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吳文正集 > 吳文正集 卷七十八
[078-1a]
欽定四庫全書
 吳文正集巻七十八
             元 吳澄 撰
  墓誌銘
   故居士劉子清墓碣銘
古者有猷有為之民不棄遺於皇極之世周南赳赳之
夫皆足以勝干城腹心之任人之得生斯時何其幸哉
去古既逺以逮于今往往有世不逄才才不逢世之歎
[078-1b]
雖然世未嘗無才也俊秀消蝕於浮華淺陋之習雄傑
晦滯於泥塗埃壒之場而世不見有才有才亦不顯世
惟天質特異不可掩抑乃或間見其人人因事而顯其
用若廬陵劉君子清盖千百不一二也君生長郡城幼
無父兄不事鉛槧之末豪宕卓犖超拔等倫勇畧兼優
彊悍懾服屯衛守禦之官絜材量力自愧弗及而降心
願交焉在昔承平無事時固如此矣南土降附之初有
不安新政潛謀作亂者君不能止則密白郡侯先其未
[078-2a]
發而剪除之一城獲安全活百千萬命君一言之力也
鄧林山水竒勝介萬龍泉二縣之間異時多故家文
物其後軍冦蹂踐生聚索然君徙居其地人得所倚處
者安去者復遂成樂土龍泉邑西巨冦出没行省官提
重兵督郡之軍民官同力勦捕地勢險惡莫敢前進以
君宿望而與偕行君選精勁民丁百人直擣巢穴擒其
渠魁殘蘖悉平不受公賞自以私財酬賚其衆家居専
以賑饑為事視農務之緩急荒月之短長斟酌損益以
[078-2b]
賑跨兩邑之境數十里之氓得粟如寄雖甚凶歳無饑
邑積粟之家轉相慕效發廪平糶不敢壅君實為之倡
也春而貸粟冬始收值減時估之半歳以為常三十餘
年榖不貳價至今守為家法凡衆力修完之事靡不樂
施於浮屠氏崇信逾劇然發於衷忱非受其誑誘也一
神祠施五萬一禪刹施二十萬圓通寺塔九級将獨力
成之其他瑣細不可勝數也所居控舟車之㑹舊識新
知貴游賤役之所經從風雨莫夜亦或造門各惬所期
[078-3a]
而去仕宦退閑非有權勢致餽必腆甘貧能亷者尤所
加敬二縣之大夫以事詢訪必為剖析贊決俾有禆益
剛直慷慨語無不酬奉身之物不尚華侈几案必整洒
掃必潔綜理周密内外秩秩獨處一室飲食起居率不
離是坐至午夜肅容端儼待賔客恭待鄉黨謙雖童孺
亦不慢易不治詩書暗合義理尊禮師儒彌乆彌篤時
或躬聴講授晚年每日令人誦説論語一章君諱㤗生
宋淳祐丙午六月三日其平㓂賑饑例可得仕而素心
[078-3b]
恬退辭避不願有元至大辛亥六月十八日微疾而終
殯後園營宅兆於龍泉南溪之陽坑延祐戊午十一月
廿八日乃葬之頃以南康路學正劉參狀來請銘余稽
諸易時之屯而後有君子之經綸世之有事而後見人
才之有用苟非卒有異常之變孱夫腐儒清談虗譽之
士駭汗束手則亦何以見一時應變者之為才也劉君
當無事時已穎然特異及有事而小試其智勇雖不大
用而其才槩可知也余不識君而髙其人如之何而不
[078-4a]
樂道其善也耶状謂君有全城討賊之蹟賑荒濟施之
仁排難解紛如仲連之勇重義結交如朱家之侠致富
如陶朱公而不吝捐費躬行如萬石君而通逹時變惜
有其才而不展其藴然五子文采志氣卓然成立存時
親見有子身後業益隆其興未艾天報之也模寫益得
其實云君娶仇氏子和孫平孫安孫寧孫盛孫孫男二
孫女三銘曰
力掣巨鰲巧接飛猱惡草以薅良苗其膏允也人豪定
[078-4b]
此時騷粲粲寳刀乍試遄櫜英英斾旄一展永綢巳不
居勞人自興褒計然䇿髙彷彿六韜吾樂吾陶萬輪千
艘擷我土毛哺彼羣嗸林䕃摻摻溪流滔滔世産譽髦
天不慢惂
   故逸士黄㓜徳墓碣銘
古豫章郡之豐城縣今為冨州往年余暫息其地有士
黄東来見年少而務學其父幼徳亦来見敦樸謹愿異
乎流俗士余甚喜之越十有四年㓜徳卒明年其子述
[078-5a]
其行請銘其墓余按豐城之黄不一族幼徳之考諱嗣
霸居㑹昌鄉之攸樂娶李氏生二女擇同妵中之才且
贒者為嗣於富城某鄉冷水井之族得幼徳諱淳温厚
和粹工進士詩賦又改治經弸中彪外蔚然可觀至元
丙子考死於畏王考年㡬九十矣聞變哀慟而殞幼徳
能殪凶渠以伸不共戴天之義𦵏其王考及考以下凡
七稱其文揆以為子之道靡所缺違㑹縣陞為州賦役
繁重支拄不易幼徳不肯以笞械毁傷其體寕䘮其土
[078-5b]
田而弗顧既貧遷避清江城中授生徒以自給十有一
年復于故里新構至再名其堂曰忍黙受業而成才者
有族弟可任為征東儒學副提舉逮其身後猶為之訓
諸子延祐庚申三月十日終于書舘年七十有二子東
䕶䘮以歸道路觀者嘖嘖曰善人亡矣五月六日𦵏
里之竹山㓜徳之學知以經為本恪循儒行不少越規
矩發為詞章藹乎仁義之言配范氏亦令淑東之文有
古風明理端身不忝其親者也女適甘銘曰
[078-6a]
言可諮也動可儀也噫斯士也遘斯時也生而止於斯
也使其死而泯焉莫之知也惡得不為怛然以悲也
   故曽明翁墓誌銘
嗚呼家猶國也其興豈偶然哉興其家必當其㑹當其
㑹必有其人其人必才與福備而後興唐以来吉撫號
江右望郡兩郡之交有山聳秀特起曰華盖俗傳古神
仙所憩華以西先屬吉之永豐後屬撫之樂安鄉名
雲蓋里名望仙因山與仙而名也望仙之地寛平廣衍
[078-6b]
山水環合自昔宅其地者多興盛曽為甲族有監鎮君
能以其資力得官稱倜儻任侠游客輻輳其門聲譽聞
數百里有司户君進士乙科第一而曽不獨以資力
雄又以科名貴矣逮宋之末浸浸以微地靈渟蓄盖有
所待南土新附之初山藪冦聚官不能治則委重有謀
有力之家而望仙之曽乗時復興君煒煜字明翁豐下
端凝儀状甚偉父杭長厚人也郡縣所倚信君有兄有
弟兄總家務于内弟理兵務于外君出入官府同心幹
[078-7a]
殳故能為官之翼衛鄉之保障盗息民安而家日以
饒所謂當其㑹有其人材與福備而興者邪君宋寳祐
戊午七月甲子生元延祐巳未七月癸亥卒有子競事
文學希受泗洲天長縣教諭坦塾同遊京師䝉古國子
監以坦長其弟子員中書省以塾充侍儀司之屬奔䘮
而歸明年十月癸酉𦵏于楓林之原塾具書俾希之子
欽偕其里中士蕭泉持同知來陽州事黄常所紀行實
来徴銘塾也欽也若蕭若黄皆及吾門者而君之善有
[078-7b]
可書銘其可辭也乎初鄰境未靖里人築堡自守受冦
攻圍告急求救率衆往援冦遁堡完男女數千口喜得
更生資財牛羊惟救兵所欲圍解遄去一毫無取既而
携金報謝復卻不受人感其恩又服其義由是名徳益
彰平居事父侍立終日隆寒盛暑不變父或就養兄弟
之家晨昏亦往定省母嚴氏夙䘮生日悲痛不忍舉觴
里嫗與母同年嘗以飲食醫藥為奉曰見斯人猶見吾
母兄既殁與弟友愛彌篤周族鄉黨之貧有不能塟
[078-8a]
𦵏之病饋以藥飢賑以粟全活不可勝計比其終也逺
邇嗟嘆北來遊宦之人雖識靣入哭必哀其感服人者
如此娶鄧氏男三而坦出為族弟後女二一適羅一在
室孫男五欽長其次鑑鎰鐇鉞孫女二銘曰
身之有技而以著氏家之有嗣而以顯世往者巳逝来
未可涘其臧其熾於此乎眡
   故曽夫人袁氏墓誌銘
鄉貢進士曽尹甫諱夢薦之子一元自㓜與余友善情
[078-8b]
若兄弟聘吾鄉袁崇甫女為配袁氏生宋淳祐丁未六
月八日年十六歸于曽孝飬夫之所生母如君姑其夫
族多富而夫家獨守儒素夫有學有文工進士業中值
易代困厄相仍晚乃康裕頗得自適内有良助恊心理
家前處約而志不歉後處樂而志不盈嗚呼貧無怨富
無驕在士大夫猶為難事而婦人能然可謂賢也已元
延祐庚申二月二十五日以疾終是年十月十六日𦵏
雷凹先期余獲觀其宅兆而并請余為銘男復孺復參
[078-9a]
俱娶黄復可娶劉女徳淑適登仕郎張希賢之子洪徳
靖適貢士董省翁之子午男女庶出者二愛之同巳出
孫男三繁娶詹衍娶張其三曰文余許以孫女妻之孫
女六適游通張仙弟張仍祖張㤗生游南生一在室曽
孫男又生曽孫女慶娘銘曰
昏姻之家文學之友其配也賢銘示永乆
   故王夫人于氏墓誌銘
金陵隠君子王仁甫之配于氏卒伻来以書遡大江而
[078-9b]
西轉彭蠡而南走二千餘里抵余山中其子子霖自述
其母夫人行事大槩言曰吾母諱貞其先吳興人後徙
金陵少孤性至孝事季父如父年十八歸王氏吾祖母
治家嚴明吾母柔婉承順凡飲食起居節適早莫寒暖
之宜奉侍不少懈怠十六年如一日尊夫之兄如舅敬
諸姒如姑視從子如子姑殁四十年言及轍流涕時
祭追慕哀動左右治家一遵姑訓子孫既皆成立謙抑
猶如為婦時教子女慈而嚴待奴僕未嘗厲聲有過毎
[078-10a]
為掩匿勤勞者畜之惟恐弗逮王氏内外宗親或孤不
能嫁貧不能娶則為之嫁娶俾及時各有家室吾父好
施死而無棺者畀棺病而無藥者畀藥寒而無衾者畀
楮衾遇凶歳施粥施麵施鈔計所費前後不啻數萬億
吾母竭力營助畧無吝意戒子擇交賔客及門竊聴其
談論所言若有規益欣然為具酒食否則退必譴責於
子若孫之師禮之極隆溉濯器皿灑掃室堂務致其潔
威儀辭令從容以和吾父嘗謂吾家所以成皆汝母之
[078-10b]
力年踰七十視明聴聰臨終言動如常命諸子至前一
日訓戒畢瞑目而逝生於宋淳祐巳酉九月三日卒於
元延祐庚申正月十三日其年十一月九日𦵏江寕縣
安徳鄉石岡之原男子雲子霖女適徐應隆徐煥章吕
元知趙良弼于徳淵一在室孫男九瑜瑄玉璐珵璉璹
珏琰孫女十二又曰先妣母儀婦道先生知之詳信之
深不幸至於大故罔極之恩萬死莫報幸賜銘文以示
永乆以光幽隂以慰子霖無窮之哀余讀之竟愴然以
[078-11a]
悲嗚呼古今興者必有其由匪特有國者然有家亦然
王氏世傳長厚值時運遷革而家之興浸浸未巳雖云
世徳所積内徳盖有助焉余客金陵嘗主其家備知仁
甫夫婦之賢子霖從余學䘮其母甚戚乃為叙次其語
而與之以銘初仁甫未有子子其仲兄之子子雲是也
撫育恩愛實同巳出次年子霖生銘曰
淑徳恵温不出閨門善相夫君施及子孫懿羙其存莫
可殫論著以銘文永世有聞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