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周易經傳集解 > 周易經傳集解 卷十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經傳集解臨觀卷十
             宋 林栗 撰
 
 
 
 
序卦曰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
[010-1b]

 臨之成卦蠱之變也自蠱之臨巽變為兑艮變為坤
 二五不動而成也巽變者兑入而説也艮變為坤止
 而順也入而不説則事不可成止而不順則功不可
 就此蠱之所以為事而臨之所以為大也蠱之二五
 其體艮兑有相與之意焉事之所為作也然而六五
 幹父而有用譽之嫌九二幹母而有不可貞之疑所
 以然者以上有九在上故也及其在臨則六五為坤
[010-2a]
 而九二為震坤母也震長子也然後名正而言順事
 立而功成矣是以謂之臨也臨之為大何也曰所以
 為臨者澤上有地也澤大矣而地臨之澤不踰地地
 斯為大矣君子之臨民如地之臨澤可也若以山而
 臨之斯損而已矣或曰陽為大而大稱之何也曰固
 哉子之為易也博厚如地而猶不可以稱大乎對乾
 而言斯有所避焉耳乾稱大則坤稱至乾稱久則坤
 稱大也書曰臨下以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
[010-2b]
 民子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
 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兹
 坤兊之所以為臨歟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彖曰剛浸而長説而順剛
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下兑上坤成卦曰臨者初為兑二為震三四為坤兌
 為澤坤為地震為動澤不動而地臨之固其常矣及
 其動也有至於懷山襄陵則坤之所不能臨也今兑
[010-3a]
 震二陽不越乎中而地臨其上此其所以為臨歟故
 象不言地中有澤而言澤上有地謂之浸長而不能
 踰於地也故曰剛浸而長説而順剛中而應是以謂
 之臨也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㓙何謂也曰臨之
 成卦反覆初象初兊二震則三四為坤三巽四艮則
 五上為坤震兑艮巽者隨之所謂元亨利貞也四象
 皆坤者坤之所謂元亨利貞也今臨之象體配天之
 德而應四時之序是以稱之也然則觀之不為元亨
[010-3b]
 利貞何也曰臨觀之義或與或求與者在此求者在
 彼既已言之於臨雖不言於觀可矣臨之事象既應
 四時之序而觀之有孚夫子釋之以四時不忒亦可
 以知其指歸矣故子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
 月有凶者二陽為臨二隂為遯聖人貴陽而賤隂好
 治而惡亂方長而慮其消方吉而示之凶也然自臨
 至遯才七月耳而謂之八月者自復數之也隂陽之
 消長必自其始而推之日陽物月隂物七陽數八隂
[010-4a]
 數主陽而言故稱曰八臨之彖曰八月有凶是也自
 復至遯凡八卦自一陽之生至二隂之長八月也聖
 人之意若曰君子小人相為消長如晝夜寒暑之常
 今臨之時二陽乃長至于八月有凶道焉不可不預
 為之戒也故曰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王氏曰有
 凶者不必㓙不必无凶也善求之而已矣陽生於子
 而終於巳隂生於午而終於亥此周人之正先王所
 以稽天綂也陽起於寅而終於未隂起於申而終於
[010-4b]
 丑此夏后氏之正先王所以授人時也梓慎有言夏
 數得天孔子亦曰行夏之時聖人於此未嘗偏廢焉
 非期不廢不可廢也然在天之運杪忽而難窺在人
 之時有象而可證易之為書以象示人者也故愚於
 夏時每有考焉先儒以乾坤十二爻復姤十二卦分
 配十二月建子之月為復為初九建丑之月為臨為
 九二愚於乾坤二卦既辨爻配之非至於此卦則配
 復之象曰先王以至日閉闗啇旅不行后不省方臨
[010-5a]
 之彖曰至于八月有凶説者曰至日者冬至之日也
 八月者夏之六月周之八月也其餘十卦雖无其義
 固可以數推矣然十月乾亥而謂之坤正月勾萌而
 謂之泰二月陽微而謂之壯諸如此類義所未安按
 春秋書春王正月冬十有二月詩云四月維夏六月
 徂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皆以夏時為正也竊謂四
 時之序十二月之名冬不可以為春夏不可以為秋
 所謂三代不相㳂襲者但以十一月十二月為嵗首
[010-5b]
 再太甲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武王十有一年一月
 戊午秦漢元年冬十月是其例也唐虞廵狩十一月
 方如北岳而謂后不省方何哉復為十一月臨為十二月
 八月有凶當是建酉酉者兑也兑為小人故彖言有
 凶而仲尼有消不久之辭啇旅不行后不省方施之
 正月義或然矣易之作也其在商之未亡而已用周
 正亦恐不然或曰既稱至日便是冬至之日夫復何
 疑曰理之所在不以文辭若以至日便為冬至惡知
[010-6a]
 其不為夏至乎如孟子言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焉又
 當為何至也然則臨之八月是為夏正學者訂之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澤者兑也地者坤也澤上有地臨之象也宋氏曰以
 土制水冝若易者然廹之以險隘奔潰四出壞之而
 後己居之以寛大則蓄而為澤矣君子之於民亦然
 扼之以勢勢則有盡親之以教教則无窮是以忘有
 盡之勢思无窮之教以保无疆之民是以謂之臨也
[010-6b]
雜卦曰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與者臨也求者觀也臨者以坤臨兑也觀者以坤觀
 震也二陽在下上以咸臨與之之義也二陽在上下
 觀而化求之之義也有感而後有應有施而後有求
 我无以與之彼曷為求我哉是以臨之六爻皆有與
 下之意焉六四之於初九六五之於九二則所謂咸
 臨者矣至於上六下无其應猶以敦厚之德從而臨
 之信乎其與之矣
[010-7a]
初九咸臨貞吉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初九兑也以陽居剛而在下卦之下應乎六四四坤
 艮也故曰咸臨咸感也艮兑者咸之象也柔上而剛
 下感應以相與者也故初九之於六四感而後臨是
 之謂咸臨矣然以九居初六居四隂陽專一非所謂
 相與者也故曰貞吉貞者正也所貴乎咸者為其相
 與而乂吉其貞何也曰四臣位也應乎在下之賢可
 以交感而不可以相與者也若九五六二則失其義
[010-7b]
 矣四之於初感而臨之而初九得以守其正而行其
 志斯之謂吉矣故子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九二震也以陽居柔而在下卦之中應乎六五之坤
 故曰咸臨夫艮兑者易之所謂咸也而此以坤震言
 之何哉曰震動而坤順也六五九二柔上而剛下感
 應以相與故二之於五亦感而後臨臨之初與四二
 與五各得咸之一體是也謂之咸臨也故曰吉无不
[010-8a]
 利君臣之間夫婦之際内外相應上下相與不謀而
 同不約而合可謂吉矣然而有之所言而然所行而
 善其應如響其行如流使其不善而莫之違也利於
 何有哉故子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順者坤也
 坤在於五而不在二矣臨之六爻自三以徃其象為
 坤在於九二未為順矣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以
 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以九居二而體乎震其得大
 臣之義乎
[010-8b]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
憂之咎不長也
 六三上體為坤下體為巽以隂居剛而在下卦之上
 上无其應而乗九二之震故曰甘臨甘便佞也記曰
 小人甘以壞四隂之臨二陽猶地之臨澤也坤為土
 巽為入以土制水而入於水是剛浸長而壞其防也
 故有甘臨之象為夫剛毅忠貞者君子之所優而小
 人之所憚也柔佞巽順者君子之所乏而小人之所
[010-9a]
 便也忠貞之言逆耳苦口巽順之説其甘如飴初二
 陽為君子六三隂為小人以小人柔巽甘言媚色以
 入之是以謂甘臨矣方臨之時君子道長而六三之
 小人不知退聼猶以邪佞之資行巽順之道自上而
 臨之必不為君子所容故曰无攸利三承於四四應
 在初二陽方長而當其衝其孤危可立而待也然坤
 為順巽為伏方臨之時自知不敵順而伏焉庶乎其
 免矣故曰既憂之无咎夫君子之進非小人之利也
[010-9b]
 窮而攫搏亦其宜矣然且匿其凶險之心而見其順
 伏之意以六三而遇九二无閉拒之情焉可謂知危
 而憂懼者矣君子之於小人亦豈得志而讎疾之哉
 彼既憂懼而自新惟我之為聴則陽日以長隂日以
 消六三之小人變而為君子則泰之象矣夫又何求
 故子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一變為泰
 夫豈長乎
六四至臨无咎象曰至臨旡咎位當也
[010-10a]
 六四上體為坤下體為艮以隂居柔而在上卦之下
 應乎初九之兑故曰至臨坤為地艮為山山髙於地
 者也山附於地而臨兑澤之上澤至而能臨之斯之
 謂至臨矣六四初九艮兑相應以六居四當於其位
 澤之浸長及三而已四其免乎何者入乎巽而止乎
 艮故也或曰子以山澤為損明坤兊之為臨而於此
 又曰山附於地澤至而能臨之何義也曰山澤損者
 澤上即是山也山下有澤能无損乎山附於地地固
[010-10b]
 自若也澤上有地能无臨乎是故損之六三坤巽乎
 澤自四以徃有艮而无坤坤之象毁矣臨之六三雖
 巽于澤自四以徃坤象隤然是以謂之至臨也初九
 者在下之賢六四者近君之臣也柔上而剛下兊艮
 相應有交感之象焉二剛浸長至三而泰六四之德
 足以臨其上矣故曰无咎書曰如有一个臣斷斷猗
 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巳有之
 人之彦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
[010-11a]
 保我子孫六四之謂矣夫如是何咎之有故子曰至
 臨无咎位當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六五坤也以隂居剛而在上卦之中應乎九二之震
 故曰知臨也惟天下至聖為能聰明叡知足以有臨
 也六為柔五為剛居上而得中感應以相與得夫臨
 下之道矣臨下之道太剛則折太柔則弛不剛不柔
 施得其當是以謂之知臨也故曰大君之宜吉有天
[010-11b]
 下而君之謂之大君宜適稱也夫所謂不剛不柔者
 非但抑剛而抗柔也有時而剛有時而柔當於事而
 合於人心謂之大君之宜矣吉孰如之故子曰大君
 之宜行中之謂也夫四五皆坤象也或言大或言至
 以其位稱之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上六坤也以隂居柔而在上卦之上應在六三二爻
 俱隂同體乎坤无相應之義故曰敦臨敦厚也增培
[010-12a]
 之義也坤為厚德以坤臨坤是之謂敦臨以復之敦
 復艮之敦艮皆取重復之義也六三以巽順之德而
 臨二陽雖不當於其位既有憂懼之誠矣上六又以
 坤之厚徳而臨之六三之變則為泰矣三且无咎而
 况於上乎故曰吉旡咎包荒藏疾不顯亦臨斯之謂
 也故子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嫌於六三不當其位
 宜若不知不應是以夫子發明之爾臨之為大不亦
 宜乎以三之不當位而上六其配六四其承皆有宜
[010-12b]
 悔是以三爻皆著无咎之辭故曰无咎者善補過也
 
 
 
 
序卦曰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親
 觀之成卦臨之反也二陽在下四隂自上而臨之二
 陽在上四隂自下而觀之也以坤臨兊謂之臨以坤
[010-13a]
 觀震謂之觀也夫大者小之所觀也上者下之所觀
 也茍无臨下之大徳曷足以居於人上而為天下之
 所觀哉書曰有容德乃大臨之義也七世之廟可以
 觀徳萬夫之長可以觀政觀之義也此觀之所以次
 臨或曰三隂為否五隂為剥惡其長也四隂在否剥
 之間而獨為觀何哉曰三隂為否者天地不交外徤
 而内順也五隂為剥者山附於地順而止之也四隂
 為觀者風行地上順而巽也因其自然之象而命以
[010-13b]
 自然之名豈强為之分别哉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
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
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上巽下坤成卦曰觀者初為坤二亦為坤三為艮四
 為巽順以巽則化行而民服矣何以明其為觀哉謂
 其有艮象焉坤為衆艮為止巽為齊衆止而齊斯以
 為觀而已矣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何謂也曰可觀
[010-14a]
 者二陽也觀之者四隂也九五為盥而上九為薦也
 自下觀上近則覩之故九五中正為天下之所觀六
 四最近為觀光之上賔四隂之所觀者九五而已至
 於上九隔乎九五觀瞻之所不及也故曰觀盥而不
 薦也未有盥而不薦者也未有觀盥而不觀薦者也
 然而沃盥在於阼階薦獻在於室寢阼階之下可得
 而觀室寢之中非衆之所覩也故曰觀盥而不薦也
 化民之道莫逺於誠行誠之道莫重於祭祭祀之禮
[010-14b]
 莫先於盥盥洗手也奠幣酌鬯以求神之初也宗廟
 致敬精誠專一莫盛於此時及夫既灌之後三獻而
 薦腥五獻而薦熟其文繁其禮縟雖强有力者猶有
 時而惰矣則其精誠之著見豈能如沃盥之時耶故
 子曰禘自既灌而徃者吾不欲觀之矣謂其精誠之
 不一也孚之言信也顒之言嚴也方盥之初誠意充
 乎内肅敬形於外盛徳之容觀者自化不言而信不
 戒而嚴誠孝所格无乎不通故有孚於下顒顒如也
[010-15a]
 微之顯誠之不可揜也如此夫孟子曰至誠而不動
 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夫誠者自成也萬
 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未有誠於盥而不誠於薦
 者也然而彖以是為言者盖曰民之化我觀我之盥
 而不觀於薦也若觀於薦則化我未必若是之孚也
 是以觀盥而不薦也夫觀盥而不觀薦者以吾之誠
 敬在於盥也吾之所以致吾誠敬者豈其盥之時耶
 固在於齋之日也散齋七日致齋三日虚而明一而
[010-15b]
 精人莫之見也始發於盥其容肅然故可觀也嗚呼
 古之聖人所以齋戒以神明其徳者其取諸此乎故
 子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
 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人者謂之觀觀於人者謂
 之觀觀官喚反大而在上者二陽也中正以觀者其
 惟五乎是以觀盥而不薦者也中正既釋其義又從
 而申明之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
 設教而天下服矣何謂也曰天者人之所觀也君者
[010-16a]
 民之所觀也是以聖人觀於天而天下觀於聖人也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神道也聖人體天
 故亦以神道設教脩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盖
 有不言而信者矣神者何也一之謂也一者何也誠
 之謂也故曰至誠如神誠者天之道也誠則形形則
 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之至誠為
 能化謂之神道不亦宜乎子曰知變化之道其知神
 之所為乎徒見四時之行萬物之育黎民之變蠻貊
[010-16b]
 之孚而不知其所以致此者天故是謂之神也然則
 宗廟致敬不出堂廡之間而化行於天下豈不信哉
 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
 如示諸掌乎此之謂也卦名及諸爻並如字讀唯大
 觀在上中正以觀天下九五觀民之觀當以去聲讀
 之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風者巽也地為坤也風行地上无所不徧故先王以
[010-17a]
 之廵守省方觀民俗之好惡而為之設教焉猶風之
 行於地上也然觀之成卦以四隂而觀二陽取下觀
 而化之義孔子於彖辭言以神道設教於九五之爻
 辭言觀我生觀民也與大象所謂觀民設教辭同而
 義異矣
雜卦曰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與求之義已解在臨臨為與則觀為求以人之求我
 而非我之求人也是以觀之諸爻二陽者人之所求
[010-17b]
 也四隂者求人者也初為童觀二為闚觀三為進退
 四為觀光者求人者也五為盥上為薦者人之所求
 也為禮不敬吾何以觀之哉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初六坤也以隂居剛而在下卦之下上无其應而逺
 於九五承於六二二亦坤也故曰童觀坤為衆在下
 為小者童子之象子貢曰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
 之美若童子之觀最在人後雖得其門而入亦不能
[010-18a]
 有所見雖使見之亦不能知其意義也故曰小人无
 咎君子吝下民至愚随上所化由之而不知何咎之
 有若君子者行而不著習而不察旅進而觀了无所
 覩雖當堯舜文武之時而不明禮樂教化之意含哺
 鼓腹不知帝力於我何有名為君子不亦可羞哉故
 子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闚觀利女貞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二坤也以隂居柔而在下卦之中應乎九五之震
[010-18b]
 故曰闚觀震為明坤為闔户闔户而觀闚於户牖者
 也自下觀上近則覩之二雖與五為配有觀感之義
 然去之逺矣體隂而居柔處内而守中在上而居貞
 是以謂之闚觀也故曰利女貞幽閨静僻者女子之
 正也在禮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雖有觀禮之
 心而不失自防之正斯為利矣君子正其衣冠尊其
 瞻視闚牖而觀不亦醜乎當觀之時聖人在上天朝
 中天萬物咸觀况於六二是其正應所宜脱身邱園
[010-19a]
 觀光上國而乃自埋於民自藏於野雖𬒳容光之照
 闚見教化之一二自以為得之矣譬如坐井觀天所
 得㡬乎故君子以為可醜也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
 樂堯舜之道及其幡然而起曰我豈若使是君為堯
 舜之君哉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豈若吾身親
 見之哉故子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三下體為坤上體為艮以隂居剛而在下卦之上
[010-19b]
 應乎上九之兑故曰觀我生生猶動也我自謂也在
 卦六爻皆以宗廟行禮為義初六童子之觀六二婦
 女之闚也六三奉豆執籩之聯六四在位陪祠之列
 也九五沃盥之始上九薦獻之時也六三應於上九
 執事以承薦者也是以自觀其動也故曰進退三四
 者内外之交上下之際進退之地也以六居三進退
 之象也宗廟之事羣臣百工駿奔走執豆籩或進而
 承君或退而復位非若陪祠之列屹立而不動也震
[010-20a]
 為動巽為進退而坤艮稱之何哉為其近於震而承
 於巽随其盥薦以為進退也然則四之不為進退何
 也曰四以進乎上卦得其位以近天子之光又何進
 退之云乎聖人在上固所宜仕若不自觀其動進退
 以禮去就以義而惟位之為急至於鑽穴踰垣而從
 之者失其道矣故子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賔于王象曰觀國之光尚賔也
 六四下體為坤上體為巽以隂居柔而在上卦之下
[010-20b]
 承乎九五之震故曰觀國之光震為旦有光明之象
 焉夫國莫重於禮禮莫重於祭宗廟之事陳其籩豆
 列其鼎爼設其皷鐘舞其干翟薦其馨香昭其度數
 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有國之光華也四得其位
 以承於五能順而巽斯得而觀之矣故曰利用賔于
 王五為震四為巽震巽配也五居天位有王之象以
 四承五以巽配震有賔主之象焉周官大行人以九
 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以同邦國之禮而大其
[010-21a]
 賔客書曰賔于四門四門穆穆虞賔在位羣后德讓
 至於夷蠻戎狄猶有来賔之義非特二王之後也三
 代之王得萬國之歡心四海之内各以其職来助咸
 造在庭以觀上國之光斯為利矣天下文明光𬒳四
 表賢德之人仕於王朝人君賔禮不敢盡臣之夫豈
 特人臣之利天下國家之利也故子曰觀國之光尚
 賔也尚者上也觀國之光惟尚賔為近之矣詩云振鷺
 于飛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觀光之尚賔也
[010-21b]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九五震也以陽居剛而居上卦之中彖所謂中正以
 觀天下者也故曰觀我生生猶動也我自謂也震為
 旦為動質明而行事是故九五盥之時也方盥之時
 精神專一致愛則存致慤則著以其恍惚以與神明
 交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如将失之是以耳无所聞
 目无所覩惟自觀其動而已矣自觀其動在我无失
 孝敬之心誠慤之意見於其面盎於其背儼然可觀
[010-22a]
 觀者不言化之矣故曰君子无咎非盛徳之君子其
 能无咎乎君者民之表也表正而影正矣故子曰觀
 我生觀民也觀民之義與大象不同説者皆於此失
 之當讀為大觀觀天下之觀觀示也為人上者言思
 可道行思可樂徳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
 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聖人
 之以神道設教其斯而已矣五下應二二為坤自四
 以下其象皆坤坤為民故有觀民之象也
[010-22b]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上九兊也以陽居柔而在上卦之上應乎六三之艮
 故曰觀其生生猶動也其謂三也下艮上兌有相與
 之意焉上九隔乎九五不為民之所觀而反觀於六
 三者也何者觀之六爻惟三五有艮震之體上九雖
 陽而其體兌也以兑從艮斯反觀之矣兑説也孝子
 之享親其薦之也必有愉色婉容是以繋之兑也震
 為卯兊為酉質明而行事曰晏而禮成是故上九薦
[010-23a]
 之時也方薦之時禮文繁縟羞其爼豆序其禮樂備
 其百官奉承而進之或進乎下或進乎上以相與成
 禮者也詩云濟濟辟王左右趨之書云駿奔走執豆
 籩於斯時也雖欲自觀其動不可得矣是故觀我生
 者目注乎躬也觀其生者目注乎物也目注乎物随
 物而動其進之也敬以愉其薦之也敬以欲已徹而
 退敬齋之色不絶於面如是其難也故曰君子无咎
 非盛德之君子其能无咎乎詩云有来雝雝至止肅
[010-23b]
 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觀我生也濟濟多士秉文之
 德於薦廣牡相予肆祀觀其生也故子曰觀其生志
 未平也事物之来紛乎吾前欲其心平志一於盥之
 時亦已難矣或曰大觀在上下觀而化若斯之盛也
 不係之吉而但言无咎何哉曰是固然矣觀我生者
 以我一身動為天下萬民之所觀過言則民作辭過
 動則民作則有諸内必形諸外誠於此必動於彼故
 莫見乎𨼆莫顯乎㣲由是言之觀我生者缺/  精
[010-24a]
 缺/欲其无咎不亦難乎觀其生者缺/    目觀
 天下萬物之動民之好惡必缺/    良窳必知
 其故左右前後罔匪正缺/    罔有不臧无逺
 不燭无幽不見由缺/  觀其生者觀之至詳也欲
 其无咎不亦宜乎至精者正心誠意之謂也至詳者
 應變酬酢之謂也當此之時而免於咎者吉之大者
 也非明明徳之君子其能无咎乎嗚呼非天下之至
 精不足以觀天下之至詳也非天下之至静不足以
[010-24b]
 觀天下之至動也非天下之至一不足以觀天下之
 至衆也是故取乎盥而不取乎薦也觀之時義大矣
 哉
 
 
 
 
 周易經傳集解卷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