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雪樓集 > 雪樓集 卷十五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雪樓集卷十五     元 程文海 撰
  序 引
   贈歐陽南陽序
古之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若無所事乎逰也然以
一鄉一國為未足而必尚友天下之善於是始有結駟
過都重趼不息者而師友之淵源廣矣洙泗及門三千
大抵異邦人也然則士其可懐居也哉聖人之教四而
[015-1b]
文為先其論君子之於友也亦必自文始然則士其可
以舍文也哉陶唐氏開聖治之初者也夫子賛之不過
曰有文章西伯周公大聖人也諡皆不過曰文道徳禮
樂至周備矣而言三代者亦不過曰周尚文然則士其
可徒以辭章為文乎哉歐陽南陽生臨江之俊士也祖
父皆儒先生長者義方素明生又材質秀穎志尚不羣
其為學也力自奮㧞刮磨不肯蹈陳襲陋觀其所為詩
賦諸篇飄飄然殊有凌雲之高御風之逺也自以居幽
[015-2a]
守獨從師取友之未𢎞而父母之望未酬也於是四方
之行昉自今始而首造於余豈以余為可與論文者歟
余聞之欲窮山林川澤之觀者必即其都㑹焉夫京師
固士大夫之鍾聚也生其行乎凡生之蓄於今者乃余
之發於昔者也生其行哉余固卜其於師友必有遇也
嗟夫古學不講久矣以生之材之志余尤望其於道終
有得也故余以古之士與夫古之所謂文者先言之而
冀生返觀之庶乎立身養志之不茍也京師遇吾故人
[015-2b]
乎為我謝焉曰今歐陽生勝昔歐陽生韓門不拒幸甚
   送雲伯讓序
不擇官而仕為捧檄而喜昔人豈矯情哉為親也人子
之於親幸而及養則三釡亦足樂不然萬鍾於我何加
焉雲謙伯讓蚤年來江南猶及見諸老前謁余於金陵
𬒳服儒雅吾固異之别二十餘年復見於京師見識議
論益老成又二年復見之則掾於宗正府意其驊騮開
路一日千里忽來訪余曰謙以嵗月遷餘杭總府知事
[015-3a]
即之官願得一言余訝其逺來久客取之廉而去之遽
也則曰小人有母韓夫人平生睦族善婣憐貧敬老切
切以教子為事重師友厚賔客凡所為有益於其子者
無不為也新年八十一嵗七子十三孫謙幸成名老母
留江南而西浙湖山演迤風土清淑宜於老者侍膝下
奉色養官事之暇則板輿輕軒花朝月夕東㳺西衍舉
夀觴以怡慈顔尚庶幾焉余曰嘻子知所本如此豈惟
便養推之宦業思過半矣夫知事八品官爾其任與三
[015-3b]
品等曰知事知事一府之事有不知者乎行一不義罪
一不辜必反而思曰吾親聞之得無不可於意否役一
夫歛一物則必又曰某家有老者乎得無妨其養否某
家有㓜者乎得無傷其慈否告而長語而僚必公私俱
得而后己悦乎親仁乎下獲乎上宦業之昌由愛親一
念而推之耳子盍行乎吾何言耶天都英俊之域名公
碩彦發言為詩聞子之風必有大篇短章争歌頌者吾
為發其端繋以五言六韻
[015-4a]
人孰不有母及養能幾人歸無慈顔喜萬鍾空一身雲
子退急流八袠念老親低頭蓮幙日適意綵衣春平反
多不疑閒居賦安仁忠孝重山岳富貴輕埃塵
   高大有積慶堂詩序
南城高君大有世以好賢樂善稱趙閑閑嘗為其祖簽
省書積慶堂三大字以表樹焉今復新其構而揭之以
奉太夫人之養可謂肯堂矣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夫一善易能也一慶易致也積之為難古人固有如孫
[015-4b]
叔敖之瘞蛇宋景文之度蟻適然一念之興遂致卿相
若執劵而索償余謂是説求之吾聖人之書若有不相
似者終莫若舜之孳孳夫惟孳孳於善故無不善又若
蜀先主之戒其子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
為此乃近道乃積慶之基也若大有之承祖敬親尚賢
之意若此吾知其慶之積也必矣余聞高氏久而未識
大有也吾知大有以宗人仲和僉院之言及觀李野齋
所為詩益信故書此以為他日升堂㑹慶之本
[015-5a]
   紹運詳節序
史學自古為難孔子叙書斷自唐虞司馬遷始以洽聞
廣覽上及古初自是以來編年紀歴日以繁浩或出一
家自相謬戾或參稽互見多所異同白首著述求其統
㑹條分户析終至缺疑理固然耳南臺御史謙齋君好
古樂賢端直不撓有古賢士大夫之風一日過余出示
其客張君致逺所編紹運詳節一卷上下凡幾千年一
目可極可謂節而詳者其志於惠後學深矣然天開地
[015-5b]
闢帝王迭興史氏傳疑古今通患其所不可深詰者多
矣余獨喜因御史之舊獲知張君之學又因張君之書
益見御史之賢於是乎書
   黎景高詩序安南人/
予嘗讀黎君景高安南志郎官湖記等作未始不撃節
驚嘆去之耿耿不能忘於心今復覽此編其五七言詩
森整豐暇若不經意而乃得於苦心長短句穠麗婉至
字字欲與花月争妍而決非兒女口中語善夫景高如
[015-6a]
斵輪手圓䂓而方矩靡不合乎度如伶倫管含宫而激
商靡不應乎節惟其學之審積之厚故其發也無不中
然予不獨愛其文復敬其人也介而不隘通而不流温
温而春澄澄而秋至於懐恩感義慷慨奮激有古烈丈
夫之風觀其始終彰憲侯一事可見已故其為文建辭
起義皆有感而作非茍然者嗚呼誠有徳君子哉其由
京師而歸江南也乃叙以贈之
   贈彭斯立序
[015-6b]
廬陵彭斯立工篆刻一日擕所刻若古印章者謁逺齋
曰是可以不朽予曰是可以不朽乎曰未也吾刻古帖
可上擬閣本淳化若絳若潭若臨江武陵直下視之耳
吾又將取今名卿巨公雄文大章盡刻之配古以傳願
得公手書所為文四五十篇歸刻之予曰子之技善矣
哉子之志異矣哉古帖若絳若潭若臨江武陵其初一
淳化也今雖並傳懸絶若此誠以摹刻善否然也予嘗
得而觀之皆弔䘮問疾簡記之辭多不過十數字少者
[015-7a]
數字其如洛神樂毅賀㨗表者絶無而僅有耳非所謂
雄文大章人亦無四五十篇者又皆後世好事者收而
藏之朝廷搜求遂入秘府宋淳化始刻之摹以示人間
也非其人志於傳而書且刻也子今欲予書而刻之而
傳之耶夫傳者必名善書刻雖工如文若書之未善何
若予之文藏之金匱石室者不可浪出應俗之作又皆
散落漫不記省亦未必可傳亦不能至四五十篇之多
且老懶不喜書將何以稱子求况古以文章名家或千
[015-7b]
數百篇或三四篇或一二篇赫然天地間者又不待手
書刻而傳之亦非可手書刻而傳之也文之傳不傳繋
其文之善否書之傳不傳繋其書之善否非帖比也予
誠無以稱子求也茍有志焉子行四方有善書若文者
擇之可也不必予也予於斯文刻不刻不敢計也傳不
傳不敢知也獨喜斯立技之善而志之異叙其語以贈
之世必有頼子以不朽者
   歴代帝王紀年纂要序
[015-8a]
史莫信於書春秋莫博於史記後之稽古者舍此何以
哉然孔子斷自唐虞政以世近而可信也司馬遷乃上
述黄帝以來又逺詳其世次先儒固嘗疑之矣至於諸
家編紀㳂訛襲舛此皆好博之過後惟康節經世書以
歴紀之始明白可信然好竒惑異者猶不能據依著述
紛然莫之統壹近平章白雲翁以政事餘暇悉取諸家
紀載而集正之一以康節為準名曰歴代帝王紀年纂
要亦上及羲農者因備博覽而已嗚呼白雲知所去取
[015-8b]
哉白雲信道篤學博觀約取於天下之務莫不盡然不
獨是書也是書既經乙覽復徴予序夫康節所以可信
者以其信孔子也白雲所以可信者以其信康節也然
則可信者莫若孔子信孔子者莫若康節信白雲者端
在此編矣
   王氏孝節序
予學於臨汝書院時信之貴溪月嵓先生為之長先生
與予同宗其學渾渾而𢎞其行侃侃而和其言恂恂而
[015-9a]
善誘其子植甚賢娶五年而殁植之室餘干王氏又甚
賢宋咸淳壬申年十九歸於植植死終䘮誓不改嫁事
舅姑生死無違禮先生既殁嵗至元壬午一夕盜入室
姑疾在牀王守不去盜欲刃其姑王叩頭號泣乞以身
代盜兩釋之姑以考終嗚呼世莫親於父子兄弟不幸
孝友之道不明臨小利害即相視若秦越以王氏匹婦
守其身事其親死生患難不足動其心卓卓如此不亦
難乎予有以知先生之道雖不獲大焯於當世其所以
[015-9b]
儀於家訓於後者深矣王氏年已六十康强寡疾勤儉
有則子孝婦順如己事其舅姑閭里族婣軌範之邦人
士歌誦之予又有以知先生之世必由是而益昌天道
之不爽明矣予自去先生驅馳王事出入中外幾四十
年幸無大過每思臨汝親炙時如一日今復聞王氏孝
節之盛遂書其大者以授先生之孫同文天下有以樹
教化移風俗佐隆平之治者於此必有取焉王氏名静
婉皇慶元年九月程某序
[015-10a]
   温國司馬文正公墓碑老杏圖詩序
司馬文正公以純誠古學位宰輔雖童兒婦女知其為
端人其薨也勅命蘇文忠公為文表其墓至尊親書其
額曰清忠粹徳之碑未幾仆於羣憸之口嗚呼邦國殄
瘁固基於紹聖哉而斷碑之罅隨有杏生焉盤屈葢偃
擁其龜趺若非偶然者金皇統間夏邑王令及墓僧建
祠修復老杏迄今二百餘年矣而無恙白雲翁家與之
鄰益用封植繪而為圖皇慶之元翁以平章政事預國
[015-10b]
論議留京師廼出是圖及修復之碑以示廣平程某序
之且將求當代名筆賦詠以發揮之某曰草木寜有知
哉生得其所而不剪伐於樵童牧豎幸已所以異之愛
之圖而傳之乃秉彛好徳之良心也白雲有志於洓水
公而曰天人之際在是亦何不可者遂為詩曰
吾聞精誠可以貫金石誰謂草木真無情君看穹龜涑
水上老杏布䕶數百齡風枝雨葉擁幢葢陰森若有神
物憑洓水先生三代士青春行天和且平問學深探古
[015-11a]
人賾徳化直與元氣并蘇公雄文照四海比較當世誰
重輕豐碑俯仰漫興廢百朴不奪二老名由來宋祚圮
中葉已在紹聖非崇寜夏臺大人獨好事異國肯與扶
顛傾古祠香火今幾載大字深刻羅軒屏何人卜居占
此土白雲老子今疑丞摩挱往事起惆悵表顯更為圖
丹青乃知天地崇至誠陳根斷石猶寵靈此心豈有古
今異遺迹試向天人徴
   送布哷齊平章北還詩序
[015-11b]
古之有天下者必由得賢以興我朝自太祖受命至於
世祖統一萬國雲龍風虎之士隨方而至莫不鞠躬盡
瘁以立顯功若今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布哷齊之祖克
哷公三世佐運翼聖南征北伐東誅西討忘軀委命以
致其業以有人民土田至大初先帝御極今上在春宫
始申追贈之命夫上公之爵大國之胙其祖父皆所宜
有而平章公既承其忠於前復昭其孝於後於是立廟
以祀伐石以載煥然功臣之中可不謂賢乎嗟夫使世
[015-12a]
臣大家於慎終追逺之道皆能若是則天下之俗有不
歸於厚者哉其將歸刻姚君端夫之文也詩以送之
皇元定海㝢羣材集如雲於時克哷氏聯翩策殊勲忘
軀力從戎佐運應天人金戈一指揮號令㨗如神金源
絶其流遼水飛埃塵功成寜後賞所志四海賔茫茫大
國開皇上天地仁再世三公上乃孫復秉鈞温温平章
公高行邁等倫立廟展孝思伐石表至恩卓然世俗中
見此不世臣請身從南來素志一旦伸今晨告我别秋
[015-12b]
風集冠紳㑹見穹碑成突兀摩蒼旻上以報先世下以
厚斯民
   代白雲山人送李耀州歸白兆山建長庚書院
    序
國家樹教育材之本莫先於學校而天下之學廪稍不
足者士既無所於養廪稍之有餘者祗益郡縣勾稽覬
望之資教官率以將迎為勤㑹計為能而怠於教事非
其人皆不賢其勢然也惟書院若庶幾焉而居城邑𨽻
[015-13a]
有司者其弊政與前等近世士君子之賢者往往因前
修之迹據江山之㑹割田析壤建為書院既不𨽻於有
司而教育之功乃得專焉馮翊李君仲章為徳安府判
官時予方家白雲山中君㝷亦買田築室於城西三十
里白兆山之麓而居之乃李太白題桃花岩處相傳太
白嘗讀書於此予既出山君亦累遷耀州守皇慶二年
春君赴調京師南還割田二頃建河南書院乃二程先
生之父作尉之邑予語君曰君居白兆山非君家太白
[015-13b]
所逰歴乎獨不可建書院為教育之地哉君慨然曰此
吾志也願歸割應城田四百畝建長庚書院聘名師教
鄉里子弟以成公之命予既韙之行有日重為告曰今
天子仁聖夙夜孜孜以樹教育材為務君力是舉既無
城邑之累而有江山之勝士又得所養而不𨽻有司教
可專也審矣利莫大焉徳安文物之盛必自君始君之
名與太白此山相無窮不亦休哉君勉成之予歸白雲
山幸逰息焉
[015-14a]
   用晦和尚語録序
佛法非言不立非人不傳此用晦和尚語録所以述也
若因人以求法則其人已滅因言以求法則法不可言
是用晦和尚語録未嘗述也和尚十五出家為僧七十
一載遭遇佛法盛明遍參東南諸大長老九居壇場為
人説法撰得千言萬語畢竟如何測之不見其涯求之
莫得其緒似言非言似述非述若知和尚未言前便是
元聳既述後即師未常言徒未嘗述用晦和尚語録序
[015-14b]
竟皇慶二年九月日叙
   龍虎山志序
翰林侍講學士臣明善奉勅志龍虎山𤣥教嗣師臣全
節屬臣某序之臣伏讀終篇山川之竒人物之盛前後
宫宇之廢興累朝恩數之隆尚聚此書矣然天下山之
大者曰岳水之大者曰凟曰海顧以兹山先豈無意乎
意龍虎之得名以張氏張氏老氏之學也繇東漢迄今
綿千數百年而益振朝廷且尊而信之此志之所由作
[015-15a]
乎嗟夫治道貴清静老氏之道也原於軒黄文景用之
其所成就可睹已然流而為神仙巫祝豈本㫖哉若所
載天師恒之對唐高宗曰能無為天下治乾曜之對宋
仁宗曰茍能反古之朴行以簡易志慮清明神氣完和
矣奚事冲舉政和中訪高士王道堅以修煉延年之術
曰清静無為軒黄所以致治多欲求仙漢武所以罔功
修煉非天子事已而命之厄奏曰修徳可以廻天禬
之事不敢誤國端平初徴留用光入朝荅使者曰歸
[015-15b]
奏天子治天下道徳五千言足矣山林野人來將奚益
若四人之言誠祈天永命之貞符哉庶幾善學老氏者
可謂豪傑之士矣今天子撫盈成之運正清静無為之
日嗣師數陳老氏之本上嘉納之此志之獨先龍虎宜
也臣故敢叙作志之意以示後之學者
   歐陽南陽手藁序
臨江有竒士曰歐陽南陽予識之三年矣見輙對客操
觚櫝長歌大賦踔厲風發氣落落不可下其為言也必
[015-16a]
欲與常人殊嗚呼何其能耶夫杞梁之妻非善哭也情
之哀也易水之夫非工歌也義之感也養由基之射調
弓而猿號黄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而㳺魚出聽
藝之精而音之至也得之天而應於物也世之號能言
者不若是不類談兵趙括歟天非一時也地非一邦也
人非一俗也物非一態也言不極不足以盡其變言其
可易言哉南陽之逰京師也諸公交薦之其羽儀於天
朝也非逺矣覽其集心異之遂為之辭
[015-16b]
   送白雲平章序
白雲公以四朝耆望潛邸舊臣皇慶初預參大政明年
遷平章政事延祐改元春三月引年致政平章李秦公
以言上曰知足哉是翁特加光禄大夫賜歸田里朝之
人祗聞徳言歡舞詠歌顛瞑昭蘇震炫黯黮相顧而歎
天子能待臣以禮白雲公能事君以義秦公能成人之
美如此方公罷戎幙屏居白雲山時買田築室鳴琴誦
書幾與世遺矣庸詎知一旦桓圭赤舄坐乎廟堂之上
[015-17a]
黜陟百官盛極若此者哉自予識公武昌幾十五載外
和而内直好學而樂善曾無毫髪易其素其去常人固
萬萬矣至於感老氏知足之言服孔子在得之戒從二
疏當年之樂飄然反其初服於公特其職分猶足以風
勵天下為萬世美談夫一出一處一進一退而國家之
輕重繋焉此古之所以貴夫賢士大夫也然士大夫雖
賢非遇明天子其遺恨千古者多矣若公者可不謂至
幸矣乎因率同志作為歌詩以颺之且為他日續二疏
[015-17b]
傳張本
   續孟伸䝉子序
續孟二卷伸䝉子三卷唐林公慎思所作其書列於唐
藝文志宋崇文總目夫以孟子才號亞聖書次六經自
司馬遷揚雄韓愈之徒尊信篤好以為大有功於聖門
至司馬光李覯軰乃著書譏毁學者固自有次第哉二
書免於世俗之見亦幸矣夫然二書文深義宻諄切反
覆不悖於聖人之道誠有補於世教也公字䖍中福州
[015-18a]
長樂人兄弟五同讀書邑之稠巖山石室公中咸通十
年第又中宏詞㧞萃科賜其鄉曰芳桂里曰大宏繇秘
書省校書郎至尚書水部郎中黄巢犯長安罵賊而死
葢賢者也其幾世孫崇萬來京師求予序之嵩萬今為
浮屠氏云延祐改元四月晦
   送李善甫知沁州序
許文正公承朱子之學為我朝儒宗及其門者人人皆
自愛重為賢士天下尤稱賢者曰平章布呼宻公至元
[015-18b]
中予於平章坐識其同舍生李君善甫葢已矯然於時
其為學也内而修身齊家外而事君治民一以文正為
歸與君一合一離一見一聞上下餘三十年未嘗少變
其度信學之有源也至大四年予𬒳召過豫章君將為
行省檢校握手相勞苦俯仰今昔慨然興懐予待罪翰
林之三年君亦赴調京師日與還往如初見時已而宰
臣之知君者交賛之曰善甫沁人也逰宦外久得無思
其鄉否即奏為沁知州行有日來别予曰君是行也有
[015-19a]
民社之寄矣况父母之邦乎展其所學正在今日然予
聞臺之知君者復不少忍令不行其學於天下乎其不
久息於沁也必矣予旦夕候君西門之外
   嚴元徳詩序
自劉㑹孟盡發古今詩人之秘江西詩為之一變今三
十年矣而師昌谷簡齋最盛餘習時有存者無他李變
眩觀者莫敢議陳清俊覽者無不悦此學者急於人知
之弊也變眩清俊固非二子之本亦非㑹孟教人之意
[015-19b]
也因其所長各有取焉耳去年識廬陵嚴氏二仲曰元
友元正其詩若文雅厚深宻非求一日之聞者近復得
其季元徳所為詩亦往往可誦以三子卓越之資生㑹
孟之鄉加之父師之訓乂有歐陽公諸老遺風餘思宜
所底若此然吾於元徳猶有欲言者㑹孟於古人之作
若生同時居同鄉學同道仕同朝其心情笑貌依微俯
仰千態萬狀言無不似似無不極其言曰吾之評詩過
於作者用意故㑹孟談詩近世鮮能及之夫學者必求
[015-20a]
之古不求之古而徒膠膠戛戛取合於一時其去古人
也益逺矣其不為㑹孟所笑者亦寡矣求古之道當何
如能如㑹孟之融㑹斯可矣而猶必以養性情正徳行
為本二仲歸試以吾言告之
   忍恕堂詩序
京師有袁氏者父母既䘮兄弟同財而居嘗相推讓保
其家和人以為難又懼夫情之或遷義之弗盡字其堂
之額曰忍恕朝夕監觀以自發焉且以示後子孫予聞
[015-20b]
之曰嗟夫聖人之道忠恕而已雖天地由之既恕矣復
何事於忍乎豈學有淺深恕必由忍而入乎學恕而先
之以忍則用力必至信道必篤或遷之機弗盡之微無
自而起矣恕其庶幾乎雖以是名堂可也使天下皆袁
氏唐虞之世何足過哉朝之大夫士皆為文辭以稱道
之屬廣平程某為之序
   李氏忠節序
夫為人臣而有馬革之忠為人婦而有栢舟之節非幸
[015-21a]
也義也於是而有祠廟之褒門閭之旌封爵之加亦義
也非幸也忠臣貞婦豈不欲長保君臣之樂伉儷之情
哉不幸而蹈危躒變寜忘身而徇義以為不若是不足
以為人此豈得已而為之哉中統三年李璮之叛濮陽
李文秀以武衛親軍千户從諸王噶必齊征之戰死濟
上其妻頓氏年始二十有九終䘮骨立誓死不嫁治家
訓子卓然有倫子永既長授宣武將軍侍衛親軍總管
未幾蚤世撫其遺孤以至成人復襲武畧將軍侍衛親
[015-21b]
軍千户於是頓氏年八十二嵗嫠居五十餘年不易縞
素鄉里尊之有司始上其事請表其門於朝而翰林修
撰彭君允道屬予序之嗚呼治亂相仍生死相因夫䘮
子天母孫纍然何其不幸矣乎然視世之飽食高位而
有曠職安居美室而有過行其不幸又何如也故李氏
之不幸乃斯民萬世之幸也摛文掞藻之士可無以詠
歌之乎
   温州路達嚕噶齊拜特穆爾徳政序
[015-22a]
東南海濵諸郡温最劇大徳十一年夏四月拜特穆爾
來守是邦首興學校勸農桑使民知本裂姦貪震豪横
抑奔競之風禁苛暴之政使民畏刑建忠臣之祠表孝
子之墓禮先賢之後使民尚徳是嵗大旱徧走羣望引
咎痛自責闔境雨足大有秋明年環温諸郡飢疫相仍
流民數千人來歸為之儲偫以食之為之廬舍以居之
為之藥物以救其疾為之櫬轊以給其死及其返船又
為之裹囊而導之出疆明年秋七月呉越大蝗蝗且入
[015-22b]
境至境皆死人以為徳化所致民有高姓者售私鹽或
捕詣吏吏受賕反以捕者犯連逮甚衆漕使檄君詰之
具正其罪濬平陽河渠五十五萬五千九百餘丈嵗溉
田四千餘頃郡庾庫久敝為委吏憂徙之爽塏繚以重
垣以固之又為常平倉其旁以備荒政不期月之間民
順吏從田野四闢盜賊寢息囹圄空虚頌聲咸作乃召
郡博士及羣士之賢者修其圖志求古今之遺迹山川
之勝概為之臺榭逰觀樂民之樂而政成矣至大三年
[015-23a]
受代去民思之至今惟君生長富貴而孝友肫篤好賢
下士得於天性又能本仁遷義履公律廉為天子分憂
者如此予雖未之識而翰林經歴張子仁編修章徳元
縷縷為予道之且屬予序二子皆賢者其言有徴因書
以為守令之勸
   李雪菴詩序
古今詩僧至齊已無本之流非不工而超然特見高出
物表徑與道合未有若寒山子之詩雲頂敷之頌得其
[015-23b]
㫖者惟昭文館大學士雪菴大宗師乎師以澹泊為宗
虚空為友以堅苦之行為頭陀之首葢數十年矣適然
遇㑹濡毫伸紙發而為詩有寒山雲頂之高無齊已無
本之靡不假徽軫宫商自諧得之目前深入理趣謂不
足以流芳聲於四海振遺響於千禩可乎樵夫織婦邂
逅一語猶萬世不可跂及況衣道食徳遐觀曠覽若大
宗師者耶世欲知師之道此固特其糠粃然求其至亦
不外乎此也詩云乎哉詩云乎哉平章政事張閭公右
[015-24a]
丞曹公參政李公得本於十二代宗師焦空菴將刻諸
梓而俾予序之延祐二年夏六月既望廣平程某序
   李仲淵御史行齋謾藁序
自予識御史李君仲淵而後知天下真有以古文為任
者邪説興而大道廢議論勝而文氣卑其來久矣古人
一章一句該體用具本末備終始猶有餘後世累千萬
言欲究其理而不足非文之至也耶若原道原人太極
圖説通書西銘等作方可稱繼三代者思必如是而為
[015-24b]
文則天下之文廢矣又豈通論哉作述之體既殊古今
之尚亦異學足紹先聖之道言足垂將來之法而已豈
必模三墳擬大誥而後為古乎此仲淵之所憂而吾之
所以知仲淵也仲淵材峻而氣渾學富而行實其為政
簡而敬和而平以扶綱常任教化為本至其不可奪則
卓然有古遺直之風故其文精鑿沉欎不假議論而理
自見不托迂怪而格自竒其本則六經其辭則雜出西
漢而下其可任以古文者仲淵其人乎然文之盛衰世
[015-25a]
道之占也我朝之盛自古所未有獨於文若未及者豈
倡之者未至而學之者未力耶今天子方以復古為己
任於上𢎞其風浚其流懔焉而任於其下者非我軰之
責耶而吾老矣仲淵不可辭也仲淵名原道亳人有集
曰行齋謾藁見示屬予以序不勝狐裘羔袖之愧
   章徳元近藁序
予自衰疾以來愈不喜為文雖談之亦自厭也為之愈
力而愈逺談之愈切而愈病常欲一旦盡謝去前好湔
[015-25b]
滌腸胃収視歛息以自愛也而適然意㑹輙復為之而
不知葢士君子釋此無以達於情而接於物也至於談
則絶之久矣如滛聲美色而逺之矣安能日嘐嘐然與
物相仇耶近得東嘉章君徳元與予同史館年相近也
道相似也乂敦信而豈弟古君子人也心甚好之乃時
與之談向如滛聲美色而逺之者如沐猴衣冠執干而
舞非不俯仰中節投之以果則不覺攘臂而起矣此非
絶之不深制之不嚴為知者然也君之詩若文質厚而
[015-26a]
氣和一以理為主蒼然正色貫松栢而後彫不知世之
知君者復幾人也安知數十年後無索君於茫洋之間
溟涬之外者耶予之所謂欲謝去者行見之矣姑為君
 一言君名嚞嘗著東嘉郡志二十卷甚有法
   贈王太醫序
廬陵王君東野善為方繇郡官醫提領入為興聖宫太
醫諸貴戚近侍公卿大夫皆以老謹争相延致君亦輙
能以效自見延祐二年春二月予暴得末疾幾不知人
[015-26b]
君入診曰脉大浮盛得之氣虚而風乗之宜服三生飲
間投以小續命湯數日疾可已嘉興徐元善復入診一
如君言服之三日手可舉足可履服之五日手可至髪
際足可因人而行服之七日手可至顛足可因杖而行
服之十日手可舉物足可去杖與人矣惟舌本微彊害
於言以問君君曰脾脉絡胃夾咽上連舌本散舌下心
之别脉上繋舌本此心脾受風未除也宜服解語丹服
之十日舌不彊語不害若君之醫可謂良矣而徐君不
[015-27a]
立異以為功亦可尚也夫始余之疾聞君之言而喜及
得徐君益信然當是時君誠賢徐君一立異衆必茫然
不知為計矣予有弗病矣乎頼二君子皆良醫其識同
其心又同是天以賜予也嗟夫方今之受病又甚於余
者衆矣不知皆能得良醫如東野同心如元善者治之
否乎彼嚚嚚然計功而害能專欲而擅利危人之身絶
人之命而不顧予甚懼君之不嘗遇徐君以成其功也
其必審所以自處哉他日天子詔其上所驗幸并以愚
[015-27b]
言為對
   送艾庭梧序
臨川艾氏多聞人或以詩鳴或以文高或以明經顯予
少學臨川多與之逰去年秋有客候於予謁入曰臨川
艾庭梧敬候先生亟見之則吾同舍生從子也問其字
曰伯蒼問其年則予去臨川時猶未生也問其所從學
則皆良友碩師出其詩若文及與之談經則兼昔人諸
長而有之予甚驚亦不意去臨川四十餘年復有斯人
[015-28a]
也問其所為來則曰吾生四十年前欲一望大河之外
不可得今幸遭盛明極日月所出車轍馬迹皆可至柰
何守一丘一壑而自比於井中之蛙乎吾將浮游乎齊
魯燕趙韓魏秦隴之郊問古帝王之所都聖賢之所起
其餘風遺俗猶有存者乎其高人魁士猶有伏畎畝偃
林藪而未起者乎吾將求之以益吾所欲聞此所以為
來曰子寜欲仕乎則大笑曰先生何量人之淺也方今
明君在上賢公卿滿朝才士如林職修政舉文武備用
[015-28b]
又何待三千里外一窮書生乎吾不為是也予大驚然
心猶疑之居嵗餘數相從察其志益堅學益閎文益雄
予始知其言之不欺而志之可尚也而信之猶未篤夫
京師者天下㳺士之區富貴利達之塗以子之材而求
諸豈有長為山林之臞子乃舍衆人之所趨就衆人之
所迂雖日日語人人有弗疑者乎今果去我而逰飄乎
其不可留嗟夫予愧子矣予不敢復量天下士矣子其
待乎明年春歸俟我於臨川之上
[015-29a]
   胡彦承文藁序
予比從李御史仲淵識胡君彦承彦承嘗學於蕭徴君
維斗維斗與予善予知之深故喜彦承之善學也今復
從翰林直學士薛君公諒得盡讀彦承所為詩文六十
篇益知彦承之所以為學也夫文與學高下學之進文
從之矣以彦承為丞相之孫太守之子生長富貴出入
禁闥身取禄位於他人宜如何方且誅茅為園鑿嵓為
室㳺目終華洗耳河渭顛暝乎詩書之囿沉酣乎仁義
[015-29b]
之藪然後又求正於有道尚友乎千載其過人不亦逺
乎然非文不足以知彦承之所以為學非彦承不足以
知學之所以為善又非維斗不足以致彦承於道也則
予之敬彦承也徒止於文乎彦承名居祐京兆人
   送王克誠引
予讀張希孟之言而益謂師友之不可不尚也向予忝
與中書末議克誠實掾東曹雖不相語而間相面知其
逰蕭夫子之門於當世人物取與弗輕也去之七八年
[015-30a]
予既復來來又不能自引以去而聞克誠為秦省幕長
矣希孟言以贈行又屬予繼夫克誠學問有源行之方
大予其何贈乎嗟夫㓜而學壯而行人孰不有是心惟
以己心酌人之心母以己學律人之學則可以相天子
治天下而況於一方之寄乎克誠行矣予誠無以贈君
乃遥祝之曰願以此學相天子治天下
   里氏慶源圖引
氏族之制所以定親疏别嫌疑厚人倫也古者國有牒
[015-30b]
家有譜然猶有拜汾陽之墓者矧二者并亡之歟其西
北諸公以名稱相呼以部落為屬傳久而差失真尤甚
此里氏慶源圖之所以作乎里氏者隆禧院使約爾珠所
自氏也按里氏世高昌人高昌宅河西之境在唐為伊
州其俗大抵與諸國類又世蹂金革雖豪王大族能自
系其所自出者無幾惟里氏世仕其國為大官自大父
薩竒蘇仗義歸朝佐定中夏為山東大都督其後列朝
著寄方伯垂紳曵紱分符握節者餘六十人亦既盛矣
[015-31a]
而隆禧君大懼世代日益逺生齒日益衆無命氏以相
别終亦荒唐杳渺不可知而已何以奉先而傳後哉乃
以身事本朝者實自大父始而大父之名從世俗書有
從土從田之文考若伯考之名皆有里字而春秋有里
氏遂自氏曰里氏又遡而求之定其可知者自丞相棟
裕勒以下至於今九世系以為譜號曰里氏慶源圖而
隆禧為七世云君好學廣問於忠君孝親之道尤所篤
慎嗚呼百世之下觀此圖者亦足以見人之不可以無
[015-31b]
學也尚敬念之哉尚敬念之哉
   送高伯椿大年尹京山序
郢余父母之邦也先世墳廬疆畎相望閭里雞犬相聞
今僑居數千里外松楸之思霜露之感每當時序未嘗
不西仰而薰心也集賢待制趙公為余言高君大年將
之官京山余聞之喜葢君以修名廣業從事中朝習知
為政之要家又世儒愷悌孝友有本有原且趙公之嘗
僚也趙公於人賢賢賤不肖而於君尤加厚然則以斯
[015-32a]
人宰斯邑所謂牛刀之用枳棘之棲君或有不屑焉耳
由邑人言之抑又何幸之甚也況今明天子在上有若
君軰分憂宣化於下忠厚及於草木正直孚於鬼神由
明達幽罔不安頼為政之良葢若此然則由余私言之
幸不又甚於邑人乎云胡不喜夫郢楚之故都流風餘
俗豈必猶存雖存亦奚足為明時道抑若子文叔敖亦
彼為政之良者也以今之時以君之志又豈列國陪臣
之所敢望雖然余聞彼之不治也久矣譬之農焉物土
[015-32b]
之宜而布其利驅蟲螟㧞荑稗又若牧焉去其敗羣視
其後者而鞭之其不殖而繁者否也以君學古入官達
於從政顧獨不知此哉而余乃諄諄然如八九十者葢
閭里之厚望芻蕘之常談今逢明公下車代為父老誦
言之耳詩不云乎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況於封崇而雨
露之者故余於君之將行夙駕於上東門以竢具此藉
手焉
   送郭元坦序
[015-33a]
閩之陬幅員凡幾千里連山絡其精神巨淵敞其眉目
固必有瑰特者生乎其間然炎劉之世無聞焉中唐而
權輿近代而坌溢嘻何其富也葢嘗思之昔者遷其民
於江淮則彼之靈鍾美賦固已無所於寄而飛潛植動
又烏足以當之永嘉以降北之去而南入者紛總總也
則夫氣之蓄而厚者既有餘時之陶而化者復日異宜
其出則穎然於軒冕之場處則繩然於材藝之藪也鄉
余行春是陬甲乙數者猶四三人焉其典刑風裁足使
[015-33b]
余忘其為旅郭徳基氏㳺最親去之十年乃有伯仲欒
欒訪余於京師則郭氏之二子駭其衣冠曰喪父之喪
也何以來曰志母之志也為之閔然而悲伯曰元坦既
仕矣余遂以仲薦幸中書不廢余言亦使仲仕既而伯
超秩六品衣朱衣擁象笏為長史太傅府中幹譽望一
府一府咸利頼之至大二年春銜命南禮名山川因將
便道拜家慶余固竒其有以慰母於未没報父於罔極
也又期以纉名徳於前人光簡冊於當世也欲為一書
[015-34a]
以寫余意以致其鄉黨之欣欣以寄四三人之猶存者
未渉筆元坦兄弟來别適余亦有行役乃不暇書歸而
見諸君子若四如居士夷白老人與小孤六平山諸君
為我謝且問焉曰公等俱無恙否自有閩以來亦有荷
布躡蹻入京師不一二年朱衣象笏以歸者否異時士
大夫之子或齒膠庠或登天府即臧獲亦與有徳色然
則余兹之喜顧不大愈於異時抑不過若異時否抑視
為男子分内事初不為動獨鄙如余者乃助之抃否且
[015-34b]
余前言閩之言亦果不謬否公等其有以語我來也山
川悠逺維其勞矣伯仲尚無忘余所欲者哉
   王楚山詩序
杜紫薇有云千首詩輕萬户侯葢隠居求志尊所聞行
所知無所蘄乎外無所茍於身抒性情之真冩禮義之
正陶天地之和其言論風㫖之重孰加焉尚何萬户侯
之足道然余意張公子未足當斯言也余友楚山翁其
幾之乎翁與余同里又同年生辟世牆東若君公每當
[015-35a]
風晨月夕山嬉水娯可嘯可詠可歌可吁者一寄此集
也觀者美之如錦段玉案嗟夫誠有以自樂他何重輕
然則以詩輕侯又未足為楚翁道也余將還西江因留
其集而書此以謝焉
 
 
 
 
[015-35b]
 
 
 
 
 
 
 
 雪樓集巻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