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五禮通考 > 五禮通考 卷四十三
[053-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四十三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吉禮四十三
   社稷
漢書高祖本紀二年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漢社

郊祀志髙祖初起禱豐枌榆社鄭氏曰枌榆鄉名晉灼/曰枌白榆也社在豐東
[053-1b]
北十五里師古曰以此樹為/社神因立名蓋髙祖里社也
    蕙田案禮有勝國之社故商有夏社周有殷
    社示誡也髙祖除秦社稷則勝國之社稷亡
    矣
二年入關因命縣為公社李竒曰/猶官社
 蕭何傳漢二年何守關中立宗廟社稷
郊祀志六年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治枌榆社常以時
春以羊彘祠之長安置祠祀官梁巫祠天社秦巫祠社
[053-2a]
師古曰即/五社主也
    蕙田案枌榆社周禮所云樹之田主各以所
    宜木名其社也
十年春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二月及臘祠稷以羊彘民
里社各自裁以祠謂隨其祠具/之豐儉也
 漢舊儀官大社及大稷一嵗各再祠太祝令常以二
 月八日以一太牢使者監祠南向立不拜 天下祠
 社稷社者古司空主平水土共工氏之子勾龍氏能
[053-2b]
 平水土植百榖祭於社以報其功稷者司馬官長助
 后稷耕種祭於稷以報其功祠社稷各官長諸侯丞
 相中二千石二千石以下令長侍祠
文獻通考成帝初衡譚奏罷雍舊祠社主有五祠置其

漢書平帝本紀元始三年夏立官稷
郊祀志平帝時大司馬王莽上書帝王建立社稷百王
不易社者土也宗廟王者所居稷者百榖之主所以奉
[053-3a]
宗廟共粢盛人所食以生活也王者莫不尊重親祭自
為之主禮如宗廟詩曰乃立冢土師古曰大雅綿之詩/也冢大也土土神謂
大社/也又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師古曰小雅甫田之詩/也田祖稷神也言設樂
以御祭于神為/農求甘雨也禮記曰唯祭宗廟社稷為越紼而行事
李竒曰引棺車謂之紼當祭天地五祀則越紼/而行事不以私喪廢公祀師古曰紼引車索也聖漢興禮儀稍
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臣瓚曰髙帝除秦社稷立漢社/稷禮所謂大社也時又立官社
配以夏禹所謂王社也見漢祀令而未立官稷/至此始立之世祖中興不立官稷相承至今也遂於官
社後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稷種榖
[053-3b]
師古曰穀樹楮樹也/其子類穀故于稷種徐州牧嵗貢五色土各一㪷
    蕙田案髙祖立漢社稷有大社大稷即周禮
    王為羣姓立之大社也又有官社而未立官
    稷王莽立之亦猶古王社矣但古者大社王
    社皆以勾龍配而莽又以夏禹配之妄矣
          右漢社稷
後漢書世祖本紀建武元年八月壬子祭社稷 二年
正月壬子建社稷于洛陽
[053-4a]
祭祀志建武二年立大社稷于洛陽在宗廟之右方壇
無屋有門牆而已二月八月及臘一嵗三祠皆太牢具
使有司祠孝經援神契曰社者土地之主也稷者五榖
之長也禮記及國語皆謂共工氏之子曰勾龍為后土
官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烈山氏之子曰柱能植百榖
疏自夏以上祀以為稷至殷以柱久逺而堯時棄為后
稷亦植百榖故廢柱祀棄為稷大司農鄭𤣥説古者官
有大功則配食其神故勾龍配食於社棄配食于稷郡
[053-4b]
縣置社稷太守令長侍祠牲用羊豕惟州所治有社無
稷以其使官古者師行平有載社主不載稷也案平字/當考
    蕙田案後漢社稷壇位配神祭祀之禮俱合
    古用康成説也州社無稷非是
章帝本紀章和元年八月南巡守戊子幸梁己丑遣使
祠豐枌榆社
 文獻通考漢儀朔前後各二日皆牽羊酒至社下以
 祭日日有變割羊以祠社用救日何休注公羊傳曰/日有食之鼔用牲
[053-5a]
 于社求乎隂之道也以朱絲縈社或曰脅之或曰為/闇恐人犯之故縈之也何休曰脅之與責求同義社
 者主地之主也月者土地之精也上繫于天而犯日/故鳴鼔而攻之脅其本也朱絲縈之助陽抑隂也或
 曰為闇者社者土地之主尊也為日光盡天闇冥恐/人犯歴之故縈之然此説非也先言鼓後言用牲者
 明先以尊者命責之後以臣子禮接之所以為順也/白虎通曰日食必救之隂侵陽也鼓攻之以陽責隂
 也故春秋日食鼔用牲于社所以必用牲者土地别/神也尊之不敢虚責也日食大水則鼓用牲大旱則
 雩祭求雨非虚言也助/陽責下求隂之道也
    蕙田案此即左傳伐鼓用牲之意蓋漢猶行
    之也
[053-5b]
          右後漢社稷
晉書禮志漢至魏但大社有稷而官社無稷故常二社
一稷
通典明帝景初中立帝社博士孔晁議漢氏及魏初皆
立一社一稷至景初之時更立大社大稷又特立帝社
云禮記祭法云王為羣姓立社曰大社言為羣姓下及
士庶皆使立社非自立也今並立二社一神二位同時
俱祭於事為重于禮為黷宜省除一社以從舊典劉喜
[053-6a]
難曰祭法為羣姓立社若如晁議當言王使不得言為
下云王為羣姓立七祀諸侯自立為五祀若是使羣姓
私立何得踰于諸侯而祭七祀乎却為羣姓立七祀乃
王之祀也夫人取法于天取財于地普天率土無不奉
祀而何言乎一神二位以為煩凟
    蕙田案孔晁之議出于臆説劉喜難之是也
 明帝時祭社但稱皇帝王肅議太尉等祭祀但稱名/不稱臣每有事須告皆遣祝
 史/
[053-6b]
 魏曹植社頌余前封鄄城侯轉雍丘皆欲為上宅宇/初造以府庫尚豐志在善公夫務完圃
 而已農桑一無所營經離十載塊然守空饑寒備嘗/聖朝閔之故封此縣田則膏腴桑則天下之甲第故
 封此桑以為田/社乃作頌云
 於惟太社官名后土是曰勾龍功著上古徳配帝王
 實為靈主克明播殖農正日舉尊以作稷豐年是與
 義與社同方神北宇建國成家莫不攸叙
          右魏社稷
晉書武帝本紀太康九年春二月壬辰初并二社為一
[053-7a]
禮志前漢但制官社而無官稷王莽置官稷漢至魏但
太社有稷而官社無稷故常二社一稷晉初仍魏無所
損益至太康九年改建宗廟而社稷祠壇與廟俱徙乃
詔曰社實一神其并二社之祀於是車騎司馬傅咸表
曰祭法王社太社各有其義天子尊事宗廟故冕而躬
耕躬耕也者所以重孝享之粢盛親耕故自報自為立
社者為籍田而報者也國以人為本人以榖為命故又
為百姓立社而祈報焉事異報殊此社之所以有二也
[053-7b]
王景侯之論王社亦謂春祈藉田秋而報之也其論太
社則曰王者布下圻内為百姓立之謂之太社不自立
之於京都也景侯此論據祭法祭法大夫以下成羣立
社曰置社景侯解曰今之里社是也景侯解祭法則以
置社為人間之社矣而别論復以太社為人間之社未
曉此㫖也太社天子為百姓而祀故稱天子社郊特牲
曰天子太社必受霜露風雨以羣姓之衆王者通為立
社故稱太社也若夫置社其數不一蓋以里所為名左
[053-8a]
氏傳盟于清丘之社是也衆庶之社既已不稱太矣若
復不立之京師當安所立乎祭法又曰王為羣姓立七
祀王自為立七祀言自為者自為而祀也為羣姓者為
羣姓而祀也太社與七祀其文正等説者窮此因云墳
籍但有五祀無七祀也案祭五祀國之大祀七者小祀
周禮所云祭凡小祀則墨冕之屬也景侯解大厲曰如
周社鬼有所歸乃不為厲今云無二社者稱景侯祭法
不謂無二則曰口傳無其文也夫以景侯之明擬議而
[053-8b]
後為解而欲以口論除明文如此非但二社當見思惟
景侯之解亦未易除也前被勅尚書召誥乃社於新邑
惟一太牢不二社之明義也案郊特牲曰社稷太牢必
援一牢之文以明社之無二則稷無牲矣説者則曰舉
社則稷可知苟可舉社以明稷何獨不舉一以明二國
之大事在祀與戎若有過而除之不若過而存之况存
之有義而除之無據乎周禮封人掌設社壝無稷字今
帝社無稷蓋出於此然國主社稷故經傳動稱社稷周
[053-9a]
禮王祭社稷則絺冕此王社有稷之文也封人所掌社
壝無稷字説者以為略文從可知也謂宜仍舊立二社
而加立帝社之稷時成粲議社稷景侯論太社不立京
都欲破鄭氏學咸重表以為如祭法之論景侯之解交
以此壞大雅云乃立冢土毛公解曰冢土大社也景侯
解詩即用此説禹貢惟土五色景侯解曰王者取五色
土為太社封四方諸侯各割其方色王者覆四方也如
此太社復為立京都也不知此論何從而出而與解乖
[053-9b]
上違經記明文下壞景侯之解臣雖頑蔽少長學問不
能黙已謹復續上劉實與咸議同詔曰社稷一神而相
襲二位象議不同何必改作其便仍舊一如魏制
    蕙田案景侯不自立之京師之説與孔晁同
    義傅咸以為人間之社不稱太足以折服之
    矣景侯解禹貢又與已説相矛盾然此解却
    是
武帝本紀太康十年六月庚子復置二社
[053-10a]
禮志摰虞奏以為臣案祭法王為羣姓立社曰太社王
自為立社曰王社周禮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又曰以
血祭祭社稷則太社也又曰封人掌設王之社壝又有
軍旅宜乎社則王社也太社為羣姓祈報祈報有時主
不可廢故凡祓社釁鼓主奉以從是也此皆二社之明
文前代之所尊以尚書召誥社於新邑三牲各文詩稱
乃立冢土無兩社之文故廢帝社惟立太社詩書所稱
各指一事又皆在公旦制作之前未可以易周禮之明
[053-10b]
典祭法之正義前改建廟社營一社之處朝議沸然執
古匡今世祖武皇帝躬發明詔定二社之義以為永制
宜定新禮從二社詔從之
元帝本紀建武元年春三月立宗廟社稷於建康
禮志元帝建武元年又依洛京立二社一稷其太社之
祝曰地徳普施惠存無疆乃建太社保佑萬方悠悠四
海咸賴嘉祥其帝社之祝曰坤徳厚載邦畿是保乃建
帝社以神地道明祀惟辰景福來造
[053-11a]
 晉殷仲堪合社文 里社之由來尚矣今二三宗親
 思桑梓之遺風遵先聖之明誥絜齊牲牢庶乎自祐
 以來一日之澤然三人之行必有其師故復選中正
 立三老者惟公理以御衆稽舊章以作憲
 王廙春社櫟頌 吉辰兮上戊明靈兮唯社百室兮
 畢集祈祭兮樹下濯卵兮□韮齧菻兮擗鮓縹醪兮
 浮蟻交觴兮並坐氣和兮體適心怡兮志可
          右晉社稷
[053-11b]
宋書禮志祀太社帝社大稷常以嵗二月八月二社日
祀之太祝令夕牲進熟如郊廟儀司空太常大司農三
獻也官有其注周禮王親祭漢以來有司行事
 通典宋仍晉舊無所改作
 宋何承天社頌 余以永初三年八月大社聊為此
 文實唯隂祇稷為穀先率育萬類協靈昊乾霸徳方
 將世號共工厥有才子實曰勾龍稱物平賦百姓熙
 雍唐堯救災決河流江棄亦播殖作乂萬邦克配三
[053-12a]
 祀以報勲庸勲庸伊何厚載生民倉廩既實禮節斯
 行人亦有言因物思人矧乃大徳功彼陶鈞豈伊百
 世萬代不冺蒸哉帝王肇建皇極體國經野設官分
 職峩峩二社剖榦比殖嵗云其秋晷漏均程牲牢既
 潔嘉薦惟馨乃家乃國是奉是尊
南齊書禮志永明元年十二月有司奏今月三日臘祀
太社稷一日合朔日蝕既在致齋内未審於社祀無疑
不曹檢未有前准尚書令王儉議禮記曾子問天子嘗
[053-12b]
禘郊社五祀之祭簠簋既陳惟大喪乃廢至於當祭之
日火日蝕則停㝷伐鼓用牲由來尚矣而簠簋初陳問
所不及據此而言致齋初日仍值薄蝕則不應廢祭又
初平四年士孫瑞議以日蝕廢社而不廢郊朝議從之
王者父天親地郊社不殊此則前准為不宜廢詔可
永明十一年兼祠部郎何佟之議案禮記郊特牲社祭
土而主隂氣也君南向於北墉下答隂之義也鄭𤣥云
答猶對也北墉社内北牆也王肅云隂氣北向故君南
[053-13a]
向以答之答之為言是相對之稱知古祭社北向設位
齋官南向明矣近代相承帝社南向太社及稷並東向
而齋官位在帝社壇北西向於神位後行禮又名稷為
稷社甚乖禮意及未知失在何時原此禮當未久竊以
皇齊改物禮樂維新中國之神莫貴於社若遂仍前謬
懼虧盛典謂二社語其義則殊論其神則一位並宜北
向稷若北向則成相背稷是百榖之總神非隂氣之主
宜依先東向齋官在社壇東北南向立東為上諸執事
[053-13b]
西向立南為上稷依禮無兼稱今若欲尊崇正可名為
太稷耳豈得謂為稷社耶臘祀太社日近案奏事御改
定儀注儀曹稱治禮學士議曰郊特牲又云君之南向
答陽也臣之北向答君也若以陽氣在南則位應向北
隂氣在北則位宜向南今南北二郊一限南向皇帝奠
幣黒瓚階東西向故知壇墠無繋於隂陽設位寧拘於
南北羣臣小祀類皆限南面薦享之時北向行禮蓋欲
申靈祇之尊表求幽之義魏世秦静使社稷别營稱自
[053-14a]
漢以來相承南向漢之於周世代未逺鄗上頽基商邱
餘樹猶應尚存迷方失位未至於此通儒達識不以為
非庾蔚之昔已有此議後徐爰周景逺並不同仍舊不
改佟之議來難引君南向答陽臣北向答君敢問答之
為言為是相對為是相背相背則社位南向君亦南向
可如來議郊特牲云臣之北向答君復是君背臣今言
君南臣北向相稱答則君南不得稱答矣記何得云祭
社君南向以答隂邪社果同向則君亦宜西向何故在
[053-14b]
社南向在郊西向邪解則不然記云君之南向答陽此
明朝㑹之時盛陽在南故君南向對之猶聖人南面而
聴向明而治之義耳寧是祈祀天地之日乎知祭社北
向君答故南向祀天南向君答宜北向矣今皇帝黒瓚
階東西向者斯蓋始入之别位非接對之時也案記云
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又云社祭土而主隂氣又云不用
命戮於社孔安國云社主隂隂主殺傳曰日蝕伐鼓於
社杜預云責羣隂也社主隂氣之盛故北向設位以本
[053-15a]
其義耳餘祀雖亦地祇之貴而不主此義故位向不同
不得見餘隂祀不北向便謂社應南向也案周禮祭社
南向君求幽宜北向而記云君南向答隂之義求幽之
論不乖歟魏權漢社社稷同營共門稷壇在社壇北非
古制後移宫南自當如静此言乃是顯漢社失周法見
漢世舊事爾時祭社南向未審出何史籍就如議者静
所言是祭社位向仍漢舊法漢又襲周成規因而不改
者則社稷三座並應南向今何改帝社南向泰社及稷
[053-15b]
並東向邪治禮又難佟之凡三徃反至建武二年有司
議治禮無的然顯據佟之議乃行
    蕙田案郊特牲君南向以答隂則社北向可
    知以為社稷並南向固非以為社南向稷東
    向是以稷為社之配位矣勾龍后稷之配更
    宜何向耶佟之駁稷社名得之治禮解臣北
    向答君非是祈祀天地之日亦是也
          右宋齊社稷
[053-16a]
隋書禮儀志梁社稷在太廟西其初蓋晉元帝建武元
年所創有太社帝社太稷凡三壇門牆並隨其方色每
以仲春仲秋並令郡國縣祠社稷先農縣又兼祀靈星
風伯雨師之屬及臘又各祀社稷於壇百姓則二十五
家為一社其舊社及人稀者不限其家春秋祠水旱禱
祈祠具隨其豐約
    蕙田案梁社稷壇承晉制仲春仲秋祠之郡
    國各有祠也
[053-16b]
舊太社廪犧吏牽牲司農省牲太祝吏贊牲天監四年
明山賓議以為案郊廟省牲日則廪犧令牽牲太祝令
贊牲祭之日則太尉牽牲郊特牲云社者神地之道國
主社稷義實為重今公卿貴臣親執盛而令㣲吏牽牲
頗為輕末且司農省牲又非其義太常禮官實當斯職
禮祭社稷無親事牽之文謂宜以太常省牲廪犧令牽
牲太祝令贊牲帝惟以太祝贊牲為疑又以司農省牲
於理似傷犧吏執紖即事誠卑議以太常丞牽牲餘依
[053-17a]
明議於是遂定大同初又加官社官稷并前為五壇焉
          右梁社稷
隋書禮儀志陳制皆依梁舊而帝社以三牲首餘以骨
體薦粢盛為六飯粳以敦稻以牟黄粱以簠白粱以簋
黍以瑚粢以璉通典其儀本之/齊制敦音對
陳書髙祖本紀永定三年六月丁酉髙祖不豫遣兼太
宰中書令謝哲告太社
隋書禮儀志陳宣帝大建中議從雙祀崑崙皇地示位
[053-17b]
神州位在青陛之北甲寅地社在赤陛之西未地稷位
白陛之南庚地
          右陳社稷
北魏書太祖本紀天興元年七月遷都平城始營宫室
建宗廟立社稷十有一月辛亥詔儀曹郎中董謐撰郊
廟社稷之儀
禮志天興二年冬十月置太社太稷帝社於宗廟之右
為方壇四陛祀以二月八月用戊皆太牢句龍配社周
[053-18a]
棄配稷皆有司侍祠
劉芳傳芳以社稷無樹又上疏曰依合朔儀注日有變
以朱絲為繩以繞係社樹三匝而今無樹又周禮司徒
職云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社之所宜木
鄭𤣥注云所宜木謂若松栢栗也此其一證也又小司
徒封人職云掌設王之社壝為畿封而樹之鄭𤣥云不
言稷者王主於社稷社之細也此其二證也又論語曰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栢周
[053-18b]
人以栗是乃土地之所宜也此其三證也又白虎通云
社稷所以有樹何也尊而識之也使民望見即敬之又
所以表功也案此正解所以有樹之義了不論有之與
無也此其四證也此云社稷所以有樹何然則稷亦有
樹明矣又五經通義云天子太社王社諸侯國社侯社
制度奈何曰社皆有垣無屋樹其中以木有木者土主
生萬物萬物善於木故樹木也此其五證也此最其丁
寧備解有樹之意也又五經要義云社必樹之以木周
[053-19a]
禮司徒職曰班社而樹之各以土地所生尚書無逸篇
曰太社唯松東社唯栢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
此其六證也此又太社及四方皆有樹别之明據也又
見諸家禮圖社稷圖皆畫為樹惟誡社誡稷無樹此其
七證也雖辯有樹之據猶未正所植之木案夏后氏以
松殷人以栢周人以栗便是世代不同而尚書無逸篇
則云太社惟松東社惟栢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
槐如此便以一代之中而五社各異也愚以為宜植以
[053-19b]
松何以言之逸書云太社惟松今者植松不慮失禮惟
稷無成證乃社之細蓋亦不離松也世祖從之
髙祖本紀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春正月戊辰車駕至
自鄴庚子告廟社
禮志天平四年四月七帝神主既遷於太廟太社石主
將遷於社宫禮官云應用幣中書侍郎裴伯茂時為祖
祀文伯茂據故事太和中遷社宫髙祖用牲不用幣遂
以奏聞於是議者或引大戴禮遷廟用幣今遷社宜不
[053-20a]
殊伯茂據尚書召誥應用牲詔遂從之
          右北魏社稷
隋書禮儀志後齊立太社帝社太稷三壇於國右每仲
春仲秋月之元辰及臘各以一太牢祭焉皇帝親祭則
司農卿省牲進熟司空亞獻司農終獻
          右北齊社稷
周書孝閔帝本紀元年春正月甲辰祠太社二月戊寅
祠太社八月戊辰祠太社
[053-20b]
隋書禮儀志後周社稷皇帝親祀則冢宰亞獻宗伯終

 通典後周立社稷於左
明帝本紀元年冬十月甲午祠太社
武帝本紀保定元年春正月乙卯祠太社
          右北周社稷
隋書髙祖本紀開皇二年二月甲子即皇帝位景寅脩
廟社
[053-21a]
禮儀志開皇初社稷並列於含光門内之右仲春仲秋
吉戊各以一太牢祭焉牲色用黒孟冬下亥又臘祭之
州郡縣二仲月並以少牢祭百姓亦各為社
髙祖本紀開皇三年秋八月戊子上有事於太社 七
年十一月甲午幸馮翊親祠故社父老對詔失㫖上大
怒免其縣官而去
禮儀志大業七年征遼東煬帝遣諸將於薊城南桑乾
河上築社稷二壇設方壝行宜社禮帝齋於臨朔宫懷
[053-21b]
芳殿預告官及侍從各齋於其所十二衛士並齋帝衮
冕玉輅備法駕禮畢御金輅服通天冠還宫
樂志社稷歌辭四首迎送神登歌/與方丘同
 春祈社奏諴夏辭 厚地開靈方壇崇祀達以風露
 樹之松梓勾萌既甲芟柞伊始恭祈粢盛載膺休祉
 春祈稷奏諴夏辭 粒食興教播厥有先尊神致絜
 報本惟䖍瞻榆束耒望杏開田方慿戩福佇詠豐年
 秋報社奏諴夏辭 北墉申禮單出表誠豐犧入薦
[053-22a]
 華樂在庭原隰既平泉流又清如雲已望髙廪斯盈
 秋報稷奏諴夏辭 人天務急農亦勤止或蓘或藨
 惟惟芑凉風戒時嵗云秋矣物成則報功施必祀
          右隋社稷
舊唐書髙祖本紀武徳九年二月戊寅親祠社稷
禮儀志武徳貞觀之制仲春仲秋二時戊日祭大社大
稷社以勾龍配稷以后稷配社稷各用太牢一牲色並
黒籩豆簠簋各二鉶俎各三季冬蜡之明日又祭社稷
[053-22b]
於社宫如春秋二仲之禮
 通典唐社稷亦在含光門内之右
 册府元龜武徳九年正月丙子詔曰厚地載物社主
 其祭嘉榖養民稷惟元祀列聖垂範昔王通訓建邦
 正位莫此為先爰暨都邑建於州里率土之兵咸極
 莊敬所以勤農務本修始報功敦序教義整密風俗
 末代澆浮祀典虧替時逢喪亂仁恵弛薄壇壝闕昭
 備之禮鄉閭無紀合之訓朕握圖受歴菲食卑宫奉
[053-23a]
 珪璧以尊嚴潔粢盛而槱燎尚想躬稼厲精治本永
 言享祀宜存億紀是以吉日惟戊親祀大社率從百
 僚以祈九榖今既南畝俶載東作方興州縣致祀宜
 盡祇肅四方之民咸勤殖藝隨其性類命為宗社京
 邑庶士臺省羣官里閈相從共遵社法以時供祀各
 申祈報兼行宴醑之義用洽鄉黨之歡且立節文明
 為典制進退俯仰登降折旋明加誨厲遞相勸奬齊
 之以禮有恥且格布告天下即宜遵用戊寅親祀社
[053-23b]
 稷
 通典唐初為帝社亦曰籍田壇貞觀三年太宗將親
 耕給事中孔頴達議曰禮天子藉田南郊諸侯東郊
 晉武帝猶東南今帝社乃東壇未合於古太宗曰書
 稱平秩東作而青輅黛耜順春氣也吾方位少陽田
 宜於東郊乃耕於東郊
舊唐書髙宗本紀咸亨五年五月己未詔春秋二社本
以祈農如聞此外别為邑㑹此後除二社外不得聚集
[053-24a]
有司嚴加禁止
唐書武后本紀長壽元年九月大赦改元改用九月社
中宗本紀神龍元年五月乙酉立太廟社稷於東都
禮樂志先農唐初為帝社亦曰籍田壇垂拱中武后籍
田壇曰先農壇神龍元年禮部尚書祝欽明議曰周頌
載芟春藉田而祈社稷禮天子為籍千畝諸侯百畝則
縁田為社曰王社侯社今曰先農失王社之義宜正名
為帝社太常少卿韋叔夏博士張齊賢等議曰祭法王
[053-24b]
者立太社然後立王社所置之地則無傳也漢興已有
官社未立官稷乃立於官社之後以夏禹配官社以后
稷配官稷臣瓚曰髙紀立漢社稷所謂太社也官社配
以禹所謂王社也至光武乃不立官稷相承至今魏以
官社為帝社故摰虞謂魏氏故事立太社是也晉或廢
或置皆無處所或曰二社並處而王社居西崔氏皇甫
氏皆曰王社在藉田案衛宏漢儀春始東耕於籍田引
詩先農則神農也又五經要義曰壇於田以祀先農如
[053-25a]
社魏秦静議風伯雨師靈星先農社稷為國六神晉太
始四年耕於東郊以太牢祀先農周隋舊儀及國朝先
農皆祭神農於帝社配以后稷則王社先農不可一也
今宜於藉田立帝社帝稷配以禹棄則先農帝社並祠
叶於周之載芟之義欽明又議曰藉田之祭本王社古
之祀先農勾龍后稷也烈山之子亦謂之農而周棄繼
之皆祀為稷共工之子曰后稷湯勝夏欲遷而不可故
二神社稷主也黄帝以降不以羲農列常祀豈社稷而
[053-25b]
祭神農乎社稷之祭不取神農耒耜大功而專於共工
烈山蓋以三皇洪荒之迹無取為教彼秦静何人而知
社稷先農為二而藉田有二壇乎先農王社一也皆后
稷勾龍異名而分祭牲以四牢欽明又言漢祀禹謬也
今欲正王社先農之號而未決乃更加二祀不可叔夏
齊賢等乃奏言經無先農禮曰王自為立社曰王社先
儒以為在籍田也永徽中猶曰籍田垂拱後乃為先農
然則先農與社一神今先農壇請改曰帝社壇以合古
[053-26a]
王社之義其祭準令以孟春吉亥祠后土以勾龍氏配
於是為帝社壇又立帝稷壇於西如太社太稷而不設
方色以異於太社
    蕙田案社在籍田本無明據唐始以帝社為
    籍田壇繼以籍田為先農壇合社與先農而
    一之謬矣叔夏等又欲合先農帝社並祠而
    為二壇尤謬矣後乃改先農之名而曰帝社
    稍為得之然立社於籍田而奪先農之祀終
[053-26b]
    非禮也
張齊賢傳齊賢遷博士時東都置大社禮部尚書祝欽
明問禮官博士周家田主用所宜木今社主石奈何齊
賢與太常少卿韋叔夏國子司業郭山惲尹知章等議
春秋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故曰不用命戮於
社社稷主用石以可奉而行也崔靈恩曰社主用石以
地産最實歟吕氏春秋言殷人社用石後魏天平中遷
太社石主其來尚矣周之田主用所宜木其民間之社
[053-27a]
歟非太社也於是舊主長尺有六寸方尺七寸問博士
云何齊賢等議社主之制禮無傳天子親征載以行則
非過重禮社祭土主隂氣韓詩外傳天子社祭方五丈
諸侯半之五土數社主宜長五尺以準數五方二尺以
準隂偶剡其上以象物生方其下以象地體埋半土中
本末均也請度以古尺云又問社稷壇隨四方用色而
中不數尺冒黄土謂何齊賢等曰天子太社度廣五尺
分四方上冐黄土象王者覆被四方然則當以黄土覆
[053-27b]
壇上舊壇上不數尺覆被之狹乖於古於是以方色飾
壇四面及陛而黄土全覆上焉祭牲皆太牢其後改先
農曰帝社又立帝稷皆齊賢等㕘定
舊唐書禮儀志起居舍人王仲丘撰成一百五十卷名
曰大唐開元禮二十年九月頒所司行用焉以社稷帝
社為中祀州縣之社稷為小祀
唐書禮樂志社稷之壇廣五丈以五土為之社以后土
稷以后稷配以太罍實醍齊著尊實盎齊皆二山罍一
[053-28a]
州縣之社稷以象尊二實醍齊以兩圭有邸幣以黒小
祀幣以白籩豆皆十簋二簠二鉶三俎三州縣祭籩豆
皆八簋二簠二俎三春秋祭牲皆太牢以黒孟春祭帝
社及配坐籩豆皆十簋二簠二㽅三鉶三俎三
開元禮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太稷舊樂用姑洗之均
三變社稷之祀於禮為尊豈同丘陵止用三變合依地
祇用函鍾之均八變之樂
皇帝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太稷儀攝事/附
[053-28b]
齊戒如方/丘儀
陳設 前祭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社宫西門之外
道北南向尚舍奉御鋪御座衛尉設文武侍臣次於大
次之後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設諸祭官次於齋
坊之内攝事無設大次儀/但守臣設祭官次三師於北門之外諸王於三
師之北俱東向南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於齋
坊南門之外重行東向北上介公酅公于北門之外道
東西向以南為上諸州使人東方南方於諸王西北東
[053-29a]
面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東北俱南上武官三品以下
九品以上于東門之外道北南向以西為上諸國之客
于東門之外東方南方于武官東北南向西方北方于
道南北向俱以西為上攝事無三師/以下至此儀前祭二日太樂令
設宫縣之樂于壇北東方西方磬簴起南鍾簴次之南
方北方磬簴起東鍾簴次之設十二鎛鍾于編懸之間
各依辰位樹靈鼓于南懸之内道之左右植建鼔于四
隅置柷敔于懸内柷在左/敔在右設歌鍾歌磬各于壇上近北
[053-29b]
南向皆磬簴在西其匏竹者各立于壇下南向相對為
凡縣皆展/而編之諸工人各位于懸後東方西方以南為上
南方北方以東為上右校清掃内外又為瘞塪二於南
門之内於稷壇西南攝事為埋坎二/于樂縣之北方深取足容物北
出陛 前祭一日奉禮設位北方之内當社稷壇北南
將祭奉禮郎一人守之在/版位東北立五步所南向又設望瘞位西門之内當
瘞塪南向攝事無御位/以下至此儀設祭官公卿位於西門之内道
北執事位于其後少北每等異位俱重行東面以南為
[053-30a]
上設御史位於壇上正位于太社壇東北隅西向副位
于太稷壇西北隅東向攝事令/史陪後設奉禮位于樂縣西北
贊者二人在北差退俱東面南上又設奉禮贊者位于
瘞塪西北東向北上攝事無/奉禮位設協律郎位各於壇之上
東北隅俱西向設太樂令位于南縣之門南向設祭官
位三師位于北門之内道西俱南面東上設介公酅公
位于道東南面西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
執事北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
[053-30b]
上位于東方值文官每等異位重行西向皆以南為上
諸州使人位東方南方于北門之内道西于諸王西北
重行南向以東為上西方北方于道東于介公酅公東
北重行南向以西為上諸蕃客位于北門之内東方南
方諸州使人之西每國異位重行南向以東為上西方
北方於諸州使人之東每國異位俱重行南向以西為
上設門外位祭官公卿以下皆于西門之外道南每等
異位重行北向以東為上三師位于北門之外道西諸
[053-31a]
王于三師之北俱東向介公酅公位于道東西向皆以
南為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西門之外祭官
之南每等異位重行北向以東為上武官三品以下九
品以上位于東門之外道北每等異位重行南向以西
為上諸州使人位東方南方于諸王西北重行東向西
方北方於介公酅公東北西向俱南上設諸國客位東
方南方于武官東北每國異位俱重行南向西方北方
於道南每國異位重行北向皆以西為上攝事無三師/北門内位至
[053-31b]
此儀但設祭/官門外之位設酒罇之位太社大罇二著罇二罍二壇
上西北隅南向設后土氏象罇二著罇二罍二于太社
酒罇之西俱南向東上各置于坫皆加勺羃爵皆置/于罇下
太稷后稷酒罇于其壇上如太社后稷之儀設御洗各
于太社太稷壇之西北南向亞獻之洗又各于西北南
向俱罍水在洗西篚在洗東北肆篚實以/巾爵執罇罍篚羃
者位于罇罍篚羃之後各設玉幣之篚于壇上罇坫之
所晡後謁者引光禄卿詣厨省譔具訖還齋所祭日未
[053-32a]
明十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
攝事齋郎/取毛血置于饌所遂烹牲牲皆/用黝未明五刻太史令郊
社令各服其服升設太社太稷神座各于壇上近南北
向設后土氏于太社神座之右后稷氏于太稷神座之
左俱東向席皆以莞設神座各于座首
鑾駕出宫如方丘/之儀
奠玉帛 祭日未明三刻諸祭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
醖令各帥其屬入實罇罍玉幣大罇為上實以醴齊著/罇次之實以盎齊罍為
[053-32b]
下實以清酌配座之罇亦如之齊加明水酒加𤣥酒各/實于上罇禮神之玉太社太稷兩圭有邸幣色各以𤣥
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簠簋皆設於神厨未明二
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諸太柷及令史
祝史與執尊罍篚羃者入自西門當太社壇北重行南
面以東為上凡引導者每/曲一逡巡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
凡奉禮有詞/贊者皆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罇者各升自西陛
立于罇所執罍洗篚羃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諸太祝
詣太社壇西陛升行掃除于上令史祝史行掃除于下
[053-33a]
降又詣太稷壇行掃除如太社之儀訖各引就位駕將
至謁者贊引各引祭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祭羣官客使
俱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將軍降立于輅
右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奏請降輅俯伏
興還侍立皇帝降輅之大次謁者引文武五品以上從
祭羣官皆就門外立攝事謁者贊引引祭官各/就位無駕將至至此儀太樂令
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于懸内武舞立于懸
北道東謁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司空再
[053-33b]
拜訖謁者引司空詣壇西陛升行掃除于上升稷壇亦
如之訖降行樂懸于上訖引就門外位皇帝停大次半
刻頃謁者贊引各引祭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祭文武羣
官介公酅公諸國客使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
立于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繡冕
次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璽/陪從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
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前引至社宫西門外殿中監進大圭
尚衣奉御又以鎮圭授殿中監受進皇帝搢大圭執鎮
[053-34a]
圭華蓋侍衛停于門外近侍者從入如常儀謁者引禮
部尚書太常少卿陪從如常皇帝至版位南向立每立/定太
常卿與博士/退立于左謁者贊引各引祭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
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
請行事退復位攝事謁者白/太尉下倣此協律郎跪俯伏舉麾凡取/物者
跪俯伏取以興奠物/則奠訖俯伏而後興鼓柷奏順和之樂乃以函鍾為均
文舞八成偃麾戞敔樂止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
[053-34b]
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衆官
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諸太祝俱取玉幣于篚各立于罇
所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樂作皇帝每行皆/作太和之樂皇帝詣太
社壇升自北陛侍中中書令下及左右侍衛量人從升
以下皆/如之皇帝升壇上南向立樂止太祝加玉于幣以授
侍中侍中奉玉幣西向進皇帝搢鎮圭受玉幣凡受物/皆搢鎮
圭奠訖執/圭俯伏興登歌作肅和之樂乃以應鍾之均太常卿引
皇帝進南向跪奠于太社神座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
[053-35a]
少退南向再拜太常卿引皇帝立于東方西向太祝以
幣授侍中侍中奉幣南向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
進西向跪奠于后土氏神座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
退西向再拜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降自北陛樂作
太常卿引皇帝詣太稷壇升自北陛南向立樂止太祝
加玉于幣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帛西向進皇帝受玉帛
登歌作太常卿引皇帝進南向跪奠于太稷神座俯伏
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南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立
[053-35b]
于東方西向又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南向進皇
帝受幣登歌作太常卿引皇帝進奠于后稷氏神座俯
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西向再拜訖登歌止太常卿
引皇帝降自北陛樂作皇帝還版位南向立樂止初羣
官拜訖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于門外登歌止祝史奉
毛血入各由其陛升諸太祝迎取于壇上俱進奠于神
座前諸太祝與祝史退立于罇所遂進熟食皇帝既升
奠玉帛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西門外謁者引
[053-36a]
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太社之俎初皇帝既至位樂止
太官令引饌入太社太稷之饌入自正門配座之饌入
自左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以太蔟之均饌至陛樂
止祝史各進徹毛血之豆降自西陛以出太社太稷之
饌升自北陛配座之饌升自西陛諸太祝迎引于壇上
各設于神座前籩豆蓋羃先徹乃升簋/簠奠訖却其蓋于下設訖謁者引司
徒以下降自西陛復位諸太祝還罇所太常卿引皇帝
詣罍洗樂作其盥洗之儀並如圜丘太常卿引皇帝樂
[053-36b]
作皇帝詣太社壇升自北陛樂止謁者引司徒升自西
陛立于罇所齋郎奉俎從升立于司徒之後太常卿引
皇帝詣太社酒罇所執罇者舉羃侍中贊酌醴齊壽和
之樂作皇帝每酌獻及飲/福皆作夀和之樂太常卿引皇帝進太社神座
前南面跪奠爵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南向立樂
止太祝持版進于神座之右西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
嵗次月朔日子嗣天子某攝事云謹遣太/尉封臣名下同敢昭告于太
社維神徳兼博厚道著方直載生品物含𢎞庶類謹因
[053-37a]
仲秋仲春祇率常禮敬以玉帛一元大武柔毛剛鬛明
粢薌合薌萁嘉蔬嘉薦醴齊備茲煙瘞用伸報本以后
土勾龍氏配神作主尚享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
作太祝進奠版于神座前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
卿引皇帝詣后土氏酒罇所執罇者舉羃侍中取爵于
坫進皇帝受爵侍中贊酌醴齊樂作太常卿引皇帝進
后土氏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
退西向立太祝持版進于神座之左南面跪讀祝文曰
[053-37b]
維某年嵗次月朔日子開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于后
土氏爰茲仲春仲秋揆日惟吉恭修常祀薦於太社唯
神功著水土平易九州昭配之義實唯通典謹以制幣
一元大武柔毛剛鬛明粢薌合薌萁嘉薦醴齊陳于表
位作主侑神尚享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
祝進奠版于神座前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
皇帝進太社神位前南向立樂作太祝各以爵酌上尊
福酒合置一爵訖太祝持爵授侍中侍中受爵東向進
[053-38a]
皇帝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俯伏興太祝帥齋郎進
俎太祝減大社神座前三牲胙肉各置一俎上太祝以
俎授司徒司徒持俎東向以次進皇帝每受以授左右
皇帝跪取爵遂飲卒爵侍中進受爵以授太祝太祝受
爵復于坫皇帝俯伏興再拜樂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
皇帝降自北陛詣罍洗樂止謁者引司徒降壇西陛以
從皇帝至罍洗盥手洗爵侍中黄門侍郎贊洗如常訖
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詣太稷壇升自比陛樂止謁
[053-38b]
者引三公三公與齊郎奉俎升自西陛立於罇所皇帝
詣太稷酒罇所執罇者舉羃侍中贊酌醴齊樂作太常
卿引皇帝進太稷神座前南向跪奠爵俯伏興太常卿
引皇帝少退南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于神座之西右
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子嗣天子某敢昭
告於太稷唯神播生百榖首茲八政用而不匱功濟氓
黎恭以玉帛一元大武柔毛剛鬛明粢薌萁薌合嘉薦
醴齊式陳瘞祭備修常禮以后稷棄配神作主尚享訖
[053-39a]
皇帝再拜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于神座還罇
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后稷氏酒罇所執
罇者舉羃侍中取爵于坫進皇帝受爵侍中贊酌醴齊
樂作太常卿引皇帝詣后稷氏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俯
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西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於
神座之左南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子開
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於后稷氏爰以仲春式揀吉辰
敬修常禮薦於太稷唯神功叶稼穡闡修農政允茲從
[053-39b]
祀用率舊章謹以制幣一元大武柔毛剛鬛明粢薌合
薌萁嘉薦醴齊陳於表位作主配神尚享訖興皇帝再
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于神座前還罇所皇
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進太稷神座前南向立樂
作皇帝飲福受胙如太社之儀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
樂作皇帝降自北陛還版位南向立樂止謁者引司徒
降自西陛復位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樂出訖戞敔樂
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樂立定戞敔樂止皇帝獻后
[053-40a]
土氏將畢謁者引太尉攝事則引太/常卿下同詣罍洗盥手洗爵
訖謁者引太尉自西陛升壇詣太社酒罇所執尊者舉
羃太尉酌盎齊武舞作謁者引太尉進太社神座前南
向跪奠爵興謁者引太尉少退南向再拜謁者引太尉
詣后土氏酒罇所取爵于坫執尊者舉羃太尉酌盎齊
謁者引太尉進后土氏神座前南向跪奠爵興謁者引
太尉少退西向再拜謁者引太尉進太社神座前南向
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訖太祝持爵進太
[053-40b]
尉之右東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爵遂飲卒爵太祝
進受爵復于坫太尉興再拜謁者引太尉降自西陛詣
罍洗爵詣太稷壇升獻如太社之儀訖引降復位初太
尉獻后土將畢謁者引光禄卿攝事同與光/禄卿為終獻詣罍洗盥
手洗爵升酌盎齊終獻如亞獻之儀訖謁者引光禄卿
降復位武舞六成樂止舞獻俱畢諸太祝各徹豆還罇
所奉禮曰賜胙贊者唱衆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飲
福受胙者不拜順和之樂作太常卿奏稱請再拜退復
[053-41a]
位皇帝再拜奉禮曰衆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樂一成
止太常卿前奏請就望瘞位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
就望瘞位南向立樂止羣官將拜諸太祝各執篚進神
座前取幣齋郎以俎載牲體稷黍飲爵酒各由其陛壇
南行當瘞塪西行諸太祝以玉幣饌置於塪訖奉禮曰
可瘞塪東西面各四人寘土半塪太常卿前奏禮畢太
常卿引皇帝還大次樂作皇帝出門殿中監前受鎮圭
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監又前授大圭華蓋侍衛如常儀
[053-41b]
皇帝入次樂止謁者贊引引祭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祭
羣官諸方客使以次出贊引引御史以下俱復執事位
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工人二舞
以次出其祝版燔于齋所
鑾駕還宫如方丘/之儀
諸州祭社稷儀諸縣祭/社稷附
前三日刺史縣則縣令/下倣此散齋於别寢二日致齋於㕔事
一日亞獻以下應祭之官散齋二日各於正寢致齋一
[053-42a]
日皆於壇所上佐為亞獻録事㕘軍及判司為終獻若/判司及上佐等有故並次差攝之縣則丞
為亞獻主簿及尉通為終獻若縣令已下/有故亦以次差不足則川官及比縣官充諸從祭之官
各清齋於公館一日從祭官刺史未出之前/先赴祭所齊皆如别儀前二日本
司先修除壇之内外其壇方二丈五尺髙/三尺四寸出階三等為瘞塪二於
壇西門之外道北南向縣塪于壇北/方深足容物設刺史次於社壇
西門之外道北南向縣令/同諸祭官已下次於刺史次西
北俱南向以東為上前一日晡後本司帥其屬守社稷
壇四門去壝九十步所縣七/十步禁止行人本司設刺史位
[053-42b]
於北門之内道西南向若刺史有故攝祭初獻位于/亞獻之前東面縣令位同
亞獻終獻位於社稷壇西北設掌事者位於西門之内
道北俱每等異位東向南上設贊唱者位於終獻東北
東面南上設州官位於祭官掌事者之北東面縣從祭/官位同
府官位於東方當州官西面俱重行南上縣無府官以/下至此儀
設望瘞位於塪北南向東上設門外位祭官以下於西
門之外道南州官於祭官之南俱重行北面以東為上
縣從祭/官位同府官於東門之外道南重行北面以上祭器之/數每座
[053-43a]
罇二籩八豆八簋二簠二俎/三羊豕皮腊各一俎縣同掌事者以罇坫升自西階
各設於壇上西北隅配座之罇在西俱南向東上皆加
勺羃社稷皆一爵配座皆爵四各置于坫設洗于社稷
北陛之西去壇三步所南向罍水在洗西加勺羃篚在
洗東北肆實爵六巾二加羃執尊罍洗篚者各位/于尊罍洗篚之後祭日
未明烹牲于厨祝以豆二/取牲血夙興掌饌者實以祭器牲醴/羊豕
皆載右胖前脚三節肩臂臑節一叚皆載之後脚三節/節一叚去下一節載上肫胳二節又取正脊脡脊横脊
短脇正脇代脇各二骨以並餘皆不設簋實黍稷簠實/稻梁籩實石鹽乾魚棗栗菱芡鹿脯豆實虀葅醯醢菁
[053-43b]
葅鹿醢韮葅兔醢筍葅魚醢/若土無者各以其類充之本司帥掌事者以席入自
西門詣壇西階升設社稷神座各於壇上近南北向又
設后土氏神座於社神之左后稷氏神座於稷神之左
俱東向席皆/以莞質明諸祭官及從祭之官各服其服祭官/服祭
服從祭之官應公服者/公服非公服者常服本司帥掌事者入實罇罍每座/尊二
一實𤣥酒為上/一實醴齊次之祝版各置于坫祝以幣各置於篚與血
豆俱設於饌所社稷之幣皆用/黒各長丈八尺贊唱者先入就位祝與
執罇罍篚者入自西門當社壇北重行南向以東為上
[053-44a]
立定贊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執罇者升自西階
立於罇所執罍篚者各就位詣社壇升自西階行掃除
訖降詣稷壇升掃除如社壇之儀降掃除於下訖皆就
位刺史將至縣則縣令將/至下倣此贊禮者引祭官及從祭之官
與掌事者俱就門外位刺史至㕘軍事引之次贊唱者
先入就位縣令贊者/引下倣此刺史停於次少頃服祭服出次㕘
軍事引刺史入自西門就位南向㕘軍事立於刺史之
東少退南向贊禮者引祭官以下及從祭之官以次入
[053-44b]
就位凡導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贊唱者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
拜㕘軍事少進刺史之左西面白請行事退復位本司
帥執饌者奉饌陳於西門之外祝以幣授刺史㕘軍事
引刺史北階升社壇南向跪奠幣于社神座前訖興少
退再拜祝又以幣授刺史㕘軍事引刺史升稷壇南向
跪奠幣于稷神座如社壇之儀訖㕘軍引刺史降復位
本司引饌入社稷之饌升自北階配座之饌升自西階
諸祝迎引于壇上設于神座前籩豆蓋羃先徹乃升簠/簋既奠却其蓋于下籩
[053-45a]
居右豆居左簠簋居其間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特于左本司與執饌者降自西
階復位諸祝各還罇所㕘軍事引刺史縣贊禮者引/縣令下同
罍洗執罍者酌水執洗者跪取盤興承水刺史盥手執
篚者跪取巾于篚興進刺史帨手訖執篚者受巾跪奠
於篚遂取爵興以進刺史受爵執罍者酌水刺史洗爵
執篚者又取巾于篚興進刺史拭爵訖受巾奠於篚奉
盤者跪奠盤興㕘軍事引刺史自社壇北階升詣社神
酒罇所執尊者舉冪刺史酌醴齊㕘軍事引刺史詣社
[053-45b]
神座前南向跪奠爵興少退南向立祝持版進於神座
之右西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子某官姓
名敢昭告于社神唯神徳兼博厚道著方直載生品物
含養庶類謹因仲春祇率常禮恭以制幣犧齊粢盛庶
品備茲明薦用伸報本以后土勾龍氏配神作主尚享
縣祝文以/下並同訖祝興刺史再拜祝進跪奠版于神座興還
罇所刺史拜訖㕘軍事引刺史詣配座酒罇所取爵於
坫執罇者舉冪刺史酌醴齊㕘軍事引詣后土氏神座
[053-46a]
前西向跪奠爵興少退西向立祝持版進于后土氏前
祝文曰爰茲仲春厥日唯戊敬修常祀薦於社神唯神
功著水土平易九州昭配之義實通祀典謹以犧齊粢
盛庶品式陳明薦作主侑神尚享祝興刺史再拜祝進
跪奠版于神座興還罇所刺史拜訖㕘軍事引刺史進
當社神座南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祝持爵
進于刺史之右東向立刺史再拜受爵跪祭啐酒奠爵
興祝帥執饌者以俎進減社神座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
[053-46b]
置一俎上興祝持俎東向進刺史受以授左右刺史跪
取爵飲卒爵祝進受爵復于坫刺史興再拜㕘軍事引
刺史降自北階詣罍洗盥手洗爵自稷壇北階升詣稷
神酒罇所執罇者舉冪刺史酌醴齊㕘軍事引刺史詣
稷神座前南向跪奠爵興少退南向立祝持版進于神
座之右曰敢昭告于稷神唯神播生百榖首茲八政用
而不匱功濟氓黎恭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祇奉舊章
備茲瘞禮以后稷棄配神作主尚享訖祝興刺史再拜
[053-47a]
祝進跪奠版于神座興還罇所刺史拜訖㕘軍事引刺
史詣配座酒罇所刺史取爵于坫執罇者舉冪刺史酌
醴齊㕘軍事引刺史詣后稷氏座前西向跪奠爵興少
退西向立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南面跪讀祝文曰敢
昭告于后稷氏爰以仲春恭修常禮薦於稷神唯神功
叶稼穡闡修農政允茲從祀用率舊章謹以犧齊粢盛
庶品式陳明薦作主配神尚享訖祝興刺史再拜祝進
跪奠版於神座興還罇所刺史拜訖㕘軍事引刺史詣
[053-47b]
稷神座前南向立飲福受胙如社壇之儀訖㕘軍事引
刺史降自本階還本位初刺史獻將畢贊者引亞獻詣
罍洗盥手洗爵升獻如刺史之儀唯不讀祝/文不受胙亞獻將畢
贊禮者引終獻詣罍洗升爵終獻如亞獻之儀訖降復
位諸祝各進神座前跪徹豆興還罇所贊唱曰賜胙再
拜非飲福受胙者皆再拜贊唱者又曰再拜刺史已下
皆再拜㕘軍事少進刺史之左西面白請就望瘞位㕘
軍事引刺史就望瘞位西向立祝於神前取幣及血寘
[053-48a]
於塪贊唱者曰可瘞埋東西面各二人寘土半塪㕘軍
事進刺史左白禮畢遂引刺史出還次贊禮者引祭官
以下次出諸祝及執罇罍篚者降復掌事位贊唱者曰
再拜祝以下皆再拜以出其祝版燔于齋所
諸里祭社稷儀
前一日社正及諸社人應祭者各清齋一日於家正寢
正寢者為人家/前堂待賓之所應設饌之家先修治神樹之下又為瘞
塪于神樹之北深取足容于物掌事者設社正位于稷
[053-48b]
座西北十步東面諸社人位于其後東面南上設祝奉
血豆位于瘞塪之北南向祭器之數每座罇酒二并勺
一以巾覆之俎一籩二豆二爵二簠二簋二無禮器者/量以餘器
充/之祭日未明烹牲於厨唯以特豕祝以豆/取牲血置于饌所夙興掌饌者
實祭器牲體載右胖折節如州縣制分載二俎其罇一/實𤣥酒為上一實清酒次之籩實棗栗豆實葅
醢簠實黍稷/簋實稻粱掌事者以席入社神之席設于神樹下稷
神之席設于神樹西俱北向質明社正以下各服其服
掌事者以盥水器入設于神樹北十步所加勺巾二爵
[053-49a]
一於其下盛以箱又以酒罇入設於神北近西社神之
罇在東稷神之罇在西俱東上南向置爵二及祝版於
罇下執罇者立於罇後掌事者入實罇酒訖祝及執罇
其祝以社人有/學識者充之入當社神北南向以東為上皆再拜
執酒罇者就罇後立其執盥者就盥器後立贊禮者引
社正以下俱就位立定贊禮者贊再拜社正以下皆再
拜祝詣罇所贊禮者再拜社正以下皆再拜掌事者以
饌入各設於神座前葅醢居前左右箱黍稷在其間俎
[053-49b]
居其外訖掌事者出贊禮者引社正詣盥器所執盥者
酌水社正洗手取巾拭手訖洗爵拭爵訖贊禮者引社
正詣社神酒罇所酌酒訖贊禮者引社正詣社神座前
跪奠爵於饌右興少退南向立祝持版進社神座東西
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子某坊村則云某/村次下准
此/社正姓名合社若干人等今昭告于社神唯神載育
黎元長茲庶物時屬仲春日唯吉戊謹率常禮恭用特
牲清酌粢盛庶品祇薦社神尚享祝興社正以下及社
[053-50a]
人等俱再拜贊禮者引社正詣稷神罇所取爵酌酒訖
贊禮者引社正詣稷神座前南向跪奠酒於饌右興少
退南向立祝持版進于稷神座西東向跪讀祝文曰若
干人等敢昭告于稷神唯神主茲百榖粒此羣黎今仲
春吉戊秋云/仲秋謹率常禮恭以特牲清酌粢盛庶品祇薦
於稷神尚享祝興社正以下及社人俱再拜贊禮者引
社正立于社神座前南向立祝以爵酌社稷神福酒合
置一爵進社正之右社正再拜受酒訖跪祭酒遂飲卒
[053-50b]
爵祝受爵還罇所社正興再拜贊禮者引社正還本位
立定贊禮者再拜社正及社人俱再拜訖祝以血置於
塪塪東西各一人寘土半塪贊禮者少前白禮畢遂引
社正等出祝與執罇者復位再拜訖出其餘饌社人等
俱於此餕如常會之儀其祝版燔于祭所
唐會要開元二十二年三月詔州縣社仍用牲牢
天寳元年十月戊寅九日詔社為九土之尊稷乃五榖
之長祭官宜加精潔其社壇側禁樵牧 三載二月戊
[053-51a]
寅詔社稷升為大祀以四時致祭後又依開元禮為中

 通典天寳三載詔社稷列為中祀頗紊大猷自今以
 後社稷及日月五星並升為大祀仍以四時致祭
舊唐書肅宗本紀至徳二載秋九月壬寅廣平王統朔
方安西回紇南蠻大食之人與賊將戰於香積寺西北
賊軍大敗棄京城東走癸未復西京甲辰捷書至行在
即日遣裵冕入京啟告郊廟社稷
[053-51b]
 文獻通考開元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勅普天率土崇
 徳報功饗祀唯殷刲割滋廣非所以全恵養之道協
 靈祇之心其春秋二時社及釋奠天下諸州府縣等
 並停牲牢唯用酒脯務存修潔足展誠敬自今以為
 常式至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勅春秋祈報郡縣
 常禮比不用牲豈云血祭隂祀貴臭神何以歆自今
 已後州縣祭祀特以牲牢宜依常式其年六月二十
 八日勅大祀中祀及州縣社稷依式合用牲牢餘並
[053-52a]
 用酒脯至貞元五年九月十二日國子祭酒包佶奏
 春秋祭社稷准禮天子社稷皆太牢至大厯六年十
 月三日勅中祀少牢社稷是中祠至今未改勅㫖宜
 准禮用太牢
舊唐書音樂志 祭太社樂章八首貞觀中禇/亮等作
 迎神用順和詞同夏/至方丘皇帝行用太和詞同冬/至圜丘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后土凝徳神功叶契九域底
 平兩儀交際戊期應序隂墉展幣靈車少留俯歆樽
[053-52b]
 柱
 迎俎用雍和 美報崇本嚴恭展事受露疏壇承風
 啟地潔粢登俎醇犧八饋介福逺流羣生畢遂
 皇帝酌獻飲福用壽和詞同冬/至圜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神道發生敷九稼隂
 陽乘仁暢八埏緯武經文陶景化登祥薦祉啟豐年
 武舞用凱安詞同冬/至圜丘送神用順和詞同冬/至圜丘
又太社樂章二首太社舊有此/詞不詳所起
[053-53a]
 迎神 烈山有子后土有神播種百榖濟育兆人春
 官緝禮宗伯司禋戊為吉日迎享兹辰
 送神 告祥式就酬功載畢親地尊天禮文經術貺
 徴令序福流初日神馭爰歸祠官其出
          右唐社稷
 
 
 
[053-53b]
 
 
 
 
 
 
 
 五禮通考卷四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