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莊渠遺書 > 莊渠遺書 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莊渠遺書卷二      明 魏校 撰
  講義
   發明心箴
臣惟聖王心學不傳也久矣陛下始孳孳講求理學親
註范浚心箴臣不勝大慶敢提剟要義以獻聖學樞機
全在此心有箇主宰故謂之天君箴内所謂惟口耳目
手足動静投間抵隙為厥心病一心之微衆欲攻之其
[002-1b]
與存者嗚呼幾希此只為無主宰故耳若此心作得主
宰則百體皆守位稟命豈能病心惟作不得主宰則百
體皆逐物妄行衆欲紛然來誘心始不勝其病矣今欲
就百體上一一防檢誠恐茫無下手處莫若收攝用功
提起此心來作主宰件件皆有著落孟子所謂先立乎
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箴末所謂君子存誠克念
克敬天君泰然百體從令正是此箇功夫也語意繁悉
莫若只道箇敬夫敬何以用功若外面徒把捉則方寸
[002-2a]
愈不定疊若裏面纔急迫則四體俱不舒泰皆未免别
以一心治此一心臣嘗謂心是吾身主宰敬是吾心自
做主宰處只要常存畏底意思一言不敢輕發一事不
敢輕為務合道理此千聖相傳心法也臣又聞之古人
恭曰篤恭敬曰篤敬沉潛蘊蓄全在内裏用功不輕發
泄於言語文字上則厚而有力髙宗所以恭黙思道而
心與天通也伏願陛下體而行之臣他日更提四箴之
要與此互相發明御製十六字箴卓爾之見一貫之唯
[002-2b]
希聖君子朂哉勿偽
   進顔曾二章講義
顔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髙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
 後
學聖人第一先要立志顔子纔學便要做聖人想像聖
道甚易做來做去始覺其難仰之彌髙進得一級又有
一級鑽之彌堅透得一層又有一層瞻之在前功夫慢
些又趕不上忽焉在後功夫𦂳些又反失之顔子真要
[002-3a]
做到聖人故見其不可及而汲汲以求之也臣願陛下
立志斷斷要學古先聖王念兹在兹真箇去做覺得這
事也不及古先聖王那事也不及古先聖王如此方有
進處便是顔子仰鑽瞻忽時也若空在言語文字上求
不見得聖王難及處却是虚驕意氣不得謂之志矣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志既定第二便要求作聖親切功夫顔子初用功未免
髙逺夫子教以博文約禮就日用平實處用功臣願陛
[002-3b]
下立志如天之髙循序用功如地之實只守夫子之教
纔得用功不差
博文是要開明此心若徒尋章摘句未免支離破碎反
自窒塞聰明講官解説數行啟沃亦少願陛下親讀聖
人之經将𦂳要處就自已身上體貼玩味務要依他踐
行暇時觀史惟於治亂興亡大處留意不宜多記損心
有得有疑面召輔臣講官從容顧問大臣有事常親召
對必令稱古先聖王所行為今準則特勑公卿舉海内
[002-4a]
賢者於朝陛下與之相親講明聖學久之胸中豁然大
明矣
約禮是要防制此心陛下崇髙極矣富貴極矣可欲滿
前此心易得自肆臣願陛下以禮制心恭敬撙節退讓
而毋敢或驕視聴言動都就規矩準繩上行凡飲食衣
服器用之類與夫御之人都立有品節限制少有過
差大臣匡拂言官捄正不憚速改初雖矯揉久漸純熟
矣周禮天官一篇最是周公格王精義後世人主私意
[002-4b]
不便皆莫能行天将有待陛下也
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
 巳
作聖功夫第一怕差既不差第二又怕間斷顔子深悦
聖道盡心力而求之自不容於間斷昔時想像聖人道
理無處捉摸今分明確實昭昭就在眼前而無可用力
只待涵養純熟自到聖人地位而道理在我矣夫禮義
之悦我心猶芻豢之悦我口臣願陛下優柔厭飫以禮
[002-5a]
義養心篤信之深必能篤好篤好之深必能篤行功夫
常接續而不間斷矣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曾子事事要學聖人見得聖人事事俱好不知都從心
上發來夫子恐其功夫太繁因示以總要處吾心渾然
一理是箇統宗會元日用萬事都只從此流出譬如千
枝萬葉總是根上一箇生氣貫通曾子平日篤實用功
言入於耳即悟於心不覺其應諸口也若使素無積累
[002-5b]
功夫雖聞夫子至言亦只作一塲話説而已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門人見聖人有許多道理今却説一以貫之疑而不信
曾子因門人未曾用功不可語以上達道理因舉下學
功夫以告之蓋忠恕是一貫下學的功夫一貫是忠恕
上達的道理元無二致聖人之心天理流行學者之心
不免被人欲隔住必須一箇懇篤實心逐事上推去私
意間隔使道理常得流通一箇忠做出千萬箇恕來及
[002-6a]
到純熟便是一以貫之也臣惟乾坤之道易簡而已矣
夫子一以貫之乃乾坤易簡之理曾子忠恕便是易簡
功夫陛下一日萬幾若只於零碎上用功而不知有總
會的道理殆不勝其難且繁而與造化聖人不相似矣
臣願陛下常存一箇實心推之千般萬般政事都要以
公滅私且如愛己則切愛人則緩此是私意間隔必須
推那愛己的心去愛他人必不肯咈百姓以從己之欲
矣責人則明責己則昏此是私意間隔必須反那責人
[002-6b]
的心來責自已必能有言逆於汝心而求諸道矣此乃
聖門仁術也
   總論
臣惟孔子萬世帝王宗師顔曾二子親學聖人而得其
宗者也其功夫皆同曰誠而已矣陛下所謂朂哉勿偽
可謂深契顔曾之心夫於穆不已天也至誠無妄聖也
誠信不欺賢也故曰賢希聖聖希天若何謂之無偽但
求實踐不務空言其必為善如渴思飲如飢思食其必
[002-7a]
不為惡如寒畏氷如熱畏湯此之謂無偽口説身不行
昭昭則信節其為善惟恐人不知冥冥則惰行其為不
善惟恐人知如金淆鐵如粟雜秕此之謂有偽陛下中
心不欺君徳修矣更須鑒别羣臣辨其孰誠孰偽以此
而示好惡以此而定取舍則臣徳亦修矣伊尹所謂咸
有一徳也夫百官亦衆矣陛下豈能人人而察之宜法
乾坤易簡之理首鑒别三四輔臣又與輔臣鑒别六七
大臣使大臣各鑒别其僚屬責以訪求海内人才引進
[002-7b]
忠良拔去邪佞故曰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今君臣
勢隔情不相通陛下亦何由鑒别宜體天地交泰之道
尊禮輔臣置諸左右朝夕納誨宣召大臣訪以政事夫
召見猶有時請復祖宗舊制特許大臣有事請見詣左
順門報名召入便殿從容面相可否則大臣進見無時
彌得相親矣次及侍從臺諫外暨監司郡守或不時召
問或傳諭咨訪不惟可察羣臣忠邪陛下亦得以周知
天下之故矣臣又恐天威嚴重羣臣一時震佈失容有
[002-8a]
懐莫吐伏願陛下假以温顔略去形迹使人人皆得自
盡此我太祖所謂君臣同遊堯舜所以明四目達四聰
之道也臣愚惓惓發明皆古帝王聖賢心法伏惟聖明
採納見諸躬行天下幸甚
   皇極講義
五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
 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
洛書九數五居中央參天兩地而成五數之統會也在
[002-8b]
天下則王居中央在一身則心居中央故禹陳九疇配
以皇極道之統會也皇建其有極者天下惟君最尊惟
道理最大君不能盡這道理天下何所宗名雖至尊實
與凡庶何異故周公曰其惟王位在徳元必須君心略
無偏邪行出來的事事盡善大中至正更無以加與天
下做箇樣子易所謂大觀在上中正以觀天下論語所
謂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也五福一
曰夀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徳五曰考終命天道
[002-9a]
所以佑善也人君所行不善天弗降福於其身豈能福
及天下皇極之君克享天心一身全備五福又推以福
天下之民體天行道善則以福錫之勸民為善惟時厥
庶民都趨向這道理又與君保守這道理皇極之君徳
尊位隆又有福善大權故能鼓舞天下無一人不為善
則亦無一人不受福詩所謂羣黎百姓徧為爾徳書所
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也
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徳惟皇作極
[002-9b]
庶民在下無位者人在上有位者淫朋比徳皆所謂私
意偏見道本天下公理人惟各有私心相與阿其所好
結成朋黨自昔人君深惡朋黨而欲去之忿疾愈甚交
結愈深雖震以雷霆之威而不能去今能使庶民無有
淫朋羣臣無有比徳朋黨不待禁而自消惟在人君建
立大中至正之道有以深服人心易所謂渙其羣禮所
謂一道徳而同風俗也君心若有偏邪身先自陷於黨
邪人迎合附和真為朋黨者不能覺悟反猜疑正人以
[002-10a]
為朋黨天下之禍從此始矣
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于極不罹于
 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徳汝則錫之福時
 人斯其惟皇之極
皇極之君以盛徳居尊位人仰之如天之不可階而升
必須廣大包容俯而就之如天之下覆萬物方能委曲
成就人才庶民之中有猷有為有守此乃中人以上之
資人君固當常念在心不合於極亦不陷於咎此中人
[002-10b]
之資人君亦當受之而不可棄諸度外棄則流於惡矣
人才造就得成見於貌而有安和之色發於言而有好
徳之誠人君那時錫之以福則是人歸於皇極甚速矣
無虐㷀獨而畏髙明
㷀獨庶民之至微者未必無一長可取不可慢易凌忽
之使其有言不能自達情不得伸伊尹所謂匹夫匹婦
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也髙明大臣之有才望者
亦安能每事盡善不可嚴憚顧忌而不戒之春秋責備
[002-11a]
賢者之義也人君之心當平如秤不得偏有輕重也
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
 榖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于其無好徳
 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
國家所賴惟在賢才羣臣之中有能有為者其才固可
用矣人君更須鼓舞作興使進其行則才徳兼全必能
保我子孫黎民國家自然隆盛若有才而無徳心術不
良用之多生事喜功反敗壊國家元氣矣人君代天養
[002-11b]
民凡厥治事之臣皆代君養民必須厚養以禄保全其
㢘恥節義之心方可責其為善若仰不足以事父母俯
不足以畜妻子饑寒切身如詩所謂室人交徧摧我則
惟賢者為能至死不變中人而下必将喪其所守而陷
於罪戾矣士風既壊嗜利無恥不復知徳之可好於此
輩無好徳之人而錫之以福使其在位則必貽禍於民
是乃人君自用咎惡之人不得辭其過矣人君不能體
恤愛養羣臣其流弊必至於此故易曰聖人養賢以及
[002-12a]
萬民
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
 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
 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皇極之君以身帥天下又敷布其言以風動天下之民
偏不中也陂不平也作好作惡有意而為之不能循其
自然之理也黨不公也反倍常也側不正也是皆生於
人之私心王義王道王路皇極所當行也蕩蕩平平正
[002-12b]
直皇極之體也是乃所謂天下公理公則一致私則萬
殊公私不容並立故反覆歎咏人當去其私心一遵乎
皇極當行之道私心既去則皇極公平廣大之體本來
如是人固有之會其有極者收攝天下之人於極也歸
其有極者盡納天下之人於極也至是則天下之人皆
在道理中矣敷言如詩之體言有盡而意無窮悉從聖
人廣大胸襟流出故其感人也深後世人主無聖人廣
大胸襟而欲模擬言語設教意味淺促豈能觸發人心
[002-13a]
之天機也
曰皇極之敷言是彞是訓于帝其訓
敷言在昔先王所傳箕子述之又更端贊説皇極之敷
言是乃蒸民常理是乃垂世大訓非君之訓乃上帝之
訓也蓋道理本出乎天人君之心純是道理與天同徳
口裏説出話來便是代天説話可見人君一身終日是
代上帝作事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賞是天命罰是天討
敢有一毫私意於其間
[002-13b]
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
 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庶民於君聖凡雖極懸絶道理本同皇極之君其徳光
被天下庶民因極之敷言是訓常誦於口是行常踐於
身亦得明其明徳以近天子道徳之光華故皆感戴君
父成就之大恩不覺贊歎極其尊親之辭親之則曰父
母尊之則曰天下王王也者言為天下所歸往也大抵
皇極之建不建君心有天理人欲也皇極之行不行世
[002-14a]
道有君子小人也此是總要處不必於煩碎上用功只
要就此辨别得明執持得定常存天理為主隨事克去
人欲之私使小人道消君子道長天下太平矣自古皇
極之君惟有堯舜禹湯文武人生其時幸而得為皇極
之民下此雖英雄如漢髙祖唐太宗宋太祖皆自不免
慙徳豈能表正萬邦今上天錫聰明尊為天子更願徳
為聖人布昭大中至正之道宇宙俱在吾皇太和元氣
中上下並受其福率土之民何幸躬逢其盛
[002-14b]
   御札
朕聞講以洪範第七疇之二段曰驛曰克者蔡傳以驛
 為金兆克為土兆似有未安既心有疑須問於博學
 髙見卿其為朕詳明指説來聞
仰惟皇上因講官説經未安問及微臣臣不覺手舞足
蹈自慶於心曰上真可以為堯舜矣書曰好問則裕自
用則小易曰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堯稽於衆舍己
從人舜好問而好察邇言樂取諸人以為善皇上每讀
[002-15a]
經史有得有疑輒賜宣問則何堯舜之不可及也請因
聖問所及而陳之夫義理有當汲汲講求者有當闕疑
而不必講者蓋講求義理正欲實踐履於身而見諸行
事故當汲汲乃若文義有不可通者則當闕之而不必
解若穿鑿牽彊則反汩亂吾心之虚明有害於聖學矣
故孔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又曰吾猶及史之闕文
也古人卜龜之法今已失傳但以大義推之先王每事
盡合造化夫造化之所以為造化者不越乎隂陽五行
[002-15b]
而已筮法貞悔既屬隂陽則卜法雨霽蒙驛克分屬五
行可知周禮經卦皆八其别則六十有四悉從隂陽變
化出來經兆皆百有二十其頌千有二百悉從五行變
化出來但不知五行如何分屬漢儒去古未逺尚不敢
質言註疏但言今之用龜横者為土立者為木斜向徑
者為金背向徑者為火因兆而細曲者為水不知與此
五者同異何如後儒奈何必欲穿鑿牽彊立説今但當
闕於所不知皇上所當知者先王終日對越在天奉順
[002-16a]
天道人事既盡遇有所疑又以卜筮質諸鬼神若親聴
命於天慎重如是此則不可不知者也仰惟皇上聖質
超越古今正宜廓大胸襟講求聖王心學之要開天聰
明不宜屑屑於文義間鑿破混沌臣竊見講官所説多
滯於小小浮泛文義而於帝王全體大用之實罕有發
明自昔輔臣専用此術蒙蔽莫肯求賢今幸天啓聖心
超然黙契千載不傳之學但一己之聰明有限天下之
義理無窮伏願皇上益務謙虚不自滿假二三輔臣尤
[002-16b]
宜開導所不及不可徒為稱美之言無益聖徳而反阻
聖學之進上臣事君以人特勑在京三品以上官弁科
道官各先舉學問淵源操履篤實堪以講明帝王心學
者疏一二姓名上聞不稱則連坐舉主以後容其陸續
訪求事下吏部看果得人則請會内閣輔臣推擇置之
講筵輪備顧問皇上與之從容講究每論經義必問以
今當如何行或訪時政必問以此事與古合否賢才日
侍左右啟沃必多聖心洞開得以博通天下義理而施
[002-17a]
諸政事之間其視局局於數臣中解説數行文義者相
去萬萬矣此乃今日作聖第一急務臣愚不勝惓惓
   冬至進易卦月令講義
臣惟聖心澹然無欲可以對越天地更願黙觀造化之
原臣因冬至有感謹述經義大者以獻
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天地之大徳曰生十月純隂天地生物之心閉藏而不
可見及乎十一月冬至一陽萌動始露端倪交春遂發
[002-17b]
生萬物矣一嵗之運則十一月冬至為復一日之運則
夜半子時為復皆從静中生出動來人心培養之深善
端初發亦如是也
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陽氣奮發而成雷冬至一陽尚微潛藏地中未動先王
 法之是日上下各務安静以養微陽
禮記曰是月也日短至隂陽争諸生蕩君子齋戒處必
 掩身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隂
[002-18a]
 陽之所定
日短至者冬至夜六十刻晝四十刻為極短自此乃漸
長也争者隂方盛陽欲起也諸生者萬物之出機蕩者
欲動未動之意湛然純一之謂齋肅然警惕之謂戒君
子無時不敬有事則敬愈至也處必掩身者寒氣傷人
不可輕有觸冒醫經所謂君子固密不傷於寒也身欲
寧者醫經所謂無擾乎陽也去聲色者恐耳目交於物
引動其心也禁嗜欲者醫經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002-18b]
故君子逺絶欲事也安形性者内静其心外静其身内
外交相養也事欲静者百官皆安常守位不得有所興
作勞民動衆也待隂陽之所定者順陽之生使隂邪不
得阻也
臣惟天地生生之徳貫乎四時而春氣融融生意盎然
獨盛嘗體騐之分明吾人仁底意思也皇上常念天地
春生之徳博大寛舒惻怛慈愛可以覆幬四海而無難
但此生意不始於春而始於冬隆冬閉藏極於嚴密雖
[002-19a]
一陽萌動微露端倪而全體隐然蘊蓄不泄至春薰蒸
之久生意充周雖隂崖寒谷亦透矣故帝王之學莫大
乎求仁而求仁之功莫先乎主静伏願皇上收斂此心
截斷浮泛思慮沉潛藴蓄不輕發泄於言語文字間使
天地生生之徳渾然在我隨其發處擴而充之以不忍
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天下無一夫一婦不在吾皇春
風和氣中矣此乃聖學淵微之妙曠千載而不傳臣敢
稽首以獻
[002-19b]
   孟子講義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
 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孟子心學淵微指出惻隠羞惡辭讓是非的道理又教
人以察識擴充功夫凡有四端在我者本與聖人同其
不能作聖者只因不能察識雖有發見連自家也不知
隨發隨蔽若能察識知得這是善端就這一念推而廣
[002-20a]
之便可充滿全體人人可以作聖也正如火之始然雖
未燎原已有燎原之勢泉之始達雖未赴海已有赴海
之勢但要常接續他故茍能用力充之則吾心道理通
達流行四海亦無難保茍不能用力充之則吾心道理
窒塞阻礙雖父母亦不能事矣臣惟孟子學己到聖人
處全在察識擴充上用功三代以下往往做不到聖人
者只因将這道理祇在紙上講求不在心上體騐弗能
察識既被人欲遮蔽弗能擴充又被人欲攔阻如何濟
[002-20b]
得天下蒼生今四海困窮極矣天生皇上以救斯民也
臣願皇上勿牽滯於文義将聖賢説的就見諸行通學
問政事而為一先王惻隠之心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
物其功徳覆冒萬世皇上一念親親昔者蔽於羣議鬱
遏幾數年未能擴是心也既而一旦開悟遂定萬世綱
常能擴是心也事事若此則四海何難保哉願因親親
之心推之以仁民今天下小民困於賦役窮亦甚矣而
大臣多務因循小臣専事承奉莫肯為皇上實心愛民
[002-21a]
者況生民之膏血日削而國家之用度日增皇上雖有
愛民之心事事阻礙民亦不被其澤必須擴充仁心以
行仁政痛節用度廣求賢才俾天下得大甦息乃可以
望太平也先王羞惡之心匪以為名伊尹恥其君不為
堯舜若撻於市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
之澤者若已推而納之溝中彼為人臣尚爾況皇上為
人君者哉其發憤當如何也先王辭讓之心徳盛而益
恭位尊而愈謙願我皇上從不敢自足之心而擴之虚
[002-21b]
懐以納諫好問而不自用舍己從人羣臣有稱美者明
示以謙抑至情使進忠直讜言以匡不逮先王是非之
心昭若日月願我皇上因其所明通其所蔽常於正大
處推廣而毋察細微常在道理上推廣而毋任術數凡
用一人必先辯其人之心術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凡行
一政必先究其事之利弊利則興之弊則除之慎重而
勿輕改延訪羣臣使之直言聖躬過失朝政闕遺生民
休戚咸得上聞覽觀前代治亂興亡以考今日所行之
[002-22a]
得失久之聖心豁然大明矣臣惟孟子之學堯舜以來
相傳之學也仰惟皇上卓然有堯舜之資而羣臣多章
句書生莫能以堯舜之學啟沃皇上臣愚不勝惓惓敬
誦所聞以獻
   大學講義
若有一个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
 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
[002-22b]
君之職惟論一相而已若得一箇好輔相大臣則羣臣
箇箇都好那大臣須是斷斷誠慤務實而不務名始終
表裏如一别無技能材幹可見此正是他不可小知而
可大受處蓋論大臣與論羣臣不同羣臣須要有才可
用大臣只要善用人不須自家有才也其心休休者藹
然易直慈良如青天白日可見如春風和氣可親也其
如有容者度量汪汪恩怨俱忘小大並蓄能容受得許
多也見人之有才能就如自已有的一般未嘗嫌人之
[002-23a]
長形己之短見人之彦聖有徳不獨口裏説他好其中
心著實愛他處甚於口之所言這箇大臣能容得天下
之才徳如此人君求得這等人而信用之則能保其子
孫世世為君黎民百姓箇箇安樂其利無窮然非這箇
大臣一身能如此由他好賢樂善薦得天下許多有才
徳的人都來輔佐朝廷為上為徳為下為民故能致天
下太平也此是三代以上人君為治第一件大事故孔
子筆之於書曾子又引來以釋大學平天下之義真萬
[002-23b]
世之法也仰惟皇上英哲天縱卓然三代以上之君而
治弗能及三代以上者患在有君無臣耳必須求三代
以上這等的大臣使之引薦今日海内賢者聚於朝廷
相與講明三代以上之學而施諸政事則三代以上之
治可坐而復也人才甚難何由知其可比三代以上輔
佐臣有一譬喻國之有妬臣如家之有妬婦千方百計
只是要獨専其寵阻絶勝己者使不得近前耳臣願皇
上親命大臣各舉其所知若能薦勝己者此休休有容
[002-24a]
之臣也勝己者不薦惟薦其不若己者此娟嫉之人也
一忠一邪自難逃聖鑒之下矣
   論語講義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
 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人臣事君凡有三様人君皆不可不知一様是忠正之
人其善易知也一様是奸邪之人其惡亦易知也惟有
一様庸鄙之人雖無才徳可觀亦無過惡可舉却能蠧
[002-24b]
害天下國家故孔子特指出此様人來以戒萬世鄙夫
可與事君也與哉是設為疑辭教人儆省以見此様人
甚不可與他同心協力輔佐朝廷也只因這様人識趣
卑陋惟一身富貴權利是圖方其未得之先躁急心熱
奔競干求惟患不能得之固不肯為天下國家謀及其
既得之後世味深入於心躭戀不忍舍去惟患其或失
之又豈肯為天下國家謀哉人而至於茍患失之則朝
夕為躭位固寵之計其初不過避嫌顧望緘黙取容又
[002-25a]
恐其保不得則又窺測上意以事逢迎阿徇時好以立
聲譽又恐其保不得則又嫉賢妬能以杜人之進市恩
張威以攬君之權舊時喪不盡之良心至此壊盡到得
利害切身則雖弑父與君亦将無所不至矣孔子此言
明白正大可為萬世切戒而自古及今庸人常據髙位
竊重禄者蓋因此様人多能謹畏自守而以和柔悦人
故人君不覺而信用之也然則如之何曰人君正心以
照臨百官不取其順從而取其能匡弼不取其循黙而
[002-25b]
取其能敢言不取其尚同而取其能特立則正人日進
庸人日退矣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
 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時俗但知有才望的便是大臣故舉仲由冉求為問孔
子抑之以大臣甚難稱也所謂大臣者必其以平日所
學之道開悟君心輔養君徳君所行合於道邪則将順
之君所行弗合於道邪則匡救之惟以堯舜責難於君
[002-26a]
而弗肯曲學阿世凡世俗所謂功利所謂權術皆弗敢
陳於吾君之前吾道得行天下之福也君不我聴吾道
不得行則當奉身而退以全吾出處之義雖禄以萬鍾
弗顧也此即禮記所謂道合則服從不可則去始終一
出於道蓋古之大臣類如此不惟可為萬世大臣事君
之法亦可為萬世人君觀大臣之法皇上欲求大臣更
不必問其才但察其孰能以道自重而輕富貴孰能格
君心之非孰能引君於當道則自黙識之矣
[002-26b]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問人臣事君的道理孔子告以勿欺也而犯之勿
欺是要盡吾誠心犯之是要行吾直道誠心直道此萬
世人臣事君之法亦萬世人君取臣之法皇上欲鑒别
羣臣必取其忠信不欺者臣而欺君罪莫大焉然欺亦
有差等一曰大奸包藏㓙惡變亂是非熒惑主聴此欺
偽也二曰積弊茍且成風相率為文具莫肯務實此欺
慢也三曰過悞心本無邪而謀國或未審薦人或未察
[002-27a]
因而敗事者是亦不免於欺妄也然欲臣之不欺其機
亦在上而已皇上推誠任賢則羣臣自不忍欺矣講學
明理則羣臣自不能欺矣公聴並觀則羣臣自不敢欺
矣厯代人君深惡人臣之欺而莫能禁者其弊有三一
曰壅蔽上情不能下宣下情莫能上達故欺蔽易生也
二曰猜疑上以術防下下亦以術待上故欺蔽愈多也
三曰苛察小事欲致詳大事反多廢故欺蔽益甚也人
君其尊如天其威如雷霆人臣有犯顔敢諫者皆效忠
[002-27b]
於君㤀身殉國者也人君宜大開言路以招來之言而
當則嘉納以奨其善言或不當亦優容以宥其狂庶幾
君身有過失朝政有闕遺人人皆欲盡言於上矣古語
曰興王賞諫臣又曰殺諫臣者必亡其國豈非萬世之
法鑒哉
   列女傳講義
列女傳曰古者婦人姙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
 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聴
[002-28a]
 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
 才過人矣
列女傳者漢儒劉向采輯上古賢聖婦人事蹟作為傳
記以教後世此章是説胎教之道言古者正見後世之
不然姙子懐胎也寢必以正不斜其身坐必以正不偏
其身立必以正不偏任一足正味乃食不正之味不食
後世好用炙煿之物尤為有害割肉不方正不食設席
不端正不坐小者如此大者可知目不視不正之色耳
[002-28b]
不聴不正之聲晝時所接皆正到那夜静之時又令瞽
目婦人審於音者諷誦古詩道説古昔正事古人胎教
無一不出於正如此故其生出子來形容端正才徳自
不凡矣蓋子在胞胎時精氣神未定與母氣相流通母
感於善則善母感於惡則惡此自然之理也臣惟胎教
之法曠千載而不傳矣猗歟聖母誕育我皇暗合古人
胎教以故聖徳夙成今萬國臣民咸願我皇早生聖嗣
為天下本臣愚惓惓伏願皇上以古者胎教之法親誨
[002-29a]
後宫懐孕在身常正了此心不得起一妄念事事依著
正道而行更助以雅樂胚胎未生時聖質已具此萬世
無疆之休也臣誠不勝欣願之至
   内則講義
内則曰凡生子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寛裕慈恵温
 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
内則禮記篇名内治之法則此章是説蒙養之道凡國
君初生子時選擇諸嬪御中與凡可任其事者寛量大
[002-29b]
能容也裕性緩不迫也慈仁而愛人也恵有恩及物也
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莊重也敬者主一無適之謂慎
小心謹畏也寡言静黙也此婦人之全徳蓋得坤道之
純者必求此等婦人使為子師蓋赤子初生時純一無
偽雖未能言然形既生矣神發知矣其知識亦漸漸開
全在人保養著他則能完其天真先王所以慎重之至
那時便為之立師後世多忽略反引壊了他到得出就
外傅時不知己雜了多少人偽此古今一大限隔也臣
[002-30a]
惟子未生在胞胎時譬則天地混沌子既生在孩提時
譬則天地開闢之初若胎教不至是鑿破了混沌何以
保全天地之純蒙養弗至是初開闢時便壊了亦不復
成造化矣小學首載此二條深得先王正始精意臣惓
惓悃誠惟欲為國家億萬年計故敢稽首獻此逺謨臣
愚更望皇上特勑太醫院檢録姙婦飲食起居禁忌及
安胎便産方法豫曉後宫斯亦保合太和之一助也俟
皇嗣誕生臣更選集禮經先王蒙養之事詳悉以聞
[002-30b]
   孟子講義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
 親賢之為務
知者聰明過人其於天下事固能無所不知然若要件
件零碎去做将那不要𦂳的事混著要𦂳的如理亂絲
抽不得箇頭緒一齊亂了知者正不然識得箇先後緩
急之序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只揀𦂳要的做仰惟皇
上一日二日萬幾聖躬亦勞矣若不急所先務而徒日
[002-31a]
親朝政覽泛常之奏章日御經筵講碎瑣之文義雖勤
何補今夫應天下萬事者此方寸也不執簡御煩而以
煩治繁汩吾神明耗吾真元則方寸且弗能治矣臣瞻
望天顔每覺聖體清癯縷縷血誠惟願我皇上急所先
務凝精完神以固齊天之夀今日所當急者三一曰明
實學謂将聖人切要言語實踐諸身而發揮於政事不
可效書生尋章摘句及操筆為文辭也二曰識大體謂
恭己南面以天下事分任百官而責其成效今未免君
[002-31b]
行臣職大臣行小臣之職也三曰接羣臣謂親召見延
訪不惟可以明習天下之事亦得周知人才也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固無一物不在吾所愛中然
吾只一身天下有許多人無縁箇箇親得須就許多人
中急急求其賢者親之使為我轉去親愛許多百姓那
時纔得恩恵周流若只知愛人不知求賢教那箇不好
的人去殘害百姓便與自家殘害他一般不得謂之仁
矣仰惟皇上至仁惻怛盎然天地生物之心而小民未
[002-32a]
被其澤者百官有司多非其人往往阻礙隔住也臣願
皇上急親賢之為務如何可以得賢一曰破去資格而
開薦舉之門二曰深惡媢嫉而崇推讓之風特勑羣臣
人各舉其所知大臣各舉勝己自代宋儒程明道嘗上
養賢劄子乃王道第一急務也臣敢稽首併録其言以
獻伏惟聖明俯賜採納
   論語講義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002-32b]
此二句文義頗難曉蓋古今人言語不同請舉今人語
以況因是依託他做主人家宗是尊敬他在門下蓋古
之為臣者與今之為臣者不同古者人臣得親近君便
思量何以報國惟有薦賢是一大事只管去廣詢博訪
那疎逺之臣有好人來到京師觀國之光便去延訪接
引他到家欵待昔聞其名今又會面曉得他真箇是賢
便薦拔他也得親近於君那引薦的終身出其門下同
心報國不敢有負所舉近臣徒士固當如此那逺臣却
[002-33a]
要自重他雖來延接我却不可輕往茍非其人後必貽
玷必須擇其道徳可親的纔依託他為主他日便被他
薦引我亦可以終身出入其門而無愧蓋彼之薦我為
公不為私我之依他以道不以勢孟子所謂觀近臣以
其所主觀逺臣以其所為主諺云門内有君子門外君
子至門内有小人門外小人至甚切論也後世公卿大
臣不務薦賢故亦不肯接士士之恬退自重者皆恥往
來其門惟有奔競之徒趨走門下讒諂面䛕不公薦於
[002-33b]
朝而私相汲引此古今世道升降一大關繫也伏願皇
上特勑公卿大臣各存至誠至公之心以薦賢報國為
一大事凡大臣進退専視其所薦之多寡公私則公卿
大臣皆肯詢訪人才謙恭下士期為國家得賢矣
   御札
連日風霾繼作朕心憂恐必有其由卿可為朕言之無
 隐
臣惟風霾者隂邪蔽遮太陽下土不得仰其照臨象君
[002-34a]
心有所蒙蔽未解也似雲非雲弗能為霖雨以澤下土
象人君有徳恵阻而弗行也天氣髙亢而不下交地氣
隔絶不得上達則變而為風霾象人君深居九重弗與
羣臣相接則壅蔽所由生也皇上欲息風霾則今日至
大至急者莫先於君臣相親皇上親接羣臣則為天地
交之泰和氣所以致祥也皇上不親接羣臣則為天地
不交之否乖氣所以致戾也臣祇承聖諭先述大義以
對復發明聖人希天之學續當奏聞
[002-34b]
   天説
一帝王之學終日對越在天以其迪知天命也今夫人
君郊見上帝其心肅恭曷敢萌一邪念以上帝降臨之
也及居深宫臨臣則不免惰慢便是䙝天吁可畏也
人皆以蒼蒼者為天故相隔逺不知吾心中有天日鑒
在兹是故一念善邪則上帝用休一念惡邪則上帝震
怒不可欺也乃若好名以為善弗出於誠是未免以天
為可欺也詩云上帝臨汝毋貳爾心書曰先王懋敬厥
[002-35a]
徳克配上帝願我皇上請事斯語
一帝王之量必也與天同大無所不包乃克肖天纔狹
隘急迫便與天不相似如何而能與天同大亦惟廓然
大公胸中空洞無物事來順理以應事已往則釋然不
復留滯於心譬如天體太虚時作雲雨既散則太虚復
如初矣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言與天同也若私有作好私有作惡渣滓宿留胸中阻
隔凝滯殆不勝其小矣孔子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願
[002-35b]
我皇上如堯法天則帝徳廣運如堯矣
一古之帝王恭己南面如天運於上而無為惟擇人以
任衆職責其成而已我皇上勞心焦思以憂萬姓而膏
澤不下及民由未嘗擇人所以委任責成之道未至也
是故古者君逸臣勞今者君勞臣逸願我皇上執要御
煩日召三四輔臣暨六七大臣面議政事察其某也賢
某也不賢賢則任而勿疑不賢則亟去之更求賢者然
後使分擇天下人材各舉其職則天下之賢恢恢乎有
[002-36a]
餘裕矣帝王之治莫急於求賢大臣事君莫大於薦賢
報國皇上面勑大臣各舉所知召而察之叅以臺諫之
公議審以輔弼之平章則賢才彬彬而出矣
一天道下濟而光明皇上不接羣臣則其人之賢不肖
皆無由而知若親接羣臣則可以辯别賢不肖咨訪既
多亦得以明習天下之故矣伏願皇上先親輔臣次大
臣以次漸及羣臣其親輔臣也每朝日講畢留與論道
面質所得所疑每日調㫖進呈後召見面相可否不時
[002-36b]
召見或並召或獨召皆勿拘廷試後總召見大臣諭以
有事許不時請見面議仍以時宣召如吏部問以若何
用人户部問以若何理財或獨召或與侍郎並召亦皆
勿拘講官日輪一人以備顧問羣臣之中大臣有薦其
賢者必召見訪以政事因察其人臺諫有大事亦得召
見今日感召和氣鼓動人心莫急於此願我皇上速為
施行
   御札
[002-37a]
朕每觀書見論祭義曰祫曰禘但不知其義何謂卿可
 指陳之使朕得聞其㫖
伏承問及禘祫之㫖臣愚何足以知仰惟皇上聖孝達
天徳固已黙契古聖人制禮之原復欲講求其名義此
堯舜好問好察之盛心也臣敢稽古經傳異同擇其可
徵者以對
禮記大傳曰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
祖配之趙匡曰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祖之廟
[002-37b]
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於始祖之廟而以始祖配
之朱子曰以始祖配祭而不及羣廟之主不敢䙝也臣
惟太廟祭始祖子孫千百世不忘孝心固得伸矣但祭
不及始祖而上則孝心伸有不盡故又推廣始祖孝心
追禘其所自出其義至為深逺人之祭祖考也聲容相
接則其情易通今推而至於始祖所自出世代遼隔邈
不相親自非仁孝誠敬到那極處何由感通然則如之
何願我皇上常齋厥心致其精誠之極
[002-38a]
   右論禘禮
春秋公羊傳曰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廟之
主陳於太祖未毁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太祖臣按祫有
二有大祫有時祫天子七廟太祖百世不遷自太祖而
下親盡則祧祧則不祭故時祫惟遷六廟之主於太廟
至於大祫則凡已毁廟未毁廟之主咸在而合食焉蓋
子孫之於逺祖恩雖無窮義則有止故親盡則不免祧
然其恩終有不能忘者故又制為大祫之禮而後可以
[002-38b]
伸其孝心也臣願皇上常念祖宗一脉相傳以至於今
則報本追逺之誠自篤矣
   右論祫禮
臣按禘祫之禮不明也久矣古者天子有禘有祫諸侯
有祫而無禘周衰諸侯祫祭其祖僭擬王者禘禮行之
是故禘祫之禮始混後人從而附會之曰禘者諦也審
諦昭穆也蓋因誤以傳誤耳詩云禴祠蒸嘗此四時祭
名也記禮者誤以禴為禘後之人推其説而不通則曰
[002-39a]
此夏殷禮也是又因誤而生誤矣衆言殽亂折諸聖臣
嘗考訂周禮而著其説曰古者天子祭祀之禮有六一
曰禘大祭也周禮所謂以肆獻祼享先王也禘莫重於
祼孔子嘗嘆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二曰祫
合祭也周禮所謂以饋食享先王也祫莫重於食故春
秋傳曰升合食於太祖二者其禮極隆故謂之間祀三
曰祠春祭也周禮所謂以祠春享先王也四曰禴夏祭
也周禮所謂以禴夏享先王也五曰嘗秋祭也周禮所
[002-39b]
謂以嘗秋享先王也六曰蒸冬祭也周禮所謂以蒸冬
享先王也四者其禮少殺故謂之常祀四時惟春特祠
各行禮於廟夏秋冬則合祀之故又謂之時祫
   右總論祭禮
   御札
朕聞卿禘祫之義論朕惟禘祭王者所重之祭我聖祖
 之制何無此舉古之王天下者嘗有此祭者幾君朕
 欲聞之朕又聞郊祭曰祀天宗祀於明堂曰祀上帝
[002-40a]
 夫上帝即天之主宰何為焉又古者祭天地於圜丘
 方丘取冬夏二至以為隂陽之始又有合祀之説不
 知皆起何時也卿其言之
伏讀聖諭臣瞿然而驚作而歎曰我皇上真聖人之資
也郊禘之禮不明也久矣自昔章句俗儒終身學之往
往牽制於文義而不能曉今我皇上聞言即悟渙然不
逆於心纔一二言便了大義自非聰明睿知超越古今
曷克臻此誠千載之奇逢也更得博求二三名儒有實
[002-40b]
學者以備顧問朝夕啟沃明乾坤易簡之理發聖賢心
學之要述生民困苦之狀陳帝王經世之略聖心洞然
開悟天下事可運之掌從頭整頓一畨此真大聖人作
為出於尋常萬萬者也臣不勝願望之至
禘固王者大祭然此乃守成之君推隆創業之祖特制
此禮在創業時却未有此禮可行故我太祖止立親廟
追帝四世祖考所謂禮時為大也古之行禘禮者唐虞
不可聞矣前三代夏商周也皆嘗行此禮而商周之禮
[002-41a]
不可通於今後三代漢唐宋也漢未嘗行此禮惟唐宋
行之然不盡合於古以諸儒論議紛紛也
   右答禘禮之問
虞書肆類于上帝周禮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其言明而
有徵孝經乃謂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
配上帝是分昊天與上帝而二之朱子刋誤嘗辯其非
聖諭謂上帝即天之主宰可謂一言以蔽之矣天人一
理上帝神明正如人身渾合中間一㸃靈處豈可分而
[002-41b]
為二也
   右答祀天祀上帝之問
禮家謂冬至祭天於圜丘夏至祭地於方丘然考之周
禮不合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血祭祀社稷初
未嘗以皇地祗與昊天上帝並稱宋儒胡宏考定古禮
謂先王祭天於郊祭后土於社而已人與造化一體臣
每論學必推之造化論造化必反諸身騐之天地渾渾
一氣正如吾人之身只有一箇主宰獨運豈有兩箇主
[002-42a]
宰並持故知分祭天地之説非也乃若天地合祭比諸
夫婦同牢始於王莽其言不經後世因而未改耳不特
此也後世訓詁為學始於漢儒科舉取士始於隋煬帝
資格用人始於拓跋魏之崔亮君臣不相接始於秦二
世之聴趙髙皆非先王之舊也
   右答天地分祭合祭之問
臣自少有志古禮嘗與同志講求今幸躬逢聖明何忍
黙而不獻誠以天下事有緩急今四海困窮所在人相
[002-42b]
殘食此豈功成制禮治定作樂時邪若欲潤色太平為
事則是以禮樂為虚文矣我皇上豈務虚文者臣愚惓
惓惟願皇上恢廓大度收用天下豪傑共圖太平是乃
今日急務制度文物在所可緩況今學士大夫知禮者
甚少知樂者絶少徒使皇上勞心焦思誰與討論哉宜
勑下禮部博求能通禮樂者薦之來京使之考求先王
遺法以備他日任使仰惟皇上欽明仁孝固性之於天
但聖體清癯臣縷縷血誠竊以為今日第一義莫大於
[002-43a]
保䕶聖躬焉耳皇上思慮太多勵精太急故於不急之
章奏無益之文義亦或留神恐非養徳養身之道也易
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臣敢稽
首以獻
   御札
昨卿以為奏所以因盡忠愛云朕思慮太多勵精太急
 或於無益文義亦不免留神夫此等之為委的何益
 但朕不能自知所圖之宜卿當就是三者明白實指
[002-43b]
 庶朕有所知改勿憚疑可也
臣聞詩書稱堯舜禹湯之盛惟在乎好問好察舍己從
人聞善則拜改過不吝兹承聖諭仰見我皇上胸中廓
然無我渴於聞善勇於改過真堯舜禹湯之用心也臣
不勝欣躍慶幸之至謹條析以對
一臣疑我皇上思慮太多者竊窺聖容血頗不華於色
心脾二經受病為多蓋思慮最傷心脾也甚則飲食少
進舌不知味睡臥不寧血不歸經非保合太和之道也
[002-44a]
然思慮多亦有二病其一苦心太過終日汲汲强思其
所不當思此一病生於好勝人其一游心不定終日營
營雖思而自不知其所思此一病生於不立己書云思
曰睿睿作聖帝王心學全在於思今乃反為心害者蓋
天下之事有萬其多茫然致思不知從何處下手故孟
子論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而必曰先立乎其大者蓋
天下萬事其主宰全在心此是箇根本歸一處此心有
箇主宰則當思而思不當思而不思便有箇綱領可挈
[002-44b]
思此一事更勿以他事參之便有箇端緒可尋此乃乾
以易知之理千聖相傳心法也臣敢稽首以獻
一臣謂我皇上勵精太急者今天下萬事不理其大勢
如人之身四肢百骸筋脉皆緩弛而不舉此其致病必
有本因救病當有漸次若不詳察而一旦遽求速效就
一肢一節上整頓便欲如無病人非徒無益必且大傷
元氣故書稱明作有功必曰惇大成裕易稱用馮河必
曰包荒願我皇上恢宏聖度包羅天下於胸中講求得
[002-45a]
一箇規模次第将天下運量得轉親接羣臣日倡率之
使各修舉其職則可以恭己無為而待物之自為矣虞
書有云臨下以簡御衆以寛此帝王之徳與天同度者
也臣敢稽首為今日獻
一臣謂我皇上於無益文義亦或留神者人心本靈人
性元善只因有所蒙蔽聖賢為之指示出來字字句句
都是説我自家身上道理自聖學之不傳有等腐儒不
知切己體騐反沒溺於文義間或尋摘章句将聖賢言
[002-45b]
語解釋一畨是謂訓詁之學或掇拾話言将聖賢言語
綴輯一畨是謂辭章之學臣一言以蔽之曰此皆放其
心而不知求者也皇上日御經筵而講官所説多是纒
繞文義其於帝王經世之大用聖賢立教之宗㫖罕所
發明皇上時或親洒宸翰恐亦未免有意於文辭其於
帝王經天緯地之文殆未可同日語也臣嘗自歎又復
自慶曰聖王之不作二千餘年矣今我皇上天挺英哲
卓然古聖王之資惜乎羣臣未有以古聖王之學啟沃
[002-46a]
我皇上者臣蒙厚恩嘗竊私恨雖然自古未聞借才異
代以四海之廣豈無一二人潛心聖賢之實學可以啟
沃上心者乎但患求之之道不至耳伏乞聖明留意臣
不勝欣願之至
 
 
 
 
[002-46b]
 
 
 
 
 
 
 
 莊渠遺書巻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