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仁山文集 > 仁山文集 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仁山文集巻二     元 金履祥 撰
  五言絶句
   苦熱和徐山甫韻
地捲稿苗盡人居沸鼎中何時霖雨相夢到武丁宫
  七言絶句
   題汪功父所蔵畫巻景定辛酉暮春早雨桐陽/叔子觀于蔵清無咎之西
   窓而敬/書之
[002-1b]
細雨西窗展畫筒江山杳靄㡬重重簷花飛動衣裳冷
疑在雲間第一峰
   術士求詩
自分迂踈已遁思君言造化有他竒吾生果赴功名㑹
不使勲庸媿鼎彛
   術士求書往横山復以詩贈并序/
  術士錢神鑑欲往横山求余書為介余不敢而以
  詩贈之行矣神鑑見汪君明卿方君叔炎皆余所
[002-2a]
  兄事者也朱亨父汪平仲亦余舊友其舉余詩似
  之
錢君杖履到横山為我傳聲談話間術動諸君應一笑
不教垂槖怨空還
   逰赤松口占
蒼虬夾岸㡬重重靈液飛流碧澗通可是神仙易忘世
人間争得此山中
   作深衣小傳王希夷有絶句索和語
[002-2b]
深衣大帶非今士考禮譚經盡古書莫把律詩較聲病
聖賢工夫不此如
   題青岡時兄友山樓
萬頃平疇一色春雙溪城闕北山青登樓不為閒瞻眺
此地前賢尚典刑
   泛免口占
皇家科目喜宏開試比抽拈不擇才多少官人無着處
不知能得㡬人来
[002-3a]
  後因侍北山先生言朝廷泛免鼓舞數州士子雲
  集京師費重物貴横恩雖宏取人甚少譬之狙公
  賦芧只朝四暮三嬴得羣狙之喜耳先生曰羣狙
  又不自覺亦浪得一喜也
   都下賦歸奉别天台金彦如恵子明沈新之馬
   景昭趙寅仲并呈于晦仲時與寅仲以上諸兄
   初相識諸兄又約便道至王先生嵗寒堂相㑹
   也
[002-3b]
多士趨京我亦東不排閶闔不南宫此行識得天台彦
誰道歸舟載月空
客中相見别匆匆論學無由意獨濃賴是嵗寒来有約
不妨歸去又相逢
   即事
佳人早幸已從良好治絲麻理素粧休向人前售歌舞
春風寧得㡬時香
   咸淳夏五求王先生墨戲梅竹二首并小/引
[002-4a]
  履祥僭躐無狀輒以梅竹有請于先生撰杖之餘
  比于恵澤逰戲所到無非儀刑願先生之教之也
  小詩二闋敢告謁者伏希尊察
溽暑初蒸日正長人間何處有清涼先生筆下風威勁
便放寒梅次第香
    右梅
圖書閱罷獨髙齋撰杖油然午䕃回楮穎從容侍函丈
不妨閒引此君来
[002-4b]
    右竹
   梅雨書懐并唁汪功父
雨意蕭蕭重客愁如何五月便成秋士無禄養農無地
早恐秋風慘黒頭一作種/素䯾
   徐山甫夜話有詩言别次韻
一榻蕭然竹與蘭床屏/所畫擁衾話别轉留難明朝又渡湘
江去細雨斜風分外寒
   用韻贈諸友
[002-5a]
臨别哦詩比贈蘭聖賢學問貴先難歸與休用嗟離索
来嵗時時到嵗寒王先生/書院
   用韻贈小張兄新娶
洞房佳氣比椒蘭刑至工夫自古難莫使家人誇羯末
楊花飛處北風寒
   客嚴陵贈星史
七里灘頭眼為青秋風許我快南溟東京太史知誰氏
不算莊光是客星
[002-5b]
   東津招二族兄同逰髙峰
客中連日雨和風晴色今朝杳靄中遥想雁行公事畢
肯来同上北髙峰
   東津旅中同徐改之館清溪源招之同遊
見說君居幽更幽客中相望兩悠悠願言攜手髙峰去
俯瞰蒼茫盡睦州
   遊下靈洞水深叵入書二十八言
久知靈洞鎖嵬竒水石幽深路轉﨑佳境自多平爽處
[002-6a]
笑渠索隠厲裳衣
   上靈洞棲真寺聽琴贈立公
為訪髙人入山去迢迢山路不知勞此身已到山髙處
更聽琴聲山更髙
   二月丁亥與諸友奠何先生畢退遊北山智者
   寺書二十八言
来往師門十五年此山曾近未躋扳于今始至滋懐恨
不見先生却見山
[002-6b]
   洞山十詠有序/
  金華為東南佳山而洞山最其竒勝清賞之士固
  嘗憩椒庭航雙龍探氷壺窺朝真而此山之勝所
  遺尚多也思誠子張君少遊金華攬竒選勝晚好
  逾極丁丑戊寅之間避地是山有桃源之心焉朝
  夕逰處其中始盡其美嘗謂洞山之勝有十景焉
  暇日邀余相與觀之大抵金華一山其最髙處岡
  巒繚繞四髙而中下有似仰盆故舊名金盆金盆
[002-7a]
  諸峰平挹競爽而正南一岫差為最髙又衆岡皆
  土此獨戴石其絶頂上平又數大石浮着其北如
  自天而下也思誠子名之曰髙石巖自髙石巖而
  下兩山夾澗以趨其東支即為洞山南髙處朝真
  洞中氷壺洞下雙龍洞三洞嵬竒不在論述洞前
  椒庭清勝之士多謂築堤止水即與靈隠飛来峰
  冷泉亭無異思誠子以為信髙石巖既為中正之
  峰則其下兩支之間澗水當為金華中澗中澗發
[002-7b]
  源巖下數百尺初始沮洳隠見竹石間涓涓漸成
  流合諸源泉始大忽石巖叠叠水中下懸數丈飛
  湍濺沫㶁㶁震厲名之曰小龍門又下行石間或
  平或瀉約凡五節殊可觀名之曰五叠泉自此澗
  旁無路山路横出通朝真之前自横路中下又得
  中澗之濵石巖﨑嶔可庇十人石際有古梅老幹
  嫩條澗水濺濺遶其旁名之曰老梅巖自梅巖南
  出其西支横出一峰突臨中澗之上山西小澗合
[002-8a]
  流其南則此山為中澗之中峰無疑也故名曰中
  峰思誠子將結精舍焉而未逮也思誠子於朱門
  為嫡孫行端平淳祐文獻靈光值亂處約布衣蔬
  食薪水或不繼人不堪其憂處之裕如至或靳之
  不以為凂於時不屑氷雪孤松端操凛凛其于此
  山表㣲擇勝諸所品題終為山中故事不鄙謂予
  各課一絶自惟鄙拙未必能為此山輕重而思誠
  子之命不容辭也勉綴左方思誠子其幸教之
[002-8b]
山到金盆共遶回勢髙羣岫獨崔嵬那更絶頂久拳石
真似飛從天上来
    右髙石巖
洞府髙深對月開長疑底裏閟龍雷天窗不照人間世
限盡遊人自此回
    右朝真洞
洞外煙雲膚寸合洞中氷雪百尋飛壺中日月凴誰記
水自飛淙雲自歸
[002-9a]
    右氷壺洞
天鑱鬼鑿匪人間湧雪轟雷震地寒石上雙龍葢形似
更深須有老龍蟠
    右雙龍洞
洞泉噴薄雨霤鳴竹石參差風遶楹好障波流浸山影
飛来靈隠一般清
    右椒庭
雪液風来自石峰金華衆壑此為中須知流出此山外
[002-9b]
更㑹羣流共入東
    右中澗
兩崖叠叠水中分瀑布飛流潄石根伊闕西河天一角
山間號此小龍門
    右小龍門
時行時止石髙下或見或聞雲有無五叠何妨轉竒偉
終然萬折必東趨
    右五叠泉
[002-10a]
片石﨑嶔斜插澗横枝愁絶浄無塵從兹石上栽氷玉
寒谷年年逓早春
    右老梅巖
髙巖南下走羣龍兩小源頭合一峰問道是中人不識
先生信善擇中庸
    右中峰
  操
   廣箕子操
[002-10b]
炎方之將大地之洋波湯湯翠華重省方獨立回天天
無光此志未就死矣死南荒不作田横横来者王不學
㓜安歸死其鄉欲作孔明無地空翺翔惟餘箕子仁賢
之意留蒼茫穹壌無窮此恨長千世萬世聞者徒悲傷
  宋季為相者曾聘先生館中先生以竒䇿干之不
  果用而去先生感激舊知後為賦此辭㫖悲慨音
  節髙古真竒作也呉師道書/
   和蘇金華歸去来辭以送之
[002-11a]
歸去来兮先生庸何歸豈陋邦之難仕繄當路之無知
抑直道之難行伊民命之蕭斯既歸興之方浩寧挽留
之非癡薄宦情於清光審去就於先時覽盈虚其如彼
歎奔走以奚為歸去来兮車班班而將駕斾悠悠以先
驅轅欲東而或挽輪將發而或支謂單父之為政寧有
民之忍欺障貪殘之横決非夫子其為誰彼稚饑之未
恩此鼓琴之已希胡為乎忘百里之命翔千仞之輝嗟
夫君之去此是吾民之數竒將焦熬之益熱見百里之
[002-11b]
罄垂吏婞婞以齎怨民盻盻而觀頤歸去来兮先生毋
庸歸聖賢無必不為之意而天下未嘗無不可為之㡬
觀廉直之得民如此則公道之未冺奚疑胡不舒南溟
之雲翼活東海之波魚移松菊之清歡為黔黎之愉怡
其毋以蘭芝為糧毋以許瓢為巵毋與猿鶴為伍而與
斯人為辭不然五柳先生㡬于閉闗毋遺王河汾之笑

  箴
[002-12a]
   越州箴上浙帥王敬巖并引/
  維元祀天子以王公守越帥浙東庶士金履祥效
  揚州箴作越州箴以獻其辭曰
源源浙流東南之紀自浙而東首衢甬尾至于海邦莫
不来求越惟都㑹方伯元侯帝命侯伯作鎮于越帥東
諸侯銅符虎節嵬嵬㑹稽神禹所蔵世祚綿綿以表東
方皇皇呉京此維畿輔右扶左翊以寛東顧惟越之民
今瘠不肥維爾元侯撫其瘡痍維越之支兵慮不備維
[002-12b]
爾方伯師干之試翼翼元侯其子我民毋若秦人匪戚
匪欣屹屹方伯東方是保治斯裘掲亂亦瀾倒勿敏為
明勿異為竒庶士小子敢告誦詩
  銘
   篆銘經籍
聖有謨訓允啟爾性敢拜手服膺對揚休命子子孫孫
勿替引之
   篆老母扇
[002-13a]
奕奕桐陽穆穆北堂清風其長既夀且昌
   銘扇
維元祀夏四月帝命臣箑賜爾清風以播於爾躬以毋
愠於爾衷敢拜手奉揚其尚施于庶民亦惟帝之功
   周平之印銘
后稷受氏古公岐陽至於文武是興周邦八百歴年源
深流長以為國姓作賔後王子孫千億永世其昌
   書行父弟所得銅雀臺硯
[002-13b]
嗚呼曹鬼漢之浞羿曽是遺甓猶為世所貴匪貴爾物
盖有感於廢興存亡之意
  賛
   紀顔自賛并引/
  景定辛酉之春桐陽叔子肖其容而為之賛賛之
  為言佐也佐爾弗及非以自頌也詞曰
幼爾冥行長爾及更驟爾壯齡樂爾純清爾矯而輕以
重而敦爾警而慵以敏而勤爾謹爾獨以養以存爾戒
[002-14a]
爾弱以毅以𢎞肅爾威儀惟敬之門視爾踐修惟徳之
成小子識之毋沗爾所生
   黙成文集序賛
黙成之文斬釘截鐵朱子序之河傾川決沙隨名筆詎
論工拙伏讀仰瞻如火烈烈字字言言玉璜金玦寶祐
而降公卿跋章文斂鋒鍔附中掩剛風俗議論駸駸刓
方匪公之節豈邦之昌嗟公聞孫毋寧珍蔵方来日長
必或發揚
[002-14b]
  傳
   深衣小傳
深衣三袪縫齊倍要要縫半下短毋見膚長毋被土衽
當旁續衽鉤邊袼之髙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
及肘衽尺二寸制十有二幅齊如權衡負繩及踝具父
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如孤子衣純以
素純袂縁純邊廣各寸半袷二寸帶下毋厭髀上毋厭
脇當無骨者天子素帶朱裏終辟音/禆諸侯素帶終辟大
[002-15a]
夫素帶垂辟士練帶率下辟居士錦帶弟子縞帶并紐
約用組三寸長齊于帶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
寸大夫大帶四寸雜帶君朱緑大夫元華士緇辟二寸
再繚四寸凡帶有率無箴功
傳曰古者深衣葢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制十有二
幅以應十有二月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負繩
及踝以應直下齊如權衡以應平故規者行舉手以為
容負繩抱方者以直其正也方其義也故易曰坤六二
[002-15b]
之動直以方也下齊如權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
以施故聖人服之故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
其平故先王貴之故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可以擯相可
以治軍旅完且弗費善衣之次也
   外傳
深衣者先生燕閒深居之服也衣之朝者謂之朝服祭
者謂之祭衣燕閒深居之服則謂之深衣古者上衣下
裳以為服而連衣裳為深衣完且便焉故有虞氏以為
[002-16a]
燕衣三代用之周諸侯大夫士朝朝服而朝而深衣以
夕庶人吉服之盛也周衰禮廢後世失之矣深衣之復
製自温文正公始也其復明也自子朱子始也其制用
布古者深衣之布十有五升則幅之縷凡千有三百今
無之取其細者可也度用指尺稱人體也體有短長而
指尺如之自然之數也不以指尺則度不應數長短不
稱于體指尺之法各以其人左手中指直取之上下節
文之間以其中之長為寸之長曲取之屈其指兩節文
[002-16b]
之端度其中為寸亦如之積寸十以為尺衣全四幅幅
之廣凡尺有八寸以布二幅中屈之不裁其腋其前幅
領裙之邊餘二寸下屬于裳裳十有二幅以布六幅交
裂之一殺而上一殺而下其端一廣一狹為要上屬于
衣而下廣為齊衣全幅一則裳狹幅之三屬焉狹之度
六寸積十有二則七尺有二寸廣之度尺有二寸積十
有二則丈四尺有四寸此其大約也然衣前有領且前
裾叠而後裾展故裳之幅前廣于後則後狹于前則不
[002-17a]
餘幅邊之直合以為裻音/篤則其直應繩以裻之長為身
之長古者上衣率二尺二寸裳如其人約餘四尺故短
不見膚長不被土袂屬于衣袷可以運肘袂之本其徑
二尺有二寸今加之可也㣲廣而員殺以為袂之徑尺
有二寸行舉手而應規其長三尺有六寸則反詘之及
肘裳之兩旁連屬縫之前後之幅不殊謂之續衽右邊
交而左左邊交而右左右交鈎謂之鈎邊或曰幅之邊
交鈎縫之則表裏如一也謂之鈎邊衣領之交其袷如
[002-17b]
矩以抱方也帶下當髀則窘上當脇則不袷當要圍之
結于前重繚而下垂之為紳紳者言其屈而重之也紳
之長齊其裳用組五彩約帶之結餘則垂之長齊其紳
紳垂三尺則組之長六尺有三寸三寸以并組約而垂
各三尺與紳齊焉凡帶古者大夫四寸士二寸今皆博
四寸古者士以下皆襌而今夾縫之古者天子以素而
朱裏諸侯大夫以素士以練居士以錦弟子以縞而今
以白繒其飾之也古者君朱緑大夫元華士緇而今之
[002-18a]
色視純或飾以緇古之士帶也古者天子諸侯終裨之
大夫裨垂士下裨今有爵者通飾之古諸侯之帶也無
爵者飾其紳古大夫之帶也其長古者士三尺有司二
尺有五寸子游曰三分帶下紳居二焉而今與裳齊禮
從宜而有可以義起者也其繩具父母大父母以繢具
父母以青領表裏皆二寸袪邊齊表裏皆一寸有半今
純以黒色之便也具慶加古純可也君子曰取義之多
乎其餘深衣乎衣之全也以象天也裳之博也以象地
[002-18b]
也袷之矩也以正義也袂之規也以容仁也背之純以
中直也下齊之權衡以行平也故深衣者規矩準繩之
服也服其服必思蹈其理焉是以君子清純以律天博
厚以律地仁義以法規矩直其正以法繩平其行以法
權衡故詩曰服之無斁又曰緇衣之宜兮小雅曰行歸
于周萬民所望此之謂也
 
 仁山文集巻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