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魯齋遺書 > 魯齋遺書 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魯齋遺書卷二      元 許衡 撰
  語錄下
心之所存者理一身之所行者分殊
為惡者氣為善者是性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若能明德都總了盡心知性
靜時德性渾全要存養動時應事接物要省察
知其性是物格盡其心是知至也先知其性然後能盡
[002-1b]
心非盡其心而後知其性
問朝聞道夕死可矣曰聖人之道也
問一元之氣變於四時在人亦然人生四變嬰兒少壯
老耄死亡先生曰此是邵先生所言豈止人萬物皆有
四變
貪字有合貪有不合貪讀書窮理學聖賢做底是合貪
聲色臭味發於氣人心也便是人欲仁義五常根於性
道心也便是天理
[002-2a]
聖人之心如明鏡止水物來不亂物去不留用功夫主
一也主一是持敬也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是天賦以德性虚靈不昧人皆有
之所以物我皆得求之即與之所得深淺厚薄分數在
人而其始本同是理一也雲行雨施是施恩澤也在乎
理主乎氣者是命也不在彼來求取與不與在乎天天
者君命也此説分殊也
心統性情者也性者心之體情者心之用也
[002-2b]
人於患難間只有箇處置放下有天之所為有人之所
為合處置者在乎人之所為以有義也合放下者在乎
天之所為以有天命也先盡人之道義内省不疚然後
放下委之於命也
浩然之氣所以當養者蓋説不動心由於無疑懼而惟
浩然之氣乃是集義所生心無愧怍内省不疚自無疑
懼不是强排遣
人與天地同是甚底同人不過有六尺之軀其大處同
[002-3a]
處指心也謂心與天地一般又曰天下事只有二不是
自己事便是他人事學者當先己後人成巳成物是也
人將好物綾錦段子收歛入庫藏若遇攴出來的却是
元收歛入去底好物怎生攴出陳榖爛麥來在人學亦

問邵康節先生詩云欲要為男子須要十分真須要先
了身曰十分真者盡其本然之性學到真實無人偽是
先了身者大學所謂明明德是也
[002-3b]
問樂善所以樂天也貧賤患難不憂所以知命也曰天
賦與萬物無不盡善譬若父母養育幼子少與飲食衣
服多與飲食衣服皆是愛惜固是嗔責教訓使之成人
亦是無不是底父母無有錯了的天自古老天造化豈
有錯了處只有人錯了天與富貴福澤教人行善天與
貧賤亦教人行善是天降大任之説若父母愛之喜而
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順性一於為善此是樂天者
也樂天者樂性中之善也知命者是天道流行之命不
[002-4a]
知命無以為君子也知有天命不敢違雖得貧賤患難
亦不為憂可謂以順受也樂天便是知命知命便能樂
天此説君子之事也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窮理盡性以
至於命聖人之事也
問開物成務傳云物凡物也務事也開明之也成處之
也事無大小不能明則何由能處曰此是聖人之事也
在大學開物是知也成務是行也非但開發自己要開
發他人只要開發得是
[002-4b]
問窮神知化曰聖人之事也在大學窮神是知也知化
是行也窮盡天地神妙處行天地化育之功
問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傳云精義積也致用施也曰精
微義理入於神妙到致用處是行得熟百發百中
可以為萬世法者當學孔子雖學不至亦無弊也
象數莫過於邵先生義理莫過於程先生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在大學所謂物
格知至也是知到十分善處也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
[002-5a]
天也在大學所謂意誠心正是也行到十分善處也存
謂操而不舍養謂順而不害事謂奉承而不違也常存
養其德性而發為惻隠羞惡是非辭讓之情不使少有
私意變遷夫如是乃所以事天也或夭或壽一聽天之
所為不敢有二心此則盡心知性之功至脩身以俟之
則事天以終身此之謂立命也
率性便是循理循理便是率性又曰聖賢以理為主常
人以氣為主
[002-5b]
小學内明父子之親此篇言凡為人子為人婦幼男與
未嫁女子皆當盡愛盡敬不敢自專事親之道也
天下皆以陽者為天為君為夫陰者為地為臣為婦陽
尊而先下求於陰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夫先乎婦者合
乎理也其在下陰求乎陽止有二焉一則為臣在遭難
中不能自保者一則童䝉求師發䝉者除此皆不可言
求也
人處貧富貴賤如天之春夏秋冬天行春夏令人有春
[002-6a]
夏衣服天行秋冬令人准備秋冬衣服冬裘夏葛即其
義也天有命人有義雖處貧賤富貴各行乎當為之事
即義也只有一箇義字都應對了隨遇而安便是樂天
知命也
問學者當學顔子入聖人為近有用力處學得不錯須
是學顔子曰從自己身上用力克巳復禮是矣
人欲分别人之是非須先用等秤稱盤自己所憂處是
孔子所謂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
[002-6b]
改是為這幾件為憂所樂處是孟子所謂父母俱全兄
弟無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而王天下不與存焉是為這幾件為樂如此得同然
後能辯人之是非也常人雖有父母昆弟俱存不似如
此樂自己差謬處極多怎辯得他人是非
問常人求進務要在人之上先生曰清者宜在上濁者
宜在下豈不見水清在上水濁在下雖撓之不分清濁
不多時必又清者在上濁在下更有易見者天清在上
[002-7a]
地濁在下
合虚與氣有性之名虚是本然之性氣是氣稟之性又
曰仁義禮智信是明德人皆有之是本然之性求之在
我者也理一是也貧富貴賤死生脩短禍福稟於氣是
氣稟之命一定而不可易者也分殊是也又曰性者即
形而上者謂之道理一是也氣者即形而下者謂之器
分殊是也
禍福死生脩短雖有一定之分然其中有正命有非正
[002-7b]
命正命者盡其道而不立乎巖牆之下脩身以俟之乃
天之所命非人所為非正命者行險儌幸桎梏而死乃
人所自取非天所命也
人稟天命之性為明德本體虚靈不昧具衆理而應萬
事與堯舜神明為一但衆人多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
本性不得常存或發出一件善念便有被氣稟物欲之
私昏蔽了故臨事對人旋安排把捉未臨事之前與無
人獨處却便放肆為惡故中庸教人存養省察葢不睹
[002-8a]
不聞之時戒慎恐懼以存之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
使之須臾離道此所謂致中也存養之事也人所不知
而已所獨知者一念方動之時也一念方動非善即惡
惡是氣稟人欲即遏之不使滋長善是性中本然之理
即執之不使變遷如此則應物無少差謬此所謂致和
也省察之事也
問克已復禮此一句有似閑邪存誠先生曰也似
為人臣者常存心於君以君心為心承順不忘願國家
[002-8b]
之事都得成就即是至公心可謂仁也於自己為臣之
分各有所當職常保守其分不教虧失可謂義也為人
子者常存心於父以父心為心願一家之事都得成就
即是公心可謂仁也於自己為子之分各有所當職常
保守其分不致虧失可謂義也仁義之心不存非臣子
之道也或曰此即是心之所存者理一身之所行者分
殊否先生曰便是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都知得痛
癢方是仁也
[002-9a]
格物是知底頭誠意是行底頭又曰醉者不是本性是
亂性
問一心可以宰萬物一理可以統萬事先生曰是説一
以貫之
問推已及人恕也以已及人仁也曰推字譬之身上有
些痛從上至下遍身尋覓掜著所謂推已猶自用工夫
仁者便知身上痛癢處不須尋覓
問不遷怒曰是聖人境界之事也如何便到得且自忿
[002-9b]
思難為始
問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曰膽欲大者勇
於義也心欲小者事事謹慎也智欲圓者知者樂水如
水之周流無凝滯齊人歸女樂膰肉不至孔子行見幾
而作是也行欲方者如君止於仁臣止於敬父止於慈
子止於孝各得其所止之道
天下皆有對惟一理無對一理太極也堯舜君天下所
命也德為聖人所性也故曰故大德者必受命受命天
[002-10a]
也賢不肖人也然賢可學而命不可必
思慮未萌鬼神莫測鬼神無形而思慮尤無形
毎事須要成人之事在己者雖不得可也今人只是成
已雖稍知自克終不能克也只要成已事他人事雖壞
了不恤也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成已便成物
聖人所為又全别
茅愈鋤治愈旺不治三年則塞死物有此理人之心力
亦然心常思則義理出力常運則百事可作
[002-10b]
天下有道行有枝葉天下無道辭有枝葉愚謂有道則
人皆脩行無道則行實既不克必脩飾言辭聖人所謂
巧言鮮仁者與
前人謂得便宜事莫得再做得便宜處不得再去休説
莫得再只先一次已是錯了世間豈有得便宜底理汝
既多取了他人底便是欠下他底隨後却要還他世間
人都有合得底分限你如何多得他便宜萬無此理愚
鄙之人妄意尋便宜處做是無義命也又人道得便宜
[002-11a]
是落便宜實是如此所得便宜無幾而於天理人心欠
闕不可勝道天理也不容汝人心也放你不過外面事
不停當反而求之此心歉然於義理所欠多矣如何得
安稍能自思自反者此理不難見也其反報甚速大可
畏也可為愛便宜者之戒
茍志於仁矣無惡也志於仁則事有本故能立人而不
仁如禮樂何禮樂無所措矣無本不立
臨卦大象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教之使知道
[002-11b]
理容養保䕶使之安樂父母之於子不過是矣詩云愷
悌君子民之父母以此臨民其有不安者乎
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忠與愛當如此乃可世
間只兩事知與行而已誨之使知勞之使行其忠愛無
窮焉愛焉而勿勞則驕易流於惡忠焉而勿誨則妄行
犯於過咎反有害乎忠愛矣為子為弟者當知父兄所
以忠愛之道
天下人類中有出衆者便是第一人如碁博亦有國手
[002-12a]
但不是大義中第一人似此等類何足效
同人于宗吝同人于野亨同人于宗同者幾人則其所
失者多矣所以孤立無援人要與天下人同何必同宗
伯牙子期豈所謂同人者耶同人于宗所得葢少或有
乖異便失所同如孔子温良恭儉讓與聞國政天下翕
然相從桓魋之害叔孫之毁葢一二耳不害其大同也
伊洛諸先生有同人于宗之弊其氣類同者則推尊標
榜無所不至其不同者則擯斥不能合謂其同者皆善
[002-12b]
類不同者皆惡人也寧有是理此所以百年孤立嘗有
仇敵惜哉聖人不如此出門同人同人于野中間有三
五箇違悖不合離棄者不能為多助之害當知此
堯知舜可禪矣知之審矣然不敢遽以天位授之者諸
人不能知之也不能知之遽授之必不安必反害舜故
歴試諸艱使之主事而事治使之主祭而百神享賓于
四門四門穆穆百揆時序烈風雷雨弗迷然後以大位
與之人不得而間也使堯以言喻諸人未必信也示之
[002-13a]
以事則不言自喻矣毁人有過譽人亦招過衆座上譽
一人衆或不平謂其不舉揚我之長而譽他人也毁譽
可不慎乎伊洛諸君子以其毁同道過當而蔑視諸人
故獲罪于人堯之授舜以位未嘗譽之也以行與事示
之而已矣人有寸長喜人稱道可以得衆必欲責備然
後稱之所失多矣無求備於一人孔子所以稱周公與
人不求備書贊湯之德如此宜知毁譽之機
天地間當大著心不可拘於氣質局於一已貧賤憂戚
[002-13b]
不可過為隕穫貴為公相不可驕當知有天地國家以
來多少聖賢在此位賤為匹夫不必恥當知古昔志士
仁人多少屈伏甘於貧賤者無入而不自得也何忻戚
之有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金朝政如此有貶黜
之命亦必鼓吹不爾謂之怨上然一旦有土崩之勢忍
於叛上而不顧也惟先王能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使人
感戴無已臣子除授有不願者聽其自便宋朝政如此
[002-14a]
其不行於臣下似難看然顛沛之際不忍叛其上守節
死義不顧也德與刑其效如此之異君人者當知之無
為法家之所慁也
觀之初六曰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先生曰此豈大人
長者所宜觀者
小畜是隂畜陽柔畜剛婦畜夫臣畜君别於密雲而已
終不雨也雨則反常上九既雨既處是合和而尚徳載
無徳不可居也婦雖貞猶厲月幾望君子征凶隂疑於
[002-14b]
陽到此更進則凶矣垂戒甚深到此極難處大人君子
亦不濟也
天下事大扺只是隂陽剛柔相勝前人謂如兩人角力
相抵彼勝則此負此勝則彼負但勝者不能止於其分
必過其分然後止負者必極甚然後復各不得其分所
以相報復到今不已故大易取象如大壯則止遯則退
此君子尚消息盈虚者也有深意存焉康節詩此意思
甚多大壯時便當知止遯時便當知退則無過咎矣大
[002-15a]
壯而不知止則失其壯遯之時不知退則凶隂方長與
之力争必凶且如大風暴雨得巖龕避過可也天怒尚
可避况人惡何不可避遯之時義大矣哉氊能䕶砲兩
人相角能避其鋒乃勝遯之義類甚多
孔子不通於時只為欲尊君父當時魯三家晉六卿齊
田氏僣逼如此孔子之道不能行也故筆之於經或曰
六卿之徒陵僣如此後嗣如何有國享數世何也曰在
二氏説便别在吾道只得言理易曰小人而乗君子之
[002-15b]
器盜斯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斯伐之矣當時禮法廢壊
上下如此故小人乗時奪取之君子不得也
臨之象曰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君子之於小
人當知所以教導之容保之如父兄之於子弟子弟雖
不善父兄詎忍棄絶之必也教導容保之而已只為君子
不能容小人小人便陷害君子教思無窮之義大矣教
之亦多術矣然必先容保之乃能教之不然以法治小
人未有能勝者也然亦非天道坤西南得朋隂方也乾
[002-16a]
之道無不包坤則止於西南而已如君父夫無不親也
臣子妻各有職分便有他管不著處在臣子妻地位而
專擅衆務逆道也待遇小人當知愛之誨之有惻隠之
心是非之心知之端也只是知其是非而已不是要揀
擇出不收拾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為其可羞惡而已亦
非棄絶之也只是以惻隠之心為主便能教思無窮容
保無疆
御吏接物只是愛敬兩字工夫人事君親亦然無這兩
[002-16b]
箇字羞惡是非辭讓皆無所措
人要寛厚包容却要分限嚴分限不嚴則事不可立人
得而侮之矣魏公素寛厚及至朝廷事凜然不可犯也
所以為當世名臣今日寛厚者易犯威嚴者少容於事
業之際皆有病
説趨競曰此上之人有以召之也上之人喜於政柄在
手能進退人沾沾自喜曰我為某成就此事已得其名
人得其利及天下人翕然趨之却無所措置所以一人
[002-17a]
得進百人生怨政柄是造命之所君主當專之人或竊之
不祥莫大焉作福作威豈凡人所專者景帝謂田蚡曰
卿除吏盡未吾亦欲除吏此凶道也作福作威凶害隨
之必不得已在此地位一切當歸之君主如王者用刑
賞亦曰天討有罪天命有德猶歸之天如何竊威福之
柄為己私乎宜限以辟舉之法不稱則罪舉主以革趨
競之弊
易四爻近君六四便順九四便不順知為臣之不可專
[002-17b]
也九五六四便順六五九四多凶理如此也
草木到秋精氣展盡裏頭縮故風霜亦摇落之人精神
耗散故疾病侵之到德行虧時便患難及之人若德行
充實雖過禍患不害也禍患自外來中間充實無受患
處如何有害孟子有浩然之氣只是德行充實裏頭縮
一分外面侵一分福自内積禍由外來人當積實無虧
欠人有召禍之由則凡物皆能為祟難防備
福自内出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禍自外至不仁
[002-18a]
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其理甚明當體認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伊川傳理甚詳民
志不定天下之爭未已也古時公卿大夫以下位稱其
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士脩
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預於己也農工商賈勤其
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以治後世自庶士
以至公卿日志於尊榮農工商賈日趨於富侈億兆之
心交騖於利天下紛然雖英明之君有不得而理者矣
[002-18b]
此趨競之風不可遏其君子則志欲無厭其小人則放
僻邪侈無不為已嘗謂中國之俗必土著有恒産使安
其居樂其俗土田種樹父子兄弟嬉嬉於田里不知有
利慾之可趨也民志一定則治道可行也孟子説王道
便説明君制民之産使足以仰事俯育其㫖深矣後世
之人豈必皆無恒心以安其分限亦上之人區處不明
有以驅之也
論語説操存涵養處多孟子説體騐充擴處多
[002-19a]
或人託梯媒求進曰今日用人者只是五六等人得進
用汝在此五六等數中乎在則得進不在則不濟也其
人遂止所謂得進者預私行賄權勢相臨母黨妻黨昵
近効力吾無勢以臨之雖固託之亦不濟也今日豈有
道義相親者乎豈有以才德為用者乎
世間事一壁靜便能一壁動俱動則困憊隨之且如平
地行不困沙裏行便困是如何只為舉足時所立處不
穏故也人行事只要一壁極靜故動而不困人精力要
[002-19b]
使在當用處於不當用處用了殊可惜也且如人能提
精力都在拳頭上射弓時精力都在指爪上精力所在
期于必中茍能移此精力于所當用則聖人賢者之地
為不難也
横渠教人以禮使學者有所據守程氏教人窮理居敬
然横渠之教人亦使知禮之所以然乃可禮豈可忽耶
制之於外以資其内外面文理都布擺得是一切整暇
心身安得不泰然若無所見如喫木札相似却是為禮
[002-20a]
所窘束知與行二者當並進
堯舜桀紂皆有好惡有用舍有舉措但堯舜好忠良所
用臯夔所舉十六相紂所好奸邪所用廉來所舉皆凶
類下及士君子與學者所好惡趨舍亦皆然君子小人
之所以分在此知而為之是不仁不知而為之是不知
所以君子必務學要知義理之所在舉措趨向之際可
不慎乎
禹平水土契敷五教稷播百榖子孫皆有天下天之報
[002-20b]
施如此是皆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於天有功故天之報施如此後世法術功利與異端之
教賊天明亂聖法行之者殃及其身於子孫福澤無有
也而怪誕之士繼踵不絶以欺世惑衆如武帝凡誅數
人而來者猶不止可哀也謬妄如此而後世猶惑之可
哀也士君子當以聖道為心有補于天地生靈斯可矣
不然亦天地鬼神之所不與也其受禍非不幸也法術
如申商縱横如儀秦兵法如孫吳欺誕如方士惑亂如
[002-21a]
異端皆非所以為學也君子慎所學
坎不盈祗既平旡咎言人到憂患時如水還未流得滿
然後行過去少間流既滿過去不得所以要𢎞毅堅重
如舜事瞽叟只得竭力供子職負罪引慝而已到底豫
時是坑坎才滿然後流得出天下事到行不得處皆如
此寸歩也進不得只得動心忍性以待不敢怠躁到見
幾而作不俟終日時却便不得如此浚井完廩皆不敢
稍怠不敢少違到不告而娶却便自處聖人行事皆當
[002-21b]
其可易此則悖義傷教不可勝言
頑字最不好頑到合忍時却便成了大事如舜事父母
與待其弟非堅忍負重安得如此之久敏字最好然有
不合敏處亦多敗事大抵百行皆用當其可得以成事
此聖門所以汲汲要格物致知不然則仁慈禮讓孝友
恭黙亡國敗家者皆是也可不務乎大抵聖賢成事只
是將好惡黜陟殺生予奪布擺得是上下順理桀紂只
是布擺得差了其心亦不欲至覆宗絶祀也
[002-22a]
安處善樂循理世間要安樂無如此者晦翁以此釋富
而好禮欲求安欲求樂無如此者舍是或有可茍安者
不旋踵憂危及之矣人能循理為善則與天為徒雖君
父命令亦有不必從者葢時少有誤也惟又理善道豈
有差誤豈有誤人者哉政恐信之不篤積之不實若能
積久物無不動事無不行今事有不能行者物有不信
化者只是不曽積實釋氏有所謂如意寶珠有所欲為
無不如志此正指德性而言天理在是善道亦在是茍
[002-22b]
於此焉真積力久其所欲為無不如志者反身而誠樂
莫大焉毎事是實理無一㸃人偽間雜安得不樂書生
入大學以工課不及人受人薄賤及一旦趕上人便寛
行大步下得一盤好碁贏了人猶快活况此真實道理
應事接物一切如志其樂為如何哉
反身而誠是氣服於理一切順理而行氣亦是善豈有
損於其間强恕而行是氣未服順理當西而氣於東必
勉强按服必順於理然後可也
[002-23a]
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件件事至誠惻怛
做將去其心安其氣舒俯仰無愧其樂可知此天下廣
居也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事為之際或逺於理氣未得平
必勉强其氣以從於理人之不善未合於理亦在容恕
未庸遽與之爭也在事必勉强在人必容恕茍在事不
能强於為善在人不能容其未善則吾之仁逺矣故能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所謂萬物皆備於我試以斯二
[002-23b]
者體之則世間何事不備於我在君臣為義在父子為
仁無不可者正所謂如意寶珠也反身而誠是氣與理
合為一强恕而行是氣與理未合須是用力按服他至
功深力到則與反身而誠一矣
或謂人依道理行多不樂故不肯收斂入來放曠不循
法度却樂多只於那壁去了以故為學近理者少而多
喜於自恣放言自適如李太白諸詩豪皆是也此何故
曰天下只問是與不是休問樂與不樂若分明知得這
[002-24a]
壁是那壁不是雖樂亦不從也如大家有諸子一子服
田力穡以堂搆為己任一子荒縱飲宴市樓若論樂與
不樂力田之苦誠不如市樓之樂為其父祖者愛力田
者乎愛荒縱者乎使誠知服田力穡之為樂無窮也則
於荒宴不肯一朝居矣彼誠不知耳茍能知之必不如
是也所以大學要致知
或問道學之目不可如此標榜所以多謗議曰不然此
二字庸何傷道也學也天下之大事也但問上之人好
[002-24b]
尚如何耳賤工末技一日崇尚尚且掀然於天下況聖
人大公至正之道以此為學庸可議乎
紂天命未改只得為君一日天命改便是獨夫天地陰
陽人物都是如此精氣行到他處便得為君為長到去
了却只是匹夫人有人神所在處不敢犯亦猶是也古
法能按摩人血氣使去疾病如人能叅天地贊化育代
天工以成天下之務到此胷懷眼目真是大
學仙長年一説世所决無决不可得世間萬事有様子
[002-25a]
可做只此無様子古仙者不可見長年者亦無有看誰
做様子今富貴者見有様子其所以取富貴者又皆可
學可傚倣然終身盡智力有不可得况儌幸無可傚倣
者乎
張侯論為世所貴則張禹之學過於蕭望之韋賢輩何
晏集諸家之書則又賢於禹然視其所為乃爾則聖人
之道當真知當踐履當求之於心章句訓詁云乎哉
南軒意於行字上責得重謂人雖能知不能行也程門
[002-25b]
取人先論知見次乃考其所為伊川自少説話便過人
常言人專論有行不論知見世人喜説某人只是説得
行不得正叔言只説得好話亦大難好話亦豈易説吕
原明謂二公逺過衆人者皆此類
先儒説出體用嘗謂孔孟未嘗言此及子細讀之毎言
無非有體有用者如忠告而善道之忠告體也善道之
用也雖有善為説辭者無忠告之心則不可雖有忠告
之心不能善道之則犯於訐直不能入又如居上不寛
[002-26a]
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寛敬哀其體也體立而後用行無
此三者則夫所行之得失與夫繁文末節皆無足觀矣
如周子太極邵子先天圖等書皆是這箇體面程子謂
學者當以論孟為本論孟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
聖人所以作經之意必有定見然後沛然無所疑非後
世牽合勉强所可擬也程子於論孟中反復致意其㫖
深矣有本有文有體有用聖人之言無所偏滯傳之萬
世無弊先儒讀書精察見聖人立言之意
[002-26b]
天理不可誣聖言不可忽非是聖人姑為一等繩墨之
語約束人天命人心當然之理不容己也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貴賤位矣在上者必尊之然後事
可得而理為君長敬天地祖宗鬼神為百執事敬事君
長此不易之理也舍此便逆便不順今有人曰無天地
鬼神無君長父兄尊在我而已雖極力自尊終必敗亡
葢無從你自尊之理祖宗以來傳授到你須有祖考神
靈在上如何得從你自尊如三家僭越當時自尊如此
[002-27a]
不旋踵為家臣所制而三桓子孫微矣君父豈可不尊
公室豈可削弱公室弱則無所依以自存其為不智甚
矣不智便不仁便無君父無長上自尊便敗亡
明道詩四時佳興與人同謂四時運行都於興況濃處
行將去人厭寒便思煖處行如要長養要收成要閉塞
要發達都於興況濃處行其景色亦然人於四時之氣
其興況亦自新自新不窮其意味誠可樂也又不能私
於一已聖賢樂處如此
[002-27b]
世俗有名利之説子路車馬輕裘與朋友共敝踈於利
也顔子無伐善無施勞不求名也晦翁謂施勞如張大
其功勞者然則二子豈名利所能動者乎道不同不相
為謀今與貪名利者㳺而曰吾於名利非所好豈能相
闊/  與世踈闊矣
先生作室或顧役者曰以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
其煩勞若是因謂老氏貴簡靜亦是厭繁文末節之多
也平日觀周家制度何其細碎若是先生曰不如是易
[002-28a]
象恒雜而不厭惟其雜陳於前故無厭斁古人簡古亦
行不得八索九邱亦是黄帝以來行不得底且如老氏
之清淨無欲謂民自正民自化在今日視之只自家口
管不得更説甚理天下他也立官府有統權者聚斂者
有設施者其餘節目甚多所謂清淨無欲已自行不得
至如山林枯槁之士亦豈能久於其所天地二氣相推
遷故恒久到今日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羊肉之美者也亦不能單食之必雜以菜𬞞鹽酪乃可
[002-28b]
久食古今恒久之道只如此不如此皆偏滯者也讀伊
川恒卦注脚看來亦漸無著落凡物興盛時是下面人
捧擁裏面人和睦相推尊故興今彼下面漸無人尊信
裏面人自不相信不相推讓此是衰謝氣象易下卦屬
内凡物在下者皆屬内毎興造功業者皆由下起由内
順此理皆然
韓文公原鬼雖義理未當亦見其不惑神怪高出諸人
逺甚世豈有所謂仙人武帝詔書自悔其狂悖可知也
[002-29a]
人寄天地間毎有生死變較大故以為異要之亦常事
也一消一息常理如此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能文之士必蔽彼將天地間文理都於紙上布擺成文
則事物之當文者所闕多矣甚至於不識父子之親愚
謬不可勝道天地間文理物物有之此多則彼少自然
理也
唐宋科目甚多詞賦一科為四六者設經生多不能此
因設此一科既及第便掌誥命入金馬玉堂故因之相
[002-29b]
尊尚焚香禮進士撤幕待經生天下翕然歸之後來於
此科取人材多出將相由用四六起人於富貴尊榮士
多用心故此科轉盛
繫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此言非必格言至論也但與
彼同心則其臭便如蘭聖莫如堯舜周孔然其言難與
庸夫愚兒道或嗤鄙戲慢至市井俚諺同心則必愜意
入耳矣天下之言無美惡但此與彼相投便其臭如蘭
道不同則不相為謀矣
[002-30a]
堯典一篇只四件事一明德二愛民三用人四處變自
稽古帝堯至黎民於變皆明德事也自乃命羲和以下
皆敬授人時事也授時不可緩此愛民之至情也先儒
只説天象非聖人定書意也明德愛民二事君道之大
綱也如四時纂要只是順時育物而已命羲和只是如
此四岳謂𦙍子朱啟明帝謂嚚訟可乎又共工方鳩僝
功帝謂靜言庸違象恭滔天此是堯知人用人處丹朱
必俊辯共工必材幹常人論人所見只是俊辯材幹便
[002-30b]
是人才堯不如此却只於言行上考察言忠信行篤敬
此聖人取人法也楊國忠理財賦人十日不能了已一
日了之此其材為如何然大悞天下處乃在此堯以其
子不肖故求天下之賢聖禪以天位付以天民此豈常
人所能而堯能之此所以為大聖人到事行不得處須
看道理順天命常人便用智力聖人則一順天命
因霜降曰天道二氣此一氣消縮彼一氣便發達此一
氣來彼一氣必徃無俱徃並發之理陰氣方長陽便伏
[002-31a]
又嚴霜以肅之使陽氣必伏
元者善之長也先儒訓之為大徐思之意味深長葢不
大則藩籬窘束一膜之外便為胡越其乖隔分爭無有
已時何者所謂善大則天下一家一視同仁無所往而
不為善也二小兒同父母兄弟也或因小事物相惡罵
即呪其爺娘令死不知彼父母亦我父母也其愚如此
與世人何以異世人只顧已便宜與否不恤他人也他
雖死喪患難不顧也已安而已矣安知所謂大之一字
[002-31b]
彼得所則已亦得所矣
或言有一兵衆辱其尉尉欲怒一老胥即止之曰是必
有故尉當自思尉怒即解凡人無故為人辱者必我有
可乘之隙也我無釁也人不敢易也君子求諸已
金欲悔宋之和遣使以必死辱高宗高宗不動徐拒其
使曰聞卿北方名家何必乃爾殊不動聲氣金伏其機
使我必蹈而高宗處之若此其過人逺矣
才之不可以已或饋生雁長鳴欲飛不能也有志無才
[002-32a]
故也聖人稱才難不其然乎人貴有才
如何惡人欲害善人只為善人疾他惡人故致如此聖
人説不如此故曰疾之已甚亂也又謂以善養人然後
能服天下
天地只是箇生物心聖人只是箇愛物心與天地心相
似百端用意只是如此禮樂刑政皆是也刑法家説便
不如此便失了聖人本心便與事物為敵一切以法治
之無復仁恩
[002-32b]
後世臣子謀於君只説利害若如此以利害相恐動則
利害不應時都不信了或者於上前説旱災可畏税課
害人為害不細後皆無損再有便難説後來雖因此壞
了天下也説不得唐懿宗為諫驪山事曰彼叩頭者何
足信此其騐也人只當言義理可與不可當與不當且
如天道福善禍淫有時而差是禍福亦不足信也顔之
貧天跖之富壽人豈可為跖之惡豈可以顔之貧天喪
其為善之本心乎哭死而哀非為生者也人只得當於
[002-33a]
義理而已利害一切不恤也
兩剛則不能相下兩柔則不能相濟物理是如此陰陽
亦如此事之初智勇者相合相資事既定則相忌到後
來勇與怯者合智與愚者合又兩雄難並居久則忌卓
茂為大傅理應如此功臣多難全不知時也
夫子哂子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大抵禮不是强生出
來束縛人只是天理合有底行將去後世所謂禮近於
法束縛禁忌教人安行不得非聖人所謂禮也子路不
[002-33b]
因人情之所固有便要硬做將去堯舜之治天下因人
情而已非有所作為也三代以後人材多是硬做如孔
明尚不免聖人不如此
唯仁者宜在高位為政必以德仁者心之德謂此理得
之於心也後世以智術文才之士君國子民此等人豈
可在君長之位縱文章如蘇黄也服不得不識字人有
德則萬人皆服是萬人共尊者非一藝一能服其同類
者也
[002-34a]
兩物相依附必立一箇做樁主動也靜也聖人定之以
中正仁義而主靜以靜為主内外也上下也本末也皆
然無物不相依附者辨方正位體國經野是正外以正
内也今夫席不正不坐事其大夫之賢友其士之仁外
面檢束使不致不正這是從外以及内却有由中以正
外如心正而後身脩身脩而後家齊此内外交相養也
亦必相輔成德然必以心為主
養老須酒食之精者老人宜少食精粹不宜多食粗糲
[002-34b]
葢氣弱而不服糲食故也古人於飲食必謹慎氣體係
焉不得不謹食不飽則氣不充氣不充則體為之弱古
人以養老為大事
教之一字為人倫生如本末字為木設源流字為水設
而後世皆通用之教之一字亦猶是也學者當知教之
所自不知學之所以設則差之豈但千里之逺哉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所以觀為子也此意大抵為
父道有闕為子者當始終敬慎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
[002-35a]
謂孝矣在三年時方以惻怛哀慕為心不暇改也此以
仁字為主三年喪畢視其所闕徐而正之以合於義此
以義字為主天地間事如四時五行各有一件為主其
他皆相輔以行毎事須觀在何時便當以一件為主其
作文題目亦如此又曰德性用事則自然所施中節非
有安排做造人欲用事則當哀而不哀當改而不改學
者但當杜絶私蔽無害德性則所處皆得其宜
德行是學問中大節目不可須叟離也聖人言論句句
[002-35b]
是尊德性有一失墜萬事隳敗如道千乘之國便不説
制度如何只説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洪範九疇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
用五事五事便下敬字貌言視聽思便次五行其次纔
數七者聖人與天道於此可見以此知大節目與天地
同流顔淵問為仁之目夫子告以視聽言動而已凡人
行事大乖忤大和合利害成敗無非在於氣槩容色之
間於此少有忽焉則禍有不可勝言者朱子謂脩身之
[002-36a]
要為治之本寔在於此或曰論性非所急此不知者也
文之一字後世目詞章為文殊不知天地人物文理粲
然不可亂也孔子稱斯文也豈詞章而已矣三代聖人
立言垂訓皆扶持斯文者也君臣父子五教人文之大
者也下至事物皆有文人有事不順者曰錯了既曰錯
是文理差舛故也既文理差舛則事不成矣先天圖俱
相對六十四卦是三十二對如乾坤是也三百六十四
爻是一百九十二對如潛與亢對見與飛對夕惕與或
[002-36b]
躍對夕惕是憂危或躍是勇敢如棟橈棟隆老夫女妻
老婦士夫藉用白茅至慎也過涉滅頂至不慎也甘節
苦節不節若則嗟若與安節之類皆是也世間只有一
箇感應大事小事雖秋毫未嘗無對人為不善便有凶
禍相對
德不孤必有隣處事接物只要於德性上發出不要氣
血為主既是德性上發出則無不善此既善則彼善亦
應無所往而非善德不孤矣一有不善於血氣上發出
[002-37a]
則彼亦動其血氣以不善相應淪胥於凶禍而不悟也
未有我為善而彼以不善報之也感應之理如此
先生言德性用事物欲不行能隨時變易以合於道在
楚漢時便能為子房伎倆在孝文地位自能寒心銷志
恭儉淵黙幾致刑措
天賦與之德性父母生之體髪百骸完具物理皆備今
而暴棄則不肖悖天逆理為甚今者尊長有所賜與心
敬而受之寶而藏之至如果肉不敢棄核與骨則人之
[002-37b]
所受於天地於父母者至貴至靈有不可形容者反慢
而易之不知顧惜是何心哉弗思爾矣
孟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又曰事孰為大事
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此孝子仁人之心也人當
知所本當知所尊敬
或一篇文字將前世敗而成功者説了又將勝而輕敵
以致敗亡者説其文雄贍讀者稱嘆以成為敗之理信
如此不知幾千年中有此數事耳大抵皆勝而成敗而
[002-38a]
亡者也湯武以來皆是也讀者不究所以然便以為真
如此苻堅一敗塗地以敗而亡者皆是也皆當究所以
然之理無為一時文章所惑
許世子事歐公論只是法吏斷手非聖人意也又論傳
不可信不然或無所據如傳所云聖人書之為萬世慮
也其防微杜漸有功于世多矣孟子謂始作俑者其無
後乎慮其流弊之害世也當求聖人意是如何
為人君止於仁天地之心仁而已矣麟鳳為羽毛鱗介
[002-38b]
之長中國夷狄君子小人俱要得所隋煬遼東還見市
人尚衆而訝此豈君人者耶故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
天下
堯舜文武事天事祖宗事親禮文嚴敬非是聖人作為
勉强在理當如此凡在上者清在下者濁天氣清明日
月星辰燦然文理光彩人面目清明皆萃焉又且日日
洗滌人在萬物之上故靈明鳥獸便汙濁非聖人妄意
欲如此整肅天道人事當如此大人君子自當嚴敬豈
[002-39a]
可如小人之為䙝瀆也
春秋大一統在天下尊王在國尊君在家尊父這三件
起來便治這三處失位便亂在人身尊德性德性用事
便治才性用事便亂聖人汲汲説忠信孝悌仁義只是
為這幾處説
説知命不是術數家言命亦非二氏福孽之命是天之
所賦盡力行去至於死生禍福貧富壽夭委之於天而
已當其可為而為於其不可為而止不必問今歳如何
[002-39b]
明歳如何假令今歳命快或無可為之事當如何
 
 
 
 
 
 
 魯齋遺書卷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