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五禮通考 > 五禮通考 卷二百三
[213-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二百三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嘉禮七十六
   體國經野
書禹貢荆河惟豫州
 錐指傳曰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曽氏曰臨沮之荆
 山其隂為豫州其陽為荆州渭案河南河也其不言
[213-1b]
 南者蒙上至于南河省文也荆山主南言傳不當兼
 西亦猶青之岱主南言不當兼西也 豫之南界亦
 判自南漳縣之荆山西起保康歴宜城棗陽及隨州
 之北境故隨縣地州之南境廢光/化縣境入荆域又東為信陽羅山
 皆與荆接界處也 豫北濵冀之南河其西與華隂
 接華隂雍域也案職方豫州山鎮曰華山通典云即
 今華隂郡山連延東出故屬豫州九域志云華山四
 州之際東北冀東南豫西南梁西北雍十字分之四
[213-2a]
 隅為四州也豫之北界由華山而東為閿鄉靈寳陜
 州澠池新安洛陽孟津鞏縣汜水河隂滎陽滎澤又
 東北為陽武延津皆在南河之南陽武自元時河從/原武決而東南流
 始為河/北地又東北抵濬縣大伾山冀兖豫三州之交也
  豫東接兖徐揚三州之界自封邱而東為長垣東
 明又東為考城定陶曹縣城武單縣與兖接界又南
 為夏邑永城亳州穎州又東為穎上蒙城皆在淮北
 與徐接界自穎州以西為商城息縣真陽踰淮而南
[213-2b]
 為信陽與揚接界 豫西自閿鄉以南為盧氏鄖縣
 及鄖西之東境故鄖縣地與雍梁接界豫居中央為輻
 輳之地接界者七州唯青為兖徐所隔與豫不相接云
伊洛瀍澗既入于河
 錐指傳曰四水合流而入河正義曰地理志云伊水
 出𢎞農盧氏縣熊耳山東北入洛洛水出𢎞農上洛
 縣冢領山東北至鞏入河瀍水出河南榖城縣潛亭
 北東入洛城志作成/潛志作朁澗水出𢎞農新安縣東南入洛
[213-3a]
 伊瀍澗三水入洛合流而入河傅氏曰導洛言東北
 㑹于澗瀍又東㑹于伊序水之次第此言伊洛瀍澗
 乃治水之先後渭案漢上洛縣即今陜西西安府商
 州治盧氏新安二縣今屬河南府榖城故縣在今洛
 陽縣西北 今盧氏嵩縣伊陽伊陽屬汝州以伊/水與嵩縣分界洛陽
 界中皆伊水之所經也商州盧氏永寜宜陽洛陽偃
 師鞏縣界中皆洛水之所經也近世乃過汜水縣北
 入河則洛口又移于東矣
[213-3b]
 地理今釋伊水出今河南河南府盧氏縣熊耳山縣/志
 謂伊水出悶頓嶺之陽者古熊/耳盤基甚廣悶頓亦熊耳也至偃師縣南入洛洛
 水出今陜西西安府雒南縣冡嶺山至河南鞏縣東
 北入河瀍水出今河南府洛陽縣西北榖城山至縣
 東入洛澗水出今河南府澠池縣東北白石山至洛
 陽縣西南入洛
 胡氏渭曰洛誥周公曰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
 食謂王城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謂下都也漢
[213-4a]
 志瀍水出河南榖城縣朁亭北東南入雒後漢志瀍
 水出河南榖城縣劉昭引博物記曰出朁亭山括地/志云
 故榖城在河南縣西北十八里苑中西臨榖水左傳/定八年周大夫儋翩叛單子伐榖城即此漢榖城縣
 魏省入河南縣自故縣西北又三十二里有穀/城山東連孟津縣界即博物記所謂朁亭山也水經
 瀍水出河南榖城縣北山東與千金渠合又東過洛
 陽縣南又東過偃師縣又東入于洛注云縣北有朁
 亭瀍水出其北梓澤中歴澤東而南水西有一原其
 上平敞古舊朁訛/為舊亭之處潘安仁西征賦所謂越街
[213-4b]
 郵者也瀍水又東南流注于榖榖水自千金堨東注
 謂之千金渠也渭案王城即郟邑漢為河南縣其故
 城在今洛陽縣西北後漢志云河南周公所城/雒邑也春秋時謂之王城下都
 即成周漢為洛陽縣河南郡治其故城在今洛陽縣
 東北二十里後漢志云雒陽/周時號成周二城東西相去四十里
 而今洛陽縣居其中隋大業初營新都始移二縣于/都城内金又省河南入洛陽
 古時澗水經河南故城西入洛瀍水經河南故城東
 入洛故澗水東瀍水西為王城而瀍水東為下都洛
[213-5a]
 誥之文甚明也自周靈王壅榖水使東出於王城之
 北則其勢必入于瀍水而合流歴王城之東以南注
 于洛時二水猶未經洛陽城也迨東漢建都於此自
 河南縣東十五里之千金堨引水繞都城南北以通
 漕而瀍水始與榖水俱東注矣古時瀍不合澗亦不
 過洛陽縣南而東至偃師也
滎波既豬
 錐指正義曰沇水入河溢為滎滎是澤名鄭云今塞
[213-5b]
 為平地滎陽民猶謂其處為滎澤在其縣東馬鄭王
 本皆作滎播謂此澤名滎播渭案地理志沇水出河
 東垣縣王屋山東南至武徳入河軼出滎陽北地中
 葢即滎澤經所謂溢為滎也今河南開封府滎澤縣
 本漢滎陽縣地隋分置滎澤縣澤在其縣南而班云
 出縣北鄭云在縣東者葢滎陽故城在今縣西南班
 鄭據以為言澤起縣北歴其東也滎澤故城在今縣/北五里隋置明洪
 武八年為河水/所圯移今治
[213-6a]
 地理今釋滎波即滎澤在今河南開封府滎陽縣南
 三里古城村案孔安國傳云滎澤波水已成遏豬正
 義曰鄭云今塞為平地滎陽民猶謂其處為滎澤在
 其縣東葢濟水伏流地中絶河而南溢為巨澤禹貢
 錐指云閻百詩云案馬鄭王本波並作播伏生今文
 亦然孔安國解作一水非二水以為二水自顔師古
 始宋林之竒本之引周職方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
 溠爾雅水自洛出為波别滎波為二水蔡氏因之然
[213-6b]
 案圖究義一為濟之溢流一為洛之支流以滎波為
 二水終無是處傅氏寅曰上文言導洛此則專主導
 濟言不當又泛言洛之支水職方所記山川非治水
 次第不必泥也山海經婁涿之山波水出於其隂北
 流至於榖水今本作陂郭璞云世謂之百答水非屬
 波水證一惟酈注引作波然亦出於山不出於洛非
 屬波水證二水經洛水又東門水出焉注云爾雅所
 謂洛别為波也惟此堪引然余考門水下流為鴻闗
[213-7a]
 水今謂之洪門堰在商州洛南縣東北至靈寳縣而
 入河何曽見水豬為澤乎非屬波水證三百詩此論
 精覈且職方豫州之波出魯山縣鄭注謂即滎播固
 非而洛南之波水則與滎澤相距五六百里中隔大
 山豈可總撮而言之曰滎波既豬乎其説極詳引之
 以証林氏之失
導菏澤被孟豬
 錐指正義曰地理志云菏澤在濟隂定陶縣東孟豬
[213-7b]
 在梁國睢陽縣東北左傳爾雅作孟豬周禮作望諸
 聲轉字異正是一地也周禮青州澤藪曰望諸此乃
 屬豫者周無徐徐并於青青在豫東故得兼有孟豬
 定陶今屬山東兖州府之曹州其故城在今縣西北
 四里睢陽今為商邱縣河南歸徳府治其故城在今
 治南二里通典云菏澤在曹州濟隂東北九十里故
 定陶城東北宋州虞城縣有孟豬澤元和志云孟諸
 澤在虞城西北十里周迴五十里今在商邱東北接
[213-8a]
 虞城界也
 地理今釋菏澤古濟水所滙當在今山東兖州府曹
 州東南及定陶縣界孟豬周禮作望諸史記作明都
 澤今河南歸徳府商邱虞城二縣界有孟諸臺寰宇
 記云虞城孟諸澤俗呼為眉臺葢澤中有臺也
 胡氏渭曰周禮青州澤藪曰望諸爾雅十藪宋有孟
 豬左傳僖十八年楚子玉夢河神賜以孟諸之麋文
 十年宋道楚子田孟諸杜預曰宋大藪也水經注云
[213-8b]
 尚書曰導菏澤被孟豬孟豬在睢陽縣東北闞駰十
 三州記曰不言入而言被者明不常入也水盛方乃
 覆被矣寰宇記云虞城孟豬澤俗呼為湄臺葢澤中
 有臺也渭案今虞城縣西北十里有孟諸臺接商邱
 縣界即此爾雅水草交曰麋麋古湄字臺葢以孟諸
 之麋得名也自元至元二十三年以後歸徳府城南
 北屢被黄河衝決禹迹不可復問然余考漢書梁孝
 王傳築東苑方三百里則孟諸澤皆在其中矣孝王
[213-9a]
 大治宫室臺榭陂池髙髙下下澤形盡失故酈元於
 睢陽故城絶不言孟諸而叙臺池甚詳葢澤之畔岸
 蕩夷無存久矣元和志云周迴五十里亦彷彿言之
 耳
 又曰豫州有古太皥祝融之虚及帝嚳成湯所都虞
 舜後即少/康所都戈邳封葛三鬷諸國皆在焉春秋時可考
 者管蔡郜曹鄭東虢西虢凡蔣祭杞宋焦申許蓼左/傳
 哀十七年楚子榖曰武王克州蓼/即此一作廖漢志南陽縣故廖國宻隨厲唐戴沈息
[213-9b]
 房周語内史過曰昭王娶于房後漢志/汝南吴房縣故房國楚靈王所滅滑鄶鄀榖鄧
 賴項頓胡江黄道栢州來絞蠻陸渾凡四十一國戰
 國時屬宋魏韓而秦楚亦兼得其地秦并天下置三
 川碭郡頴川南陽東境北/境是南郡北境/是漢復置豫州領/郡
 國五其今河南府陜郡𢎞農之地則/屬司𨽻陳留濟隂之地則屬兖州後漢為司𨽻治/河
 陽/豫州治譙領/郡國六魏因之晉分置司州領郡十一豫/州領郡國十
 為都畿之河南府洛/州陜郡陜南/境臨汝汝/滎陽鄭/等郡
 河南道之陳留汴/睢陽宋/濟隂曹/譙郡亳/潁川許/
[213-10a]
 陽陳/汝隂穎/汝南豫/等郡山南東道之淮安唐/南陽
 鄧/襄陽襄/漢東隨/武當均/等郡及河東道之𢎞農郡
 虢/案以上通典所列濟隂之乗氏當徃屬兖襄陽之
 南漳漢東之光化當往屬荆又有當來屬者兖域靈
 昌之匡城梁域上洛之上津東境廢長利縣地是也
 以今輿地言之河南則河南開封歸徳南陽汝寜五
 府及汝州直𨽻則大名府之東明長垣山東兖州府
 之定陶曹縣城武單縣江南則鳯陽府之潁州潁上
[213-10b]
 太和亳州蒙城湖廣則襄陽府之襄陽光化宜城棗
 陽榖城均州鄖陽府之鄖縣保康及鄖西之東境徳
 安府隨州之北境皆古豫州域也
華陽黒水惟梁州
 錐指傳曰東據華山之南西距黒水曽氏曰華山之
 隂為雍州其陽為梁州則梁州之北雍州之南以華
 為畿周禮注/畿限也而梁實在雍州之南矣薛氏曰梁州北
 界華山南距黒水黒水今瀘水也酈道元説黒水亦
[213-11a]
 曰瀘水若水馬湖江出姚州徼外吐蕃界中東北至
 叙州宜賔縣入江也渭案華即西岳華山地理志京
 兆華隂縣南有太華山在今陜西西安府華隂縣南
 八里華陽今商州之地是也黒水諸家遵孔傳謂出
 雍歴梁入南海為二州之西界故其説穿鑿支離不
 可得通唯韓汝節疑梁州自有黒水為界與導川之
 黒水不相涉而不謂薛士龍已先得之葢古之若水
 即禹貢梁州之里水漢時名瀘水唐以後名金沙江
[213-11b]
 而黒水之名遂隠然古記間有存者地理志滇池縣
 有黒水祠一也山海經黒水之間有若水二也水經
 注自朱提音殊/時至僰道有黒水三也輿地志黒水至
 僰道入江四也今瀘水西連若水南界滇池東經朱
 提僰道其為梁州之黒水無疑矣故斷從薛氏以南
 北易孔傳之東西亦甚明確也姚州本漢弄棟青蛉
 遂久三縣地弄栜属益州郡青/蛉遂久属越雋郡今為雲南之姚安府
 宜賔本漢僰道縣犍為/郡治今為四川叙州府治 孔疏
[213-12a]
 云周禮職方氏華山在豫州界内此梁州境東據華
 山之南不得其山故言陽山之西則雍州境也竊謂
 職方九州之山川與禹貢不同雍既有嶽山為鎮故
 華屬豫今以禹貢之太華為豫州山彼兖之鎮曰岱
 亦將以禹貢之岱為兖州山乎其不可也明矣葢境
 上之山非一州所得專青徐共是岱荆豫共是荆而
 太華則雍梁豫共之華北為雍華南為梁華東為豫
 豫雖不言西界觀雍梁可見也九域志云華山四州
[213-12b]
 之際東北翼東南豫西南梁西北雍十字分之四隅
 為四州此言實獲我心然冀境三面距河華山在河
 外冀又與三州微别耳 漢志若水出蜀郡旄牛縣
 徼外南至大莋入繩今黎大所南有旄牛故城即漢/縣師古曰西南之徼猶北方塞
 也/繩水出越雋郡遂久縣徼外東至僰道入江行千
 四百里嶲先蕊反今建昌衞治即漢越嶲/郡卭都縣也遂久蜀漢改屬雲南水經注若
 水出蜀郡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闗為若水司馬相如/傳曰略定
 西南夷邊闗益斥西至沫若水/又曰闗沫若是若水故有闗也山海經曰南海内黒
[213-13a]
 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若水沿流間闗蜀
 土黄帝長子昌意降居斯水為諸侯娶蜀山氏女生
 顓頊於若水之野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一名州江
 大度漢志鮮水出旄牛/徼外南入若水又南逕越雋卭都縣西有嶲/水漢
 武帝置越嶲郡治卭都縣言越北水以章休盛也縣/故卭都國越嶲水即繩若矣又有温水冬夏常熱昔
 敗李流于温水是也案此温水源流不逺非漢/志牂柯鐔封縣下之温水東至廣鬱入鬱者金吉甫
 謂漢志以瀘為温字從省誤非也卭都唐為嶲州越/嶲縣今建昌衞四川行都司治領營四㑹川䀋井冕
 山越/嶲又南逕大莋縣入繩繩水出徼外山海經曰巴/遂之山繩水出焉東南流
[213-13b]
 逕髦牛道至大莋與若水/合自下亦通謂之繩水又南逕㑹無縣元和志㑹/川縣北至
 嶲州三百七十里本漢㑹/無縣也今為㑹川營地與孫水合孫水出臺登縣/一名白沙江南
 流逕卭都縣司馬相如定西夷橋孫水即此又南至/㑹無入若水也漢志臺登縣孫水南至㑹無入若行
 七百五十里元和志嶲州臺登縣正南㣲西至州一/百七十里念諾水本名繩水流入瀘水在縣西北七
 百里自羗戎界流入長江水本名孫水出/縣西北胡浪山下今冕山營東北有孫水繩水南經
 雲南郡之遂久縣蜻蛉水入焉縣本屬越嶲蜀漢建/興三年分益州永昌
 置雲南郡以遂久來屬蜻蛉水出蜻蛉縣西東逕其/縣下又東注于繩水漢志蜻蛉縣禺同山有金馬碧
 雞/又逕三絳縣西三絳一曰/小㑹無又逕姑復縣北對三/絳縣
[213-14a]
 水注之淹水出遂久徼外東南至蜻蛉縣又東過姑/復縣南東入于若水案漢志㑹無臺登遂久
 蜻蛉三絳姑復/並屬越嶲郡又東與母血水合漢志益州郡弄棟/縣東農山母血水
 出北至三絳南入繩行/五百一十里母音無又東涂水注之漢志牧靡縣/南臘涂水所
 出西北至越嶲入繩/過郡二行千二十里又東北至犍為朱提縣西為瀘
 江水後漢書建武十九年武威将軍劉尚擊西夷反/者棟蠶度瀘水入孟州郡注云瀘水一名若水
 出旄牛徼外經朱提至/僰道入江在今嶲州南朱提山名應劭曰在縣西南
 以氏焉犍為屬國也在郡南千八百許里建安二十
 年立朱提郡治縣故城尋廢諸葛亮南征復置自梁/陳已來不復賔屬隋開置恭
[213-14b]
 州唐改為曲州元和志云曲州南北四百里東西七/百里窮年宻霧未嘗覩日月輝光樹木皆衣毛深厚
 時時多水濕晝夜沾洒上無飛鳥下絶走/獸惟夏月頗有蝮蛇土人呼為漏天也郡西南二
 百里得所綰堂琅縣西北行上髙山羊腸繩屈八十/餘里或攀木而升或繩索相牽
 而上縁陟者若将階天案後漢志無堂琅葢省入朱/提也劉昭曰朱提縣西南有堂琅山多毒草盛夏之
 月飛鳥過之/不能得去有瀘津東去縣八十里水廣六七百步
 深十數丈晉明帝大寜二年李等侵越嶲攻臺登/縣寜州刺史王遜遣将軍姚岳擊之戰于
 堂琅驤軍大敗追之至/瀘水赴水死者千餘人兩岸皆山髙數百丈瀘峰最
 為髙秀孤髙三千餘丈是山晉大康中/崩震動郡邑水之左右馬
[213-15a]
 步之徑裁通而時有瘴氣三月四月經之必死非此
 時猶令人悶吐五月以後行者差得無害故諸葛亮
 表言五月渡瀘也自朱提至僰道有水步道有黒水
 羊官水三津之阻行者苦之又有牛叩頭馬搏頰坂
 其艱嶮如此也若水逕越嶲之馬湖縣又謂之馬湖
 江馬湖縣今為四/川之馬湖府繩水瀘水孫水淹水大渡水隨決
 入而納通稱是以諸書録記羣水或言入若又言注
 繩亦咸言至僰道入江華陽國志云僰道治/馬湖江㑹水通越嶲正是異
[213-15b]
 水沿注通為一津更無别川可以當之今案府縣圖
 志若水在建昌衞俗名打沖河自冕山營西徼外營/故
 寜番衞在建/昌衞東北東南流至衞西鹽井營東南與雲南金
 沙江合營在衞西元和志嶲州昆明縣東北至州三/百里本漢定笮縣也出鹽鐵夷皆用之漢将
 張嶷殺其豪率遂獲鹽鐵之利鹽井在縣城中取鹽/先積柴燒之以水洗上即成黒鹽凡言笮者夷人于
 大江水上置藤橋謂之笮其大笮定/笮皆是近水置笮橋處笮與筰同金沙江源出吐
 蕃界至共龍山犛牛石下南流漸廣本名犛水後訛
 為麗水東南流經麗江府北又東經姚安府北即鹽/井衞
[213-16a]
 東/南合打沖河又東合瀘水又東經衞川營南通典衞/川縣有
 瀘水五月渡瀘即此元和志/嶲州南至瀘渡四百五十里又東至東川府西折而
 東北經烏蒙府西北又東北經馬湖府南又東經叙
 州府南而北入大江雲南無水路行者以為艱惟由/蜀浮金沙江可以直達南中明
 正統嘉靖隆慶時屢議開通而不果行至天啟時安/酋倡亂貴陽道阻復議開通按察使莊祖誥議云自
 金沙江巡檢司開由白馬口歴普隆紅巖石刺鮓至/廣翅塘皆禄勸州地其下有三灘水溢没石乃可放
 舟涸則躋岸纜空舟以行又歴直勒村罵刺土色皆/㑹禮州地其下有雞心石石如堆者三纍纍江中舟
 者相水勢緩急可行又歴踏照亂得頭峡刺鮓至枌/壁灘甚駛皆東川地又歴驛馬河新灘至虎跳灘隂
[213-16b]
 溝洞皆巧家地虎跳湍瀉陡石不可容舟隂溝二山/頽集水行山腹中皆從陸過灘易舟而下又歴大小
 流灘為蠻夷司地又歴黄郎木舖貴溪寨業灘至南/江口為烏䝉府地始安流自廣翅塘至南江木商行
 之可十日又至文溪鐵索江邊數灘歴麻柳灣敎化/巖為馬湖府地又歴洩灘蓮花三灘㑹溪石角灘至
 叙州府其/説甚詳晰鹽井營東南葢即漢大筰縣界繩若合流
 處若為建昌衞西之打沖河繩則姚安府北之金沙
 江也此水禹無可致力不用循行故所道唯雍州之
 黒水 瀘本作盧如盧弓盧矢盧橘之類皆訓黒劉
 熙釋名土黒曰盧沈括筆談云夷人謂黒為盧漢中
[213-17a]
 山盧奴縣有盧水酈道元云水黒曰盧不流曰奴尤
 盧水為黒水之切證也牧誓八國有盧人疑即居盧
 水上者其字後加水作瀘章懐太子注後漢書云瀘
 水一名若水則瀘若似非異源而酈元引益州記曰
 瀘水源出曲羅舊下三百里曰瀘水兩峰有殺氣暑
 月舊不行故武侯以夏渡為艱瀘水又下合諸水而
 總其目焉故有瀘江之名矣據此則瀘水自出曲羅
 舊其地當在若水之東下流合若水故若水兼瀘水
[213-17b]
 之目所謂隨決入而納通稱者也元和志云嶲州西
 瀘縣東北至州二十七里本漢卭都縣地瀘水在縣
 西一百十二里水峻急而多石土人以牛皮作船而
 渡一船勝七八人葢即曲羅舊出之瀘水也考其源
 流不出漢越嶲犍為二郡界而杜氏通典云吐蕃有
 可跋海去赤嶺百里方圓七十里東南流入西洱河
 合流而東號漾濞水又東南出㑹川為瀘水瀘水即
 黑水也程大昌金履祥之説皆出於此漾濞水見唐
[213-18a]
 書在今大理府西百里西洱河即葉榆河也出大理鄧
 川州㸃蒼山滙為巨湖周三百里亦曰西洱海今案水
 經注葉榆河出益州郡葉榆縣縣東有葉榆澤葉榆水
 之所鍾也其水自縣南枝分東北流逕遂久縣東姑復
 縣西與淹水合淹水雖合繩若入蜀江而葉榆初無黒
 水之名也何以知為黒水之源其經流則自邪龍縣東
 南流逕滇池縣南又東與盤江合又東南至交趾麋泠
 縣入海此與㑹川相去懸絶並不合繩若入蜀江安得
[213-18b]
 謂様濞水東南出㑹川為瀘水即滇池縣所祠之黒水
 哉杜説非是又案水經注永昌郡有蘭蒼水出博南縣
 漢武帝時通博南山道渡蘭倉津土地絶逺行者苦之
 歌曰漢徳廣開不賔度博南越倉津其水東北流逕不
 韋縣與類水合又東與禁水合又北注瀘津水然則此蘭倉
 水仍東北合瀘水入蜀江也若今之所謂闌滄江元人指以
 為禹貢之黒水者則東南流至交趾入海與梁州絶無
 交涉影響附㑹之談殊不足信 漢志滇池澤在滇池
[213-19a]
 縣西北有黒水祠後漢志縣北有黒水祠或以為武
 帝開置益州郡始立之非也使帝知郡界有黒水而
 立此祠則班史必知其所在而能言之矣竊謂此祠
 葢彼中相承已久黒水即金沙江東經㑹無縣南南
 直滇池縣縣故滇王國於其北立祠祭之宜矣自周
 衰以迄漢初聲教阻絶故尚書家莫能言梁州黒水
 之所在千載而下尚賴有此祠可以推測而得之語
 云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又云禮失而求之野此亦其
[213-19b]
 一端也杜佑以漾濞水經㑹川縣者為黒水樊綽以
 麗水合瀰渃江者為黒水程大昌以西洱河貫葉榆
 澤者為黒水元人則以闌滄江至交趾入海者為黒
 水而明李元陽引張立道之事以為證此皆轉相附
 㑹以求合于入南海之文非實有所驗也以是為雍
 界之黒水吾不敢知如謂梁界之黒水亦即斯川則
 梁州奄有雲南極於交趾以一州而兼數州之地何
 至若是之廣逺此可以理斷之而信其必不然者也
[213-20a]
 地理今釋梁州黒水即今雲南之金沙江其源發於
 西蕃諾莫渾五巴什山分支之東曰阿克逹毋必拉
 南流至塔城闗入雲南麗江府境亦曰麗水東南流
 至姚安府大姚縣之左却鄉即苴/却營北打沖河自鹽井
 衞來㑹之打沖河出自西蕃界在崑崙東南百里二/源同發名查禇必拉䝉古謂之七察兒哈
 那平地水泉數十泓沮洳觱沸散若列星滙而南流/有支河十二道左右流入之至占對安撫司入四川
 界南流東折繞鹽井衞之東北/又南至烏喇猓果入金沙江又東入四川逕㑹川
 衞南又東至東川府西折而東北流逕烏蒙府西北
[213-20b]
 馬湖府南又東逕叙州府南入岷江
 胡氏渭曰梁北自洛南商州鎮安並屬西/安府以西為洋
 縣城固褒城鳯縣並屬漢/中府兩當徽州成縣並屬鞏/昌府
 唐宕疉二州之地北與今岷州洮州二/衞接界衞屬臨洮府又西為西傾
 山南唐松州徼外羈縻之地貞觀二年於松州置都/督府督羈縻二十五州
 其後多至百有四/州悉生羗都落皆與雍接界其間大山長谷逺者
 或數百里終南山東連二華竦峙長安之南有子午
 道直達漢中岡巒綿亘歴盩厔至武功郿縣為太一
[213-21a]
 山亦名太白山駱谷斜谷之口皆當其地又西過寳
 雞訖於隴首山之深處髙而長大者曰秦嶺西京記
 云長安正南山名秦嶺東起商洛西盡汧隴東西八
 百里是也闗中指此為南山漢中指此為北山斯實
 雍梁之大限矣寳雞西南為鳯縣即漢故道縣/屬武都郡縣東
 北大散嶺與寳雞分界嶺上有大散闗當秦隴之㑹
 扼南北之交雍梁有事在所必争又西為徽州州東
 南有鐵山懸崖萬仞劉子羽曰蜀口有鐵山棧道之
[213-21b]
 隘是也州西有木皮嶺甚髙險唐黄巢之亂王鐸置
 闗於此以遮秦隴又西為成縣縣有鷲峽羊頭峽龍
 門戍皆在仇池山北北兵攻仇池必由此入又西為
 洮州衞之西傾山山東北去衞四百餘里屬雍州其
 南則屬梁州所謂西傾因桓是來者也以上諸山皆
 隴蜀阸塞西傾與華陽東西凖望相直曹彦和云梁
 北雍南以華為畿不兼言東最得經㫖而林少頴以
 為華山在梁雍之東當云梁之東北雍之東南以華
[213-22a]
 為畿夫兼言東則不足以該其西是謂欲宻而反疎
 林氏葢習聞西南距岱之説而不知其非故有此論
  梁東自洛南商南以南二縣並屬/西安府為鄖西之西境
 故上津縣地上津唐屬商州其故城在/今鄖西縣西北一百十里又南為房縣
 鄖西房縣並/屬鄖陽府與豫接界又南為竹山縣屬鄖/陽府又南為
 巫山縣屬䕫/州府與荆接界 梁南自宜賔以西至㑹川
 諸州縣凡在瀘水馬湖江之北者皆梁域宜賔以東
 至巫山諸州縣凡在大江之北者皆梁域葢大江既
[213-22b]
 合瀘水亦得互受通稱故隋改江陽縣曰瀘川置瀘
 州治焉其縣南大江寰宇記謂之瀘江瀘水即黒水
 則梁左之南鄙亦當以此水表界也或曰梁州之水
 莫大於江經曷不界以江曰江自岷山導源大勢皆
 南行至叙州始折而東苟界以江則江右之地悉遺
 之域外矣故言黒水可以見左界而言江則不可以
 該右界也 梁西自西傾山歴唐羈縻州以南為當
 州奉州柘州又西南為始陽鎮又南為雅州黎州又
[213-23a]
 西南為嶲州皆與蠻夷接界今松潘衞威州天全六
 番招討司雅州黎大所及越嶲冕山營之北境鹽井
 營之西境是也唐當州在今松潘衞西南三百里州
 治通軌縣隋志縣有甘松山元和志云甘松嶺在/嘉城縣西南十五里
 開元十九年吐蕃請互市於甘松宰相裴光庭曰甘
 松嶺中國之阻不如許赤嶺即此也赤嶺在今陜/西西寜衞界
 柘二州在今疊溪威州之西奉州西七十里有的博
 嶺韋臯嘗分兵出此圍維州柘州西北百里有大雪
[213-23b]
 山一名蓬婆山杜甫詩已收滴博雲間戌欲奪蓬婆
 雪外城是蓬婆又在滴博之西也威州北有髙碉山
 山上有薛城廢縣唐/維州治亦曰姜維城邊略云自松達茂不三百里夷
 碉棊布山巖如蜂房宋史有碉門元有碉門宣撫司
 即今天全六番招討司也葢夷碉起自松州訖於始
 陽故謂之碉門矣廣韻無碉字不知其音今案後漢/書冉䮾夷皆依山居止累石為室
 髙者至十餘丈為卭籠注云今彼土夷人呼為彫/也葢碉本作彫後改从石作碉耳音當與彫同
 雅州治嚴道縣領羈縻吐蕃四十六州黎州治漢源
[213-24a]
 縣管羈縻州五十七並蠻夷部落寰宇記云雅州西
 去大渡河五日程羗蠻混雜連山接野鳥路㳂空不
 知里數黎州西至廓清縣一百八十里其城西臨大
 渡河河西則生羗蠻界髙山萬重更無郡縣今黎大
 所北有卭來山九折坂後漢永平中白狼槃木唐菆
 等百餘國舉種奉貢越山坂繦負而至皆旄牛徼外
 蠻夷也嶲州即今建昌衞通典云南至姚州界五百
 六十里西至磨迷生蠻六百六十里昔司馬相如略
[213-24b]
 定西南夷闗沫若徼牂牁鏤靈山橋孫水葢皆在此
 地矣
岷嶓既藝
 錐指傳曰岷嶓皆山名地理志云㟭山在蜀郡湔氐
 道西徼外江水所出縣有蠻/夷曰道今四川松潘衞即漢湔
 氐道也山在衞西北後魏地形志華陽郡嶓冢縣有
 嶓冢山漢水出焉括地志云嶓冢山在梁州金牛縣
 東二十八里今在陜西漢中府寜羗州北九十里州
[213-25a]
 本漢廣漢郡葭萌縣地也
 地理今釋嶓冢有二一在陜西漢中府寜羗州北九
 十里東漢水所出即導漾/之嶓冢一在鞏昌府秦州西南六
 十里西漢水所出二山南北相去三四百里而支脈
 隠然聫屬郡縣志所謂隴東之山皆嶓冢是也
沱潛既道
 錐指正義曰鄭注梁州云二水亦謂自江漢出者郭
 璞爾雅音義云沱水自蜀郡都安縣湔山與江别而
[213-25b]
 東流又云有水從漢沔陽縣南流至梓潼漢夀入大
 穴中通峒山下西南潛出一名沔水舊俗云即禹貢
 潛也渭案地理志禹貢江沱在蜀郡郫縣西東入大
 江此即今之郫江郭氏所謂沱也括地志云潛水一一
 名復水今名龍門水源出綿谷縣東龍門大石穴下
 元和志云龍門山在利州綿谷縣東北八十二里潛
 水所出此即郭氏所謂潛也今成都府灌縣東有都
 安故城漢中府沔縣東南有沔陽故城漢夀晉改曰
[213-26a]
 晉夀其故城在今保寜府昭化縣東南綿谷亦晉夀
 地今為廣元縣 河渠書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
 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溝洫志同/碓作注引杜預益州記云
 二江者郫江流江也隋經籍志有益州記三卷李氏/撰而無杜預之書李氏者李膺
 也梁益州别駕初學記引任豫益州記曰郫江者大/江之支也亦曰涪江亦曰湔水在蜀與洛水合又劉
 逵蜀都賦注丙穴下劉昭注補郡國志廣都縣下並/引任豫益州記此杜預當是任豫豫通作預任與杜
 字形相/似而誤揚雄蜀都賦曰兩江珥其前應劭風俗通曰
 李冰開成都兩江溉田萬頃左思蜀都賦曰帶二江
[213-26b]
 之雙流常璩華陽國志曰李冰壅江作塴穿郫江檢
 江即流/江别支流雙過郡下葢自漢以來皆以郫江為
 沱水流江為大江水經所叙江水自都安以至成都
 者攷其原委皆流江也然流江實非大江江原縣
 水江原今崇慶州/應劭曰音夀近世謂之大皁江者元和志江/一名皁江葢
 夀音轉/為皁則岷江之正流也而班氏以為首受江故鄭
 康成云沱之類與郫俱為沱而流江於是乎為大
 江矣推尋事理李冰所穿之二江一是流江乃冰所
[213-27a]
 創造一是郫江即禹貢之沱時必淤淺冰復從而濬
 之遂并數為二江兹二江者或稱内江外江或稱南
 江北江彼此參錯未知誰是其湔水不經成都縣界
 元史河渠志以郫湔為冰所穿之二江大謬郫江之
 為沱水無疑矣然世皆以灌縣西南至廣都北岸合
 流江者為郫江之起止今成都城東南岸曲有合/江亭郫江入流江處也
 所行不過三百餘里今案漢志緜虒縣湔水東南至
 江陽入江江陽今/瀘州行千八百九十里水經注云緜雒
[213-27b]
 二水與湔水合亦謂之郫江郫江者沱水也既與湔
 水渾濤則直至瀘州入江矣安得以五城水口之枝
 津為沱水西合大江之正道哉水經注云湔水東絶/緜洛逕五城界至廣
 都北岸南入于江/謂之五城水口葢禹治梁州特紀沱潛潛自廣元
 至巴縣入江行千餘里沱自灌縣至瀘州入江行千
 五百里羣流凑集源遥波濬雖江漢之别而實為州
 界兩大川荒度之功不遺餘力此沱潛所以與岷嶓
 並志也
[213-28a]
蔡蒙旅平
 錐指傳曰蔡蒙二山名正義曰地理志云蒙山在蜀
 郡青衣縣順帝改曰漢嘉縣蔡山不知所在蘇氏曰
 蒙山今曰蒙頂渭案今雅州北有青衣廢縣蒙山在
 州南
 地理今釋蔡山宋葉少藴謂即周公山在今四川雅
 州東五里蒙在今雅州名山縣西五里接雅州及蘆
 山縣界
[213-28b]
    蕙田案蔡山正義云不知所在胡朏明謂當
    是今之峨嵋山以為周公山者葉少藴及明
    一統志也
和夷底績
 錐指正義曰和夷平地之名蘇氏曰和夷西南夷名
 也渭案水經注引鄭説云和夷和上夷所居之地和
 水即涐水和涐聲相近字從而變地理志云青衣縣
 禹貢蒙山谿大渡水東南至南安入渽渽水出汶江
[213-29a]
 縣徼外南至南安東入江過郡三行三千四十里渽
 乃涐字之誤説文涐水出蜀汶江徼外東南入江从
 水我聲徐鉉音五何切故知渽當作涐和夷者涐水
 南之夷也汶江今茂州南安今嘉定州 水經江水
 東南過犍為武陽縣故城在今眉州北新津仁/夀井研三縣皆武陽也青衣
 水沫水從西南來合而注之此即二水㑹涐水入江
 處也酈注云江水自武陽東至彭亡聚曰外水又東
 南逕南安縣西有熊耳峽連山競險接嶺争髙縣治
[213-29b]
 青衣江㑹衿帶二水矣縣南有峨眉山有蒙水即大
 渡水也水發蒙溪東南流與涐水合水出徼外逕汶
 江道吕忱曰涐水出蜀許慎以為涐水也從水我聲
 南至南安入大渡水大渡水又東入江也班固謂大
 渡入涐道元謂涐入大渡然涐水源長當以漢志為
 正道元叙涐水甚略自漢志涐誤作渽而師古曰音
 哉世遂不知有涐水且不知渽水之所在徒以其下
 流與南安之沫水號為大渡者合而入江因目涐水
[213-30a]
 曰大渡河元和志云黎州西至廓清城一百八十里
 其城西臨大渡河河西生羗蠻界黎州本漢沈黎郡/旄牛縣地唐置黎
 州治漢源縣今黎大所南/三十里漢源廢縣是也又云通望縣北至黎州九
 十里大渡水經縣北二百步通望本漢旄牛縣隋為/大渡戍尋置陽山縣唐
 改曰通望今黎大所東南通望故城是也旄/牛故城在所南牧誓有髳人葢國于此也李膺益
 州記云羊膊嶺水分二派一南流為大江一西南流
 為大渡河王應麟地理通釋云大渡河一名羊山江
 源出鐵豹嶺嶺即岷山羊膊嶺之異名也大渡河即
[213-30b]
 涐水羊膊嶺即汶江徼外之山涐水所出以今輿地
 言之涐水自茂州徼外南流經黎大所西舊有黎州/所大渡所
 本朝并并為一曰黎/大所附屬雅州折而東經所南又東經建昌衞越嶲
 營北南去營二百二十里歴鬼皮落/野夷界水勢浩大煙瘴特甚又東經峨眉縣
 南又東至嘉定州南合青衣沫水又東入大江此水
 之南葢即經所謂和夷也禹導和水使入江而其地
 已底績矣或曰何以知不在山北曰古者桓有和音
 故鄭康成破和為桓晉地道記云梁州自桓水以南
[213-31a]
 為夷書所謂和夷底績此説是也但不當破和為桓
 耳方輿勝覽云大渡河於黎州為南邉要害之地唐
 時太渡之戍一不守則黎雅卭嘉成都皆擾建隆三
 年王全斌平蜀以圖來上議者欲因兵威復越嶲藝
 祖以玉斧畫此河曰外此吾不有也於是為黎之極
 邉曩時河道平廣可通漕舟自玉斧畫河之後河之
 中流忽䧟下五六十丈河流至此澎湃如瀑從空而
 落舂撞怒號波濤洶湧船筏不通名為噎口殆天設
[213-31b]
 險以限羗蠻也政和末大理通貢有上書乞於大渡
 河外置城邑以便互市詔問得失知黎州宇文常言
 太祖觀地圖畫大渡河為境歴百五十年無恙今若
 於河外建城邑開邉隙非中國之福也議遂寝以是
 知大渡河南當為禹貢外薄之地唐韋皋拒吐蕃李
 徳裕拒南詔皆扼此水為險要和夷在大渡河南馬
 湖江北為宋祖玉斧畫而棄之者無疑矣馬湖江即/古若水漢
 瀘水禹貢梁/州之黒水也
[213-32a]
 地理今釋和夷案水經注引鄭説云和夷所居之地
 和即和川水在今四川雅州滎經縣寰宇記謂滎經
 縣北九十里有和川水從羅巖古蠻州來也蔡傳以
 夷為嚴道今滎經縣/宋曰嚴道以西之夷道滎經以西/無夷道非是時
 瀾書説云嚴道以西地名和川夷人所居乃為得之
    觀承案和夷之解極是與島夷萊夷淮夷一
    例是禹貢之書法也蔡氏以夷為嚴道以西
    之夷道者即令果有其地亦不足据矣
[213-32b]
西傾因桓是來
 錐指傳曰西傾山名桓水自西傾山南行因桓水是
 來浮于潛地理志云西傾山在隴西臨洮縣西南夏氏
 曰西傾後世所謂嵹臺山其南桓水出焉一名白水
 渭案今陜西洮州衞本漢臨洮縣地唐為臨潭縣屬
 洮州括地志云西傾山在臨潭縣西南三百三十六
 里西傾之戎在山之西南唐為吐蕃地北連吐谷渾
 西接党項党項故析支也山海經曰白水出蜀而東
[213-33a]
 南注于江郭璞云色微白濁今在梓潼白水縣從臨
 洮之西西傾山來經沓中東流過隂平至漢夀縣入
 潛酈道元云桓水自西傾至葭萌入于西漢即鄭元
 之所謂潛水者也 今白水自洮州衞流經文縣平
 武龍安/府治劒州至昭化縣東入西漢水此即禹貢之桓
 水西傾之戎所因以來者也
 地理今釋西傾山一名嵹臺山在今陜西鞏昌府洮
 州衞西蕃界延袤千里外跨諸羗桓水一名白水出
[213-33b]
 今陜西岷州衞東南分水嶺至四川保寜府昭化縣
 東入西漢水西漢水出秦州嶓冢山上流/為犀牛江下流為嘉陵江
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
 錐指傳曰漢上曰沔越沔而北入渭浮東渡河正絶
 流曰亂正義曰下傳云泉始出山為漾水東南流為
 沔水至漢中東行為漢水是漢上曰沔也渭案地理
 志渭水出隴西首陽縣西南鳥䑕同穴山東至船司
 空入河河謂西河水經注云西漢即潛水自西漢遡
[213-34a]
 流而届于晉夀界阻漾枝津南歴岡穴迤邐而接漢
 沿此入漾書所謂浮潛而逾沔矣歴漢川至南鄭縣
 屬于褒水遡褒暨于衙嶺之南溪水支灌于斜川水/支
 本作川皮/字之誤也届于武功而北達于渭水此乃水陸之相
 闗川流之所巠/復不乖禹貢入渭之宗實符尚書亂
 河之義也林蔡所引皆有脱誤謹依原文備録于此
 南鄭今為漢中府治其故城在縣東北武功故城在
 鳯翔府郿縣東四十里渭水之南 漢志右扶風武
[213-34b]
 功縣下云斜水出衙嶺山北至郿入渭褒水亦出衙
 嶺至南鄭入沔案衙嶺山在今郿縣西南三十里俗
 呼馬鞍山褒斜本谷名李善西都賦注引梁州記云
 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萬石城在今漢/中府褒城縣東南口曰
 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五十里溝洫志曰作褒斜道五/百餘里曹孟徳以此谷
 為五百里石穴孔頴達云漢在渭南五百餘里皆與/梁州記合程大昌謂漢中北距斜口八九百里妄也
 水經注漢水自西樂城北城在今沔縣東/南漢水南岸又東合褒
 水水東北出衙嶺山東南經大石門歴故棧道下谷
[213-35a]
 又東南逕三交城城在褒城縣西北/以山水之㑹名又東南得丙水
 口水上承丙穴穴出嘉魚故左思稱/嘉魚出于丙穴良木攅于褒谷又東南歴小石
 門門穿山通道六丈有餘蜀都賦曰岨以石門即此/門在漢中之西褒中之北案今褒城縣西北十五
 里箕谷口有石/如門曰石門又東南歴褒口即褒谷之南口北口/曰斜所謂北出褒
 又南逕褒縣故城東褒中縣也本褒國案褒/中故城在褒城縣南又南流
 入于漢渭水自郿縣故城南城在今郿縣東北/十五里渭水之北又東
 逕武功縣北斜水自南注之水出縣西南衙嶺山北
 歴五丈原東原在郿縣西三/十里渭水南亦謂之武功水諸葛亮
[213-35b]
 表云臣遣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是也以今輿地
 言之褒谷口在褒城縣北十里斜谷口在郿縣西南
 三十里褒水自衙嶺南流經褒城縣東又南入于漢
 斜水自衙嶺北流經郿縣東又東北入于渭褒之流
 長而斜之流短兩谷髙峻中間褒水所經皆穴山架
 木而行名曰連雲棧陸贄所云縁側徑於嶺嵓綴危
 棧於絶壁者也酈元云自西漢泝流而至晉夀阻漾
 枝津南枝津即郭璞所云水從沔陽縣南流至漢夀
[213-36a]
 寰宇記所謂三泉故縣南大寒水西流者也歴岡穴
 迤邐而接漢岡穴即郭璞所謂峒山括地志所謂龍
 門山大石穴者也以今輿地言之浮嘉陵江至廣元
 縣北龍門第三洞口舎舟從陸越岡巒而北至第一
 洞口出谷乗舟至沔縣南經所謂浮潛而逾沔也自
 沔入南鄭縣界抵褒城東歴褒水斜水至郿縣東北
 入渭沿流而東歴武功興平盩厔鄠縣咸陽長安髙
 陵咸寜臨潼渭南華州朝邑至華隂縣之渭口絶河
[213-36b]
 流而東抵蒲州經所謂入渭而亂河也自蒲州並東
 岸而行至榮河縣北泝汾水而上歴河津稷山絳州
 太平襄陵至臨汾縣是為平陽堯之所都此梁州入
 西傾之貢道也
 地理今釋沔水一名沮水漢書地理志武都郡沮縣
 沮水出東浪谷沮縣即今陜西漢中府略陽縣也東
 南至沔縣西南入漢水名曰沮口
 胡氏渭曰梁州有古蜀山氏蠶叢氏之國又元囂昌
[213-37a]
 意所封及牧誓所稱庸蜀羗髳微盧彭濮諸國皆在
 焉春秋時可考者庸巴濮麇褒凡五國戰國時屬秦
 而楚亦兼得其地秦并天下置漢中巴郡蜀郡隴西
 南境/是内史南境/是漢改置益州領郡八漢志/云改梁曰益魏兮置梁
 州晉初因之益梁二州/並領郡八後又分益州南境置寜州領/郡
 四/唐為山南西道之漢中梁/州洋川洋/通川通/潾山渠/
 南平渝/清化巴/始寜壁/咸安蓬/符陽集/巴川合/河池
 鳯/順政興/益昌利/等郡山南東道之房陵房/南賔忠/
[213-37b]
 南浦萬/雲安䕫/等郡劒南道之蜀郡益/唐安蜀/濛陽
 彭/徳陽漢/通義眉/梓潼梓/巴西綿/普安劍/閬中閬/
 陽資/臨卭卭/通化茂/交川松/越嶲嶲/南溪戎/遂寜遂/
 仁夀陵/犍為嘉/盧山雅/瀘川瀘/陽安簡/安岳普/江源
 當/隂平文/同昌扶/油江龍/臨翌翌/歸誠悉/静川静/
 山柘/恭化恭/維川維/雲山奉/和義榮/盛山開/南充果/
 洪源黎/雲南姚/等郡又京畿之上洛商/安康金/隴右
 道之武都武/同谷成/懐道宕/合川叠/黔中道之涪陵
[213-38a]
 涪/南川南/等郡案以上通典所列雲南涪陵南川三
 郡乃梁南徼外蠻夷不在九州之限其雲安之建始
 縣當往屬荆上洛之上津東境廢長利縣地當往屬
 豫而黔中寜夷涪川播川夜郎義泉溱溪七郡列在
 荆域者雖附近蜀江之南亦係徼外蠻夷不在九州
 之限以今輿地言之陜西漢中府興安州及西安府
 之商州洛南山陽鎮安商南鞏昌府之鳯縣兩當徽
 州成縣階州文縣湖廣鄖陽府之房縣竹山竹溪及
[213-38b]
 鄖西縣之西境四川則成都保寜順慶龍安馬湖五
 府潼川嘉定卭眉雅五州及叙州瀘州重慶䕫州之
 江北諸州縣松潘衞叠溪營天全六番招討司黎大
 所建昌衞皆古梁州域也其遵義府永寜衞及東川
 烏蒙鎮雄故烏/撒三府並在瀘水之外雲南郡唐於昆
 明之弄棟川置即今姚安府其非梁域又不待言矣
黒水西河惟雍州
 錐指傳曰西距黒水東據河龍門之河在冀州西正
[213-39a]
 義曰河在雍州之東而謂之西河者以冀州西界故
 王制云自東河至於西河千里而近是河相對而為
 東西也渭案黒水水經注云出張掖雞山南流至燉
 煌過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括地志云源出伊州伊
 吾縣北百二十里南流絶三危山在沙州燉煌縣東
 南四十里二説未知孰是通典云孔鄭通儒莫知其
 所或是年代久逺遂至湮涸無以詳焉河經龍門而
 南至於華隂為西河左傳昭公十三年晉叔魚謂季
[213-39b]
 孫曰將為子除館于西河禮記子夏退而老于西河
 之上史記魏武侯浮西河而下封吴起為西河守皆
 此水也
 地理今釋雍州黒水出陜西甘肅塞外南流至河州
 入積石河今俗名大通河是也案括地志云黒水出/伊州伊吾縣北東南
 流至鄯州又東南至河州入黄河今黒水上源為流/沙壅塞已無遺跡可考其下流為大通河在𤓰州之
 南歴西寜衞東南至河州入河西寜即唐之鄯州則/括地志之説與今圖合 又案河之積石北則大通
 河入之南則大夏河注之二水入河之口南北相值/後人或遂指大夏為黒水絶河而南之跡不知大夏
[213-40a]
 雖在黄河之南實仍在南山之北且其源/自南而北與山南入海之水絶不相通
 胡氏渭曰黒水今不可得詳據括地志言出伊吾南
 流絶三危山則當自燉煌北大磧外流入郡界南經
 白龍堆東三危山西又南經吐谷渾界中又南經吐
 蕃界中繞出河源之外而入于南海梁州之黒水别
 是一川非為雍西界者也 西河東與冀分界自今
 榆林衞故勝州東北折而南且西經府谷神木又西
 南經葭州吴堡又南經綏徳清澗延川延長又東南
[213-40b]
 經宜川並屬延/安府又南經韓城郃陽朝邑以至于華隂
 並屬西/安府與豫接界河行凡一千七百餘里 雍之南
 界自華隂太華山以西為華州渭南藍田鄠縣盩厔
 並屬西/安府郿縣寳雞並屬鳯/翔府皆以南山與梁分界又西
 為鳯縣有大散嶺又西為徽州有鐵山木皮嶺又西
 為成縣有鷲峽羊頭峽龍門戍並屬鞏/昌府又西為岷州
 衞又西為洮州衞有西傾山皆與梁分界處也詳見/梁州
 自西傾又西歴吐谷渾南至大積石自積石又西歴
[213-41a]
 吐谷渾南党項白蘭之北至於黒水吐谷渾本遼東
 鮮卑種也東晉初徙居枹罕宋景平中其子孫有阿
 豺者升西彊山觀墊江源則其地南至西傾矣又數
 傳為夸吕始自號可汗治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
 據有甘松之南洮水之西南極於白蘭其地東西三
 千里南北千餘里党項羗在古析支之地漢時燒當
 羗亦嘗居之白蘭者羗之别種也其地皆與吐谷渾
 接吐谷渾在河湟之間即先零燒當諸羗故地積石
[213-41b]
 在其西南南枕賜支河曲禹導河自此始則湟水之
 南積石之北西傾之西其為雍州之域無疑矣 雍
 之北界經無可見約略言之自今塞外東受降城之
 西與冀分界元和志云東受降城在/勝州榆林縣東北八里又西四百里為
 中受降城元和志云南至/麟州四百里又西四百餘里為西受降
 城元和志云在豐/州西北八十里唐景龍二年張仁愿所築南直今
 榆林衞黄河經三城之南謂之北河河北有隂山為
 華夷大限侯應曰北邊塞至遼東外有隂山東西千
[213-42a]
 餘里是也又西為髙闕山戰國時趙築長城並隂山
 下至髙闕為塞及秦始皇斥逐匃奴城河上為塞又
 使蒙恬度河取髙闕陶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
 是也其地又有光禄塞雞鹿塞漢受降城皆雲中五
 原二郡境也又西為河西四郡之北鄙漢太初中收
 匃奴休屠渾邪王地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以通西
 域隔絶羗胡往來武威姑臧縣北三百里有白亭軍
 元和志云在馬城河東岸天寳十年哥舒翰置因白
[213-42b]
 亭海為名也張掖東北一千五百餘里有地曰居延
 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北地二千餘里過居延太初三
 年使路博徳築居延澤上今甘州衞塞外居延故城
 是也亦曰居延塞元為亦集乃路地理志云在甘州
 北一千五百里城東北有大澤西北俱接沙磧乃漢
 居延故城明洪武初馮勝拔肅州進至掃林山亦集
 乃路是也合黎山在張掖縣西北二百里弱水由此
 東北入居延澤遮虜障在肅州酒泉縣北二百四十
[213-43a]
 里李陵與單于戰處敦煌即今廢沙州衞衞北抵大
 磧磧外即古伊吾盧地唐置伊州今為廢哈宻衞也
 自雲中至敦煌六郡皆古雍州之城後為戎翟所據
 至秦漢始收復者其北皆臨大磧大磧即沙幕漢人/謂之
 幕唐人/謂之磧東西數千里南北逺者千里無水草不可駐
 牧雖禽獸亦不能居之
弱水既西
 錐指傳曰導之西流至于合黎渭案地理志張掖刪
[213-43b]
 丹縣桑欽以為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今陜西
 行都司之山丹衞故刪丹縣也
 地理今釋弱水今陜西山丹衞漢刪/丹縣城西有山丹河
 古弱水也法顯佛國記/謂之流沙河出衞西南窮石山正流西至
 合黎山與張掖河合又東北至甘州衞北迤邐流至
 塞外入居延澤其餘波溢入流沙也
涇屬渭汭
 錐指傳曰屬逮也水北曰汭言治涇水入于渭地理
[213-44a]
 志云涇水出安定涇陽縣西笄頭山東南至馮翊陽
 陵縣入渭行千六十里渭案涇陽故城在今陜西平
 凉府平凉縣西南笄頭山在縣西一百里陽陵故城
 在今西安府髙陵縣西南二十里説文汭水相入也
 左傳閔公二年虢公敗犬戎于渭汭杜預曰水之隈
 曲曰汭
 地理今釋涇水出今陜西平涼府平涼縣西南笄頭
 山亦名崆峒山東至西安府髙陵縣西南入渭水渭
[213-44b]
 水出今陜西臨洮府渭源縣西鳥䑕山東至西安府
 華隂縣東北入河汭水出今平凉府華亭縣有二源
 北源出湫頭山之朝那湫南源出齊山至縣東與北
 河合又東至涇州西北入涇水
 胡氏渭曰蔡傳云涇渭汭三水名屬連屬也涇水連
 屬渭汭三水也黄東發非之曰古説涇入於渭水之
 内而漆沮既從灃水攸同皆主渭言之文意俱協若
 以汭為一水而入涇則涇屬渭汭者是涇既入渭汭
[213-45a]
 又入涇下文漆沮之從灃水之同孰從孰同耶職方
 氏其川涇汭易氏解云汭非禹貢之汭禹貢言汭皆
 水内此川名鄒季友亦曰涇水先㑹汭水後入渭水
 則經當言涇屬汭渭不當先渭而後汭況下文即有
 渭汭字不可異説一言破的蔡説可以永廢矣
漆沮既從
 錐指傳曰漆沮之水已從入渭顔氏曰漆沮即馮翊
 之洛水渭案地理志沮水出北地直路縣西東入洛
[213-45b]
 洛水至馮翊褱懐/同徳縣東南入渭直路縣自後漢已
 廢其故城在今延安府鄜州中部縣西北二百里褱
 徳今西安府同州之朝邑縣也縣西南四十三里有
 懐徳故城水經注云渭水東過華隂縣北洛水入焉
 闞駰以為漆沮之水華隂縣北即懐徳縣南也 導
 渭傳云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水出馮翊北正義云地
 理志漆水出扶風漆縣依十三州記漆水出岐山東
 入渭則與漆沮不同矣此云㑹于涇又東過漆沮是
[213-46a]
 漆沮在涇水之東故孔以為洛水一名漆沮水經沮
 水出北地直路縣東入洛又曰鄭渠在太上皇陵東
 南濁水入焉俗謂之漆水又謂之漆沮其水東流注
 于洛水志云在馮翊懐徳縣東南入渭以水土驗之
 與毛詩古公自土沮漆者别也彼漆即扶風漆水彼
 沮則未聞渭案此説是也本疏引扶風漆水葢未定
 之論失於刋正耳詩大雅民之初生自土漆沮傳云
 沮水漆水也周頌猗與漆沮潛有多魚傳云漆沮岐
[213-46b]
 周二水也此皆謂扶風之漆沮而林少穎以猗與漆
 沮釋漆沮既從恐非小雅瞻彼洛矣傳以為宗周溉
 浸之水亦不言洛即漆沮謂漆沮亦曰洛水實自安
 國書傳始而闞駰酈道元從之孔頴達復援以釋詩
 于是洛與漆沮合而為一水矣其濁水上承雲陽大
 黒泉名漆沮水者乃土俗之稱而洛水之為漆沮則
 先儒皆以為然故顔師古注漢書亦用其説然直路
 之沮自櫟陽縣界合蜀水分為二水一循鄭渠而東
[213-47a]
 注洛其間二百餘里實鄭國之所鑿漢志云沮入洛
 亦據既有鄭渠後言之耳自鄭渠一廢而濁水絶于
 三原沮水不抵富平可見此水在古時元合濁水至
 櫟陽入渭而不與洛通也程大昌雍録謂禹貢漆沮
 惟富平石川河正當其地確不可易
 地理今釋漆水源出陜西西安府同官縣北髙山流
 經縣城東合同官水西南至耀州屬西/安府與沮水合沮
 水出陜西延安府中部縣西南流經宜君屬延/安府同官
[213-47b]
 二縣境至耀州城南㑹漆水東流入富平縣屬西/安府
 名石川河又南流至臨潼縣屬西/安府北交口鎮入渭水
灃水攸同
 錐指傳曰灃水所同同之於渭地理志灃水出扶風
 鄠縣東南北過上林苑入渭渭案鄠縣今屬陜西西
 安府其故城在今縣北二里上林苑在今長安縣西
 南灃水至咸陽縣西南入渭詩曰豐水東注維禹之
 績言同於渭也 灃一作豐又作酆漢志扶風鄠縣
[213-48a]
 古國有扈谷亭扈夏啟所伐酆水出東南又有潏水
 皆北過上林苑入渭水經無灃水之目其附見渭水
 篇中者曰渭水自槐里縣故城南槐里今為興平縣/在西安府西少北
 一百/里又東合甘水水出南山甘谷北流至鄠縣合澇/水入渭甘誓云大戰于甘即此地
 又東豐水從南來注之地説云渭水與豐水㑹于短
 隂山内水㑹無他髙山異巒所有唯原阜石激而已
 漢書音義張揖曰酆水出鄠縣南山酆谷北入渭長
 安志豐水出長安縣西南五十五里終南山豐谷其
[213-48b]
 源濶一十五步其下濶六十步水深三尺自鄠縣界
 來終縣界由馬坊村入咸陽合渭水咸陽縣在西安/府西北五十里
 昔文王作豐武王治鎬詩詠其事鄭康成云豐在豐
 水之西鎬在豐水之東
 地理今釋灃水源出今陜西西安府鄠縣東南終南
 山自柴閣而下至咸陽縣東南入渭水
荆岐既旅終南惇物至于鳥䑕
 錐指傳曰此荆在岐東非荆州之荆終南惇物鳥䑕
[213-49a]
 三山名正義曰治水從下自東而西先荆後岐荆在
 岐東也地理志云禹貢北條荆山在馮翊懐徳縣南
 三山空舉山名不言治意蒙上既旅之文也地理志
 云扶風武功縣有太一山古文以為終南垂山古文
 以為惇物皆在縣東渭案鳥䑕在今陜西臨洮府渭
 源縣西渭水出焉
 地理今釋終南山在今陜西西安府長安縣南五十
 里東至藍田縣西至鳯翔府郿縣綿亘八百餘里惇
[213-49b]
 物山漢書地理志右扶風縣武功注大壹山古文以
 為終南垂山古文以為惇物皆在縣東武功今陜西
 鳯翔府郿縣考圖志不載是山胡渭禹貢錐指以為
 太乙之北峰在縣東四十里者是也
原隰底績至于豬野
 錐指傳曰下隰曰隰豬野地名正義曰地理志云武
 威縣東北有休屠音/除澤古文以為豬壄澤鄭元以為
 詩云度其隰原即此原隰是也原隰豳地從此致功
[213-50a]
 西至豬野之澤也渭案今西安府邠州及三水縣皆
 豳地漢武威縣屬武威郡今為陜西行都司鎮畨衞
 地休屠澤在衞東北
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錐指傳曰西裔之山己可居三苗之族大有次叙正
 義曰左傳稱舜去四凶投之四裔舜典云竄三苗于
 三危是三危為四裔之山也地理志杜林以為敦煌
 郡即古𤓰州昭九年左傳云先王居檮杌于四裔故
[213-50b]
 允姓之姦居於𤓰州杜預云允姓之祖與三苗俱放
 于三危𤓰州今敦煌也傅氏曰三危既宅此治黒水
 之成功也渭案漢敦煌唐分為𤓰沙二州水經注云
 三危山在敦煌縣南括地志云在沙州敦煌縣東南
 四十里山有三峰故名亦名卑羽山今為嘉峪闗外
 廢沙州衞地衞本屬行都司/後弃之化外治黒水及三危而止兼
 有濬畎澮之事故言山以包之自豬野至黒水中隔
 弱水弱水先已治故豬野功畢即繼以黒水也三苗
[213-51a]
 今為湖廣岳州府地吴起曰三苗之國左洞庭右彭
 蠡是也舜臣堯竄其君及民於三危至是禹安定之
  正義云三危山必是西裔未知山之所在鄭元引
 地記書曰三危之山在鳥䑕之西南當岷山則在積
 石之西南地記乃妄書其言未必可信要知三危之
 山必在河之南也渭案水經注兩引山海經以證尚
 書之三危一云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廣圓百里在
 鳥䑕山西見第四/十卷末一云三危在燉煌南與岷山相接
[213-51b]
 山南帶黒水見第三十/一卷江水輿地記略同鳥䑕之西南當
 岷山則在今臨洮府南岷州衞北矣又云在積石之
 西南殊不可曉山南帶黒水葢以扶州之黒水出素
 嶺山入白水者當之也妄言無疑三危山自當以在
 沙州者為是後魏書太平真君六年討吐谷渾杜豐
 追被嚢度三危至雪山即沙州之三危也肅州舊志
 云白龍堆沙東倚三危北望蒲昌是為西極要路推
 其地望可以得三危之形勢矣
[213-52a]
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㑹于渭汭
 錐指傳曰積石山在金城西南河所經也沿河順流
 而北千里而東千里而南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正
 義曰地理志云積石山在金城河闗縣西南羗中龍
 門山在馮翊夏陽縣北渭案漢河闗縣在今陜西西
 寜衞西南塞外夏陽今西安府之韓城縣也㑹於渭
 汭今韓城縣北龍門山南是其地也
 地理今釋積石山在今河州北一百二十里水經注
[213-52b]
 謂之唐述山括地志云山勢/峭拔下臨黄河其西五十里有積石闗
 唐置積石軍於此山海經云積石山在金城河門闗
 西南境中漢之河闗縣/今之河州杜佑通典云禹施功自積石
 山而東今西平郡龍支縣今西寜衞地/與河州接界界山是也案
 諸家言積石者多以此為小積石别有大積石去此
 尚千餘里其説葢本於漢書西域傳謂河源出于闐
 北流與葱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于積
 石為中國河之文其實禹施功之始即此積石更無
[213-53a]
 所謂大積石也歐陽忞輿地廣記云班固所載張騫
 窮河源事乃意度之非實見蒲昌海與積石通流其
 言甚正葢河源在吐蕃境漢時吐蕃未通中國武帝
 以于闐山出玉案古圖書乃名河所出為崑崙後人
 遂并積石亦失其實耳于闐東流之水古名玉河葱/嶺之水名新頭河見法顯佛
 國記總與/河源無涉至水經并云積石在葱嶺之北則又失之
 逺矣或議杜佑主龍支之積石謂因唐置積石軍于
 澆河故城而誤考後漢書郡國志隴西郡河闗縣積
[213-53b]
 石山在西南又桓帝紀燒當羗叛段熲追擊于積石
 注即禹貢導河積石在鄯州龍支縣南是河州積石
 之名非始于唐矣蔡氏據杜氏説釋經最當 龍門
 山在今陜西西安府韓城縣東北五十里大河之西
 東與壺口隔水相望
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錐指顔氏曰崑崙析支渠搜三國名也渭案三國皆
 西戎而西戎不止于三國三國乃西戎之大者皆來
[213-54a]
 入貢則其餘無不賔服故曰西戎即叙
 地理今釋崑崙西戎國葢附近崑崙山者案鄭康成
 云衣皮之民居此崑崙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是崑
 崙析支渠搜皆本山名而因以為國號也析支今西
 蕃在陜西臨洮府河州西應劭曰禹貢析支屬雍州
 在河闗之西東去河闗千餘里羗人所居謂之河曲
 羗也唐書党項傳曰党項漢西羗别種其地古析支
 東距松州西葉䕶南舂桑迷桑等羗北吐谷渾渠搜
[213-54b]
 涼土異物志云古渠搜國在大宛北界隋書西域傳
 云鏺汙國文獻通考云鏺汙國東/去瓜州五千五百里都葱嶺之西五百
 餘里古渠搜國渠搜當在西域非朔方也傅寅禹貢
 集解云陸氏曰漢志朔方郡有渠縣武紀云北發渠
 搜是也然考漢朔方之渠搜非此所謂渠搜此亦當
 是金城以西之戎也後世種落遷徙故漢有居朔方
 者當禹時渠搜居朔方則不應浮積石陸説非也
 胡氏渭曰雍州為奥區神臯后稷始封於邰一作駘/又作斄
[213-55a]
 公劉處豳太王徙岐文王作豐武王治鎬及扈崇宻
 湏之封皆在焉春秋時可考者虢文王弟所/封曰西虢周召畢
 豐鄭初封咸林之地漢為鄭/縣屬京兆今華州是秦芮梁崇宻驪戎白狄
 晉西境/是凡十四國戰國時屬秦而魏趙亦兼得其地
 秦并天下置内史上郡北地九原隴西雲中西南境/唐榆林
 郡/是漢以其地之西偏置凉州領郡十漢志/云改雍曰凉而三輔則
 領於司𨽻後漢並因之魏分置秦州晉又分置雍州
 領郡國七治京兆凉州領郡國/八治武威秦州領郡六治上邽唐為京畿之京兆府
[213-55b]
 雍/州華隂華/馮翊同/扶風岐/新平邠/等郡闗内道之汧
 陽隴/安定涇/彭原寜/安化慶/平凉原/靈武靈/五原鹽/
 寜朔宥/洛交鄜/中部坊/延安延/咸寜丹/上郡綏/銀川
 銀/新秦麟/朔方夏/九原豐/榆林勝/安北大都䕶府分/豐勝二州界
 置/等郡隴右道之天水秦/隴西渭/金城蘭/㑹寜㑹/
 鄉河/臨洮洮/和政岷/寜塞廓/西平鄯/武威凉/張掖甘/
 酒泉肅/晉昌瓜/燉煌沙/伊吾伊/交河西/北庭庭州後/為都䕶
 府/安西都䕶/府等郡案以上通典所列伊吾交河北庭
[213-56a]
 安西自古為戎狄不在禹貢九州之限又河湟之間
 吐谷渾故地未嘗為郡縣故不入雍域以今輿地言
 之陜西臨洮平凉慶陽延安鳯翔五府其西安則唯
 商州洛南山陽鎮安商南鞏昌府則唯鳯縣兩當
 徽州成縣階州文縣為梁域餘皆屬雍又榆林衞寜
 夏衞寜夏中衞又靖逺岷州洮州三衞行都司所領
 甘州莊浪等諸衞所其在化外者南至西傾積石西
 踰三危北抵沙漠皆古雍州域也
[213-56b]
         右禹貢豫梁雍三州
 
 
 
 
 
 
 五禮通考巻二百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