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五禮通考 > 五禮通考 卷十四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巻十四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吉禮十四
   圜丘祀天
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七年九月戊戌詔冬至日南郊宜
依故事設皇地祇禮畢別議方澤之儀以聞十一月庚
寅帝齋大慶殿辛夘朝獻景靈宮壬辰饗太廟癸巳祀
[024-1b]
天地于圜丘赦天下中外羣臣加恩
 文獻通考先時元祐五年五月夏至祭皇地祇命尚
 書右丞許將攝事將言王者父天母地三嵗冬至天
 子親祠徧享宗廟祀天圜丘而夏至方澤之祭乃止
 遣上公則皇地祇遂永不在親祠之典此大闕禮望
 博詔儒臣講求典故明正祀典為萬世法詔禮部太
 常寺及兩省侍從官集議以聞于是翰林學士兼侍
 讀顧臨等八人請合祭天地如祖宗故事俟將來親
[024-2a]
 行北郊之禮則合祭可罷臨與祖禹又言天地特祭
 經有明文然自漢以來千有餘年不能行之矣宋興
 一祖六宗皆合祭天地其不合祭者唯元豐六年一
 郊耳去所易而就所難虚地祇之大祭失今不定後
 必悔之吏部侍郎范純禮彭汝礪户部侍郎范子竒
 禮部侍郎曾肇刑部侍郎王覿豐稷權知開封府韓
 宗道樞宻都承㫖劉安世中書舍人孔武仲陳軒太
 常少卿盛陶宇文昌齡侍御史王畏監察御史董敦
[024-2b]
 逸黄慶基左司諫虞䇿禮部郎中孫路貟外郎歐陽
 棐太常丞韓治博士朱彦宋景年閻本等二十二人
 皆主北郊之議而武仲又請以孟冬純隂之月詣北
 郊親祠如神州地祇之祭杜純議請南郊之嵗設望
 祠位於苑中置爟火夏至命上公攝事每獻舉爟火
 詔依王欽臣議宜如祖宗故事並祭天地一次汝礪
 肇復上疏論合祭非是文多不載九月三省上顧臨
 等議太皇太后曰宜依仁宗皇帝故事呂大防言國
[024-3a]
 朝以來大率三嵗一親郊並祭天地宗廟因行赦宥
 頒賞軍士遂以為常今諸儒獻議欲南郊不設皇地
 祇位唯祭昊天上帝于祖宗之制未見其可蘇轍曰
 自熈寧十年神宗皇帝親祠南郊合祭天地今十五
 年矣皇帝即位又已八年未嘗親見地祇乃朝廷缺
 典不可不正范百祿言圜丘無祭地之禮記曰有其
 廢之莫可舉也先帝所廢稽古據經未可輕改大防
 又言先帝因禮文所建議遂令諸儒議定北郊祀地
[024-3b]
 之禮然未經親行今皇帝臨御之始當親見天地而
 地祇之位獨不設恐亦未安況本朝祖宗以恩霈四
 方慶賚將士非三嵗一行則國力有限今日宜為國
 事勉行權制俟异時議定北郊制度及太廟享禮行
 之未晚太皇太后以呂大防之言為是而蘇頌鄭雍
 皆以古者人君嗣位之初必郊見天地今皇帝初郊
 而不祀地恐未合古乃下詔曰國家郊廟特祀祖宗
 以來命官攝事則三嵗一親郊則先享清廟冬至合
[024-4a]
 祭天地於圜丘元豐間有司援周制以合祭不應古
 義先帝乃詔定親祠北郊之儀未之及行是嵗郊祀
 不設皇地祇之位而宗廟之享率如權制朕方修郊
 見天地之始其冬至日南郊宜依熈寧十年故事設
 皇地祇位以嚴並況之報厥後躬行方澤之祀則修
 元豐六年五月之制俟郊禮畢集官詳議典禮以聞
 厯代名臣奏議劉安世上議略臣等昨奉詔㫖講議
 大典皆祖周制而或者欲于當郊之嵗以十月神州
[024-4b]
 地祇之祭易夏至方澤之祀可以免盛暑舉事之勞
 夫神州地祇乃天子建都之所一方之神爾非皇地
 祇之比也或者又欲于夏至之日上不親郊止設爟
 火天子望祀于禁中如西漢行宮故事此皆出于臆
 說違經害義不可施行臣等更不復議内有蘇軾一
 狀最為强辯案軾以為合祭圜丘于禮為得不可復
 有改更臣等謹案周禮天子親祀上帝一嵗凡九國
 朝因前代之制三嵗方一郊天仍于其間或用他禮
[024-5a]
 比之周室固以疎濶苟更因循謬誤不加考正則何
 以副聖上嚴禋之意哉夫祭祀之禮莫大于天地孝
 經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二儀敵體禮宜均一豈可親祠乃有隆殺古者謂求
 神以類繫辭曰乾為天陽物也故祭之于冬至一陽
 生之日就國之南圜丘以行禮牲牢器幣樂舞皆尚
 陽數坤為地隂物也故祭之于夏至一隂生之日就
 國之北方澤以行禮牲牢器幣樂舞皆尚隂數此所
[024-5b]
 謂求神以類者也今議者猥用王莽不經之說至引
 夫婦同牢私媟之語黷亂天地臣等雖謭陋決不可
 從非禮之禮秦漢而下去聖寖逺禮崩樂壊無能改
 革神宗詔有司稽考未遑改制陛下繼志述事講究
 墜典此正方今之先務也議者乃引周頌昊天有成
 命以為合祭之證竊詳詩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宻於緝熈單厥心肆其靖
 之終篇未嘗有合祭之文所謂郊祀天地乃後儒叙
[024-6a]
 詩者之辭耳非經語也盖成周之世圜丘祭天歌此
 詩以為樂章方澤祀地亦歌此詩以為樂章而已非
 謂易北郊之祀使就享于南郊也借如其說臣等不
 敢別引他經止就周頌中舉詩以難之潛詩之序曰
 潛季冬獻魚春薦鮪也不識謂一祭耶抑二祭耶又
 豐年詩之序曰豐年秋冬報也噫嘻詩之序曰春夏
 祈榖于上帝也如此之類未審止是一祭復為二祭
 三詩即互用于異時則昊天有成命雖歌于圜丘豈
[024-6b]
 不可用于方澤乎
 彭如礪上南北郊分祭議略臣聞禮者體也體不備
 君子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故先王之交
 于神明也既祭之以禮又求之以類其時日牲幣器
 服聲音顔色無或非其類者或非其類謂之非禮非
 禮之祭鬼神不享臣謹以一事明之春為陽故以正
 月迎于東郊秋為隂故以七月迎于西郊使迎春則
 在西郊而用秋之時迎秋則在東郊而用春之時樵
[024-7a]
 野猶怪而況于鬼神乎夫天之與人非有異也今應
 祭方澤也而命于圜丘應用夏至也而用冬至葢何
 以異此先皇帝欽若稽古是正太常今何疑何恤而
 欲紛更之也家人小祀尚慎廢舉天地重大豈容輕
 議臣聞之神無常享享于至誠天無私親親于有德
 朝廷誠能富民阜財明道崇義致帝者之用成天地
 之化使粒食之民宴也粲也則上帝是祐而諸福之
 物皆可畢致務改祀命實非所願惟朝廷慎之重之
[024-7b]
 反覆之務求至當以稱先帝所以尊奉聖靈之意焉
 又曰合祭之議臣等謂不可者二十二人謂可者八
 人楊子曰人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將誰使正之曰
 萬物紛錯而占諸天衆言淆亂則折諸聖在則人亡
 則書周禮聖人之言也合祭肇于漢末時其言甚不
 經朝廷制度考文方告之宗廟行之天地布之天下
 以憲萬世或委聖言而從不經不可也或曰合祭歴
 世行之莫之改也夫莫之改者猶行之不可也先帝
[024-8a]
 既改之善矣欲變之不可也或曰親祠未能且從合
 祭可乎曰親祠非不可行以有事而攝焉亦禮也合
 祭非禮也舍禮不用而從非禮不可也夫規矩誠設
 不可欺以方圎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今議祭祀
 而不從禮議禮而不從經則是非並起終無所歸是
 猶舍規矩而察方圎舍繩墨而觀曲直不可也
 七年禮部侍郎曾肇上奏乞分祭略曰伏以天地合
 祭非先王禮學士大夫所共知之不待臣言而信也
[024-8b]
 然使合祭于承事神祇無不順之理雖非先王之禮
 何為而不可行蓋以聖人之于祭求之于茫昧不可
 知之中故必因其方順其時而用其類以致之是以
 因髙以事天因下以事地兆五帝于四郊朝日于東
 夕月于西兆司中司命于南風師雨師于北兆山川
 丘陵墳衍各因其方而春夏秋冬各順隂陽之性其
 于祭事或燔或瘞或埋或沈以至圭璧幣牲坎壇樂
 舞各從其類先王非苟為之以謂求之如此之盡然
[024-9a]
 後庶幾神之來享也苟為反是則其于格神也難矣
 今論者以罷合祭則天子未有親見地祇之時夏至
 親祀北郊則以五月行禮為難欲因南郊并舉地祭
 此施于人事以求自便則可矣以此為親見地祇之
 實則未也何則事之非其方致之非其類又違其時
 施于羣小祀且猶不可況地祇之尊乎以此事地地
 祇未必來享而便謂此為親見地祇之實此臣所未
 諭也且屈已從神與屈神以從已二者孰安今以五
[024-9b]
 月行禮為難而引地祇以就冬祭苟從人事之便恐
 失陛下恭事地祇之意此又臣所未諭也臣謂合祭
 不可復親祀不可廢但當斟酌時宜省去繁文末節
 則親祀之禮無不可為已于前狀論之矣
 肇又奏曰南郊非祭地之處冬至非見地之時樂以
 圜鍾為宮其變以六非致地祇之音燔柴升烟非祭
 地祇之禮不問神之享與不享姑欲便于人事不近
 于怠乎今世之人家有尊長所居異宮子弟致敬必
[024-10a]
 即其處尚不敢屈致一堂況天子事地可不如家人
 之禮哉前日以合祭為非而罷之今日復行異日復
 罷謂神無象廢置自由不近于瀆乎陛下即位八年
 兩行明堂大享之禮今兹有事南郊凡與天神舉皆
 從祀次第行之則將來郊祀之嵗親祀北郊并及諸
 神固未為晚何遽為此舉以涉非禮之議哉況五月
 祭地前世之所常行本朝開寶中亦曾四月行雩祀
 之禮古人尚以六月出師孰謂夏至有不可行禮者
[024-10b]
 哉
 宇文昌齡傳昌齡遷太常少卿詔議郊祀合祭論者
 不一昌齡曰天地之數以髙卑則異位以禮制則異
 宜以樂舞則異數至于衣服之章器用之具日至之
 時皆有辨而不亂夫祀者自有以感于無自實以通
 于虚必以類應類以氣合氣然後可以得而親可以
 冀其格今祭地于圜丘以氣則非所合以類則非所
 應而求髙厚之來享不亦難乎後竟用其議
[024-11a]
    蕙田案元祐再議主分祭者二十二人今可
    考其文者劉安世彭汝礪曾肇宇文昌齡四
    人其言皆質實典重俱有發明惜其餘之不
    盡見也
 文獻通考南郊鹵簿使兵部尚書蘇軾奏臣謹案漢
 成帝郊祀甘泉泰畤汾隂后土而趙昭儀常從在屬
 車間時揚雄待詔承明奏賦以諷其略曰想西王母
 忻然而上夀兮屏玉女而却虙妃言婦女不當與齋
[024-11b]
 祀之間也臣今備位夏官職在鹵簿準故事郊祀既
 成乗輿還齋宮改服通天冠絳紗袍教坊鈞容作樂
 還内然後后妃之屬中道迎謁已非典禮而況方當
 祀事未畢而中宮掖庭得在勾陳豹尾之間乎竊見
 二聖崇奉大祀嚴恭寅畏度越古今四方來觀莫不
 悅服今車駕方宿齋太廟而内中車子不避仗衞爭
 道亂行臣愚竊恐于觀望有損不敢不奏乞賜約束
 仍乞取問隨行合干勾當人施行取進止時軾為鹵
[024-12a]
 簿使導駕内中朱紅車子十餘輛有張紅蓋者爭道
 亂行于乾明寺前軾于車中草此奏奏入上在太廟
 馳遣人以疏白太皇太后明日中使傳命申勅有司
 嚴整仗衞自皇后以下皆不復迎謁中道
 宋史蘇軾傳是嵗南郊軾為鹵簿使導駕入太廟有
 赭繖犢車并青蓋犢車十餘爭道不避儀仗軾使御
 營巡檢使問之乃皇太后及大長公主時御史中丞
 李之純為儀仗使軾曰中丞職當肅政不可不以聞
[024-12b]
 之純不敢言軾于車中奏之哲宗遣使齎疏馳白太
 皇太后明日詔整肅儀衞自皇后而下皆毋得迎謁
哲宗本紀元祐八年四月丁已詔南郊合祭天地罷禮
部集官詳議
禮志元祐八年禮部尚書蘇軾復陳合祭六議令禮官
集議以聞已而下詔依元祐七年故事合祭天地于南
郊仍罷集議
 文獻通考禮部尚書蘇軾言恭睹陛下近者至日親/祀郊廟神祇享答實蒙休應然則圜丘合祭允當天
[024-13a]
 地之心不宜復有更改竊惟議者欲變祖宗之舊圜/丘祀天而不祀地不過以謂冬至祀天于南郊陽時
 陽位也夏至祀地于北郊隂時隂位也以類求神則/陽時陽位不可以求隂也是大不然冬至南郊既祀
 上帝則天地百神莫不從祀古者秋分夕月于西郊/亦可謂隂時隂位矣至于從祀上帝則冬至而祀月
 于南郊議者不以為疑今皇地祇亦從上帝而合祭/於圜丘獨以為不可則過矣書曰肆類于上帝禋于
 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羣神舜之受禪也自上帝六宗/山川羣神莫不畢告而獨不告地祇豈有此理哉武
 王克商庚戌柴望柴祭上帝望祭山川也一日之間/自上帝而及山川必無南北郊之別也而獨略地祇
 豈有此理哉臣以此知古者祀上帝并祀地祇矣何/以明之詩之序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此乃合
 祭天地經之明文而說者乃以比之豐年秋冬報也/曰秋冬各報而皆歌豐年則天地各祭而皆歌昊天
[024-13b]
 有成命也是大不然豐年之詩曰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髙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
 福孔嘉歌于秋可也歌于冬亦可也昊天成命之詩/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
 宻於緝熈單厥心肆其靖之終篇言天而不及地頌/以告神明也未有歌其所不祭祭其所不歌也今祭
 地于北郊獨歌天而不歌地豈有此理哉臣以知周/之世祀上帝則地祇在焉歌天而不歌地所以尊上
 帝故其序曰郊祀天地也議者乃謂合祭天地始于/王莽以為不足法臣竊謂禮當論其是非不當以人
 廢光武皇帝親誅莽者也嘗采用元始合祭故事謹/案後漢書郊祀志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洛陽為圜
 丘八陛中又為重壇天地位其上皆南鄉西上此則/漢世合祭天地之明驗也又案水經注伊水東北至
 洛陽縣圜丘東大魏郊天之所準漢故事為圜丘壇/八階中又為重壇天地位其上此則魏世合祭天地
[024-14a]
 之明驗也唐睿宗將有事于南郊賈曾議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鯀郊之與廟皆
 有禘也禘于廟則祖宗合食于太祖禘于郊則地祇/羣望皆合食于圜丘以始祖配享盖有事之大祭非
 常祀也三輔故事祭于圜丘上帝后土位皆南面則/漢嘗合祭矣時禇無量郭山惲等皆以曾言為然明
 皇天寶元年二月勅曰凡所祠享必在躬親朕不親/祭禮將有缺其皇地示宜就南郊合祭是月二十日
 合祭天地于南郊自後有事于圜丘皆合祭此則唐/世合祭天地之明驗也今議者欲冬至祀天夏至祀
 地盖以為用周禮也臣請言周禮與今禮之別古者/一嵗祀天者二明堂享帝者一四時迎氣者五祭地
 者二享宗廟者四此十五者皆天子親祭也而又朝/日夕月四望山川社稷五祀及羣小祀之類亦皆親
 祭此周禮也太祖皇帝受天眷命肇造宋室建隆初/郊先享宗廟乃祀天地自真宗以來三嵗一郊必先
[024-14b]
 有事景靈宮享太廟乃祀天地此國朝之禮也夫周/之禮親祭如彼其多而嵗嵗行之不以為難今之禮
 親祭如此其少而三嵗一行不以為易其故何也古/者天子出入儀物不繁兵衞甚簡用財有節而宗廟
 在大門之内朝諸侯出爵賞必于太廟不止時祭而/已天子所治不過王畿千里唯以齊祭禮樂為政事
 能守此則天下服矣是故嵗嵗行之率以為常至于/後世海内為一四方萬里皆聽命于上機務之繁億
 萬倍于古日力有不能給自秦漢以來天子儀物日/以滋多有加無損以至于今非復如古之簡易也今
 之所行皆非周禮三年一郊非周禮也先郊二日而/告原廟一日而祭太廟非周禮也郊而肆赦非周禮
 也優賞諸軍非周禮也自后妃以下至文武官皆得/䕃補親屬非周禮也自宰相宗室以下至百官皆有
 賜賚非周禮也此皆不改而獨于地示則曰周禮不/當祭于圜丘此何義也哉議者必又曰夏至不能行
[024-15a]
 禮則遣官攝祭亦有故事此非臣之所知也周禮大/宗伯若王不與祭祀則攝位鄭氏注曰王有故則代
 行其祭祀賈公彦疏曰有故謂王有疾及哀慘皆是/也然則攝事非安吉之禮後世人主不能嵗嵗親祭
 故命有司行事其所從來久矣若親郊之嵗遣官攝/事是無故而用有故之禮也議者必又曰省去繁文
 末節則一嵗可以再郊臣將應之曰古者以親郊為/常禮故無繁文今世以親郊為大禮則繁文有不能
 省也若帷城幔屋盛夏則有風雨之虞陛下自宮入/廟自廟出郊冠通天乘大輅日中而舍百官衛兵暴
 露于道鎧甲具裝人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不可偏異事天則備事地則簡是
 于父母有隆殺也豈得以為繁文末節而一切欲省/去乎國家養兵異于前世自唐之時未有軍賞猶不
 能嵗嵗親祠天子出郊兵衞不可簡省大輅一動必/有賞給今三年一郊傾竭帑藏猶恐不足郊賚之外
[024-15b]
 豈有復加若一年再賞國力將何以給分而與之人/情豈不失望議者必又曰三年一祀天又三年一祭
 地此又非臣之所知也三年一郊已為疎濶若獨祭/地而不祭天是因事地而愈疎于事天自古未有六
 年一祀天者如此則典禮愈壊欲復古而背古益逺/神示必不顧享非所以為禮也議者必又曰當郊之
 嵗以十月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澤之祀則可以免方/暑舉事之患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以議此者為
 欲舉從周禮也今以十月易夏至以神州代方澤不/知此周禮之經耶變禮之權耶若變禮從權而可則
 合祭圜丘何擉不可乎十月親祀地十一月親祀天/先地後天古無是禮而一嵗再郊軍國勞費之患尚
 未免也議者必又曰當郊之嵗以夏至祀地示于方/澤上不親郊而通爟火天子于禁中望祀此又非臣
 之所知也書之望秩周禮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謂/山川在四郊者故逺望而祭也今所在之處俛則見
[024-16a]
 地而云望祭是為京師不見地乎此六議者合祭可/否之決也夫漢之郊禮尤與古戾唐亦不能如古本
 朝祖宗欽崇祭祀儒臣禮官講求損益非不知圜丘/方澤皆親祭之為是也盖以時不可行是故參酌古
 今上合典禮下合時宜較其所得已多于漢唐矣天/地宗廟之祭皆當嵗徧今不得嵗徧是故徧于三年
 當郊之嵗又不能于一嵗之中再舉大禮是故徧于/三日此皆因時制宜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今並祀
 不失親祭而北郊則必不能親往二者孰為重乎若/一年再郊而遣官攝事是長不親事地也三年間郊
 當祀地之嵗而暑雨不可親行遣官攝事則是天地/皆不親祭也夫分祀天地決非今世之所能行願陛
 下謹守太祖建隆神宗熈寧之禮無更改易郊祀廟/享以億寧上下神示仍乞下臣此章付有司集議如
 有異論即須畫一解破臣所陳六議使皆屈伏上合/周禮下不為當今軍國之患不可但執周禮更不論
[024-16b]
 今可與不可施行所貴嚴祀大典以時決定取進止/貼黄稱唐制將有事于南郊則先朝獻太清宮朝享
 太廟亦如今禮先二日告原廟先一日享太廟然議/者或亦以為非三代之禮臣謹案武王克商丁未祀
 周廟庚戌柴望相去三日則/先廟後郊亦三代之禮也
 初詔議北郊典禮蘇軾主合祭之說從之者五人劉
 安世主分祭之說從之者四十人又有三人欲于十
 月以神州地示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祀又有一人欲
 上不親祠而通爟火天子于禁中望拜既而朝廷復
 送下三狀再令詳定安世復議略云蘇軾謂合祭圜
[024-17a]
 丘于禮為得不可復改臣等謹案周禮天子親祀上
 帝凡九國朝三嵗一郊固已疎濶豈可因循謬誤不
 加攷正古者求神以類天陽物也地隂物也嵗月日
 時方位牲器樂舞皆從其類今議者于聖人成法則
 棄而不行猥用王莽不經之說至引夫婦同牢私褻
 之語黷亂天地又引昊天有成命之詩以為證臣等
 切詳此詩終篇未嘗有合祭之文序乃後儒之辭亦
 謂成周之世圜丘方澤各歌此詩以為樂章耳如潛
[024-17b]
 之序曰季冬獻魚春薦鮪也豐年之序曰豐年秋冬
 報也噫嘻之詩曰春夏祈榖于上帝也如此之類不
 知為一祭耶抑二祭耶若郊祀賜予乃五代姑息之
 弊法聖朝寛仁不欲遽罷若分而為二何所不可議
 者乃欲因此造為險語以動上聽又引禍福殃咎之
 說劫持朝廷必欲從已甚無謂也大抵臣等所守乃
 先王之正禮而蘇軾之議皆後世之便宜權之與正
 決不可合伏望聖慈詳審其當上以體神考之志下
[024-18a]
 以正千載之惑不勝幸甚方送同議官簽書其徒馳
 告軾曰若劉承㫖議上決恐難答時蘇轍為門下侍
 郎遂白轍令請降㫖罷議安世議竟不得上
    蕙田案此元祐再議也蘇軾所發六議辨矣
    然衷而論之有十二失焉古者祭天特牲後
    世乃有從祀百神若果百神從祀則虞書類
    上帝之下不應又禋六宗望山川徧羣神矣
    軾乃以百神從祀之故謂皇地示亦宜從上
[024-18b]
    帝而合祭于圜丘其失一也謂古者秋分夕
    月于西郊亦可謂隂時隂位矣至于從祀上
    帝則冬至而禮月于南郊以破陽時陽位不
    可求隂之說夫既不以配月從祀之故而廢
    秋分之夕月何得以地示從祀之故而廢夏
    至之方澤耶其失二也告祭不及地示或經
    偶遺之昊天有成命不足為郊祀天地之証
    劉安世之駁甚明軾引此為証其失三也謂
[024-19a]
    光武親誅莽亦采用元始合祭故事不當以
    莽為不足法然沛公親滅秦而所用皆秦法
    非秦法果足尚也武王受命未遑制作必有
    待於周公今以光武襲莽故事遂謂不當以
    人廢其失四也漢魏及唐誰則能復古禮者
    不以三代聖人為法而以漢魏唐一切苟簡
    之世為法其失五也又陳周禮今禮之別大
    意謂周禮必不可行今禮決不可改而不辨
[024-19b]
    周禮之是與今禮之非其失六也謂今所行
    皆非周禮獨於祭地示欲從周禮為非義則
    是孔子應以魯季世之禮為禮而餼羊決不
    可復存其失七也謂古天子王畿不過千里
    故周禮可行後世四海為一機務之煩億萬
    倍于古則周禮不可行然古之帝王或盤于
    逰畋或不遑暇食或總攬大綱而有餘或親
    決庶務而不足俱在人主之自為而禮之可
[024-20a]
    行不可行曾不在是軾之所言是不為也非
    不能也其失八也天子儀物日以滋多此後
    世君日尊臣日卑之陋習也不改陋習而欲
    改古禮其失九也郊天祭地天子嵗必親行
    三年一郊非禮之正今以是為國朝之禮非
    子孫所可輕易者何其陋耶其失十也又謂
    盛夏出郊官兵暴露人馬喘汗皆非夏至所
    能堪是盛夏之日君若臣俱當棲遲偃仰而
[024-20b]
    謂敬不足行謂祭無益也其失十一也又郊
    有肆赦有優賞諸軍有䕃補親屬有百官賜
    賚既知其非禮矣而曰一年再賞力將不給
    分而與之人情豈不失望軾之意難于失人
    情而不難于改古禮抑亦異矣其失十二也
    至于六年一祭之議十月祭地之議禁中望
    祀之議説本悠謬原不足辯劉安世曰臣等
    所守乃先王之正禮蘇軾之議皆後世之便
[024-21a]
    宜可謂得其情矣
 明艾南英論宋天地合祭嗚呼始為天地合祭之說/者誰歟何其鄙誕而不經也天地之形雖分而同屬
 于隂陽之氣則合隂陽之氣天與地皆在其中其分/隂分陽者一氣而已天地之氣往而伸則為陽閉而
 息則為隂非天專有陽地專有隂也譬之人身一呼/吸之間而已非以呼者專屬之精魂以其吸者專屬
 之骨骸也冬日至祀天于南郊之圜丘所以迎陽氣/之始也非祀天之形也一氣漸萌于黄鐘之宮地之
 陽氣與天俱升矣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夏日至/祀地于北郊之方澤所以迎隂氣之始也非祀地之
 形也霜露冰雪以漸而至天之隂氣亦自是始升矣/天地可以形分而隂陽之氣不可以分屬天地南北
 郊之祭蓋分隂陽之氣而迎之非分天地而祀之也/議者徒見孝經有父事天母事地之文遂有天地合
[024-21b]
 祭若夫婦同牢之義而以人神禮之如是則所謂地/者殆將姑嫗其貌勢必至如道家之妄于山川后土
 之神一切冠以天妃聖母碧霞元君之像而後已嗚/呼何其鄙誕而不經歟中庸曰郊社之禮所以事上
 帝也並舉郊社非大社也盖指皇地祇而言以其為/覆物載物之始故皆稱上帝然則南北郊之祭雖謂
 之皆祀天可也豈待後世紛更而配合之哉況器用/陶匏牲用犢異于明堂之祭者不以人道事之而已
 而又為之合祭以類其配偶是以人道事天地也嗚/呼何其誕歟至其最陋而不通于是南郊之壇其位
 次遍及于周天之宿北郊之壇及于嶽鎮海瀆丘陵/墳衍是真以南北郊之祭為分祀天地之形無怪其
 亟亟然欲合之也有南郊而無北郊迎陽而不迎隂/然則獨陽不生乾坤之策㡬乎毀矣其何以配天立
 極為天下神明之主乎若夫萬乘之尊不可以暴暑/推恩太繁六軍望倖大裘不宜于仲夏之月以其小
[024-22a]
 不便而廢先王對越天地之禮者其議/乃出于宋之名臣嗚呼又何足怪也
    觀承案父天母地乃實理亦實事六經言之
    甚詳不但孝經也至王莽援之而謂夫婦同
    牢父母可以合食因以為合祭天地之徵則
    非耳前人論此已明東坡圜丘六議亦屬曲
    説而違經不足論也艾氏説力主分祭極是
    其謂冬至迎陽氣之始夏至迎隂氣之始非
    祀天地之形則是迎氣之祭而非所謂大報
[024-22b]
    本反始矣兩郊之禮固非祀天地之形然天
    髙地下昭然在目不比他鬼神之有氣無形
    則雖不以形祀亦豈徒以氣求者且謂分隂
    陽之氣而迎之非分天地而祀之不適為合
    祭者之藉口乎王者父天母地無時無處而
    不然然猶虚而無迹惟郊祀之時乃盡其父
    事母事之實說者欲破合食之論當曰一陽
    始生事天於南郊以就陽位乃所謂父事天
[024-23a]
    也一隂始生祭地於北郊以就隂位乃所謂
    母事地也若合食於南郊則亂其隂陽之位
    是父天而亦父地矣且廢其北郊之祭是有
    父而已無母矣而謂父天母地也可乎是即
    以父天母地之義折之而合祭之非禮已立
    判矣又何待別為之説哉
    宗元案兩郊之宜分不宜合禮經既有明文
    前儒又有定論其是非得失本可一言而定
[024-23b]
    漢唐以下尚紛然聚訟者是未窺夫聖人制
    禮之精義而徒分爭於儀文器數之末牽引
    於箋疏紀志之文且但就兩郊分合論之而
    不知總郊社禘嘗而思之耳虞書秩宗典朕
    三禮三禮者天神地示人鬼三才之禮也聖
    人制禮先洞徹乎三才一貫之大源而後定
    為報本反始之三大祭欲合幽明上下而一
    之必先辨幽明上下而分之蓋人鬼則自親
[024-24a]
    及尊由衆而萃於一天神地示則自尊及親
    由一而渙於衆故夫宗廟之禮以三為五以
    五為九進羣廟祧廟而合之太廟又進太廟
    而追所自出之一人則惟配以太祖一位而
    不及其餘此之謂自親以及尊而衆萃於一
    也於是達之天地而冬至祭天於南郊即以
    其太祖一人配而後分為五帝六宗百神之
    羣祀則漸近於人矣夏至祭地於北郊亦以
[024-24b]
    其太祖一人配而後分為山川社稷百族之
    羣祀則漸近於人矣此之謂自尊及親而一
    渙於衆也而皆配以太祖之一人則三才一
    貫矣夫配惟一人而自出昊天后土為三大
    祭之主者其反容有二乎蓋禘與兩郊所以
    立三禮之大宗惟截然各為一祭而不相混
    乃為專志一心而格上下達幽明此聖人報
    本反始三大祭之精義也若兩郊可合則三
[024-25a]
    禮已缺其一矣何以為三才立極而成位於
    天地之中也哉因前人論郊祀分合者皆未
    及此義故略推言之
哲宗本紀紹聖元年五月甲寅右正言張商英言先帝
謂天地合祭非古詔禮部太常詳議以聞
禮志紹聖元年以右正言張商英言先帝制詳定禮文
所謂合祭非古据經而正之元祐之臣乃復行合祭請
再下禮官議御史中丞黄履謂南郊合祭因王莽諂事
[024-25b]
元后遂躋地位合席同牢迨先帝親郊大臣以宣仁同
政復用莽意合祀瀆亂典禮帝以詢輔臣章惇曰北郊
止可謂之社黄履曰郊者交於神明之義所以天地皆
稱郊社者土之神爾豈有祭大祇亦可謂之社乎乃以
履奏送禮部太常寺權禮部侍郎盛陶太常丞王誼等
言宜用先帝北郊儀注以時躬行罷合祭禮已而三省
言合祭既非禮典但盛夏祭地祇必難親行詔令兩省
臺諫禮官同議可親祀北郊然後罷合祭之禮曾布錢
[024-26a]
勰范純禮韓宗師王古井亮采常安民李琮虞策劉定
傅楫黄裳豐稷葉祖洽等言互有是否蔡京林希蔡卞
黄履呉安持晁端彦翟思郭知章劉拯黄慶基董敦逸
等請罷合祭詔從之然北郊親祀終帝之世未克舉云
文獻通考紹聖元年詔罷合祭天地自今因大禮之嵗
夏至之日躬祭地于北郊應緣祀事儀物及壇壝道路
帷宮等宜令有司參酌詳具以聞蓋用蔡京等議然北
郊親祠終帝世未克舉云
[024-26b]
宋會要紹聖元年五月右正言張商英言神宗以歴代
典禮訛謬謂合天地非古也據經而正之元祐之臣乃
率其私意剗蕩前美既獲權且合祭指揮于前蘇軾又
發六議于後太常博士陳祥道又以昊天有成命郊祀
天地之詩為合不可破之論或折祥道曰審如子言則
春夏祈榖于上帝豈以夏祈而合春乎般巡守而祀四
岳河海也詩曰允猶翕河豈以海岳之祀而合于河乎
祥道屈無以對 御史中丞黄履言昊天有成命郊祀
[024-27a]
天地詩之終篇雖不言地而用可通是以序兼言之亦
猶天作祀先王先公般巡守祀四岳河海詩不言其指
皆同由是推之天地不可合祀亦昭然矣後黄履林希
等議請罷合祭天地自後間因大禮嵗以夏至之日親
祠北郊其親祠北郊嵗更不親祠南郊
    蕙田案此紹聖三議也張商英黄履之言甚
    正然人主以親祠為難古禮亦無復可説
哲宗本紀元符元年十一月甲子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024-27b]
赦天下
禮志元符元年左司員外郎曾言周人以氣臭事神
近世易之以香按何佟之議以為南郊明堂用沈香本
天之質陽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于人親宜加雜
馥今令文北極天皇而下皆用濕香至于衆星之位香
不復設恐於義未盡于是每陛各設香又言先儒以為
實柴所祀者無玉槱燎所祀者無幣今太常令式衆星
皆不用幣蓋出于此然考典瑞玉人之官皆曰圭璧以
[024-28a]
祀日月星辰則實柴所祀非無玉矣槱燎無幣恐或未
然至是遂命衆星隨其方色用幣
樂志元符親郊五首餘同咸平凡闕/者皆用舊詞
 降神景安六變/辭同 無為靡逺深厚廣圻祭神恭在弁
 冕衮衣粢盛豐美明徳馨輝以祥以佑非眇專祈
 升降乾安罍洗飲/福並奏 神靈擁衞景從雲隨玉色温粹
 天步舒遲周旋陟降皇心肅祇千靈是保百福攸宜
 退文舞迎武舞正安 左手執籥右手秉翟進旅退
[024-28b]
 旅萬舞有奕
 徹豆熙安 陟彼郊丘大祀是承其豆孔庶其香始
 升上帝時歆以我齊明卒事而徹福祿來成
 送神景安 馨遺八尊器空二簋至祀至䖍穹祇貺
 祉
徽宗本紀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辛未出御製南郊親
祀樂章庚辰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
范百禄傳是嵗郊祀議合祭天地禮官以昊天有成命
[024-29a]
為言百祿曰此三代之禮奈何復欲合祭乎成命之頌
祀天祭地均歌此詩亦如春夏祈榖而歌噫嘻亦豈為
一祭哉爭久不決質于帝前宰相曰百祿之言禮經也
今日之用權制也陛下始郊見宜以並事天地為恭于
是合祭
文獻通考建中靖國元年詔初祀南郊權合祭天地于
圜丘起居郎周常等以合祭為非禮曾布主其說乃詔
罷合祭
[024-29b]
 是嵗帝初郊十一月戊寅玉輅至景靈宮行禮畢赴
 太廟大雪上遣内臣問二相若大風雪不止何以出
 郊右相曾布奏云郊禮尚在後日雪勢暴必不久況
 乘輿順動理無不晴若更大雪亦須出郊必不可升
 壇則須于端誠殿望祭此不易之理已降御札頒告
 天下何可中輟左相韓忠彦欲于大慶殿望祭布不
 可以為若還就大慶是日却晴霽奈何議遂定中夜
 雪果止五更上朝享九室已見月色己夘黎明自太
[024-30a]
 廟齊殿步出廟門升玉輅景色已開霽時見日色己
 午間至青城晚遂晴五使巡仗至玉津園夕陽滿野
 庚辰四鼔赴郊壇行禮天色晴明星斗粲然五鼔二
 府稱賀于端誠殿黎明升輦還内
 盛陶傳召為太常少卿議合祭天地請從先帝北郊
 之㫖既而合祭陶即奉行亦不復辯執也
宋史樂志政和親郊三首
 皇帝升降乾安 因山為髙爰陟其首玉趾躩如在
[024-30b]
 帝左右帝謂我王予懐仁厚眷言顧之永綏九有
 配位酌獻大寧 於穆文祖妙道九徳黙契靈心肇
 基王迹啟佑後人垂裕罔極合食昭薦孝思維則
 於皇順祖積徳累祥發源深厚不耀其光基天明命
 厥厚克昌是孝是享申錫無疆
    蕙田案建中靖國元年所製即此樂章以政
    和紀年稍長遂書政和耳
徽宗本紀崇寧三年十一月丙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024-31a]
大觀四年十一月丁夘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改
明年元
政和三年十一月癸未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大赦天下
禮志政和三年詔有司討論壇壝之制十月禮制局言
壇舊制四成一成二十丈再成十五丈三成十丈四成
五丈成髙八尺一寸十有二陛陛十有二級三壝二十
五步古所謂地上圜丘澤中方丘皆因地形之自然王
者建國或無自然之丘則于郊擇吉土以兆壇位為壇
[024-31b]
之制當用陽數今定為壇三成一成用九九之數廣八
十一丈再成用六九之數廣五十四丈三成用三九之
數廣二十七丈每成髙二十七尺三成總二百七十有
六乾之策也為三壝壝三十六步亦乾之策也成與壝
俱三參天地之數也詔行之
    蕙田案乾策二百一十六七為誤字顯然每
    成髙二十七尺以下當有脫文蓋毎成二十
    七尺三成則八十一尺合九九之數其合乾
[024-32a]
    策者乃陛級之數也以是年所定方壇制度
    參考可見
政和三年議禮局上五禮新儀皇帝祀昊天上帝太史
設神位版昊天上帝位于壇上北方南向席以槀秸太
祖位于壇上東方南向席以蒲越天皇大帝五帝大明
夜明北極九位于第一龕北斗太一帝坐五帝内坐五
星十二辰河漢等内官神位五十有四于第二龕二十
八宿等中官神位百五十有九于第三龕外官神位一
[024-32b]
百有六于内壝之内衆星三百有六十于内壝之外第
一龕席以藁秸餘以莞席皆内向 其位版之制上帝
位版長三尺取參天之數厚九寸取乾元用九之數廣
尺二寸取天之備數書徽號以蒼色取蒼璧之義
 文獻通考政和三年冬十一月癸未郊上搢大圭執
 元圭以道士百人執儀衞前導蔡攸為執綏官玉輅
 出南熏門至玉津園上忽曰玉津園東若有樓殿重
 複是何處也攸即奏見雲間樓殿臺閣隠隠數重既
[024-33a]
 而審視皆去地數十丈頃之上又曰見人物否攸即
 奏若有道流童子持幡節蓋相繼而出雲間衣服眉
 目歴歴可識攸請付史館宰相蔡京率百僚稱賀
宋史徽宗本紀政和六年九月辛卯朔詣玉清和陽宮
上太上開天執符御厯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徽號
寶冊丙申赦天下十一月丁酉朝獻景靈宮戊戌享太
廟己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
宣和元年十一月乙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
[024-33b]
四年十一月庚午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
七年十一月丙戌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
輿服志政和議禮局上大裘青衣纁裏黑羔皮為領褾
襈朱裳被以衮服冬至祀昊天上帝服之立冬祀黒帝
立冬後祭神州地祇亦如之
 陸佃傳佃拜尚書右丞徽宗祀南郊有司欲飾大裘
 匣度用黄金多佃請易以銀徽宗曰匣必用飾耶對
 曰大裘尚質後世加飾焉非禮也徽宗曰然則罷之
[024-34a]
 可乎數日来豐稷屢言之矣佃因贊曰陛下及此盛
 徳之舉也
 
 
 
 
 
 
[024-34b]
 
 
 
 
 
 
 
 五禮通考卷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