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職官分紀 > 職官分紀 卷十七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職官分紀卷十七
            宋 孫逢吉 撰
  太史局
周禮太史頒告朔於邦國
禮記月令孟春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
行宿離不貸毋失經紀
史記厯書太史公曰神農以前尚矣葢黄帝考定星厯
[017-1b]
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類之官
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少皥氏之衰也九黎亂
徳顓頊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
民其後三苗服九黎之徳故二官咸廢所職而閏餘乖
次孟陬殄滅攝提無紀厯數失序堯遂復重黎之後不
忌舊章使復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時正度
前漢百官表少昊鳥官張晏曰少昊之立鳯鳥適至/因以名官鳯鳥氏為厯正
常秦官屬官有太史
[017-2a]
後漢百官志太常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
時星厯漢官儀曰太史待詔三十七人其六人治厯三/人龜卜三人廬宅四人曰時二人易筮二人典
禳九人籍氏計氏典昌氏各三人/嘉法請雨解事各二人醫二人丞一人明堂及靈臺
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靈臺靈臺掌候
日月星氣皆屬太史漢官曰靈臺待詔四十二人其十四/人候星二人候日三人候風十二
人候氣三人候晷景七/人候鍾律一人舍人
晉百官志太常有太史太史又别置靈臺丞
隋百官志梁太常有太史太史别有靈臺丞 後齊太
[017-2b]
常有太史太史兼領靈臺太卜二局丞靈臺掌天大觀/候太卜掌諸卜
筮/隋高祖太史置令丞各二人司厯二人監候四人其
厯天文漏刻視祲各有博士及生員 煬帝秘書省改
太史局為監造令階為従五品又減丞為一人置司辰
師八人増置監候為十人
唐百官志司天臺監一人正三品少監二人正四品上
丞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二人正七品上主事一人正八
品下監掌察天文稽厯數凡日月星辰風雲氣色之異
[017-3a]
率其屬而占有通𤣥院以藝學召至京師者居之凡天
文圖書器物非其任不得與焉每季録祥眚送門下中
書省紀于起居注嵗終上送史館嵗頒厯于天下武徳/四年
改太史監曰太史局𨽻秘書省七年廢監候龍朔二年/改太史局曰秘書閣局令曰秘書閣郎中武后光宅元
年改太史局曰渾天監不𨽻麟臺俄改曰渾儀監置副/監及丞主簿改司辰師曰司辰長安二年渾儀監復曰
太史局廢副監及丞𨽻麟臺如故改天文博士曰靈臺/郎厯博士曰保章正景龍二年改太史局曰太史監不
𨽻秘書省復置丞景雲元年又為局𨽻秘書省踰月為/監嵗終復為局二年改曰渾儀監開元二年復曰太史
監改令為監置少監十四年太史監復為局以監為令/而廢少監天寳元年太史局復為監自是不𨽻秘書省
[017-3b]
乾元元年曰司天臺藝術人韓穎劉烜建議改令為監/置通𤣥院及主簿置五官監候及五官禮生十五人掌
布諸壇神位五官楷書手五人掌冩御書有令史五人/天文觀生九十人天文生五十人文厯生五十五人初
有天文博士二人正八品下厯博士一人従八品上司/辰師五人正九品下装書厯生掌候天文掌教習天文
氣色及掌冩御/厯其後皆省焉
六典太史局令二人従五品下左傳曰天子有日官即/太史也晉太史令品第
七秩六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江左高瑩/以侍中陳卓以義熈守具道欣以殿中侍御史兼太史
宋齊梁陳並同後魏北齊因之後周春官府置太史巾/大夫一人掌厯家之法隋秘書省太史曹置太史令二
人従七品上煬帝改曹為監進令階為従五品皇朝因/之改監為局龍朔二年改為秘書閣局令改為秘閣郎
[017-4a]
中咸亨元年復舊久視元年改為渾天監不𨽻麟臺其/令監置一人加至第五品上因加副監及丞主簿府史
等員其年又改為渾儀監長安二年復為局還𨽻麟臺/縁監置官及府史等並廢其監依舊為令置二人景龍
二年改局為監令名不改不𨽻秘書開元二年又改令/為監三年加従第四品下其一員改為少監十四年又
改為局復為太史令二員𨽻秘書乾元/元年改為監升従三品加秘書品秩丞二人従七品
司馬彪續漢書志云太史丞一人秩二百石魏晉宋/齊皆同梁陳三品勲位隋置二人正九品上煬帝减
一人皇朝不置丞久視改渾儀監使置丞二人従七品/上長安二年又省景龍二年復置乾元升為監與諸司
少監/同品令史二人書令史四人其屬有司厯靈臺郎挈壺
正司厯二人従九品上漢官儀太史局有理厯六人至/晉有典厯四人歴宋齊梁陳後
[017-4b]
魏北齊皆有典厯並史闕其員品至隋改典厯為司厯/置三人従九品下取左傳司厯為名皇朝為従九品上
乾元加五/官之名矣掌國之厯法造厯以頒於四方有戊寅厯武/徳
初東都道士傅仁/均所造拜太史令麟徳厯麟徳中太史/令李淳風造神龍厯神龍中/太史令
南宫說/所造大衍厯開元十四年嵩山僧一行承/制㫖考定最為詳宻今見行五紀厯寳/應
元年司天臺/郭獻之造正元厯建中四年司天/徐承嗣等造觀象厯元和二年/司天徐昂
造/宣明厯長慶二年穆宗/詔百官改造崇𤣥厯景福元年太子/詹事邉崗等撰凡天
下測影之處分至表凖其詳可載故參考星度稽騐晷
影各有典常
[017-5a]
國朝因梁曰司天監或以他官兼判又有同判之名以
朝官充掌察天文祥異鐘鼓刻漏稽定厯數供諸壇祠
祀神名位版畫日每年預造厯以頒于四方有應天厯
建隆二年以周顯徳二年王朴所撰歛天厯差繆/四年司天少監王處訥所定建隆應天厯凡六卷乾元
太平興國七年司/天冬正呉昭素造儀天厯咸平四年翰林天文/太子洗馬呉序等造崇天
元聖元年/司天監造監従三品監闕則以五官正二人判監事/又有測騐渾儀官同知筭造及
三式/之名少監従四品下至道元年以殿中丞判司天監苗/守信權知司天監判監事立于本
品之/下丞正七品上主簿従七品下
[017-5b]
治平二年詔司天臺官自今不差監諸倉門
明天厯國朝治平元年賜新厯名曰明天命翰林學士星/承㫖王珪序之初上即位司天監奏崇天厯五
之行及諸節氣有差詔權判司天監周琮七人同造新/厯成而冬官正舒易簡監生李道各獻其所造厯經詔
翰林學士范鎮諸王府侍講孫思恭國子監直講劉攽/詳定琮等所造最宻乃用其厯遷琮等各兩官然厯後
不可用而琮/等奪所得官
  令
前漢後漢晉隋唐並見太/史局門
賈誼新書不知日月之不時節不知先王之諱與國之
[017-6a]
大忌不知風雨電雹之生目凡此其屬太史之任也見/傳
職連/語
沈約宋書太史掌厯數
南齊百官志太常太史令一人
環濟要略太史令取善紀述者使記時事天子圖書典
籍皆付焉
國朝元祐官品令太史局令従七品
執簡以往左傳太史書崔杼弑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
[017-6b]
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已乃還聘魯觀書晉韓宣子聘魯觀書于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
周禮盡/在魯矣史伯國語鄭桓公為司徒問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懼及馬史伯周太史也載其
圖法呂氏春秋太史令終古見夏桀惑亂載其圖法而/泣出奔商商太史高勢見紂之迷亂載其圖法出
奔周晉太史令屠東見/晉之亂載其圖法歸周典天官事漢書司馬喜生談談郎/為太史公遷生仕為
中奉使西征巴蜀江南略卭筰昆明還報命是嵗太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従事發憤
且卒而子遷適反見父于河雒之間太史公執遷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虞夏典天
官事後世中衰絶於予乎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嵗之統封泰山而予不得従行是命也夫命
也夫予死爾必為太史為太史毋忌吾所欲論著矣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不敢闕
[017-7a]
卒三嵗而遷/為太史令博學章秦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章博通古今東觀漢/記隂猛
以博通古今/為太史令天道深逺幸勿多言張璠漢記曰初王師/敗於曹陽欲浮河東
下持中天津熒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現鎮星于/牛斗過 惑又過行守北河不可犯也由是天子
遂不北渡河將自近関東出立又謂宗正劉艾曰前太/白守天関與熒惑㑹金火交㑹革命之象也漢祚終矣
晉魏必有興者立後數言于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漢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惟委
任曹姓而已曹公聞之使人語立曰知/公忠于朝廷天道深逺幸勿多言也乗傳行天下求
古史記漢舊儀成周史官至武帝置太史公司馬遷父/談世為太史遷年十三便乘傳行天下求古諸
侯之/史記揚雄太史令箴曰昔在泰古肇初受記天地之/紀重黎是司降及唐虞乃命羲和欽若吴天百
[017-7b]
政攸宜夏帝不順羲和不令廢時亂日帝旅爰/征庶僚至殷天為難諶夏氏黯徳神明不蠲黄龍見
其國當有王者魏志黄龍見譙橋𤣥問太史/令單颺曰其國當有王者對崇華殿
高堂隆為侍中領太史令崇華殿災文帝問隆此何/咎于禮寧有祈禳之義乎隆對曰夫災變之發皆所
以明教誡也惟率禮修徳可以勝之易傳曰上不儉下/不節孽火燒其室又曰君高為臺天火為災此人君務
餙宫室不知百姓空竭故天應之以旱火従高殿起也/上天降鍳故譴告陛下陛下冝増崇人道以答天意乃
遂復崇華殿時郡國有九龍見故改曰九龍殿凌宵闕/始搆有鵲巢其上帝以問隆對曰詩云惟鵲有巢惟鳩
居之今興宫室起凌宵闕而鵲巢之是宫室未成而身/不得居之象也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將有它姓制御之
斯乃上天/之戒也與吏爭肉隆以侍中領太史令隆集上事曰/太史令許芝所典諸祀逺不度于
[017-8a]
古近不儀於今每祭與吏/爭肉自取百斤猶恨其少占驗明審呉志呉範字文則/占驗明審權以為
騎都尉領太史令數従訪問欲知其訣範/秘惜其術不以至要語權權由是恨之撰呉書韋曜/孫亮
即位諸葛恪輔政韋/曜為太史令撰呉書作渾天儀後漢張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隂陽歴筭安
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覈隂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筭綱論
言甚/詳明兩眼看天唐美師見刺史/門一心穿地注
  正
國朝元祐官品令太史局正正八品
  五官正厯/ 渾儀/
[017-8b]
唐職官志乾元三年置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
一人正五品上副正各一人正六品上掌司四時各司
其方之變異冠加一星珠以應五緯衣従其方色元日
冬至朔望朝㑹及大禮各奏方事而服以朝見
國朝至道元年詔五官正磨勘非次改官至殿中丞止
以後只加檢校官 乾興元年詔自今不得依京朝官
例差監庫務見監當者候滿日差替治平三年詔司天
臺官自今不差監諸倉門
[017-9a]
元祐官品令五官正正八品
造厯精宻國朝太平興國四年司天冬官正呉昭素及/主簿劉内真苗守信造新厯成凡經紀律度
為二巻晨昏為一本一卷曰躔隂陽經星一一巻日出/入刻一卷晝夜刻入一卷作分五更中 本共九卷
以獻上命衛尉少卿元象宗與明厯者同校定賜號乾/元厯丄自製序先是以應天厯小差因詔重定昭素所
造頗為/精宻渾儀制度九事至道元年十二月新鑄渾儀成/先是秋官正韓顯符請造渾儀
官給册度使顯符規度至是鑄成于司天監築臺置之/賜雜綵五十段 顯符自言新鑄渾儀制度九事 定
天經雙規各長六尺一寸三分周圍一丈八尺三寸九/分面濶四寸五分厚五分上均賦三百六十五度南北
並立與平凖支合半在地上出平凖三十五度安其金/釧 乃北極出地之度四迴迴 屬十二度屬紫
[017-9b]
微宫計星三十七座一百七十五星十度四迴二百二/四時常見謂之上規 其中一百一
十度屬黄赤道内外官星二百四十六座一千二百八/十九星近日而既逺曰而見謂之中規 於地盤平凖
之下繞南極四週七十二度除老人星外四時常隠謂/之下規 一定遊規 直經五尺二寸周圍一丈五
尺六寸濶一寸二分厚四分均賦三百六十五度用規/ 釭釧安雙規巔軸之上令得左右轉運夾其規管
量衆星隨天周徧無所不至兩一定直矩二片長四尺/八寸闊一寸二分厚四分于 衡之間用夾規管中置
□軸令得周旋隨其遊規用轉規管以候辰宿内一定/規管長四尺八寸闊一寸二分□軸在直矩之 謂之
旋樞使人即規望于下衡即運動於上用逺近齊日月/五星進退贏 縮所至度量衆星互相 之數
一定地盤平凖輪直經六尺一寸三分周圍一丈八尺/三寸九分上分八卦十千十二辰二十四氣七十二候
[017-10a]
中定四維日辰時正晝夜一百刻分一定赤道鐶直徑/五尺三寸五分周圍一丈六尺五 闊一寸厚五分均
賦三百六十五度于雙規内去兩極各九十一度强令/東西出于夘酉乃春分秋分日行赤道度隂陽之所支
晝夜平暄凉等七曜之行中道也西一定黄道鐶與赤/道等南北各去赤道二十四度東 交于夘酉及日行
盈縮月行九道之限也自冬至日行極南之道去北極/一百一十五度去南極六十七度在赤道 南二
十四度晝四十刻夜六十刻影長而寒夏至日行極北/之道去北極六十七度去南極一百一十五度在赤道
北二十四度晝六十刻夜四十刻影短而暑月有九道/之行嵗十有二月正交中交出入黄道逺不過六度五
星順留伏逆理厯之常數也能一於地盤平凖下立龍/柱四條各高五尺五寸為龍 變化以御天體易之時
乘六龍以御天又云天地乘氣而立龍能雲行雨施主/宰造化遞行隂陽故以雲龍附掌天地成其法象也顯
[017-10b]
符自言/如此増六十甲子至道二年十一月司天冬官正楊/文鑑上言請于新厯六十甲子外
更増六十年據不可事下有司判司天監苗守信等議/以為無所依 行用上日支干相承雖止于六十
倘兩周甲子共成上夀之數使期頋之人得見所生之/嵗不亦善乎因詔有司新厯以一百二十甲子為限
校定新厯踈宻見丞門獻/新厯注
  丞直長沿革見太史局門/附厯渾儀
六典太史局丞二人従七品上司馬彪續漢志太史丞/一人秩二百石魏晉宋
齊皆/同漢
國朝治平三年詔司天監丞以下月俸皆給見錢常以
[017-11a]
九員給事河東等路總官及麟府車馬司二嵗一代又
嵗差一員押賜衣襖
元祐官品令太史局丞直長従八品
獻新厯國朝至道元年九月司天監丞王春獻/新厯詔夏官正鄭昭晏重校定踈宻造渾儀
太平興國四年正月以司天監冬生張司訓為渾儀丞先/是司訓自言能為渾儀因造其式以獻上召南方正
官於禁中如其式造之踰年而成機思精至詔置于文/明殿東南隅漏室中因有是命 思訓自叙制度云渾
儀者法天象地數有三層下有地軸地輪地足亦有横/輪側輪針輪定身闗中闗小闗天柱七直人左撼鈴右
扣鍾中擊鼓以定刻數其七直一晝夜方定二時是日/月土水火金木中有天道大足十二神設十
[017-11b]
刻數定晝夜短長其五有天預天牙天聞天指天拓斗/ 天束天條三百六十五度紫微宫及周天列宿并
建黄道赤道以日既多寒行度定寒暑進退又古之制/作運動以水踈畧 暑無凖今以水銀代水運動
不差且冬至之日日在黄道赤道表去北極最逺謂之/寒晝短夜長夏至之日日在 去北極最近謂
之暑晝長夜短春秋二分日在兩交春和秋凉晝夜復/等寒暑進退皆由于此舊制日月 晝夜行度皆以
手運今所制取其自然思訓自叙如此令渾儀自東漢/張衡始造至唐開元中詔僧一行與梁 瓉及諸術士
造渾天儀鑄銅為日月圍天之象上具列星赤道及天/度數注水激輪令其自轉一日一夜天轉一周又别立
二輪絡在天外綴以日月令得運行每天西轉一匝日/東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九轉有
餘而日月㑹三百六十五轉而日行匝仍置木櫃以為/地平令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明朔望遲速有凖又
[017-12a]
立二本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鐘鼓以候辰刻每一刻則/自然撃鼓每一辰則自然撞鐘皆櫃中各施軸鈎支錯
闗鏁相持既與天道合因命曰水運渾天俯視□後銅/鉄澁不能自轉不復行用今思訓所作起為樓閣之狀
數層高丈餘又以木偶人為七直神揺鈴撞鐘擊鼓又/作十二神各直一時至其時節自執木牌循環而出并
著日月星辰皆須仰視其機轉之用俱/隠隠于樓中頗為精妙得開元之遺制
  靈臺郎沿革見太/史局門
新唐百官志五官靈臺郎各一人正七品下掌候天文
之變乾元元年加/五官之名
六典靈臺郎二人正八品下掌習知天文周文王受命/作邑于豐立
[017-12b]
靈臺所以觀祲象察氣之妖祥也詩云經始靈臺鄭𤣥/云靈臺言文王化行似神之精明故以名也春秋傳曰
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雲物亦其制也其在周/官則馮相氏世登高臺以掌其事漢則雜候上林清臺
後漢又作靈臺掌候日月氣而屬太史太史有二丞其/一在靈臺漢官云靈臺員吏十三人待詔四十二人魏
太史有靈臺丞主候望頒厯晉宋齊梁陳太史皆有丞/隋太史置天文博士掌教習天文氣色皇朝因隋置天
文博士二人正第八品下長安四/年省天文博士置靈臺郎以當之天文生六十人隋置/皇朝
因之年深者轉/補天文觀生靈臺郎掌觀天文之變而占候之凡二
十八宿分為十二次寅為析木燕之分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
為大火宋之分自氐五度/至尾九度辰為夀星鄭之分自軫十二/度至氐四
[017-13a]
度/已為鶉尾楚之分自張十五度/至軫十一度午為鶉火周之分自/栁
九度至張/十六度未為鶉首秦之分自井十六度/至栁八度申為實沈魏之
自畢十二度/至井十五度酉為大梁晉之分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戍為降
婁魯之分自奎五度/至胃六度亥為娵訾衞之分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
為𤣥枵齊之分自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丑為星紀呉越之分自斗/十二
度至女/七度所以辨日月之躔次正星辰之分野凡占天文
變異日月薄蝕五星陵犯有石氏甘氏巫咸三家中外
官占凡瑞星祅星瑞氣祅氣有諸家雜占凡測候晷度
[017-13b]
則以遊儀為其凖
國朝慶厯五年詔靈臺郎自今十年一遷官
元祐官品令靈臺郎従八品
  保章正監/候
新唐百官志五官保章正二人従七品上五官監候三
人正八品下司厯二人従八品上掌厯法及測景分至
表凖
六典保章正一人従八品上周禮春官太史屬有保章/氏掌天星以至星辰日月
[017-14a]
之變動辨其吉凶秦漢以來無其職至後周春官府置/太史其屬有保章上士中士之職即其任也至隋置厯
博士一人正九品上皇朝因之長安四年省厯愽/士置保章正以掌教厯生乾元元年加五官之名厯生
三十六人隋置掌習厯皇朝因之用流外八/考入流乾元元年置五十五人裝書厯生
五人皇朝置/厯生同監候五人従九品下魏晉太史令吏員有/望候郎二十人候部
吏十五人掌候天文並其任也隋初置四人従九/品下煬帝三年増為十五人皇朝因隋置五人天文
觀生隋置掌晝夜在靈臺伺候天文氣色/皇朝所置従天文生轉補八考入品
國朝慶厯五年詔保章正自今十年一遷官
元祐官品令保章正従八品
[017-14b]
  挈壺正
唐百官志五官挈壺正二人正八品上五官司辰八人
正九品上漏刻博士六人従九品下掌知漏刻凡孔壺
為漏浮箭為刻以考中星昏明更以擊鼓為節㸃以擊
鐘為節武后長安二年置挈壺正乾元元年加五官之/名有刻漏生四十人典鐘典鼓三百五十人初
有刻漏視品刻漏典事掌/知刻漏檢校刻漏後皆省
六典挈壺正二人従八品下掌知漏刻周禮有夏官挈/壺氏秋官司寤
氏春官鷄人氏凡三職咸掌其事自漢以後太史/掌之皇朝長安四年始置乾元元年加五官之名司辰
[017-15a]
十九人正九品下掌漏刻事隋置二人従九品下煬帝/改為司辰師本屬武候府大業三年
𨽻于太史局皇朝因/之乆視元年除師字漏刻典事十六人皇朝置掌司/漏刻之節
刻博士六人隋置有品秩掌教漏刻生皇朝/降為流外乾元元年置二十人漏刻生三
百六十人隋置掌習漏刻之節以時唱治皇朝因/之皆以中小男為之轉補為典鐘典鼔典鐘
二百八十人皇朝置掌擊漏鐘乾元元年/置三百五十人視品十人典鼔一百六
十人皇朝置掌撃漏鼓乾元/元年置三百五十人挈壺正司辰掌知漏刻孔
壺為漏浮箭為刻以考中星昏明之候焉箭有四十八/晝夜共百刻
冬夏之間有長短冬至日南為發去極一百一十五度/晝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日北為斂去極六十七
[017-15b]
度晝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發斂中去極九/十一度晝夜各五十刻秋分以後減晝益夜九日加一
刻春分以後減夜益晝九日減一刻二至前後則加減/遲用日多二分之間則加減速用日少凡候夜漏以為
更㸃之節每夜分為五更每更分為/五㸃更以擊鼓為節㸃以擊鐘為節
國朝挈壺正掌知漏刻司天之屬有挈壺正掌司辰刻/置署文徳殿門内之東漏設鼓
樓鐘樓於殿廷左右漏刻之法有水稗以木為衡衡上/刻䟽文曰天河其廣長容水箭箭有四木為之長三尺
五寸著時刻更㸃納于天河中晝夜更周之自夘至午/易一箭自午至酉易一箭自酉至子易一箭自子至夘
易一箭衡右端有銅鍰連鈎為銅覆荷形荷下銅索三/條以係銅壺又為髹漆大奩曰水樻中安銅盆曰水海
奩有葢上刻白兎一為飾曰水拍銅盆隅有銅刻烏一/引水下注壺中衡左端有大銅鍰貫衡鍰下大銅索連
[017-16a]
銅權權為立象形又有鐡竿高五尺權于鐡連附中屈/上端為方鍰形曰鷄竿每移改時刻司辰者以衡尾納
方鍰中以組繩挽權上大銅鍰進退之抨之所係以大/木雙樞有跗如鐘簴之制畫五彩金龍為飾上有鐡胡
門大鐵鈎鍰以係之其制度精巧未知作者為誰葢唐/及五代用之乆矣 漏刻每遇添減辰刻必移報門司
及皇城司與鏁門使臣常以夘正後一刻為禁門開鑰/之節每一時八刻二十分每刻一擊鼔八鼓後進時牌
五鼓為時正它辰並同餘二十分為鷄喝唱絶擊一十/ 唯午時擊八鼓後鷄唱絶擊百
五十鼓乃為午時正初夜放鼔雄契出禁門百鼓為第/ 乃擊衙鼓為發更時鷄唱絶擊
一㑹鼕鼕又鷄唱擊百鼓為第二㑹鼕鼕絶擊百鐘又/鷄唱擊一鼓一鐘為一更一㸃每更㸃随次増之遇轉
更必鷄唱至五更三㸃止鼔雌契出禁門聲衙鼔合雌/雄契入内藏之于鐘鼓樓至五更五㸃擊百鐘後鷄唱
[017-16b]
擊百鼓為第一㑹鼕鼕又鷄唱擊百鼓為第二㑹鼕鼕/乃攅㸃昧明有待旦一刻 旦明下水定晝漏時
刻至八刻後為夘時正四時皆用此法禁中又有更㸃/在長春殿門之外至于宗廟陵寢及玉清昭應景靈宫
㑹靈觀祥源觀皆置/焉更以鼓㸃以鉦
元祐官品令挈壺正正九品
 
 
 
 職官分紀巻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