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莊渠遺書 > 莊渠遺書 卷五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莊渠遺書巻五      明 魏校 撰
  説
   體仁説
天地太和元氣氤氤氲氲盈滿宇内四時流行春意融
融藹藹尤易體驗盎然吾人仁底氣象也人能體此意
思則胸中和氣駸駸發生天地萬物血脉相貫充鬱之
乆及其應物渾乎一團和氣發見所謂麗日祥雲也
[005-1b]
冬氣閉藏極於嚴宻故春生温厚之氣充鬱薫蒸隂崖
寒谷亦透學而弗主静何以養吾仁
涵養可以熟仁若天資和順不足於剛毅可更於義上
用功否曰陽之收歛處便是隂仁之斷制處便是義静
中一念萌動纔渉自私自利便覺戾氣發生自與和氣
相反不能遏之於㣲戾氣一盛和氣便都消鑠盡了湏
重接續起來但覺纔是物欲便與截斷斬其根芽此便
是精義工夫也
[005-2a]
天之主宰曰帝人之王宰曰心敬只是吾心自做主宰
處今之持敬者不免添一箇心來治此心却是别尋主
宰春氣融融萬物發生急廹何縁生物把捉太𦂳血氣
亦自不得舒暢天理其能流行乎
整齊嚴肅莫是先制於外否曰此正是由中而出吾心
纔欲檢束四體便自竦然矣外既不敢妄動内亦不敢
妄思交養之道也
木必有根然後千枝萬葉可從而立水必有源然後千
[005-2b]
流萬派其出無窮人湏存得此心有箇主宰則萬事可
以次第而治
古人藴蓄深厚故發越盛大今人容易漏泄於外何由
厚積而逺施學者當深玩黙成氣象
渾厚則開文明澆薄則開巧慧學湏涵養本原
窮理所以開天聰明支離以求之是自鑿破混沌也
天地渾渾一大氣萬物分形其間實無二體譬若百果
纍纍總是大樹生氣貫徹又如魚在水中内外皆水也
[005-3a]
人乃自以私意間隔豈復能與天地萬物合一乎
持敬易間斷常如有上帝臨之可乎曰上帝何時而不
鑒臨奚待想像也日月照臨如目斯覩風霆流行如息
相呴今吾一呼一吸未嘗不與大化通也是故一念善
上帝必知之一念不善上帝必知之天命有善無惡故
善則順天惡則逆天畏天之至者嘗防未萌之惡小人
無忌憚是弗以上帝為有靈也
天地氣化初極渾厚開盛則文明乆之漸以澆薄盛極
[005-3b]
則有衰也聖人生衰世常欲返樸還淳以回造化故大
林放問禮之本質是從裏靣漸發出來文是外靣發得
極盛聖人欲人常存得這些好意思在裏靣令深厚懇
惻有餘若只務外靣好看却是作偽也
道體浩浩無窮人被氣質限住罕能覩其純全若只據
己見持養将去終是狭隘孤單難得展拓湏大著心胸
廣求義理盡合天下聰明為我聰明庶幾規模闊大氣
質不得而限量之
[005-4a]
理者氣之主宰理非别有一物在氣為主只就氣上該
得如此處便是理之發用其所以該得如此則理之本
體然也通宇宙全體渾是一理充塞流行隨氣發用在
這裏便該得如此在那裏又該得如彼千變萬化不同
人見用有許多遂疑體亦有許多不知只是一理所為
隨在而異名耳本體更無餘二也
純粹至善者理也氣有弗善理亦末如之何斯乃氣强
而理弱乎曰否理該得如此而不能自如此其能如此
[005-4b]
皆氣為之也氣能如此而不能盡如此滯於有迹運復
不齊故也
夫理冲漠無朕無者不可分裂所以一也渾淪惟一一
者不可二雜所以純也氣有形故可分愈分則愈雜美
惡分若有萬不齊矣
理氣合則一違則二春氣氤氲盎乎其和此天地之仁
也秋氣晶明肅乎其清此天地之義也何處分别是理
是氣春宜温厚而弗温厚秋宜嚴凝而弗嚴凝此非理
[005-5a]
該如此乃是氣過不及弗能如此孟子曰配義與道此
是理該如此而氣能如此所謂合則一也孔子曰回也
其心三月不違仁心而違仁判為両物弗復合一所謂
違則二也
或問孝之根源莫是一體而分該得孝否曰此只是當
然不容已處曰豈天命自然乎曰怎得便會自然如此
天地生生只是一團好氣聚處便生人具此生理各有
一團好意思在心父母吾身所由以生也故惻怛慈愛
[005-5b]
於此發得尤懇切其本在是也
萬物出於五行五行一氣所分也萬物出於五常理一
而已何以亦分為五邪或曰理不可分木之氣合此理
而為仁金之氣合此理而為義因氣而分也曰五常者
非他五行之理也雜氣而言之無乃混而無别乎或曰
木得此理為仁金得此理為義曰然則理空虚無一物
因氣旋生此五者出來或曰木之理曰仁金之理曰義
曰然則一理包此五者五行各得理之一偏請問如之
[005-6a]
何曰只是一理在木為仁在金為義或曰一理之發在
子為孝在臣為忠其分殊也五常乃未發之理其本亦
殊邪曰五行之静氣亦各異故嘗為之説曰理具於氣
未發則五行通體而總為五常已發則五行異用而散
為萬行孝出於仁忠出於義脉絡固相貫也
用志不分以其全力而向於道志不懇篤工夫散漫無

禮主於敬譲其心聳然如有畏退然如弗勝然後儀文
[005-6b]
斯稱今之矜嚴好禮者但知自尊自重直行已意而已
此乃客氣所使非復禮之本然矣
思慮萬起萬㓕如之何曰此是本體不純故發用多雜
功夫只在主一但覺思慮不齊便截之使齊立得箇主
宰却於雜思慮中先除邪思慮以次除閒思慮推勘到
底直與斬絶不得放過乆之本體純然是善便自一念
不生生處皆善念矣
天地定位各止其所氣交而和萬物乃生男女者隂陽
[005-7a]
之大義也和氣濫則為滛氣狥欲忘返何以異於禽獸
之雌雄牝牡相逐哉嗚呼世俗以男女之交本起於慾
其别乃聖人立此以防故閨門之隱牀笫之安天命至
此每易缺䧟詩首闗睢其勸深矣
聖賢冲然無欲學者當自不見可欲始一念動以人欲
根勘何從而來照見衆欲性中元無俱從軀殻上起穢
我靈臺衆欲不行天理自見
德性之知意味與聞見之知逈别識得此理涵泳黙體
[005-7b]
諸已然後意味深長
抗志髙明超然如鸞鳳翔於天表一為富貴所縛栖栖
籠中之鳥俛首受制於人矣
樸素恬淡其近道矣乎世味漸濃人偽薫灼盡鑠其天
真矣
天命有元亨利貞故人性有仁義禮智人性有仁義禮
智故人情有惻隱羞惡辭譲是非純粹至善本來如是
其有不善又從何來曰此只是出於氣質性本善然不
[005-8a]
能自善其發為善皆氣質之良知良能也氣質能為善
而不能盡善性即太極氣質是隂陽五行所為氣運純
駁不齊故氣禀合下便有清濁厚薄濁則遮蔽不通薄
則承載不起便生出不善來性惟本善故除却氣質不
善便純是善性惟不能自善故變化氣質以歸於善然
後能充其良知良能也
人性元善當其惡時善在何處曰善自常在不滅只因
氣質反了這善便生出惡善之本體不得自如若能翻
[005-8b]
轉那惡依舊是善
吾性元是聖人只被氣質自害學而弗至於聖却是隨
氣質所使志反聼命於氣也
或曰人生而静氣未用事其性渾然至善感於物而動
氣得用事故其情有善有不善曰如是則體用二原矣
性善情亦善静時性被氣禀夾雜先藏了不善之根故
動時情被物欲汙染不善之萌芽纔發存養於静黙消
其不善之根省察於動纔覺不善之萌芽便與鋤治積
[005-9a]
習乆之本體渾然是善發用處亦粹然無惡矣
一理散為萬事常存此心則全體渾然在此而又隨事
精察力行之則其用燦然各有著落
虛靈主宰是之謂心其理氣之妙合與氣形而下莫能
自主宰理自然無為豈有靈也氣之查滓滯而為形其
精英為神虚通靈爽能妙是理為主氣得其統攝理亦
因是光明不蔽變化無方矣
或窮孝之節目曰俱從根源處來只如昏定晨省人子
[005-9b]
晝常侍親而夜各就寢父母弗安置豈能自安既寢而
興便思問候父母安否皆出於吾心至愛自不容己曰
如是只湏就根本上用功曰這却是分本末作両叚事
天理合如此而吾不能如此正為私意蔽隔當培根原
又就節目上窮究到根原處去其不如此者而求其當
如此者則私意不得蔽隔天理常流通矣
人各私其私天地間結成一大塊私意人君完養厥徳
盎然天地生物之心又求天下愷悌相與舉先王仁政
[005-10a]
行之悉破羣私合為天下大公
天子當常以上帝之心為心興一善念上帝用休而慶
祥集焉興一惡念上帝震怒而災沴生焉感應昭昭也
昔人謂人君至尊故稱天以畏之却似舉一大者來嚇
人君盖未廸知帝命也
人君尊師重傅而其大臣推賢譲能上下習而成風穆
乎唐虞氣象
治天下湏得見大規模又識其先後次第廼可以言治
[005-10b]
人君當明乾坤易簡之理天下之賢才豈能人人而知
之邪君惟論一相相簡大寮俾各自置其屬人得舉其
所知而效之於上則無遺賢所謂乾以易知也天下之
政豈能事事而親之邪君恭己於上委任於相相分任
於百司而責其成功上好要而百事詳所謂坤以簡能

治天下者當以公天下為心然後能盡用天下之善人
君謙虚聼納於上博謀諸羣臣以及庶民延見天下民
[005-11a]
牧命内外之官各不憚屈己以務咨訪轉聞於上求天
下之賢者集於朝俾之朝夕講求天下之事燦然畢陳
然後兼總條貫畫為科品次第施行
眇哉人形固與萬物蠢蠢者同生也而巍乎與天地並
立良由禽獸厥心蠢塞人心虚靈能全得這道理若虚
靈者暗塞背却道理營營軀殻之私天君之尊逐物奔
放清明之都邪穢汙濁填滿則是天地間生出能思量
能説話能作姦偽一箇巧於為惡之靈蟲反不若禽獸
[005-11b]
之蠢蟲矣
鳥兮弗可為鳳獸兮弗可為麟異類也人與聖人同類
其形同也則其心同其心同也則其性人與聖人同也
然而有弗同者聖人無欲人有欲矣謂聖人不可學自
賊賊人者也然則馬胡以弗能使為驥乎曰馬之蠢其
氣弗能自變也人為制其踶嚙而已至靈之謂人乃亦
弗能自變化其氣質邪
學以希聖為志則日用所講明踐履皆當求作聖之功
[005-12a]
常以此勘驗决不至䧟於訓詁詞章矣
   祠堂圖説
祠堂之制前為同堂而分其後以為四室祭位則同享
於堂自曽祖而下皆統於尊而暫屈以順祖考之心祠
位則各奠於室由禰而上皆得南向而有常尊以申子
孫之敬室之中其東為昭第一室又東為昭第二室其
西為穆第一室又西為穆第二室室各有小門昭穆既
定昭常為昭穆常為穆子孫亦以為序易世昭主升祔
[005-12b]
則昭遷而穆不動穆主升祔則穆遷而昭不動如髙祖
而昭則居東第一室曽祖居西第一室祖居東第二室
禰居西第二室髙祖而穆則居西第一室曽祖居東第
一室祖居西第二室禰居東第二室春則特祀於室夏
秋冬三時則合而享之於堂其位則統於髙祖之尊正
其南向曽祖而昭則西向而居左之第一位祖居右之
第一位禰居左之第二位而西之第二位空焉曽祖而
穆則東向而居右之第一位祖居左之第二位禰居右
[005-13a]
之第二位而東之第一位空焉祠位異室故昭穆但分
左右而無所嫌祭位同堂故左右當分尊卑而有所避
祠以奉神於平日則所申之日常多祭以禮神於一時
則所屈之時常少庶幾尊尊親親之義咸盡矣謹列數
圖而各繫其義於後
[005-14a]

[005-15a]
按古之廟制以中為尊故太廟居中左昭右穆以次而
列今四代之位自西而東則非以中為尊矣宗廟之制
辨其昭穆為先今既以西為上則昭穆之法皆不可行
恐於世代難辨故鄭子上問以西為上之制朱子曰此
也不是古禮又曰今公私之廟皆為同堂異室以西為
上之制而無左昭右穆之分一有遞遷則羣室皆動而
新死者當入於其禰之故室矣此乃禮之大節與古不
同而為禮者猶執祔於祖父之文似無意義然欲遂變
[005-15b]
而祔於禰廟則又非愛禮存羊之意與其依違牽制而
均不免為失禮曷若獻議於朝盡復公私之廟皆為
左昭右穆之制而一洗其謬之為快乎今謹述朱子之
意擬為二圖
[005-16a]

[005-17a]
或曰祠堂既序昭穆則當以左右為分今並南向何也
曰此縁子孫之心以尊祖考也天子諸侯得祭其始祖
故以太廟居中羣廟從左右之列士庶人惟祭四代而
不及始祖乃虚其中而以祖考分列左右則皆不得申
其尊矣如以髙祖居中曾祖而下從左右之列則於髙
祖尊矣而曾祖禰終亦未得申其尊也况髙祖親盡則
亦當遷而乃居始祖百世不祧之位其心恐亦未安則
所以尊髙祖者亦未為至也又况尊尊親親湏當両盡
[005-17b]
自誼而言之有髙祖而後有曾祖有曾祖而後有祖有
禰其分固有尊卑也自恩而言之由禰以及其祖由祖
以及曾祖髙祖其情不無隆殺也若惟髙祖正位祖考
昭穆相向則人子終身不得以南靣奉其親矣豈能安
於心乎故因古禮而變之四代皆為南向以申子孫之
敬祖考各居室中而不相見又得以各全其尊非惟子
孫之心安而祖考之心亦安矣
[005-18a]
 
 
 
 
 
 
 
 
[005-18b]
按古者袷祭於室始祖既正東向之位則羣昭皆列於
北牖下羣穆皆列於南牖下雖父子相對而不以為嫌
以有始祖之尊統之也今既莫統於尊而猶四代並列
則父子祖孫相並竊惟祖考之心必大有所不安矣子
孫而以非禮禮其祖考於心豈能自安邪今放古義擬
為二圖於後
[005-19a]

[005-20a]
或問四代並祭必統於髙祖之尊何也曰此縁祖考之
心而義起之也自子孫觀之則四代皆吾之祖考自祖
考觀之則其分固有尊卑不敢僣踰其尊也故必統之
於髙祖曽祖而下皆從昭穆之列然後祖考之心始安
耳然則曽祖昭則空西之第二位曽祖穆則空東之第
一位亦有所徴乎曰徴之朱子而已矣今列其圖説於

[005-21a]
中庸或問四時之祫不陳毁廟之主則高祖有時而在
穆其禮未有考焉意或如此則高之上無昭而特設位
於祖之西禰之下無穆而特設位於曾之東也
   地理說
盖校葬先君子始讀地理書惛惛莫知其為何説俗師
皆能眩余然因是而天下大勢頗知之矣則舉似堪輿
家亦莫知余為何説也而見謂誕謾易曰天與水違行
天文起於東南角宿而西北閶闔為天門崑崙發源西
[005-21b]
北乾維而東南薄大海盖相首尾矣此天地相逆以成
造化也天文亦自為逆日月五星逆天右行而成嵗地
理逆則氣固大逆則氣大聚小逆則氣小聚近取諸身
一呼一吸與天地通呼出順也吸入逆也心之神光順
則發見逆則収藏而其機在目矣吁𤣥矣哉大地之脉
咸祖崑崙而南北二絡最大大河出崑崙東北墟屈而
東南至積石始入中國此天下大界水也北絡發於崑
崙之隂折而東南行其背為磧北其靣為中國而其餘
[005-22a]
氣鍾于遼磧北廣漠萬里龍氣麤頑其性殺伐隂山横
亘千餘里固天所以限中外也控御北陲要害在此東
南氣散而弱知慕禮義世為不侵不叛之臣正靣向中
國者其中結為冀都其左結為燕京冀都則恒山發祖
龍脉若從天降下為平陽而大河三靣環繞以絶龍氣
天文北極不動而衆星拱焉冀都正北南靣以臨天下
上應㣲垣此第一都㑹也堯舜禹由是興焉而後世德
薄弗能都矣其地表裏山河而㫄多阻朝貢轉輸弗便
[005-22b]
也後世人主垂拱無為能如古之人乎吾恐其不能矣
儉嗇無欲能如古之人乎吾恐其不能矣夏后氏以後
廢而莫都冀北邉狄堯舜盛德逺覆北陲皆為要荒後
世詎能及也北絡極於幽燕而大河至此入海與鴨緑
江會東夷為其下沙此山水一大交㑹也其北崇岡千
疊而其前平夷千有餘里㤗山聳於南誠國家萬年
之基也但河徙而南氣不交固今其勢且北而以害於
漕河則障之使南且國家北都燕而逺漕江南粟民
[005-23a]
力易罷地則有遺利矣以漕河故多逆水性大河淮濟
皆拂經是於天時地利人事無乃有未盡乎桑田之變
碣石乆淪海中中國水口不固世道升降天人固相符
也南絡發於崑崙之東委蛇南行其背為西戎其靣為
中國而其餘氣為南蠻葱嶺自起為祖南起雪山其東
為江源地脉因界為二江以南仍為南絡其北别為中
絡與大河分為両界中絡岷山為祖自蜀入隴結於初
龍則為長安四塞以為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結於
[005-23b]
中龍則為洛陽風雨之所㑹隂陽之所和天地之中也
南絡傅大江放於海北絡傅大河放於海惟中絡止於
嵩髙其前平夷凡㡬千里而泰山特起東方張左右翼
為障以天下大勢言之長安龍首穴也洛陽龍心穴也
兹其大龍之腹乎古之聖神多起於東土宋都大梁亦
在龍腹而國勢弱者汴坦無偹其勢必宿重兵民力坐
而困矣故曰古今異宜長安洛陽大發於周而其機起
自神禹北絡中絡枝脚連輳壅遏大河秦川乃一水壑
[005-24a]
也鯀與水鬬智則多為隄而功數敗神禹鑿龍門疏砥
柱河乃安流是故龍門鑿而涇灃漆沮㑹於渭汭入河
長安始可都矣伊闕鑿而伊與澗瀍㑹於洛汭入河洛
陽始可都矣余嘗至洛陽相其形勢熊耳祖龍發自終
南逺則太行為後托近則嵩髙為左障然終南自為長
安前朝太行亦為平陽左障嵩髙雖廻障洛陽而
大情自欲東出與萬里平原作祖然後黙識天道之公
大地相為勾連其融結非一處王氣發乆而歇又轉之
[005-24b]
他帝王有德也而興無徳也而亡是不一姓宇宙所以
無窮也詩云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南絡大峨山為祖折
而南行東出為五嶺乃折而北大盡於建康而長江至
此入海自昔以為帝王都矣雖然建國者非控天下之
上游則莫若宅中圖大譬諸人身上游其首乎宅中其
腹心矣乎尾閭則不能運矣西南夷限山隔海莫能相
長雄惟宜填以恩信葱嶺以東西域諸國處於大龍掖
下以恩信懐之可以斷匈奴之右臂也天竺地脉發自
[005-25a]
崑崙之陽其左弱水界之不與中國同脉其人多慧而
佛生焉佛教流入中國遍於四夷凡夫尊之甚於孔子
要之不可為常經終繫天地偏氣自縁明王不作故其
幻説得以眩人耳余所可及知者僅此㡬於大言無當
矣乃若辨五星九曜以踏龍脉審官鬼曜樂以證穴情
則其術别有精㣲而非余所能及知也
   觀海説
余與客觀海問同游者所得夫何如曰胸次蕩然闊矣
[005-25b]
子盍言爾所得曰余慕夫江漢以濯之欲洗心而未能
也又何得焉雖然請廣子之意君子觀於江河而知百
流之小也入海而得大觀焉睨而望江河縈若帯矣其
逺難極孰窮其外其深難測孰闚其下吾将以為有涯
則不見其涯然則無涯邪心之大也無中無邉混天地
以為體囿於耳目則藐乎其小不自知其大矣今吾立
於海濱望洋則茫若勢若與天俱浮一色蒼蒼上下無
方又曷有極邪登彼岸而望之亦且若是自古足跡所
[005-26a]
不能及則信目以為固然又安知夫處下而觀上不猶
是邪達人之觀以神會也而遺其形彼耳目又安能拘
之邪海於天地之間其為物大矣然誠自夫天地之全
體觀之則廢然而忘其大也物之隱現於海巨細萬類
人以其形與海絜小大乃曾不能比其巨類之一而又
何以哆然為哉言山之高者自地而觀之耳天之高高
山頽然其下矣雖纍萬山吾猶見其卑也今夫心其大
不踰徑寸而周天之體六合之内外巻之不盈分焉人
[005-26b]
縁軀殻以自私七尺之形至與蠢蠢萬物者齊又安能
叅諸天地邪斯可大哀也已
   參字應明説
參姪學於余余問先兄命名之意曰西方有參宿取義
於兹按天文志參明則臣忠子孝遂字之曰應明且告
之曰父子君臣人道之大者也是乃天之所命而吾所
得以為性者也為子不孝為臣不忠則為逆天之命而
自滅其性矣人失其所以為人而違禽獸不逺矣是故
[005-27a]
學莫大於忠與孝大者既立而後百行從之參其朂哉
   贈寛字德裕說
某邑某名其子曰寛請於邑茂才某乞余命之字余告
之曰惟大然後能寛大則包物小則為物所包矣人知
天之寛也萬物覆焉而不知天之所以寛者大故耳乾
一而大包乎地之外凡物無不囿其中人心之神其大
如天故能包萬物之理也某曰大哉言乎某未之前聞
也敢問其次曰惟虚然後能寛虚則容物實則為物所
[005-27b]
容矣人知地之大也萬物載焉而不知地之所以寛者
虚故耳坤二而虚容乎天之氣凡物無不蓄其中人心
之體其虚如地故能容萬物之理也某曰至哉言乎某
今而後聞之敢問其次曰公則大私則小寛也能無私
其身以公其心則所謂大者可漸學而能矣有主則虚
無主則實寛也能無誘於外而中有主焉則所謂虚者
可漸學而能矣盍字之以德裕乎裕者寛而有乆義荀
子真積力乆乃入裕之謂也某曰善哉言也蔑以加矣
[005-28a]
雖有他説弗敢復請矣遂書以贈寛
   顧壻芸字説
顧某季子芸頗自謹飭吾兄以其子妻之賔嘗命其字
曰立之表叔李某來以告余曰善哉芸去苖間草也劉
章之歌曰深耕溉種立苖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余
嘗以况克己之學且告之芸矣厥後芸補弟子員進而
游太學表叔與芸偕來請卒受教余告之曰人非下愚
孰不欲為善而去惡也哉善根之弗能植鋭焉惟剪惡
[005-28b]
是務滅而復生其端無窮去之弗可勝去也無亦惟是
栽吾善根培而壅之有惡則刈勿以害吾善嗟乎善惡
之不両立也乆矣匪善勝惡惡即勝善人惟善根之弗
立也而惡得以固其根驕驕桀桀惟日張皇善不復茂
矣乃嘵嘵訾嗷人曰彼胡得為惡噫天下之能立苖者
寡矣視已之田蕪穢不治乃舍而芸人之田雖曰不愛
莠而自害其苖吾弗信也表叔曰吾老於農知則莫我
若雖然吾藝吾苖於田曷嘗藝莠而莠常亂吾苖吾不
[005-29a]
知彼胡然而生也曰信乎苗生有種嘉樹之熟也農善
其種而藏之及春而播厥種其擇之也惟精苖未薿薿
而莠茁然而長矣彼得水土之氣則生豈待種乎農惰
弗力去遺種在田既其來嵗且盈畆矣謂芸曰善有種
汝知之乎對曰未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斯降
自上帝者也惡本無種汝知之乎對曰未也是生於物
欲吾性無之惡生而弗去伏藏於心遂畱厥種他日遇
物則發延蔓無窮矣請問如之何曰恒存汝心善根自
[005-29b]
固惡根自消隨事省察而克治焉善之萌芽暢使條達
惡之萌芽剪滅俾無餘焉毋俾之盛盛難圖也表叔曰
吾不學聞子之言吾心有戚戚焉曰政惟人性皆善耳
然則人何以為惡斯易為善斯難曰人自莫肯用力耳
吾茍欲為善何善不可為茍不欲為惡何惡不可去哉
聞之天下有不可長之苗與曰無之孰謂天下有終不
可去之莠邪芸謹對曰命之矣今而後其曷敢不自力
   鄭壻若曾字説
[005-30a]
鄭壻若曾厥字伯魯孔子道之宗也其徒三千傳道者
顔曾氏而止耳顔也如愚曾也以魯而聰明材藝者弗
與焉豈非用心於内邪天地氣化渾厚則開文明澆薄
則開巧偽君子之學涵養本原凝定深厚然後能開天
聰明支離以求之弊弊焉役聰明以狥外是自鑿破混
沌也余嘗觀物而有感矣方草木之勾萌鬱然有塞意
乆則華盛而實繁漏泄太早未有不先萎者也喟然嘆
曰人之學何以異於是哉篤實者光輝浮躁者淺露若
[005-30b]
曾其黙識之棄爾小慧毋分爾志勿内不足而急人知
悉斷外誘葆爾真純則曾之魯乃可㡬也
   從子希明字説
從子希明加布於首請字於賓命之曰誠甫季父顧余
曰爾盍朂諸對曰唯乃告之曰而學以變氣質也愚也
希至於明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誠也自誠明者聖希天
也自明誠者賢希聖也由愚而明士所以希賢也而幼
也蒙今長神識日以發矣志向於善則開聖賢知見而
[005-31a]
日進於明志弗向於善則開愚不肖知見而日淪於闇
爾尚敬之哉請益曰辨惑則明孰辨曰嗜欲之迷人也
惟食與色惑則敗徳䘮身而能辨之勿近可欲弗以亂
爾心庶㡬明也已矣庶㡬誠也已矣
   定余氏三子字説
烋字徳𢎞起於乃父存日雖於烋義未切而甚切於烋
之身程伯子云西銘言𢎞之道於乎民吾同胞也矧於
親同胞乎詩云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
[005-31b]
瘉傳曰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
已矣烋也思父母之大徳忘兄弟之小怨其仁己乎烋
乎烋乎吾乆不見汝而惓惓汝思汝能信受吾言否乎
煥字徳中乃父己弗知之矣外舅實命之煥義未切吾
更字之曰徳潛盍歸請於外舅而易之煥乎煥乎豈有
不篤實於内而外輝光者乎汝當沉潛用功昔者學問
之日淺若真所謂鹵莾而耕之者矣曰然若真所謂滅
裂而耘之者矣曰然汝今改是立身揚名以顯父母炵
[005-32a]
七嵗而孤今亦既受室矣而字未加炵本俗書於義無
所取已孤不當更名吾以義起之造化消息盈虚其道
密㣲吾舉物理况汝火旺於夏其燄也不揚火囚於冬
其燄也反烈物禁太甚故造化乗除其間火老陽也亢
則為虐過剛也夫故曰少火生氣壮火食氣又曰火生
於木禍發必克炵乎炵乎字汝以德収吾願汝之退藏
也而弗願汝之露揚也以吾與汝通家之故汝雖未得
見吾固當知有吾其敬聼長者之言毋忽
[005-32b]
   贈唐一麐
一麐既冠來謁告之曰願爾篤志賢何人也聖何人也
希之則是又告曰願汝强力開汝天牖塞汝人竇正道
是廸申告之曰願汝純徳照徹暗塞塵垢蕩滌深造聖

 
 
 莊渠遺書巻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