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忠穆集 > 忠穆集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忠穆集巻一     宋 呂頤浩 撰
  奏議
   上邊事備禦十䇿
准尚書吏部牒備坐尚書省劄子臣僚上言邊事乞大
詢衆庶奉聖㫖行在職事官以上各具所聞實封聞奏
仍限五日者伏惟陛下即位以來仁民愛物之心孚於
四海憂勤恭儉之德格於上天是宜邊境安寜萬邦䝉
[001-1b]
福然而乘兵政敗壞之後敵人以百戰之師投隙而南
所向無前適丁斯時實勞措畫傳曰天下多事聖哲馳
騖而不足兹誠多事之際而聖哲馳騖不足之時仰䝉
大詢備禦之䇿臣本以儒學進身然嘗任西北沿邊差
遣敵人情偽與夫戰陣之略粗聞一二犬馬之齒今已
六十筋力不能勝甲胄衰邁不能從軍旅顧有愚見不
敢緘黙輒陳今日備禦十䇿一曰收民心二曰定廟算
三曰料彼已四曰選將材五曰明斥堠六曰訓彊弩七
[001-2a]
曰分器甲八曰備水戰九曰控浮橋十曰審形勢謹條
具如後
    收民心
臣聞治天下之道莫先於得民心昔漢髙祖入關中約
法三章除去秦之暴政民大悦服雖有項氏之强而終
為所擒唐德宗被圍奉天内嬰孤城外迫彊冦所恃者
人心未去故卒能誅彊暴而復社稷陛下清心省事約
已便民慨然願治可謂勤矣然金人因破滅契丹之勢
[001-2b]
乘中原弛備之時北破河朔河東諸郡西陷京西陜右
諸州近復引兵渡河駐兵于開封大名府濮州境内環
地數千里被其荼毒可勝嘆哉今敵騎漸迫京東州郡
若民心畏禍一有動揺竊恐京東州縣及淮南宿亳等
州縣望風而下則不可支吾矣伏望陛下發至誠之心
下哀痛之詔逺法商周之罪已近考奉天之詔書曲赦
河北京東兩路蠲免夏秋二税除放積年欠負凡破陷
州軍及鄉村人户避兵而南來者令州縣優加存恤及
[001-3a]
防䕶家小勿令賊盜殺害凡此號令斷在必行播告逺
近使之周知所有逐州軍軍糧却令轉運司條具措置
以聞況京東州縣累經大兵殘破之後民失耕業不曽
種植雖不放免無可輸納矣嘗考自古外國不善攻城
惟金人剽勇堅悍輕生不畏死長於攻城諸路州郡縁
大兵縱横之後鄉村有力人户盡挈其家屬牛畜資産
入州城居止金人既破一城縁此所得倍廣伏望聖慈
詔三省宻院詳議利害如京東淮南諸路城壁堅壯守
[001-3b]
禦足備糧儲不乏去處責令死守如或不然緩急之際
縱官吏與民避兵或入山林或入陂澤庶免全郡生靈
皆為魚肉為此一路之民開此生路昔李光弼與史思
明相拒知洛陽不可守沮韋陟之虚誕縱民避賊退保
河陽卒獲大㨗臣所願收民心者此也
    定廟算
臣契勘金人駐兵於澶魏之郊祈請之使屢行而彼未
有講和之報范瓊韓世忠統兵北去而未有決戰之期
[001-4a]
致聖慮焦勞大詢羣䇿迺主憂臣辱之時而大將主兵
官多言彊弱不敵不敢交戰百官之心皆願鑾輿渡江
夫渡江一事不得已必為之但迎敵拒戰之計豈可少
緩哉昔魏武帝以中原之盛引兵南征周瑜決䇿以舟
師挫之苻堅舉百萬之衆欲投馬箠渡江伐晉謝安遣
兵以敗之況主上躬有天命祖宗德澤在人而金人堅
忍果悍恃彊殄物安知我之弱不為彊彼之彊不遂弱
耶昔韓信論項氏謂其彊易弱與此相類伏望聖慈明
[001-4b]
詔大臣議定廟算隂為過江之備而大為拒戰之資申
敕主將修武備講陣法訓彊弩料彼已明斥堠以竢夾
淮一戰此不易之䇿也昔范蔚宗論光武之略以為淮
隂論項王審料成敗則知髙祖之廟勝耿弇決策河北
定計南陽則知光武之業成夫廷論決䇿不可二三蹉
跌臣願定廟算者此也
    料彼已
臣聞用兵之道在知彼已知彼而不知已必敗知已而
[001-5a]
不知彼亦敗自金人入邊以來百戰百敗非止百戰百
敗徃徃望風奔潰不暇交鋒者以將帥不知彼已亦未
嘗講究彼已之長短也臣頃在鄜延環慶路見我師與
夏人接戰毎迭勝迭負未有敗衂如今日之甚者盖鄜
延環慶皆山險之地騎兵非所利故也金人起燕薊厯
趙魏絶大河至汴宋皆平原廣野騎兵馳突四通八達
步人不能抗此所以多敗也夫彼之所長在騎兵我之
所恃惟步人以步人抗騎兵則平原廣野決不能立惟
[001-5b]
阻險用竒可以掩擊為將者不可不知也金人用兵在
秋冬之後每年四月放馬入泊逐水草號曰入澱原注/山西
州軍及燕薊諸處契丹有國時擇美水草之/地數千頃禁人畊鑿留以養馬謂之馬入澱入澱之後
馬不喂料止食青草七八月間馬乃出澱之際敵人畏
大暑之時出其不意而攻之庶可勝也翰林學士孫洙
制策論契丹其畧曰以一月之糧興六月之師破之必
矣豈虚言哉臣宣和四年任河北轉運使五月下旬隨
种師道與契丹相持於白溝是年大暑契丹以酷熱不
[001-6a]
可忍不顧性命躍入白溝河以水浸其軀其畏熱可知
矣自用兵以來每於春冬交戰正彼之所利我之不利
此又所以多敗也臣嘗觀晁錯議兵事曰匈奴之長技
三中國之長技五山林積石經川邱阜草木所在步兵
之地也車騎二不當一土山邱陵平原曠野車騎之地
也步兵十不當一有深意存焉厯考自古論兵能知彼
知已未有出晁錯之右者願詔諸將用我所長擊彼所
短講求其説以保萬全臣所謂知彼知已者此也
[001-6b]
    選將材
臣聞之孫武曰兵者國之大事將者材之至難傳曰有
必勝之將無必勝之兵又曰將者人之司命審如是將
帥之材要當遴選委任若非其人則禍敗不可勝計然
人材難知功業寓於智識就其智識觀之則人材或可
得矣蘇轍有言曰道藝文章勉彊積習而可至惟有知
人之明不可勉彊譬如蕭何之知韓信此豈有法可以
授人者轍之言雖可信然孔子所謂視其所以觀其所
[001-7a]
由察其所安莊周之論九證豈虚語哉今彊敵在境天
下多事將材為急臣願陛下詔行在從官及統制官三
衙臣僚各舉材堪將佐之人各二人監察御史以上職
事官各舉一人委官問其謀慮試其材武如或可用從
而擢試庶幾將材自此塗出昔范蔚宗有言曰事苦則
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慮深夫以中人易流之性
享厚禄膏粱之奉安存之慮既深則臨敵用命者鮮矣
嘗觀太祖太宗皇帝駕馭將帥嘗令有歉然不滿之意
[001-7b]
如曹彬下江南王全斌下蜀未嘗過與官爵郭進守山
西李漢超守關南亦未嘗妄進官資以其饑則着人飽
則颺去故也以近事驗之巨師古未知名之人能佐趙
哲平建冦此類既衆將材出矣臣願陛下選將材者此

    明斥堠
臣契勘金人用兵無斥堠軍無行伍止是選擇强壯有
材力之人乘上等壯馬四五人為一隊齎弓箭及手刀
[001-8a]
不帶衣甲前去探亊號曰硬探其探亊精審日馳二百
餘里而中國諸軍自來斥堠不明萬一金人南來須揀
選有材武心力使臣將校百人分為二十隊給弓箭手
刀及選擇壯馬乘騎前去分頭探報遇有警急令奔馳
前來逐人給金字牌與之所至村民官私驗認牌子給
與飲食草料盖敵騎之行若飄風驟雨郵傳步人探報
不及近年之弊徃徃縁此臣宣和七年陷于金人次年
正月在金人寨中親見金人引兵到上德橋而京師猶
[001-8b]
不知是年十一月金人已渡河破鄭州執知州宋伯友
縱之使歸京師伯友詣都堂陳述而大臣以謂破鄭州
者河北彊冦非金人夫斥堠乖謬如此之甚誠可怪駭
又如累年以來敵騎渡河縁北岸無探報不知戎馬所
聚令治舟楫絞簰筏致南岸無由掩擊臣願陛下明斥
堠者此也
    訓彊弩
臣嘗考近年以來金人入境我師遇之不暇成列輒奔
[001-9a]
潰敗走者以平原曠野我之步人不能抗彼之騎兵故
也又金人遇中國之兵徃徃以鐵騎張兩翼前來圍掩
為將者全不預謀分兩翼而射之所以不能立臣嘗觀
史冊所載及以近事驗之邊人之長實在騎兵我之所
長莫若彊弩今欲禦騎兵捨彊弩將安用哉晁錯曰上
下山坂出入谿澗且馳且射此匈奴之長技也材官騶
發矢道同的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此中國之長
技也其理亦明矣蘇㤗合從説韓曰谿子少府時力距
[001-9b]
來皆射六百步之外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逺者
括臂洞脅近者鏑弇心又曰以韓之卒被堅甲蹠勁弩
帶利劍一人當百不足道也夫史冊所載兹可驗矣以
近事言之崇寜年環慶路築大砦泉种師中將前軍羌
帥比精者原注號磨貳比精/一時雄傑之首領鐡騎萬餘人前來奔衝師
中下馬號令以彊弩射之乃退雖相持數日不敗吾軍
中必有老將見此事者宣和四年冬契丹大帥四軍太
師引精鋭來冦霸州大戰於永清縣北郭藥師用河北
[001-10a]
第六第八第十五將馬黄弩神臂弓藥師本將人馬分
隊相間擺布對列以馬黄弩神臂弓射之敵騎少却我
師乘之遂大敗今淮東提刑薛彦國時為第十五將可
召而問也近日用兵多係孤軍獨進為將者不知彊弩
之利遂致中原之長技無由施設且如萬人為軍千人
操弩敵人騎兵驟至奔突使三百步内彊弩並發人人
只發兩箭則敵人必卻敵人既卻我師乃可立我師立
定然後可以語戰近時之敗以我師每為騎兵衝突措
[001-10b]
足不定所以敗也神臂弓箭在軍器中雖最能及逺然
其藝難精自來逐將能射神臂弓者不過三四百人兼
臨陣對敵緩急之際施放不快不若彊弩之輕㨗臣願
訓彊弩者此也
    分器甲
臣嘗觀金人之軍兵器便利衣甲堅宻所以多勝中國
之軍兵器不便利衣甲不堅宻所以多敗何以言之金
人之軍皆是民兵平時賦斂至薄而緩急以丁㸃軍原/注
[001-11a]
謂如兩丁㸃/一丁之類器甲鞍馬無非自辦平時家居日逐擐甲
胄而習弓矢所以器甲各適用中國之軍莫非黥卒器
甲從官給身軀短小者或得長甲修長者或得短甲力
能挽七斗弓者或授以一石弓力能勝兩石弩者或付
之以三石弩致弓弩不適用反與短兵同寒餓之卒無
力自辦器甲可勝嘆哉昔馬燧製衣甲必分三等盖有
深意晁錯曰甲不堅宻與袒裼同射不能及逺與短兵
同夫驅人於行陣之間以肌肉冒鋒刃而甲不堅宻器
[001-11b]
不適用良可哀也又北兵遇敵步人騎兵皆全裝所以
心固而敢戰漢兵遇敵馬軍全裝步人則衣甲不具所
以心怯而畏戰原注步人戴笠子不能禦箭/有弇心則無披膞之類是也非特此也
金人軍行有車乘牛畜原注多係三五/十人共一車搬載器甲所以
步人可以全裝我師之行無搬載器甲之具步人全裝
則困於負擔矣此又為將者當講議措畫也臣願詔五
軍統制官使之講論其事今日合如何措置條具以聞
庶使士卒之心堅固敢戰臣所謂分器甲者此也
[001-12a]
    備水戰
臣契勘金人既殘破京東州郡而京西路州軍去年殘破
外止存金州與順昌府金人志在刼掠向北州軍既無
所有則秋冬之交睥睨淮南必矣江淮水戰之具在今日
豈可不講然防淮難防江易是防淮不若防江也臣已
條具夾淮一戰之計矣防江之事莫若備水戰今朝廷
雖於鎮江府擺泊海船以備禦敵而上流州軍自荆南
府抵真州凡可以濟渡處並未聞措置豈可不預為之
[001-12b]
計哉昔魏武帝既得荆州引兵窺吳周瑜䇿曰曹操捨
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觀曹操軍方
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乃取䝉衝鬭艦數十艘實
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褁以帷幕上建牙旗又預備走舸
大破曺公於赤壁所謂䝉衝鬭艦當講求其法製造於
長江所謂走舸者亦不可忽也又觀王濬伐吳造大船
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
出門其上皆得馳馬所謂大船連舫今亦可作也又造
[001-13a]
大筏數十方百餘步今若可用亦不可廢也今古之戰
艦或曰樓船或曰海鶻或曰游艇臣又嘗於雄霸州見
備戰輕舟或曰刀魚或曰雲梯皆不可闕也伏望聖慈
專置使二員一員自荆南府至池州一員自池州至鎮
江府專切提舉製造戰船教習水軍及詢訪古今備戰
舟船設施利害申明措置不可省緩臣所謂備水戰者
此也
    控浮橋
[001-13b]
臣契勘泗州夀春府各有浮橋除夀春府浮橋因大水
漂壊未曽修治外朝廷已差兵防守泗州浮橋矣竊恐
斥堠不明探報不的萬一賊兵或馳至緩急無以措手
不可不防也靖康元年正月間金人到磁州邯鄲縣先
遣郭藥師提騎兵三千夜馳三百里比明至濬州奪浮
橋是時内侍梁方平雖領精鋭人兵在黄河北岸以失
於探報不意賊騎遽至人兵倉卒奔潰幸南岸守橋人
望見敵中旗幟急以猛火焚斷纜索遂不得濟金人既
[001-14a]
不得濟乃沿河上下尋覔舟船編排巨筏又四五日乃
得濟欲望聖慈詳酌委官宻窺前去措置若可解拆即
權暫解拆其浮橋脚船并大纜物料並擺泊於南岸却
以舟船濟渡過徃之人如未可解拆即南岸措置猛火
油准備緩急焚爇纜索比之倉卒荒擾事不侔矣臣所
謂控浮橋者此也
    審形勢
臣仰惟陛下聖德龍飛前年五月即位於睢陽聖心慮
[001-14b]
逺究觀損益謂汴都之境距大河止百里過大河乃金
人界也誠未可以還闕乃時巡淮甸駐蹕維揚逮今踰
嵗矣兹者金人攻破河北京東州郡尚未退師若駸駸
南來則大駕必須渡江此勢之必然人情之所共知也
夫金人過大河已不能控扼我乃渡淮既渡淮矣又不
能控扼則我必渡江若渡江之後又不能控扼則敵騎
亦須逼江此實忠臣義士殺身徇國決死一戰之秋臣
已於前篇條具夾淮一戰之計矣又請大習水戰為備
[001-15a]
江之計矣臣願陛下明詔大臣及統制大將講論一戰
之計可以圖萬全之䇿夫以金人善用兵善料敵彼知
聖駕駐蹕維揚楚泗之間必有禦備則必遣重兵由夀
春府或光濠州境内渡淮南來及以輕兵由宿泗前來
牽制我師兼光濠州界淮河淺狹幾可徒涉此尤不可
不防者要當分擘兩軍以一軍屯泗州盱眙縣以一軍
屯夀春府花壓鎮以備衝突臣契勘自金人入邊以來
我師遇之望風奔潰不暇接戰是以邊塵所向大將膽
[001-15b]
落士卒心驚亦未嘗布為一陣使人自為戰若非據淮
阻險以決一戰必至於糜爛不振又至於不可支持也
金人用兵雖號驍勇然而無紀律無陣法若遇節制之
兵一敗之後必至於顛沛但令我師倣古陣法遵用節
制人人不退走迎敵角勝負則可以語一戰矣常山蛇
勢雖茫昧不傳而兵法具存則有陣圗可考昔漢髙祖
望黥布置陣如項羽甚心惡之且黥布一卒能置陣如
此今之大將豈不厚顔耶臣前所論金人所向盡用騎
[001-16a]
兵平原曠野我之步兵決不能抗若非阻險用竒決不
能勝則夾淮一戰伏願疾速處畫揀閱人兵布列行陣
如何據險如何進止以竢一舉臣又聞有必勝之將無
必勝之兵今大將人人畏怯各陳引避之說可謂無必
勝之將矣又安得必勝之兵哉加以近年以來朝廷駕
馭將帥賞罰未明人不孚信敗軍失律之將未嘗明正
典刑致令統兵者畏死不畏法何以示天下耶昔孟氏
之敗責其將士曰吾父子以温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
[001-16b]
旦臨敵不能為吾東向放一隻箭今日大將誰肯率衆
北向放一箭哉昔唐太宗征王世充陣於洛陽之西竇
建德舉山東之衆號三十萬以助世充諸將怯懼太宗
奮獨見之明引兵趨洛陽陣於賊間不憂世充襲其後
一戰而擒建德夫唐太宗敢陣於兩賊間而夾淮之戰
在吾境内有糧草有地利我為主彼為客諸將尚躊躇
而不敢進國之爪牙將安用哉昔周世宗征河東劉旻
率衆犯陣兵始交大將樊徽何愛能退走其騎軍亂世
[001-17a]
宗躬督戰將士皆奮遂敗旻軍世宗休軍潞州斬樊徽
何愛能以徇軍威大振近時用兵未嘗行此誅責然則
孰肯用命哉臣究觀金人之勢若二三月間不趨淮甸
則秋冬之間南牧必矣備禦之策不過如此臣所願審
形勢者此也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