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五禮通考 > 五禮通考 卷第一百十九
[129-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第一百十九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吉禮一百十九
   祭先聖先師
遼史太祖本紀神册三年夏五月乙亥詔建孔子廟
 宗室義宗傳義宗名倍太祖長子神册元年立為皇
 太子時太祖問侍臣曰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
[129-1b]
 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對太祖曰佛非中國
 教倍曰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
 子廟詔皇太子春秋釋奠
太祖本紀神册四年秋八月丁酉謁孔子廟
 王氏圻曰史稱遼之義宗可謂盛矣其始慕太伯之
 賢而為譲國之謀終疾陳恒之惡而為請討之舉李/從
 珂弑主倍/請討之志趣之卓葢已見於早嵗先祀孔子之言
 終遼之世賢聖繼統皆其子孫至徳之報昭然矣
[129-2a]
道宗本紀清寧六年六月丙寅中京置國子監命以時
祭先聖先師
          右遼
金史熈宗紀皇統元年二月戊午上親祭孔子廟北靣再
拜退謂侍臣曰朕㓜年游佚不知志學嵗月逾邁深以為
悔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使萬世景仰大凡為善不可不
勉自是頗讀尚書論語及五代遼史諸書或以夜繼焉
 王氏圻曰案金時即有遼史惜其本逸/不傳薛居正舊五代史今亦無其書矣
[129-2b]
王圻續通考世宗大定十四年以顔歆從祀廟廷
金史禮志大定十四年國子監言春秋仲月上丁日釋
奠於文宣王本監造茶食等物以大小楪排設用留守
司樂以樂工為禮生率倉塲等官陪禮於古禮未合也
况京師為首善之地四方之所觀仰據釋奠器物行禮
次序合行詳定夫兖國公親承教者也鄒國公功扶聖
教者也當於宣聖像左右列之今孟子以燕服在後堂
宣聖像側還虗一位禮宜遷孟子像於宣聖右與顔子
[129-3a]
相對改塑冠冕粧飾法服一遵舊制禮官參酌唐開元
禮定擬釋奠儀數文宣王兖國公鄒國公每位籩豆各
十犧尊一象尊一簠簋各二爼二祝版各一皆設案七十
二賢二十一先儒每位各籩一豆一爵一兩廡各設象尊
二總用籩豆各二百二十三簠簋各六爼六犧尊三
象尊七爵九十四其樽皆有坫罍二洗二篚勺各二
冪六正位并從祀籍尊罍爼豆席約用三十幅尊席用
葦爼豆席用莞牲用羊豕各三酒二十瓶禮行三獻以
[129-3b]
祭酒司業博士充分獻官二讀祝官一太官令一捧祝
官二罍洗官一爵洗官一巾篚官二禮直官十一學生
以儒服陪位樂用登歌大樂令一員本署官充樂工三
十九人
 迎神三奏姑洗宫來寧之曲 上都隆化廟堂作新
 神之來格威儀具陳穆穆凝旒巍然聖真斯文伊始
 羣方所視
 初獻盥洗姑洗宫静寧之曲 偉矣素王風猷至粹
[129-4a]
 垂二千年斯文不墜涓辰維良爰修祀事沃盥于庭
 嚴禋禮備
 升階南吕宫肅寧之曲 巍乎聖師道全徳隆修明
 五常垂敎無窮増崇儒宫遹追遺風嚴祀申䖍登降
 有容
 奠幣姑洗宫和寧之曲 天生聖人賢於堯舜仰之
 彌髙磨而不磷新廟告成宫墻數仭遣使陳詞斯文
 復振
[129-4b]
 降階姑洗宫安寧之曲 禀靈尼丘垂芳闕里生民
 以來孰如夫子新祠巋然四方所視酹觴告成祗循
 典禮
 兖國公酌獻姑洗宫輯寧之曲 聖師之門顔惟居
 上其殆庶幾是宜配享桓圭衮衣有嚴儀像載之神
 祠増光吾黨
 鄒國公酌獻姑洗宫㤗寧之曲 有周之衰王綱既
 墜是生真儒宏才命世言而為經醇乎仁義力扶聖
[129-5a]
 功同垂萬祀
 亞終獻姑洗宫咸寧之曲 於昭聖能與天立極有
 承其流皇仁帝徳豈伊立言訓經王國煥我文明典
 祀千億
 送神姑洗宫來寧之曲 吉蠲為饎孔惠孔時正辭
 嘉言神之格思是饗是宜神保聿歸惟時肇祀太平
 極致
闕里志大定十四年釋奠先聖詔依禮官議依開元禮
[129-5b]
合行祭器禮料羊二豕三酒二十瓶奏登歌雅奏
 春明夢餘錄是年加宣聖像十二旒十二章
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十三年二月戊申以尚書右丞
張汝弼攝太尉致祭於至聖文宣王廟
章宗本紀明昌二年五月戊辰詔諸郡邑文宣王廟隳
廢者復之
三年四月壬寅朔定先聖廟春秋釋奠三獻官以祭酒
司業博士充祝詞稱皇帝謹遣及登歌改用太常樂工
[129-6a]
其獻官并執事與享者並法服陪位學官公服學生儒
服十月壬子有司奏増修曲阜宣聖廟畢勅党懐英撰
碑文朕將親行釋奠之禮其檢討故事以聞
明昌三年十一月丙子詔周公孔子之名令回避
禮志明昌四年八月釋奠孔子廟北靣再拜親王百官
太學生陪位
 闕里志明昌四年親釋奠宣聖諭㫖宣徽院曰朕以
 宣聖萬世帝王之師恐汝等未諭可備拜裀朕將拜
[129-6b]
 焉
章宗本紀明昌五年閏十月戊寅上問輔臣孔子廟諸
處何如平章政事守貞曰諸縣見議建立上因曰僧徒
修飾廟宇像甚嚴道流次之惟儒者於孔子廟最為滅
裂守貞曰儒者不能長居學校非若僧道久處寺觀上
曰僧道以佛老營利故務在莊嚴閎侈起人施利自多
所以為觀羙也
    蕙田案章宗所見曲盡後世之弊
[129-7a]
禮志承安二年春丁章宗親祀以親王攝亞終獻皇族
陪祀文武羣臣助奠上親為贊文舊封公者升為國公
侯者為國侯郕國以下皆封侯
章宗本紀㤗和四年二月癸丑詔刺史州郡無宣聖廟
學者並增修之
五年三月甲戌諭有司進士名有犯孔子諱者避之仍
著為令
禮志宣宗遷汴建廟㑹朝門内嵗祀如儀宣聖顔孟各
[129-7b]
羊一豕一餘同小祀共用羊八無豕其諸州釋奠並遵
唐儀
哀宗本紀天興元年八月丁巳釋奠孔子
         右金
元史祭祀志宣聖廟太祖始置於燕京
 選舉志國初燕京始平宣撫王楫請以金樞宻院為
 宣聖廟
 王圻續通考内翰王文康公鶚元初自保定應聘北
[129-8a]
 行時故人馬雲漢以宣聖畵像為贈既逹北庭值秋
 公奏行釋奠禮世祖悦即命舉其事公為祝文行三
 獻禮禮畢進胙於上上飲福熟其胙命左右均霑所
 賜自是春秋二仲嵗以為常盖元之所以尊師重道
 者實公有以啟之
世宗本紀中統二年六月乙夘詔宣聖廟及管内書院
有司嵗時致祭月朔釋奠禁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侵
擾䙝凟違者加罪八月丁酉命開平守臣釋奠於宣聖
[129-8b]

中統三年春正月癸亥修宣聖廟成閏九月辛夘嚴忠
範奏請補東平路學廟太常樂工從之
王圻續通考至元元年始行宣聖釋奠禮
世祖本紀至元四年五月丁亥勅上都重建孔子之廟
祭祀志至元十年三月中書省命春秋釋奠執事官各
公服如其品陪位諸儒襴衫唐巾行禮
闕里志至元十年中書省判送御史中丞至聖文宣王
[129-9a]
用王者禮樂御王者衣冠南靣當坐天子供祠其於萬
世之絶尊千載之通祀者莫如吾夫子也竊見外路官
員提學敎授毎遇春秋二丁不變常服以供執事於禮
未宜又照得漢唐以來祭文廟及社稷無非具公服執
手板且鄉人儺孔子猶朝服而立於阼階先聖先師安
得不備禮儀故詔
王圻續通考至元二十三年命雲南諸路皆建學以祀
先聖
[129-9b]
元史成宗本紀至元三十一年秋七月壬戌詔中外崇
奉孔子
祭祀志成宗即位詔曲阜林廟上都大都諸路府州縣
邑廟學書院贍學土地及貢士莊以供春秋二丁朔望
祭祀修完廟宇自是天下郡邑廟學無不完葺釋奠悉
如舊儀
 邱氏濬曰案寧獻王所著通鑑博論於至元十八年
 有云帝信桑門之惑盡焚中國道藏闢儒道二敎為
[129-10a]
 外學貶孔子為中賢尊桑門為正道又為世祖斷云
 聽妖僧祥逼之誘作妖書以毁昊天上帝貶孔子為
 邪道擬為中賢不足稱聖及考元史止於是年焚毁
 道書而不見所謂貶孔子之實惟成宗本紀世祖正
 月崩成宗即位是年秋七月即詔中外崇奉孔子夫
 孔子自唐宋以來天下學校通祀之已非一日又何
 待今日始詔中外崇奉之哉噫當時必有所施行如
 博論所云者元史臣為世祖諱故畧去之耳
[129-10b]
 闕里志大徳初勅到任先謁先聖廟拜謁方許以次
 詣神廟著為令
    蕙田案此後世到任謁廟之始
成宗本紀大徳六年六月甲子建文宣王廟於京師
 哈喇哈遜傳京師久闕孔子廟而國學寓他署乃奏
 建廟學選名儒為學官采近臣子弟入學
大徳十年八月丁巳京師文宣王廟成行釋奠禮牲用
太牢樂用登歌製法服三襲命翰林院定樂名樂章
[129-11a]
樂志宣聖樂章
 迎神奏文明之曲 天縱之聖集厥大成立言垂敎
 萬世凖程廟庭孔碩尊爼既盈神之格思景福來并
 盥洗奏昭明之曲 神既寧止有孚顒若罍洗在庭
 載盥載濯匪惟潔修亦新厥徳對越在兹敬恭惟則
 升殿奏景明之曲降/同 大哉聖功薄海内外禮降秩
 宗光垂昭代陟降在庭攝齊委佩莫不肅雝洋洋如
 在
[129-11b]
 奠幣奏徳明之曲 圭衮尊崇佩紳列侑籩豆有楚
 樂具和奏式陳量幣駿奔左右天睠斯文繄神之祐
 文宣王酌獻奏誠明之曲 惟聖監格享於克誠有
 樂在縣有碩斯牲奉醴以告嘉薦惟馨綏以多福永
 底隆平
 兖國公酌獻奏誠明之曲 潛心好學不違如愚用
 舍行藏乃與聖俱千載景行企厥歩趨廟食作配祀
 典弗渝
[129-12a]
 郕國公酌獻闕/
 沂國公酌獻闕/
 鄒國公酌獻奏誠明之曲 洙泗之傳學窮性命力
 拒楊墨以承三聖遭時之季孰識其正髙風仰止莫
 不肅敬
 亞獻奏靈明之曲終獻/同 廟成奕奕祭祀孔時三爵
 具舉是享是宜於昭聖訓示我民彛紀徳報功配於
 兩儀
[129-12b]
 送神奏慶明之曲 禮成樂備靈馭其旋濟濟多士
 不懈益䖍文敎兹首儒風是宣佑我闕/
    蕙田案元史樂志所載祀宣聖樂章共二十
    有七前十六章則釋奠所用者也後十一章
    則當時擬譔而未及用者也但十六章中内
    十四章則全用宋時大晟樂府擬譔釋奠之
    詞其郕國公沂國公酌獻二章係宋無而元
    増入者後十一章中九章存而二章亡所亡
[129-13a]
    即郕沂二公酌獻之詞何増於前而缺於後
    耶盖顔曾思孟並配始於宋度宗咸淳三年
    當大晟擬譔時郕沂二公尚未入配位故無
    其樂章元既襲而用之則少此二配樂章不
    得不増入以充其數因於擬譔十一章之内
    取而用之夫是以前之所増即後之所缺也
    今十四章詞已見宋代不重出而郕國公沂
    國公酌獻二章則錄之如左以志其増入之
[129-13b]
    由又以見此詞之終未嘗闕云
 郕國宗聖公酌獻奏成安之曲南吕/宫 心傳忠恕一
 以貫之爰述大學萬世訓彛惠我光明尊聞行知繼
 聖廸後是享是宜
 沂國述聖公酌獻奏成安之曲南吕/宫 公傳自曽孟
 傳自公有嫡緒承允得其宗提綱開藴乃作中庸侑
 於元聖億載是崇
武宗本紀大徳十一年七月辛巳加封至聖文宣王為
[129-14a]
大成至聖文宣王
王圻續通考大徳十一年詔曰盖聞先孔子而聖者非
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所謂祖述
堯舜憲章文武儀範百王師表萬世者也朕纂承丕緒
敬仰休風循治古之良䂓舉追封之盛典加號為大成
至聖文宣王遣使闕里祀以太牢於戲父子之親君臣
之義永惟聖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
妙尚資神化祚我皇元
[129-14b]
 邱氏濬曰案自古諡號必加以實字未有用譬喻之/語者成之言出於尚書大成之言出於孟子成者樂
 之一終也孟子以樂之始終兼聖智之全譬喻孔子/之聖兼伯夷伊尹栁下惠之清任和而時出之盖假
 設之辭非真實之徳也加此二字於至/聖文宣王之上固於聖徳無所増益也
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二年春正月丙午定制大成至聖
文宣王春秋二丁釋奠用太牢
 虞集傳集為助教除博士監祭殿上有劉生者被酒
 失禮爼豆間集言諸監請削其籍大臣有為劉生謝
 者集持不可曰國學禮義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
[129-15a]
 為敎仁宗在東宫傳㫖諭集勿竟其事集以劉生失
 禮狀上之移詹事院竟黜劉生仁宗更以集為賢大
 成殿新賜登歌樂其師世居江南樂生皆河北田里
 之人情性不相能集親敎之然後成曲復請設司樂
 一人掌之以俟考正仁宗即位責成監學拜䑓臣為
 祭酒除吳澄司業皆欲有所更張以副帝意集力贊
 其説有為異論以沮之者澄投檄去集亦以病免
 李邦寧傳邦寧宋故小黄門也世祖命給事内庭歴
[129-15b]
 大司徒仁宗即位國學將釋奠勅遣邦寧致祭於文
 宣王㸃視畢至位立殿戸方闢忽大風起殿上及兩
 廡燭盡滅燭䑓底鐡鐏入地尺餘無敢拔者邦寧悚
 息伏地諸執事者皆伏良久風定乃成禮邦寧因慚
 悔累日
 胡氏粹中曰祭祀所以交神明故將有事焉必先射/以觀徳及期則齋以告䖍戒以告潔刑罪喪疾之人
 不敢以與執役况敢主其祭乎邦寧閽腐餘醜其為/刑疾孰甚焉而使之釋奠曽謂仲尼不如林放乎神
 不享非禮大風之變吾先聖豈可誣哉仁宗既不知/此李孟以平章兼領國學而致其以非禮事先聖罪
[129-16a]
 盖不容/揜矣
仁宗本紀皇慶二年六月以宋儒周敦頥程顥顥弟頥
張載邵雍司馬光朱熹張栻吕祖謙及故中書左丞許
衡從祀孔子廟庭
 明沈氏佳辨大學衍義補元儒許魯齋不宜從祀議
 魯齋先生有扶世敎之大功有衛道統之實學涵養
 深邃踐履篤實其言明白純粹光輝日新真有合於
 孔孟之學得統於伊洛之傳者真西山之後一人而
[129-16b]
 已觀其仕元勸世祖不宜伐宋臨終惓惓猶以不得
 行道為歎此其出處之正志㮣之大亦可想見矣故
 明儒薛瑄屢極稱之以之從祀孔廟誰其有遺議焉
 邱氏妄肆譏詆謬矣
延祐三年六月乙亥制封孟軻父為邾國公母為邾國
宣獻夫人
祭祀志延祐三年秋七月詔春秋釋奠於先聖以顔子
曾子子思孟子配享
[129-17a]
仁宗本紀延祐六年二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改釋奠於
中丁
祭祀志又追封周惇頤蘧瑗並從祀
王圻續通考延祐六年追封周惇頤為道國公又封蘧
瑗為内黄侯從祀孔子
元史文宗本紀天歴二年六月賜鳯翔府岐陽書院額
書院祀周文憲王仍命學官春秋釋奠如孔子廟儀
祭祀志周公廟在鳯翔府岐山之陽春秋釋奠凡有司
[129-17b]
致祭先代聖君名臣皆有牲無樂
文宗本紀天歴二年秋七月遣使以上尊腊羊鈔十錠
至大都國子監助仲秋上丁釋奠
至順元年七月戊申加封孔子父齊國公叔梁紇為啟
聖王母魯國太夫人顔氏為啟聖王夫人顔子兖國復
聖公曾子郕國宗聖公子思沂國述聖公孟子鄒國亞
聖公河南伯程顥豫國公伊陽伯程頥洛國公
祭祀志至順三年加封兖國復聖公制曰朕惟得孔氏
[129-18a]
之門入聖人之域顔子一人而已觀其不遷怒不貳過
已成復禮之功無伐善無施勞益著為仁之效盖將不
日而化矣惜乎天不假之以年也朕緬懐哲人留心聖
學將大彰於風敎故特示於褒嘉於戲用之則行舍之
則藏雖潛徳一時之不顯吾見其進未見其止顧聖言
百世而彌彰尚服寵光丕隆文治可加封兖國復聖公
 沂國述聖公制曰昔曾子得聖人之傳而子思克承
厥統稽夫中庸之一書實開聖學於千載朕自臨御以
[129-18b]
來毎以嘉惠後學為念萬幾之暇覧觀載籍致中和而
天地位萬物育雅留意焉夫爵秩之榮既隆於升配景
行之懿可後於褒加於戲有仲尼作於前孰儷世家之
羙得孟氏紹其後益昌斯道之傳渥命言承茂隆丕緒
可加封沂國述聖公 郕國宗聖公制曰朕惟孔子之
道曾氏獨得其宗盖本於誠身而已也觀其始於三省
之功繼聞一貫之妙是以友於顔淵而無愧授之思孟
而不湮者與朕仰慕休風景行先哲爰因舊爵崇以新
[129-19a]
稱於戲聖神繼天立極以來道統之傳遠矣國家化民
成俗之效大學之書具焉其相予之修齊兹式彰於褒
顯可加封郕國宗聖公 鄒國亞聖公制曰孟子百世
之師也方戰國之縱横異端之充塞不有君子孰任斯
文觀夫七篇之書惓惓乎致君澤民之心凛凛乎㧞本
塞源之論黜伯功而行王道距詖行而放滛辭可謂有
功聖門追配神禹者矣朕遠稽聖學祗服格言乃著新
稱益彰渥典於戲誦詩書而尚友𬗟懐鄒魯之風非仁
[129-19b]
義則不陳期底唐虞之治英風千載蔚有耿光可加封
鄒國亞聖公 殿左東哲五位為費公閔損薛公冉雍
黎公端木賜衛公仲由魏公卜商 殿右西哲五位為
鄆公冉耕齊公宰予徐公冉求吴公言偃陳公顓孫師
    蕙田案四配復聖宗聖述聖亞聖之號定於
    此但志作三年與紀互異考危太樸記又稱
    二年未知孰是
至順元年冬十一月己酉以董仲舒從祀孔子廟位列
[129-20a]
七十子之下
 王禕孔子廟庭從祀議孔子廟庭從祀者凡百有五
 人自澹臺滅明至孔鯉七十一人皆受業聖人之門
 而承聖人之敎者也自左丘明至許衡三十四人皆
 傳註聖經尊崇聖學而有功於聖人之道者也盖自
 唐貞觀二十一年始以左丘明至范甯等二十一人
 從祀廟庭及宋元豐七年復増荀况揚䧺韓愈以世
 次先後從祀左丘明二十一人之間淳祐元年乃以
[129-20b]
 周敦頥程顥程頥張載朱熹列於從祀景定二年又
 増張栻吕祖謙咸淳三年又増邵雍司馬光及元皇
 慶二年乃以許衡繼宋九儒居從祀之列所謂三十
 四人者也以今論之漢儒之從祀者十四人而猶闕
 者一人董仲舒是也唐之從祀者一人而猶闕者一
 人孔穎逹是也宋之從祀者九人而猶闕者四人范
 仲淹歐陽修真徳秀魏了翁是也元之從祀者一人
 而猶闕者一人呉澄是也自夫孟軻既徃聖學不明
[129-21a]
 邪説盛行異端並起歴秦至漢諸儒繼作然完經翌
 傳局於顓門之學而於聖人之道莫或有聞唯董仲
 舒於其間號稱醇儒其學博通諸經於春秋之義尤
 精所以告其君者如天人性命仁義禮樂以及勉强
 遵行正誼明道之論皆他儒之所不能道至其告時
 君罷黜百家表章六經以隆孔子之敎使道術有統
 異端息滅民到於今賴之則所以尊崇聖學者其功
 殆不在孟子下以荀况之言性惡揚雄之事新莽猶
[129-21b]
 獲從祀而仲舒顧在所不取何也秦火之後聖經缺
 逸漢儒收拾散亡各為箋傳而偏學異説各自名家
 晉宋以來為説滋蔓去聖既遠莫可攷證學者茫昧
 不知所歸唐初孔穎逹受詔撰定諸經之疏號曰正
 義自是以來著為定論凡不本於正義者謂之異端
 誠學者之宗師百世之取信也是其所以傳註聖經
 者較之馬融鄭康成軰功無所與遜且何休註公羊
 而黜周王魯王弼註易而專尚清虗害道已甚然在
[129-22a]
 祀列胡獨至於穎逹而遺之也聖人之道或著之事
 功或載之文章用雖不同而實則一致三代以下人
 才莫盛於宋東都其間慨然以聖人之道為己任而
 著之行事者范仲淹而已其言以為士當先天下之
 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伊尹之任無以尚之况
 當其時天下學術未知所宗尚而仲淹首以中庸授
 張載以為道學之倡盖其為學本乎六經而其議論
 無不主於仁義雖勲業之就未究其志而事功所及
[129-22b]
 光明正大實與司馬光相上下自聖道不行世儒徒
 知章句以為事而孰知聖人經世之志固不專在是
 也歐陽修與仲淹同時實倡明聖賢之學而著之文
 章其易春秋諸説詩本義等書發揮經學為精至其
 欲刪諸經正義䜟緯之説一歸於正尤有功於聖道
 其為言根乎仁義而逹之政理所以羽翼六經而載
 之於萬世至於本論等篇比之韓愈之原道夫復何
 愧而世之淺者毎目之為文人夫文以載道道因文
[129-23a]
 而乃著雖經天緯地者亦謂之文而顧可少之哉然
 則如范仲淹之立功歐陽修之立名皆可謂有功於
 聖人之道者韓愈司馬光既列從祀則此二人固决
 在所當取者也自周敦頥接聖賢千載不傳之緒而
 程頥兄弟承之道統於是有所傳迨朱熹有作五經
 四子皆有傳註論述統宗㑹元集聖賢大成紹程氏
 之傳其中更學禁其道不行於是真徳秀魏了翁並
 作力以尊崇朱學為己任而聖賢之學乃復明真氏
[129-23b]
 所著有大學衍義讀書記魏氏所著有九經要義大
 抵皆黜異端崇正理質諸聖人而不謬其於聖人之
 道可謂有功而足以纘朱氏所傳之緒矣是則此二
 人者固又當繼朱氏而列於從祀者也及元興許衡
 起於北方尊用朱氏之學以教人既有以任斯道之
 重而其時吳澄起於南方能有見於前儒之所未及
 孝經大學中庸易詩書春秋禮皆有傳註隠括古今
 諸儒之説而折𠂻之其於禮經尤多所刪正凡以補
[129-24a]
 朱氏之未備而其真修實踐盖無非聖賢正大之學
 則其人又可謂有功聖人之道固宜與許衡同列於
 從祀而不可以或遺也案祀法有功於聖道則祀之
 是七人者其有功於聖人之道如此而從祀缺焉此
 甚不可蒐累代之曠典昭萬世之公議舉而明之固
 於今日矣又案聖孫孔伋故列孔鯉之下而曽參亦
 在曽晢後咸淳三年始升配享於顔孟為四侑東坐
 而西面父以從祀立廡下而子以配享坐堂上尊卑
[129-24b]
 舛逆莫此為甚聖人之道在於明人倫而先自廢亂
 何以詔後世借曰曽子子思以傳道為重然子必當
 為父屈昔魯祀僖公躋之閔公之上傳者謂子雖齊
 聖不先父食以為逆祀今孔氏曽氏父子之失序非
 逆祀乎是故曽參孔伋今當降居於曽晢孔鯉之下
 又司馬光於程顥程頥為先進張載於二程為表叔
 而位次皆在下其先後次序亦不可不明咸淳之定
 從祀徒依朱子六贊以周二程邵張司馬為序而不
[129-25a]
 知朱子之贊特以形容六君子道徳之盛初未嘗定
 其先後之次胡可遂據以為凖乎是故司馬光張載
 今當陞居於程顥程頥之上若夫荀况揚䧺何休王
 弼之徒有不當與於從祀者兹又未敢以遽數也嗟
 乎天下之禮有似緩而實急似輕而實重者以其有
 闗於名教也公議所在孰得而廢之况乎禮文之事
 自儒者出則於有功聖道之人禮所宜祀與祀而未
 稱於禮者固不得置之而不之議也是用疏其為名
[129-25b]
 敎所係而公議之不可廢者列之如右庻幾議禮之
 君子有所采擇云
    蕙田案忠文此議必在江都未從祀之先今
    以無年代可考姑列於此而其所議頗為折
    𠂻有理
 許氏約曰自唐祀夫子配以顔子至宋升孟子與顔
 子並配然當時未知道統之傳也自伊洛之學興性
 理之説明始以顔曽思孟並列於夫子之左盖得夫
[129-26a]
 子之傳者顔曽子思也得曽思之傳者孟子也故江
 南諸路學廟皆以四子並配以子張居七十二子之
 首自兩廡升於十哲補曽子之闕此當因而不當革
 者也今京師學廟與河北諸路府學並循亡金之舊
 左顔右孟與夫子並居南面有是理哉孟子學於子
 思子思學於曽子是知孟子乃曽子門人之弟子曽
 子乃孟子師之師也今屈曽子於從祀之中降子思
 於廊廡之末師之師不過一籩一豆門人弟子牲牢
[129-26b]
 幣帛一與先聖等又豈有是理哉况今天下一家豈
 容南北之禮各異或謂學校所以明人倫路㸃皆父
 也回參皆子也子先父食於理安乎竊以為不然廟
 學乃國家通祀猶朝廷之禮也父為庶僚子為宰職
 各以其徳與勲也如遇朝㑹殿廷班列則父雖尊安
 能超於子之上哉盖抑私親而昭公道尊道統以崇
 正學乃所以明人倫也如今序傳道之配使顔曾思
 孟並列於夫子之左虚其右隅以避古者神位之方
[129-27a]
 自兩廡升子張於十哲以補曾子之闕不惟先儒師
 弟之禮不廢使南北無二制天下無異禮亦可以見
 我朝明道統得禮之中足以垂世無窮矣
 邱氏濬曰案熊禾謂宜别設一室以齊國公叔梁紇
 居中南靣顔路曾晳孔鯉孟孫氏侑食西嚮春秋二
 祀當先聖酌獻之時以齒徳之尊者為分獻官行禮
 於齊國公之前其配位亦如此如此則亦可以示有
 尊而敎民孝矣然臣以為今天下州縣皆有祭處處
[129-27b]
 皆設恐至於煩凟説者謂泗水侯孔林自有廟曲阜
 侯宜祀於其子顔子之廟而以顔子配萊蕪侯無後
 今嘉祥有曾子墓當有祠宜於此祀萊蕪侯而以曽
 子配否則特立一廟於曲阜特祀三子而以顔子曾
 子子思配熊禾謂有王者作禮當損益祀不可凟也
 姑誌於此
    蕙田案孔鯉曾㸃顔路之祀王氏許氏所言
    皆有依據然不如熊氏議為是
[129-28a]
至順二年正月勅建孔子廟於後衛 七月乙未立閔
子書院於濟南 八月賜上都孔子廟碑
三年春正月封孔子妻鄆國夫人亓官氏為大成至聖
文宣王夫人五月追封顔子父無繇為把國公諡文裕
母齊姜氏把國夫人諡端獻妻宋戴氏兖國夫人諡貞

祭祀志至順元年冬十一月曲阜兖國復聖公新廟落
成元統二年改封顔子考妣又割益都鄒縣牧地三十
[129-28b]
頃徴其嵗入以給常祀
 至順三年封先聖夫人制曰我國家惇典禮以彌文
 本閨門以成敎廼睠素王之廟尚虚元嫓之封有其
 舉之斯為盛矣大成至聖文宣王妻亓官氏來嬪聖
 室垂裕世家籩豆出房因流風於殷禮琴瑟在御存
 燕樂於魯堂功言邈若於遺聞儀範儼孚其合徳作
 爾褘衣之象稱其命鼎之銘噫秩秩彛倫吾欲廣闗
 雎鵲巢之化皇皇文治天其興河圖鳯鳥之祥可特
[129-29a]
 封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
 危素尼山大成殿四公配享記畧案顔子之侑坐肇
 於唐太宗貞觀二年冬尚書左僕射房元齡國子博
 士朱子奢之所建議也宋仁宗元豐七年夏復増孟
 子侑坐禮部郎中林希之所奏議也度宗咸淳三年
 春増升曾子子思我朝延祐二年仁宗皇帝在位崇
 學右文御史中丞趙公世延始言南北祭禮不宜有
 異當升曾思如典故制曰可先是四公列坐兩旁禮
[129-29b]
 部以為翼承道統述明聖經作則萬世以立人極論
 徳定名列次配侑東坐西向於禮為稱至順二年進
 封顔為復聖公曾為宗聖公思為述聖公孟為亞聖
 公仍命詞臣為制書一代之典可謂備矣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江浙行省據杭州路申備本路經
歴司呈准提控案牘兼照磨承發架閣胡瑜牒我朝崇
儒重道加封先聖大成之號又追崇宋儒周敦頥等封
爵然有司討論未盡尚遺先儒楊時等五人未列從祀
[129-30a]
惟故宋龍圖閣直學士諡文靖龜山先生楊時親得程
門道統之傳排王氏經義之謬南渡後朱張吕氏之學
其原委脉絡皆出於時者也故宋處士延平先生李侗
傳河洛之學以授朱熹凡集註所引師説即其講論之
㫖也故宋中書舍人諡文定胡安國聞道伊洛志在春
秋纂為集傳羽翼正經明天理而扶世敎有功於聖人
之門者也故宋處士贈太師榮國公諡文正九峯先生
蔡沈從學朱子親承指授著書集傳發明先儒之所未
[129-30b]
及深有功於聖經者也故宋翰林學士參知政事諡文
忠西山先生真徳秀博學窮經踐履篤實當時立偽學
之禁以錮善類徳秀晚出獨以斯文為已任講習躬行
黨禁解而正學明此五人者學問接道統之傳著述發
儒先之秘其功甚大况科舉取士已將胡安國春秋蔡
沈尚書集傳表章而尊用之真徳秀大學衍義亦備經
筵講讀是皆有補於國家之治道者矣各人出處詳見
宋史本傳俱應追錫名爵從祀先聖廟庭可以敦厚儒
[129-31a]
風激勸後學如聞奏施行以補闕典吾道幸甚
至正二十一年七月行移翰林集賢太常三院㑹議俱
准所言二十二年八月奏准送禮部定擬五先生封爵
諡號俱贈太師楊時追封吳國公李侗追封越國公胡
安國追封楚國公蔡沈追封建國公真徳秀追封福國
公各給詞頭宣命遣官齎徃福建行省訪問各人子孫
給付如無子孫者於其故所居鄉里郡縣學或書院祠
堂内安置施行二十二年十二月追諡朱熹父為獻靖
[129-31b]
其制詞云考徳而論時灼見風儀之俊觀子而知父迨
聞詩禮之傳久閟幽堂丕昭公論故宋左丞議郎守尚
書吏部員外郎兼史館校勘累贈通議大夫朱松仕不
躁進徳合中行遡鄒魯之淵源式開來學開圖書之藴
奥妙契𤣥機奏對雖忤於權姦嗣續篤生於賢哲化民
成俗著書滿家既繼志述事之光前何莭惠易名之孔
後才髙弗展嗟沉滯於下僚道大莫容竟昌明於永世
神靈不昧休命其承可諡獻靖其改封熹為齊國公制
[129-32a]
詞云聖賢之藴載諸經義理實明於先正風莭之勵垂
諸世褒崇豈間於異時不有鉅儒孰膺寵數故宋文華
閣待制累贈寶謨閣直學士太師追封徽國公諡文朱
熹挺生異質蚤擢科名試用於郡縣而善政孔多廻翔
於館閣而直言無隠權姦屢挫志慮不回著書立言嘉
乃簡編之富愛君憂國負其經濟之長正學久逹於中
原渙號申行於仁廟詢諸僉議宜易故封國啟營丘爰
錫太公之境土壤鄰洙泗尚觀尼父之宫墻𬗟想英風
[129-32b]
載欽新命可追封齊國公餘並如故
 金賁亨請從祀羅豫章李延平疏臣聞孔子纘述堯
 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以詔萬世是以享有王祀久
 而彌尊當時從遊之士與夫後儒推明其道以傳示
 來學者皆得從祀於其庭後世膠於著述之説而或
 不計其徳之醇疵則固有幸而入者至於道足以續
 聖人之緒而不偏言足以發聖人之藴而有助功足
 以定後學之趨而不惑如宋儒羅從彦李侗者而不
[129-33a]
 得入焉此則盛典之有待而公論之不容已者也臣
 嘗溯其淵源侗宋儒朱熹之師也侗學於從彦從彦
 學於龜山楊時時學於河南程顥兄弟顥常送時南
 歸謂人曰吾道南矣夫顥豈輕許可者而獨以此稱
 時是時所傳於顥而以授從彦者即濓洛諸儒所以
 繼孔門之緒者也從彦聽時語三日驚汗浹背曰幾
 枉過了一生由是潛思力行任重詣極侗嘗稱其性
 明而修行完而潔擴之以廣大體之以仁恕精深㣲
[129-33b]
 妙各極其至不言而飲人以和與人並立而使人化
 如春風發物盖亦莫知其所以然也觀侗之言則從
 彦所得於時者可知矣侗親受從彦春秋中庸語孟
 之説從容潛玩有㑹於心盡得其所傳之奥熹狀其
 行曰充養完粹無復圭角精純之氣逹於面目色温
 言厲神定氣和語黙動静端詳閒㤗自然之中若有
 成法又曰精明純一觸處洞然泛應曲酬發必中莭
 又述鄧廸之言曰愿中如氷壺秋月瑩徹無瑕觀熹
[129-34a]
 之言則侗所得於從彦者可知矣此其道足以續聖
 人之緒而不偏者也從彦少著述而熹所編錄遺事
 皆其平日傳授切要之言熹所常尊信而服行者則
 亦侗之著述也熹又毎引二家之言以訓釋經傳彰
 彰具存其心得獨見有非漢唐以來諸儒所及者此
 其言足以發聖人之藴而有助者也從彦常令侗静
 中觀喜怒哀樂未發時作何氣象盖謂程氏敬而無
 失便是喜怒哀樂未𤼵之中之語互相發明而深得
[129-34b]
 子思中庸之㫖使學者有所主宰而不流於禪侗深
 領而亟稱之嘗謂熹曰學問之道不在多言但黙坐
 澄心沉潛體認天理若見雖一毫人欲之發亦退聽
 矣久用力於此庶幾漸明講學始有力耳與從彦之
 敎實出一轍熹皆尊信發揚以示學者是其師弟子
 相傳之的至正至明至精至約異世同符愈久不變
 是故從彦之功在於侗侗之功在於熹無從彦則無
 侗無侗則無熹而濓洛之所傳者冺矣雖有豪傑之
[129-35a]
 士亦何所從受而保其不謬也哉此其功足以定後
 學之趨而不惑者也今之學者無不知熹之功而不
 知從彦與侗之功是猶人知有父而不知其祖也嘗
 觀漢儒若馬融劉向賈逵戴聖之徒考其素行皆背
 吾聖人之道止以著述㣲勞皆得從祀其所著述又
 豈能得聖人之㫖如二儒者哉以二儒之賢而不得
 與融等並列此誠公論之不容已者也夫吾道之明
 晦有時賢哲之遭逢豈偶熹祀於宋祀時之議屢興
[129-35b]
 屢寢至我孝宗皇帝用儒臣之言特勅從祀而羅李
 二儒猶所未及豈非有待於今日也哉恭惟陛下潛
 心聖學敦崇孔子之道作敬一箴及發明宋儒程頥
 四箴范浚心箴以頒賜學校天下儒流莫不感激興
 起此正吾道大明而賢哲所由以表章之日伏望陛
 下准臣所奏勅下大臣討論故事錫與二儒封爵從
 祀孔子廟庭則吾道幸甚
    蕙田案此疏卓然不磨不知上於何時要在
[129-36a]
    延平未從祀之前故附於此盖二十二年從
    祀五先生未及豫章也
其祝幣之式 祝版三各一尺二寸廣八寸木用楸梓
栢文曰維年月日皇帝敬遣某官等致祭於大成至聖
文宣王先師曰維年月日某官等致祭於某國公幣三
用絹各長一丈八尺
其牲齊器皿之數 牲用牛一羊五豕五以犧尊實泛
齊象尊實醴齊皆三有上尊加冪有杓設堂上太尊實
[129-36b]
泛齊山罍實醴齊有上尊著尊實盎齊犧尊實醴齊象
尊實沈齊壺尊實三酒皆有上尊設堂下盥洗位在阼
階之東以象尊實醴齊有上尊加冪有勺設於兩廡近
北盥洗位在階下近南籩十豆十簠二簋二登三鉶三
爼三有毛血豆正配位同籩豆皆二簋一簠一爼一從
祀皆同凡銅之器六百八十有一宣和爵坫一豆二百
四十有八簠簋各一百一十有五登六犧尊象尊各六
山尊二壺尊六著尊太尊各二罍二洗二龍杓二十有
[129-37a]
七坫二十有八爵一百一十有八竹木之器三百八十
有四籩二百四十有八篚三爼百三十有三陶器三瓶
二香爐一籩巾二百四十有八簠簋巾二百四十有八
爼巾百三十有三黄巾蒙單十其樂用登歌其日用春
秋二仲月上丁有故改用仲丁
其釋奠之儀 省牲前期一日晡時三獻官監祭官各
具公服詣省牲所阼階東西向立以北為上少頃引贊
者引三獻官監祭官廵牲一匝北向立以西為上待禮
[129-37b]
牲者折身曰充贊者曰告充畢禮牲者又折身曰腯贊
者曰告腯畢贊者復引三獻官監祭官詣神厨視滌溉
畢還齋所釋服 釋奠是日丑前五刻初獻官及兩廡
分奠官二員各具公服於幕次諸執事者具儒服先於
神門外西序東向立以北為上明贊承傳贊先詣殿庭
前再拜畢明贊升露階東南隅西向立承傳贊立於神
門階東南隅西向立掌儀先引諸執事者各司其事引
贊者引初獻官兩廡分奠官㸃視陳設引贊者進前曰
[129-38a]
請㸃視陳設至階曰升階至殿簷下曰詣大成至聖文
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北向立㸃視畢曰詣兖國公神位
前至位曰東向立㸃視畢曰詣鄒國公神位前至位曰
西向立㸃視畢曰詣東從祀神位前至位曰東向立㸃
視畢曰詣西從祀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㸃視畢曰詣
酒尊所曰西向立㸃視畢曰詣三獻爵洗位至階曰降
階至位曰北向立㸃視畢曰詣三獻官盥洗位至位曰
北向立㸃視畢曰請就次方所獻㸃視時引贊二人各
[129-38b]
引東西廡分奠官曰請詣東西廡神位前東曰東/西曰西向立
㸃視畢曰詣先儒神位前至位曰南向立㸃視畢曰退
詣酒尊所至酒尊所東西向立㸃視畢曰退詣分奠官
爵洗位至位曰南向立㸃視畢曰請就次兩廡分奠官
㸃視畢引贊曰請詣望瘞位至位曰北向立㸃視畢曰
請就次初獻官釋公服司鐘者擊鐘初獻已下各服其
服齊班於幕次掌儀㸃視班齊詣明贊報知引禮者引
監祭官監禮官就位進前曰請就位至位曰就位西向
[129-39a]
立明贊唱曰典樂官以樂工進就位承傳贊曰典樂官
以樂工進就位明贊唱曰諸執事者就位承傳贊曰諸
執事者就位明贊唱曰諸生就位承傳贊曰諸生就位
引班者引諸生就位明贊唱曰陪位官就位承傳贊曰
陪位官就位引班者引陪位官就位明贊唱曰獻官就
位承傳贊曰獻官就位引贊者進前曰請就位至位曰
西向立明贊唱曰闢户俟户闢迎神之曲九奏樂止明
贊唱曰初獻官以下皆再拜承傳贊曰鞠躬拜興拜興
[129-39b]
平身明贊唱曰諸執事者各司其事俟執事者立定明
贊唱曰初獻官奠幣引贊者進前曰請詣盥洗位盥洗
之樂作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樂止及階
曰升階升殿之樂作樂止入門曰詣大成至聖文宣王
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奠幣之樂作搢笏跪
三上香奉幣者以幣授初獻初獻受幣奠訖出笏就拜
興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曰詣兖國公神
位前至位曰就位東向立奠幣如上儀曰詣鄒國公神
[129-40a]
位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奠幣如上儀樂止曰退復位
及階降殿之樂作樂止至位曰就位西向立俟立定明
贊唱曰禮饌官進爼奉爼之樂作乃進爼樂止進爼畢
明贊唱曰初獻官行禮引贊者進前曰請詣盥洗位盥
洗之樂作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請詣爵
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
者如是者三出笏樂止曰請詣酒尊所及階升殿之樂
作曰升階樂止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執爵舉冪司
[129-40b]
尊者酌犧尊之泛齊以爵授執事者如是者三出笏曰
詣大成至聖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酌獻
之樂作稍前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樂
止祝人東向跪讀祝祝在獻官之左讀畢興先詣左配
位南向立引贊曰就拜興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興拜
興平身曰詣兖國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東向立酌獻
之樂作樂止讀祝如上儀曰詣鄒國公神位前至位曰
就位西向立酌獻之樂作樂止讀祝如上儀曰退復位
[129-41a]
至階降殿之樂作樂止至位曰就位西向立俟立定明
贊唱曰亞獻官行禮引贊者進前曰請詣盥洗位至位
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請詣爵洗位至位曰北
向立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如是者三出
笏請詣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執爵舉冪司尊者酌象
尊之醴齊以爵授執事者如是者三出笏曰詣大成至
聖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拜北向立酌獻之樂作稍
前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身
[129-41b]
少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曰詣兖國公神位前至位曰
東向立酌獻如上儀曰詣鄒國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
立酌獻如上儀樂止曰退復位及階曰降階至位曰就
位西向立明贊唱曰終獻官行禮引贊者進前曰請詣
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請詣爵洗
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
如是者三出笏請詣酒尊所至階曰升階至酒尊所曰
西向立搢笏執爵舉冪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齊以爵授
[129-42a]
執事者如是者三出笏曰詣大成至聖文宣王神位前
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酌獻之樂作搢笏跪三上香
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身少退鞠躬拜興拜
興平身曰詣兖國公神位前至位曰東向立酌獻如上
儀曰詣鄒國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酌獻如上儀樂
止曰退復位及階曰降階至位曰就位西向立俟終獻
將升階明贊唱曰分獻官行禮引贊者分引東西從祀
分獻官進前曰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
[129-42b]
手出笏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執爵滌爵拭爵
以爵授執事者出笏詣酒尊所至階曰升階至酒尊所
曰西向立搢笏執爵舉冪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齊以爵
授執事者出笏詣東從祀神位前至位曰就位東向立
稍前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
身少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退復位至階曰降階至位
曰就位西向立引西廡分奠官同上儀唯至神位前東
向立作西向立俟終獻十哲兩廡分奠官同時復位明
[129-43a]
贊唱曰禮饌徹籩豆徹饌之樂作禮饌者跪移先聖前
籩豆畧離席樂止明贊唱曰諸執事者退復位俟諸執
事者至板位立定送神之樂作明贊唱曰初獻官以下
皆再拜承傳贊曰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樂止明贊唱曰
祝人取祝幣人取幣詣瘞次俟徹祝幣者出殿門北向
立望瘞之樂作明贊唱曰三獻官詣望瘞位引贊者進
前曰請詣望瘞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曰可瘞埋畢曰
退復位至殿庭前候樂止明贊唱曰典樂官以樂工出
[129-43b]
就位明贊唱曰闔户又唱曰初獻官以下退詣圓揖位
引贊者引獻官退詣圓揖位至位初獻在西亞終獻及
分獻以下在東陪位官東班在東西班在西俟立定明
贊唱曰圓揖禮畢退復位引贊者各引獻官詣幕次更
衣其飲福受胙除國學外諸處仍依常制
 元張顔釋奠儀注序禮曰皮弁祭菜示敬道也禮書
 殘缺釋奠釋菜名義徒存儀文無考唐開元禮彷彿
 儀禮饋食篇莭文為詳朱文公謂政和新儀差錯獨
[129-44a]
 於開元禮有取申明至於再三竟格不下身沒之後
 郡邑放而行之能通其義者尠矣中原文物肇開四
 方取則舍魯奚適闕里昔罹兵革宫室荆榛盖二十
 年牲殺器皿衣服不備勢使然也而儀章度數固多
 可議者象設非古也開元禮猶云設席是無象也髙
 臺巍坐而席地之禮不可見帶劍秦漢冠服之飾也
 開元禮朝㑹猶有解劍之席冕服挾劍未之有聞二
 者之失所從來久矣神位西坐東向尸位也配位東
[129-44b]
 坐西向主人位也自尸禮廢禮家謂自内出者無匹
 不行自外至者無主不止故立神以配而為主焉開
 元以後遷神位南面配位猶故也進顔孟南向參列
 如浮圗老子宫者孔氏祖庭廣記謂金大定十四年
 所行何所稽乎楹間兩階五齊三酒以四代之器為
 備物之享也列數瓦缶果為何説尸尊不就洗禮也
 登罍爵於牀洗者以尸尊自居犧象不錯諸地主人
 遂不坐實爵簡亦甚矣幣之未薦置諸神位之左示
[129-45a]
 不敢䙝陳之階起與主人俱升則不嚴矣盖事由草
 創未之備也予典教於兹思有以正之顧不學雜服
 不能安禮而雖善無徴無徴不信乃取朱文公所考
 訂自儀禮開元禮而下裒為一編命學徒肄習且與
 講説義數使之入耳著心既知義理之安將不期改
 而自改併附社稷風雨雷之祀庶幾好禮者有取焉
 抑禮有本有文是書所載文也習禮之士因文而究
 其本知交於神明者不徒籩豆之事㣲之顯誠不可
[129-45b]
 揜也如此則可謂知禮矣若夫器樂冠服之度則有
 博採諸家之説從其是者訂其失者與此編并藏孔
 氏俾後來之文獻有足徴云
    蕙田案禮文儀注精意所存凡屬薦享不可
    不慎况行於聖人之廟者乎張顔宗朱子之
    意集為一書而序之如此可謂知禮矣惜其
    書不得而見也
          右元
[129-46a]
 
 
 
 
 
 
 
 
[129-46b]
 
 
 
 
 
 
 
 五禮通考卷一百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