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演山集 > 演山集 卷四十
[040-1a]
欽定四庫全書
 演山集巻四十     宋 黃裳 撰
  論語孟子義
   君子多乎哉
道之在天為象在地為器在人為法三者之未相離則
有一焉而已及其下降於域中散萬於形數學者各奮
其才智而取之或得其方者而失其圓或得其粗者而
失其精或得其華者而失其實其言為百家之小説其
[040-1b]
事為百工之末藝巧者以為新竒機者以為便捷各以
其所能名於技藝之中惟恐其多弗之及也不足以相
勝君子之學得其未相離者不器以應大器以受動則
實静則虚以多而求之猶其求天之圖也顧其有嘒之
星少頃之雲豈足以得天哉吾多能鄙事則其應分而
已雖然聖人之㳺於藝豈衆人之所能為哉其能禮樂
也非特鐘皷玉帛而已與天地同和與天地同節君子
之所及也其能射御也非特主皮執轡而已升降之儀
[040-2a]
與其志通疾徐之節與其意會君子之所及也其能書
數也非特縱橫之畫會乘之筭而已道理之精粗象器
之終始君子之所及也然而言其至變也此其蘧廬耳
言其至精也此其糠粃耳吾何容心於其間哉其智固
足以君國其仁固足以子民茍為於多能所累則能與
之校者君子之道不亦逺乎事物之上未形之一特収
其靜復又將散出之事物之間則又有相一者蓋道之
麗乎形則有大小麗乎數則有衆寡在人之得則有賢
[040-2b]
衆在人之法則有詳略而大者理使之治小多者理使
之宗寡衆者理使之資賢要者理使之制詳是故事物
之間君子執其衆小詳多之所宗者以相天理而已以
大道治一由一以往其為十百千萬則衆人治之以大
法治會由會而下其為要凡目數則有司治之然後君
子之道至焉聖人之於天道者也未形之中出與萬物
酬酢及其芸芸者歸寂寂以復則吾將兩忘矣或者迎
隨而不可得也此其所以為聖焉然而孔子以不多言
[040-3a]
君子不喻其為聖之説蓋多能且不足以名君子况聖
人乎
   有徳必有言
自得之謂徳然而君子不忘其接物而有應焉故必有
言自愛之謂仁然而君子不忘其成物而有義焉故必
有勇言也勇也君子之餘事為事物而有之不足以名
君子而名於言則非為乎接物而為之故不必有徳名
於勇則非為乎成物而為之故不必有仁蓋夫言之實
[040-3b]
在徳而心者徳之所自出焉勇之體在仁而性者仁之
所自出焉言也勇也豈其智與故為哉心虚而徳至得
一而仁至方其有得也世習物累不能實其一至虚之
中偶有所感而得之存為志慮舍為意思其猶柷歟有
物觸其中則鳴非柷求鳴於物也考之以理則為之論
難之以疑則為之辨以興則為歌詩以教則為誥令約
而明多而類雖然豈其得已而言哉道之在我乃天任
我以應物耳物之來雖欲無言而不可得焉其心盡矣
[040-4a]
其徳至矣然後體仁而安之物理窮性分定静而不可
撓柔而不可折其抱者真其守者約安静之中有義感
之雖欲不勇而不可得焉或勇於任或勇於去或勇於
死或勇於四誅或勇於一怒其猶水之道乎其性順其
體柔其勢下及其行也不可禦却不可滯礙萬折而東
之方圓曲直其數不可計也其歸則趨於一而已蓋由
徳而言謂之至言顔淵閔子善言徳行則由道而言者
也由仁而勇謂之至勇曽子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
[040-4b]
矣則由仁而勇者也及其物去事止則言也勇也君子
不居之仁徳之邸而已名於言勇者其言無實其勇無
體言生於心而心無徳主之故其言無法勇徒作於氣
而氣無仁守之故其勇無義孔子不知子路之仁子貢
不聞孔子之言性與天道則其名於言勇也言有時乎
窮勇有時乎屈又何足怪哉
   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一人之才足以為善矣合十人之才則一人有所不能
[040-5a]
勝矣何則十人之才非一人之所能至也十人之才足
以為善矣合百人之才則十人之才有所不能勝矣何
則百人之才非十人所能及也成周之時以左則麟之
儀儀鳳之師師而文無不宜以右則螭虎元元鷹隼䎒
䎒而武無不備文無不宜武無不備又豈止百人之才
哉前乎此則人才為未成後乎此則人才為已替然則
人才之盛其惟周乎此唐虞之際所以於斯為盛也且
唐虞之治以平水土則非無禹也以播百榖則非無稷
[040-5b]
也以典樂則有䕫以納言則有龍其得人亦可謂至矣
然鴻荒之世為未逺而典章文物尤多闕焉迨夫太王
之肇其迹王季之勤其家十五王而文新其命十六王
而武廣其聲其積累非一世也周召為之輔翼太公為
之爪牙散宜生之徒為之奔走禦侮其致治非一人也
積累非一世致治非一人是以賤而至於兎罝之武夫
莫不好徳况其貴者乎卑而至於漢上之㳺女無思犯
禮况其尊者乎宜其虞舜所不能及也夫伯夷得聖人
[040-6a]
之清而已於任有所不兼焉伊尹得聖人之任而已於
和有所不兼焉兼之而集大成者孔子一人而已法始
乎伏羲則有所未成成乎堯舜則有所未備備伏羲堯
舜之法者周而已然則周之所以得人者豈特時之所
會亦上人作成之耳
   當務之爲急
知本然後知類知類然後知序知序然後知務其類異
同其序先後見於事物之間不可以為量數由本而觀
[040-6b]
之統有宗會有元君子之智未嘗求知其不可以為量
數者茍知其本然後當於務焉以孝悌立仁之本以忠
恕貫道之類千嵗之日至尤逺而難知者也吾於天星
之間求其故而已鬼神之情狀至幽而難知者也吾於
魂氣之間觀其理而已是故以道治天下以心治四海
國治然後天下平當務在乎先誠其意黎民於變時雍
當務在乎克明俊徳若夫急親賢之為務則其智之所
以為仁歟五常之本同出於道聖人之合道以自為離
[040-7a]
道以為天下其愛物也離道以之仁其利物也離道以
之義其待物也離道以之信其接物也離道以之禮若
夫智則知斯四者而已仁不當務其失也泛義不當務
其失也刻信不當務其失也虚禮不當務其失也煩四
者之得失貴諸智焉則智之任不亦重乎堯之仁憂以
天下憂其不得舜而已舜之仁憂以天下憂其不得禹
而已洪水橫流而民有墊溺之憂禽獸偪人而民有傷
害之憂五榖不登而民有饑餓之憂方是之時茍使許
[040-7b]
行之徒墨者夷之為天下計則彼將勞苦頓瘁且與四
憂之民為轍中鮒相濡以濕相煦以沫自以為鱐而後
已烏足以為仁哉堯舜不然堯使一人舜使四人得益
而傷害之憂忘得禹而墊溺之憂忘得稷而饑餓之憂
忘得契而近於禽獸之憂忘然則二帝之宅厥心可謂
真智者也惟堯宅厥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
有徳則文王不徧物也克知三有宅心灼見三有俊心
以敬事上帝立民長伯則文王之不徧愛也有司之事
[040-8a]
所用所之庶獄庶慎罔兼於兹罔知於兹然而文王之
宅厥心亦以有司之牧夫而已堯宅心於舜而五臣為
之用舜宅心於禹而八官為之用文王宅心於牧夫而
凡百有司為之用是故君之道無為而尊臣之道有為
而累舜文之仁智後世無以加焉嗚呼吾生也有涯知
也無涯後世之人為知所誘用知者蔽作知者鑿或以
累生或以害道不能縁督以酬萬變豈有他哉不知其
本之過也
[040-8b]
   一介不以與人
一介不以與人所以絜人不以取諸人所以絜已一介
之賤非人所貪也弗取者易非人所吝也不以與人者
難常人之情且謂簞豆之食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
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則夫一介之賤不取諸人奚
足為亷者耶不以與人則為一介仁而已伊尹謂吾不
然吾以非義而與人使人以非義而受我是貽人以不
義者也使不知我者觀之吾寜為不仁而不使人為不
[040-9a]
義此其所以為伊尹歟此天下所以為已任歟百姓之
譽違道以干之使已為仁而使人為不義則覺後知者
復有何道哉故曰一介不以與人所以絜人不以取諸
人所以絜已然而伊尹禄之以天下弗顧也繫馬千駟
弗視也一介不以取諸人豈足道哉禄之以天下弗顧
也繫馬千駟弗視也自其一介不取諸人而充之耳孟
子所謂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者是亦弗充而已一
介不以取諸人而充之則不為宫室之美而易鄉為身
[040-9b]
死而弗受者一介不以與人而充之則不為所識窮乏
者得我而為之易鄉為身死而弗受者然則所樂非通
也萬鍾於我何加所憂非窮也一豆於我何損如是而
往也吾欲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吾欲使是民為堯舜之
民也其為義也孰禦窮而失義者龍斷之罔墦間之顧
爾窮不失義故士得已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取
與之際非其義也無以立我非其道也無以副天下之
望鄉為身死而弗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
[040-10a]
弗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達而離道者也窮
不失義昜達不離道難一介不取諸人易一介不以與
人難蓋夫逹不離道達而為人故也一介不以與人窮
而為人故也
   引而不發
君子之教人嘗欲以所思勝所學以所得勝所聞盖學
而聞之者外也思而得之者内也内非外則由中出者
不行此君子所以引之也外非内則自外入者不止此
[040-10b]
君子所以不發之也引之者所以使之至不發之者所
以使之思有所至則所聞者多矣有所思則所守者約
矣蓋天下之理多則惑少則得博以學所以致其多精
以思所以致其少多所以為學少所以為道而君子之
造道也在於自得而已則其教人也可以不至於自得
而已哉蓋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故其教人也不憤
則不啟不悱則不發凡以欲其自得於道而已此所以
引而不發者歟孔子之於門弟子其博之也則以文其
[040-11a]
約之也則以禮其教之也則以文行忠信此所謂引之
也性與天道子貢所不得聞鬼神之道季路所不得問
所謂不發之也雖然此特施於弟子之問而已若夫誠
至而不能問問一而不能二則又將叩其兩端以竭之
然則聖人之教人豈一端而已哉而後世之士不明乎
引而不發之意故可詳而略學者所以蔽於約而不知
統可略而詳學者所以惑於多而不知要則豈所謂善
教人者哉
[040-11b]
 
 
 
 
 
 
 
 演山集巻四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