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震澤集 > 震澤集 卷二十九
[029-1a]
欽定四庫全書
 震澤集巻二十九     明 王鏊 撰
  誌銘
   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贈特進光禄大夫左柱國
    太師諡端毅王公墓誌銘
國家有宿德重望之臣曰王公諱恕字宗貫仕至太子
太保吏部尚書年七十八致仕今上即位遣行人即其
家存問而公卒於家年九十有四上為輟視朝一日諭
[029-1b]
祭者九仍命工部治葬事贈特進光禄大夫左柱國太
師諡端毅朝之公卿罔不嗟悼已又羡焉謂公禄位名
夀終始具全近古所未有也公可謂一代偉人矣王世
家陜西三原縣公生而魁偉髙岸音吐如鐘見者異之
正統戊辰登進士選入翰林為庶吉士授大理評事歴
左寺副出知揚州府擢江西右布政使轉河南左布政
使成化初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撫南陽荆襄流民丁
内艱㑹荆襄盗起特起復公征𠞰遂勅巡撫河南進左
[029-2a]
副都御史改南京刑部左侍郎巡視河防又改南京戸
部左侍郎所至有異政然猶未甚為人知也㑹雲南夷
獠為梗改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視其地時鎮守内
臣私市外夷誅求無厭人莫敢問公劾之其下郭英懼
而自盡沒其寶石於官并械送其下數人於京且勸上
不寶異物凡花木禽獸寶玩宜一切拒絶有駕帖下郎
中鍾蕃所公言舊例駕帖下諸司司禮監印刑科號皇
門諸司關防今皆無之何以為信設駕帖有賜死者其
[029-2b]
人將何如死之恐孤臣節不死恐違君命又言昔交阯
鎮守非人致一方䧟沒騰衝啓釁致麓賊叛逆今日之
事殆又甚焉在雲南九閱月疏二十上由是直聲動天
下進都察院右都御史又改南京都察院參贊守備機
務提督巡江進兵部尚書仍參贊同事者忌之改巡撫
南直𨽻公以近年貢獻太多所在騷擾因言古之明王
有投珠抵璧卻千里馬焚雉頭裘者非不知珍玩之可
愛也恐因而妨政害事所以投之抵之焚之卻之以固
[029-3a]
結人心為宗社計也乞崇恭儉為天下先凡織造官一
切取廻珍玩竒貨令四方無來獻中官王敬乗傳東南
搜索竒玩所至驚懼公言當此㐫嵗謂宜遣使賑濟而
乃横求玩好昔唐太宗遣使涼州諷李大亮獻名鷹明
皇令益州織半臂背子捍撥鏤牙大亮與蘇頲不奉詔
臣敢不效之又具言其失人心損國體傷和氣而召災
沴上乃詔戒敬久之敬等俱收捕下獄同惡王臣斬於
市中外稱快謂公有回天之力仍轉南京兵部尚書參
[029-3b]
贊機務刑部員外郎林俊以諌建永昌寺下獄經歴張
黻救之亦下獄公言二人志在盡忠而得罪恐人自此
以言為諱設有奸邪誤國誰復為朝廷言者俄有㫖令
致仕公怡然就道孝宗在東宫則聞公名即位召為吏
部尚書旋加太子太保公在吏部裁抑僥倖襃奬名節
甄拔淹滯中貴無敢以私干劉文穆在内閣每有所軒
輊公亦不屈守備蔣琮與南京科道相訐奏科道多得
貶黜琮自如公言宫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
[029-4a]
異同知州劉槩御史李興以忤文穆下獄公力辯之得
減死内㫖以通政司經歴髙禄為本司參議公言禄出
自科目自可逺到而越次超陞恐非所以愛之也唯以
天下之官待天下之士勿以親戚妨公議事乃止時有
建白多謂業已行矣公言天下事設未得其當雖十易
之不為害若謂已行無及則古之納諌如流者豈皆未
行乎公遇事輒言有不合即引疾求退上每温詔留之
執政有不恱謂其好名者太醫院判劉文泰因誣奏公
[029-4b]
公疏辨下文泰獄鞫問事遂白而公求去益力詔允之
命乗傳以歸有司給月米既歸日優游園林讀書著述
不輟言者每欲起公不果以正德三年四月二十日卒
明年月日葬某原公在揚州屢折疑獄嵗饑且疫發倉
廩給醫藥全活不可勝紀襄陽賊平首帥欲縱兵搜山
因公言而止東南大水士庶咸望公奏蠲嵗額公獨持
其議以軍國之計重也然所免各郡亦且數十萬而人
莫之知舊例應天鎮江太平寜國廣德官田減半徴而
[029-5a]
民田全免久之民田多歸豪家官田多歸下戸公乃為
之損益官田量減其耗民田稍増之公私便焉公曾祖
諱彦成祖唯真考仲智皆贈光禄大夫柱國太子太保
吏部尚書曾祖妣某氏祖妣張氏妣周氏累贈一品夫
人公先娶蓋氏繼張氏俱累贈一品夫人文氏封一品
夫人子男五承祜都督府經歴承禄義官承祥順天府
通判承禋義官承裕吏科給事中女二孫男十三紞綬
基埜節簡潛璿璟輅輶輦輿女九曾孫男四安邦安民
[029-5b]
安世安國女二公所著有石渠意見四巻拾遺二巻玩
易意見一巻詩文十巻歴代諫議録一百二十巻漕河
通志二十巻奏議若干巻銘曰
國有正氣曰唯忠義忠義斯存國勢乃尊侃侃王公奮
自三原歴事五朝正色危言其言維何别邪與正邪正
既分國是斯定逆鱗屢犯犯且弗傷唯公之誠唯先皇
之明帝曰老臣國之耆耉䘏典榮名有加於舊公如汲
黯逆亂寢謀公如裴度邪佞所仇公雖亡矣神豈云邈
[029-6a]
上騎箕尾下壯河嶽刻碑詔後唯昧之覺
   封太安人楊氏墓誌銘
太安人楊氏世為崑山農家故封翰林院修撰顧公諱
某之側室實生今翰林院侍講承直郎鼎臣𢎞治十八
年秋天子上兩宫徽號推恩近臣因進封太安人正德
四年十月二日以疾卒明年九月七日葬吳縣潭山之
新阡年七十有四初修撰春秋髙正室吳安人相之性
嚴少可太安人承事唯恭唯慎奉上撫下調䕶左右䕃
[029-6b]
庇内外罔有違言者或非意所干一切含忍引分推誠
終不見忿厲之色生鼎臣甚愛之意常逺之人不知其
為愛也及鼎臣舉進士賜第一甲第一人及第未幾遂
受封命逺近稱慶以為殊遇太安人獨愀然若不懌蓋
念吳之弗獲是典而已獨被其榮也子男一即鼎臣孫
男一履方孫女二說者謂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夫豈獨
以貴又以之賢焉蓋觀其子之立可以知其能教也若
太安人者有子如此可不謂賢乎銘曰
[029-7a]
邈矣丹山孰云其髙有雛生焉其文九苞彼其峛崺孰
之敢擬有如不信徴諸魯史
   伯兄警之墓誌銘
伯兄諱銘字警之贈光禄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
戸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諱伯英實曽祖初贈資善大
夫戸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繼贈光禄大夫柱國少傅
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諱逵實祖前知光化縣累
贈光禄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戸部尚書武英殿
[029-7b]
大學士諱朝用實考兄生而修長瓌碩沈黙端厚雖在
卒遽言貌紓徐無異平日少嘗隨仕光化相道後先人
謂先少傅之宜於光人非獨内徳茂也抑其子有助焉
年未艾歸卧湖山間滅跡城市鏊立朝三十年州縣不
知其有兄也及鏊在内閣人或曰弟當要路不可因是
媒進耶兄曰吾嘗勸吾弟唯公唯正茍以吾故撓其節
雖貴不願也近時貴家多以勢持州縣短長侵牟齊民
以廣其田園髙其第宅或勸可傚之兄曰吾嘗勸吾弟
[029-8a]
唯廉唯慎茍以吾故傷其潔雖富不願也其於聲色玩
好博奕游戲一無所留意王氏自宋家太湖之包山世
以忠厚相承而近世亦不能無少變也兄蓋有前人之
風焉而今不可見矣悲夫生正統癸亥九月二十三日
以正德五年五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八初娶鄭氏繼
孟氏子男四寵宰蚤卒延質延學皆工舉業孫四有周
有勻有方有親以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葬蔣塢先塋
之側銘曰
[029-8b]
兄其曷歸從先少傅暨先夫人尚安其故
   中憲大夫雲南按察副使致仕朱公墓誌銘
朱之先系出唐孝友先生仁軌宋有兵部郎中貫與丞
相杜祁公游所謂睢陽五老者也五傳至直祕閣子榮
稚年遭亂南奔始家吳之常熟直閣生實録院修撰大
有徙家吳城又三世為征東儒學提舉德潤有盛名於
元是為公之髙祖曾祖吉皇戸科給事中以直言被旌
遷湖廣按察司僉事召為中書舍人始徙崑山祖永安
[029-9a]
考夏皆隠居教授考以公貴贈監察御史公諱文字天
昭自幼超穎逈出軰流游郡庠部使者程校藝業輒為
首冠舉於鄉輒不利成化丁酉年三十有二始占南畿
鄉試甲辰登進士第公初治詩已乃改治春秋又改治
易治易未三年遂登第士流服其敏𢎞治庚戍授雲南
道監察御史出按兩廣戎籍凡理戎籍例以搜括隠慝
多寡為殿最莅其任者率以酷烈為名公在兩廣獨持
平不苛而稽審有法民一言出口洞燭顛末雖斷歸戎
[029-9b]
籍退無怨言巡按福建風裁整肅衆謂得御史體魏都
御史富林副使俊移疾家居咸奏起之時公私殫屈國
計無所出而鎮守死者貨財鉅萬輙既于羣小㑹福建
鎮守陳道死公乃籍其數以聞冀可佐公帑之乏詔不
從是後鎮守死御史不得復預權貴者始忌之屯田故
有額而隠占于奸氓嵗久漫不可考公至湖廣則許民
自首不究切之或得業已久則輸稅而不奪其業民見
公明信率詣官首實公為政雖若嚴峻而每出于平恕
[029-10a]
閩有吳甲治海船商乙以市外蕃咸坐死公曰甲造舟
而未嘗市蕃乙市蕃而舟非所製得減死其他寃獄尤
多所平反政聲流聞法當遷秩上官有不恱者署其考
為才力不及久之改雲南公曰尚可仕乎遂上疏乞致
仕時國法方峻人為公危之公不顧卒得㫖允居官幾
三十年公私無纎毫過差權門要路雖舊與連未嘗一
言自通人有德公者寓書當道薦進公知之即還其書
不逹曰吾豈可自售也尤善論古今成敗能以辯博濟
[029-10b]
其議往往屈人于廣坐之中予與交幾四十年偉其博
重其廉且守而獨疑其過於警拔不虞乃以不及沮于
時銓鑒者其獨謂何物論所以至今不厭者也公以正
徳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卒春秋六十有八七年二月二
十一日葬吳縣陽抱山之先塋恭人王氏祔恭人工部
右侍郎贈尚書永和之孫大理評事汝賢之女賢明貞
淑鄉邦稱之大理無子館公於家子男六長希周恭人
出賜第一甲第一人及第今為翰林侍讀以學行聞於
[029-11a]
時次希召希韓希富希吕希馮女四孫男二女三公所
著有宋石稿渉覽比事臆見雜録若干巻藏於家銘曰
不溷其明不刓其方持其頏頏不與時當屏居優游不
怨以尤嗟允君子胡不少留何以傳之刻在卑猶
   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林公墓誌銘
正德戊辰三月九日巡撫雲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林
公卒於家嵗辛未其子有孚始以進士言於朝曰唯國
家於大臣之終具有恤典載在令甲近逆瑾柄國實隳
[029-11b]
大典先臣之殁且三年尚在淺土今朝廷事復舊章臣
敢以聞有㫖命有司治塋域仍命官諭祭如故事於是
有孚乞歸以壬申十二月六日葬公於邑之紫帽山先
塋之右過吳乞銘於予予於公同年友也知公特深公
諱普長字元甫後以字行而更字秉仁成化甲午占福
建鄉薦明年賜同進士出身時尹恭簡為冢宰識而異
之曰雅粹端重宜居侍從之列奏授工科給事中先是
言官有以言得罪者中外以言為諱臺諫徒取充位公
[029-12a]
獨以獻替為志乃言今進士科限三甲恐不能盡天下
才宜如宋制増置五甲其四甲五甲皆授以學校之職
庶人才不遺而師儒之職可重疏上忤㫖時已詔公冊
封占城乃罷不遣而遣他使後他使有海禍或以罪戍
邊人謂公有神明之助焉久之有㫖召恭簡至内曰蕭
顯等六人皆外叙公名預焉以母憂獨免服闋改南京
禮科以憂去𢎞治中仍署本科未幾擢都給事中時儲
貳尚虚公言宜早建以定國本土魯蕃以獅子來獻公
[029-12b]
言宜卻之以明明主不貴逺物時議且復用汪直王越
公言二人投之尚未逺可復用耶餘若抑倖進慎選舉
恤災患節財用溥恩宥優畿民皆累累為上言之癸丑
擢山東布政司左㕘政時齊魯旱甚所司方於嵗額外
多歛以備賑濟公曰與其多取以濟民孰若寡取之為
濟廣且均也㑹營德府妃葬大治塋域公不可王令承
奉長史諭之又令諸藩臬諭之又面諭之終不可乃易
人董之擢雲南右布政使未浹月轉陜西左布政使時
[029-13a]
方饑饉重以師旅公轉餉維時師以克濟擢都察院右
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值寇作公嚴督將領平之有襲衣
白金之賜蜀嵗轉餉松潘路出蕃中蕃人劫掠邀利官
吏又縁以侵牟蜀人病之公設方畧禁貪緝横其弊幾
絶而議者顧不便焉甲子改命巡撫貴州旋又改雲南
以積勞賜誥進通議大夫推封三代且録子有恒為胄
學生公時已病痿在告疏三上始得㫖給驛以歸逾二
年卒春秋六十有四公長身美髯眉目朗秀襟度冲粹
[029-13b]
不見畛域而執守堅定不以利揺勢奪家居敦行孝友
置九牧祭田輯譜牒復孝義堂居官潔廉明慎所至人
懷之凡汲引人才人未嘗知寮友嘗被誣以身家保之
竟亦不使之知也林世家閩之莆田世稱九牧林氏公
為邵州藴之後奕世有聞祖諱宏泰贈通議大夫都察
院右副都御史祖妣李氏贈淑人考諱良弼封徴仕郎
工科給事中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妣黄氏
贈淑人公娶陳氏督府經歴圭之女贈淑人繼孔氏宣
[029-14a]
聖五十八代孫封淑人子男三有恒有章有孚女三孫
男五大魁大選大道大嚴大遂銘曰
端粹温温可望而親其仁不爽持義蹇蹇不隨以貶乃
全其方皇恩於赫賁于窀穸維後之慶
   光禄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書閔
    公墓誌銘
昔在孝宗朝其大司寇曰閔公諱珪字朝瑛其先有仕
宋為將仕郎自汴來家湖州之烏程晟舎里六世祖徳
[029-14b]
淵歸安教諭曽祖諱性祖諱緩考諱節皆以公貴累贈
光禄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刑部尚書曽祖妣袁氏祖妣
謝氏朱氏妣嚴氏皆贈一品夫人嚴夫人為國初工部
尚書諱震直之孫尚書醇徳懿行簡在髙皇公之生也
人以為有外祖之風焉天順甲申登進士選授山東道
監察御史屢劾大臣之不法者罷之成化六年擢江西
按察副使已而改廣東進按察使庾嶺介南雄南安間
二境争田不决公方㑹勘衆忽噭呼為變人勸公少辟
[029-15a]
公不動徐為處決令下兩境胥恱散去新㑹民嘯聚山
谷為亂公出諭以大義貰其逋負遂安堵如故二十一
年江西南贑盗起擢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
至則舉廉黜貪勸分薄賦且疏盗賊之作皆巨室是由
欲連坐之仍革豪右横取之弊京官由是多不恱㑹妖
人李孜省得倖因言公不勝任左遷廣西按察使𢎞治
初復公都御史巡撫畿甸經理儲備修濬城濠尋進刑
部侍郎四年以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番禺瀧水栁慶
[029-15b]
平樂猺獞相繼為亂督其下討平之其討古田也都督
馬俊及叅政馬鉉敗死時以致敗自俊公引咎自劾時
議又欲濟師公謂罪止首惡乃設重購緝之已而賊果
自縛以歸公又歸功於下安南使臣奏入貢道憑祥龍
州輙為所梗詔下公處分公曰是亦各有罪焉乃行安
南毋得挾私貨行憑祥無得阻貢物二夷争遂息公在
兩廣通行鹽之地而軍儲以濟立定順長官司而蠻人
不為變八年進南京刑部尚書尋改左都御史掌都察
[029-16a]
院事加太子少保十三年遷刑部尚書公前後在法司
屢治大獄皆㑹切情法加以仁恕樂工袁林以罪瘐死
獄中邏人以刑部郎中丁哲濫致之死也事連御史陳
玉下廷議時以事出中貴相顧莫敢發公獨擬如律及
吏徐珪以死辨哲寃幷下獄深治公又執如初竟俱從
末減遼東都指揮張天祥襲殺敵為功大理少卿吳一
貫當其罪死㑹天祥死於獄孝宗大怒親鞫於廷欲置
一貫重辟公與都御史戴珊進曰一貫推按不實罪當
[029-16b]
徒上怒不解公力諍曰法如是足也一貫罪止貶官宣
撫逮妖人李道明蔓延百餘人巡撫者欲張大以為功
公讞罪止道明餘悉縱免正徳初逆瑾用事公遂請老
詔允仍加少保乗驛以歸輿皂禄米有加焉猶以公徳
厚故也辛未十月十五日以疾卒以某年月日葬横山
之原夀八十有二夫人王氏累受封誥秩階一品先二
嵗卒子二誾聞女一孫男八宜勤宜勛宜勵宜勅宜助
宜勣宜効宜勤督府都事勛勵國子生女四曾孫男六
[029-17a]
女三公少讀書於廂房之東楹偶徙而西忽驟雨震霆
破其楹及出巡徑深山甫及岸而梁䧟殆若有神相之
者公少則以韓魏公自期其後敭歴中外焯著勲烈雍
容廊廟不見運動而天下隂受其賜信魏公之流亞歟
及功成身退夀考榮名孫曽滿前福履之盛又近世所
鮮儷也予與公同朝久知公行為詳其葬也聞以墓銘
來請銘曰
於皇九葉時明之隆間于兩社有若閔公閔公之庸奮
[029-17b]
自南服内外省臺出入南北帝曰俞哉汝作予士明于
五刑以弼予治唯帝好生唯公慎德滲漉薫蒸以長王
國上方耆之有孽其間辭榮來歸烏程之山人亦有言
刑官罔後昔也咎陶不與三后公持邦刑有嵗有年福
履優游名德具完雲曾繩繩考終大耄太史刻銘維後
之詔
   石田先生墓誌銘
有吳隠君子沈姓諱周啓南字而世稱之唯曰石田先
[029-18a]
生先生世家長洲之相城里曾大父良琛始闢田以大
其家大父孟淵考恒吉皆不仕而以文雅稱先生風骼
潔修眉目媚秀外標朗潤内藴精明書過目即能黙識
凡經傳子史百家山經地志醫方卜筮稗官傳竒下至
浮屠老子亦皆渉其要掇其英華發為詩雄深辨博開
闔變化神怪疊出讀者傾耳駭目其體裁初規白傅忽
變眉山或兼放翁而先生所得要自有不凡近者書法
涪翁遒勁竒倔間作繪事峯巒煙雲波濤花卉鳥獸蟲
[029-18b]
魚莫不各極其態或草草㸃綴而意已足成輙自題其
上時稱二絶一時名人皆折節内交自部使者郡縣大
夫皆見賓禮搢紳東西行過吳及後學好事者日造其
廬而請焉相城居長洲之東偏其别業名有竹居每黎
明門未闢舟已塞乎其港矣先生固喜客至則相與讌
笑咏歌出古圖書器物摸撫品題酬對終日不厭間以
事入城必擇地之僻隩者潛焉好事者已物色之比至
則屨滿乎其戸外矣先生髙致絶人而和易近物販夫
[029-19a]
牧豎持紙來索不見難色或為贗作求題以售亦樂然
應之數年來近自京師逺至閩浙川廣無不購求其蹟
以為珍玩風流文翰照映一時其亦盛矣先生自景泰
間已有重名汪郡守滸欲舉應賢良不果王端毅公巡
撫南畿尤重之延問得失而先生終不及時政曰吾野
人也於時事何知焉然每聞時政得失則憂喜形於顔
面人以是知先生非忘世者初先生事親色養無違母
張夫人以髙夀終先生已八十而孺慕毁瘠杖而後興
[029-19b]
弟病瘵終年與同卧起館嫠妹撫孤姪皆有恩義尤喜
奬掖後進有當其意者為延譽不已先生娶於陳生子
曰雲鴻官崑山縣隂陽訓術早卒庶子復孫履皆郡學
生先生以正德四年八月二日卒夀八十有三復與履
治喪以壬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葬相城西牒字圩之原
所著有石田稿石田文抄石田詠史補忘客坐新聞沈
氏交游録若干巻獨其詩已大行於時文徴明曰石田
之名世莫不知知之深者誰乎宜莫如吳文定公及公
[029-20a]
闡其潛而掩諸幽則唯公在予諾焉銘曰
或隆之位而慳其受或敓之秩而侈其有較是二者吾
其奚取嗟嗟石翁掇衆遺棄發為渾鍠震驚一世彼榮
而庸磨滅皆是相城之墟湖水沄沄於戲邈矣我懷其

   亡妹故葉元在室人墓誌銘
先少傅所生子女六人而先夫人出者四伯銘仲鏊叔
銓與歸南濠葉氏妹也王氏世家太湖之東洞庭先少
[029-20b]
傅嘗知襄之光化累贈光禄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
傅戸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先夫人始封孺人累贈一
品夫人鏊承乏内閣預聞政事葉之先以居積富元在
之祖諱嘉善考諱文實皆隠吳之市門而有行義實始
起其家葉之先亦家洞庭而元在之幼以頴敏聞故妹
歸於葉生子一人曰森孫男二女一予妹嘗侍先少傅
於光化及予歸自朝嵗時來寜愉愉如也人謂吾妹生
長紈綺不見其驕葉氏故富南濠尤以華麗相矜吾妹
[029-21a]
居之不見其侈而賑䘏單寒不見其嗇居家事父母敬
也推之事舅姑著肅雝之美處兄弟和也推之待姻族
成婣睦之行性又開敏解事治内御外罔不稱宜故一
時大家多中衰而森獨能持其家不替焉吾妹素無疾
意其夀也而一病遽不起實正德辛未五月十七日於
戲衰門多釁哀酷繼纒前年哭元在今吾妹又繼之且
年皆五十而止其可哀也夫其亦命也夫森以癸酉三
月二十八日奉其柩葬横山西倉塢祔元在兆銘曰
[029-21b]
温柔端嫕妹之良兮嬪于葉宗佐蒸嘗兮内外歸賢宜
夀康兮倐焉霣謝吁其傷兮
   鄉貢進士吳文之母萬氏墓誌銘
正德丙子春三月丁酉孝子文之奉其母萬氏之柩葬
洞庭西金山之陳嶺萬諱齡祖金考文皆不仕子一即
文之女二壻陸完卜金孫絳其生為景泰甲戌卒以正
德癸酉七月四日春秋六十比葬某志其墓詞曰
東洞庭之東有峯小而娟秀曰西金吳氏世家焉為山
[029-22a]
之鉅姓有諱侃者萬所歸也能戮力同心以勤家萬性
婉娩而曉逹世務力持門戸吉㐫慶弔賓祭豐儉必式
下至米鹽細碎雞豚蒔藝亦罔不宜性慈愛而恕為禮
或不酬曰無乃吾有未至者乎市物恒過予之曰無乃
有不得其直者乎嘗折劵以業貧買棺以瘞死人以是
歸其仁能通孝經大義又能推之以孝其姑葛葛每稱
之於人母周孀居五十餘年以夀終哭之過哀酒肉不
御子諫之不聽竟以毁卒人以是歸其孝於戲其必將
[029-22b]
有後乎文之才性絶人年二十擢應天解試髙等聲振
逺邇功名可俯拾忽以疾沮疾愈且北上又以服沮天
固遲之以充其受大其發乎㑹將赫焉名於天下有恩
自天賁於兹阡嗟山之人毋或壞旃
 
 
 
 震澤集巻二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