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五禮通考 > 五禮通考 卷二百二十七
[237-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賓禮八
   天子遣使諸侯國
    蕙田案周禮大行人有間問歸賑賀慶致禬
    之禮而皇華一詩有咨親咨禮咨事咨難之
    敎盖天子遣使諸侯非特以聯上下之交通
[237-1b]
    和好之志凡以同好惡恤灾難生靈之休戚
    國家之利病風俗之美惡皆于是乎觀故徧
    存徧頫徧省在所必勤策命反命在所必慎
    今輯經傳天子遣使之事以著于篇
周禮秋官大行人間問以諭諸侯之志歸脤以交諸侯
之福賀慶以贊諸侯之喜致禬以補諸侯之烖注此四/者王使
臣于諸侯之禮也間間者間歲一問諸侯謂存省之屬/諭諸侯之志者諭言語諭書名其類也交或往或來者
也贊助也致禬凶禮之弔禮禬禮也補諸侯灾者若春/秋澶淵之㑹謀歸宋財 疏云交者欲見臣有祭祀之
[237-2a]
事亦得歸胙于王故玉藻云臣致/膳于君有葷桃茢亦歸胙于王也
 易氏祓曰大宗伯以脤膰賀慶分同姓異姓而大行/人則一槩以為諸侯者大宗伯言其定制此言其通
 制也大宗伯之言賓禮不過朝覲宗遇㑹同聘頫八/者而已如禬禮則見于凶禮脤膰賀慶則見于嘉禮
 盖行人以親諸侯為主凡嘉禮凶禮皆/親諸侯之意不必定以賓禮為拘也
 鄭氏鍔曰時聘殷頫間問歸脤固有一/定之制賀慶致禬則以時舉無常期
 邱氏濬曰大行人所掌者朝覲宗遇㑹同六者諸侯/致覲于王者也間問歸脤賀慶致禬四者天子致愛
 于諸侯者也諸侯以禮致其敬天子以仁致其愛尊/卑之意通上下之誠達尚何猜疑間貳之為患哉先
 王之所以親/諸侯也如此
[237-2b]
王之所以撫邦國諸侯者歲徧存三歲徧頫五歲徧省
七歲屬象胥諭言語協辭命九歲屬瞽史諭書名聼聲
音十有一歲達瑞節同度量成牢禮同數器修法則注/撫
猶安也存頫省者王使臣于諸侯之禮所謂間問也歳/者巡守之明歳以為始也屬猶聚也自五歳之後遂間
歳徧省也七歲省而召其象胥九歳省而召其瞽史皆/聚于天子之宫敎習之也鄭司農云象胥譯官也元謂
瞽樂師也史太史小史也書名書文字也古曰名聘禮/曰百名以上至十一歲又徧省焉達同成修皆謂齎其
法式行至/則齊等之
 劉氏彝曰存者問其安否頫/者視其治效省者察其風俗
[237-3a]
 王氏昭禹曰頫又詳/于存省又詳于頫
 蔡氏徳晉曰屬㑹集也象胥掌通言語瞽掌樂史掌/書三官王朝列國皆有之屬象胥者謂使王朝象胥
 往至牧伯之國㑹集列國象胥諭以言語使彼此通/曉協其辭命使體制合同也屬瞽史者謂使王朝瞽
 史往至牧伯之國㑹集列國瞽史諭書名以同其文/聴音聲以同其律也度量數器合方氏所掌牢禮掌
 客所掌法八正則八則達同成修皆謂/行人齎其法式以行至則齊等之也
小行人使適四方協九儀賓客之禮注適之也協合也/ 疏使適四方向
諸侯之國則合九等之儀九儀則大行人九儀命者五/爵者四是也云賓客之禮者賓據命者五客據爵者四
此稱賓客之/例非通稱也
[237-3b]
    蕙田案使適四方王使小行人適四方也
若國扎䘮則令賻補之若國凶荒則令賙委之若國師
役則令稿禬之若國有福事則令慶賀之若國有禍烖
則令哀弔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注故書賻作傅稿/為槀鄭司農云賻
補之謂賻䘮家補助其不足也若今時一室二尸則官/與之棺也槀當為稿謂犒師也元謂師役者國有兵冦
以致匱病也使鄰國合㑹財貨以與之春秋定五年夏/歸粟于蔡是也宗伯職曰以襘禮哀圍敗禍灾水火
 王氏昭禹曰所作謂之事所逢謂之故北䘮凶/荒禍烖出于所逢者也師役福事或出于所作
及其萬民之利害為一書其禮俗政事敎治刑禁之逆
[237-4a]
順為一書其悖逆暴亂作慝猶犯令者為一書其札䘮
凶荒厄貧為一書其康樂和親安平為一書凡此五物
者每國辨異之以反命於王以周知天下之故注慝惡/也猶圖
也惡疏此總陳小行人使適四方所採風俗/善 之事各各條錄别為一書以報上也
 葉氏時曰觀此而知小行人之奉命以往無非究心/邦國之民事反命以告亦無非究心邦國之民事
掌交掌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及其萬民之所聚者
道王之徳意志慮使咸知王之好惡辟行之注節以為/行信幣以
見諸侯也咸皆也辟讀如辟忌之辟使皆知/王之所好者而行之知王所惡者辟而不為
[237-4b]
使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注有欲相與修好者則為/和合之說所喜也達者達
之于王若/其國君
 蔡氏徳晉曰凡上下之情不通易至睽孤梗逆而不/相親掌交以王之徳意志慮為諸侯萬民道之令皆
 避王所忌行王所好則上之情得通于下矣又使王/于諸侯所好必調和之萬民所說必通達之則下之
 情得通/于上矣
夏官匡人掌達法則匡邦國而觀其慝使無敢反側以
聼王命注法則八法八則也邦國之官府都鄙亦用焉/慝姦偽之惡也反側猶背違法度也書曰無反
無側王/道正直
[237-5a]
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國而語之
注道猶言也以王之志與/政事諭說諸侯使不迷惑使萬民和說而正王面注靣/猶鄉
也使民之心曉而正鄉王萬疏以上二事鄉/諸侯說之使諸侯化民而 民正向於王
 髙氏愈曰匡人主察諸侯之惡撢人主宣天子之善/察其惡而人畏威宣其善而人懐徳後世有宣慰使
 之名盖近此/撢人之意
春官大宗伯以弔禮哀禍烖注禍烖謂遭水火宋大水/魯莊公使人弔焉曰天作
淫雨害于粢盛如之何不弔廐焚孔子拜鄉/人為火來者拜之士一大夫再亦相弔之道以禬禮哀
圍敗注同盟者㑹合財貨以更其所䘮春秋/襄三十年冬㑹于澶淵宋灾故是其類以恤禮哀
[237-5b]
冦亂注恤憂也鄰國相憂兵作/于外為冦作于内為亂
    蕙田案弔禬恤之禮通于邦交而天子遣使
    侯國亦有之
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注脤膰社稷宗廟之肉以賜/同姓之國同福祿也兄弟有
共先王者魯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尚來歸脤國疏脤/是社稷之肉膰是宗廟之肉此文雖主兄弟之 至于
二王後及異姓有大功者得與兄弟之國同故僖九年/夏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
舅胙注胙膰肉周禮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不以賜/異姓敬齊侯比之賓客又僖公二十四年宋成公如楚
還入于鄭鄭伯將享之皇武子曰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䘮拜焉是二王後及異姓有大
[237-6a]
功者亦得脤膰之賜是以大行人直言歸脤以交諸侯/之福不辨同姓異姓是容有非兄弟之國亦得脤膰也
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注異姓王昏姻甥舅可疏謂/諸侯之國有喜可賀 慶之
事王使大夫往以物賀慶之舉異姓包同姓也大行人/云賀慶以贊諸侯之喜不别同姓異姓則兼同姓可知
 吳氏澄曰脤膰者特厚之禮故於同姓/言之賀慶者普徧之禮故於異姓言之
    蕙田案脤膰賀慶二者天子所以親諸侯也
    大宗伯以弔禬恤屬凶禮脤膰賀慶屬嘉禮
    而大行人又以歸脤賀慶致禬與朝宗覲遇
    會同頫聘間問同列盖凶嘉二禮之通于賓
[237-6b]
    禮者今俱附入天子遣使侯國條内以從其
    類云
          右總論天子遣使之事
春官外史掌書外令注王令/下畿外若以書使于四方則書其
注書王令/以授使者
 黄氏曰以書使于四方之/書猶令之制書勅書也
          右王命
夏官司士作士適四方使為介注士使謂自以王命使/也介大夫之介也春秋
[237-7a]
傳曰天王使/石尚來歸脤
    蕙田案作士使為介謂上卿使則大夫為介
    大夫使則士為介皆司士選之
虎賁氏適四方使則從士大夫疏天子有下聘諸侯法/大行人所云歳徧問之
等時則使虎/賁從行也
秋官行夫使則介之注使謂大小行人也故書曰夷使/鄭司農云夷使使于四夷則行夫
主為之介元/謂夷發聲
    蕙田案使則介之謂行人為使則行夫為之
[237-7b]
    介也
          右介
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注邦節者珍/圭牙璋穀圭
琬圭琰圭也王有命則别其節之用/以授使者輔王命者執以行為信凡邦國之使節山
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蕩輔
注使節使卿大夫聘于天子諸侯行道所執之信也/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澤多龍以金為節鑄象
焉必自以其國所多者于以相别為信明也今漢有銅/虎符杜子春云蕩當為帑謂以函器盛此節或曰英蕩
畫/函
[237-8a]
    蕙田案使節天子遣使於諸侯使者所執之
    節也山國謂使於山國下倣此
    觀承案英蕩解未安蕩宜從竹大竹也見禹
    貢特出者為英盖以竹之最大者以函節適
    逺故曰輔姑存此說以備考
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注必有節言逺行/無有不得節而出
者也輔之以傳者節為信/耳傳說所齎撡及所適
秋官小行人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
[237-8b]
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
鄙用管節皆以竹為之注此謂邦國之節也達之者使/之四方亦皆齎法式以齊等之
也諸侯使臣行頫聘則以金節授之以為行道之信也/虎人龍者自其國象也道路謂鄉遂大夫也都鄙者公
之子弟及卿大夫之采地之吏也凡邦國之民逺出至/于他邦他邦之民若來入由國門者門人為之節由關
者關人為之節其以徵令及家徙鄉遂大夫及采地吏/為之節皆使人執節將之以達之亦有期以反節管節
如今之竹使符也其有商者通之以符節如門關門關/者與市聯事節可同也亦所以異于畿内也凡節有天
子法式存于國侯疏此經亦是適四方之事言達天下/之六節者據諸 國而言掌節所云據畿内也虎節人
節龍節三者據諸侯使臣出聘所執/旌節符節管節三者據在國所用
[237-9a]
    蕙田案節有二有守節有行節守節慿以為
    重行節持以為信其用以為節者有四或以
    玉或以角或以金或以竹皆篆刻文字而中
    分之有故則相合以為驗者也先王制節以
    防奸偽凡守土之官奉使之臣貨賄之出入
    小民之往來皆執此以為信驗盖雖一物之
    微而馭天下之機要在是故特設掌節之官
    以專司其事漢有符節令主符節事凡遣使
[237-9b]
    掌授節猶古制也後世印章即古人符節之
    遺制古人用之列國其事簡後世用之案牘
    其事繁盖亦從時之宜矣
春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䘏凶荒注珍圭王使之瑞節/制大小當與琬琰相
依王使人徵諸侯憂凶荒之國則授之執以注致王命/焉如今時使者持節矣恤者闓府庫振救之凡瑞節歸
又執以/反命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注鄭司農云牙璋瑑/以為牙牙齒兵象故
以牙璋發兵若令時以銅虎符發兵元謂牙璋亦王/使之瑞節兵守用兵所守若齊人戍遂諸侯戍周
圭以和難以聘女注榖圭亦王使之瑞節榖善也其飾/若粟文然難仇讐和之者若春秋宣
[237-10a]
公及齊侯平莒及郯晉侯使瑕嘉/平戎于王其聘女則以納徵焉琬圭以治徳以結好
注琬圭亦王使之瑞節諸侯有徳王命賜之及諸侯使/大夫來聘既而為壇㑹之使大夫執以命事焉大行人
職曰時聘以結諸侯之好鄭司農/云琬圭無鋒芒故治徳以結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注琰圭亦王使之瑞節鄭司農云琰圭有鋒芒傷害征/代誅討之象故以易行除慝易惡行令為善者以此圭
責讓喻告之也元謂除慝亦于諸侯使大夫來頫既而/使大夫執而命事于壇大行人職曰殷頫以除邦國之
慝行疏治徳與易行據諸侯自有/善 惡行王使人就本國治易之
 吳氏澄曰交好本于執徳之不囘故治徳為大而結/好次之邦慝生于率行之不謹故易行為大而除慝
 次/之
[237-10b]
考工記玉人琬圭九寸而繅以象徳注琬猶圜也王使/之瑞節也諸侯有
徳王命賜之使者執琬圭以致命焉繅籍也彼疏典瑞/云治徳據使者而言此言象徳據圭體而說 不言有
繅此言有繅亦/是互見為義琰圭九寸判䂓以除慝以易行注凡圭/琰上寸
半琰半以上又半為瑑飾諸侯有為不義使者征/之執以為瑞節也除慝誅惡逆也易行去煩苛榖圭
七寸天子以聘女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軍
旅以治兵守注二璋皆有駔牙之節於琰側先言牙璋/有文飾也 疏典瑞無中璋者以其大小
等故不見也軍多用/牙璋軍少用中璋
    蕙田案典瑞之珍圭玉人無之玉人之中璋
[237-11a]
    典瑞無之典瑞云榖圭以和難以聘女而玉
    人無和難之文或彼此互見或互有脫簡也
          右節信
夏官校人凡國之使者共其幣馬注使者所/用私覿
          右幣
詩小雅皇皇者華序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
樂言逺而有光華也疏光顯其君常/不辱命于彼
 曹氏粹中曰燕以遣之所謂/禮也歌以樂之所謂樂也
[237-11b]
 程子曰天子遣使四方以觀省風俗采察善惡訪/問病苦宣道化於天下下國䝉被聲敎是以光華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傳皇皇猶煌煌也髙平曰原下濕/曰隰忠臣奉使能光君命無逺無
近如華不以髙下易其色也/箋無逺無近唯所之則然駪駪征夫每懐靡及傳駪/駪衆
多之貌箋征/夫衆行夫也
 朱子集傳此遣使臣之詩也君之使臣固欲其宣上
 徳而達下情而臣之受命亦唯恐其無以副君之意
 也故先王之遣使臣也美其行道之勤而述其心之
 所懐曰彼煌煌者華則于彼原隰矣此駪駪然之征
[237-12a]
 夫則其所懐思常若有所不及矣盖亦因以為戒然
 其辭之婉而不廹如此詩之忠厚亦可見矣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箋如濡言/鮮澤也載馳載驅周爰咨諏箋/爰
于/也
 程子曰採察求訪使臣之職
 朱子集傳使臣自以每懐靡及故廣詢博訪以補其
 不及而盡其職也
我馬維騏六轡如丝傳言調/忍也載馳載驅周爰咨謀傳咨/事之
[237-12b]
難易/為謀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傳咨禮義/所宜為度
我馬維駰六轡既均傳隂白襍毛/曰駰均調也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朱子集傳案序以此詩為君遣使臣春秋内外傳皆
 云君敎使臣儀禮亦見鹿鳴疑亦本為遣使臣而作
 其後乃移以他用也然叔孫穆子所謂君敎使臣曰
 每懐靡及諏謀度詢必咨于周敢不拜敎可謂得詩
 之意矣
[237-13a]
四牡序四牡勞使臣之來也疏事畢/來歸也有功而見知則說

 嚴氏粲曰人臣之事皆職分所當為不計其君之知/不知也此特序詩者之辭以為使臣有馳驅之勞而
 其君能深體之其心之喜恱當如/何非使臣必待見知而後說也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傳騑騑行不止之/貌倭遲厯逺之意豈不懐歸王事
靡盬我心傷悲傳盬不堅固也思歸者私恩也靡盬者/公義也傷悲者情思也 箋無私恩非
孝子也無公義非忠臣也君子/不以私害公不以家事辭王事
 朱子集傳此勞使臣之詩也夫君之使臣臣之事君
[237-13b]
 禮也故為臣者奔走於王事特以盡其職分之所當
 為而已何敢自以為勞哉然君之心則不敢以是而
 安也故燕享之際叙其情以閔其勞言駕此四牡而
 出使於外其道路之囘逺如此當是時豈不思歸乎
 特以王事不可以不堅固不敢狥私以廢公是以内
 顧而傷悲也臣勞於事而不自言君探其情而代之
 言上下之間可謂各盡其道矣
四牡騑騑嘽嘽駱馬傳嘽嘽喘息之貌馬勞/則喘息白馬黒鬛曰駱豈不懐歸
[237-14a]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傳遑暇啟跪處居也臣/受命舍幣于禰乃行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於苞栩傳鵻夫/不也王事靡盬不遑
將父傳將/養也
 范氏處義曰忠臣孝子之行役未嘗不念其親君之/使臣豈待其勞苦而自傷哉亦憂其憂如已而已矣
 此聖人之所/以感人心也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傳杞枸/檵也王事靡盬不遑
將母
駕彼四駱載驟駸駸傳駸駸/驟貌豈不懐歸是用作歌將母
[237-14b]
來諗傳諗念也/箋諗告也
 朱子集傳以其不獲養父母之情而來告於君也非
 使人作是歌也設言其情以勞之耳
          右遣使勞使
春秋隱公七年天王使凡伯來聘杜注凡伯周卿士凡/國伯爵也 何注書
者喜之也古者諸侯有較徳殊風異行天子聘問之當/北面稱臣受之於太廟所以尊王命歸美于先君不敢
以已/當之 榖梁傳凡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注南季天子大夫/也南氏季字也 榖梁傳
[237-15a]
南氏姓也季字也聘問也問諸侯非正也注周禮天子/時聘以結諸
侯之好殷頫以除邦國之慝間問以諭諸侯之志歸脤/以交諸侯之福賀慶以贊諸侯之喜致禬以補諸侯之
灾許慎曰禮臣病君親問之天子有下/聘之義傳曰聘諸侯非正甯所未詳
    蕙田案榖梁問諸侯非正之說於禮無据范
    氏據周禮大行人及許慎五經異義以證其
    非可謂不易之論矣特以時聘殷頫為天子
    下聘于諸侯則非盖周官之間問即天子下
    聘之時對文則大曰聘小曰問散文言之則
[237-15b]
    問即聘也時聘殷頫自是諸侯聘于天子不
    容混而一之也
 張氏洽曰隱公十年之間宰咺凡伯南季三至魯庭/以魯為周公之胄而欲親之也公不明尊王之義以
 正其國于是諸侯相效而王靈竭臣子則/象而簒弑萌矣此春秋詳書王使之意也
桓公四年春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杜注宰官渠/氏伯糾名也 左
氏傳父在故名 公羊傳宰渠伯糾者何天子之大夫
也其稱宰渠伯糾何下大夫也
 李氏亷曰宰糾書名左氏直譏其攝父職以出聘已/昧于仍叔子之文而杜注又以伯糾為名則伯乃字
[237-16a]
 稱而非名也公榖皆以為下大夫係官氏名且字以/宰為官氏渠為名糾為字而以伯為老稱則單伯祭
 伯亦老稱乎盖欲言微者而經稱伯欲言尊卿則連/名故為是臆說耳是皆不知春秋責宰相之書法也
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杜注仍叔天子之大夫稱/仍叔之子本於又字㓜弱
之辭/也 左氏傳弱也 公羊傳仍叔之子者何天子之
大夫也其稱仍叔之子何譏何譏爾譏父老子代父從
政也 榖梁傳任叔之子者錄父以使子也故微其君
臣而著其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詞也注君闇劣于/上臣苟進于
下故叅/譏之
[237-16b]
八年天王使家父來聘杜注家父天子/大夫家氏父字
僖公三十年天王使宰周公來聘杜注周公天子/三公兼冡宰也 左
氏傳王使周公閲來聘享有昌歜白黒形塩注昌歜昌/蒲葅白熬
稻黒熬黍形/塩塩形象虎辭曰國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則有備物
之享以象其徳薦五味羞嘉榖塩虎形注嘉榖熬稻黍/也以象其文也
塩虎形以/象武也以獻其功吾何以堪之
宣公十年秋天王使王季子來聘杜注王季子者公羊/以為天王之母弟然
則字季子天/子大夫稱字 左氏傳秋劉康公來報聘注報孟獻子/之聘即王季
[237-17a]
子也其後/食采于劉 公羊傳王季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
王季子何貴也其貴者何母弟也 榖梁傳其曰王季
王子也其曰子尊之也聘問也
 胡氏安國曰公羊曰王季于者王之母弟也王有時/聘以結諸侯之好禮也宣公享國至是十年不朝于
 周而比年朝齊不奔王䘮而奔齊侯䘮不遣貴卿㑹/匡王葬而使歸父會齊侯之葬縱未舉法勿聘焉猶
 可也而使王季子來王靈益不/振矣自是王聘春秋亦不書矣
          右周聘魯
春秋莊公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杜注榮叔周大/夫榮氏叔字錫
[237-17b]
賜也追命桓公褒稱其徳若/昭七年王追命衛襄之比 公羊傳錫者何賜也命
者何加我服也其言桓公何追命也 榖梁傳禮有受
命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禮也生不服
死追錫之不正甚矣
 張氏洽曰莊公主王姬之昏故親/魯而寵嘉其父遣使賜之策命
 李氏廉曰錫命有命辭有命物又或止有命辭而無
 命物有命辭有命物者如後世以璽書褒賞功臣增
 秩賜金是也止有命辭者如後世賜手詔褒美是也
[237-18a]
 趙氏汸曰禮諸侯嗣位䘮畢以士服朝天子天子賜
 之黻冕圭璧謂之受命周官王命諸侯則大宗伯儐
 是也末世諸侯䘮畢不朝有請命者而後有來錫命
 有生不請命者而後有追錫之命
文公元年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杜注毛國伯爵諸侯/為王卿士者諸侯即
位天子賜以命圭合瑞為信僖/十一年王賜晉侯命亦其比也 榖梁傳禮有受命無
來錫命錫命非正也
 胡氏安國曰諸侯終䘮入見則有錫歲時來朝則有
[237-18b]
 錫能敵王所愾則有錫黼冕圭璧因其終䘮入見而
 錫之者也禮所謂䘮畢以士服見天子已見賜之黼
 冕圭璧然後歸是已車馬衮黼因其歲朝而錫之者
 也詩所謂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雖無予之路車乘馬
 又何予之元衮及黼是已彤弓玈矢因其敵愾獻功
 而錫之者也詩所謂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
 中心貺之鐘鼓既設一朝享之是已今文公繼世䘮
 制未畢非初見繼朝而獻功也何為來錫命乎故榖
[237-19a]
 梁子曰來錫命非正也
成公八年秋七月天子使召伯來賜公命杜注諸侯即/位天子賜以
命圭與之合瑞八年乃來緩/也天子天王王者之通稱 榖梁傳禮有受命無來
錫命錫命非正也曰天子何也曰見一稱也
 劉氏敞曰錫命者爵也有加而賜所謂賜命也故王/者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則賜也不過九命次國之
 君不過七命小國五命故賜者謂有加也以義觀之/錫命者其世世相襲衮不廢矣賜命者服過其爵所
 以章有徳也成公未有大功/明徳而服過其爵譏僭賞也
襄公十有六年左氏傳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曰昔伯
[237-19b]
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師保萬民世胙大師以表
東海王室之不壊繄伯舅是賴今余命女環注環齊/靈公名
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無忝乃舅敬之哉無廢朕命
昭公七年左氏傳王使成簡公如衛弔注簡公王/卿士也且追
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注/陟
登也恪敬也帝天也叔父/謂襄公命如今之哀䇿余敢忘髙圉亞圉注二圉周/之先也為
殷諸侯亦受/殷王追命者
國語周語襄王使召公過及内史過賜晉惠公命
[237-20a]
          右周錫命
春秋僖公九年左氏傳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
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注胙祭肉尊/之比二王後
二十四年左氏傳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天子有事
膰焉注有事祭宗廟也膰祭/肉尊之故賜以祭胙
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尚來歸脤杜注石尚天子之士/石氏尚名脤祭社之
肉盛以脤器以賜同姓諸/侯親兄弟之國與之共福 公羊傳石尚者天子之士
也脤者何爼寔也腥曰脤熟曰燔注禮諸侯朝天子助/祭于宗廟然後受爼
[237-20b]
寔時魯不助祭而/歸之故書以譏之 榖梁傳脤者何也爼寔也祭肉也
生曰脤熟曰膰其辭石尚士也何以知其士也天子之
大夫不名石尚欲書春秋諫曰乆矣周之不行禮於魯
也諸行脤貴復正也
 李氏亷曰案周禮行人歸脤以交諸侯之福謝氏曰/王受神福賴諸侯所致則神福王宜與諸侯共之故
 天子分爼寔不/曰賜而謂之歸
          右周歸脤
春秋僖公八年春王正月公㑹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
[237-21a]
男曹伯陳世子欵盟于洮杜注王人與諸侯盟不譏/者王室有難故洮曹地
公羊傳王人者何㣲者也曷為序乎諸侯之上先王命
也 榖梁傳王人之先諸侯何也貴王命也朝服雖敝
必加於上弁冕雖舊必加于首周室雖衰必先諸侯兵
車之會也
九年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
杜注周公宰孔也宰官周采地天子三公不字宋子/襄公也傳例曰在䘮公侯曰子陳留外黄縣東有蔡
丘/
[237-21b]
二十九年夏六月㑹王人晉人宋公齊人陳人蔡人秦
人盟于翟泉杜注翟泉今洛陽城内大倉西南池水也/魯侯諱盟天子大夫諸侯大夫又違禮盟
公侯王子虎違禮下盟/故不言公㑹又皆稱人
          右周㑹盟
春秋隱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
杜注宰官咺名也仲子者桓公之母婦人無謚/故以字配姓來者自外之文歸者不及之辭 左
氏傳緩且子氏未薨故名注惠公葬在春秋前故曰緩/也于氏仲子也薨在二年賵
助䘮/之物天子七月而𦵏同軌畢至注言同軌以/别四夷之國諸侯五月
[237-22a]
同盟至注同在方/岳之盟大夫三月同位至注古者行/役不踰時士踰月
外姻至注踰月度月也姻猶親也此言/赴弔各以逺近為差因為葬節贈死不及尸注/尸
未𦵏之/通稱弔生不及哀注諸侯以上既葬則縗/麻除無哭位諒闇終䘮豫凶事非
禮也注仲子在而來/贈故曰豫凶事 公羊傳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
也曷為以官氏宰氏也賵者何䘮事有賵賵者盖以馬
以乗馬束帛車馬曰賵貨財曰賻衣被曰禭
文公元年天王使叔服來㑹葬杜注叔氏服字諸侯䘮/天子使大夫會葬禮也
 公羊傳其言來會葬何㑹葬禮也 榖梁傳葬曰㑹
[237-22b]
其志重天子之禮也
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賵杜注珠玉曰含含/口寔車馬曰賵
 左氏傳禮也 公羊傳含者何口實也其言歸含且
賵何兼之兼之非禮也 榖梁傳含一事也賵一事也
兼歸之非正也其曰且志兼也其不言來不周事之用
也賵以早注乘馬曰賵乗馬所以/助葬成風未葬故書早而含以晚注已殯/故言晚
三月王使召伯來㑹葬杜注召伯天子之卿也召采地/伯爵也來不及葬不譏者不失
五月/之内
[237-23a]
昭公七年左氏傳衛襄公卒衛齊惡告䘮于周王使成
簡公如衛弔
          右周賵葬
春秋隱公三年秋武氏子來求賻杜注武氏子大夫之/嗣也平王䘮在殯新
王未得行其爵命聼于冢宰故傳曰王未葬釋其所以/稱父族又不稱使也魯不共奉王䘮致令有求經直文
以示不敬故傳/不復具釋也 左氏傳王未葬也 公羊傳武氏子
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武氏子何譏何譏爾父卒子
未命也何以不書使當䘮未君也䘮事無求求賻非禮
[237-23b]

桓公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 左氏傳
非禮也諸侯不貢車服注車服上之/所以賜下天子不私求財注/諸
侯有常/職者 公羊傳何以書譏何譏爾王者無求求車非
禮也 榖梁傳古者諸侯時獻于天子以其國之所有
故有辭讓而無徴求求車非禮也求金甚矣
文公元年春毛伯來求金杜注求金以共𦵏事雖踰/年而未𦵏故不稱王使
左氏傳非禮也不書王命未葬也
[237-24a]
          右周使求
國語周語定王六年使單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陳以
聘于楚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也注單襄公王卿士單/朝也聘問也問者王
之所以撫萬國存省之假道自宋適楚經陳也是時天/子微弱故以諸侯相聘之禮假道也聘禮若過國至於
境使次介假道/束帛將命於廟候不在疆注候候人也掌送/迎賓客者疆境也司空不視
注司空卿官/掌道路也澤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積場功未畢道
無列樹墾田若蓻膳宰不致餼注膳宰膳夫也掌賓/客之牢禮生曰餼
里不授館注司里里宰/也掌授客館國無寄寓注寓亦寄也無寄寓/者不為廬舎可以寄
[237-24b]
羇旅/之客縣無施舎注四甸為縣縣方六十里施舎/者所以施舍賓客負任之處民將築
臺于夏氏及陳陳靈公與孔寜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
留賓弗見注賓單/襄公也單子歸告王曰陳侯不有大咎國必
亡王曰何故對曰夫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本
見而艸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故先王
之敎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艸木節解而備藏隕
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曰九月除
道十月成梁其時儆曰收而場功偫而畚挶營室之中
[237-25a]
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於司里此先王之所以不用財
賄而廣施徳於天下者也今陳國火朝覿矣而道路若
塞野場若棄澤不陂障川無舟梁是廢先王之敎也周
制有之曰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國有郊牧疆有
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禦灾也其餘無非榖土
民無縣耜野無奥草不奪民時不蔑民功有優無匱有
逸無罷國有班事縣有序民今陳國道路不可知田在
草間功成而不收民罷於逸樂是棄先王之法制者也
[237-25b]
周之秩官有之曰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
候人為𨗳卿出郊勞門尹除門宗祝執祀司里授館司
徒具徒司空視塗司冦詰姦虞人入材甸人積薪火師
監燎水師監濯膳宰致饔廪人獻餼司馬陳芻工人展
車百官官以物至賓入如歸是故小大莫不懐愛其貴
國之賓至則以班加一等益䖍至於王使則皆官正莅
注正長也/莅臨也上卿監之注監/視也若王巡守則君親監之今
雖朝也不才有分族於周承王命以為過賓於陳而司
[237-26a]
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賞善
而罰淫故凡我造國無從非彛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
承天休今陳侯不念允續之常棄其伉儷妃嬪而帥其
卿佐以淫於夏氏不亦瀆姓矣乎陳我大姬之後也棄
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簡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昔
先王之敎茂帥其徳也猶恐隕越若廢其敎而棄其制
蔑其官而犯其令將何以守國居大國之間而無此四
者其能乆乎八年陳侯殺於夏氏九年楚子入陳
[237-26b]
          右過國
   遣使詣蕃附/
    蕙田案經傳所言遣使之事皆天子於服内
    諸侯之禮九州之外未嘗通使秦漢以來封
    建廢而諸侯之禮闕邉事開而蕃國之禮興
    輯遣使詣蕃篇附焉
漢書兩粤傳髙帝十一年遣陸賈立尉佗為南粤王與
剖符通使使和輯百粤毋為南邉害
[237-27a]
 陸賈傳賈至尉佗魋結箕踞見賈賈因說佗曰足下
 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棄冠
 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
 於是佗乃蹶然起坐謝賈曰居蠻夷中乆殊失禮義
 留與飲數月
文帝元年詔丞相舉可使粤者平言陸賈先帝時使粤
上召賈為太中大夫謁者一人為副使賜佗書陸賈至
南粤王恐乃頓首謝願奉明詔長為藩臣奉貢職
[237-27b]
後漢書南匈奴傳建武二十六年遣中郎將段郴副校
尉王郁使南單于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單于
乃延迎使者使者曰單于當伏拜受詔單于顧望有頃
乃伏稱臣拜訖令譯曉使者曰單于新立誠慙於左右
願使者衆中無相屈折也
三十一年單于薨中郎將段郴將兵赴吊祭以酒米分
兵衛䕶之弟左賢王莫立帝遣使者齎璽書鎮慰拜授
璽綬遺冠幘絳單衣三襲童子佩刀緄帶各一又賜繒
[237-28a]
綵四千匹令賞賜諸王骨都侯已下其後單于薨吊祭
慰賜以此為常
          右兩漢遣使詣蕃
唐開元禮皇帝遣使詣蕃宣勞
前一日執事者設使者次於大門外道東南向其日使
者至執事者引就次使者以下俱公服蕃主朝堂立於
東階東南西面使者出次執事者引使者立於大門外
之西東面使副立於使者西持節者立於使者之北少
[237-28b]
退令史二人對舉詔書案立於使副西南俱東向執事
者引蕃主迎使者于門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
執事者引使者入持節者前𨗳持案者次之入門而左
使者詣階間南面立持節者立於使者東少南西面使
副立于使者西南持案者立使副西南俱東面執事者
引蕃主入立於使者之南北靣持節者脱節衣持案者
進使者前使副取詔書持案者退復位使副進授使者
退復位使者稱詔蕃主再拜使者宣詔訖蕃主又再拜
[237-29a]
執事者引蕃主進使者前北面授詔書退立于東階東
南西面持節者加節衣執事者引使者持節者前𨗳持
案者次之出復門外位執事者引蕃主拜送於大門外
使者還于次執事引蕃主入
          右唐遣使詣蕃
宋史禮志宋使外國謂之國信使太祖開寶八年遣西
上閤門使郝崇信使契丹以太常丞吕端副之自是信
使不絶真宗景徳二年太常博士周漸假太府卿右侍
[237-29b]
禁閤門祗候郭盛假西上閤門使為契丹國生辰使職
方郎中直昭文館韓國華假秘書丞衣庫副使焦守節
假西上閤門使為契丹國毋正旦使秘書丞張若谷假
將作監内殿崇班郭允恭假引進副使為國主正旦使
自是歲以為常
宋史新編羣臣朝覲出使宴餞宋沿五代舊制大臣入
覲及被召使囘客省齎籖賜酒食或十日或七日或五
日或一日或賜生料有差羣臣使囘朝見面賜酒食真
[237-30a]
宗詔兩省五品尚書省四品諸司三品以上同列出使
許醵錢餞飲仍休假一日餘官任以休務日餞送
遼史禮志宋使見皇太后儀宋使賀生辰正旦至日臣
僚昧爽入朝使者至幕次臣僚班齊皇太后御殿坐宣
徽使押殿前班起居畢捲班次契丹臣僚班起居畢引
應坐臣僚上殿就位立其餘臣僚不應坐者退於東面
侍立漢人臣僚東洞門入面西鞠躬舍人鞠躬通某以
下起居凡七拜畢贊各祗候引應坐臣僚上殿就位立
[237-30b]
中書令大王西階上殿奏宋使并從人牓子訖就位立
其餘臣僚不應坐者退于西面侍立次引宋使副六人
於東洞門入丹墀内面殿齊立閤使自東階下受書匣
使人捧書匣者皆跪閤使搢笏立受書匣自東階上殿
欄内鞠躬奏封全訖授樞宻開封宰臣對皇太后讀訖
引使副六人東階上殿欄内立使者揖生辰節大使少
前使者俛伏跪附起居訖起復位立次引賀皇太后正
旦大使附起居如前儀皇太后宣問南朝皇帝聖躬萬
[237-31a]
福舎人揖生辰大使并皇太后正旦大使少前皆跪唯
生辰大使奏來時聖躬萬福皆俛伏興引東階下殿丹
墀内面殿齊立引進使引禮物於西洞門入殿前置擔
牀控鶴官起居四拜擔床于東便門出畢揖使副退於
東方西面皆鞠躬舎人鞠躬通南朝國信使某官某以
下祗候見舞蹈五拜畢不出班奏聖躬萬福再拜揖班
首出班謝面天顔訖復位舞蹈五拜畢贊各上殿祗候
引各使副西階上殿就位勾從人兩洞門入面殿鞠躬
[237-31b]
通名贊拜起居四拜畢贊各祗候分班引兩洞門出若
宣問使副跋涉不易引西階下殿丹墀内舞蹈五拜畢
贊各上殿祗候引西階上殿就位立契丹舎人漢人閤
使齊贊拜應坐臣僚并使副皆拜稱萬歲贊各就坐行
湯行茶供過人出殿門揖臣僚并使副起鞠躬契丹舍
人漢人閤使齊贊皆拜稱萬歲贊各祗候先引宋使副
西階下殿西洞門出次揖臣僚出畢報閤門無事皇太
后起 宋使見皇帝儀宋使賀生辰正旦至日臣僚昧
[237-32a]
爽入朝使者至幕次奏班齊聲警皇帝升殿坐宣徽使
押殿前班起居畢捲班出契丹臣僚班起居畢引應坐
臣僚上殿就位立其餘臣僚不應坐者並退於北面侍
立次引漢人臣僚北洞門入面殿鞠躬舎人鞠躬通某
官某以下起居皆七拜畢引應坐臣僚上殿就位立引
首相南階上殿奏宋使并從人牓子就位立臣僚並退
於南面侍立敎坊入起居畢引南使副北洞門入丹墀
内面殿立閤使北階下殿受書匣使人捧書匣者跪閤
[237-32b]
使搢笏立受於北階上殿欄内鞠躬奏封全訖授樞宻
開封宰相對皇帝讀訖舎人引使副北階上殿欄内立
揖生辰大使少前俛伏跪附起居俛伏興復位立大使
俛伏跪奏訖俛伏興退引北階下殿揖使副北方南面
鞠躬舎人鞠躬通南朝國信使某官某以下祗候見起
居七拜畢揖班首出班謝面天顔舞蹈五拜畢出班謝
逺接御筵撫問湯藥舞蹈五拜畢贊各祗候引出歸幕
次閤使傳宣賜對衣金帶勾從人以下入見舎人贊班
[237-33a]
首姓名以下再拜不出班奏聖躬萬福贊再拜稱萬歲
贊各祗候引出舎人傳宣賜衣使副并從人服賜衣畢
舎人引使副入丹墀内面殿鞠躬舎人贊謝恩拜舞蹈
五拜畢贊上殿祗候引使副南階上殿就位立勾從人
入贊謝恩拜稱萬歲贊有勑賜宴再拜稱萬歲贊各祗
候承受官引北廊下立御牀入大臣進酒皇帝飲酒契
丹舎人漢人閤使齊贊拜應坐并侍立臣僚皆拜稱萬
歲贊各祗候卒飲贊拜應坐臣僚皆拜稱萬歲贊各就
[237-33b]
坐行酒親王使相使副共樂曲若宣令飲盡並起立飲
訖放琖就位謝贊拜並隨拜稱萬歲贊各就坐次行方
茵地坐臣僚等官酒若宣令飲盡贊謝如初殿上酒一
行畢贊廊下從人拜稱萬歲贊各就坐若傳宣令飲盡
並拜稱萬歲贊各就坐殿上酒三行行茶行殽行膳酒
五行候曲終揖廊下從人起贊拜稱萬歲贊各祗候引
出曲破臣僚并使副並起鞠躬贊拜應坐臣僚并使副
皆拜稱萬歲贊各祗候引使副南階下殿丹墀内舞蹈
[237-34a]
五拜畢贊各祗候引出次引衆臣僚下殿出畢報閤門
無事皇帝起聲蹕
曲宴宋使儀昧爽臣僚入朝宋使至幕次皇帝升殿殿
前敎坊契丹文武班皆如初見之儀宋使副綴翰林學
士班東洞門入面西鞠躬舎人鞠躬通文武百僚臣某
以下起居七拜謝宣召赴宴致詞訖舞蹈五拜畢贊各
上殿祗候舎人引大臣使相臣僚使副及方茵朶殿應
坐臣僚並于西階上殿就位立其餘不應坐臣僚並於
[237-34b]
西洞門出勾從人入起居謝賜宴兩廊立如初見之儀
二人監琖敎坊再拜贊各上殿祗候御床入大臣進酒
舎人閤使贊拜行酒皆如初見之儀次行方茵朶殿臣
僚酒傳宣飲盡如常儀殿上酒一行畢兩廊從人行酒
如初殿上行餅茶畢敎坊致語揖臣僚使副并廊下從
人皆起立候口號絶揖臣僚等皆鞠躬贊拜殿上應坐
并侍立臣僚皆拜稱萬歲贊各就坐次贊廊下從人拜
亦如之歇宴揖臣僚起立御床出皇帝起入閤引臣僚
[237-35a]
東西階下殿還幕次内賜花承受官引從人出賜花亦
如之簪花畢引從人復兩廊位立次引臣僚使副兩洞
門入復殿上位立皇帝出閤復坐御床入揖應坐臣僚
使副及侍立臣僚鞠躬贊拜稱萬歲贊各就坐贊兩廊
從人亦如之行單茶行酒行膳行果殿上酒九行使相
樂曲聲絶揖兩廊從人起贊拜稱萬歲贊各好去承受
引出曲破殿上臣僚使副皆起立贊拜稱萬歲贊各祗
候引臣僚使副東西階下殿契丹班謝宴出漢人并使
[237-35b]
副班謝宴舞蹈五拜畢贊各好去引出畢報閤門無事
皇帝起
賀生辰正旦宋使朝辭太后儀臣僚使副班齊如曲宴
儀皇太后升殿坐殿前契丹文武起居上殿畢宰臣奏
宋使副從人朝辭牓子畢就位立舎人引使副北洞門
入面南鞠躬舎人鞠躬通南朝國信使某官某以下祗
候辭再拜不出班奏聖躬萬福再拜出班戀闕致詞訖
又再拜贊各上殿祗候舎人引南階上殿就位立引從
[237-36a]
人贊姓名再拜奏聖躬萬福再拜稱萬歲贊各好去引
出殿上揖應坐臣僚并使副就位鞠躬贊拜稱萬歲贊
各就坐行湯行茶畢揖臣僚并南使起立與應坐臣僚
鞠躬贊拜稱萬歲贊各祗候立引使副六人於欄内拜
跪受書匣畢直起立揖少前鞠躬受傳答語訖退於北
階下殿丹墀内面殿鞠躬舎人贊各好去引出臣僚出
賀生辰正旦宋使朝辭皇帝儀臣僚入朝如常儀宋使
至幕次于外賜從人衣物皇帝升殿宣徽契丹文武班
[237-36b]
起居上殿如曲宴儀中書令奏宋使副并從人朝辭牓
子畢臣僚並於南面侍立敎坊起居畢舎人引使副六
人北洞門入丹墀北方面南鞠躬舎人鞠躬通南朝國
信使某官某以下祗候辭再拜起居戀闕如辭皇太后
儀贊各祗候平身立揖使副鞠躬宣徽贊有勑使副再
拜鞠躬平身立宣徽使贊各賜卿對衣金帶疋段弓箭
鞍馬等想宜知悉使副平身立揖大使三人少前俛伏
跪搢笏閤門使授别録賜物過畢俛起復位立揖副使
[237-37a]
三人受賜亦如之贊謝恩舞蹈五拜贊上殿祗候舎人
引使副南階上殿就位立引從人贊謝恩再拜起居再
拜贊賜宴再拜皆稱萬歲贊各祗候承受引兩廊立御
牀入皇帝飲酒舎人閤使贊臣僚使副拜稱萬歲皆如
曲宴應坐臣僚拜稱萬歲就坐行酒樂曲方茵兩廊皆
如之行殽行茶行膳亦如之行饅頭畢從人起如登位
使之儀曲破臣僚使副皆起立拜稱萬歲如辭太后之
儀使副下殿舞蹈五拜贊各上殿祗候引北階上殿欄
[237-37b]
内立揖生辰正旦大使二人少前齊跪受書畢起立揖
磬折受起居畢退引北階下殿丹墀内並鞠躬舎人贊
各好去引南洞門出次引殿上臣僚南北洞門出畢報
閤門無事
    蕙田案宋遼以敵國遣使往來非蕃國比然
    宋自真宗與遼議和百餘年間南北無兵革
    之警遼志所載宋使入見曲宴朝辭之儀大
    約依仿宋儀而為之彬彬郁郁有可觀者附
[237-38a]
    見於此以存一時之典故云
          右遼宋遣使
續文獻通考元太祖六年遣使至輝和爾國其主伊都
呼大喜厚為之禮因遣使納欵
世祖中統元年遣禮部郎中孟甲員外李俊使安南諭
安南責其未奉王命甲文俊至安南宣諭詔㫖安南世
子受詔奉命而還
至元四年遣使賜髙麗國王王植羊五百 五年遣使
[237-38b]
賜安南國王陳光昞錦繡及其諸臣有差
二十八年遣禮部尚書張立道使安南至境安南世子
陳日燇遣迓者接踵及近郊百官恭迎詔書既而日燇
乗輦以鸞仗就館迎詔羣臣公服徒行奉隨至明霞閣
下日燇與近臣七八人登夀光殿龍椅前置香案日燇
再拜自宣詔㫖畢日燇曰恭睹天詔不勝嘉躍願祝皇
帝萬歲夀
          右元遣使詣蕃
[237-39a]
明史禮志明祖既定天下分遣使者奉詔書往諭諸國
或降香幣以祀其國之山川撫柔之意甚厚而不傷國
體視前代為得
明集禮遣使詣蕃
   遣使開詔儀注
前期翰林院官承㫖草詔奏聞訖前一日禮部告百官
於皇城守宿至日鳴鐘後具朝服侍班内使監設御座
香案於奉天殿尚寶卿設寶案於御座之南用寶案於
[237-39b]
詔書案之東侍儀司設詔書案於寶案之南設承制官
位于殿上之東及丹陛之東南設使者拜位於丹墀中
道稍西北向典儀二人於丹陛上之南東西相向知班
二人位於使者之北東西相向贊禮二人位於知班下
之北東西相向設文武百官侍立位於文武樓之北文
東武西東西相向文武侍從班於殿上之左右設引文
武班舎人四人位於文武官之北東西相向設引使者
二人位於使者之北東向拱衛司光祿寺官對立位於
[237-40a]
奉天門之左右俱東西相向將軍二人位於殿上簾前
東西相向將軍六人於奉天門之左右東西相向又將
軍四人於丹陛上之四隅東西相向又將軍六人於奉
天殿之左右東西相向鳴鞭四人於丹陛上北向是日
金吾衛於午門外陳設甲士軍仗東西相向拱衛司陳
設儀仗於丹陛丹墀之東西設遮詔書黄盖於奉天殿
門前和聲郎設樂於丹墀之南侍儀司設龍亭儀仗大
樂於午門外正中撃鼓初嚴催班舎人催文武官具朝
[237-40b]
服𨗳駕官侍從官入迎車駕次嚴引班舎人引文武官
入就侍立位引禮引使者具朝服立於丹墀之西以伺
三嚴侍儀奏外辦皇帝通天冠絳紗袍出謹身殿樂作
尚寶捧寶前𨗳侍從𨗳引如常儀陞奉天殿御座樂止
尚寶以寶置於案捲簾鳴鞭報時雞唱訖禮部官捧詔
書於寶案前尚寶用寶訖中書省官禮部官同捧至御
座呈奏訖禮部官用黄銷金袱裹詔書置盤中置於案
引禮引使者就丹墀拜位典儀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
[237-41a]
拜興平身使者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
止承制官進詣御座前跪承制訖由中門出至丹陛上
宣制位承制官稱有制典儀唱跪使者跪承制官宣制
曰皇帝勅使爾某奉詔諭某國爾宜恭承朕命宣制訖
承制官由西門入典儀唱俛伏興平身使者俛伏興平
身典儀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使者鞠躬樂
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禮部官詣案捧詔由
殿中門出拱衛司擎黄盖遮護降自中陛至使者位前
[237-41b]
以授使者大樂振作使者捧詔書由奉天門中出至午
門外以詔置龍亭中侍儀奏禮畢皇帝興樂作還宫樂
止引禮引文武官以次出分選各衙門正官一員奉送
詔書出國門外使者賫奉以行
   蕃國接詔儀注
使者入蕃國境先遣關人馳報於王王遣官逺接詔書
前期令有司於國門外公館設幄結綵設龍亭於正中
設香案於龍亭之南偹金鼓儀仗皷樂伺候迎引又於
[237-42a]
國城内街巷結綵於王宫内設闕庭於殿上正中設香
案於闕庭之前設司香二人於香案之左右設詔使立
位於香案之東設開讀案位於殿陛之東北設蕃王拜
位於殿庭中北向設蕃國衆官拜位於蕃王拜位之南
異位重行北向設捧詔官位於開讀案之北宣詔官位
於捧詔官之南展詔官二人於宣詔官之南俱西向司
禮二人位於蕃王拜位之北東西相向引禮二人位於
司禮之南東西相向引班四人位於衆官拜位之北東
[237-42b]
西相向陳儀伏於殿庭之東西設樂位於衆官拜位之
南北向逺接官接見詔書迎至館中安奉於龍亭中遣
使馳報王是日王率國中衆官及耆老僧道出迎於國
門外迎接官迎詔書出館至國門金皷在前次耆老僧
道行次衆官具朝服行次王具冕服行次儀仗皷樂次
詔書龍亭使者常服行於龍亭之後迎至宫中金皷分
列於門外之左右耆老僧道分立於庭中之東西置龍
亭於殿上正中使者立於龍亭之東引禮引王入就拜
[237-43a]
位引班引衆官及僧道耆老各入就拜位使者詣前南
向立稱有制司贊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蕃
王及衆官以下皆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
樂止引禮引蕃王由西階升詣香案前北向立引禮唱
跪蕃王跪司贊唱衆官皆跪衆官以下皆跪司禮唱上
香上香三上香司香捧香跪進於王之左王三上香訖
引禮唱俛伏興平身蕃王及衆官以下皆俛伏興平身
引禮引蕃王復位司贊唱開讀宣詔官展讀官陞案使
[237-43b]
者詣龍亭捧詔書授捧詔官捧詔官前受詔捧至開讀
案授宣詔官宣詔官受詔展詔官對展司贊唱跪蕃王
及衆官以下皆跪宣詔官宣詔訖捧詔官於宣詔官前
捧詔書仍置於龍亭司贊唱俛伏興平身蕃王及衆官
以下皆俛伏興平身司贊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
平身蕃王及衆官以下皆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
興平身樂止司贊唱搢笏鞠躬三舞蹈三拱手加額山
萬歲/山呼萬歲/再山呼萬萬歲/出笏俛伏興樂作拜
[237-44a]
興拜興拜興拜興樂止禮畢引禮引蕃王退引班引衆
官以次退蕃王及衆官釋服使者以詔書付所司頒行
蕃王與使者分賔主行禮
   遣使賜印綬儀注賜禮物/儀同
前期禮部承㫖印文式様奏聞符下鑄印局鑄完進呈
聞奏前一日内使監設御座香案於奉天殿侍儀司設
賜印案於丹陛上之東設承制官位於殿上之東及宣
制位於丹陛之東南設使者拜位於丹墀中道稍西北
[237-44b]
向設文武官侍立位於文武樓之北文東武西東西相
向侍從班位於殿上之東西拱衛司光祿司官位於殿
門之左右設典儀位於丹陛上之南東西相向知班二
人位於使者之北贊禮二人位於知班之北俱東西相
向引使者二人位於使者拜位之北西立東向引文武
班舎人位於文武官之北稍後東西相向將軍二人位
於殿上簾前東西相向將軍四人位於丹陛上之四隅
東西相向將軍六人位於奉天殿門之左右東西相向
[237-45a]
將軍六人位於奉天門之左右東西相向鳴鞭四人位
於丹陛中北向是日宿衛陳兵仗於午門外之東西拱
衛司陳設儀仗於丹陛丹墀之東西和聲郎設樂位於
丹墀使者拜位之南禮部設龍亭儀仗大樂於午門外
撃鼓初嚴催班舎人催百官具朝服執事者入就位𨗳
駕官侍從官入迎車駕次嚴引班引文武百官入就侍
立位引禮引使者入丹墀西立東向禮部官陳設所賜
印於丹陛案上如有禮物/設禮物案三嚴侍儀奏外辦皇帝於謹
[237-45b]
身殿服皮弁服出樂作侍從𨗳引如常儀皇帝陞奉天
殿御座樂止捲簾鳴鞭鷄唱報時訖引禮引使者就拜
位立定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使者鞠
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承制官就御座
前跪承制訖由中門出至丹陛上宣制位稱有制贊禮
唱跪使者跪承制官宣制曰皇帝勅使爾某授某國王
印爾其恭承朕命如有賜禮物/就宣賜某物宣制訖承制官由殿西
門入贊禮唱俛伏興平身使者俛伏興平身贊禮唱鞠
[237-46a]
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使者鞠躬樂作拜興拜興
拜興拜興平身樂止禮部官捧印由中陛降以授使者
使者搢笏奉印由奉天殿中門出如賜禮物則/捧禮物出侍儀奏
禮畢皇帝興樂作入宫樂止使者以印置於龍亭中引
班引百官以次出各衙門以正官一員設儀仗大樂送
印至國門外使者奉印以行
   蕃國受印物儀注
使者至蕃國境先遣闗人入報蕃王遣官逺接前期有
[237-46b]
司於國門外公館設幄結綵設龍亭於館之正中備金
皷儀仗皷吹於館所以伺迎引又於國城内街巷結綵
又於王宫設闕庭於殿上正中設香案於闕庭之前設
蕃王受賜予位於香案之前設蕃王拜位於殿庭正中
北向衆官拜位於王拜位之南異位重行北向設樂位
於衆官拜位之南北向司贊二人于蕃王拜位之北東
西相向引禮二人於司贊之南東西相向引班四人於
衆官拜位之北東西相向陳儀仗於殿庭之東西逺接
[237-47a]
官接見使者迎至館所以上賜安奉於龍亭中遣使馳
報王是日蕃王率百官出迎於國門外逺接官迎上賜
出館至國門金皷在前次衆官常服乗馬行次王乗馬
行次儀仗皷樂次上賜龍亭使者常服乗馬行於龍亭
之後迎至宫中金皷分列於殿外門之左右衆官分立
殿庭之東西置龍亭於殿上正中使者立於龍亭之東
引禮引蕃王引班引衆官各就拜位立定司贊唱鞠躬
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蕃王及衆官皆鞠躬樂作拜
[237-47b]
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引禮引蕃王詣龍亭前使
者稱有制引禮贊跪司贊唱跪蕃王與衆官皆跪使者
宣制曰皇帝勅使某持印賜爾國王某并賜某物宣畢
使者捧所賜印并某物西向授蕃王蕃王跪受以授左
右訖引禮唱俛伏興平身司贊唱俛伏興平身蕃王及
衆蕃官皆俛伏興平身引禮引蕃王出復位司贊唱鞠
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蕃王及衆官皆鞠躬樂作
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司贊唱禮畢引禮引蕃
[237-48a]
王入殿西立東向使者東立西向引禮唱鞠躬拜興拜
興平身使者與蕃王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使者降自
東階蕃王降自西階遣官送使者還館
    蕙田案明史遣使之蕃國儀與明集禮同而
    不如集禮之詳備故不重錄
          右明遣使詣蕃
 
 
[237-48b]
 
 
 
 
 
 
 
 五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