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滏水集 > 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13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滏水集巻十三     金 趙秉文 撰
 記
  適

安堂記
許昌仕君子山作草堂於私第牓之曰適安客過而問
所以名堂之意曰子將無適而不安乎抑適意而安之
乎子山曰今夫水適則流火適則魚鳥之適則翔泳
草木之適則條逹腰適則㤀帶足適則㤀履今吾名不
[013-1b]
𨽻于仕版身不列于行伍足不跡于是非之塲口不渉
于是非之境未酉而寢過卯而起每興極意㑹則登臨
山水嘯詠風月玩泉石恱松竹手執周易一巻與佛老
飬性之書數册以適吾性而巳吾安焉子其為何如客
曰先生之為適則一其所以為適則異子以嵇康之適
于鍜阮籍之適于酒與夫聖賢之適於道有以異乎苟
以適性為事則斥鷃無羡于天池之樂桀跖無羡于顔
冉之徳其於適性一也而靜躁殊塗善惡異趣此向郭
[013-2a]
之失晉宋之流所以蕩而㤀返者也且夫禮以檢情樂
以導和仁之勝不仁義之勝不義皆非以適性為事苟
以採山釣水為適則㤀其君聲色嗜欲為適則㤀其親
忘親則不仁㤀君則不義不仁不義子安之乎而且奚
適哉子山曰請無以形適而以心適其可乎客曰心迹
一也自心迹之判於是有清狂有白癡皆名教之罪人
而非君子之正也記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
[013-2b]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古之君子不以外傷内視貧富
貴賤死生禍福皆外物也隨所遇而安之無私焉譬之
水外之則為雨露霜雪下之則為江河井泉激之斯為
波瀦之斯為淵千變萬化因物以賦形及其至也推而
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南西北海而準故君子取平
焉斯不亦無適而不安乎子山曰是吾心也請歸而龕
諸石客為誰滏陽趙某也
  寓樂亭記
[013-3a]
河朔之地沃野千里盤盤一都㑹大行西來大體如一
身蘇門奠其首隆慮㨿其脊雷首披其胸土門開其腹
恒山枕其足注以横漳塹以滹沱鐘以大陸其山川風
氣雄深鬰律故其人物魁傑秀異有平原之遺風㢘藺
之英骨下逮宋廣平魏文貞皆河朔人傳曰三晉多竒
士其土風之然乎寧晉實趙郡之附庸而吾真定王君
敬之棲棘于此越明年政成乃即城以為亭因隍以為
池引洨水其中植以荷蓮以為士民游觀之地吾友邑
[013-3b]
令吳微公妙伻來以記請某曰今夫樵者樂于山漁者
樂于水與夫其靜如山其動如川此智仁者之所樂也其所樂同其所以寓者或異嘗試與子登茲亭以四望
其亦有得乎無得乎將為仁者靜乎抑為智者動乎其
動靜交相飬乎其亦動靜兼㤀乎不移一席之地而寓
妙意于數百里之外皆茲亭之所助也若夫南馳鉅鹿
則主父之所困沙邱也北走恒山則簡子之所得寳符
也西挹井陘則韓信之所破趙壁也東接冀部則光武
[013-4a]
之所以趨信都也自今觀之蓋世力盡化為灰塵忽焉
如飛鳥之過空盖將訪其遺迹但見孤城斷址烟雲草樹而巳方其寓世而不知其寓也沉酣于醉夢之塲而
馳騖於功名之㑹至于茫然疲溘然盡其亦知有不芒
不盡者乎雖然物與我相刅無窮而人之生有限山川
如舊而四時之風月常新此吾人之所樂也既以寓吾
樂且以名其亭
  磁州石橋記
[013-4b]
北趨天都南走梁宋西通秦晋之郊東馳海岱之㑹磁
為一要衝滏水西來距城四十里而近又五里東合於
漳方夏秋霖潦砯崖而下漳水洶怒則激流而上滙于
觀魚亭下者三丈有竒吞長堤滅兩涘平時有梁而輿
有舟而方歲刓時復波蕩水潏居者病繹騷行者歎滯
留我唯識覺公和尚戚之乃代木以石易脆以堅踵洨
水之制而梁之臨終以命其徒善仙俾鳩厥功仙日而
不笠毳而不褐風經雨營垂四十年僅克有成凡用石
[013-5a]
若工以億計觀其締搆隆崇礱嵌緻宻如山斯屹如月
斯彀力拔地勍勢與空鬪忽兮無楹何其壯也廣容兩
軌袤以十丈旁鑿二室以泄水怒下洞九泉以鎮地脉
堊以白灰制以鐵鍵標以華柱䕶以崇欄物鬼獸怪蹲
伏騰擲變態百出屹若飛動噓可駭也每夕陽西下大
行千里明月東出二川合流徘徊近郊則銅雀之臺西
陵之樹髙齊石趙之所睥睨信陵平原之所馳逐山川
興廢森乎目中信天下之雄勝而燕南之偉觀也噫自
[013-5b]
有天地便有此川黄軒以來載祀億千天祕神造弗度
沸涓而是橋也盖經始于世宗龍飛遼東之初而斷手
于聖上鳯集鼓山之年豈前修弗迨將俟昭代而啟
謀哉非聖人先䒶格靈昭太平之應大雄遺身及物𢎞
利渉之縁其何以臻茲僕忝鄉梓逖聆頌聲敢銘金石
用昭厥成銘曰
 於繹工妙 天造埊設 窅神功兮 杈挿駢比
 楞平嵌鬪 傶穹崇兮 超崖截壑 躡趙跨衛
[013-6a]
 亘長虹兮 憧憧徃來 天下有道 津梁通兮
 持斧衣繡 褰幃憑軾 觀民風兮 輿琛輦幣
 鳥宿衡山 入㑹同兮 耽耽鼇負 水涸石泐
 茲無窮兮
  學道齋記
余七嵗知讀書十有七舉進士二十有七與吾姬伯正
父同登大定二十五年進士第厥後余調安塞主簿遷
邯鄲唐山令是時年少氣銳急簿書稱賔客舞智以自
[013-6b]
私攘名以自尊盖無非為利之學使其乾没不已將遂
君子之棄而小人之歸矣而吾伯正父心平氣和以拊
循其下飬孤兄弟之子如其所生年四十餘喪其配遂
不復娶若將終身焉及任監察御史危言讜議濱死而
不顧是其果有大過人者泰和二年春相㑹于京師親
其狀義而不朋窮其心澹然而無所求察其私盖恥一
物之不得其職是豈真有道者耶他日余問道于伯正
父伯正父曰余何知道余但日食二升米終嵗製一緼
[013-7a]
袍日且入扃了吾職不敢欺賓客慶弔之外課子孫讀
書而已余何知道在他人乃尋常日用事而伯正父行
之乃有超然不可及者何哉吾儕小人于日用事外所
為營營矻矻計較于得失毁譽之間不過為身及妻小
計而巳而人情之所甚好者伯正父無之酒色人所甚
好也伯正父無之綺繡珠玉玩好之物伯正父無之怒
氣以待人恃才以陵物伯正父無之非有道者能之乎
或者不之信曰今之學者不如是且伯正父所學者何
[013-7b]
道也余笑謝曰子去矣有道人梵志者飜著襪嘗曰乍
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君當詣彼問之
  種徳堂記
傳曰十年之計樹之以木百年之計種之以徳竊嘗以
古騐今為善于家而責報于幽如持印劵鑰合取所寄
物不在其身則在其子孫又何待百年而巳哉今夫日
月之明在乎天而所明在乎地寳玉之精在乎山而光
被乎草木賢人君子其徳在乎身而其榮及其子孫理
[013-8a]
固然也其或司命所不識聖哲所難言若管仲之後無
聞而臯陶庭堅之祀忽諸議者猶以為專魚鹽之利而
掌法理之官也善乎東坡先生之論天也曰天可必乎
仁者不必夀賢者不必富天不可必乎賢者必有後天
之大以無心也何嘗擇善人而賞之惡人而罰之譬
猶一氣之所春一雨之所滋甘苦美惡蕃然並育至其
華者實條者榦霜降木落萬物皆虛而松栢傑然于歳
寒之後其不變者可必也噫天地一圃也萬物一果蓏
[013-8b]
也無徳而富貴此天地間一巨蠧也物既蟲壞身亦隨
之故有鐘鳴鼎食之家鳴玉曵組之後朝為榮華夕為
憔悴此種木而不種徳者也而閭閻修身之士牛醫馬
走之子身都卿相慶流後代譬猶芝蘭茝蕙自託于深
林幽谷微風時過見别于蕭艾之中而得登于君子之
堂矣此種徳而不種木者也今使世之人種徳如種木
望報如望秋少忍而待善惡之定其責報也亦可必矣
然天地之氣鍾于物也不一其蓄之也至精則其發之
[013-9a]
也必盡故花之魁異木之秀傑者不常有相如子雲李
白杜陵皆天地精英之氣也故能秀而不能實能蕃而
不能續也其遂也或閼之其涸也或接之故木之再榮
水之洄洑也者亦時有之欒黶之汰而至盈方及者書
之力也張湯之酷而張氏復大者安世力也至于楩楠
豫章其蟠根也既深其流䕃也必大故有七豋三事四
世五公再世而為司徒八葉而為宰相者有自來矣豈
不然哉皇朝以來若丞相石公以先徳大其家此天下
[013-9b]
之所覩聞也其餘田侍郎慤等以直道被誣䧟子孫興
者十八九此木之再榮水之洄洑者也若趙舉士可王
修撰庭筠皆天地精英之氣也至于楩楠豫章蟠根既
深流䕃亦大則于公見之矣云云/雖然有一于此富貴
而尊榮康寧而夀考翕翕赫赫聲勢震耀持粱刺肥頥
指氣使大官要職親族滿前視天下可欲事無一不如
意此人情之所榮而天下之所同而所性不存焉父教
子忠子嚴父詔怡怡愉愉令徳孝敬其言以廣居室畜
[013-10a]
聲妓矜富貴耀世俗為可鄙此人情之所難而公之所
獨也所樂不存焉惟宣力皇朝著功生民垂之竹帛傳
之子孫者楊公之家傳清白畢公之世篤忠貞此公之
所以為榮而天下之士亦有望于公也詩云髙山仰止
景行行止至于浚其源疏而逹之茂其本封而殖之是
有待于後之人詩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其是之謂乎
  湧雲樓記
大安二年夏四月余來莅平定登城樓而樂之樓枕古
[013-10b]
榆關下建十丈旂袤以五筵廣三之二窓闥軒豁俯瞰
閻閭旁引重山複嶺之阻左挹土門右控大鹵大行犄
之羣山迤之道京師而來者歴汾晉接秦隴走雲代啇
旅絡繹使驛旁午車摧馬括日不半舎使人目寒而足
慄悽然有去國之悲臯落之山昔陽之泊廣陽之故道
井陘之故關地古天荒巖深樹老使人心折而骨悲黯
然有懷古之思若乃煙容雨態倐忽明晦欄檻半晴野
無完塊雌霓半空雄風千里絺綌以清郊廛汗泚秋空
[013-11a]
月明飛光皦楹爾屋穿漏我居蓬瀛雪漲千山北風其
寒我纊而温爾縲其單觴於斯詠於斯㑹賓友於斯其
亦有思乎古之君子内淵靚而外昭曠淵靚則悔吝不
生昭曠則不蔽于物其于居室也亦然窔奥之處淵如
也髙明之居曠如也淵靜所以存神昭曠所以知政靜
以飬恬動以應物萬變之來了然吾胸中而不惑茲曠
也祇其所以為逹也歟
  遂初園記
[013-11b]
滏水西來枝分屬龍門堰入城溉園田十餘里城之西
北隅有園臨先塋徃來道與故翰林學士王公子立成
趣園相鄰園之地廣脩三十畝有竒竹數千竿花木稱
是其北循墻由菜園而入老屋數楹名其莊曰歸愚闖
户而入名其堂曰閒閒堂之兩翼為讀易思𤣥之所少
南竹栢森翳有亭曰翠真又南花木叢茂有亭曰佇香
由竹徑行數十歩墻外水聲㶁㶁然流入池中軒之名
曰琴筑稍西臨眺西山臺之名曰悠然其東叢書數十
[013-12a]
卷蓄琴一張庵曰味真閑閑老人得而樂之老人仰看山俯
聽泉坐卧對松竹此其所以樂也老人非隐者也自量於世
終無補但當謀為蚤退閑居之樂耳加我數年年登六秩一
男三女婚娶都畢乞身南歸為園亭主人斷寘家事勿
相關白曰當如我死也飲酒不至醉不茹葷血布衣一
襲糲飯一盂𤣥易書數册吟諷終日有客來則接之焚
香宴坐與之眇天地之終始笑夢幻之去來浮雲世事
瞪目不顧每春和體輕駕柴車徃來隆慮山中至秋盡
[013-12b]
乃歸未知前路能得幾寒暑山中幾徃來復消幾量屐
耳况朝廷以半俸優我鄉里以親待我予何憂哉因
名其園曰遂初云  雙溪記
尚書右丞侯領東平之明年買田于黄山之下曰浪溪
酈元注水經所謂狼溪者是也狼與浪同聲因以名之
浪溪東二十里而近有佛屋即公之舊隠讀書處也溪
源出于此築堰滙水為溪溪廣百畝上納天光下浸山
[013-13a]
垠中植亭館蒔以花竹命之曰雲溪溪東西徃來有墅
公致政他年營菟裘之地也客過而問焉曰所貴乎士
大夫者謂其得時行道立功名于天下也其在朝廷則
建大政立大議致明主于唐虞之上措天下于泰山之
安其在外則旗旄道前弓矢擁後籌略動鬼神威聲震
山嶽親族頼其庇廕縉紳仰其風采天下頼之為安危
朝廷繫之為輕重此誠士大夫得志之秋也今明公雄
才偉望天瑞聖世向者中土雲擾天馬南飲提孤軍邀
[013-13b]
歸騎山東之民釋俘而歸者數十萬衆河朔之民恨不
頂而戴之而明公不以為徳䝉聖天子非常之知引置
左右力求補外誓清中原而明公不以為勞擢兼將相
而士論不以為過衣繡還鄉而士論不以為嫌方將掃
大懟佐中興還大駕于舊都挈生靈于夀域雖安石有
東山之志晉公懷緑野之逰恐未可以遂其請也無乃
太早計乎公曰不然功濟生人者雖萬鍾不為泰食浮
于人者雖儋石為有餘今吾魯國一男子耳明天子不
[013-14a]
以其不肖擢貳政機大懼無以塞責以速官謗今天子
建中興之功有司各効智力譬猶龍興則雲從而不肖
者自守一溪宜矣聖上一旦哀其不肖賜歸田里太夫
人在堂方將嚴膝下之飬嵗時伏臘撫桑梓奉甘㫖施
于有政是亦不肖者之為政也且君不見此泉乎導之
斯為川瀦之斯為淵外之斯為雲泄之斯為雨及其澤
浹雲歸功成如遺是以漠然無累而為徃來之氣而此
溪之功不與焉昔栁子厚悔其妄進以愚名溪今予自
[013-14b]
託于雲而以名其溪不亦可乎客退而歌曰有浪者溪
其水舒舒君子樂只黄石授書有雲者溪其水淵淵赤
松是逰君子息焉泉出於山雲上于天我公出矣功滿
人間雲出于溪返其舊山我公歸矣復還自然是以有
繡衣兮無以我公歸兮福禄其永綏兮
  寳墨堂記
法書不必嗜不必不嗜嗜書近乎僻不嗜近乎隘人不
能無所嗜寧僻毋隘今夫文于天日有圍月有闕東龍
[013-15a]
西虎南箕北斗雷霆風雨霹歴霜雪砯轟震耀縱横森
列文于地山錯峙為掌為窣水相薄為淵為洄乍起而
伏欲斷而連崖崩而石泐木腐而蟲蝕似洼者似臼者
似口者似鼻者文于人肥瘠長短踦跌戰闘山有䕫水
有罔象恢詭譎怪千態萬狀一接吾前皆吾書之全也
又何待歴秦原經洛汭求之于蒼煙寂莫之濱得之于
敗楮蠧簡之末然後為快哉雖然山石土木之形風雲
月露之狀凡可喜可愕者一旦移之于佔畢之間與
[013-15b]
商盤周鼔秦銘漢刻横陳于前及夫崔蔡鍾王歐虞褚
陸九原喚起抵掌談笑明窓棐几如見其人此亦閑中
之一樂也夫公平生無所嗜好獨于法書名刻寳之不
啻珠玉千金購求必得而後巳自公壯時馳驛徃來于
燕秦齊晉之間聞有石刻雖深山曠澤必命賫藤楮作
墨本以歸以是裒金石遺文僅千餘巻兵火散亡幾三
之二猶捃拾而不巳也暇日築堂于私第牓之曰寳墨
竊惟古者有功徳則銘之公方以經綸器業光依日月
[013-16a]
異日元勲茂徳光于竹帛銘于鐘鼎僕雖老矣尚能為
公一書再書而屢書之也
  希夷先生祠堂記
貞祐四年冬北兵至潼闗華隂當其衝雲臺觀鞠為灰
燼希夷先生遺像不存正大三年道士某始克棟而宇
之㑹予以使事道華且謂先生之道之行載于史雜見
于傳記道家之說昭昭也獨易道出于天至周河圖洛
書藏在王府秦漢而下失其傳者千有餘年而先生得
[013-16b]
先天之學以象授种徵君以數授李挺之挺之傳邵康
節著以為皇極書周濓溪又以為太極圖而易道復興
顧嘗以謂書可亡也道不可亡也然道待書傳書待人
傳微先生吾誰與歸銘曰
 天地有終 易道無窮 後千百世 書可亡耶
 仰先生之風     後千百世 書未亡耶
 維先生之功猗
  葉縣學記
[013-17a]
太虛寥廓一氣渾淪日而月之星而辰之噫以雷風竅
以山川動靜合散消息盈虛獨陽不生獨隂不成一則
神二則化所謂一太極也極中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
天地能生之不能成之父母能有之不能教之有聖人
者出範以中正仁義中天地而立其功與天地並人極
立焉自堯舜禹相授受以精一大中之道歴六七聖人
至孔子而大備其精則道徳性命之說其粗則禮樂刑
政經綸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
[013-17b]
本賛天地之化育其教人始於戒慎恐懼於不見不聞
之間其極至于配天地髙明博厚其學始于致知格物
正心誠意至於治國平天下下至道術隂陽名法兵農
一本于儒裁其偏而救其失要其歸而㑹之中本末具
備精粗一致無太髙難行之論無荒虛怪誕之說聖人
得其全賢者得其偏百姓日用而不知天地以此位日
月以此明江河以此流萬物以此育故稱夫子與太極
合徳豈不然耶禮春秋釋菜于先聖先師自京師至郡
[013-18a]
邑皆得以時祠孔子而葉劇邑也歴前政數十竟不能
廟而像之茲非闕與劉君從益由監察御史出宰是邑
游刅之餘乃先從事□學又率鄉民之秀者日省而月
試之可謂知所務矣凡為殿三楹堂三筵左右廊廡十
有四前三其門旁四其齋下至庫厨咸備而法士興于
學民服其化嗚呼休哉嘗謂人皆有良知良能第未有
以啓之耳頗有以葉公好龍之說告之者乎凡士以種
學績文為進退之計而不知治心飬性之術入官者以
[013-18b]
謹簿書急功利而不知愛民行道之實皆好假龍者也
若亦知夫真龍乎凡天之所以付授我者與聖賢同而
未免為鄉人者利欲蔽之耳人欲日銷天理日明而吾
之心乃天地之心也仁逺乎哉勉之而巳昔葉公問孔
子于子路子告之以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聖人尚爾况
吾儕乎
  啇水縣學記
孟子曰人皆可以為舜孫卿子曰塗之人可以為禹楊
[013-19a]
子曰希顔者亦顔之徒舜禹聖人也顔子大賢也而三
子者以為衆人可□不巳夸乎夫責馬必曰一日千里
則不可苟十駕不輟斯亦千里而巳矣責人必曰聞一
知十則不可苟服膺不輟斯亦為顔子而巳矣雖然顔
子何寡也譬之水之性本清泥汨之則渾少焉澄之其
清自若也火之性本明烟欝之則昏迨其煙熄則其明
自若也人之性無不善其所以䧟溺其心者利欲蔽之
耳使吾一旦加澄治之功如水斯清如火斯明不為難
[013-19b]
矣然則如之何學以精之使自明之力以行之使自誠
之其去古人也不逺矣今之學者則亦異于古之所謂
學者矣為士者鈎章棘句駢四儷六以聖道為甚髙而
不肯學敝精神于蹇淺之習其功反有倍于道學而無
用入官者棘功利趍期㑹以聖道為背時而不足學其
勞反有病于夏畦者而未免為俗儒盡棄其平日之學
此道之所以不明也至于甚者苟勢利于奔兢之途馳
嗜慾于紛華之境間有恃才傲物以招譏評刺口論事
[013-20a]
以取中傷髙談雄辯率嘗屈其座人以佞為才而致憎
浮薄嘲謔反希市人以狂為逹而賈怨豈先聖所以教人老師宿儒所以望于後生也哉非特學者之罪上之
人未有以導之也國家承平百年文物日富大駕南廵
命内外官舉可任縣令者又以六條定其殿最于是出
宰是邑乃廣宣聖之廟而新之殿其中央以妥聖容旁
列兩廡以安賢像堂其後俾師講而生習之齋其左右
俾時習而日省之㑹魏矦邦彦以事過其邑請予為記
[013-20b]
竊以啇水故溵水在漢為淮陽郡名士出焉地靈物秀
何患無人昔文翁化蜀而蜀郡多文士常衮南遷而福
建多諸生况中州禮義之鄉輔以賢令明教之力將見
人才輩出曾行閔趨豈獨漢唐之舊哉
  裕州學記
裕州故方城在漢𨽻淮陽或𨽻昌頴汝隂齊桓公楚屈
完憑軾之地裴晉公李愬經略之郊也俗剽悍而武輕
徙不地著其土風之然乎大駕南廵以其隣于唐鄧也
[013-21a]
視為重地易邑為郡寘刺史正大二年以内族公某為
之公明濟開豁仁而勇義一之曰庻而安之二之曰富
而教之政成思有以大慰服其心惕然深維曰孔子聖
人之大也自黄帝唐舜三代聖王皆不得常祀獨孔子
以徳自京師逹于荒郡僻邑皆得以春秋奉祀事固自
有次第哉禮有以舉之莫可廢也禮天子祭天地百神
諸侯祀其境内山川否則有禁世逺道喪滛泆之祀遍
天下而孔子之祀雖以時舉吏惰不䖍備故事而已非
[013-21b]
所以妥聖靈致崇極之意也自唐以來以十哲配列六
十二賢于両廡又圖二十四大儒于壁其後以孟子孫
卿子楊子文中子韓子五賢祀于别室既列孟子曾子
于堂而子思子傳中庸大學之道獨不得以配四賢乎
若張平子之博識諸葛孔明之忠烈陳仲弓之徳化皆
吾近郡先賢之章著者也其可忽諸于是大敞宣聖廟
而重新之禮殿講堂碩大且崇前三其門旁二其廡為
夾室者二繪五賢于左繢先賢于右列齋者四以為士
[013-22a]
子絃誦之室㑹元帥完顔公以詩書之帥當熊虎之任
折衝尊俎諏經講道學之成也與有力焉廟成其從事
大原王渥鳩衆而言曰侯之牧是邦也不既休乎侯之
祀是廟也不既備乎喑無詩歌以嘿侯之徳是不接邦
人于道也使來請辭辭曰
 有方者城 宛葉之間 蠢彼蠻荆 嗾凶嘯頑
 帝命選侯 易邑而州 其撫爾民 徃分予憂
 膴膴原隰 屹屹方城 我侯戾止 有年無兵
[013-22b]
 方城言言 原隰畇畇 我侯戾止 作新斯民
 乃作新廟 新廟奕奕 載色載笑 匪督伊力
 有巋其宫 楹且桷兮 有煥其容 丹且艧兮
 望之巍如 入之肅如 有來士子 深衣襜如
 湯湯汝水 乃洙乃泗 曾是一方 化為闕里
 汝水湯湯 洙泗之鄉 曾是蟊賊 化為柔良
 侯在在堂 左書右詩 化洽于體 仁漸于肌
 此邦之休 惟公起之 毋俾斁遺 尚或似之
[013-23a]
 
 
 
 
 
 
 
 
[013-23b]
 
 
 
 
 
 
 
 滏水集巻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