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五禮通考 > 五禮通考 卷二百四十一
[251-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二百四十一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軍禮九
   車戰
    蕙田案古者戰陣之事有車有徒而無騎葢
    井田行則車有所出溝洫修則騎不得用故
    車戰之利戰守兼資不貴馳突而務為其不
[251-1b]
    可敗然於險阨之地則亦不用車而用人従
    所宜也井田溝洫廢騎兵起而車戰不可復
    矣至於齎器械載衣糧車亦有不可廢者古
    者有兵車有田車有乗車三者其制大約相
    同詳見考工記輪人輿人輈人諸職若車人所
    為大車羊車柏車則其式與今日之車相似非
    戰車也其用以戰亦有卒伍之法已詳見前軍
    制門今取其規製職掌并漢以下事論次以備考
[251-2a]
周禮考工記車有六等之數車軫四尺謂之一等戈柲
六尺有六寸既建而迆崇於軫四尺謂之二等人長八
尺崇於戈四尺謂之三等殳長尋有四尺崇於人四尺
謂之四等車㦸常崇於殳四尺謂之五等酋矛常有四
尺崇於㦸四尺謂之六等注此所謂兵車也軫輿後横/木崇高也八尺曰尋倍尋曰
常殳長丈二戈殳㦸矛皆揷車輢輢車傍也鄭司農云/迆讀為猗移従風之移謂著戈於車邪倚也酋發聲直
謂矛殳疏有刃曰戈矛㦸無/刃曰 殳主擊戈矛㦸主刺
 王氏曰輪六尺有六寸軹崇三尺有三寸加軫與轐/之七寸為四尺是軫去地四尺矣故曰車軫四尺謂
[251-2b]
 之一等自軫而上其事之等皆以四尺為差戈柲六/尺有六寸則以四尺崇于軫故謂之二等人長八尺
 則以四尺崇于戈故謂之三等殳長尋有四尺則以/四尺崇于人故謂之四等車㦸常則以四尺崇于殳
 故謂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則/以四尺崇于㦸故謂之六等
 王氏應電曰五兵之用逺則弓矢射之近則矛者句/之句之矣然後殳者擊之戈矛者刺之司馬法曰弓
 矢圍殳矛守戈㦸助凡用此者皆長以衞短短以救/長今此戈殳矛㦸皆置之車傍不言弓矢則乗車之
 人佩/之
 蔡氏徳晉曰車謂兵車軫輿四旁横木所謂軫方以/象地也四尺謂去地四尺也柲柄也建建于車輢也
 迤邪倚也崇高也戈柄建于輿上本六尺六寸以其/邪倚故止四尺高也人長八尺立于輿上是高于戈
[251-3a]
 四尺八尺曰尋尋有四尺丈二尺也比于人又高四/尺倍尋曰常丈六尺也又高殳四尺酋長貌矛鎗也
 常有四尺二丈也又高㦸四尺自軫至酋矛其崇總/以四尺為差此謂前驅車所建不然此車之上不可
 以建/葢
凡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㣲至不樸屬無以為完久也
不㣲至無以為戚速也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
則於馬終古登阤也故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注樸屬/猶附著
堅固貌齊人有名疾為戚者春秋傳曰葢以操之為已/蹙矣速疾也鄭司農云㣲至謂輪至地者少言其圎甚
著地者㣲耳著地者㣲則易轉也已太也甚也崇高也/齊人之言終古猶言常也阤阪也輪庳則難引 疏此
[251-3b]
云造輪有善惡/高下大小之宜
 王氏曰輪過六尺六寸為太高人斯病於難登不及/六尺六寸為太卑焉斯病於難引其引之也常作登
 阪/然
 陳氏禮書古者服牛乗馬引重致逺以利天下則車
 之作尚矣或曰黄帝作軒冕不可考也車之制象天
 以為葢象地以為輿象斗以為杠轂象二十八星以
 為葢弓象日月以為輪輻前載而後戸前軌而後軫
 旁輢而首以較下軸而銜以轐對人者謂之對車如
[251-4a]
 舟者謂之軸揉而相迎者謂牙輈之曲中謂之前疾
 軛之上平謂之衡衡之材與輿之下木皆曰任以其
 力任於此也轂之端與輢之下木皆曰軹以其旁止
 於此也軫可以名輿可以名車達常可以名部輅前
 横木可以名輅此又因一材而通名之也其為車也
 有長轂者有短轂者有杼輪者有侔輪者有反揉者
 有仄揉者有兩輪者有四輪者有有輻者有無輻者
 有曲轅者有直轅者輦直/轅有一轅者有兩轅者有直
[251-4b]
 輿者有曲輿者鈞車/曲輿有廣箱者有方箱者有重較者
 有單較者或駕以馬或駕以牛或輓以人或飾以物
 或飾以漆或樸以素要皆因宜以為之制稱事以為
 之文也然禮有屈伸名有抑揚故論其任重則雖庶
 人牛車亦與大夫同稱大車論其等威則雖諸侯之
 正路於王門曰偏駕而已
    蕙田案周有五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
    王行五路有先後之儀孔安國曰大路玉綴
[251-5a]
    路金先路象次路革木也葢王之行也乗玉
    路而先之以象路次之以革路木路而金路
    綴于玉路之後故云綴路也而周禮車僕掌
    戎路之萃戎路即革路也然則革路即戎車
    兵車之類矣
    又案以上兵車之制
春官巾車革路龍勒絛纓五就以即戎注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無他
飾即戎/謂兵事
[251-5b]
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革車之萃輕車
之萃凡師共革車各以其萃注萃猶/副也
夏官戎僕掌馭戎車注戎車革路也師/出王乗以自将掌王倅車之政
正其服掌凡戎車之儀注倅副也服謂衆乗戎車者之/衣服凡戎車衆之兵車也書序
曰武王戎/車三百兩
 王氏應電曰戎車之副謂之倅者若衆子之倅其嫡/以備卒也有時而佐焉田車之副謂之佐者如衆臣
 之佐其君謂之卿佐也常以佐之為事道車之副謂/之貳者如世子之貳其父謂之貳儲也有故乃攝而
 代之其義各有所主也掌凡戎車之儀戎以威/為主甲胄有不可犯之色則戎車之儀可知矣
[251-6a]
馭夫掌馭貳車従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注貳車象/路之副従
車戎路田路之副/使車驅逆之車
 王氏應電曰自大馭以至田僕皆王五路之馭者也/馭夫則馭貳車従車使車而已貳車五路之副貳也
 従車公卿大夫従王之車也使車聴王役使之車三/者皆公車故分公馬而駕治之三等之車既衆故其
 員亦六/十人
    蕙田案以上掌戎車之官
孟子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兩
 書序武王戎車三百兩
[251-6b]
詩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傳洋洋廣/也煌煌明
也駵馬白腹曰騵言上周下殷也則箋言其戰地寛廣/明不用權詐也兵車鮮明馬又強 暇且整 疏煌煌
言車之鮮/故為明也
小雅六月戎車既飭傳飭正也/其等有五 箋戎車革路之等也/疏春官巾車掌王之
五路革路以即戎故知戎車革路之等也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闕車之萃輕車之萃注云此
五者皆兵車所謂五戎是其等五也吉甫所乗兵車亦/革路在軍所乗與王同但不知備五戎與否鄭因事解
之不必/備五也
元戎十乗以先啟行傳元大也夏后氏曰鉤車先正也/殷曰寅車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
[251-7a]
也/
戎車既安如輕如軒箋戎車之安従後視之如輊/従前視之如軒然後適調也
 朱子集傳輊車之覆而/前也軒車之却而後也
采芑方叔涖止其車三千師干之試方叔率止乗其四
騏四騏翼翼路車有奭簟茀魚服鉤膺鞗革傳方叔卿/士也受命
為将干扞試用也奭赤貌鉤膺樊纓也之箋方叔臨視/此戎車三千乗其士卒皆有佐師扞敵 用爾率者率
此戎車士卒而行也茀之言蔽也車之蔽飾象席文也/魚服矢服也鞗革轡首垂也 疏言鉤膺樊纓者以此
言鉤是金路故引金路之事以説之在膺之飾惟有樊/纓故云鉤膺樊也巾車注云鉤婁頷之鉤也金路無錫
[251-7b]
有鉤亦以金為之是鉤用金在頷之飾也彼注又曰樊/讀如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纓今馬鞅金路其樊及纓
以五采罽飾之而九成是帶鞅在膺故言膺以表之也/巾車金路同姓以封今方叔所乗者或方叔為同姓也
又下云方叔元老則方叔五官之長是上公也上公雖/非同姓或亦得乗金路矣不乗革路者以革路臨戰所
乗此時受命率車未至/戰時故不言戎車也
方叔涖止其車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約軝錯衡八
鸞瑲瑲傳軝長轂之軝也朱而約之錯衡文衡也瑲瑲/聲也 箋交龍為旂龜蛇為旐此言衆軍将帥
之車皆備車疏説文云軝長轂也則轂謂之軝考工記謂/説兵車乘 其轂長于田車是為長轂也言朱而約之
以朱色纒束車轂以為飾輪人云容轂必直陳篆必正注/云容者治轂為之形容也篆轂約也並以皮纒之而上加
[251-8a]
以朱漆也知約以朱者以上言鉤膺是陳金路之事也/金路以金為飾轂色宜與金同且言路車有奭奭是赤
貌故知約必用朱也知錯衡必為文衡者錯者雜也雜/物在衡是有文飾其飾之物注無云焉不知何所用也
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傳嘽嘽衆也焞焞盛也/ 箋言戎車既衆盛其
威又如/雷霆
秦風小戎小戎俴收五楘梁輈游環脅驅隂靷鋈續文
茵暢轂駕我騏馵傳小戎兵車也俴淺也收軫也五五/束也楘歴錄也梁輈輈上句衡也一
輈五束束有歴錄游環靷環也游在背上所以禦出也/脅驅慎駕具所以止入也隂揜軌也靷所以引也鋈白
金也續續靷也/暢轂長轂也
[251-8b]
 朱子集傳車前後兩端横木所以收斂所載故名收
 凡車之制廣皆六尺六寸其平地所載者為大車則
 軫深八尺兵車則軫深四尺四寸比之為淺故曰俴
 收也梁輈従前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向下鉤之
 衡横于輈下而輈形穹隆上曲如屋之梁又以皮革
 五處束之其文章歴錄然也游環以皮為環當兩服
 馬之背上游移前却無定處引兩驂馬之外轡貫其
 中而執之所以制驂馬使不得外出左傳曰如驂之
[251-9a]
 有靳是也脅驅亦以皮為之前係于衡之兩端後係
 于軫之兩端當服馬脅之外以驅驂馬使不得内入
 也隂揜軌也軌在軾前而以板横側揜之以其陰映
 此軌故謂之隂也靷以皮二條前係驂馬之頸後係
 隂板之上也鋈續隂板之上有續靷之處消白金沃
 灌其環以為飾也葢車衡之長唯六尺六寸止容二
 服驂馬之頸不當衡故别為二靷以引車亦謂之靷
 左傳曰兩靷将絶是也文茵車中所坐虎皮褥也暢
[251-9b]
 長也大車之轂一尺有半兵車之轂三尺三寸比大
 車為長故曰暢轂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騏駵是中騧驪是驂龍盾之合鋈
以觼軜傳軜驂内轡也飾箋鋈/之觼以白金為 也
 朱子集傳觼環之有舌者置觼于軾前以/繫軸故謂之觼軜亦銷沃白金以為飾也
 王氏曰晉欒鍼曰吾有二位於戎路襄十四/年左晉侯獻
 楚俘王賜以戎路之服僖二十/八年左乾時之戰魯莊公喪
 戎路莊九/年漢淮之軍楚鬭丹獲戎車桓公/八年皆其君之
[251-10a]
 所乗者也然周之鋒車曰元戎秦之兵車曰小戎周
 禮車僕自廣車而下皆戎車也特不謂之戎路爾車
 僕凡師革車會同亦如之戎僕掌馭戎車凡巡狩及
 兵車之會亦如之會同巡狩王雖不乗戎車猶共以
 従不失備也
 陳氏禮書乗車之禮君處左車右處右僕處中故造
 車者必慎於左考工記所謂終日馳騁左不揵是也
 乗車者不敢曠左戎右所謂會同充革車是也器物
[251-10b]
 不敢指之於左月令所謂載耒耜于參保介之御間
 是也後世魏公子虚左以迎侯生秦皇虚左以近太
 后皆古之遺制耳此特乗車為然若兵車則馭者在
 左戎右在右将帥居中昔晉伐齊郤克将中軍解張
 御鄭丘緩為右郤克傷矢流血及屨鼔音未絶曰余
 病矣解張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
 輪朱殷豈敢言病夫郤克傷矢而未絶鼓音則将在
 鼔下矣解張傷手而血殷左輪則御在車左矣此将
[251-11a]
 帥所乗也
 兵車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故書戒左不攻於
 左右不攻於右御非馬之正言左右而又言御則御
 在中可知也左傳稱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
 言左右下則御在中不下可知也僖三十/三年楚樂伯曰
 致師者左射以菆是左人持弓也宣十/二年欒鍼為晉侯
 右曰寡君使鍼持矛焉成十/六年衞太子為簡子禱曰蒯
 瞶不敢自佚備持矛焉是右人持矛也哀二/年葢御無
[251-11b]
 定位右有常處故将帥車則御在左士卒車則御居
 中右人之持矛雖将帥士卒之車不同而所居常在
 右所職常持矛也凡此皆三人乗車之法也太僕凡
 軍旅田役贊王鼔王之乗車有御與戎右又有太僕
 則四駟乗矣春秋之時侯叔夏御莊叔綿房甥為右
 富父終甥駟乗杜預云駟乗四人乗車
    蕙田案此論乗車左右之禮
 六韜武王問於太公曰以車與騎步所當㡬何公曰
[251-12a]
 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陣要強敵遮北走易戰
 之法一車當步卒八十人八十人當一車一車當六
 騎六騎當一車十乗敗千人百乗敗萬人此其大數
 也置車之吏數五車而一長十車而一吏五十車而
 一卒百乗而一将易戰之法五車為列前後相去四
 十步左右十步險戰之法車必循道十車為聚二十
 車為屯前後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隊間三十六步
 五車一長縦横相去一里各返故道選車士之法取
[251-12b]
 年四十以下長七尺五寸已上走能逐馬及馳而乗
 之前後左右上下周旋能超乗旌旗力彀八石弩射
 前後皆便習者武車之士不可不厚也車戰之地凡
 車之死地有十其勝地有八往而無還者車之死地
 也越絶險阻乗敵逺行者車之竭地也前易後險者
 車之困地也陷之險阻而難出者車之絶地也圯下
 漸澤黒土黏埴者車之勞地也左險右易上陵抑阪
 者車之逆地也殷草横畝犯歴深澤者車之拂地也
[251-13a]
 車少地易與步不敵者車之敗地也後有溝瀆左有
 新水右有險阪者車之壞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
 道路漬陷前不能進後不能解者車之陷地也此十
 者車之死地也敵之前後行陣未定即陷之旌旂擾
 亂人馬數動即陷之士卒前後相顧前往而疑後恐
 而怯即陷之三軍卒驚皆薄而起即陷之戰于易地
 暮不能解即陷之逺行而暮舍三軍恐懼即陷之此
 八者車之勝地也
[251-13b]
 陳氏禮書古者之用兵也險野人為主易野車為主
 則險野非不用車而主於人易野非不用人而主於
 車車之於戰動則足以衝突止則足以營衞将卒有
 所芘兵械衣裘有所齎詩曰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則
 車之為利大昔周伐鄭為魚麗之陳先偏後伍伍承
 彌縫桓公/五年邲之戰楚君之戎分為二廣廣有一卒卒
 偏之兩宣公十/二年楚巫臣使於呉以兩之一卒適呉舍
 偏兩之一焉成公/七年考之周禮五伍為兩四兩為卒司
[251-14a]
 馬法二十五人為兩百人為卒卒兩則人也偏則車
 也杜預云十五乗為大偏九乗為小偏其尤大者又
 有二十五乗之偏則周魚麗之偏二十五乗之偏也
 楚二廣之偏十五乗之偏也巫臣所舍之偏九乗之
 偏也先偏後伍伍従其偏也卒偏之兩兩従其偏也
 先其車足以當敵後其人足以待變則古者車戰之
 法畧可知也或者謂晉人以什共車必克房琯以車
 戰取敗遂以為用車不若用人與騎之愈是不知晉
[251-14b]
 人之克非什之利用什之幸也房琯之敗非車之不
 利用車之罪也古者教民以射御為藝君子以射御
 為能故孔子曰吾執射乎執御乎詩稱叔叚之多才
 則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古人相率以射御如此則
 登車而不能御參乗而不能射者鮮矣房琯之用車
 有是人乎不然巫臣教呉以乗車而能取勝於楚何
 也戎車之制不可以考姑倣小戎以見之
 章氏潢曰車戰之法每車用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
[251-15a]
 人行則以車為衞居則以車為營一車之間又有倅
 車見周禮/車僕春秋如韓原之戰輅秦伯将止之鞌之戰
 韓厥中御而従齊侯鄢陵之戰郤至遇楚子韓厥従
 鄭伯邲之戰楚子乗廣以逐趙旃用車以戰而使敵
 人得與吾元帥相接則是環衞之車不設也葢古者
 車戰之法前後整齊必有䕶衞前後行列元帥未易
 動搖也至春秋列國所云往往軍伍不整而元帥每
 以車逐利混然左右率無定法故敵人得以及之終
[251-15b]
 春秋之世致敗者未有不由車戰之無法而輕動搖
 也惟繻葛之戰二拒用事若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
 公未嘗輕動搖深得古法
 馬氏端臨曰兵雖凶器然古之以車戰其坐作進退
 整暇有法未嘗掩人之不備而以竒取勝也故韓厥
 遇齊侯則奉觴加璧郤至遇楚子則免胄趨風可以
 死則為于犫之請矢可以無死則為庾公之叩輪所
 謂殺人之中又有禋焉雖春秋伯國之君臣其志在
[251-16a]
 於争城争地然於勍敵之人初不迫人於險固如此
 至後世捨車而用徒然彼長於徒我長於車今捨吾
 之長技而與之搏是以兵子敵也故必設覆以誘之
 未陳而薄之然後可以取勝而車戰之法廢矣
 顧氏炎武曰古制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
 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廏養五人樵汲五人見司/馬法
 隨車而動如足之腓也傳曰腓辟也箋曰/腓當作芘皆未是步乗相資
 短長相衞行止相扶此所以為節制之師也繻葛之
[251-16b]
 戰鄭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後
 伍伍承彌縫卒不隨車遇闕即補斯已異矣古時營/陳遇闕
 處仍以車補周禋車僕掌闕車之萃注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使潘黨率游闕四
 十乘注游/車補闕者大鹵之師魏舒請毁車以為行五乗為三
 伍注乗車者車三人五乗十五人今/改去車更以五人為伍分為三伍為五陳以相離
 兩於前伍於後専為右角參為左角偏為前拒専任
 步卒以取捷速然亦必山林險阻之地而後可用也
 步不當騎於是趙武靈王為變服騎射之令而後世
[251-17a]
 因之所以取勝於敵者益輕益速而一敗塗地亦無
 以自保然後知車戰之謀逺矣 終春秋二百四十
 二年車戰之時未有斬首至於累萬者車戰廢而首
 功興矣先王之用兵服之而已不期於多殺也殺人
 之中又有禮焉以此毒天下而民従之不亦宜乎
    蕙田案以上七條論車戰之道
    觀承案車戰自是古法然與井田相待而成
    井田既廢已無車賦又無溝洫以限戎馬之
[251-17b]
    足而猶泥古之跡侈言魚麗此房琯陳濤斜
    之敗所以貽笑於唐也
         右車戰
詩大雅皇矣以爾鈎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臨衝閑閑
崇墉言言臨衝茀茀崇墉仡仡傳鈎鈎梯也臨臨車也/衝衝車也閑閑動摇也
茀茀強盛也者箋言言猶孽孽将壞貌同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衝 従旁衝突之稱二車不 兵書有作臨
車衝車之法墨子有備衝之篇知臨衝俱是車也箋以/詩美文王以徳服崇若臨衝本所不用則不應言之今
詩言衝則是用以攻城故/知言言仡仡皆将壞之貌
[251-18a]
 陳氏禮書詩曰臨衝閑閑毛氏曰臨車衝車也葢臨
 車高衝車大高則可以臨下大則可以突前故荀卿
 曰渠衝入穴而求利楊子曰衝不薺皆言衝車之大
 也衝或作䡴説文曰陷陣車孫武曰攻城之法修其
 櫓輼轒輼四輪車葢衝車之類也楚子使解揚登樓
 車以告宋人葢臨車之類
          右攻城之車
春秋隠公九年左氏傳北戎侵鄭鄭伯禦之患戎師曰
[251-18b]
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注徒步兵/也軼突也公子突曰使勇而
無剛者嘗冦而速去之注嘗試也勇則能/徃無剛則不恥退君為三覆以
待之注覆伏/兵也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
救先者見獲必務進進而遇覆必速奔後者不救則無
繼矣乃可以逞従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𣆀逐之衷
戎師前後擊之盡殪戎師大奔
宣公十二年左氏傳邲之戰欒武子曰楚君之戎分為
二廣注君之/親兵廣有一卒卒偏之兩注十五乗為一廣司/馬法百人為卒二十
[251-19a]
五人為兩車十乗為大偏今廣十五乗/亦用舊偏法復以二十五人為承副右廣初駕數及
日中左則受之以至于昏内官序當其夜注内官近/官序次也
待不虞不可謂無備
楚子為乗廣三十乗分為左右右廣雞鳴而駕日中而
注説/舍也左則受之日入而説許偃御右廣養由基為右
彭名御左廣屈蕩為右注楚王更迭載/之故各有御右
成公七年左氏傳晉申公巫臣使于呉以兩之一卒適
呉舍偏兩之一焉注司馬法百人為卒二十五人為兩/車九乗為小偏十五乗為大偏葢留
[251-19b]
九乗車及一兩二十/五人令呉習之也與其射御教呉乗車教之戰陣教
之叛楚寘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於呉
昭公元年左氏傳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及羣狄于太原
注即大鹵也/無終山戎崇卒也注崇/聚也将戰魏舒曰彼徒我車所遇
又阨注地險/不便車以什共車必克注更增十人以/當一車之用困諸阨又
注車每困於阨道/今去車故為必克請皆卒注去車/為步卒自我始乃毁車以
為行注魏舒先自毁/其屬車為步陣五乗為三伍注乗車者車三人五/乗十五人今改去更
車以五人為/伍分為三伍荀呉之嬖人不肯即卒斬以徇注魏舒輒/斬之荀呉
[251-20a]
不恨所以/能立功為五陳以相離兩於前伍於後専為右角參
為左角偏為前拒注皆臨時/處置之名以誘之翟人笑之未陳而
薄之大敗之注傳言荀呉/能用善謀
          右春秋車戰
漢書夏侯嬰傳破李由軍于雍丘以兵車趣攻戰疾破
之従擊章邯軍東阿濮陽下以兵車趣攻戰疾破之又
擊秦軍雒陽東以兵車趣攻戰疾破之
灌嬰傳嬰以御史大夫将車騎别追項籍至東城破之
[251-20b]
衞青傳青以武剛車自環為營張晏曰/兵車也而縦五千騎往
當單于
李廣傳陵與單于相值圍陵軍陵居兩山間以大車為
營引士出營外為陳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兩
創者将車一創者持兵戰
 馬氏端臨曰先儒因考西漢書此數條以為車戰之
 制漢尚用之然詳考其辭則是以車載糗粱器械立
 則環以為營耳所謂甲士三人左持弓右持矛中執
[251-21a]
 綏之法已不復存矣
文獻通考後漢光武造戰車可駕牛上作樓櫓置於塞
上以拒敵
靈帝時陽璇為零陵守制車數十乘以禦賊
    蕙田案以上漢
晉馬隆擊鮮卑樹機能以衆數萬據險拒之隆以山陿
隘乃作扁箱車地廣則為鹿角車營路狹則為木屋施
於車上轉戰而前行千餘里殺傷甚衆遂平凉州
[251-21b]
劉裕伐南燕以車四千乗為左右翼方軌徐進與燕兵
戰于臨朐敗之
裕伐秦假道於魏魏遣軍徼之裕遣白直隊主丁旿帥
仗士七百人車百乗渡北岸去水百餘步為却月陣兩
端抱河車置七仗士事畢使豎一白旄魏人不解其意
皆未動裕先命寧朔将軍朱超石戒嚴白旄既舉超石
率二千人馳往赴之齎大弩百張一車益二十人設彭
排於轅上魏人圍之超石以大鎚及矟千餘禦之魏師
[251-22a]
奔潰
    蕙田案以上晉
魏太武真君四年北征柔然騎十萬車十五萬兩旌旗
千里遂渡大漠柔然怖畏不敢復南向
    蕙田案以上北魏
通鑑隋開皇二年遣諸将與突厥戰戎車步騎相參與
鹿角為方陳
    蕙田案以上隋
[251-22b]
唐書裴行儉傳調露元年突厥阿史徳温傳反詔行儉
為定襄道大總管統兵討之先時饋糧數為敵鈔軍餒
死行儉乃詐為糧車三百乗伏壯士伍輩齎陌刀勁弩
以羸兵挽進又伏精兵衝其後敵果掠車羸兵走險賊
驅就水草解鞍牧馬方取糧車中而壯士突出伏兵至
殺獲㡬盡自是糧車無敢近者
房琯傳琯将兵復兩京至便橋陳濤斜琯效春秋時戰
法以牛車二千乗馬步夾之既戰賊乗風譟牛悉股栗
[251-23a]
賊縦火焚之人畜大亂官軍死傷者四萬人
馬燧傳燧為河東節度使為戰車冒以狻猊象列戰于
後行以載兵止則為陣遇險則制衝冒以討田悦推火
車焚其將楊朝光柵進擊大破之
    蕙田案以上唐
李燾長編宋真宗咸平四年呉淑請復古車戰之法曰
衞青李陵田豫馬隆皆以車而勝近符彦卿破敵陽城
亦拒馬為行塞夫北敵所長者騎兵也苟非連車以制
[251-23b]
之則何以禦其奔突哉故用車戰為便其制取常用車
接其衝軛駕以牛車上置鎗以刃外向列士卒於車外
賊至射之乃出騎兵擊之此制敵要術也戰之用車一
陣之鎧甲也故可以行止為營陣賊至則斂兵附以拒
之賊退則乗勝出兵以擊之出則藉此為所居之地入
則以此為所居之宅故人心有依不懼胡騎之陵突也
景徳初契丹入寇大将李徳隆以澶淵不足守命士卒
掘濠塹以大車數十乗重壘環之步騎處中戎馬數萬
[251-24a]
來攻其營禦之遁去
仁宗至和二年韓琦言郭固就民車約古制為兵車臨
陣禦敵緩急易集其車前鋭後方上置七槍為前後二
拒此馬燧戰車行載兵甲止為營陣也又以民車之箱
増為重箱高四尺四寸用革輓之呉起所謂革兵揜户
輓輪籠轂是也臣以為可用於平川之地臨陣以折奔
衝下營以為寨脚今令固自賫車式進呈試之以固為
衞尉寺丞范仲淹上議攻云延安之西慶州之東有賊
[251-24b]
界百餘里侵入漢地唐馬燧造戰車行載甲兵止為營
陣此路山陂大車難進當用小車二十兩銀絹錢二十
萬賞有功将吏
神宗時以北邊将入寇遣中貴人取兩河民車為備民
大驚擾上問沈括曰卿知籍車之事乎括曰車戰之利
見於歴世但古人所謂輕車者兵車也今之民車重大
以牛挽之日不能行三十里少蒙雨雪跬步不進故俗
謂之太平車恐兵間不可用耳上喜曰無人如此語朕
[251-25a]
遂罷籍車之令
徽宗時涇原邢恕建兵車之議下令創造買牛以駕凡
數千乗已而蔡碩又請河北置五十将兵器仍為兵車
萬乗蔡京主其説行之姦吏旁緣即日散行郡縣掠民
緡錢矣崇寧三年河北陜西都轉運司皆奏兵車用許
彦圭所定式則車大而費財實多依往年二十将兵車
式輕小易用復可省費詔卒用許彦圭式行下時熙河
轉運副使李復先奏曰古者師行固嘗用車然井田法
[251-25b]
廢已久且今之用兵與古不同古者兵不妄加征戰有
禮不為詭遇動皆有法又多在平原易野故車可以行
而敵人不敢輕犯今之用兵盡在極邊下寨駐車各以
保險為利車不能上又戰陣之交一進一退車不能及
或為敵所襲逐車又不及收臣於戎馬間觀之屢矣乃
至糧糗衣服器械有不能為用者而況於車乎臣聞此
議出於許彦圭彦圭因姚麟上其説為身謀朝廷但以
麟邊人熟邊事遂然之而不知彦圭輕妄麟立私恩以
[251-26a]
誤國計昔唐房琯用車戰大敗於陳濤斜當時在畿邑
平地尚如此況今欲用於峻坂溝谷之間乎且戰車比
常車濶六七寸運不合轍昨東來者牽挽不行致兵夫
典賣衣物自賃牛具終日而進六七里率多逃亡戰車
棄於道路未造則有配買物材顧差夫匠之擾既成又
艱於運致然則其為諸路之患其費不知其㡬千萬矣
彦圭苟望一官之進上欺朝廷下害百姓此而不誅何
以懲後臣今乞便罷造已造者不復運來以寛民力其
[251-26b]
後彦圭卒得罪
欽宗靖康末樞宻将官劉浩在河北募兵創造戰車其
法有左右角前後拒各用卒二十五人每車計百人
文獻通考高宗建炎初宗澤造戰車法運車者十有一
執器械輔車者四十有四每車計五十五人李綱造戰
車法兩竿雙輪上設皮籬以捍矢石下施鐵裙以衞人
足旁施鐵索聮可為營四人推竿以運車一人登車以
發矢二十人執軍器發車之兩旁每車用二十五人其
[251-27a]
法竟不及施葢自渡江後東南沮洳之區險隘之地不
以車為主也
紹興二年布衣王大智獻車式上命為樞宻計議官明
年車成而不可用罷之
 上謂輔臣曰車制雖古然用各有宜況其物料多南
 方所無且古人用車亦或不利如驂絓而止之類葢
 用車戰陣間亦非利器也席益曰古人之戰彼此皆
 用車至於彼徒我車已有侵軼之慮而後人每以車
[251-27b]
 敵騎其敗固宜房琯陳濤斜是也
孝宗隆興初宰臣進呈陳敏軍中措置教習車陣陳康
伯曰數年前陳敏增制造行下三衙相度有車様陣圖
見在上曰車戰古法平原曠野可以備馳突爾亦卒不

寧宗開禧初中郎将厲冲方者為歴陽守嘗造戰車九
牛弩未及用而罷去周虎繼之用其戰車敗敵于清水

[251-28a]
    蕙田案以上宋
    又案車戰行于秦漢之下往往利少而害多
    故唐宋兵志皆不載車制畧之也
          右漢至宋車戰
   舟師
    蕙田案周禮卒徒車馬皆出于井田丘甸無
    所謂舟師者春秋之季荆呉始大而地界澤
    國水戰乃興易曰地險山川丘陵也孟子曰
[251-28b]
    固國不以山谿之險然則欲争川與谿之險
    者其必不能廢舟矣後世用之者尤多明堂
    月令曰舫人習水而世所傳六韜亦有水戰
    篇今輯為一卷附車戰後
春秋襄公二十四年左氏傳夏楚子為舟師以伐呉注/舟
師水/軍不為軍政注不設賞/罰之差無功而還
昭公十七年左氏傳呉伐楚陽匄為令尹戰于長岸大
敗呉師獲其乗舟餘皇注舟/師使隨人後至者守之環之
[251-29a]
及泉注環/周也盈其隧炭陳以待命注隧出/入道呉公子光請於
衆曰喪先王之乗舟豈唯光之罪衆亦有焉請藉取之
以救死衆許之使長鬛者三人注長髭鬛與呉人/異形詐為楚人潛伏
於舟側曰我呼餘皇則對師夜従之三呼皆迭對楚人
殺之楚師亂呉人大敗之取餘皇以歸
二十四年左氏傳楚子為舟師以畧呉疆沈尹戍曰此
行也楚必亡邑不撫民而勞之呉不動而速之注速/召也
踵楚注躡楚/踵跡而疆場無備邑能無亡乎越大夫胥犴勞
[251-29b]
王於豫章之汭注汭/水曲越公子倉歸王乗舟注歸/遺也倉及夀
夢帥師従王注夀夢/越大夫王及圉陽而還注圉陽/楚地呉人踵楚
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鍾離而還
定公四年左氏傳蔡侯呉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注/呉
乗舟従淮來/過蔡而舍之自豫章與楚夾漢注豫章漢東/江北地名左司馬戍
謂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注沿漢上下/遮勿令渡我悉方城
外以毁其舟注以方城外人/毁呉所舍舟還塞大隧直轅冥阨注三/者漢
東之/隘道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後擊之必大敗之既謀而行
[251-30a]
武城黒謂子常注黒武/城大夫曰呉用木也我用革也注用/重器
可久也不如速戰史皇謂子常楚人惡子而好司馬若
司馬毁呉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注城口三隘/道之總名是獨克呉
也子必速戰不然不免乃濟漢而陳自小别至於大别
注禹貢漢水至大别南入/江然則二别在江夏界三戰子常知不可欲奔史皇
曰安求其事難而逃之将何所入子必死之十一月庚
午二師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王以其屬先擊子常
之卒大敗之呉従楚師及清發半濟而擊之又敗之雍
[251-30b]
澨五戰及郢
哀公九年左氏傳呉城邗溝通江淮注于邗江築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
西北至宋口/入淮通糧道
    蕙田案舟師之制不始于春秋竹書紀年帝
    相二十七年澆伐斟大戰于濰覆其舟滅之
    楚辭天問覆舟斟鄩何道取之正謂此也可
    見舟師之制不特餘皇之呼淮汭之舍始見
    于經傳矣但夏后時事荒逺無稽不若春秋
[251-31a]
    有據耳
          右春秋舟師
漢書武帝本紀元鼎五年夏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反遣
伏波将軍路博徳出桂陽下湟水樓船将軍楊僕出豫
章下湞水歸義越侯嚴為戈船將軍出零陵下離水甲
為下瀨将軍下蒼梧皆将罪人江淮以南樓船十萬人
越馳義侯遺别将巴蜀罪人發夜郎兵下牂牁江咸會
番禺注張晏曰嚴故越人降為歸義侯越人于水中負/人船又有蛟龍之害故置戈于船下因以為名也
[251-31b]
臣瓉曰伍子胥書有戈船以載干戈因謂之戈船也離/水出零陵師古曰以樓船之例言之則非為載干戈也
此葢船下安戈㦸以御蛟鼉水蟲之害張説近之服䖍/曰甲故越人歸漢者也臣瓉曰瀨湍也呉越謂之瀨中
國謂之磧伍子胥書有下瀨船應劭曰遺亦越人也/如淳曰番禺音潘愚尉佗所都師古曰即今之廣州
西南夷列傳始楚威王時使将軍莊蹻将兵循江上畧
巴黔中以西以其衆王滇建元六年大行王恢擊東粤
因兵威使番陽令唐蒙風曉南粤蒙迺上書說上曰南
粤王黄屋左纛地萬餘里實一州今以長沙豫章徃水
道多絶難行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萬浮牂牁出
[251-32a]
不意此制粤一竒也乃拜䝉以郎中将将千人食重萬
餘人従巴莋闗入
兩粤傳元鼎五年南粤反餘善上書請以卒八千従樓
船擊吕嘉等兵至揭陽以海風波為解不行持兩端隂
使南粤及漢破番禺樓船将軍僕上書願請引兵擊東
粤上以士卒勞倦不許罷兵令諸校留屯豫章梅領待
命明年秋餘善聞樓船請誅之漢兵留境且往迺遂發
兵距漢道號将軍騶力等為吞漢将軍入白砂武林梅
[251-32b]
領殺漢三校尉是時漢使大司農張成故山州侯齒将
屯不敢擊郤就便處皆坐畏懦誅餘善刻武帝璽自立
詐其民為妄言上遣横海将軍韓説出句章浮海従東
方往樓船将軍僕出武林中尉王温舒出梅領粤侯為
戈船下瀨将軍出如邪白沙元封元年冬咸入東粤東
粤發兵距嶮使狥北将軍守武林敗樓船軍數校尉殺
長史樓船軍卒錢唐榬終古斬狥北将軍為語兒侯自
兵未往故粤衍侯呉陽前在漢漢使歸諭餘善不聴及
[251-33a]
横海軍至陽以其邑七百人反攻粤軍於漢陽及故粤
建成侯敖與繇王居股謀俱殺餘善以其衆降横海軍
封居股為東成侯萬户封敖為開陵侯封陽為卯石侯
横海将軍説為按道侯横海校尉福為繚嫈侯及東粤
将多軍漢兵至棄軍降封無錫侯故甌駱将左黄同斬
西于王封為下鄜侯
    蕙田案武帝開昆明池以習水戰然樓船下
    瀨伏波横海諸軍皆用之于南粤東夷耳餘
[251-33b]
    固無所用之
後漢書岑彭傳建武九年公孫述遣其将田戎等據荆
門虎牙横江水起浮橋開樓立攢柱以絶水道結營跨
山以塞陸路距漢兵岑彭屯津鄉數攻田戎不克十一
年帝遣呉漢率誅虜将軍劉隆等三将發荆州兵凡六
萬餘人騎五千匹與彭㑹荆門彭裝戰船數十艘呉漢
以諸郡棹卒多費糧穀欲罷之彭以蜀兵盛不可遣一
書言状帝報彭曰大司馬習用步騎不曉水戰荆門之
[251-34a]
事一由征南公為重而已彭令軍中募攻浮橋偏将軍
魯竒應募而前時東風狂急竒船逆流而上直衝浮橋
而攢柱有反把鉤竒船不得去竒等乗勢殊死戰因飛
炬焚之風怒火盛橋樓崩燒彭悉順風並進所向無前
蜀兵大亂溺死者數千人
文獻通考建安十三年曺操南擊劉表取荆州追劉備
於當陽備遣諸葛亮求救於孫權操遺權書曰今治水
軍八十萬衆方與将軍會獵於呉長史張昭曰将軍大
[251-34b]
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劉表治
水軍蒙衝鬬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此為長江之
險已與我共之矣不如迎之周瑜曰今北土未平而操
舍鞍馬仗舟楫與呉越争衡又今盛寒馬無槀草驅中
國士衆逺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
兵之患而操皆犯之瑜請得精兵數萬人保為将軍破
之權従之遣兵三萬人令瑜拒操與操遇於赤壁時操
軍已有疾疫初一交戰不利引次江北瑜部将黄葢曰
[251-35a]
今寇衆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進船艦首尾相接可燒
而走也乃取蒙衝鬭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
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繫于其尾先以書遺操詐
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葢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餘船
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立營觀指言葢降去北軍二
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
上營落頃之烟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瑜等率輕
鋭繼其後靁鼔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従華容道步走
[251-35b]
引軍北遁
二十四年孫權使吕蒙襲闗羽於江陵蒙至潯陽盡伏
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羽
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故羽不聞知至江陵羽将士
遂以城降
    蕙田案以上漢
晉武帝謀伐呉詔王濬修舟艦乃作大船連舫百二十
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
[251-36a]
馳馬往來又畫鷁首怪獸于船首以懼江神舟楫之盛
自古未有時造船木柹蔽江而下呉建平太守吳彦取
以白呉主曰晉必有攻呉之計宜增建平兵皓不従太
康元年王濬伐呉攻丹陽克之呉人于江磧要害之處
並以鐵鏁横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餘暗置江中以逆距
船濬乃作大筏數十方百餘步縛草為人被甲持仗令
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鐵錐輒著筏去又作大炬長十丈
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
[251-36b]
斷絶於是船無所礙順流徑造三山孫皓遣游擊将軍
張象率舟師萬人禦濬象望旗而降濬兵甲滿江旌旗
燭天呉人大懼
安帝義熙六年盧循因劉裕北伐乗虛襲建康率衆數
萬方艦而下裕引兵南還拒之出輕利鬬艦躬提幡鼔
衆軍騰勇争先軍中多萬鈞神弩所至摧陷裕自中流
蹙之因風水之勢賊艦悉泊西岸岸上軍先備火萬具
悉焚之賊衆大敗
[251-37a]
太尉劉裕率師伐秦王鎮惡請率水軍自河入渭直至
渭橋鎮惡所乗皆蒙衝小艦行船者悉在艦内泝渭而
進艦外不見有行船人北土素無舟楫莫不驚異以為

    蕙田案以上晉
唐書李靖傳蕭銑據江陵靖陳圖銑十策詔拜靖行軍
總管攝趙郡王孝恭行軍長史武徳四年八月大閲兵
䕫州時秋潦濤瀨漲惡銑以靖未能下不設備諸将亦
[251-37b]
請江平乃進靖曰兵機事以速為神今士始集銑不及
知若乘水傅壘是震霆不及塞耳倉卒召兵無以禦我
此必禽也孝恭従之九月舟師叩夷陵銑将文士宏以
卒數萬屯清江孝恭欲擊之靖曰不可士宏健将下皆
勇士今新失荆門悉鋭拒我此救敗之師不可當宜駐
南岸待其氣衰乃取之孝恭不聴留靖守屯自往戰大
敗還賊委舟散掠靖視其亂縦兵擊破之取四百餘艘
溺死者萬人即率輕兵五千為先鋒趨江陵薄城而營
[251-38a]
破其将楊君茂鄭文秀銑懼檄召江南軍不及明日降
    蕙田案新唐書兵志不載舟師事無可考
    又案以上唐
文獻通考宋太祖乾徳初鑿大池于京城之南引蔡水
以注之造樓船百艘選精兵號水虎犍習戰池中
開寳六年詔以新池為講武池 七年将有事于江南
是嵗凡五臨幸觀習水戰 九年四月幸金明池習水
戰上御水心殿命従臣列坐以觀戰艦角勝鼓譟以進
[251-38b]
往來馳突為迴旋擊刺之狀顧謂侍臣曰兵棹之技南
方之事也今已平定固不復用但時習之不忘武功耳
訖真宗朝嵗習不輟
高宗建炎元年右僕射李綱言當於沿河㳂淮㳂江帥
府置水兵二軍要郡别置水兵一軍招集善波操舟便
利之人擬立軍號曰凌波樓船軍従之 四年夏四月
兀术入冦自明州囘歸韓世忠先屯焦山以邀其歸路
兀术遣人約日會戰世忠伏兵擊之俘獲甚衆及其舟
[251-39a]
千餘艘敵終不得濟復使致詞願還所掠益以名馬求
假道世忠不従與相持于黄天蕩世忠以海艦進泊金
山下将戰世忠預命工鍛鐵相連為長綆貫一大鉤以
授士之驍捷者平旦敵以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為兩
道出其背每縋綆則曳一舟而入敵竟不得濟乃求與
世忠語世忠酬答如響時於所佩金鳯瓶傳酒縦飲示
之兀术見世忠整暇色益沮乃求假道甚恭世忠曰是
不難但迎還兩宫復舊疆土歸報明主足相全也兀术
[251-39b]
既為世忠所阨欲自建康謀北歸不得去或教以蘆場
地鑿大渠二十餘里上接江口在世忠之上遂傍冶城
西南隅鑿渠一夜渠成次早出舟世忠大驚金人悉趍
建康世忠尾擊敗之兀术乃揭榜募人獻所以破海舟
之策有教其於舟中載土以平版鋪之穴船板以櫂漿
俟風息則出江有風則勿出海舟無風不可動也以火
箭射其篛蓬則不攻自破矣一夜造火箭成是曰引舟
出江其疾如飛天霽無風海舟皆不能動以火箭射海
[251-40a]
舟篛蓬世忠軍亂遂潰還鎮江
紹興三十一年金亮渝盟入寇李寳以舟師禦之至東
海縣時金兵已圍海州寳麾兵登岸敵驚出意外亟引
去於是魏勝出城迎寳寳遣辯士四人招納降附時山
東豪傑王世修輩皆各以義旗聚衆争應為援寳與子
公佐引舟師至宻之膠西石臼島而敵舟已出海口泊
唐島相距止一山候風即南不知王師之猝至也寳伺
敵未覺遣其将曺洋黄端禱于石臼神祈風助順忽風
[251-40b]
自南來衆喜争奮引帆握刃俄頃過山薄敵鼓聲震蕩
敵驚失措敵帆皆以錦纈為之彌亘數里忽為波濤捲
聚一隅窘促搖兀無復行次寳命以火箭射之烟焰隨
發延燒數百火不及者猶欲前拒寳命健士躍登其舟
以短兵擊刺殪之舟中其餘簽軍皆中原舊民脱甲而
降者三千餘人獲首完顔鄭家奴等六人斬之又獲其
統軍印與偽詔文書器甲糧斛以萬計寳欲乘勝以進
而聞逆亮已濟淮遂旋師駐東海視緩急為援遣小舟
[251-41a]
奏捷既至上命降詔奨之除寳靖海節度沿海制置使
十一年亮親統細軍駐和州欲由采石而渡朝廷詔王
權赴行在以李顯忠代之命虞允文趣顯忠交權兵時
顯忠未至權聴留水軍舟舩咸在允文督軍士決戰于
是統制張振王琪等列江岸以待之而以海鰍船載精
兵駐中流迎敵布陣甫畢亮以小紅旗麾舟絶江而來
諸将盡伏山崦敵未之覺一見大驚欲退不可敵舟皆
旋為之底極不平舟中之人皆不能施盡為官軍所殺
[251-41b]
明日允文又命戚新引舟師直楊林河口駐舟江心齊
力射敵敵見舟無歸路於下流縦火自焚官軍亦於上
流焚其舟凡百八十亮引去
孝宗隆興元年九月詔諸州召募水手于手上刺某州
水軍字以革冒代之弊 四年樞宻院言潮州守臣傅
自修欲於本軍禁軍闕額人數内撥三指揮二百人専
防海道以諳識水勢人充
    蕙田案以上宋
[251-42a]
明史兵志舟之制江海各異太祖于新江口設船四百
永樂初命福建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又命江楚兩浙
及鎮江諸府衞造海風船成化初濟州衞楊渠獻槳舟
圖皆江舟也海舟以舟山之烏槽為首福船耐風濤且
禦火浙之十装標號軟風蒼山亦利追逐廣東船鐵栗
木為之視福船尤巨而堅其利用者二可發佛郎機可
擲火毬大福船亦然能容百人底尖上闊首昻尾高柁
樓三重帆桅二傍䕶以板上設木女牆及礟牀中為四
[251-42b]
層最下實土石次寢息所次左右六門中置水櫃揚帆
炊爨皆在是最上露臺穴梯而上傍設翼板可凴以戰
矢石火發則皆俯發可順風行海蒼視福船差小開浪
船能容三五十人頭鋭四槳一櫓其行如飛艟船視
海蒼又小蒼山船首尾皆闊帆櫓並用櫓設船傍近後
每傍五枝每枝五跳跳二人以板閘跳上露首于外其
制上下三層下實土石上為戰塲中寢處其張帆下椗
皆在上層戚繼光云倭舟甚小一入裏海大福海蒼不
[251-43a]
能入必用蒼船逐之衝敵便捷温人謂之蒼山鐵也沙
鷹二船相須成用沙船可接戰然無翼蔽鷹船兩端鋭
進退如飛傍釘大茆竹竹間窗可發鋭箭内舷外隠人
以蕩槳先駕此入賊隊沙船隨進短兵接戰無不勝漁
船至小每舟三人一執布帆一執槳一執鳥嘴銃可掩
賊不備網梭船形如梭竹桅布帆容二三人可哨探蜈
蚣船象形也能駕佛郎機銃底尖面闊兩傍楫數十行
如飛兩頭船旋轉在柁因風四馳諸船無逾其速葢自
[251-43b]
嘉靖以來東南日備倭故海舟之制特詳
 顧炎武海師説海道用師古人葢屢行之矣呉徐承
 率舟師自海入齊此蘇州下海至山東之路越王句
 踐命范蠡舌庸率師沿海泝淮以絶呉路此浙東下
 海至淮上之路唐太宗遣強偉於劍南伐木造舟艦
 自巫峽抵江揚趨萊州此廣陵下海至山東之路漢
 武帝遣樓船将軍楊僕従齊浮渤海擊朝鮮魏明帝
 遣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諸軍自海道討公孫淵秦
[251-44a]
 苻堅遣石越率騎一萬自東萊出右逕襲和龍唐太
 宗伐高麗命張亮率舟師自東萊渡海趨平壤薛萬
 徹率甲士三萬自東萊渡海入鴨綠水此山東下海
 至遼東之路漢武帝遣中大夫嚴助發會稽兵浮海
 救東甌横海将軍韓說自句章浮海擊東越此浙江
 下海至福建之路劉裕遣孫處沈田子自海道襲番
 禺此京口下海至廣東之路隋伐陳呉州刺史蕭瓛
 遣燕榮以舟師自東海至呉此又淮北下海而至蘇
[251-44b]
 州也公孫度越海攻東萊諸縣侯希逸自平盧浮海
 據青州此又遼東下海而至山東也宋李寳自江隂
 率舟師敗金兵于膠西之石臼島此又江南下海而
 至山東也此皆古人海道用師之效
    蕙田案以上明
          右漢至明舟師
 
 五禮通考卷二百四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