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樂全集 > 樂全集 卷三十一
[031-1a]
欽定四庫全書
 樂全集巻三十一    宋 張方平 撰
  書
   上丞相呂許公
景祐某年某以茂材異等對詔策中選辱在相國陶冶
既詣第伏謁翌日見故汝隂蔡貳卿喜相謂曰相國有
言以生為逺器相國知生也已時某初登科名微迹寒
性又野拙未始游王公大人門惟蔡公與今參政尚書
[031-1b]
宋公嘗守南都實鄉里也早與諸生旅見二公採鄉人
善者之論歸而譽諸朝值詔下因共稱薦故獨二公憐
之及此雖聞汝隂言終莫能致身門下然竊自負譬之
窶人寄千金于他所心有所恃雖窶不恤也比者讀唐
書見崔文公祐甫作相半年除吏八百員德宗性多猜
謂所除吏不無素舊祐甫對曰向非夙相聞知安得諳
其材行上悟然之識者謂是李司空絳作相或譛於上
以為延用情故憲宗延英問之絳對曰夫忠臣事君不
[031-2a]
以私害公若為身避嫌故有才不用於公道何有頋所
舉用何如爾李趙公吉甫且入相謂裴垍曰宰相之職
在知人物以卿精鑒願有助也垍為疏名氏得三十餘
人不日選用畧盡朝野翕然趙公有得人之稱故知宰
相者行賞罰之柄以官人安民成天下之務者也天下
之士有髙才逺策致主經世之志而不以達之巖廊之
上則焉攸用巖廊之上權石度量在焉所以平輕重裁
尋尺均贏縮也未嘗自達而曰莫我知也不亦過乎故
[031-2b]
某益自恨他日相國有見知之言遷延自外至于今而
志未獲通也今日相國當柄拔用人材近無親比逺無
嫌怨以天下為度以衆人為公浩乎其無不容也淵乎
其無不盡也士之有心者當此之日而不能輸肝膈盡
思慮以自致于下執事是不適乎去就之冝也彼自古
聖賢干時展志有不由先容以進者乎而鄙論曰士當
自結主心不因人而達然後磊落倜儻夫不因人而達
古則有伊傅太公望矣伊傅太公其初負鼎俎版築釣
[031-3a]
魚不既勞且迂哉頋直徃則違其願必見情而後獲况
時異勢殊不量才分刻舟而尋之不亦狂妄歟雖然士
固觀其所自託前景祐五年某以賢良方正再濫詔選
而徃監桐廬郡朝受命而夕行未嘗有干也獨恨廊廟
之議不出相國之化筆爾及今恩命猥及許之還都趨
伏屏下有日矣因鑒往故念士之在卑陋不可以不自
發於上發而不遭命也所以近引三相用人之事非敢
以區區崔李為量也以明諸賢宰相亦不能盡知天下
[031-3b]
士士要自啟發然後用人者審其賢不肖而器使之爾
至於相國之才之美之德之業上格于朝下被於四方
逺矣亦奚用多云故畧焉所有薄業盖俟執事以獻之
謹布腹心為即日登門之先焉
   上時相
伏以邦家之本廟社之重羣吏之職生人之命政無大
小繫在廟堂廟堂之上有圖議而後有得失有得失而
後有治亂有治亂而後有安危為國主謀為民主命休
[031-4a]
戚斯賴其體大矣是以賢德良輔代工造物知九域之
廣非耳目所能迨知萬物之微非精意所能周故因天
下之聽而後聽無遺聲因天下之視而後視無遺形因
天下之謀而後謀無遺情挈要以圖大平心而格物㑹
其有極統之有宗而宰天下之道舉矣故古之居此位
者咨嗟寤寐惟以失一士之為嫌也此豈徒掠好善以
為名收羣心而邀惠者哉盖誠於報國忠於利民將以
通天下之志而成天下之務者已彼天下之士有志乎
[031-4b]
道有心乎民有致君建治之猷無可行之位有通權適
變之術無專達之途未能有以得於君姑念有以効於
執事者則夫挾利害之論游王公之門者豈盡諂附謀
身之人游説規利之伍哉夫亦有盛士在焉且時君以
文明仁聖臨天下而大君子當國任政秉制四海萬邦
黎獻共為臣僕惟吾君與吾相時舉凡厥庶士庶民有
猷有為莫不皇受其福以近天子之光况有探先聖典術
明當世理道辨天人之分曉古今之故如是之士吾君
[031-5a]
與吾相其舍諸故其秉國之均官材賦政者惟誠士之
務得學古之道義在有為者惟才志之務效上得其求
下得其用天下其有不治也乎及夫功利以立職業以
修國體以平王道以粹收名享德盛美所歸不在吾相
乎士何有乎哉故周有多士其致太平而周召紀乎鼎
旗漢用衆力克成大業而蕭曹食乎宗廟譬之構厦
斵削茨墁執伎咸作而梓人專成室之功譬之用師伍
兩卒旅奮命並進而主將尸制勝之伐故春秋之義尊
[031-5b]
不親小事卑不專大名典禮之舊卑主其詳尊治其目
國之大體人之大倫分義等威不可越巳是以卿大夫
分處其職百執事各力其局至於坐而論道使人以器
收謀擇善取賢斂財者真我政府之事也伏惟某官蹈
道之深得德之全志如春秋文如典謨知幾如易多識
如詩中禮之莊和得樂之易良為帝股肱為天下筆舌
至於古先之龜鑑舉知其故矣時世之夷病洞照其情
矣蕞爾一下吏奔走承序之不給乃欲議天下之事兾
[031-6a]
以動吾相之聽其亦不知量也某誠不肖涵漬美化游
渉藝文頗嘗苦心期庶幾於古人之所用意者帝王之
典制聖賢之事業禮刑始末之用徃古治忽之變諸流
羣氏經言小説嘗竊掲厲乎淺深鑚仰乎髙堅搴其芳
英咀其滋味矣景祐初元天子復下詔舉方聞之士猥
䝉近臣聞名法座因得入紫宮趨赤墀當四政之問條
三道之對承學疎淺分從報罷朝家樂育試之大邑歲
穰訟希蕭然事簡因復剽拾舊籍鋪綴陳迹採道路之
[031-6b]
議成秕稗之説恃時不忌必寛狂妄之誅於政大方倘
有涓埃之補前所謂有志於道有心乎民此固賢人君
子之事某不敏亦竊冀焉幸值某官以引拔自任以教
育為樂謀無鄙而不收善無微而不擇此誠大義至公
希闕之遇某所以不敢自外而至於屛下也由有召之
然矣謹以近所著芻蕘論十巻二編以獻非惟備䞇見
之禮也倘燮理之暇一賜采觀亦足以開巖廊之餘論

[031-7a]
   上蔡内閣文忠/公
竊以師道之廢乆矣昔在兩漢公卿大臣咸門有諸生
横經受業書名録牒至數千人師儒教尊人知重學故
在兩漢其政事本於經術其議論據于王制朝有名節
之勸士篤去就之行美化雅俗比隆三代魏晉而下中
區版蕩諸戎擾亂隔為南北小雅盡廢文獻不足近在
唐氏風流寖薄取士之制專用虛辭雖開元元和變而
幾道名公宗匠磊落相望然治學傳家本原已廢諸生
[031-7b]
後進奔走末路以文求售勢同市賈然猶屈伸繫乎託
迹進退謀於所知名士口吻片言可以取重清流門地
一見可以為榮士風綽兮顧亦近古清朝一統丕冒無
外鳥言鴂舌知誦乎簡書髽首卉裳咸襲乎端甫然循
唐取士而考言彌華駕説之學用微師資之禮遂絶非
有志乎逺者大者莫不嗜甘而排苦採芳而遺實也天
未喪道必將有主主吾道者閣下安得而讓諸伏惟閣
下風采發乎冠歲光華耀於區域早結明主奮揚亨衢
[031-8a]
其發䇿決科也則江都之研經理家令之切世務其代
言密侍也則文園之視草中壘之納忠其撫藩屏也則
潁州之教河南之威其毗大政也則髙陵之儒雅平陵
之故事兹可謂周才而通智者矣某不佞竊伏東鄙承
望下風盖有年矣蓄為潢汙莫能自通乎江海覆諸盎
缶無以上覘乎日星今罷官吳中言歸故里乃值閣下
實此尹正既再獲見矣而莫能展叙乎腹心也得不少
因文墨以自薦其誠歟某世有仕籍堂有尊親懼先緒
[031-8b]
之墜地且養羞之不給爰謀干禄盖為代耕既隨計而
西不得志於有司退居於濉上仕意益薄矣景祐改元
天子復下詔舉方聞之士朝廷二三賢公猥録名字章
聞於上由是獲對法扆躬承大問三道之要四政之闕
承學良淺非識所迨報罷為幸懼及知已育材道廣取
人路寛一命讐書庇身美邑飽食海上坐逾三年時哉
歸歟乃遇盛德某聞之聲同相應髙下不必均氣類相
從體質不必齊故蜉蝣候隂而出柱礎因雲而潤况心
[031-9a]
志之靈能無所感自國家之開詔舉由是路而進者盖
有人數矣今日之事又閣下之所發此某之所以伏幽
陋而望下風引領庶幾歲月以冀以未嘗得見為恨亦
惟閣下所以撫接之意其必有以當之者矣謹録近所
著芻蕘論十巻兩編以獻冀閣下少知某之於古之道
天下之務抑為有心者焉某前所以援漢唐之事歎師
道之廢者是區區鄙中竊望於閣下者倘閣下有振復
古道之意而獲預焉受賜之大無尚此已不勝感激之
[031-9b]

   上留府侍讀宋尚書宣獻/公
伏聞士林之議者曰厥今國朝大臣得時居位以文章
名一世者閣下當其任焉然而天下知名之士由門下
出者良鮮意者閣下之名德光大厓㟁峻絶士難其進
耶或乃閣下日居侍從對命密勿未暇周見四方之士
也今者出試以政尹兹京邑以客至者率與為禮乃知
嚮者之説議者之不審爾且天之生民也使先知覺後
[031-10a]
知先覺覺後覺也既先知而先覺矣專諸已而不外施
焉君子不應爾昔兩漢公卿咸門有諸生横經受業荆
蜀交鬭司馬氏之不競先王事業頽廢墜地中間數百
歲寂寥榛梗唐室治定文物更新名公宗師磊落相對
鏘金鳴玉聞黄鍾大吕之音兩敦六瑚見薌合明粢之
薦先後引翼嗣音不絶五季荒剥僅如戰國文獻不足
小雅蕩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則閣下安得讓焉某不
佞幼從事於學竊志其大者亦嘗參酌古今治亂之道
[031-10b]
聖賢勸戒之法期自樹立不落流俗而性識蔽昧莫自
開爽遲先知而先覺者則謹將聽命焉今兹之遇閣下
獲所素願者矣夫三尺之限健夫不能越者以其峻爾
崇山延岡重載登焉邐迤故也閣下試為霽威少迴顔
色不以貴有位之勢間然而以古人之道與其進也如
小人者固不足以仰望清明之德儻與持論亦足以發
謹以所著歌詩議論二編䞇獻歌詩所以言情性議論
所以明理道惟大君子辱垂意也
[031-11a]
   上北海范天章
伏以聖人消息盈虛之道動静吉凶之機察時觀變妙
用在易某小人不知其大者今兹將以瑣瑣之迹有請
于下執亊敢用上所以布德説下之義下所以處困謀
亨之説推而陳之以發鄙誠伏惟閣下少留念哉曷謂
上所以布德説下之義某請稽諸益益之九五曰有孚
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説者曰為益之大莫大於
信為惠之大莫大於心因人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費惠
[031-11b]
心者也以誠惠物物必應之故曰有孚惠我德也曷謂
下所以處困謀亨之説某請質諸困困之上六曰困于
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説者曰行則愈繞如葛
藟然居不獲安如臲卼然凡物窮則思變困則謀亨曰
者思謀之辭也言將何以亨至困乎曰動悔吝生有悔
以征則濟矣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動然則悔無大小動
則有之至如惠心為益之道閣下之名德人所仰信不
在乎端策振龜而知也友人聞某之為是説問子説信
[031-12a]
行乎某曰請以二象言之在益彖曰損上益下民説無
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是益易行也在困彖曰困有言
不信尚口乃窮是困難謀也得益之時者信則人仰之
惠則人德之得困之時者可退自謀不可進謀於人今
兹小人以困而求易自下而取上惡乎敢知説之行也
問者曰然則子推是説顧將安之某曰不見仁者智者
斯可矣智者知人愚以困動將求智者知之耳不見智
者仁者斯可矣仁者安人愚以困動將求仁者安之耳
[031-12b]
如仁智之不可見誠者斯可矣誠者成物愚以困動將
求誠者成之耳念兹三者興而四顧莫適所懷已而聞
諸知已曰夫惟體仁之恕抱知之明禀誠之厚挺特達
之正氣冠天下而為英則惟北海之范公歟某抃曰是
鄙人之願為日乆者也是以違老親之膝下越千里以
兹來一則若元叔託名於羊西州望公之延薦二則如
退之乞憐於南郡希公之賙恤惟是二者皆閣下咳唾
指顧之餘耳閣下其亦有意乎長跪伏聽惟閣下所以
[031-13a]
命之
   寄上蔡參政
伏念去門庭官于海上倐二年于兹矣每思盛德垂撫
之厚忽若侍座下見顔色不知精神之馳乎屏樹也公
且信是夫乃者某困窮不能養彷徉乎天下而未始有
遭也公獨恤然憫而衣食之乃者某嘗有志乎學古之
道斐然為辭章亦既自達乎聞人作者而莫之或信也
公獨樂而教育之至以聞天子取科名禄仕内之懷中
[031-13b]
公之遇某也如此某之有心於公也非諂而信矣且今
之公卿大夫其在上位者幾人材能雋雄者聲光章灼
者即曰有矣若乃大方全德體仁合義精粹不耀如璞
玉渾金明浄無瑕如青天白日誠淳優大萬美完足則
惟公一人是故一覩公之氣韻者鄙吝之心悉去一聞
公之緒言者忠信之志皆起此某所以竊竊焉託名投
迹如七十子之不可去仲尼豈特顧望公之貴勢而趨
之者乎雖然公於今者當造物之爐冶執裁制之尺度
[031-14a]
遶朝之清流貴客侍讌閒而陪議論於前四方之英才
俊人效技能而賛功德于後是安得念某之江湖之上
竊竊然哉某所守邑三面江海西與州接𣺌然大澤不
通騎步路所窮絶故無賔游俗不識書無有士子民無
大猾廷無滯訟適復善歲蕭然省事令之賦禄足以供
丼脆仁族屬令之事任足以撫疲羸為善事以此言之
則是邑也天下之美地而令也者仕宦而得民者也若
是又何求焉盖某之志于學其思進而未止者也今幸
[031-14b]
公宰政居中大鈞播物某誠願以縣大夫之禄執經鄉
校與好學者游切磋講習詠歌先王之道聊以卒歲至
乃馳徇於燁爚之地趑趄乎聲利之途一介之守所不
能也因感公恩知之厚又欲以一披雪乎鄙懷之乆存
者故寫誠於兹書伏惟論道之餘賜采覽焉
   與蔣吏部
某野而訥於辭是以再見而未能自達乎腹心也執事
亦且何以見處哉遂無言而去竊有所不足敢少布誠
[031-15a]
乎執事者而行焉某志軒曠而難遂性剛介而鮮合器
不適乎諸用藝不精乎一家至于有意乎古之道有心
乎天下之務雖則鄙愚竊自謂可從於能者之後焉始
在鄉閭不求名譽有田一壥有宮一畝隨賦干禄繄我
慈親㫖丼之故非所以求顯榮為進取者天聖五年春
不遇春官氏歸耕於濉上值濟陽蔡公常山宋公繼來
保釐採鄉人善者之論輒辱解榻以待已而天子下詔
取方聞之士二公唱於朝與一二賢卿大夫猥以不肖
[031-15b]
稱於帝前由是得涉赤墀歴文陛仰户牖之法座條三
道之大對一命而獲長是邑且嘗更三太守矣其治可
言也范之為政也敏而其失也疎陸之為政也寛其弊
也弛執事之為政期三月矣一之日符令之下于縣者
三减其二焉二之日追胥悍吏不至于縣令之庭三之
日事有條而令有章不敏以是知執事之能有成也其
無弊也不敏之所願從之者也執事之始至也某不能
來賀今之來也閣下如有望焉再見而不及以政且鬷
[031-16a]
蔑不言叔向不知其賢趙子不言魏絳不知其材某獨
得不言而責執事之不知我乎今以近所著芻蕘論兩
編十巻冀執事少知不敏之於古之道天下之務六經
之奥諸家之言歴代治亂之由百王沿革之法亦嘗曽
慷慨持論究詳用心也已不敏之為是書將以獻於上
惟執事當世之名儒識者且欲咨而考之凡此書之有
所不宜言言而非者有所發焉某得以存其是而黜其
非是求益之舉也
[031-16b]
   與蘇州太守陸學士
惟古今天下之政事所以亂率由下情不上通下情所
以不上通由在上者務貴自賢在下者諂偷求容故帝
堯之為君謀於衆捨已從人伊尹之為臣匹夫罔不獲
自盡惟慮下情之塞也朝廷耳目在牧守牧守耳目在
縣令縣令與民最親也自漢以來郡縣雖相攝制而各
得為政刺史比課督姦而已故州雖無良貳千石而不
害縣有善令吏民以是親信風績以此成立盖上下之
[031-17a]
政不相侵故賢不肖較然上之發謫賞擢亦得以無濫
近者唐室失保民之道方鎮分地一道百城慘舒恩威
盡出節度連率之命悍卒鴟張黷夫狼貪郡縣長官役
屬如𨽻人關柅動静臂指伸縮奔走號令制不在已故
唐僅三百年紀於循吏者無幾且治迹功狀去漢逺矣
豈無良士豈無仁人原其由然盖事有牽制才不專用
也今朝廷分局布吏提綱振目等級如堂陛輕重如權
衡都邑相維動有繩凖然典刑具在亦繫人弛張縣非
[031-17b]
其人州得以請黜州非其人縣受其弊矣故知與天子
共理者實牧守也某權不足以合道才無長於經術射
䇿王庭解褐通邑亦惟天幸遭二名侯自明公于藩再
獲請見接君子之几席聞長者之餘論至於誠淳優博
温厚敦易亦少得明公之所志者如是而下情不達一
州之政不和則無有也且夫子之道至大而曽子稱之
曰忠恕而已矣得非以忠恕之道可以揔百行之要者
歟忠以事上恕以體下雖在閭巷之内蠻貊之邦行矣
[031-18a]
而況紆墨綬長百乘之邑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是亦
當効忠之地得用恕之位者也矧郡縣相附義猶心體
休戚同處得失槩及上可言而不言下當從而不從阻
下情塞上聽豈忠恕之謂耶輒條近符教之不宜于縣
尤甚者五條以聞于左右倘明公寛其干冒不揮而退
之也則謹當時有聞焉若其出位而謀越職而議某非
矯激沽鬻者固不是為也竊景夫忠恕之義不可徒黙

[031-18b]
   與邵監簿
某白青溪邵君足下大雅之道微乆矣士之逐利過於
市井足下蕭然弃官隱居以求其志不為賢哉鄙人不
佞沗貴州上介側聞髙義竊用嗟挹甫此署事嘗遣單
札自惟微者不足以薦發有德上聞王朝徒以聲類之
同黙懷景重爾向䝉不弃繼捐二書辭相推多披展增
愧然反復足下自叙出處之意鄙人惑焉何始有掩巖
扄之樂又懷趨帝庭之願是於考槃之際而習進取之
[031-19a]
業斯乃遯而有所係非確乎不可拔者已夫聖人所貴
乎道者莫節乎中莫適乎時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其斯
之謂中也夫盖足下養髙林園乆安内樂以道自信謂
今猶古故於世態人事有所未悉者鄙人乏皓皓之白
而䝉乎世俗之塵埃凡近之仕體頗能言之請嘗以語
諸足下今四方無事朝廷守畫一之法以為政當柄任
者髙枕優游故其揀别英豪不甚為急事即有管樂之
材器良禹之謀識舒雄之經術二司馬之文藝誼錯之
[031-19b]
時務魏翟之風力欲其特達拔擢果自樹立殆未必然
足下獨不見布衣白首奔走折腰者豈無俊雄也哉足
下又不見朝為諸生以一日之藝而取公卿者豈盡俊
雄也哉士之仕者如是假諸葛武鄉而在徒死隆中爾
足下乃欲挺出山齋直排天閽謁法座計不過歟足下
遂能脱屣榮利長徃不顧自逸於是非得喪之外即鴻
飛𡨕𡨕弋者無所慕矣如猶未忘於此世也愚謂冝相
時而動見可始進况足下道甚髙忠信篤厚名君子儒
[031-20a]
蠻貊之邦斯行矣錢唐大府也朝之顯貴時此撫臨是
珠玊之肆衣冠之藪也且學官之禮不與羣掾吏同責
受命分職異乎徃教斆學功半未妨著書之志愚謂外
臺之請抑磐陸之漸平津再上時且耳順漢陽勲業成
於暮齒歲寒而後知松栢之有心也足下聊加䇿焉來
書所示庠序師儒之闕鄙人不量向亦獻言於朝雅如
髙議置勿用爾所叙頗激訐其盡事情以開足下意惟
三思乎時與中擇所去就焉
[031-20b]
   荅孫生秀才
某白孫生秀才足下比䝉臨訪中乃少違曽未逾時繼
辱三牋若後進之生勤勤乎儒老重德趨名之士汲汲
乎當塗在勢者某豈所敢當於足下者耶始閲足下之
文又數接乎辭氣鄙心固畏而愛之矣僕少有事四方
自宋衛陳蔡滎洛陜蒲河之北山之東淮服之南歴遊
也已至於是邦必問其俊豪而從之莫不挹其流而得
其淺深嘗其實而知其臭味今試追數度足下之比盖
[031-21a]
無幾人焉若僕者行荒漫而無守學謬悠而不精靡有
逮人豈曰成器復自守邑海上益惰益愚嘗思得敏識
英材雅流通士與較時講古以開䝉撥滯今生惠然來
顧方稱所願何乃不以文義相切劘直諒相悱發顧過
言溢美待我為小丈夫驕子弟何相期之淺耶乆矣哉
世教之陵遲士之風節寖薄親愛以利隙交舊以勢傾
或一命之僅霑視平生如素昧此乃僕嘗悲吁傷懷者
又可以暮之飽而遽忘朝之飢也乎足下其勿淪胥於
[031-21b]
俗動蕩乎風波誠能捨外偽而出中誠去禮之過者以
友生納僕則僕何敢不盡於生耶凡聞闕敗數忠告之
有望於足下也昨病無悰為報也緩今聊强書使足下
知所志而已其亦察之
   上河中同理范學士文正/公
始者學士執親之喪于南都暇日以道義教徒于鄉之
庠誘人樂善孜孜不足某適奔走于朝夕之養望先生
之門牆曾不得升諸堂而望乎室晩日方獲持鄙文薦
[031-22a]
於左右竊嘗辱一言之與其進也雅不以晩輩見待感
荷知奬甚深厚去春隨計輦下捧謁者三先生座上客
多小人塵中趣背加復慵拙不善候間隨波上下旅為
進退竟不得叙款勤布腹心之淺深也矧敢窺先生之
門為託名之地耶蒲坂㑹府中條勝地伏惟大匠游刃
多閒燕申之餘修講寧廢經術興於南郡士林歸乎北
海慕仰髙義心用激發他日孤蓬西轉適彼樂國以一
日之舊有請于執事者先生尚留意而記憐之耶詩云
[031-22b]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我心則降其是謂乎故
用布心自達庶知卑誠所存良深愧悚不宣
 
 
 
 
 
 樂全集巻三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