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楊氏易傳 > 楊氏易傳 卷十四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楊氏易傳卷十四
            宋 楊簡 撰
震下/巽上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彖曰益損上益下民
説无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
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无彊天施地生其益无
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觀卦之象損上之陽以益下是謂損上益下損上益
[014-1b]
 下自然民説无彊矣是謂自上下下以貴而下賤以
 君而下賢自然其道大光矣卦象如此豈不利有攸
 往雖濟大險亦利也故曰利涉大川彖又推明利有
 攸往之道曰惟中正故有慶也彼行乎私意者惟豐
 巳而巳安能損上而益下自矜自大而巳安能自上
 而下下損上益下自上下下非中正者不能惟中正
 故凡有攸往則利其言損上益下自上下下不過一
 二事爾孔子以中正言之則無所不通得中正之道
[014-2a]
 則不獨行於益下下下而已凡中而不倚正而不邪
 之事皆行之無所不利涉大川者非木不可兹言木
 道非有他説言乎濟險得其道云爾道即中正之道
 非有二道是道也在天曰天道在地曰地道在人曰
 人道言乎其不倚則曰中道言乎其無邪則曰正道
 言其自上下下則為大光之道言乎涉大川則曰木
 道於此卦又言凡益之道未至於一貫之不足以為
 道得其道則行失其道則敗動而巽不忤於物則日
[014-2b]
 進无疆其益无窮此人之得其道故致益也天施焉
 地生焉其益无方廣大无際此天地之得其道故致
 益也動巽不忤動巽不忤而已不必復求其説復求
 其説則失動巽之道天施地生天施地生而已不必
 復索其義復索其義則失施生之道凡益之道不可
 勝言與時偕行隨事而應不可預料而不可有所倚
 不可入於邪則同是謂中正萬世不易之道人心即
 道故曰道心道心无體因物有遷遷則有所倚有所
[014-3a]
 倚則入於邪不動於意本無所倚本無邪偏何思何
 慮自至自中自神自明自無所不通人之所以動而
 巽者此也何思何慮天之所以施者此也何思何慮
 地之所以生者此也何思何慮唯無思故無所不明
 唯無為故無所不應凡易之道皆此道也皆大易之
 道也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凡善即遷當如風雷之疾有過則改當如風雷之疾
[014-3b]
 如此則獲益人誰無好善之心往往多自謂己不能
 為而止人誰無改過之心往往多自以難改而止凡
 此二患皆始於意意本於我道心无彊何者為我清
 明在躬中虛無物何者為我雖有神用變化云為其
 實無體知我之本無體則聲色甘芳之美毁譽榮辱
 之變死生之大變如太虛中之雲氣亦如氷鑑中之
 萬象如四時之變化其本體無所加損何善之難遷
 何過之難改舜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
[014-4a]
 莫之能禦者以舜之胷中洞然一無所有故無所阻
 滯也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

 此卦損上之一陽而益下則初九一爻為一卦得益
 之最矧六四在上而應之上下隂陽之情和故初九
 利用為大作益利之事然必元吉而後无咎元者道
 之異名以道致吉謂之元吉亦曰大吉元大也必元
[014-4b]
 吉而後无咎者下不宜厚事乎厚事猶大有為也非
 居下之道也惟上之人任而用之知而信之則可元
 吉不然則不可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此卦下卦獲上之益而六二居下卦之中得中正之
 道者必大得人心大得天地鬼神之心以天地神人
 同此一中正也宜其同歸焉已詳著於損六五之爻
[014-5a]
 而六二臣道也臣下而獲盛益慮其失正也又慮其
 不能久是故永貞則吉者伊尹周公則永貞矣若王
 者用此中正之道克享上帝之心則無所患慮其吉
 也無疑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亦猶損六五之或益
 之自上祐也皆言乎本無求益之意而益自至也曰
 自外來言乎非中心之所期自外而至也苟動乎意
 即失乎道安能致大益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
[014-5b]
凶事固有之也
 初言下不厚二言永貞懼其獲上之益而戒之也初
 居下二得中猶諄諄恐其大過而失人臣之正也而
 況於六三之過中乎然既有所以致益惟用之於凶
 事施之於禍難之中則竭忠盡力雖不免過常亦无
 咎也雖則云然亦必在我者有忠信誠確之心人咸
 孚之又中行而無偏無黨告於上九之公用圭以通
 誠象曰益用凶事固有此道也
[014-6a]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象曰告公從以益志

 諸卦惟二五言中餘爻皆不言中惟復之六四與益
 之六三六四言中聖人葢欲以此發明中道無所不
 在無所不通人心皆有之顧人不行耳此不曰行中
 而曰中行益以明中道人心之所自有非在彼而我
 行之也舉此三爻言中則他卦他爻皆可以言中謂
 天下萬世人心有一之非中者是誣天下萬世也惟
[014-6b]
 中行故告公而公從六三告公以上九有公象至此
 爻則以何為公象四初應而為公則公不在下然則
 九五在上既親比而隂陽有相得之象則九五為公
 也事變之不可執一論率類此況五之爻亦非止言
 大君公亦一國之君亦有霸王之象言公則所包者
 廣屯之五小畜之五大臣之象遯之五嘉遁明夷之
 五為箕子之明夷旅之五皆昭然非君象小過之五
 亦言公同人之五噬嗑之五賁之五復無妄之五大
[014-7a]
 過習坎咸恒大壯夬艮漸歸妹既濟之五皆泛言不
 明著君象公亦有公而不私之義使其不公則難於
 告矣利用為依遷國者六四體柔不能自有所為依
 公以遷國爾益卦本以九四下而為初九初六上而
 為六四有遷徙之象遷國所以益民也以益民之志
 告公故公從也益民之志非私也故公從也
九五有孚恵心勿問元吉有孚恵我徳象曰有孚恵心
勿問之矣恵我徳大得志也
[014-7b]
 人君欲施益於民不必求諸物不必求諸外求諸已
 求諸心是矣何謂心人皆有心人心皆善皆正自神
 自明惟因物有遷遷則意動則昏昏則亂如雲翳日
 如塵積鑑其本善本正本神本明者未始磨滅也今
 誠能不因物而遷意不為動則正善神明之心乃治
 安之本根未有君心善正神明而民不被其恵者亦
 未有君心不正不善不明而民被其恵者苟惟以財
 恵民則財有限恵有限雖被小恵不免濫刑不免虐
[014-8a]
 政設被恵於今日必不及於他日夫惟國之庶政皆
 自君心出君心一正則庶政咸正而民不被其恵者
 乎其有不正則庶政即隨以亂姦邪得志善良無所
 告民被其禍有不可勝言者是矣故君心者民恵之
 大本惟聖哲之主能用此以恵民苟非聖哲皆不能
 求諸此孚信也有能求諸心誠信而無偽則不必復
 問其如何必獲元吉必信其民之恵我徳恵我徳之
 恵也言民心被我徳之恵斷可信也聖言所以諄諄
[014-8b]
 者恐人心多疑疑心必不能恵民故云云也若夫聖
 哲之君則深知己心之本正深知民心亦皆本正惟
 無以感之有以感之於上則同然之機其應如響書
 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此人主之本職也今民恵
 我徳則順其性綏其猷人主之本職不曠矣聖哲之
 本志得矣故曰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辭也
或擊之自外來也
[014-9a]
 孔子曰莫之與則傷之至矣則莫益之者言無有益
 之者當從孟氏本曰偏辭也言乎人心皆疾之莫有
 益之者周偏之辭也謂衆人之辭也若從陸本作偏
 則義説迂曲非孔子之㫖也立心勿恒㓙明此爻
 心之不善宜即改易切勿恒久其象凶象皆不與之
 莫之與則或擊之矣自外來言非所料而自至也孟
 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災樂其所以
 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然卜筮則
[014-9b]
 求諸神筮而得此爻庶乎畏明神而或改也彼立心
 之不仁不可以枚數或慢天或虐民或悖亂其天倫
 或窮兵或棄賢或棄政言之莫窮而或者因孔子他
 日有所感而言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
 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
 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
 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
 勿恒凶遂止以此三事釋此一爻殊失孔子本㫖夫
[014-10a]
 此三失甚微也尚不免於凶而況於他乎
乾下/兊上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
有攸往彖曰夬决也剛决柔也健而説决而和揚於王
庭柔乗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
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夬决也以五陽而决一隂以衆君子而决一小人也
 故曰剛决柔也下卦乾健上卦兌説雖則健而説雖
 決而和未嘗怒也未嘗私也怒則私矣覆載之間皆
[014-10b]
 吾之赤子彼昏而為小人良可念也小人不可居上
 天道也決而去之何私怒之有動於怒則我巳為小
 人矣已當在所去之類安能去人是故健而説決而
 和卦出此象以教君子也揚于王庭以一小人勢將
 去而反居上乗五剛衆君子殊為抑逆輿情之所大
 不平也得時得勢得理故可揚于王庭也不然則不
 可也此雖當揚庭而決去而亦不可不相與誠心警
 戒以危厲也號警戒也故曰其危乃光也以得時得
[014-11a]
 勢之衆君子而去一巳衰之小人亦何至於危也而
 事不可忍不可不戒能自危厲乃為君子之光也告
 自邑者謂特警號其巳類爾邑者巳之象其詳釋己
 見謙上六爻不利即戎言不可以兵戎也即戎則縱
 矣甚矣尚者縱甚而不謙下之謂也即戎得以為尚
 也乃以取窮也天道虧盈而益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孚號有厲告自邑則利有攸往則可以決小人也曰
 剛長乃終者言小人未盡去則當決則當往有所決
[014-11b]
 至小人巳去而剛道己長則終止不可復有所往也
 如其為已甚窮治小人不巳則反取禍矣故曰乃終
 終止也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徳則忌
 澤上於天則夬決而下及萬物一柔巳決羣剛成功
 君子則施禄及下以報其功君自以為己徳而自居
 之則為忌嫉非君子之道也
初九壯於前趾徃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014-12a]
 初九位下徳弱乃不自度奮然而欲行夬決之事是
 為壯於前趾趾在下而小之物往必不勝其任矣故
 為咎不勝其任而冒往故咎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惕懼警號雖莫夜不懈則雖有兵戎勿用憂恤何以
 知九二之能惕號莫夜以九二得中道而知之也既
 得中道必不縱逸必明明則必知所警慎聖賢之道
 中而已矣何所往而不通卦言孚號又言惕號易筮
[014-12b]
 其急於爻故爻辭尤不可廢
九三壯於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頄面之觀也壯於頄悻悻之怒見諸觀也用壯如此
 君子中之小人也淺者之決大率類此遵道而行何
 怒之有動於怒怒而見有凶言君子道長小人巳衰
 之時雖未必至於凶而有凶之道焉君子雖夬夬大
 義不可易而斷不動於意故獨行遇雨隂陽和而後
[014-13a]
 雨雨有和之象其和亦未嘗作意和之而君子之道
 心自是健而説決而和故曰遇雨也若濡而實不濡
 彼徒見若濡之迹必有見愠者而君子之心忠信無
 私夬夬之義亦未嘗變人所深信故終无尤咎彼不
 知道者以為君子既夬夬安能與之和既和安能夬
 夬不知道心如天地寂然無思無為而有風雨有雷
 霆有霜雪變化無私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
[014-13b]
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九四乃君子中之小人九剛四柔外雖剛而中實柔
 邪居羣剛之中不與俱決故為在下之剛者所傷故
 臀無膚勢不得不與之俱而其行次且若能如羊以
 羣進相牽以往則可悔亡然雖聞是言往往不信何
 以知其不信以九四不知道其心與小人同故不可
 告語也位不當也者言九四所處之位亦已髙矣況
 在乎衆君子之間不當如是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014-14a]
 使其聰明則曉是非榮辱吉凶安得不信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君子之勢至於九五亦已盛矣一隂之勢已去特其
 體猶存爾柔如莧而又在陸陸人所行踐其莧之
 不可復存昭昭矣如必施夬夬之決葢過之矣故聖
 人教之曰中行无咎中未光者謂夫莧陸夬夬之人
 雖勉而為中行非本性之大中未為光明也惟實得
 道者為光明他卦惟二五為中今乃未光以有莧陸
[014-14b]
 夬夬之象故也
上六无號終有凶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夬之去六柔已決去剛道己長然不可不敬戒苟忽
 焉不敬不戒不警號則亦終有凶雖未必凶遂至而
 既不警戚則放逸逸則既失道矣失道者終於凶
巽下/乾上姤女壯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
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
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014-15a]
 一陽之生曰復一隂之生曰姤姤者内非隂之本位
 故不言復惟取剛柔相遇之義曰柔遇剛者明柔為
 主也一隂雖微而其勢則自内而長陽剛雖盛而有
 寖消之勢故此卦有女壯之象女之壯者不可取也
 其物雖和其後必乖壯則漸不可制故曰不可與長
 也女壯之足以敗國亡家往古可監也小人之柔邪
 諛媚猶女壯也其足以敗國亡家亦猶是也人不善
 之心寖而長其端甚微其流寖廣此則敗國亡家之
[014-15b]
 本尤不可不戒也爝火之微即可燎原涓涓之流或
 可滔天是故禹曰克艱臯陶兢兢業業皆此道也是
 卦非善也而聖人發揮之曰天地亦相遇也而品物
 咸章剛遇中正亦遇也而天下大行顧人未知大遇
 之之道爾男女之相遇天地之大義也人惟不明斯
 義故有女禍是卦二五皆剛而中正體之剛者既足
 以興事造業而又中正焉則豈不可以大亨於天下
 遇之為言若出於二遇之為義實出於一故曰天地
[014-16a]
 之道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人心自善自中自正
 自剛健如玉自白自瑩自温潤而非二玉也如金自黄
 自剛自明而非二金也人惟因物以遷意動而昏如雲
 翳日如塵積鑑故紛紛擾擾曰二曰三十百千萬斷斷
 殊列一日覺之心本無體清明如日月變化如四時衆徳
 自備百年自有未始不善思慮不作一無所倚彊名曰
 中本心如此自無邪僻彊名曰正是其清明無體之妙
 非血氣也非物也有物有氣血則可得而屈息非物非
[014-16b]
 氣血則不可得而屈息因其不可得而屈不可得而息
 故彊名曰剛健此人之心也即天地之道也一也故天地
 可得而範圍萬物可得而曲成姤之時義大矣哉於人
 相遇之時男女相遇之時天地相遇之時萬物相遇之
 時有義焉人所不知也大矣哉即其所不知即大矣哉
 之妙也聖人於此惟曰大而止亦不得而贅其辭故孔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又曰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
 雨霜露無非教也聖人竭誠啟告盡於此矣學者於此
[014-17a]
 往往又謂於此當復有不容言之妙吁是又以意求
 之姤之時義非意也即此學者之妄意即姤之時義
 即六十四卦之義即天地之義往往人不知惟不知
 故妄故曰知則不知不知則知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后不親往四方也惟施命以誥之而四方咸周焉即
 風之無形而廣被萬物也愚者以為有二明者以為
 實一何止與風為一其與天地萬物未始不一也
[014-17b]
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乎蹢躅象曰繫
於金柅柔道牽也
 柅王作柅子夏作鑈蒼頡篇柅作栮許氏説文曰吕
 氏字林曰檷系跌也字或作鉺女指反葢絡系之器
 也隂為小人雖在下而有浸長之勢不可不制惟君
 子乃能制之金柅君子之象君子之制小人不以剛
 暴惟以隂道奉制之亦以初六在下尚微弱不必以
 剛制也君子之制小人亦非私意惟以貞正之道而
[014-18a]
 已矣苟不出於正而有譎術則既失道矣安能制之
 天下惟有道者能行能濟不於其微弱易制之時制
 之而有所往則見凶矣豕雖羸他日必蹢躅孚信也
 言可信可必也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賔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賔也
 姤之時惟其所遇不必逺應隂者陽之所欲魚隂類
 魚亦人之所欲九二得初六而有之雖非正應惟在
 姤時以遇為主遇則親焉故无咎在常時則為不正
[014-18b]
 難乎免咎今既包有之自然他人不得而復有之故
 曰不利賔此理義之自然勢之所必至也故曰義不
 及賔也得民心而有之民為文王武王所有則紂不
 得而有之矣得小國而有之鄭在晉則不在楚在楚
 則不在晉矣得賢才而有之齊有管夷吾則他國不
 得而有之士㑹入晉則秦不得而復有之矣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
牽也
[014-19a]
 初六一隂為衆陽所應九二既包而有之勢不及其
 他而九三乃有爭取之意故為九二所傷臀无膚有
 所傷也其行次且意猶未已豈不危厲然无大咎者
 何也以其行未至於牽於初而不行也故有小咎无
 大咎苟復行則二終不巳獲咎大矣楚雖欲鄭而晉
 既有之楚雖不樂而終於巳矣楚所以无大咎也
九四包无魚起凶象曰无魚之凶逺民也
 初本與四為應今以四逺之故近為九二所有則九
[014-19b]
 四包无魚本我所有而歸之他焉人心畔離矣故起
 則凶謂動則凶民可近不可逺其義於是著凡易一
 爻該義甚多此惟以逺民為言者明其義之著者也
九五以把包瓜含章有隕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把者美材也九二之象瓜者隂柔在下之物初六之
 象九五中正在上不自用其章而用九二之賢以杞
 葉包瓜以柔道制小人九五已盡中正之道而有隕
[014-20a]
 墜乃自天也非人之所為也非人之所致也人道已
 盡巳無毫髮之愧而後可以言命也大王巳盡中正
 之道而不免狄人之難天也文王巳盡中正之道而
 有羑里之難天也大王文王何與焉故曰志不舍命
 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上九剛而上窮有角之象失其所以與人姤遇者如
 角然剛固之過枯槁而不和洽吝道也狷者之疵為
[014-20b]
 吝然嚴勁剛介異乎輕肆放逸者矣故无咎象曰上
 窮者言其窮而小通也泄柳閉門而不納段干木踰
 垣而避之是謂姤其角孔子見南子欲從佛盻公山
 之召變通之道也
 
 
 
 楊氏易傳卷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