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懷麓堂集 > 懷麓堂集 卷六十七
[067-1a]
欽定四庫全書
 懷麓堂集巻六十七
            明 李東陽 撰
 文後稿七
  記
   新修平陽府城記
平陽城國朝洪武三年都督馮公某所建也厯百有餘
年日益圯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魏公紳詢於布按二
[067-1b]
司曰是不可不修也於是檄知府杜君忠領厥事通判
王鐸身董治之㑹物為費計直受餼丈累尺積刻日而
卒肇工於庚申之春迄辛酉之冬而成凢為城四面周
袤二十里面各一門門各為樓一四隅樓亦各一而差
小門又各為二廂共五十有六楹為鋪舎九十有六門
之馬道八十有九丈城之上有垣為丈五百九十有六
惟東一面則衛指揮張璿錢清所修而鐸之功實居其
三皆因舊為新増卑為崇拓隘為閎土石山積畚鍤雲
[067-2a]
布及其成而觀之嶄然而髙截乎其方堅厚嚴縝卓為
巨麗回視曩昔若未始有者而吏忘其勤民不知勞君
子謂是役者役之善者也按漢郡國志河東平陽實堯
之都晉地道記云堯城在焉説文括地志又稱陶丘濮
州皆有堯城去古既逺未知孰是而平陽之説為近然
戰守版築之事二典所不書而茅茨土階見諸傳記則
雖宫闕有所不暇於城何有博物志以城為禹所作平
成之後武衛之奮理或有之堯之地或以都邑故名之
[067-2b]
曰城亦未可知也世殊勢異不得已於外攘設險守國
之義至周大備散見於易詩春秋禮記之間者不絶以
為不如是不足以為國也論者乃謂在徳不在險故城
郭不修猶以為非國之災然則恃此以為治者亦末矣
今天下藩府類多城郭而西北尤備平陽披山帶河背
負關陜戎衛所在餽運所集城之制尤所不可闕為有
司者遭際承平狃於無事坐視廢墜不加之意而顧以
勞民為解或不能説以使民而以無益之事勞之其視
[067-3a]
此豈不逺哉於此見廵撫之善令藩憲之美政良有司
之各舉其職也且平陽之民舊稱勤儉服勞温恭克讓
有堯之遺風推是以徃富而教之則凡利用厚生之功
親上死長之效將無不至不止乎守内攘外之具已惟
天下之事難成而易壊事事而舉時時而繼然後可以
言治是役之難亦豈非後來者之責哉通判君以書來
請紀嵗月因具述其事如此
   重修尼山宣聖廟記
[067-3b]
尼山在今兖州之鄒縣去曲阜闕里宣聖廟六十餘里
峙為五峯其中峯則宣聖所取以為字與名者也五代
周顯徳間魯守趙某始建聖廟宋慶厯間文宣公宗愿
修而復廢元至順間衍聖公思晦請復之後至元間乃
建廟置書院季世兵燬無復存者國朝永樂戊戌衍聖
公彦縉以私財修之嵗久皆壞𢎞治已未今衍聖公𢎞
泰復議修之巡撫右副都御史何公鑑曰此有司之事
吾徒之責也乃以屬知府龔君𢎞㑹財庀工規畫綜治
[067-4a]
既精既宻廓大成殿為間五為寢殿亦如之増啟聖王
後殿修泗水侯沂國公及毓聖侯諸殿又増書院為後
堂及左右廡其為間各若干以及庖庫亭井之類皆偹
凢為殿與院各為門垣以相限别而為大門一以通出
入總名之曰尼山宣聖廟者從其重也竊惟天地之氣
絪緼變化為人為物天主生地主成時運嵗月屬乎天
山川土壤麗乎地時與地各異而所以為人物者不同
人得氣之靈聖人又得其最靈者故於時與地皆不可
[067-4b]
以常得由堯舜至於湯由湯至於文王皆五百有餘嵗
而後一見又自文王至於宣聖亦然夫以二帝三王間
世迭出道之廢也旋相為興及周以後天將憫聖治之
不復見也宣聖之生於此固宜吾宣聖者雖不得位然
修道立教以貽萬世乃古帝王之所不及是固元氣藴
結之深且久亦獨非鍾萃孕育之厚有以致之然乎魯
以周公所封遺風善教為諸國望其山之大者為岱宗
尼山者岱之攴而秀者也宣聖之出於此亦宜然則顔
[067-5a]
氏之禱載諸史傳徵諸名字葢亦有之而非待此而生
也宣聖之道徧天下及後世故凢衣被光澤者皆祀而
報之上自朝廷下至州縣著為恒典而闕里林廟則以
嗣衍聖公主其事尼山之廟以二月為生辰九月為忌
日一嵗再祭而山之神亦附祭焉夫魂氣之飛揚固非體
魄歸復之比然因生遡原報本反始之舉有之而不敢
廢兹廟之制誠不可以或弛也為孔氏後者覩聖人之
音容而不可得則求之廟庭廟庭而不得則求之林墓
[067-5b]
林墓而不得則又於兹山兹廟求之仰止景行念爾聿
修之意可以油然而生矣聖澤所庇不愈逺而無窮哉
况天下之學者仕者或游或寓之此而求焉其為益不
亦大且博哉若謂聖人之道無所不有聖人之神亦無
所不在有不專乎此者則論其理之凢而非所以論祭
之義也東陽之女實歸於今公之從子聞韶故公以廟
事屬為記以告後之莅兹土者
   修建易州學記
[067-6a]
易州學之敝久矣𢎞治戊午新安戴侯敏來知州事始
修建焉葢自下車以來觀於學之西南隅有道觀屹然
而峙勢若相掩乃起而歎曰吾不能而彼能之何心哉
㑹風雨大作廟之椽瓦益壞不可支監察御史陳君玉
提學畿郡以興教作人為己任檄諸有司嚴飭學舎侯
意益决又值嵗旱重煩民力取官之贏財而不足於是
州之老長偕大夫士之家居者爭輦巨木助之肇工於
庚申春三月聚粟於學召窶民數百輩食而傭之趨者
[067-6b]
踵接既而邊報沓至軍需甚亟侯應答之暇不忘兹役
迨秋九月而成其為制則遷舊廟於學堂之左為楹數
倍髙廣稱之東西廡為間三十六㦸門之為間三外為
泮池旁翼以庖庫南為櫺星門若堂若齋及講室饌舎
射圃諸制皆因舊為新宏敞壯麗恒制所不及約其費
若不貲而綜理規畫各中其㑹故不勞而事集其速且
大如此也嗟乎孔子稱性近而習逺自非上智未有不
成於習者其所謂習又有時與地之異必久而後成焉
[067-7a]
易州在古為慷慨悲歌之地厯漢及唐不過弓矢甲胄
之區石晉以後羣雄遞興輾轉竊據而淪在邊徼旋亦
失之我國朝地在甸服王化所先被漸涵浸漬百有餘
年世仁之澤不止乎勝殘去殺而已故章縫衿佩之士
誦詩書而服禮義者彬彬其盛習之善於此固可徵也
顧法久則玩學久則荒提撕警厲以成其習者必資乎
教而所謂教必以明倫復性為本而誘掖導示之方禁
治防遏之制皆不可闕然非有地以施之則亦無所用
[067-7b]
其力者兹役也獨非良有司施教變習之地哉士之生
得其時又得其地又得良有司者起而治之其不力去
汙染勉加修治求成其習復其性以為天下用則誰之
責也世之為教者毎患於學之不成為學者則諉於教
之未至予於兹役葢嘉有司之賢而不能不厚望於士
也某某上京師介州人請予記於是乎書
   楚觀樓記
武昌譙樓在楚王府後布政司前數十武黄鵠山之上
[067-8a]
宋元以來故址尚在負隂面陽得地之勝國朝洪武初
既建以藩議弗協未久而廢厯百餘年莫有復者𢎞治
己未布政使徐公源朱公瓚謂鐘鼔無節則無以警衆
出令乃請於今王國復其舊規制甚偉及徐公擢去今
布政韓公鎬踵而成之撫按諸君實主其議知府某君
某以下董其役㑹工命徒不亟不徐越三年辛酉某月
而畢鼖皷既設厥聲孔揚晨昏蚤暮之候出入作息之
節若令於一人㑹於一庭凭闌而眺南則武昌諸山左
[067-8b]
右環列藩府雄峙㕓闠分布北則大江西來沃野長袤
殿庭宫宇隱約於遙空逺漢間韓公乃名其樓曰楚觀
落成而燕客有在坐者舉而問曰樓之作凢為皷設
也軍法以金鼔為耳旌旗為目彼鐘與皷者皆耳之事
也而以觀名無乃弗類乎公曰古之樓以譙名者取嶕
嶢之義以其髙也後乃寘鐘皷以為警備然其為制則
非特尚耳而目之義存焉葢耳目之所在必虚空洞徹
四逹不蔽而後能發使凢卑湫隘之區阨塞掩蔽之處
[067-9a]
則雖鼕鏜鞳日相尋而不絶其有聞焉者寡矣唐虞
所謂明目逹聰二者葢不可以偏廢故自漢京置皷於
樓以偹警盗齊之李崇宋之張希顔皆以善政載在國
史唐之李磎韋慶復為樓著記詞場文苑亦侈言之逮
今後世自京師以逹於天下未有能廢焉者也且皷之
為器本樂之類也顧名同而用異用之樓者非直以節
出入閑内外所以號令政事皆於此乎助斯樓也固政
之不可闕者乎今夫連山大江曠野空谷禽魚草樹風
[067-9b]
雲月霧百凢之形狀不出几席而得之目睫固荆楚之
大觀也聲之發於此者必能超塵壒而出烟霄凢有耳
者皆得之以為提撕振厲之地葢一舉而二義關焉若
任耳而棄目非吾輩之所為計也客乃頷之而去退而
詢諸湖之人皆稱韓公為政勤外精内博觀而廣聽葢
欲振一方之治以紓九重南顧之憂因指斯樓而謂曰
此其一事也客上京師謂予亦湖人則以告予予舊與
韓公同朝方喜其為父兄宗族之福因憶曩時經過而
[067-10a]
未有見者壯公所為記所由始寓而歸之俾近者刻之
堅珉寘之樓以告後來若布政按察諸公皆能贊相先
後以成嘉績而撫按之風裁并於是徵焉若府縣羣屬
有事於斯役者彚而書之碑後
   景州廟學重修記
監察御史陳君玉督學北畿檄諸郡縣以興教育才為
事乃至廟學廨舎㒺不注意比為予道馬景州馭之賢
而及其廟學之勝既而景州訓導率其諸生以公務上
[067-10b]
京師出所為圖請紀其事於石葢景為河間要地舊有
學學有廟嵗久敝陋存不過十二𢎞治丙辰馬君始知
是州圖新其故顧公帑匱竭無能為計養民畜財三年
而有成效曰可矣乃㑹材僦工拓地絫址構大成殿八楹
左右廡各二十有一楹前為㦸門門之東為神厨神庫
為宰牲之所其楹各四西為致齋之所其楹八又前為
櫺星之門門東西為綽楔四又前為屏墻數丈以障行
者總之屋以間計者七十有四焉廟之東為學門轉而
[067-11a]
西至殿之後為泮池池有橋橋之後為堂曰泮宫其楹
四又後為明倫之堂又為後堂楹皆如殿之數而差小
堂之左右為肄業之齋㑹饌之堂楹皆如泮堂後堂之
左右為號舎楹各視廡之半環而南為東西倉楹皆如
齋之一又以其後之隟地為廨宇視號舎之楹幾倍學
之東隟為射圃圃有亭曰觀徳之亭楹亦如齋而差廣
屋以間計者一百一十有七焉夫自唐虞設官以教胄
子而天下化之學校之法至周乃備其間羣聖人者皆
[067-11b]
以其道為治為教治衰則教亦隨之羣聖之道至孔子
而明故天下舉其道而歸之孔子凢所為學皆孔子之
道也因其道而報本反始於是祭之義生焉道在萬世
則萬世祀之天下之學者不得徧祀羣聖而得祀孔子
以及於萬世者其教存焉耳故學之有廟雖不待於禁
令而莫之敢闕豈非秉彛好徳之心無以異哉且祭起
於學而所謂祭者亦學之所有事故自觀孚萃聚以至
於升降作止之節必學而後能由是而推之生三事一
[067-12a]
之義則定省甘㫖以事其親冠裳職位以事乎君者皆
於此焉得而况養志循理之孝致命盡節之忠又其所
恃以為本者乎孔子亦謂郊禘之禮可以治國葢以此
也若徒日誦月課以為功髙拱長揖以為禮則為學之
末務後世之通弊豈獨於祭然哉而况并此而失之者
哉方今聖天子謁廟視學以孔子之道治天下而天下
之賢有司者皆勉承之不怠畿郡之地教澤之所深被
如是州者宜有所感發振厲以成真才著實用不徒為
[067-12b]
觀美之具於此也願諸士子相與成之因次第其始末
以為記
   植本堂記
慈谿姚氏有堂曰植本堂葢自宋郡守嗣宗居越之雲
樓四傳有曰榛者為鄉隱君子始遷慈谿構室於聯桂
坊之右以居而斯堂作焉為是名者以示祖徳垂世訓
也又十有八傳而其堂猶存厯元至國朝前後閲百數
十年而甲第簪紱之華不絶登斯堂而姚氏之文獻可
[067-13a]
識也夫物以植名者必其本深而後末茂凢天下之植
皆然矧人乎哉夫人本乎祖者又必植徳樹業而後可
傳父以傳之子子以傳之孫士有恒學農工商有定業
各視其所植以有成為子孫者能保其所植而不廢葢
亦鮮矣若越世出類不待植而自發者幾人哉姚氏以
文學發於累代圖史之具絃誦之業自髫丱至於頒白
少者壯壯者老其所研究而礱習之者皆是物也用是
取科第登宦藉若灌而茂稼而穫然固子孫之盛且賢
[067-13b]
而其始之植之者亦惡可忘哉故登斯堂而文獻之所
自出者可遡而見也古者以堂構喻家國葢徵諸一再
世之間已以為難况厯若干年而所謂堂者固存即其
小可以徵其大然則姚氏之所當保者不獨斯堂而堂
也亦其一也故以次第其世系官職及名堂之義為記
   山行記
𢎞治癸亥冬十月予有事於申邸之園園在都城西五
十里蘭山之麓丙申朏晨出郭㳂官河北堤並西湖至
[067-14a]
甕山圓靜寺憶昔所登皛菴者停肩輿縁石磴而上則
有平甃新構屋前後櫛比層波逺樹平田曠野已不復
見慨然感之乃遽去轉湖西入功徳寺寺葢宣徳間所
建甚𢎞敞後殿尤極精麗殿柱及藏經笥皆錐金錐金
者布金於地髹綵其上以錐畫之為人物花鳥狀若繪
畫然又有刻絲觀音一軸縣於梁際刻絲者以絲刻為
畫非繡非織别為一法殿後有毘盧閣閣兩簷八角髙
七八丈而已時予壻衍聖公孔聞韶知徳聞予兹行乃
[067-14b]
與偕南至玊泉亭宣廟所駐蹕處泉寒不可飲勺而翫
之又至華嚴寺寺有洞五其下洞鑿為方室深可二三
丈東壁有元耶律楚材詩刻尚存縁厓上數折徑僅容
足約半里許至絶頂乃昔與楊都憲應寧所登有一僧
結草為衣出洞揖客其西壁有予所題詩已為人滌去
予笑曰吾詩固非紗籠中物也因憶予嘗數游實不知
有上洞吾子兆先時為童從予游忽自上趨下云更有
佳處自是始知之而今不可作黙然自傷者久之諸君
[067-15a]
不識也旋降至下洞欲徃香山日已昃知徳輩還宿功
徳予獨嚮西南可十五里厯重岡入杏子口至善應寺
宿焉丁酉擬登平坡山雨不絶僕𨽻皆畏莫敢進予决
䇿徑徃出門而霽乗輿入雲霧左右顧澗水深不可測
數折始及寺寺乃元故刹宣徳間修之改名圓通斬石
為址凢為殿五層最上有小殿極峻險前俯巨壑無涯
際僧言每日霽則見都城九門三殿皆隱隱可識真一
方竒觀予昔所未到蓋為羣議所尼為之一快寺距申
[067-15b]
園不數里既竣事日復昃不可歸乃循翠㣲山而北求
所謂香山者再失道抵暮始至則知徳輩已在若相迓
然因共宿永安寺來青軒軒居山半俯瞰巖樹色青黄
相雜僧曰山中授衣候惟視此耳戊戌徧觀寺宇中鑿
石為磴數十級級僅容跬勢甚峻予憶嘗徑陟下且半
進退不可幾若韓昌黎華山絶陘狀乃巡廊而上見其
殿閣崇麗與平坡并峙出自北門縁厓二里許至洪光
寺地益峻上有碑稱成化間太監鄭同所建凢費銀七
[067-16a]
十萬兩因詢知香山為正統間太監范𢎞所建視此尤
倍其費當益多然不可紀也降而東北十餘里由華嚴
山後經諸公主園入金山口復過功徳不入折而北西
登妙應寺凭欄望湖水如圓靜舊址而空闊過之東北
行二十餘里又北至靜虛觀登土山山可百步髙四三
丈有樹數百風有聲髪盡豎不可久駐亟降至畏
吾村墓舎少憩而還比抵家日又晡矣噫漢之五陵唐
之曲江皆神州名勝地詞人墨客動侈言之西山為本
[067-16b]
朝勝概予實京産顧限於官守不得時至自備員臺閣
以來如兹遊者僅一見而已孤登獨眺固不若羣遊衆
樂之為慊舞雩童冠非仕者所有事信宿之際為興已
不齊則是行也誠不可以不紀詩五言十首彚録於後
共為巻
   重建福州府學孔子廟記
本朝孔子廟徧天下然不特設設必於學葢自國學以
至於州縣皆然若隆替舉廢則存其人視其所為政而
[067-17a]
莫有同者焉福州府學舊有廟在學宫之西洪武初改
僧寺為之制頗隘監察御史衛輝陳君玊來按其地既
廟謁帥師生環而瞻之曰是不可以不治乃謀於布按
下府若縣發公帑聚財物命工役伐木鑿石冶鐡陶瓦
卜而將事殿以間計者増五之二廣以丈計者増十之
二崇増六之一廡為間各十有一闢而廣之遷其所謂
學舎者㦸門櫺星門崇廣皆有加易神厨於泮宫門之
東其南為書樓以貯舊籍别置鄉賢名宦祠於㦸門之
[067-17b]
外以其地為庫貯俎豆金石諸器又纍甎為垣覆以瓦
墁以赤埴表裏鉅細秋毫非故物也於是亷陛髙聳周
阿嚴峻髹采煥發蔚為偉觀凡用金以兩計為二千八
百工以日計為二萬一千而時以月計者九自壬戌之
七月至癸亥之四月朔之七日釋奠於先聖而告成焉
教諭某某輩曰是不可以不紀乃具書遣使以請於予
夫孔子之道在人心無逺近古今之間故自家國逹於
天下無所徃而不可當其講道杏壇轍環天下從之者
[067-18a]
大抵多鄒魯之士也然天下之人茍暴不至陽虎惡不
至桓魋未始不傾心焉盖閲二千年之久五服九州之
逺非獨官署所在法制所當為凢有血氣有知覺具秉
彛好徳之心者皆然也顧其訓法在六經者或剽竊以
為文辭或憑藉以取功名而所謂道若判不相涉則雖
廟庭以為尊俎豆以為富徒以為具文觀美而止而亦
何益哉且自科舉之法行士之用世者不能不假文辭
以出然其所為用者舎是道其奚以哉閩自秦漢以來
[067-18b]
未見史冊唐常衮為觀察始用文學教之乃有登名進
士如歐陽詹之徒者嘗考詹之遺文與韓昌黎所為叙
述則詹固以文辭為功名者而止爾及宋道學之説興
若楊龜山李延平諸先生皆能推尊孔子之道至朱子
而大發明之後之見於道學傳者甚衆至有海濵鄒魯
之稱焉福古閩地為今藩㑹每鄉薦多至數十人繇是
掇倫魁躋華要者後先相望仁者之謂仁智者之謂智
隨所見而建功立業以是道用於天下者亦有矣聖天
[067-19a]
子師尊孔道治必由之闕里之廟聿新舊制天下固有
徯志而從好者而大藩首學適值其時是非興學𢎞化
之幾乎陳君嚮道崇教志圖作人暨藩臬之所規畫郡
縣之所服役可謂善乎其職矣命工立石因特書之而
諸司百執事則備書於石之後
   贈固原伯劉公世墓修建記
予每聞縉紳士夫談畿甸間塋墓莊墅之勝云盧溝樹
村有固原伯劉毅敏公墓尤為卓絶葢公之仲子錦衣
[067-19b]
君武所修治者也其中為毅敏公諱玊及夫人某氏次
左為公之長子都指揮同知諱文及淑人某氏次右為
武之配某氏而虛其壙之半又次左為公季子錦衣衞
指揮僉事斌而諸子及婦皆以次袝焉入其門為池為
橋為綽楔其中為重門則有誥命諭祭之碑及神道之
碑饗祭之堂培築堅厚締構閎壯而工製甚精雖尺木
片石無朽缺弗稱者其東偏則為别墅為茂園長得其
半廣得其三之一而封樹之事皆備逺而望之蓊鬰巃
[067-20a]
嵸藹為佳城周而觀之森聳明秀與甲第無異葢近時
所鮮見者也武字廷弼年十八即幹蠱為養天順初以
迎鑾功授錦衣正千户坐累解官乃南游襄漢入雲貴
東抵遼陽北厯大同宣府西至延安臨夏又南至建寧
後居於淮揚徃返動萬餘里皆應募輸金穀以濟邊需
既踰六十始擕貲歸京師慨然曰吾半生逺涉川陸備
嘗險囏者以圖養計也今父母既逝吾將復何為哉於
是徜徉墓林日夕哀慕思所以用其情者盡於此乎致
[067-20b]
之數年而後成愈久而益底其極焉夫聖人之論孝曰
生則盡養没則盡哀衾襚含斂之為終萊犧俎簋之為
逺皆是也墓之事則兼終與逺之義而有之自墨氏之
流以薄為道其弊遂至於無親而後世有識者又以厚
𦵏為親累二者葢將取衷焉然制之所得為與力之所
可為徃徃不能以皆備備矣而或為少艾妻子所移易
則亦有弗暇者於其所弗暇而諉曰𦵏不可厚亦名教
之罪人也廷弼自謝官職以來其圖養未盡者日蓄月
[067-21a]
積皆以為追逺之計是富而善用其財席家廕遵國式
從所得為而力必自致是華而不過其制雖親之貴無
待其顯揚親之夀不逮其奉事而其為孝亦可謂自盡
耳矣且有堂焉以饗則儀物可陳有田焉以耕則粢盛
可備即祭祀之事揆之以堂構播穫之義為劉氏子孫
者可不思所以勿替之哉劉氏本磁州望族毅敏公累
官至左都督贈固原伯豐功大爵實開厥家文為寧夏
副總兵俄僉錦衣衛事宣力中外嘗有志修墓而未果
[067-21b]
廷弼獨無所事事故得竟其所為而所以遺其後者亦
逺矣工始於𢎞治乙卯畢於甲子既告成事廷弼念締
造之艱慮其久而廢也屬翰林張吉士禬詮叙其始末
請記於予將刻石墓前以示來裔予近識其人許其信
義有不啻兹舉者因備書之而其世系履厯之詳載於
碑誌者可互見云
   羅氏興復磁龜舊業記
翰林侍讀南城羅君景鳴既興復磁龜舊業乃自叙其
[067-22a]
事請記於予其略曰磁龜者有石蹲於溪心若龜然其石
磁石也在南城南八十里其地多重岡複嶺北阻芙蓉
峰又北為臨川西阨連珠峰右西為宜黄南連軍都屬
於南豐之境東則靈峰北迤中通一徑以逹於南城實
四逹之㑹也其産多穀間出為赭堊為石脂雲母為礦
為蜯或孕而為珠故其民有以自食且能食四方之來
主者唐宋以來户至千四百樓觀相望絃誦之聲不絶
元季燬於兵灌莾蒙翳鬼嘯於木虎兕豺豕交於野過
[067-22b]
者惻然傷之國朝永樂間吾祖耕隱府君始披荆棘立
門户招集逋徙吾父封編修公益勤安輯於是土著者
僑寓者販者游者日源源相續而舊基遺跡猶漫然莫
之省也地既有名籍大夫士道吾地者去郡邑甚逺案
牘胥𨽻不可不為之所於是為館於衢之北曰駐驂其
南曰寅賔堂室庖湢寢食之具供給之役若驛舎然寅
賔之北百十武折而西為御書樓樓之西二百武為聚
奎橋橋之上為望逺樓樓之南為坊於門曰翰林者吾
[067-23a]
先世之所居也登於斯樓則連珠諸峯之屬於芙蓉者
舉目而盡下極蒼翠為石嶺峽水東流其中舊鑿壁為
磴縁而為徑又跨峽為逍遙樓樓下為門西出為里之
委巷駐驂之西築土為堂隍上為迎暉樓當里之㑹其
東為解元坊坊左右為鼎新復古二亭又前為市區區
之外為橋南折並山而東三百武登坂之上為義倉為
圭峯書院又東二百武跨溪為龍門橋橋之上為屋十
七楹中為濟川樓又折而北二百武兩山復合於是為
[067-23b]
迎恩亭亭之西迤於逍遙之東為門六皆跨於溪為樓
五跨衢及橋者各二凢衢皆甃以甎石凢坊於樓皆塗
以丹雘雖稍復其舊而實有舊所未備者焉既又曰此
吾祖若父之志也而玘也繼為之玘也之子孫又繼為
之則前日之盛可復也然其盛而衰衰而復至於盛者
不可以不記而記之者非可以信天下及後世之言猶
不記也吾之里其亦有遭乎予聽其言察其意若將以
屬予者因為之歎曰天下之盛衰相尋於無窮此理與
[067-24a]
數有不得不然者而亦存乎其人故屯與蠱皆有亨之
道而非道焉則莫之亨也昔人以洛陽名園繫天下之
盛衰然則一鄉一邑亦有關於世運者國家一統百有
餘年休養涵育至深至厚故凢遐陬僻壤徃徃與都邑
相類建昌東南文獻地其關於天下也固宜若磁龜所
自為盛則處士之孝友封君之勤儉然非刻志礪操以
文學鳴世如吾景鳴者亦惡能善繼而肯構之其盛如
此哉且蔡邕作魯靈光賦十年不成見王延夀所作而
[067-24b]
為之輟翰蘇子瞻欲述錢塘風物見晁補之所作而為
之閣筆予何以加於景鳴哉然則景鳴之言雖謂其自
信於天下可也羅氏之子孫覩今日之盛而思累世興
復之勞且難者未必無感於斯焉因畧為詮次俾刻之
貞石以建於所謂磁龜者
 
 
 懐麓堂集巻六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