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禮記集說 > 禮記集說 卷一百五十七
[157-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說卷一百五十七  宋 衛湜 撰
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閒歌三
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
其能和樂而不流也
 鄭氏曰工謂樂正也樂正旣告備而降言遂出者自
 此至去不復升也流猶失禮也立司正以正禮則禮
 不失可知一人或為二人
[157-1b]
 孔氏曰此一節論郷飲酒設樂樂賔罷則以禮正之
 之事工入升歌三終謂升堂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
 每一篇而一終也主人獻之獻工也笙入三終者謂
 吹笙人入於堂下奏南陔白華華黍每一篇一終也
 主人獻之謂獻笙人也閒歌三終者閒代也謂笙歌
 已竟而堂上與堂下更代而作也堂上人先歌魚麗
 則堂下笙由庚此為一終堂上歌南有嘉魚則堂下
 笙崇丘此為二終堂上歌南山有臺則堂下笙由儀
[157-2a]
 此為三終此皆郷飲酒之文魚麗言太平年豐物多
 此采其物多酒㫖所以優賔南有嘉魚言太平君子
 有酒樂與賢者共之此采其能以禮下賢者與之燕
 樂南山有臺言太平之治以賢者為本此采其愛友
 賢者為邦家之基由庚崇丘由儀今亡其義未聞也
 合樂三終者謂堂上下歌瑟及笙並作也若工歌闗
 雎則笙吹鵲巢合之若工歌葛覃則笙吹采蘩合之
 若工歌卷耳則笙吹采蘋合之故郷飲酒云乃合樂
[157-2b]
 周南闗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是也周南
 召南國風篇也王后國君夫人房中之樂歌也闗雎
 言后妃之徳葛覃言后妃之職卷耳言后妃之志鵲
 巢言國君夫人之德采蘩言國君夫人不失職采蘋
 言卿大夫妻能循法度工告樂備遂出者工謂樂正
 工先告樂正樂正告賔以樂備而遂下堂言遂出者
 樂正自此不復升堂也郷飲酒云工告于樂正樂正
 告于賔乃降立西階東北面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
[157-3a]
 者一人謂主人之吏也舉觶示將行旅酬也將留賔
 旅酬恐有懈惰故主人使相禮者一人為司正以監
 之也
 長樂陳氏曰工入升歌三終堂上之樂也則笙入三
 終者堂下之樂也記曰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聲
 也此之謂也而歌之者一篇為一終則三終者三篇
 也鹿鳴燕嘉賔之詩也而歌之所以示事言今之所
 飲者皆嘉賔也四牡勞使臣之來也而勞之所以示
[157-3b]
 勸言今之來者皆可勸者也及夫賔旣至矣而無禮
 樂以文之則亦不足以示情此皇皇者華之詩所以
 繼也其詩曰送之以禮樂言逺而有光華者乃其意
 也此工入之三也南陔相戒以養也而樂歌焉此與
 夫投壺之歌養者類矣白華孝子之潔白也而樂歌
 焉此與夫人饗之清廟者類矣而清廟所以示德故
 曰白華者示德也白華所以示其德則南陔所以示
 其行及夫外有行而内有德矣不得其時而飲之亦
[157-4a]
 不足以行禮此華黍之所以繼作也其詩曰時和歲
 豐冝黍冝稷者乃其意也此笙入之三也夫示事也
 示勸也示情也此主人之所以事人者也示德也示
 行也示禮也此主人之所以成己者也故主人獻之
 若夫相代而為閒歌相同而為合樂則無所獻矣以
 其不特於主人故也間代也上下之樂於是乎代作
 也魚麗作於上以見物多而禮能備禮能備則其道
 得矣故下有由庚以繼之詩曰由庚萬物得由其道
[157-4b]
 是也南有嘉魚作於上以見至誠而樂相與則其功
 大矣故下有崇丘以繼之詩曰崇丘萬物得極其高
 大是也南山有臺作於上以見得賢也自況能立太
 平之基則天下冝矣故下有由儀以繼之詩曰萬物
 之生各得其冝是也此閒歌之三也二南者王化之
 本正始之道者也用之郷人焉使郷大夫以之教其
 民用之邦國焉使諸侯以之敎其臣 又樂書曰工
 入升歌三終笙入三終皆繼之以主人獻之者以禮
[157-5a]
 節樂於其始也閒歌三終合樂三終必繼之以一人
 揚觶乃立司正焉以禮節樂於其終也郷飲酒之禮
 作樂以行禮由禮以節樂則賔主之情斯和樂而不
 流矣
 河南程氏曰二南之分以周公主内治故以畿内之
 詩言文王大姒之化者屬之周南以召公掌諸侯故
 以畿外之詩言列國諸侯大夫之室家被文王大姒
 之化而成德者屬之召南此為得之謂之南者言其
[157-5b]
 化自岐雍之間被于江漢之域自北而南也詩曰以
 雅以南即謂此也
 嚴陵方氏曰主人獻其所奏樂者即儀禮言卒歌主
 人獻工是也樂工之賤亦獻之者示上之不虚取於
 下也歌者在上故曰升匏竹在下故曰入升堂所以
 示德笙歌所以示事閒歌以示相成之義合樂以示
 相與之情故其别如此雖然均是詩也或歌之或笙
 之者以其序之先後而為之别也序之先者則歌之
[157-6a]
 於上若鹿鳴四牡皇皇者蕐則曰升歌三終是矣序
 之後者則笙之於下若南陔白華華黍則曰笙入三
 終是矣至歌魚麗則笙由庚之類歌闗雎則笙鵲巢
 之類凡一十二篇亦莫不以序之先後而為之上下
 焉歌亦笙止謂歌者以笙與歌相間故也合樂兼有
 笙歌而通謂之樂者以其兩者相合而為樂故也上
 言主人獻之者獻歌工也下言主人獻之者獻笙工
 也閒歌合樂而不言獻者以皆有笙有歌其所奏之
[157-6b]
 樂即其所獻之工故也夫鹿鳴四牡皇皇者華言君
 之待臣有以得其歡心若是者徳也徳成而上故升
 歌之以示徳南陔白華華黍言子之事親又以致其
 和氣若是者事也事成而下故笙入之以示事閒歌
 之詩六篇若嘉魚之類言賢和於上若崇丘之類言
 物和於下上下交和則有相成之養故閒歌之所以
 示相成之義也合樂之詩六篇若闗雎而下言聖人
 之化若鵲巢而下言賢人之化聖賢同化則有相與
[157-7a]
 之情故合樂焉所以示相與之情也且鹿鳴嘉魚而
 下則小雅而已然不及大雅闗雎鵲巢而下則風而
 已然不及頌何也小雅大雅皆言政而大雅之政為
 大風與頌皆言德而頌之德為盛郷飲酒之禮止行
 之於一郷故止歌風而不歌頌歌小雅而不歌大雅
 夫樂衆矣止曰笙入何也以郷飲不若燕禮之大亦
 猶投壺不若射禮之大故止命弦而已以儀禮考之
 郷飲酒亦用瑟而經不言者以笙為主故也工告樂
[157-7b]
 備遂出者則以反為文故也工告樂備遂出則樂豈
 至於淫乎一人揚觶乃立司正則酒豈至於亂乎
 清江劉氏曰由庚崇丘由儀此三篇皆笙詩也小序
 云有其義而亡其辭亡謂本無非亡逸之亡也郷飲
 酒鼓瑟而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然後笙入堂下磬
 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燕禮亦鼓瑟歌鹿鳴四
 牡皇皇者華然後笙入立于縣中奏南陔白華華黍
 南陔以下今無以考其名篇之義然曰笙曰樂曰奏
[157-8a]
 而不言歌則有聲而無辭明矣下由庚崇丘由儀放
 此
 新安朱氏曰今案鹿鳴即謂今日燕飲之事所以導
 達主人之誠意而美嘉賔之德也四牡言其去家而
 仕於朝辭親而從王事於此乎始也皇皇者華言其
 將為君使而賦政於外也樂記曰宵雅肄三官其始
 也正謂此也蓋此三詩先王所制以為燕飲之樂用
 之郷人用之邦國各取其象而歌之也合樂謂歌樂
[157-8b]
 衆聲俱作堂上有歌瑟堂下有笙磬合奏此詩也三
 終者二南各三終也燕禮記云有房中之樂註云弦
 歌周南召南之詩而不用鐘磬之節謂之房中者后
 夫人之所諷誦以事其君子是也亦有用鐘鼓奏之
 者諸卿大夫燕饗亦得用之故用鐘鼓婦人用之乃
 不用鐘鼓則謂之房中之樂也后妃夫人同是文王
 之化召南是文王未受命已前之事諸侯之禮故稱
 夫人周南是文王受命稱王之後天子之禮故稱后
[157-9a]
 也
賔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衆賔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
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降說屨升坐脩爵無數飲酒
之節朝不廢朝莫不廢夕賔出主人拜送節文終遂焉
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貴賤明隆殺辨和樂而不流弟
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國矣彼
國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觀於郷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鄭氏曰遺猶脫也忘也朝夕朝莫聽事也不廢之者
[157-9b]
 旣朝乃飲先夕則罷其正也終遂猶充備也
 孔氏曰此明旅酬長㓜無被遺棄及飲酒無數猶能
 節文不至於亂又緫結上五種之事旅酬之時賔主
 人之黨各以少長為齒以次相旅至於職掌罍洗之
 人以水沃盥洗爵者皆預酬酒之限是弟長無遺也
 降說屨升坐者此謂無算爵之初以前皆立而行禮
 至此徹俎之後乃說屨升堂坐也修爵無數謂無算
 爵也朝後行禮禮畢乃治私家之事是朝不廢朝莫
[157-10a]
 不廢夕此謂郷飲酒禮若黨正飲酒一國若狂無不
 醉也賔出拜送言飲畢主人備禮拜而送賔節制文
 章終竟申遂不有闕少是在燕樂而不至亂也彼國
 謂天下諸侯也
 新安朱氏曰弟長而無遺弟悌也敬順之意言能使
 少者皆承順以事長者而無所遺棄也
 藍田吕氏曰有貴賤隆殺之義則有别矣有别則有
 禮也和樂而不流安燕而不亂則有節矣有節義也
[157-10b]
 弟長而無遺則均均則仁矣仁義而且有禮行乎一
 郷達乎一國所謂正身安國矣舉斯術也達之天下
 則天下安矣故由一郷而知王道之可行於天下此
 禮是也
 嚴陵方氏曰降說屨升坐者降階說屨升堂而坐也
 脩爵無數者脩舉也脩爵無數可謂安燕矣然而朝
 不廢朝莫不廢夕以至於節文終遂焉所以知其安
 燕而不亂也五行行之於一身則身正而無邪施之
[157-11a]
 於一國則國安而無危故曰足以正身安國以天下
 之本在國故曰彼國安而天下安天下安則王道成
 矣
 馬氏曰終於沃洗逮賤之謂也少長以齒能弟長也
 終於沃洗能無遺也降說屨升坐脩爵無數冝其醉
 矣然猶不廢朝夕之聽事賔出主人拜送如拜至禮
 焉蓋自始以至終皆有節文終遂焉此之謂安燕而
 不亂也
[157-11b]
 廬陵胡氏曰前言正席次言司正正禮此言正身蓋
 席正然後禮正禮正然後身正身正則國正國正而
 天下正矣故繼之以國安而天下安也
郷飲酒之義立賔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設介僎以象日
月立三賔以象三光古之制禮也經之以天地紀之以
日月參之以三光政敎之本也亨狗於東方祖陽氣之
發於東方也洗之在阼其水在洗東祖天地之左海也
尊有𤣥酒敎民不忘本也
[157-12a]
 鄭氏曰日出於東僎所在也月生於西介所在也三
 光三大辰也天之政敎出於大辰焉祖猶法也狗所
 以養賔陽氣主養萬物海水之委也大古無酒用水
 而已
 孔氏曰此記者覆說郷飲酒有所法象之事前文天
 地共言此則析言之賔者主之所尊敬故以賔象天
 主供物以養賔故以主象地前經介僎象陰陽據其
 氣此云日月言其體昭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公羊
[157-12b]
 曰大辰者何大火也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何休
 云大火與伐天所以示民時早晚天下取以為正故
 謂之大辰辰時也是天之政教出於大辰亨狗於
 東方覆說前文羞出自東房也洗之在阼水在洗東
 覆說洗當東榮也尊有𤣥酒亦覆上文也
 藍田吕氏曰此至篇末申言鄉飲酒之禮又有所法
 象前文有所未盡者皆再明之飲酒之禮莫先於賔
 主立賔象天立主象地禮之經也其次立介僎以輔
[157-13a]
 之輔之者紀也其次立三賔以陪之陪之者參也政
 敎之立必有經有紀有參然後可行故飲酒之禮必
 有賔主介僎三賔然後可行故曰政敎之本也天地
 之間海居於東東則左也故洗在阼水在洗東有左
 海之義
 長樂陳氏曰禮見於賔主則立賔以象天天尊也而
 用賔之卑以象之蓋賔者禮所仲故也立主以象地
 地卑也而用主之尊以象之蓋主者禮所屈故也此
[157-13b]
 賔主之所以象天地也三賔則衆矣何以知之此禮
 有曰賔主有曰介僎而又有衆賔焉故曰衆賔升受
 坐祭又曰衆賔自入是以知其然不言衆賔而言三
 賔何也樂為陽而禮者陰之類也古之言禮者多以
 陰而郷飲者禮之盛也進之而有三揖退之而有三
 辭分之而有三賔所以象國之三卿所謂三者豈非
 言禮者必以陰而取法於月乎蓋月三日則成魄而
 未至於三焉者非魄也三月則成時而未至於三焉
[157-14a]
 者非時也故過乎三則已甚不及乎三則為未成此
 衆賔之所以為三賔而與夫三辭三揖者類與牲用
 狗者狗之為物有所守而善擇人者也非其人則在
 所去故古之人於燕饗飲食皆用之
 嚴陵方氏曰日者陽之精陽生於北而出於東故坐
 僎於東北以象日月者隂之精隂生於南而成於西
 故坐介於西南以象月前言隂陽此言日月者隂陽
 之義配日月其實一也曰日月又曰三光與孔子閒
[157-14b]
 居言天地又言三無私同義或言立或言設何也立
 則本於創始之時設則見於旣陳之後因賔而後用
 介因主而後用僎則是立賔立主於前乃設介僎於
 後也故於賔主則曰立於介僎則曰設焉三賔即賔
 也以其有别於衆賔故謂之三賔而亦言立也禮之
 所制如此故用之於事則足以為政之本體之於道
 則足以為教之本也凡植物皆地産足以養人之隂
 凡動物皆天産足以養人之陽天産不特狗也而特
[157-15a]
 亨狗以祖陽氣者蓋陽之辰窮於戌而為陽之至故
 辰在戌而屬狗則狗者至陽之畜也東方者得陽之
 中亨至陽之畜於陽中之方又得其宜矣水則盛之
 於罍者蓋酌之於罍而滌之於洗故其水在洗東洗
 旣在東水又在洗之東者凡以祖天地之左海也左
 亦東也以方言之則曰東以體言之則曰左
 馬氏曰上極乎性命之妙下盡乎物理之微然後能
 制禮也言古之制禮者必古之聖人也經之以天地
[157-15b]
 經大而緯小紀之以日月紀小而綱大經之以天地
 則知日月為緯紀之以日月則知天地為綱有經有
 緯有紀有綱天地之道備矣參之以三光參於經紀
 之間左海者水之無窮言主人之養人無窮已也
 廬陵胡氏曰天所以示民時早晚時之政敎繫焉故
 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周公誥康叔曰有政有事無彜
 酒又曰其爾典聽朕敎夫聖人豈以飲酒為常哉亦
 有政敎存焉故鄉飲必先政敎之本
[157-16a]
賔必南鄉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産萬物者聖也南
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養之長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
秋之為言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北方者冬冬之
為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聖郷仁右義
偝藏也介必東郷介賔主也主人必居東方東方者春
春之為言蠢也産萬物者也主人者造之産萬物者也
月者三日則成魄三月則成時是以禮有三讓建國必
立三卿三賔者政敎之本禮之大參也
[157-16b]
 鄭氏曰春猶蠢也蠢動生之貌也聖之言生也假大
 也愁讀為揫揫歛也察猶察察嚴毅之貌也南鄉鄉
 仁貴長大萬物也察或為殺介必東鄉介賔主也獻
 酬之禮主人將西賔將南介覸其間也東方者春産
 萬物者言禮之所共由主人出也禮者隂也大數取
 象法於月也
 孔氏曰自此至篇終更總明坐位所在并明三揖三
 讓每事皆三之義東方産育萬物故為聖也養育萬
[157-17a]
 物長之使大仁恩也中者藏也者北方萬物所歸藏
 也介賔主也者主人獻賔將西行就賔賔又南行將
 就主人介在西階之上以介覸隔賔主之閒也主人
 者造之産萬物者也者釋所以主人居東方之意東
 方産育萬物主人供客所須故主人造為産萬物之
 象也三日成魄者謂月盡之後三日乃成魄魄謂明
 生傍有微光也此謂月明盡之後而生魄非必月三
 日也初以前月大則月二日生魄前月小則三日乃
[157-17b]
 生魄樂旣為陽故禮為隂月是隂精故禮之數取法
 於月也
 横渠張氏曰坐有四位者禮不主於賔主欲以尊賢
 若賔主相對則是禮主於賔主而已故其位賔主不
 相對坐介僎於其閒以見賔賢之義因而說四時之
 坐皆有義其實欲明其尊賢
 藍田吕氏曰天子南面而立左則東方東方聖也左
 之則尊之也鄉則南方南方仁也鄉之則宗之也右
[157-18a]
 則西方西方義也右之則用之也偝則北方北方藏
 也偝之則違之也天子之立如是而坐賔亦南鄉者
 尊賔之至也介閒也坐賔主之閒所以閒之也主人
 居東方者禮之所由出猶東方之産萬物也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三者物之所由致是故禮有三讓
 賔有三賔國有三卿上法於月則三日成魄三月成
 時政敎所本禮之所以法也
 長樂陳氏曰萬物之於春莫不生此春所以為蠢也
[157-18b]
 然則物之生也其來固有自焉易曰帝出乎震則帝
 者天之神也震者聖神之妙也此産萬物所以為聖
 也萬物相見於離則物於是乎荗矣假者貸而有益
 意蓋有所假則必有所益也故生之以為養增之以
 為長養則盛長則多此夏之時所以為假也萬物之
 於四時也生於春長於夏衰於秋老於冬而至於秋
 則慘而不舒者物之情也詩曰秋日萋萋百卉具腓
 此秋之所以為愁也中在内能隱而不能顯此中之
[157-19a]
 所以為藏也天子之立也將以嚮時而接天下者也
 而以四時言之以左為仁右為義向左仁背右義非
 以夫用天之理者足以治人故耶
 嚴陵方氏曰賔雖坐於西北而其鄉必南言賔必南
 鄉則主必北鄉可知矣天子者盡人道以成位乎天
 地之中則其左右鄉偝可不合其德乎春以木德為
 仁夏以火德為禮秋以金德為義冬以水德為知别
 五行之德言之則如此若夫合隂陽之道言之則春
[157-19b]
 夏以陽而無非仁秋冬以隂而無非義也秋冬旣無
 非義然不謂冬為義者以陽道常饒隂道常乏故也
 以其饒至於夏猶為仁以其乏止於秋已為義此言
 鄉飲酒之坐及於天子之立何哉夫以一郷之坐足
 以見天子之立則飲酒之義固非苟然而已則觀於
 鄉而知王道之易易又有在乎此也前言賔必南郷
 以見主之北鄉則此言介必東郷又以見僎之西鄉
 矣前言四面之坐其以是歟賔南鄉主北鄉而介東
[157-20a]
 鄉焉則介于賔主之兩間矣故曰介賔主也介之得
 名又以是歟主人雖坐于東南而北鄉然所居則以
 東方為正也東方者産萬物之地飲食之養則主人
 之所造也而有産萬物之象焉此所以必居東方也
 前言羞出自東方主人共之亦此意然必曰造何也
 蓋為而就行而至皆曰造膳羞則饔人之所治必為
 而就也庖厨則君子之所遠必行而至也故飲食必
 以造言之而居之之所亦謂之造焉膳夫言卒食以
[157-20b]
 樂徹于造是矣王制言大國次國皆三卿故此言建
 國必立三卿而鄉之三賔則有三卿之象故足以為
 政敎之本禮之大參也
 馬氏曰春木為仁而夏曰仁何也天地之仁至乎夏
 而盡矣天地之義至乎冬而極矣故樂記曰春作夏
 長仁也秋歛冬藏義也長者大之而已秋歛也萬物
 至秋而歛則其成體可察也義者仁之節秋者春夏
 之節也故曰守義中者萬物復歸其根也藏者不露
[157-21a]
 其形也以秋為揫歛則知春夏為發散也以冬為中
 藏則知春夏為外發也大國三卿周官所謂設其參
 是也
 山隂陸氏曰春所以産之産之者聖也冬所以復之
 復之者神也假之者仁也愁之者義也偝藏聖人以
 此退藏於密是也介必東鄉介賔主也據此坐向東
 北明矣然則主人面西北賔面東南僎面西南皆可
 知主人者造之若客受成而已以月三日而成魄是
[157-21b]
 以禮有三讓以三月而成時是以建國必立三卿書
 曰卿士惟月此之謂也再言三賔者政敎之本嫌三
 賔獨非政敎之本也
 江陵項氏曰此鄉飲酒義也聖管萬善故象春仁濟
 萬物故象夏義制萬事故象秋中藏萬理故象冬聖
 以德言未及於用也故左之義以事言天下之大用
 也故右之鄉仁以應物偝藏以反身也凡道備於身
 為聖施於物為仁形於事為義存於心為中名雖有
[157-22a]
 四其實一也考其次序固人道之當然推其方位亦
 天理之自然也介必東鄉介賔主也主人必居東方
 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産萬物者也主人者造之
 産萬物者也此章當在上文賔必南鄉之下末句當
 云産萬物者聖也
 石林葉氏曰道成於三而月也時也天之道也國之
 卿也鄉之賔也人之道也論鄉飲而至於三賔則政
 敎成而禮行矣所以為本所以謂之禮之參也
[157-22b]
 新安朱氏曰魄者月之有體而無光處也故書言哉
 生明旁死魄皆謂月二三日月初生時也凡言旣生
 魄即謂月十六日月始闕時也今此篇兩言月三日
 而成魄則是漢儒專門陋學未嘗讀尚書者之言耳
 䟽知其繆而曲徇之故旣有月明盡而生魄之說又
 言月二日三日而生魄何相戾之甚邪此其大義本
 不足言而䟽於例亦當削去今特著之以明述此義
 者之繆不足深究云
[157-23a]
射義第四十六
 孔氏曰案鄭目録云名曰射義者以其記燕射大射
 之禮觀德行取于士之義此於别録屬吉事案此篇
 中有鄉射又云不失正鵠正則賔射然則鄉射賔射
 俱有之矣今目録唯云燕射大射者但此篇廣說天
 子諸侯大射燕射之義不專於鄉射故也射之所起
 起自黄帝故易繫辭黄帝以下九事章云古者弦木
 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乂虞書云侯以
[157-23b]
 明之則射侯見於堯舜夏殷無文周則具矣
 藍田吕氏曰射義言射者男子之所有事者也天下
 無事則用之於禮義故有大射鄉射之禮所以習容
 習藝觀德而選士天下有事則用之於戰勝故主皮
 呈力所以禦侮克敵也
 長樂劉氏曰射之所以為藝而次於禮樂者有足以
 成人之德行而正其性命也何哉鄉三物之為教也
 六德出於性弗能盡其性則德有弗備矣六行出於
[157-24a]
 誠弗能存其誠則行有弗篤矣是故君子之學也閑
 其邪所以存誠也存其誠所以盡性也盡其性所以
 畜德也畜其德所以植行也然則六行之本在德六
 德之本在性盡性之道在乎誠明存誠之道在乎閑
 邪而播其德行於五品者其惟六藝乎禮樂所以載
 其德行而致之君親者也射所以觀其德行而兆其
 用捨者也然而人之稟受或自誠而明或自明而誠
 誠矣則無不明也明矣則無不誠也然后性可盡矣
[157-24b]
 性盡則六德可畜德畜則六行可植行植則無所入
 而不自得矧於射乎
 長樂陳氏曰先王之為射禮何取也蓋不能射則是
 不能防患不能防患者不能有其身者也不能有其
 身則是不能入於道者也不能入於道不能制於法
 者也是故聖人與民同吉凶之患也則驅諸射而射
 者人之所難也則舉而為之制自天子之尊必有射
 諸侯以至於為卿大夫士皆行之則天下四方之逺
[157-25a]
 者莫不化詩曰爾之逺矣民胥然矣爾之敎矣民胥
 傚矣此禮之言射貴賤上下各有其法與其義而不
 相廢也禮有大射有賔射有燕射此三者儀禮所謂
 禮射也蓋天子有郊廟之事而擇士以射之則謂之
 大射以夫大射者天子之禮也諸侯來朝之時而為
 射以樂之則謂之賔射以夫賔者諸侯之禮諸侯言
 賔則天子為主矣至於燕射則卿大夫燕以射之而
 已雖然大射祭也賔射朝也燕射禮也自類而推之
[157-25b]
 蓋不獨此也以其聘禮而有射禮則謂之聘射所謂
 聘射之禮至大禮也是已以其飲於鄉而有射禮則
 謂之鄉射周官鄉射之禮五物詢衆庻是已以其㑹
 於州而有射禮則謂之州射州長之職春秋以禮㑹
 民而射於州序是已以其習射必有射禮則謂之武
 射司弓矢所謂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而鄭氏
 言試弓矢以習武是也以其行軍而有射禮則謂之
 軍射樂記所謂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虞是
[157-26a]
 也夫此數者皆射也然就其中而攷之則軍射者禮
 之變為不足道矣
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
行鄉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飲酒
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鄭氏曰言别尊卑老穉然後射以觀德行也
 孔氏曰案儀禮大射在未旅之前所以明君臣之義
 者謂臣於堂下再拜稽首升成拜君荅拜似臣盡竭
[157-26b]
 其力致敬於君君施惠以報之也郷飲酒以鄉統名
 則前篇云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是也
 藍田吕氏曰諸侯之射必先行燕禮者大射也卿大
 夫之射必先行鄉飲酒之禮者鄉射也射者男子之
 事必飾之以禮樂者所以養人之德使之周旋中禮
 也蓋燕與鄉飲酒皆燕也因燕以娛賔不可以無禮
 故有大射鄉射之禮禮不可無義故明君臣之義長
 幼之序焉
[157-27a]
 嚴陵方氏曰必先行禮而後習射者則射非主皮以
 禮為先爾
 馬氏曰燕與鄉飲則有恩明君臣與長幼則有義有
 恩有義然後以射而觀其德行此人所以樂為之也
 山隂陸氏曰詩序曰鹿鳴廢則和樂缺矣四牡廢則
 君臣缺矣鹿嗚賔主之道也非君臣之道也故先王
 於燕禮更以明君臣之義燕義曰君獨升立席上西
 面特立莫敢適之義也設賔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
[157-27b]
 為獻主臣莫敢與君亢禮也不以公卿為賔而以大
 夫為賔為疑也明嫌之義也
 石林葉氏曰燕禮以示慈惠上之事也故諸侯之射
 以示慈惠為主鄉飲以序齒族不必上所惠也故鄉
 大夫為賔有事則拜而荅之所謂明君臣之義也示
 齒族則不嫌於有别也故長者其豆多少者其豆寡
 賔介相酬則少長以齒此所謂明長幼之序也
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内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
[157-28a]
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鄭氏曰内正外直習於禮樂有德行者也正鵠之名
 出自此也
 孔氏曰此一經明射者之禮言内志審正則射能中
 故見其外射則可以觀其内德賔射之的謂之正欲
 明射者内志須正也大射之質謂之鵠鵠者直也欲
 使射者外體之直
 藍田吕氏曰孔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
[157-28b]
 也禮射有主皮之射射不主皮者禮射也所謂大射
 鄉射是也為力者主皮之射也主皮者主於獲而已
 尚力而不習禮故為力不同科也禮射必先比耦故
 一耦皆有上射下射皆執弓而挾矢其進也當階及
 階當物及物皆揖其退也亦如之其行有左右其升
 降有先後其射皆拾發其取矢于福也始進揖當福
 揖取矢揖旣搢挾揖退與將進者揖其取矢也有横
 弓卻手兼弣順羽拾取之節焉卒射而飲勝者袒決
[157-29a]
 遂執張弓不勝者襲說決拾加弛弓升飲相揖如初
 則進退周旋必中禮可見矣夫先王制禮豈苟為繁
 文末節使人難行哉亦曰以善養人而已蓋君子之
 於天下必無所不中節然後成德必力行而後有功
 其四肢欲安佚也苟恭敬之心不勝則怠惰傲慢之
 氣生怠惰傲慢之氣生則動容周旋不能中乎節體
 雖佚而心亦為之不安於其所不安則手足不知其
 所措故放辟邪侈踰分犯上將無所不至天下之亂
[157-29b]
 自此始矣聖人憂之故常謹於繁文末節以養人於
 無所事之時使其習之而不憚煩則不遜之行亦無
 自而作至于久而安之則非法不行無所往而非義
 矣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則不
 疑其所行矣故發而不中節者常生乎不敬所存乎
 内者敬則所以形乎外者莊矣内外交修則發乎事
 者中矣故曰内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
 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也射一藝也容比於禮節比
[157-30a]
 於樂發而不失正鵠是必有樂於義理久於恭敬用
 志不分之心然後可以得之則其所以得之者其德
 可知矣故曰可以觀德行矣
 長樂劉氏曰士之為道也德濳於性而行隱於中非
 如聲色之有形可得而知也而況雜之以情偽乎唯
 射之中否可以見其心之失得而性之存亡也經曰
 内志正外體直則持弓矢審固者謂射者必正其志
 也有幸勝之志則不勝矣有求中之志則不中矣有
[157-30b]
 祈爵之志則失爵矣有憚負之志則必負矣是謂内
 志不正者也志正而不惑謂之審克正而必中謂之
 固然則持弓矢審固者誠明純備而六德在我者也
 揖讓而升當物而射周旋中度者足以知其禮矣騶
 虞貍首蘋蘩迭奏不失其節者足以知其樂矣正己
 而后發不中則反求諸身不怨勝己者足以知其仁
 矣必取其爵而人不以為貪必居其勝而人不以為
 爭者足以知其義矣性情交勝不欺於人失得由中
[157-31a]
 不罔於外者足以知其信矣中於百步之外志正而
 不惑者足以知其知矣是故誠明充於内者禮樂中
 於節審固定於心者正鵠應其手好惡存諸心者莫
 可得以與於是也所以先聖王用之以擇賢才而觀
 其德行然後取而用之無不中矣不曰射者可以成
 人之德行而正其性命乎
 嚴陵方氏曰進退者升降之節周還者揖讓之容能
 中禮者以其先行禮故也内志正然後持弓矢審外
[157-31b]
 體直然後持弓矢固唯固也故其力能至唯審也故
 其巧能中義内也貌外也合内志外體言之故止曰
 觀德行而已及其合天子諸侯言之故必曰觀盛德
 焉
 馬氏曰凡此所謂其容體比於禮也
 山隂陸氏曰孟子曰動容周旋中禮盛德之至也此
 其一隅故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正直為正内志言
 正亦言之法若落箭不固也若出垜不審也審在上
[157-32a]
 亦言之法
其節天子以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卿大夫以采
蘋為節士以采蘩為節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㑹
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蘩者樂不失職也是故天子
以備官為節諸侯以時㑹天子為節卿大夫以循法為
節士以不失職為節故明乎其節之志以不失其事則
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則無暴亂之禍矣功成則國安
故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
[157-32b]
 鄭氏曰騶虞采蘋采蘩今詩篇名貍首逸下云曽孫
 侯氏是也樂官備者謂騶虞曰壹發五豝喻得賢者
 多也于嗟乎騶虞嘆仁人也樂㑹時者謂貍首曰小
 大莫處御于君所樂循法者謂采蘋曰于以采蘋南
 澗之濵循澗以采蘋喻循法度以成君事也樂不失
 職者謂采蘩曰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孔氏曰此一節明天子以下射禮樂章之異以騶虞
 為節者歌騶虞之詩以貍首為節者歌貍首之詩也
[157-33a]
 射人云騶虞九節貍首七節采蘋采蘩皆五節鄉射
 註云五節歌五終四節四拾其一節先以聽也若然
 則九節者五節先以聽七節者三節先以聽皆以四
 節應乗矢拾發也其節之志謂天子以備官為志諸
 侯以時㑹為志大夫以循法度為志士以不失職為
 志明其樂節之志故能不失其所為之事也
 長樂陳氏曰大射奏貍首閒若一鄉射奏騶虞閒若
 一王之五節先以聽諸侯三節先以聽尊者先以聽
[157-33b]
 則多卑者先以聽則寡蓋所以優尊者欲其先知之
 審也然則王射以騶虞大夫士之鄉射亦以騶虞者
 鄉射之詢衆庻亦欲官備於天子也 又樂書曰樂
 師凡射天子以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大夫以
 采蘋為節士以采蘩為節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
 三耦射三侯三獲三容樂以騶虞九節諸侯以四耦
 射二侯二獲二容樂以貍首七節孤卿大夫以三耦
 射一侯一獲一容樂以采蘋五節士以三耦射豻侯
[157-34a]
 一獲一容樂以采蘩五節自天子達於士名位不同
 節亦異數蓋所以定志而明分也故明乎其節之志
 以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則無暴亂之
 事而國安矣其有不可以觀盛德乎王道成於騶虞
 則主奏之可也大夫妻能循法度於采蘋則大夫奏
 之可也至於采蘩夫人不失職之詩而士奏之可乎
 曰王制天子元士視附庸之君其用諸侯夫人之詩
 亦在所可也蓋士則事人爵之尤卑者也卑者不嫌
[157-34b]
 於抗尊故先王制禮多推而進之是以齊冠不嫌於
 同諸侯齊車不嫌於同大夫況射節乎不言孤則以
 射人見之矣
 清江劉氏曰鄭𤣥以射義所引曽孫侯氏為貍首之
 詩非也騶虞采蘋采蘩皆在二南則貍首者亦必其
 儔矣疑原壤所歌貍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即是
 其章首但仲尼删詩之時樂正已亡此篇而諸侯朝
 覲之禮久絶惡貍首之害己又皆除其籍故使不在
[157-35a]
 二南也或曰貍首鵲巢也篆文貍似鵲首似巢鵲巢
 之詩御之將之成之此亦時㑹之道
 藍田吕氏曰騶虞樂官備者騶廐官也所以豢餋六
 畜也虞山澤之官也所以阜繁鳥獸草木者也騶虞
 之官以生物為之職惟恐庻類之不繁殖王者之政
 仁及草木皆如騶虞之用心則未有不王者也故曰
 仁如騶虞則王道成也王政行則騶虞之官修騶虞
 之官修則庻類繁殖蒐田以時矣彼茁者葭則草木
[157-35b]
 遂其生矣一發五豝則鳥獸蕃息矣于嗟乎騶虞者
 所以歸功乎二官故天子之射以是為節者言天子
 繼天當推天地好生之德以育萬物此所以樂官備
 也先儒謂騶虞者義獸白質黑文不食生物其說旣
 無據而又曰樂官備者謂一發五豝喻得賢多亦牽
 㑹為之說也貍首樂㑹時者貍首之詩亡矣記有原
 壤所歌之辭曰貍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及此篇
 所引詩曰曽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庻士
[157-36a]
 小大莫處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疑皆貍首
 之詩也貍首田之所獲物之至薄者也君子相㑹不
 以微薄廢禮猶白茅死麕可以聘如玉之女匏菜兔
 罝可以為君子之獻也執手者所以道舊結歡也自
 曽孫侯氏而下言諸侯以燕射㑹其士大夫物薄誠
 至君臣相與習禮而結歡奉天子修朝事故諸侯之
 射以是為節所以樂㑹時也采蘋樂循法者采蘋之
 詩言大夫妻能循法度也所以采蘩采藻盛之湘之
[157-36b]
 奠之皆在家所習敎成之事也大夫妻已嫁能循在
 家姆敎之法度乃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卿大夫已
 命能循其未仕所學先王之法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乃可以與國政矣故卿大夫之射以是為節所以樂
 循法也采蘩不失職者采蘩之詩言夫人不失職所
 謂采蘩于澗沼之中用之公侯之事被之僮僮夙夜
 在公者蓋夫人無外事祭祀乃其職也唯敬以從事
 是為不失士之事君何以異此敬恭朝夕事事而已
[157-37a]
 然後盡士之職而不愧故士之射以此為節者所以
 樂不失職也天子之德莫大於好生好生繼天者也
 諸侯之德莫大於奉朝事奉朝事事君者也卿大夫
 之事莫大於法先王法先王守道者也士之德莫大
 於敬事敬事死命者也先王制禮作樂以養人起居
 動作多為文章以寓於聲色臭味之間無非所以示
 人者也薰沐漸漬日遷於善而不自知也射之為義
 容體旣比於禮又欲其節比於樂樂不可以無尊卑
[157-37b]
 故天子諸侯卿大夫之詩各異詩不可以無義故各
 以其所樂告之此所以明乎其節之志以不失其事
 則功成而德行立無暴亂之禍矣夫使君臣上下皆
 習是禮聽是詩以進是德成是功則國不安者未之
 有也故明於禮樂其盛德之事歟故曰射者所以觀
 盛德也
 嚴陵方氏曰節者樂歌之節也孔子曰射之以樂也
 何以聽何以射循聲而發蓋謂是矣王氏謂天子以
[157-38a]
 騶虞為節者樂仁而殺以時諸侯以貍首為節者樂
 御而射以禮雖然射必以樂為節何也蓋射所以習
 武雖先王所不敢忘亦所不可黷也習而不已其弊
 必至於黷焉亦在乎有以節之而已且武者威也先
 王以之飾怒樂者樂也先王以之飾喜習飾怒之具
 而以飾喜之具節之則自天子以至於士豈有黷武
 之弊哉是則先王之微意也騶虞言葭蓬豝豵以見
 逺人之地虞人之野皆由其道而得其宜焉以二官
[157-38b]
 之至賤至逺且能使鳥獸草木蕃殖而稱其職若是
 又況其貴且近者乎此所以樂官備也貍首言小大
 莫處御于君所則諸侯之於天子也春之朝夏之宗
 秋之覲冬之遇以至比年之小聘三年之大聘豈或
 違其時者哉此所以樂㑹時也采蘋者所薦有常物
 所采有常處所用有常器所奠有常地此所以樂循
 法也采蘩言奉祭祀則不失職設官分職天子之事
 也故以備官為節制節謹度諸侯之事也故以時㑹
[157-39a]
 天子為節服法服道法言卿大夫之事也故以循法
 為節保禄位守祭祀士之事也故以不失職為節前
 言官備此言備官前言㑹時此言時㑹者蓋能備官
 故形於樂也能樂官能時㑹故形於樂也能樂㑹時
 焉内能明乎節之志則外不失其節之事矣志明而
 事不失則功成於國而徳行立於身矣德行立則無
 暴亂之禍矣功既成於國體以之安焉非德之盛者
 疇克如此
[157-39b]
 馬氏曰騶虞為節以至不失職為節所謂其節比於
 樂也蓋天子所貴者德敎而已官備則德敎有以行
 故以騶虞之九為節以其朝廷既正而官備也諸侯
 樂其時㑹之事則功成於一國至於大夫明乎此則
 功成於其家士明乎此則功成於其身此所以德行
 立而無暴亂之禍矣然騶虞一國之風而為節於天
 子采蘩諸侯夫人之詩而為節於士何也孟子曰説
 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則取詩者不以迹害
[157-40a]
 理矣
 山隂陸氏曰虞人翼五豝以待公之發可謂官備矣
 吉日曰悉率左右以燕天子貍不疑不睡又有文焉
 若是者可以㑹矣原壤歌曰貍首之斑然執女手之
 卷然亦以此
 
 
 
[157-40b]
 
 
 
 
 
 
 
 禮記集説卷一百五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