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中庵集 > 中庵集 卷十四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中庵集卷十四     元 劉敏中 撰
  碑一
   鄒平縣至大四年加封大成至聖文宣王碑
天地生萬物人居其中而物皆役焉故人為萬物之靈
人之中有謂之聖謂之賢者而人皆下焉則聖賢又人
之靈也彼聖賢者其生也有神明仁哲之用其没也有
盛徳大業之著是以歴代盛王莫不取古聖賢徳業之
[014-1b]
所在祠祀之封崇之使一世之人有所景仰則效遷善
逺罪胥化而底於治而聖賢之中其道與造化同混融
與天地相始終者獨惟孔子焉故其子孫襲世爵祠祀
徧天下而褒崇之典愈加也盖自漢而下曰侯曰公唐
開元間始王號文宣宋加至聖我朝加大成焉大成之
義盖取諸孟子其所以尊奉聖人者於是至矣鄒平廟
學将勒制書於石監縣以其屬請曰願有述惟鄒平古
名邑漢有伏勝嘗以尚書授晁錯今名其鄉曰伏生宋
[014-2a]
有范仲淹讀書長白山中今號其嶺曰黌堂而民皆祀
之所謂景仰則效者可以槩見况乎大聖人之號掲至
隆平之時民之視聴必為之一新不啻開霽之覩日月
當春之聞雷雨也其秉彛之好油然於中感動興起有
不期然而然者矣為之師帥者從而布宣朝廷所以尊
奉聖人之意開導勸奨休養而培植之則一邑之治朞
月之間可不勞而致夫若是當復有大儒如伏生大賢
如范公者出而為他日治效之應嗚呼聖人之道帝王
[014-2b]
之制大矣哉
   蒲臺縣皇慶二年秋加封大成至聖文宣王碑
昔夫子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嗚呼天無言四時行百
物生聖人不能無言言之而綱常定三極立萬世準是
知聖人之言與天之無言其道一也聖人即天天之大
不可名然猶曰蒼天曰昊天曰旻天曰上天曰皇天斯
皆知其不可名從其所見而稱之耳聖人之大亦不可
[014-3a]
名然自魯曰尼父漢曰褒成曰褒尊曰先聖曰隆道其
爵或公或侯至唐始王號文宣宋加元聖改至聖斯亦
知其不可名極其所尊而尊之耳天開有元列聖相承
以人文化天下武皇踐祚考制諏禮聖人為先取義孟
子之書加號大成至聖文宣王致奠闕里誕告中外其
所以尊聖人者於是至矣蒲臺古名邑自監邑而下兢
兢翼翼議勒制書廟學謂當有述下方庸謹嵗月邑尹
張某來以為請嗚呼國家之尊奉聖人者寧可不知其
[014-3b]
所由而然乎夫道在人心教存六經善政不如善教之
得民心也故将範模陶鎔薰涵沾沃使民賢喆踵出屋
可比封鬱然致唐虞三代之隆風行四方效觀一邑則
凡有縣大夫之責者慎思而加勉焉可也
   延祐二年夏四月般陽路加封大成至聖文宣
   王碑
般陽路總管谷杲過某繡水言杲之來無他頃月朔暨
同列監郡僚佐謁廟學既奠相與顧瞻咨嗟同然言曰
[014-4a]
吾屬稟天子命榮冠裳飫禄廩以臨是邦而其為政之
本盍亦深惟而熟計乎傳不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又曰經緯天地曰文又曰守成曰文於堯則曰欽明文
思於舜則曰濬哲文明於禹則曰文命敷於四海又曰
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然則文者固政之本歟周衰
大防崩詖亂極而孔子作孔子乃刪詩定書繫易作春
秋於是三綱舉而五常立善惡判而取舍定二帝三王
文明之教煥乎侔日月矣斯孔子之道也是道也由之
[014-4b]
則理否則亂然則孔子之道又文之本歟故歴代褒崇
尊奉之典未有踰孔子焉盖自漢氏而下有公侯之封
至唐始王曰文宣宋加至聖皇元撫有方夏凡所設施
一本是道歴中統至元迄於元貞大徳文治蔚興跨越
漢唐逮武宗皇帝制加孔子號大成至聖文宣王誕告
中外大成云者取孟子集大成之義也尊之至矣今上
始嗣位下明詔首以興學為天下勸繼又設科以經術
取士其所以酌成憲崇政本昭昭如此若奉而行之勉
[014-5a]
而成之非吾屬長民者之責乎况聖號又崇文之本誕
告之始固當大書深刻以新景仰而今猶闕然不亟圖
如吾責何石既具衆欲得吾子辭庸謹嵗月杲敢以請
敏中竦然曰聖人之道國家之治長民吏之責君言盡
矣乃書而為之贊曰
蒼姬之衰澤竭道熄斯文未喪聖人乃出刪定繫作三
極以立一言之微萬世之則盛王師之乃以有國皇惟
我元是奉是式治成本固榮今邁昔徽號爰加典禮斯
[014-5b]
赫大邦有般官守惟職刻石宣化來者其蹟
   鄒平監縣布延君去思碑
國朝官制路府州縣皆置逹嚕噶齊一人位長吏上監
其治也至大四年六月白霫布顔特穆爾以進義校尉
為是官鄒平年二十有一矣其父兄並仕吳王邸為大
官戒之曰鄒平號難治汝以弱年監難治之縣殆哉慎
之勉之即有悔無相見也始下車有能聲一年民誦之
三年代歸民挽之不可得而思之弗能已也於是邑士
[014-6a]
髙某趙某介國子先生張長白慎與來以耆老輿人之
言告余曰吾儕野人生逢太平涵濡天恩服勤力穡以
仰事俯畜不勝大幸間嵗宿蠧育縣中繁不可縷舉其
甚者如方物和買之資官馬芻豆之直皆嵗給大農朝
廷不以病民也而為蠧者乃以利己出入控持捩取無
畔岸弗慊又如訟有不免也一朝投牒如墮穽擭兩造
兼噬動連嵗時曲直未明而生業以索矣復有飾非遂
姦訟非已得墜餌谿壑釀其機闗使善良屈力而莫申
[014-6b]
單弱飲痛而受敝苟利成風蕩無禁訶又如賦役有貧
富下上輕重之差常制也而乃反之變化恍惚如鬼神
不可知故富益富貧益貧凡此吾屬之困也久矣吾進
義君之至一日盡刮去脱然如沈疴之得良醫而更生
焉盖吾進義君始以父兄之約而能亷不可動矣亷能
剛無所懼矣剛能公絶偏私矣公能明精視聴矣有是
四者又能行之以嚴濟之以寛而成之以勤斷之以决
凡所與民接者皆躬親之必當而後已故其僚佐相勗
[014-7a]
以和吏屬縮不敢毫髪欺疇昔持短長攫攘大嚼而快
意者皆疊足斂手慹爾而遁斯吾屬之更生也君之恵
厚矣大矣顧無以為報公不惜一言載諸石以傳之天
下後世以畢吾野人之愚誠則又公之賜也以是敢請
嗚呼民邦本也路府州縣之設皆以為民而親民莫若
縣故縣之得人為恒難其得人與不得人而民之利病
禍福皆立至如影響然縣之責重矣乎嘗觀古之人任
是責以立功於民顯名不朽者無他道焉亷且能而已
[014-7b]
耳後人不然亷者不必能能者不必亷盖亷非其㢘而
能非其能矣能必憙事以厲民謂彼之足欺也亷必不
事事縱其吏以厲民謂已之無與也由是政令失而貪暴横
寃苦多而謗讟作幸免終更去必曰彼縣難治噫不職
而誣其民可乎哉人之不得也如此今進義以監縣治
效獨卓卓動人非惟向之所謂亷且能而然與噫自君
觀之縣難治乎哉民之不能忘也宜矣乃為之書
   益都路總管李公去思碑
[014-8a]
益都禹貢九州青為齊封綿絡海岱民繁物夥代為雄
藩聖朝更制以郡為上下路路置總管統攝宇縣而青
為東方上路之冠膺是任者非有宏名鉅望之素長才
雅徳之實則莫能宜其選亦莫能堪其責也大徳三年
嶺北湖南道肅政亷訪使李公諤以選實來三年代歸
民攀援涕洟如去慈父母又三年民思之不已耆夀伏
珍等相與謀曰與其徒思無益曷若刻石頌徳乃件公
之治行因余故人今本路經歴王文羽伯儀徴余文余
[014-8b]
得公之善政其大者曰去民疾重民本慎民罰謹民教
清吏習凡五事焉初司鹽鐵者以青地多潟鹵鹽所易
出乃比屋計口配鹽入其直以防民私謂之食鹽久則
吏縁為姦口嵗至五十斤鹽賸而食弗盡誣之以私鬻
直多而償不足罪之以欠課敲榜禁繫求索百端往往破
産而後已或乃先責其直而竟掩其鹽民騷然無所控
訴嵗已久矣公下車訪知其然歎曰斯弊不去吾何以
為政適詔使問民所疾苦至青復有宣慰司公即抗言
[014-9a]
乞罷食鹽聴民買食便詔使宣慰是之聞諸朝俄而命
下選官與公審定可否以聞遂議居實瀕海者食鹽如
舊而遏其吏弊其益都臨朐莒臨沂四縣及青之録司
益都縣之顔神凡六處可官局發鬻滕嶧二州鄒滕嶧
三縣及沂水之新寨凡六處聴商販往來議上從之民
喜如更生焉又兵籍之民强弱相懸有不堪彼者朝議
将為更張遣使與公閲實之公家至户到口詢目視無
風雨晨夜吏不得私而人服其平所謂去民疾者此也
[014-9b]
公曰民少紓矣民未知本於是勵勤勞禁游惰謹天時
因地利牛羊無方苞之踐原隰有如坻之獲粒米狼戾
溢于他州所謂重民本者此也公曰民務本矣民未知
禁於是舉條章申好惡悉民辭詳公牘小大之獄必以
情髙下之手無所容已而人人知懼而訟益簡所謂慎
民罰者此也公曰民知禁矣民未知教於是飭學校明
人倫子弟就學者復其役秀選可用者達乎上考比磨
勵躬為倡率期月之間俗盖彬彬矣所謂謹民教者此
[014-10a]
也公曰民知教矣吏習未清欲吏習之清莫如身喻故
公田嵗入必以分恵寒士及細民之飢乏者佃有不給
即免其輸以是家恒無餘貲自奉蕭然晏如也吏屬化
之有亷隅之風所謂清吏習者此也夫能去民之疾重
民之本慎罰而謹其教終之以正已而正人牧民之能
事畢矣嗚呼此民之所以為不忘也歟漢世良吏史稱
所居民富所去民思然其所載僅不過數人余固知良
吏之少也何以言之為吏欲果而果者多失之猛猛則
[014-10b]
刑必失中而無辜者多民罹其害矣若是者十有三欲
恵而恵者多失之緩緩則號令有所不行而豪猾者肆
民罹其害矣若是者十有三欲亷而亷者多失之苛苛
則纎芥不容而猜釁作私忿交攻而公道廢民罹其害
矣若是者十有三若夫果而不猛恵而不緩㢘而不苛
使民蒙其利而無所害乃所謂良吏者已若是者十有
一焉然則民之害十恒有九而良吏纔一焉耳嗟乎良吏
之少也如此夫幸一遇之人又安得而忘之哉余既偉
[014-11a]
公能為良吏得民不忘之思又嘉青之人能不忘公徳
知遇公之為幸也為本其實而系之以詩公字徳貞恩
州人自號榖山風儀朗然意度沉雅博學能文而政事
為尤長今翰林學士承㫖野齋先生其兄也人門徳望
景仰一世云詩曰
天生我民付之大君大君有命曰吏汝親吏得其職我
卵我翼職有不獲吾螟吾螣幸生盛時吏職孔修殿此
大邦莫如李侯李侯鉅公淵静亮直匪亟匪徐允猷允
[014-11b]
則吾疾膏肓侯能愈之吾厄餒寒侯能禦之厲禁慎罰
人以訟恥勸學明倫俗從是靡正已正人侯恵不訾侯
恵不訾吾人之思思莫我宣曷維其已伐石刻辭傳之
孫子
   大智全寺碑
大智全寺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夀元皇太后作也初皇
太后命工畫觀世音菩薩像于都城西髙良河東南之
亭設長明燈供報佛恩也厥後薦香曰我昔歸依佛䕃
[014-12a]
崇奉九子之母資福𦙍嗣有願未酬乃命即其地廣而
為寺寺成皇帝詔翰林文諸石臣等竊惟佛之教由戒
而定定而慧則佛矣語其究竟則法相皆空語其神通
則功徳罔極凡知歸嚮靡不如願其道盖一本乎濟衆
利物而已故歴代尊信之然必有聖人者出乃能取其
濟衆利物之道推而及於世而佛以此時顯大威徳厚
聖人之福而成其志佛與聖人一也主上以天縱之聖
纘承丕緒夙夜孜孜慮徳化為未周民生為未遂是以
[014-12b]
湛恩汪濊涵煦無外期於動植之倫咸歸太和上之所
以資其道於佛佛之所以厚其福於上者於此可見本
而言之實我皇太后夙昔擁佑啟廸之功也惓惓焉翼
翼焉光大佛宇思裕後昆其濟衆利物之念深矣寺之
制正殿位三世佛前殿位觀世音菩薩右為九子母之
殿左為大蔵經之殿北有别殿以備臨幸前為三門設
四天像而僧房齋堂庫廩庖湢甍連棟接絡繹周匝三
門之外二亭西曰寳華東曰瑞慶中為池池有梁蓮花
[014-13a]
芬馥净供天出金碧丹雘焜煌交輝賜名大智全以慧
言也命開府儀同三司圓明廣照三藏大師沙津愛䕶
持天蔵主之髙僧雲集法像荘嚴鐘皷幢盖晻藹宏亮
梵唄之音洋洋朝夕觀者不覺企躍興善如入祗陁園
升兠率天也貲費皆出興聖宫官民無與焉命銀青榮
禄大夫徽政院使章慶使殊祥院使甄用監卿大同親
軍指揮使領羣牧監臣錫哩瑪勒銀青榮禄大夫平章政
事同知徽政院事左都威衛使臣王恒董其事經始於
[014-13b]
皇慶元年三月一日落成於是年八月皇太后親視賞
賚周悉嗚呼因果報施感應昭然皇太后敬祖裕後之
誠聖天子承顔順志之孝佛如來知慧方便之教故當
如響隨聲潛孚黙應璿源日益浚金枝日益茂福禄千
億頼及元元以篤我國家億萬載景命無疆之休皇乎
盛哉乃作頌曰
佛之道真實而奥佛之門虚寂而尊匪空匪有為智為
慧神妙變化不可思議有求必獲有願不違三界無大
[014-14a]
一塵靡微於皇聖元是景是式八表從化萬彚懐徳帝
道昭融惟佛圓通國勢穹窿惟佛髙崇時之至和莫是
為盛蠢動含靈咸遂而性愉愉聖母體仁以慈穆穆天
子孝養日祗聖母有念有念惟大宗社惟重子孫是賴
曰有福田即佛所居廼闢新宫新宫渠渠繄師圓明挈
佛心印新宫爰處大法以振祝釐儲祥其來穰穰孚錫
羣方邦家之光載揚佛輝勒此篆籕聖母天子嘉樂萬

[014-14b]
   勅賜應昌府罔極寺碑
皇慶改元冬十一月詔翰林應昌罔極寺碑識未建其
以本末撰文俾刻之從皇姊大長公主之請也臣敏中
既承命按聖元有國以來勲閥之家女為后妃男繼尚
主世威之重寵絶常品者惟鴻吉哩氏而已始由昂吉
諾延以佐命功顯於太祖之世成宗元貞元年追封濟
寧王諡忠武子駙馬納沁尚主色徹罕太祖女孫生子
駙馬特穆爾有功北征賜號曰阿勒逹爾圖尚主世皇
[014-15a]
第三女囊嘉特戩封皇姑魯國大長公主魯國三子長為
烏敦巴拉駙馬大徳十一年封魯王尚順皇女僧格喇實
上初即位封皇姊大長公主子阿哩雅實哩襲爵魯王
初至元辛未之嵗魯國自以内壼鍾愛出嬪于逺慨然
永思圖所以致孝者乃相忠武營牧故地天都撫其坤
維金山拱乎艮方大澤二泓渟浩瀚相距左右號東西
海二海之間原膴膴宏爽乃乞綸命為城郭為宫室為
府署為佛寺府賜名曰應昌寺曰罔極寺為正殿為周
[014-15b]
廡廡四維為樓為碑樓為垣為門為齋廬庖庫金碧上
下輝映絢爛諸佛像設妙極荘嚴又為浮屠府城之西
聘梵僧有徳業者誦持祝釐祈年其間盖當欲勒石而
輙不果今四十年矣故皇姊因有是請臣竊惟佛法有
四恩之説而父母居其首義與蓼莪詩合詩曰父兮生
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徳昊天罔極寺之名出於此乎故
知人之所以為人國之所以為國百行之所出萬化之
所生小大終始必本於孝而後可故曰君子務本本立
[014-16a]
而道生孝之用大矣哉嗚呼世皇以孝治天下故九族
以親四海以寧雍熙之和洽於其時魯國以是歸誠梵
教滋殖福利申顧復之報而孝既隆於前聖上嗣服遵
酌成憲故美化以行善俗以興孝治之懿復於今日皇
姊以是繼志述事廣發願念濟前人之美而孝復宏於
後其為功徳詎可量哉且使忠武之勲烈家世輝赫蕃
衍永庇國家景福無疆之休伊兹寺是始嗚呼孝果大
矣乎罔極之義斯可以見矣銘曰
[014-16b]
佛以空傳儒以有教空有不同同者惟孝孝之為用萬
善所根本根或遺善奚於存為孝無方惟心是屬一誠
所及孝無不足魯國之孝顧復孔懐圖報梵宫介福允
諧世皇喜之名以啟之皇姊述志稟命紀之帝命赫赫
玉刻煥發魯國之舉忠武之烈忠武子孫生為帝姻遵
是法門世以孝聞永報國恩
 
 中菴集卷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