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震澤集 > 震澤集 卷二十一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震澤集卷二十一     明 王鏊 撰
  碑
    伍相廟碑
呉之先介在蠻夷不與中國通者十九世自巫臣來歸
而後知射御季札出聘而后得觀周樂及子胥來犇以
闔廬覇拔舒伐越滅徐入郢之舉楚國幾墟黄池之㑹
遂冠帶以主夏盟吳之進也非公則誰使之世皆咎夫
[021-1b]
差不能用公予獨歎闔廬知公而不能用也柏舉之戰
春秋許其與中國之憂而責隨必以周室為請其所仗
可知矣使禁兵輯民挈全楚歸之周則是役也秦必不
敢救楚可滅呉可彊于天下惜乎籍舘返夷春秋復夷
之此則闔廬羣臣之罪非公意也夫豈獨非公意将必
力諍而莫之聼也然呉自此遂通上國至于今禮樂財
賦甲天下非公則誰啓之是故自春秋言之則以夷干
夏自今日論之則以夏變夷其有功於呉大矣論者又
[021-2a]
謂公於楚仇不當報於呉諫不必死不知公葢間世之
豪英邁之氣自信不惑志在親則親重親重故可以死
可死不死以有待也志在君則君重君重故可以無死
而死死之以即安也此豈世之齪齪者所及知哉公之
廟食於呉也久成化庚子盤門廟災髙唐劉君士元以
御史按呉命新之予以公忠孝大節昭焯古今而功在
呉尤大也故碑于廟銘曰
烈烈英豪楚材呉用茹怨銜辛遵晦時動一舉入荆我
[021-2b]
仇斯復賊噽為奸呉亦旋覆越兵之來有材墓檟公雖
云亡有不亡者曷不觀之素車白馬出沒潮頭升降于
天廟食于呉彌千萬年
   伊王神道碑
太祖髙皇帝第二十四子厲王封於伊傳四世而至於
王王諱某字某初封郟城成化九年進今封王生好學
崇禮造次被服必於儒者事母妃日侍膳三居喪過哀
忌日哭泣不食終日嵗時祀先王致齋于外陳簠簋牲
[021-3a]
醴裳衣宗器必勅郡王鎮國非慶賀不䙝見事必啓而
後行作樓貯璽書與萬嵗牌朝夕祝延嵗時令節躬奉
至殿拜起如在上前送迎詔勅表箋雖大寒暑或小疾
必親躬望闕則北首過廟則趨值水旱日徒跣詣諸壇
祈禱遇災異或聞邊警憂形於色民間有髙年耆宿必
禮下之搢紳士夫東西行過是都者必虚心延見理國
事三十餘年未嘗疏乞恩澤宫室圮壞新之其費一不
煩有司妃沈氏長子封伊世子次濟源王女二長阜城
[021-3b]
郡主次崇陽郡主下嫁儀賔王良臣韓應璧王以正徳
三年月日薨以某月日𦵏某處銘曰
唯伊有國肇自髙皇載世延延以及於王唯王好修動
依古昔約已裕人宗藩之則漢有河間東平之賢最其
功徳孰與後先皇命琢詞昭兹萬年
   重修顔子廟碑
孔子之道與天地並唯顔氏曾氏得其傳其後則有子
思孟子而顔氏深且粹矣三子者得之皆有著述以垂
[021-4a]
世立教今大學中庸暨七篇之作與六經論語並傳萬
世所以續徃聖之絶開來學之迷厥功大矣顔氏在聖
門獨稱好學而終日黙黙如愚又不幸蚤死不及立言
以垂世其所得則信粹矣深矣而立教之功世靡得而
稱焉雖然孔子之言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謂聖人之道不在於言乎則幾於晦果在於言乎則幾
於淺以言為教又不若無言之教之深且粹也故曰發
聖人之藴教萬世無窮者顔子也又况不遷怒貳過博
[021-4b]
文約禮以至卓爾之地示萬世為學之則而四代禮樂
立萬世為治之大法則其功孰加焉曲阜故有廟其地
即所謂陋巷者嵗久圮壞過者興嗟𢎞治十五年五十
代孫博士公鋐奏乞修治詔可之正徳二年告成前為
復聖殿後為杞國公殿又為顔樂亭陋巷井亭門堂寢
廡罔不繕治公鋐復乞紀其事以示久逺上以命臣鏊
廼拜手稽首為之詞曰
周衰道墜聖唯孔作有睿唯顔乃見其卓陋巷簞瓢以
[021-5a]
樂其樂終日之愚萬世之覺於皇孝皇嚌嚅道真既崇
闕里陋巷亦新宫墻禮樂籩豆斯陳顔雖云夭其存者
長薦之清廟斯道之光
   無錫縣太伯廟碑
太伯文王皆以至徳稱於孔子皆可為而不為文王當
殷命既訖紂惡日稔人心歸周如水赴壑猶率之以事
紂是謂可為不為若夫太王逃熏鬻之難於岐焉作周
計其世猶當廪辛庚丁之際是時商道猶盛太王安得
[021-5b]
遽有翦商之志有之則何以異後世狡焉思啓封疆之
為豈太伯不從而王季則從之耶孟子曰天下歸殷久
矣久則難變也太伯雖聖商業未衰亦安能遽朝諸侯
有天下耶予意文王之生夙有聖徳太王知周家之業
於是焉興故欲傳國及之太伯知之遂與弟逃去其後
周之有天下在文武之世而王跡之基實在太王之時
所謂以天下讓者其以是哉初吳之先文身斷髪混於
龍虵太伯之來端委治之始去夷即華至於今人文財
[021-6a]
賦為天下甲葢所從來逺矣無錫之板村有丘隆焉相
傳曰太伯之墓也按漢劉昭云無錫縣東皇山有太伯
塚皇覽云太伯之𦵏在梅里之平墟則非山明矣今板
村正居呉縣之北去梅村不二里而近敗屋頽垣芻牧
不禁予嘗過而傷之𢎞治十三年南昌姜侯文魁來知
無錫予曰邑有聖人之墓而蕪焉令之恥也姜曰諾甫
下車則議復之且捐俸倡民於是富者輸財壯者効力
期年廟成殿寢門堂圭潔靚深石表對峩過者瞻悚姜
[021-6b]
侯請予文於碑以示後世銘曰
蠢兹句呉俗本文身始孰居之爰有至人至人謂誰有
周太伯讓國而來卒以有國於戲孰知世教日隤兄弟
争立父子相夷我思至人生也孔晩無得而稱其稱則
逺藐藐新廟姜侯所作億萬斯年過者必式
   鄠縣明道先生廟碑
聖賢道被天下萬世而尤深於過化之地鄠為縣介京
兆西南宋嘉祐間明道先生嘗辱主其簿其南山髙冠
[021-7a]
谷長嘯巖凌宵峰皆登覽題詠遺刻徃徃猶在庭有巨
槐相傳為先生手植其辨藏錢止佛怪興水利諸政赫
赫尚在鄠人耳目自今而言先生之道在萬世不獨行
於鄠自當時而言先生之道不行於天下猶幸行於鄠
鄠固先生過化之地哉自南宋以來從祀之典徧天下
而其流風遺惠在鄠尤深至於今五百餘年鄠之一草
樹一泉石猶能使人起敬詩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而
廟無專祀人奚以慰𢎞治二年沁水李君瀚以監察御
[021-7b]
史按陜行縣至鄠則命所司營之八年復涖顧瞻廟宇
庳隘觕樸弗稱初意時巴陵楊君一清以憲副董學政
於陜議以克合命知鄠縣事房嵩撤文昌祠以其址作
祠重門繚垣靚深髙廣來京請予紀其事葢自孟子歿
而先王之道熄先生兄弟起千四百年之後獨得不傳
之妙至於今雖遐荒絶徼咸知誦程氏之書而先生所
得則有不在於言語者矣世孰得而知之鏊又安能言
之獨二君協心表尚正學激揚頽俗使鄠之人穆然復
[021-8a]
睹卿雲霽月之輝被和風甘雨之澤其可謂知所重矣
銘曰
有嚴學宫祀事孔時新廟再登伊鄠之思思昔夫子涖
我鄠人辨奸折獄唯誠與仁孔孟既亡道墜孰起天續
斯文生兩夫子嗟嗟夫子道被遐方豈伊鄠人俾也可
㤀南山巖巖白雲在天於乎逺矣曷日來還
   武昌忠孝廟碑
武昌城東有廟曰忠孝祠呉司空孟孝感宋少保岳武
[021-8b]
穆二王者也孝感江夏人仕呉位至三公嘗以母嗜筍
泣竹而筍冬生雖庸夫稚子皆知其為孝也武穆仕髙
宗朝志恢復中原屢敗金人功垂成而死奸檜之手其
忠憤之氣至今炳燿兩間而鄂其駐節之地破曹成滅
楊么皆在湖湘間功尤烈矣固宜廟食於兹武昌故有
孝感廟庫陋湫隘海陵冒侯政來守是邦始謀徙今地
𢎞治戊午姚江王君恩西蜀牟君道俱以御史按武昌
間謁祠下謂孝感有廟宜也而忠如武穆功在鄂人乃
[021-9a]
獨遺之夫忠孝一道也宋乾道中詔建武穆廟於鄂鄂
固嘗有廟矣合而祀之於禮其可冒侯曰諾乃分龕置
主更其額曰忠孝露臺中拓帛亭分峙餘無加於舊焉
君子謂三君子之舉也儉而禮走使京師求紀其事於
石予謂二王之祀孟以孝岳以忠孟之事㣲矣遂能動
乎天岳之寃酷矣而不能回髙宗之惑岳蹈其變其功
烈孟修其隐其名完且其生也相去千餘年而人心崇
嚮如一日豈非忠孝大節帝衷民彛不以今古逺近
[021-9b]
常變隠顯而有二乎孟軻氏謂易地則皆然韓愈氏謂
曠世而相感者並饗廟祀於禮合矣其地於鄂為白鶴
山錫之者楚府相其成者徐長史仁王長史綖銘曰
枕江維鄂清廟莫莫廟有二王嵗時合食王生異世千
有百年歿而同祀忠孝則然孝能動天忠唯死國維忠
與孝異功同徳坎其擊鼓鶴山之下百爾有生誰其無
父誰其無父其有無君千秋右享昭我彛倫
   安平鎮治水功完之碑代人/作
[021-10a]
皇明建都燕薊嵗漕東南以給都下㑹通河實國家氣
脈而張秋又南北之喉咽景泰四年河决張秋故武功
伯徐有貞治之旋復故道𢎞治二年河勢北徙六年夏
遂决黄陵岡潰張秋堤奪汶水以入海張秋上下渺瀰
際天東昌臨清河流幾絶前後遣官治之績用弗成上
乃命右副都御史劉大夏徃蒞時訛言沸騰謂河不可
治治之祇勞且費或謂河不必治宜復前元海運或謂
陸輓雖勞無虞上復命太監李興平江伯陳鋭同徃蒞
[021-10b]
之時夏且半漕集張秋帆檣鱗次財貨山委决口奔猛
戒莫敢越或賈勇先發至則戰掉失度人船滅沒銳等
聚謀始於上流開月河長可三里軼决口屬之河於是
舳艫相銜順流畢發懽聲載道事聞璽書奨勵乃始議
築黄陵岡之缺初大梁之北為沁河東南流入徐西為
黄河東流入淮其後黄河忽溢入沁合流以北遂次黄
陵岡以及張秋銳等議不治上流則决口不可塞於是
浚河自孫家渡七十餘里由陳潁以入於淮又浚河自
[021-11a]
中牟扶溝陳潁二十餘里由宿遷以達於淮又浚賈魯
舊河四十餘里由曹以出於徐於時向冬水且落槽乃
於張秋兩㟁東西築臺立表貫索網聨巨艦穴而窒
之實以土牛至决口去窒艦沉壓以大埽合且復决隨
决隨築吏戒丁勵畚揷如雲連晝夜不息水乃由月
河以北决既塞繚以石堤隠然如虹輔以滉柱森然如
星又於上流作減水壩又濬南旺湖諸泉源又堤河三百
餘里漕道復通役始於六年之夏其冬告成用軍民凡
[021-11b]
四萬餘人鐵為斤一萬九千有竒竹木二萬七千薪為
束六十三萬芻二百二十萬佽其役者通政使張縉山
東按察副使廖中都指揮丁全同知劉福通判王文臣
興臣銳臣大夏以其事聞上遣使慰勞令作廟鎮其上
賜額曰顯惠神祠鎮曰安平鎮命臣某紀其事臣某拜
手稽首而獻詩曰
翼翼皇都殿此上游灌輸東南艨艟來浮黄河奔溢勢
如萬馬遂嚙黄岡溢於鉅野帝咨於朝疇予治者咨汝
[021-12a]
大夏汝銳汝興協謨合力績乃用登三臣受命單車來
屬廼相廼廵廼釃廼鑿既堤黄岡張秋廼築維天與時
維人効力神謀鬼趡音醮出/揚雄賦隤林菑石昔事之始訛言
震驚不震不奪由天子明維明天子維慎厥使殷其如
山功成有偉塗人歌矣居人和矣舟之方之維其多矣
屼屼安平新廟孔䖍四方攸同于萬斯年
   通州馬神祠碑
國家大祀郊祭外則社稷國之大事在戎戎政之大在
[021-12b]
馬馬之生養蕃息在人而有人力所不及者則馬神祠
祀固宜居社稷之次天文房為天駟辰為馬詩云既伯
既禱周禮春祭馬祖夏先牧秋馬社冬馬歩皇明建都
燕冀馬之所生而通州為地髙寒平逺泉甘草豐世傳
太宗靖難與敵戰於此若有神相焉者因詔作馬神祠
於其地且令天下州縣皆立焉祠在今州治之北地曰
壩上鄉曰安鄉旁為御馬苑凡二十所春秋二仲則太
僕少卿徃涖祀事其辭曰皇帝命某官某致祭徃必陛
[021-13a]
辭竣必廷復其嚴如是歴嵗滋久藩級䠞夷沮洳薈翳
人畜不禁行禮至結茅以䕃巳乃撤去風露旁侵星月
仰見心䖍跡䙝相顧增歎𢎞治八年始以改作事聞詔
可乃屬役於順天財因嵗登力因農隙湧殿穹堂長廊
邃廡齋廬庖湢完舊增新繚垣重門過者祗肅役始九
年三月成以十年之某月中歴三太僕卿剏之者安成
彭君禮繼之者錢唐錢君鉞成之者隴西宋君禮而寺
丞楊珪實敦其事御馬監太監黎春等實佽其費古者
[021-13b]
王畿千里出車萬乗國初賦地於民而牧之國與民咸
利焉今其地固在也而法非其舊取之於民則為擾牧
之於民則又擾國與民俱病焉固有志者之所隐也三
君既協力以崇神祀則馬政之廢者其将次第而修復
乎銘曰
兟兟國馬于甸之野渙焉如雲萃焉如雨有廟嚴嚴在
潞之陽始誰作之自我文皇敢有不䖍天駟煌煌瞻彼
河漢造父王良有崇其圮二三君子神斯降祥人維致
[021-14a]
喜昔在衞文亦有魯僖心維塞淵思亦無期二三君子
實肖實似刻碑示後尚紹無隊
   蘇州府重修城隍廟碑
呉故有城隍祠在子城之西南陬莫詳其所始唐天寳
中採訪使趙居貞改作廟宇梁貞明五年刺史錢傅璙
加宏飾焉至趙宋時有勅封忠安王嘉泰三年加號順
應嘉定九年又加號威顯寳祐三年又加號英濟國朝
則惟稱蘇州府城隍之神洪武三年以舊祠庳陋乃徙
[021-14b]
雍熈寺故基在今呉城之乾位葢百三十年於兹矣𢎞
治十三年住持戈原廣言於郡守曹侯鳯謂廟祀載在
令甲凡守土官始涖事及朔望必躬謁祠下其嚴如是
而嵗久就壊棟腐桷摧牆頽磩圮肖像䵝昩不稱瞻仰
曹侯曰唯神與予分理呉郡予理其明神理其幽呉下
頻年風雨調順稻麥豐登㓂攘帖息疫癘不作兹神之
賜予其敢㤀乃下令境中願新神廟者聼又命義官某
等董其役於是貧富争施厥財恐後掄材程役完舊勅
[021-15a]
新明年春正月始事至九月僝工殿宇峻整廊序逶邃
門牆顯赫過者悚恱㑹曹侯遷去東廣林侯世逺繼之
求予紀其事城隍之祀不見禮經葢起隋唐之際呉越
之間今京畿至郡縣遐方絶徼罔不嚴事且山川林谷
丘陵表畷防庸古皆有祭况夫作鎮一方司啓閉捍㓂
偷婦子安畜牧遂非所謂有功則祀之者耶固可以義
起也况時有所尚敬有所偏今自朝廷及於閭閻祈靈
丐祥罔有晝夜水旱蝗蝻則禱之疫癘夭札則禱之凡
[021-15b]
有求則禱之有疑則禱之而神又能昭答隂祐儼乎如
臨其上至其家可謂靈也巳予故文之碑以彰神之
威靈詞曰
於赫明靈作鎮南服上帝嘉之寄是威福浩浩三呉
罰賞在予孰越厥志嚚頑効尤雲車風馬四覽幽遐雪
劒星矛誅斬妖魔妖魔卒斬良愿屏植祓戾煽祥雨暘
斯若老稚熈熈閭門夜開維神之賜其可誣哉清廟有
嚴曹侯所飭林侯紹之邦典維秩疈牲椒糈嵗事孔修
[021-16a]
福我邦人億千萬秋
   陳氏祠堂碑
𢎞治已酉姑蘇陳氏治第於郡城之臥龍街始作祠於
正寢之左越三月祠成於是太學生恱率其宗人得是
月丁夘祗薦祀事大小和㑹逺近來觀巳迺具書走
京師求其友翰林王鏊紀其事以示來裔俾知所以作
者唯陳氏於呉中為巨姓然自故福建僉事公始益顯
公永樂中以進士為河南參議與分廵官交章言事編
[021-16b]
置均州太和山且十年宣徳中起為御史復上疏勸講
大學衍義或指其語渉譏訕闔門繫詔獄五年出復發
遼府不法事又下獄出又劾法司亂成法其忠義之心
剛大之氣踣而復奮幾死而不悔天下想望其風采其
後府學生王養浩等數十人相率言於部使者郡學故
有先賢祠祀唐賢陸中允而下國朝若周文襄公故提
學御史孫公陳公及公或深仁粹徳延被呉人或孤忠
勁節警動海内而廟祀未及後人曷勸於是有司奉公
[021-17a]
入鄉賢祠今上即位有詔修名臣墳墓公墓在呉山桃
花塢葬故有闕所司祗奉詔㫖相與治碑碣華表石羊
虎如制且禁人無得樵牧而復其為後者一人使専
䕶守於是其孫恱退而歎曰唯先公忠義聞天下墓有
封祀有祠而家顧無專祀嵗時饋獻仍陋就簡不肖不
孝罰其可辭迺作祠如禮室為四龕西以祀髙祖府君
次曾祖府君次即公次考教授府君祠之飭悉如五品之
制且設巨龕於寢以奉公像曰是将親盡不遷為陳氏
[021-17b]
始祖云詞曰
國有正氣眎時屈伸在屈而振展也維人公在河南以
言得罪十載太和若終把耒帝思良臣起為御史公拜
上言言固臣事臣有一編請置之陛朝夕勸講四海其
乂或從間之詔獄是縈闔門縲絏百死而生詔恩朝赦
暮巳抗章擿藩府隐帝聞為驚初驚後繹維帝之明古
有汲黯拾遺為志亦有魏徴勸行仁義較其所處孰難
孰易堂堂陳公今復有之廟祀嚴嚴邦人之思邦人之
[021-18a]
思况其孫子作廟于家爰及其自同堂異置籩豆載登
春秋饋獻百世其承
   榮禄大夫南京兵部尚書薛公神道碑
薛故家廬之無為州國初大司空相從髙皇帝起淮甸
入臺城攻安慶下江西復廬州戰番陽克淛江拔姑蘇
下中原累著功勩機務必預嘗遣督軍餉帝曰卿功巳
應世爵兹行為朕蕭何可也還進大司空頗以怨言聞
下獄死子靖安瓊州安置永樂甲午十月生公於瓊公
[021-18b]
諱逺字繼逺少頴脱竒秀宣徳壬戌登進士第授戸部
雲南司主事景泰中以薦遷郎中嘗以部檄核實南直
𨽻逋稅得其羡餘若干萬歸之公又同御史倪敬按大
同邊儲搜抉遯隐邊人賴焉天順改元以公使交南
還進本部右侍郎尋丁母夫人憂時河决河南詔起
復公以工部侍郎徃塞之至則集丁壮三萬分工授任
決口遂塞又自揚州鑿河四十里以泄積潦蠲災賑饑
伐材為屋以居流民比還民遮道留之成化初兵討兩廣叛
[021-19a]
獠公以戸部侍郎徃調兵食諭其衆能破賊者即有其
輜重人人奮勇師至大藤峽躬冒矢石賊平陞左侍郎
二品俸三年進尚書總督京儲六年夏江南運不至命
公徃視至則滌泉源濬河流漕以克濟十三年乞致仕
許之十五年詔起公南京兵部尚書參贊軍務是年冬
以疾辭不允明年正月詔許致仕𢎞治五年三月進榮
禄大夫八年某月日卒年八十有三公於禮樂兵刑天
官律厯無不渉獵尤熟國朝典故在户部最久文移奏
[021-19b]
劄悉出公手改定户部事例芟繁正訛均節委積内外
逺近多寡輕重莫不法式會校出納吏胥拱手時中外
競陳利害始一人以為可行而行又一人以為可罷而
罷公一切弗聼同僚有惡囑託者輙怒色以待公曰事
可行而行不可而止何怒為論馭吏則曰嚴刑以懲不
若先事而發善革弊不如無弊可革也居官四十年家
無長物食無兼味室無媵妾曰少吾事親恒不足今安
忍有餘子中書舍人丕将奉柩歸葬無為之某原求予
[021-20a]
言刻隧首於乎公以孤童起海外奮身進士致位八
座名顯天下其可謂一時名臣矣公嘗謂人户部多積
弊使吾久於任一釐正之國可富邊可實民可安也惜
未及行而其志則可知矣銘曰
朅朅司空興運首遭文經武畧為時蕭曹山河之誓宜
及而閼宿祉儲祥及公乃發遂登計相進大司馬出入
勲名孰與齊者既老而休濡須之丘焯徳昭終掲於道

[021-20b]
   嘉議大夫南京兵部右侍郎黎公神道碑
黎故山西望族趙宋時有為西川制議使者諱某制議
生樂平尹辰值宋亂不得歸因家縣之薛塘遂為樂平
人樂平生元餘姚同知漢卿餘姚生元哲世稱愚浦先
生愚浦生偉偉生士雅是為公之考二世皆以公貴累
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公少以進士授監察
御史數疏天下利病有人所難言者出按真定黜贓吏
二十餘輩革宿弊蠧民者數十事有戚里豪占民田更
[021-21a]
數御史莫敢辯公奏一歸之民及按四川湔洗寃獄十
八人得減死有劇盗出沒汝寧重慶間勢頗張督官擒
之有白金文綺寳鏹之賜㑹當道有不快者出知鎮江
至則以教化為首務月朔召見耆老語以敦禮善俗暇
則蒞學為諸生講說義理民以事至郡者教以孝弟詞
意肫切聞者感動鎮江當南北衝民困於驛遞供億貪
吏又侵漁之公始命視糧收直貯之府以時出納日書
而嵗考之其弊遂絶初民户養馬嵗課駒駒復課駒轉
[021-21b]
展無巳民破産而馬滋耗公乃差戸為上中下上牧牝
中牧駒下則悉蠲之牝一駒三為小羣羣有首牝十駒
三十為大羣羣有長或有物故各以類朋償之馬政舉
而民力省至今以為法中貴人汪直威振天下所至有
司望塵趨拜公聞其将至也則去行屬縣汪銜之及牟
都御史被逮因并逮公詔獄時呉指揮綬在鎮撫曰吾
聞黎太守好官一無所問已而改知襄陽又改知寧國
寧國素聞公鎮江之政奸吏豪家望風迎戢初廵撫都
[021-22a]
御史王公克復每患寧國多訟及是入境無一訟者大
異之亟草奏薦公擢雲南左參政未幾進廣東右布政
使轉左遂召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三省流
民動以萬計號易亂難安公鎮之以静罷文武之不職
才不當任者易置之總其要而責其成坐以無事徴拜
南京兵部右侍郎三月以疾不良于行詔許致仕乗驛
以歸𢎞治某年月日卒於家春秋六十有七公天性亷
靖不求赫赫聲事至必盡其心力所至有惠政而在鎮
[021-22b]
江獨久其澤最深後朝覲徃來民相率羅拜至不能行
以某年月日𦵏某處其子某至京謀刻其先徳碑於墓
而以屬予詞曰
黎望山西奕世無霣江右來家自樂平尹渉元國朝無
甚顯者委祉歸成生少司馬維少司馬發跡言官其儀
禔禔其節桓桓或從尼之出守京口于襄于宣克振克
守作藩于滇洎廣東西政聲流傳如京口時持憲于鄖
彼紛莫定何以殿之曰唯以静召佐兵政戾此留都上
[021-23a]
方用公疾遽云徂用雖不究勲則多矣琢詞隧首以示
無止
 
 
 
 
 
 
[021-23b]
 
 
 
 
 
 
 
 震澤集卷二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