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後山集 > 後山集 卷十一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後山集巻十一     宋 陳師道 撰
  序
   茶經序
陸羽茶經家書一巻畢氏王氏書三巻張氏書四巻内
外書十有一巻其文繁簡不同王畢氏書繁雜意其舊
文張氏書簡明與家書合而多脱誤家書近古可考正
自士事其下云乃合三書以成之錄為二第藏於家夫
[011-1b]
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
者也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蠻狄賓祀燕享預
陳於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又有功於人者也可
謂智矣經曰茶之否臧存之口訣則書之所載猶其粗
也夫茶之為藝下矣至其精微書有不盡况天下之至
理而欲求之文字紙墨之間其有得者乎昔先王因人
而教因欲而治凡有益於人者皆不廢也世人之説曰
先王詩書道徳而已此乃世外執方之論枯槁自守之
[011-2a]
行不可羣天下而居也史稱羽持具飲季卿季卿不為
賓主又著論以毁之夫藝者君子有之徳成而後闕一/字
乃所以同於民也王務本而趨末故藝成而下也學者
慎之
   王平甫文集後序
歐陽永叔謂梅聖俞曰世謂詩能窮人非詩之窮窮則
工也聖俞以詩名家仕不前人年不後人可謂窮矣其
同時有王平甫臨川人也年過四十始名薦書羣下士
[011-2b]
厯年未幾復解章紱歸田里其窮甚矣而文義蔚然又
能於詩惟其窮愈甚故其得愈多信所謂人窮而後工
也雖然天之命物用而不全實而不華淵者不陸物之
不全物之理也蓋天下之美則於貴富不得兼而有也
詩之窮人又可信矣方平甫之時其志抑而不伸其才
積而不發其號位勢力不足動人而人聞其聲家有其
書旁行於一時而下達於千世雖其怨敵不敢議也則
詩能達人矣未見其窮也夫士之行世窮達不足論論
[011-3a]
其所傳而已平甫孝悌於家信於友勇於義而好仁不
特文之可傳也向使平甫用力於世薦聲詩於郊廟施
典䇿於朝廷而事負其言後戾其前則并其可傳而棄
之平生之學可謂勤矣天下之譽可謂盛矣一朝而失
之豈不哀哉南豐先生旣叙其文以詔學者先生之後
彭城陳師道因而伸之以通於世誠愚不敏其能使人
後其所利而隆其所棄者耶因先生之言以致其志又
以自勵云爾元豐四年七月五日
[011-3b]
   秦少游字序
熙寧元豐之間眉山蘇公之守徐余以民事太守間見如
客揚秦子過焉豐醴備樂如師弟子其時余病卧里中
聞其行道雍容逆者旋目論説偉辯坐者屬耳世以此
奇之而亦以此疑之惟公以為傑士是後數歲從吳歸
見于廣陵逆旅之家夜半語未卒别去余亦以謂當建
侯萬里外也元豐之末余客東都秦子從東來别數歲
矣其容充然其口隱然余驚焉以問秦子曰往吾少時
[011-4a]
如杜牧之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乃與意合
謂功譽可力致而天下無難事顧今二敵有可勝之勢
願效至計以行天誅囘幽夏之故墟弔唐晉之遺人流
聲無窮為計不朽豈不偉哉於是字以太虛以導吾志
今吾年至而慮易不待蹈險而悔及之願還四方之事
歸老邑里如馬少游於是字以少游以識吾過常試以
語公又以為可於子何如余以謂取善於人以成其身
君子偉之且夫二子或進以經世或退以存身可與為
[011-4b]
仁矣然行者難工處者易得牧之之智得不若少游之
拙失也子以倍人之才學益明矣猶屈意於少游豈過
直以矯曲耶子年益髙徳益大余將屢驚焉不一再而
已也雖然以子之才雖不效於世世不捨子余意子終
有萬里行也如余之愚莫宜於世乃當守丘墓保里田
力農以奉公上謹身以訓閭巷生成善人死表於道曰
處士陳君之墓或者天祚以年見子功遂名成奉身以
還王侯將相髙車大馬祖行帳飲於是乘庳御駑候子
[011-5a]
上東門外舉酒相屬成公知人之名以為子賀蓋自此
始元祐元年二月一日
   送邢居實序
始吾來京師得邢生於時吾不為今學隱約俗間游居
解散族黨不親生不顧計世所好惡數從重客過下里
窮日而後去如是者數歲士之從吾遊者始若慕向繼
以怒辱昔欲唾其面而今願交去來紛然生固自若也
生旣出遊於世師儒達人皆大父行天下望至忘齒屈
[011-5b]
勢與之交好譽聞甚偉元祐元年春生從其親出於漢
東世之知生莫吾先於其别請以言贈夫君子之取人
原其本其棄人待其定故取之於始達棄之於始衰
吾始得生年十五六識度氣志巳如成人其有質也如
木之始生玉之始斵顧其所成就何如耳生可不勉乎
士之不能自成其患在於俗甚矣徳之盛也士志於善
以成其徳徳者道之本也行者道之用也行始於身而
及其親因親以君因君以國行至於民則盡矣故為道
[011-6a]
必始於君公輸子之技不以規矩無所用其巧是之謂
法法者古之制也君子以法成身以身成法言以古為
師行以古為則雖然因人而言也譬之宵行假明於燭
而燭非明也而學者以為明謂之巳矣言者自言也行
者自行也謂之成徳譬之目焉升髙臨下物無遁形故
無擇焉故為善必始於法士莫患於偽而徒善次之名
在於善而實不至謂之盜身在於善而意不至謂之偽
意在於善而義不至謂之徒善徒善者非古之制也可
[011-6b]
不擇乎君子學而後行以成義也故為法之始於學於
是明古之制與其疑謀貳行隱志晦徳而論著其合否
考之其世稽之於經質之於友而定其論使學者有考

   仁宗御書後序
人皆有所好其上勝之其次任之其下藴崇之也惟至
人無好有所好者同於人也神文聖武皇帝其好之與
人同其勝之與人異同以為徳異以為法邇聲色而欲
[011-7a]
不勝禮寶珠玉而利不勝義時遊田而逸不勝度故其
在位四十餘年而四方百物無所損益顧好飛白書明
忩淨几時一為之以侈其好於是將相宗戚家有藏焉
臣不知書不能頌其美而竊有所歎也凡藝不滯古則
狥今滯古則舍巳而就規矩狥今則畧法而逐世好故
其弊君臣爭名而禍亂從之臣竊窺觀皇帝㑹法而忘
世㑹理而忘法故工拙偏正不足論也所謂有其道而
進於技者王者之於藝蓋如此彭城王氏世為貴將故
[011-7b]
其家有傳焉其從孫萬壽主簿臣有基以皇帝所書六
大字示臣臣蓋望而知之也臣不知書然望而知之者
臣以理得之也臣惟皇帝却天下之好而留神翰墨乃
帝者之懿徳來世之偉聞而臣實懼焉臣聞故老言當
斯之時三府百吏内宗外姻下逮近習莫不好書夫士
大夫阿主之好而為書未害於政而臣懼小人因書以
進之也故君子於其所好又有慎焉臣惟皇帝之知此
故世無其傳而臣之愚不得不懼也元祐七年二月二
[011-8a]
十五日潁州教授臣陳師道謹序
   寇參軍集序
大父鹽鐵府君外大父穎公與文忠蔡公好太常少卿
寇君蔡之出也游二大父之間而輩先君而君卒二氏
之子弟居同邑學同文情同好也寇氏之伯曰元老喜
事而多能張李氏之墨吳唐蜀閩兩越之紙端溪歙穴
之硯鼠鬚栗尾狸毫兔穎之筆所謂文房四物山藏海
蓄極天下之選傾家破産急士之窮輕身下氣而交名
[011-8b]
勝士多歸之者其季曰元弼一無所好顧嗜酒與詩方
其展紙濡筆立下疾行倐忽數十百韻衣冠在傍合手
起色駭歎不暇然成輒棄去不復愛非如世之詩生窶
士牽課臨倣吻頰鳴悲歲鍛月煉者也昔魏晉之士當
嫌疑之際能慕名著節而身在位旣不得去又不可死
於是有託以逃其生别離羇旅流放憂畏之士顧無可
樂之事有託以快其心私恠季氏無一於此仕雖不達
而不以事經意其於失時則輕而亦好酒無日不醉苦
[011-9a]
心竭思搜索腎胃如與世士出音作新詩多而鬬㨗以
角一時之名者與之久則渙然解超然悟而後知其非
嗜味而嗜醉非遣意而遣事也其學陶氏公孫氏者與
元弼旣殁家無留藏其子某索於里中得詩若干首文
若干首而第次之以請於余余勤其成而尚其志也為
之序而藏之兩家使後之人知吾與若世好之如此也
元弼名其仕為許州司理參軍元符二年八月癸巳居
士陳師道序
[011-9b]
   持善序
世之力者有五曰佛曰法曰善曰惡曰願善為至矣然
難行而易失士之始學善新而惡熟福輕而障厚旣難
其大矣而小人作輟其為善豈惟其難而魔力撓之也
其為不善豈惟其易而業力使之也是故先佛雖有種
子之喻又有湯冰焦榖之比且堪忍之土界則五濁時
則爭鬬人則弊惡縁則空法則末刼則陷為之不亦難
乎善出於習而習不足恃也中人而下善惡並作而更
[011-10a]
報一出三途則失之盡矣豈惟其然異世則失之矣聲
聞所不免况於衆乎豈惟其然異念則失之矣前念之
善與念而盡後念之惡與念而興其失不亦易乎雖然
為善有道願者善之所出也願之為善縮業之於惡能
持其人使不退失故無願則無善無業則無惡是以學
者先願而後善豈特善焉雖法與佛有不由此者乎故
華嚴七地之菩薩大願力所攝如來力所加自善力所
持而得無生法忍聖且假之人况其下乎夫願本也善
[011-10b]
與法佛條葉華實也善非願不生佛非願不成更百化
而弗渝盡未來而不斷其為力太矣願者心之用則有
自功以理為因以先為證則有他力具自他之力不其
宜乎證至於佛為法一空其所不盡者願也衆生盡則
願盡其無巳乎若夫善而無願與願而非理則為福而
已敬則貴惠則富世有貴富而無不敬惠者以其無願
而失之也雖然士以私智而為願孰效先佛之巳試乎
先佛之願莫大於妙徳莫要於普賢十方同一時住世
[011-11a]
之佛皆我所導而後成聖不亦大乎萬徳之行出於十
願不亦要乎是以諸佛同贊而過之菩薩自謂不及也
元祐二年春徐之東禪主者懐超夢出庭中見二大士
相繫於木下恠而問之對曰此陳教授氏之物也是夏
師道始承命至則館於東禪豈於二大士縁有素乎紹
聖二年之春客東都晝而燕坐見大通禪師俯指授使
具二願於是頗頗採華嚴寶積而第次之願與信者而
盡心焉元符二年九月二日居士陳師道序
[011-11b]
   送參寥序
妙總師參寥大覺老之嗣眉山公之客而少游氏之友
也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遊卿大夫之間
名於四海三十年餘矣其議古今張弛人之情貌肖否
言之從違詩之精粗若水赴壑阪走丸倒囊出物鷙鳥
舉而風迫之也若升髙視下爬痒而鑑貌也元符之冬
去魯還吳道徐而來見余與之别餘二十年復見於此
愛其詩讀不捨手屬其談挽不聽去夜相語及唐詩僧
[011-12a]
參寥子曰貫休齊已世薄其語然以曠蕩逸羣之氣髙
世之志天下之譽王侯將相之奉而為石霜老師之役
終其身不去此豈用意於詩者工拙不足病也由是而
知余之所貴乃其棄餘所謂淺之為丈夫者乎於其行
敘以謝之
   顔長道詩序
萬物者才之助有助而無才雖久且近不能得其情狀
使才者遇之則幽奇偉麗無不為用者才而無助則不
[011-12b]
能盡其才然則待萬物而後才者猶常才也若其自得
於心不借美於外無視聽之助而盡萬物之變者其天
下之奇才乎比出東都門沙行數百里來河而城者今
澶州之治也平林曠野荒墳故壘甲士介馬無修阻麗
華之觀頽垣弊廬棘荆沮洳無池臺苑囿鳥獸魚鼈之
美吏不勝事一飯再起經年相逢交馬顧揖不通勞苦
無飲食歌舞遊從之樂征商榷酤號稱職官身雜徒吏
下爭細微無閒燕之樂彭城顔夫子居旣踰年矣元豐
[011-13a]
四年邑子陳師道西遊京師遂見夫子於北門請於左
右得其應用之詩若干篇羅絡隱遯穿穴險怪遇事以
發憤因難而見奇如在巖崖之下洲渚之上陰林叢竹
空曠莽蒼之野月星風露煙雲杳靄之際漁釣弋獵樵
蘇耕稼之間不知其居弊陋之内市井之中瓮盎之側
也昔聞其語今見其人可謂美矣而於夫子猶其粗也
孔子曰莫我知也夫又曰詩可以怨君子亦有怨乎夫
臣之事君猶子之事父弟之事兄妾婦之事夫也為人
[011-13b]
之子而父不愛焉為人之弟而兄不愛焉為人之妾婦
而夫不愛焉則人之深情皆以為怨情發於天怨出於
仁舜之號泣伯奇之履霜周公之鴟鴞孔子之猗蘭人
皆知之而不怨有二焉東鄰之子西鄰之父不愛也人
雖褊心莫以為意謂之路人夫婦之恩窮君臣之義盡
然後為路人路人則不怨責全於君子小人則不責也
謂其不足責也致怨於明主昏主則不怨也謂其不足
怨也則又不怨故人臣之罪莫大於不怨不怨則忘其
[011-14a]
君多怨則失其身又有義焉此其所以異於小人者也
夫子之詩仁不至於不怨義不至於多怨豈惟才焉又
天下之有徳者也夫才者徳之用也徳成於心而後才
為用才盡於身而後物為用吾於夫子見之矣又為之
序以詔學者
 
 
 
[011-14b]
 
 
 
 
 
 
 
 後山集巻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