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牆東類稿 > 牆東類稿 卷六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牆東類稿巻六     元 陸文圭 撰
  序
   送宋春卿序
癸夘冬十一月春卿宋君自暨陽幕遷江浙行省掾州
人咸惜其去先是君未至長官以喜怒臆决賞罰吏翼
之以威州民重足而立君至之日風采立變事無巨細
疏决如神兩造在前君一覽輒曰甲某直乙某當罪吏
[006-1b]
請託不及行眙相顧走白諸長長或不聽吏叩頭曰
某官清直不敢違長又不聴君出幕廷争曰事如是如
是不如是不得行長愧謝乃已同僚或懟曰州事一由
幕府耶君亦謝曰此公事也論曲直而已非較勝負也
由是上下服其誠信州人有嘯諾之歌晡退即閉户謁
不得入豪右節朔以餽至門守者曰無汚吾門不速去
且獲罪自後人跡絶不至人或疑其簡傲然喜與士大
夫㳺舉觴花竹間談笑賦詠陶然終日與臨政時如二
[006-2a]
人焉辛丑孟秋一日余與春卿㑹飲軍將家日正午北
風大壯江水怒溢入府寺漂廬居君策馬衝雨徑去家
中人散莫知處一不顧急詣府閉闗徙囚按處其民明
日大發倉廩官吏争持不可請俟朝命君怒曰老弱棲
苴上餓立死奈何不以一身救數千人命擅發之罪我
獨䝉之不以累諸公當是時君自視如汲長孺閲數日
㢘訪趙公至嘉君倉卒處事有法力薦之君名益振至
是秩滿代遷老稚太息泣下雜然呼曰宋君舍我去奈
[006-2b]
何余曉譬之曰一掾史叙遷細事耳然所係重盍聽其
去衆曰何也余曰今郡縣官教敕無素簠簋不飭罷不
勝任甚衆間有一稱職者指目為異反羣詬而非之不
少旌擢至滿嵗碌碌代去是亡以風列城也使今之佐
天子出令者自掾史而上舉爾所知省部而下各擇其
人豈不足以致昇平使春卿既遷之後不變其初異日
立殿陛争是非如在州時豈不足為賢大夫明者能舉
人賢者不負所舉非相為賜也兩盡其道爾余老矣無
[006-3a]
補斯世然憂民之心與敬賢之意一飯未能忘也因是
喜而書之
   送馬伯亨序
儒與吏不相入久矣漢起豐沛蕭何以刀筆取功叔孫
以衣製求媚帝之厭儒自是始矣解冠已甚何至於溺
之乎賈生有言使天下囘心向道非俗吏所能為也生
謂俗吏不知大體而大臣短之謂生新學欲専擅權夫
定經制興禮樂豈新學之所能當時大臣留心簿書期
[006-3b]
㑹之間以為大故此正賈生所謂俗吏其不喜生也宜
哉然生譏俗吏是己生於儒者之體亦未得其全也生
精敏有餘而純正不及才比仲舒有餘而學比仲舒不
及漢儒以仲舒為首兩相王國正身率下動以禮法治
行卓然有儒者之效當時張湯趙禹顧以深文巧詆為
公卿而仲舒卒老於家豈勝歎哉魏晉以後選法不定
隋唐以來科目大興而循吏之效不及兩漢則有由矣
國朝深鑒前代之弊斥去浮華廢科塲不用一切以格
[006-4a]
例從事官吏日月資品累次而升上有定制下無覬心
此所以為善也及其既久用事者不通於學學者不適
於用夫學者不適於用是六經載籍皆事外之空言也
用事者不知學是三綱五常皆法外之贅物也亦惟學
不適用用之輒敗是以用事者不悦學謂學果無用也
俗儒不知時變彼固以此藉口殊不知俗儒之無用今
可棄也俗吏之不堪用今不可缺也以可棄之儒而視
不可缺之吏儒固不勝吏也薛宣有言吏道以法令為
[006-4b]
師可問而知能與不能何可學也當時以宣言為然夫
宣有子不能教乃謂吏不當學何其繆也衆以為然者
真時俗之見耳善乎王通氏之論曰吏而登仕非古也
古者士登乎仕吏執乎役盖吏而能學可謂之士已吏
而不學執役之材耳鄴中馬君伯亨儒世其家妙齡志
學經子之正史傳之博百家之雜靡不該貫古今之成
敗人事之得失制度之沿革靡不考核髙談娓娓逼人
持論畧不少恕好揚人之善而不隠人之惡以故譽之
[006-5a]
者不少而忌之者亦衆教授江南書院不數年入吏部
選年未及格退補為吏待次六部君忻然曰吾儒者也
吏餘事耳歸别其親束書北上人皆羨之余獨曰儒與
吏不相入久矣孤寒競進媚之階也黨親磐踞争之府
也其慎之哉清心可以省務檢身可以範俗非俊傑不
足以識時非器識不足以致逺嗚呼其慎之哉
   送蕭仲堅序
隋唐選士之弊至宋尤甚數尺之紙謂足以盡已之長
[006-5b]
三日之場謂足以考人之素文未必工也况實學乎學
未必充也况實行乎行未必顧也况實用乎識治體者
深病其故無術以救之雖文公私議不過改經義之式
均州解之額而已鄉舉里選之制疑不可以復行也夫
斯文闗隂陽之運而易代有好尚之殊國朝刋削浮華
敦崇簡樸廢科舉不用三十年來一洗時文之陋場屋
遺才老死巖壑後生新學無榮進之誘専志詩書頗知
古人為己之業當是之時立禮興化敬教勸學可以一
[006-6a]
變至道奈之何武夫豪卒詆訶於其前庸胥俗吏姍侮
於其後以故士之自珍者逺引而深遁而嗜進無恥者
屢卻而復上主事者患其然於是創為茂才異等之法
不拘常制所以求卓犖之器别庸常之品也大徳乙巳
暨陽以蕭君仲堅應詔君汴之考城人世家望族徙家
南來客婺處間多從儒先長者考徳問業講學明理篤
志力行夙夜不怠奉母以孝事兄以弟訓子弟以嚴閨
門之内肅雍如也君性寡言稠人廣㑹斂襟危坐恂恂
[006-6b]
如不能及其商論古今剖析是非逆决利鈍如指諸掌
蓋有沈潛精宻之功而無粗厲跌宕之習是可以當此
選矣夫重已者不至於求人而用人者好人之求已以
好求己之心而待不求人之士士所以不至也賈生之
英董生之雅上不得於君次不得於相而絳灌以軍功
顯田竇以戚属貴杜張以刀筆進猶謂漢有人乎君負
賈董之稱而膺茂異之選遇合未可知也余獨有感於
歴代選舉用人之法與夫立法之弊詳為君言之掌銓
[006-7a]
衡者或有取焉則所以待君者當何如哉
   送焦君實杭州學正序
杭故都也三學盛時江淮湖浙閩蜀之珍萃焉橋門冠
帶動以萬計名未登三學者待次於杭謂之天府之學
升進之階視列郡為優校官選第一流非進士前列不
預考未終旋入館閣故當時之士貴以肆其得也身持
風裁口吐清議上攻帝躬次及宰輔儒有益於人之國
其失也雷同比周㢘恥道缺章句流為小技行誼不以
[006-7b]
相先儒無益於人國也嗚呼法之弊六七百年矣而弊
莫甚於六七十年之近學之士盖千萬人矣姓名百無
一二傳焉文章亦百無一二存焉其故何哉有志之士
未嘗不慨然太息於斯也氣運衰竭崇極而圯三學之
地廢為官署鞠為園蔬過而問者莫知其處獨杭為江
浙都㑹之府學得無恙亦不復如曩時盛矣㳺士散歸
土著居民習為吏商廊舍悄然不聞絃誦華髪台背之
老或三五人持缽傳餐使栁子厚見之必不能仰視其
[006-8a]
徒而三十年来校官之選稱職者寡則亦無怪其徒矣
嗚呼任是責者誰歟吏性不喜儒陽尊而隂嫉之銓選
之初不復區别其能否例加摧抑幸其廢職敗事則羣
誹而笑之夫士修之於身不以窮達易操行之於家不
以古今廢禮措之於國不以用舎徇人若夫躁焉而與
時競也汨焉而取俗諧也貿貿焉而莫知世之軋已也
則吏之羣誹而笑之不亦冝乎里人焦君實吉士也好
學而甚文入部選十年復出杭為學正於其行也為叙
[006-8b]
近世學校盛衰之故而及夫正己治人之方抑野人之
言非後進之君子所樂聞也嗚呼是焉足以光子之行

   送喬州尹序
冠氏喬侯仲山於大徳丙午自杭來守暨夏大水居民
縛筏以居米直騰起侯下車吏抱牘以次歴階而上侯
卻去不省曰噫吾受命馳暑塗五百四十里解倒懸急
緩之即斃今為從容理簿書時耶豪右幸嵗災封廩自
[006-9a]
殖細民晨入市攜什器易斗粟日晏徒手返婦子相攜
泣牧不忍坐而視其議出粟勸分等貲之髙下勿強違
者以法繩之令始下豪右大聳各罄所有有無相通饑
者得哺糴寖平侯始視州事精明而簡静嚴而不殘清
而能通私謁及門距不得入成牘來上剖斷如流獄無
淹囚庭無留訟綱紀粗立明年丁未旱潦相仍嵗大祲
榖比不登價復増倍侯曰令之必行先自上始首捐圭
租糜粥以飼饑者同列效之州人不勸而化得粟若干
[006-9b]
令饑民無出鄉鄉為設局公券以給之猶不贍則力請
於行朝官為賑貸久之不報州有財賦糧額𨽻正官禁
鑰嚴甚侯輒發之吏叩頭曰不俟㫖易官粟比擅興罪
奈何同列瞪目相視不下筆侯曰吾獨署字它日代償
不以累若等且吾以拯飢獲戾甘受如飴吾為汲長孺
矣既而劄下詰専發狀侯辨折數四卒無以加是嵗饑
而不害明年春招懐流傭墾剔萊蕪貸以種糧寛其徭
役秋大熟田社晏然州遂無事乃興起學宮考覈隠田
[006-10a]
先是掌計者去其籍士廩告匱侯分遣吏屬口授規畫
履畝而實之租額幾及升平時惡其害己者譁然議之
主者利其利隂欲敗其事侯不聴持益堅籍既成藏之
有司副在學宫嵗入大充公膳豐渥視禮殿卑陋奠跪
無所創増前楹髙深廣長凖昔有加庋書籍三千巻笵
禮器五百斤前所無也教養備具多士屬心相率援借
冦故事請部使者以聞㑹秩滿侯亦倦而歸矣侯通經
術工文章明治體習文法幹畧優裕真公輔之器而小
[006-10b]
試於一州州負侯侯不負州也余以㕓氓深辱侯知余
亦深知侯也歸有日士歌詩以餞之余叙其梗概焉古
之為序者叙其所以然弗著美也著之所以勸後也侯
之美多矣大者恤民養士餘弗著畧之也畧之侯志也
吁龔黄之美班史叙之侯似不及也今州縣之牧民者
不及侯多矣此序所以有感而作也
   送陶中山序
余舊讀韓文攷異王伯大音釋至毛頴傳䝉恬伐楚次
[006-11a]
中山注云中山在秦東北非伐楚所當次此固寓言然
亦不為無失是固指中山為古鮮虞之墟矣及攷地志
則金陵之溧水有中山羣兔所出造筆者資焉非定之
中山也况頃襄以來徙夀春城呉虚之楚非復子嚢城
郢之楚則獵中山以懼楚雖寓言要自有據韓公博洽
未易訾而注書者亦難矣辛酉嵗莫余病起扶杖倚門
有客來過手攜行巻則中山陶君鄧憲善之門人也余
驚問曰君冀方唐堯之裔而徙居定武者乎曰非也世
[006-11b]
居大梁而宦逰於昇往來溧水間以此山自號云爾然
則韓子之文因君之號而益彰程子所謂不可漫讀者
此亦一驗歟余因歎古中山雄跨趙地北撫燕西魏唐
以來世襲為強藩近世殘弊荒凉霸氣銷歇韓昭文蘇
内翰之流風遺烈無可攷而况於建業下州之培塿者
乎則其湮沒草莽人不復知有此山者固其冝耳陶君
齒壯學鋭異時當以功業自見與山東西將相齊驅中
山自此知名矣
[006-12a]
   送張菊存序
人倫有五朋友居一其道大矣曽子稱昔者吾友以能
問不能以多問寡世指以為顔淵然顔子二十九而卒
卒時曽子纔十三嵗始在舞雩童子數中巳能追聖門
第一流相與攷徳問業於陋巷之中既沒而猶思之其
篤於友誼如此士窮居百世之下尚友古人百世之上
攷其問學自修之懿騐其切磋琢磨之實豈無聞風而
興起者乎吾友張子仲實與余交十餘年矣嵗在甲申
[006-12b]
余適錢塘君年甚少新有詩名風致清逺器宇髙朗翩
翩佳公子也於是始傾盖定交暇日命奚奴負詩嚢並
轡㳺南北兩山窮泉源坐石上聯句掘野笋而煮之日
晏忘歸時事一不掛口余時隨計上省君敦諫甚苦又
作詩諷切之余感其言拂袖徑歸杜門不復出後數年
客自杭來者謂仲實經明行修諸生迎入學師事之省
臺貴人籍籍道仲實名字余私念君人品甚髙志不輕
就殆家貧親老將為禄仕計耳又數年余再適錢塘一
[006-13a]
見相與道舊感慨久之君學識超詣世故精練余遂不
敢直以詩人命之間為余言自子别去得良友一人曰
鄧子善之善之性温亮朝夕相勗以理義之學有過必
規吾愛而敬之子豈願見之乎余舊逰南北山時已識
善之嵗月于邁余髪盡白落落與世寡合如駑馬下垂
放置於隴牧之間無復驅馳千里之志聞二子之髙誼
深知㑹友講學之益未嘗不自悔於離羣索居之久而
不得日從之㳺以求聞其所未聞者也久之余還故山
[006-13b]
仲實調官暨陽學舎乃得日從之㳺相得歡甚君又能
落其驕榮養之以冲和斂其英華趨之於平實屏詩文
久不復為専覃思於六經由是其學大進余益畏之而
衰惰之餘亦復賴以自警仲實以其親之在杭也嵗一
省焉居二年受代去謂余曰吾以斗禄養親而吾親不
樂逺㳺是以不獲長在膝下吾罪大矣將告歸而不得
吾子一言非古人相贈出處之義顧余不敏何以贈君
惟忠孝古人大節而君春秋方壯事君之日長事親之
[006-14a]
日短矣孟子曰事親若曽子者可也曽子猶為僅可者
吾日三省能為曽子否乎唯子勉之小人有母願與子
交勉之子謂善之良友也歸而告之必以吾言為然或
謂仲實故王孫宜踐修厥猷志在勲業良亦至論然處
士無是言也仲實西秦人少余八嵗云
   送曹士宏序
荆揚二州山水清逺其土廣博其氣温厚其俗輕揚昔
舜禹巡守所至然貢賦之外人才不見書傳攷之左氏
[006-14b]
鬬榖於菟蒍艾獵沈諸梁皆楚人公子季札呉人周以
前則無聞也三國而人才始盛周公瑾陸伯言其尤者
乎晉唐宋而大盛謝安石陸敬輿范希文其尤者乎秦
漢則無聞也近世以科目取士以資格任官宋過江百
五六十年不能破規矩用一士士亦無一人能自出於
規矩浮誕補綴之詞章清髙虚曠之議論怠玩姑且之
政事百五六十年而後亡者獨非幸耶嗟乎如吾與士
宏者亦曩時場屋中二士也追逐時尚攙説得失少年
[006-15a]
之悔多矣吾老且疎度不堪用屏伏閭里為村學究日
與童孺相周旋而士宏所知皆當代貴人所至從名勝
㳺聲望燁然顧俯首為巡徼吏不屑意今之所謂品官
者士宏不得而升也視學究所得無相逺矣嗟乎士豈
以窮達貴賤而動其心哉顧吾之才可以用世與可以
用於世者何如耳今夫山東長於刀筆冀北習於鞍馬
而荆揚之人亡國之俘也固不敢與之度長較短以並
駕於當世奈之何㢘恥寡鮮者嗜進而無厭材術空疎
[006-15b]
者投試而輒敗嗚呼此固士宏之所以逡巡退卻緩轡
徐驅於駿奔之後者乎古之君子窮不羨達之所有達
不變窮之所守仰愧於天俯怍於人雖宰天下有不為
也内省不疚則一巡徼吏可以抱膝而長吟嗟乎此豈
易與俗人言哉士宏辯博雋偉有志當世不知江之東
西浙之左右亦有與君上下其論者乎子文以下諸賢
之功業亦嘗攷論其故乎往者不復見來者未可期志
士仁人沒齒有餘憾矣士宏北上見當代貴人併以是
[006-16a]
告之其不可告者慎勿告也
   送丁師善序
至治壬戌夏浙西旱秋大水災沴相仍稼不登者十九
行省選官按視所部而丁君師善實來暨州州北阻江
東髙而南下以故旱潦皆及里胥旁縁或不以實聞丁
君疑之謂人曰貧民誠可憫奸民不可縦也牆東老叟
聞而告之曰牧民者職在於民不損猶應言損故當以
寛為本不奉法者義不容私民之情偽盡欲知之故當
[006-16b]
以嚴為本然仁意流行於宻詧之中大綱振舉於節目
之内嚴之中又未嘗不以寛也今惡檢田之不實而歸
其責於州縣州縣則歸罪於里胥里胥未免取償於細
民細民抑納而無所訴而里胥之所獲則自若也昔人
有言檢放之弊在於後時而失實後時所以失實也州
縣近民者也穡之未斂驅車而出履畝而視之盡在吾
目中矣時固未為後也穫既空矣種既易矣後來者無
所考矣田固不能言也田不能言而里胥代之言里胥
[006-17a]
之言則為民也其意則為已也而亦不盡然也懐刑而
畏法者間亦有之然則如之何大學曰無情者不得盡
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本者何明徳是已丁君學問
淵源以經術飾吏事㢘平而明恕不可干以私本既立
矣尚奚以余言為哉
   送陳無逸赴攸州博士序
攸故長沙邑賈太傅褚都督之文風治績意其猶有存
者近始陞州陳君無逸為之博士陳龍泉世家僑寓霅
[006-17b]
上距長沙里數千將行道過友人陸叟之廬君慨然曰
家貧不仕非古之道也仕而為貧非士之志也是行也
吾得己乎哉叟應之曰往來屑屑不憚煩者王良所以
見棄於其友也然良司直也太守也無忠言竒謀而取
大位友所以棄之也今君博士也其位卑也又初筮仕
未屑屑然也吾未敢以棄吾友也吾聞之朋友之義出
與處皆有贈焉昔賈太傅之適長沙也前弔原而哀死
後賦鵩以輕生悲憤其本懐曠達其寓言也移梁之日
[006-18a]
卒鬱鬱而死禇都督之徙長沙也再遷而桂三遷而愛
以螻蟻之命乞憐於昬庸之主還陛下笏何其勇也上
表陳情一何憊也古之君子窮理精至養氣完厚用舍
無預於已禍福各安所遇憂世之情樂天之意並行而
不相悖今二子之仕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與存不知
喪與亡或激而憤或懼而哀然則生平詞藻之勁贍翰
墨之精英蔚然於當時者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嗚
呼惜哉雖然有才如賈有節如褚用之不盡老嵗月於
[006-18b]
湘潭之境賈尚北還褚竟南遷豈不悲哉杜少陵最善
評亦有髙名前後回首傷神之句重可悲也顧君子成
人之美春秋責賢之備二論自不偏廢况尚論古人而
較其短長亦格物致知之一事處人所以處已不可恕
也今陳君之行也涉洞庭下湘水登衡嶽之峰覽古興
懐豈無有感於中者南中多士豈無與君上下其論者
先正清規勁節照映一代君之才之學克紹其美臺閣
器也州博士何為者故以漢唐二子之功業望之望其
[006-19a]
出於二子之右也則吾之所以贈君者豈不厚哉君笑
曰王良之友未能以是言也握手别去
   送陳元復序
永嘉葉正則與周南仲孟良夫兄弟上下追逐菴廬擁
被通曉詰難南仲論辨縱横衣袖騰舉兩眼盡赤正則
疑之後遂黙黙然亦心服其文上折旁峻不雜今人之
體也莆田劉潛夫與鄒子益曽景建黄天谷語謂鄒専
佞佛黄涉獵道家書不能精惟景建浩博扣之不窮潛
[006-19b]
夫畏之二人者不足以涉其藩也前修往哲文獻相仍
求益友之良規繹講師之緒論窮日累夕此樂何可數
得文運衰歇雅道彫喪流風百年不絶如縷余僻處牆
東鄉中子弟南北勝士時辱與之㳺雖其淺深髙下不
能一槩而未見有髯之絶倫者陳君元復自山中來長
身玉立眉宇昂霄與人商論不能下氣一言制勝聞者
撫掌所謂絶倫者非耶余樸學無師坐守章句如蠅鑽
窻不出故紙而君旁搜百氏横貫九流悟性超入直詣
[006-20a]
津梁此學勝也余文思苦艱呻吟累日僅一二句不棘
人口而君落筆竒偉如騄耳不羈自放於渥洼天駟之
外此藝勝也余數竒不偶習隠終世甘與百草腐化而
君妙齡馳譽籍甚方將詣北闕上書朝奏暮召建當世
治安之策此才勝也君今而後致知而力於行明體而
達於用循精粗之序審緩急之宜殆將進於道矣奚勝
負之足言嗟夫潛夫正則今無其人也其人亦未聞道
也余將與君㳺廣信問鵝湖究當年朱陸坐中之争書
[006-20b]
中之辯以求真是之歸而余老不出鄉君北上有日落
落奈何君瞠目不答長嘯徑去
   送家鉉翁序
五方之人言語不通嗜欲不同性善則一修道之教所
以明此善也先皇帝武定内難文致太平舉中原百年
之曠典大比興賢天下之士雷動響應山巖藪澤之間
搜羅殆盡而殊方異俗釋掤掉甲理冠帶習俎豆來㳺
來歌蹈徳詠仁莫不洗滌思奉明詔立躋膴仕然有司
[006-21a]
事不素講學識淺陋考擇不精故舉一遺百莫厭士論
如家君鉉翁輝和爾氏其先居於北庭右族托克托太
師寧國公之裔孫幼頴悟自命不凡脱去紈袴習修孔
氏之業讀文公之書應江浙進士舉及格貢詣京師旋
報罷自是杜門養志閩憲聞其才而辟之君亦欲以所
學自見不辭而就尋調行臺御史府掾泰定丙寅余自
暨鄉出應容山縣聘授生徒於學君以六月慮囚隨二
繡衣至縣一見握手如舊交謂余曰知子名久矣乃今
[006-21b]
胥㑹於此相與道家世出處本末慨然久之君貌嶷嶷
美髯如㦸神采逼人必能曉暢官事顧御史職無不統
奚止獄訟而已今不幸南北方數千里水旱民且狼顧
賑救之方未知攸出奸豪侮法官胥貪墨夤縁縱弛三
尺無所施君能援經守律引義力争何事不濟漢掾史
多為三公當時流品未分士競節行避騘埋輪之舉非
一手所能安知在下無佐之者御史風聞言事耳目不
可無也君年冨氣鋭功業未可量余老墓木且拱惜不
[006-22a]
及見之姑叙梗概而已
   贈朱自明序
龍圖授羲龜書畀姒赤文緑字能讀者誰天球誰篆琬
琰誰冩凡是物也東遷於洛之時失之乎西入咸陽之
時焚之乎惜哉相府所收之圗書户口阨塞之數耳竹
簡載之乎木石刻之乎皆不可攷已秦璽篆玉漢侯王
印章黄金者銷毁銅鐡至今猶有存者伯喈石經髣石
鼔之遺自洛陽遷鄴棄擲殆盡更入木鋟始於後唐不
[006-22b]
意讀兔園冊子人其功乃出於䝉恬蔡倫之上四百年
來海内文字皆托之木矣書多而學者倦於讀坡翁所
為太息鶴山屢作藏書記亦申言之弊豈易革哉丙寅
夏余來容山朱晦自明見於明徳堂上鄱之浮梁人也
余扣之曰習舉子場屋之文乎不答曰為刀筆簿書之
業乎又不答徐曰吾祖敷文尚書穆陵之師也御書樓
猶存焉雲漢昭囘之章則族多而散裂去之矣岸谷轉
移落拓不振浪走江湖性頗好古工圗書篆刻之學㳺
[006-23a]
戯三昧而已儒㓜而學之吏亦嘗試焉皆能之而不為
者也余聞其言而心怪之㑹縣庠立文宣王加封碑君
即解衣盤礴而周旋焉體製甚古乃知韜光晦跡之士
藏於醫卜技藝之間者世多有之道雖小而必有可觀
未可謂壯夫之所不為也其秋余將歸朱亦西向秣陵
來求贈言余不知所以言也一笑握手而别
   送王君章序
阮嗣宗與阿咸為竹林之㳺任達不拘謝安石與𤣥等
[006-23b]
為東墅之宴屢費千金識者皆非之杜牧之譽阿宜之
讀文韓退之誇阿買之能書其後二子亦無聞焉髙沙
王君章挾其姪文憲文崈來從吾㳺窮經稽古講學習
文刻苦勤勵鷄鳴而起夜漏盡十刻不寐愛日孜孜其
志亦可尚巳記丁巳冬余過其里重湖渺茫蘆葭夾浦
雁聲西北來墟烟蕭瑟猶不改昔年邊塞氣象欲訪故
里遺民求孫莘老秦少㳺少章兄弟風蹟了不可得王
氏世居興化髙平文正公嘗宰是邑必有異政而叔姪
[006-24a]
俱生晩亦莫之聞也時代更换人物衰謝可為太息吾
子有意振起之乎魚蒲蟹稻之鄉生理粗足無求於四
方故雖孔道而賓客商旅之來居者少獨從師取友義
不可闕則越境而求焉丙寅孟夏三子從予適容山之
陽授業明徳堂上久之余又將如金陵生告歸省親嵗
終將復來余呼而謝之曰嗟乎語孟庸學詩書易春秋
鄒魯之學在焉述之者河南程子建安朱子胡蔡之徒
相羽翼之句為之解家有其書至足矣學不出乎此朝
[006-24b]
廷設科取士亦不出乎此子歸而求之蚤夜以思窮探
力踐希聖希賢之階治人治已之術當自得之何必借
視於盲假聽於聾哉百嵗老龜方曳尾於泥塗之中而
鵷鳯之雛遡紫霄而上征時或逍遙過之亦不復下視
之矣
   送呉仲魯序
天厯間烏江呉仲魯來與僕逰講易牆東之下將歸省
其親丐一言以為别僕病未能也其請至五六不倦乃
[006-25a]
為之言曰昔仲由去魯謂顔淵曰何以贈我顔淵曰何
以處我二子相與言不過墟墓間事何其不切於事耶
盖孔門弟子羣居仁義道徳言行忠信皆已講習無餘
無可言者今吾子學博而氣鋭宏中而彪外將有用於
時僕請以易為贈易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又曰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又曰君子以儉徳避難不可
榮以禄是三言者於已切於義當於時宜子其識之僕
年八十將槁死林下不及見子功業之成矣抑未死以
[006-25b]
前皆臨深履薄之日月也子何以處我仲魯不答太息
而去峕庚午夏至之日
   送州同知序
至順庚午十有一日昭信校尉同知江隂州事納琳哈
喇秩滿代歸祖帳城南鄉大夫士庶咸集牆東陸叟在
焉或問之曰昭信君何如人也叟曰其先開國重臣列
㦸之家翩翩佳公子也㢘勤而明恕心清如水門無雜
賓才幹優裕左具右宜涖事之初適鹽官海溢採石捍
[006-26a]
堤部丁夫以往時其寒暑而噢咻之先期辦集民以不
困未㡬方隅俶擾人情疑沮馳驛上省參預機宻事定
而歸㑹舶貨集鄮山市易難其人旋檄君往目不視珠
犀身處膏脂不肯自潤視元估倍増人服其無私最後
藏室翻經泥金費鉅又以委君監視嚴宻銖兩無滲漏
三考之中在州僅數月差委無虚日席不暇煖而𤓰已
熟矣雖惠澤之施未洽於一州而孜孜民事無頃刻怠
異時登臺閣秉樞要河潤九里猶冀江浙䝉福也傳曰
[006-26b]
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象賢也叟言未既衆歡然曰請
書之以為君贈且以為後來者勸於是乎書
   送趙敏道序
吾幼攻舉子業剽竊律賦經義套括以争名於場屋間
吾之大慚人以為大好焉已乃事大繆禮部條貫束不
用武夫健吏鴟張而儒其服者例遭訕侮吾故習弗能
改度世不相容遂屏居林谷取選杜而下詩韓歐而下
文誦而倣之技短不克進念士之所學又有進於是者
[006-27a]
旋為貧講授復取四書六經諸史百家與諸生相切磋
究之久之若粗有得其行己不敢有畔於道居家不至
獲罪於鄉黨朋友歴攷古今成敗興衰治亂得失之迹
亦欲少自表見當世時不我與日月其滔幸㑹真人勃
興文運重開江浙以予充貢於是周覽山川觀光上國
公孫子之徒仄目相視卒報罷歸暨庚申再貢則不敢
復往矣今年垂八袠墓木將拱然猶栖栖不遑寧處誨
誘後進不息其志亦可悲夫鉅鹿趙敏道僑居桐汭不
[006-27b]
逺數百里來從吾㳺剛鋭而誠篤勤苦晨夕不倦是可
與共學者將歸省親求贈言以自勗吾應之曰學有序
躐等非也學有本㳺藝末也必若文公大學章句序中
以年之長幼分學之大小撤去記誦詞章之習専為修
己治人之術然後謂之學吾平生所學顛倒失序虚浮
無本不足為法不願吾子法之也盍亦務其逺者大者
乎或笑于列曰敏道之來將以學文干禄也昌黎讀書
城南詩歐陽榮鄉亭記亦如是而已有是哉子之迂也
[006-28a]
吾又應之曰講學以明理修辭以居業詞達意而止不
以藻麗為工本根深固則枝葉暢茂以此應試何害於
道哉大儒程伯子子朱子皆登進士第横渠張子亦應
制科何害於道哉孟子謂友天下之士為未足當尚論
古之人謂道若大路然歸而求之有餘師非求諸人求
諸道也安用使吾抗顔為蜀之日粤之雪也耶
   送程仲謙服闋囘長興州序
至元中今憲使中丞曹公士開為暨陽幕長朔望輒率
[006-28b]
府司縣吏詣學講習經史繼以夜分秉燭而歸余時代
博士升講習惰弗省者聽之往往引睡獨程君吉甫年
甚少志甚鋭與之語甚解若可與共學者余甚嘉之終
以王事鞅掌役役州縣不得卒業於吾夫子之門有子
仲謙卓落不羣然亦俯首於簿書筐箧間自呉興路吏
丁内艱而歸閉户讀書復遣其子羽從予學羽尤穎悟
夙成通春秋經下筆娓娓數百言殆將以儒起家辛未
冬仲謙服闋復如呉興來與余别求一言以自勉予因
[006-29a]
是有感焉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懐故三年之喪
達乎庶民此良知良能有不待學而東漢舊制公卿二
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喪劉愷陳忠屢諫不聽夫公卿
不行而百僚行之二千石刺史不行而小吏行之有下
而無上何其倒之顛之也古之帝王所以篤化美俗率
民為善因其自然而不奪其情民猶有不及者而况毁
禮止哀滅其天性乎故建武以一時簡易之政禮義之
方實為彫損今天下一家自大徳以來三年之制有詔
[006-29b]
通行大臣以至小民無敢冒喪犯禁者此善政也吏無
大小皆可以為政孝弟政之本也人人親其親長其長
而天下平而况於一偏州乎仲謙勉之矣余迂儒不堪
時用講授鄉里五十餘年與君父子三世相周旋惜哉
今耄矣墓上之木拱矣將不及見兩山喬梓之榮矣吁
   贈華玉谿序
昔馬文淵少有大志就邊郡畜牧積榖數萬既而嘆曰
凡殖貨産貴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乃盡散施之轉
[006-30a]
㳺隴蜀仕洛陽為建武名臣封侯取印綬人皆榮之其
弟少㳺獨不謂然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乗下澤
車御款段馬死守墳墓鄉里稱善人可矣後伏波征交
趾往浪泊西里間仰看飛鳶跕跕墮水卧念少㳺平生
時語何可得馬氏昆弟所見不同出處亦異未見有文
淵少㳺合為一人如玉溪華君者也華氏錫山巨族羣
從數十人以財雄一州君尤竒偉不凡喜賓客重然諾
輕勢利義著閭里名聞江浙朝廷嘗命以品官不屑就
[006-30b]
家居養志優㳺自得傲睨物表己巳庚午間旱潦相仍
嵗大祲䝉袂緝屨者相枕於道君惻然憫之開發倉廩
左餐右粥一境賴以安憲府聞而剡薦民懐其惠士誦
其美争為歌詩余謂救荒之政權在上則順而易在下
則逆而難然出於官吏之手則又有斂散不時抑配不
均之患出於鄉大夫士而有司不預焉則無侵欺之弊
而實惠及民矣然大夫之賢士之仁者未易遇也華君
可不謂賢且仁乎或曰在禮家施不及國陳氏以家量
[006-31a]
貸以公量收春秋譏之殊不思子貢之在聖門以一布
衣而問博施濟衆聖人告以立己立人達己達人之事
蓋講明者學施行者政使子貢為百里之宰治千乗之
國安知其不能施濟特患其不能博且衆耳分有窮達
仁有小大勢使然也余年八十終窶且貧無復當世之
志異時有綸巾少年如周郎者來求貲糧君家何止兩
囷能指一囷以予之否
   送朝請大夫江隂州尹序
[006-31b]
暨陽一州如斗大北倚長江東西南距鄰境不百里地
狹而不衍土瘠而不腴樂嵗郡計猶不支况自天厯至
順以來兵徭繁興旱潦交作飢殍滿野癘疫闔家黎民
廩廩靡有孑遺赤子失乳而呼父母宛陵張侯適於是
時來守是邦國手一著死枰轉活於是抉摘弊端來求
隠瘼以賑恤為第一議親行閭井家至而口給之勸分
務穡公貸私助竭力盡心弗遑寝食灑風沐雨不憚勤
苦生意稍甦壊證畧補則以其暇日起建學宫延聘儒
[006-32a]
宿教養兼舉風化驟興侯接納雖廣慶饋不通訟有曲
直手無髙下户有消長役定等差為政三年五事吿備
不惟巨室之所慕而下得細民之歡不但僚屬之所敬
而上延臺省之譽以喬木之故家留甘棠之遺愛盖侯
之為人也明簡而惠慈恭寛而信敏真良吏之模楷而
郡國之師表也古之良吏為治無赫赫聲而所去見思
侯今未去而人已思之矣歌謠碑碣洋洋盈耳侯何以
得此於民間哉於此見人心之不可誣而公論之不終
[006-32b]
冺也至順壬申立春後一日闔郡人士設祖帳於南城
牆東叟陸某書於席上
   送唐子華序
水心葉公評天下山水以呉興為第一其山脈地絡融
液浸灌者莫非氣之至清盖仙聖之宅非人世也每自
恨海濱之人山凡水俗不得生長其地而尚友其賢豪
嗟夫水心之恨亦余恨也呉興人物唐以前勿論宋徙
錢塘湖為近輔宗英戚畹邸第相望淮蜀閩廣之彦仕
[006-33a]
於朝邇行都而居者尤多壬申癸酉余始弱冠習春秋
受學於梅坡盧公公扳以登諸老之門如存齋陳公本
心文公止堂髙公陵陽牟公皆一時之望余俱得拜床
下盧寓蘇臺晚歸閩陳以下聚居霅上曲阜既燼靈光
獨存雖清規苦節照映湖水而夕陽古木日就枯摧人
之云亡愾我寤歎至元以來子昻最頴出成甫之昆弟
無逸之父子皆辱與余交而甲寅舉首庚申聮貢則無
逸之兄而周氏之父子也後來之秀余不及識者甚衆
[006-33b]
猗歟盛哉今子華居文物之鄉鍾山川之英而氣宇清
髙幹局優裕詩文敏贍筆墨精絶亦後來之秀者也分
教江壖席不及煖省臺交委殆無寧日未㡬而代者至
歸嚢無餘貲餞句有盈軸推年長者一人為叙余不敢
辭嗟余耄矣將從諸賢㳺於地下而君方強仕余不見
其學力之日充而器業之晚成矣俯仰百年廢興存歿
浮雲逝水往而不返悲夫一日之别輒數日作惡然豈
特為吾交友之私情也哉
[006-34a]
 
 
 
 
 
 
 
 
[006-34b]
 
 
 
 
 
 
 
 牆東類稿巻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