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法藏碎金錄 > 法藏碎金錄 卷七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法藏碎金錄卷七     宋 晁逈 撰
禪源都序上卷有語云性如虚空不增不减何假添𥙷
 但随時随處息業養神聖胎增長顯發自然神妙此
 即是為真悟真修真證也予愛此語簡要純追思
 巳所立言多合此意
予自耆而耋習静不已或於夜坐刹那見光及聞靈響
 愈覺清徹後看維摩經云有以菩提樹而作佛事僧
[007-1b]
 肇注云佛於下成道樹名菩提此樹光無不照香無
 不薫形色微妙随所好而見樹出法音随所好而聞
 此如來報應樹也衆生過者自然悟道又看楞嚴經
 說二禪界分有光音天因思二經所陳菩提樹光音
 天於我猶為外境而况己所見聞以作佛事法喜殊
 勝亦可知矣乃述五言六句偈以自讚歎云身是菩
 提樹名合光音天如斯妙吉祥信為希有事我無取
 相心豈非善境界
[007-2a]
李白廬山東林寺夜懐詩有句云宴坐寂不動大千入
 毫髪潘佑獨坐詩有句云凝神入混沌萬法成虚空
 予愛二才子吐辭精敏之力等入道深宻之状同合
 而書之聊資已用
有客謂予曰先生塊居一畝之宫不延三徑之客何以
 銷日何以資道予對曰非不欲師友名德而異趣寡
 合不逢投分者耳况乎出世之法人罕樂欲獨覺孤
 進古今常然譬如大鵬怒飛寕求於接翼獨象無侣
[007-2b]
 豈惜於離羣哉客笑而無答須臾吿退
佛書云一切分别無非障礙予因續為二句以廣其意
 云一切尋思亦復如是
我思心要但於四威儀中一刹那際常令自心正而一
 安而虚靜而明亦足為法利而况乆習理可知矣
予讀列子之書見兩科之說其一云齊人有清旦入市
 見所鬻之金攫之而去者志在取金不見人也又其
 一云愚公欲平所居之山約以子孫相承平而後已
[007-3a]
 心之至也感神動天天帝率神力以移之予詳所說
 雖知寓言而皆以立意為本可資入道之法㨿世間
 之理則金不可取山不可平因而别得出世新意若
 以此取金之果决不見衆人之所非以此平山之志
 願不見衆人之所艱求無上道世世不退豈有不成
 者乎
識心逹本貫㣲妙以精深息業飬神守靜安而堅固但
 無違失勿用希求
[007-3b]
晉書陸機陸雲傳後詞其略有云衒美非所罕有常安
 韜竒擇居故能全性觀機雲之行已也智不逮言自
 以智足安時才堪佐命不知運鍾方否而奮力危邦
 生在已而難長死因人而易促覆宗絶祀良可悲夫
 予覽諸書再見垂為規戒者未嘗不濟之以言噫老
 子云名與身孰親茍有務貪虚名而害身及族者吾
 弗與也
究觀法門中道不可落於二邉偏宗於頓則有鹵莽滅
[007-4a]
 裂失勝進之方便也偏宗於漸則有繁𤨏滯固失直
 造之頴利也唯上根圓智之士自能和會法擇而用
 之耳
定慧之理吾今直言譬如明珠在盤盤不動而珠光圓
 照滿月臨沼沼既澄而月影洞分體此存心何勞問
 法
髙測韻對第一内有云晉張澄将葬其父郭璞為占墓
 地曰葬某處年過百歲位至三司而子孫不蕃於某
[007-4b]
 處年减半位纔卿校而累代貴盛澄乃葬其年减處
 後位至光禄勲年六十四而子孫果昌焉予素不好
 襍學偶㸔此說乃知葬師學世間之法精妙者猶能
 如此若有禪師學出世之法能精妙者殊勝可知矣
 又見古人之意有以子孫蕃昌最為盛事而且不獨
 擅其福應務在慶流後嗣仁德之至者也予因自思
 見為太子少保致仕今歲七十有九自覺康寕而資
 用粗充即今子孫十七人咸有肯堂之材子四人并
[007-5a]
 升朝列諸孫十三人十人已為京官延䕃及弟姪姪
 孫不遑具載超於晉張澄遠矣於今之世亦無有其
 比者自身及族各奉名教而積善之報未易可量其
 天幸也如此云何不樂
余深知法要合空假二觀為中道觀起動靜二相為大
 寂相予能言之而未能至
予好道之心老而彌壮觀練深熟决定有理觀之深則
 出世法洞見源底練之熟則世間法無所障礙言不
[007-5b]
 可及唯自了知
予之退居飬老務在安其身遂其性成其進道之志此
 外悠悠不復分别也
㑹佛法者當存真體用如待真花結真果若立妄能所
 如欲假花結真果其理如此
吾所了知者無為之事無生之法無住之相不測之神
 不空之真不動之尊若是而已
西漢丞相王嘉屢上封事於哀帝有斥言嬖倖之事切
[007-6a]
 直忤㫖終致召詣詔獄相府掾史涕泣共和藥進嘉
 主簿曰将相不對理陳寃相踵以為故事君侯宜引
 决嘉不從而繫獄二十餘日不食歐血而死噫由是
 言之則知士有髙蹈物表不攖世網者安可不以為
 貴乎
揚子法言有問神篇云或問神答曰潜天而天潜地而
 地天地神明而不測者也心之潜也猶将測之况於
 人乎况於事倫乎有注云測于天地之情者潜之乎
[007-6b]
 心也心測乎天地之情則入乎神矣予今覽之而自
 得法意因思潜者謂心游其間也予早年潜心於物
 情見其理已多矣晚歲潜心於道奥惟精惟一期有
 所至必不枉其存誠也
外順虚縁俾無結閡内觀實相期于混㝠有洞曉於斯
 言可精修於妙道
晉張翰任心自適或謂之曰卿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
 名耶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又梁吳
[007-7a]
 規頗有才學邵陵王綸引為賔客深相禮遇時張纉
 出鎮湘州王餞之於南浦見規在坐意甚不平忽舉
 杯曰吳規此酒慶汝得陪今宴規尋起還其子翁孺
 見父不恱氣結而卒規恨纘慟男俄而致死規妻慟
 夫及子翌日又亡時人謂張纉一杯酒殺吴氏三人
 予詳覽二張事迹皆因出意杯酒間翰之曠逹自遂
 其性也如此纘之輕傲致害於人也如此吳規之器
 小哉可哀可咍儒書云不見是而無悶佛書云毀譽
[007-7b]
 不動如須彌規於此理大遠矣其妻子情苦會集又
 如此不知宿因何故也因為六句語吿諸大逹之士
 云我許張翰一杯酒不求千載空垂名不許張纉一
 杯酒害及三人俱䘮生如何合得酒中趣洪量深深
 上智明
八元三傑著名迹以無窮四皓七賢逸身心而自得同
 歸不了知者難言
悟精真之本一入理彌深見幻化之皆空觸境無礙作
[007-8a]
 是觀者謂之聖人
無戀亦無厭始是逍遥人此道書中意行之稍易無怨
 亦無親始是平等法此佛書意行之甚難
道家者流姑務長生乆視夫處世之長生不及出世之
 無生乆視於外以勞幻身不如反視於内以證法身
 此雖迦談而有真理
道家者流所著方書多以氣之作用為事業條陳淘鍊
 閉嚥之法煩於鼓動頗渉有為内有一法名曰委氣
[007-8b]
 盖取委順之意有說云體和心平神氣調暢或委身
 於床或兀然而坐神識沉寂心同大空又有歌訣云
 欲知委氣妙寂湛自無思手足縱如醉心神兀似癡
 予詳此說最近無為之理因而𩔖舉自立三委三然
 之法一曰委氣浩然二曰委心恬然三曰委命自然
 恊用為常其妙備矣智者可曉不能剖精析微也
老子曰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踈其注云元同無私故
 不可得而親汎然和衆故不可得而踈予詳大意此
[007-9a]
 謂體道之人其德如此又别書中有說至德之人亦
 有云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踈予以為假此二句而
 其理小異不可得而親謂其絶迹而高邈也不可得
 而踈謂人景仰而歸之也
華嚴奥㫖有語云大止妙觀摩訶止觀論有語云觀練
 薰修予愛觀練二字今取而增之自立一名名曰明
 觀精練法門觀謂觀照也練謂練習也觀照令其至
 明練習令其至精此法最為簡妙何謂也夫佛書所
[007-9b]
 說入道要切之理小異大同固難具引予今和㑹宗
 㫖且約自心現量徑直言之當先觀照一切因縁所
 起之情念念相續了知生滅終空然而未能觸境不
 動次湏用練習繼之但以智斷此皆是魔是賊如夢
 如幻視其過去便休勿復追思是也至於大運之事
 不必虚憂唯存根本寂靜㣲妙之體性如是觀練乆
 於正定其道成矣在已分中此乃以一御多是為百
 法之王也
[007-10a]
唐賢筆語有作名僧之碑其首句云百億三昩無非度
 門於覺照中而得自在予因此語而乃簡徑獨斷令
 人易曉大凡種種方便之説可為入道法門而成正
 定者皆曰三昩是也
揚子法言有先知篇其篇目之下注云圖難於易求大
 於細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亂如斯而已其文
 曰先知其㡬於神乎其注云㡬近也神以知來探未
 兆也逆識先知追於神也文又曰敢問先知曰不知
[007-10b]
 其注云答以不知者神悟則先知非問之所及文又
 曰知其道者其如視又其注云舉目便見予詳其說
 此謂智斷而得之者有如善射注物十中八九若以
 神徹而見之者有如明鑑對物無不洞分
揚子法言十三篇以學行篇為始孝至篇為終學行篇
 首句云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孝至萹首句云孝至
 矣乎一言而該聖人不加焉李軌栁宗元注云夫學
 者所以行其性命之本本立而道生是故冠乎衆篇
[007-11a]
 之首始於學行而終於孝至始終之義人倫之事畢
 矣一言而孝兼該百行聖人無以加之是至德也予
 覽此書因知昔賢著述蔚有深㫖盖明士之所學以
 能行為上也人之立德以率孝居先也予於觀書非
 止務乎屬辭而切貴乎求理矣
予老矣約巳居常性習自立一法名曰交修動靜無遺
 時法决定揔持何謂也動則觀書求入道之智靜則
 㝠心成息念之功不拘晝夜處所無復廢時是也其
[007-11b]
 餘一切事之違順身之苦樂推為大常之理不以為
 礙爾
吾有三大法一曰圓明觀智之大者也二曰堅剛斷力
 之大者也三曰馴柔幹志之大者也三大相承歸無
 上道何有不至者乎
陳虞寄字次安少篤行造次必於仁厚前後所居官未
 曾至秩滿便求解退曰知足不辱予重古人有如此
 者故采而書之以其深知道家所忌老子曰知足不
[007-12a]
 辱又曰禍莫大於不知足是知過貪而不知足者有
 辱有禍自然之理聖人之言不虚也
維摩經云毘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雖為白衣
 奉持沙門清凈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亦有妻子
 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圓覺道塲修證儀第
 十六云一切衆生為此無明起諸愛結役使驅馳身
 心破裂無明若滅三界都盡以是因縁名出世人予
 因覽此而和會獨斷之云若有清信省事之人明了
[007-12b]
 家縁之繫縳而誓願觧釋不必落髭髪被儀制已是
 在家出家者也頓悟世情之迷執而志趣超絶不必
 具相好現神異已是在世出世者也但其事有始終
 理有淺深不同耳
唐圭峰宻公有言云外事内身了不相闗予又覺氣質
 心識亦不相闗自覺氣質年年减心識年年增何謂
 也氣質屬外非由巳善能保守心識屬内則由巳善
 能觀鍊此必終之理也
[007-13a]
若得無戀無厭之道逍遥以平其情又得不生不滅之
 法寂定以正其性均濟純熟何樂如之
佛書中有語云寂湛生光道家流語有云虚明含元吾
 皆愛之斯樂欲之所至也
我愛學蒙莊髙情師友造化竺乾妙㫖澡練神明雖未
 見功必不成過行有餘力雍容藝文
前言有云習禮之家名為聚訟予謂説禪之家名為起
 諍夫禪觀之理無言而自識者上也無心而自得者
[007-13b]
 上之又上也
逹凝明而是體均觀練以為功勿取相而有求當不期
 而自至厥理如是伊予了知
吾老矣自為入道精深之法二而决定率從之其一曰
 大明之智識其二曰彌堅之志力何謂也大明之智
 識者取權公之語云一氣暫聚白公之語云萬縁皆
 空用此破相而不昩彌堅之志力者取什公之語云
 深入實相宻公之語云安住妙境用此復性而不退
[007-14a]
 二法均濟殊勝第一吾自知之而日用焉未能為人
 演說也因復集書其句云一氣暫聚萬縁皆空深入
 實相安住妙境上二句了逹而無礙也下二句修詣
 而無違也
趣虚名之髙者萬萬皆然入實相之深者萬萬無一知
 而言及復何人哉
前科所集古德四句語以為上二句大明之智識下二
 句彌堅之志力予思餘說未盡今復追書𥙷之一氣
[007-14b]
 暫聚人空也萬縁皆空事空也用此觀照焉深入實
 相勝進也安住妙境勝定也用此揔持焉此一法簡
 妙備盡無有出其閫域者予當奉行
外見一切有而能空其有内見一切法而不有其法内
 外不住相根力日深固虚融成寂照理盡禪宗妙立/名
 曰禪門簡/要圓成偈
莊子有說假修混沌金剛經有説真是菩薩予謂去假
 就真是為要妙
[007-15a]
東晉庾闡嘗為零陵太守有逰衡山詩云北眺衡山道
 南瞻五嶺末寂坐抱虚恬運目情四豁翔虬凌九霄
 陸鱗困濡沬末體江湖逰安識南溟濶予覽此詩因
 見古人之意懐虚静之趣以樂其内賞清曠之境以
 奬其外予愛而書之抑亦自得
吾嘗諦觀大雅明哲之士千百中無一二大覺了達之
 士億萬中無一二或有一二然猶得天機而渉淺入
 聖域而未優自視視他喜與悲等
[007-15b]
予常愛唐賢白樂天有詩句云未得無生心白頭亦為
 天及看韻對第四有説宋蕭惠開嘗為益州刺史有
 所取求而不得遂誣告其人訕毁朝政先戮而後奏
 孝武稱快及明帝即位惠開同四方反叛後雖歸順
 負舋不得志每謂人曰人生不得行胸臆雖百嵗猶
 為夭未幾發病歐血吐物如胏肝而死因詳白蕭二
 人之言各歎人生心無所得雖夀亦為夭而善惡智
 愚相背絶逺何啻霄壤之殊也
[007-16a]
夫物我皆如不見身相空有兼遣不染法塵真學能然
 方為脫洒
天機之淺者以富貴功名為第一天機之深者以志行
 理性為第一各從其好兩不相妨
予以深心樂欲晚節彌堅惜分寸光隂常逰法苑著百
 千章句皆為度門此表存誠固非伐德
唐白樂天詩云自學坐禪休服藥從他時復病沉沉我
 身不欲全强徤强徤多生人我心予嘗擬之别作詩
[007-16b]
 云自學養恬休用智從他名迹日衰㣲我身不欲全
 高貴髙貴多乗禍敗機
予塊處獨覺因經論智得無所得法住無所住心不可
 思不可説其理如此何必羣居然後為學
予看佛經有說凈名居士深逹實相而又素聞竺乾先
 生善入無為予愛之重之而願宻盡至誠而奉之從
 心法之要也
智明無不周處世之聖人也神徹無不周出世之聖人
[007-17a]
 也次聖有等賢人也背賢所趣愚人也
入道之法随用有說因理著名予究其極皆須不取相
 不留迹方臻妙處
吾讀易愛鈎深致遠凡四字而能適變為用吾當如無
 師智鈎深以求法又當馭不退輪致遠以進道有如
 此者不亦樂乎
予詳經論大意若有云我是凡夫佛是聖人豈可以凡
 夫之心學聖人之事此名斷滅見又有云我心即佛
[007-17b]
 本無有異何用更求佛果此名增上慢唯有上智宏
 逹之人無此二邉障礙
人能善避大權利如避網羅檻穽而行坦夷道路者此
 名初修安樂行也人能善避大嗜慾如避圊圂湯火
 而逰清涼園沼者此名初入禪定門也了逹之士必
 信必果
以智慧眼見五藴皆空此名菩提以方便力解六結盡
 散此名觧脱既了然而知永不迷也即安然而住永
[007-18a]
 不動也此名湼槃其諸辯才苦行不能到此圓頓法
 門
夫人質性挺特建㧞俗之標志力堅深有濟勝之具可
 期出世不當自輕
無相之相實相也我思深入而但未至無聲之聲希聲
 也我喜獨聞而將大和世智不知妙德自得
酉陽襍俎云許州有一老僧自四十夏以後每寐熟即
 喉聲如鼓簧若成均節許州伶人伺其寝即譜其聲
[007-18b]
 按之絲竹皆合古奏僧覺亦不自知已二十餘年如
 此予因自思所聞靈響清徹殊勝因目之曰天簧似
 合此理聞之者雖各别言之則皆甚竒亦可謂妙而
 不測者也
吾自得三常法立為入道三門期年觀練純深而已渉
 一切之境常如不礙已者境常空捍一切之魔常為
 不勝已者魔常退平一切之事常比不及已者事常
 樂因而歎曰妙哉三常云胡弗臧卓立冠絶為三昧
[007-19a]
 王
常平等心如地廣大妙觀察智如日光明體用及此是
 佛境界
金剛三昧經中說無生禪予愛之重之因而演述夫攝
 動之禪是已動之心制之於末也無生之禪是未動
 之心鎮之於本也若且以麤法比之則燋頭爛額之
 勞豈勝曲突徙薪之智耶
至論以身為外物者非輕其身也但要知身從幻化而
[007-19b]
 生當知有還源之道不可執妄以累真也以世間法
 為外道者非薄其世間法也但要知外事以治世則
 非出世之法也不可以不了義為究竟法上智之士
 必無致詰
白樂天有詩句云恬然不動處虚白在胸中予因擬之
 别作二句云昭然不昧處靈照在胸中白公之詩言
 定也予之詩言慧也
孔子所舉一言曰思無邪孟子自謂四十而心不動予
[007-20a]
 謂思無邪者正也心不動者定也若能以至正成至
 定以此為入道法門何以加焉至如佛書所說不許
 羣邪干善境界不許八風動妙高山其意大同允為
 深切而曲士以迦談障隔如何和會而了逹哉
予所居京師道院中有僮豎閑植草花樷生滋多葉似
 竹葉花小而碧其蕋黄稍𩔖飛蟲之狀俗謂之碧胡
 蝶花予觀其花至晚而歛縮将及夜而盡結視之不
 見暨乎晨朝則其花漸出日升彌髙而花復盛開因
[007-20b]
 知物理隂慘陽舒自然有盛衰予以其随昏明而卷
 舒近乎智而强名之曰近智花
士之有智不可無學夫佛書所云無學者其理無别若
 誤會此器因循自棄尤可惜也予觀三教之書粗見
 必學之意儒教之書周易云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
 也道教之書老子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釋教之書
 寳積經有叙大士成功之語云猶如大龍所作已辦
 捨於重擔逮得已利予因㑹同𠫭䆒雖知其文句不
[007-21a]
 𩔖而必從於學斷可知矣加以老年之志深信於最
 後一說不復疑也
天者自然之義也佛者覺義也自然無蔽塞可曰天聰
 明豁然大覺悟可曰佛知見人能啓天聰明入佛知
 見此為上智安可輕議予之獨斷如此覽之者以為
 何如哉
有能觀空見性悟妄識真真心入理决志成道此何人
 哉此何人哉吾不可得逢之而交談也
[007-21b]
善惡事都莫思量是非言都莫分别亦是資修之一法
 然而易知而難行者也
白樂天有詩云已共身心要約定窮通生死不驚忙予
 因擬之别為二句曰已共身心要約定險艱情偽不
 傷嗟白公所云知天均不定之大常也予之所云知
 世縁本妄之大常也
予今省已晚節勤道夫名宦之網障於外能自决開而
 恩愛之魔纒於内未善釋縛比其懵學亦既知方自
[007-22a]
 謂智雖明而力未勝也
予讀道家之書得大逹觀已了知情境幻妄不復𤨏細
 分别讀釋氏之書得最上乗又了知理性淵妙當思
 精㣲悟入唯此法門自能曉會
予好讀内典非以課誦為功必也詳求入道之要讀圓
 覺經得禪那數息之門讀楞嚴經得觀音入流之法
 随時而用亦不甚精至雖未到自覺之境而獨聞無
 聲之和積歳彌加清勝不知所以然而然也
[007-22b]
或問予曰先生於内典之中盛稱楞嚴圓覺何謂也予
 對曰廣分性相之差别布在楞嚴專明體用之精真
 歸乎圓覺
百骸之動動而去病道家之法用資保命期於康勝百
 慮之靜靜而見性禪家之法用資趣定期於妙應伊
 此二法吾日用之而人不知也
予以所聞靈響目曰天簧而凝聴逾新終不知其所以
 乆於詳䆒似有所得得非積習歸根之靜靜既由中
[007-23a]
 獨聞無聲之和和非發外理近於此書以明之
列子之書云欲辨夢覺唯黄帝孔丘竊詳二者聖人淳
 質之時也而莊子之書云廣成子謂黄帝曰自汝治
 天下雲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言澤少/殺氣多日月
 之光益以荒矣佞人之心翦翦者淺短狹/小之貌又奚足以
 語至道論語云孔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
 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常者
 斯可矣噫世質民淳之日猶有此說則知情偽之態
[007-23b]
 百端浸以乆矣理亦是常不必驚嗟可也
魔境佛境不離於心心之所迷者為魔境心之所覺者
 為佛境當知魔境如夢從妄想生魔境如幻從邪法
 成佛境如大空如晝日清曠明白不可蔽虧學人體
 此為定法而觀練之令符契純熟何必多聞博覽然
 後為學
元聖蘧廬不動章云童稚觀百戲有舞破陣攻戎城貙
 摶牛鯨吞舟皆以為真初則甚懼見之熟則無畏况
[007-24a]
 乎成人之心知見又熟安有動之哉予詳之頗得其
 理乃知不動之心可以習成也
漢祖威加四海武不殺也蕭相功居三傑文無害也所
 以創業垂統君臣相得而然也
孔子以不義富貴視如浮雲莊子謂真性之外皆為塵
 垢夫如是則悠悠之事何足介意
孔仲尼魯之聖人也五十而讀知命之書蘧伯玉衛之
 君子也五十而有知非之言予自謂心師古聖人古
[007-24b]
 君子乆矣而年將八十若不勇猛精進重增觀練知
 命知非學道學法更俟何時哉
予素景重子罕不貪之寳并逹摩無所求行昔壮歳不
 甚貪求而老年自戒彌篤内省於此法門似得百分
 之一二今試言之自思於已有八不求不求功名不
 求貨利不求富貴不求神仙不求黄白之術不求巫
 覡之禱不求卜命之者不求據要之人此語由𠂻非
 為伐德
[007-25a]
種種著於有起諸妄想者此名顛倒之見種種落於空
 都無所悟者此名斷滅之見無此二病而能洞曉空
 趣者此名正真之見
吾以文章為佛事得自然智以音聲為佛事得自然聞
 非敢超於天人㡬乎逮得己利
吾老矣不能叅禪問道但依歸根之靜知常之明湛兮
 似或存無必取於相確乎不可㧞無輙易其志日復
 一日如斯而已矣
[007-25b]
照五藴皆空真見也得一念相應妙慧也真見妙慧乆
 而相資何必多談横分名相
内典中有偈云淨極光通逹寂照含虚空却來觀世間
 猶如梦中事此是菩提之名理菩提之體用菩提者
 覺照之義也又有偈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
 已寂滅為樂此是湼槃之名理湼槃之體用湼槃者
 安樂之義也釋氏經論真乗宗㫖雖千章萬句廣大
 㣲妙原其臻極之意不離明此二法今予直指盡矣
[007-26a]
 此外分彼我之品𩔖成私而心乖平等言華竺之敎
 相不同而力爭勝負者自是世間物情於虚妄中强
 生分别唯上根圓智能了知而和會也
杜荀鶴春感詩云浮生七十今三十已是人間半世人
 予因擬之而作賦云浮生七十今踰九已是超羣越
 世人
處世之法三綱五常大端也出世之法四諦六度大端
 也并用交濟其道備矣
[007-26b]
予性本愚直今則太老緜歴浸多洞見時情物態求與
 己意合者款宻交談不可得也愈增歎息不樂者乆
 之不平之事不願聞知而不可避一旦忽爾自悟而
 開懐焉譬如行多露之徑者孰不霑衣入鮑魚之肆
 者豈免聞臭事之常者復何怪哉
人之所切名與利予之所切道與義予不戰而成功自
 以道義之志勝而為肥也
善入無為西域先生之妙道也能體純素南華真人之
[007-27a]
 格言也予愛之重之混而為一潜資日用於何弗臧
予謂故交曰名位愈髙禄利愈厚我不如君觀練日深
 根性日熟君不如我出處進退各從其宜
予有語曰自見真理此為佛眼自契真行此為佛心心
 眼同符更求何法
莊子至樂篇說富貴夀者以其不知道而身各有苦其
 致三失之名謂外䟽遠也予因推演而言之曰富者
 之失其蔽也吝妄保餘財而不得成周急之仁貴者
[007-27b]
 之失其蔽也貪妄認虚名而不得遂無虞之安夀者
 之失其蔽也愚妄歴多憂而不得享永年之樂能反
 是者幾何人哉
國語云髙位疾顛厚味腊毒杜牧和州絶句詩云歴陽
 前事知虚實髙位紛紛見䧟人噫予今聊舉其一蘇
 秦位高金多如何如何
詩云不忮不求易云無咎無譽是吾心也
崇高富貴居權要但可旁觀逍遥㳺燕樂清閑兹惟自
[007-28a]
 得言之無妄乆而當知
聞是非之交攻聰不如聾見傾奪之相圖知不如愚吾
 之趣向大率如此
易卦出師之初必先以律是知學道之初必先用戒故
 予年及大耋而加之焚誦以自撿攝亦非志樂小法
 安敢自謂大逹而不拘小莭乎
詣道之樞味道之腴觀練薫修潜資日用恬愉羙妙益
 茂禪支有此勝縁豈非宿習
[007-28b]
予自深思獨斷身當處世湏避不測之禍機心期出世
 須學無生之法要此外世態率皆悠悠故我端居塊
 然寡偶
老子云名與身孰親予嘗推而演之云身與心孰親心
 與性孰親故予窮理盡於性而後已
如何得一大士適變如大龍克荷如大象法門之利知
 無不為内習之力所作已辦吾将師之
老子云杳兮㝠其中有精予素聞靈應漻兮清其中有
[007-29a]
 聲予覺歳乆益多殊勝因而自謂不著外聲塵而反
 聞聞妙音其心凝然助定力可目為不動尊此即普
 賢之一行也而又不著外名相而反思思妙事其心
 油然生慧用可目為無盡意此即文殊之一智也
儒家之言云寂然不動道家之言云歸根曰靜禅家之
 言云息縁反照人能洞曉三家之言同歸一真之理
 吾當目之為㑹三歸一之智
莊子云富者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予
[007-29b]
 因内省自以為學者多立言而不得盡行其為心也
 抑亦如是自今以此為戒且務温故不必知新今㣲
 細揣摩動心不如息心之利也
孔子家語云楚昭王出㳺亡烏號之弓左右請求之王
 曰楚人亡弓楚得之又何求焉孔子聞之曰惜乎其
 志不大也不曰人亡之人得之何必楚也予因思之
 凡計我我所之人有積財至多而無毛銖之利以濟
 困窮者彼何人哉
[007-30a]
予今采集諸經敷演大意别立一説以為消除煩惱之
 法不避重復有渉舊述者也有經云諸魔平等煩惱
 為先又云現住煩惱魔煩惱無所有又云智者於苦
 樂不動如虚空善觀察煩惱我我所俱離又云無障
 大悲觀諸衆生所有煩惱皆從虚假妄想而生知諸
 煩惱體性自離何以故是諸煩惱等趣了義無少煩
 惱可積可集如是随覺即是菩提煩惱之性即菩提
 性又曰煩惱性是佛境界觀煩惱性空是正修行又
[007-30b]
 有經云欲除煩惱當行正念其所觧云煩惱出私情
 耳便應觀察法理以遣之又有經云有一法門名無
 量義應普觀察一切諸法性相空寂而諸衆生虚妄
 横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輪迴六趣備是苦毒無量
 億刧不能自出復次諦觀一切法諸念念不住新新
 生滅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
 無相名為實相如有通逹義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
 出生入死無怖畏想又僧肇五論中有言經云不離
[007-31a]
 煩惱得湼槃注云悟煩惱性空即為湼槃予今𠫭䆒
 經㫖因而直說大約謂煩惱性空勿為窒礙觀如梦
 幻不用介懐設使觸境情動如響應聲既應即止是
 也且夫愚癡之人被諸煩惱之事有熈熈然者此非
 悟道其實如木偶而已若或中根之事而以煩惱為
 苦是則智慧不如愚癡也不亦謬乎固當勿存于心
 茍不能然學道何用於已有何所利須令智慧力勝
 可矣故又有經云以智慧劒破煩惱賊以智慧力裂
[007-31b]
 煩惱網以智慧火燒煩惱薪以智慧斧伐煩惱樹故
 予曾為䆒觀直說遣情詞云身同夢幻非真有事比
 風雲不乆留古徃今来盡如此此中堅執大悠悠既
 能洞逹湏剛斷煩惱魔空過便休予今单用此法
凡夫貪著世間榮利之樂無止足者勞苦或禍敗此致
 不復論至如大士學出世之法若耽禪恱此亦為味
 病未能盡善脫洒夫知之者㡬何人哉欲其决定迴
 向不亦難乎
[007-32a]
上古聖人有觀察一切音聲前賢為文遂云以音聲為
 佛事予自思素聞靈響亦所謂以音聲為佛事而尢
 知殊勝夫外音聲而或慆心堙耳致蕩然之動予所
 聞内音聲而乃清心驚耳致凝然之靜又前賢作名
 僧碑文云師以儒墨者般若之笙簧詞賦者伽陀之
 鼓吹故博通外學時復著文在我法中無非佛事予
 亦如之晚年著述好為禪家偈頌又與随順世間文
 章不同以此比方沛然多得
[007-32b]
大心衆生㳺如來大寂滅海入如來大光明藏予知此
 言孰以為然聞之而大笑者多矣
予於三家之書各得一法儒家之法用明智以保慶仙
 家之法用靜安以永命禪家之法用清㣲以正性三
 者并用卓然殊勝
荘子南華真經有說自得之塲此世間法也予已得之
 矣楞伽阿䟦多羅寳經有說自覺聖智境界此出世
 間法也予未覺之爾
[007-33a]
采諸經論随意多少資其智於四威儀随時多少息其
 意老當益壮乎志亦不考求功利
予喜既夀且康應縁具福而獨觀妙音求菩提率以為
 常不住於相老而益壮乆而彌堅宻印已定愈覺清
 勝書而自奨難卜同符之交
不嬰榮利之縁已逃世網慱考身心之法漸見天機雖
 非絶倫粗殊流俗
仁王䕶國經下卷内説第九善慧地菩薩得無礙觧法
[007-33b]
 義詞辨演說正法無斷無盡予因自思此碎金録采
 綴增多皆是勝縁妙事不同無記之性亦足私喜也
予因經論智得反照之慧修轉依之業必信必果老心
 益壮者惜餘年之迅景也
觀空見性悟妄歸真常習靜明知魔不動當令既照而
 寂寂而復照勿或誤㑹無修枉入因循之失
樂器中有簧者器動即有聲而不見其形人所為也吾
 所聞靈響耳中有聲亦不見有物之使爾自然而然
[007-34a]
 故予強名曰天簧其音成文清妙超勝合奏之樂昔
 晋魏綘善和獷悍戎情國所賜以國樂今予善和麤
 動心相天所賜以天簧由此樂欲助發愛性深慶善
 縁之符會也
入流得觀音之門數息練頭陁之行惟日不足學然後
 知聞中吉祥助發樂欲時予自覺夫復何言
予覽杜牧詩和州絶句云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邉
 六問津歴陽前事知虚實髙位紛紛見䧟人予因别
[007-34b]
 作一句偏對末句所得者三其一云妄縁擾擾知縈
 已又云宴居寂寂堪修道又一云明心了了思超世
 夫如是則老生之志非昬亂也
生老病死誰逃大播之鈞觀練薫修自有不奪之志我
 今如此人其謂何
易蠱卦曰上九不事王侯髙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
 可則也予詳所觧謂最處事上而不累於位志則清
 虚高尚可法則也遯卦曰上九肥遯無不利象曰肥
[007-35a]
 遯無不利無所疑也予詳所觧謂最處外極無應於
 内超然絶志心無疑顧憂患不能累矰繳不能及荘
 子第十有注云夫事下然後功髙功高然後禄重故
 髙遠恬淡者遺榮也予今歴覽詳求有以見事之為
 上者事之為下者統而論之歸乎獨斷則知顯而居
 亢者未足矜𨼆而自得者尤可重也
若坐若卧時行時止未嘗於一刹那頃志不在道吾之
 晚節如此孰謂今生虚過耶
[007-35b]
觀古佛之音超動靜之相其音由寂寞而彰調真人之
 息融麤細之住其息自根本而來二法交修一志已
 定
如何得見一了逹至道之人而能洞曉欲色空三界大
 虚幻之迹又能克荷開示悟入四字大因縁之事與
 之交談結為真友噫吾今生不得見之矣
黄老清靜之言竺乾空妙之法非上上智豈能深知茍
 有深知不當自失
[007-36a]
予晚節勤道自謂由至誠感真應因立天簧天瑞二殊
 勝之名何謂也素聞靈響浸歴星紀矣老年彌覺清
 徹聰警以其耳中自然之音不見有物如樂器中簧
 故曰天簧日夕常然而於五鼓後夢覺時坐待清旦
 聞之尤可愛寂然凝聴而心益專不生縁慮怡然樂
 欲而神逾爽不入昏住以其自然符信妙契心法故
 曰天瑞自喜宿習所致慶幸之多而不可得而言之
 於人也
[007-36b]
予以年臻大耋之期日修無上之道靜中宴坐非怠非
 速屏氣似不息反聞自性和順積而安以樂英華發
 而聲成文斯可聊以自娱何必鼓缶而歌也
吾所聞靈響𨼆隠如雷初動浩浩如潮将至或如行軒
 百子鈴或如風蝉曵緒聲随時有變新新不停其聰
 警清徹聴外聲彌審終莫知所以然
     凡一百三十九章
 法藏碎金録卷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