則清
可以任則任可以和則和千轉萬變與時偕行故曰
孔子聖之時者也且去齊接淅則似伯夷之清去魯
遲遲則似柳下惠之和攝相事而斥莱人誅侏儒則似
伊尹之任溥博淵泉而時出之耳故曰可以仕則仕
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記曰當其可
[020-3b]
之謂時可之一字以言叅酌審詳而非決去不回也
在聖之外為知在力之外為巧在至之外為中故又
曰金聲而玉振之也夫作樂者始以金奏終以玉節
詩曰依我磬聲是以玉為節也其曰玉振之也者終
條理也又曰終條理者聖之事也伯夷伊尹柳下惠似
之故夷終于清尹終于任恵終于和止于此矣猶射
則力而非巧至而非中故聖之外未及智也夫智所
以運聖也使聖而無智安能造化轉移為無所不可
[020-4a]
乎其曰金聲也者始條理也又曰始條理者智之事
也孔子既玉振以盡其聖又金聲以極其智終之外
復有始則聖不止于清清之外復有和不止於和和
之外又有任循環往復猶金聲而又玉振玉振而又
金聲比之于射至之外又能中力之外又有巧是聖
之外又有智惟聖之外又有智所以能運用此清和
任之聖應時而中其㑹焉此天地之妙造化之神學
不至此奚以學為孟子學窺大全深見孔子用處未
[020-4b]
嘗襲蹈古人一言超然於千古之下創為此論以極
聖人之大用使學者知聖人門户中乃有如此之變
化嗚呼其深矣哉非觀天地風雷之變日月照臨之
神四時生成之大不足以知聖人

  北宮錡問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詳不可
得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軻也嘗聞
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
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
[020-5a]
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
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達於
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
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大國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
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
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國地方七十里
君十卿禄卿祿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
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
[020-5b]
國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祿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
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禄足
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
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
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為差

  余讀周室爵祿之制法度森嚴規模逺大如二十八
宿之在天五岳四瀆之在地畫然一定不可動摇使
先王以私智為之安得如是之横厲也乃知聖人制
[020-6a]
作皆自天理中来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雷霆水火
其聲形態度皆天理也守此者治安舎此者危亂其
盛矣哉故自天子一位以下至子男同一位此爵之
在天下也自君一位以下至下士一位此爵之在一
國也自地方千里以下至附庸此天下之祿也自天
子之卿受地視侯至元士受地視子男此朝廷之祿
也自大國地方百里至小國地方五十里終之以祿
足以代其耕諸侯之祿也自耕者之所獲至其禄以
[020-6b]
是為差此庶人之禄也天子公卿大夫元士大國次
國小國君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庶人之爵禄截然
整整不可侵紊若天造地植移先王之經綸而圗畫
于此欲知先王之心者庶於此而可得矣然而當孟
子時私欲熾盛天理消亡諸侯惡其害已而皆去其
籍則焚書坑儒之象已兆于此矣盖人欲方熾何所
不可苐見先王之制徒使人不快耳始去其籍欲快
其意耳不知其意欲快人人欲快大并小強侵弱後
[020-7a]
者效前静者思動盡破先王之制而其國亦滅亡矣
秦并吞天下并與典籍學士而焚滅之快意不已人
人皆欲一快陳勝一倡天下皆起秦氏亦滅亡此快
意之效也夫先王之制所以為治安之本也皆守其
制則大不敢并小強不敢侵弱各安其分豈不樂乎
且楚自以為强大而滅陳蔡滅舒滅庸意亦快矣不
知楚之上又有大者而思快意焉秦亦滅楚矣秦自
以為强大并吞六國不知合天下之民其强大又甚
[020-7b]
矣秦既快意天下各思快意故卒受其禍至於此時
方知先王典籍之不可去而士大夫之不可殺耳夫
先王典籍所以如此之密者盖天理之自然而非私
意所出也詩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
作孚可不信哉

  萬章問曰敢問友孟子曰不挟長不挟貴不挟兄弟而
友友也者友其徳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獻子百乗之家
也有友五人焉樂正裘牧仲其三人則予忘之矣獻子
[020-8a]
之與此五人者友也無獻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
獻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非惟百乗之家為然也雖小
國之君亦有之費恵公曰吾於子思則師之矣吾於顔
般則友之矣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非惟小國之君為
然也雖大國之君亦有之晉平公之於亥唐也入云則
入坐云則坐食云則食雖疏食菜羮未嘗不飽盖不敢
不飽也然終於此而已矣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
也弗與食天禄也士之尊賢者也非王公之尊賢也舜
[020-8b]
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亦饗舜迭為賔主是天子而友
匹夫也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
尊賢其義一也

  余觀孟子論友乃以天子諸侯大夫為說且其意専
以有位者為主匹夫之賤道徳充於已天子諸侯大
夫欲友有不可得者盖友也者友其徳也倘其徳未
足云而挟長挟貴挟兄弟而来者皆不可以言友也
孟獻子百乗之家而下友五人其所以與之友者以
[020-9a]
無百乗之富故也使此五人者亦有百乗之富則不
與之友矣是未免于有所挟而友也費恵公為小國
之君豈止百乗而已哉而師子思友顔般事王順長
息所與㳺者皆一時賢士其所存可知矣晉平公又
大國之君不止於小國而已其友于亥唐也入云則
入坐云則坐食云則食雖疏食菜羮未嘗不飽亦可
謂能下人矣然王公之友必與之共天位治天職食
天祿今平公徒以禮下人如一介之士而不知王公
[020-9b]
之友不止于此而已昔魏文侯師子夏事田子方敬
段干木然其命相乃用翟璜魏成此所以名過于桓
文而其功不及五霸晉平公之友亥唐其似之矣堯
天下之君不止扵大國而已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其
徳可謂盛矣乃館舜于貳室而堯亦饗舜之所設迭
為賔主是以至盛之徳至尊之位而友於匹夫也使
之徽五典宅百揆賔四門豈如疏食菜羮不敢不飽
而已哉舜以堯有至盛之徳故與之為友不然庶人
[020-10a]
召之役則往役可也豈敢與天子為友哉夫以貴賤
論則用下敬上謂之貴貴以大徳論則用上敬下謂
之尊賢貴貴所以明君臣之義尊賢所以大至公之
道兩者豈可偏廢哉故曰貴貴尊賢其義一也孟子
之意以當時之君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
教孟子寕就庶人之役而不敢就諸侯之召就庶人
之役貴貴也不敢就諸侯之召正其名也因萬章之
問乃歴言天子諸侯卿大夫之所謂友則孟子之意
[020-10b]
盖可知矣

  萬章問曰敢問交際何心也孟子曰恭也曰卻之卻之為
不恭何哉曰尊者賜之曰其所取之者義乎不義乎而
後受之以是為不恭故弗卻也曰請無以辭卻之以心
卻之曰其取諸民之不義也而以他辭無受不可乎曰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萬章曰今有
禦人於國門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餽也以禮斯可受
禦與曰不可康誥曰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
[020-11a]
譈是不待教而誅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於今
為烈如之何其受之曰今之諸侯取之扵民也猶禦也
茍善其禮際矣斯君子受之敢問何說也曰子以為有
王者作将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後誅
之乎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孔
子之仕于魯也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獵較猶可而况
受其賜乎曰然則孔子之仕也非事道與曰事道也事
道奚獵較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
[020-11b]
正曰奚不去也曰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後
去是以未嘗有所終三年淹也孔子有見行可之仕有
際可之仕有公養之仕於季桓子見行可之仕也於衛
靈公際可之仕也於衛孝公公養之仕也

  觀前一章孟子論友及庶人召之役則往役之說又
何其嚴也今觀交際教之不改獵較行可際可公養
之說又何其寛也大抵聖賢存心無非忠厚如元氣
埏埴萬物皆予生意使小人微起一毫善端聖賢則
[020-12a]
自此路而應接矣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是其心
已自善端中来聖人則涵養其心欣然而與之酬酢
齊王有易牛之心孟子三宿而後出晝者眷眷此心
也倘其心不虚其意不下軒然以王公大人自髙自
以為盡善則善端蔽障聖賢自何而入哉所以論友
則不挟長不挟貴而君欲見之召之則不往梁恵王
自謂無如寡人之用心孟子一去而不復留戀以是
故也至扵其間曲折萬章之問亦云悉矣請得而詳
[020-12b]
說之萬章指交際而問曰此何心也其問可謂切矣
孟子直指之曰是恭也嗚呼恭者敬之𤼵見也其對
亦切矣萬章倘識此㡬省扵言下則當如曽子故事
應之曰唯使如此應則不失孟子之㡬乃不知觀省
又問曰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殊為萬章惜也然且
就萬章之意而卒其說夫交際之心孟子直指之為
恭則卻其此心者謂之不恭復何疑哉孟子知其失
前所荅之㡬故就其所問而荅之曰尊者賜之曰其
[020-13a]
所取之者義乎不義乎以是為不恭故弗卻也此又
聖賢之指人欲其自省終不欲増損一毫芒故曰君
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其意深矣逺矣夫尊
者賜之其交以道其接以禮吾當受其禮意可也不
是之顧乃指摘瑕疵軒然問之曰爾之所取者義乎
不義乎桀傲如此何恭之有使識其禮意必受其餽
而弗卻矣萬章猶不悟乃曰請無以辭卻之以心卻
之曰其取諸民之不義也而以他辭無受不可乎夫
[020-13b]
其交以道其接以禮聖賢見其禮意故涵泳酬酢之
非受其物也受其禮意而已使萬章悟孟子直指交
際之心為恭則見夫交以道接以禮無不受之唯其
既失此㡬止用區區私見以卻之為是而受之為非
吁可憐也且人以善心来聖賢無不應荅之兒童如
互鄉叛人如佛嬖寵如南子聖人無不樂之此心
乃天地造化之心也萬章學不到聖地必欲求世俗
之名遂私見之謬反覆喻之終守其見然受孟子一
[020-14a]
指之力雖不脫然省于言下而其㡬亦略變動矣何
以知之其曰請無以辭卻之又曰以他辭無受是不
欲直情徑行而以善言荅之也此意頗有聖賢之風
而以心卻之之說非聖賢之心也故孟子直指曰斯
孔子受之矣孔子受之汝欲不受乎言至於此萬章
可以已矣萬章猶未脫然固執私見乃變其端以禦
人交以道接以禮為問孟子乃以康誥罔不譈為對
余竊疑之夫佛公山皆叛人也其来召也孔子猶
[020-14b]
欲往焉使禦人果交以道接以禮有悔過之心聖人
亦將應接之豈有終身不許其改過之理乎孟子如
是而荅豈以萬章初學未可以語此乎栁宗元劉禹
錫學未望聖門乃與王叔文為偶此亦可以為戒矣
姑留此疑以俟君子且就孟子之意以說之以為禦
人乃凶盜劇賊豈有聖賢與之酬酢乎萬章得此語
以為其意遂矣輒以今之諸侯取民猶禦而君子受
其禮際是與受禦同也嗚呼惟萬章失孟子直指交
[020-15a]
際為恭之義反覆不已私意閎大遂入于刻薄中孟
子乃以為有王者作将盡誅今之諸侯乎抑将教之
不改而後誅之乎夫非其有而取之者謂之盜充取
賦扵民之數而增廣之者謂之義之盡今諸侯取于
民非所謂非其有而取之也乃因其所可有之類而
又增廣之耳例謂之盜豈不刻薄乎萬章之心入扵
窄隘如此故孟子以孔子獵較之說以大之萬章猶
未悟也意欲遂其私意又疑孔子之仕觀其意欲以
[020-15b]
孔孟為非庶得自遂其見何其至愚如此也故敢以
孔子之仕為非仕道夫聖人存心見人有一善端則
深入其中而應接之與之交臂執手同登扵九仞之
上以入聖賢之室而後已魯人風俗田獵禽獸比較
所得以祭祖先祭祖先之心此仁人君子之心也聖
人所以眷戀此心與魯人㳺戯使得為善之路以登
大道之中焉非仕道而何萬章淺陋見其獵較聖人
廣大見其善心因其心為祖先而設乃簿正其器取
[020-16a]
足於獵不以四方之珍異為貴此欲其自盡力扵祖
先也其教幽㣲其義精妙豈凡俗如萬章者所能知
乎萬章私意不息猶以孔子其道不行於朝廷乃至
與魯人獵較奚為不去乎萬章止知去耳去止去耳
又何功用哉其所以不去必有以也以獵較為兆使
天下皆入於此㡬則将推此心而廣大之凡政事號
令一皆如簿正之法矣天下奚足治乎既形此兆而
不我用也去之未晚矣是以扵齊扵楚扵衛諸國未
[020-16b]
嘗有三年之淹也夫孔子之心見扵善端者無不接
之於季桓子秉政時孔子攝相事此桓子有善心孔
子可行道之時也故行可之仕以季桓子有善心也
衛靈公郊迎孔子致粟六萬此靈公有善心見扵交
際可行道之時也故際可之仕以靈公有善心也孝
公以國君養賢之禮待孔子此孝公有善心見扵養
賢可行道之時也故公養之仕以孝公有善心也善
心之所在孔子之所在也鄙哉萬章交以道接以禮
[020-17a]
以善心来乃欲執私意視之為盜賊而卻之此負石
赴淵之流聖賢之門無如是法也






[020-17b]





















  孟子傳卷二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