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道園學古錄 > 道園學古錄 43
道園學古錄卷四十二


[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道園學古錄卷四十三
             元 虞集 撰
 墓志銘
  臨川隱士孫君履常甫墓誌銘
孫君諱轍字履常其先自金陵來居臨川髙祖彦居官
治獄有隂徳以子貴贈奉直大夫曾祖次康迪功郎祖
果父震妣蔡氏君未成章而孤以母教知警策自樹立
[043-1b]
臨川文物之邦自昔有行義文學政術之士相望於代
宋亡故進士數人衣冠偉儒為衆庶儀表三四十年而
後盡君之生後於諸公而頌詩讀書檢身慎行隠然蚤
有譽於州里郡人力足以致客者具禮幣迎君於家塾
身率子弟受學候問敬養如事父兄久之從學者日衆
始即家居而講授焉一畆之宫近接闤闠樹竹數个門
庭蕭然外齊内燕嚴靖有恒户外之屨常滿與門人考
徳問學以孝弟忠信為主本言温氣和聞者油然而自
[043-2a]
得虚憍暴厲之氣忽然消沮故雖童孺亦知所趨鄉不
違軌轍而郡中俊彦有聲者皆自以為出其門矣
君居必端坐出入有節待親戚鄉里禮意周洽言論之
間無幾㣲及人過失長短而不經之瀆非理之干亦無
自而至前矣士子過郡者必來見多愛慕之不忍即去
自部使者郡長吏以下文武吏士仁且賢者莫不下車
裴回至於君之里君樂易莊敬接之以禮言不及於官
府而豈弟愛人之說則深致意焉江西行省憲司聘辟
[043-2b]
皆不就朝廷嘗遣奉使分道問民疾苦於天下齊太史
履謙學者也實來江西以遺逸特舉君一人學官歳時
致廩餼皆郤不受自卿大夫至城市田野莫不稱之曰
澹軒先生云君雖甚貧事母至孝母夫人性嚴君承順
甘旨不缺常足以致其歡心寡姊有三甥女皆養之親側及筓審所宜歸而歸之女弟有痼疾居室無間言母
夫人年九十五而終君時年已六十哀慕摧毁不敢自
以為哀君子稱焉君以元統甲戌十一月癸丑卒距其
[043-3a]
生之壬戌凡七十有三年娶程氏郡名士之女也前二
十年卒無子有女三人適黄勲適王瑜皆前卒其一未
筓君殁時命從子繼祖之次子益為已後明年君之親
戚門人與為之後者以十二月壬申𦵏諸臨川靈臺鄉
髙揊嶺之原使其甥女之子李彛來求銘君有文集若
干卷其門人將刻而傳之故翰林學士崇仁吳公伯清
叙之曰所謂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於此可以觀其人
焉君有近體詩曰自是難容力那堪預作期勿忘仍勿
[043-3b]
助非速亦非遲可以見其學之所至矣陸文安公生臨
川之金谿近時郡之學者益以為慕鄉吳公嘗喟然於
私曰陸子之學如青天白日不可尚已聞其風而悅之
者或慕究其實際而昧其指歸其失之遠矣深可嘆也吾觀
孫君教人篤實平允守經循理庶幾不知者之不敢為過高
自欺之説以自詭而今亦亡矣噫吾將誰與歸乎為之銘曰
化俗達材本乎君子奕奕侯邦民庶來止孰敦吾涼孰
廓吾鄙躬行以率人用知恥有游有從觀感成美仁義
[043-4a]
之言其著在此銘表其鄉以勗髦士
  故臨川處士吳仲谷甫墓誌銘
臨川有隱君子吳仲谷先生者生故宋景定癸亥七十
七年而卒則國家仍改至元之五年己夘之十二月也
其孤肇營𦵏得地於其里長寧梅江之下保以明年庚
辰十月甲申窆焉先事來求為之銘其先居金陵南唐
歸宋即來居臨川東門買田金谿築室城東以居郡故
多氏吳者别之為東門吳氏云世為儒家而隱徳不曜
[043-4b]
淳熈中金谿有大儒先生陸文安公以卓絶之學尚友
聖賢與新安朱子同時並起以其學教學者天下師尊
之而文安公實娶于吳則諱漸府君識文安於齠齔以
其女歸之它日子孫祠府君于書堂以文安公侑食名
之曰清潤用晉人語也府君生武寧主簿文盛武寧生
惠子有書曰易論機衡其弟國史校勘正子有書曰二
禮經制書上送官並免本州文觧而校勘用薦者得召
對稱㫖而著廷辟為之屬矣是為先生之大父而先生
[043-5a]
蚤喪其父瑀鞠於伯氏伯氏没服伯氏之服而喪之三
年世母朱氏年八十六而卒服喪禮亦如之先生之居
是邦十世四百年官雖不甚顯而清脩文雅見稱於君
子公卿大夫有過於清潤堂之門者莫不見焉先生以
貧而書堂不加葺而敬者不衰則先生得以繼之者先
生當我國家混一之盛野無遺賢而端居講授鄉里自
江右之伯帥牧守御史部使者與文學之吏薦辟相望
終身不為之動先生無妄交而學士大夫過郡無不求
[043-5b]
見焉故楚國程文憲公見知於世祖皇帝凡所薦引起
家臺閣風憲者數十人而嘗貽書於先生曰臨川士友
及門者踵相接也獨相望足下耿耿如玉人而不可得
見程公好賢聞天下而先生待之猶如此則其為人可
知己郡人尊徳而尚世謂諱漸府君曰東齋謂校勘君
曰石泉二禮君曰西泉謂先生曰北齋皆因所居而稱
之不以官不以字葢其士風之美者乎先生諱定翁字
仲谷弱不好弄儼然如成人自長至老衣冠以居寒暑
[043-6a]
不懈讀其遺書保其先業以長子老孫不求贏餘以自
廣而族人子弟婚嫁喪𦵏竭力以助之宋亡時有故淳
安令平山曽子良退居其鄉先生從之游其要以為求
聖賢樂處崇仁甘泳中夫者以雋邁而能隱以其卓識
髙志悉寓於詩自以為人莫之及而人亦信之先生從
之學詩尤得其音節氣岸乆而造於沖雅則其自得也
故翰林學士同郡吳公以為有盛唐之風而今學士豫
章揭公㬅碩引以比諸涿郡盧公摯以為盧公位顯而
[043-6b]
氣完不若先生之幽茂疎澹皆確論也先生初與曼碩
友同郡孟均盱江程百年劉時習皆其人也然後皆出
仕或至貴顯先生泊然自如又有孫君履常亦自金陵
來徒者也數十年來與先生同為是邦之望而先生尤
為清苦詩特其一學之美而已集從先生寓是邦五十
有餘年退而閒居者八年始哭學士吳公先生又三年
而哭孫先生又三年而哭先生而郡之老成盡矣吾黨
之小子學者將何所仰乎故不辭而為之書先生娶鄧
[043-7a]
氏繼畢氏則知韶州允升之孫將仕郎行之之女長子
肇有文學象州儒學正次端為伯兄後又次載女三人
長適饒泰來次適張益幼適徐禹玉孫男四人湜濟元
生還生女五人長適周士元次適楊讓又其次適陳曽
幼在室先生平日之言曰士無求用於世惟求無愧於世葢名
言也其殁也自始病至寢疾飲食服藥如其常其將殁召子
孫申誨以先世之所以久遠者屬以輯其遺文而不及他事
沐浴具衣冠即席久之翛然而逝可以見其為學矣銘曰
[043-7b]
先覺既逺學迷其宗危者為崇愿者為恭不足之欺善
黙其容君子憂之孰為汙隆我瞻青田卓哉獨識陽春
高秋青天白日孰造其原不載以積吾儕困學每病其
室皦皦先生於學其傳安節躬行不矜不遷我咏其詩
幽茂自然梅江有藏隱君之阡
  亡弟嘉魚大夫仲常墓誌銘
元故嘉魚大夫虞槃仲常甫以泰定丁卯六月七日卒
明年其孤宣𦵏之撫州崇仁縣禮賢鄉廿六都之圓湖
[043-8a]
石鍾山後十五年其兄集歸休而老始克叙先世列行
事著銘刻石於其墓云虞氏系出虞仲世家㑹稽唐永
興文懿公諱世南陪𦵏昭陵為雍人後十一世諱闕/
從僖宗入蜀守仁壽郡因家焉八傳為五世祖故宋乾
道丞相贈太師雍國忠肅公諱允文四世祖直秘閣贈
開府儀同三司曾大父利州路提刑贈朝請大夫諱闕/
 大父故仁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國朝累贈嘉議
大夫禮部尚書雍郡侯諱闕/ 考故國史院編脩官累
[043-8b]
贈中奉大夫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雍郡公諱
汲妣雍郡夫人楊氏仲常以故宋咸淳甲戌六月十一
日生於臨安先夫人之父故宋給事中工部侍郎國子
祭酒眉山楊公文仲方拜太常卿而仲常生於館故小
字曰常明年楊公出守海上我先人從之既而宋亡國
朝至元戊寅之歳内附先君出海北還仲常已五歳干
中日暮不相保無書册可携先夫人置我兄弟於膝
下口授論語孟子詩書等又二年庚辰至長沙始得書
[043-9a]
之摹本而仲常已盡誦諸經畧通其義矣葢與集同學
而勤苦尤過之又七年至撫之崇仁先君有友曰吳公
澄幼清氏先夫人曰此大儒非常人比故我兄弟雖學
於家庭而仲常深究力考已為吳公所知二十娶潮州
治中宜黄譚氏則姑氏之女也姑氏遣女資裝頗治仲
常不以動其心予家甚貧而其婦安之仲常之身教也
其幼時常讀栁子厚非國語以為國語誠可非而栁子
之說亦非也著非非國語時人已歎其識民間傳聞朝
[043-9b]
廷得李斯傳國璽者御史中丞崔彧使秘書丞楊桓辨
而上之乃著頌極其所欲言而未始進也時人美其才
稍從諸侯為賔客署湖廣行省龍陽州儒學正全州清
湘書院山長除辰州路儒學教授冀斗升以為養然所
至論學設教饘粥初不給也辰州未上而延祐科詔行
歳丁巳以蜀逺就試江西明年廷試賜同進士出身除
吉安永豐丞丁郡公憂不及上仲常之家居也無晝夜
手不釋卷事親之暇内接親戚外交友朋酬酢人事有
[043-10a]
方有節井井不紊於詩於書考諸傳註常病其傳襲為
說而無以知古昔之意皆定著其說凡數十篇其學尤
粹於春秋以為諸傳不足以得聖人之旨亦别著為書
尤病左氏之夸於辭而謬於實也遂并史漢之謬而論
之其書具存惜其平日慎重不發故知之者鮮而及其
門者不足以究其學之所至未有以傳之每與吳公論
其所學必為所許可讀吳公所著諸經說他人或未足
盡知之而仲常輒得其㫖趣所在葢其用力精深而有
[043-10b]
以得之非泛然也後之君子有得其書而讀之始慨其
人之不可得而哀其所見於世者僅此而已先君之服
除集復召歸次對而仲常除湘鄉州判官吾二人者雖
志不在仕宦而貧無以為家慟哭為别仲常之治湘鄉
也同官多自進士出敏於為官而仲常信所學頗稱癖
古有富人殺人而使受役於已者坐之上下莫不阿從
而坐者亦無他辭矣仲常獨不署而死者坐者卒皆不
寃有巫至其州稱神降告其人曰明日某方火即火又
[043-11a]
曰某方火又即火民以火告者仲常皆赴捄至達晝夜
告者數十寢食盡廢而縣長吏以下皆迎巫至家而厚
禮之又曰將有水與兵且至州大家皆盡室以逃幾不
成州巫大言惟虞公不信我仲常聞之謂其吏曰吾未
暇耳行當召問之明日得刼火卒一人訊之盡得巫之
黨所為狀坐捕盜司召巫至鞠之無敢施鞭箠者仲常
命可告語者二人謂之曰此將為大亂此安有神乎急
治之盡得其奸狀與其黨數十人羅絡内外果將為變
[043-11b]
者以告諸長官同僚皆無敢出治曰君自為之仲常乃
斷巫如法并其黨各歸諸其鄉而官府民家以安始服
儒者之為政如此秩滿如京師將與集相見而道中暑
卒㓜子豈從行殯諸桃源縣之北而奔告于集叔弟葉
同在京師乃營𦵏費使葉與豈歸其喪未行而宣已自
臨川奉柩而歸諸崇仁嘉魚令之命下仲常不及見矣
嗟夫故宋衣冠之世家百年以來幾已盡矣而遺經道
學之傳尤鮮焉先君先夫人抱先世遺教於萬死一生
[043-12a]
之餘忍貧茹䟽使我兄弟得以就學集之不肖雖竊祿
食無以顯揚其親以仲常之積學立志著書立論有可
傳者而所至止此此皆集不誠不明上負祖考下負賢
弟者也是以歸來數年之間宣等屢以斯文為請每一
執筆興思輒流涕而不能成章今年已七十疾日加甚
恐終無以盡吾情者乃叙而銘之子宣次旦次豈皆國
學生孫裕貺埴椿桂塤女適賈熈次適袁州路錄事判
官袁正有諸經說若干卷文集若干卷藏于家銘曰
[043-12b]
忠厚之心純明之教我親孔艱保我視傚學而自信行而
自持乃克有為我親之思同習異成不敏在予來先去
後我哀弗除精神何之託翳丘土明復為人孰待來古
  皮棨維楨墓誌銘
皮棨字維楨臨江路清江縣崇學鄉下熂里人也故宋
參知政事龍榮之世家紹定己丑進士宣教郎知平江
縣事巽之曾孫鄉貢進士内附國朝嘉議大夫南雄路
總管府尹兼勸農事薦之嫡長孫廕受忠顯校尉前
[043-13a]
岳州路平江州判官溍之子也母虞夫人則故丞相忠
肅公之五世孫國朝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雍郡侯珏
之孫中奉大夫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雍郡公
汲之女而集之長女弟也棨以大徳丁酉閏十二月初
十日生弱冠以文學稱于鄉娶河東李氏故集賢侍讀
學士中奉大夫倜之女也故翰林學士資善大夫知制
誥同脩國史臨川吳公澄之在朝也肇開經筵進讀極
一時之選其告老而歸猶拳拳以勸講為重事薦才為
[043-13b]
己任特為書達于朝廷使備檢討之選未報故集賢大
學士光祿大夫髙昌岳柱出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所
部州郡有知名士皆禮而延之而棨為之客甚見愛重
將署置幕府不屑也蓋其負志甚髙而母氏先殁李氏
婦乂喪其父不樂仕州縣屢遷官不以為意而知己鉅
公又先後去世是以未能有所發也再娶同里徐氏蓋
東漢隱君孺子之裔孫子男一人西女三人長遹同里
楊某次女許適同里姓某次幼棨以至元丙子二月七
[043-14a]
日卒得年三十九後二年戊寅三月十九日其父𦵏之
龍興路富州奉化縣黄原坐未向丑集為紀其家世歳
月如此嗚呼前朝故家日逺而微其起而際遇國家之
盛者其氏族不必因其舊也多矣棨内外家文獻庶有足徴
者棨又敏學意氣蓋有父風而翰墨幾乎舅氏之似矣吾女
弟止有子一人而止於是其可悲也夫其可感也夫銘曰
金利玉輝鼎鉉弗施永瘞于兹噫
  故修職郎建昌軍軍事判官雷君墓誌銘
[043-14b]
君諱昇字則順姓雷氏豫章豐城人雷氏自煥得寳劒
於其邑世世宗之為望族故宋時有諱䕃者自邑之㑹
昌遷居城溪三傳生才才生震震生贈承事郎雲翔承
事郎生通直郎監南嶽廟賜緋魚袋璲通直生文林郎
京西安撫司幹官贈中大夫祁君以為曾大父禮部尚
書寳章閣學士通議大夫廣東經畧安撫使知廣州開
國豐城宜中君以為大父奉議郎大社令通判韶州國
乗君以為父君本尚書公之弟諱憲申之第五子也以
[043-15a]
景定辛酉九月十八日生前三夕尚書夣得寳鼎於狀
元坊既而君生尚書語其弟曰是足當夣鼎之祥矣我
將奏之以官必以為吾子之子六歳背誦論語孟子無
遺句稍長嶷如成人弱冠為諸老所器重㑹徳祐改元
尚書遣進表行在所補將仕郎以歸時方多虞閫臣急
於用材辟建昌軍軍事判官出官修職郎是嵗尚書起
鎮廣州大社從君留居家尚書在廣州劾悍將易正大
而尚書亦以言罷出廣州還至曲江道梗不能還遹大
[043-15b]
社除倅韶奉尚書將入城國朝軍自湖南至大社死于
兵而尚書南邁至于馮村之地而止焉後三年北兵卒
至尚書所居傷及尚書之身兵去門人請療之尚書曰
國事去矣吾何以生為遂死踰年訃始至于鄉君服喪
如禮而族人或謂尚書家遺業甚盛將為不利於為之
後者君曰國破家亡固其宜也且族人固吾祖父一身
之分也何愛而不與之共乎即分與之有差已取其餘
而已獨歸櫬南海則以為己任每一言及則慟哭流涕
[043-16a]
不能寧處求申其情事歳在丙戌江南之内附已十年
矣而嶺海之道始通君辭所生父而與之訣曰大社固
已無可奈何萬一尚書旅櫬不得則児未有還期遂去
至廣州留數月訪諸故吏黎應豐得尚書殯處奉柩泛
海及廣州遇海冦洋中隣舟人赴水死君手銘旌大慟
號詣冦曰故尚書雷經畧之棺也㓂為之感而問曰故
宋雷尚書乎曰然爾為誰曰尚書孫也盜義而去之乃
得達而門生故吏猶有在廣州者迎哭哀誄相屬于道
[043-16b]
北還數經險阻身先輿役行道之人哀之而鄉黨宗族
咸謂尚書有孫矣是時朝廷錄用宋故官及其子孫程
公蜚卿歸朝薦君為清江丞不就遂終其身云至元戊
寅尚書广山之里第燬君奉神主抱遺書簮笏誥命以
避而不及其私居北園三十年求聖賢於方册與名士
為交游前進士范登氏題其齋曰止善表其為學之志
如此鄉人有蒙誣于官而不直者邑大夫適見君君為
道見誣之故大夫從而直之其人感君恩懐白金為謝
[043-17a]
君斥去不受大徳至大間里中饑至順庚午又饑君皆
出已粟賑之全活甚衆里人為之謠曰六十年前歳庚
午雷氏出粟活饑者後庚午歳歳復饑雷氏出粟如當
時雷氏子孫力為善文章貴重當復見其世澤可知矣
即广山為居如尚書時規制人不以為過也國學進士
國登者本君之同父兄也子泰禮孫民傑皆相繼殁無
後君乃求諸伯兄將仕郎國賓之孫同康而立之以成
進士之志君娶同里曾氏房州知府光之孫女也資送
[043-17b]
充厚而曾氏遭時艱家遽乏君盡歸所賫資以養之親
喪未𦵏者𦵏之老而無子取其從兄之子焱以繼之教
育之至成人而後已至順癸酉十一月廿九日卒曾夫
人先十八年卒子男二長鑄永新州蒙古字學正慶逺
等處安撫司教授次濤女四壻曰勅授安福州廵檢王
葵胡克忠曰吳廷玉次未嫁孫男四永吉終吉逢吉洪
壽孫女六長適臨江路學正范復祖次適徐理餘未嫁
曽孫女一人將以某年某月某日𦵏君于某處范復祖子
[043-18a]
甥之子也是以鑄介復祖來告曰鑄不忍逺仕妨朝夕
之養亟歸侍側不兩年而先君竟棄諸孤庻幾其遺事之傳
於不朽也敢以墓碑為請集觀于故國世家其子孫漸以陵
弱者多矣若尚書大社皆死國難與君歸柩之事皆可書且
其婚姻家又皆前代簮纓之舊亦可尚矣故為之銘曰
赫赫宅里世濟其美尚書之孫大社之子奉柩海濆妥其
魂大社有子尚書有孫鐘鳴鼎食來爾姻戚生瞻令儀
其藏可式
[043-18b]
  故奉訓大夫衡州路總管府判官致仕楊君墓誌
   銘
眉山楊氏系出華隂漢太尉震至唐漢公居靖恭坊子
孫益顯僖宗之入蜀國子祭酒膳從之其弟勝為丹稜
主簿遂家眉州歴五代宋歳久族大世有文學顯官及
其季年尤盛參知政事諱棟以道學事理宗景定甲子
論彗星忤時宰退居台州以殁參政之父諱端仲贈太
師申國公而履之其仲子也官至大夫淮西安撫兼知
[043-19a]
和州文武才畧勇毅過人武將自行伍起者皆嚴憚之
有子諱公畿内附國朝以嘉議大夫為南安路總管兼
府尹軍旅之餘江廣之間綏撫鎮遏恩威並著蜀人士
大夫在故鄉時深苦兵㓂之禍故在東南者皆走嶺海
及知世祖皇帝神武不殺稍稍北還而家業狼狽僅保
性命凡道出度嶺者南安公必出私財以周濟之得不
至顛沛其甚不能自存者有全室養於楊氏者矣南安
公之既老一至杭州盡以其田施諸族人而還居廬陵
[043-19b]
蓋自南安北還止此而不能去也子曰壯行字伯學倜
儻好學問喜交游一時之名人若故宋禮部侍郎鄧公
中齋博士劉公辰翁及鄉人江西儒學副提舉陳公黄
裳皆忘年與之游和州有先業在杭之咸林參政之退
居嘗聚族於斯也南安没伯學始得至其處理其蕪没
以施諸族人而還故江西平章政事淄萊李公世英故
江西參知政事東平徐公琰知其才力薦之仕乃以父
廕除修武校尉韶州路仁化縣尹歴吉州税務提領永
[043-20a]
新州判官改承務郎邵武路邵武縣尹廣西慶逺南丹
安撫司經歴年方六十以疾告老授奉訓大夫衡州路
總管府判官致仕娶王氏廬陵人生子昌文彬文昌文
資爽異好讀書衡州公之在仕也服勤左右克成父之
志其歸老也以善事稱屢赴江西鄉舉不偶科舉廢始
用衡州之廕授崇仁縣尉以至元四年戊寅之歳七月
七日上奉其父以來上數日即病以八月二日卒衡州
君年七十有一久病聞尉之没起撫棺大慟遂以疾篤
[043-20b]
後十日卒嗟乎人生至此其為厄亦酷矣哉尉知集之
自楊氏出也其始至即以父命來謁求通其譜於舅氏
之子者而觀之蓋我先雍郡夫人之父則故宋工部侍
郎國子祭酒諱某其系則出于丹稜府君於屬則參政
其叔父也寳祐景定間侍郎與參政同朝諸父昆弟之
愛敬無間言葢衡州君欲與集申論此事而不及見矣
悲夫予始哭尉其子樵號而以衡州君之命求志其墓
喪未行又哭衡州君而未及書也彬文來奔喪又號於
[043-21a]
集而求書衡州君之事如此邑之人聞尉父子相繼没
在殯未能去里巷莫不嗟悼而同僚亦深念之況於集
有鄉里親戚之故其有愛於一言乎昌文字貫道生至
元丁亥娶蕭氏李氏而二子黄氏出也銘曰
西望故鄉山川邈悠鬱鬱青原南安有丘澤旣再傳而不
克永載柩江路連發其引喬木之家其餘幾何載其世官
表諸山阿有學有文則在孫子三世之藏尚復多祉
  袁仁仲甫墓誌銘
[043-21b]
袁君公壽字仁仲其先南豐人遷臨川之樓撫山居八
世兄弟多至六十餘人君之曾大父泰其一也大父世
賢父士琮母楊氏君以故宋寳祐甲寅之歳生娶吳氏
鄉貢進士獬之女子四人長曰明善其次三人擇善主
善繼善與女一人皆蚤卒獨明善有子曰啓女二君以
大元至大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卒𦵏其里之官莊故
宅基之後地近鄰人之圃明善懼他時耕鋤之及也卜
至元丁丑六月甲申改𦵏君于陂原紀家坑先塋之後
[043-22a]
坐丁向癸吉時集老病家居延明善於家塾使子弟執
經而學焉是以求集書其事于石以志今墓云君之父
有惠于鄉里鄉人以為長者至子孫不忘君八歳喪母
二十喪父值宋之亡㓂起旁近而官軍又狎至不能安
居而去之鄰屋率焚蕩衆善君父子故其室獨全五年
冦平廼歸又有暴客卒來犯衆為擊殺之吏按其事持
為患害家以是益貧君不以動心為學甚力自經史醫
藥辨方卜日之書靡不精究置書册滿座有隙暇未嘗
[043-22b]
廢讀鄉之子弟以束脩求誨每盡心焉其為教尤以已
所不欲勿施於人之語為切要懇懇為諸生言之又好
施與宗族親戚之家有數喪不能𦵏君為𦵏之力不足
為之𦵏亦隨而助之且殁時有再從叔母之喪未𦵏猶
念念圖畢其襄事其為人大概如此云故翰林學士臨
川吳公澄之言曰為人子者思有以顯其親與其求虚
文於人孰若脩實學於已真孝子之事也予文不腆不
足以塞明善之志然而四方之士及吳公之門者多矣
[043-23a]
若明善者從公生時晝有所受夜必知思及其殁也日
記其遺言緒論擴先賢之所未發者筆録而傳之篤信而
脩之充其所至庻幾呉公之所謂孝子顯親者乎銘曰
深藏之土厚温天光發新子有聞
  故臨川隱士婁君太和墓誌銘
婁君志冲字太和其四世祖諱郝宋嘉定參政忠簡公
機之從兄弟也始自嘉興分居臨川生忠州文學必中
文學生建以詩經貢郡晚以特科對䇿歴官至監福州
[043-23b]
閩安鎮受知於三衢徐公霖廣信徐公直方而與章貢
曾原一浚儀趙崇擇同郡林實夫段信友六人者皆一
時之名士閩安有四子伯南良與其父同年舉進士第
官至從政郎吉州司法參軍而宋亡仲起南寳祐乙夘
舉鄉貢進士叔文輔咸淳庚午舉鄉貢進士季起莘四
子者各有子一人今信豐縣尹志淳司法之子而君則
寳祐貢士之子也故翰林承㫖楚國公程公鉅夫銘咸
淳進士之墓而歎曰予過臨川登青雲之峰而永歎焉
[043-24a]
昔嘗見其渠渠煌煌者今亡有矣亭榭花木巋然百年
之舊惟婁氏而已與其兄弟游行若思坐若遺言若不
與世相類而能保先世之業者信乎忠厚之可長也夫
信豐前主石城簿時故翰林學壬吳公澄贈之以言曰
予以庚午舉鄉貢與其叔父偕視簿猶從子也是時司
法已殁見其仲叔季氏鬚髪皓白儀觀甚偉如商山老
人畫像正至朔望深衣巍冠領羣子弟序列家庭接見
賔友亦如司馬文正公家範士大夫家能存承平時禮
[043-24b]
法之餘風婁氏稱鄉邦第一噫何其盛也元統癸酉冬
予自禁林告歸僑居臨川之外邑明年有㫖復召還從
使者至臨川而疾作留居城府再月詢故家遺族得婁
氏焉是時信豐猶官石城獨得見君與其弟若子户庭
肅然其中堂曰斑衣之堂者婁氏之先祠在焉相禮者
道予過堂下肅揖東行北折升君之新堂觴豆在列子
弟序立執事君時已得末疾且愈猶從容相為禮尚如
吳公所言其諸父時稍前出其中軒左圖右書竹葉森
[043-25a]
爽觀其安於文雅不覺怳然而自失也去之三年君以
仍改至元丙子之歳五月甲戌晦卒距其生之歳乙酉
得年五十二其孤榘等將以明年丁丑之歳九月辛酉
𦵏于臨川縣招賢鄉增芳之原信豊以其孤西行百里
至予舎求予作其墓銘予從程吳二公之文知婁氏家
世懿行又知信豐之治民真有豈弟君子之意且親嘗
從君於其堂也而嘗歎曰其諸子同髙祖之兄弟也而
同居無别籍循循然奉承扶持畧不見其有問鄉里州
[043-25b]
閭之間文獻故物澌盡安得不為君銘之而著子之深
感者乎郡有耆徳君子吳君定翁長君二十年而述君
之行甚詳葢以為君幼知孝敬生四年而母張氏卒已
知哀泣事繼母楊氏又九年而卒能治其𦵏郡人淳熈
神童王克勤之諸孫登龍者娶於余賢而無子有女一
人擇壻得君君尚幼女猶待年而王氏之夫婦殁繼立
子不能喪君以弱冠往治其喪無遺闕又因王氏之室
立祠使王氏子得以奉之君有姊嘗許適舅氏之子張
[043-26a]
元哲逺遊歲久不能自還君遣客齎裝以之歸厚遺而妻
之及姊氏殁視其奩槖畧無存者衣衾棺槨君悉為之具
葢君之資質謹敏而持重幼而學之不煩程督稍長能棄
幼志遇事如前所云者皆能咨稟於父而行之有成人之道焉
其閒居儼然若思不妄言笑家庭之間敦睦嚴整居無他好
坐無雜賔服無華靡室無妾媵凛然畏慎如恐失之以順
以安以終其身以遺子孫究而言之抑亦可以為完德嘉遯
者矣子三人榘彬楫女三人孫男一人女一人其銘曰
[043-26b]
令德之門殆難為賢隱君有能著自蚤年五十而衰其
用弗宣身修於家如玉在淵我懐二人論德立言邦人
信徵刻石在阡
  劉宗道墓誌銘
宗道諱自城姓劉氏其先臨江人自三司磨勘贈太師
式主客郎中贈太師立之生公是公非兩先生是為集
賢學士贈太師敞中書舎人贈太傅攽太傅之孫全州
史君符遷金溪生吉州史君龜從吉州生武岡主簿孟
[043-27a]
博武岡生孝顯其曾大父鄉貢進士粹中其大父有傳
其父也以至元辛巳生元統甲戌二月十三日卒年五
十四是年四月望其從兄自得以其從子儆來見請書
其墓石以文予先從自得得其家譜知其自清江遷金
溪之世次思其先世博學大雅而觀其子孫忠厚而衆
多蓋為之屢書其遺事兹又何靳乎乃得其從叔父有
容之言曰予於自誠生而愛之也深殁而哭之也哀欲
其久有聞於來世也故屬信辭以待於傳逺之文焉予
[043-27b]
乃按而書之曰宗道㓜在父母之側容貌莊謹而敏於
事時大父故無恙也故家老人頌言先訓蓋不自知其
文懿之及人深也而子孫習於見聞脩飾静好自有不
期然而然者況人能從師力學以自立其所成就豈起
於一旦者所能及哉以長子綜家務雖身任其勞而咨
稟以時無敢專任内治田園之生外應户門之務不亟
不徐條理井井不役役於利而用恒足事旁午而至處
之裕然一不以貽親憂使其親日休休然觴咏為樂故
[043-28a]
州里之所共愛慕者也皇慶壬子其父殁延祐甲寅母
某氏殁終喪無違與其三弟居無間然也後四年長弟
自任殁踰年㓜弟自勉殁自任殁時子儆才七歳教育
如己子親為加冠而授之室又十二年仲弟自重殁十
餘年間手足之念實鍾厥心曾不以家督之勞為病也
讀書之外留意醫術病者來告診而與之藥輙愈人多
感之廣先人之廬以居務為完美不加雕飾而古書名
畫佳木脩竹有足樂者延名師勝友與之遊是以有可
[043-28b]
閒之亭焉而人亦謂宗道為可閒矣娶周氏子一人伾
女五人子伾居喪方弱冠儆懐伯父之撫已也佐伾治
襄事惟謹族人善之是以請銘而儆實來墓在某處𦵏
以某年某月某日先宋文學大家在江右者歐陽王曾
劉相等今劉氏子孫獨可徴如此盛哉銘曰
墨莊之遺播于金川有苗有秀實栗實堅匪今斯今幾
三百年濟濟衣冠豈弟之士鍾和流芳自宗道氏尚有
紹之以耀永世
[043-29a]
  故臨川黄君東之墓誌銘
至順四年予以疾得告歸臨川明年春有㫖遣使召還
輿疾至郡城病益甚使者以其狀還予乃得求郡士之
工於醫者而議所以療焉有紅顴白鬚美眉目偉然丈
夫而來者曰游東之年將八十矣慷慨善論因予疾間
而言曰我本姓黄氏自髙祖託婚於游而曾大父成大
父貴父友直世以游為氏而黄氏之族昔同出於一人
之身者遂為路人而與為兄弟族人者則游氏也不亦
[043-29b]
誣其祖乎因著譜去游復黄我娶危未有子以異母弟
師孟為子久之殊不安也不敢以為子既老猶無子而
師孟有二子曰自省曰履信取履信以為子履信之子
祿生而自省之子曰助勉勣勲具著譜請一言以自信
予廼為之言曰知禮之所不可心之所未安而能不憚
於自返焉不亦君子之道乎後四年予客袁君誠夫為
履信求銘東之墓誠夫故翰林學士吳先生髙弟而勉
又從誠夫遊於予門者也其言曰東之名大明生宋寳
[043-30a]
祐甲寅年二十時遭宋亡臨川既内附兵盜旁起未寧
其父與幼子避之它所遇害於盜東之守舎冒難以其
喪歸𦵏既而遇方外士得治小兒病方用之應驗鄉人
有許文叔兄弟子姪皆善醫一家之間講明精到各有
著述其治法非粗工所知東之從之游盡得其學所療
多十全著保嬰玉鑑四卷傷寒總要三卷脉法三卷集
驗良方六卷藏於家於病家之酬貧者無所取粗給者
量受之力厚多貲者不復辭多或有田二十五畆而求
[043-30b]
學東之者東之曰予學不易成不足以為貧子遽失田
則無以為業是不得此而反失於彼也弗受其田來學
者衆輒語之曰治予業不精不足以活人而易以殺人
非拒子不教也同郡危素亦請學焉東之曰子則可矣
古書多簡奥意㫖深逺子沉黙通博庶幾得之沉審不
忽易善捄而不為利則不輕於人命矣遂盡以告之至
於訓子孫尤諄謹且卒又出集驗良方以授之而謂之
曰學非止於此也小心彊力而推充之庶乎家學之不
[043-31a]
廢矣卒之歳為仍改至元之丙子十一月二十一日戒
其子孫曰予自揆平生無妄醫以殺人之罪僧道士其
勿用嘗自擇𦵏地後知其弗善弗用也更得里之淳湖
坐乙向辛以明年六月甲申窆子觀東之氣剛而才美
禮審而善斷耆年康彊隠于醫以殁利澤之遺將克昌
其後嗣也夫為之銘曰
聖人有言醫貴有恒恒謂彝倫弗斁弗陵禮由人心律
亦附禮㣲或不安君子弗履善哉東之為書孔多厚生
[043-31b]
慎㣲古人同科古之為治尊生辨類以此捄傷是以足

  王母龔氏孺人墓誌銘
臨川益塘里王氏有九十一歲之母孺人龔氏則故儒
士諱敏學仲文氏之妻而靜孫及女適徐庭桂適饒次
劉者之母天福齋㑹及女適阮能任適鎦質適楊好古
及一在室者之祖母泰定安童及九女子之曾祖母舉
生及一女子之高祖母也孺人始嫁執婦禮既嫠辛苦
[043-32a]
成其家見四世孫以上夀終故其子孫欲有以示後人
而於族人親戚鄉里亦欲有聞以為勸也於是闕/以次
劉從兄宗魯之狀來請銘宗魯郡名士老而益篤於古
闕/事文學而嘗闕/  者也乃信而述焉仲文前娶
楊氏生一女而卒龔故盱江太守家愛其女擇所歸既
長而仲文娶焉善事其君姑而撫其女如己出未幾臨
川内附國朝郡縣吏皆軍帥所署置畏事長者多未出
而民間大家狃習怯懦不任力役以失其業而仲文獨
[043-32b]
能有立室燬於冦更徙而新成之皆孺人治其内以助
之也旣而姑氏與仲文皆卒即故山以營葬而有力者
占之孺人攜其孤行哭於道將理之有司行路之人感
焉時法度初定有司義之按籍歸王氏旣葬靜孫纔五
歲耳孺人持家内外肅然受使令者執事毋敢怠其與
居從子之婦張與媪之老於其家者事纎悉無所遺闕
而家以益裕猶篤於教子以事詩書不墜先業為務靜
孫旣受室出文書數巨帙以授之則自丙戌至戊申廿
[043-33a]
三年之曰記也隂晴起居飲食租賦門户之酬應親戚
之餽遺毫髮謹審無一日不可考見曰吾為王氏婦庻
可以無愧矣然於族屬子孫之匱乏者皆留養之親視
其飢寒而為之衣食令有所成立乃已自是子婦不敢
以苛煩關白至於曾𤣥娯侍無倦孺人乃清靜以居讀
佛書而求其理又康健者三十有餘年或勸其事佛良
苦則告之曰我自樂之不為勞耳且非汝等所知也至
正辛巳二月二十一日舉家為夀歡甚飲畢行後圃取
[043-33b]
杏核種之顧謂衆曰此以遺汝等食吾不能待矣歸三
日感㣲疾郤酒食弗御曰吾清靜以俟終命醫至却藥
弗飲又四日召子孫告之曰吾將不起吾平生無遺憾
遺教數十語皆忠厚之言問日辰所值對曰某甲子曰
今日未佳俟來日耳夜參半命長女曰吾念西方佛號
數十百萬具著於圖與數珠皆取以來旣至則曰吾往
矣無怖於心無戀於世戒弗遽哭斂衣危坐神色不亂
久之翛然而逝則是月之二十九日也其孤將以明年
[043-34a]
九月甲子葬諸金谿之鵞塘嗟乎勞瘁於事物有條理
而志常定者四十年及其老也寂靜專一者又三十年
卒無怛於死生之變真能順憂患而寧以歸者哉夀年
之高子孫之衆世以為貴而不知其不可及者此也孺
人曾大父諱某大父諱某父諱某銘曰
百歲之間世多險艱初逢其罹卒獲其安齊斬聚身㷀
㷀一息載鞠載育式克自立更數十年四世在庭歲時
怡愉旣休旣寧至于期頤忘昔憂患燕温奉輿從以珍
[043-34b]
饌自約其豐幽貞是居全歸泊然良史罕書夀母之阡
著此令德來者源源善視松柏
  同安縣主簿周君仁甫墓誌銘
集慶之屬縣上元有九世同居者曰橫山里周氏也其
先在唐時曰惟長者與李太白游子孫散處江東至宋
初有愛横山之勝築室面横山以居者族日以繁及宋
季年有三以箱書薦於郡者曰霆龍實生故同安主簿
勝孫字仁甫宋時亦嘗為鄉貢進士未及奏名而宋亡
[043-35a]
不以代易而廢學有聲縉紳間朝廷以東南新附海島
荒逺有待於綏撫置行中書省於閩海必用才能之人
東平嚴公以功臣世家子僉省事用為屬郡文學三年
辟為泉州同安主簿辭官歸於上元優游山水之間將
終身焉然憂民之志未忘也歲大饑出粟千斛以助不
給有司以新令上其事與官不就時人高之又以詔書
舉遺逸亦弗屑也年六十七而没葬之西岡十有七年
矣簿君之女弟之子趙雷澤為臨川郡幕長其母族諸
[043-35b]
子告之曰子之仕國有前太史僑焉徵其文宜可得也
遂遺書使其客以為請焉嘆夫故宋之用人必自進士
起簿君父子皆故國進士不得成其名簿君遊宦海表
又不得大快其志故君子之所惜也昔者宋南渡伊洛
道學之傳緒多在閩嶠及宋旣亡而前言往行遺風流
俗宜有存者誦詩讀書無間閭里豈無可觀者哉簿君
在閩時則至元廿四五年間也日月于邁其設施泯於
知聞豈不重可感夫數十年來朝廷置御史行臺於兹
[043-36a]
郡自大夫中丞至於御史暨夫僚吏多名人是以生乎
是邦聲聞易於達仕進易於起四方賔客遊士以才器
自許者亦莫不從事於斯而簿君之高志退然不動其
心顯者豈不在子孫後人乎簿君生開慶己未没於泰
定乙丑葬於明年之丙寅配夏氏子四人長文䔰卒次
文榮次文藼亦卒次復貴女二人長適李杼次適王宗
禮孫男十有二人景誠景純景星景祥景暘景燠景曦
餘未名女二人曾孫男八人女五人夫爵位之不充名
[043-36b]
聲之日逺而書者缺焉則是為善者終無可以為勸也
故述所聞而為之銘銘曰
為善之實比諸吉金或汨於沙光耀弗沈有美簿君同
居九世居以忠厚儼以嚴毅身退有時子學有師以昌
其家源源可知往者雖遠來者未已追而書之天長地

 
 道園學古録卷四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