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莊渠遺書 > 莊渠遺書 卷九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莊渠遺書巻九      明 魏校 撰
  公移
   嶺南學政
欽差提督學校廣東等處提邢按察司副使魏案騐當
職祗奉上命將與爾諸生朝夕從事今欲宣布明詔俾
為師為弟子者崇正學迪正道革浮靡之習振篤實之
風顧身教之弗逮弗克表率一方其奚敢騰口說以騁
[009-1b]
惟願諸生先辨厥志裒然服儒衣冠將為君子儒乎將
為小人儒乎志於徳業者君子儒也志於富貴者小人
儒也日用工夫稽之以聖賢之訓合則加勉弗合則亟
改之一以聖賢為法今不繁立條約惟以國朝奏行德
行經義治事三法考按諸生以行黜陟凡我合屬長吏
各學師儒同為王臣各圖報國表正風俗養育賢才以
對揚天子之顯休命庶幾嶺南人材繼出發舒山川之
靈翊扶國家之運當職與有光焉所有事目畫一於後
[009-2a]
擬合通行為此除外仰抄案回府照依案驗内事理即
行各該所屬一體遵行仍刋發各學人給一冊朝夕省
覽抄案官吏具依准類繳
  計開
 一德行者爾諸生立身之本風俗日偷矯誕者惟務
  干名浮薄者相與非笑胡不自思人無德行其何
  以為人願爾諸生各相勸勉惇行孝弟忠信禮義
  廉耻觀法其賢者而訓戒其未賢者反躬自治吾
[009-2b]
  何所長因以成就其美吾何所短務以揉正其偏
  則徳行之未至者皆可企而及之矣
 一爾諸生皆將有天下國家之責正宜志在天下國
  家講求經世之務出而待用却乃學為無用之空
  言及其入官世務皆所不習是自敗壞其才也願
  爾諸生各量材藝所能如禮樂兵刑水利筭數之
  類專治一事或兼習他事叅考古制務求可以施
  行於今庶幾學有實用國家異日亦得真才仍選
[009-3a]
  習禮生員講習文公家禮鄉射禮及古今禮制表
  率鄉閭共成禮俗
 一國家以經術造士諸生治經宜先講明義理以身
  體之然後據所見發而為文則學有淵源可以成
  德可以逹材今乃惟務剽竊聖賢之言綴緝文字
  故聰明破碎志氣萎弱人材治化由此而衰願爾
  諸生各遵書程熟讀精思深求經義務為有本有
  用之學力救此弊
[009-3b]
 一學校禮義相先之地宜推賢讓能月終教官為期
  㑹諸生使各推擇某也德行可尊某也材藝可重
  各陳實事月朔提調官集衆覈實乃書於冊季終
  提調官季考諸生試以經義治事叅考徳行定其
  優劣第為三等申送本道察其賢者能者集其宗
  族鄉黨審無間言特具申請以憑薦聞如有過惡
  彰聞顯有實跡者具申黜退其善未孚於衆者勿
  輕賛揚以儲逺大之器惡未棄於衆者宜事涵覆
[009-4a]
  以生悔悟之心愛惜人才宜體此意各該學教官
  通質長短及其進修功夫仍令諸生各錄經義所
  得所疑及治事業次以憑按臨查考儒士有善一
  體訪求其有過惡者不許冒送科舉
 一守令民之師帥風化所繫其崇重學校倡率作興
  道之以正而毋以利誘勸諭父老各勉為善以訓
  其弟子如有勤惰殿最攸存師儒之官專主教化
  已弗能正如正人何其敦勵行檢為諸生先相與
[009-4b]
  講明正學師之賢否以弟子員成否之數而賞罰
  之如有不顧名節挾公法以濟其私士有善惡蔽
  而不舉舉而不公者當具論如法按臨之日仍先
  察德行然後考其文學以行黜陟
 一當職歲巡歴一遍勢弗能與諸生相親今倣古法
  提調官及教官選於諸生務求志行端謹資禀朴
  厚材識通明者津遣至省助之廪餼當職朝夕與
  之漸摩激勸以成就之俟有成效乃遣之還以備
[009-5a]
  郡縣延請郡則通請各邑之秀者縣則自選其邑
  各延明師聚而教之異日轉以分教各鄉撤無額
  寺觀滛祠改創書院社學以教多士庶幾人材衆
  盛惟國家之所任使其浮薄誇誕憸詐者雖有文
  藝毋得津送蓋心術先壞無由正其學術也
 一社學宜於各鄉擇子弟端謹明敏者聚而教之延
  請有學行者俾為教讀日以文公童䝉須知令其
  演習以收放心初授以養䝉大訓四言五言口誦
[009-5b]
  既熟乃授以小學近思錄四書然後治經觀史知
  識稍開毋得教以屬對作文散其淳朴先教之釋
  字直解大義既通乃教之演字漸長其辭次演一
  句又次而演通章久之自知作文之法凡此皆䝉
  以養正之助也候按臨日社學之師各率其子弟
  來見考其率教者進之退其不率教者因以賞罰
  其師
 一醫學人命所繫嶺南瘴地既多疾病復少醫藥夭
[009-6a]
  閼之由也各屬長吏具體天地好生之徳擇通明
  醫術者集數醫教之各專一科候按臨考試有疾
  病者分使治之視其功效以行賞罰醫術未通者
  仍禁毋得行醫
 一卧碑及敕諭内事理節該前政申明俱照常遵守
  正德十六年八月
欽差提督學校廣東等處提刑按察司副使魏為毁淫
祠以興社學事照得廣城淫祠所在布列扇惑民俗耗
[009-6b]
蠧民財莫斯為盛社學教化首務也久廢不修無以培
養人材表正風俗當職怵然於衷擬合就行仰廣州府
抄案委官親詣各坊巷凡神祠佛宇不載於祀典不闗
於風教及原無勑額者盡數拆除擇其寛厰者改建東
西南北中東南西南社學七區復舊武社學一區仍量
留數處以備興廢舉墜其餘地基堪以變賣木植可以
改造者收貯價銀工料在官以充修理之費斯實崇正
黜邪舉一而兩便者也抄案官吏先具依准仍將毁拆
[009-7a]
興建過緣由造冊繳報正德十六年十一月
[009-8a]

[009-9a]
 
 
 
 
 
 
 
 
[009-9b]
學址 在城中石頭廟巷舊址為定林寺地廣三丈二
    尺深一十八丈
學舎 大門 三間 習禮堂 三間 延賔館 三間
   燕居 二間 號舍 三間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八畝
   嵗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八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一十石一升零三勺
[009-10a]
 
 
 
 
 
 
 
 
[009-10b]
學址 在番禺縣之西舊址為真武廟地廣八丈一尺
    深一十三丈八尺
學舎 大門 三間 二門 一間 習禮堂 三間
   延賔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號舍  十二間
  射圃亭 三間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七畝
   嵗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七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一十石零四合九勺五抄
[009-11a]
 
 
 
 
 
 
 
 
[009-11b]
學址 在城西西市街舊址為五顯廟地廣九丈五尺
    深一十九丈
學舎 大門 三間 習禮堂 三間 東西齋 三間
   東西軒三間 東西居室 六間 月泉井 一口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三畝
   歳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三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八斗三升五合五
    勺
[009-12a]
 
 
 
 
 
 
 
 
[009-12b]
學址 在南門外褥子巷舊址為西來堂地廣一十五
    丈深一十二丈二尺
學舎 大門 一間 習禮堂 三間 延賓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射圃亭 三間 號房  八間
   塘  一口
   共二十頃五十二畝
   歳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二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七斗八升二合
[009-13a]
 
 
 
 
 
 
 
 
[009-13b]
學址 在城北順天門街迺大雲寺小府君廟二淫祠
    之故址地共廣二十丈深一十三丈一尺
學舎 大門 三間 門亭 三間 二門 一間
   習禮堂五間 延賓館三間 燕居 三間
   射亭圃三間 内號舎八間 外舍 五間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六畝
   歲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六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九斗九升六合
[009-14a]
 
 
 
 
 
 
 
 
[009-14b]
學址 在南城外永安橋之西舊址為大王廟因地淺
   狹復市民間地一隙共廣四丈八尺深一十四
   丈三尺
學舎 大門 三門 習禮堂 三門 延賓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號舎  十間 井   一口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九畝
   歲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九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一十石一斗五升六合五勺
[009-15a]
 
 
 
 
 
 
 
 
[009-15b]
學址 在西城外蜆子步舊址為小天妃宫地廣四丈
    五尺深一十九丈二尺
學舍 大門 三間 習禮堂 三間 延賔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號舍 十八間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五畝
  嵗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五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九斗四升二合五
   勺
[009-16a]
 
 
 
 
 
 
 
 
[009-16b]
學址 在城北二牌樓街舊址迺李指揮之宅因地淺
    狹復市隣居者四家地共廣六丈八尺深一
    十六丈九尺
學舎 大門 三間 習禮堂 三間 延賔館 三間
  燕居 三間 射圃亭 三間 號舍  四間
學田 共二十頃五十四畝
  嵗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四斗
   糧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八斗八升九合
[009-17a]
   諭民文
欽差提督學校廣東等處提刑按察司副使魏為興社
學以正風俗事朝廷以文德治天下教化興太平本職
欽奉勑諭典領學校風教四方竊以人才之賢否係於
風俗風俗之美惡在於漸摩近見得廣東一省係古南
越地稱鄒魯民雜華夷文獻固有源流淫邪尚當洗滌
與其治於為惡之後不若化於未惡之先況民有彛倫
本乎天性好善惡惡皆出自然柰何閭閻有便安之習
[009-17b]
教化無切實之功相染為風遂成弊俗茍不曉諭叮嚀
何以轉移變化本職深愛爾民做好人幹好事孝順父
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守本分業為太平民
不犯刑條何等快活不致禍敗何等安康今乃愚信邪
姦好訟強凌弱衆暴寡滛侈耗財放縱敗家傷倫亂俗
有闗風教今特欽奉勑諭興復民間社學訓教蒙童以
為育才之本其民間一切故弊有礙勑例教法者悉行
禁約區處今先行曉諭汝四民毋得有違違者依律問
[009-18a]
罪定不輕恕所有諭目禁約開示於後
   教子弟以興禮義
民生有欲非教不善方今聖明在上禮樂大興兹欲一
道德同風俗必當後刑罰先教化然學有大小始終今
社學之設所以正其始於先於是教以大人之學斯可
成其終於後凡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歲至二十
歲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學社學之教不專於念書對句
務要教其愛親敬長隆師親友習禮樂養性情守教法
[009-18b]
禁逰逸逺玩好戒驕縱如此教之斯可變化氣質為大
學之基本今人空教子弟念書對對念得對得固是子
弟聰明但不知子弟性情何如氣質何如事親何如交
友何如手不執灑掃之事身不習趍事之勞耳不聞正
樂目不見正禮隨子弟自家資質做去多有率意妄行
習與性成惡人同歸者也至於入大學之時氣習已深
不復自知其非所以䧟於一偏而不能有成者衆矣其
間有能成者亦資質之美而已故聖人有曰十室之邑
[009-19a]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立學之後不論
文武貧富之家皆一體遵依社學教條毋得違悖
 一立學之後汝四民如有能從教化朴實尚義好詩
  好禮善處彛倫能和鄉里篤教子孫足為一鄉敬
  信者許里中老而有德者告於社學之師訪問得
  實書於揚善簿内以待本職查考以禮褒勸
 一父兄如有故違不送子弟入社學者提問坐罪
 一倡優𨽻卒之家子弟不許妄送社學
[009-19b]
   禁火化以厚人倫
孝順父母是我太祖髙皇帝親口教詔汝民第一件好事
父母生我愛我如金玉痛我如肺肝子一有病為父母
者祈天禱地問卜求醫以至廢寢忘食惟恐子身一日
不安人子或湯爛火傷父母即撫胸涕淚愛子之心人
人如此為人子者以父母愛我痛我之心去愛痛父母
何患不能孝順父母者乎今四民之中有父母生時觸
怒得罪可殺可卨父母死日即火燒路棄可痛可傷此
[009-20a]
固久安之陋習亦由有等師巫謬彰邪説惑亂民心以
西天為極樂火化為歸仙不知西天是夷鬼之地父母
何居火化乃炮烙之刑父母何罪不思愛痛深恩顧乃
以仇報德既煎熬其骨肉必飄散其神魂日後雖有思
親之時祭之不享哀之無益禽獸同歸天人共怒家道
凶亡子孫衰替皆本於此自今以後切須聽我教誨生
時盡心孝順死後隨力葬埋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見也
貧者宂土藏棺存禮而已不許輕信風水家禍福之説
[009-20b]
及興廢某房之説停藏父母至數十年不葬以致屍棺
暴露鴉餐狗食傷害天和變生瘟疫惜哉痛哉曉諭明
白聰者省之
 一民間有義舉助喪及周恤患難孤幼者里人當報
  於社學師書於簿内待本職查賞褒勸
 一禁約之後有火化者子孫依律死罪工人各行重
  治
 一未葬者限一月葬畢違者里甲鄰人族長呈送問
[009-21a]
  罪如過限不呈訪出一體治罪
 一葬親者不許乘時強占他人墳地違者治罪不恕
   闢異端以崇正道
禁止師巫邪術國有明條今有等愚民自稱師長火居
道士及師公師婆聖子之類大開壇塲假畫地獄私造
科書偽傳佛曲摇惑四民交通婦女或燒香而施茶或
降神而跳鬼修齋則動費銀錢設醮必喧騰閭巷暗損
民財明違國法甚至妖言怪術蠱毒採生興鬼道以亂
[009-21b]
皇風奪民心以妨正教弊固成於舊習法實在所難容
爾等愚昧小民不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且如師巫之
家亦有灾禍病死既是敬奉鬼神何以不能救護士夫
家不祀外鬼邪神多有富貴福壽若説求神可以祈福
免禍則貧者盡死富者長生此理甚明人所易曉今我
皇上一新政化大啓文風淫祠既毁邪術難除汝四民
合行遵守庶人祭先祖之禮毋得因仍弊習取罪招刑
 一禁約之後師長火居道士師公師婆聖子尼姑及
[009-22a]
  無牒僧道各項邪術人等各赴府縣自首各歸原
  籍另求生理買賣故違者拿問如律治罪
 一民家只許奉祀祖宗神主如有私自奉祀外神隠
  藏邪術者訪出問罪决不輕恕
   敦朴儉以保家業
夫四民之家有千金之産者有一金之産者奢者以千
金而不足儉者以一金而有餘何也奢者勉強隨人妄
用無節口好肥身好懶驕淫姦盗由此而至所以雖有
[009-22b]
千金亦必至於困窮儉者隨分守己節用省事減嗜慾
務勤儉循理避禍不至喪敗所以一金之家反能長久
而不困窮今之四民每每如此聘禮則虚彰儀物嫁女
則多耀搬粧設酒則將無作有鬬勝則借假為真只取
一時好看不思後日有無此愚偽之俗禍敗之機也何
不反奢從儉以圖長久受用不致眼下窮亡古人云人
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此言極有理願爾民思之念
之無貽僣侈之罪
[009-23a]
 一民間酒店賣酒假以賣酒為名實乃淫人取利大
  傷風化府縣官訪拿治罪
 一服色居室婚喪祭葬有違國朝禮制者府州縣拿
  問治罪
 一為父兄者有宴㑹如元宵俗節皆不許用淫樂琵
  琶三絃喉管番笛等音以導子孫未萌之欲致乖
  正教府縣官各行禁革違者治罪其習琴瑟笙簫
  古樂器聽
[009-23b]
 一不許造唱淫曲搬演厯代帝王訕謗古今違者拿
  問
   息爭訟以免刑罪
照得廣東多好詞訟其故何也民不被教喪失良心故
也隂險詭詐是殺身之藥貪利害人是斬身之刀強梁
者不得好死教唆者到底傷身賭博滛行者終身破敗
剛忿不忍者多致官刑今特與爾民約凡有父子兄弟
夫婦不相親睦及爭財異業以致飲酒博奕打鄰罵里
[009-24a]
教唆賭博姦淫盗惡謀為不善打㸃誆騙等項以每月
朔望兩日相㑹里人於社里中有過失者許自陳説或
族長鄰人陳説如小事有不平者衆人勸戒處和事闗
大惡者衆人明言責救如有不從擇老者數人同至其
家責勸如再不從許地方隣人同族長赴各該衙門呈
治如有互相容忍不行勸責呈治者事發之日一體治

 一里中如有能改過自新變惡為善以循理教者許
[009-24b]
  里中老而有德者告社學之師訪問的實書於改
  過簿内以待本職查賞
   化愚頑以息盗賊
照得廣東地方如從化新寧恩平等處往往為盗殺人
刼財本職雖非理刑心實切於教化且為盗之一事未
必盡是爾民之罪亦由為民父母者養之無道教之無
術禮義不聞良心喪失田疇旱潦而不知賦役繁苛而
不恤饑寒廹身不顧亷恥但求一時之活不顧後日之
[009-25a]
誅於是惡染鄉閭貽禍親戚强者得利富者坐分善者
無依弱者必死遂成大盗流毒四方其間弊病難以悉
舉今爾民於無事之時善心有時發見即當自家思量
我如此做賊固不勞耕作不煩税役可以足食足衣且
厯觀昔時為盗之家今尚有幾家得存不至滅絶者乎
況且如今聖明在上天下太平何不乗時歸化萬一不
然未免家散人亡縱使逃去别方亦是一生百死肉膏
草野骨餧狗猪終為無祀之鬼父母妻子奔亡祖宗墳
[009-25b]
陵丢棄到此時節計拙心囬要做好人亦做不得豈不
恨哉若爾民自謂實有勇力死亦不怕此便是至愚至
蠢者也千日殺人一朝必敗豈有做賊而能長久者乎
本職深惜爾民樂於禍敗而不思求活所以誠心直説
明白曉諭使爾民從此向化做箇好人取些安樂福壽
豈不好過殺人為盗東逃西避終遭刑戮者乎
 一詔書有能遵體各歸原籍耕種者許爾自來聽教
  本職即與爾立社定鄉約使爾各安生理曉諭之
[009-26a]
  後如有能先來聽教者重賞不欺正德十六年十
  二月
欽差提督學校廣東等處提刑按察司副使魏為毁滛
祠以興社學事照得各處廢額寺觀及淫祠有田非出
僧道自創置也皆由愚民捨施遂使無父無君之人不
耕而食坐而延禍於無窮本道已行各處凡神祠佛宇
不載於祀典者盡數拆除因以改建社學今歲適當造
冊之年合收其田入官改為社學之田是除生民無窮
[009-26b]
之害而興無窮之利也仰抄案囬府着落當該官吏照
依案驗内事理即便行仰各縣通查廢額寺觀及淫祠
之田清出歸官召人佃種分撥各社學供給師生就擇
佃人看視社學有餘則量撥儒學冊内明白開註仍總
立碑學宮存照以防侵占絶姦欺隨田糧差各隨土俗
議處明白呈奪以為永久之利其清查完日各造冊繳
報俱無違錯抄案依准繳來嘉靖元年四月
欽差提督學校廣東等處提刑按察司副使魏為申明
[009-27a]
社學事當職欽奉勑諭古者鄉閭里巷莫不有學即今
社學是也爾凡提督去處令有司每鄉里俱設社學擇
立師範明設教條以教人之子弟年一考較責取勤効
仍免為師之人差徭欽此欽遵竊惟古人八歲皆入小
學其教先行後文禮陶樂化篤信力行由此而入大學
故進善者多今之教舍行趨文使䝉者益以荒惑童習
而長安之故為善者少間有質美好學者亦不免蔽於
末藝若名世者其無文王猶興者歟故有由俊秀入府
[009-27b]
州縣學者多懵然不知小學之事豈復知有大學工夫
手執詩書口談仁義考其行曽無異於常人不免任氣
滋欲逐世奔利甚則下視宗族陵奪鄉里以道為迂以
禮為執一以亷恥為沽激雖與之言不徒不信且反聚
而笑之此無他心已久放欲反作主如醉未醒如夢未
覺悻悻然自以為是不復自知其非雖聖人與居恐亦
不能化而入矣豈不深可惜哉鄉無善俗世乏良才有
由然矣原其所自非民之失教之失耳觀諸曲禮少儀
[009-28a]
内則弟子職諸篇固小學之支流餘裔亦未嘗不後文
先行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衆而親
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此皆聖人至教萬世人人所當
學者也然則社學之教其可茍乎今之各里社學館舍
淺狹讀誦雖存禮學盡廢故特建各隅社學大館以為
諸生學習禮樂之所以禮樂讀誦互相啓迪務求作新
以期化民善俗育才成治為師者冀共勉之慎毋曰三
代闊逺難行所有合行教條開具於後仰抄案囬府轉
[009-28b]
行所屬遵行具依准類繳
 一每歲各州縣提調官以正月望後啓學先一月具
  書致禮請師明示各里以啓學日期前期數日師
  至本隅各里擇生徒年長有禮者四人或二人先
  往社學大館迎師一里同具一手帖開報某生姓
  名住居年歲月日及父兄籍貫以某人為户某仕
  宦生理在某街巷某教讀讀書或在本家讀書總
  付本里年長生徒送赴本隅社學大館每前一日
[009-29a]
  學師於隅内生徒各里㸃一二名或三四名共輳
  六七十名或百名同一日坐齋肄業每日晚命各
  里生徒一人用一小紙帖寫其本里次日當坐齋
  生徒姓名歸往其家報之明日本生赴學即帶自
  已名帖送回學中交納其餘班未至者各回本里
  教讀學舍讀書或歸本家讀書初見不用贄禮行
  拜而已生徒初相見分班亦行拜禮
 一生徒當日者須黎明至學先生前一日列生徒長
[009-29b]
  少之序掛於門内東西兩壁生徒至依序立於兩
  階下㸃灑掃者先以序入執事其餘軒舍以役人
  代之畢復降階立原位觀其執事恭謹者錄之怠
  忽者教而責之次擇賛禮者二人先升堂正揖分
  班立先生之前唱序立諸生以序兩班升堂正立
  唱揖分班圜揖就位靜聲端立良久以觀其德容
  命執事者擊雲板命坐年長在上以次序坐務使
  從容嚴静良久命擊雲板命十人一班依序出就
[009-30a]
  先生位前正立量其少長或以童䝉訓或以大學
  之道白直教之懇切以開其志趣援古以増其見
  聞不須屑屑講解文義只要責之使行於身如此
  是君子汝所當學如此是小人汝所當戒彼古人
  已行之孝弟如温凊定省之類須告之曰此是古
  人實做的事汝能如此温凊定省便是學若不能
  實做温凊定省之事徒然念得講得亦何用今教
  汝之後常訪察汝果能如此以禮待汝不能如此
[009-30b]
  痛責不恕凡所告者皆以生徒職分所能知行至
  於起居出入動静食息皆當實教不須告以性命
  髙深之理躐等無益之言徒増口耳之末而無益
  於身心也教畢仍命復位坐㸔記所教䝉訓之類
  年小未能看者教之誦記退食擊雲板亦以班揖
  出館之後察其有不能隨行後長或傲慢鄉里者
  責而教之
 一復午學升堂如朝儀就位立聽雲板命坐分命詩
[009-31a]
  章各以簿抄寫字要端楷有善書者錄之其詩或
  詩經或律詩絶句擇其得情性之正音律之和者
  年小者代寫寫畢教以歌咏務令莊敬和平明白
  通貫歌風雅者用正音歌律詩之類或正音或越
  吟始命各生讀成誦令善歌者數人同歌數次於
  是衆歌既成聲每班十人歌於先生之前用鐘鼓
  其餘笙簫琴瑟之類以漸教而和之未升歌者俱
  端坐静聽歌畢者命復位坐聽其聲容温雅廣大
[009-31b]
  者錄之清麗俊逸者錄之静正簡淡者錄之如躁
  澁俗弱妖艶凄楚者教而革之年小未能歌者但
  令誦記聽歌而已歌罷退食擊雲板如朝儀
 一復晩學如儀就位立良久擊雲板命習禮未出位
  者命坐每班十人出就先生位前東西向立東先
  出位北面立長東少西四拜習揖畢復位西拜揖
  如儀退先生坐觀其容體恭肅愷悌者錄之鄙倍
  者教而責之如有善拜揖者免習習禮畢請善琴
[009-32a]
  者教琴擇生徒可教者教之迎琴案焚香進先生
  位前請聽琴學琴者就琴案東西立在位者俱拱
  立静聽凡鼓琴皆用正操除滛怨操不用聽畢先
  生復位教琴者退於後館教琴其餘所當用之樂
  亦以漸斟酌教之諸生在位者聽雲板命坐以班
  出講習六書九數五御之法酌其簡明者教之御
  雖今日不行亦當講明以備古人一藝有餘功者
  聽其退於後館習樂歌詠命持重者二人臨之有
[009-32b]
  失禮放肆者禀責勿恕務使諸生和氣相親禮文
  相敬以成善教年小未能講習者在位誦記䝉訓
  或教以嘉言善行晚擊雲板執事者撤先生書席
  如儀揖退留直班四人俟先生退後而出夜歸仍
  在燈下講誦當日所教䝉訓之類即以所教之事
  事親事長處事接物先生常常訪察如有徒能講
  誦不能實行其事者重責勿恕
 一生徒既教琴者以三日一次午後至學聽教後退
[009-33a]
  於後館習彈每生只許教二三操既能者免赴館
  彈習其間年長生徒如有不習科舉之業願學樂
  歌詩者除坐齋日外命其午後常至本學後館學
  習有琴者命自携琴如有士夫鄉人善琴好學者
  許社學師生時以禮請午後至學有父兄能敦尚
  禮樂以教子弟者本職查訪禮勸
 一朔望拜聖人前一日之晚命執事生徒拂拭設牌
  位香案牌用木臨期用紙書孔夫/子先師帖牌面拜畢焚之每朔用一日坐
[009-33b]
  齋生徒望亦如之拜聖人畢退别館拜先生分班
  相拜畢抽籖問講蒙訓之類不能者責乃退每月
  朔望放假
 一每月初五十二二十二十七四日習射聽先生預
  期具柬請某賓或請某教讀學師行射禮賓或不
  足則師生自殺禮行之初射命初坐齋之一日生
  徒午前至學觀射次射命次日坐齋生徒觀射餘
  倣此擇生徒知禮者教之觀其德器優者錄之其
[009-34a]
  餘觀射而已此日不坐齋
 一生徒固以少長為序若其間有良賤之别者亦當
  更處以存大體毋得混然不通
 一生徒有四時之祭及髙曽祖考忌日須前三日禀
  於先生給假教以禮儀雖蔬食菜羔務盡孝思以
  申報本之義以成化家之道如有忌日燕笑違禮
  者痛責勿恕
 一有冠婚喪祭之家許託本里年長生徒就先生問
[009-34b]
  禮量其力之厚薄以酌輕重一遵先王之禮不許
  安於舊俗逆禮亂常及私用滛樂作佛事違者訪
  拿以法懲治
 一生徒居家及朋友相過俱要敦尚禮節於事親敬
  長之餘須歌詩學樂講論古今嘉言善行兄弟朋
  友各盡其道互相切磋誘勸言笑動止不許習為
  市井之徒務求做箇好人大則化家善俗為利用
  之器茍不見用亦不失為君子保守家業上承祖
[009-35a]
  宗下垂後裔斯不䧟於禽獸無忝所生慎毋自暴
  自棄為師者務要以此等言語終日提撕為生徒
  者必須篤信師言勇求上進所行教規令諸生各
  抄一本以備檢閲省察
 一生徒有過失者或居家得罪父兄骨肉或出外得
  罪鄉黨朋友或自己所為有失即當直告於先生
  朋友求知己過不宜以不善之事自害其身大凡
  偏惡之人未嘗樂於偏惡由其不聞師教率意妄
[009-35b]
  行日甚一日養成是性性既偏惡見善人必嫌聞
  善言必毁正如街市常人見大君子所作為必驚
  駭以為不是由其昏閉不知故也今生徒有過不
  肯告於先生朋友求知改者是自棄其身而甘於
  為惡者也先生察出重責書於改過簿内以待本
  職稽考
 一生徒衣服俱要儉朴不許用紵絲紗羅及違制服
  色但許用布絹為之出入不許騶從輿馬如違定
[009-36a]
  行究治
 一生徒有好酒博奕逸游驕縱者切察其事痛責深
  曉錄之改過簿内如不改許送提調官懲治毋得
  茍容本職訪究
 一生徒有不服師教悖逆非毁及有傷彛倫者呈送
  提調官治罪訖仍申本道區處學師錄於改過簿
  内
 一生徒如有資質可教能遵守學規日有進益者或
[009-36b]
  有資禀異常志行不凡者學師時常選擇錄於揚
  善簿内待本職按臨歲考之日查取考送府州縣
  儒學教養學師須從公具由開送如生徒不可教
  者不可因其父兄富顯冒送以阻後學之志
 一隅内有貧甚不能具棺舉葬者許本里生徒告於
  先生度隅内有力之家遣其本里子弟生徒告之
  集百家之小費自足以濟一家之急如有仗義捐
  已獨濟之者學師錄於揚善簿内待本職按臨以
[009-37a]
  禮奬勸庶幾隣里相助激勸人心
 一有喪之家服未滿者不許燕飲歡樂違者社學師
  錄之改過簿内以待本職查究
 一開學之日各里父兄固當以禮往見但人衆事繁
  恐妨教事至歲晩罷館之時父兄當率子弟拜送
  各申待師之敬四時無事不許輕至社學請師求
  對如欲問禮須託年長生徒請問先生議行務從
  簡靜以成教事毋致送往迎來以荒學業
[009-37b]
 一歲晩罷館之日許生徒年長者四人或父兄里老
  先期半月具手本禀本州縣掌印官某社學以某
  月某日罷館提調官務要以禮待送或社學在逺
  鄉者修書遣里長老人禮送謝師之禮社學已有
  措置不必重凟為民父母者毋得違禮慢易以致
  教化不行當職查考
   諭教讀
竊謂學無二道習有異途童蒙之教欲一之於正道而
[009-38a]
不使雜焉以壞其良心者也今有等生徒安常習故以
為社學之教皆非當世所急只是多讀書熟作文中舉
得富貴便了不知我太祖髙皇帝立學教民則先行後
文設科取士則以文觀行豈徒文而已邪夫文既不足
以盡學則讀書作文安足以盡人道欲盡人道而不為
小學大學是猶欲飽而不求食未有能免於饑者也且
小學是童蒙身上實事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
皆學此學書冊記載不過欲人知而行之至於大學所
[009-38b]
謂明德德不是紙上之物明不是口耳工夫古人雖未
嘗不多讀書要在得於身心茍不知學雖讀書五車作
文一世不過増口耳之欲攻紙上之談而已於身心何
干故曰書生多欲少剛胡不自愧自反六經四書人誰
不讀實學乃為有益徒記反以蔽心所以學者徒能記
得甚多講得甚精作得甚好亦只是一塲閒説若所為
不善口誦心違是侮聖人之言也夫子曰今吾於人也
聽其言而觀其行聖賢豈貴於空言也哉今之童生七
[009-39a]
八歲時止是讀書十歲之外便學作文父兄師友皆是
欲速一或博記能文即稱之為有學不知養正與明德
工夫一分不曽做得將何以謂之學乎亦嘗有自悟而
進於大學之道者蓋由質美而然學校中未聞以此而
教人也且古之聖人亦待小學大學而後成今之學校
如此欲才之多得乎其間知大學者又多有滯於講説
訓解之一偏而不自覺雖能談𤣥説妙於身心上苦不
得力不免終為利欲所奪此只在童蒙時壞了所以多
[009-39b]
轉不得若不變舊日社學之教而復止於督取書課是
乃限人以紙上之虚談而不欲其修人道之實甚則縱
而使之狥利貪欲積惡無恥欺取富貴而已若在常人
之中則多强梁懦弱父子悖逆兄弟為讎骨肉是輕財
利為重甚至殘忍刻剥隂害詐謀雖絶滅人道不顧也
朝廷設學教民育才果欲如此壞之乎當職叨任教事
深思自責敢不以古人之學望諸士民而欲其有行有
文以盡人道之實而乃以文藝限之邪由此觀之社學
[009-40a]
之教至重至急凡為師弟子者當慎修其事毋復安常
習故以誤後學
 一教讀師皆有成人之責切須以身率人正心術修
  孝弟重亷恥崇禮節整威儀以立教人之本守教
  法正學業分句讀明訓解考功課以盡教人之事
  今而後宜虛心自責篤信力行以稱師儒之職不
  宜妄自菲薄以誤風俗所行教禮教讀之規各里
  師生俱要抄寫一本互相體悉同心輔教以成美
[009-40b]
  俗庶幾補助朝廷政化之萬一有能遵依不悖為
  衆所稱信者當職以禮褒勸俟各學大館教禮之
  師有闕補用如違定行革退
 一教生徒須先引其志趣責其恭敬増其見聞察其
  玩戲以至坐立拜揖居處道路飲食衣服皆須著
  意照管提撕警覺使之日歸於正然後足以成之
  不如是必有一暴十寒習染一偏之病求其不流
  於卑下者鮮矣
[009-41a]
 一日所講所讀之書須擇一二章切於弟子身心人
  倫日用者白直講諭就以子弟所當為者發明責
  在子弟身上如講孝經即令他歸家如此事親此
  不是講書是借古人之嘉言善行以教他做人與
  講科舉之書絶不相同不可念誦浮詞泛然都作
  一塲話説
 一日所讀之書皆用正書不許私讀幼學詩及吏家
  行移等書讀書皆用正音午間不許作對句只抄
[009-41b]
  寫風雅頌之詩全章或一二章或前人律詩絶句
  教之歌詠以興其志趣養其性情不許歌金榜富
  貴等詩以啓生徒急功利之心
 一寫字專習一家正字務令端楷清健不宜取法今
  日吏家軟俗之體最為可惡及寫字式不許寫金
  榜富貴求仙等詩須擇有益身心之言本道有前
  代法帖分教
 一生徒往社學大館習禮樂之後如有因仍逃學不
[009-42a]
  服拘管者及有違學規者重責書其過以待查究
 一生徒之父兄待師之禮每宜加厚常見有等父兄
  惡先生責其子弟者故使教者樂於茍且曲順人
  情以終歲月所以教法不行生徒無忌是乃棄子
  弟於無用而養成其敗惡之性也凡各里教讀之
  師其間生徒固有往社學大館教禮之日但教禮
  之師已有措置不用生徒供給為父兄者宜各盡
  禮於教讀之師不許因而計利以慢師儒汚薄風
[009-42b]
  俗
 一教讀不許罷閒吏員及吏員出身之官或生員因
  行止有虧黜退者丁憂者及有文無行教唆險惡
  之徒下至道士師巫邪術人等各宜先自退避學
  規已行之日如有隠情冒教定行查究
 一社學規仰各府依式刋行務要對明字句不許差
  訛命所屬印給里長坊長分各社學刋畢先繳本
  道查考嘉靖元年六月
[009-43a]
為表章風化事切惟嶺南自昔吏道多汚遂令石門清
泉亦䝉其恥被以貪名百世不能易也晋廣州刺史吳
公隠之嘗題以詩古人云此水一㰱懷千金試使夷齊
飲終當不易心到州清節愈勵千載而下聞其清風尚
能使人興起今其碑刻具存唐廣州刺史宋公璟開元
賢相衆推為天下第一人其凛凛大節肅乎與嚴霜烈
日爭髙也當時立有德政碑遺跡在學擬合表揚仰廣
州府抄案囬府着落當該官吏照依案驗内事理行委
[009-43b]
教諭袁吉擇省城淫祠寛大者改為德政祠樹立舊碑
如無相應祠地就於光孝寺或𤣥妙觀内擇宮室堪以
為祠者塑像立碑因命僧道守之事體尤便訓導雷樂
前詣石門相度僧寺改為亷吏祠表其所題貪泉遺跡
仍刻明道先生中心如自固外物豈能侵之詩使官於
嶺南者由石門而來咸知所勸此係褒崇先賢激勵後
進事理毋得違錯不便抄案官吏具依准繳來
為學政事訪得潮州府學生員李承掲陽縣學生員黄
[009-44a]
坪等志行資質俱可與進牌仰潮州府即便津遣後開
生員至省激勸漸磨其間貧乏者助其廪餼使得盡力
於學潮陽人材倍於各邑而有志者絶少仰府轉行該
縣提調官及教官時加奬勵毋得自安於浮靡之習責
有所歸具依准繳須至牌者
為崇正學以闢異端事照得粤秀山一城之鎮故有觀
音閣今改而新之崇奉宋廣東漕憲周元公遺像順民
心也山之左為迎真觀右為悟性寺因併廢之塑奉程
[009-44b]
淳公正公遺像南有仁皇廢寺塑奉朱文公遺像即其
舊扁更為濓溪明道伊川晦菴四書院迎真觀之左有
天竺寺改為崇正書院合祀四先生廣之諸生來講者
使散居各書院斯實崇正黜邪之大者也必須得人庶
可集事擬合選委牌仰廣州右衛指揮李松督同武生
黄澤黄節將佛寺銅像鎔賣賃工修塑立先賢遺像查
取淫祠神位座案爐瓶鐘鼔應用僧道驗無度牒者送
官問革還俗其給有度牒者歸併光孝𤣥妙等寺觀迎
[009-45a]
真觀田原係官府置買仍入官召人承佃寺田係僧田
納糧當差者仍給還寺僧選年老無家小心謹慎者毎
院二人為廟祝行府寄名養濟院月支米三斗給之俾
之灑掃門庭崇奉香火承委官員惟勤惟慎務殫厥心
事完之日具由回報抄牌官吏先具不違依准繳牌
為作興人才事照得本職毎歲廵厯僅能一周所至不
過數日弗獲與諸生朝夕相親今欲集一省有志之士
館於崇正書院相與講明正學訪得廪膳生員鄭𢎞彛
[009-45b]
劉一䕫等増廣生員蔡大列等附學生員劉益薛僑等
初入學生員林錦等或學行可稱或資質可進除揭陽
已面諭知縣陶禎外仰府轉行該學并海陽饒平湖陽
程鄉各學凡有志願學者俱該學給文徑令赴省其貧
如劉一䕫等該學具白有司量為津遣助之廪餼人孰
無志故今更不列名行取以廣為善之路乃若激勸之
機在良守令誘掖之方在賢師儒願相與體悉此意播
告諸生咸使知之毋以卑陋自安毋以髙亢自阻庶幾
[009-46a]
無負國家作養之意具依准并起送過生員數目繳報
為崇奬師儒事當職祗奉上命自愧德薄弗克興正學
於一方亦惟我二三師儒之官是賴日當職廵行髙肇
雷亷四郡考按諸生文行各學師儒咸殫厥心公於勸
懲勤於訓迪固多有之如化州學正陳常存心篤實立
教謹嚴髙明縣學教諭李士文四㑹縣教諭林啓俱文
學優長行檢端慎當職深有望焉善善與衆共之擬合
通行除外牌仰本府着落當該官吏照依牌内事理即
[009-46b]
行該府州縣備禮奬勸轉行各學俾知所勸其餘果有
學行俱優當職一時不能周知者該府提調官其為我
博加詢訪開具實跡呈上一體奬勸牌具依准繳
為科舉事照得今歲大比正國家賓興賢能之年在下
者當自重不可有求於上在上者當廣求不可有遺於
下本職先廵歴潮州府歲考生員參取文行列於優等
其有志講學者又經續考以行激勸但該郡人材素多
原取數少合再甄收仰抄案囬府着落當該官吏照依
[009-47a]
案驗内事理即行各學將後開歲考及續考優等生員
起送應試其有行檢欠修不為衆所信服者提調官及
教官訪實申呈定奪毋得混送應試該府提調官仍㑹
各該縣提調官及教官務推至誠之心期於薦賢報國
毋得容毫私意上負朝廷下玷名教天地鬼神亦當
殛之先照案申呈前來候考畢總造冊送道稽考抄案
官吏具依准繳來
為毁淫祠以正風化事切惟廣東之俗大抵崇尚鬼教
[009-47b]
所在淫祠布列巫覡盛行而雷郡尤甚節該行仰各府
縣拆毁滛祠興建社學其間悉心奉行與奉行未至固
係於有司之良不良然未有若雷郡之全廢閣不行者
也必須委官方得集事仰抄案回府着落當該官吏照
依案驗内事理即便轉行原委官知縣章昺王祥主簿
盧璲教諭葉秀訓導林[啟-口+山]等通查境内淫祠及廢寺觀
盡數折毁以祛數百年之惑變賣地基收貯材料以興
社學凡可以便民者從宜為之田糧入官其師公師婆
[009-48a]
火居道士聖子人等俱令首官改正追出袈裟法衣神
像經籙之類當官燒毁敢有仍前修齋設醮跳鬼降神
者依律重治事完之日造冊繳報承委官員務崇正道
勿信邪術敢有阻壞風憲行事者教官宻具帖呈禀教
官不行盡心本職訪出或另委别府官員查出定行究
問不貸抄案官吏具依准繳來
為毁淫祠以興社學事照得省城番南二縣各鄉淫祠
數多原無社學今欲興革必須委官方得集事擬合就
[009-48b]
行牌仰髙明縣教諭李士文四㑹縣教諭林啓増城縣
教諭易文彬新會縣訓導蕭濬從化縣教諭唐仁新寧
縣訓導倪廷玉分詣各鄉通查一應淫祠盡數拆毁收
貯財料變賣地基興建社學凡可以便民者從宜為之
仍除地立社以行鄉約其合用皂𨽻民壯行二縣取撥
敢有抗違阻壞風憲行事者呈道重治民間所延之師
逐一查訪仍㑹里老推舉資行端謹者留之其浮薄輕
賤自行干求壞人子弟者即行罷遣各鄉孝子節婦義
[009-49a]
士用心訪求或表章其墓或存問其家候事完之日通
行造冊繳報
為崇奬師儒事訪得萬州儒學訓導楊慣於操持民懷其
惠勤於訓迪士感其恩近以親老思養懇求致政州之
士民爭為挽留擬合奬勸仰瓊州府抄案着落當該官
吏照依案驗内事理行仰該州轉行訓導楊模原籍遣
在學諸生一人存問其母以禮致請楊模復任仍通行
各學教官知㑹其間果有學行俱優本職一時訪察未
[009-49b]
周者提調官為我訪實具姓名事跡列上一體崇奬毋
得違錯
為風化事當職廵行亷郡考按圖志採訪民風畧舉所
當興革者於後
 一亷志亂雜無倫毁譽失實宜命教諭柯守仁等重
  加草定延諸名士筆削
 一亷郡生靈凋敝已極其禍皆由採珠而志不能備
  述其艱苦大失作志綱要修志者宜首及之
[009-50a]
 一亷郡之前舊有一祠廟既完整且當要道宜改為
  忠清祠祀漢合浦太守費公貽孟公嘗宋陳肅公
  瓘俾往來者知所瞻仰
 一石康知縣羅紳及其子鑑同死賊難父死於忠子
  死於孝廟貎向存後石康縣廢併入合浦宜修葺
  之名曰忠孝祠合浦縣春秋遣官具祭
 一呂祖恭謫欽州舊與文公交游者也宜立祠廟
 一孝子施敦宜立石大書表其墓曰明故施孝子墓
[009-50b]
  仍擇永安淫祠改為孝子祠以祭之
 一劉節婦李烈女宜集其鄉老詢訪信如人言各表
  其墓一曰明故節婦闕/德妻劉氏之墓一曰明故
  李烈女墓
 一合浦有僧綱道紀司而無僧道所有印記宜貯府
  庫慎勿添立護印之人崇長異教覬覦復興仍禁
  民無得給度
 一靈山檀上舍以死捍患宜與立祠
[009-51a]
 一名宦鄉賢宜立二祠學之師生議當列祀典者具
  實跡條上
 一近歲林公錦有功於亷甚多其所存遺跡宜亟修
  之俾勿廢以慰民思
 一立祠表墓者各遣教官祭告其英靈
 一建立社學宜詳書其事於學宮提調官㑹教官及
  諸生推舉儒士堪為教讀者如無以生員有學行
  者為之
[009-51b]
    右仰亷州府抄案轉行各州縣及儒學遵行
為風化事當職廵歴雷郡採訪民風考按圖志今畧舉
所當興革者條具於後
 一珠池中館廢罷空閑公館改建學宮萬衆鼓舞稱
  快但立學以文廟為先多士有所瞻仰前堂卑窄
  弗稱宜以𤣥妙廢觀正殿改建大成殿觀門及旁
  屋改建櫺星門基址易價充費觀舊有田其改為
  學田
[009-52a]
 一𤣥妙觀因其廢而廢之舊設道紀司而無道士一
  人所有印記宜收貯府庫慎勿添立護印之人崇
  長異教使之復興
 一天寧寺僧一人而占田三十六莊影射差役坐享
  厚利蠧國殃民司政教者所當治也庸僧不通内
  典不守清規本當盡數入官既告願讓田二十莊
  為學田姑示寛容僧死毋俾他僧接管以崇異教
  每大禮習儀宜於學宮展教慎勿於寺中俾復得
[009-52b]
  以藉口興建
 一寺田觀田既改為學田宜分其所入以為四積其
  二以修葺學宮及社學其二以延社學師及均給
  教官雜用以寛府縣備辨禮器等費有餘則以賙
  生員之安貧者歲終府司遣官集送用過數目以
  慿本道查考
 一冦萊公祠宜命人守視十賢堂附祀文廟之旁窄
  隘弗稱其以懷坡書院改為思齊書院崇祀昔賢
[009-53a]
  其一翰林學士蘇公軾其二正言任公伯雨其三
  門下侍郎蘇公轍其四丞相李公綱其五丞相趙
  公鼎其六參政李公光其七樞宻編修胡公銓數
  公皆天下名士流寓於兹邦人尊而祀之雷之人
  物未有顯如數公者豈山川之靈不發於本處之
  人邪余故名曰思齊以望雷郡之士正字秦公觀
  蘇公門下士難以並列與唐桞公仲郢李公邕俱
  改入名宦祠衆論未合令師生再議列上
[009-53b]
 一鄉賢名宦祠宜與修葺郡無孝子節婦祠今宜補
  立學之師生集議當入祠者具實跡列上
 一廣濟寺乃係私創宜毁以滅跡其寺田改為學田
  附掌於學凡郡有孝子義夫節婦生當存問殁當
  表揚者於此取費
 一天寧寺銅鼓并各寺院銅皿送學鎔鑄祭器以絶
  怪誕
 一府學前舊有民居宜以官價易之充拓學宮規模
[009-54a]
 一圓通寳閣鎮渡塔六祖真玉堂東岳廟五顯三官
  三師地府諸廟上元諸菴一應淫祠俱應盡數拆
  毁
 一雷志舊載寺觀及珠池中舘俱與刋落
 一四姑堂廢宜與興建其以天寧寺後堂為之立神
  位於内
 一建立社學宜詳書其事於學宮提調官㑹教官及
  諸生共舉儒士堪為教讀者如無則以生員有學
[009-54b]
  行者為之
    右仰雷州府抄案轉行各縣及儒學遵行
為風化事當職巡歴南雄考按圖志採訪民風畧舉所
當禁革者條具于後
 一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譬則木之有根水之有源
  也今南雄之民皆不祀先祖是絶祖考血食而忍
  其無所依歸不孝之大者也有司宜嚴加禁約悉
  毁外神責令專祀先祖
[009-55a]
 一淫風流行始於男女無别南雄丈夫懶惰却令婦
  女出外傭生過嶺挑擔則與雇夫同行買賣則與
  販客相接或男女同席而飲或翁婦同堂而食既
  已混亂無别必然姦淫無恥為民父母者深惡而
  痛絶之嚴加禁諭教以内外男女之别養其羞惡
  之心有故違者罪其夫及其父母
 一婚姻儉約從禮則男女各得及時今南雄成親女
  家父母兄弟娣妹及親戚男婦俱送至壻家或中
[009-55b]
  途設燕男女喧譁或同送及門尊卑混雜晝則宰
  牛燕㑹夜則聨床厭飲壻家貧不能具酒食遂至
  長大不能成親最為醜陋之俗有司宜嚴加禁革
  教以親迎之禮不許女家親戚陪送違者罪其家
  長
 一送終人道大變南雄民有父母之喪皆不以衣衾
  棺槨為重惟務供佛飯僧或暴露屍形而動經數
  日名曰保奏或廣開壇醮而直逾五旬名曰過七
[009-56a]
  有司嚴加禁革責令遵行喪葬家禮
 一書舖當禁之書一曰時文蠧壞學者心術二曰曲
  本誨人以滛三曰佛經四曰道經扇惑人心先已
  通行禁革委官宜責取各舖并地方總小甲隣佑
  結狀如再發賣前項書籍重治以罪再不許開書
  舖仍大書告示張掛闗隘去處不許從外省販賣
  前項書籍私入廣東境内不時差官盤騐以詰姦
  弊
[009-56b]
 一南雄民風愿慤乃有外省無籍之徒度嶺教書專
  教子弟讀律因而教唆起滅詞訟大為民害有司
  宜悉禁革敢有潛住民間教書者拿本道重治罪
  及其主人
    右仰南雄府抄案轉行各州縣遵行
為風化事當職廵歴東筦考按圖志詢訪民風畧具一
二所當興革者於後若其詳則有望於令長之舉行師
儒之建白云
[009-57a]
 一鄉賢祠舊所舉列聞有一二未厭公論通學師生
  其採訪功德實跡堪載祀典者㑹議列上其未愜
  輿論者毋得濫舉
 一創名宦祠凡有功德於民堪以廟食者具姓名列
  上
 一表章熊飛忠義祠立於榴花村以義士趙必
  祀若必祀於鄉賢則專祀熊飛可也
 一廢額寺觀及淫祠田查出均撥各社學量撥醫學
[009-57b]
  以為永久之利
 一委教諭劉蘭訓導舒清方輅親詣在城并各鄉通
  查一應淫祠盡數拆毁變賣基地收貯材料量興
  社學以教子弟立社以行鄉約毋得縱容豪右減
  價承買姦頑集衆阻留其各坊巷鄉村教子者委
  官悉心查訪仍㑹里中父老推舉資行端謹者留
  之浮薄輕賤干求為師壞人子弟者即行罷遣
    右仰東筦縣抄案畫一繳報
[009-58a]
 
 
 
 
 
 
 
 
[009-58b]
 
 
 
 
 
 
 
 莊渠遺書巻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