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樂全集 > 樂全集 卷二十六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樂全集巻二十六   宋 張方平 撰
  論事
   論討嶺南利害九事
臣竊惟百粤之區三代為荒服正朔聲教所不加秦倂
天下始開置三郡曰南海桂林象郡乃今廣州桂州交
州漢武平南越拓為九郡元帝棄儋崖但存七郡以至
後漢交州刺史部郡七縣五十六今自嶺以南皆七郡
[026-1b]
之地而交趾得其三郡二十二城其土地下濕多瘴癘
人短折性躁悍好讐怨相殺害易興逆節歴呉晉至隋
皆内屬除吏供賦役唐南海節度兼嶺南五府經略使
交州是為安南府唐末劉陟竊據嶺外并有交州國初
交州帥吳昌文卒管内十二州大亂其大將丁部擊定
之部死子璉承襲太祖擒劉鋹璉請内附因而撫納授
安南都護自昌文至今爭奪簒盜已易四姓太平興國
中其大將黎桓簒丁氏太宗下詔討伐興兵由邕廣水
[026-2a]
陸兩路入諸將孫全興等逗撓擅退並戮於邕州市黎
桓上表謝罪降詔赦之遂除安南都䕶景徳中桓死諸
子爭立國復亂廣州守臣奏請承釁取之真宗不許既
而大校李公藴又簒黎氏朝議以其遐荒異俗置之度
外因亦用桓故事授公藴旄節及此傳四世矣向自日
南貢職巳廢朝廷濶略不問邊臣苟慢防禁益弛凶惡
盜賊姦蠧之民諸配徙者不無逋逃頗從亡匿亦有人
頑嚚不逞挺身亡命赴其招集教之治兵助為邪計故
[026-2b]
令乾徳敢奸王命凶黨用事多是華人往時遣使例抵
其國見城中無居民府舎湫陋有茅竹屋數十百區以
為軍營兵器有弓弩木牌梭槍竹槍弱不堪用勢不能
為中國患故逺而易之至景徳中李氏竊此疆域及今
七十餘年王人乆不涉其地不復知其虛實今聞其城
栅隍塹乃有數重兵力民衆必益充足頗略旁占城等
諸小國事勢施設比前為强大而嶺南長吏猶習故常
本非經逺之才又忽不虞之戒狂妄輕脱為國生事蠻
[026-3a]
性狠悍有不能堪告訴不聴投書不受事情壅塞積成
忿恨及其戰艦抵岸軍鼓叩城如入無人之境略無交
鋒之備冦兵所至城邑為墟遷致其貨財係纍其婦女
封豕長虵恣其酷毒傳聞其事可為痛心然此為既往
之咎方當慮將來之策昔漢誅南粤兵㑹番禺道便近
故為功易至後漢馬援擊交趾縁海而進隨山刋道千
餘里﨑嶇三年始得賊討襲轉戰至九真日南境上以
定漢界吏士得還者十四五而象郡南境由是竟分為
[026-3b]
林邑國歴代或小叛亂尋即平之隋破林邑以其地入
于交州終亦不能有也唐懿宗時安南都䕶李琢侵暴
獠民羣獠引林邑蠻攻安南府遣將率江西湖南之兵
赴援既而交州陷遂集諸道兵赴之積六年方破蠻衆
收復安南而藩鎮之兵猶戍桂林徐州戍卒遂倒戈剽
掠湘潭破宿州徐州滁州和州濠州攻圍泗州揚楚廬
壽兖海沂密曹濮皆被其害詔㑹蕃漢諸鎮之兵十八
將進討又二年方殄兇逆由是天下騷敝跨接五代遂
[026-4a]
為異域故太祖皇帝棄之不欲勤中國以事荒徼列之
外蕃使隔限諸蠻此天機神筭長轡逺御之術也逮今
百餘年故無島夷之患此時竊發窮兇極毒逆天理黷
神道自古蠻夷猾夏冦賊姦宄未有如是之暴害也天
衷慘怛為之旰食顧此滔天之惡遂興問罪之師天下
切齒恨不即執其兇徒誅裂葅醢之瀦其邑落以為兇
虚宣九廟之威靈謝一方之寃痛伏惟命將行軍授成
制勝既巳審之於巖廊定之於帷幄攻取形勢諒無遺
[026-4b]
策然臣聞處重位食厚禄國之休戚義當共之不待迫
於咎責而後勵勉也况臣雖守陪都服在近職上荷恩
眷無補聖明豈可自同常人坐觀國家之事若越人視
秦人之肥瘠無慘動怵惕之心思慮所及敢懐不盡謹
條九事列于左方上達衡石冒塵睿鑒儻有一得微助
涓塵至于填溝壑之日亦無遺恨焉
一事即今淮甸兩浙江東西湖南北州縣仍歳旱蝗陂澤竭
涸野無青草人户流散窮荒極敝事可憂痛方當散利薄征
[026-5a]
緩刑弛役布徳施惠以撫存保息而盜起南裔王師大興焉
出荆潭之路此時民力何以復堪賦發後漢永和中日
南象林徼外蠻夷數千人反亂交阯刺史發交阯九真
二郡兵萬餘人救之兵士憚逺役遂反攻其府州郡并
力討之不能制為所攻圍嵗餘而兵穀不繼朝廷以為
憂召公卿百官四府掾屬問以方略皆議遣大將發荆
揚兖豫四萬人赴之李固駁以七不可之説而請選有
勇略仁惠材任將帥者以為刺史太守令募蠻夷使自
[026-5b]
相攻擊轉輸金帛以為其資有能反間致頭首者許以
封侯列土之賞因薦祝良張喬可任用四府悉從固議
即拜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阯刺史喬至開示慰
誘並皆降散良到九真單車入賊中設方略招以威信
降者數萬人由是嶺外復平今南蠻叛亂始由長吏侵
擾積忿無告及其致冦曾無戒備故令屠陷城邑流毒
一方然事已失之於前謀當善於其後臣愚以謂今茲
上策當以謀取不可以力勝謂宜且擇廣桂二守臣精
[026-6a]
密毅重識略足任者屬之方面付以便宜使各選舉部
下文武將吏其兩路職司官朝廷為之慎選令協力從
事招集户口各安本業為發禁卒以代荆湖見兵益令
募本土丁壯分屯縁邊城邑使足以保守要害更相救
赴則賊不敢復窺徼内自取殱夷峙糗粮積芻藳惟事
事乃其有備揣情觀變臨事制宜嵗年之時經營進取
蓋中國御蠻夷固有大體圖功宜審慮害宜深務在保
威靈紓民力全士馬之用惜金帛之費先收多福以絶
[026-6b]
後虞此為全勝之筭經逺之道儻謂業已興舉難于散
遣猶有中䇿具諸下條
二事蠻冦自入欽㢘以至陷邕州殘暴黎庶踐食城邑既而席
巻還其藪穴及今巳累月朝廷旌死事者而録其孤推恩厚
矣然及民之惠猶有闕者春秋傳魯與齊戰曹劌請見魯君
問將何以戰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劌曰此可以一
戰蓋謂其重人之命也謂宜特降徳音下廣南荆湖以
慰安逺人之情使知陛下哀痛傷惻之意凡四路百姓耗
[026-7a]
病之事加意優恤之庶國家仁恩有所下逮至如宥釋
罫誤以安吏卒之反側開設賞募以招溪洞之酋豪祭
酹其亡魂掩藏其殘骼皆前代常行之事也夫文之所
加者深即武之所服者大徳之所施者博即威之所制
者廣震耀殺戮生殖長育功用相承此天之道也
三事東南六路災荒已甚官私匱乏莫相救恤又縁青苖
助役市易之法農民困於輸錢工商窘於射利謂之錢
荒人情日急今王師薄伐聚于荆潭調發賦輸即以軍
[026-7b]
興從事荐饑之際供億實勞臣聞安民豐財用兵之本
也所有荆湖南北廣南東西四路青苗助役市易法伏
望特賜先罷其役法令復依舊制施行以此宣布徳澤
慰悦民心易曰悦以先民民忘其勞悦以犯難民忘其
死悦之大民勸矣哉
四事臣聞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憂深
而思逺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地者逺近險易廣狹生死也
彼蠻之舉事非謂其衆可以抗王師非謂其智謀可以勝中國
[026-8a]
而敢為暴害至是者負山海之險林藪之深可以出為冦患
難以入與戰鬬乘我無備因而得逞傳聞蠻界其崖壑阻處
篁竹叢薄不通人行人有操持器仗者從横不得囘轉頃年
貢象治路劣容象行謂之象路象過尋復蓊塞蠻行如
鳥獸穿竄山藪間自知其路外人不得而入也自漢武
之伐南粤時淮南王安已上書諫曰粤地草木深昧而
多水險中國人入其地雖百不當一攻之不可暴取也
兵入其地必逃散依險阻委而去則復相羣聚留守之
[026-8b]
歴嵗經年則士卒罷倦食粮乏絶方夏暑濕癉熱嘔洩
霍亂之病皆作水居蝮虵蠚蟲曾未接刃死傷者已衆
矣兵法曰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九地行山林阻險
沮澤凢難行之道者為圯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
彼寡可以擊吾衆者為圍地李靖兵法亦曰夫決勝之
策者在乎㫁地之形勢觀時之利宜歴觀前代征蠻者
未嘗舉大衆非不欲一舉殄滅之地利形勢衆不得用
也以故率常羈縻馴養不使至于決驟候察警戒以固
[026-9a]
疆圉而已今業已失備致蠻冦又悉衆而歸王師于征
是行天討非救急之兵也救急則欲速行討則要之致
誅而已不許收功之緩當圖全勝之策今興師十萬日
費千金鋭士不可以乆瘴鄉驍騎不能馳於鳥徑營柵
無所立粮道不能通長兵無所施利器無所用財殫力
屈徒沮國威先有自困之形未見必舉之勢何也若士
馬而得為用則螻蟻之衆何足平若士馬而不得用則
熊虎之力無所展儻今冬蠻未撲滅則前春兵須抽退
[026-9b]
更圖後舉臣竊難之臣識闇志衰安知軍旅之事但以
古今方册亦足比測事宜向者嶺南有萬兵蠻何敢輕
入竊謂今來弔伐兵在於精不在於衆可以計取難以
力爭况淮浙江湖公私罄匱人至相食豈有蓄積計置
芻粮財費過倍若令諸軍且駐襄鄧將佐僚吏省去冗
員隨行廂軍量留充役自餘浮食一切勒囘以寛轉輸
省齎送國財民力實為大計襄鄧間比年豐稔倉庾充
實軍留就食足支嵗月士飽馬肥暮秋引發乗鋭誅賊
[026-10a]
軍氣自振後無艱乏方可圖功
五事臣觀蠻事可以計取難以力争盖交阯氣俗與諸蠻不類
諸蠻貴種姓服從貴種義不可奪交阯自國朝巳來巳易四
姓皆由大校以權黨簒奪乃是唐末藩鎮遺風故其勢易為
翻動竊聞乾徳尚㓜諸酋共事而主謀者三人今入冦大
獲金帛子女各得所欲蠻夷不義惟利是貪歸國爭功
豈能相下如裂其三郡分授三酋各為主領被之告命
使達蠻中事縱不行必生猜貳以至他日釁端常在多
[026-10b]
方以撓之則功易舉矣兵法曰軍莫親於間事莫宻於問非
精知㣲宻不能用間用間之術神妙之道也惟時㑹之為難
得今實得其時㑹惟陛下深念所以可付之人誠上䇿矣
六事林邑國在交阯南境本象林之地漢時列為郡
縣後有功曺區連者殺縣令自立為王因别名國歴
江南六朝常羈屬之隋仁夀中擊破其國㝷而自復
至唐朝貢不絶國朝以來為交阯所隔遂不復至然
自晉宋歴代常侵冦交州南史以為林邑素無土
[026-11a]
田貪日南地沃常欲畧有之故乘釁即入日南九徳諸郡
輒留不去唐末亦是為羣獠構扇以陷交州為中國患
今揣能害交阯者惟林邑且林邑與交阯相去纔千里
本共象林一州之地今桂州至邕州尚十四程則是林
邑交阯之間比邕桂中間程途猶近意者募能使外國
之人諭以討交阯事約之師期使自一面入㑹王師如
能破交阯者以日南九徳之地委之蠻夷貪重利必自
為力亦伐國一竒也
[026-11b]
七事竊見安南後軍見在本府待師期所領南京一將外又
涇原秦隴之兵約二千五百騎聞約取七月到本府正是六
七月間在路到此又便南行夏秋盛熱比至桂州巳行萬里
臣前巳陳蠻界山林崖壑之險不通人行馬實難用頃年儂
賊構亂狄青破之聞在邕州西北適近山坂地勢寛平馬得
施力故當時破賊馬軍之力為多今日行軍深入蠻地事與
儂賊不同儂賊溪洞一首領入我郡縣之間止是劇盜
擊破即糜爛矣今交阯自是一國竊有土宇恃其險逺
[026-12a]
主客勢殊秦渭馬軍弓箭手本備羌戎皆是捍邊鋭兵
勁騎有到京師猶謂不伏水土輒生疾病而乃驅之瘴
霧沮洳之中巉崿枿之地水土沙毒草無藳秸進又
不可以馳突決勝其能還者無幾矣况西北二敵睢盱
顧望如聞王師逺出邊騎多行忽起風塵來犯亭障東
西往還萬里莫相赴應又不比海阻之失備矣凡言國
家大事必曰軍馬軍馬者戎事之本不可忽也今邊塞
簡選一鋭士調習一壯馬甚不易得盡心於國者方知
[026-12b]
之爾所有昨召邉要將官乃備邊騎兵願各遣還本道
使荆湖多募丁壯蒐補諸土軍其將士服習土俗諳識
山川地利其騎亦只用南馬格式雖小筋力自壯慣行
險隘安其水草使與中國之人相先後勢之便者也且
使西北知朝廷之力一方有警邊備晏然不為動也
八事伏見安南招討司期諸留兵以八月中旬悉至潭
州潭州去桂州十四程竊聞嶺外嵐瘴八月九月尤甚
謂之黄茅瘴草黄時瘴氣方盛十月已後氣候始肅湖
[026-13a]
南饑荒粮草難致乆留就食實費供輸若便引行觸冒
瘴毒士馬未用恐多病疫若展一月期㑹可省一月芻
粮湖湘之民大寛事力比至其時新米巳熟暮秋湖外
風土調適免致人騎枉有損傷國計軍行兩為便利
九事漢宣帝時先零羌背畔犯塞用後將軍趙充國將
擊羌虜充國以為擊虜以殄滅為期必先計策以待利
便酒泉太守辛武賢持異請出擊之帝下其書令充國
與校尉以下吏士知羌事者博議充國執意如初下其
[026-13b]
書公卿議者多同武賢帝以書勅責充國督之出戰充
國上書謝因陳兵利害六月戊申奏七月甲寅璽書報
從充國計其秋帝復賜書令因吏士鋭氣擊虜充國策
虜有必可破之形上奏請罷騎兵屯田以待其敝上報
書曰皇帝問後將軍言欲罷騎兵萬人留田如將軍之
計虜當何時伏誅兵當何時得決熟計其便復奏充國
上狀言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上復賜書報曰
皇帝問後將軍言十二便聞之將軍其更熟計復奏充
[026-14a]
國奏言兵以計為本故多筭勝少筭因策虜情以聞充
國奏每上輒下公卿議臣初是充國計者什三中什五
最後什八有詔詰前言不便者皆頓首服丞相魏相曰
臣愚不習兵事利害後將軍數畫軍冊其言常是臣任
其計必可用也上於是報充國曰皇帝問後將軍上書
言羌虜可勝之道今聴將軍將軍計善明年充國上言
羌本可五萬人軍凢斬首七千六百級降者三萬一千
二百人溺河飢餓死者五六千人定計遺脱入雜羌亡
[026-14b]
者不過四千人請罷兵奏可宣帝承漢之盛業天下富
實四夷賔服先零小羌顧未足為患害遣將出兵充國
所陳皆全師保勝安邊之册及上屯田之利止用吏士
萬人留屯因田致穀以省大費不失農業而為武備宣
帝璽書往復問難可謂籌計精熟矣而猶每下公卿議
者以叅其得失其於兵事詳重如此本朝祖宗有邊防
大事亦嘗博採羣議今安南之舉興師十萬萬里討伐
涉危渡險利害甚多然聖志先定國論已協伏願特降
[026-15a]
璽書内外近職之臣各令獻䇿以示博訪之道使四方
知陛下重任之意三軍知陛下憂軫之懐觀其否臧亦
以見羣臣之材識愚者千慮尚須有得採擇所長不為
無補
   論祠廟事
臣伏見司農寺奏請降下新制應祠廟並依坊塲河渡
之例召人承買收取淨利本府勘㑹在府及管下所管
祠廟五十餘處㝷巳依應施行訖内有閼伯廟宋公微
[026-15b]
子廟已係百姓承買閼伯廟納錢四十六貫五百文微
子廟十二貫文並係三年為一界臣竊以閼伯逺自唐
堯遷此商丘之土主祀大火而火為國家盛徳所乘而
王本朝歴世尊為大祀微子宋之始封君開國于此亦
為本朝受命建號所因載于典禮垂之著令所當䖍潔
以奉時事又有雙廟乃是唐張巡許逺以孤城死賊所
謂能捍大患者今既許承買之後小人以利為事必於
其間營為招聚紛雜冗䙝何所不至慢神黷禮莫甚於
[026-16a]
此蓋聞有天下者祭百神故咸秩無文毖于羣祀先聖
哲王所以致恭于鬼神者所以為國家萬民六經訓典
備矣故曰克典神天俾作神主此人君之職也今既嵗
收細㣲而損國體至大臣愚欲乞朝廷詳酌留此三廟
更不出賣以稱國家嚴恭典祀追尚前烈之意
   論蘇内翰
臣讀春秋傳晉叔向被囚時祁奚老矣聞之乘驛而見
執政韓起為言叔向謀而寡過惠訓不倦宜䝉寛宥之
[026-16b]
意起與之同乘以言諸公而免之祁奚不見叔向而歸
蓋祁奚之言為國非私叔向也今日傳聞有使者追蘇
軾過南京當屬吏臣不詳知軾之所坐而早嘗識其為
人起逺方孤生遭遇盛明之世然其文學實天下之竒
才向舉制策高等而猶碌碌無以異於流輩陛下振拔
特加眷奬由是材譽益著軾自謂見知明主亦慨然有
報上之心但其性資疎率闕於慎重出位多言以速尤
悔頃年以來聞軾屢有封章特為陛下優容四方聞之
[026-17a]
莫不感歎聖明寛大之徳而尤軾僭易輕發之性今其
得罪必縁故態但陛下於四海生靈譬如天之無不覆
冒如地之無不持載如四時之無不化育於一蘇軾豈
所好惡伏惟英聖之主方立非常之功固在廣收材能
使之以器若不棄瑕含垢則人才有可惜者昔季布親
窘高祖夏侯勝誹謗世宗鮑永不從光武陳琳毁詆魏
武魏徴謀危太宗此五臣者罪至大而不可赦者也遭
遇明主皆為曲法而全之卒為忠臣有補於世自夫子
[026-17b]
删詩取諸諷刺以為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詩
人之作其甚者以至指斥當世之事語涉謗黷不恭亦
未聞見收而下獄也唐韓愈上疏憲宗以為人主事佛
則壽促此言至不順憲宗初大怒欲誅而恕之其後思
之曰愈亦是愛我今軾但以文辭為罪非大過惡臣恐
付之狴牢罪有不測惟陛下聖度免其禁繫以全始終
之賜雖重加譴謫敢不甘心臣自念朽質上荷異恩今
伏在田廬無復涓埃之補竊慕祁奚雖老猶不忘公室
[026-18a]
而申請叔向之義僭越上言自干鼎鉞不任惶懼待罪
之至
   論手實狀
臣竊聞昨有新制開列條目自府畿至諸路郡縣令人
户各自供通財産手實狀有所隠漏者許人陳告近巳
施行公私勞敝鄉閭甚擾但憂増益賦調不復更事生
業必有姦猾漸相告訐窺圖賞利獄訟繁興政令寖以
滋章民徳何以歸厚况上户以下鮮有蓋藏田蠶所收
[026-18b]
嵗有厚薄户等耗登何常之有不惟扇惑人情更有紛
亂新法以建議者内為之主故當職者人無敢言向者
朝廷所立法制蓋以便民為本因成富國之利今茲一
事專用撓人徒搔挐於天下實無濟於國家伏望聖明
博行體問忠於國者必言其無益慮於民者當明其非
便憂深思逺早垂止罷令億兆欣戴天恩
   論錢禁銅法事
臣伏以錢者國之重利日用之所急生民衣食之所資
[026-19a]
有天下者以此制人事之變立萬貨之本故錢者人君
之大權御世之神物也切觀自漢以來名臣高識者之
篤論皆以為禁錮造幣通開塞輕重之術此濟民之切
務保邦之盛業也故錢必自官鼓鑄民盜鑄者抵罪至
死示不與天下共其利也國朝故事諸監所鑄錢悉入
于王府嵗出其竒羨給之三司方流布于天下然自太
祖平江南江池饒建置鑪鼓鑄嵗至百萬緡積百年之
所入宜乎貫朽于中藏充足於民間矣乃自比年以來
[026-19b]
公私上下並苦乏錢百貨不通萬商束手又縁青苗助
役之法農民皆變轉穀帛輸納見錢錢既難得穀帛益
賤人情窘迫謂之錢荒府庫例皆空虛人户又無居積
不知嵗所鑄錢今將安在此事實繫安危之體宜明利
害之原夫鑄錢禁銅之法舊矣累朝所行今勅具載錢
出中國界及一貫文罪處死而又重立賞格使人告捕
至于居停資給擔擎人等與夫官吏之失於檢察者各
等第坐罪又禁銅之條犯之九斤巳得刺配之罪亦設
[026-20a]
告賞之科而自熙寧七年頒行新勅刪去舊條削除錢
禁以此邉闗重車而出海舶飽載而迴聞縁邊州軍錢
出外界但每貫量收税錢而已諸舶船舊制惟廣州
杭州明州市舶司為買納之處往還搜檢條制甚嚴不
得取便至他舟也今自廣南福建兩浙山東恣其所往
所在官司公為隱庇諸係禁物私行買賣莫不載錢而
去錢本中國寳貨今乃與四夷共用又自廢罷銅禁民
間銷毁無復可辦銷鎔十錢得精銅一兩造作器物獲
[026-20b]
利五倍如此則逐州置鑪每鑪增課是猶畎澮之益而
供尾閭之泄也大為之防民猶踰焉若又廢之將何憚
矣蓋自弛禁數年之内中國之錢日以耗散更積嵗月
外則盡入四夷内則恣為銷毁壊法亂紀傷財害民其
極不可勝言矣臣見公私上下並苦乏錢深求其由僅
有一得因畨閲前後令勅誠見條制之未便今具録勅
文進之衡石伏願陛下申明舊章急救其敝立四夷内
外之限通下民衣食之原所録如右
[026-21a]
    嘉祐編勅慶厯以前/編勅並同
一將銅錢出中國界者河北陜西河東不滿一百文杖
一百一百文徒一年每一百文加一等至徒三年決訖
刺配逺惡州軍牢城一貫文以上為首者處死從者決
訖刺配逺惡州軍牢城其餘路分二百文杖一百每二
百文加一等至徒三年決訖刺配逐州牢城二十貫以
上依河北等路一貫以上刑名定斷隨行之物並沒官
其居停資給擔擎人等依知情藏匿罪人律科斷仍許
[026-21b]
人告捕給賞錢一百貫文地分官司及應巡捕人等不
覺透漏並減犯人三等科罪州縣不切鈐束亦行勘斷
内蕃人有犯除河北外並禁奏取㫖仍半年一次舉行
曉告臣詳勅意言自餘路分雖非/三路但出中國界皆係禁法
    熙寧編勅刪去此條此是見今所行編勅自熙/寧七年正月一日行用
    嘉祐編勅慶厯以前/編勅並同
一商客蕃客往南蕃者聴逐人各帶路費錢五百文過
此數者許諸色人陳告犯人依雜禁條將銅錢出中國
[026-22a]
界刑名施行蕃人禁奏取㫖其錢盡數給告人充賞仍
委市舶司并縁海州軍常切㸃檢
    熙寧編勅刪去此條
    嘉祐編勅
一犯銅并鍮石一百兩杖一百一斤加一等九斤決訖
刺配逐處牢城十斤以上決訖刺配千里外牢城仍許
人陳告其因告獲合支賞錢者一兩以上一貫每一斤
加二貫過徒三年每一斤加五貫並至五十貫止若犯
[026-22b]
銅鑛或夾雜者只據烹煉到實銅科罪仍委轉運司將
條約逐季舉行
    熙寧編勅
諸不産銅鉛錫地分銅鉛錫官自出賣許通商販及聽
以銅鉛錫或鍮石鑄造器用賣買仍並免税
右臣惟古先聖人之立制内諸夏而外夷狄夷狄者中
國之㓂讎也今乃傾中國之利撓君權竭民用以資㓂讎
又弛銅禁通商販銅入四夷無復紀極所謂假冦兵也
[026-23a]
既資之財又假之兵以濟其猾逆之心暴害之力桀黠
之敵有以窺國家御邊之無筭樞機之不密安得不啓
其侵侮之謀者哉不知議法者之意據何義理累朝之
經逺長慮所以保國便民之典一旦而削除之此國之
大事惟陛下聖明察納早垂神斷
   論率錢募役事
臣竊惟天之生民以衣食為命聖人者作而司牧之乃
立君臣貴賤等威之分以均節其數度而止其爭且亂
[026-23b]
故禮也者文飾此者也刑也者禁防此者也凢所謂仁
義亷恥賞罸法令皆縁此而後立者也衣食不足其甚
則至於父子夫婦相賊害何禮刑之有哉内無以保其
社稷外無以制諸夷狄國非其國矣故衣食者人事之
確論非高談虛辭之可致者也昔者聖人所以治民之
道别其四業任之九職農夫効稼穡之力虞衡主山澤
之利百工飭化八材商賈阜通貨賄各率所事以奉其
上而上之所以取于民惟田及山澤闗市此財用之所
[026-24a]
出也沿革損益雖歴代不同要之必本於此過是則非
王制矣伏見近制募役之法令人户等第輸錢夫錢者
人君之所操不與民共之者也人君以之權輕重而御
人事以平准萬貨故為國者必親操其柄官自冶鑄民
盜鑄者抵罪至死示不得共其利也夫錢者無益飢寒
之實而足以致衣食之資是謂以無用而成有用人君
通變之神術也且本朝經國之制縣鄉版籍分户五等
以兩税輸穀帛以丁口供力役此所謂取於田者也金
[026-24b]
銀銅鐵錫茶鹽香礬諸貨物則山海坑冶埸監出焉此
所謂取于山澤者也諸筦𣙜征筭斥賣百貨之利此所
謂取于闗市者也惟錢一物官自鼔鑄臣向者再總邦
計見諸鑪嵗課上下百萬緡天下嵗入茶鹽酒税雜利
僅五千萬緡公私流布日用而不息上自郊廟社稷百
神之祀省御供奉官吏廩禄軍師乘馬征戍聘賜凢百
用度斯焉取給出納大計備于此矣景徳以前天下財
利所入茶鹽酒税嵗課一千五百餘萬緡太宗以是料
[026-25a]
兵閲馬平河東討拓跋歲有事于契丹真宗以是東封
岱宗西祀汾睢南幸亳未嘗聞加賦於民而調度克集
至仁宗朝重熙累盛生齒繁庶食貨滋殖慶厯以後財
利之入乃至三倍于景徳之時而國計支費更稱不贍
則是本末之原盈虚之數其疎濶不講乆矣陛下憫時
事之積敝志在變而通之以財成天下之務故創法立
制所謂措置事以十數要在經國利民崇徳而廣業也
其中率錢募役一法為天下害實深通都大邑要扼之
[026-25b]
地以之併廢名藩重鎮將吏之倫以之散遣游民敝夫
而委以倉庫案牘之事軍員卒長而付以錢穀簿書之
責如此不便之事因縁極多至于五等版籍萬户之邑
大約三等以上户不滿千此舊制任差役者也四等以
下户不啻九千此舊制不任差役者也今令五等一槩
輸錢是率貧細不足之民而資高强有餘之户也且舉
應天府為例畿内七縣共主客六萬七千有餘户夏秋
米麥十五萬二千有零石絹四萬七百有零疋此乃田
[026-26a]
畝桑功之自出是謂正税外有沿納諸色名目雜錢十
一萬三千有零貫已是因循敝法然雖有錢數實不納
錢並係折納穀帛惟屋税五千餘貫舊納本色見錢大
體古今賦役之制自三代至于唐末五代未有輸錢之
法也今乃嵗納役錢七萬五千散青苗錢八萬三千六
百餘貫計息錢一萬六千六百有零貫此乃嵗輸實錢
九萬二千餘貫每年兩限家至户到科校督迫無有巳
時天下謂之錢荒搜索殆盡而又弛邊關之禁開賣銅
[026-26b]
之法外則泄于四夷内則恣行銷毁鼓鑄有限壊散無
節錢不可得穀帛益賤變轉既難民日益困逺方僻路
無所措其手足臣故曰募役之法為天下害實深凡公
私錢幣之發斂其則不逺百官羣吏三軍之俸給夏秋
糴買穀帛坑冶埸監本價此所以發之者也屋廬正税
茶鹽酒税之課此所以斂之者也民間貨布之豐寡視
錢所出之多少官錢出少民用巳乏則是常賦之外
錢將安出或曰募錢輸官還以募役錢既出入非蓄聚
[026-27a]
也臣對之曰夫募錢者率之農民散於惰游市井自如
南畝空矣或曰四等以下率錢數少民易輸也臣對之
曰彼窮鄉荒野下户細民冬正節臘荷薪芻入城市往
來數十里得五七十錢買葱茹鹽醯老稚以為甘美平
日何嘗識一錢向聞役法初行其間刻薄吏㸃閲民田
廬舎牛具畜產桑棗雜木以定户等乃至寒瘁小家農
器舂磨鉎釡犬豕莫不估價使之輸錢吏以刻削為功
干賞盜利朝廷開賞典而勸寵之則諸趣時進取之人
[026-27b]
安得不從風而靡豈復知朝廷經乆之體耶陛下本欲
以美利利天下至于施為見於行事非復聖意所存者
矣陛下盛㫖一出執政奉行從而増益至于有司苛細
甚矣頒下諸路職司之官各出所見展轉文害本同而
末異朝行而夕改郡縣承用以至不勝其敝且民二税
水旱檢放自有常制青苗之息或遇災傷猶暫倚閣募
役之錢年雖大殺無減免之理往時州縣之役若身充
若雇傭率三分其費而二分以薪糧取給豈悉資於錢
[026-28a]
也大鄉户衆一役代歸十餘年間安居無所預矣募法
之行且六年初年民始大駭既而伐桑棗賣田宅鬻牛
畜比年稍荒歉處民流散多矣至今紛紜變更竟莫能
定其法上不能富國强兵成國家之利下不能便民濟
物為天下之福若但坐觀其敝莫大改圖臣恐國家之
憂不在四夷而見伏戎于莽矣伏惟陛下深思宗社之
重俯察下民之情申命高才逺識之臣通議率錢募役
之法蓋愚而不可欺弱而不可勝者民也動危甚易安
[026-28b]
之實難故民者天地之心而國家之本也是以聖人甚
畏之甚重之欲保家國必先得民是謂藏身之固置器
於安之道也臣以衰疲不任陳力近已上章乞骸骨歸
田里伏念上荷聖恩至深至重故不能自忍為天下生
靈披瀝肝膽以致補報之心儻精誠上達天光下燭得
以涓埃少禆海嶽一旦先犬馬塡溝壑亦無遺恨惟陛
下留神省察
 樂全集巻二十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