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歷代制度詳說 > 歷代制度詳說 卷五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厯代制度詳説卷五   宋 吕祖謙 撰
  鹽法
   制度
東海鹽青州厥貢鹽絺禹貢絺/細葛 管子曰齊有渠展之
鹽 唐青楚海滄棣等州以鹽價市輕貨亦輸司農食/貨
志/形名籩人掌朝事之籩其實形鹽天官鄭司農云築/鹽以為虎形𤣥謂
鹽之似/虎者 唐貞元十六年史牟有斷澤潞等州末鹽
[005-1b]
元和六年盧坦奏河中兩池顆鹽放入六州界 陶隠
居云五味之中唯此不可闕有東海北海鹽及河東海
鹽梁益鹽井交廣有南海鹽西羌有山鹽湖中有水鹽
而色類不同以河東者為勝東海鹽官鹽白草粒細北
海鹽黄草粒麄以作魚鮓及鹹葅乃言北勝而藏繭必
用鹽官者蜀中鹽少淡廣州鹽鹹河東鹽池鹽人掌鹽
之政令以供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史記索隠/曰杜子春
讀苦為盬一説云/盬鹽河東大鹽賔客供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
[005-2a]
鹽后及世子亦如之凡齊事鬻盬上音煑/下音古以待戒令天/官
杜子春讀苦為盬謂出鹽直用不煉者鄭司農云散鹽/煉治者𤣥謂散鹽鬻水為鹽形鹽鹽之似虎形飴鹽鹽
之恬者今戎鹽有馬正/義云戎鹽即石鹽是也漢章帝元和三年帝幸安邑觀
鹽池通/鑑 唐蒲州安邑解縣有池五總曰兩池嵗得萬
斛以供京師食貨/志唐末兩池為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所
有嵗貢鹽三千車中官田令孜募新軍五十四都運轉
不足仍倡議兩池復歸鹽鐵使而重榮不奉詔至舉兵
反僖宗為再出然而卒不能奪食貨/志 大中祥符九年
[005-2b]
陜西轉運副使張象中言安邑解縣兩池見貯鹽三千
二百七十二籮計三億八千八百八十萬八千九百二
十八斤計直二千一百七十六萬一千八十貫切盧尚
有遺利望行條約帝曰地財之阜此亦至矣若過求增
羨慮有時而闕不可許也北海鹽職方氏東北曰幽州
其利魚鹽夏/官 唐幽州大同横野軍有鹽屯每屯有丁
有兵嵗得鹽二千八百斛下者千五百斛負海州嵗免
租為鹽二萬斛以輸司農食貨/志榷鹽管子曰海王之國
[005-3a]
海王者言以負海之利/而王其業王於況反謹正鹽筴十口之家十人食鹽
百口之家百人食鹽終月大男食鹽五升少半大女食
鹽三升少半吾子食鹽二升少半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此其大厯
也鹽百升為釜鹽十二兩七銖二黍十分之一為升當/米六合四勺也百升之鹽七十六斤十
二兩十九銖二纍為/釜當米六斗四升今鹽之重升加分强釜五十也分/强
半强也今使鹽官税其鹽之重每一斗加半合/為强而取之則一釜之鹽得五十合而謂之强口/力
强釜百也升加二强釜二百也鍾二千十釡之鹽七百/六十八斤為鍾
當米六斛/四斗是也十鍾二萬百鍾二十萬千鍾二百萬萬乗之
[005-3b]
國人數開口千萬也開口謂大男大/女之所食鹽也禺筴之商日二百
禺讀為偶偶對也商計也對其大男大女食鹽者之/口數而立筴以計所税之鹽一日計二百萬合為二
百/鍾十日二千萬一月六千萬萬乗之國九百萬也萬乗/之國
大男大女食鹽者千萬人而税之鹽一日二百鍾十日/二千鍾一月六千鍾也今又施其税數以千萬人如九
百萬人之數則所税之鹽一日百八十/鍾十日千八百鍾一月五千四百鍾月人三十錢之
籍為錢三千萬又變其五千四百鍾之鹽而籍其錢計/一月每人人籍錢三十凡千萬人為錢
三萬萬矣以此籍之數而比其常/籍則當一國而有三千萬人矣使君施令曰吾将籍
於諸君諸君謂老男老女也六十已/上謂老男五十以上謂老女吾子則必囂號令
[005-4a]
天給之鹽筴則百倍歸於上人無以避此者數也 秦
改帝王之制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漢興循
而未改鹽鐵宜皆歸於民食貨志董仲/舒説武帝 漢武帝即位
兵連不解縣官大空而富商大賈鬻鹽財或累萬金而
不佐公家之急於是更造錢幣以摧并兼之徒以東郭
咸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時桑𢎞羊貴幸咸陽齊
之大鬻鹽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大農上鹽鐵丞孔
僅咸陽言山海天地之藏宜屬少府陛下弗私以屬大
[005-4b]
農佐賦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鬻鹽官與牢盆蘇林/曰牢
價直也如淳曰牢廩食也古/者名廩為牢牢蓋鬻鹽盆也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
貨以致富羨役利細民其沮事之議不可勝聴敢私鑄
鐵器鬻鹽者左趾使僅咸陽乗傳舉行天下鹽鐵作
官府除故鹽鐵家富者為吏吏益多賈人矣食貨/志元封
元年桑𢎞羊為治粟都尉領大農盡代僅斡天下鹽鐵
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各往往均輸鹽鐵官
食貨/志漢昭帝元始六年問賢良以民所疾苦皆對願罷
[005-5a]
鹽鐵桑𢎞羊言異時鹽鐵未籠布衣有朐邴人君有吳
王専山澤之饒以成私威文學云昔文帝之時無鹽鐵
之利而人富當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於是丞相奏賢良
不明縣官事猥以鹽鐵為不便宜罷榷酤奏可通/典漢元
帝時嘗罷鹽鐵官三年而復之漢/志王莽下詔曰夫鹽食
肴之将非編戸齊民所能家作必仰於市雖貴數倍不
得不買豪民富賈即要貧弱先聖知其然也故斡之為
設科條防禁犯者罪至死食貨/志 後漢章帝建初八年
[005-5b]
尚書張林上言縣官經用不足宜自煑鹽朱暉執以為
不可曰鹽利歸官則下民窮怨誠非明主所宜行帝因
發怒切責諸尚書暉等皆繫三日詔赦出之帝意解寢
其事通/鑑 陳文帝天嘉二年太子中庶子虞荔御史中
丞孔奐以國用不足奏立煑海鹽税從之通/典隋文帝開
皇三年先是尚依周末之弊收利鹽池鹽井皆禁百姓
採用至是罷鹽池鹽井與百姓共之逺近大悦食貨/志
唐肅宗時第五琦作榷鹽法用以饒通/鑑唐戸部侍郎張
[005-6a]
平叔議榷鹽法弊請糶鹽可以富國詔公卿議其可否
中書舍人韋處厚兵部侍郎韓愈條詰之云百姓有見
錢糴鹽者十無二三多用雜物及米穀博易鹽商利歸
於已無物不取或從賒貸升斗約以時熟填還用此取
濟兩得利便今令州縣人吏坐鋪自糶利不關已罪則
加身不得見錢及頭段物恐失官利必不敢糶國家榷
鹽糶與商人商人納榷糶與百姓則天下百姓無貧富
貴賤皆已輸錢於官矣不必與國家交手付錢然後為
[005-6b]
輸錢於官也唐志/韓文唐有鹽池十八井六百四十皆制度
食貨/志 雍熙二年詔去年有司請通行江浙鹽商蓋
欲通利於民如聞罷榷之後重擾於民宜仍舊貫會/要
道二年十一月西京作坊使揚允恭言淮南十八州軍
其九禁鹽餘商人由海上販鹽官倍數而取之至禁鹽
地則上下其價民利商鹽之賤故販者益衆至有持兵
器往來為盜者且行法宜一令請悉禁官遣吏主之詔
知制誥張秉與鹽鐵使陳恕等會議恕等言其不可允
[005-7a]
恭再三為請乃從之是嵗收利巨萬會/要西夏鹽唐鹽州
五原有烏池白池瓦池細項池靈州有温泉池兩井池
長尾池五泉池紅桃池回樂池洪静池會州有河池三
州皆輸米以代鹽食貨/志 慶厯四年韓琦田況言西賊
欲每年入中青鹽十萬自來㳂邊屬户以青鹽價錢賤
而味甘故食解鹽者殊少邊臣多務寛其禁惟漢户犯
者主配𨽻之刑曾無虚月今若許入中青鹽則㳂邊盡
食西界青鹽無由禁止決不可許會/要北邊鹽池唐安北
[005-7b]
都䕶府有湖樂池嵗得鹽萬四千斛以給振武天徳食/貨
志/ 雍熙四年禁市北界骨堆渡口鹽國朝/會要 唐黔州
有井四十一成州嶲州井各一果閬開通井百二十三
山南西院領之邛眉嘉有井十三劍南西川院領之梓
遂緜合昌渝盧資榮陵簡有井四百六十劍南東川院
領之皆隨月督課 開元元年劉彤上表言漢孝武皇
帝殫費之甚十倍當今而古費多而貨有餘今用少而
財不足何也豈非古取山澤而今取貧民哉取山澤則
[005-8a]
公利厚而人歸於農取貧民則公利薄而人去其業上
遂令姜師度强循與諸道按察使檢責海内鹽鐵之課
通典舊/唐志天寶至徳間鹽每斗十錢乾元元年鹽鐵鑄錢
使第五琦初變鹽法就山海井竈近利之地置監院游
民業鹽者為亭戸免雜徭盜鬻者論以法及琦為諸州
榷鹽鐵使盡榷天下鹽斗加時價百錢而出之為錢一
百一十唐/志自兵起流庸未復税賦不足供費鹽鐵使劉
晏以為因民所急而税之則國足用於是上鹽法輕重
[005-8b]
之宜以鹽吏多則州縣擾出鹽鄉因舊監置吏亭戸糶
商人縱其所之江嶺去鹽逺者有常平鹽每商人不至
則減價以糶官民收厚利而人不知貴晏又以鹽生霖
潦則鹵薄暵旱則土溜墳乃隨時為令遣吏曉導倍於
勸農吳越揚楚鹽廩至數千積鹽二萬餘石有漣水湖
州越州杭州四場嘉興海陵鹽城新亭臨平蘭亭永嘉
大昌候官富都十監嵗得錢百餘萬緡以當百餘州之
賦自淮北置巡院十三曰揚州陳許汴州廬夀白沙淮
[005-9a]
西甬橋沂西宋州泗州嶺南兖鄆鄭滑捕私鹽者奸盜
為之衰息然諸道加榷鹽錢商人舟所過有税晏奏罷
州縣率税禁堰埭邀以利者晏之始至也鹽利嵗纔四
十萬緡至大厯末六百餘萬緡天下之賦鹽居半宫闈
服御軍餉百官禄俸皆仰給焉食貨/志河北鹽唐自兵興
河北鹽法覊縻而已至皇甫鏄奏置榷鹽使如江淮榷
法犯禁者嵗多及田𢎞正舉魏博歸朝廷穆宗命河北
罷榷鹽唐/志 後唐長興四年鹽鐵使奏每年人户蠶鹽
[005-9b]
並不許将帶入域侵奪課利 開寶三年四月詔河北
諸州鹽法並許通行量收税錢每斤過税一文住賣二
文隠而不税悉沒官以其半給捕人充賞會/要
   詳説
洪範初一曰五行一曰水水曰潤下潤下作鹹此鹽之
根原五行之氣無所不在水周流於天地之間潤下之
性無所不在其味作鹹凝而為鹽亦無所不在種類品
目甚多世所共知者有三如出於海出於井出於池三
[005-10a]
者鹽之尤多世共知之如青州出於東井幽薊北海嶺
南南海皆出於海劍南西川出於井如河東鹽出於池
如解池鹽之尤著者三種之外所出亦多如河北有鹵
地此出於地者如永康軍鹽出於崖此出於山者又有
出於石出於木品類不一大抵鹽生民之日用不可一
日缺者所以天地之間無處不有自禹貢青州貢鹽絺
此海鹽之見於經三代之時鹽雖入貢與民共之未嘗
有禁法自管仲相威公當時始興鹽筴以奪民利自此
[005-10b]
後鹽禁方開雖漢興除山澤之禁到武帝時孔僅桑𢎞
羊祖管仲之法鹽始禁榷至昭帝之世召賢良文學論
民疾苦請罷鹽鐵又桑𢎞羊反覆論難所以鹽榷不能
廢元帝雖暫罷之卒以國用不足復建自此以後雖鹽
法有寛有急然禁榷與古今相為終始以此知天下利
源不可開一開不可復塞於是論其作俑出於管仲計
近功淺効奪民利以開鹽禁自此天下之鹽皆入禁榷
論禁榷之利惟是海鹽與解池之鹽最資國用南方之
[005-11a]
鹽皆出於海北方之鹽皆出於池如蜀中井鹽自贍一
方之用於大農之國計不與焉前代鹽法興衰皆不出
於所論今且論宋朝鹽本末宋朝就海論之惟是淮鹽
最資國用方國初鈔鹽未行是時建安軍置鹽倉乃令
真州發運在真州是時李沆為發運使運米轉入其倉
空船回皆載鹽散於江浙湖廣諸路各得鹽資船運而
民力寛此南方之鹽其利廣而鹽榷最資國用解池之
鹽朝廷専置使以領之北方之鹽盡出解池當時南方
[005-11b]
之鹽全在海北方之鹽全在解池然而南方之鹽管得
其人則其害少惟北方解池之鹽有契丹西夏之鹽嘗
相參雜奪解池之鹽所以宋朝議論最詳大抵解池之
鹽味不及西夏西夏優而解池劣價直西北之鹽又賤
所以㳂邊多盜販二國鹽以奪解池所以國家常措置
關防西夏常䕶視入中國界大抵南方所出是海鹽自
漢以來海鹽井鹽用煎熬之制皆烹煉後成兩處之鹽
必資人力如解池之鹽大抵如耕種疏為畦壠決水灌
[005-12a]
其間必南風起此鹽遂熟風一夜起水一夜結成鹽所
以北方皆坐食鹽如南風不起則課利遂失夫海鹽井
鹽全資於人解池之鹽全資於天而人不與至徽宗時
如兩浙之鹽多有變更自蔡京秉政廢轉搬倉之法使
商賈入納於官自此為鈔鹽法請鈔於京師商賈運於
四方有長引短引限以時日各適所適之地逺近以為
差蔡京専利罔民所以鹽法數十日一變鹽法既變則
鈔鹽亦不可用商賈既納錢之後鈔皆不用所以商賈
[005-12b]
折閲甚多此海鹽之一變也解鹽之變縁徽廟初雨水
不常圍壍不密守者䕶視不固為外水參雜雨水不常
外水瀰滿流入解池不復成鹽所以數年大失課利後
大興徭役盡車出外水漸可再復此是解鹽之一變也
若論禁榷之利天下之鹽固皆禁榷惟是河北之鹽自
安史亂河北一路縁藩鎮據有河北鹽後本朝因而以
鹽定税所以河北一路鹽無禁榷仁宗時議者要禁榷
仁宗不肯神宗時王安石章惇亦欲禁榷神宗亦不許
[005-13a]
自後章惇為相方始行禁榷犯刑禁者甚多盜賊滋起
河北所以不可禁榷兼河北之鹽又與其他不同如井
鹽官司只守一井故井鹽可榷如解池之鹽毫釐封守
亦可禁榷海鹽亦待煎起爐閉爐非一旦所成官司又
勤禁察亦可禁榷惟河北鹽是鹵地其地甚廣非如井
池可以為牆垣籬壍封守又却才煎便成非如海鹽必
待煎煮可以禁察所以最易得犯禁自章惇禁榷河北
一到靖康之末盜賊愈多河北風俗慓悍鹽又易成小
[005-13b]
人圖利所以不體朝廷之法遂輕來相犯鹽大略如此
然推大綱論之鹽固是三代以前與民共之若就後世
不得已彼善於此論之取諸山澤不猶勝取之於民蓋
所謂興販煎鹽皆非地著之人因而取之必寛民力本
之民力然而取之欲寛不盡其利則鹽可以公行若迫
而取之必有官刑此見小失大鹽法所以不行
 
 厯代制度詳説卷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