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嵩山集 > 嵩山集 卷二十一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嵩山集巻二十一
            宋 晁公遡 撰
  啟
   賀虞㕘政啟
王季日朝毎問廊廟之老周公朝至即處樞機之廷士
民聞乎復來道路為之相慶竊以當天下責望之重逢
聖君際遇之難試觀經營於四方真可謂之古未見何
[021-1b]
至臨御之六載曽不能以大有為或謂强國在得士而
固嘗求賢或謂為政在責實而固嘗下詔逮今列位莫
副眷懐聽㫁者專求已説之勝而各務於乖違按察者
但徇私好所在而不公於取捨剛毅强敏則云苛刻而
生事庸懦貪鄙則以鎮静而得名茍思媮合以取容孰
肯與衆而為異上雖切於圖治事何由而見功如欲勲
格于天無若力除此弊某官兼備九徳受知兩宫盖属
為社稷之臣將使復祖宗之土昨上章甚力衆恨莫能
[021-2a]
留公既去位則思帝曰誰復佐我顧還家之未幾已召
節之亟行趣還路朝親御神筆一日不見殆形寤寐之
求三年有成必須功業之就想如蕭何之謁而見髙祖
盍用姚崇之説以要明皇浸潤既知取彼譖人而投畀
昊吁俞以戒不與舅氏者有如河某得於傳聞為之感
歎喜君臣之相悦信載籍之所無遙計倚毗太尉相尊
等爾孰謂愚蠢小子胡汝往哉惟更授於閑曹庶少安
於孤立兹為大幸實倍常情
[021-2b]
   賀虞樞密改除宣撫使啟
聖主乃眷此方慨然南面而歎諸將未有所属命我西
樞之臣往臨漢中鎮服境外豈徒連營喜而動色固亦
敵國畏而寢謀諒天啟於睿衷使公畢於能事盖新安
之晚嵗頗失統御之和况武興之重屯莫知什伍之數
盡除斯弊今正是時某官深被柬知再居宥密必為國
家畫經久之策遂於疆埸圖備豫之方宿兵三邊而部
分未甚明綿地萬里而緩急何以守莫若坐轅門而申
[021-3a]
令咸得超軍伍而自言各相推舉足以見議論之公退
加考察然後究才能之實昔周世宗於是拔以次而為
何徽之代近曲將軍以此選於衆而得吳玠之才既擇
良將而付之戰攻又建强藩而為之扞蔽果令形勢可
得而恃則免倉卒不知所圖是為節制之師悉據要害
之地明公可歸廟堂而端委有事則出羽檄而指揮一
定規模但觀機㑹當宁埀衣而何慮寰區奠枕而不憂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兼可收於故地生民以來未有夫
[021-3b]
子孰得比於元勲某竊願明公之名髙出古人之上輒
陳鄙夫管穴之見皆本當世搢紳之談敢冀髙明或埀
採納
   謝制置啟
七里之郭久矣汗顔六轡如絲忽焉在手不待臨軒而
後遣益慚充位之無堪况此詳讞之司最為頺敝之極
雖近有馮大夫之可紀盖嘗為沈益州之所知然治閭
里之民而不問其官曹惟按郡縣之吏而不及其左右
[021-4a]
莫識大體徒為小苛果欲去姦猾委靡之風宜遂用剛
毅正直之士夫何孱瑣乃使循行此盖某官宜居九官
來鎮四道藴旌别淑慝之鑒懐惻怛慈愛之心事有可
言奏章屢上而無所畏罪或不赦諸公力請而安可回
隂察夫牧守之否臧將請於朝廷而廢置如謂愚蠢或
異輩流致膺禮樂之光華必自門牆之論薦某益思自
勉要有可觀有邦有土而告爾祥刑豈惟奉詔載馳載
驅而周爰咨度弗敢憚勞
[021-4b]
   賀制置加寳學啟
聖朝考績明詔疇庸巍乎昭陵之圖書寳為大訓嘉我
益州之連率共惟帝臣遂正學士之名式重大府之寄
尚嗟其晚未稱其才某官謀猷沈深器宇凝重望其容
貌足以使朝廷之尊聞其風聲自然増習俗之厚九牧
所歎三年有成錦城雖樂而不如還家屢形奏請蜀地
之易而猶履平地方播詠歌將以慰故鄉之思於是申
延閣之命某適依大厦之庇尤願髙牙之留况眷倚之
[021-5a]
意推挽於前而巡屬之情感戀於後幸承平里閭之無
事與優游鄉黨以何殊仍嵗有秋民皆安業為國强飰
公勿言歸
   賀張茶馬啟
帝誦在坰之詩歎其政壊公由將漕之最就以節行咸
謂精選而來必有大革其弊姦吏懾畏士夫歎嗟某官
深通政經素藴賢業周旋要近而乃稱裁剸煩劇而有
餘屢更艱難親與士卒而同甘苦能發隠伏一見簿書
[021-5b]
則知詆欺共惟宏才宜任計相属以著籍之數駒不舉
書甚者去嵗之終馬以連死慨然當宁念此曠官安得
如唐太僕之良四十萬匹何以充周天子之廏一十二
閑遂膺委寄之隆即觀蕃息之盛某所欣同部即獲並
游亦喜此物之逢時皆䝉伯樂之顧佇見他時而入貢
復作穆王之圖
   謝張茶馬啟
分土治民莫上三年之最受命乗傳忽預八使之行與
[021-6a]
賢哲以同升撫迂疎而増愧某官抱負仁義通達古今
善論國家因革之宜如指諸掌不擇内外險夷之地能
致其身帝憫其南鄭風霜偃簿之勞詔休以西蜀山川
便安之樂軺車久駐於闗塞戎落多知其聲猷少待初
陽必扈鐵驪之駕盡來絶足不煩金馬之齎某盖久暌
違毎深懐詠幸共居於治部要皆奉於詔條天下憂而
憂况嘗聞於前輩夫子步亦步更當効於宏規
   賀陳茶馬被召啟
[021-6b]
側聞當宁思見異人豈有天下之才使其久外兹出省
中之詔趣以亟還諒對路朝即膺大用竊以謀國者求
其必合則忠言孰敢進事君者憂其不悦則直道安得
行儻陳利害而甚明果獲盡聞於上或觸忌諱而不用
是亦無愧於中雖微功利見於當時要令歎息稱於後
世庶幾昭代不謂無人而况遇於聖明毎思獻納寧不
容於忠直莫見聽從惜諸公畏避之滋多致累嵗寂寥
而可恨察其用意本所願持禄而養交逺者踰年終不
[021-7a]
免奉身而去位觀聽之士属望於公某官毅然有為卓
爾特立昨乗傳而始至曽坐席之未温方觀號令風采
於七八月之間已得根株窟穴者數十年之弊聲績遠
播盖若鶴鳴聞于天市㕓大驚乃見鼠輩尸諸市前者
未有凜乎其難属求治於臨軒數興嗟於當饋丞相之
印頻上政事之堂屢虚凡束帶而立於朝誰其勝任將
審象而求諸野冀以得賢忽焉眷懐惟我𣙜牧察所用
於蜀部信可移於漢庭辟舉無私官属不可請謁而得
[021-7b]
摘發皆當姦猾於是次第而除審參政謀必副上意某
輒忘蠢直仰揆髙明能受人之言者然後能諫君能好
人之訐者然後能遠佞幸無計於用捨期自比於聖賢
成功則天固知其數之已定有辭於世將書於史以無
羞自今以還傾聽以待
   賀張遂寧啟
起於真祠授以督府朝士昨聞而歎息何乃遽歸天子
尋為之驚嗟夫豈不用兹頒明詔允穆輿情某官如古
[021-8a]
争臣負世重望至今表著之論士皆稱切直而盡規大
疑謀心及人後雖咨衆忠言逆耳利行誰復似公頃居
䕫部之時亦上漢庭之奏力陳皁棧之性難涉江湖之
行果騐其言馬之死過半矣毎觀所至獸相食且惡之
信為蕃宣之良尤推慈惠之最未容報政即入告猷某
不喜一方之民獨霑九里之潤所願執事等輩盡登輔
相之尊遂使今日朝廷再若祖宗之盛
   賀張潼川啟
[021-8b]
懐箕子明夷之學既幸逢西周之時歌召伯甘棠之詩
乃出聽南國之訟若時有識竊相與言使施於州郡雖
及民者多留用於朝廷則為効也大遙想提封之相慶
第恐召節之復來某官時為通儒天降大任至今廣漢
之政冠絶有唐以還大易之書能知夫天地鬼神之狀
平生所至但見於簿書米鹽之間顧其施為盖已俊偉
比超升於華省謂盡究於雅懐豈謂明公遽以疾病而
辭遂令當世莫見功業之就上亦歎息恨難挽留進直
[021-9a]
裕陵圖書之藏上應奎璧之象并付潼江形勢之地中
分參井之光殆與成都俱稱重鎮某行當辭郡忽預按
刑安得聲名籍甚諸公之間良資推挽敢忘天下譬如
一堂之上更盡哀矜
   賀樊瀘南啟
守邊最為任重詢黄髪則㒺所愆當宁深知公賢錫介
圭以作爾寳想六纛之既至同三軍之晏眠人其相安
坐以無事某官柔嘉維則悃愊無華語人必極其言吾
[021-9b]
無隠乎爾為政莫見其迹徳其至矣乎盖平生不求於
勇功而措意專用於誠服逮兹臨闗塞之地必有以得
部曲之心推其教化可以厚人倫施其忠信可以行蠻
貊姑且居蕃宣而作牧行當盡尊事以乞言某雖異提
封尚鄰樂土顧此防虞之戍介于堡障之間今喜諸葛
亮之度瀘南人不復反但恐太公望之在鎬東海其盍

   賀利路張提刑啟
[021-10a]
朝廷念大臣之家仕者托落制詔出少府之節命以循
行知寛厚之有餘舉平反而相付遙想其部相慶於途
某官所至按臨尤稱慈惠凡千里皆歌舞其賜無一夫
不䝉被其恩盖推父母之情亦各言其子也雖是胥吏
之賤何以異於人乎殆可求於前賢顧難論於今世專
務省事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庶幾無刑導徳齊禮而恥
且格某佇聞課最即報召還遂登近侍之班不止今日
之賀
[021-10b]
   賀利漕王參議啟
送以禮樂之華當調兵食佐我樞機之老仍參軍謀傳
聞皆謂之得賢衰朽更欣於接壤某官學為足用志欲
有為固已朝廷不次而屢遷然於才畧猶蓄而未究兹
輟廣陵督之任遂從仁壽公而來諒懐先猷是為舊鎮
按形勢之具在歎規模之可尋方盛年以臨漢中慷慨
而將有立顧當時之制閫外忌嫉而不能容豈上天深
惜於前功使後嗣克成於今日賓主相遇古今所無想
[021-11a]
九原之驚嗟吾不如也聞一時之措置人皆仰之某幸
忝心交莫遑面賀令舉世始知於吾黨故爾不凡要平
生濶視於斯人有以自重
   賀查總領啟
南向而朝甚念虚名之重賦西顧而歎不圖横議者累
年欲寛此四道窮困之民當用兹三館英俊之舊制書
初出歡頌載馳必使聖主美意即日而施行於是遠方
彫郡自今其蘇息某官議論精確詩書該通豈特涉道
[021-11b]
之尤深要皆適時而有用昨去漢庭而出使最怜䕫部
而軫懐代民之輸以鉅萬計愛君之至盖不二心尋命
乗軺乃來易地相承玩習至於簿書圖籍之盡亡立為
更張粲然法度憲章之具舉諒應休問亟徹睿聰餽餉
永久之規須其裁定詔令復除之惠待以布宣如止取
辦州縣之間何以滿副朝廷之望既膺重寄當有逺謀
某竊揆髙才盍登大任非喜明公之居是職民以為小
不亦宜乎但喜斯人之得明公助而不税則皆説矣
[021-12a]
 
 
 
 
 
 
 
 
[021-12b]
 
 
 
 
 
 
 
 嵩山集巻二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