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整菴存稿 > 整菴存稿 卷十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整菴存稿卷十     明 羅欽順 撰
  疏一十二首/缺三首
   獻納愚忠疏正徳六年秋時為/南京國子司業
臣學未聞道用不適時猥以棄材復䝉收録天地大徳
萬死莫酬亦既備官勉修厥職顧惟事君之義尤以獻
納為恭謹竭愚忠上陳四事小見僅同於坐井頑石謾
期於補天伏乞聖慈俯垂省覽采擇一二少益髙深庶
[010-1b]
㡬愚臣圖報之萬一也四事一曰修徳臣聞惟徳可以
動天惟天佑於一徳竊嘗仰窺天意其眷佑陛下甚隆
是以賊臣劉瑾之蓄謀雖深而太監張永之輸忠甚力
葢有隂相之者非偶然也陛下既以襃賞功臣延其後
嗣獨不思所以奉答天眷以祈永命乎奉答天眷無他
惟增修其徳而已夫孝奉九廟敬事兩宫親睦宗藩禮
接大臣仁愛萬民凡此皆脩徳之實也而其要則在勤
御講筵痛節遊宴茍凡天下之理莫不備於經書必其
[010-2a]
講之素明然後行之不繆故終始典學髙宗之徳所以
無愆好古敏求孔子之聖所以為大臣頃伏田里竊聞
陛下嵗御經筵不過一再近臣執經以勸講者累嵗而
未周然則此理之㣲疑有未與聖心為一者徳何由而
日新乎此勤御講筵所以為脩徳之要也臣聞文武適
張弛之宜先王無流連之樂祖宗故事遊宴有時今陛
下無日不遊往往繼之以夜雖心意良愜而形體甚勞
是以奉先殿之朝謁或妨兩宫之定省時曠宗藩之奏
[010-2b]
請或滯大臣之進見轉疎况乃玩好日新繕修日廣勢
不能無妄費左右日狎請乞日繁勢不能無妄予府庫
之財且盡溝壑之民愈多陛下將誰與守邦乎然則遊
宴不節臣恐於孝敬仁愛之徳皆有所虧此痛節遊宴
所以為脩徳之要也陛下審能勤御講筵痛節遊宴將
見盛徳髙於千古天眷申於萬年篤生元良永為民主
宗社靈長之慶其必在兹二曰勤政臣聞虞舜兢業以
圖㡬周文和民而忘食我祖宗躬勤聴㫁逺法舜文每
[010-3a]
日昧爽臨外朝府部等衙門以次奏事已而又臨内朝
司禮監等衙門亦以次奏事皆有定規臣嘗伏讀我髙
皇帝詔㫖有云朕居江東三十六年未嘗見日而臨百
官又嘗伏讀睿皇帝聖諭有云朕負荷天下之重五更
二㸃起齋潔具服拜天謁奉先殿行禮畢視朝循此定
規定時不敢有悞退朝至文華殿或政事有闗大臣者
則召而訪問商確臣惟此皆陛下家法所當率而行之
者也奈何近年以來視朝愈簡時或一出多至日中萬
[010-3b]
務糾紛未遑盡理流傳四逺虧損實多臣愚伏願陛下
嘗以昧爽視朝使大小之臣趨走之吏有職役者皆得
以盡亹亹之勤於昭昭之際而事無不康朝集之員蠻
夷之長當見辭者皆相與瞻穆穆之容於蒼蒼之表而
心無不肅遇有大疑未決大政未安即乞如睿皇舊規
特御文華殿宣召大臣従容商確憂勤惕厲之心果無
間則安富尊榮之福亦無疆矣此臣之所為陛下願也
三曰作士氣臣聞猛獸在山衞及藜藿中流砥柱遏彼
[010-4a]
狂瀾自古士氣之盛衰實繫朝廷之輕重不可誣也頃
者賊瑾盜權擅作威福毒痡四海不忍究言在朝臣工
孰無知覺曾弗能抗已愧於心况或首開趨附之端或
隂為羽翼之助彼致聲生勢長因造逆謀不測之憂幸
而獲免臣不知後人之視今日其猶以為國有人乎否
耶今士氣積衰理宜振作振作之要舉措為先葢凡為
賊瑾挾私懐忿而斥逐之者大抵多正直之士也近雖
節次誅鋤而其大者猶在當治化更新之日實世道轉
[010-4b]
移之機公論未融人情尚鬱將何以振作積衰之士氣
使之一旦有以隠然増重乎朝廷哉此愚臣之所以有
憂也伏願陛下參考羣言勿為私意之所牽制勿以一
眚棄大善勿以㣲勞貰大姦伸阨窮斥朋比退讒諂進
剛方意嚮既明士風立變庶㡬緩急之際有可倚仗之
人不然國之安危未可知也四曰審時宜臣聞禮莫大
於時易貴通其變我祖宗立國參酌古今其大經大法
之昭垂葢與天地相為終始至於剛柔之用損益之權
[010-5a]
理須隨時勢難執一臣嘗推尋故事竊見永樂年間之
所行已不盡如洪武而大者至建新都宣徳正統年間
之所行又不盡如永樂而大者至捐交趾是非固欲相
反皆其勢不得不然然則今日之所宜行有不容以常
例拘者救時之道也臣聞重華有弟源源而來行葦之
詩載歌具爾伏讀皇明祖訓定有親王朝覲之儀中輟
多年似為缺典朝廷親睦九族恩意固無不周但禮重
朝宗勢資夾輔雖然中輟亦可復行竊詳中輟之由殆
[010-5b]
以勞費之故然臣伏讀祖訓又有世子代朝之文斟酌
變通惟陛下之所處爾如以世子代朝勞費亦省由近
以及逺由親以及疎上以顯陛下親睦之仁下以表宗
室朝宗之義光昭祖訓隂折姦萌此今時宜之所當審
者也臣聞周室附庸不與王㑹虞廷考績止及庶官我
國家葢推廣而兼用之凡方面之長及府州縣正官若
首領官皆三年一朝凡方面長貳及府州縣長貳若首
領官皆三年一考其法視前代加宻矣然行之既久勢
[010-6a]
若稍窮變而通之宜在今日何也葢朝覲之年正官皆
往事歸權攝多不得人以致吏縁為姦變亂文籍盜伺
其便攻陷城池似臣隣縣萬安去年之變正坐此耳臣
恐天下之類此者尚多也其或朝覲甫還又當考績往
來道路動及朞年文册初無甚殊賢否不容頓異徒使
正官久曠而政出二三非所以為民也臣愚以為天下
之縣皆統於府若州州府正官應朝凡百當任其責所
屬知縣似可免行使各縣皆有正官則州府可無後患
[010-6b]
既省科斂之擾尤適繁簡之宜至於應朝官員已經部
院考察免其考滿似亦無妨常使在任日多庶㡬事無
廢壊此又時宜之所當審者也臣聞至誠成物猶待悠
久漢人為吏至長子孫我祖宗盛時在外巡撫大臣及
方面府州縣正佐官員莫不久於其任如周忱巡撫蘇
松等處凡十有八年陳本深知吉安府亦十有八年其
他但有遷改往往近八九年故人無茍且之心而事無
廢弛之患然而遷轉之際不盡循資惟其才賢而已如
[010-7a]
周忱自郎中即陞侍郎陳本深自主事即陞知府其他
科道部屬或就陞都御史布政按察使知府髙第或就
陞布政使葢超遷之法與久任之法相為流通超於前
則後之久任皆謂當然超於後則前之久任孰云淹滯
人心競勸職此之由頃年以來専用資格一資半級魚
貫以升自西徂東倐近而逺往來如織勞擾多端奮厲
有為者或開端而未竟其功因循自便者第謹守以坐
需其進欲求事理民安其可得乎臣愚以為時方多事
[010-7b]
所宜破常格拔真才省逓遷隆久任以為陛下分憂共
理惟陛下主張於上則大臣有以奉行於下矣此法果
行則凡自臬轉藩自右補左皆宜就近不必他推至若
分巡憲臣似亦無庸嵗易宜令各専一道之寄仍俱假
以兵備之權事權既専責任亦重儻令地方有事彼將
何所歸咎哉此亦時宜之所當審者也臣聞去盜之䇿
或動干戈用兵之道必嚴賞罰今自京城内外至山東
河南四川湖廣江西廣東等處盜賊羣興大者攻陷城
[010-8a]
池僭稱名號小者燔燒聚落殺虜人民朝廷節嘗慎擇
文武大臣俾其分投招捕或㸃集民壯或摘撥禁軍區
畫多方而成功未奏者臣竊推求其故無乃賞罰皆輕
之所致邪兵法有之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夏
書亦云威克厥愛允濟今大臣雖奉勅行事然將士有
不用命者未嘗輒誅一人或有勇力超羣敢於殺賊及
機謀深宻堪以為間者數金之賞又不足以易其一死
欲以重賞購士則府庫之財大抵刦刦無餘安危所闗
[010-8b]
變在呼吸始謀不盡後悔何追臣竊聞頃者抄劄賊瑾
家財金銀動踰百萬此皆萬民衣食之資而聚為賊瑾
囊篋之實民之為盜固其所也夫盜起由財之聚則財
散而盜可平散小儲以成大儲此臣之所為陛下願也
陛下幸聴臣言乞於前項用兵地方各分給入官銀錢
十數萬兩俾討賊者以為購賞之資仍乞假以便宜之
權俾其一切以軍法従事前有重賞後有重罰則將士
無不用命間諜無不盡心盜賊之平計日可待此又時
[010-9a]
宜之所當審者也夫天下至大可言之事葢不止此第
臣愚陋所見弗周自源徂流纔得其四中間節目亦未
盡詳陛下省覽之餘倘不斥為迂妄伏乞以前二事躬
行於上以後二事付大臣討論斟酌奏請施行誠致察
於邇言必廣來乎衆論盡聞天下之利害以謹百司之
廢興馴致太平實由於此臣不勝惓惓願望之至疏入/留中
   考察自陳乞休疏正徳十年時任/太常寺少卿
臣才不逮人學未聞道遭逢聖代忝竊賢科受恩兩朝
[010-9b]
躋位四品職甚清而每慚於寅直禄逾厚而無補於涓
埃矧年力之向衰兼肺腸之有疾誠合退蔵於空谷豈
容久混乎清朝考察方嚴自陳敢後如䝉乞勅吏部放
臣致仕回還原籍俾全拙守以謝素餐則自始至終莫
非天地生成之賜矣
   災異自陳乞休疏正徳十一年時任/南京吏部右侍郎
臣以駑劣待罪南銓側聞數月以來風霾屢作於京師
荒旱逺連於陜洛穆清之上方用焦勞小大之臣咸懐
[010-10a]
憂懼臣夙夜亦加循省惕然不敢以自寧者竊以災異
之來實由庶政庶政庬雜責在百官惟百官皆得其人
然後政理日修災異可弭有如臣者才猷短淺學識迂
疎當此多事之秋曽無一毫之益理當求退以讓賢能
伏乞皇上察臣愚衷特賜俞允俾才不才各當其分庶
有益於修政之實而臣亦獲免乎妨賢病國之不勝
區區至願
   乞歸省疏正徳十二年冬時任/南京吏部右侍郎
[010-10b]
臣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人正徳五年䝉恩起廢復
除南京國子監司業六年三月到任管事自後兩䝉簡
拔以至今職恪守官次於今七年臣有父用俊在堂先
䝉聖恩以臣弟欽忠出納命令㣲勞封通政使司左通
政今年八十有一嵗矣臣久違定省晨夕興思而臣父
老境彌侵亦復念臣不置伏覩國朝著令京官供職及
六年者其親在例許歸省近時臣僚節有援例上請者
每荷矜従臣雖愚庸而為人子一也伏乞至明垂照大
[010-11a]
造曲成容臣照例省親以少篤夫私恩依期還任以勉
盡乎公義臣舉家欣戴何有窮已不勝懇切祈望之至
   再陳情悃乞休疏正徳十四年秋/
臣先以三年考滿例應給由縁疾病交侵不能赴部具
奏陳乞休致奉聖㫖羅欽順學行老成著照舊用心辦
事不准所辭吏部知道欽此已而吏部為缺官事㑹官
推舉具題節該欽奉聖㫖羅欽順改吏部右侍郎欽此
臣近日連得咨報一一恭行捧讀訖因伏以思期月之
[010-11b]
間兩䝉恩命諭留甚寵擢用惟超顧臣何人而可當此
感激之至慚懼交深分當力疾赴京委身供職庶勉䇿
於駑鈍期少答於鴻恩欲求終遂便安固臣之所不敢
也惟是銓衡所寄參佐必須得人臣以多病之軀無能
之質南銓事簡猶覺弗勝幸滿三年因乞休致今來求
退獲進去簡即繁病既有妨才復難强坐縻廪禄何補
絲毫必將累聖上知人之明損清朝序位之美而臣之
罪悔其何以追贖哉是以心雖切於報恩慮不忘乎審
[010-12a]
已深惟疲苶弗稱髙明用敢再具封章申前所乞仰惟
天地之量日月之明伏望赦臣煩瀆之誅察臣衰朽之
跡容臣辭免今來所改官職准令致仕以養無能則朝
廷之舉措得宜而愚臣之進退皆寵光之所被也臣無
任祈恩俟命踧踖屏營之至
   謝賜先臣祭塟疏
臣先於嘉靖二年四月内丁父封南京吏部右侍郎用
俊憂竊思所以假寵几筵増光窀穸者具以情事上聞
[010-12b]
荷䝉聖慈俯垂憫念賜祭與塟有司承命奉行惟謹祭
禮既以時舉墳塋工亦完備榮光焜耀垂映無窮臣舉
家存殁無任感戴天恩之至臣於襄事之後即圖趨造
於朝百拜稱謝不期舊疾舉發下血不止展轉牀席自
春涉秋耗損過多氣力全乏至今動履艱澀欲進不能
若更稽遲愈増罪戾臣誠惶誠懼令親男國子監生羅
珝驅馳赴京代行祇謝之禮臣北望闕廷神爽飛越仰
祈天鑒俯燭下情
[010-13a]
   辭免禮部尚書疏嘉靖六年三月/
嘉靖六年三月十九日吏部差辦事官齎到公文一通
内開節奉聖㫖堪任禮部尚書的吏部上𦂳㑹推學行
老成公議協服的兩員來看欽此㑹官推舉得守制服
滿原改禮部尚書羅欽順禮部左侍郎劉龍俱堪任伏
乞簡用一員令其到任管事題奉聖㫖是羅欽順便差
人齎文去取著上𦂳前來到任管事欽此咨臣欽遵施
行臣孤露餘生日就枯槁不意聖明復厪收用訓辭下
[010-13b]
逮有赫其臨義重身輕敢忘圖報惟是審已量力則誠
有不敢當者切惟聖朝典禮在今日固已大備顧其間
隨時損益自不能無為禮官者茍非學有本原通知今
古折衷適當良未易言况乎儀文節目之繁乃至累千
百計自非强有力者行之鮮能以無失也臣誠至愚然
自知頗明不敢有隠平生所學僅通章句其於大道初
未有聞特此以居禮曹將何以為折衷之本加以賦禀
至薄多病早衰今年六十有三而精力覺已全乏視昏
[010-14a]
聴重心思短淺以此奉行三百三千之禮愆忘之患其
能免乎則臣之不堪前職昭然可見矣是以聞命以還
慚懼交集凜措躬之無地爰瀝懇以籲天語皆由衷無
敢矯飾伏望聖明垂照察臣悃愊俯賜矜従俾臣仍以
舊銜終老山林别選賢能以當其任則朝廷之舉措惟
允而愚臣之分義亦粗安矣臣不勝惓惓至願
   辭免吏部尚書疏嘉靖六年六月/
嘉靖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吏部差辦事官齎到公文一
[010-14b]
通内開為傳奉事吏部尚書缺員該本部㑹官推舉具
題奉聖㫖羅欽順改吏部尚書吏部還差官去催取著
上𦂳前來到任管事欽此咨臣欽遵施行寵命再新慚
惶滋甚縁臣初辭禮部之任實以才㣲力憊勢難勉强
今復䝉改臣前職責任逾重臣何敢當雖欲避譴於頻
煩義誠有所不容已也夫致治之要莫切於官人而凡
髙下之稱量幽明之鑒别其責皆歸於吏部尚書首任
其責者也必其明足以有照公足以有執量足以有容
[010-15a]
庶㡬可以仰賛聖謨式序在位顧此三者臣皆未之有
焉而近年以來左耳常鳴目力漸短尋常視聴殊欠精
明臣之多病早衰此其驗也夫行能既無可取而衰病
復有所妨雖末僚且當辭避况銓衡之重任乎使不審
而冒處焉其不至於獲戾者鮮矣在臣之愚何足過計
所深懼者將累皇上知人之明是敢傾竭愚忱冒干天
聴伏乞聖明垂照諒臣之非矯飾矜臣之果不能特勅
吏部收回成命俾臣以原官致仕别選賢哲以掌銓衡
[010-15b]
則庶績有其凝之休愚臣免曠官之罪獲茍全於晩節
誠仰賴於鴻鈞臣無任懇切祈望之至
   致仕謝恩疏
准吏部咨節該臣具奏辭免吏部尚書重任懇乞休致
等因奉聖㫖卿才行素著人望久歸近自陳休致已有
㫖勉留如何復有此奏既情詞懇切准致仕有司仍月
給食米四石嵗撥人夫四名應用吏部知道欽此欽遵
備咨到臣謹已望闕叩頭祇受恩命訖理合具本謝恩
[010-16a]
伏念臣一介書生粗通章句偶塵科第遂厠班行自翰
林編修六遷而至今職叨享禄位三十餘年荷䝉國家
長養登用之恩至深至厚曾無毫髮㣲稱所䝉近以衰
病支離不堪驅䇿力辭重任懇乞退休章奏再騰俞音
始降在臣私願亦既滿盈豈意聖慈垂念閒居日用之
須重以食米人夫之賚恩加望外寵倍常倫誠由帝徳
之如天不忍一物之失所遭逢有幸感激無涯竊揆餘
齡無階上答惟遇嵗時令節瞻天拜稽祝延聖夀於億
[010-16b]
萬斯年此則愚臣惓惓一飯不忘之義也然而尤有所
深願者伏惟願陛下静以制動安不忘危敬奉天時恪
遵祖訓允蹈書經之三要備舉中庸之九經髙盛治於
百王回享風於九有非獨愚臣幸甚斯實天下之幸宗
社無疆之福也臣無任感戴恩徳願效餘忠之至
 
 
 整菴存稿巻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