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秋澗集 > 秋礀先生大全集 86
八十六
             元 王惲 撰
  烏臺筆補
   廉平章廉能合復用狀
蓋聞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通論也伏見中書
平章政事廉希憲忠誠衞社孝友名家久侍禁闈常深
委使而又嫉惡如讐進賢若渴爰自中統初年奉將天
[086-1b]
威仗鉞陜右其奮不顧身弭伏禍亂致寛西顧之憂而
謀猷忠壯蓋素所蓄積也及歸治裝琴書之外一無長
物可謂廉矣既而平章中省前後七年益勵忠貞之節
殊深端揆之方其於贊襄不為無補邇者罷政就列秪
緣新制不聞過愆今也未及踰年臥病數月生理蕭然
恬焉自若雖斛律光之忠亮無他魏尚允之清苦自守
無以過此誠清白之相乃有為之材也今年方強仕似
未宜置之散地使後事功方今川蜀未得其人襄陽旅
[086-2a]
拒不下倘起而用之使當一面必能收取實效不效則
治某以冒妄之罪誠所甘心焉
   乞尚書柴楨北還事狀
竊見雲南王府衞行六部尚書柴楨賦性良能為人簡
重向總西曹殊深雅望久承簡在之恩宜處腹心之地
自居大理將及五年今體訪得王府既還無所事事至
於彼方上設宣撫下有管民等官仰賴天威足以鎮撫
其柴楨等一行官吏廿餘人似不宜久置遐方坐老志
[086-2b]
節使智能之士不得樹功業於明時誠可惜也近又於
奉使張廷珍處問知本官身雖無恙鬚髪䀆白乃心王
室無日不在興言未竟涕泗交零中外聞者莫不慨嘆
昔班定逺哀請臣不敢望到酒泉得生入玉門關足矣古
今雖殊其於臣子戀闕之心一也兼楨母在堂年逾八
十使母子形影相弔於萬里之外又可憫也伏惟聖朝
以孝治天下如楨者倘蒙矜憫詔賜北還如是豈獨不
遺材於絶域抑使忠孝之道得兩全于君親亦激勸臣
[086-3a]
子之一端也
   論高明奔母喪事狀
今體訪得户部員外郎高明為母訃至己經詣告未蒙
明降輒即奔赴致省堂怪責遂差官馳海貴馬前去追
鎖似欲以違錯加罪為此㕘詳得若以公廢私純孝之
人難以存處若因孝獲罪使為人子者聞父母之喪皆
不敢奔赴是有司教人以不孝何以法為唯其兩者之
間未有定例使澆薄之徒轉無顧忌孝行之士愈惑所
[086-3b]
守照得舊例斬齊衰三年者並聽解官其品官任流外
職及吏員司吏諸局分承應人遭喪卒哭百日令復職
願終制者聽聞喪者並聽奔赴今凡諸職官遭父母之
喪其有告詣奔赴及願終制者如抑而不從恐傷孝子
之心伏乞省部比及通行定奪已來合無量職務繁簡
權宜定制或以卒哭為期或見新月復職外據願解官
終制之人一從所請兼憲臺以肅清風俗為首務而古
者明王以要道治天下無重於此據此合行具呈
[086-4a]
   彈周約爾羅魏子等事狀
伏見近緣災異減斷囚徒所以詳刑用回和氣故選差
朝官宣明至意審理寃滯惟恤惟矜期於允當今體訪
得某人處心殘忍悖法亂行以重為輕當出復入如滑
州周約爾打死馬大事詳其造意止縁將妻枉道慮有
非為曾不詳審詔條輒以圖財論殺又驅奴孫佛寶并
妻羅魏子於淇州郭家店内同謀親手將本使王二殺
死雖佛寶在逃未獲其追㑹准服已是完備自合依奉
[086-4b]
詔條斟酌舊例不分首從論決却將羅魏子同雜犯決
訖止四十七下分付本家收管竊詳二事既乖寛大之
恩尤失重輕之義是見處心邪枉悖法亂行非惟反戾
天地之和氣使魂寃魄苦生死兩傷胡可追悔據逐節
事理大屬違枉合行彈劾乞依法論罪以慰死者
   論左丞許公退位奏狀
臣聞賢者化之本雲者雨之具得賢而不用猶久隂而
不雨也伏惟中書省禮樂刑政紀綱號令之所出誠朝
[086-5a]
廷之大柄中外之繫望也丞轄之位不宜用非其人使
曠天職伏見左丞許公衡師心大學養氣至剛獨立危
言清苦自守挺然有蹇蹇匪躬之操方之古人不可多
得其自立中省迄今十有二年前後相臣如衡竭䀆者
多矣未若許之切直敢言不以榮貴為心者本官正以
遭不世之遇當有為之時十餘年間恩禮隆重爰自布
衣擢置相位計其初心有䀆瘁報國而已然自輔政以
來雖中間有所建明未聞以次施行者以為處任重責
[086-5b]
深之地無涓埃補報之功夙夜思維自慙焉用是憂惶
疾日增劇今者恐久妨賢路故臥病不出哀懇求退至
於再三揆度其情恐不特血氣為病耳伏惟皇帝陛下
聖智天臨明燭萬里求治之心亟若飢渇一旦得臣如
此夫復何求且君聖則臣直虎嘯則風冽氣所感召理
之固然若是則國家之福天下之幸也如左丞許公者
伏乞時加禮貌置彼論思厥使展䀆底藴以答恩私其
於謀主體斷國論必能進䀆忠言有所廣益以慰中外
[086-6a]
之望誠未宜聽其去位以塞忠諫之路也臣職當言責
觸冒忌諱惟陛下留神省察
   論司獄官合行條理事狀
伏見比者隨路設置司獄官三十餘員其品與禄不為
微薄足見朝廷重惜人命哀矜庶獄之至意也又照得
省部郎日以五事考課親民官政治能否獨不見降到
獄官合行條件竊恐中間不為用心勾當有名無實緣
狴犴之間人命所繫若未經鞫問及抵法以前或因病
[086-6b]
失所非理死傷者其間縱有寃濫當宥之人胡可追悔
此與殺之何殊檢㑹故典漢宣帝地節四年詔曰今繫
囚或以笞掠及飢寒瘐死獄中者朕甚痛焉其令郡國
嵗上繫囚若笞掠及瘐死者丞相御史課殿最以聞今
卑職㕘詳隨路輕重罪囚一嵗中常不下有五七百人
且冬夏二季又為苦月其或温涼失所飲食非時藥不
當病非理死傷者固亦不少今獄官雖備恐只以無合
行條令罔知所恤不過囹圄約束卒吏無致疎虞而已
[086-7a]
如此是與朝廷矜恤至意大相乖違徒月費俸鈔養閒
人資厯也此與不設何異以某愚見今後兩省宜酌古
凖今講究獄官合行條件使知所守定為格例付下各
路施行如本官任滿日仰總管府以慿考較優劣復令
按察司體察相同申臺呈省用之陞黜以表能否庶望
獄官任内䀆心勾當不致非理囚禁因循損傷人命上
以副朝廷哀矜至意下以感召隂陽之和以消災戾之
氣亦聖代善政之一端也外據囚糧醫藥燒具窠簟等
[086-7b]
物所在官司須管按月依例給付却不得因而致有闕
乏據此合行具呈
   太廟行禮早晏事狀
竊惟祭禮以嚴敬為主兼質明行事清朝而徹古今之
通禮也伏見今嵗太宫大祀自十七日夜二更以來行
禮至明日辰時方纔罷撤計其漏刻幾于一日以致老
者不勝其疲壯者委頓于地所謂有司跛倚臨事雖有
强力之容肅敬之心因倦怠而不存于中矣且祭而忘
[086-8a]
敬鐘鼓玊帛似為虛陳彼執事者却因怠失儀從而得
罪是又不可甚矣㕘詳合無將規行禮文令尚書禮部
與太常寺官重行講議中間節文輕重升降遲速因仍
損益使各得攸宜以新一代之典永為定例則禮容精
意兩有餘裕顧不盛歟據此合行具呈
   乞權免大名等路今秋帶納中都逺倉脚錢糧
   事狀
竊見大名彰徳衛輝懷孟等路蝗旱連年闕食者衆嗷
[086-8b]
嗷告困至今不絶即日又令五路百姓起運官糧十萬
餘石限其一月中赴新城交納雖官支脚價二兩二錢
其實難以繳計據各路所該糧數官司䀆付樁配民間
轉令僱脚搬載今體訪得毎石不下五兩有餘方纔可
運一石兼大河以南千里蕭條人煙斷絶人牛車仗冬
月寒苦至於餱糧芻料又須負戴往返三千餘里其間
生受姑置不問而近倉税石及帶納中都逺倉脚錢糧
數亦以常例三限管得依期閉納如此督迫人將何以
[086-9a]
聊生㕘詳上項事理除官支脚錢外毎石百姓又費二
兩有餘今畧舉大名現運四萬五千餘石扣算據百姓
餘外所費二兩之數且該米兩石為率是使百姓已納
十三萬石到官比附本路逺倉脚錢糧數四萬九千餘
石己出一倍之上今者更要百姓帶納之數委是重併
以某愚見合無將今嵗五路帶納逺倉脚錢税糧權行
蠲免外據近倉稅石更為寛轉限次送納且令百姓併
力以供新城陸運且優於辦集且兵法有云國之貧於
[086-9b]
師者逺輸逺輸則百姓貧由此而觀當國計者誠宜深
思逺慮念逺輸之勞傷百姓之困使民力有餘不致展
轉告損貧乏似為便當
   舉崔國華充省掾狀
竊見樞宻院前官吏人等往往以貪墨敗黜其令史崔
國華者練習吏事通曉譯言既慎所守又以能聞自照
刷來隨房例有違錯而國華無一事經問者其掌行簿
牘精詳舉皆可觀切詳身居吏職能自振潔夙夜在公
[086-10a]
罔累所舉史丞/相保理宜加異以勸方來合無將崔國華轉
補省掾倘試諸難可收實效非惟於廉汚之間黜陟並
行抑亦明公道而勉事功也   論明經保舉等科目狀
今體訪尚書省批送禮部同翰林院官講議科舉事省
擬將詞賦罷黜止用經義明經等科其舉子須品官保
舉之人然後許試夫如是恐事出非常中外失望竊惟
科舉之法上自隋唐迄于宋金數百年之間千萬人之
[086-10b]
衆講究亦云詳矣如餘科或廢獨賦義策論取士而不
去者蓋以經史道備格律精當至公無私而又可常故
也故前人目為將相科如宋之韓范歐富金之高石俟
胥皆其選也其保舉在宋諸公雖曾建議令官舉嵗貢
以三百年尚文之世尚莫能行况權輿於今日乎㕘詳
若依上項所擬將見公道掃地闗節大行上下成風相
率諛偽其弊有不可勝言者矣且品流之人若果實人
材雖出一切科目不害為通敏特達之士何獨詞賦無
[086-11a]
益於學者治道哉至明經設科正使天下之人精就
簡去難従易不出手抄義疏口誦集解心熟箋注其規
模不出帖經口試殆童子答黙義之法耳至於兀兀窮
年白首一經餘不暇及者必欲絶去箋疏斷以已意使
微辭奥義超越於道學諸儒之上亦已難矣由是而觀
反不若賦義之淹貫經史扣擊諸子詞理文采兼備之
為愈也故唐人有進士百一二明經十二三之謡宋人
亦云焚香禮進士撤幕待經生足見經生為易而進士
[086-11b]
為貴為難矣此王安石之所以創經義而革明經之輕
且泛也外據保舉等事論者不過士不官舉雖盜賊
優皆得舉進士則賢不肖混淆無以别矣曾不念亡金
舉法如十惡倡優奸盜充吏犯贓至徒等人明有結罪
條理倘舉而行加其詳宻可也不然則草野遺賢閭閻
寒士將終身陸沉不復進用於明時矣且以故事數之
又有甚可慮者昔唐楊國忠子楊暄舉明經科學術荒
陋文不中格禮部侍郎達奚珣畏國忠權勢遣其子先
[086-12a]
白國忠云郎君所試不中程文然亦不敢落也又楊汝
士與錢徽掌貢舉段文昌李紳各以書屬所善進士於
徽及榜出文昌紳所屬皆不預焉及第者裴度之子李
宗閔之壻楊汝士之弟或曰今嵗取士不公皆子弟無
藝以闗節得之上命王起覆試果黜十餘人貶錢徽宗
閔汝士由是而觀其明經保舉亦有未便於時者兹非
明驗歟以某愚見其詞賦宜公然集議不可遽去其保
舉之法厯行不克終徒為紛紜之變耳當今之務惟以
[086-12b]
多得人材以備任用為急據科目之先後人材之速得已
經具呈
   建國號事狀
伏見自古有天下之君莫不首建國號以明肇基之始
方今元雖紀而號未立蓋未有舉行之者是大闕然欽
惟聖朝統接三五以堂堂數萬里之區宇垂六十年大
號未立何以威仰萬方昭示後世愚以為國之號宜下
公卿大臣及五品以上官集議閣下則天下幸甚
[086-13a]
   彈西夏中興路按察使高智耀不當狀
竊惟按察司所行輕則彈劾奸邪重則抑按暴亂為使
者務要剛明知體臨事有為故風采所加百城震肅今
體得西夏中興路提刑按察兼勸農使高智耀資性罷
輭不聞有為事佛敬僧乃其所樂迹其心行一有髪僧
耳既乏風憲之材難處搏擊之任兼河西土俗大半僧
祗初聞智耀來官己為望風輕易故理任以來所行淹
阻畧不見憚欲望宣明教化問民疾苦鎮靜一道難矣
[086-13b]
哉如近者習良和尚等事此其驗也合無别選材能以
代厥職不然雖復别有區處既非其人恐終不能震叠
不惟虧損朝廷威重使五郡寃抑之民一經赴愬彼強
暴者加怨前時而平民轉罹殃咎其或使之強為因而
别生事端尤為未便㕘詳至此擇人而代似不宜緩據
此合行糾呈
   論立睦親事狀
書云平章百姓以親九族此帝堯致治之先務也今國
[086-14a]
家聖子神孫碩大蕃衍維城維藩固若磐石宜請立睦
親府選懿親中尊王之賢重者一人判大宗正事使之
敦睦宗屬奉承王命庶幾於變時雍民徳歸厚矣
   論屯田五利事狀
南北之勢我可以取彼此必然之理也然餽餉轉輸古
無良法止有屯田待以嵗月為古今上策耳朝廷往年
己曾施行不數年積穀幾至百萬若行至於今其利有
不勝計者蓋兵食足民無轉輸之勞邊有備官無和糴
[086-14b]
之弊兼自古議征不庭莫不留兵在田而後收必勝之
道今者宋人出没不時止恃山林隘阻雖云深入如涉
虛境今者如復令邊民分地雜耕上自鈞化下至蔡息
不數年翦去荒惡蕩為耕野一利也民則什什伍伍相
望三時種藝甲兵在旁彼欲内宼野戰實非所長復欲
伺便鼠竊又無潛伏出入之便而復嚴烽燧謹斥堠少
有警急我則收合餘力據守要害而似前日之宼盜不
可得矣彼縱來宼如獸處平野獵者蹙而殺之獲之無
[086-15a]
不利矣二利也至於我軍征進適當農隙丁力有餘者
許隨大軍入討所獲悉付本人是民因私利勇於公鬭
三利也又令向裏一切蒙古鄂囉亦編民間屯使之雜
耕不惟調習水土可使久居且免毎嵗疲於奔命之役
四利也不數年根柢深固使鄂囉軍人倒營而下近則
雜兩淮之間逺則抵大江之北所謂長江之險我與共
之矣五利也合無將河南舊有屯田户計及一切沿邊
之民䀆折絲銀使之輸穀其屯事於山川出没要害去
[086-15b]
處首為耕墾官給牛畜自辦農具其餘法且一依經畧
司原行然後選近侍為大司農官及内設屯田郎中員
外專領其事使通其奏請趣其應赴嵗時令按察司或
督軍御史按行屯所察其成否而賞罰之不數年田事
可成坐收必勝之道矣   論百官集議事狀
朝廷大事有疑似未決者當下百官集議漢故事置大
夫專掌議論自兩府大臣博士以下皆得預議以伸己
[086-16a]
見不嫌以卑抗尊既䀆其衆之所欲言然後附以人主
之獨斷此漢之集議有公天下之意也方今品式未完
法制未定其有可行而疑似者宜遵漢故事五品以上
官集議闕下各具所見以聞
   論宰相兼判兩部事狀
今者吏刑二部官備吏具專一分治是朝廷委任既專
且重竊見比年以來選法不定刑名無章黜陟逺近多
徇私情輕重死生致傷和氣宜考定新制使宰相兼判
[086-16b]
兩部以責成效
   論立羣牧所事狀
伏見古者將帥以大司馬為官蓋兵以馬為本今冀土
雖馬之所出然國朝馬政未遑修舉輿臺皂𨽻皆得乗
騎駕車拽碾無不驅用一嵗之中消耗不少往年雖有
禁令旋復寛弛甚非強兵之道也宜養之有素立羣牧
官畧取唐制以定牧産之法再嚴先禁用壯兵威
   論官買輝竹事狀
[086-17a]
竊見衞輝路民竹緣三十年前百姓培養以至今日俱
係軍民站戸倚仰當差兼已亦數重宣課近年官定四
六抽分其實中半曩者園戸愬難雖蒙上司定奪經今
二年未獲明降其竹因斫伐不時往往枯死若以竹論
通合官拘如曰物力與桑麻無異又與懷孟事有不同
據園畝不過四十餘頃宜買屬官竹使民無永業之思
官有通行之利亦便民之一端也
   論塞絶沁水事狀
[086-17b]
竊見今年雨水稍作黄沁北泛決壞武涉縣壩閘北與
御河合流淇門以下漕岸低狹不能吞伏幸不為患兼
今日隄防未修倘值雨潦大作自衞以東非惟漂没田
廬鹽塲所在有大可慮者以某愚見將見修閘堰宜塞
絶之使無後患嘗聞衞土人云金大定二十七年黄沁
北泛渰没州城水至浮圖足一級此先事之驗也   論范陽種麥事狀
竊見附京地寒不可以麥而嵗用不啻數千萬斛止仰
[086-18a]
御河上下商販以資京畿今范陽去都百里而逺土風
宜麥與稻比之秋田宜令倍種外據荒閒冒占復許諸
人開耕驗領免地租三年及減半力役亦完實内地
之道也如闗中古無麥今盛於天下者蓋自武帝始也
其種稻事昔北齊皇建中平州刺史嵇曄建議開督亢
舊陂嵗收稻數十萬石比境賴以周贍此其驗也督亢
地在新野縣界
   論大作水軍事狀
[086-18b]
征進舟師固未嘗闕然可大作一軍召募兩淮黃河上
下等人并南人歸順者兼用其力船艦一依宋法精選
大將使之專習水戰建以龍驤樓船之號嵗遣師出水
陸並進亦多方悞之之法漢武發㑹稽歐閩之䇿也内則
浚太液池造為輕舟令武衛軍不時練習又武帝復西
域而鑿昆明池魏祖之征荆吳開鑿許西湖是也
   論削去科帖俸名
民間科帖標注俸鈔且賦税從古有之必斂之于民以
[086-19a]
給祿養是恩出於上今者名之科帖曰此官之俸也是
民自以祿食廪給非出國家公養大恩也宜令削去所
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
   論撫治川蜀事狀
宋人以川蜀號為左臂謂其控制荆湖上流恃形勝所
重者迄今奄有垂五十年殆天之所以資國朝也先年
以來雖行臺院然未聞境土外拓户口内増蓋經畧撫
治未得其人故也以某愚見若有能招集流亡和誘諸
[086-19b]
羌訓農積榖通商惠工興起便利撫存遺黎文武才幹
忠義方畧者擢以不次許於要害城邑令一切從便行
事自非邊城可並者併其差税課程權擱三年行有實
效使世守其土外據諸蠻君長如能率衆内徙亦仰依
上施行軍前據獲生口不許贖賣將有夫婦及男女成
丁者配合作户官為給田毎税量納本主税石如此待
以嵗月完實富庶以俟他日順流東行之舉猶愈守駐寨
柵﨑嶇山谷間徒費錢糧終無所益取用弊而已
[086-20a]
   論普加諸王爵號事狀
古者封爵或以土地或以勲賢然往往遥領不有其土
未若我朝天恩曠蕩均同雨露實有其封以供湯沐其
未敘王號者合無推恩普議及依制頒降印綬使名實
兩全以篤親親之義
   論戰士有功遷加官賞事狀
士須氣以作氣因利以鋭而官爵者國家之厚利也故
以加級奏遷使兼今後軍前一切戰士克敵有功者合
[086-20b]
無驗所獲首級用誥勅遷加散官以作士氣
   論西川軍役事狀
西川軍人俱係山東河北山後户計逐年取要氣力往
返五千餘里比至屯所鮮不困乏求其精鋭不可得己
所謂强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也近聞平灤軍人已蒙替
寵至於其餘軍户合無一體定奪亦同仁一視之義也
   論禁庸醫事狀
國家以民為本五福以壽為先今民間庸醫及僧道等
[086-21a]
人妄行鍼藥民愚無知一旦委命於手至有父殺於前
子扶於後終不覺悟是庸醫者猛於苛政也以某愚見
除係官名家者流餘者宜漸行禁止記曰醫不三世不
服其藥此之謂也
   論監選典故事狀
監選故事吏部將受除員數及擬定州縣名職單目付
之監察本官但憑數臨視而已若中間或有資厯先後
品從髙下及不應等事許夲官陳告御史即推究根因
[086-21b]
與之改正今者監選合無依舊例施行付之吏部以為
定式
   論置官吏空行簿
天下重事無重於州縣得人果得其人臺司何憂不清
州縣何憂不治今按察司既立請中書吏部具各州縣
官吏見任姓名為空行簿所至州縣先暗行體察然後
遍見官吏一一詢考政績得其公㢘勤幹者明注實狀
於簿其衰老無能顯有不治之迹者以朱書書之又有
[086-22a]
雖是常才能專長一事亦以朱書書之其有中人之才
雖别無竒效亦不至敗闕者以墨書書之還臺具奏以
聞然後付之吏部使陞斥補充之際可以坐見羣吏賢
愚能否不遺一人則天下之才昭然可得己
   論益都括出新户事狀
益都路括出新户不下萬計俱係貧難老疾分房區丁
攢合作户今秋又值水災比之他路重致苦乏若向前
科差必避匿逺竄不幸更值災傷轉展流死别生事端
[086-22b]
非國家之利也以某愚見宜令按察司從實除覆果堪
户計尤宜將恤其不成户者並聽作貧難收係似為安
便
   論品官得上封事狀
五品以上文資官如遇赴闕授除據所管路分内有利
病當興除者得上封事以聞其條件大不過三小者五
事而已正本上中書省副則呈御史臺庶望下情得以
上通而無壅滯之蔽非惟稍見人材優劣亦且知任内
[086-23a]
有無䀆心勾當
   論立國子學事狀
竊見朝廷選近臣子孫聰明者付之省部嫻習政務或
授之儒生講誦書史合無立國子學使學士院官及選
通達政務一人專領其事
   論嚴禁奸細事狀
方今宋人規畫止是内嚴城守外用㑯謀遂得事情預
為備禦故師出不能大有利益以某愚見急當禁絶奸
[086-23b]
人入境將沿邉地面令軍官上下分掌不時巡邏萬一
透漏其當該人員同知情治罪
   舉闗仲修事狀銓選刑名最為重事先為選法未詳已搬丁某充員外
郎勾當其刑部亦宜選用舊人整理審定竊見在都闗
某係前朝刑部令史練明法律通達書史年德俱髙宜
蒙錄用不然取宋故事立審刑號使掌理其事
   論交叅户土著事狀
[086-24a]
交叅漫散户計夲管上司差設權府提領招撫總把之
類另行管領中間不無侵擾使失業貧民轉致困敝今
後似此户計合無令見任官司收係土著原籍路分推
送除豁
   論立聘財事狀
男女居室人倫之大者也比年以來聘取無法妄増
幣使貧家失娶嫁之時今後合無酌古凖今定立常數
庶望内無怨女外無曠夫
[086-24b]
   春旱請祈雨事狀
古者龍星見而雩雩者四月禱雨之祭也即日已是立
夏氣序乖和暑炎驟作今體訪得自彰徳迤北至都去
冬無雪經春不雨二麥已枯春種未下至于大興部内
雖雨降數次多者不及二寸切恐蝗旱及成災沴民事
之急無重於此據隨路闕雨去處合無令有司擇日行
雩祭之禮為民祈榖其於農政實所先務據此合行舉

[086-25a]
   論倉庫院務官除授事狀
舊例倉庫院務皆係流外官除授今者一出人情賄
其以賄得者取倍常為心其以情得者務賂遺為事以
致往往失陷職濫而販曽無愧惜今後合無依舊例據
見勾當人員定立資品依格遷敘使人人以功名為心
其弊不革而自去矣
   論監選事狀
欽承聖㫖條畫内一欵節該應合遷轉官員如任滿不
[086-25b]
行遷轉或遷轉不依格者委監察糾察仍令監選欽奉
如此近委某監選伏見中書省奏奉到聖㫖中統三年
無脚色官員䀆行委用據告敘承襲等事省劄亦有定
例其一切求任官員各有自來根脚及本路總府保申
文解所當問者升降不等資品不應逺近失當言出事
定皆在擬注之際今者監選止是引驗臨視解申文字
中間銓注窠闕是否何由得知若己除人員倘或不應
有告言者臨時難以折辨亦恐臺官怪問又知得第一
[086-26a]
選係監察梁貞監選將解申人員讀視引驗及將擬定
窠闕亦令㸔讀今某監選除讀視解申引驗人員外據
擬定窠闕不令看讀若不呈覆縁今日格法日新某等
監選亦不當守常而不知變至如亡金故事亦是監視
注定名數其間公事若有違錯即告監察與之改正又
念今日最害事者以情破格以私害公照得欽奉聖㫖
節該仍令監選思忖選者一選之事豈有知其前而不
知其後合無依第一選通知前後事理以望中間不致
[086-26b]
違錯據此合行呈覆
   論舉官自代事狀
竊見内外大小官吏務保祿位鮮有以亷恥自厲者正
似傭工計日取直縱有强悍亦為薄俗所移欲求其公
勤忠義竭力以報上者不可得已其道正須尚廉恥奬
忠勤抑僥倖進恬退如樹私黨取常格敘故舊等事皆
宜杜絶今後合無令内外五品以下至七品官比及考
滿中間須得保舉所知有才行聲跡顯明者一人以自
[086-27a]
代令按察司覆察才行確實申臺呈省聞奏如不相應
彼此俱罪之其舉官在任内或有故及任滿闕員即令
其人補充兹蓋帝舜九官相讓之法唐朝因之亡金亦
嘗行焉今之天下猶古之天下行之於今何獨不可但
二三大臣主之當力耳
   論修起居注事狀
冝令學士院修起居注逐旋進讀復置起居舍人郎官
等官使分掌其事
[086-27b]
   為收復漣海事狀
專委東路統軍司據原曽攻抜漣海將士人員令陳説
當問方畧限以年數專為收復以窺海道入掦州之路
   論定興𨽻屬涿州事狀
竊見定興新城及自亡金係京畿屬邑况根本所在勢
無太重合無改正復𨽻涿州
   論服色尚白事狀國朝服色尚白今後合無令百司品官如遇天壽節及
[086-28a]
圓坐廳事公㑹迎拜宣詔所衣裘服一色皓白為正服
布告中外使為定例
   論百司吏員並懸書袋事狀
在都百司吏人實繁有徒服色既無以别察者又不復
知以致往往輕犯禁令今後合無取舊例令吏員等人
並懸書袋
   論州縣闕廨宇事狀
州縣見闕廨宇去處宜官為起蓋使有定所及頒降戒
[086-28b]
諭聖訓書之屏風使朝夕仰視知所懲勸
   論器械有常課事狀
器械貴堅强犀利非限以嵗月不能如法西漢至昭
帝間兵甲器仗方得精粹合無隨路置局以常課造作
物勒工名以考其利鈍令達嚕噶齊不妨本職監視成
造毎月開申功程次第上下半年輸納京都
   論褒奬公能㢘幹事狀
隨路府官有㢘幹政聲自民間達聖聽者宜降徳音特
[086-29a]
加旌擢
   論宻院置學士事狀
樞宻院宜取唐故事置學士一員選六十以上通達古
今曉暢軍事及明時務知地理儒者充之以備顧問叅
謀議或有可否許以專達
   論今後師出不拘常限事狀
今師出不可以秋冬為期宜出不意使蹂踐田苗不
耕稼以成彼邊困敝之漸亦充國伐羌李靖破梁之䇿
[086-29b]

   論州縣檢括僧道事狀
州縣宜檢括出家僧道不土著等人有以妖術扇惑人
衆及造作偽金銀者痛行治罪
   論均平秤尺斛斗事狀
書云同律度量衡帝舜所以資治也今民間升斗秤尺
有出入之異往年雖有禁令有司滅裂竟莫之行今後
合無製造法物官為印烙頒降州縣一體施行
[086-30a]
   論軍官以功贖罪事狀
軍官之罪重積如此宜許以邊功自贖以攻城畧地伐
謀用間為上以斬將搴旗為次餘驗所獲首級使相當
其冒名影替之數古人所謂使功不如使過是也
 
 
 
 
[086-30b]
 
 
 
 
 
 
 
 秋澗集卷八十六

[087-1a]
欽定四庫全書
 秋澗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